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8我国高等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综述

18我国高等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综述

18我国高等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综述
18我国高等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综述

2019年云南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数学试题

2019年云南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试题 数 学 本试题纸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 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12 a < = 。 A.21a - B. C. 12a - D. 2、若a b c 、、均不为零,12,x x 是方程20ax bx c ++=的两根,则12 11x x += 。 A.b a - B. b c - C. c b - D. c a - 3、已知命题:1p a >“”;1:1q a <“”,那么命题p 是q 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设集合{}|05,A x x x z =≤≤∈,|,2k B x x k A ??==∈???? ,则A B = 。 A. {0,1} B. {0,1,2} C. {0,1,3} D. {0,1,2,3} 5、下列函数中,是奇函数且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增的是 。 A. 2y x =- B. 13y x = C. 32y x = D. 23 y x = 6、已知函数2log 3(1)y x x =+≥,那么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为 。 A. R B. {|1}x x ≥ C.{|01}x x << D. {|3}x x ≥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培养目标 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构成要素。它回答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 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高职教育我认为其根本的 指导策略应该是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面向基层的具备相对的专业知识和很强的 实践能力为的一线技工人才为目的,以校企合作为途径,走产学研结合德发展道路,建立培养学生大量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时代对它提出的要求是: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高职的培养目标,一是强调“—线”,二是强调“应用”,三是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其人才培养

的价值取向就是就业。高职培养目标的现实性,要求高职的教学必须强调岗位的针对性,强调技术教育,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理论成份应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受普通高校学科型教学 的影响,偏重于“学”的熏陶,淡薄于“术”的传授,“应然”要求与“实然”状态难以和谐一致。因此,目前的高职教育应该面向就业,大力改革教育方式,砍掉过多的理论教育和没有必要的基础课,大力加强实际动手的实践课,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在相关操作的实际经验。但是又不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他们往往跟某一个大型企业建立有长期稳定 的合作关系,毕业的学生大部分分配到那些大型企业中,因此从一开始他们都建立的是订单式教育模式,企业要求上什么课,就开什么课。我国的高职教育目前还没有发展到那个层次,而我们目前的高职毕业生就业面不仅仅面向一个企业,往往是很多个,因为一个企业要不了那么多的毕业生,而这些企业有一些是相关的属于同一类型的,有一些

浅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衔接

浅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衔接 【摘要】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衔接是职业教育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发展和创新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衔接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市场需求;高技能应用型。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发生着多元化的变化。目前,高职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社会的需求结合薄弱。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09)指出:预计到2020 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总量将高达8127 万。面对庞大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主要任务。 所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正确看待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全面衔接。 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一)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陈旧。 我国高职院校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系统全面地讲述,学生被动地接受与理解教师讲的内容。这种做法利于培养学生的顺向思维,不利于逆向思维及发散思维的培养,其结果是创造能力不足,缺乏职业型。课程体系陈旧并缺乏弹性,一旦执行,往往很难修改,不能紧跟市场需求做出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单一,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没有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及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造成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很难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能力强、素质高的新型人才。 (二)专业设置与市场岗位需求脱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的专业建设应该是一种在政府调控下的市场需求驱动模式。目前,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往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分析不够,不能根据岗位的需求状况及走向与企业共同探讨来确定专业,尤其是现有的专业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及时地调整,致使“产销不对口”,有的专业毕业生过剩,而有的急需人才又缺乏相应的专业来培养。 (三)技能型和“双师型”教师缺乏。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一方面,许多高职院校的现任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老师,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另一方面,由于校企双方缺乏稳定长效的合作机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教师缺乏走进企业的机会,不能准确地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具体状况。造成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数量不足,理想中的高水平稳健的“双师结构”教师团队尚在建设中,不能完全满足高职教学的需求。 二、加强市场需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措施

浅谈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浅谈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摘要:近年来,高等学校对创新人才的培养相当重视,无处不提人才培养创新,时刻重视创新人才培养。许多高校针对人才培养模式有不同的做法。本文参考其他高校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重点结合河南师范大学“分流培养”模式分析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关键词: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教学分流 一、当前国内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 近年来,高校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均相当重视,无处不提人才培养创新,时刻重视创新人才培养。但是许多高校把创新人才培养概念化为创新课程。有的高校专门开设出“创新课程”,设立“创新学分”,规定学生必须获得多少创新学分,方可顺利毕业。有的高校把创新人才培养概念化为创业人才培养。还有些高校把学生毕业创业作为“创新”教育的最典型成果加以展示。用大学生毕业即创业的情况,来展示创新人才培养的成果,忽视了创新能力与素质并非仅仅体现在创业上,而是更广泛地体现在各个岗位的创造性工作中。 创新人才培养还存在竞技化的趋向,以赛促教。2007年教育部表示,要重点资助5~10种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学生竞赛活动,以此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推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但据调查,对于大学生竞赛,有的高校认为参与竞赛获得的成绩,是展示自身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学校在竞赛开始前一两年时间,就在学生中选拔出一些“尖子”,进行针对竞赛的强化训练,把学生培养为竞赛高手,以便能获得竞赛的好名次。另外,有的高校把学生参与竞赛活动获奖情况,与教师评优、职称晋升等紧密挂钩,这势必促使学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教学内容“竞赛化”。而这些,都背离了教育部门的期望。 要改变以上情况,关键在于高校要明确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功能,必须改变高校的办学理念和行政化的办学思维,不要急功近利,追逐短期的政绩。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在于教育主管部门自上而下的“创新计划”,而在于能给大学自主办学的空间以及市场竞争的机制,从而让大学真正重视人才培养。 二、河南师范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工作的探析 河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建校历史较长的省属重点大学,确立的目标是建设国内影响较大的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一直以来,学校不断深化各项改革,优化整合办学资源,不断提高办学层次和质量,突出办学特色,提升综合实力。近年来学校明确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类别、分阶段、分层次培养学生的思路,并逐步探讨实施配套措施,取得实效。 2009年河南师范大学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对本

国内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国内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摘要:随着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问题日益突出。在对国内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基础上,从录取培养机制、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育管理、科研及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分析对比国内外高校的不同之处,提出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不足。 关键字: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 0 引言 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及网络通信技术日新月异,我们已经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突出的表现在人才的竞争上,要想取得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持续竞争力,必须注重高级人才的培养,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支持。培养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加强素质教育,倡导个性张扬,构建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代高等教育和人才发展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一种应试教育,而这种教育造成我国大批学生“高分低能”,已是不争的事实。2005年,11名内地高考“状元”在面试环节被香港大学拒之门外,港大提出的理由是不愿录取“书呆子”[1] 。 因此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改革的课题。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运行方式[2] 。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三大属性:一是指导性,必须有一定的教育理念作指导,它制约着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二是全程性,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均是其体现;三是标准性,它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范型性和可操作性。归根结底,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堵养什么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1 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和高等教育体制的不同,中西方在人才培养理念、模式和方法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别。 1.1 外国高等教育“宽进严出”,而我国则是“严进宽出”。 国外入学和毕业的政策上,大多高校实行“宽进严出”的政策。以英国为例,无论是本地学生还是留学生,只要经过资格审查,就有机会进入高校学习,尤其是攻读硕士研究生。但是在学期间,大学实行严酷的淘汰制度,高等教育的淘汰率非常高,达30%,优胜劣汰已成了规律。在对待毕业生的学位授予上非常严格,毕业生很难毕业,从而保证了人才的质量。而我国的高校招生基本上是以高考为依据,这一选拔方式能够快速、方便地选择出成绩优异者,但从科学的人才评价角度看,这种单一考试成绩指标不可能对人的全面素质和能力做出评价,而且不利于对学生人学前的教育进行良好的引导。这也就是所谓的“严进宽出”的教育政策。进入大学需要“过五关、斩六将”的严格的高考,可谓“一卷定终生”。从人才评价的角度看,缺乏科学性,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对学生其它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关注。显然,这种培养模式存在明显的缺陷。 1.2 在教学模式方面,外国实行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我国实行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年学分制。 以美国为例,美国大学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教学方式提倡灵活多样,目的在于启发和诱导。实行的是完全学分制,学生拥有对专业、课程、时间、教师、学习方式等全方位的选择。所设的课程横跨多个学科,强调科学的广度和深度,给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提前毕业,中途休学或者分阶段完成学业。 我国虽然近年来也对外宣布实行学分制,但是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很难做到完全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李超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广安638000) 摘要:指出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分析我国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给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若干建议,如建立多样性招录标准、深化教育教学体系改革、严格实行“宽进严出”模式和积极实施就业创业教育等,最后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 关键词:模式;改革;可持续;实践 1前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日渐暴露弊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的三大基本职能,其中人才培养占据主导地位,也是高校的最初使命和基本逻辑起点,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服务社会,都是以人作为行为主体的[y。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的指导卜,为了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2] 2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小科学,导致中小学素质教育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卜举步维艰,大量优秀人才由于“分数问

题”与大学无缘。 2. 1传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灌输式教学而忽视主动性学习 我国高校大多数课程的教学都是教师的一言堂,课堂也就成为了教师的独角戏,师生互动环节甚少。期末考试以教师所列“重点”为主,课程成绩也是由任课教师自行评定。在此情况卜,学生平时学习懒散,期末考试前则忙于死记硬背。久而久之,学生明显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听从而不会质疑,会考试而不会思考,更小会形成开创性思维,难以适应现实的工作环境[3] 2. 2传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知识的广度而忽视其深度 高校课程体系设置中,必修课很多而选修课甚少,学生小仅学习压力大,而且知识领域的广泛性导致学生回圈吞枣、浅尝辄止,没有精力和时问去深入研究和探索自己喜爱的专业课程和研究方向。课程、教学及相关管理设施小完善,使毕业生知识技能结构小合理、动手能力弱、创新精神匾乏、环境适应和职业迁移能力严重小足。因此也难以确定学习重心和专业方向,与我国社会转型、市场竞争激烈的现实及其对人才需求极小适应。 2. 3传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而缺乏实践环节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学生绝大部分时问都集中在课堂中学习书本知识,很少接触社会实际。实验设备与实训场地小完善,实验实训制度小健全,实验实训师资力量薄弱等,也直接给实验实训教学带来巨大困难。课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探讨甚少,学习方式单一,学习效果小理想。学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职成〔2019〕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框架不断完善,职业院校积极对接国家教学标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还一定程度存在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概念不够清晰、制订程序不够规范、内容更新不够及时、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进国家教学标准落地实施,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现就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

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坚持标准引领,确保科学规范。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为基本遵循,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坚持遵循规律,体现培养特色。遵循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处理好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历证书与各类职业培训证书之间的关系,整体设计教学活动。 ——坚持完善机制,推动持续改进。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建立健全行业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多方参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强化教师参与教学和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价与激励,做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反馈。 二、主要内容及要求

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前沿。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组织和社会服务模式,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加强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利用先进网络和信息技术,整合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高等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开发整合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立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进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图书文献共享、教学实验平台等信息化建设。提升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快对课程和专业的数字化改造,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方式,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速信息化环境下科学研究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融合,推动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创新拔尖学生培养模式。推动学科工具和平台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意识与能力。创新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工作模式,鼓励东西部高校共建共享优质教学和科研资源。促进高校科研水平提升。建设知识开放共享环境,促进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共享科技教育资源,推动高校知识创新。构建数字化科研协作支撑平台,

推进研究实验基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学文献共享,支持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区的协同创新。不断提高教师、科研人员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科研的能力,推动高校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和机制,完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体系,引领信息时代科技创新。增强高校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能力。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依托信息技术,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学科教育、科普教育和人文教育,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构建高校网上虚拟社区,广泛进行思想与文化交流,创新、发展先进文化。开发国际汉语教学和文化宣传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支持中文教育国际化及跨文化教育交流,推动网络孔子学院建设,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摘编自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20-2020年)》)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指学生经过一定的教育与培训过程,最终达到的状态或标准。培养目标有层次、类别、范围的限定。国家的教育培养目标,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这一总体的培养目标对于我国各类各级教育都是适用的,都需要达到的。各类各级教育又有它特定范围的培养目标,如高等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级工程型人才,中等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中级职业技术人才。各类各级学校的各专业又有其更为具体的培养目标,如护理专业培养护士,会计专业培养会计。本章是从教育类型的角度来讨论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确定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条件的制约和规定。如产业革命以前的封建社会中,不可能提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发展中国家也存在区别。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传统文化也必定会对培养目标的确定产生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目标也不可能是恒定不变的。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必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相应的变化。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它属性的具体化,是它社会功能的直接体现。高职培养目标既是分析社会需求的归结,又是制定教学计划的开端。所以它是社会需求与教学实践的结合点。如果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途径与质量指标也不可能明确。因而,高职培养目标的研究至关重要。本章首先对世界各国的高职培养目标进行比较研究,然后结合国情再探讨我国的高职培养目标问题。 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比较研究 (一)美国 美国的高职学历教育分两个层次,一个是2年学制,可得副学士学位;另一个为4年学制,可得学士学位。前者主要由社区学院(初级学院)和技术学院承担。美国《国防教育法》在谈到初级学院与技术学院时指出,这类学校属于“主要提供一项2年的教学计划而办理的高等学校”,“这项教育计划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将来在需要懂得并运用工程、科学或数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的工程、科学或其他的技术领域中当技术员或从事半职业性工作”。例如,美国俄亥俄州欧文斯技术学院(Owens TechnicalCollege)规定的电子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使学生达到生产、研制、仪器使用、试验、安装及维修等技术人员水平,既具有专业工程师,也具有熟练技工的某些知识和技能”。 机械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使学生学习工程领域内常用的机械和机械材料,保证学生适应技术人员工作所必须具有的有关知识,受到设计、制造、试验和生产机械(装置)及其维护操作等训练,以便协助工程师工作”。美国高职4年学制,由工业大学中的技术学院承担。前2年完成副学士学位课程,此时也可参加工作。如果要继续深造,那么再续读2年,获学士学位。2年学制毕业生一般担任技术员工作;4年学制毕业生担任技术师工作。例如美国普渡大学的机械工艺专业副学士学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生产工艺术程序、机器安装、维护和解决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等方面的产品制造专门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可胜任如实验室技术员、工程师助手、工厂维修人员、产品设计助手和工艺人员工作。随着经验的增加,可能提升到诸如工业生产管理者、工艺设备设计者、技术采购员、生产调度员和成本预算员的位置”。“顺利完成本专业的学习后,学生将自动取得学习机械技术学士学位的入学资格”。“机械技术专业的副学士学位毕业生有资格取得工程技术员的证书”。普渡大学机械技术专业学士学位的培养目标为:“2年制机械技术计划的毕业生,有资格进人下2年的‘补充’课程计划学习,以取得学士学位。本计划旨在满足工业生产的进一步需要。所选择的实践和应用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的管理与交际技能,以及提高技术训练水平、扩大专业知识范围”。“机械技术专业学士学位毕业生有资格取得技术师证书”。

2019年云南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数学试题

数 学 本试题纸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 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12 a < = 。 A.21a - B. C. 12a - D. 2、若a b c 、、均不为零,12,x x 是方程20ax bx c ++=的两根,则12 11x x += 。 A.b a - B. b c - C. c b - D. c a - 3、已知命题:1p a >“”;1:1q a <“”,那么命题p 是q 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设集合{}|05,A x x x z =≤≤∈,|,2k B x x k A ??==∈???? ,则A B = 。 A. {0,1} B. {0,1,2} C. {0,1,3} D. {0,1,2,3} 5、下列函数中,是奇函数且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增的是 。 A. 2y x =- B. 13y x = C. 32y x = D. 23 y x = 6、已知函数2log 3(1)y x x =+≥,那么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为 。 A. R B. {|1}x x ≥ C.{|01}x x << D. {|3}x x ≥ 7、已知2(1)6f x x -=-,则()f x = 。 A. 225x x +- B. 225x x -- C. 225x x ++ D. 225x x -+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最新资料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近年来,社会各行业对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其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高职教育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就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 1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 1.1专业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决定其会朝着某一行业、某一领域的生产、管理方向进行人才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会为社会各行业提供合格、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在进行课程设计、开发专业时,社会生产的一线专家都会参与进来。 1.2技术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育范围十分广泛,单从人才培养的类型看,高等职业教育主要负责培养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人才往往会走向社会的生产、管理第一线,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技术性。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技术科学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点是“技术”,培养出来的人才会通过专业的技能知识和科学技术进行社会生产。 1.3职业性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性教育,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是为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创新的教育形式,其人才培养的重点是,根据社会需求,针对性培养职业素养高、实践能力强、综合水平高的实用型人才。 2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 2.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指导。同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相比较,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综合素质更高、职业道德更好、创新能力更强,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定位于高层次、实用性、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跟职业发展相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专业开发必须建立在对职业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步入社会后,必须最短的时间内适应社会环境,快速融入岗位,如果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进入企业后,还需要企业花费时间、精力进行职业培训,这就说明高等职业教育是失败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还需要培养人才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2.2专科课程的设置 高等职业教育在设置专业课程时,首先要对社会需求进行认真的调查,并且要对职业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开设一个新专业必须保证该专业在今后最少四年内能满足社会生产的需求,同时还要对专业的宽窄情况进行分析,避免专业面过宽无法满足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需求,或者专业面过窄存在就业风险。 高等职业教育在设置专业课程时,要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重点突出专业能力,同时要注重专业教育的完善性。一般情况下,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可以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等几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在进行专业培养时,也好注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等的培养,确保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2.3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职业教育时,要特别注重实践教学。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技术性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这些项目,这样学生通过实践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在实践中提高职业技能。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良好的实践性和仿真性,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 2.4构建良好的教师团队

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传统教育理念束缚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学科设置不合理、专业特色不鲜明,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等问题,对此,文章梳理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总体思路,并提出了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加强专业设置建设、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考试模式等措施。 [关键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实质上意味着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特别是随着国家之间技术竞争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正处在从注重数量规模到注重内涵建设的转型期,使得不少高校传统、单一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暴露出弊端。每年全国有大量的毕业生涌向社会,但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比例却不尽如人意,主要体现为培养的人才知识贫乏、能力欠缺、创新意识差,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高校只有竭尽全力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我发展的出路。 一、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发展速度明显加快,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资源也实现了优化,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积极经验,但仍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教育理念束缚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教育的内涵不仅仅是教授知识,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和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和批判性思维。当前,不少高校仍然秉承传统的单纯继承性教育理念,无论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还是考试制度方面,都强调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和继承,把学生作为单纯的知识接收器,置学生于一种被动的顺从地位,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依赖消极惰性心理,形成不敢提出异议、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学习模式。“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是否善于思考和质疑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才能的重要尺度,只有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才能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形成主动学习的动力,而很多高校教育恰恰不重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鼓励创新的机制和校园文化氛围。 2.学科设置不合理,专业特色不鲜明。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存在着专业口径过窄的问题,特别强调的是专业,文、理、工划分得非常分明,并且在学科设置方面没有统筹规划,存在明显的趋同性,像会计学、计算机、英语、物流等专业,

我国体育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与人才培养

我国体育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与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的体育行业已发展成为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新兴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场地工和体育经纪人等3个体育行业特有工种,已被纳入《国家职业大典》。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国家标准委员会共同发布的总共十六类体育场所国家标准,已从2003年开始陆续实施,其中有十四类场所对执业人员做出了执业准入限制,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必须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2004年6月,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国家体育总局成立了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启动了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由国家认监委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制定的《体育服务认证管理办法》也自2006年开始正式实施。因此,发展体育职业教育是满足社会对体育行业职业人才需求的重要措施,是满足社会和体育行业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径。 一、体育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市场化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和劳动就业的巨大变革,造成了人才需要结构上的新变化,人们在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中不仅要面临专门技能的挑战,而且还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培养人才的就业渠道已不再是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这就要求体育职业教育必需从传统单一型的教育模式中解脱出来向多样的市场型转变。鉴于上述情况,为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体育职业教育必须转变观念,以市场为参考设置专业和进行培训,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综合化 谈到体育职业教育人们往往会与体育的项目、技术和技能紧密地联系起来,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体育的职业教育往往被局限在体育本身的技能教学、训练与指导的范围内。其实这仅是职业教育的一个方面,最具有前瞻性的在于与体育相关的体育环境、资源、管理、服务和利用与开发方面。为了发展经济,拓展体育的就业渠道,我国体育的职业教育应围绕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竞赛表演市场、体育中介市场和体育用品市场构成多元化的职业教育体系;还应围绕着体育的第二产业,如体育保健、医疗、旅游、咨询、营养等制定一整套体育职业服务教育体系。 (三)时代化 随着现代社会进程的快速发展,传统体育职业教育内容和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面临国际化体育全方位竞争形势的加剧,要想强化体育职业教育,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根据我国产业结构与劳动组织的变化及时调整体育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突出体育职业教育的时代性和社会性。体育职业教育要不断更新教育的内容,以超前的意识立足于科技和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沿阵

(完整word版)高等职业教育基础知识

高等职业教育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基础知识 1、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 答: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的一种高等教育。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规定: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强调: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引领作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明确规定: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高等职业教育按照职业分类,根据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这种教育更强调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2、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答:应用性、适应性和开放性。 3、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内涵主要应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办学指导思想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 (2)专业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不是针对学科而是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基于职业分析,根据职业的变化,以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灵活设置专业。 (3)课程体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主线,更加讲求实效,减少相关课程内容重叠,注重改造重组,侧重实用,适当减少理论教学。 (4)素质教育要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要以专业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计算机应用,英语和人文等综合素质教育为支柱。 (5)围绕培养目标的实现,建设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立满足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培养要求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践训练体系。 (6)建立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7)建立以就业率、就业质量、社会诚信度为主要杠杆的,多元投入、优胜劣汰的产学合作机制。 4、高职教育目标是什么? 答:高职教育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数以万计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5、《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包含哪些内容? 答:(1)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3)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 (4)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5)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6)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7)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民办本科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民办本科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樊继轩,张锡侯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郑州450006) [摘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的具有系统性的培养方式、方法和途径。民办本科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和改革重点: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二是改革要有特色,三是改革要有针对性。完善民办本科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应采取的措施包括:一是优化培养方案和改革课程体系,二是强化实践教学和品德培育,三是引进“双师型”教师和加强师德建设。 [关键词]民办本科高校;应用性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8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120(2010)04-0053-03 <收稿日期>2009-12-15 *基金项目:中国高教学会“十一五”教科重点规划课题“民办本科高校培养目标定位与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06AJG0260076)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樊继轩(1950)),男,5黄河科技大学学报6副主编,副编审,民办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张锡侯(1935)),男,黄河科技学院,教授。 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由于多数新建本科高校定位为培养应用性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已逐步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新类型。但是,由于受传统的精英教育学术性人才培养的影响及学校资源条件的制约,不少新建本科高校和民办本科高校仍沿用传统精英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改革完善适应时代需求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是民办本科高校的当务之急。 一、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国外概况 (一)对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的界定 何谓模式?《说文解字》称:“模,法也。”[1](P120)“法”即方法。“模式”的“式”指样式、形式,按《现代汉语词典》对“模式”的解释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辞海》对“模式”的解释是:“可以作为范本、摹本、变本的样式。”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模式”是描绘现实、再现现实的一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教育的差异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教育的差异 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我国1996年颁布《职业教育法》,而《高等教育法》于1998年8月颁布,1999年实施。《职业教育法》总则的第2条明确指出“本法适用于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其后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高中后接受二至三年学校教育的实用型、技能型专业技术人员、经营与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等,优先满足基层和农村地区对高等实用型人才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从《职教法》颁布之后迅猛发展起来的,依靠国家政策的支持,高职院校已经占领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河山。 一.高职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区别 按照字面理解,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也是职业教育,但在实际建设中已经出现了不少矛盾,一方面,教育部门与劳动部门的关系不顺,这造成了高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脱节;另一方面,教育内部管理上的不顺,造成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上的脱节” 这样的脱节或者矛盾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应该说还有一些。但是,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进行科学的定位,是诸多研究者探讨的问题。如有人提到的,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技术,“‘职业性’与‘技术型人才’的教育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技术型人才’教育要考虑‘职业性’问题,但考虑‘职业性’问题的教育形式绝非只有高职教育,任何专业性教育都要考虑‘职业性’,‘职业性’不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另一种融通的说法称:“高等性是高职培养目标定位的基准……职业性是高职培养目标的内涵,这主要体现在一是职业不等于专业,但是专业的综合、融合和复合。”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确实是高职院校目前的基本任务和方向。在职业技能的教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专科教育的比较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专科教育的比较各类各级教育之间的区别,实质在于培养目标的差异,其他因素大都由此而派生。因而,本文着重进行有关教育的培养目标的探讨,然后进行相关因素的研究。 当前,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水平,已达到一定程度。我国社会的人才结构与世界发达国家已基本相同。我国教育类型和层次的构成也不可能离开世界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所以进行国际比较研究也是廓清本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1991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培养能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适应基层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生产工作等一线需要的,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 国家教委高教司颁布的教学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工程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基本要求(试行)》中提出:“学生毕业后主要去工业、工程第一线,从事制造、施工、运行、维修、测试等方面的工艺、技术和管理工作和一般设计工作”。 《普通高等医药专科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和基本要求》等文件中提出: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县及县以下农村和厂矿等基层

医药卫生工作,或医药院校,医学科研及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辅助工作”。“毕业生主要担任卫生医师、临床医师、检验师、护理师、技师、中医师等职”。 《全国高等农林专科教育座谈会纪要》等文件提出:农林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又红又专的高级农林技术应用人才和管理人才”。在业务方面“获得助理农艺师或高级技术员的基本训练”。 财经类专科教育有关文件提出:“普通高校财经专科教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财经管理工作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分配主要面向基层,在各级财经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 上述国家教委颁布的文件以及国家教委高教司颁布的各类高专教育的教学文件所提及的高专培养目标内容是迄今为止,对高专培养目标最明确具体的阐述。 1987年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工大学、职工业余大学、管理干部学院应当利用自己同企业、行业关系紧密的有利条件,结合需要,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企业事业单位培养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