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农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农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农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1.广义的农业包括:林业、渔业、种植业、畜牧业

2.作物:指野生植物经过人们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而长期演化而来的具有净几产量或其他经济价值的栽培目的的植物。

3.土地数量、质量是农业生产制约的因素

4.水稻、大豆起源是中国

5.一天中昼夜的时间长度构成光周期

6.小麦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欧亚大陆和北美洲

7.中国玉米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黄河流域、西南地区

8.水稻是喜温短日照作物,小麦是耐寒长日照作物

9.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违的量变过程。

10.作物生产的特点:①系统的复杂性②技术的实用性③土地的重要性

④生产的连续性⑤作物生长的规律性

⑥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⑦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

11.土地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12.栽培作物与野生植物的区别

①栽培作物的器官特别是被人类利用的部分显著增大

②栽培作物的器官成分有明显改进

③栽培作物的成熟期较一致、落粒性减弱

④栽培作物的种子休眠期短,而野生植物休眠期长

⑤栽培作物的传播手段退化,防护机能和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减退

13.瓦维洛夫的八大起源中心学说

14.小麦原产地公认的是西亚,玉米起源于中美

15.土壤结构:块状、片状、柱状、团粒结构(最为理想的一种)

16.作物必须的营养元素:肥料三要素:氮、磷、钾

17.土壤胶体一般带有(静)负电荷

18.干旱分为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两种

19.温度三基点: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最适温度

20.世界作物增产的原因:①品种改良②增施肥料③扩大灌溉④病虫草害防治

⑤温室与薄膜栽培⑥高新技术的推广

21.轮作:同一田地上不同年度间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的复种形

式的种植方式

连作:同一块土地上连年种植同意作物或种植方式

22.连作的危害:①化学危害:肥力偏耗、毒素积累

②物理危害:土壤的物理结构恶化

③生物危害:寄生伴生性杂草危害和专性病虫害加剧,土壤微生物

群体结构失衡和土壤酶活力下降

23.耐连作的作物:水稻、甘蔗、玉米、麦类、棉花

24.品种:指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按照一定的目标,在自然选择的基础上,经人工选择培育而成的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主要性状相对一致,能生产出符合人类要求的产品的一个作物群体。

25.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26.排水方式:阴沟、暗管、竖井、生物和机械排水

地膜覆盖作用:①增温②保水③保土④促肥效⑤防治杂草⑥充分利用光能

27.收获方法:刈割法、采摘法、掘取法(挖掘法)

28.复合肥(无机肥)包装袋标明养分含量15-12-10表示肥料中含N 15% ,P 2O 5 12% ,K 2O 10%

29.合理施肥以有机肥料为主、化肥为辅

30.种子清选方法,风选、筛选、密度选

31.合理轮作增产的主要原因

①能均衡利用土壤营养元素、用养结合、提高地力

②可以减少病虫害

③消除土壤有毒物质

④改变农田生态条件,减少田间杂草

32.轮作的意义:①提高作物产量

②均衡利用土壤养分

③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④减少病虫、杂草危害

⑤清除土壤有毒物质

33.轮作的类型:年间进行的单一作物的轮作、复种轮作

水旱轮作、草间轮作

34.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⑴选育高光效率的品种:培育充分利用光能的高光合效能的作物品种群体,主要从株型、生理水平、形态学三个角度。

⑵提高群体光能截获量提高群体叶面积指数(LAI )和叶面及持续时间(LAD ) ⑶降低呼吸消耗,低光呼吸、通过环境调控、防止逆境引起的呼吸过旺,减少光合产物消耗

⑷改善栽培环境和栽培技术:①复种与间作套种 ②合理密植 ③培育优良株型 ④改善水肥条件 ⑤增加田间CO 2浓度 ⑥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35.播种量(kg )=1000

1000????出苗率发芽率千粒重基本苗数 36.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

生物产量经济产量 37.经济系数: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它的高低仅表明生物产量转运到经济产品器官中的比例,并不表明经济产量的高低,通常经济产量高低与生物产量高低成正比

经济产量: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数量,也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收获量,即一般所指产量

生物产量:指作物一生中,即全生育期内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总量

三者之间的关系:经济产量=生物产量×经济系数

38.产量构成因素:㈠产量构成因素 作物产量=株数×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粒重

㈡产量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乘积关系:1.相互制约①单位面积上穗数增至一定程度后,每穗粒重就有减少的趋势,粒重会有降低,只要由于光合产物的分配和竞争而产生的。

②当单位面积上穗数的增加能弥补并超过每穗粒数减少的损失,仍表现增产,反之就表现减产。

2.相互补偿①理论产量=穗数×穗粒重×粒重②作物产量成分的主要特点是补偿能力,即自动调节主要反映在群体产量的补偿效应,这种补偿能力是陆续在生育中表现出来的。③穗数是产量补偿能力最大的成分,调节幅度较大,适量分蘖和成穗率对群体产量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当基本苗不足时,可以通过分蘖增加穗数进行产量补偿,补偿播种密度和基本苗不足。

④小穗和小花分化量是穗粒数潜力的基础,并对产量有一定补偿作用,每穗粒数可以调节和补偿穗数的不足

⑤粒重和粒数之间有一定的补偿,如果粒数少时,增加粒重对

39.几类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

1.小麦、水稻、玉米:穗数、穗粒数、粒重

2.豆类:株数,每株有效分枝数,每分枝荚数、每荚粒数、粒重3

3.纤维作物:有效茎数、单株鲜茎重、出麻率

40.种子:作物生产上直接用来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或植物学上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41.生育期:作物完成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时间。

42.种植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

43.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按照一定的目标,在自然选择的基础上,经人工选择培育而成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主要性状相对一致,能生产出符合人类要求的产品的一个作物群体。

44.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输导、支持、合成、贮藏。

45.种子萌发需要的适宜环境条件包括:水分、温度、氧气。

46.作物生长必需的生活因子:光照、温度、水分、空气和养分。

47.作物生长发育的温度三基点:最低温度、最高温度、最适温度。

48.复种指数: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49.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氮、磷、钾。

50.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51.土壤是由固体、液体、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复合物。

52.决定一个地区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是温度。

53.短日照作物要求在24小时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某个临界日照长度,才能正常开花结实。

54.五大生活因子:光照、温度、空气、水分、养分

55.光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和光谱成分

56.光补偿点:当光合作物的积累等于呼吸作用的消耗时的光照强度

57.光饱和点:随着光照强度的进一步增强,光合强度叶进一步上升,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时的光照强度

58.光谱成分包括:紫外线区、可见光、红外线区

59.可见光波长由长到短是:红、橙、黄、绿、青、蓝、紫

60.绿色植物在可见光夏进行光合作用

61.活动积温:作物在某时期内大于生长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的总和

62.有效积温:作物在某时期内日平均温度与下限温度之差的总和

63.土壤: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64.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配合的比例。分为:砂土类、黏土类和壤土类

65.土壤孔隙由:大孔隙(利于根系生长),中等孔隙(利于排水),小孔隙(利于保土)

66.维管束系统包括:木质部导管和韧皮部筛管

67.品质的评价标准:食用品质、营养品质、工艺品质、加工品质、贮藏品质

68.评价作物产品品质的指标:形态指标、理化指标

69.作物品质的形成: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

70.环境条件对品质的影响的环境因素:光照、水分、温度、大气污染、土壤

71.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输导、支持、合成、贮藏

72.种子作物的根有:主根、侧根和不定根

73.作物根系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大多数双子叶作物(棉花、麻类豆类、油菜等)属于直根系,单子叶作物属于须根系

74.跟的变态:贮藏根(贮藏大量营养物质)主要形成肉质直根:萝卜

气生根(所有生活在空气中的根):支持根、攀缘根、呼吸根、寄 生根

75.根的共生现象:根瘤:作物地下部分的瘤状突起,将空气中的游离氮转化成氨 菌根:作物根与土壤中的真菌形成的共生作用,促进吸收, 利激根的发育

76.影响根的生长条件:????

?????:根系生长的必要条件⑤土壤氧气(向氧性),施磷促进根系生长:施氮有利于茎叶生长④土壤养分(趋肥性)③土壤温度地作物根系较深:水田中根系较浅,旱②土壤水分(向水性)①土壤阻力 77.茎的主要功能:支持、输导、合成、贮藏

78.作物叶的主要功能: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及一定的吸收作用,少数作物的叶还是具备繁殖功能

79.叶的一般组成:叶片、叶柄和托叶

80.单子叶作物的叶分为:叶片、叶舌、叶耳、叶鞘

81.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的区别:

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单过程称为自花授粉:大麦、小麦、水稻、大豆、花生等。

花粉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过程称为异花授粉:玉米、向日葵

82.种子的组成:胚、胚乳、种皮

83.种子:有胚乳种子:多数单子叶作物和部分双子叶作物:小麦、水稻 无胚乳种子:常有肥厚的子叶:花生、大豆

84.果实???????

??????????????????????????????种皮胚乳子叶胚芽胚轴

胚根胚种子果皮:内、外、中 85.低温对作物的主要危害:冻害、冷害和霜害

86.高温堆作物的危害:高温使作物生长发育受阻,特别在开花结实期易高温伤害

87.高温危害的原因:破坏光合与呼吸作用的平衡,植物可能因饥饿而死亡、高温促进蒸腾,破坏水分平衡,植物萎奄枯萎、高温促进叶片衰老,造成高温逼熟、高温导致蛋白质凝固,有害代谢积累,造成植物中毒

88.夏季高温少雨,有利于蛋白质的积累,低温多雨,有利于淀粉的积累

89.土壤十分充足有利于油分的积累

90.干旱对作物的影响:旱害指长期持续无雨又无灌溉和地下水补充,致使作物需水和土壤水失去平衡,对作物生长发育造成的伤害,包括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

91.水是通过:不同形态、数量、持续时间三方面的变化对作物起作用的

92.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土壤、地形、生物、人为

93.大气干旱:气温高而相同温度小,叶片的蒸腾量超过根系的吸水量,使植物发生萎奄,光合作用降低

94土壤干旱:长期持续阴雨或地表水泛滥,淹没农田,或地势低,田间积水,水分过剩,土壤缺乏氧气,根系呼吸减弱,久而久之引起作物窒息死亡的现象

95.田间CO2分布和变化规律:一年之中,田间作物生长比非生长季CO2浓度低、一天中,午夜和凌晨,越接近地面,CO2浓度约高、C02在群体内的垂直分布有较大差异,近地面层的CO2浓度一般比较高、白天,群体中部和上部CO2浓度较小,下部较大、作物生产上要十分重视田间通风通光的原因所在

96.肥料种类:有机肥(农家肥)

无机肥

微生物肥料

97.影响作物产品品质的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栽培技术、病虫害

98.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在作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的某一时刻,作物对养分的要求不论是在绝对数量上还是在吸收效率上都是最高,此时使用肥料所起的作用最大,增产效率也是最为显著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 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茎类的分生组织不再分化时,原基和腋芽原基在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的过程。 1.(填空)叶的生长:叶原基发育生长的过程为:顶端生长。出缘生长。居间生长 2.简述作物的生长发育? 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特点是一个不可逆的数量化过程。如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的生长,通常用大小、长短、粗细、轻重和多少来表示。 3.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 本质性变化。特点是分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质变过程。如幼穗分化、花芽分化、维管束发育以及气孔分化等。 4.作物的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各有什么特点? 作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 生殖生长是作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 5.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是并进的阶段,彼此之间会存在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的关系。 6.种子的概念与区别 用来繁殖下一代作物的播种材料。 种子分为三类:胚株发育而形成的种子,如豆类 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如水果 根茎雷作物用于繁殖的营养器官如马铃薯块茎 7.简述根的种类 初生根:种子内胚根发育而来即种子根 次生根:生与主根上的侧根或基部茎节上的节根 8.不定根:由茎,叶等处随时发生没有固定位置的根 9.*简述叶的形态

子叶:胚的组成部分,着生于胚轴上 第四章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 *1.光对作物的重要性 作物生产所需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光,其次来自不同的人工光源。 光在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包括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就是作为利用光提供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作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直接作用是促进作物形态器官建成,如种子萌发,叶芽花芽分化等。此外,光还会影响作物某些生理代谢过程而影响作物产品品质。总而言之。光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最终体现在作物群体结构的改变和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变上。 光和速率:CO2mg/dm2/h每小时每平方分米的叶片面积吸收CO2的毫克数 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的同化产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达到平衡时所接受的光照强度(光和速率=0). .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光周期现象:自然界一昼夜间光暗交替称为光周期。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受日照长度的影响醉舞发育对日照长度的反应。P70 作物温度三基点,最低点,最适点,最高点 (霜冻害冷害高温害p74) 积温: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 有效积温: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叫做有效温度 活动积温: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把大于等于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积温 温室效应:主要由CO2\CH4\N2O等气体含量增加引起。 *酸雨;ph小与5.6的大气酸性化学组分通过江水的气象过程进入到陆地水体的现象. (改错)在作物生产上有效积温一般毕活动激吻更能反映作物温度的需求 2简述水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品的影响 (略)

18春《文学概论》作业-4

18春《文学概论》作业-4

一、单选题 1. (4分)诗歌创作乃是诗人心灵与外在景物相互触发、彼此整合的过程。这个观点,一般称为 () ? A. “感物”说 ? B. “养气”说 ? C. “胸有成竹”说 ? D. “镜子”说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2. (4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此语出自() ? A. 白居易 ? B. 柳宗元 ? C. 周敦颐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3. (4分)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传达作家体验所达到的准确清晰与概括深刻的程度,这是文学作品的 ? A. 创造性 ? B. 真实性 ? C. 倾向性

? D. 艺术性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4. (4分)朱光潜认为文章的“第一件要事”是() ? A. 情感体验 ? B. 声音节奏 ? C. 语词形式 ? D. 逻辑结构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5. (4分)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和心理能力,称为() ? A. 艺术直觉 ? B. 艺术灵感 ? C. 艺术想象 ? D. 艺术情感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6. (4分)文学的整个活动过程一般是指() ? A. 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消费接受

? B. 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流通收藏 ? C. 创作出版、复制生产与消费接受 ? D. 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购买占有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7. (4分)从近代叙事观念来看,最重要的叙事作品样式是( ) ? A. 电影文学 ? B. 电视文学 ? C. 戏剧 ? D. 小说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8. (4分)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自觉的文学思潮是() ? A. 浪漫主义 ? B. 现实主义 ? C. 古典主义 ? D. 现代主义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9.

农学概论知识点整理(杨文钰版)

农学概论 一、绪论 1.农学:研究作物生产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采取恰当的农业技术措施,实现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2.农学的性质:○1农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为基础的一门应用科学;○2农学是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3农学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应用生态学科 3.农学的特点:○1系统的复杂性;○2技术的实用性;○3生产的连续性;○4生长的规律性;○5明显的季节性;○6严格的地域性 4.作物生产的地位与作用:○1人类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2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3出口的重要物质;○4农业的基础产业;○5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5.我国古代的农学思想(“天人相参”或“三才”理论为基本精神)和农作物生产技术特征(精耕细作)。 6.世界作物生产概况:作物总产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单产的提高,而单产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因素:○1品种改良;○2增施肥料与施肥技术;○3节水技术;○4设施栽培;○5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6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7.我国作物生产概况:我国作物生产的迅速发展,主要归功于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作物生产条件的改善。与世界作物生产的发展相比,不同的特点:○1作物品种的改良;○2间作、套作多熟制种植技术;○3作物栽培技术;○4病虫草鼠害防治技术;○5作物生产条件的改善 8.作物生产发展的目标:○1生产率目标;○2可持续性目标;○3营养安全目标;○4经济高效目标 9.作物生产发展的途径:○1建设高产农田;○2改革种植制度;○3普及优良品种;○4发展先进适用技术 二、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1.研究作物起源的意义:○1了解众多的植物遗传资源并建立基因库,利用有用的基因改造现有的作物并选育新品种;○2了解起源地的气候生态情况,分析作物特定的生态适应性,达到人为控制作物生长的目的;○3有助于研究人类的农耕文化 2.农作物起源:水稻、小麦、大豆、油菜—中国日本起源中心;玉米、甘蔗、棉花—中美洲墨西哥中心;马铃薯—南美洲中心 3.作物生物学特性分类 按感温特性喜温作物;耐寒(喜凉)作物 按对光周期反应特性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日照作物;定日照作物 按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C3作物;C4作物;CAM(景天科酸代谢)作物 4.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蛋白质和淀粉比例最符合人类需要(1:6~7) 豆类作物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 薯芋类作物主要成分为淀粉(大多要求土壤深厚,通透性好,对钾肥需要量大) 经济作物纤维作物品质是根据纤维细胞的长度、细度、拉力、强度、弹性、色泽、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来衡量

农学概论样题(二)

农学概论样题(二) 一、名词解释 1.农业产业结构:农业内部的组成及其份额称为农业产业结构,我国的种植 业比例最大,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国家统计中一般将种植业分为粮、棉、油、糖、麻、烟等大田作物和茶、桑、果、菜、药等园艺作物2大类,其中大田作物是种植业的主体。 2.大田作物:指在大片田地上种植的作物﹐如小麦﹑水稻﹑高粱﹑玉米﹑棉 花﹑牧草等。露地种植,直接供给粮食,油料和衣物原料等。 3.喜温作物: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分类,棉花、水稻、玉米等夏季作物 为喜温作物。对温度和积温的要求较高,其温度三基点分别为:10℃左右,20-25℃和30-35℃。 4.作物的植物学分类:亲疏关系分类,以界、门、纲、目、科、属、种为分 类的各级单位,除界以外,其他各级单位可根据需要再分成若干亚级。 5.牧草作物:也称饲料作物,主要用于家畜饲料。如,禾本科的黑麦草、苏 丹草、雀麦草、早熟禾等;豆科的三叶草、草木犀等。 6.种子发芽:发芽是指胚根伸出种皮形成种子根或营养器官的生殖芽开始生 长的现象。包括吸水膨胀、萌动和发芽3个过程。 7.分蘖节:禾谷类作物地下部或近地面密集的茎节,其上的腋芽可形成分枝 称为分蘖。 8.作物品质的形态指标:指根据作物产品的外观形态来评价品质优劣的指 标。如禾谷类作物籽粒的大小,棉花纤维的长度等。 9.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的时期,茎尖的分生组织不再分化叶原基 和腋芽原基,而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的过程。 10.须根系:单子叶作物除初生根外,还能在基部茎节上生长出次生根, 形成须根系。 11.营养品质:主要指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维生素含量和微量元素 含量等。 12.生物产量:作物在其一生中积累的全部干物重,一般指地上部总干物 重。 13.诱变育种:指利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诱发作物产生变异,然后从变异 群体中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进而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14.加代繁殖:加速良种繁育的一种方法,包括异地繁殖和异季繁殖2 种方法。前者如玉米可到海南或云南冬繁加代;后者如南方早稻春播夏收后再夏播秋收,一年2代。 15.嫁接繁殖:利用植物营养体的再生能力培育独立新个体的方法之一, 将一种植物的枝芽接到另一植物体上的某个部位,使其愈合长成新植株的方法。 16.重力水:当田间水分超过持水量时,多余的水分便受重力的作用渗入 地下,这就是重力水。 17.蒸腾系数:作物每形成1g干物质所需消耗的水分克数。 18.根外追肥:又称叶面喷肥,将速效化肥或一些微量元素肥料按一定浓 度溶于水中,通过机械喷洒于叶面,养分经叶面进入作物体内。 19.混作:2种或2种以上的作物,不分行或同行混合在一起种植的种植 方式。

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畴。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畴以及相关的研究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根本任务。 3.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5.文学价值的“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 6.文学价值的“美”: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7.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文学功能存在的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8.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

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eg: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眼中之竹山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而胸中之竹则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是经过艺术传达之后的竹子,是画在纸上的画图,是最终完成的作品。) 国维的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的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涵而感不到丝毫的文字障碍。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池塘生春草不隔,“家池上,江淹浦畔”,隔) 文学创作过程(创作动因、艺术构思、语言呈现)、文学创作心理机制(艺术直觉、艺术情感、艺术想象、艺术理解)、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作家与生活体验、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素养、创作个性与独创性、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 创作动因:创作动因是指作家生活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创作驱力,包括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这是文学创作的开端。 9.创作动机:创作动机是指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作家有某种思想感情需要传达,或要赞美、批评某种现存事物,或要互换某种新的社会变革等,心中有所积郁,不吐不快,于是产生了创作动机。

农学概论考试整理

一、名词解释 农学:是指研究农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门科学。(广义) 资源:泛指人类从事社会活动所需要的全部物质和能量的基础。 种植业资源:是指人类从事作物生产所需的全部物质要素和信息。 (二选一) 光补偿点: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渐渐增加,等达到某一速率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达到平衡,净光合速率等于零,此时的光照强度即为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随着光照强度的进一步增加,光合速率逐渐上升,当达到一定值后,光合速率便不再因光照强度的增加而上升,此时的光照强度即为光饱和点。 (二选一) 积温:指作物整个生育期或某一发育阶段高于一定温度以上的昼夜温度的总和。 无霜期:指某地春季最后一次霜冻到秋季最早的一次霜冻出现时其间的一段时间。 冷害:又称寒害,是指作物遇到零度以上的低温,生命活动受到损伤的一种现象。 冻害:是指作物遇到低于零度的低温,组织体内发生冰冻而引起伤害的现象。 霜害:主要有黑霜和白霜两种,当温度下降到零度或者零度以下时,如果空气干燥,温度降低未形成霜,而使作物受害的称为黑霜,如果在降温过程中形成了霜,则称为白霜。 (四选一) 土壤干旱:指土壤中缺乏作物可利用的有效水儿造成的干旱,其对作物的危害极大。 生物产量:指作物一生中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的总量。 经济产量:指作物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收获量。(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二选一) 作物产品品质:指人类所需要的作物的目标产品的品质,即产品达到某种用途的需求的适宜程度。 生长: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作物植株或器官从小到大、由轻到重的不可逆的数量增长过程,它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完成的。 发育:指作物一生中其形态、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最终导致植株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少耕法:指减少不必要的耕作次数或耕作面积,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的一种耕作方法。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 结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茎类的分生组织不再分化时,原基和腋芽原基在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的过程。 (填空)叶的生长:叶原基发育生长的过程为:顶端生长。出缘生长。居间生长 1.简述作物的生长发育 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特点是一个不可逆的数量化过程。如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的生长,通常用大小、长短、粗细、轻重和多少来表示。 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本质性变化。特点是分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质变过程。如幼穗分化、花芽分化、维管束发育以及气孔分化等。 2.作物的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各有什么特点 作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 生殖生长是作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 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并进的阶段,彼此之间会存在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的关系。3.种子的概念与区别 用来繁殖下一代作物的播种材料。 种子分为三类:胚株发育而形成的种子,如豆类 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如水果 根茎雷作物用于繁殖的营养器官如马铃薯块茎

4.简述根的种类 初生根:种子内胚根发育而来即种子根 次生根:生与主根上的侧根或基部茎节上的节根 不定根:由茎,叶等处随时发生没有固定位置的根 5.* 简述叶的形态 子叶:胚的组成部分,着生于胚轴上 第四章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 *1.光对作物的重要性 作物生产所需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光,其次来自不同的人工光源。 光在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包括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就是作为利用光提供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作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直接作用是促进作物形态器官建成,如种子萌发,叶芽花芽分化等。此外,光还会影响作物某些生理代谢过程而影响作物产品品质。总而言之。光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最终体现在作物群体结构的改变和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变上。 光和速率:CO2mg/dm2/h 每小时每平方分米的叶片面积吸收CO2的毫克数 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的同化产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达到平衡时所接受的光照强度(光和速率=0). .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光周期现象:自然界一昼夜间光暗交替称为光周期。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受日照长度的影响醉舞发育对日照长度的反应。P70 作物温度三基点,最低点,最适点,最高点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1.再现论与表现论 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创作于批评 的最高标准,忽视作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中一味的情 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2.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 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 生生的生命整体。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现人物的心理,杜十娘的出身青楼,对爱情的渴望,以及遇人不淑的事件决定了杜十娘必死的结局。又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身在封建社会,其地位与性情以及过分看重爱情,注定她的宿命。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未得到爱情暗示了她的死亡。 2)形象性:事物的外形是怎样的,抓住外在具体的东西。可以以外写内,例写“愁”,将 情感化具体形象,切忌将情感抽象化,或长篇大论,应找具体“意象”,融入主体感情。 3)情感性:文学以人为中心,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而且文学形象带有主体创作色彩,文 学是有情感的价值趋向与判断,没有纯客观的形象。例如“一切景语皆情语”。审美主体将情感移情到审美客体上。 4)无功利性:文学有求真、从善的功能,最终为了求美,这里的美指的是崇高的美,壮美。 例如悲剧,美在其悲剧性,表现主人公的抗争性。文学不追求直接的功利性,而是追求情感的体验,例如歌德诗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艺术影响很大,艺术追求积极健

农学概论试题

农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975年由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的《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确定的地理 基因起源中心有(A)个。 A 12 B 13 C 14 D 15 2.本品种粒数占检验总粒数的百分比是( B )。 A种子净度B种子纯度 C发芽势 D发芽率 3.禾谷类作物单位面积穗数是由株数和单株成穗数决定,播种密度和播种质量决定株 数,( A )是成穗数的决定阶段。 A分蘖期 B拔节期 C孕穗期 D开花期 4.农学的研究对象是(A)。 A大田作物 B.农业 C种植业 D园艺作物 5.农学是于(C)世纪后期正式成为一门科学的。 A 17 B 18 C 19 D 20 6.迄今为止,已经过确认的作物必需的元素有( C )种。 A 12 B 14 C 16 D 18 7.全年收获作物的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为(D)。 A叶面积指数 B收获指数 C叶龄指数D复种指数 8.土壤有效水的下限是(A)。 A萎蔫系数 B田间持水量 C毛细管悬着水消失 D蒸腾系数 9.下列作物根系属于须根系的是(B)。 A大豆B玉米C茄子 D马铃薯 10.下列作物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B)。 A大豆B油菜C黄麻 D烟草 11.下列作物中,属于喜凉作物的是(C)。 A花生 B水稻 C青稞D烟草 12.下列作物种子中具有胚乳的是( D )。 A油菜B大豆C棉花D玉米 13.小麦属于( A )。 A长日照作物B短日照作物 C中日照作物 D定日照作物 14.小麦需水临界期在(B)。 A拔节期B孕穗至抽穗期 C灌浆期 D成熟期 ..

15.选配优良组合最需注意的是(A)。 A双亲一般合力要高B双亲产量都要高 C双亲长期要接近 D以上全不对 16.要取得引种成功必须(C)。 A.同纬度间 B同海拔高度 C同纬度、同海拔高度D无纬度和海拔高度限制 17.一复料标识为20─10─10,则其意指(B)。 A N2 0%、P 10%、K 10% B N2 0%、P2O5 10%、K2O 10% C C 20%、H 10%、O2 10% D CO2 20%、H2O 10%、O2 10% 18.在前季作物生长的后期,在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叫(D)。 A间作 B混作 C复种D套作 19.种子真正成熟的含义是(D)。 A形态和生理均未成熟 B生理成熟,形态未成熟 C形态成熟,生理未成熟D形态和生理均成熟 20.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高低和日照长短的反应特性被称为(C)。 A温度反应特性 B光照反应特性 C温光反应特性 D温度日照反应特性 21.全世界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在粮食作物中居(D)。 A第四位 B第一位 C第三位D第二位 22.生产上所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九二0”,其学名叫(C)。 A 2,4-D B萘乙酸(NAA) C赤霉酸(GA3) D吲哚乙酸(IAA) 23.在冰点以下的低温对植物组织、器官所造成的伤害叫( B ) A旱灾B冷害 C冻害 D涝灾 24.水是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原生质含水量在( D )以上才能保持代活动正 常进行 A 80%-90% B 50%-60% C 60%-70% D 70%-80% 25.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C ) A 1/6 B 1/5 C 1/4 D 1/10 26.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和出口国是( A ) A美国 B印度 C中国 D巴西 27.诱变育种在诱变处理后从哪一代开始选择( B ) A M1代 B M2代 C M3代 D以上全不对 ..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1.再现论与表现论 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 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 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 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 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 创作于批评的最高标准,忽视作 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

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 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 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 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 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 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 中一味的情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 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2.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 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 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整体。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

农学概论考试重点

农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一)农业的概念:指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资源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产品的生产部门。 (三)农业发展阶段 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 农业生产的实质:人类通过社会劳动,利用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把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供给人类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农业生产的特性和规律 1.生物性和社会性 2.地域性和季节性 3.生产的连续性 4.资源的分散性 5.经营的综合性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作物 (二)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1、粮食作物:①禾谷作物②豆类作物③薯类作物 2、经济作物:①纤维作物②油类作物③糖类作物④嗜好类作物 3、饲料及绿肥作物 4、药用作物 三.作物生态特性分类 1.根据温度要求 ①喜凉作物:温度三积点0-5摄氏度;12-18摄氏度;26-30摄氏度 ——喜凉耐寒:黑麦、冬小麦(秋播)、冬大麦、青稞 ——喜凉耐霜:油菜、豌豆、大麻、向日葵(中耕)、胡萝卜、芥菜、菠菜、大白菜、春小麦、春大麦以及饲料绿肥(箭舌豌豆、毛苕子、草木樨) ②喜温作物:温度三积点10摄氏度;20-25摄氏度;30-35摄氏度 ——喜凉:大豆、谷子、甜菜、红麻、亚麻、马铃薯、荞麦 ——温暖:适宜暖度25-30摄氏度,水稻(密植),玉米,棉花(密植干燥)、甘薯、芝麻、蓖麻 ——耐热(>35摄氏度)高粱、花生、烟草、苜蓿、瓜类 2.根据光照要求 ①长日照作物(>12)小麦、大麦、燕麦、黑麦、苜蓿、三叶草、油菜、萝卜、白菜、甜菜 ②短日照(<12):大豆、棉花、玉米、高粱、谷子、水稻、甘薯 ③中日照:荞麦、豌豆、番茄、黄瓜、菜豆、四季豆

湖南农业大学826农学概论(一)2014年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共1页 第1页 2014年湖南农业大学硕士招生自命题科目试题 科目名称及代码: 农学概论(一) 826 适用专业(领域): 作物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种子科学与技术、作物信息科学、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 考生需带的工具: 考生注意事项:①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 ②按试题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 一、名词解释(共计50分,每小题5分) 1. S 形生长进程 2. 作物的物候期 3. 作物营养临界期 4. 耕作制度 5. 作物生长诊断 6. 作物的非侵染性病害 7. 竞争优势 8. 作物品种 9. 航天育种10. 品种纯度 二、简答题(共计60分,每小题10分,7题中任选6题作答,多答只计前6题) 1. 简述作物的光温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2. 何谓作物的源、流、库?它们在作物产量形成中的作用如何? 3. 试述农业节水的必要性,并分析农业节水的途径。 4. 简述作物精确栽培技术的基本特征。 5. 什么是远缘杂交?简述远缘杂种夭亡和不育的克服办法。 6. 简述作物品种类型及其育种特点。 7. 什么是作物品种混杂退化?分析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 三、论述题(共计40分,每小题20分) 1.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例,回答以下问题: (1)分析水稻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5分) (2)水稻品质指标有哪些?简要分析水稻产量与品质间的关系。(10分) (3)以你所学分析水稻生产发展的趋势。(5分) 2. 作物转基因育种的程序怎样?你怎样理解转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性? 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考研专业课初试真题精都考研(https://www.doczj.com/doc/971912671.html,)——全国100000考研学子的选择

大一下学期文学概论提纲及知识点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填空。 1.文学活动系统的构成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学理论的任务 ①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和存在的物质基础,更是文学作品再现或反映的对象; ②作者是文学创作的主体,不仅是写作的主体,而且也是把自己对世界的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 ③读者是文学接受的主体,通过阅读作品而与作者达成沟通; ④作品是作者的创造物和读者阅读的对象,是使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 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2.最早的文学理论称为什么? 诗学诗论 3.文学原始发生的学说主要有那些 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 4从古至今,文学至少有着哪些含义? 文学的文化含义、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的通行含义、 西方关于文艺心理方面的有哪些学说? 净化说、移情说、心心理距离说、直觉说、审美态度说、无意识升华说 5.文学话语应包含那些内容? 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 6. 什么是话语蕴藉?文学作为话语蕴藉具有的几层含义?分别是什么?文学作为话语蕴藉的典型形态是什么?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两层含义;分别是:①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文学活动作为蕴藉着话语的活动,主要是指文学性质和意义存在于特定话语系统的创造和接受过程,仿佛具有无限的生成与阐释可能性。②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的话语要有蕴藉的属性;含蓄和含混 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艺术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何种性质? 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 7. 文学创造的客体和唯一源泉是什么?社会生活 8. 文学创造就是以什么为原料的生产活动?话语 9. 历来文学创造主体的种种解释? ①.主体即“模仿者”与“创造者”②.主体即“旁观者” ③.“移情者”④.主体即“集体人” 作家是体现着人类集体无意识的精神生活的人 10.文学创造的全过程可以划分为哪三个阶段? 发生—构思—物化 11.什么是艺术发现?艺术发现的特点是什么? 艺术发现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的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倾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或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特点:A.灵感妙悟特征.B. 理智性. C.情感体验性,包含有内在体验。 D.未改变原物、是对事物本质的独创,是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新质素,见别人所未见。 12.什么是灵感?其表现形态是什么? 灵感是创作过程中由于思想高度集中、情绪特别高涨而导致感悟和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其表现形态是对某一对象或某一问题的突如其来的顿悟,它有着偶发性、短暂性、亢奋性、创造性以及动静相济性等特征 表现形态:①.从产生过程看,不期而至、偶然突发 ②.从主体状态看,专注敏捷、亢奋紧张。 ③.从创作效果看,超常独特,富有创造性。 ④.需要长期积累,艰苦探索。 ⑤.偶然触发,妙手自得。触发的媒介各有不同。 13.构思方式有哪几种?综合、突出、简化、变形、陌生化、

全国统考文学概论t试卷(精品)

文学概论(一) 总分:99 一、单选题(共19题,共19分) 1、文学文本的文法层面的构成要素有()(1分) A:语法、逻辑、修辞 B:声调、语调、情调 C:词法、句法、篇法 D:字法、词法、句法 2、“意象”的源头可上溯到()(1分) A:《周易?系辞》 B:《庄子》 C:王充《论衡》 D:叶燮《原诗》 3、以下不属于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是()(1分) A:生活材料的储备与选择 B:创作动机的发生 C:艺术构思过程 D:艺术传达、修改与润色 4、汪曾祺说:“一篇小说,要有一个贯串全篇的节奏。”这是指小说注重()(1分) A:结构 B:节奏 C:格律 D:押韵 5、托尔斯泰认为,抒发情感就是()(1分) A:显露情感 B:投射情感 C:表现情感 D:传达情感 6、20世纪提出文学文本四层面说的西方文论家是()(1分) A:艾布拉姆斯 B:艾略特 C:英加登 D:苏珊?朗格 7、明末清初评点《水浒传》的批评家是()(1分) A:毛宗岗 B:金圣叹 C:脂砚斋 D:张竹坡

8、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叫做()(1分) A:情节 B:情景 C:故事 D:场景 9、决定文本时间长度的条件是()(1分) A:故事时间的长短 B:叙述语言的长短 C:叙述节奏的快慢 D:叙述时距的变换 10、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叫做()(1分) A:创作冲动 B:创作动机 C:创作构思 D:创作经验 11、西方传统上的“三分法”把文字作品分为()(1分) A:诗歌、小说和剧本 B:诗歌、小说和散文 C: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戏剧作品 D: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影视作品 12、西方第一个有系统的理论纲领和自觉的文学观念的文学思潮是()(1分) A:浪漫主义 B:古典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13、在德国,最早提出“特征”概念的是()(1分) A:黑格尔 B:希尔特 C:歌德 D:席勒 14、构成抒情作品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是()(1分) A:意与境浑 B:真情实感 C:客观真实 D:典型环境 15、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称为()(1分) A:情调 B:气势

农学概论复习题

一、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空格处,填入适当的字或词,使整个句子完整,并具有一定的专业意义。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处,错填、多填、少填或未填均无分。) 1.农业生产具有( )、( ) 和( ) 特点。 地域性与季节性周期性与持续性.综合性与复杂性2.栽培植物主要包括( )、( ) 和( ) 三类。 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3.按照作物的主要用途及植物学形态特征,通常将大田作物分为三大类,其中粮食作物包括( ) 作物、( ) 作物和( ) 作物。禾谷类、豆类、薯类 4.按照作物的主要用途及植物学形态特征,通常将大田作物分为三大类,其中经济作物包括( ) 作物、( ) 作物、( ) 作物和( ) 作物。纤维、油料、糖料、嗜好 5.糖料作物主要是( )和( ),其中大约三分之一是( )。甘蔗、甜菜、甜菜 6.世界天然纤维原料作物有( )、( )和( )等。棉花、麻类、木棉 7.世界主要饮料作物有( )、( )和( ),主要产在发展中国家。可可、咖啡、茶叶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备选项中,选择1-4个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中,原产中国的作物是( )。 A 烟草 B 棉花 C 玉米 D 大豆 D 2.下列作物中属于耐寒作物的是( )。 A. 玉米 B. 大豆 C. 油菜 D.甘薯 C 3.根据作物生长的周期性理论,作物生长全过程表现为( )规律。 A.慢-慢-快; B. 快-快-慢; C.慢-快-慢; D.快-慢-快; C 4.作物一般在( )对水分的反应最敏感。 A. 苗期; B. 旺盛生长期; C. 生殖器官形成与发育期; D. 成熟期 C 5.我国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中,原产美洲的作物是( )。 A.水稻; B. 小麦; C. 玉米; D. 大豆; C 6.喜温作物生长的生物学下限温度指标是( )。

全国统考文学概论s试卷(最新)

文学概论(一) 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 1、在西方,最早提出“寓教于乐”的人是()(1分) A:卢克莱修 B:西塞罗 C:贺拉斯 D:朗吉弩斯 2、缺少了塑造形象的单位,就会损失故事的()(1分) A:完整性 B:连续性 C:思想性 D:生动性 3、与故事时间前后顺序不同的叙述次序统称为()(1分) A:顺时序 B:逆时序 C:倒叙 D:插叙 4、“一个伟大抒情诗人有力量使得我们最为朦胧的情感具有确定的形态”,说这句话的人是()(1分) A:布洛克 B:克罗齐 C:卡西尔 D:科林伍德 5、福斯特把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区分为()(1分) A:典型人物与类型人物 B: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 C:表意人物与象征人物 D:悲剧人物与喜剧人物 6、刘勰“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的说法强调的是文体的()(1分) A:通变 B:格调 C:风骨 D:体性 7、威克纳格认为史诗和戏剧诗人的风格属于()(1分) A:想象的风格 B:智力的风格 C:情绪的风格

8、认为风格是“作家消除自己和读者之间的一切隔阂的能力”的作家是()(1分) A:托尔斯泰 B:高尔基 C:高尔斯华绥 D:狄更斯 9、中国最早的诗论是()(1分) A:《二十四诗品》 B:《典论·论文》 C:《文赋》 D:《毛诗序》 10、从本质特征来看,艺术想象是一种()(1分) A:科学活动 B:认识活动 C:思想活动 D:审美活动 11、意境论的源头可上溯至()(1分) A:《老子》 B:《论语》 C:《孟子》 D:《庄子》 12、主张把历史的观点和美学的观点相结合的批评方法是()(1分) A:后结构主义的批评方法 B: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方法 C:英美新批评派的批评方法 D:女权主义的批评方法 13、李清照的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音律上的特色是()(1分) A:叠韵 B:叠字 C:重复 D:双声 14、文学有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之分,通俗文学有时又称为()(1分) A:严肃文学 B:纯文学 C:精英文学 D:大众文学 15、提出“得意而忘言”这一观点的是()(1分) A:孔子

文学概论知识点

文学概论知识点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一、名词解释 1.文学理论: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的视野上阐 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 2.精神生产: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 进行的对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艺术等活动都属于精神生产。 3.召唤结构:召唤结构的说法是接受美学的一个概念,由德国着名接受美 学理论家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来的。指艺术作品因空白和否定所导致的不确定性,呈现为一种开放性的结构,这种结构本身随时召唤着接受者能动的参与进来,通过想象以再创造的方式接受; 4.陌生化:实质在于不断更新我们对人生、事物和世界的陈旧感觉,把人 们从狭隘的日常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习以为常的惯常化的制约,不再采用自动化、机械化的方式,而是采用创造性的独特方式,使人们面对熟视无睹的事物也能有新的发现,从而感受到对象事物的异乎寻常及非同一般。 5.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 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6.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 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

期待视野; 7.视角: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根据叙述者观 察故事中情境的立场和聚焦点而区分; 8.典型:典型的意思是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二是有代表性的,指作者用 典型化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独特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某些方面的艺术形象 9.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所呈现的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 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他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10.艺术真实 (P158) 它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艺术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灵感和直觉p134(灵感和直觉) 灵感是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它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 直觉主要是作家凭借过去的知识积累、过去的经验,已有的、炉火纯青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并与目前所专注的思想趋向、情绪趋向等相结合,对某种事物或现象做出的突破向顿悟。 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后的成果,它获取的是成熟的答案,其发生

农学概论课后答案

1农学(广义):指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门学科。(中义):仅指农业生产科学。(狭义):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一门学科。农学性质: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为基础的一门应用科学,是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应用生态学科。农学特点:系统的复杂性,技术的实用性,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的规律性,明显的季节性,严格的地域性2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人类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出口的重要物质,农业的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5作物生产的未来发展目标和途径:目标:可持续,两高一优,低耗。途径:建设高产农田,改革种植制度,普及优良品种,发展先进适用技术。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1研究作物的地理起源有什么意义2水稻、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大豆、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起源分别在什么地方答:小麦起源于近东中心和中亚西亚中心以及非洲中心、水稻起源于印度斯坦中心和非洲中心、玉米、甘薯起源于中美洲—墨西哥中心、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中心、大豆起源于中国—日本中心、;油菜起源于欧洲地中海地区、棉花起源于非洲中心和南美洲中心以及美洲—墨西哥中心。3按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1.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分为喜温和耐寒作物2.按作物对光周期反应特性分类分为长日照、短日照、中日照、和定日照作物3、按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分类分为C3、C4、CAM作物。4按用途和植物系系统相结合,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并简述期其主要作物类型特点。答:1.粮食作物(1)禾谷类作物是以收获谷粒为栽培目的的禾本科作物。禾谷类作物的子粒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蛋白质和淀粉的比例最适宜人类的需求,所以是重要的粮食作物。(2)豆类作物属豆科中的蝶形花亚科,种类繁多豆类作物是人类生活中含营养价值的食品,是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3)薯芋累作物是指利用其地下块茎和快根累的作物,植物学上的科、属不一。2经济作物(1)纤维作物包括纤维作物和麻类作物(2)油料作物是指以获得油脂为主要目的的作物,其特征是种子或果实含油量较丰富。(3)糖类作物主要是指含蔗糖多的作物,用于制造食糖。(4)嗜好类作物主要有烟草、茶叶、咖啡、可可等,(5)其他作物主要有桑、橡胶、香料作物、编织原料作物等。3饲用及绿肥作物种类很多,包括禾谷类、豆科类、块根块茎类、饲用叶菜类等。4.药用及调味品作物.药用作物主要有三七、天麻。枸杞、灵芝百合等。调味品作物主要有葱、姜、蒜、八角等5简述作物分布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答:作物通过扩散,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位置上种植后形成的不同的空间配置情况,称为作物分布。作物分布和生长在不同的环境里,由于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在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上会发生改变,那些最猛适应的变异有机体被保留,由此形成新的类型和品种,产生生活型和生态型的变异。不同作物生活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形成具有相似特征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称为生活型。同一作物不同品种不同长期在不同的环境或人工选择条件下,形成不同的生态型。6简述我国种植业区划的依据及各大区的种植业特点。依据发展种植业得自然条件的社会经济条件、作物结构、布局和种植制度种植业发展方向的关键措施等的相对一致性,并保持县级行政区的完整性,将全国种植业划分为10个一级区和31个二级区。。1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大部分地区一年一熟,南部地区可二年三熟或一年两熟。2.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本区大部分地区一年一熟,粮食作物以旱粮为主3.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作物一年二熟,种类繁多。4长江中下游稲、棉、油、桑、茶区该区耕地以水田为主5.南方丘陵双季稻、茶、柑橘区耕地水田为主。。6.华南双季稻、甘蔗、热带作物区作物种类繁多,粮食作物中双季稻占90%以上。。7.川陕盆地稲、玉米、薯类、桑、柑橘区粮食作物中,水、旱粮并重,水稻占主要地位8。云贵高原稲、玉米、烟草区立体农业明显,种植制度复杂多样9.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必须灌溉才能种植,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10.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农作物一年一熟,作物多喜凉耐寒简述我国主要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规划。1.专用小麦重点发展优质强筋小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