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焦虑对二语习得影响

语言焦虑对二语习得影响

语言焦虑对二语习得影响
语言焦虑对二语习得影响

浅析语言焦虑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1.引言

外语学习受诸多因素影响,语言理论学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解释这些因素。dulay和burt于1977年提出用“情感过滤假设”解释情感因素怎样影响外语学习的过程。后来,krashen发展了这一理论,认为“情感过滤是阻止学习者完全消化他学习中所得到的综合输入的一种心理障碍”(krashen,s.,1985)。情感过滤假设说明了情感因素和外语学习之间的关系。它指出,外语学习者受情感过滤影响的程度不同,学习效果各不相同。情感因素主要包括学习者的动机、态度、自信心和焦虑感四个心理因素。本课题主要从情感因素中的焦虑感这一方面着手,研究不同程度或形式的焦虑对学习效果产生的影响,中国学生在学习外语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焦虑,以及如何降低语言焦虑,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2.主体

2.1语言焦虑影响语言习得

随着美国加州大学语言学教授krashen对情感过滤假设理论的发展,焦虑在外语学习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语言焦虑不但与外语能力的自我评估有很密切的关系,而且与语言学习成绩紧密联系。不少心理学家、语言学家的研究表明语言焦虑与语言习得成反比,即焦虑越少,习得越多;焦虑越多,习得越少。krashen 指出,课堂上外语学习的焦虑感(如怕出错、怕丢面子、怕老师批评等)与学习失败有关系。语言学家dulay指出,外语学习可以通

论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英师11203班 201200621 姓名:肖福玉 《论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摘要: 第二语言研究是指学习者在已有的母语基础上怎样学习另外一种语言。大家普遍认为学习者的第一语言—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很大负面影响。然而,在教学经验和一些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母语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不但不具负面影响,而且有促进作用。本文就此作了研究和分析, 指出了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可资利用的研究基础, 它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一个很重要的促进因素。 [关键词]:母语;二语习得;母语迁移;母语思维; 中介 一、引言 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结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母语是习得二语时最不容忽视和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许多研究者对母语与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各类相似或相悖的学说。本文拟在此基础上对母语与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进行较全面的论述,探讨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为减少母语迁移对外语学习的阻碍提出切合实际的策略。 二、母语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 (一)母语与第二语言的概念 母语(Mother Tongue)是指本民族的语言,所以也叫本族语

(Native Language),与外族语或外国语相对应。本族语和母语通称为第一语言。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是泛指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会的一种语言。当然。它又分为在目的语环境中学习的第一语言以外的语言,这叫习得第二语言。在非目的语的环境中学习第一语言或母语之外的其他语言,则称为外语。目前,在二语习得领域,多数研究者对外语和习得第二语言不加区分,统称第二语言。 (二)母语迁移 学习任何一门语言,母语都会对其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有时这种影响是积极的,有时是消极的。所谓母语迁移,就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母语对所学语言的影响。其中,正向迁移是指对学习有利的语言习惯迁移,在母语与目的语有相同的形式时会出现这种情况;负向迁移,它是由于套用母语模板或规则而产生的不符合目的语规则的用法。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语言迁移的中心问题就是学习者的母语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影响问题。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赵世开(赵世开序,高远,2002)明确指出:母语的迁移是二语习得研究中“根本性的问题”。近半个世纪以来,二语习得界争议最大的问题是怎样评估母语或者第一语言在二语习得的影响,这同时也就是语言迁移研究的核心问题。认知心理学认为:迁移是指在学习新知识时,学习者将以前所掌握的知识、经验迁移运用于新知识的学习、掌握的一种过程。无论是“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还是“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实质上都是迁移能力(transfer)的外在表现。迁移又可分为正迁移(positive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两

语言焦虑对英语学习者的影响与对策

语言焦虑对英语学习者的影响与对策 【摘要】语言焦虑是影响中小学生外语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情感因素,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有关外语学习焦虑的主要研究成果,并以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理论为依据,针对心理因素引起的语言焦虑进行诱因分析,探讨了克服外语学习焦虑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焦虑;英语学习;对策 一、引言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语言教学中的情感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影响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中,语言焦虑被语言学家认为是作用于外语学习的诸多情感因素中最关键的心理变量之一,所谓焦虑,是指个体由于预感不能达到某种目标或克服某种障碍的威胁而导致的一种不安、恐惧的情绪状态,表现在心理上即一种失败感、挫折感、负疚感或自我怀疑。语言焦虑是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不同于其他焦虑感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由语言学习教程中的独特性引起,研究表明,焦虑对中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和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克服焦虑,从而使英语学习变得更为轻松和高效,使教和学更加和谐,是每一位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语言焦虑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焦虑对学习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般认为,焦虑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呈倒U形曲线,即中等程度的焦虑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过低的焦虑水平使个体不能排除情境中无关因素的干扰,过高的焦虑则使个体注意变得狭窄,注意的转移力降低,在实际的第二语言学习得中,高倾向的焦虑感是大多数学习者常常经历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抑制着对二语的习得,因此有“焦虑与语言能力之间呈现负相关”的说法。它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水平考试成绩、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自信心以及自尊心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长期焦虑有可能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健忘、反应迟钝、学习兴趣降低甚至自信心下降,使课堂语言训练产生抑制情绪,弱化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体能动性,导致最终的逃避行为。 三、造成语言焦虑的因素 1、社会因素 在我国过去和现在普遍存在着恐惧英语的现象,社会上各色各类的辅导班又强化了这种恐惧英语的现象,这种恐惧会使学习者还没有开始学就感到紧张、焦虑。 2、教师因素

大学生英语阅读焦虑情况调查问卷(空)

大学生非英语专业生英语阅读焦虑情况调查问卷 您好!为了了解大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的焦虑情况,我们设计了以下的问卷,本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调查结果只用于汇总后的统计分析,不会给您带来任何负面的影响。请实事求是地予以回答,回答没有对错,不用对任何一个题花费太多的时间考虑。 感谢您的支持和配合! 请在相对符合您个人情况的选项前打“√” 第一部分个人基本情况 1. 您的性别是:A.男 B.女 2. 您的专业属于: A.人文学科 B.理工科 3、你在大学四级中的阅读成绩是:A.200分以上B.150—199分C.100分—149分D.99分以下第二部分英语阅读焦虑情况 1. 做阅读材料时,我可以很快抓住主要内容(阅读情况,是否有阅读焦虑) A. 完全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符合 D.完全不符合 2. 做阅读材料时,我可以根据题目很容易的找到答案(阅读情况,是否有阅读焦虑) A. 完全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符合 D.完全不符合 3. 对阅读题中大部分题目的答案不明确,总是改了又改,犹豫不决(阅读情况) A.完全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符合 D.完全不符合 4. 做阅读速度很慢,而且还不能保证正确率(阅读情况) A.完全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符合 D.完全不符合 5. 考试时一看到英语阅读材料时就会有压力(考试焦虑) 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不符合D.完全不符合 6. 考试时做阅读会感到压力很大,有时会分心(考试焦虑) A. 完全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符合 D.完全不符合 7. 即便试题的阅读材料很短,我还是会紧张(考试焦虑) A. 完全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符合 D.完全不符合 8. 考试时做阅读总是忍不住返回看已经看过的内容,生怕漏掉重要信息做错题(考试焦虑) 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不符合D.完全不符合 9. 我希望老师不要在课堂上做阅读随堂测试或不要提问与阅读有关的题(课堂焦虑) A. 完全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符合 D.完全不符合 10. 即使只是做课堂阅读练习,我也会觉得紧张(课堂焦虑) A.完全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符合 D.完全不符合 11. 当阅读难度超出我现有的水平时,我会感到很焦虑(形成焦虑的原因) A. 完全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符合 D.完全不符合

第二语言教学和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

(三)、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 相同点: (1)从教的方面来瞧 (2)从学的方面来瞧 不同点: (1)教学起点不同 第二语言教学需要从培养学生的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开始,先教发音、最基本的词汇与语法(《汉语教程》第一课您好),就是零起点的教学。而第一语言的学习者在入学时已基本具备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据我国学者(周国光、王藻华等)研究,儿童到六岁时,基本上习得了母语),不需要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教,第一语言教学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与进一步提高表达能力以及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由于要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就带来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跟第一语言教学的一系列的区别,也使第一语言教学与第二语言教学成为两门相互独立的学科。) (2)教学环境不同 第一语言教学往往就是在母语的天然的语言环境氛围中进行,不存在语言交流上的障碍。第二语言教学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语言交流障碍。 (3)受其她语言的影响不同 第二语言学习就是在第一语言习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决定了它不就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儿。第一语言会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这就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这种影响可以起正面的作用,如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正迁移(如汉英主语+动词+宾语);也可以起负面的作用,如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干扰(英语中有第三人称变化,汉语中无,学英语时易错)。对于正面的要在教学中加以充分利用,负面的要在教学中加以预防或排除。后者就是第二语言教学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也就是一个难题。第一语言教学不存在类似的问题。 (4)文化对语言教学的影响不同 我们说语言与文化就是不可分离的,语言本身既就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就是文化的载体。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通常也就是她们的母语)的同时,也得到了这种语言的文化(通常也就是她们自己民族的文化)。她们自然地形成了操这种语言的人所共同具有的文化心理与文化习惯。学习第二语言,自然也要了解、学习、掌握第二语言的文化(通常不就是本民族的文化)。当第二语言学习者遇到不同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时,有些不容易理解

母语对二语习得的正面影响

母语对二语习得的正面影响 提要:本文认为母语有助于第二语言习得。根据传统语言学的观点,母语对外语学习只有“负面”影响或起“干扰”作用。这种观点有一定的片面性,没有反映语言学习的本质。表面上看母语“影响”了外语表达,实际上是母语“帮助”学习者完成了语言交际任务。应该把“干扰”看成“调节”。二语习得理论认为,母语既是外语学习不可缺少的背景和基础,又是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实证研究和问卷调查表明,中国学生的外语学习与母语学习呈正相关关系,母语对外语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母语;二语习得;正面影响,资源 引言:母语思维是二语习得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现象。二语学习者,特别是二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在进行听、说、读、写等任务时,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依赖母语帮助理解或输出。那么,母语思维对二语习得有什么影响?对这个问题普遍的看法是母语思维阻碍了二语学习,尽管这种看法并不是建立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上。事实上在二语教学界,人们一直将母语思维对二语习得的阻碍作用当作常识来接受。然而,近年来,有研究显示母语思维问题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思维的影响并不总是消极的。Cohen(1998)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 中用一章的篇幅谈一语、二语思维问题,他还将一语或二语思维当作学习策略来看待。这种对母语思维现象的再认识对二语习得理论和实践都不无裨益。因此,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初级和中级阶段,由于学习者的母语水平与外语水平相差悬殊,总会在情急之中或不得已的情况下“借用”母语知识或母语能力,借以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交际目的。 一、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看母语思维 1.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错综复杂,很多问题至今也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但大多数心理语言学家都趋向于这种认识:即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它不是天生的,而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社会的产物;语言则是人类传达、交流和保存思维成果的主要工具,是思维的主要物质外壳。思维先发于语言,思维创造语言,但思维对语言有依赖作用,语言可固定思维的方式并协助思维的进行。由此可以看出,语言和思维是人类和客观环境的接触和相互作用中产生和发展的。 语言和思维有其各自的发展规律,也有其相互影响的规律,但两者都不能离开社会而单独存在。各个民族观察世界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任何人从出生就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一定的文化和语言环境里,客观的社会环境必定对人的思维能力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人类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有共性,也有个性,他们运用语言来体现和组织生活经验的方式自然也有同有异。 若仅探讨思维与语言的关系,那么二者中思维起着主导作用。反映在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上,强调外语思维的重要性是符合思维主导作用原则的,但事实上这种看法忽略了一点,即研究思维和语言的关系不能脱离社会环境这一基石。对大多数人来讲,学习外语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它表达自己在母语环境下的思维成果,作为思维外壳的语言,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不带有深深的母语思维烙印是不可能的。 在学习与应用外语的过程中,外语及其所依附的外语思维在与母语及其所依附的母语思维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是必然的,外语思维和母语思维在此过程中相互冲突,并由于思维的共同性而求同存异,相互融合,最终在母语国家产生一种新的带有母语思维烙印的外语国别变体(varieties)是非常自然的。 2.母语思维的作用 既然各种语言之间有共性,那么在外语教学中,作为已经掌握了母语系统知识的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借用母语的规则。按照Ellis的观点,母语作为一种已经获得的极为稳定的知识和习惯,当它和目的语类似的时候,学生在这些“普遍”的方面可以学得更快,这样,母语可以加快目的语的学习过程(Ellis1994)。 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关系多年来一直是外语教学所关注的问题。大多数人一谈起母语就联想到母语的干扰作用,作这方面的分析必然要涉及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各个学科和各种技能之间,或者在同一学科和技能的各个不同部分之间,经常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彼此相互影响的现象,这种相互影响与学习的效率有一定的关系,心理学家把这种情况称为“学习的迁移”。如果这种影响是积极的,正面促进的,叫做“正迁移”,如果影响为负面的阻碍作用,则叫做“负迁移”。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都是把外语作为自己的一种辅助语言工具来使用的,他要知道某个词、某句话在他的母语中是什么意思,这是合理行为,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怎样才能处理好母语、外语与所指称或涉及事物的联系。 学习和使用外语就是为了协调两种语言的关系,力图等值的进行语言的转换。 我国外语教学中普遍多关注“负迁移”问题,而没有很好的考虑到语言共同性问题,较少考虑如何利用语言共性来促进“正迁移”,提高外语学习效率。因此,掌握好“正迁移”是外语学习成效大小的关键之一。 3.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说明母语思维在外语学习中存在的必然性 以英语为例,英语正越来越被看做是一种国际交往的工具,它不再为一国或一个民族所专有,而是一种中性的信息媒介,“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也不再被看作仅有的两种标准语,而只不过是英语的两种国别变体”(汪榕培1991)。这种现象是在不同环境下思维方式影响语言的一种表现,像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一样,汉语典故“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英语一旦在某一地区被采用,不论其目的是科学、技术、文学还是人的名望、地位或是现代化,它都会经受一个再生过程,部分是语言上的再生,部分是文化上的再生”(孙骊1989)。由于母语思维方式的影响,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必然表现出一些中国特有的方式,这是英语在中国“本土化”的结果。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对外宣传和交流的迅速增加,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日常生活等领域表达中国独特事物的英语词汇大量出现,在词汇、句法以及语篇等方面都对英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英语在中国正在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国际交流工具,China Daily 和Beijing Review 一类的期刊充满了中国社会文化各方面特有的词汇和表达法,如one country, two system (一国两制),vegetable basket project (菜篮子工程)等具有显著中国特色的表达法,得到广泛的使用和传播。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言学是一门联系实际的科学。”语言做为一种社会现象,必然离不开社会因素,

情感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情感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除了生理因素和认知因素能影响其习得外,学习者本身的情感因素也对其第二语言习得有重要的影响。以前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认知因素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因素,实际上情感因素直接影响语言习得,且在第二语言习得的成功与否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主要有动机,态度,性格。 一动机 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外语的愿望和推动力,是推动学习这足学习的力量,动机在情感因素中占重要地位。动机包括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以及临时型动机。 内部动机主要是来自于学习者的内心愿望,学习兴趣。若学习者的学习愿望强烈,并希望以此达到某种目的,那么这种内部动机就有助于学习者学习汉语,带着兴趣去学习一种语言比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更能使人“更上一层楼”。与内部动机相反的就是外部动机,内部动机主要是强调学习者本身从学习汉语过程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与长远成功有关系。而外部动机主要强调外在对学习者的影响,与短期成功有关。比如学习者本身对可能对汉语学习并不是那么热衷,或许只是因为环境,公司,国家的要求而来学习汉语,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遇到学习动机障碍,主要是学习动机不足,甚至会出现厌学的情况,学习懒散,不远做作业。这是教师就需要在学生身上添加一些外部动力,如在学习中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适当的运用竞争制激发学生上进心,调动积极性,激发学习者的交际需要。此外,教师也要不断的改进教学。 近景动机与学习活动联系在一起,是具体的,局部的动机。学习汉语的原因可能只是因为某公司职员到中国来出差需要学习汉语,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学习实践虽然短,但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强烈,但是所获得的知识是有限的,一旦回到自己的国家就肯能在也不会接触汉语了。远景动机与社会,国家和理想联系在一起。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喜欢中国文化,想要了解中国社会或向居住在中国,这种动机比较稳固,并且长时间的发挥作用。 融合型动机是指学习者对目的与社团有所了解或有特殊兴趣,希望与之交往,期望参与或称为目的与中的一员。这种动机首先就表现为一种兴趣,学习者或只是对目的语着迷,或只是对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不管怎样,都必须去学习这个国家的语言。只有学习了该语言才能达到之后的目的。大量的研究表明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其学业成绩之间成正相关,即使是智力一般的人也是如此。可见融合型动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性,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说,单独出于对汉语或汉文化的喜爱的学习者还是较少的。更多的人由于工具型动机而学习第二语言。工具型动机是指学习者的目的在于获得经济实惠或其他好处,把目的与当做工具,多了些现实的成分而少了学习者本身的热情。如为了研究,为了提高知识水平,为了通过考试,为了升职,为了出国等等。在我国因持有工具型动机而学习外语的人很多,持有这种动机的人一旦达到目的就会停止学习,很快就会忘掉所习得的语言。但不管是出于兴趣还是某种目的,这些学习者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强烈的学习动机降低了他们的学习焦虑,使他们的学习态度更为积极,目标更加明确,客服困难的能力更强,因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态度 态度就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反应,情感上的好恶以及因之而采取行动的倾向性。学习者的态度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态度分为三类:积极态度,一般态度和消极态度。积极的态度决定学习者的投入程度,会使学习者更易于弱化目标语学习的心理压力,学习就会更直接,参与意识会更强烈,在课堂上就会更活跃,效果也会更明显,因而学习成绩较好。因此,肯定的态度和浓厚的兴趣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是十分必要的。持有消极态度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会主动的去学习目的语,更严重的会仇视该目的语,在课堂上不听老师

浅谈英语阅读焦虑

浅谈英语阅读焦虑 [摘要]本文分析了焦虑和阅读的关系以及阅读过程中过度焦虑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关键词]阅读焦虑过度焦虑缓解焦虑 一、焦虑 人们在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或面对困难无能为力时,情感的反应是明显的,它包括自尊心的伤害,自信心的丧失,失败感的增加,最后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忧虑、恐惧、焦急等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绪状态,心理学家将其概括为焦虑。焦虑是一种带有不愉快色调的情绪反应,其中含有着急、挂念、忧愁、紧张、恐慌等成分,影响思考与记忆。它是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情感,是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 焦虑水平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负相关,而且语言焦虑可以导致学生无限期地推迟语言学习或者改换专业。外语学习焦虑是外语课堂学习中,由独特的语言学习过程引起的自我感知、对外语学习的看法、学习外语的感受和学习行动等特殊的心理活动。 外语学习焦虑是对学习者的外语习得产生显著影响的一个因素。尽管人人在某个时刻不免会感到焦虑,焦虑感却因人而异。过度焦虑则会影响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英语学习过度焦虑就是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对英语的强烈感受和内心体验。过度的焦虑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使学生无法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状态,对学习起消极影响(Horwitz)。外语学习焦虑高的主体较外语学习焦虑低的主体学习成绩显著性偏低(Phillips)。高焦虑的外语学习者的情感屏障较强,由于高度紧张,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活动往往趋于停止,无法全身心地专注于对新语言项目的学习和记忆,从而影响对可理解性输入及新知识的吸收。在语言学习中焦虑程度的增加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焦虑程度越高,目的语的掌握程度越低,学习效果越差。在学习过程中,焦虑情绪时刻伴随着学习者,只有有效地调节焦虑情绪才能有助于提高外语学习能力。 二、焦虑和阅读的关系

第二语言教学和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复习过程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三)、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 相同点: (1)从教的方面来看 (2)从学的方面来看 不同点: (1)教学起点不同 第二语言教学需要从培养学生的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开始,先教发音、最基本的词汇和语法(《汉语教程》第一课你好),是零起点的教学。而第一语言的学习者在入学时已基本具备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据我国学者(周国光、王藻华等)研究,儿童到六岁时,基本上习得了母语),不需要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教,第一语言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进一步提高表达能力以及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由于要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就带来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跟第一语言教学的一系列的区别,也使第一语言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成为两门相互独立的学科。) (2)教学环境不同 第一语言教学往往是在母语的天然的语言环境氛围中进行,不存在语言交流上的障碍。第二语言教学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语言交流障碍。 (3)受其他语言的影响不同 第二语言学习是在第一语言习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决定了它不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儿。第一语言会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这种影响可以起正面的作用,如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正迁移(如汉英主语+动词+宾语);也可以起负面的作用,如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干扰(英语中有第三人称变化,汉语中无,学英语时易错)。对于正面的要在教学中加以充分利用,负面的要在教学中加以预防或排除。后者是第二语言教学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难题。第一语言教学不存在类似的问题。 (4)文化对语言教学的影响不同 我们说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离的,语言本身既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通常也是他们的母语)的同时,也得到了这种语言的文化(通常也是他们自己民族的文化)。他们自然地形成了操这种语言的人所共同具有的文化心理和文化习惯。学习第二语言,自然也要了解、学习、掌握第二语言的文化(通常不是本民族的文化)。当第二语言学习者遇到不同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时,有些不容易理解并难以接受,

浅析英语学习焦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716187625.html, 浅析英语学习焦虑 作者:蔺雪峰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8年第16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学生外语学习焦虑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应对外语听力学习焦虑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学习焦虑 随着外语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外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学”,其次是“教”。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正在被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所取代。随着语言教学的重点转到以学习者为中心,焦虑这一情感因素也逐渐受到教育者的重视。焦虑是人通过神经系统对紧张、忧虑、胆怯、担忧的一种主观感受。而外语学习焦虑则是由于语言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性引起的,它是学习者在外语课堂学习中产生的关于学习者的自我知觉、信念、感受和行为的一种情结。本文通过高职英语课堂的焦虑现象的调查分析,指出需要改进对策。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系217331.217232两个班共计91名学生.相对于本人教授的其它班级,这些学生英语基础更好,学习主动性更强,因此,英语学习产生的焦虑感也更突出.他们学习英语都有6-9年的时间,高考入学成绩90分以上- 8%,80-90分占13%,70-80分占41%,60-70分占28%,40-60分占10%.调查问卷是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求他们完成的。 (二)调查方法 你认为其他同学的英语学习能力比自己强?是差不多否 你是否会在英语课堂上主动发言?是不确定否 在上课时,如果你发现听不懂老师讲的某些内容时,你们是否会焦急?是否 当课堂上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时,你是否会感到紧张?是否 如果你没有准备而又被突然要求在课堂上发言时,是否会惊慌?是无所谓否 你是否觉得上英语课比上其它课轻松?是否

母语程度的差异对二语习得效果的影响探究

母语程度的差异对二语习得效果的影响探究 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一直是语言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高职生母语程度差异与二语习得效果比较研究,认为母语程度的差异对二语习得中的写作影响较大,对二语视听说的学习效果影响较小。高职生的认知表征多呈现视觉型特征,对二语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标签:母语目的语二语习得 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是语言二语习得研究所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语言的普遍性与二语习得不可分割,任何语言都有自己的词汇,任何一个正在学习语言的人,都会对语言普遍性有一些了解,一旦开始了二语习得,他就会把在母语中获得的语言普遍性应用到学习中。这样能增加他对目标语的理解,促进二语习得。然而,除了语言本身具有的共性以外,语言习得者自身的差异,也会对学习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语言习得者对二语习得产生影响的诸多个体因素中,母语程度是值得关注的重要因素。 一、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现象 对于已经掌握了某一语言的基本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的二语习得者来说,目的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学习必然会受到母语语音、词汇、语义和语法知识的影响。由于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交流模式和话语结构,母语中已有的这方面知识也必然会以种种方式影响二语交流模式和话语结构的习得。这种影响称为二语学习中的母语迁移现象。 一般认为影响语言迁移的因素有两种:结构因素和非结构因素。结构因素包括语言中形式与功能的关系,如语音、句法等;而非结构因素则是指语言以外的因素,如文化、价值观等。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因素也会影响语言的迁移,如学习者的年龄、对语境的了解程度、语言的共同性、语言距离(语际之间的相似程度)、类型性、标记性等。还有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语言水平、心理类型也都会影响语言迁移。 二、母语学习与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差异因素 (一)学习动机的差异 其一,婴幼儿阶段,人对语言信号的刺激颇为敏感并能轻易获得所接触的语言。之后,人的语言获得能力呈现下降趋势。二语习得多从小学、初中开始,较母语习得产生的时间晚了许多。母语学习的动机是本能的、内部自发的,从不自觉到自觉,这一动机的产生和人自身的生理、生活需求直接相关。二语学习的动机最初是外来的。高职生的二语习得动机主要有归附型动机(指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有特殊兴趣,期望参与或融入该社团的社会生活)和工具型动机(指学习者为某一特殊目的,如通过某一次考试或者获得某一职位而对目的语学习产生热情)。 表1: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高职生二语习得动机调查表 动机潮流驱使兴趣驱使社会需要自我完善 态度茫然热情实用发展 目的通过考试欣赏外国电影 阅读文学作品未来就业提升综合素质 类型应试型趣味型实用型素质型 所占比例75.2% 2.1% 81.3% 16.7%

兴趣、焦虑度与自信心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兴趣、焦虑度与自信心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文章内容:2004年8月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卷第4期0()20040_.4兴趣,焦虑度与自信心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的调查报告杨梅,李耕砚,何明霞(湖北经济学院外语系,湖北武汉430205)摘要:本文主要对非智力因素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焦虑度和自信心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进行详尽的研究.正文包括三个部分:首先对该项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进行综述,其次对本文所涉及的有关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焦虑度和自信心的问卷调查以及大量的相关数据,图表进行分析.从分析结果中不难看出,学习者个体的情景焦虑,自信心,学习兴趣与语言水平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这一结论对于第二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教学都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外语教师应该重视并不断探索非智力因素中学习者个体差异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根据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寻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降低学生的焦虑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语言教学的效果.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兴趣;焦虑;自信心;语言水平一,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个体差异研究的意义第二语言习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许多相关的因素.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方向逐渐由探索最佳的外语教学法转移到对学习者个体差异的研究之上.目前.第二语言习得被认为是语言习得过程中诸如语言学习环境,学习者个体差异以及语言习得的社会文化等各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并非某一个先进的教学法所能解决的问题.而在这诸多的因素中,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中,国内外专家对学习者个体差异有着不同的分类和界定.(:1982)将学习者个体差异分为"情感,认知与社会因素".而在学习心理学领域中有一种分类在国内被应用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即:影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可分为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燕国材(燕国材:1998)对非智力因素的定义为:学习者除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而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如动机,兴趣,情感,毅力和性格等.目前,尽管有关学习者的年龄,学习能力,认知方式,个性等个体差异的研究不计其数.但对于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态度,焦虑度,自信心等方面的统计数据却比较贫乏.这些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同时它们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也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潜在的障碍.由于这些非智力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其性质和强度是可以得到改变的,外语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帮助学习者制订目标,评估学习进度,并根据评估结果相应调整,改变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以适应第二语言的学习.外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习者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性,凋整教学方法,教学进度与教学模式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的学生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障碍性因素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湖北经济学院2002级与2003级225名学生在学习兴趣,焦虑度与自信心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的调查分析,进一步揭示出了个体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与作用,从而为外语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启发与帮助.二,兴趣,焦虑度与自信心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的调查与分析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是决定学习者是否成功习得第二语言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焦虑可分为气质型焦虑和特殊焦虑两种.前者指较为持久的焦虑性症状;后者指学习者在经历某种特殊的场合或事迹如演讲,考试或参与课堂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焦虑.和(1991)曾提出假想,即焦虑会影响语言学习的三个阶段:语言的输入,语言处理过程及语言的输出.(戴曼纯:2000)也认为,语言焦虑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假设.即焦虑与语言水平之间也许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自信心是学习者"自我信任与相互信任的一种心理倾向或性格的意志特征"(燕国材,1998:174),它体现了学习者对自身价值的评价.由于学习兴趣,焦虑度和自信心与语言的习得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因此本文着力于研究这三方面的因素在何种程度上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以及师生共同努力克服语言学习中的障碍性因素的必要性.2,1研究目标,受试对象与研究方法本次研究的目标为:1)研究学习兴趣与语言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2)研究焦虑度与语言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3)研究自信心与语言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湖北经济学院2002级与2003级的225名学生,这些学生是在2002级和2003级所有的班级中随机抽样挑选出来的.其中2003级学生为18人,其平均语言水平为一级;2002级学生有107人,其平均语言水平为二级.学生语言水平的评估主要来源于期末考试成绩.一级水平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听力理解与会话能力,但阅读与写作能力有限;二

英语语言课堂焦虑测量表

大学生外语焦虑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你好!首先感谢你参与和配合本次调查。语言课堂内产生焦虑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可能表现为:恐惧、忧虑、紧张、坐立不安等。为了了解焦虑与英语语言学习的关系,研究者设计了以下的问卷。本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调查结果只用于汇总后的统计分析,不会给你个人带来任何负面的影响。请按照指导语实事求是地予以回答。回答没有对错,不用对任何一个题项花费太多的时间考虑。 再次感谢你的支持! 第一部分 个人基本情况: 性别:___; 专业:________; 生源地:1)城市 2)农村; 大学入学成绩:___; 大一上半学期期末英语成绩:___; 大一下半学期期末英语成绩:___。 第二部分 英语课堂学习焦虑量表: 说明:本表共33个问题,每题有5个选项。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个选项作为答案填在后面的括号里。1-5代表的情况如下: 1 非常同意; 2 同意; 3既不同意也不反对; 4不同意; 5坚决不同意。 1.在英语课上说英语时,我一直都不自信。() 2.我不担心在英语课上犯错。() 3.在英语课上得知我要被点名回答问题时我会发抖。() 4.英语课上没听懂老师用英语说什么时会感到害怕。() 5.我不反感上更多的英语课。() 6.上英语课时在想一些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 7.一直认为其他同学的英语比自己的好。() 8.英语测验时我通常都很轻松。() 9.英语课上做没有准备的发言时感到很紧张。() 10.担心因为英语不及格带来的后果。()

11.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对英语课这么害怕。() 12.英语课上很紧张以至于知道的东西都忘了。() 13.英语课上自愿发言时我感到很尴尬。() 14.用英语和外国人交谈时我不会紧张。() 15.听不懂老师纠错时会很不自在。() 16.对英语课准备的很充分,还是觉得焦虑。() 17.我常常希望最好不用去上英语课。() 18.在英语课上发言我很自信。() 19.担心英语老师会纠正我的每一个错误。() 20.即将被老师点名发言时,我感到心跳的很厉害。() 21.英语考试准备的越多越觉得没底。() 22 预习好英语课,我不感觉有压力。() 23.总觉得其他同学英语说得比自己的好。() 24.在其他同学面前说英语时我会很不自在。() 25.英语课的进度很快,担心跟不上。() 26.英语课是最令我紧张不安的一门课程。() 27.在英语课上发言时感到紧张不安。() 28.去上英语课的路上感到自信、轻松。() 29.我一点也不明白英语老师在说什么,这种情况下我会变得紧张。()30.说英语要掌握那么多规则让我害怕。() 31.在说英语时担心被其他同学取笑。() 32.和外国人交往比较自如。() 33.老师问我没有事先准备的问题时,我感到紧张。() 第三部分 如果你愿意,请回答以下部分或全部问题: 1.在英语课上你会感到焦虑吗? 2.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引起英语课堂焦虑?

克服英语阅读焦虑,提升高中生的英语综合阅读能力

克服英语阅读焦虑,提升高中生的英语综合阅读能力 发表时间:2016-09-08T10:52:56.41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6月下作者:李颖[导读] 中学英语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摘要:英语阅读焦虑是当前高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它直接影响了英语的学习效果,这主要是由于文化背景知识匮乏、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等原因造成的。要想降低这种阅读焦虑,教师可以通过夯实学生语言基础、树立学生阅读自信、优化学生阅读方法等措施予以改善。 关键词:高中生;英语阅读;焦虑;原因;策略 中学英语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阅读能力的考查已经成为对语言能力考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在英语课上阅读教学所占用的时间最多,对培养学生理解语言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意志品格的培养都有重大作用。但是很多高中生在实际英语阅读过程中,常常产生焦虑,甚至恐惧心理。而焦虑作为影响学习者情感因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正越来越严重地干扰着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所以,为了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升高中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我们必须对高中生英语阅读焦虑进行归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帮助学生克服阅读焦虑。 一、英语阅读焦虑的界定及研究现状 英语阅读焦虑,即“英语学习者在特定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与英语阅读有关的一种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紧张、担忧、恐惧等情绪性反应” (Horwitz, 1999)。所谓“特定的英语学习过程”,在本文中主要是指高中英语课堂以及课外阅读理解练习中的阅读活动。 对“英语阅读焦虑”的相关研究,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郝玫和郝若平(2001)对阅读焦虑的研究发现焦虑会妨碍阅读理解的测试成绩。戴珥斌(2004)对外语学习中阅读焦虑感与阅读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元认知策略对外语阅读有显著、重要的影响。陈素红(2005)调查结果表明,高中学生普遍存在较高的英语阅读焦虑;阅读焦虑与英语成绩呈负相关;对英语学习成绩有显著的预测性;阅读焦虑对女生英语成绩的预测力大于对男生。 从现有研究的研究对象来看,主要集中在对大学生英语阅读焦虑的研究,而缺少对高中生英语阅读焦虑的实证研究。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高中英语教学实践,集中对高中生在英语阅读课堂中以及课外阅读理解练习中出现的焦虑情绪进行分析研究,以期能对高中生的英语阅读焦虑现状有所了解,探索应对策略。 二、高中生英语阅读焦虑的现状调查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形式展开。对象为笔者所在学校高一8班、9班和10班三个班级的学生,共计148人,采用Satio等人编制的阅读焦虑量表(FLRAS)进行问卷调查,结合阅读测试和个人访谈来了解高中生的英语阅读焦虑现状,探索其产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量表采用Likert 5点量表形式,1表示很不符合,5表示很符合,得分越高,表明学生的焦虑程度越高。通过阅读焦虑量表的得分,笔者发现:量表得分处于50到70之间的学生中有106名,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处于中度阅读焦虑。 问卷还显示,英语阅读焦虑与英语总体焦虑呈正相关,而与英语总成绩、英语阅读成绩呈负相关。也就是说,学生的英语阅读焦虑程度越高,他们的英语成绩与英语阅读成绩都低。以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期中测试(2014年11月)的成绩为例,FLRAS得分高于70分的学生,他们的英语阅读成绩(满分30分)平均分为22.53,试卷总成绩(满分100)平均分为76.54。但FLRAS得分低于50分的学生,他们的英语阅读成绩平均分为26.37,试卷总成绩平均分为85.16。 通过问卷调查、教学观察以及和部分学生的访谈,笔者认为,当前高中生在英语阅读焦虑方面主要有以下表现: 1.学生逃避课堂阅读 首先,逃避口头问答。问卷调查第8题“当我遇到我读不出来的单词时我会烦躁”以及第17题“我不介意自己阅读,但是要是需要大声读给别人听我会觉得不舒服”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47和3.95。这说明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尽可能回避在课堂上开口说话,避免用英语表达一些较难的信息,甚至忘记原本知道的内容或者僵立在座位上。 其次,回避自我展示。第13题“当我阅读英语的时候我很自信”和第18题“我对目前我的英语阅读能力感到满意”的平均得分仅为2.89及2.35。缺乏学好英语的信心,课堂上精力无法集中到学习内容上,对听觉所提供的信息的反应迟钝,对语言的理解速度也较缓慢。逃避心理直接削弱了他们的接受能力,因而在语言表达时出现无话可说的难堪局面。 2.学生畏惧课外阅读 首先,自我评估不足。第1题“当我不确定自己是否了解所阅读的英文时,我就觉得很烦恼”得分为3.64。这表明学生对自己擅长与不擅长的阅读类型没有进行分析了解,也就不知道如何筛选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其次,没有词典等辅助工具就不能开展阅读。第7题“阅读英文时,如果我不认得每一个生字,我就变得很紧张、困惑”和第9题“阅读时我通常逐字翻译”的平均得分为3.15和2.66。这反映出了学生对生词的执着。每当遇到了不熟悉的单词,必须要借助于词典。 另外,语言文化障碍严重。小题20“为了能阅读英文,我们必须知道许多有关英语的历史和文化”,题5“读一篇英文时,如果我对所谈论的主题不熟悉,我就变得焦虑不安”,题19“与英语有关的文化、观念、和想法,对我而言好像是陌生的”,各项得分分别为3. 47,3. 21和3.43。这反映出了学生对文化背景重要性的认识,但也印证了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匮乏。信息量不足导致学生理解困难、判断失误。学生对涉及到不同文化主题的阅读材料就产生了畏惧心理。 三、造成高中生英语阅读焦虑的成因分析 1.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欠缺 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传递信息的媒介,语言知识的缺乏和不足会影响和阻碍阅读技能的发挥。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当遇到生词或不能理解的长难句时表现出了极大地不安,学生的这种不安其实是源自其薄弱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由此可见,学生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欠缺是形成高中生英语阅读焦虑的直接原因。 2.文化背景知识的匮乏

母语思维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试论母语思维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吉林大学文学院2010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廉哲,学号2010124051) 摘要: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关于母语思维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很早就被提出。起初这种影响被认为是负面的、不积极的,即负迁移。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积极的影响也在被人们逐渐认识,即正迁移。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如何利用好这两种母语思维迁移所产生的因素,对于二语习得将会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母语思维、二语习得、正迁移、负迁移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可以说在我们生命成长过程中,这种语言被视为能够发出最原始的欲望的声音的工具,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替代了某些手势、表情、眼神。那么,在很多情急之时,用这种语言发声,就是发出自己内心最根本需求的欲望,简单说,就是潜意识或者下意识的欲望。思维,是内在的、是我们头脑中对固有物质所产生的映像。母语思维,即随时随地都能用最简洁的母语准确的表达头脑中的所思所想。例如,一个从小在中国长大,后移民到加拿大的加籍华人在野外徒步时不慎落水,而他脱口而出的并不是“help”,而是“救命”。 一、语言与思维 人类的交际离不开语言,语言对于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不仅在相互交际时需要语言,想要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时需要语言,即使是在沉思、在形成思想的时候,也需要语言,或称之为无声之语。因此,语言不但是交际的工具,而且也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活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否则再好的思想也无法表答。思维先发于语言,思维创造语言。但思维对语言有依赖作用,语言可固定思维的方式并协助思维的进行。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观念是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的”。 语言具有民族性这个特点,而思维则是整个人类所共有的。思维是大脑的功能,人类大脑的生理构造都是一样的,并没有区域性、民族性,所以大脑的功能――思维能力也没有民族性,全人类都一样。但是由于人类生存的地域、文化等的差异又造成了人类思维的方式不同,所以语言具有民族性特点。例如:在中国点头是代表同意、赞同的意思,而在印度左右摇头才表示这个含义,这就是受民族文化影响,导致同样的意义有不同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又比如在阿拉伯语中表示和形容骆驼的词语有很多,这是因为骆驼在阿拉伯人的生活中有很多,对他们来说也十分的重要,而汉语中与马有关或马字旁的词语也有很多,由此可见马从中国古代开始至今在我们的生活中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观察不同的语种、语言,我们就会发现很难找到两个完全意义相同的词语,社会生活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制约着语言的发展。不同母语的人在语言表达方式和生活方式上也存在着差异,例如汉语为母语的人一般都非常重视亲属之间的关系,所以汉语中有很多特定的亲属称谓词语,爷爷、姥爷、姨妈、姑妈、叔叔、伯伯等分得十分清楚,如果再把汉语中各个方言中的这类词整理出来,数量将是惊人的,而英语中这样的含义,男性用一个词,女性用一个词,在他们的思维方式中,叔叔伯伯舅舅是没有区别的,而对于汉语来说这些词不但有区别,而且通过这些不同的词语反映了指称对象和说话人之间的特定关系。 不同的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正是思维方式不同的反映。正是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世界上才有如此丰富多彩的语言;正是因为人类有共同的思维基础,人类语言才可能互相翻译,不同民族的交流才有可能进行。 二、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思维的影响 母语知识以及通过母语获得的各种信息和抽象思维能力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二语习得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