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浅谈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浅谈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浅谈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课程名称音乐鉴赏

论文名称浅谈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自古以来,音乐与文化就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音乐源自文化,文化寓于音乐,文化和音乐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包含;既有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音乐则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奏或听,都包含着关联人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音乐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心灵,使人们获得美的感受。任何一种音乐都首先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它本身就是受着文化定义的,离开了文化,音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以中国为例,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所衍生出的音乐数不胜数,各个朝代,各个民族,各个地方所喜爱甚至崇尚的音乐都是各有不同,各具特色的,并且在几千年的时空流转中,不断的整合完善,不断地形成新的特色乐谱影响至今。例如,在太平时代政治平和,人们安居乐业,因此音乐的音调就是安详欢乐的;而乱世时期政治混乱,百姓流离失所,所以音乐的音调就同样是哀怨愤恨的,比如陕北信天游里的哭腔就形象的反映了人们生活的苦难与伤心哭泣;歌剧《白毛女》中喜儿以歌来表达对旧社会的控诉,显示了我国农民在恶势力下不屈不挠的反抗意志和复仇愿望。

音乐与古代哲学家们的关系就是非常密切的。儒家的音乐观不但将礼乐并列为道德教育的重心,而且把道德列为评价音乐的首要因素。在孔子的音乐思想中,音乐不但要曲调优美,应重视制乐者的仁心善意,故而《韶》曰:“尽美矣,又尽善也。”在道教也有诸如全真正韵,武当仙韵,苏州道乐,龙虎山正一道韵,古韵等反映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思想的音乐。

音乐与古代文人们的联系也不胜枚举。古琴曲《流水》由于“伯牙与子期”的故事而成了知音的代称,这首由“高山”和“流水”两部分组成的古琴曲也因这个故事而成为广为人们熟悉和喜爱的经典之作。其实“借物寓情”的手法在中国音乐中是常见的,它是一种心灵的满足,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梦想、不敢表达的情感和苦闷,往往借由音乐来抒发。如爱国诗人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李白的“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陆游的“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都是借由艺术来感叹自身境遇,宣泄人世间的曲折沧桑。古代宣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因而在历史的长河中,音乐似乎已经成为了每个文人的必修课,把音乐修养放于首位,他们通过修习这门课,使得自身的情操和素养都得以提高。古代君王们就尤为重视音乐的发展,例如唐玄宗李隆基就被称为唐代音乐的缔造者和设计师,他设立的宫廷音乐机构梨园培养了大批的音乐人才,同时他与众梨园弟子创作的大量音乐舞蹈作品都直接推动了音乐的普及和发展。

音乐与文学的关系也是如此,根据文学作品创作的音乐数不胜数。如《白毛女》、《梁山伯与祝英台》、《茶花女》、《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等。虽然音乐不是对文学作品的再现,却能使作品中所蕴合的情感与精神得到升华。主人公们用歌声代替台词,用歌声的跌宕起伏来表现出内心世界的喜怒哀乐,让观众们在不同的音乐意境中感受着文学作品的无限魅力。以中国经典歌词《白毛女》为例,这部歌剧创作于抗战时期,是歌颂农民大翻身的中国第一部歌剧,主题是“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歌剧根据晋察冀边区一带流传

的“白毛仙姑”的故事改编,以主人公喜儿的命运发展为主线,展开了扣人心弦的戏剧情节,命运的大起大落环环相扣,被称作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感动了无数中国人。尤其是语言和音乐方面的特点尤为突出。《白毛女》是诗、歌、舞三者融合的民族新歌剧。第一,歌剧情节结构,吸取民族传统戏曲的分场方法,场景变换多样灵活。第二,歌剧的语言继承了中国戏曲的唱白兼用的优良传统。第三,歌剧的音乐,以北方民歌和传统戏曲音乐为素材,并加以发挥创造,又吸收了西洋歌剧音乐的某些表现方法,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第四,歌剧的表演,学习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手段,适当注意舞蹈身段和念白韵律,同时,又学习了话剧台词的念法,既优美又自然,接近生活。《白毛女》的音乐建立在河北、山西、陕西的民歌、说唱音乐至上,它继承了中国戏曲音乐的传统,又借鉴了西洋歌剧的经验。《十里风雪》、《扎红头绳》等唱段催人泪下,引起观众的同情,《北风吹》、《昨夜黑夜爹爹回到家》、《我要活》等唱段诠释出喜儿的突出个性,让人们印象深刻。《白毛女》是创造我国民族新歌剧的奠基石。它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它以中国革命为题材,表现了中国农村复杂的斗争生活,反映了民族的风俗、习惯、性格、品德、心理、精神风貌等。在歌剧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民族形式,为民族新歌剧的建设开辟了一条富有生命力的道路。

将音乐和文化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一直是诸多音乐创作者创作的主要思路,有了文化的填充,音乐的内容和范围都将会被大大的拓宽。不同的文化内涵所创作出的音乐所表达的意境也是不同的,它们或是表达自身的思想,或是抒发内心的情感,亦或是释放心中的呐喊。洛秦的《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一书就是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诠释了音乐与文化的深厚渊源,“有的研究是思辨的、哲理的,有的讨论是实证的、叙事的,这些方法相互补充、各具特色,促使我们的认识不断深入和全面。”他说道:“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正是人类学和音乐学的结合,使得音乐与文化安置在了一起。从此,我们开始关注到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问题。这,也许是一个复杂且永恒的命题,但更是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

参考文献:

王锦,《浅论中国音乐与中国文化的关系》,2011年第58期考试周刊

洛秦,《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

刘承华,《中国音乐的神韵》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论文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论文 摘要:音乐与舞蹈,从古至今,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究竟密在何处?本文将从各 个方面对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 关键词:音乐舞蹈互相依存差异 一、舞蹈与音乐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是一门以人体为媒介的表演艺术。通过人自身来展现,以无声的表达即动作为表现手段来表现内心的情感。舞蹈是伴随着人类最早的动作行为出 现的艺术形式,它是律动变化多端的活动的塑像艺术。 影响舞蹈表演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舞蹈本体的范畴,包括舞蹈 演员的肢体、必要的舞蹈技术和艺术表现力。演员的肢体指舞蹈演员的自然条件,诸如形象、身材、比例、气质等;舞蹈技术是指扎实的基本功、单人、双人的技术技巧等;而艺术 表现力是指对角色的理解、情感的展现等等,这些都涉及到舞蹈演员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 素两个方面。 影响舞蹈表演的另一类因素是非舞蹈本体的范畴,作为外界的刺激同样会影响到舞蹈 本体。舞蹈演员的肢体表现,包含了音乐、文学背景、服饰道具、舞台美术灯光、布景等、剧场环境等诸多因素,在这其中,对舞蹈演员产生最大影响的莫过于音乐因素。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在人类还没 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 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 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 音乐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音乐的最基 本要素是节奏和旋律。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 为音乐的骨架。旋律也称为曲调,高低起伏的乐音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地横向组织起来, 就形成曲调。曲调是完整的音乐形式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 二、音乐与舞蹈的相同点 一节奏性 音乐的时间单位是音调和节奏,而舞蹈则是姿势和动作,舞蹈动作律动性的实质就是 节奏,而对节奏的感受力称之为节奏感。

讨论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讨论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音乐与文化既相互促进发展,又相互制约。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在一个时期内所形成的观念和思想,它代表着这个民族和国家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反映出这个群体在一定时期的生活状态。音乐通过美的熏陶来影响和感染人们的思想和心灵,它是连接民族文化和区域文化的桥梁,是民族文化持久延续的最佳途径。 一、融合传统音乐与文化,体现人文精神 中国的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不同文化、阶层的影响,形成了中国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四个流派,其中文人音乐最能代表中国的人文精神实质。在古代文化的代表琴、棋、书、画当中,琴被放在首位。因为琴最能表现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古雅的琴音既能表现出人们追求超凡脱俗的圣雅意境,又不乏天人合一的哲思。比如古琴曲《渔樵问答》表现出了飘逸洒脱的文人格调。上下句的呼应又使渔樵问答情趣剧增。《渔樵问答》在主音调的变化发展中不断加入新的音调,在第7 段加入的滚拂技法使乐曲走向 了高潮,生动地刻画了隐士豪放和潇洒的情怀,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中国古诗词基于声调语言,在昂扬顿挫、平仄韵律中进一步生成起伏有致的节律美。词调音乐与词曲结合的音乐创新,是我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环节。如《玉梅令》《疏影》等古典词调音乐,从形态上已经非常成熟,代表着中国古代词曲和古典音乐的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中国的文化影响着古代文人的各种文化创作,形成了独特的文人文化。文人音乐在中国古文化中,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完善与发展,还以深厚的底蕴及流动的形式渗透到了其他文化与艺术之中。比如,书法艺术中讲究运笔节奏;绘画艺术中的空间推移展现出时间流动的韵味,绘画技法中飞白与泼墨的使用与文人音乐中所展现出来的跌宕和留白有着异曲 同工之妙;建筑艺术中曲桥、飞檐的设计也能找到音乐线条的踪影。这些都是文人精神的体现。 二、结合民族文化与音乐,推动社会发展 音乐具有文化的代表性。它能在特定环境和特定区域内起到唤起民心、鼓舞士气的作用,音乐可以把人的精神力量变为无穷的物质力量。民族音乐可以把一个地区或民族的历史文明呈现出来,它能印证这个地区或民族的人类文明发展痕迹,也能使人在音乐的引导下走向美好的明天。比如江南的丝竹、河北的笙管、西安的古乐等,这些乐器都有古老的传世乐谱,也有代代相传的乐人传承。

浅谈数学与音乐之关系

浅谈数学与音乐之关系 众所周知,音乐是心灵和情感在声音方面的外化,数学是客观事物高度抽象和逻辑思维的产物。那么,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多情”的音乐,与“冷酷”的数学也有关系吗?答案是肯定的。甚至可以说音乐与数学是相互渗透,互相促进的。 其实,人们对数学与音乐之间联系的研究和认识可以说源远流长. 这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用比率将数学与音乐联系起来. 他们不仅认识到所拨琴弦产生的声音与琴弦的长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发现了和声与整数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发现谐声是由长度成整数比的同样绷紧的弦发出的. 于是,毕达哥拉斯音阶和调音理论诞生了,而且在西方音乐界占据了统治地位. 虽然托勒密对毕达哥拉斯音阶的缺点进行了改造,得出了较为理想的纯律音阶及相应的调音理论,但是毕达哥拉斯音阶和调音理论的这种统治地位直到十二平均律音阶及相应的调音理论出现才被彻底动摇。 在我国,最早产生的完备的律学理论是三分损益律, 时间大约在春秋中期《管子·地员篇》和《吕氏春秋·音律篇》中分别有述;明代朱载在其音乐著作《律学新说》对十二平均律的计算方法作了概述,在《律吕精义·内篇》中对十二平均律理论作了论述,并把十二平均律计算的十分精确, 与当今的十二平均律完全相同, 这在世界上属于首次. 孔子说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乐”指音乐,“数”指数学,即孔子就已经把音乐与数学并列在一起。由此可见,在古代,音乐的发展就与数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从那时起到现在, 随着数学和音乐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它们之间关系的理解和认识也在不断地加深.感觉的音乐中处处闪现着理性的数学的影子。 乐谱的书写是数学在音乐上显示其影响的最为明显的地方。在乐谱中,我们可以找到拍号、每个小节的拍子、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等。谱写乐曲要使它适合于每音节的拍子数,这相似于找公分母的过程——在一个固定的拍子里,不同长度的音符必须使它凑

浅谈音乐文化传播和音乐评论

浅谈音乐文化传播和音乐评论 音乐可以说是由节奏、旋律或者是和声的人声或者是乐器等配合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古代有《礼记·乐记》,其中说道: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这就是对音乐最初的解释,是人们用有组织的乐音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人类的社会音乐起源于非常古老的洪荒时代。在人类产生语言之前,就已经学会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体现感情和意思。伴随着人类劳动的一步步发展,渐渐形成了统一的富有节奏的劳动号子和相互之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就是最初的音乐模型。音乐体系的逐步发展与形成、壮大,离不开音乐文化传播,尤以音乐评论为重,对音乐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一、音乐文化和传播的重要性 1. 作为一种声音符号,音乐反映了人们的所思所想所感。音乐不是空洞的,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当中暗含了作者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感情。音乐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也可以借音乐抒发自己的情感。音乐反映了社会的审美功能,也可以体现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音乐可以看作是以生动有趣的形象来抒发感情、感悟生活的艺术,表现了人们崇高的审美标准、审美兴趣和审美理想。人们可以通过音乐相互交换生活感悟和感受别人的情感。音乐给了人们美的体验,同时它也能提升人们的审美标准,洗涤人们的灵魂,陶冶情操,提升审美兴趣,培育高尚的理想。音乐属于社会行为,它可以表现社会生活,又会对社会产生深重的影响。 2. 音乐文化传播能够使人们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取得关于社会、自然、生活等方面的知识。音乐文化传播是实现社会音乐功能健全的基本要素。音乐文化传播是唯一能够保存和流传音乐作品和音乐风格的技术手段。正是有了音乐文化传播,音乐才可以一直传承下来,让它在历史的长河中延续并作为人们继承艺术、改革创新的依据。 3. 音乐文化传播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期刊之家QQ2742238827人们通过音乐艺术中的声音和歌词,产生自己的想象并感同身受,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宣泄和升华,产生审美满足和心情上的愉悦。音乐文化的艺术美体现在声音、形式、感情等方面,它的美感强度和深度都深深的影响着音乐艺术品的传播和流传。 4. 音乐文化传播同时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我们应从小培养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欣赏能力。人们通过对音__乐作品的欣赏中取得有利的教育和启迪,从而更进一步使思想境界得到提升。好的音乐作品能够反映作者想要传达的人生理想、价值观、世界观等很多方面的内

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

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 舞蹈从产生便和音乐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音乐为舞蹈增添了许多的活性的元素,使舞蹈变得更加具有感染力,而舞蹈让音乐的价值更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舞蹈离不开音乐,音乐在舞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舞蹈艺术的总概念中,音乐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舞蹈与音乐的密切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舞蹈离不开音乐。舞蹈总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展现出来,不存在没有音乐伴随的舞蹈。原始的舞蹈也有敲击出的节拍或歌唱相伴。要谈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就必须想清楚音乐和舞蹈的概念。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是一门以人体为媒介的表演艺术。通过人自身来展现,以无声的表达即动作为表现手段来表现内心的情感。舞蹈是伴随着人类最早的动作行为出现的艺术形式,它是律动变化多端的活动的塑像艺术。影响舞蹈表演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舞蹈本体的范畴,包括舞蹈演员的肢体、必要的舞蹈技术和艺术表现力。演员的肢体指舞蹈演员的自然条件,诸如形象、身材、比例、气质等;舞蹈技术是指扎实的基本功、单人、双人的技术技巧等;而艺术表现力是指对角色的理解、情感的展现等等,这些都涉及到舞蹈演员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两个方面。影响舞蹈表演的另一类因素是非舞蹈本体的范畴,作为外界的刺激同样会影响到舞蹈本体。舞蹈演员的肢体表现,包含了音乐、文学背景、服饰道具、舞台美术(灯光、布景等)、剧场环境等诸多因素,在这其中,对舞蹈演员产生最大影响的莫过于音乐因素。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音乐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音乐的最基本要素是节奏和旋律。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架。旋律也称为曲调,高低起伏的乐音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地横向组织起来,就形成曲调。曲调是完整的音乐形式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 从它们的意义和日常中了解和感悟中,我们可以知道音乐和舞蹈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又相承一脉的统一体。同时音乐与舞蹈之间存在着有共同点。其中在节奏方面,音乐的时间单位是音调和节奏,而舞蹈则是姿势和动作,舞蹈动作律动性的实质就是节奏,而对节奏的感受力称之为节奏感。人的有节奏的动作自然要求音乐来配合,同舞蹈相结合的不是任何音乐,而是节奏比较鲜明的音乐。最容易与音乐结合在一起的是舞蹈,原因在于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节奏,戏剧、电影、诗歌等艺术形式相比舞蹈而言和音乐的紧凑性还是较弱的。在多人舞蹈中,想要创作出或表演出一个协调而具有观赏性的舞蹈作品,只有有了一个共同的节奏源,才能创作出一个协调有美感的动作。如果没有音乐节奏的规范,舞蹈创作者将无法按照自我心中的节奏来进行编排每个人的动作,而每个人的心理节奏却又是不尽相同的,那么这个舞蹈创作将是失败的,只有舞蹈与音乐具有相同的节奏时,呈现出的节目才是吸引人、成功的。

音乐与文化关系

题目: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学院:_机械学院_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机制101 学号:_1008030401___学生姓名:柏海七 2013年12月13日

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一、概念的陷阱 “文化”一词,不知从何时起在当代中国重新悄然而兴,它不仅成为人文社 科领域频繁使用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成了社会各行各业津津乐道的一个时尚话语。时下,大家都在争先恐后地论说着“文化”,好像没有人甘愿因为不谈“文化” 而被划到“没文化”的行列中去。于是,“文化”这个词语就变成了一个深刻得近乎高雅、流行得近乎时髦、泛滥得近乎廉价的概念。尽管大家都在谈论“文化”,但互相之间对“文化”的所指可能完全没有共同之处:有人用这个词指的是精神文明(所谓“民族文化”);有人用这个词指的是受教育水平(所谓“文化程度”);有人用这个词指的可能是一种美味佳肴(所谓“美食文化”);有些领域(如考古学)用“文化”一词指称人类早期历史发展的文明阶段(如“仰韶文化”);有些 时候人们只是用“文化”来指代文学艺术(如“文化人”、“文化界”、“文化事业”,还有主管文艺团体的“文化部”);有些情况下人们会把无法纳入政治、经济范畴的剩余社会事物(如教育、文艺、体育、卫生等)统统用“文化”一词来包揽(如将“政治、经济、文化”并提)。结果,“文化”就变成了一个意义无定却又包罗万象的模糊概念,有人把这种包罗万象的“文化”概念称之为“大文化”。但是,如果让这个所谓的“大文化”什么都是的话,最终它也就什么都不是了。 二、“音乐-文化”关系 不仅人类创造的文化在总体上与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之间相互关联、不可分割,在文化的各个不同表现门类(如语言、习俗、法律、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之中,其文化机制和表现形式之间(或按符号学的解释,在符号体系和意义体 系之间)也是互为表里不可分割的。当我们把音乐也作为一个独立门类的文化的 表现形式看待时,音乐(形式)及其文化(机制)同样也是处于一种相互包含的关系之中。因此,音乐和文化这两个概念只有在互相联系的辩证过程中,才能对它们各自进行较为完整的界说。 实际上,人们在提及音乐和文化这两个关联概念时,也总是把它们并提,合称为“音乐文化”。“音乐文化”是一个在音乐学文论中出现最为普遍的关联性复合概念,但对于什么是“音乐文化”,对于这一概念的具体所指是什么,似乎还没有人对它进行过认真的、成文的界定。尽管各人对于“音乐文化”的具体所指可能都会有自己不成文的心理认定,但是,对于存在着如此复杂关系的这一对概念,只有模糊的心理认定是不够的,如果不对它进行学术性的、定义性的解释,它仍然将会是一对因所指不明、意义多解而容易造成理论混乱的模糊概念。 为了澄清这一关联性概念的模糊性,我们可以先从基本的字面意义的分析人手,来解释究竟应该怎样理解才能接近“音乐文化”的正确含意,才能清楚音乐 与文化的复杂关系。 在“音乐文化”这一复合概念的字面结构关系中,“文化”是主词,“音乐”是用来界定“文化”范围的修饰词,因此,“音乐文化”按中文的完整表述形式 应该是“音乐的文化”。但是,音乐的“文化”指的又是什么事物或现象呢?一般来说,既然是音乐的文化,那么这种被音乐限定的“文化”所指称的事象(事物和现象)应该只有这样的三种答案:A.音乐事象;B.非音乐事象;C.音乐事象和非音 乐事象。究竟哪种答案更为合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剖析加以甄别。 A.音乐文化=音乐事象?

音乐与舞蹈的融合 展现艺术的魅力

音乐与舞蹈的融合展现艺术的魅力 “注意听音乐,你的拍子没有合上”;“你的节奏不对”。在课堂上常常听到舞蹈教师向学生发出警告。弹舞蹈伴奏的我,也常常为学生没有合上音乐而苦恼,该如何提高舞蹈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他们对旋律、节拍、节奏的感知能力,是当务之急,也是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音乐与舞蹈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我国当代著名舞蹈艺术家贡作光是这样认为:“舞蹈是不能离开音乐的。舞蹈是由每个单一动作连续而成的表现情感的组合,它是在音调的高低、节奏的长短,节拍的强弱、速度的快慢中进行的。”贾作光的这一舞蹈创作思想更加体现了舞蹈与音乐的关系,是水乳交融的,密不可分的。音乐形象直接深化舞蹈形象并启发舞者的情感,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只有音乐与舞蹈紧密结合,才能创造出艺术的魅力。 在大学教学中,会发生节奏感差的情况,其根源在哪?尤其一年级新生,舞蹈教学要花费很多时间在节拍上,音乐素质的提高对他们来说实在太重要了。是否可以专门设立一门舞蹈音乐课,帮助学生去听辨各种节拍音乐,让学生学会如何去欣赏、鉴别音乐。舞蹈艺术具有高度的技术、技巧,没有这些能力就难以进行表演艺术的创造,基本技术训练不能是孤立的,而应该同时加强音乐艺术培养的训练。从选编教材开始,采用专门为舞蹈课编写的音乐为教材。由钢琴教师来演奏各种类型的音乐,让学生来进行辨别,根据音乐旋律、节拍、节奏判断适合做什么样的动作,并由学生来编动作,编组合,舞蹈教员进行现场指导,通过此项训练不仅可以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作潜能。汇总大量有代表性的舞蹈组合,舞剧音乐来分析、欣赏,让编导系的每一位学生学会看着总谱对音乐进行分析。同时将舞蹈与音乐融在一起进行舞蹈作品分析。舞剧所采用的音乐,大部分都是经典之作,很有鉴赏价值。代表作品《梁祝》、《黄河》、《踏歌》、《金山战鼓》、《春江花月夜》等。通过舞蹈音乐的训练,不仅是对音乐的认识能力有所提高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心灵的感受能力,通过音乐情感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作美,它能够陶冶情操,激发创作热情,通过音乐形象而激发学生头脑中形成的艺术形象及舞蹈创作欲望。 现代的舞蹈艺术已经开始走向音乐的“交响化”,以音乐结构来进行舞蹈形象的构思。这是指那些用现成的音乐作品而创作的舞剧。通过音乐主题素材的变化,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音乐与舞蹈论文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摘要】:舞蹈的美离不开音乐的点缀。我们不能忽视音乐在舞蹈艺术中的作用,但也不能过多的注重音乐而偏失了舞蹈本身的意义所在。舞蹈是一门综合的艺术,除舞蹈本身外,还包括音乐、美术、文学、戏剧等多种艺术。但在其中当数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是血肉相连的伙伴。 【关键词】:音乐舞蹈辅助相依形式 舞蹈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舞蹈和音乐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音乐是以优美的声音来创造听觉的形象,舞蹈是以优美的动作来创造视觉的形象,两者的结合构成时空中流动的舞蹈艺术。舞蹈是流动的雕塑。舞蹈都是以音乐伴奏的。两者相辅相依共同编织着美妙的艺术之花。 一、从科学角度分析舞蹈艺术中音乐和舞蹈的关系 在舞蹈艺术长期发展的过程中,舞蹈和音乐的结合是有着它们共同的科学依据的。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而舞蹈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空间艺术,同时也是时间的艺术。因为音乐和舞蹈都要表达一个过程,即进行着的过程。音乐表达内容和情绪的进程是靠乐音的连续,舞蹈表达内容和情绪的进程是依靠动作的连接,就作为时空艺术的舞蹈整体概念而言,一个孤立的动作只构成画面,是静止的,不是舞蹈的典型现象。音乐的时间单位是音调和节奏,舞蹈则是姿势动作,舞蹈整体要用节奏、节拍来组织,音乐也是如此,节奏和节拍是音乐整体的骨架音乐和舞蹈都是“动”的艺术,它们都受不停止的进程所制约,就是说,在整体或完整的部分进程中,一般不能停下来,停下来就意味着终止或结束。在这一点上,它们与文学和美术有很大不同,文学中的小说,虽然有“动”着的

情节和进行着的事件,常可中止进行插入背景和人物说明以及作某种观点或理论阐述。又如美术中的图画、雕塑等则是完全不动的。所以从时间概念上说,文学和美术,它们有时是静止的,或是根本静止不动的,而音乐和舞蹈则不是这样,从这方面来讲,就构成了音乐和舞蹈二者之间相互结合的基础。音乐与舞蹈就本身而言,二者之间也存在有不同之处。如舞蹈是属于视觉艺术范畴,有形而无声,而音乐则是属于听觉艺术范畴,有声而无形。因此有人说没有声音是舞蹈的局限,也有人叹息音乐太抽象,摸不着也看不见,不易理解。我想,从今天完整的舞蹈艺术概念来思考,也许恰恰可以认为,正是音乐能够弥补舞蹈的“局限”,而舞蹈能使音乐获得某种可能的视觉印象,给音乐作出可见的解释。并不是一切不同特点的东西都可以相互弥补。比如一些无声的物体,像桌子、椅子等等,音乐不能够和它们发生什么有机联系。音乐和舞蹈之所以可能结合,主要是因为它们存在着“共同的依据”,存在着共同的特点。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在舞蹈艺术中,音乐正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一个有行而无声,一个有声而无形,它们之间的结合是合理的,舞蹈与音乐的结合反映了人类的聪明和智慧,是一种至美的艺术想象的产物。 二、音乐在舞蹈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舞蹈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音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舞蹈表演艺术中,优美的音乐配合,可以帮助舞蹈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表达情绪,体现个性,烘托气氛,从而塑造完美的舞蹈形象,同时,还有助于舞蹈元素、舞蹈短句、舞蹈组合以及各种舞蹈语汇之间的连贯和流畅,音乐可以大大增强舞蹈艺术的表现力,这就是音乐在舞蹈中所起到的非同一般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舞蹈离不开音乐,还基于舞蹈艺术中对声音本能的需要。对此,也有人提出不同观点,他们认为在舞蹈表演艺术中,舞蹈动作是最主要的,是“主”,舞蹈音乐是次要的,是“宾”。对于此种观点我认为是非常幼稚和无知的。我们说,加强舞蹈音乐的作用只可能对舞蹈艺术产生积极后果。因为这是“舞蹈艺术”,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当做视觉艺术去欣赏舞蹈时,音乐始终是无形的伙伴,例如舞蹈最后结束时,灯光打开,请指挥向观众鞠躬致谢,这时才提醒人们音乐的存在。一部优秀的舞蹈或舞剧作品,必须要有好的音乐来配合才能引起观赏者的共鸣,才能被观众所认可。然而,对于什么是好的舞蹈音乐,有时人们还不能很

音乐与文化

音乐与文化 音乐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自其产生以来就深深地植根于文化之中,它们相互交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同时,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种文化,它能反映一个地域或民族的古代文明、文化特征和风土人情,此外,音乐还能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潮流与精神。 谈到音乐和文化,就不能不使我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中国民族音乐与我们悠久的传统文化。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是植根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的,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同时,民族音乐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传统文化互相交融。 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又以其独特的功能作用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乐记》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与物而动,故形于声”。古人认为“音乐达天地之和而与人之气相接”,也就是说音乐不但是由人们对大千世界感悟而产生,而且还能反过来调整情绪、调和人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安邦治世的功能,《吕氏春秋·适音》曰:“凡音乐通乎政而移风平俗者也。”《礼记·乐记》曰:“致礼乐之道,举而措之,天下无难矣。”中国封建社会的巩固和发展主要依赖于“礼乐”制度。儒家便是“礼乐”制的倡导者。“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这里,乐是指宫廷雅乐,它的实质功能是对“礼”的辅佐,把最具震撼人心的音乐形式与礼法结合在一起,其渗透力和凝聚力是强大的。 是的,自古以来,都是“诗、词、歌、赋”并称的,中国诗词,在声调音韵抑扬顿挫之中形成音乐的旋律之美,凸显文化底蕴的同时也尽力展示着音乐的无

尽风采。而中国的书法、绘画、舞蹈、戏剧更是与音乐结合为一体,我们也只有了解了中国民族音乐才能真正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 然而,正像是一种文化的碰撞,当今的社会,我们也正面对着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的碰撞。在这个经济全球化,一切的一切都在不断地趋向于无国界化的时代,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等许多领域都受到侵袭,同时文化侵袭也是一种必然,亦如音乐,然而,中国人自古就坚持“百家争鸣”,从不忌讳与外来文化的融合。虽然对于民族音乐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李西安说:“历经百年的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是由里及表,由浅而深的过程,也是在不断失落自我中不断发现自我的过程。” 当世界发展的潮流不可避免地向着政治格局多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的同时,长期受到禁锢的中国人民的传统思想与伴随着改革开放而来的多元文化和思想矛盾冲突就很快凸现出来了。首先进入中国大陆并产生巨大影响是邓丽君、刘文正、陈美龄等一批港台歌星。当样板戏和语录歌已经让中国人民麻木而不能真正带给人快感、人们的思想不再那么禁锢的时候,邓丽君等人的歌像一股清泉荡涤着人们干涸的心田。对于来自外界的种种音乐思潮的冲击和五花八门的音乐形式诱惑,人们还没有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就被其所征服并无条件地接受,“靡靡之音”的说法显得那么绵软无力。但当人们发现音乐还可以有这样的风格,还可以这样直截了当地抒发感情的时候,我国的流行音乐也就不可避免地随之进入发展的轨道。毫无疑问,它的发展是坎坷的,要让人们完完全全地接受如此新潮的一种文化形式注定不会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当走过了艰难的一个适应期、磨合期之后,我们的流行音乐也逐步形成了属于它自己的风格,一种承载着中国现代文化的风格。

音乐与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语言 --浅谈音乐与情感 摘要: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是人类表现性艺术最早的形式之一。音乐能够唤起感情的力量,在人们的心灵中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欣赏音乐时,转瞬之间,我们心中就会产生连续复杂的情感,这是我们对音乐的微妙的感应,这是我们的情感对音乐的最美妙的响应。 音乐,是艺术的一个品种,它带给人们的是美感和幸福。音乐,是表达或寄托人们感情的“艺术语言”,它比一般的语言更直接地传达情感,并且,它始终与美感结合在一起。音乐,是用声音作原料的,一听即逝,因此,它又是时间性的表演艺术。并不从属于某一政治或宗教,只是在人们心灵上、感情上,会对它们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音乐,是通过人的感官刺激,才使人感知到美。并产生了生活联想及艺术想象,从而又发展了美感。音乐不以说理方式来传播,而是更多地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音乐与人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言语、行为、人际关系等等,有一定的关联。故高洁的音乐与低俗的音乐其对人们的影响是大不相同的。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或奏或听,都内涵着及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即使以叙事为主的歌唱,音乐也并不全依靠语义来传达内容,而必定会用赋有感情的“音乐语言”和赋予美的因素,来表达或烘托或寄托感情,即使是附有歌词的声乐曲,其表达感情主要的仍是音乐本身。 情感,是人对现实的对象与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体验。情感属于意识范畴,但是又以自己特殊的质同一般的意思区别开来,当你浸沉在音乐中所表现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中,去尝试酸甜苦辣的各种味道,将让你随着它的欢乐而欢乐,悲伤而悲伤,那就说明音乐所表达的内涵已经深深地吸引了你,使你受到感染而产生一种思想冲动,你会认为它是你内心情感的一种音乐表现。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有什么样的感情就有什么样的音乐,有什么样的音乐也就能激起什么样的感情。有了丰富的情感,音乐才有魅力。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门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对于音乐的专门家来说,假如在欣赏音乐时只注意技巧、技术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而在感情上却无动于衷,那么他对音乐的欣赏也只“见其文而未见其心,见其表而未见其里”,并不能完整地感受与领会音乐的美。一位有经验的英国音乐教育家曾告诫说:“不要允许你的批评性的敏捷聪明窒息你的情绪反应。那些专家们经常把他们的

从音乐人类学角度浅谈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

从音乐人类学角度浅谈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 摘要:音乐人类学把音乐作为文化来研究, 它既研究音乐的声音、概念、行为,也研 究与此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当今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育宗旨应该改变学生中存在的音乐等于唱歌、演奏、作曲的狭隘观念,重新认识音乐学习的文化属性。并且,学生关于音乐学习的考核,也应该有相应的改善。音乐人类学是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或文化 中的音乐来看待的。音乐其实是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音乐人类学又称音乐民族学或民族音乐学。在20世纪50年代被称为“比较音乐学”,完成这一学科名称的更换主要是 荷兰的音乐学家孔斯特。美国在音乐人类学的发展中也有重要的地位,从20世纪50年 代起,美国音乐人类学家胡德提出了“双重音乐能力”的观念,梅里亚姆的《音乐人类学》 被视为该学科的经典之作,当代音乐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已扩大到人类所有社会的音乐文化,具有明显的文化多元的世界观。一、从人类学看音乐文化音乐和文化并不是新名词, 但是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来研究、探讨和认识却是近五十年以来的论题, 是人类音乐思 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促使这个思想或观念转折的动力并不是来自音乐领域本身, 而是人类学。音乐不只是音乐本身,音乐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内容的真正源泉是人及其文化。这样就解释了为什么不同地域产生不同的音乐, 不同时期有不一样的音乐, 那都是因为不同的社会时空和传统经纬中的不同文化所致。音乐人类学学科建立 之初, 音乐文化的研究受到了人文学科的影响, 如人类学、民族学、民族音乐学、古典进化论、比较音乐学、文化相对主义、田野工作和参与者观察、文化区域和音乐文化、传播主义、功能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心理人类学、行为主义、文化变迁、文化生态学、新进化主义、都市人类学、认知人类学、象征人类学、演奏经验及交流、反思论的人类学, 此时, 音乐成了文化。音乐与文化合为一个词语成为“音乐文化”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复合 行为, 而事实上是体现了一个人类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或者更严格地说是“ 回 归自我”的过程。虽然“音乐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概念出现只有半个多世纪, 但它代表 了人类文明发展历程进入了一个质的飞跃。中国音乐源远流长的历史性,形成了无比深厚的文化积淀,它们为音乐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丰富的给养。时至今日,通过存活的传统音乐,我们仍然能强烈地感受到穿越数千年历史传递给我们的所有关于音乐的信息,仍然那样富于活力、息息相通、连绵不断。沉潜久远的中国音乐,带着历史的厚重感,蕴藏着丰厚的音乐资源、繁复的题材、多样的风格,犹如千百年来堆积而成的无际矿藏,供世人开采挖掘,进发出璀璨的音乐之光。我国音乐一方面贪婪地吸取着一切可触及的外国音乐,一方面又显示出自身磅礴的气势,体现了中国音乐的巨大融合性。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中国音乐和世界各国音乐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始终不曾止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交流和融合将会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广泛,这不仅是历史潮流的推动,也是顺应时代的大势所趋。二、从人类学看音乐教育当今的音乐人类学采用当代人类学的视角, 其 研究对象包含从人类生涯开端到目前为止的全部人类社会的音乐行为。将音乐教育与人类文化紧密联系起来, 这种人类文化是民族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相交融的一种文化。英国

论述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论述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论述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甘肃省渭源县第一中学张禄荣 【内容摘要】音乐与舞蹈,从古至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究竟密切在何处?音乐是听觉艺术,是可以不依附其它的艺术形式而存在的;而舞蹈是视觉艺术,是有动作而无声的艺术形式。只有当舞蹈和音乐这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有声又有动作时才可以产生更鲜明、更准确的形象和更深刻、更细致的感情。 【关键词】音乐舞蹈关系 音乐和舞蹈的关系,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产生的时代。那时期,诗歌、音乐、舞蹈是三位一体的。“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经?毛诗序》)这是关于诗歌、音乐、舞蹈三者关系的最早论述。足见三者关系的密切。但就音

乐和舞蹈的关系而论,笔者认为,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再现。下面就笔者的这一观点加以阐释并与各位行家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一、音乐与舞蹈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的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应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动作的姿态、节奏和表情。舞蹈起源于劳动,并与文学、音乐、美术相伴而生的,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世界上许多民族都具有各自独特风格的舞蹈。作为意识形态,舞蹈总是鲜明地反映出人们不同的思想、信仰、生活理想和审美要求,即是供人欣赏和娱乐的艺术形式,也具有宣传教育的社会作用,是一门以人体为媒介的表演艺术。 物体规则震动发出的声音称为乐音。音乐是由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所有的艺术类型中,比较而言,音乐是最抽象的艺术。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奏或听,都内涵着关联人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音乐是对人类感情的直接模拟和升华。人们可以从音乐审美

城市音乐与文化

城市音乐与文化 【内容摘要】文章是对汤亚汀著作《城市音乐景观》①的书评。以城市音乐文化为切入点,概括了此书所具备的知识性、趣味性、专业性三方面特点,以期读者在对该著作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关注城市音乐与文化。 【关键词】城市音乐城市生活城市文化 音乐生活已经成为了城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音乐几乎无处不在。在城市化进程大步迈进的今天,城市音乐俨然已经成为又一新兴的音乐发展领域,城市音乐生活的发展动向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城市音乐也已经进入学者研究的范畴。在此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当属汤亚汀的著作《城市音乐景观》,为城市音乐生活的研究领域又添华丽一笔。 汤亚汀是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音乐文献编译、音乐人类学专家。本书立足于城市音乐生活中的人口、经济、意识形态、传媒等方面,并结合个人的田野工作案例,探讨20世纪西方国家或西方人群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城市音乐文化现象,揭示城市人口与城市音乐生活之间的联系互动关系,是国内前沿性的音乐人类学著述成果。在引言中,作者介绍了相关的现实背景与学术背景。现实背景:作者站在文化的角

度,着重介绍了城市化进程以及全球化发展;学术背景:作者分别站在音乐人类学、音乐社会学、后现代思想三个学术角度来窥视城市音乐文化。正文部分为第二章至第七章。在这几章中,作者有序的将城市音乐生活的不同景观作为研究对象,逐一对其分析。它主要包括城市音乐生活的多元景观、流动景观、技术层面的传媒景观、经济景观、政治层面的意识形态景观以及最后关于城市音乐生活中人的景观。第八章是针对上海城市多元音乐文化的重建,作者提出的一些想法和建议。附录部分,作者选取了英国东北部的民间音乐生活、上海犹太难民社区的音乐生活为对象,再次诠释了自己心中的城市音乐生活全景。 本书结构严谨、逻辑严密、脉络清晰、思想新颖、见解独到,无论是从书籍体例编写方面,还是从城市音乐文化的内容方面,都带给我们很多的启示与思考。 首先,知识性。书中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使读者通过阅读能够建立起相关的城市音乐文化知识体系。作者不仅站在音乐学的角度,而且运用了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将其整合,以大视角、大空间的思维方式展开。第二章――城市音乐生活的多元景观,作者介绍了后现代文化研究的分类:结构与群体多元化,详细向读者介绍了主文化、亚文化、跨文化等文化学领域的概念。第五章――音乐生活的经济景观中,作者在介绍经济景观的基本

论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论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累所形成的一种能够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理念。那么文化是什么呢?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概括为一以下内容: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农家、农民起义、锄头;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诸子百家、琴棋书画、传统文学:《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传统节日、诗词、戏剧、建筑、民风民俗:礼节、婚嫁(红娘、月老)、丧葬(孝服、纸钱)、祭祀(祖);门神、年画、鞭炮、汤圆、饺子等。 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 艺术的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艺术分为以下一些类型:美术(绘画、设计、雕塑、建筑)、音乐(声乐、器乐、舞蹈)、播音主持、表演、戏剧等都是属于艺术类的,艺术类形态有很多很多。主要分为静态艺术和动态艺术两大类别。 依据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艺术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美术是一种空间艺术。依据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艺术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美术也是一种视觉艺术。依据艺术的物化形式,艺术可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美术主要是一种静态艺术。依据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艺术可分为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 依据艺术形象的表现方式,艺术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美术中既有表现性的,也有再现性的。一般来说,根据表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艺术可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等)视觉艺术(绘画、摄影等)造型艺术(雕塑、建筑艺术等)视听艺术(电影,电视等)语言艺术(文学等)综合艺术(戏剧、歌剧等)。 由此可知,艺术与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浅谈音乐与情感的关系

浅谈音乐与情感的关系 崔浩 摘要: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是人类表现性艺术最早的形式之一。音乐能够唤起感情的力量,在人们的心灵中产生深刻的影响。艺术既然来源于生活也就脱离不了情感,情感是音乐创作的主要对象,音乐能表现情感并唤起情感,音乐在欣赏者身上唤起的情感是对作者情感的体验,与自身的情感融汇成更为丰富的情感。 关键词:音乐情感欣赏 旋开音响的按钮,听到缓缓的音乐声流出,便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最懂得享受的人,有点飘飘然,也有点不知所措。音乐是美的,它是世间最和谐的事物。它的旋律与动感,它的狂热与柔情,它的停顿与连绵,给人以不可抵抗的力量,音乐的魅力之大,足以让人为之疯狂。 音乐流淌出来的,都是我们最真挚的情感。只要你还有颗跳动的心存在,你就能够在音乐的世界中找到诠释你内心情感的纽带。你可以为它去放肆,去叫嚣,你知道这个世界上,仍有属于自己的物质,有音乐陪伴的生活,永远都是丰富而充实的。在音乐与情感之间,寻找到心与心的沟通点。我们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我相信我们每个人之间,都有爱存在,都有五百次回眸的缘分。 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一切艺术都是人类社会生活在作家、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音乐是用声音构成的艺术,是用听觉感知和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艺术既然来源于生活也就脱离不了情感,需要欣赏者对音乐的情感内涵进行体验,通过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驰、跟丰富多彩的音色、还有力度的强弱、醇厚明亮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织体、等严密完美地交织在一起,以它特有的方式撼动人们的心灵,对人们复杂的内心世界产生直接的感应作用,让欣赏者自身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产生交流与共鸣。情感,是人对现实的对象与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体验。音乐是用声音构成的艺术,是用听觉感知和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情感属于意识范畴,是人对现实的对象与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体验,当你浸沉在音乐中所表现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中,去尝试酸甜苦辣的各种味道,将让你随着它的欢乐而欢乐,悲伤而悲伤,那就说明音乐所表达的内涵已经深深地吸引了你,使你受到感染而产生一种思想冲动,你会认为它是你内心情感的一种音乐表现。情感的多样性往往使我们对音乐情感的理解相对模糊,但我认为,音乐中表现的情感不仅是类型化的喜怒哀乐,而且也是具有个性化的喜怒哀乐,它们渗透着作曲家的个性并于特定的人物形象和生活情景相联系。今天我们通过对音乐与情感关系的阐述,与特点的解说,来加强我们对音乐与情感的科学认识,并知道类型化和个性化的统一,应该是音乐与感情的基本特点。了解这些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音乐。 音乐能够表达情感,并认为音乐内容主要是情感内容。所以我认为,由于人的感情具有一种宣泄释放的要求,这种要求的外部表现正是人本身情感的体现。其中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等与音乐的关系最为密切,这是音乐之所以能够表现情感的原因,是这些构成了音乐具有表情性的基本根据。 音乐与情感,是密不可分,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切艺术都是人类社会生活在作家、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人既然生存于社会,就避免不了各种情感。音乐中的声音本身具有相对独立的象征意义,它的独立性就体现在音乐被

浅谈音乐文化的影响

浅谈音乐文化的影响 音乐文化由来已久,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娱乐使人们的生活娱乐更加丰富多彩,附有传奇色彩。可以说没有音乐的人生是残缺不完美的,没有音乐千种声音一个腔,无抑扬高低,万种语言一个调,无轻重缓急。同时也没有了田间小曲、劳动号子和伟大的革命历史歌曲。更别说什么卡拉OK、音乐晚会。整个世界只剩下同一高低的噪音嗡嗡响个不停。那时世界是多么荒凉单调,乏味!这样的人生难道可以完美无缺吗?我想肯定不会了。正因为有了音乐我们的世界才会五彩缤纷。所以我们大家要更加努力让音乐文化融入我们心灵深处让世界更加文明和平。 从某一方面来讲,音乐文化能反映一个国家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状况。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良好,国民生产总值相对要好,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这时他们除了工作和日常生活必须品外有比较多的剩余用来消遣娱乐。音乐文化在人们不断消遣娱乐中逐渐发展起来。通过音乐文化的不断熏陶人们的素质普遍提高了。从而使这个国家在国内外有了好的口碑,吸引更多的外国人来本国旅游欣赏观光等,使该国旅游业也得到了发展。该国在国际上的也可能因此被认可或提高。对于一个民族亦有同样的效果。可见发展音乐文化对一个国家也好民族也好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在清朝末年,国外音乐文化已经发展的相当稳定成熟了。而在中国只有少数留学生对音乐文化有比较专业的知识并认识到音乐文化对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是重要不可缺少的。西方乐器在国外都得到了很好的销售而在中国销售一架钢琴都是很困难的事,当时的中国一片混乱,国库空虚,经济也萎靡不振,很多人的温饱问题都难以得到解决更别提购买一些对于贫苦人民来说是很奢侈的娱乐物品。只有少数皇室和贵族可以买得起也用的着,而中国的丝绸等物品在国外销售的异常好。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国家民族的经济发展情况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该国音乐文化的发展。由于当时中国的经济相当落后,人民生活艰难异常,导致中国的音乐文化在这段期间内发展十分缓慢。在1987年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国门打开了,我们开始对外贸易了,经济才逐渐发展起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不少,温饱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也有了剩余。人们开始利用剩余消遣娱乐,中国的音乐文化才得到改善与发展。迄今为止,中国音乐文化也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由此看出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影响着音乐文化的发展,同时音乐文化也作用于国家民族,两者是同进步的。由此可以看出,在社会发展建设与进步的今天音乐文化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位置。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人们对音乐的认识大大扩展了,人们通常以为音乐这是精神范畴上的东西,其主要作用就是表现心情与情感。其实,人们在欣赏音乐过程中刺激了内在的身心健康,其包括了心里和生理两方面。人们欣赏音乐实际上是心里和生理结构与音乐文化的协调。音乐是一门声音和情感交融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手段,塑造出音乐形象,让学生在学习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性格、思想、情操乃至人格受到感染熏陶,从而达到育人于无声的教育效果。 学校音乐课的一切形成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他们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也就是说音乐绝不仅是单纯为了娱乐,而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来完成塑造人的灵魂,完善人的生命,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艰巨任务。音乐教育在德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和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势,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优美、动听的旋律,融入人的精神世界,通过美妙的音符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它不是空洞的政治说教,也不是生吞活剥式的灌输,而是将音乐课的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的美感巧地融汇在一起,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有教养的音乐文化可以使学生在德智体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让同学们团结一致、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