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结合

浅谈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结合

浅谈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结合
浅谈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结合

浅谈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结合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它的存在不是孤立的,是和产生时代、历史背景以及各地区相关的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实际上,任何一种音乐都是特定的文化产物,音乐本身就是受着文化定义的,离开了文化,音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重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结合,不仅可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我们各方面的能力。音乐相关文化多种多样,像文学、地理、风俗、服饰、戏剧、舞蹈等等。丰富的音乐相关文化都是从具体的音乐作品和生动的音乐中体现出来的。本文将从音乐和相关文化的结合入手,阐述在对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如何体会文化的内涵,用音乐表现文化,用文化感受音乐,音乐与文化的相辅相成。

标签:音乐文化内涵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科学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進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这一段话不但简单明了的对”音乐与相关文化”这一领域各学段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阐述,还详细的规范了这一领域的内容,具体的包括: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其他学科三大块,其表现出来的特点是包含的知识面广、涉及信息量极大、具有较强的参与性。

一、音乐与相关文化两者的关系

音乐与相关文化两者存在的关系具体是什么情况,什么关系?这个问题是一个较为理性的问题。为了切实的做好音乐与相关文化在教学过程的指导实践工作,就必须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合理的把握。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使音乐与相关文化形成和谐统一的效果。

1.相辅相成的关系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可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了解其相关的文化,拓宽他们的视野,丰富音乐教育资源。相关文化是音乐作品的一种补充和延伸,它能让音乐课堂的氛围更活跃,信息量更丰富,内涵更丰实。

2.主角与配角的关系

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关系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影视作品中主角与配角的关系一样。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都很重要,缺少任何一部分都不可以。音乐和相关文化这两者作为主角的是”音乐”,充当配角的是”相关文化”。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课堂的音乐性,其中心内容是音乐,相关文化要根据音乐主题进行合理化的渗透。如果脱离了音乐作品与音乐实践活动,只是进行相关文化的强调,这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论文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论文 摘要:音乐与舞蹈,从古至今,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究竟密在何处?本文将从各 个方面对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 关键词:音乐舞蹈互相依存差异 一、舞蹈与音乐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是一门以人体为媒介的表演艺术。通过人自身来展现,以无声的表达即动作为表现手段来表现内心的情感。舞蹈是伴随着人类最早的动作行为出 现的艺术形式,它是律动变化多端的活动的塑像艺术。 影响舞蹈表演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舞蹈本体的范畴,包括舞蹈 演员的肢体、必要的舞蹈技术和艺术表现力。演员的肢体指舞蹈演员的自然条件,诸如形象、身材、比例、气质等;舞蹈技术是指扎实的基本功、单人、双人的技术技巧等;而艺术 表现力是指对角色的理解、情感的展现等等,这些都涉及到舞蹈演员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 素两个方面。 影响舞蹈表演的另一类因素是非舞蹈本体的范畴,作为外界的刺激同样会影响到舞蹈 本体。舞蹈演员的肢体表现,包含了音乐、文学背景、服饰道具、舞台美术灯光、布景等、剧场环境等诸多因素,在这其中,对舞蹈演员产生最大影响的莫过于音乐因素。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在人类还没 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 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 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 音乐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音乐的最基 本要素是节奏和旋律。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 为音乐的骨架。旋律也称为曲调,高低起伏的乐音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地横向组织起来, 就形成曲调。曲调是完整的音乐形式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 二、音乐与舞蹈的相同点 一节奏性 音乐的时间单位是音调和节奏,而舞蹈则是姿势和动作,舞蹈动作律动性的实质就是 节奏,而对节奏的感受力称之为节奏感。

讨论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讨论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音乐与文化既相互促进发展,又相互制约。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在一个时期内所形成的观念和思想,它代表着这个民族和国家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反映出这个群体在一定时期的生活状态。音乐通过美的熏陶来影响和感染人们的思想和心灵,它是连接民族文化和区域文化的桥梁,是民族文化持久延续的最佳途径。 一、融合传统音乐与文化,体现人文精神 中国的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不同文化、阶层的影响,形成了中国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四个流派,其中文人音乐最能代表中国的人文精神实质。在古代文化的代表琴、棋、书、画当中,琴被放在首位。因为琴最能表现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古雅的琴音既能表现出人们追求超凡脱俗的圣雅意境,又不乏天人合一的哲思。比如古琴曲《渔樵问答》表现出了飘逸洒脱的文人格调。上下句的呼应又使渔樵问答情趣剧增。《渔樵问答》在主音调的变化发展中不断加入新的音调,在第7 段加入的滚拂技法使乐曲走向 了高潮,生动地刻画了隐士豪放和潇洒的情怀,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中国古诗词基于声调语言,在昂扬顿挫、平仄韵律中进一步生成起伏有致的节律美。词调音乐与词曲结合的音乐创新,是我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环节。如《玉梅令》《疏影》等古典词调音乐,从形态上已经非常成熟,代表着中国古代词曲和古典音乐的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中国的文化影响着古代文人的各种文化创作,形成了独特的文人文化。文人音乐在中国古文化中,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完善与发展,还以深厚的底蕴及流动的形式渗透到了其他文化与艺术之中。比如,书法艺术中讲究运笔节奏;绘画艺术中的空间推移展现出时间流动的韵味,绘画技法中飞白与泼墨的使用与文人音乐中所展现出来的跌宕和留白有着异曲 同工之妙;建筑艺术中曲桥、飞檐的设计也能找到音乐线条的踪影。这些都是文人精神的体现。 二、结合民族文化与音乐,推动社会发展 音乐具有文化的代表性。它能在特定环境和特定区域内起到唤起民心、鼓舞士气的作用,音乐可以把人的精神力量变为无穷的物质力量。民族音乐可以把一个地区或民族的历史文明呈现出来,它能印证这个地区或民族的人类文明发展痕迹,也能使人在音乐的引导下走向美好的明天。比如江南的丝竹、河北的笙管、西安的古乐等,这些乐器都有古老的传世乐谱,也有代代相传的乐人传承。

浅谈音乐文化传播和音乐评论

浅谈音乐文化传播和音乐评论 音乐可以说是由节奏、旋律或者是和声的人声或者是乐器等配合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古代有《礼记·乐记》,其中说道: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这就是对音乐最初的解释,是人们用有组织的乐音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人类的社会音乐起源于非常古老的洪荒时代。在人类产生语言之前,就已经学会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体现感情和意思。伴随着人类劳动的一步步发展,渐渐形成了统一的富有节奏的劳动号子和相互之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就是最初的音乐模型。音乐体系的逐步发展与形成、壮大,离不开音乐文化传播,尤以音乐评论为重,对音乐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一、音乐文化和传播的重要性 1. 作为一种声音符号,音乐反映了人们的所思所想所感。音乐不是空洞的,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当中暗含了作者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感情。音乐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也可以借音乐抒发自己的情感。音乐反映了社会的审美功能,也可以体现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音乐可以看作是以生动有趣的形象来抒发感情、感悟生活的艺术,表现了人们崇高的审美标准、审美兴趣和审美理想。人们可以通过音乐相互交换生活感悟和感受别人的情感。音乐给了人们美的体验,同时它也能提升人们的审美标准,洗涤人们的灵魂,陶冶情操,提升审美兴趣,培育高尚的理想。音乐属于社会行为,它可以表现社会生活,又会对社会产生深重的影响。 2. 音乐文化传播能够使人们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取得关于社会、自然、生活等方面的知识。音乐文化传播是实现社会音乐功能健全的基本要素。音乐文化传播是唯一能够保存和流传音乐作品和音乐风格的技术手段。正是有了音乐文化传播,音乐才可以一直传承下来,让它在历史的长河中延续并作为人们继承艺术、改革创新的依据。 3. 音乐文化传播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期刊之家QQ2742238827人们通过音乐艺术中的声音和歌词,产生自己的想象并感同身受,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宣泄和升华,产生审美满足和心情上的愉悦。音乐文化的艺术美体现在声音、形式、感情等方面,它的美感强度和深度都深深的影响着音乐艺术品的传播和流传。 4. 音乐文化传播同时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我们应从小培养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欣赏能力。人们通过对音__乐作品的欣赏中取得有利的教育和启迪,从而更进一步使思想境界得到提升。好的音乐作品能够反映作者想要传达的人生理想、价值观、世界观等很多方面的内

论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论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关键词:原创活动设计师艺术活动 内容提要 长时间一来,很多的一部分人对于艺术和设计的了解的并不是十分的清晰,并且觉得这两者之间没有根本的区别。事实上艺术和设计之间既是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还有着一定的区别。在人类发展历史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艺术和设计在各自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其之间的关系相当微妙。本文主要浅谈现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在人类刚出现在地球的远古时期,也就是12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末期,人类设计行为的发生事伴随着“能够制造工具的人”的出现而开始的,而设计行为的持续发展由于人类文明未曾中断的历史一样悠久。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随着人累物质文明的发展,设计也从最早对时期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加工,慢慢演变成为今天涵盖人类审美和功能需要的创造活动。我认为此衍生出来人类对美的需求,也就是今天所说的艺术了。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人类所有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原创活动都可以被称为设计”,从这个层面说,人类史上第一位设计师应该是用石块或棍棒作为工具或武器,有意识、有目的的挑选石块,打制成器的那位。“艺术,希腊语作techne,拉丁文为ars,都有技能和技巧的意思,”与现如今我们理解的美和道德所代表的艺术略有不同,但是从艺术的最原始词义来讲,艺术应该是从原始设计师们的工具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可以说,设计时一种特殊的艺术,设计的创造过程是遵循使用化求美法则的艺术创造过程。设计被视为艺术活动,是艺术生产的一个方面。由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知,人类的需求分为七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感情需求、获得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被认知和理解的需求以及最终对美的需求。随着人类生产力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设计对美的不断追求就决定了设计中必然的艺术指向。总而言之,艺术和设计时密不可分的。包豪斯提出的三个观念可以解释一部分艺术和设计的关系: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人类与生俱来的对美的追求,需要通过客观物的载体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说,设计物形式美的创造,并不仅仅是为了物的美观和漂亮,而是为了满足人在使用时的审美关照,满足人使用时所获得的审美感受而存在。 艺术性是人的精神需求,也是人性中融合文化、时尚、经验所形成的复杂同意体,通常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因素。因此,在设计艺术时间的具体表现上,往往以流行的风格样式来对应。这是设计艺术的艺术性本质最表面,也是最活跃的表现。 设计艺术的艺术性本质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而存在的,是衡量设计物审美价值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实现设计艺术创造性的主要途径。 艺术与设计既是有区别,但是同时他们也有着不可分割的的紧密关联的。 艺术与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早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类打制的石器就已经体现了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造物活动范围在不断的扩大和审美意识的提高,艺术与设计更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在中外艺术设计发展史上体现的都很明显。

音乐与民俗文化的关系

Vol.33No.3 M ar.2012 第33卷第3期2012年3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文化和音乐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包含;既有相 互依赖、又相互制约。文化是一个群体(国家、民族) 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 理念、风俗,及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活动。文化是人类群体创造 并共同享有的物质实体、 价值观念、意义体系和行为方式,是人类群体的整个生活状态。文化有两种,一种是生产文化,一种是精神文化。那么科技文化是生产文化,生活思想文化为精神文化。在阶级社 会中,文化是阶级斗争的武器。 是人们认识自然,思考自己,是人精神得以承托的框架。人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音乐不以说教方式来传播,更多的是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音乐与人的言语、行为、人际关系等等,有一定的关联。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奏或听,都内含着关联人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 下面我来简述一下,武汉著名的吉庆街,吉庆街地处武汉闹市区,中山大道和大智路的交汇处,位于武汉市著名的中华老字号“豆皮大王”老通城酒楼附近。吉庆街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吉庆街成为夜市大排档以来,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被整顿、被规范的“不合法”状态中。汉口的码头文化在吉庆街发扬光大;吉庆街的菜肴各种菜系之精髓,周围的食客,有的是官高权重的要员,有的是斯文儒雅的公司白领,还有偶尔光临的明星名人。在武汉,没有哪条170米长的街道夜市,能像吉庆街一样,历经多次整顿取缔,却仍“顽强”生存下来;没有哪条如此短的街道,能使得天南海北的游人食客纷至沓 来,争睹它的风采;也没有哪条如此短的街道,能引 起如此大的争议,从2001年10月开始,各部门着 手对吉庆街大排档市场进行。 成立了各个职能部门联合整治吉庆街夜市场管理小组,对市场的进行了统一要求,摆放统一规范。直至2004年6月,经武汉市城管局批准,吉庆街成为武汉市首家获得审批的占道夜市。这段路是全国惟一的可以占道经营的场所。 为了将名街的汉味特色进一步传承,增强名街品牌效应的辐射作用,进一步丰富其特色名街的文化内涵,更好地迎合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饮食和文化消费的需求,江岸区委、区政府决定打造沿江商务区,首选吉庆街进行改建。吉庆街以武汉本地特色菜肴小吃和民间艺人席间即兴演出为特色,外地人来吉庆街不只为了吃,多数是冲着汉味十足的“民间艺术”而来。 不是任何街头艺人都有资格在吉庆街进行卖艺活动,表演的艺人必须事先办理一定的手续,取 得演出证,挂在胸前。 演出证相当于是营业执照。有些艺人们别具一格,在“艺牌”上又附加一个“身份牌”,上面还有本人的肖像漫画。吉庆街白天不做生意,到晚上,吉庆街就开始鲜活和喧嚣起来,从店内到店外,各种菜食一律摆在敞开排列的货架上,顾 客随意选择、 自由搭配,艺人街头助兴,每家生意都显得很红火。可分为:美食生活区、民俗创意区、文化馆藏区、商务办公区。各块之间互为补充,相互之间交通联系便利,自东南向西北,产业板块布局由喧闹渐次走向宁静,由夜间经营渐次过渡到日间经营,衔接自然。 在吉庆街的音乐表演活动中,使用的乐器种类 浅谈音乐与民俗文化的关系 徐佳莹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表演艺术系,河南 济源454650) 摘要:文化和音乐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包含;既有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文化是人类群体创造并共同享有的物质实体、 价值观念、意义体系和行为方式,是人类群体的整个生活状态。音乐是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 奏或听,都内含着关联人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关键词:音乐;文化;生活;民俗文化中图分类号: J6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3-0215-02 215--

简述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影响

简述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影响 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它也打开了中国一直以来固闭自封高傲自大的大门,中国古老的传统音乐文化开始不断的受西方音乐文化的冲击。西方开始用传教的方式向中国传输某些宗教音乐、记谱法和乐器等等。在此时,在中国也有人或有意或无意的开始向国人介绍西方音乐。19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上海英美租界侨居的外国人创建了"上海公共管理乐队",19世纪80年代后半叶在海关总税务署名下创办了"赫德乐队"。前者全是由外国人组成,后者则是由中国年轻乐手组成。这是我国出现最早的西方管乐队。 鸦片战争后,以魏源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主张推行“自强新政”,强调“师夷长技以制夷”最早标榜“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们走出国门,向西方学习一切认为可以学习的东西。一种“向西方学习”的思维方式传遍了中国。康有为等人于1989年向光绪皇帝上书,向皇帝介绍德国的学制。大力倡导开办新式学校。在这个奏折中,第一次明确的提出必须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科目。而所谓的“歌乐”就是新式唱歌课。全国各地建立了不少的新学堂。很多学堂开设了“音乐唱歌课”随着新学堂的建立。我国近代学校教育迈出了第一步。“学堂乐歌”这一名词也随之出现。并且拉开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历史的大幕。 受西方和日本新式教育的影响,一些有识的音乐学者或音乐爱好者用各种方式积极在国内致力于音乐的普及教育。学堂乐歌虽有一部分是创作歌曲,但大部分的创作方法主要是采自日本、欧美歌曲曲调,因此这些人在传授些西方的曲调的同时也传播了一些较为基础的西洋音乐的知识,比如简单的钢琴弹奏方法和些基本乐理等。大量西洋音乐文化的传入,使我国音乐文化产生剧变。学堂乐歌的创作,对后来专业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推广,也使中国近代产生了最早的一批音乐家,音乐教育家,音乐活动家。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人的音乐活动,对促进近代中国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四”过后,中国思想文化有了新的发展,音乐界对学习西方音乐的态度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关于国乐与西乐孰重孰轻,谁好谁坏。该如何取舍的问题。也摆在了众位音乐先行者的面前。这一时期,专业的音乐化创作已经出现在各个领域。但是这些音乐家中都有个共通点:他们都看到了比之西洋近代音乐,当代中国音乐的发展是显得迟滞落后了,必须进行变革已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潮流——这就是体现在他们的言论或行动中的共同结论。从这个根本点出发,他们各自在不同的领域进行了不同的音乐实践。 一、欧漫郎公开鼓走“全盘西化”的道路,完全否定了中国的传统音乐。输入西洋音乐用以替代中国音乐。即将中国音乐全部抹煞,用西洋音乐来替代。这种做法自然是片面的。但是却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一种激进精神。在那个时代如此的一篇文章,对于推广西乐也有莫大的贡献。 二、刘天华提倡借鉴外国经验,引进“国乐”,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新国乐”他植根于中国传统音乐同时又注入西洋音调、曲式、技法创造出了新意的二 胡,琵琶曲。

举例说明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设计与艺术有什么关系? 姓名:晋伟学号:2011210357 专业:环境艺术设计刚进大学时,第一次听到老师问我们:什么是设计?什么是艺术?有什么关系?带着迷惑,一年马上就要过去了,如今,虽然我还是不能很好的回答,但是每个人总有每个人的总结与理解。以下便是我一年来对艺术与设计的一些了解与认识。 一、什么是设计? 设计(Design)主要指设想、规划、计划、构思等,设计的含义是非常宽泛的,而且设计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朗文英汉双解词典》中,对Design有这样的解释:作为动词有设计、绘制、计划、谋划、预定的意思;作为名词有计划、设计图、图样、图案、图样设计、美术工艺品的设计、装饰图案的含义。《实用英汉词典》对英语Design一词的解释是作为动词有设计、立意和计划的含义;作为名词有计划、草图、图案、风格和心中的计划等意思。将使用与美观结合起来,赋予物品物质和精神功能的双重作用,是人类设计活动的一个基本特点。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活动,它包含于一切人造物的形成过程之中。总之,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可以说,设计时一种特殊的艺术,设计的创造过程是遵循使用化求美法则的艺术创造过程。 二、艺术是什么?

关于艺术,希腊语作teche,拉丁语作ars,都有技能和技巧的意思。在古代,艺术不仅和美与道德有关,同时还和实用有关。中国古代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六艺?,日本也将香道、茶道、歌舞、乐曲称为游艺。在西方,艺术的美学观是渐渐出现的。绘画、雕刻和建筑早期并不包括在自由学科(Liberal Arts)之中,西方古代至中世纪并没有一个缪斯专门分管他们。由于近代西方愈来愈强调艺术与美的关系,终于形成了所谓美的艺术(Fine Arts)的概念,以别于应用艺术。人类早期的设计与艺术活动是融为一体的,只是随着社会分工的愈来愈细,各行业的专业性越来越强,才使得艺术从实际的技术中分离出来,而艺术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三、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记得上学期构成老师说:?艺术更感性而设计更理性。设计注重形式与功能,而艺术更多的注重审美。?这是一个艺术教育者对于设计与艺术的一个理解,当然后来也在网上看见了一些理解,便把它做如下总结。 ( 一、)古代艺术与设计之间的关系 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人类早期的设计与艺术活动是融为一体的、是同源的,都是造物文化的分合离散所致,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亲密而不可臵疑的,设计最初的意义是指素描、绘画,?设计?这一概念本身就是从美术与建筑实践中引申出来的,犹如西方美术史之父瓦萨里在全面讨论设计这一概念时所说:设计是三项艺术如建筑、绘画、雕塑的父亲,它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设计的创造过程是遵循实

音乐与文化关系

题目: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学院:_机械学院_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机制101 学号:_1008030401___学生姓名:柏海七 2013年12月13日

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一、概念的陷阱 “文化”一词,不知从何时起在当代中国重新悄然而兴,它不仅成为人文社 科领域频繁使用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成了社会各行各业津津乐道的一个时尚话语。时下,大家都在争先恐后地论说着“文化”,好像没有人甘愿因为不谈“文化” 而被划到“没文化”的行列中去。于是,“文化”这个词语就变成了一个深刻得近乎高雅、流行得近乎时髦、泛滥得近乎廉价的概念。尽管大家都在谈论“文化”,但互相之间对“文化”的所指可能完全没有共同之处:有人用这个词指的是精神文明(所谓“民族文化”);有人用这个词指的是受教育水平(所谓“文化程度”);有人用这个词指的可能是一种美味佳肴(所谓“美食文化”);有些领域(如考古学)用“文化”一词指称人类早期历史发展的文明阶段(如“仰韶文化”);有些 时候人们只是用“文化”来指代文学艺术(如“文化人”、“文化界”、“文化事业”,还有主管文艺团体的“文化部”);有些情况下人们会把无法纳入政治、经济范畴的剩余社会事物(如教育、文艺、体育、卫生等)统统用“文化”一词来包揽(如将“政治、经济、文化”并提)。结果,“文化”就变成了一个意义无定却又包罗万象的模糊概念,有人把这种包罗万象的“文化”概念称之为“大文化”。但是,如果让这个所谓的“大文化”什么都是的话,最终它也就什么都不是了。 二、“音乐-文化”关系 不仅人类创造的文化在总体上与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之间相互关联、不可分割,在文化的各个不同表现门类(如语言、习俗、法律、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之中,其文化机制和表现形式之间(或按符号学的解释,在符号体系和意义体 系之间)也是互为表里不可分割的。当我们把音乐也作为一个独立门类的文化的 表现形式看待时,音乐(形式)及其文化(机制)同样也是处于一种相互包含的关系之中。因此,音乐和文化这两个概念只有在互相联系的辩证过程中,才能对它们各自进行较为完整的界说。 实际上,人们在提及音乐和文化这两个关联概念时,也总是把它们并提,合称为“音乐文化”。“音乐文化”是一个在音乐学文论中出现最为普遍的关联性复合概念,但对于什么是“音乐文化”,对于这一概念的具体所指是什么,似乎还没有人对它进行过认真的、成文的界定。尽管各人对于“音乐文化”的具体所指可能都会有自己不成文的心理认定,但是,对于存在着如此复杂关系的这一对概念,只有模糊的心理认定是不够的,如果不对它进行学术性的、定义性的解释,它仍然将会是一对因所指不明、意义多解而容易造成理论混乱的模糊概念。 为了澄清这一关联性概念的模糊性,我们可以先从基本的字面意义的分析人手,来解释究竟应该怎样理解才能接近“音乐文化”的正确含意,才能清楚音乐 与文化的复杂关系。 在“音乐文化”这一复合概念的字面结构关系中,“文化”是主词,“音乐”是用来界定“文化”范围的修饰词,因此,“音乐文化”按中文的完整表述形式 应该是“音乐的文化”。但是,音乐的“文化”指的又是什么事物或现象呢?一般来说,既然是音乐的文化,那么这种被音乐限定的“文化”所指称的事象(事物和现象)应该只有这样的三种答案:A.音乐事象;B.非音乐事象;C.音乐事象和非音 乐事象。究竟哪种答案更为合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剖析加以甄别。 A.音乐文化=音乐事象?

浅谈古典诗词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

浅谈古典诗词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 我们知道古诗词属于高雅文化,现代流行歌曲则属于通俗文化,二者的区别很明显。所以将中国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联系起来似乎有些与理不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著名女歌手王菲、邓丽君等人倾情演唱苏轼著名的词《水调歌头》。还有歌曲《月满西楼》童丽、邓丽君等人演唱的李清照的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却上心头。”当我们听着这些朗朗上口的古诗词歌曲时又有一番别样的风情。不仅让我们体会到古代文人的诗意情怀,又让我们领略到现代流行音乐的魅力,给人以动人的现代感。 又比如演唱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也一度被翻唱。这些是流行歌曲还是古典诗词,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是还原,是普及还是融合?不得不说这些创作的歌曲对于生活在现代的人来说,一方面是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很好的方式,另一方面也丰富了现代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下面谈谈现代配乐古典诗词演唱的类型: 一是拟古型(还原型)、李叔同的《送别》,地道的长短句,用的是十九世纪美国作曲家奥德维的《梦见家和母亲》。汉乐府民歌《上邪》在电视剧《还珠格格》中有呈现。这种创作还原了当时诗词内容中的场景、意境、情感等等。 二是普及型:主要是为了初学者更好地学习曾经有用外国歌曲配中国诗词的情况,如《小路》配《独坐敬亭山》,用《红河谷》配《夜泊秦淮》,但并不适合。但是却有一首特别适合的就是李叔同的《送别》,用的是十九世纪美国作曲家奥德维的《梦见家和母亲》。对于文学素养不高的人来说,流行歌曲成了他们认识诗的重要途径。曾经有过这样的事,一老师讲英国诗人威廉叶芝的名作《当你老了》时,用英文讲,学生没有反应,用中文,学生也不知道,当把中文译诗读出来,念到“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时,学生才恍然大悟,说这不是那首“水木年华”的歌吗?"多少人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是谁能承…… 三是融合型:音乐的融合,作者并不拘泥于古曲,作曲家的才情尤其具有特殊的意义《淡淡幽情》邓丽君《绿蓑衣》杨小琳。总体而言,词较诗更易于进入流行歌坛,婉约词人的作品较豪放词人更受欢迎。词体参差不齐的句式更易于与现代流行音乐匹配。 融合型的最有可能进入流行歌坛。尤其是文字融合型:现代作者或沿袭、或取意像、或取意境而再度创作在音乐的融合中,作曲家的才情才有特殊的意义。如《新鸳鸯蝴蝶梦》以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为蓝本。原作抒发的是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抑郁,而黄安抒发的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的爱情观。不仅如此,还有从古典诗词中吸取元素来创作流行歌曲的作品。其中墨明棋妙乐团创作歌唱的一系列歌曲就很不错,例如《人面桃花》、《如梦令》、《临安初雨》、《镜花水月》,虽然很多没有直接演唱古诗词,而是利用古诗词的意境发挥及展开。 当我们听这些古典诗词创作的流行音乐时,通过古今的创造、融合、加工、整合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后,把原来诗人抒发的各种情感呈现在现代人的面前。这些情感或抒发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人生机遇,或盼望天长地久的爱情,对知己红颜无尽地相思的爱情观,或抒怀。我们通过这些歌词中,作者把古典诗词的意境和现代人的情感成功地进行了对接,展示了现代人的离情别恨。比如著名的一首融合很多古诗词意境的流行歌曲《烟花三月》:“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扬州城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和愁。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知心人,扬州城有没有人和你风雨同舟。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

浅谈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课程论文 课程《外国美术欣赏》 姓名沈科妤 专业10级环境艺术设计(二)班学号201053080108 成绩:授课教师签字:

浅谈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通过这门课程对艺术有了更加透彻的系统的了解。通过课程的讲述和我在课后对《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学习,了解到学设计的学生必须领悟的文学艺术中的内涵才会对设计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单从浅薄的层面可以这样来理解,艺术就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供人们欣赏和另入思考的作品,它的特点是作者不用考虑受众,也不用考虑经济效益,完全是创作者主观的意识通过作品的表达。但是对于设计,狭义理解的设计,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是人类以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活动,它包含于一切人造物的形成过程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自人类有意识地制造使用原始工具和装饰品开始,人类的设计文明便开始萌芽了。设计很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必须考虑受众的感受,以及解决问题的效果。 艺术是设计的前提,如果一个人不会感悟美好的事物,那么他所谓的灵感就不能感动人心,就不会有好的作品呈献给大家。而设计是艺术的一种表达,能把自己领悟后所得的特定事物来表达出来,就是自己对该事物的一种理解和收益。艺术里有技能和技巧的意思,而设计是设定与计划;艺术是理论感性层次上的门类,而设计是实践为主的门类,相互依存。 康德认为艺术美有两种,即自由美和依存美,后者含有对象的合乎目的性。对康德而言,合乎目的是一个更有优先权的美学原则,它与功能相近。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设计的创造过程是遵循实用追求审美法则的艺术创造过程。设计的草图或模型,本身就可能具备独立的审美艺术和价值。在现代中,很多设计作品的形式表现出与现代雕塑与绘画的密切联系。包豪斯时期,结构主义的抽象形式与新造型主义绘画和雕塑就存在着惊人的共同之处。康定斯基的抽象构成主义绘画与名信片的设计也就是构成主义的风格。荷兰画家蒙特里安《红黄蓝构图》就直接影响了里特维尔德的家具《红黄蓝》椅的设计,这表明艺术对设计有相当的影响。现代建筑和工业制成品是一种艺术形式,至少部分是艺术。在近现代中,设计与艺术之间的距离日趋缩小,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诱发新的设计观念,而新的设计观念也成为新艺术形式产生的契机。

浅析音乐与大脑的关系

浅析音乐与大脑的关系 摘要: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艺术一直在发展,音乐无处不在,音乐无处不有,音乐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音乐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更浪漫、更加和谐,本文以大脑与音乐的关系为出发点,介绍了大脑是如何识别音乐,大脑对音乐的选择,从音乐对人类的好处阐述了学习音乐的重要性 关键词:大脑;音乐;识别判断;音乐脑 一、大脑对音乐的识别 人类具有一个聪明的大脑,它对音乐情有独钟。 据研究表明,人类的音乐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由先天性条件决定的,这正如同人类与动物不相同的语言能力一样,取决于进化、遗传所决定的大脑特定神经基础。人的智力来源于大脑的左右两个半球,左脑管理着人身体的右半部分,右脑管理着人身体的左半部分。左脑为语言脑、理性脑,主管语言、阅读、计算和逻辑思维;右脑为音乐脑、感性脑,也称创造脑,主管音乐、想象、绘画、舞蹈等形象思维。二者相辅相成,相互配合。左脑发达的人能将右脑贮存和记忆的大量信息逻辑化;而右脑发达的人则能将大量信息贮存在脑内,并能使其直观化。只有使人的左右两个脑半球共同发展,才能促进人的智力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因此,那些认为自己没有“音乐细胞”的人的认识是不科学的。 二、大脑对音乐的选择 (一)大脑对信息选择判断原理 当大脑遇到新信息时,会首先判断其有无价值,具体说来,信息从五官进入大脑后,就经由视床传送到大脑的边缘系统——膝状体。最初对信息的价值进行判断的部位就是膝状体。与此同时,信息被送到进行周密的“认知信息处理”的大脑皮质。因此,大脑决定对什么样的信息构筑神经线路进行学习控制时,膝状体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在膝状体处进行的工作被称为“情动信息处理”。在这里要对输入的信息加以判断,看看这些信息对自己是“愉快的”还是“不愉快的”;是“有价值的”还是“无价值的”。然后,当作出该信息对自己“有价值”的判断时,膝状体就会向大脑皮质释放出使其功能活化的物质。 (二)大脑对音乐的选择判断 人们对某一知识充满好奇,内心喜欢学,在学习时感到快乐,就会毫不费力地掌握学习内容,这完全归功于大脑中那种活性物质能使处理学习的神经线路,此时这一知识是音乐的话,人们就会认为音乐具有价值,就会努力记住学习的内容。对于大脑来说,所谓有价值的音乐,就是能使大脑活化的信息或者事物。反过来,不能使大脑活化的音乐就被大脑过滤掉。大脑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音乐,往往此时的学习起来会倍感轻松,而对于那些价值不明确、枯燥无味的音乐则为难吃力,这是一种极其自然的现象。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人类之所以对音乐技能学习感到枯燥无味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大脑认为这种知识是无价值的,表现在心理活动上就是没有学习兴趣。当内心的真实想法与实际学习情况无法在感情上达到统一时,就无法使大脑活化,无法使大脑判断其为有价值的信息。 三、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 第一,对于学生来说,要创造丰富而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来学习音乐。应该创设利于学生激发音乐学习兴趣的环境,有利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从音乐人类学角度浅谈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

从音乐人类学角度浅谈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 摘要:音乐人类学把音乐作为文化来研究, 它既研究音乐的声音、概念、行为,也研 究与此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当今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育宗旨应该改变学生中存在的音乐等于唱歌、演奏、作曲的狭隘观念,重新认识音乐学习的文化属性。并且,学生关于音乐学习的考核,也应该有相应的改善。音乐人类学是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或文化 中的音乐来看待的。音乐其实是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音乐人类学又称音乐民族学或民族音乐学。在20世纪50年代被称为“比较音乐学”,完成这一学科名称的更换主要是 荷兰的音乐学家孔斯特。美国在音乐人类学的发展中也有重要的地位,从20世纪50年 代起,美国音乐人类学家胡德提出了“双重音乐能力”的观念,梅里亚姆的《音乐人类学》 被视为该学科的经典之作,当代音乐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已扩大到人类所有社会的音乐文化,具有明显的文化多元的世界观。一、从人类学看音乐文化音乐和文化并不是新名词, 但是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来研究、探讨和认识却是近五十年以来的论题, 是人类音乐思 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促使这个思想或观念转折的动力并不是来自音乐领域本身, 而是人类学。音乐不只是音乐本身,音乐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内容的真正源泉是人及其文化。这样就解释了为什么不同地域产生不同的音乐, 不同时期有不一样的音乐, 那都是因为不同的社会时空和传统经纬中的不同文化所致。音乐人类学学科建立 之初, 音乐文化的研究受到了人文学科的影响, 如人类学、民族学、民族音乐学、古典进化论、比较音乐学、文化相对主义、田野工作和参与者观察、文化区域和音乐文化、传播主义、功能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心理人类学、行为主义、文化变迁、文化生态学、新进化主义、都市人类学、认知人类学、象征人类学、演奏经验及交流、反思论的人类学, 此时, 音乐成了文化。音乐与文化合为一个词语成为“音乐文化”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复合 行为, 而事实上是体现了一个人类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或者更严格地说是“ 回 归自我”的过程。虽然“音乐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概念出现只有半个多世纪, 但它代表 了人类文明发展历程进入了一个质的飞跃。中国音乐源远流长的历史性,形成了无比深厚的文化积淀,它们为音乐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丰富的给养。时至今日,通过存活的传统音乐,我们仍然能强烈地感受到穿越数千年历史传递给我们的所有关于音乐的信息,仍然那样富于活力、息息相通、连绵不断。沉潜久远的中国音乐,带着历史的厚重感,蕴藏着丰厚的音乐资源、繁复的题材、多样的风格,犹如千百年来堆积而成的无际矿藏,供世人开采挖掘,进发出璀璨的音乐之光。我国音乐一方面贪婪地吸取着一切可触及的外国音乐,一方面又显示出自身磅礴的气势,体现了中国音乐的巨大融合性。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中国音乐和世界各国音乐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始终不曾止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交流和融合将会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广泛,这不仅是历史潮流的推动,也是顺应时代的大势所趋。二、从人类学看音乐教育当今的音乐人类学采用当代人类学的视角, 其 研究对象包含从人类生涯开端到目前为止的全部人类社会的音乐行为。将音乐教育与人类文化紧密联系起来, 这种人类文化是民族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相交融的一种文化。英国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音乐与舞蹈论文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摘要】:舞蹈的美离不开音乐的点缀。我们不能忽视音乐在舞蹈艺术中的作用,但也不能过多的注重音乐而偏失了舞蹈本身的意义所在。舞蹈是一门综合的艺术,除舞蹈本身外,还包括音乐、美术、文学、戏剧等多种艺术。但在其中当数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是血肉相连的伙伴。 【关键词】:音乐舞蹈辅助相依形式 舞蹈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舞蹈和音乐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音乐是以优美的声音来创造听觉的形象,舞蹈是以优美的动作来创造视觉的形象,两者的结合构成时空中流动的舞蹈艺术。舞蹈是流动的雕塑。舞蹈都是以音乐伴奏的。两者相辅相依共同编织着美妙的艺术之花。 一、从科学角度分析舞蹈艺术中音乐和舞蹈的关系 在舞蹈艺术长期发展的过程中,舞蹈和音乐的结合是有着它们共同的科学依据的。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而舞蹈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空间艺术,同时也是时间的艺术。因为音乐和舞蹈都要表达一个过程,即进行着的过程。音乐表达内容和情绪的进程是靠乐音的连续,舞蹈表达内容和情绪的进程是依靠动作的连接,就作为时空艺术的舞蹈整体概念而言,一个孤立的动作只构成画面,是静止的,不是舞蹈的典型现象。音乐的时间单位是音调和节奏,舞蹈则是姿势动作,舞蹈整体要用节奏、节拍来组织,音乐也是如此,节奏和节拍是音乐整体的骨架音乐和舞蹈都是“动”的艺术,它们都受不停止的进程所制约,就是说,在整体或完整的部分进程中,一般不能停下来,停下来就意味着终止或结束。在这一点上,它们与文学和美术有很大不同,文学中的小说,虽然有“动”着的

情节和进行着的事件,常可中止进行插入背景和人物说明以及作某种观点或理论阐述。又如美术中的图画、雕塑等则是完全不动的。所以从时间概念上说,文学和美术,它们有时是静止的,或是根本静止不动的,而音乐和舞蹈则不是这样,从这方面来讲,就构成了音乐和舞蹈二者之间相互结合的基础。音乐与舞蹈就本身而言,二者之间也存在有不同之处。如舞蹈是属于视觉艺术范畴,有形而无声,而音乐则是属于听觉艺术范畴,有声而无形。因此有人说没有声音是舞蹈的局限,也有人叹息音乐太抽象,摸不着也看不见,不易理解。我想,从今天完整的舞蹈艺术概念来思考,也许恰恰可以认为,正是音乐能够弥补舞蹈的“局限”,而舞蹈能使音乐获得某种可能的视觉印象,给音乐作出可见的解释。并不是一切不同特点的东西都可以相互弥补。比如一些无声的物体,像桌子、椅子等等,音乐不能够和它们发生什么有机联系。音乐和舞蹈之所以可能结合,主要是因为它们存在着“共同的依据”,存在着共同的特点。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在舞蹈艺术中,音乐正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一个有行而无声,一个有声而无形,它们之间的结合是合理的,舞蹈与音乐的结合反映了人类的聪明和智慧,是一种至美的艺术想象的产物。 二、音乐在舞蹈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舞蹈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音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舞蹈表演艺术中,优美的音乐配合,可以帮助舞蹈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表达情绪,体现个性,烘托气氛,从而塑造完美的舞蹈形象,同时,还有助于舞蹈元素、舞蹈短句、舞蹈组合以及各种舞蹈语汇之间的连贯和流畅,音乐可以大大增强舞蹈艺术的表现力,这就是音乐在舞蹈中所起到的非同一般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舞蹈离不开音乐,还基于舞蹈艺术中对声音本能的需要。对此,也有人提出不同观点,他们认为在舞蹈表演艺术中,舞蹈动作是最主要的,是“主”,舞蹈音乐是次要的,是“宾”。对于此种观点我认为是非常幼稚和无知的。我们说,加强舞蹈音乐的作用只可能对舞蹈艺术产生积极后果。因为这是“舞蹈艺术”,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当做视觉艺术去欣赏舞蹈时,音乐始终是无形的伙伴,例如舞蹈最后结束时,灯光打开,请指挥向观众鞠躬致谢,这时才提醒人们音乐的存在。一部优秀的舞蹈或舞剧作品,必须要有好的音乐来配合才能引起观赏者的共鸣,才能被观众所认可。然而,对于什么是好的舞蹈音乐,有时人们还不能很

对中外音乐文化的感受和理解

谈谈对中外音乐文化的感受和理解 中外音乐是两种不同的音乐文化,我自己对器乐音乐的爱好也比较广泛,中国的二胡、古筝、胡琴、琵琶;国外的管弦乐、大提琴、钢琴等等。从器乐的不同,就能感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文化。现把我表达一下对听这些乐曲的一些感受和理解。 首先谈谈我对民族器乐音乐的感受。我国的器乐发展源远流长,可分为吹奏乐器、弹奏乐器、拉奏乐器、打击乐器,有二胡、琵琶、古筝、胡琴等等。其中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是二胡了,音色柔美,细腻柔情。 二胡中最让人熟知的是《二泉映月》了,是由民间音乐家阿炳所作,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感受,真切意情,感动人心,充满艺术的生命力。阿炳的乐曲和琴音民族风格浓郁,很自然的带有一种忧郁愤懑的情调和拧折不弯的大丈夫气概。《二泉映月》所以能广为流传、经久不衰的原因,正是这首乐曲感人的魅力所在。我第一次听《二泉映月》的时候,二胡独特的音色就深深打动了我,不仅将人引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听毕全曲,更犹如见其人——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倾吐他坎坷的一生。全曲将主题变奏五次,随着音乐的陈述、引伸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在我看来唯有也只有二胡能演奏出《二泉映月》的真实情感,委婉流畅、跌宕起伏、意境深邃。除了二胡以外,琵琶也是一种流传久远的乐器,其代表作《十面埋伏》广为流传。“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的琵琶音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两军交战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鼓声、剑弩声、人马声……使闻者始而奋,继而恐,涕泣无从也。其感人如此。” 总的来说,民族器乐音乐给我的感受是一般以单奏为主,更加自由和自然。 而西方器乐音乐却给了我完全不同的感受。在我看来,不管是古典主义时期还是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器乐都是以交响乐为主。在古典主义时期确定了交响乐队的组织形式,形成了完整的双管编制乐队,加强了乐曲的和声效果,乐队演奏时能产生浑厚、均衡、色彩丰富的音响。这种乐队组织形式一直影响着以后的音乐发展。 交响乐中比较经典的是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交响曲中最富于哲理性和戏剧性的作品之一。《第五交响曲》是《第三交响曲》之后又一部英雄性、史诗性的作品。贝多芬称第一乐章主题是“命运在敲门”,因此后人称之为《命运交响曲》。“命运”这个主题是指当时令人窒息的德国封建社会,贝多芬揭示的“通过斗争,达到胜利”,是指从黑暗到光明,从与苦难“命运”抗争和与封建势力博斗,上升为欢乐和胜利。 《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代表作品,它的结构严谨、完整,手法简练、明快,发展紧凑、均衡,主题形象鲜明、生动。作为一部英雄性交响曲来说,它的矛盾冲突、情绪对置及紧张的戏剧性,比以前的作品更集中、更统一、更尖锐。各乐章之间紧密的内在联系,使全曲情绪激昂,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浑然一体的雄伟气魄,代表着贝多芬的艺术风格。有人曾经说过:“贝多芬就是在这部交响曲中成为巨人的。” 从《第五交响乐》可以看出,西方交响乐给人的感觉是气势磅礴,比较整齐,成为现在世界音乐的主流。 以上就是我对中外器乐音乐文化的感受,他们各有所长,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体系。

网络音乐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网络音乐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目前对于网络音乐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从字面意义理解,网络音乐就是通过网络进行表现和传播的音乐。相较于传统音乐,网络音乐更加注重表达个人的特点,更符合大众的需求,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更为丰富的传播途径[1]。网络音乐的出现使得音乐不再是音乐家的专属,所有热爱音乐的人都可以利用网络做出自己的音乐,实现自己的音乐梦。随着网络音乐的发展,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也成为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网络音乐使大众形成了多元音乐审美观 (一)网络音乐改变了音乐创作观念,间接影响社会文化网络音乐的发展使得音乐的传播不再依赖于唱片、广播电视等形式,网络音乐大大简化了音乐的传播流程,使音乐的传播过程更加透明。创作者只要将创作好的音乐作品放上网络,就可以进行音乐的传播与交流。在网络音乐形式下,创作者与创作者之间、创作者与受众之间、受众与受众之间可以就作品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及时、直接的交流。网络音乐对创作观念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创作转变为有感而发,不受形式的约束,也因此创作出了《老鼠爱大米》、《芙蓉姐姐》、《网络情缘》等脍炙人口的网络歌曲。这些音乐的出现使得代表大众的音乐拥有了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是中国传统音乐在时代背景下的延伸与发展。尽管网络音乐的观念和表现形式都得到了改变,但是它们仍然体现着人类永恒的传统:褒贬现实、情感寄托和自由畅吐等。 (二)网络音乐改变了大众音乐审美观念,直接影响社会文化音

乐审美观念的变化使大众对音乐语言和音乐创作成果有了新的体会,这种音乐语言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多样的音乐需求,在非声乐作品中,网络音乐是一种兼备规范性、合理性、规律性的音乐语言形态。这种音乐语言形态吸收了20世纪作曲家的精华,又抛却了传统音乐中的常规,更加具有普遍性和大众性,与世界音乐相比,也有极强的民族性[2]。在网络技术的影响下,网络音乐的传播也拥有更多途径,Flash 就是其中一个重要载体。在声乐作品中,它又与传统音乐紧密结合,使得网络音乐既有传统特征,又有现代特征。它利用地方方言音韵取代传统音乐的旋律韵味,利用节律型的道白取代抒情的歌唱,利用连绵的陈述取代传统音乐中“起、承、转、合”四句头特征,利用摇滚乐的狂热取代传统音乐的温文尔雅。 二、网络音乐对学生文化的影响 一方面,由于网络音乐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使其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音乐时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快乐中求知,网络音乐通过让学生感受科技带来的新的音乐感受,激发其学习音乐的热情和信心。另一方面,网络音乐能帮助学生完善在音乐上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现阶段,我国的音乐教育依旧以应试教育为主,为了保证升学率,学校大多会忽视对学生的音乐教学,其实网络音乐由于其特有的综合性特征在某些层面与其他学科存在联系,学生如果做到正确看待网络音乐,则有利于学生轻松学习其他学科的内容,帮助学生构建全面的知识结构,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3]。网络音乐还能训练学生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