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晋祠建筑与宗教文化

谈晋祠建筑与宗教文化

谈晋祠建筑与宗教文化
谈晋祠建筑与宗教文化

太原市古建筑

太原晋祠浅述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始建于北魏前。周武王的次子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 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 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太原市因为在晋水之北,水之北谓阳,于是当时便叫“晋阳”。 “晋祠”并非“晋王祠”的简称。新中国建立后,国家领导人来晋王祠游玩。他游完一圈后说如今百姓当家做主,中国已无王侯,便把晋王祠中的“王”字去掉,改称晋祠。 晋祠内建筑布局由中、北、南三部分组成,中部建筑结构壮丽而整肃,为全祠之核心,北部建筑以崇楼高阁取胜,南部建筑楼阁林立,小桥流水,亭榭环绕,一片江南园林风光。祠内建筑由东向西有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二楼、献殿、鱼沼飞梁和圣母殿,其北为唐叔虞祠、吴天神祠和文昌宫,其南面是水母楼、难老泉亭和舍利生生塔,整个建筑群布局紧凑、严密,既像庙观院落,又好似皇室的宫苑。 圣母殿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是现在晋祠内最古老的建筑。圣母殿高19米,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黄绿琉璃瓦剪边,雕花脊兽,四周围廊,殿前廊柱上木雕盘龙八条。殿的内部采用减柱法,扩大了空间,是中国规模较大的一座宋代建筑。殿内有宋代的彩塑43尊,主像圣母端坐木制的神龛里,其余42尊侍从分列龛外两侧,圣母凤冠蟒袍,神态端庄,侍从手中各有所奉,或侍饮食起居,或梳洗洒扫等,是宫廷生活的具体写照。塑像十分生动,充分地表现出人的神情,各个塑像神态自然,神情各异,塑工高超,是中国宋代彩塑中的精品。 祠区北侧的唐叔虞祠,建筑分前后两院,前院四周有走廊,后院东西各有配殿三间,正北为唐叔虞殿,宽五间,进深四间,中间神龛内设有唐叔虞的塑

山西古建筑考察报告

摘要:中国早期古建筑主要集中在山西省,该省大量的遗构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笔者从芮城到大同,经月余考察了山西三十余古建筑(群),在此基础上写就此报告。以学界前辈的研究成果为思路,以所考察过的建筑为实例,阐述中国从唐代到元代的古建筑发展历程,侧重分析历代建筑史略、建筑技术、时代特征,并以所考察过的建筑作例证加以分析。 关键词:山西古建筑;建筑史略;建筑技术;时代特征 引言 中国古建筑在漫长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以木构架房屋为主,采用在平面上拓展的院落式布局的独特建筑体系,区别于世界上的其他建筑体系,其间经历了萌芽(新石器时代)、初步成型(夏商周)、基本定型(秦汉魏晋南北朝)、成熟兴盛(隋唐五代宋辽金)、持续发展后逐渐衰落(元明清)的过程。1[①]其中唐代到元代中国古建筑技术上出现了许多突破性的发展,为建筑技术史上一个较为重要的时期。 1. 唐 1.1发展史略 隋(581-618)立国之初和秦朝一样用民力过急,导致迅速覆亡,其建筑形态在短短四十余年内不可能产生大变化,故可归入唐论。 唐(618-907)是继汉以后中国建筑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促使南北文化交融,北方吸收南方较先进的建筑技术,为历史上第一次南方建筑技术北传。1[②] 初唐时的含元殿仍用部分承重墙,次年的麟德殿只两山用墙,表现出发展的趋势,到武则天建明堂已经是全木结构。自高宗,武后(650-705)之后,唐木构基本定型,厅堂殿堂两种构架形成,斗拱与柱头枋结合形成铺作层,以材为祖的设计方法也已经基本定型。以后的盛唐、中唐、晚唐主要是踵事增华,更加完善、精密。1[③] 国内留存至今的唐木构只有四座,全部在山西,其中平顺天台庵和芮城五龙庙均有不同程度改建,只有五台佛光寺和南禅寺较好地保持了唐貌,故研究价值较大。而四座唐构中又只有南禅寺为中唐建筑,其余均为晚唐。初唐和盛唐建筑无存,只能靠其他间接材料作研究。 1.2建筑技术 唐代建筑技术的最突出成就是铺作层的形成和基于此的殿堂式构架的成型。 斗拱在前代很大程度上只是挑檐构件,到了唐代终于发展成为成熟的纵架横架的有机结合点,成为梁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横架中的梁与斗拱发生关系,梁头甚至成为斗拱的华栱或者耍头,而顺身拱同时与柱头枋、罗汉枋、阑额一齐组成纵架,横纵架通过斗拱十字相交咬合在一起。层层叠上的枋栱也组成了一个围合的木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铺作层,利于连接柱网,使之聚合,意义类似于现代的圈梁。 殿堂式建筑的三个水平层结构正是基于铺作层的形成,柱网、铺作层、屋架依次水平叠加形成整体的构架(图1)。同时在此基础出现了各种平面分槽形式。 1.3实例分析 1.3.1佛光寺东大殿 唐大中11年,公元857年,山西五台,七开间单檐庑殿

太原市晋祠导游词

太原市晋祠导游词 太原市晋祠导游词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欢迎您参加本次旅游活动。希望通过我的讲解 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

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 "唐叔虞祠"晋",这 年)。圣女像 年夏天气候特别炎热,身披铁甲的西南隅的铁人忍受不了这难熬的痛苦。独自走到汾河边,只见汾河滔滔而流,怎么过河呢,铁人犯了愁。正在着急,忽见从上游不远沿岸边驶下一条小船。铁人赶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对岸。船家沉吟一阵,方才慢腾腾地说:"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时,再等等有无旁人。"铁人一焦急,赶忙说道:"你能渡过我一个,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铁人说:"你

能有多重,一只船不止装一人,除非你是铁铸的。"话一落音,一语道破了铁人的本相。瞬间,铁人立在汾河边,纹丝不动,怎么这人不说话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着一位铁人。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晋词的铁人。船家不敢怠慢,赶忙找了一些乡亲,把铁人抬回金人台。圣母勒令手下将领,把铁人的脚趾上连砍三刀,表示对铁人不服从戒律的惩罚。今日的铁人,脚上还留着连砍三刀的印痕。 "。全碑 ",出 "之句起名" 顿时,水从瓮中奔涌而出。大水,很快就要淹没附近村庄……,柳女正在娘家梳头,闻讯赶来,毅然坐在瓮上,水势一下变小,人们得救了,水母再也没有离开水瓮献殿、殿身三间,歇山顶、四周无墙,当心间前后辟门,其余各间,在坚厚的槛墙上安叉子,形如一座凉亭,灵巧而豪放。敬神时,燃一炷香,那五谷之气,便会使人置身于云雾漫漫,青烟缭绕的神秘氯围之中,从而使人的心灵不由自主地产生某种微妙的变化,上达于天,天人妙合。

浅谈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浅谈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学号:2114163951 年级:13级建筑 姓名:马荣林

摘要 : 在艺术和设计领域 , 由于国外各种思潮的涌入和渗透 , 动摇着我们固有的价值 观与审美观。从而使我们的作品越来越远离民族个性和丧失自身的话语权。因此 , 如何将传统的中国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合理结合 , 如何使中国的设计更具民族和本土文化的特性 , 这是中国设计走向世界的根本。而且中国传统文化对建筑设计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主要 体现在中国传统的布局方式和人文思想等方面。建筑设计必须在继承中创新,有选择性地 保留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内容,创造性地将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追求自然和谐的 效果。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现实环境和人文 精神等各方面的综合影响之下形成的。要使其在现代城市中的传承得到体现,首先,最基 础的要求就是必须对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有比较深刻的理解,然后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它 的起源、变化和发展,继而领悟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本质内涵和精髓,从传统建筑的演变 过程中探索出继承及发展创新的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以合适的方式 融合到现代建筑的设计中。 当下,人们经常会在景区或城市的公共地带看到许多抄袭简化版的仿古的建筑,这并 不是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发扬与运用,而是误解了所谓的“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中国 有着丰富的传统建筑资源,但到了现代,设计的理念和手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先人的 一些审美思想和营造方式都已经不符合时代,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只是对传统资源不假 思索地套用照搬,可是不能从整体上美化城市环境,还会给城市生硬的感觉。 那么,我们的传统建筑资源通过如何转换,才能恰如其分地存在于现代建筑实体之中,这是要考虑的。要将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融入现代建筑设计,既需要寻找传统建筑中的运 用方式,通过综合各个方面的处理,最终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共生 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运用传统建筑文化。 (一)加强对传统建筑文化内涵的理解 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意义在于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神内涵。以北京故宫建筑群为代 表体现出传统建筑的序列性与和谐性;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园林建筑表现出空间的含蓄性、对自然的崇尚、重情知礼的人本精神。只有加强对建筑文化的研究,领会文化内涵的神髓,做到真正的了解,才能将传统建筑文化的灵魂融入到现代建筑中。

《晋祠》教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晋祠》教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晋祠》教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文中生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初步学会分析短小的文艺性说明文,体会说明文中运用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效果,明确说明顺序。 3.感受晋祠的“美”,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从文艺性说明文生动形象的语言角度入手感受晋祠的“美”。 教学难点在说明文中通过合理的顺序的安排表达感情。 教学工具多媒体:ppt 课时安排一课时 预习要求 1. 朗读课文,圈出生字,画出词语,标注段的序号。 2. 在文中画出欣赏的语句并加以旁批。 3. 查阅有关晋祠的资料,提出疑问题写于作业本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生 1. 读准下列字音。(ppt3) wèng she cūn yìn yǎn yù mo mo 悬瓮山拾级皴裂荫护偃卧老妪 脉脉 xuān xiè ran ran rán fāng yíng 亭台轩榭冉冉不绝鳞甲须髯牌 坊瀛胜楼 2. 让学生谈谈初读感受。(了解学生预习层次及其内在 能力)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 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晋祠,那么它最 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 2. 为什么是这句呢?(鼓励学生从全文结构看) (因为全文是从自然风景和历史文物两个角度展开介绍的)引导学生分析结构: (6~11)

板书:晋历史文物——悠久 (1) (2~5)浑然一体 (12) 祠自然风景——优美 (总分总) 过渡:悠久的历史与优美的自然风景共同构成了晋祠的美,罗丹曾说过:“世界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下面让我们随着梁衡的视线去领略晋祠的美吧。 四、精读课文,感受“美” (一)研析2~5节,感受自然美 1. 总领晋祠自然美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晋祠的自然美在什么地方? (第二节;山、树、水) 2. 老师读,学生思考,练习。边听边想边做: a想一想作者运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使我们对晋祠自然美的特征获得形象的认识?(描写与说明相结合) b 请画出你欣赏的字、词或语句,加以点评;或画出你欣赏的景,谈谈你的见解。 (这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欣赏优美的语言,感受自然美。多鼓励学生说) 山:用“拥”字形象生动说明了晋祠与山的地理位置;

晋祠导游词范文

晋祠导游词范文 晋祠是具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游览胜地。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祠堂也改名为“晋王祠”,简称“晋祠”。 在漫长的岁月中,晋祠曾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南北朝时,文宣帝高洋,推翻东魏,建立了北齐,将晋阳定为别都,于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

传统文化为何与现代社会发生冲突及其表现

专业好文档为您整理~~谢谢使用~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本站 传统文化为何与现代社会发生冲突及其表现 摘要:经济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现代的中国已经与国际接轨,但是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还有很多,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就不时发生冲突。 关键词:传统文化社会精华经济 任何事物都需要不断发展进步,这样才会长期存在下去,不被淘汰。在当代经济环境下,社会稳定,而且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文化也需要不断更新发展,融入新的元素。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不断发生冲突,传统的思想及其文化也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时代脚步稳准,吸收现代思想,与时代同时更新进步,与其相适应。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一代代积淀下来的。但是传统文化有精髓也有糟粕,需要随着时间的向前发展,不断吸收精华,剔除糟粕。时代进步了,环境变了,人的思想也随着时代进步发展,虽然不一定完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会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是环境决定的。周围的一起事物都变,如果还是固执的遵守老的观念与习惯,自然会和现代社会发生冲突。 以前清明节上坟,家人或者亲戚上坟都会烧纸,但是烧纸不仅污染空气环境,还浪费纸张资源。不利于环境的发展与资源的合理利用。出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人文精神的撞击,但是现代社会也有些地方需要遵守以前的生活习惯,现在大家买东西都经常用塑料袋,但是这却不符合现代环境的保护。以前,如果买菜,没有塑料袋,因此,大家都用菜篮子,非常环保。 现代社会虽然进步了,但是传统文化中有的是精华,这是应该保留,并大力宣传提倡的。有的是糟粕,需要剔除,引进符合现代社会的文化精神与思想。其实,任何事物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撞击是必然的,但是,这并不是理所当然的,需要社会大众及其国家进行思想与文化上的更新。 专业好文档为您整理~~谢谢使用~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本站

山西太原-平遥古城-王家大院-晋祠-乔家大院详细旅游攻略

山西旅游攻略 方案一:太原-王家大院-平遥古城-乔家大院-晋祠五日游 (方案一优点:可以在平遥玩整整一天,时间充足,且路程不反复,先去到最远的王家大院-然后平遥-祁县-最后回太原) 路程: 1.第一天:北京西到太原坐动车17:57-21:51 行程3小时46分(动车150元 X7=1050元) 动车上晚餐每份30元X7=210元 太原火车站——7天连锁酒店(每辆约20元共40元左右) 23:00到酒店入住休息(300X3=900) 2.第二天:7:30起床早餐(酒店含早餐则免) 太原到灵石坐火车08:47-11:07 硬座25元X7=175元 12:00到景区寄存行李车程70元 午餐300 13:00买票入城游览一整天(王家大院门票66X7=462元) 18:30出景区回火车站车程70元 晚餐200元 灵石火车站到平遥县城19:53-20:46 10元X7=70元 到酒店车费50元 入住酒店(300X3=900) 3.第三天:08:00起床早餐100元(酒店含早餐则免) 9:00买票入平遥古城游览一整天(门票150X7=1050元) 午餐在古城内吃200元 晚上吃饭逛城区夜景住客栈(300X3=900) 晚餐300元 从酒店到景区往返费用100以内 4.第四天: 10:30起床吃早餐100元以内

酒店去灵石火车站50元 灵石到祁县12:25-12:40(8元X7=77元) 祁县到乔家大院车费50元 午饭200元 14:00游览乔家大院门票72元X6=432元 祁县到太原两趟火车(看时间赶具体火车)硬座13X7=91 16:33-18:08 21:08-22:27 晚餐300元 太原到7天打车40元 7天连锁300X3=900 5.第五天: 8:00起床吃早餐 8:30打车去晋祠09:00到(游玩车程约半小时每辆的士(40元X2=80元)晋祠(门票70元X7=490元) 14:00左右出景区吃东西200元15:00 15:00——15:40返程回酒店拿行李(40元X2=80元) 去火车站40元 16:40到太原火车站 太原回北京17:19-21:06(动车150元X7=1050元) 具体路线可调,如果最后一天太累可不去晋祠 费用总计:11287(不包含额外费用) 方案二:太原-平遥古城-王家大院-乔家大院-晋祠五日游 (方案二满足大家想先看平遥古城的心情,但是压缩了在平遥古城的游览时间,之后游览两个大院的时间相对宽松) 路程:

山西晋祠建筑分析

山西晋祠建筑分析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此期间,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并有佛教建筑传入。西晋统一中国不久,就爆发了「八王之乱」,处于西北部边境的几个少数民族领袖,率部进入中原,先后建立了十几个政权,史称十六国时期。到了西元460年,北魏才统一了中国北方,继而又分裂。在南方,晋室南迁建立了东晋政权,接着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就是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自此,中国南北两方社会经济才逐渐复苏,北朝营建了都城洛阳,南朝营建了建康城。这些都城、宫殿均系在前代基础上持续营造,规模气势远逊于秦、汉。 东汉时传入中国的佛教此时发展起来,南北政权广建佛寺,一时间佛教寺塔盛行。据记载,北魏建有佛寺三万多所,仅洛阳就建有一千三百六十七寺。南朝都城建康也建有佛寺五百多所。在不少地区还开凿石窟寺,雕造佛像。重要石窟寺有大同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太原天龙山石窟、峰峰南响堂山和北响堂山石窟等。这就使这一时期的中国建筑,融进了许多传自印度(天竺)、西亚的建筑形制与风格。 隋、唐时期的建筑,既继承了前代成就,又融合了外来影响,形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建筑体系,把中国古代建筑推到了成熟阶段,并远播影响于朝鲜、日本。 隋朝虽然是一个不足四十年的短命王朝,但在建筑上颇有作为。它修建了都城大兴城,营造了东都洛阳,经营了长江下游的江都(扬州)。开凿了南起余杭(杭州),北达涿郡(北京),东始江都,西抵长安(西安),长约2500公里的大运河。还动用百万人力,修筑万里长城。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年),名匠李春在现今河北赵县修建了一座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桥安济桥。 唐代前期,经过一百多年的稳定发展,经济繁荣,国力富强,疆域远拓,于开元年间(714~741年)达到鼎盛时期。在首都长安与东都洛阳继续修建规模巨大的宫殿、苑囿、官署。在全国,出现了许多着名地方城、商业和手工业城,如广陵(扬州)、泉州、洪州(南昌)、明州(宁波)、益州(成都)、幽州(北京)、荆州(江陵)、广州等。由于工商业的发展,这些城市的布局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唐代在都城和地方城镇兴建了大量寺塔、道观,并继承前代续凿石窟佛寺,遗留至今的有着名的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南禅寺佛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荐福寺小雁塔、兴教寺玄奘塔、大理千寻塔,以及一些石窟寺等。此期间,建筑技术更有新的发展,木构架已能正确地运用材料性能,建筑设计中已知运用以「材」为木构架设计的标准,朝廷制定了营缮的法令,设置有掌握绳墨、绘制图样和管理营造的官员。 从晚唐开始,中国又进入三百多年分裂战乱时期,先是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的更替和十个地方政权的割据,接着又是宋与辽、金南北对峙,因而中国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的破坏,建筑也从唐代的高峰上跌落下来,再没有长安那么大规模的都城与宫殿了。由于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布局、建筑技术与艺术,都有不少提高与突破。譬如城市渐由前代的里坊制演变为临街设店、按行成街的布局。在建筑技术方面,前期的辽代较多的继承了唐代的特点,而后期的金代,建筑上则继承辽、宋两朝的特点而有所发展。在建筑艺术方面,自北宋起,就一变唐代宏大雄浑的气势,而向细腻、纤巧方面发展,建筑装饰也更加讲究。

晋祠公园导导游词

晋祠公园导导游词 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 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不到晋祠,枉到太原。” 晋祠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三子姬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姬虞封于唐,因排行第三故称唐叔虞。虞子夑继父位,因临晋水,改国号为晋。因此,后人习称晋祠。北魏以后,北齐、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对晋祠重修扩建。 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圣母殿是晋祠的主体,供奉的是唐叔虞的母亲,周武王的王后,周平王的母亲邑姜。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如今的山西省太原市也因为在晋水之北,水之北谓阳,于是当时便叫“晋阳”。“晋祠”并非“晋王祠”的简称。新中国建立后,国家领导人来晋王祠游玩。他游完一圈后说如今百姓当家做主,中国已无王侯,便把晋王祠中的“王”字去掉,改称晋祠。 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位于圣母殿前,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鱼沼飞梁 金人台上的金人 金人台四尊铁人姿态英武,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态威武,英姿勃勃,气概不凡,销明甲亮,闪闪泛光,颇为独特。据说,一年夏天气候特别炎热,身披铁甲的西南隅的铁人忍受不了这难熬的痛苦。独自走到汾河边,只见汾河滔滔而流,怎么过河呢,铁人犯了愁。正在着急,忽见从上游不远沿岸边驶下一条小船。铁人赶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对岸。船家沉吟一阵,方才慢腾腾地说:“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时,再等等

从中国现代建筑看中国传统文化

从中国现代建筑看中国传统文化 学号:200812601138 专业:08应用环艺 姓名: 摘要:在中国建筑界重寻民族精神的潮流下,无论是老一辈建筑师还是青年的建筑新锐都不约而同的自传统园林中汲取养分,也以不同的方式对传统园林手法的传承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本文将中国传统园林手法的当代表达归结为代表性符号的片段移植、形神兼备的园林化建筑和脱离传统载体的园林精神的探索与实践三个部分,并分别进行了举例分析。 关键词:传统园林手法、当代表达、建筑园林化、园林精神 引言 建筑全球化的弊端已然在中国的各大城市显露无疑,重建国人精神家园、发展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已成为当今建筑界首要关注的议题。而无论是老一辈建筑师还是活跃的青年建筑新锐,都不约而同的将焦点锁定于对传统园林手法的再开发。诚如青年建筑师董豫赣所言:“古典园林中有太多的历史积淀的东西,可以让我们不断汲取养分。”传统园林一直是中国人最理想的建筑形态,承载着祖辈人对建筑、自然、人类的认识和理解,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但我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痴迷于强势的西方建筑理论,而忽略了民族文化的宝库。如今中国建

筑界已开始迈向发展“新中国建筑”之路,许多建筑师也开始为中国传统园林手法的当代传承问题 交了自己的答卷。 正文: 近半个世纪以来,对于怎样将园林手法与新的建筑功能、建筑材料、建设方法相结合的问题,几代中国建筑人都从不同的层面进行了诸多尝试。 一、代表性符号的片段移植 其实,环顾周边,片段性的应用传统园林中手法的当代建筑非常多。增加空间层次感的漏窗、月洞门等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符号被或直接、或抽象的应用于许多建筑之中。先抑后扬、小中见大的传统园林空间处理手法也经常在现代建筑中发挥拓展空间感的作用。黑白灰的素色搭配也让人产生优雅、古静的联想。这些园林中代表性的建筑手法已然被大众所熟悉,也被广泛且自觉地应用于各种建筑的设计之中。传统园林手法的片段性的移植,目的不在于营造园林氛围,而旨在丰富建筑语汇,改善空间质量,使长期关注于西方实体建筑手法的我们,增添了许多把控空间的设计手法。 二、形神兼备的园林化建筑 传统园林体现着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表现出人与建筑、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符合古人“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的生活追求。而这也正与现代都市人追求亲近自然、生态健康的理念相吻合。所以近些年,出现了许多园林化的建筑,不仅形式、手法园林化,所追求的建筑意境和氛围也是园林化的。 中国现代园林设计同样也体现了和谐之美。它主张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自然与建筑之间的协调、动与静的统一。中国现代园林设计所体现的和谐之美更多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它推崇淡泊平和、清新幽远的境界。它强调园林与自然的亲和关系,“注重和谐与中庸”。表现在造型上,中国传统园林犹如天地的缩影,有着各种各样自然景色的缩样,如山峦、岩石和湖泊。中国园林在营造布局、配置建筑、山水、植物上,竭力追求顺应自然,着力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由此模山范水成为中国造园艺术的最大特点之一。 透过这些园林设计中的恬静淡泊,而有不乏高雅自然的仪态。我们可以从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中领略到人和天地万物联系的是那么的紧密。因为它们把天与人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认为天是万物的起源,天与自然的发展变化制约着人类社会的脚步。在人与自然的交往中,人们就形成了一种主观力量,促使人们在认识、把握、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 传统园林的空间除了首先要考虑如何满足人的需要外,同时也考虑古人讲的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即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应当十分和谐。这种精神在中国独树一帜的自然式山水园林上得到了完美体现,“天人合一”成为园林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由此。在这种源于自然而又胜于自然的文化渗透中,历代的造园大师们以神州大地千姿百态的山川林泉的造园风格,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达到最大程度的和谐统一,也使得中国园林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母。

太原古建筑(已整理)

祠寺庙庵 晋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瓮山麓的晋水源头。相传为祭祀西周晋国开国诸侯周武王次子唐叔虞而建。周成王“剪桐封弟”,叔虞封唐,其子燮因境内有晋水改国号为晋,尊叔虞为晋王。始建年代不详。曾名叔虞祠、晋王祠,俗称晋祠。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亭,结飞梁于水上。”《魏书·地形志》载:“晋阳西南有悬瓮山,一名龙山,晋水所出,东入汾,有晋王祠。”由此可知,早在1500年前的北魏时代,晋祠已是享有盛名的名胜之地。高欢、高洋父子推翻东魏,建立北齐,以晋阳为别都,并于天保年间(550年~559年)大兴土木,在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使晋祠更盛于北魏之前。北齐后主高纬,于天统五年(569年),改晋祠之名为大崇皇寺,成为一座佛教沙门。宋代之前,晋祠多次修建扩建,均以祭祀唐叔虞为主,建设布局以叔虞为祠主体。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大兴土木,扩建晋祠,镌碑刻石,宣扬文治武功。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年间(1023年~1031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在晋祠西隅叔虞祠南畔,面西向东新建了规模宏大、盛冠全祠的圣母殿,供奉唐叔虞之母邑姜于其中,并赐封她为“显灵昭济圣母”,翻修了鱼沼飞梁。宋之后的金、元、明、清历代,相继以圣母殿

为中轴线,由西向东先后建起献殿、对越坊、钟鼓楼、金人台、会仙桥、水镜台、景清门。改变了宋以前晋祠以唐叔虞祠为主的建筑格局,圣母邑姜成了晋祠供奉的主神。现在的晋祠,除了上述中轴线上的古建筑群外,在其两侧还有明、清、民国乃至新中国建立后创建的许多殿宇祠堂、楼亭台榭,形成了拱卫中轴线的北线、南线古建筑群。北线西起枕山依势而起的有三圣阁、待凤轩、七十二台、苗裔堂、松水亭、善利泉亭、唐叔虞祠、贞观宝翰亭、钧天乐台、昊天神祠、东岳祠、文昌宫以及人工山岳。南线有台骀庙、公输子祠、水母楼、难老泉亭、不系舟、真趣亭、王琼祠、三圣祠、傅山纪念馆、胜瀛楼、晋溪书院、董寿平美术馆、白鹤亭。在南线古建筑群的南端,是自成体系的十方奉圣寺、浮图院、舍利生生塔、留山园和宝墨堂等。 1、水镜台位于晋祠大门对面,是晋祠的戏台。始建约为明代,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重修。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建筑面积343.54平方米。殿为重檐歇山顶,勾连搭单檐卷棚顶。台周环以走廊,边筑石栏杆。台中悬挂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山西书法家杨二酉所书“水镜台”匾额。后台“三晋名泉”大匾,是清康熙年间晋祠镇举人杨廷翰所书。此建筑雕梁画栋,沥粉贴金。保存完好。

山西晋祠实习日记1

辽宁工业大学 实习手册 题目:中国传统民居调研 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1 年 11月26日

实习日记 实习时间:11月24日实习地点:晋祠 实习内容: 在山西的最后一天了,今天我们要参观晋祠。晋祠,原为晋王 祠(唐叔虞祠),为纪念晋(汾)王及母后邑姜而兴建。位于山西太 原市西南悬瓮山麓的晋水之滨,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环境幽雅舒适, 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是集 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 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难老泉、 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晋祠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 里处的悬瓮山麓,晋水的发源处。晋祠始建于北魏前,是为了纪念周 武王次子叔虞而建。武王灭商之后分封诸侯,把次子叔虞封于唐,叔 虞死后,其子夑继位,因有晋水,改唐为晋国。 1.空间与布局 宽阔、开敞的场院:进入祠门,有一戏台,台东部为乐楼,西部 为三面开敞的戏台,面向圣母大殿,四周开阔,可容万人聚集。其实 早原始人砌筑祭坛、竖起具有象征意义的图腾柱时,建筑空间就从一 定的自然空间中划分了出来,有了人的属性。按中、北、南三部分进 行。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 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 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 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 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 2.建筑结构与构造技术 中轴线最前端为水镜台,始建于明朝,是当时演戏的舞台。前部 为单檐卷棚顶,后部为重檐歇山顶。除前面的较为宽敞的舞台外,其 余三面均有明朗的走廊,建筑式祥别致。慈禧太后曾照原样在颐和园 修建了一座。 通过智伯渠上的合仙桥,便是金人台。金人台呈正方形,四角各 立铁人一尊,每尊高两米有余。其中西南隅的一尊铸造于北宋绍圣四 年(公元1097年),经历八百多年的雨雪风霜,迄今明亮不锈,生动 地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在北宋时所达到的高度冶炼和铸造水平。 穿过对越坊及钟楼、鼓楼就到了献殿。此殿原为陈设祭品的场所, 始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年),殿身三间,歇山顶、四周无墙,当心 间前后辟门,其余各间,在坚厚的槛墙上安叉子,形如一座凉亭,灵 巧而豪放。敬神时,燃一炷香,那五谷之气,便会使人置身于云雾漫 漫,青烟缭绕的神秘氯围之中,从而使人的心灵不由自主地产生某种 微妙的变化,上达于天,天人妙合。为开敞或半开敞的空间,有较好 的通透性,又增加了空间层次,在举行祭典时,透过渺渺的烟雾,更

浅谈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创新

浅谈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创新 摘要:本文介绍了民宅建筑中传统的文化思想,提出了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中传统文化传承及创新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deology in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s, and puts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method in the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for your reference. Key words: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traditional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1.建筑设计文化气息短缺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居住模式国际化已成潮流,世界各国以户为单元的普通住宅楼已无本质上的差异,仅是建造标准因经济状况而不同。又由于大部分住宅建设项目给出的设计条件大同小异,尤其是量大面广的多层和小高层住宅,有些设计者不作深入的项目研究,不去挖掘项目的特点,而是盲目地照抄照搬相似的工程设计,导致住宅千楼一面,缺乏个性和本土特点,失去了地域性的标志,失去了几千年来形成的地方建筑风格,也淡化了我国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这其中西风盛行,尤其是中高层和高层住宅似乎非洋不可,甚至连名称都洋了起来,这在受外来建筑文化影响较深的城市尚有情可原,但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璀璨的历史名城却难以让人接受。还应该指出的是,一些项目的盲目抄袭不仅失去了应有的特色,也背离了建筑项目应有的内涵,更无建筑文化可言。 由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矛盾,因而提出了如何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同现代建筑结合起来的课题。梁思成先生等老一辈建筑家将中国建筑史引向了系统的科学研究,但这个课题还不曾解决。经历了30 年代的“中国固有形式”、50 年代的“民族形式”和后来的“民族风格、地方特色、时代精神”等建筑文化的探索,其前景仍旧不明朗。而近来,住宅楼市强劲的欧陆风更是虎虎吹来,一时间,美式洋房、北欧风情、法式设计纷纷登场,大有席卷整个楼市之势。这使得复兴传统建筑文化的道路更加漫长而艰巨。建筑是属于社会的,属于人民大众的。因而,要建造出有中国特色的建筑,需要建筑师、工程师、业主、开发商的共同努力和协调合作。梁思成先生曾对建筑系毕业生说过:“非得社会对于建筑和建筑师有了认识,建筑不会得到最高的发达。……如社会破除(对建筑的)误解,然后才能有真正的建设,然后才能发挥你们的创造力。” 2.传统民宅建筑中的伦理文化 建筑是人类重要的文化载体之一,它以“文化纪念碑”的形式成为文化的象征,记载着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尤其是伦理文化的演变历程。没有哪个国家的建筑在功能认识和处理上能够具有像中国传统建筑那样强烈的伦理性。在

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

读王澍建筑有感——谈中国设计特色方向 全球一体化以后,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的界限渐渐模糊不清,一些民族的东西也被越来越国际化的生活方式或者说越来越规范化的生活秩序和审美标准取代了。我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现代的建筑,就像是一个大盒子,人造光,人造气候、空调、玻璃幕墙等等,这些高科技、工业化的产物已经代替了阳光、风这样自然气候,难道这样的高科技真的对人类有本质上的好处吗。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与自然相和谐,他会通过房屋的朝向采光,会通过开窗去通风,他们会在庭院种植花草清新空气,会通过假山、石、窗、亭来装饰。是自己处于一个与自然和谐的一个状态。 中国现在和外国一样,盖好高好高的楼,来显示科技发达突出自己企业的形象,再加上玻璃幕墙会造成光污染。同时也会造成这一地区人分布密集,造成交通拥堵等问题。这就是现在人类过度追求所谓的现代化、科技感而忽略传统地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一个弊端。 在这种日益造成的问题中,有人开始意识到什么样的建筑环境才真正的适应我们。2012年2月27日获得了2012年普里兹克建筑学奖建筑大师王澍,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高超表达,以及对不同建筑材料组合的巧妙把握,创造了更适合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建筑。 上图是王澍设计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第二期,这是一座整体非常有江南风格的建筑,并镶有高低起伏的长廊,他这的楼不高,长廊从一楼通到顶楼。因为这是建筑院,会有运材料的情况,这个长廊用推车可以从一楼一直推上去,从而代替了电梯。从外形来讲高低起伏的长廊和远处连绵起伏的山相呼应,很自然的把此座建筑融合到了这青山绿水间。我想这就是大多数人说的“天人合一”吧 也是他的建筑,让我反思:究竟怎样的一种生活方式,是我们这个民族想要的究竟我们现代设计要走向一种怎样的方向 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物化,一件设计的产生本身就是一种需求。而这种需求和审美有些可能是我们民族独有的,当我们可以把我们民族自身的需求和审美准确的表答出来时,我觉得我们就很自然的形成了自己的民族风格和特色。目前我国处于一个经济大发展时期,发展的已经很迅猛了,我们站在一个物质需求相对丰富的时候,该是一个升华时期的开始了,而站在这个交点上的我们会疑惑该往哪里走,怎样走的问题。于是我们过度的借鉴外国,过度追求中国古典风格这样的极端化,发扬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是好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产生国民现代自己的文化特色,这是非常重要的!每一天的结束都代表着过去,从建国到现在我们都在向前奔跑,当我们快到终点时不能只眺望起点之前却忘记在奔跑时留下的脚印!我很欣赏中国古色古乡的作品,但我更希望我们可以准确的表达出我们当代、正在进步的人的需求,从而形成中国新的特色。传统和现代其实并不矛盾,我们可以传承古代人优秀的生活方式,利用现代的技术去弥补古代不方便的地方。而不是从古代和外国照搬下来。比如:我们可以少

太原晋祠公园导游词

太原晋祠公园导游词 晋祠公园东南部,是公园水乡。这里俗称南湖,水色碧秀,湖上有三孔桥,桥上行人,桥下泛舟,一派江南秀色。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带来的太原晋祠公园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太原晋祠公园导游词范文1:晋祠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这里殿宇、亭台、楼阁、桥树互相映衬,山环水绕,文物荟萃,古木参天,是一处风景十分优美的古建园林,被誉为山西的“小江南”,是一处国家少有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园林,驰名中外。尤其是圣母殿、侍女像、鱼沼飞梁、难老泉等景点是晋祠风景区的精华。祠内的周柏、难老泉、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晋祠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华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晋祠旅游景区距太原市较近,气候条件与市区接近,加上依水傍山,风景优美,是游客避暑、观光地。太原市通往晋祠的8路无人售票公共汽车、8路小公共汽车,昼夜持续时间长(早6:00--晚23:00),行车间隔时间短(15--20分钟),乘车环境舒适。晋祠风景区食宿方便,饭店、旅馆坐落周围,数十家饭店、餐馆、酒家,均具有上乘的服务和可口的饭菜,且具有本地特色。尤其是“晋祠大米”以其明晶透亮、味道纯香而饮誉天下。紧靠景区的晋祠镇政府近几年

下工夫抓了以旅游业为龙头的公用设施及三业(服务、餐饮、娱乐)建设,面貌大为改观,尤其是景区的住宿条件、通信业务、医疗保障、娱乐场所、购物环境越来越受到中外游人的青睐。 太原晋祠公园导游词范文2:位于晋祠古建筑门前的开阔地上。东对碧水莲塘,西靠晋祠古建筑,南北两翼,紧挨千顷稻田、农舍、村庄。伏龙山是园内假山,山的半腰,嵌石题书“伏龙山”。山脚有石洞流水,水从石龙口中淌出,流入池中。池旁有石刻两罗汉,池中有石刻天女、麻姑,池边石虎饮水,状貌惟妙,情趣横生。 公园中部有德隐斋。西北部有仙翁阁,又称红阁。因阁上供奉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得名。此阁创建于明代弘治年间(1488年一1505年),清代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重修。还有北极阁,这座明代创建、清代重修的建筑,古朴端庄,典雅不俗,底洞门有“古唐邨”题刻。陶然村别居一角,亭秀阁明。 晋祠公园东南部,是公园水乡。这里俗称南湖,水色碧秀,湖上有三孔桥,桥上行人,桥下泛舟,一派江南秀色。 太原晋祠公园导游词范文3:古建荟萃、名木杂布、风景绮丽、闻名遐迩的太原晋祠,地处市区西南的悬瓮山下,晋水源头,是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中国古建园林明珠。其历史悠久,始建年代无考,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一书已

全家游亲子游山西南线游(太原晋祠—平遥—乔家大院—壶口瀑布)游记攻略

全家游亲子游山西南线游(太原晋祠—平遥—乔家大院—壶口瀑布)游记攻略策划了好久的山西行终于实现了,以前老爹就总是和我说,一定要趁着年轻多出去玩,没钱也要去,因为以后工作了有钱就没时间了。我现在真的是深有体会啊,繁忙的工作使我每个月从月初到月末都安排的满满的,终于在7月底,趁着暂时没有紧急的事情的时候,鼓起勇气和经理请了假,没想到经理答应的很爽快,心花怒放啊我,哈哈哈~~~ 其实从3月的时候就一直在网上看各种有关山西的信息,说实话,看的有些眼花缭乱,到最后似乎没有哪个攻略起到了切实作用,最后在游多多下了一份官方攻略,带着上路了事,管他呢,自己的行程自己做主,咱自己设计行程吧。 因为自己一个人(声明我是娃妈啊)带着两个老人和一个4岁娃,所以报团想都不要想,虽然团游便宜,但那个行程紧张的让十八小伙子能累吐血(夸张了啊),所以安排了7天只玩山西南线,行程悠闲加悠闲啊~~当然要特别赞一下携程喽,火车票、酒店全程网上预订,方便且价优。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我们这7天的行程,给想带老人和孩子出去玩的网友们一个参考吧。 D1:因为有老人和孩子,所以能选择火车的我就不安排坐汽车,火车相对汽车安全、平稳、舒适,坐累了还可以站起来,另外还有水喝,有厕所上,有吃的和玩具可以买,相信有娃的爸妈们会非常在意这些的。订的早上9点多的高铁,北京——太原(二等座194元/人,小孩儿1.2米以下不占座不用买票),这样不用太早起,高铁3个小时到太原,到了正好吃午餐,火车站周边就有很多的饭馆,我们在一家饺子馆吃的饺子和家常菜,味道和卫生都可以。吃完继续火车行程,我订的下午2点的火车,太原——平遥(一个半小时就到了,所以硬座票就可以了,16.5元/人),下午3点半就到达了平遥火车站。在平遥住宿时建议住在古城内,当地人除了老人和做生意、开客栈的,基本都住在城外了,但是咱就是去玩的嘛,当然要体验一下千年古城的魅力了。住在城内逛街方便,还可以看古城夜景,城外毕竟远,应该没那么方便了吧。城内住宿基本都是家庭式客栈,古色古香的,仿佛穿越到了明清代。客栈的选择可根据自身经济状况,高端的锦宅、郑家客栈评分不错,低端的也有几十元一晚的经济房客栈。至于我嘛,因为特别迷恋古代架子床,荷包又有限,所以就选择了物美价廉的舒琢源客栈,平均200元左右一晚每间。这同样是一家家庭式客栈,离县衙景点特别近,共两层楼,睡上了我梦寐以求的古代架子床,真的是好漂亮啊,哈~~~屋内设施齐全,有空调、电视、独立卫生间,并且古代架子床也比我想象中的大,睡三个人都没问题。另外还订了一间情侣土炕,床更大,睡四个人都没问题。但是客栈隔音不好,说话要轻哦,不然全院都听见了,哈哈,介意的网友注意了。客栈老板超级热情,还提供免费接送站服务,因为平遥火车站和汽车站都在古城外,并且古城内有通行证的车才能进出,所以打车的话至少20—25元吧,省了一笔哦,呵呵呵~~在客栈咔咔咔狂拍了一通照片后,迫不及待的去古城逛了一圈,有N多的店铺和N多的饭馆,不愁吃不到地道的平遥名小吃。像刀削面、平遥牛肉、过油肉、莜面栲栳栳、搓鱼,等等等等,好像总共18种平遥特色小吃,大老远的来一趟,还是必须得逐一尝一尝的,呵呵呵呵~~ D2:早餐后买了古城游览通票开始逛古城,好像有种旅游电瓶车不错,一百三四十元钱,包括电瓶车费、古城通票费和导游费,因为我们有老人小孩儿,怕行程太赶,所以没选择,感兴趣的网友们到了可以再咨询一下吧。平遥古城内的景点不可以单独买票的,都是买一张通票,所有景点都包括了,通票价格120元/张。如果不请导游,可以租一个自动讲解器,押金100元,租金20元/个,我是三天后离开平遥的时候才还,没有按天收费,只收了20元,到了景点会自动感应,自动讲解,没有感应出来的还可以手动播放讲解,所以我就充当了导游的角色,听完我讲给老人和娃听,现学现卖,哈哈哈~~平遥古城内的景点非常多,有时间的话可以多玩几天,我们是打算用一天的时间挑著名景点逛逛就可以了,毕竟又老又小,体力有限啊,所以租了自行车代步,因为要走的话其实也不近呢,老人孩子吃不消,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