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2《名师一号》答案详解1.1.1
- 格式:ppt
- 大小:579.50 KB
- 文档页数:62
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基 础 强 化1.人类使用材料的增多和变化,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材料的制备与化学无关的是( )A .石器B .青铜器C .铁器D .高分子材料解析 石器的制作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答案 A2.工业上冶炼金属一般用热分解法、热还原法和电解法。
选用不同方法冶炼不同金属的主要依据是( )A .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B .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C .金属阳离子得电子的能力D .金属熔点的高低解析 工业冶炼金属采用不同的方法,主要是依据金属阳离子得电子能力的不同。
答案 C3.金属钛可以通过如下反应冶炼:TiCl 4+4Na =====700 ℃~800 ℃4NaCl +Ti ,该冶炼方法属于( )A .热分解法B .热还原法C .电解法D .都不属于解析 利用Na 比Ti 的还原性强可以用热还原法制取Ti 。
答案 B4.下列各组金属最适合用H 2或CO 把它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的是( ) A .Ca 、Mg B .Al 、Fe C .Fe 、CuD .Hg 、Ag解析 根据金属活动顺序Ca 、Mg 、Al 的冶炼用电解法,Fe 、Cu 的冶炼用热还原法,Hg 、Ag 的冶炼用热分解法。
答案 C5.下列关于化学学习和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化学模型有助于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B .质量守恒定律是大量实验事实的总结 C .化学家提出的假设都能被实验证实 D .化学基本原理的应用是有一定条件的解析化学家提出的假设并不一定完全正确,有的甚至是错误的,如凯库勒式的苯分子结构曾经被认为能够解释苯分子的不饱和度,但是随后通过实验发现关于苯分子结构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 C6.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
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不再是纯实验化学B.化学不再需要实验C.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D.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学解析人类对物质结构、性质和变化的认识是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逐步深入的。
1.1.1 元素周期表一.选择题(每题7分,共70分)1.为纪念编制元素周期表的俄国化学家,人们把第101号元素(人工合成元素)命名为钔(元素符号为Md),这位科学家是( )A.拉瓦锡B.波尔C.门捷列夫D.道尔顿2.已知原子序数,可能推断原子的( )①质子数②中子数③质量数④核电荷数⑤核外电子数⑥原子结构示意图⑦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A. ①②③④⑥B. ①④⑤⑥⑦C. ②③④⑤⑦D. ③④⑤⑥⑦3.某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只有两个电子,该元素()A.一定是金属元素B.一定是第ⅡA族元素C.一定是过渡元素D.可能是金属元素,也可能是非金属元素4.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元素的原子序数。
表中数字所对应的元素与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相符的是()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是按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一定属于同一族C.同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D.同周期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6.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将长式元素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号取消,从左往右改为18列,碱金属为第1列,稀有气体为18列。
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B. 第14列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C. 第3列元素种类最多D. 第16、17列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7.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A.x+2 B.x+4 C.x+34 D.x+268.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四、五、六周期元素的数目分别是( )A. 8、18、32、32B. 8、18、18、32C. 8、18、18、18D. 8、8、18、189.A、B为同主族的两元素,A在B的上一周期,若A的原子序数为n,则B的原子序数不可能为()A.n+8 B.n+18 C.n+20 D.n+32 10.某周期的第Ⅰ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那么同一周期第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A.肯定是x+2 B.肯定是x+2或x+8或x+32C.肯定是x+2或x+12或x+26 D.肯定是x+2或x+10或x+26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30分)11.根据元素周期表推算:第五周期的第一种元素和最后一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为。
双基限时练(二十二)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基础强化1.从海水中可以提取镁,其方法是首先使海水中的Mg2+转化为Mg(OH)2沉淀。
从化学学问的角度和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可在海水中加入的物质是() A.NaOH B.KOHC.CaO D.Na2O答案 C解析海滩上的贝壳(主要成分为CaCO3)高温分解生成生石灰CaO,CaO+H2O===Ca(OH)2,使海水中的Mg2+转化为Mg(OH)2沉淀,既符合化学原理又经济实惠,降低了成本。
2.核能是一种重要的能源。
下列是从海水中提取的用于核能开发的物质是()A.NaCl B.单质溴C.镁D.重水答案 D解析铀和重水是从海水中提取的重要物质,他们可用于核能开发。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水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氯B.海水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氯化钠C.加碘食盐溶液遇淀粉溶液显蓝色D.加碘食盐中的碘是含碘元素的化合物答案 D解析海水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水,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目前来看,加碘食盐中的碘是KIO3;碘单质遇淀粉溶液显蓝色,含碘元素的化合物遇淀粉溶液不显蓝色。
4.下列关于海水学问不正确的是()A.海水资源的利用包括海水水资源利用和化学资源利用B.海水既苦又涩,不能直接利用C.海水中某些金属元素总储量很大,但富集程度却很低D.海水淡化应同化工生产结合,同能源技术结合答案 B解析可以直接利用海水进行循环冷却。
5.向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溴水和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
可观看到的现象是()A.上层为紫色液体,下层为无色液体B.上层为无色液体,下层为紫色液体C.均为紫色液体D.上层为橙色液体,下层为紫色液体答案 B解析CCl4比水重,分层时位于下层,KI与溴水反应生成I2,I2易溶于CCl4而不易溶于水,故I2被萃取到CCl4层中呈紫色,而上层主要是无色KBr和KI的溶液。
6.在试验提取镁单质的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答案 C解析 提取镁涉及的反应有CaCO 3=====高温CaO +CO 2↑、CaO +H 2O===Ca(OH)2、MgCl 2+Ca(OH)2===CaCl 2+Mg(OH)2↓、Mg(OH)2+2HCl===MgCl 2+2H 2O 、MgCl 2=====电解Mg +Cl 2↑。
双基限时练(十五)乙烯基础强化1.下列物质不行能是乙烯加成产物的是()A.C2H6B.CH3CHCl2C.CH3CH2OH D.CH3CH2Br答案 B解析留意乙烯加成的实质是:CH2===CH2分子中一条碳碳键断裂,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分别加在发生断键的两个碳原子上,所以不行能像B选项中的一个碳原子加上了两个Cl原子。
2.下列关于乙烯和乙烷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乙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3B.乙烯分子中全部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乙烷分子则为立体结构,原子不都在同一平面上C.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乙烷分子中含有碳碳单键,双键不如单键稳定,导致乙烯的性质比乙烷活泼D.乙烯分子中因含有不饱和键,导致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答案 A解析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乙烯分子中的一个键易断裂,导致乙烯比乙烷活泼,乙烷中的碳碳单键稳定,致使乙烷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3.在下列化学反应中,最简洁生成纯洁物的是()A.乙烷气体与溴蒸气按物质的量之比1:1混合发生反应B.乙烯与溴化氢按物质的量之比1:1混合发生反应C.甲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D.甲烷与足量Cl2混合光照答案 B解析乙烷与溴蒸气,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的产物均多种取代产物和卤化氢的混合物;乙烯与溴化氢反应只生成一溴乙烷一种产物;甲烷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的产物是CO2和H2O的混合物。
4.下列结构中,属于烯烃的是()答案 A解析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链烃是烯烃,D项不属于烃类。
5.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推想含一个碳碳双键的单烯烃通式为C n H2nB .乙烯的电子式为:C.从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可知乙烯分子的碳碳双键中有一个键不稳定,易发生断裂D.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与甲烷不同的缘由是乙烯的含碳量高答案 B6.制取一氯乙烷最好接受的方法是()A.乙烷和氯气反应B.乙烯和氯气反应C.乙烯和氯化氢反应D.乙烯和氢气反应后再和氯气反应答案 C7.下列物质中,不行能是乙烯的加成产物的是()A.CH3CH3B.CH3CHCl2C.CH3CH2OH D.CH3CH2Br答案 B8.如图是某种有机物分子的球棍模型图。
前言我们分析每年考上清华北大的北京考生的成绩,发现能够考上清北的学生化学的平均分都在95分以上,先开始我们认为,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化学一定学得好。
可是在分析没有考上清北的学生的成绩的时候发现,很多与清北失之交臂的学生,化学的平均分要略低,数学物理的分数却不相上下。
我们仔细讨论其中的缘由,通过对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化学学的好的学生更容易在理综上考得高分!这是因为化学学的好的学生,能够用更快的速度在理综考试中解决100分的分值,之后孩子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去处理没有见过的物理难题。
物理的难题在充分的时间中得到更多考虑的空间,使得考生在理综总分上能够有所突破。
所以想上好大学,化学必须学好,化学的使命就是在高考当中帮助考生提速提分。
因此这份资料提供给大家使用,主要包含有一些课件和习题教案。
后序中有提到一些关于学习的建议。
1.1.1 元素周期表一.选择题(每题7分,共70分)1.为纪念编制元素周期表的俄国化学家,人们把第101号元素(人工合成元素)命名为钔(元素符号为Md),这位科学家是( )A.拉瓦锡B.波尔C.门捷列夫D.道尔顿2.已知原子序数,可能推断原子的( )①质子数②中子数③质量数④核电荷数⑤核外电子数⑥原子结构示意图⑦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A. ①②③④⑥B. ①④⑤⑥⑦C. ②③④⑤⑦D. ③④⑤⑥⑦3.某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只有两个电子,该元素()A.一定是金属元素B.一定是第ⅡA族元素C.一定是过渡元素D.可能是金属元素,也可能是非金属元素4.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元素的原子序数。
表中数字所对应的元素与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相符的是()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是按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一定属于同一族C.同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D.同周期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6.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将长式元素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号取消,从左往右改为18列,碱金属为第1列,稀有气体为18列。
双基限时练(二十三)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基础强化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与煤、柴油相比较,天然气是一种比较清洁的化石燃料B.乙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作为燃料的优点是完全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C.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能有效改善空气质量D.煤转化为水煤气再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再增加,因此煤的气化毫无意义答案 D解析A项,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对环境无污染,而煤或柴油燃烧能产生污染环境的SO2、NO x 等气体;B项,C2H5OH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对环境无污染;C 项太阳能、风能、氢能均为绿色能源;D项,煤的气化能提高煤的燃烧效率。
2.等质量的乙烯和聚乙烯分别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前者和后者的关系是()A.前者大B.后者大C.相等D.无法比较答案 C解析二者含有的C、H物质的量相等,故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相等。
3.石油裂解的目的是()A.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B.主要提高汽油的产量C.改善汽油的质量D.获得短链不饱和烃答案 D解析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
4.(双选)下列石油的炼制和加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常压分馏B.减压分馏C.裂化D.裂解答案CD解析常压分馏和减压分馏都是分馏,不同之处在于压强,压强小可以降低物质的沸点,有利于液体的沸腾,二者均属于物理变化过程;裂化与裂解均为化学变化过程。
5.(双选)“绿色化学”追求减少化工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下列物质可以称为“绿色氧化剂”的是()A.浓硫酸B.臭氧C.双氧水D.漂白粉答案BC解析浓H2SO4作氧化剂时,其还原产物是SO2,污染环境;漂白粉作氧化剂时,其还原产物有可能为Cl2,也污染环境;H2O2作氧化剂时,其还原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
O3作氧化剂时,其产物是O2,对环境无污染。
6.下图是某燃煤发电厂处理废气的装置示意图。
装置内发生的主要反应中不含()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氧化还原反应答案 C解析装置内没有单质出现,故不存在置换反应。
双基限时练(十三)甲烷的性质基础强化1.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部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B.有机物都不溶于水C.有机物都易燃烧D.有机物中除含碳元素外,还常含有氢、氧等元素答案 D解析CO、CO2等含碳化合物结构、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它们都属于无机物,A项错;有机物大多数不溶于水,但也有易溶于水的,如乙醇、乙酸、蔗糖等,B 项错;有机物大多数易燃烧,也有不易燃烧的,如CCl4不易燃烧,可用来灭火,C 项错;有机化合物除含碳元素外,大多数还含有H、O、S、N等元素,D项正确。
2.在我国的南海、东海海底已发觉自然气(甲烷等)的水合物,它易燃烧,外形似冰,被称为“可燃冰”。
“可燃冰”的开采,有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甲烷属于烃类②在相同条件下甲烷的密度大于空气③甲烷难溶于水④可燃冰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能源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C解析甲烷是最简洁的烃,难溶于水,因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6,故相同条件下密度小于空气,甲烷燃烧放出较多的热量且产物为CO2和H2O,所以可燃冰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能源,因此C项正确。
3.公元前一世纪,我国已使用自然气井,自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
下列关于甲烷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通常状况下,甲烷跟KMnO4等强氧化剂都不反应B.甲烷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点燃前不必验纯C.甲烷与氯气反应,无论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都属于取代反应D.甲烷的四种有机氯代产物都难溶于水答案 B解析可燃性气体在加热或点燃前都要验纯,以防爆炸事故发生,甲烷也不例外。
4.下列关于甲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试验室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甲烷B.只有纯洁甲烷才能在空气中安静燃烧C.甲烷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D.甲烷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答案 A解析CH4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A项正确;含有杂质如混有H2、C2H6等的CH4混合气体,也能在空气中安静燃烧,B项错;CH4与溴单质可发生取代反应,而与溴水不反应,C项错;甲烷在空气(O2)不足时燃烧生成CO、CO2和水,D项错。
双基限时练(十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基础强化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肯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削减或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B.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s)”表示:时间为1 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LC.依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D.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答案 C解析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削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是正值,是反应的平均速率,故A、B两项不正确;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来说,无法通过现象体现反应速率的大小,D项不正确。
2.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能使CO(g)+H2O(g)CO2(g)+H2(g)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A.减小CO或H2的浓度B.充入Ar气C.降低温度D.增大CO的浓度答案 D解析A项减小CO、H2的浓度反应速率减小;B项充入Ar气,原气体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C项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D项增大CO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3.打算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A.参与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B.催化剂C.温度、压强以及反应物的接触面积D.反应物的浓度答案 A解析打算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参与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
而其他外界因素不能起打算作用,故A项正确。
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可用某时刻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来表示B.在同一反应中,用反应物或生成物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值是相等的C.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反应进行的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削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D.可用单位时间内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来表示氢氧化钠和硫酸的反应速率答案 D解析化学反应速率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值来表示的平均速率,故A、C两项错误;因化学反应速率与各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计量系数成正比,假如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计量系数不同,则反应速率的值不相同,B选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