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藤本壮介-蛇形画廊

藤本壮介-蛇形画廊

藤本壮介-蛇形画廊
藤本壮介-蛇形画廊

设计视界 - 人人小站

藤本壮介设计2013年蛇形画廊

位于伦敦kensignton公园,著名的临时建筑蛇形画廊在2013年将迎来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的全新诠释,他也是历届蛇形画廊建筑设计师中最年轻的一位。这座透明的不规则云状建筑物约350平方米,主要由一个精致的金属网格结构组成,它由许多20mm的钢管建造而成,将创造出一个互动式的建筑景观。蛇形画廊将举办多种多样的活动,建筑不仅仅深深的嵌入到基地文脉中,更要顾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终设计出的是一个迷人的建筑物,它几乎像是漂浮在空中,围绕在参观者身边。

建筑师藤本壮介介绍他的设计概念:“我为2013年的蛇形画廊设计了一个建筑景观:一个透明的平台,鼓励人们与之互动,以不同的方式来探索这个场地。 在田园般的kensington公园中,我想象着生机勃勃的绿色植物围绕着这个几何形式的建筑物。一种全新空间形式将被创造出来,自然与人造物相互融合;不是单纯的建筑物,也不是单纯的自然,而是一个独特的、两者合一的空间环境。

这将是一座精致优雅的画廊,三维网格结构由纤细的钢管构成。它是一个半透明的、不规则的圆环,同时还能为参观者提供一定的遮蔽,而又有一部分与自然景观相连接。建筑占地面积约为350平方米,共有两个入口。一系列台阶式平台提供了座椅休闲区,让这座场馆成为一个灵活的,多功能的公共空间。 半透明的设计加强了建筑精细的质感,建筑师将创造一个几何形的、云状的建筑,它就像从连绵的公园景观中升起的一股薄雾。从某些特定视角观看,建筑和悬浮在空间中的参观者,好像与经典的蛇形画廊建筑融合...

转自 ? 築建計設2o1?

美秀美术馆简介

美秀美术馆 (Miho Museum) 是位于日本滋贺县甲贺市的私立美术馆。创办人为小山美秀子,美术馆由贝聿铭设计。馆藏包括日本、中国、南亚、中亚、西亚、埃及、希腊、罗马等古文明的艺术品。 贝聿铭傲世之作——美秀美术馆 美秀美术馆是一个由日本和美国联合建筑的工程。由美国建筑师贝聿铭联同日本纪萌馆设计室,1997年11月竣工。美术馆每一部分均体现了建筑家打破传统的创新风格,由外型崭新 美秀美术馆[1] 的铝质框架及玻璃天幕,再配上Magny Dori石灰石,及专门开发的染色混凝土等暖色物料;还有展览形式及存放装置,都充分表现出设计者匠心独运的智慧。现代建筑有着多元的倾向,其中一个分支是朝着一个可游、可观、可居、可以使精神高扬的场所移行。其实,所谓建筑的真实一定是向你展现易于记忆的空间,或是从未有过的体验。 美秀美术馆别具一格 美秀美术馆别具一格之处在于,除了它远离都市之外,最特别的是建筑80%分都埋藏在地下,但它并不是一座真正的地下建筑,而是由于地上是自然保护区,在日本的自然保护法上有很多限制而采取为要保护自然环境及和周围景色融为一体的建造方式。这一设计清楚体现设计者贝聿铭的概念:创造一个地上的天堂。他第一次到这个地方时,就很感动地表白:“这就是桃花源。” 它建在一座山头上,如果从远处眺望的话,露在地面部分屋顶和群峰的曲线相接,好像群山律动中的一波。它隐蔽在万绿丛中,和自然之间保持应有的和谐。 贝聿铭向我们展现的是这样一个理想的画面:一座山,一个谷,还有躲在云雾中的建筑,许多中国古代的文学和绘画作品,都围绕着一个主题:走过一个长长的、弯弯的小路,到达一个山间的草堂,它隐在幽静中,只有瀑布声和之相伴……那便是远离人间的仙境. 到达此地山高路险,这正是那些寻道者的旅途。在美术馆建设中,还专门建造了隧道和直通馆址的公路。沿坡路行不到百米,44根银线放射状地向天空展开,

从螺旋形空间看藤本壮介的设计策略

122世界建筑2013/03 1 引言 藤本壮介(Sou Fujimoto)是近年来在建筑界冉冉 升起的一位新星,他在设计实践和理论思考中都赋有独 到的创见。面对日益走向困境的当代建筑,藤本继承了 前代日本建筑师对于信息时代特点的清醒认知,在实验 性的设计实践中不断反思,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设计 策略。在开业至今的12年间,他以自己对空间的独到 理解,颠覆了传统的功能设计和空间组织方式。 藤本壮介一贯反对以功能为先导的传统空间设计 方法,而是强调人与空间的互动以及人在空间中的体 验。2007年以来,由他主持设计的螺旋宅、武藏野美 术大学图书馆扩建项目、“鄂尔多斯100”第9号项目 以及丹麦达拉那大学媒体馆,都采用螺旋形作为设计 概念和平面布局方式。然而,藤本的设计并没有因循 传统螺旋形空间设计对于历时性的强调,而是探讨了 空间共时性的可能,在强势的空间形态下为使用者提 供更多的“可选性”。在这4件作品的发展脉络中,螺 旋形空间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弱化”趋势,而这种“弱 化”集中体现了藤本关于“弱建筑”的理论思考。 2 螺旋形空间的特征 2.1 旋转性与历时性 螺旋线是围绕一个固定的点(极点)向外逐圈旋 绕而形成的曲线,这种由旋转形成的视觉形象是其最 突出的特征。建筑师自古以来就将螺旋形视为理想的 空间原型,这种青睐一方面来自于螺旋线其严谨的数 理逻辑所形成的优美曲线形态,一方面也来自于其沿 极点展开的旋转性所带来的历时性特征。以螺旋形为 空间构型的建筑,最早可以追溯到《圣经》中记述的 巴别塔(The Tower of Babel),这座西方传说中的建 筑被想像成沿外墙盘旋而上的螺旋形形态,直达天际 (图1)。现存的伊拉克萨迈拉大清真寺宣礼塔(Spiral Minaret in Samarra,848-852)具有与之相似的设 计初衷。对于宗教空间而言,引入螺旋形来架构空间, 极大地延长了朝圣者的参观流线,为朝圣者的礼拜活 动做好充分的心理铺垫(图2)。崔愷设计的安阳殷墟 甲骨文博物馆也利用了螺旋形的这种特点,延长了入 口处引导坡道的长度,人为拉长了参观者进入馆内的 时间,使这段坡道颇具时间隧道的意味(图3)。 严谨的数理逻辑还为螺旋形提供了“无限生长” 的可能性,使其同时具有了向未来延展的历时性特征。 如何将螺旋形“无限生长”的特性表达出来,是柯布 西耶研究持续30余年的议题。1931年,柯布西耶以 “20世纪的博物馆”为题,提出了“无限生长的博物馆” 的概念。在他所描绘的建筑特征中,“博物馆可随意扩 展,其平面呈螺旋形——真正和谐而规则地生长”[1]。 柯布西耶选取方形作为空间的基本形,以适应他所追 求的构建标准化的需要,建筑屋顶的螺旋形与预留用 地上道路与绿化形态的螺旋形相互呼应,暗示了建筑 体“生长”的趋势。艾哈迈达巴德文化中心(Ahmadabad Cultural Centre,1957)正是基于这一概念的建成作品, 虽然,柯布西耶意识到“无限生长”或许只存在于概 念中的可能,但他依然为近2 500m2(49m×49m)的 馆体提供了拓展至7 000m2(84m×84m)的可能性。 2.1 放射性与共时性 螺旋线的绘制过程使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它与圆 之间所存在着的某种关联,螺旋形也因而具有圆的部 分几何特征,例如圆的中心放射性。用九宫格来简化 螺旋形空间中旋转性与放射性的时间性,我们可以看 到以下两幅图解(图4)。在旋转性的图示中,时间沿 着螺旋线的方向线性发展,形成从1-9的级数发展 趋势,具有典型的历时性特征。而在放射性的图示中, 空间中心点与相邻任意一点是0与1的对立关系,即 除该点外的其他空间是均质的,呈现无先后关系的“静 止”状态,空间具有共时性的特点。 相对于历时性,关于螺旋形空间共时性体验的探 索是相对较少的。早在1929年,柯布西耶就曾经展示被“弱化”的螺旋——从螺旋形空间看藤本壮介的设计策略 The "Weaken" SpiRal: DeSign STRaTegy Of SpiRal SpaCe by SOu fujimOTO 邹颖,刘骞/ZOU Ying,LIU Qian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收稿日期:2013-01-15 摘要:在当代的建筑理论与实践探索中,藤本壮介无疑是 一位引人瞩目的先锋人物。他对于空间与人体行为之间的 关系有着敏锐而独到的创见。本文选取了他在2007年以后 设计的4座螺旋形建筑,着重探讨了藤本在面对螺旋形这样 的强势空间形态时,所采取的“弱化”设计策略。对于功 能为先导的传统空间设计方法,藤本一直持批判态度,而 这种批判正是他“弱建筑”理论的基础。 Abstract: Sou Fujimoto is definitely an eye-catching pioneer both in the field of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theory and practice. His unique theory roots in his sensitivity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ce and human behavior. This artiche gives a survey of four spiral architecture which are designed and built after 2007, focusing on the "Weaken" design strategy of Fujimoto when he handling such a strong form. Fujimoto is always adopting a critical attitude towards the orthodox design method which emphasis on function. This attitude forms his "Weak Architecture" theory that can be found from these works. 关键词:藤本壮介,螺旋形空间,时间性,“弱建筑” Key words: Sou Fujimoto, Spiral space, Temporality, "Weak Architecture" 1 5 4 3 2 1 巴别塔(图片来源:pieter Bruegel de Oude(1526/1530-1569)绘) 2 萨迈拉大清真寺宣礼塔(图片来源:Jim Gordon摄) 3 安阳殷墟甲骨文博物馆(图片来源:《本土设计》) 4 关于螺旋形空间旋转性与放射性的时间图解(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5 20世纪博物馆概念模型(图片来源:《勒·柯布西耶全集》)

深圳当代艺术创作库简介

深圳当代艺术创作库简介 关键词:艺术生态、先锋实验、收藏价值、史学意义. 深圳当代艺术创作库(简称深圳创库)终于早于2006年12月23日成立,由杜应红策划创办,邹卫、邓荣斌等参与发起,具有典型的民间自发属性。 2008年2月27日,由于创库原址南山发生特大火灾,创库的生存面临一场生死考验。在接受了深圳市宝安区F518时尚创意园的资助和邀请以后,创库从南山迁到宝安继续存在下来,并从曾经的老厂房进驻到了具有国际视野的硬件规划的文化创意园区。 创库现已进驻艺术家50人,投入使用两千余平方米,涉及艺术领域有架上绘画、雕塑、装置、行为、影象、音乐、文学等各种新艺术形式,创库成立至今,已成功举办多个学术展览活动。其中,“反空降艺术计划13项展览、艺术超市展、深圳艺术沙龙系列、当代艺术进社区、每月一日创库开放展等活动在社会与艺术界产生积极影响。现在已与近百家媒体、国内外多家美术馆、画廊、艺术家、机构建立了很好的战略伙伴关系。为在深圳的先锋文化建设作出积极努力。 我们立足于推崇和建立本土先锋文化艺术生态,并试图构建一种与深圳息息相关的本土特点的文化生态来。将坚持以独立、客观的学术姿态,与深圳艺术网、深港艺术杂志、先锋艺术网(计划中)一起相互作用,积极承担起推动深圳当代艺术发展的社会责任,积极引导大众参与深圳新文化、新艺术的发展与进程中来。 深圳创库现址位于宝区中心区F518时尚创意园内,F518是深圳市和宝安区“十一五”规划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是深圳市和宝安区政府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实施优惠政策的试点项目;是旧城整治与产业升级相结合的试点项目;是深圳市宝安区第一个通过旧工业区改造成创意产业园项目。 深圳F518时尚创意园总规划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占地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4万平方米,总投入2.5亿元人民币。由F518创意前岸、F518创展中心、深

景点介绍清江画廊

景点介绍清江画廊景点介绍* 古诗云:三百里清江美如画,三百里长阳似画廊。“清江画廊”因此得名。清江,乃巴人的发祥地、土家人的母亲河,有着渊源流长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水作青罗带,山似碧玉簪,沿清江一线有清江大佛、倒影峡、仙人寨、武落钟离山等景点,游人可选景而游、或顺线游,甚至长住静养都是不错的选择。 长阳清江画廊风景区位于三峡宜昌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全长约148公里,涵盖隔河岩大坝以上至水布垭盐池温泉,沿清江一线的所有旅游景观及景区景点。水域面积的扩大,百岛沉浮风光的凸现,使得清江长阳秀丽的山水风光更显妖娆。清江自历史的发迹,留到今天,养育了许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土家儿女,也孕育了山歌、南曲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撒叶儿嗬等灿烂的土家民间文化。 交通 1、宜昌长途汽车站和长阳客运站,设有宜昌至长阳往返的专线客运巴士,从早6:30至下午6:30,两边对开每15分钟发一趟,票价15元。 2、长阳县城客运有专线红色面的直达清江画廊停车场,5元。 地址:宜昌市长阳龙舟坪镇

昭君村推荐门票 景点介绍 昭君村位于香溪河畔,原名宝坪村,因西汉时有“沉鱼落雁”之美的王昭君生长于此,得名昭君村。村中有粉黛林、佳丽岛、浣纱处、彩石滩等20余处胜迹,昭君纪念馆收藏陈列着昭君村出土的汉唐文物,昭君书院内珍藏着各个版本的古典书籍,记载着几千年来人们对昭君的评价。 村内王家崖云雾缭绕,香溪河九曲八弯,娘娘泉古朴典雅,梳妆台花荫满地,昭君像亭亭玉立,抚琴台琴韵悦耳。特别是昭君村多美女的千古传说,引起中外人文地理学家的极大兴趣,更引得八方游客纷至沓来,游客瞻仰于斯,乐而忘返。昭君别乡几千年,但村中仍保留着西汉时代的生活习俗和劳作方式,婚、丧、嫁、娶原始古朴,被专家学者誉为“绝无仅有”的汉代历史文化景观。 交通 自驾车: 1、宜昌-沪蓉高速-S312-两古路-S252-S312-昭君村。 2、宜昌-兴山-高岚-黄粮-古夫县城-昭君村。 3、宜昌-兴山-高岚-峡口-昭君镇-昭君村。

China_Now_Brochure_Presentation_C

Briefing Presentation 简介
通向未来的桥梁

有史以来在英国举办的 最盛大的当代中国庆典

“CHINA NOW是一个令人钦佩 并极富创意的倡议,我坚信此 活动必将促进我们两国关系的 发展。” 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

将加强世界对当代中国 的关注……拓展英国对 于当代中国优秀成果的 认知、了解与印象

关于 CHINA NOW
2008横跨英国: 借万众瞩目的奥运之机,CHINA
NOW 将于2008年上半年在英国各地举办200多场 备受关注的大型活动
现代中国: CHINA NOW 将把当代中国不同凡响的
火热氛围带给英国
中国之最: CHINA NOW 的系列活动将体现出当代
中国在艺术、设计、生活方式、商业、技术、教育 以及体育等方面的优秀成果
媒体报道: CHINA NOW 将在2007年春向媒体发
布。通过与若干主要媒体伙伴的合作(包括《泰晤 士报》),CHINA NOW 将引起全球媒体的关注。

为什么 CHINA NOW?
拓展交流平台: CHINA NOW 将从多方面促进中英两
国的交流,有助于发展中英之间的友好关系
改变传统印象: CHINA NOW 将带给英国全新的中国
视角,帮助英国公众更好地了解中国
深入层面广阔: CHINA NOW 将引发英国公民的普遍
关注
中英交流机会: 在2008北京奥运来临之际加强中英两
国关系,并把两国的友好交流延续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 与2012年伦敦奥运会,借北京与伦敦奥运交接之机,把 全世界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中英交流上。

藤本壮介

本文译自el croquis 151,自英文粗粗译出,个别地方参照西班牙文。仅供网友学习参考,请勿转载,万勿商用,谢谢。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告知。图版请参阅原文。 【巢还是洞?】 巢和洞都是原始的建筑形式,但在某种意义上它们是对立的。巢是为了居住的人(或动物)而安排周到的“功能性的场所”。相反,洞脱离人类自主存在,它是作为自然现象而出现的场所,与是否便利居于其中者无关。然而,当质疑洞穴的非适居性时,会发现这样的臆断是不真实的。在一个洞穴里,有各种半凹半凸的表面,预料不到的扩展和收缩。进入洞穴,人类可以从那些地貌特征中重新发现生活方式。逐渐地,他们开始使自己的生活适应这种地貌,诸如:这些压低处似乎适合睡觉;这儿的高度适宜进餐;或者,这些凹处可以作为小的私人空间。换句话说,洞穴不是功能性的而是启发性的。它作为场所的姿态是激发各种各样的活动并使之变得容易,而非专制的功能主义。在那里,人们将在生活常态中发现新的用途。 如此,巢和洞也许显得相像但实际上却是完全相对的概念。一个是为人而建的功能性场所,另一个则比人类出现得还早,对人来说是“别的”场所。然而,正因为它是一个客观物,意外发现的可能性弥漫在整个场所。进而,它不必为了被称为洞穴而显得像一个洞穴。我们反而能想象一个可被称为透明洞穴的洞穴,在那里洞穴的特性展现在一个纯形式里。 建筑的未来,我相信,必定是类似于洞而不是巢。我认为这更加丰富。然而,问题是洞穴本身是自然形成的地貌,作为人类的外在物有被发现的希望。在“人造建筑”中“人工洞穴”是否可获得?这是个很大的谜,它关乎我们主动地去创造缺乏甚至超越意向性(intentionality)的东西的能力。只有人工的和透明的洞穴才是明天的建筑的可能形式。

藤本壮介的人生经历对他设计的影响

藤本壮介的人生经历对他设计的影响 摘要:深度地解读一个建筑师,我们不仅应从建筑的外部出发,更应该透过现 象观察本质。身为现代炽手可热的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他始终秉持着自己的建 筑理念,他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招取宠,建筑师对自己更是 对社会历史负责。他通过自己对空间、材料与技术的不断探索,以建筑本身来作 为自己思想的载体。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整理和实地考察调研结合的研究方法,以 藤本壮介具体代表作品为实例,分析研究了藤本壮介在方案设计过程中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藤本壮介;森林;经历 1 北海道的森林 藤本壮介于1971年出生于北海道并在那里长大,199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他在2000年创建了藤本壮介建筑师事务所,团队由15位成员组成。由于北海道大部分位于地处 北纬度之间属寒温带气候,与地处北纬度左右的本州十分不同,其特点是四季变化不明显、 冬季较长。这也使得这里的植物、动物的分布十分不同。《北海道的秋天》一文的作者风卷 景次郎,作为一个移民深刻地感受到当时他所居住的北海道,其秋天是“生产性的”,它是那 样“充实”、“健康”、“新鲜”、是那样“充满活力”。这对藤本壮介之后的建筑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森林一样的建筑 藤本壮介在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以及对其他大师的研究发现,认为当代建筑设计虽然 越来越强调建筑的可控性,但自从建筑落成使用甚至设计结束之时,其就已经对之后由外界 而来的不可控要素失去了足够的包容性。这样的建筑太过于封闭,隔绝了环境以及人活动的 多样性,它们拒绝、不给机会,因而对于其将要存在若干年的未来而言是反动的。与此同时,森林的某些特质吸引了藤本壮介:那些“恰巧兼备了某种复杂性和单纯性,同时让人感到其中包含着某种局限性和偶然性”给予了他启发。 他就此提出了未来的建筑应当是像“森林一样的建筑”,它涉及场所、局限性、无形化、 局部和间隔。这分别指涉了场所、局限性、无形、局部、空间。从这样的表述中,藤本壮介 隐约向人们传达了一种类似森林般谦虚的、和谐的、对人与不可预知的行为保持开放的建筑 理想。然而在具体的设计案例中需要怎样的策略呢?——这有赖于更为细致的思考来指导他 的操作。 3 由“巢”回“穴”——居住的地形 在北海道成长的藤本壮介对自然有着特殊的思考。在那里无论是人还是建筑,都更多程 度地依托于自然而生存,因此也决定了与地形紧密相关的、因地制宜的居住方式。反观当今 的建筑学,将建筑高度地分门别类,然而被过度细分功能的建筑是否更好地适合了居住与生 活呢? 勒柯布西耶认为“建筑是居住的机器”。藤本壮介认为在这一理念下产生的是人工的“巢”,它从机能主义出发去照顾人的需求,相较之下“穴”则显得更为中立。而对人类的居住而言早 在巢出现之前就有了洞,它必然强调因地制宜,凹凸的形状与尺度提供人们依附其上的基础,它与地形绵延不断地衔接而没有明确的边界。 图1 图2 如何发展出像自然地形那样延绵的建筑呢?藤本壮介从两方面进行了尝试。一为竖向空间:在N-HOUSE(2001年)中建筑以0.35m的高差不断变化,模糊了一般建筑设计中“层”的 概念,突破了传统空间中的竖向界面。正如密斯对于传统平面的突破一样,楼板或者隔墙都 不应成为限制空间的边界。用以形成界面的板材可以是“桌椅、地面、屋檐、柜子、台阶、照明设备、结构物、门窗等敞开部分或庭院”(图1)。虽然停留在概念设计的阶段,但这成为 藤本壮介后续设计作品中的重要母题之一;2005年的Atelier/House in Hokkaido以更接近建造现实的方式重塑了这一“原始模型”(图2 );同一年设计的Final Wooden House,这一概念首次

伦敦蛇形画廊2010夏亭

伦敦蛇形画廊2010夏亭 每年夏季,伦敦蛇形画廊都会邀请一位建筑师在海德公园进行“夏亭”的创作,这个为市民建造夏季凉亭的项目从第一任设计师扎哈·哈迪德开始,不知不觉已经坚持了10年,成为建筑界和艺术界每年夏日的固定节目。

本月10日,2010年度“夏亭”即将向公众开放,今年担纲设计的是法国当代著名建筑师让·努维尔,对于这座惊人的全红色凉亭,让·努维尔不无感性地解释自己的灵感来源:“当你直视夏日艳阳,然后你眨了下眼睛,世界将消融在一片红色的光晕之中。”然而,这座矗立在绿荫之上的红色“夏亭”,也引发了一些质疑,《每日电讯》报就毫不客气地宣称这是一个一根筋的设计:“一切都是红的。直率地说,这设计简直像是由一位建筑新手随意画在信封背面的草图而来。” “选择红色是因为太阳” 努维尔的“夏亭”并不只是在建筑外墙刷上红色,在外部的红色钢架和红色帆布篷之下,是红色的橡胶地板,内部空间中点缀着红色乒乓球桌、红色桌椅、红色象棋。即使是礼堂、咖啡厅,也是红色的,就像咖啡厅里的红色冰箱一样。而且,为了以防万一你找不到这里,在凉亭的一侧矗立起一块高12米的红色玻璃墙,墙体像某种巨大的指示符号般从草地上“生长”出来。被努维尔称作“太阳眼镜”的这堵红墙以一种令人不安的倾斜角度向着“夏亭”主体倾斜过来,仿佛要威胁到凉亭的存在,为整个设计增添了戏剧感和刺激感。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我的‘夏亭’是一个阳光机器,而从另一方面,它就像是在夏日艳阳下生长出来的脆弱花朵,在秋天枯萎然后消失。”让·努维尔说,“当然,某种程度上,红色也是伦敦的颜色——巴士、邮筒、女王的士兵,但更多的,我选择红色是因为太阳。”在奥斯卡·尼迈耶、伊东丰雄、雷姆·库哈斯

解读藤本壮介与House N

建筑思潮报告 ——解读藤本壮介与 House N 日本建筑师在当今的建筑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是不可小视的,从最早的建筑之父丹下健三到现在刚获得2013年普利兹克奖的伊东丰雄,建筑师在日本人才辈出。他们“新陈代谢”的思想影响和培养了许多人才,日本人独特的自然观也影响了一代代日本建筑师,他们认为,今天建筑的根本问题是自然与人的关系问题,传统西方世界,建筑强调人的理性,强调征服自然,而日本人自古强调“我”与“自然”的平等,其实更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由于这个思想,日本一代代建筑师都试图创造渗透和流通的空间,因为这样的空间能使室内外,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黑川纪章的“利休灰”思想,妹岛和世的“透明性建筑”还有隈研吾的“消隐性建筑”都是试图将建筑融入环境,融入自然的思想。作为日本建筑界的后起之秀—藤本壮介通过暧昧空间的创造,也试图将建筑融入城市,融入自然。 藤本壮介是日本新生代最有才华的建筑师之一。藤本壮介经常用“原始”形容他的作品。他把建筑实践看成是探索世界和人道的一种方式。藤本壮介在建筑界主要的理论成就是他对于建筑产生本源的研究,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即原始的未来建筑,藤本壮介认为未来的建筑应该回到它产生的起点,即回到人们对建筑的基本需求上,需要从懂人的角度来进行对过去和未来进行自省,建设未来的时候需要考虑过去,这样才能创作与众不同的建筑。人类最早的居所是巢居和穴居,藤本认为巢居对于人们的居住来说具有很强的便利性,而穴居则具有自己的特点,在这些原始建筑中,里面没有建筑、家具之分,没有墙。这是受到类型学的思想,以古代“巢穴”为原型来创造建筑和空间。藤本壮介暧昧空间的处理方法也是基于这种原始建筑的思想。而且,藤本壮介本人也学习了柯布西耶的思想,对他很崇敬,所以他的建筑外立面也是使用最简洁原始的白色素混凝土,对这种原始不加修饰的材质也说明藤本壮介对“原始的未来建筑”的执着追求。 藤本的一系列作品也清楚地揭示了他在建筑创作领域中的崭新座标系,或说建筑的关键词: 1、暧昧的秩序 2、如同洞窟般、没有意图的场所 3、既分离又连结的空间—作为一种距离感的渐层场域 4、是住宅同时也像都市般的场域 5、当住宅与市街、森林还未分开之前的情境 6、居住在暧昧的领域当中 从藤本壮介创作的关键词中我们可以看到,藤本壮介的这些思想其实是对现代建筑或者是一般建筑非黑即白的“二元论”的否定,对于藤本壮介而言,House N可以延伸至一条街、一座城,甚至代表这个无限的世界,“因为整个世界本就是由无限的嵌套组成。在他的脑海里,城市与建筑在本质上其实并没有不同,它们只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构成,或者说是对本质的不同表达——都代表一种人类居住生活的原始空间的一种状态。 其中“像住宅同时也像都市般的场域”这种模糊“建筑”与“城市”的思想跟罗西类型学中城市与建筑的关系思想有相通之处。罗西认为应抛开任何有关功能主义的浅薄幻想,使建筑回到建筑秩序的另一极形式,从而寻找一种形态学关系—所谓“建筑实际上是一座小城

艺术廊画册文案

朴风堂原木艺术酒店 4又1/4艺术画廊 原木+艺术+生活+创意 1/4时间为工作忙碌 1/4时间为生活奔波 1/4时间为家人付出 是时候,把1/4时间留给自己 让原木唤醒内心自然,让艺术陶染个性品味 让鲜活生活元素涌现,让灵感在创意中激发 4大主题集合,4个曾被忽略的情节 从此刻开始,弥补自己落下的1/4精彩人生 【画廊简介】 艺术多变,有时需要角色切换 4又1/4艺术画廊直属“朴风堂”家居品牌旗下,致力于成为原木艺术的荟萃者、精致艺术生活的倡导者、新锐设计推广者与酒店业态革新者4大角色,希望以不一样的身份,在一个空间中集合,为人们展示原木自然、艺术生活、创意玩味的不一样生活方式,将蕴藏情感的设计、互动艺术的空间,给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更多的灵感。 空间有限,艺术领域却能无限 这里,不仅是一个单纯艺术画廊,我们还将艺术的疆域扩大,打造高端完善的艺术展览平台,让其成为众多知名艺术家与设计师创意与艺术的容器,将盛满的精心设计的艺术品给人们无限的艺术想象,让生活从此多了一份艺术的陶染。 【展厅介绍】 艺术在上,更适合心灵朝圣 4又1/4艺术画廊位于朴风堂原木艺术酒店4楼,您可乘坐电梯让灵魂与躯体同时垂直向上,将原本的生活暂时脱离水平线,到达越高而艺术气息反而越浓郁的艺术圣地,您亦可拾级而上,爬过72级台阶,以转山的虔诚感受楼层间原木艺术的别样风景,让艺术海拔逐渐上升。 艺术至上,满足生活的崇尚 4又1/4艺术画廊占据独栋朴风堂原木艺术酒店的1/4,用创意的空间设计,打造国内首个占地???平方米的“回”型艺术互动空间。在这里,您能观赏到各种传统原木艺术品,感受来自印尼原木自然风的热度。也能与国内外著名艺术家、设计师零距离沟通,参加各类主题展览会,感受艺术的魅力,用别人的创意激发

著名建筑师藤本壮介和他的代表作品

著名建筑师藤本壮介和他的代表作品 藤本壮介是日本新生代最有才华的建筑师之一。他常用“原始”形容他的作品,把建筑实践看成是探索世界和人道的一种方式。他于1971年出生于北海道,199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2000年创建了藤本壮介建筑师事务所,2009年,东京大学特任他为准教授。同时,他还担任京都大学、东京理科大学、昭和女子大学的客座讲师。无论是房屋、临时装置还是医疗和文化设施,其先锋设计总能获得来自世界各地的掌声。 藤本壮介建筑师事务所由15位建筑师、设计师、工艺师和研究员组成。自创立以来获奖无数,包括连续3年夺得Architecture Review Award,包括《建筑评论》大奖,2008日本建筑家协会大奖,2008巴塞罗那世界建筑节一等奖,2009年《Wallpaper》奖等。 设计理念 藤本的设计理念是原始的未来建筑,这一理念探索一种原始的状态,与人类早期穴居的生活习性有关,而建筑则要在表现这一原始生活方式的同时,创造出一些属于将来的新东

西。他认为原始建筑代表了人们对建筑的基本需求,我们需要懂人的角度来进行对过去和未来进行自省,建设未来的时候需要考虑过去,这样才能创作与众不同的建筑。 人类最早的居所是巢居(nest)和穴居(cave),藤本认为 巢居对于人们的居住来说具有很强的便利性,而穴居则具有自己的特点,而他的很多作品都能够体现巢居和穴居的影子。他在自己的设计研究中,强调空间的丰富多样,他模糊了地面、屋顶、楼梯和家俱的界限,并根据这一理念设计出了“终极木屋”项目。这个建筑由原木搭建而成,不同的层次能够作为不同的空间和家具使用。 藤本另一个关注的点是室内与室外、城市与建筑之间的关系。他在houseN中,采用了多层的环作为设计的主要概念,从而将“内与外”严格对立的界限模糊,创造出层层递进、层层 深入的特殊的关系。建筑设计中,他也加入了自己的城市理解。 思想根源 在上大学之初,藤本原先更想成为爱因斯坦般的物理学者。由于爱因斯坦对于时间与空间有着异于常人的解读,也曾提

第六讲--画廊管理与经营介绍

二、画廊的开设: 1.选址: (1)如果是买高档画,首先文化名城是首选,因为高端客或收藏爱好者喜欢来这些地方淘宝。 (2)卖中档艺术品的店铺也要开在人流多、居民楼多且主要为中年、年轻人多的地方,最好在画廊集中区域,这样会增加访客。 (3)要考虑画展的便利性,因为画廊定会定期举行画展等相关事项,所以尽量要考虑交通便捷。如果县城小建议开在市场附近。 同时,出于选择的便利考虑画廊一则应该让人容易找到;二是与周边环境要协调并涉及房租、空间、成本等因 案例1: 林丹是从鲁迅美术学院毕业的学生,毕业后,在学校做了一阵老师,后来决定自己开家画廊。她的画廊大约有20平方米,属于中等偏小规模的她的画廊。地址选择在位于古玩字画集中的鲁园古玩城里,这也是很多画商喜欢选择的经营场地。第一,这里靠近鲁美,有艺术氛围;第二,这里的客流大多都是目标消费者。不过为了节省房租,她选择了这个古城里比较便宜的位置,在二楼里边。 (鲁园古玩城-- 沈阳鲁园古玩城位于沈阳市政治、经济、商贸、文化中心区域——沈阳市和平区。它南临鲁迅美术学院,西与鲁迅公园相邻,人文历史渊远,文化积淀深厚。沈阳鲁园古玩城是东北地区高端古玩市场,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仅营业大厅占地面积就达5000平方米,大厅里囊括了字画、陶瓷、玉器、铜器、木器、珠宝、奇石、根雕、钱币、仿古家俱、杂项等具有收藏价值的各种收藏艺品。) 林琳认为对于画廊而言,选择合适的地址,就是成功的一半,卖高档原创画的最好开在一线城市靠近繁华地带,特别是吸引高端客户消费的地方,有条件的不妨把店铺买下来经营,那样比较能抗风险。卖中档油画的店铺也要开在人流多、居民楼多且主要为中年、年轻人居住的地方。有些画廊开在自己家里,那就更“水陆两用”,攻守兼备了。另外,一般来说,家私商场有购买需求的人多且集中,一些大的展馆附近有高档消费群体,而农贸市场附近人流量大,这些地方是优先考虑的。 案例2: 某人打算将画廊开在县城,首先介绍一下我县的情况:我县城人口10万,而且在进行东扩性的搬迁,也就是说我县要修新县城,但是新县城与老县城连起来的.是在老县城的基础上扩大.目前新城区已经初步建成了一定的规模,修了很多房子,但是入

曹敬庄的简介及作品

曹敬庄的简介及作品 曹敬庄,1944年4月出生于株洲县三门镇。文史专家、作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原系湖南省文博系列高级职称评委,湖南省考古学会常务理事; 现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全国性学术刊物《炎黄文化研究》编委;株洲市文联委员,株洲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出版编著10余部计300余万字:其中有散文集《寻芳恨晚》;报告文学集《读株洲》;民间故事集《炎帝传说故事》;专业编著《炎帝与炎帝陵》、《株洲文物名胜志》、《湘 赣边区革命文化史料汇编》、《株洲市志·杂志》等。此外,主编了《株洲市民间故事集成》、《株洲市歌谣集成》、《株洲市谚语集成》,计100余万字。还撰写了10集历史 文化电视片《回首潇湘》, 25集专题电视片《漫说株洲》,分别由湖南电视台、株洲电 视台摄制播出。 《读株洲》是曹敬庄上个世纪最后十几年间发表的有关株洲的人和事的一系列报告文 学作品。这些作品发表时间不同,题材内容各异。曹先生以作品内容为经,以发表时间为纬,将这些作品归纳为一辑,使这部集子自成体系。书中20余篇文章,以不同角度报告 了株洲工业的崛起,株洲新人的精神生活面貌,株洲的文物考古以及伟人当年在株洲的足迹。作品多为当代题材,紧扣时代脉搏,篇幅虽然不长,但由于选材典型、立意深远,是 我们了解株洲的一个极佳的窗口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新闻性的信息,同时还为我们 刻划了文学性的典型形象,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哲理性的思索。 索溪峪的“野”原文一走进张家界索溪峪,脑子里一切意念便都净化了,单单地剩下一 个字:野。 山是野的。桂林太秀了,庐山太俊了,泰山太尊了,黄山太贵了――它们都已经“家” 化了。人工的雕琢,赋予的毕竟是人工的美,这种人工的美,是不能与索溪峪的山比美的。 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 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闻名就使人胆颤。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 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横拦绿水,敢弄倩影;旁逸斜出,则 崛起巍巍“斜山”,抱伙成团,便高筑峰上“平原”,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婷婷玉立,好似“窈窕淑女”…… 水是野的。索溪象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 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一会儿手牵手,并肩同行; 一会儿横铲一脚,将山路拦腰截断。山路哥哥倒不十分害怕,它请树木大叔帮忙,五根大树 往索溪身上一搭,反从索溪身上跨过去了。山路哥哥还找石头弟弟帮忙,几块巨石一垫,山 路便化成一条虚线,一跳一跳地从水中过去了。山路还有更巧妙的办法,它在河床上垫一排 大卵石,从水底下一个猛子扎过去。这样的“路”,还可以过汽车。我们到黄龙洞去,六过

画廊,商业计划书

画廊,商业计划书 篇一:画廊计划书 画廊策划 几个重点: 1、实际操作(具体操作步骤和必备条件) 2、销售方案:广告宣传/媒介宣传(装饰公司/大型家居中心) 3、网络推广 4、资金预算 5、总体定位 6、整体形象 具体操作步骤: 所必(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画廊,商业计划书)备的条件:场地选择、设计、装修进货渠道,作品质量和价格保证,前期资料整理(主要是油画拍摄资料传输网络宣传),进货数量联系合作对象,网站设计,附加平面广告设计(名片大型喷绘板宣传册),办公设备,和家居中心和装饰公司合作。 第一、场地设计和装修 设计总体以简洁明亮,空间宽敞便于浏览和查看,期间需要参考一些画廊空间的设计。做到既有一定的装饰效果,又简洁实用,整体设计以适合画廊为主。至于整体预算有待

实际考察和实地测量。 设计完成整体改造通过有关部门的同意,并同装修团体商议改造费用,做出装修预算,进行装修和改造。 第二、作品采购 进货最重要的是保证质量和成本,联系比较专业的油画艺术人员,对有作品进行品评和价格审定,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便于采购的顺利进行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作品选购应趋向原创、高档和受众性强的,这方面要通过严格判断、实际调查和对作品的全面理解。选定几家艺术水平高、作品优良和对油画有独特见解的画廊合作,并对合作事项和合作条件进行商议,从而对选择作品有计划的筛选。 采购作品的数量要适中,对于整个画廊空间来说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 合作的方式:第一种合作方式,为了互利原则对一些作品进行适当降低成本,对咱们来说是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以获得比较适中的利润,也就是有一定数量的进购一些作品。这是做画廊必须的前提。第二种合作方式,在进购部分作品的同时进行续货程序,也就是把作品拍成照片,扩大自己的虚拟库存。 油画的基本价格,一幅油画如果是个人购买一般500-1000不等,如果是合作关系,这方面我去年走了几个月,也算有一定的效果,选定了其中几个有一定实力的画廊都谈

【藤本壮介】EL croquis 151 西泽立卫对藤本壮介的访谈

L croquis 151 西泽立卫对藤本壮介的访谈 EL croquis 无疑是世界上最有眼光的建筑杂志,创刊于上个世纪70年代,双语刊(英语和西班牙语),向读者介绍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建筑师,分析他们的设计和建筑。杂志创始人是两兄弟,都是建筑专业毕业,三十多年来,他们不仅是发行人,编辑,美术指导,同时也自己负责拍摄照片。他们以极端负责的态度详细的描述建筑作品,并具有与年代,潮流,环境无关的强烈的独立精神和批判意识,这两点使得该建筑出版物在建筑领域与优秀建筑作品一样拥有重要地位。 151期介绍的是大家为之熟悉的日本年轻建筑师藤本壮介。他只有39岁,做着日本国内常见的小型项目,却以极大的冲击,引起世界范围的回响。作品中别开生面的体验感以或真实或遥远,但一定强烈的共振力,引起了起人们惊叹,反思,争论,最后余味悠长,印刻在心。从这一点看,藤本壮介推动建筑向前迈了一步。 本次转载杂志的开篇访谈。 非常感谢译者:amigojeff 点击彩色链接,到豆瓣上了解译者更多~ --------------------------- EL croquis 151 / sou fujimoto / theory and intuition,framework and experience Conversation between ryue nishizawa and sou fujimoto 西泽立卫vs藤本壮介 ------------------ 西泽:我对你称之为“弱建筑”时期(早于2005年)之后的许多作品不太熟悉。但是,看过武藏野艺术大学图书馆和东京公寓(Tokyo Apartments)后,我有个印象:你的近作变得更多样性。我想就以我想到的这个主题做些讨论。 我也现场体验了终极木屋(Final Wooden House)和H宅,我感觉到在这些近作里有一种越来越主导的趋势。换句话说,我觉得在你的涉猎甚广的兴趣中,似乎有一个特别的部分正在压倒其他方面。 藤本:那么,你是不是说某个特别的部分被过度强调了?我很好奇地想知道你所指的我的日渐增长的偏好是什么。 西泽:我该从好的方面开始还是坏的方面? 藤本:同时吧。(笑) 西泽:我想在谈话中把它们混合起来比较好。长期以来,我相信你的建筑包涵了一个理论的层面。有种感觉就是逻辑参与了其创造,当我最近去看了一些项目后,在此基础上又有了新的认识。你的建筑里有一些不同于“日本性”(Japan-ness)的东西,或许可以概括为‘国际的’。尽管我认为‘国际的’一词在这个语境里相当特别,也许我可以说,是你的内在的理论本质,以一种快速的直觉性(immediacy)生成了你的建筑。我能想象你的建筑在一定程度上正被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所理解。 藤本:在某种意义上,我确实渴望加倍地表明上面提到的理论和直觉,以及结构和身体体验。但你刚才说的似乎在暗示,我强调理论甚于直觉,甚至取代了直觉。 西泽:当你给我看你最近的两个作品时,我就想到‘图解性’(diagrammaticity)这个词可以用来形容你的作品中越来越主导的某些东西。我想这应该是我们这次对谈的问题之一,但在我们开始这个题目前,我想就早先提到的关于理论和直觉之间的来回摆动说一说。 比如,在东京公寓里,人们首先被一个叠一个的坡屋顶房子的图解式外观所震撼。我相信你更关注内在于那些形式

藤本壮介建筑新秩序

日本新世代建筑家系列之一 藤本壮介所提示的建筑新秩序 亚洲大学创意设计学院助理教授 近年来日本建筑师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安藤与伊东的建筑风潮无疑已经席卷全球,不过更值得注意的会是逐渐展露头角而崛起的三十岁代年轻建筑师。这个新的建筑世代即便也受过建筑学院教育的洗礼,然而从他们的作品当中却能窥见另一种有别于过去重视都市涵构、令人耳目一新的做法。他们勇于搁置学院派教育的包袱、发明出过去所未曾存在的形式,并透过某种原理与规则来进行建筑创作上的探索。最具代表性的包括藤本壮介、石上纯也,以及受邀参与台湾澳底大地建筑设计案的年轻新秀平田晃久。作为一系列的追踪报导,本篇首先以藤本壮介一连串惊为天人的创作来解读这个(从状况(context)迈向原理(theorem))的建筑新思维。 199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的藤本壮介于1971年在北海道出生。2000年设立藤本壮介建筑设计事务所以来已经获奖无数,包括连续3年夺得Architecture Review Award。代表作有(伊达的援护寮)(04年JIA新人赏)、(T House)(06年住宅建筑赏金赏)、(情绪障碍儿童短期治疗中心)(08 JIA日本建筑大赏)等等,目前也担任京都大学、东京理科大学等建筑设计名门的兼任讲师。 在上大学之初,藤本原先更想成为爱因斯坦般的物理学者。由于爱因斯坦对于时间与空间有着异于常人的解读,也曾提到过空间与密度随着速度与时间因素而扭曲变形的论述,因此这份对于空间的特殊解读方式让藤本为之深深着迷。虽然藤本后来转为专攻建筑,不过这份深受物理学影响所产生的(空间思维)却早就已经体质化在藤本的身上。 另一个对藤本影响深远的是与东京这个高度复杂的复合性都市的接触。相对于藤本故乡北海道那片宽阔的大地,东京这个复杂纠葛的现实环境带给藤本决定性的震撼,同时也让他发觉都市所这个复杂体系中的无穷魅力。例如藤本在东京的住处周遭盖了一大堆房子,让来自北海道大自然当中的他感到无比新鲜,并觉得舒适而饶富趣味。这样的人工环境仿佛就像是自然形成的模样。 在人造环境与大自然的空间缩与放的实际体验当中给予藤本许多启示,特别是对于(复杂体系)之逻辑的领悟。藤本指出(空间就是一种关系性),而空间/建筑不也可以看做是依循着局部的规则与秩序所(长)出来的结果吗。而藤本的一系列作品也清楚地揭示了他在建筑创作领域中的崭新座标系,或说建筑的关键字: 1.暧昧的秩序— Primitive Future House、Atelier House 2.如同洞窟般、没有意图的场所— Primitive Future House、情绪障碍儿童短期治疗中心 3.既分离又连结的空间—作为一种距离感的渐层场域— T House、O House、Diagonal walls登别共同住宅

美术组简介

传播美的信使 ——美术组简介 在古木葱翠的西山镇中心小学校园里,活跃着一支年轻的美术组教师队伍。他们在创意中开拓进取,在爱心中默默奉献。引领着孩子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有如一位播洒美丽的天使,在旭日初升的的花园里辉映出一片亮丽的春色。 感受美的内蕴 在学校融合教育理念和人文主义思想氛围中,教师们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创建了以美术学科为主,整合其它学科知识的融合式美术教育模式。如:在学生完成一幅画后,启发学生配上自己创作的诗歌;听着美妙动人的音乐画出想象的画幅;运用连环画、儿童画等形式表达学生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指导学生参加科幻画大赛;校园漫画创作评比,教师才艺诗配画展示……这些创意无处不在,体现了美术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 走进学生的心灵 为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全组教师下午第七节课坚持开展美术兴趣课,开设了素描、水粉、国画、、儿童画、油画棒、写生等基础课程。努力尝试各种新颖的艺术品种,如版画、荧光画、餐巾纸画、刮蜡画、铜丝画、手工丝网花等等。通过美术这种独特的方式,与孩子们进行心灵的交流。 展示美的平台 为了创建健康的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孩子们的审美情趣,美术组创建了《小记者画廊》、《文化长廊》等宣传园地,先后举办了“百米长

卷”、学生捐画、现场书画赛、美术作品展、手工丝网花拍卖等活动,在校园内外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氛围,使孩子们逐步走向有艺术熏染的人生之路。 喜结硕果 1、02年获“星星河”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赛二等集体奖。 2、02年杨朝林老师获十三届全区美术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3、03年张青女老师获第一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优秀辅导奖。 4、04年莫烘云老师获广西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说课二等奖。 5、05年获首届奥林匹克少儿书画摄影创作大赛优秀集体奖。 6、05年陆小容老师获全区中小学美术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7、07年莫烘云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艺术辅导员。 8、07年钟丽琴老师获全区中小学美术作品一等辅导奖。 9、07年杨朝林老师被评为桂平市优秀教师。 10、08年张青女老师获十九届全区美术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11、莫烘云老师、陆小容老师连年均评为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辅导员。 12、陆小容老师、张青女老师连年均评为中南六省小学美术比赛优秀辅导教师。 …… 创造美的瞬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