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论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论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近年来,“依法治国”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而“依法行政”则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之一。本文旨在探讨“论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依法行政是指政府在其行政管理活动中,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依法履行职责、行使权力,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依法行政是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稳定和安全的重要保障,是落实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也是珍视人民权益、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依法治国就是治理国家、管理社会、发展经济、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等一系列工作全面推进,围绕依法治理这个核心价值进行,是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而“依法行政”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实践基础,是依法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基本出发点和从严治理的必然选择。

首先,依法行政是立法意识、执行观念、公正意识和服务理念等法治观念的具体体现,能够有效地规范政府行为,维护公平正义。政府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直接关系到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必须具备依法行政意识,注重法制规范、尊重法律精神,才能够秉持公平正义的原则,保障国家政治、社会、经济各项事业更好地发展。

其次,实现依法行政可以规范行政行为的正当性、公平性、透明性和有效性,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其权力范围内所进行的行政行为,如果不依法合理、不公正合理,将会直接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依法行政可以规范政府行为,为公民提供公正、合理和有保障的法律环境,同时落实依法行政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依法行政有助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从“服务型”向“法治型”转变,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中国现阶段需要

彻底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从政府本身进行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将权责清晰明确,追求高效服务并加强监管,合理分配资源,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这时候,依法行政可以起到桥梁作用,协调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矛盾,免除管理难题,实现各方共赢,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总之,论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不仅是现代国家治理理念进步的要求,也是我国成功建设法治国家、实现伟大复兴的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全面贯彻依法行政,必须从政府和行政管理单位做起,要进一步提高全局意识,严肃纪律要求,完善法律制度,提高执法水平,使依法行政得到全面、深入的推进,为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安全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所决定的,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必然要求。依法治国战略方针 的确立,为实现依法行政开辟了道路,创造了前提条件,而依法行政 又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所在。 不奉行依法治国的方针,就不可能有依法行政。因为依法行政不是孤 立的,依法行政需要权力机关增强立法和必要的授权,需要司法机关 的保障,需要全国人民有良好的法律素养,以及来自各方面的监督等等。没有依法治国的大环境,就谈不上依法行政。而依法行政又是依 法治国的核心、难点,以至终点所在。 法律的实施是所有国家机关的任务,但最重要的还是行政机关。大量 的法律,包括涉及国家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以及和人民切身利 益相关的很多法律都要靠行政机关去落实。据统计,百分之八十的法 律都有赖行政机关执行。行政机关在依法治国中担负着最大量、最繁 重的任务,能够说,没有行政机关,依法治国就失去了最主要的支柱。没有强有力的行政执法,立法方面的一切努力将变为徒劳。正所以, 江泽民同志指出:“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①d 从与公民的关系说,虽然民事关系要比行政关系更广泛、更复杂,但 民事权益的保障,离不开行政机关。很多人以为保障民事权益,制止 民事侵权行为,主要依靠法院,行政机关在此无能为力。这是一种误解。民事权益的保障和民事侵权行为的制止,首先关乎行政机关。这 是因为,民事侵权行为具有双重性。例如,甲乙二人打架,甲将乙打伤,这是民事侵权,但同时甲也侵犯了治安管理秩序和公共利益。民 事侵权行为,侵犯的不但是公民权益,也侵犯了行政管理秩序。行政 机关为了维护良好的行政管理秩序,就必须给破坏治安管理秩序的甲 以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行为,即是对违法行为的制裁,也 是对民事侵权行为的制止;即是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也是对公民权益

依法行政是法治的关键和核心

依法行政是法治的关键和核心,其目的在于合理配置行政权力,有效规范行政权力的运作,从而为公民权利的行使提供充分保障,实现公平、正义、自由、秩序等价值目标。实质意义上的法治不仅要求法的权威性和依法而治的法的工具价值,而且强调立法对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的追求、法的内容的合理性等法的实质理性。法治已经演进为一个综合概念,它融汇了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诸多价值观念,包含着法律至上、民主政治、权力制约、司法独立、依法行政等丰富的制度意蕴,其核心则是依法行使国家权力。几个世纪以来,法治理论与实践对政府权力予以高度关注,这与行政权力作用范围的广泛性、与人们生活联系的直接性密切相关。二十世纪以来,行政权在很多国家的权力结构中极度扩张的事实,不断提醒人们,对行政权力的制约是国家权力制约的重中之重。 在我国,依法行政尚处在初级阶段,行政法治还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无论是观念上还是制度上都面临着挑战。因此,依法行政是一场深刻的观念更新和制度变革。当前,我国依法行政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在思想意识方面,有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有些领导干部的观念与依法行政的要求不相适应 邓小平同志指出:“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律传统很少。解放以后,我们也没有自觉地、系统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法制很不完备,也很不受重视,特权现象有时受到限制、批评和打击,有时又重新滋长。”由于我国缺乏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传统,人们的民主法制观念淡薄,特别是一些非常有害的观念或思想,严重阻碍着依法行政的实现。它们是:第一,人治观念。有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有些领导干部对依法行政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有的是不重视,总认为依法行政不管用,按法定程序办事太麻烦。因此,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法行政还多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有些领导干部甚至“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置法律于不顾。第二,治民不治官的观念。有些领导干部往往把自己摆在了超越法律之上的位置,总习惯地认为法律只管老百姓,忘记了自己同样需要接受法律的约束,从而无视法律的规定。第三,法律工具主义观念。将法律仅视为一种治人的工具,而不具有法律的目标价值观念。甚至认为,当对自己有利时就拿来适用,对自己不利时就不执行。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依法行政观念的根植和依法行政方略的推行。 因此,实行依法行政必须要大力培养和增强全民的法治观念,重点是抓好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行政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的法治观念建设,切实地进行为依法行政所要求的观念更新。 1.树立法治观念。为此,必须明确:第一,宪法至上。法治的实质是宪治,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宪法至上是法治的最高体现,是中国法治建设的灵魂。第二,法律具有极大权威。任何组织和个人必须严格依法办事,而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第三,法大于权。任何人不得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权乱法、以权废法。第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树立权力制约观念。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会被滥用,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人类历史证明了的真理。

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关系论纲

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关系论纲 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是三个内涵各不相同但又有密切联系的概念,正确的理解三者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把握当前我党提出的依法执政的核心内核。本文通过历史与逻辑的分析,提出了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是对依法治国战略的进一步深化;而依法执政又是依法行政的前提,依法行政是依法执政的经常化的观点。 【关键词】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国 一、引言 2004年9月16日至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科学、民主、依法执政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的目标。《决定》分析了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三大历史任务和存在的五大问题,总结了六大经验,科学、及时地作出了加强五大执政能力的对策。《决定》不仅对我党的执政能力从战略的高度加以规划,从理论的层面进行了系统阐述,而且从战术角度具体提出了全面推进的步骤。它对于我党把握执政规律、提高执政能力、完善执政方略、改进执政方式、巩固执政基础、完成执政使命意义深远。作为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的一员,笔者更加关注“依法执政”概念的提出,从某种意义上说,依法执政理念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进一步深化,是依法治国的核心。而与“依法执政”相临近的另一个范畴——依法行政又是依法执政的最经常的体现。本文正是想通过对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关系的厘清以阐明三者的内在

联系,以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一点理论上的贡献。 二、依法执政是执政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依法治国理论的进一步深化 (一)依法执政与依法治国的涵义 所谓依法执政,按照《决定》的精神,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它主要体现在:1、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2、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3、督促、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种工作的开展,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4、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5、以保障司法公正为目标,逐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形成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为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提供法制保障。 所谓依法治国,或者法治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从古希腊时期就曾经为柏拉图以及亚理士多德详细阐述过,归根结底,其核心就是要确立法律的无上权威。法治与人治是一个相互对立的范畴,法治讲求用没有感情的、理性的法律来代替喜怒无常的君主以确立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法治与民主不可分割,法治是民主的外在表现形式,没有民主,所谓的法治只能流于空谈。亚理士多德认为法治实质是摆脱个人欲望,求助理智统治

论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论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近年来,“依法治国”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而“依法行政”则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之一。本文旨在探讨“论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依法行政是指政府在其行政管理活动中,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依法履行职责、行使权力,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依法行政是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稳定和安全的重要保障,是落实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也是珍视人民权益、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依法治国就是治理国家、管理社会、发展经济、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等一系列工作全面推进,围绕依法治理这个核心价值进行,是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而“依法行政”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实践基础,是依法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基本出发点和从严治理的必然选择。 首先,依法行政是立法意识、执行观念、公正意识和服务理念等法治观念的具体体现,能够有效地规范政府行为,维护公平正义。政府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直接关系到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必须具备依法行政意识,注重法制规范、尊重法律精神,才能够秉持公平正义的原则,保障国家政治、社会、经济各项事业更好地发展。

其次,实现依法行政可以规范行政行为的正当性、公平性、透明性和有效性,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其权力范围内所进行的行政行为,如果不依法合理、不公正合理,将会直接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依法行政可以规范政府行为,为公民提供公正、合理和有保障的法律环境,同时落实依法行政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依法行政有助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从“服务型”向“法治型”转变,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中国现阶段需要 彻底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从政府本身进行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将权责清晰明确,追求高效服务并加强监管,合理分配资源,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这时候,依法行政可以起到桥梁作用,协调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矛盾,免除管理难题,实现各方共赢,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总之,论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不仅是现代国家治理理念进步的要求,也是我国成功建设法治国家、实现伟大复兴的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全面贯彻依法行政,必须从政府和行政管理单位做起,要进一步提高全局意识,严肃纪律要求,完善法律制度,提高执法水平,使依法行政得到全面、深入的推进,为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安全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论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论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第一次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这是我们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完善和发展。进一步理顺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关系,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关系1、依法治国 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管理和社会事务管理,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能依法进行,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它反映了社会从人治向法治转变的历史进程,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2、依法行政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依法行政,是指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务,依法进行有效管理活动。它要求一切国家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充分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行政职能,作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更不能非法侵(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请登陆com 查看)犯公民的合法权益。依法行政的范围,包括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都要依法进行,其核心是行政执法。因为行政执法,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国家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权,对管理相对人采取直接影响其权利义务的行为,或者对管理相对人的权利义务的行使

依法行政的核心初中道法和依法行政的核心

依法行政的核心初中道法和依法行政的核心依法执政的核心 1、依法行政的核心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 依法行政是约束政府工作人员避免出现违法行政,以免对社会、人民造成 严重后果,同时也是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情况下保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二者是对立统一的。 2、法律分析:依法行政的核心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 权责统一、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是指行政机关必须 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立,并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权力,对其行政行为 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的原则。 3、依法行政的核心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 规的规定设立,并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权力,对其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 相应的责任的原则。 1、法律分析:依法行政的核心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 权责统一、依法行政是约束政府工作人员避免出现违法行政,以免对社会、人民造成严重后果,同时也是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情况下保护广大群众 的根本利益,二者是对立统一的。 2、依法行政的核心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 行政是指由国家行政机关对于不属于审判、检察工作以及立法中的其他法 律的具体应用问题以及自己依法制定的法规进行的解释。 3、法律分析:依法行政的核心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 权责统一、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是指行政机关必须

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立,并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权力,对其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的原则。 4、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解释: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使行政权力,坚持依法行政,其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1、依法行政的核心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依法行政是约束政府工作人员避免出现违法行政,以免对社会、人民造成严重后果,同时也是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情况下保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二者是对立统一的。 2、依法行政的核心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立,并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权力,对其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的原则。 3、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转变职能。依法行政的核心内容是规范行政权力,是规范行政审批权、行政服务权和行政监督权。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和重点。 4、依法行政的核心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行政是指由国家行政机关对于不属于审判、检察工作以及立法中的其他法律的具体应用问题以及自己依法制定的法规进行的解释。 5、法律分析: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试论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试论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摘要:本文阐述了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并重点从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 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实行依法行政、当前依法行政应该关注 的主要工作等方面进行强调,为依法行政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经济体制法制监督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 加强对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关系、依法行政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 加强依法行政等方面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 意义。 一、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1.行政权在国家政权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要依法行政。所谓行政权力,是国 家行政机关管理内政、外交的权力,即各级行政机关依照国家法律和国家权力机 关的授权行使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行政事务的管理权力。它的管理对象是社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一个国家的整个管理活动都 是由各级行政机关进行的,行政机关能否合法有效地行使好行政权力、管理好国 家各项行政事务,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任何一个国家都非常重 视行政权力的建设和制约。 2.行政权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决定了必须依法行政。由于行政权力是国家 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国家各项行政事务的公共权力,因此,行政权力的 行使具有自己的特征。一是行政权力是由法律设定和权力机关的授权;二是行政 权力属于国家公共权力,具有强制性和单方面性;三是现代行政权力急剧膨胀, 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四是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享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 由于上述行政权力的特点,各级行政机关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时只能依法行使, 不能违法和越权,否则就会侵犯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甚至造成损害。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实行依法行政 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由、竞争的商品经济,也是一种法制经济,在价值规律的 作用下,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在提高经济效益、改善产品质量、增 强企业效益、优化资源配置、奠定微观经济基础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实现优 胜劣汰,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与发展。现在,我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政府职能和干部的思想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1.干部的思想观念跟不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形势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建立与发展,要求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思 想观念。 2.政府管理机构和管理手段不适应。现有的政府机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 上形成和建立起来的,它适应的是当时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 三、当前依法行政应该关注的主要工作 1.摒弃人治思想,树立法治观念。人治与法治,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 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规范是靠人来制定、靠人来推行的,在形式上很难分开,但二者又截然对立。法治,就是指法律至高 无上,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都 必须遵守,一切管理都必须按照法律来进行,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 2.加强法制学习、宣传教育,强化法律意识,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强化法律 意识,这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必备条件之一,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显

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和核心,也是难点和重点。实现依法行政,要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提高行政执法的透明度,提高政府决策的公众参与度。 关键词:依法行政;行政执法;严格执法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和核心,也是难点和重点。近几年来,随着法律的逐步健全和完善,行政执法部门的法制意识与日俱增,执法机关普遍能执法守法、依法行政。 一、近年来依法行政工作开展情况 1.依法行政工作制度逐步健全 始终把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作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提升科学开展水平的重要举措。一是完善依法行政工作长效机制。二是制定相关制度,确保依法行政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加强目标考核管理。四是进一步落实依法行政年度报告制度。将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 2.清理行政许可事项及收费,减少行政审批 结合上级关于清理取消、下放和合并的决定,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清理汇总。对保存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在法定办理时限的根底上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

3.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把领导干部学法和执行人员轮训工作作为提高依行政意识和能力的重要举措,不断加大学习培训力度,使广阔领导干部的法制意识和执法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4.积极开展法制宣传和培训工作 一是加强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依法行政宣传。以开展大型宣传活动、报告会以及播送、电视等方式宣传报道。二是加大行政执法人员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力度。通过培训,使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领导干部自身法制观念有待进一步加强 个别执法部门领导不能正确理解依法行政工作内涵,依靠老经验、老习惯等开展工作,与依法行政不相适应的“人治重于法治〞的执政理念还普遍存在。对普法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缺乏,成员单位相互配合不够,作用发挥不明显,普法力度不大,法制意识不强,应付思想、形式主义仍一定程度存在。 2.法制队伍建设重视不够,法制机构力量薄弱

依法行政的内涵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依法行政的内涵 篇一:依法行政内涵 浅谈依法行政的内涵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只有以依法行政为重心和突破点,法治才有望实现。本文仅从依法行政的基本含义、必要性、原则等问题出发对“依法行政”进行分析。 1.什么是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行政法中的基本原则,其概念的形成及其内容的变化可以说与行政法的产生和发展呈并进态势。各个国家由于宪政体制和法律制度的差异,理论学说及实践对依法行政往往有不同的诠释,在依法行政的观念和具体实践上也有所差异,但“行政必须依法进行”这一实质内容是共同的。 在我国,依法行政作为一项基本原则,是“依法治国”原则在行政领域的具体运用。依法行政的基本含义就是行政机关(包括其它行政主体,下文同此)行使行政权力、管理

公共事务必须由法律授权并依据法律规定。法律是行政机关据以活动和人们对该活动进行评判的标准。 依法行政的内涵宜从下列几个方面来理解: 1.1依法行政中“法”的界限 1.1.1从法律本质上说,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从来都是统治阶级的法 社会主义法治的首要要求就是要制定出体现广大人 民意志的社会主义法律,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做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有法可依。依法行政之“法”必须是体现 篇二:依法行政的含义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概括起来讲,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行使行政权力,并对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在现代社会,依法行政之"法"不仅应包括法律规范,还应包括法律的一般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目的。依法行政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行政主体合法。行政主体必须是依法设立的并具备相应的资格和条件。该项内容包括行政机关和其他行政公务组织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主体地位、资格和组织条件。如果进行行政活动的主体不是依法成立的或者不具备行政 主体资格,其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力。 (二)行政权的取得和行使合法。具体包括:一是行政

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

摘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为依法行政创造了前提条件。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政府的权力来自法律的授权,政府的一切行为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要求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人员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正确行使行政权力,从而保证依法治国方略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一、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的内涵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进了宪法。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重大发展。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深刻地揭示了依法治国的科学含义,明确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这是新时期党的治国方式和领导方式的重大转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

方面,各个环节。其中,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是依法治国的关键。依法行政的根本含义,就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必须有法律的授权并且依据法律。法律是行政机关活动的准绳,也是对行政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的依据。首先,依法行政是对行政机关提出的要求。在法治国家里,政府和公民都要遵守法律,但首先是要求政府守法,依法行政。国务院1999年在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强调,依法行政主要是“依法治官,依法治权”。第二,依法行政的内容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务事务,一要有法律授权,二要依据法律的具体规定。同时,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而对行政机关进行监督的标准是法律,监督的机制、手段也是由法律规定。第三,依法行政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公民的权益。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切实保障公民权利”。第四,依法行政的机关,包括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也包括经法律、法规授权行使权力的组织。 二、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的关系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依法治理国家的思想、原则和制度的总称,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是全方位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这一系统工程,主要包括立法、司法、行政、监督、普法、依法治理以及基层民主建设等几个组成部分,只有全面规划、整体推进、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相互促进,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整体效应。

全面依法治国基本原理

全面依法治国基本原理 全面依法治国基本原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基本原则之一,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是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依法裁判,以法治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理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关系。全面依法治国既坚持党的领导,又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充分发挥党对国家治理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全面依法治国还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注重法律规范的完善和健全,同时也要注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理要求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做到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执法、依法服务。政府部门要依法履行职责,推动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方式的改革,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理要求公正司法,保障人民的司法权益。司法机关要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要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建立健全司法责任制,确保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理要求全社会都要守法。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推动形成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社会风尚。要加强法律援助工作,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要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推动社会组织依法办事,参与社会治理。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理要求加强法治建设。要完善法律体系,推动法律法规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提高法律的适应性、针对性、可操作性。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要加强法治监督,推动形成有效的法治监督机制,保障法律的实施和执行。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理要求加强国际合作。要积极参与国际法治事务,推动国际法规则的制定和执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和国际秩序。要加强国际法治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法治理念的交流与碰撞,促进国际间法治观念的融合与共识。 全面依法治国基本原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基本原则,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要求政府依法行政、司法公正,要求全社会守法,要求加强法治建设和国际合作。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景。

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行政目录 论文摘要 一依法治国的概念………………………………………………………………… 二依法治国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依法行政………………………………………… 三要实行依法行政,首先必须树立的观念……………………………………… 四依法行政目前所制定的措施和急需解决的问题………………………………1.健全对行政规章的审查制度………………………………………………………2.尽快制订行政程序法,确保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在程序上合法…………3.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行政执法效率的高低,执法人员的廉洁公正,是广大公民极为关心且与其利益极为密切的问题………………………………………… 五依法治国需要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法治最重要的内容……………………… 参考文献 ……………………………………………………………………………… 摘要 依法治国要求各国家机关都严格依法(包括宪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事务,治理国家。世界各国都一样,国家机关中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最大,与公民关系最密切且休戚相关,因而权力最大、机构最多、人数最众的,是行政机关。自然,行政机关能否依法办事,对公民的榜样作用也最强。国家所颁布的法律、法规,百分之八十都须行政机关执行。因此,行政机关能否依法行政,将从总体上决定我国能否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bstract Legally rules a nation requests various state agency to be all strict legally (including constitution) exercises its authority, legally handles the affair of state, the government country. The various countries is all same, in the state agency develops the influence to the economy and the society in a big way, relates with the citizen most makes also is bound by a common cause, thus the authority biggest, the organization are most, the population most numerous, is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 The nature, whether does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 legally handle matters, is also strongest to citizen's example function. The country promulgates the law,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 一、引言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基本方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包括法治思维、法治体系、法治能力和法治文化四个方面。下面将分别进行阐述。二、法治思维 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是树立法治思维,即在国家治理、社会管理和个人行为中始终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法治思维要求政府和公民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政府要依法行政,公正、公平、公开地处理各类事务;公民要自觉守法,增强法律意识,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只有树立起法治思维,才能实现国家治理的合法性、公正性和可预期性。 三、法治体系 全面依法治国要建立完善的法治体系。法治体系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和习惯法等不同层级的法律规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法律是具体行为的规范,行政法规是政府行为的规定,司法解释是法律适用的解释,习惯法是长期形成的社会规范。各级法律规范之间要形成上下衔接、相互协调的体系,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

四、法治能力 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各级政府和法治机构具备法治能力。政府要加强法治思维的培养,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做到依法行政。同时,要加强法治机构的建设,提高法律服务能力和公正执法水平。司法机关要保证司法独立,加强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全面依法治国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要加强法律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增强法律意识。 五、法治文化 全面依法治国要培育和弘扬法治文化。法治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它强调法律的尊严和公正,倡导人们依法行事、遵纪守法。要通过教育、宣传和舆论引导,树立起法治文化的导向,让法治成为社会文明的一种基本价值观。同时,要加强法治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使法治理念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和国家治理。 六、结语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国家繁荣稳定和社会和谐进步的必然选择。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包括法治思维、法治体系、法治能力和法治文化四个方面。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实现国家治理的合法性、公正性和可预期性,让人民享有更加公平、公正和有尊严的社会环境。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

基层公务员普法演讲稿

山西清泽律师事务所 基层公务员的普法演讲稿 -------------------基层公务员应具备的法律意识依法治国”被确定为我国的治国方略以来,社会各界经过研讨,已就“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行政法治是依法治国的根本原则”形成共识。依法行政不仅要有健全的公务员制度,更要有公务员自身的高素质。因法律意识是公务员素质中最基本的素质,本文仅就基层公务员应具备的法律意识谈几点看法。基层公务员直接面对相对人(即行政管理中的被管理者),代表政府的形象,其法律意识水平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仰和对政府的信任。基层公务员,是行政处级及其以下的国家行政机关公务人员,及各类有法律授权具有外部行政管理职能的组织中的公务人员。法律意识是指基层公务员对于广义的法(尤其是现行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态度,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称。 一、基层公务员的法律意识,是其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要素,也是依法治国的最基本条件。 从党的十三大提出建立公务员制度的问题;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到十五大依法治国方略的确定,经过公务员过渡培训,我国的公务员队伍已初步形成,十六大提出的“政治文明”中当然包括宪政、法治、民主之意,对公务员队伍建设的要求也就更高。

但从近几年行政执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清醒地看到这样一种现实:基层公务员的法律意识远远没有达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究其原因,本文认为有两个:一是客观原因。现在的基层公务员队伍的人员构成,有相当数量的人员是原基层党政干部经过渡培训而转过来的。虽然这些人的政治素质比较过硬,但由于我国的法治是在民主法制传统少,专制思想浓厚,且新中国成立后在较长一段时间不重视法制建设,这样的环境中开始起步的,因此这些人的工作经验中,就形成了政治的行政的方式占绝对优势,而少有依法办事习惯的状态。二是主观原因。现在的基层公务员在思想上没有或者说少有关于自己也是国家法律工作者的认识。关于公务员的法律地位,大多数公务员是在公务员过渡培训中了解到,自己的身份随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公务员制度的建立,由“干部”明确为公务员了。但由于公务员的初任、岗前培训时间较短,基层公务员工作任务重,而思想认识的转变是长期的过程,因此不少基层公务员在主观认识上,对公务员应具备什么样的法律意识并不明确。 我们知道,依法治国必须有一支健康的执法队伍,即要有健全的公务员体制和具有高素质的公务人员。基层公务员身处执法第一线,是国家机关(政府)与社会成员之间的桥梁。只有基层公务员具备了与其法律地位、职权相应的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的能力,才能使依法治国具备了最基本的条件,也才能使依法治国的核心──依法行政落到实处。可以说基层公务员法律意识水平 2

依法行政论文浅谈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论文-浅谈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论文浅谈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中央确立的跨世纪治国方略。如果说依法行政是实施这一方略的核心,那么依法行政的关健是依程序法办事。人们一般认为,法律活动的程序性是指立法和司法活动的程序性,而行政活动程序性是被排斥在外的。随着法治进程的推进,行政程序已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行政程序与依法行政的关系如何?如何通过健全行政程序的途径来严格依法行政?本文试对此作粗浅的探讨。 一、重实体轻程序是当前影响依法行政的重要原因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虽然我国行政法制建设成绩斐然,但它相对于我国经济、民事和刑事等方面的法制建设仍比较落后。这种落后最重要的表现就是: 立法上重实体轻程序,重事后程序轻事前、事中程序。我国行政立法多只注重解决行政前的实体问题,如行政机关的权限、职责,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行政行为的条件、标准等;而忽视对相应程序上的规范,如对行政的方式、步

骤、时限,行政机关的程序义务,行政相对人的程序权利等,在有关立法中很少规定。在现有行政程序规范中,多只是涉及监督和救济,如行政监察、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等;而很少规定事前、事中的程序,如行政公开、事前听取相对人意见、向相对人说明理由、作出行政行为过程中举行听证等。 程序概念意识淡薄。不少人认为依法行政只是依照实体法办事,甚至片面认为行政执法只是依照法定职权,对法定程序无关紧要;违反法定职权才是违法,违反法定程序不算违法。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依法行政,阻碍国家法治进程。 ——造成有法难依,有法不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制定了不少法律。可以说,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其他领域已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但我国的法律执行得不是很好,人民群众对一些地区和部门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反映强烈,不依法行政的现象普遍存在。其原因之一就是不重视行政程序法,可操作性差。以至有法难依,有法不依,法律虚置。 ——有碍公民行使正当权利。依法行政不仅是对行政机

2020中考道德与法治核心考点归纳

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核心考点归纳【考点一:要点名词识记】

【考点二:改革开放】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的意义? 我国确立了基本经济制度。 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四个尊重”成为社会共识。 2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成就? ⑴综合国力方面,,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人民生活方面,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3)国际影响力方面,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3 .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重要性) 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 色。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1) (2) (3)

4.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 (1)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依靠改革开放。(2)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需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 (3)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4)我国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现实挑战。 5.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 6.如何全面深化改革?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转变发展方式,坚持创新发展; (3)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吸收先进文明成果; (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7.改革开放40年,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 (1)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4)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了中国力量。 【考点三:共同富裕】 1.为何坚持共享发展成果?共同富裕?精准扶贫? (1)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方面。 (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4)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2.如何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打赢脱贫攻坚战? 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⑵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⑶加强社会保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4)动员广泛的社会参与,形成合力,共同努力。 3.党和政府关注民生,重视扶贫工作,说明了什么?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2)党和政府重视民生问题; (3)我国积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4.列举党和国家近年来采取的扶贫措施: ⑴加快农村危房改造; ⑵完善城乡医疗保障体制; ⑶实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补助制度。 5.青少年能为精准扶贫做些什么? (1)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