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下呼吸道包括气管

下呼吸道包括气管

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细支气管末端进入肺泡。下呼吸道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由于受上呼吸道正常寄生菌群的影响,结果往往难于正确判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必要加以关注。

在健康人群口、鼻咽部寄居的微生物种类繁多(见表1),可条件致病,引起下呼吸道感染。

表1 在健康人群的口、鼻咽部寄居的微生物

可能的条件致病微生物

少见的条件致病微生物

不动杆菌、绿色链球菌(包括米氏链球菌)、β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金苗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支原体、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卡它莫拉菌(布兰汉)、白色念珠菌、单纯疱疹病毒、肠杆菌科细菌、分枝杆菌、假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假单胞菌)、丝状真菌、臭鼻克雷伯菌、啮蚀艾肯菌、拟杆菌、消化链球菌、放线菌、嗜沫嗜血杆菌、龈内阿米巴、毛滴虫非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微球菌、棒杆菌、奈瑟菌(除淋病、脑膜炎奈瑟菌)、乳牛杆菌、韦荣球菌、螺旋体、龋齿罗氏菌、口腔纤毛菌、月形单胞菌、粘液性口腔球菌、弯曲菌

细菌致病首先要在呼吸道取得一个立足点,粘附在组织黏膜上,生长繁殖到足够数量才能致病。用避免污染的方法从下呼吸道无菌部位分离到的细菌(见表2)无论数量多少均应报告医生。

表2 呼吸道病原体

肯定的呼吸道病原体少见的呼吸道病原体

白喉棒状杆菌(产毒素)、结核分枝杆菌、肺炎支原体、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TWAR)、百日咳鲍特菌、军团菌、卡氏肺囊虫、诺卡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粗球孢子菌、新型隐球菌(可从未发病的病人中发现)、皮炎芽生菌、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肠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土拉热弗朗西丝菌、炭疽芽孢杆菌、鼠疫耶尔森菌、伯克霍尔德(假单胞)菌、伯氏考克斯体、

鹦鹉热衣原体、布鲁菌、沙门菌、多杀巴斯德菌、鼻硬结克雷伯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寄生虫

表3 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原体

细菌

病毒

百日咳鲍特菌

副百日咳鲍特菌

流感嗜血杆菌

肺炎支原体

肺炎衣原体副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腺病毒

麻疹病毒

一、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1.急性气管炎通常由细菌和病毒引起(见表3),婴儿和学龄前儿童的急性气管炎要考虑百日咳杆菌感染,最好的检验样品是深部鼻咽拭。

2.慢性气管炎查找病原体往往较困难,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它莫拉菌属往往能从这些患者的支气管中分离到。病毒往往也是一个致病原。

3.肺炎门诊和住院病人中,肺炎往往是疾病和死亡的一个因素,也是院内感染的一个重要方面。上呼吸道感染浸入肺部、直接吸入病原体或由血流入肺,均可引起肺炎。成人肺炎的常见病因有肺炎支原体、呼吸道病毒、肺炎衣原体、流感嗜血杆菌、需氧革兰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军团菌。肺炎链球菌是成人肺炎最常见的病因。

病毒也能引发肺部细菌感染。在美国,肺炎的死亡率排第6位。婴儿和儿童8 0%以上肺炎是由病毒引起,由病毒素引起的成年人肺炎小于10%-20%。由细菌引起的儿童肺炎往往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新生儿可由沙眼衣原体或卡氏肺囊虫所致。在小于30岁的年轻人中,肺炎支体是最重要的下呼吸道病原体,最近发现肺炎衣原体也是重要的致病原,在病毒性肺炎后经常继发β-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它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衣原体感染。在成年人下呼吸道感染中不多见的病原体包括放线菌和诺卡菌属,其他就更少。

4.医院获得性肺炎:该类肺炎病死率很高,是住院病人、尤其是插管病人的一外危险因素。感染菌倾向于医院专门化,最常见的是克雷伯菌、肠杆菌科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军团菌感染。在儿童医院内感染中,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素、流感A病毒往往是病原体。慢性下呼吸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真菌、厌氧菌、囊纤维变性可导致肺部持续性细菌感染,恶性肿瘤病人尤其容易被细菌感染,其病原体种类见表4。

表4 某些恶性肿瘤患者经常易感的病原体

恶性肿瘤(微生物感染部位与类型)病原体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肺炎、口腔病灶、尿路感染、肝炎、败血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肺炎、皮肤灶、咽炎、播散性疾病)

淋巴瘤(播散布性疾病、肺炎、尿路感染、败血症、皮肤病灶)

多发性骨髓瘤(肺炎、皮肤病灶、败血症)肠杆菌、假单胞菌、葡萄球菌、杰氏棒杆菌、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丙型肝炎病毒及其他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

各型链球菌、卡氏肺囊虫、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布鲁菌、念珠菌、新型隐球菌、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卡氏肺囊虫、龚地弓形虫、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分枝杆菌、诺卡菌、沙门菌、葡萄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假单胞菌、粪类圆线虫

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肠杆菌科细菌、假单胞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念珠菌、曲菌

器官移植病人在移植后4个月后,特别是第1个月内最易感染,感染常发生在肺部。爱滋病病人也是肺炎的高危人群。

二、样品收集和运送

深咳痰(收集前漱口)、气管刷和洗出液、肺泡灌洗液等样品收集于消毒容器,收集后快速送实验室检验。

1. 深咳痰深咳痰样品应作革兰染色镜检,观察样品是否适合作培养,考虑结核需作抗酸染色。除非用侵入性技术,不然下呼吸道分泌物易为上呼吸道分泌物、尤其是唾液污染。好的样品取决于病人的理解和采样者所受的教育。痰作为培养标本适用性很差,但却是数量最多、最费时的标本。告诉病人要深咳痰,事先用盐水漱口,尽量少沾唾液。痰咳入消毒容器,立刻送实验室检验,室温下中等程度的延迟(>2h)将失去某些病原菌的检出机会。

2. 诱导痰不能深咳痰的病人可由呼吸科医生用体位引流和胸腔叩击刺激产生合乎要求的痰,气溶胶诱导是一个替代方法。在分枝杆菌和感染的疾病中,诱导痰对分离病原菌很有用,在卡氏肺囊虫感染病例中也有很高的阳性率。病人吸入的气溶胶雾由15%NaC1和10%甘油溶液产生,吸入约10min,可激发强烈的咳嗽反射。以这样方式获得的痰标本因为含有直接来自肺泡的分泌物,往往呈水样,类似唾液。这种标本不必预检是否合格,微生物实验室就可以直接用于培养,而且避免了侵入性取样。

3. 气管内或气管切开术吸出样品气管切开病人不能用正常方式取痰,但可方便地从路肯氏曲管装置中收集,与痰同样处理。由于这类病人很容易为革兰氏阴性

条件致病菌和其它医院内感染菌感染而引起肺炎,要确认这些病人的肺炎病原菌往往使微生物学家和医生深感困难。

4. 支气管镜洗出样品、保护性支气管刷采集样品和肺泡灌洗液这类标本仍旧可以被上呼吸道正常寄生菌(草绿色链球菌、奈瑟菌属)污染,但与痰标本相比,更具有诊断上的价值。肺泡灌洗液一般灌洗量为100-300ml生理盐水,在急性细菌性肺炎时,细菌数应大于103-4/ml。支气管刷样品是非常合适的微生物学检验样品,刷取物混悬于1ml液体培养基,剧烈振摇后取0.01ml接种平皿,液体培养基稀释悬浮后若菌落计数≥103/ml可以考虑感染成立。

三、样品检验

1. 直接镜检寄生虫可由湿片镜检(肺囊虫由专门方法镜检)。加10%HOH在相差显微镜下可检查真菌或用希夫高碘酸钠染片置紫外光下检查真菌。样品必须固定后作革兰染色镜检,同时评估痰质量。可接受的痰标本在低倍镜下(100×)每视野鳞状上皮细胞<25,白细胞并无大的关联,但每视野多形核白细胞≥25,外加较少的鳞状上皮细胞则提示这是一个优秀的样品。以往只有深咳痰样品需要镜检决定是否为合格标本,最近气管的吸出标本也用镜检筛选,成年人每视野(100×)鳞状上皮细胞> 25的样品不适合培养,油镜下(1000×)未见细菌也可以不再作进一步微生物学检查。呼吸道分泌物有时需离心,取沉淀作镜检和培养,例如查找结核分枝杆菌。作结核分枝杆菌染色镜检时,金胺罗丹明荧光染色后的片子还可以用传统的抗酸染色再次复检,但片子的复柏油必须在染色前用二甲苯仔细地除去。如存在隐子囊孢子菌呼吸道感染,在抗酸染色后的片子中也可检查出来,这在免疫低下的病人中时有发生。免疫低下病人经常有卡氏肺囊虫感染的危险性,虽然改良Gomori六亚甲四胺银染色传统用于诺卡菌、放线菌、霉菌、寄生虫的识别,但操作需1h,不适用急症。许多实验室使用甲苯胺蓝0快速染色来替代,结果尚可,它检测技术不仅是肺囊虫而且也检出星形诺卡菌和某些霉菌。但对肺囊虫最好的方法是单抗染色,尤其是对肺泡灌洗液和诱导痰样品更为适用。直接荧光抗体染色(DFA)用于检查下呼吸道中的军团菌,但敏感度只有50%-75%,不能代替培养。商业提供的DFA试剂可用于检查许多呼吸道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疱疹病毒。沙眼衣原体单抗和多抗荧光染色可用于婴儿呼吸道分泌物检测,分子扩增直接检测也有报道,对这些方法和试剂的敏感度与特异生有不同的报道,相差很大。

2. 常规培养常规接种的培养基是5%羊血琼脂、麦康凯琼脂(分离革兰阴性菌)和巧克力琼脂(分离流感嗜血杆菌和奈瑟菌属)。为提高流感嗜血杆菌的分离率,有些实验室在巧克力琼脂中加入300μg/ml肝菌肽或50μg/ml万古霉素选择性地分离嗜血杆菌,巧克力琼脂在划线后第一区间贴10μg/片杆菌肽纸片也可达到同样目的。由于存在口腔正常寄生菌的污染,痰和其他一般的下呼吸道标本并不接种营养丰富的液体培养基,也不做厌氧培养。

深咳痰、诱导痰、气管灌洗液等标本,因口腔寄生菌的污染,结果判断时应报告优势生长的需氧菌,为了使报告尽量可靠,实际操作中的平板分区划线接种条件要恒定,样品的收集和运送必须十分注意。培养结果的临床意义还应结合病人的症状和其他实验室检查数据一并考虑。很多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在常规培养中查不出,临床需要时应以专门的手段检查。

呼吸道感染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4大疾病,占全球十大感染性疾病的首位。近二、三十年来,由于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特定高危人群的增加(如重大手术、机械通气、家庭护理、器官移植及免疫抑制等患者),多重耐药菌所致呼吸道感染呈明显上升趋势,在高危人群中的平均死亡率在30%以上。病原体的变迁、病原谱的复杂以及细菌耐药性的快速发展使呼吸道感染日益成为临床治疗的难题。

获得感染患者准确可靠的病原学培养及药敏结果,是目标性抗感染治疗、提高治愈率和减少耐药的前提,通过实验室的定期统计和反馈药敏试验结果,可提高本院和本地区抗菌药物经验性用药的水平。但是我国病原学诊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缺乏应有重视,标本送检率低,留取标本时机不当,呼吸道痰标本合格率低,实验室苛养菌检出率低,结果重复性差,感染菌与污染菌不易区分以及实验室工作与临床脱节,报告方式迟后,临床医生不能准确解读实验报告等,以致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不能很好为临床服务,未能起到应有的指导诊治作用。

呼吸道感染病原学检查方法有痰涂片革兰染色检查和痰培养,经纤支镜毛刷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血、胸腔渗出液培养,经皮肺穿刺针吸或开胸肺组织检查,免疫学方法如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军团菌的血清学抗体试验,尿液抗原放免测定,血肺炎支原体抗原快速测定等,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提高呼吸道感染病原学检查质量,特别是最常规、简便易行的痰标本的检验质量已成为影响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与治疗水平的关键内容。

理想的呼吸道标本病原学检测应达到较高的检出率和准确性,能区分感染菌与污染菌,能提供连续、快速的诊断信息及有价值的药敏报告。为此,需要在标本采集时机、采集方法、标本的

运送与保存、初筛、标本的预处理、培养基及培养环境的选择、定量或半定量培养、药敏方法及药敏菜单的选择以及分级报告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化。

1 痰标本的采集时机

临床医生经常抱怨标本培养阳性率过低、准确性差、用药指导价值不高等,其实招致以上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各级医生没能做到在抗菌药物首次应用或更改前,留取合格的标本送检,各家医院统计结果送检最多的是不合格的痰标本。由于留取标本前使用了抗菌药物,病原检出率及准确性显著降低;早晨留取痰标本由于不能及时送检接种,导致病原检出率降低,特别是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苛养菌。由于抗菌药物的使用,短时间内重复送检并不能提高检出率和准确性,只会增加患者负担。

如果上述情况能得以改观,标本送检的价值就会显著提高。留取标本的合适时机应是首剂抗菌药物使用前或抗菌药物更改前。首先要强化对各级医生,包括实习生的病原学送检方法的培训并制度化,争取首剂抗菌药物使用前有样必采留取合格标本,短期内无须重复送检;治疗期间应根据临床治疗反应来决定是否需复检,如有需要应采集当日抗菌药物用药前的痰标本;早晨起床后立即留取痰标本不可取,应在上班时间留取以便及时送检接种。

2 痰标本的采集方法

口咽部有大量草绿色链球菌和非致病奈瑟菌等正常寄生菌,以及表葡菌、金葡菌、念珠菌、副流感嗜血杆菌、肠道革兰阴性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上呼吸道定植菌。气管壁分泌物也可有少量上呼吸道正常寄生菌或定植菌污染,气管隆突以下通常是无菌的。如未清洁漱口或漱口不到位,则痰标本被口腔、牙周及咽部正常菌群和定植菌大量污染;不是来自气道深处咳出的标本,则常为唾液标本;早晨起床后的第一口痰,则常受气管壁分泌物污染。此外,对于无力咳嗽、少痰以及昏迷患者和婴幼儿等不能配合的患者,常常会放弃送检。

规范的痰标本采集方法应在清水漱口三次,再加咽喉部清洁三次以清洁口腔、牙齿及咽部后,在医务人员直视下指导患者用力从气道深部咳痰,必要时辅以拍背,弃去第一口痰,送检标本不可混有明显的唾液和鼻咽分泌物。如发现咳嗽不规范或唾液标本,则应弃去重新留取,直至获得合格标本。婴幼儿痰液收集困难时,可用无菌棉拭子刺激其喉部引发咳嗽反射,然后用棉拭子采集痰标本,也可用负压吸痰杯留取。无力咳嗽或不能配合的患者,可用吸痰管刺激声门诱导咳嗽后负压吸引痰液,再用无菌针筒将痰液压出,少痰患者可以高渗盐水雾化诱导排痰。

3 痰标本的运送

采集的新鲜痰标本应装于灭菌容器中或输送培养基中立即送检。苛养菌中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

血杆菌对干燥、寒冷的抵抗力均较弱,在标本离开机体后的外界复杂环境中存活率迅速降低,不能及时接种到合适的培养基是上述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离率低的又一重要原因,因此新鲜痰标本2小时内必须接种。对环境抵抗强的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葡萄球菌、念珠菌等),2-4h后已繁殖数代,过迟接种也会影响定量结果,因此也须在2小时内接种。

4 痰标本的镜检初筛

合格的痰标本应是从下呼吸道咳出的痰,内含颊部鳞状上皮细胞少,而白细胞较多。

痰标本镜下分类(100 )

分级白细胞 (个) 上皮细胞 (个)

A > 25 < 10

B > 25 < 25

C < 10 > 25

A、B:痰标本适合做培养; C:标本不合格,应重新留取标本。

唾液或唾液严重污染的痰标本,含鳞状上皮细胞多,而白细胞少,为不合格标本,应予以退检。

5 痰标本培养前的预处理

即使规范留取的痰标本仍不能完全避免口咽部分泌物的污染,而且病原体在痰标本中的分布并不均匀,因此在接种前有必要对痰标本进行洗涤和均质化处理以提高培养结果的准确性。

痰的洗涤:先用无菌生理盐水将痰液洗涤3~5次,以除去痰液表面的常居菌,挑取脓性部分的痰液划种。洗涤5次以上能使上呼吸道污染菌浓度减少100~1000倍。

痰均质化:多采用胰酶消化法,即向痰液内加等量的PH为7.6的1%胰酶溶液,放置37℃90分钟摇匀后接种。也可采用超声粉碎法,较为快速简便。

6 合理选择培养基

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都是苛养性细菌,对培养基和培养环境有特殊要求,如流感嗜血杆菌需V、X因子,肺炎链球菌需要5%新鲜羊血等,而呼吸道其他快生长细菌的覆盖又会进一步降低以上苛养菌的分离率,因此细菌室应常规建立苛氧菌的培养条件提高痰标本苛氧菌的分离率。

呼吸道标本病原检测的常用培养基包括:(1) 5%羊血琼脂平板:适用于各类细菌的生长,放置5%~10% CO2或厌氧环境35℃培养易于分离肺炎链球菌和β-溶血性链球菌;(2) 含有V、X

因子的巧克力血琼脂平板:于5%~10% CO2环境下培养分离嗜血杆菌、脑膜炎奈瑟菌;(3)中国兰/麦康凯琼脂平板: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选择性培养基;(4)TTC-沙保罗培养基:分离念珠

菌及其他酵母菌、奴卡菌等;(5)罗-琴培养基或米氏7H10培养基:用于结核菌培养。血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及中国兰/麦康凯琼脂平板是痰标本的必需培养基,其它培养基可根据要求选择。

7 实行痰菌定量或半定量培养

经过带菌腔道采集的标本、血标本、留置导管标本等检测到的阳性结果不少是定植菌污染所致,感染性体液或渗出液中致病菌浓度通常高于污染菌,因此对液化的痰液进行系列稀释再作定量接种培养能有效区分致病菌抑或污染菌。根据我国1990年医院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诊断标准:≥107 CFU/ml判定为肺部感染的病原菌;≤104CFU/ml判定为污染菌;104~7 CFU/ml需重复送痰标本培养,如连续分离到相同细菌两次以上,浓度在105~6 CFU/ml以上者,亦可认为是感染病原菌。由于定量法操作较为繁琐,大多数微生物实验室难以常规开展。

目前推广半定量细菌培养法—四区划种法,根据各区菌落生长数量以“-、+、++、+++或++++”表示,“+++”和“++++”通常可判定为感染病原菌。推荐同时报告可能的病原菌及正常菌群(草绿色链球菌和非致病奈瑟菌)的半定量结果,便于临床医生评估痰标本的污染程度和培养结果的可靠性。

8 实施分级报告制度

第一级:2小时内,报告涂片镜检结果;第二级:24小时内,报告初步培养结果;第三级:48-72小时,最后的完整报告,包括细菌鉴定和药敏结果。建议采用“三联报告单”直接镜检结果的报告痰涂片直接镜检对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快速初步诊断有很大价值,特别是对已使用过抗菌药物影响培养阳性率的患者尤为重要;此外,痰涂片直接镜检还起到鉴别痰标本质量(口咽部分泌物污染程度)、帮助判别主要病原菌、帮助解释培养结果和药敏结果的作用,只有合格的痰标本才有进一步接种培养的价值,国际上将痰涂片直接镜检列为提高痰液检验可靠性必做项目。当涂片检到可疑细菌时,可根据其细菌形态、排列和染色性,可以初步推定菌属(或种),如镜检见到排列成葡萄状的革兰阳性球菌,可报告为:“找到革兰阳性球菌,形似葡萄球菌”;如见到瓜子仁形或矛头状的尖端相背、成双排列、具有明显荚膜的革兰阳性球菌时,可报告为:“找到革兰阳性双球菌,形似肺炎链球菌”;如查见短而粗的革兰阴性杆菌,成双排列且有明显荚膜时,可报告为:“找到革兰阴性杆菌,形似肺炎克雷伯菌”;如查见不易识别的细菌,则报告为:“找到革兰(阳/阴)性(球/杆)细菌”。

(2)初步培养结果的报告痰标本经过隔夜培养,大多数细菌已生长成肉眼可辨的菌落,挑取可疑感染菌的菌落进行涂片革兰染色以及趋向性鉴定试验,如触酶试验区别葡萄球菌与链球

菌,凝固酶试验区别金葡菌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氧化酶试验区别肠杆菌科细菌与其它革兰阴性杆菌,同时根据在各种培养基中的菌落数量和形态,可报告初步培养结果,报告内容包括痰标本是否合格(根据正常菌群的生长情况),优势细菌属(种)及半定量结果,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特征明显细菌的鉴定结果,及时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选用。

(3)药敏试验结果的报告目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尚存在一些问题:准确性不够;所选药物不适或不能满足临床要求;药敏结果不能给临床医生作出充分解释;临床医生不能准确、全面解读药敏结果。

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选择纸片法还是稀释法应结合病原菌特点及药物特点,K-B纸片法虽可灵活选择药物,成本也较低,但有些药物的药敏准确性差,如纸片法检测万古霉素对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会导致耐药株漏检,因此该种情况就应选用稀释法。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的选药应参考有关标准(如CLSI),选择传统敏感药物、临床常用药物及耐药指示药物、代表药物,应避免选择临床已淘汰药品、天然耐药品种、或临床明确不适用药物,实验室应根据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谱进行归类,制订出具体的药敏菜单。

MRSA对 -内酰胺类抗生素、ESBLs阳性菌株对第三及第四代头孢菌素敏感的实验结果应作修正已为我们所熟悉,菌株对天然耐药的抗生素出现敏感结果,如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黄杆菌等天然耐碳青霉烯、铅黄肠球菌天然耐万古霉素,如出现敏感结果,微生物实验室应立即重复检测并予修正,临床医生也应拥有这方面知识以免选错药物,影响抗菌治疗效果。

9 常规开展呼吸道感染非典型病原体的检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门诊患者I组中肺炎支原体占13%~37%,肺炎衣原体17%,军团菌0.7%~13%;II组中常规细菌和非典型病原体的混合感染率达10%~40%。CAP住院患者40%~60%可检到非典型病原体,住ICU患者军团菌检出率达12.6%~24.1%。因此非典型病原体的检测在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抗菌药物选择中十分重要,应常规开展。检测方法包括培养、抗体、抗原检测及DNA检测等,培养较困难,对实验室技术条件要求也较高,且不能做出早期诊断,不适用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常规检测;抗体诊断需双份血清,无早期诊断价值;尿或血抗原检测试剂盒依赖进口,试剂昂贵,多数实验室难以常规开展,检测灵敏度也不高,或仅能检测部分血清型,如军团菌。推荐荧光定量PCR法检测DNA,目前已有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及军团菌的国产试剂盒供应,灵敏度较高,但特异性一般,4 h内出报告,可早期诊断。10 提高耐药监测统计资料的可靠性由于标本送检率低,通常只有院感,疑难、危重感染以及久治不愈的病例有相对高的送检率,不合格痰标本致念珠菌等口咽定植菌污染比例过高,重复标本多特别是难治性感染、耐药菌感染,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

动杆菌等易发生接触传播的多重耐药菌同源菌株常见,以及药敏试验的药物选择随意性强,导致现今微生物实验室常规耐药监测统计结果存在严重偏差,往往较临床实际耐药性显著高,从而误导临床医生选用广谱抗菌药物或不必要的联合用药。应通过强调首剂抗菌药物使用前或改药前有样必采、提高送检标本质量、计算机软件解决标本重复统计、常规开展临床菌株同源性分析以及实现药敏菜单规范化等措施,尽力纠正偏差,提高耐药监测统计资料可靠性,使其发挥应有的临床指导价值。

思考题

1 临床医生应如何规范痰标本的送检?

2 如何提高痰标本病原学检测的阳性率和准确性?

稿件来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最先是用“即刻法”,也就是取头三个质控品的S/CO算出均值和S,然后以所得的均值和S建立质控图的框架,以后每天质控品的S/CO均点在图上,剔除超3S的点,直至累积到20点。再用这20点重新计算均值和S,用新的均值和S作质控图的框架。以后每月用用上一个月的数据重新建立框架。当然如果试剂或质控品换新批号,应重新人“即刻法”开始。

elsia应该做空白,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通过酶标仪读出每孔的吸光度值,然后每孔再减去空白,得出吸光度值即od值。co是根据不同的试剂确定的,即临界值,是根据不同试剂提供的计算公式得出的。s是标本的od值,s/co是计算值,这些工作一般酶标仪都能自动完成。我提供的用excle作的质控图是用excle的自动计算功能完成的。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共同讨论

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 1、什么是呼吸道,它包括哪些内容呢?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两个部分,呼吸系统的作用是呼吸过程中要吸进氧气,吐出二氧化碳,它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上呼吸道包括鼻子,副鼻窦和咽部、会厌还有喉。这些地方发炎往往是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泡,这部分发炎是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 2、什么叫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3、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哪些? 常见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猩红热、SAS等。 4、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有哪些? 主要有病毒(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细菌(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支原体和衣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myco plasma):又称霉形体,为目前发现的最小的最简单的细胞,也是唯一一种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衣原体是一种既不同于细菌也不同于病毒的一种微生物,属于原核生物,即细胞内没有形成核膜的细胞核。单纯衣原体和支原体检测阳性多数不是病态衣原体和支原体是我们身体很多地方正常存在的菌群,如眼睛,鼻孔,肛门,口腔,阴道等地方,只要它不是比例过大(支原体是比衣原体还要小的病原体,除

引起生殖道的感染外,还可引起肺炎。在致病微生物中,细菌较衣原体大,衣原体较支原体大,而支原体又较病毒大。所以说衣原体和支原体是间乎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没有引起症状(痒痛难忍肿胀,发烧等),就不能算病,更用不着治疗,如果大量抗菌素导致了菌群失调反而成了病态。但是如果比例超过正常引起上述部位痒痛难忍肿胀,发烧等,就是衣原体和支原体炎症,才需要治疗,用大环内脂类药物效果好,口服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效果就很好,用不着输液等。所以单纯衣原体和支原体检测阳性多数不是病态,只能说明阴道正常,宫颈糜烂是雌激素水平高引起的,与衣原体等无关。如果反复治疗可能导致阴道痒,这就可能是菌群失调,停用所有用物,不要洗涤阴道,观察一周一般就会好啦。如果不好,做个阴道镜和细菌培养,然后对因治疗,药到病除。】杆菌(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等。 结核病分为五类: 原发性肺结核(代号——Ⅰ),包括原发性肺结核综合症及胸内淋巴结核; 行播散型肺结核(代号——Ⅱ),包括急性粟粒性、亚急性及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继发型肺结核(代号——Ⅲ),是肺结核病中的一个主要类型,病变可以含有增殖、浸润、干酪以及空洞等不同的病理改变; 结核性胸膜炎(代号——Ⅳ),包括结核性干性胸膜炎、渗出性胸膜炎和结核性脓胸;

3、呼吸系统-题库及答案

呼吸系统 一、名词解释 1.下呼吸道 2.易出血区 3.弹性圆锥 4.声韧带 5.环甲正中韧带 6.喉室 7.声门裂 8.气管隆嵴 9.肺门 10.肺根 11.肺段 12.胸膜腔 13.胸膜隐窝 14.胸膜顶 15.纵隔 二、填空题 1.呼吸道包括、、、和,其中下呼吸道包括、和。2.鼻旁窦有、、和,其中最大的是。 3.上鼻道有的开口,中鼻道有、和的开口,下鼻道有的开口 4.喉腔可被和,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和。 5.气管位于的前方,上端平对第颈椎下缘并与相续,向下至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杈处称。 6.肺的营养性血管是和,肺的功能性血管是和。 7.壁胸膜依其所在部位可分、、、。位于肺表面的胸膜称,其与壁胸膜之间的间隙称。 8.胸膜下界体表投影:锁骨中线平,腋中线平,肩胛线平,后正中线平。 9.纵隔通常以平面为界分为和,后者又以心包为界,分为、、。10.上纵隔内有、、、、、、、和。 三、单项选择题 1.上呼吸道包括() A、鼻、咽B、鼻、咽、喉C、鼻至气管D、口、咽、喉 2.鼻腔() A、有呼吸和嗅觉两种功能B、内侧壁有三个鼻甲 C、鼻中隔上部由软骨构成D、中鼻道有鼻泪管的开口 3.喉口两侧有() A、咽隐窝B、蝶筛隐窝C、扁桃体窝D、梨状隐窝 4.容积最大的鼻旁窦是 A、上颌窦B、额窦C、筛窦D、蝶窦 5.喉室是() A、前庭裂与声门裂之间的部分B、喉腔最狭窄的部位 C、喉中间腔向两侧突出的间隙D、前庭裂以上的部分 6.喉腔最窄处为() A、前庭裂B、声门裂C、喉口D、与气管相连处 7.成对的喉软骨是() A、甲状软骨B、环状软骨C、杓状软骨D、会状软骨 8.气管() A、位于食管的左后方B、以环状软骨为支架 C、于胸廓上口处分为左、右主气管D、分为颈部和胸部 9.肺()

气管与支气管的解剖

气管、支气管的应用解剖 气管是人体进行呼吸的通道,气管与支气管连接于喉与肺之间,属于下呼吸道。气管自分叉处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具有呼吸调节、清洁、防御性咳嗽反射与免疫等生理机能。 气管(trachea)是由一串马蹄形透明软骨环与膜性组织连接而构成的管腔。透明软骨位于外层和粘膜下层之间,为马蹄形的不完整环,占气管前2/3;后壁为无软骨的坚实膜壁,由纤维结缔组织和平滑肌构成。气管上起于环状软骨下缘,相当于第6颈椎平面,下达气管隆嵴处,相当于第5胸椎上缘水平。成人气管长度约为10~12cm,气管腔的左右径稍大于前后径,左右径约为2~2.5cm,前后径约为1.5~2cm。气管长度及内径依年龄、性别而逐渐变长增粗,呼吸时,内径也有变化。中国人体质调查统计结果见表4-1-1。 表4-1-1 气管的长度与内经 年龄气管长(mm)前后径(mm)横径(mm) 1个月3个月5个月1岁3岁5岁7岁12岁成人男成人女40 42 43 45 50 53 60 65 103 97 4 5 5.5 7 8 8.5 9 10 15 12.6 6 6.5 7 8 9 9.5 10 11 16.6 13.5 气管约有16~20个马蹄形软骨环,包括颈段气管与胸段气管两部分,上段居于颈前正中,自环状软骨下缘至胸骨上窝,约有7~8个气管环称为颈部气管,因位置较浅,可在颈前触及;从胸骨上窝至气管隆嵴,约有9~12个气管环称为胸部气管,进入胸腔后,气管的位置较深。第1、2气管软骨环常连成一体,呈分

支状,其他气管环可能也有连着现象。颈部气管前面被覆有皮肤、筋膜、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等;在第2~4气管环的前面,有甲状腺峡跨越。颈部气管的长度及其位置深浅与头位有关,当头前倾时,颈部气管环部分进入胸腔,位置较深;头后仰时,颈部有较多气管环,位置变浅,易于暴露。临床上行气管切开时,取垫肩后仰头位,易暴露颈部气管,有利于手术。 气管壁自内向外有粘膜层、粘膜下层、纤维软骨层,其外层即为纤维和肌肉层。粘膜层为假复层柱状上皮,含有很多杯状细胞;粘膜下层为疏松的脂肪结缔组织,含有分泌浆液与粘液的两种不同腺体,散布在整条气管内;外层内含有血管、淋巴管与神经。 气管的血供来自甲状腺下动脉与甲状腺下静脉,其分支分布于颈部气管前面,在胸骨上窝水平,气管前面尚与无名动脉及左无名静脉邻近;临床上气管切开术时若位置过低,套管弯度不合适,伤口感染累及上述血管时,可并发严重的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气管的末段最后一个气管环呈三角形突起,位于左右两侧主支气管交角处,组成气管杈(bifurcation of trachea)。其内形成一边缘光滑锐利的矢状嵴突,称为气管隆嵴(carina of trachea),是左右主支气管的分界,也是支气管镜检查时定位的一个重要解剖标志。 气管肌肉与粘膜的感觉神经由喉返神经支配,交感神经主要是由中部颈神经节支配,并与喉返神经相联系。淋巴引流至气管旁与气管前淋巴结。 支气管(bronchus)结构与气管相似,由软骨环、结缔组织与平滑肌组成,支气管进入肺门后,如树枝状反复分支,形成支气管树,此时分支愈分愈细,软骨环数目逐渐减少,软骨环也不完整。成人气管在第5胸椎上缘平面分为左右两主支气管,分别进入两侧肺门后,继续分支如树枝状,按自上而下分支顺序为:①主支气管(principle bronchus),入左右二肺;②肺叶支气管(lobar bronchus),右侧分3支,左侧分2支,分别进入各肺叶;③肺段支气管(segmental bronchus),入各肺段;④细支气管,直径1mm以下,入肺小叶;⑤终末细支气管;⑥呼吸

执业医师考点【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

第十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一)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包括上、下呼吸道急、慢性炎症,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胸膜疾病,呼吸道异物,先天畸形,肺部肿瘤等。其中以急性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 第一节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及防治密切相关。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为界划分为上、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及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毛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 一、解剖特点 (一)上呼吸道婴幼儿鼻腔比成人短,无鼻毛,后鼻道狭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易于感染,发炎时后鼻腔易堵塞而发生呼吸与吮奶困难。鼻窦粘膜与鼻腔粘膜相连续,鼻窦口相对较大,故急性鼻炎常累及鼻窦。婴儿出生后6个月便可患急性鼻窦炎,以上颌窦与筛窦最易感染。咽鼓管较宽、直、短,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时易致中耳炎,是历年考试的重点。 4.患儿,男,1岁半。因发热,咳嗽3天,1天来诉右耳痛,五官科诊断为急性卡他性中耳 A B C D咽鼓管较宽、直而短、呈水平位 E IgA 答案:D 咽部亦较狭窄而垂直。咽扁桃体6个月内已发育,腭扁桃体至l岁末逐渐增大,4~l0岁发育达高峰,青春期逐渐退化,故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婴儿则较少见。小儿喉部呈漏斗形,喉腔较窄,声门裂相对狭窄,软骨柔软,粘膜柔嫩而富有血管及淋巴组织,故轻微炎症即可引起声嘶和呼吸困难。 (二)下呼吸道历年考试的重点: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较狭小,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支撑作用不力,粘膜血管丰富,纤毛运动较差,清除能力薄弱,易因感染而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加,导致呼吸道阻塞。左支气管细长,位置弯斜,右支气管粗短,为气管直接延伸,异物易坠人右支气管内。 小儿肺的弹力纤维发育较差,血管丰富,毛细血管与淋巴组织间隙较成人为宽,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量较少,造成肺的含血量丰富而含气量相对较少,故易于感染,并易引起间质性炎症、肺气肿或肺不张等。 【助理】25.小儿下呼吸道的解剖特点是(2006)

上中下呼吸道的部位

上中下呼吸道分别指哪些部位啊?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和支气管炎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吗? 1.呼吸道是肺呼吸时进出的气流所经过的通道。 有肺脊椎动物的呼吸道分上、下两部:鼻、鼻窦、咽和喉合称上呼吸道。气管及其以后一分再分的管道,合称为下呼吸道,或称为气管树。气管树是随着动物的进化逐渐复杂化的。 整个呼吸道内表面都分布有分泌液和纤毛(鼻孔、咽后壁和声带粘膜除外),它能温暖(或冷却)、湿润和净化吸入的空气,对于呼吸器官和人体有着保护作用。 在呼吸道粘膜的上皮细胞间隙中有杯状细胞分泌粘液;粘膜下层中有粘液腺分泌粘液和浆液。呼吸道粘膜的每个上皮细胞约有200 条纤毛,经常进行规则而协同的摆动,向咽部方向摆动时坚挺有力而快速,向相反方向摆动时弯曲柔软而缓慢,这样,纤毛顶部的粘膜层连同粘着的异物颗粒,都朝着咽部推移,然后经口吐出,或被咽下。呼吸道粘膜下层有丰富的传入神经末梢,能感受机械的或化学的刺激,引起喷嚏和咳嗽等反射,以高速度的气流把呼吸道的异物排出口、鼻之外。 在呼吸道的不同部位,其口径和内壁的几何形状是各不相同的,下呼吸道的管壁内横亘有平滑肌纤维,这些肌纤维的活动状况直接关系到下呼吸道的口径(尤其是缺乏软骨的膜性细支气管),因此,关系到呼吸的气流阻力。 当一定的粘滞性与密度的气体通过呼吸道时,气体在呼吸道各部分的气流类型可分为湍流和层流两种。在上呼吸道和在气管分成主支气管之处,管腔口径的变化比较突然(尤其在声门上下),管腔内表面又凹凸不平(尤其是鼻腔),加上这些部位的气流速度较高,所以气流是属于湍流。气管以下的下呼吸道的口径随着它频繁地分支而逐渐变小,其总截面积随分支而增大,气流速度随着分支而减慢。所以在主支气管以下的气流是属于层流。克服湍流和层流引起的呼吸道气流阻力都需要一定的压力差。 由于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鼻子吸入的空气和经咀嚼的食物都会经过咽喉,之后各走各路,空气进入气管,食物则进入食道(气管位于食道的前面),这完全是由咽下方、喉上方的会厌软骨所决定的。会厌软骨位于食管和气管处,当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吞咽时,一方面软颚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入鼻腔;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将气管喉覆盖,令食物进入食道。由此可知,在吞咽的那一刻,呼吸是暂停的。吞咽完毕,软颚、喉及会厌软骨会及时恢复原位,于是呼吸可照常进行。 补充回答: 2.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90%左右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该病四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雾滴,或经污染的用具进行传播。常于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受寒、劳累、淋雨等情况,原已存在或由外界侵入的病毒或/和细菌,迅速生长繁殖,导致感染。该病预后良好,有自限性,一般5-7天痊愈。常继发支气管炎、肺炎、副鼻窦炎,少数人可并发急性心肌炎、肾炎、风湿热等。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第一节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其临床意 义 第四章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 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RespiRatoryInfection)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高,据统计,急性呼吸道感染约占儿科门诊患儿60%以上,肺炎占住院患儿1/3以上,且病情严重,死亡率高。我国12省市小儿死亡原因的回顾调查表明:5岁以内死亡原因中以肺炎占首位,严重威胁小儿生命及健康成长。因此,积极地防治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儿科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一节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一、呼吸道解剖及生理功能特点 临床上以喉部环状软骨下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包括鼻、鼻窦、鼻泪管、鼻咽部、咽部、耳咽管、喉。下呼吸道指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肺,此外尚包括肺门、纵膈、胸膜、胸廓等。 (一)上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解剖特点:

1.鼻:婴幼儿时期头面部发育不足,鼻道相对短小、狭窄,初生儿几乎无下鼻道。此后随着面部、颅骨及上颌骨的发育,鼻道逐渐加宽增长,直至4岁左右才开始形成。婴儿期缺少鼻毛,鼻粘膜柔嫩,极易于感染。粘膜富于血管组织,感染时粘膜充血肿胀可使鼻腔更加狭窄,甚至闭引起呼吸困难。粘膜下层缺乏海棉组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育,至青春发育期达高峰。因此婴儿很少发生鼻衄,6-7岁后鼻衄较为多见。 2.鼻窦:婴幼儿鼻窦不发达,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育。蝶窦生后即存在,3-5岁后方有生理功能。上颌窦2岁时出现,至12岁后才充分发育。额窦的炎症在6岁以后方可见到。婴幼儿期虽易患呼吸道感染,但不易发生鼻窦炎。 3.鼻咽部及咽部:由软腭分隔,在婴儿期相对狭窄、垂直,且富于集结的淋巴组织,包括鼻咽部扁桃体、舌及腭扁桃体,围绕咽部呈环状排列,这些淋巴组织肿胀时可引起气道部分阻塞。腭扁桃体为的集结淋巴组织,早期腺体及血管组织均不发达,至1岁末随着全身淋巴组织的发育而逐渐增大,4-10岁时发育达峰,至14-15岁时又逐渐退化。故扁桃体炎是在1岁以内婴儿少见,多发生在学龄儿童。扁桃体具有生产、供应和贮存抗原反应前驱细胞的作用,有一定防御、免疫功能,对单纯性扁桃体肥大者主张勿须手术摘除,如果腺窝处有细菌隐伏形成慢性感染病灶,不易控制者,可考虑手术。 咽后壁间隙组织疏松,当其处淋巴组织感染后可发生咽后壁脓肿,临床多见于1岁以内的婴儿。 4.耳咽管:婴儿的耳咽管宽直且短,呈水平位,上呼吸道感染时易患中耳炎。

下呼吸道包括气管

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细支气管末端进入肺泡。下呼吸道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由于受上呼吸道正常寄生菌群的影响,结果往往难于正确判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必要加以关注。 在健康人群口、鼻咽部寄居的微生物种类繁多(见表1),可条件致病,引起下呼吸道感染。 表1 在健康人群的口、鼻咽部寄居的微生物 可能的条件致病微生物 少见的条件致病微生物 不动杆菌、绿色链球菌(包括米氏链球菌)、β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金苗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支原体、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卡它莫拉菌(布兰汉)、白色念珠菌、单纯疱疹病毒、肠杆菌科细菌、分枝杆菌、假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假单胞菌)、丝状真菌、臭鼻克雷伯菌、啮蚀艾肯菌、拟杆菌、消化链球菌、放线菌、嗜沫嗜血杆菌、龈内阿米巴、毛滴虫非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微球菌、棒杆菌、奈瑟菌(除淋病、脑膜炎奈瑟菌)、乳牛杆菌、韦荣球菌、螺旋体、龋齿罗氏菌、口腔纤毛菌、月形单胞菌、粘液性口腔球菌、弯曲菌 细菌致病首先要在呼吸道取得一个立足点,粘附在组织黏膜上,生长繁殖到足够数量才能致病。用避免污染的方法从下呼吸道无菌部位分离到的细菌(见表2)无论数量多少均应报告医生。 表2 呼吸道病原体 肯定的呼吸道病原体少见的呼吸道病原体 白喉棒状杆菌(产毒素)、结核分枝杆菌、肺炎支原体、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TWAR)、百日咳鲍特菌、军团菌、卡氏肺囊虫、诺卡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粗球孢子菌、新型隐球菌(可从未发病的病人中发现)、皮炎芽生菌、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肠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土拉热弗朗西丝菌、炭疽芽孢杆菌、鼠疫耶尔森菌、伯克霍尔德(假单胞)菌、伯氏考克斯体、

解剖学练习题—呼吸系统解析

一、名词解释 1.上呼吸道:鼻、咽、喉。 2.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及肺内分支。 3.声门裂:两侧声襞之间的裂隙,是喉腔最窄的部位。 喉室:喉中间腔向两侧突出的隐窝。 声带:是指声韧带、声带肌以及由其覆盖的喉粘膜三者组成的结构。 环甲正中韧带:环甲膜中部弹性纤维增厚。急性喉阻塞时,为抢救病人生命可在此进行穿刺,以建立暂时的通气道。 弹性圆锥:是圆锥形的弹性纤维膜。起自甲状软骨前角后面,呈扇形向下,向后上于杓状软骨声带突和环状软骨。其上缘为声韧带。 嗅区:位于上鼻甲内侧面和与其相对的鼻中隔以上部分的鼻粘膜称为嗅区,富有感受嗅觉刺激的嗅细胞。 4.肺门:肺内侧面有一中央凹陷,是主支气管、肺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肺的部位。 5.肺根:主支气管、肺血管等出入肺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和胸膜包绕。 肺韧带:肺内侧面,脏、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包绕肺根并向下形成肺韧带,其内有小血管,肺切除时应结扎。 6.气管杈:气管在胸骨角水平处分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称为气管杈。 8.气管隆嵴:气管内在胸骨角平面有一向上凸出,并略偏向左侧的半月状嵴,是支气管镜检查的重要标志。 7.胸膜:覆于肺表面、胸壁内面、膈上面和纵隔侧面的一层浆膜。 胸膜腔:脏、壁二层胸膜在肺根处互相移行,形成的潜在性腔隙,腔呈负压。 肋膈隐窝:肋胸膜与膈胸膜的反折处,为胸膜腔的最低位。负压、少量滑液,胸膜腔积液首先积存于此。 9.纵隔: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10.支气管树:支气管在肺内逐级分支成树枝状,称支气管树。 11.鼻旁窦:又称副鼻窦或鼻窦,为鼻腔周围颅骨内开口于鼻腔的含气空腔。能温暖与湿润空气,对发音起共鸣作用。鼻窦左右成对,共四对,分别称为额窦、筛窦、蝶窦和上颌窦 12.蝶筛隐窝: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间的间隙。 二、填空题 1.呼吸系统:分(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肺实质:各级支气管及肺泡组织。 肺间质:肺泡上皮与血管内皮之间,终末气道上皮以外的支持组织,包括血管和淋巴组织。 2、上呼吸道: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 下呼吸道:气管和各级支气管称为下呼吸道。 3、鼻阈:鼻前庭后上方的弧形隆起。 鼻中隔:由筛骨垂直板、犁骨、鼻中隔软骨构成的支架。 4、蝶筛隐窝:最上鼻甲或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体之间的凹陷称为~。 鼻旁窦:鼻腔周围含气颅骨内的腔,有四对,分别是额窦、筛窦、上颌窦、蝶窦。 5、声韧带:弹性圆锥上缘游离增厚,紧张于甲状软骨至声带突之间,称为~。 声带:声韧带连同声带肌及覆盖于其表面的喉粘膜一起称为~。它紧张于甲状软骨前角后面与杓状软骨之间,是发音的重要结构。 声门裂:位于两侧声襞及杓状软骨底和声带突之间的裂隙,是喉腔最狭窄处。 6、喉腔:由喉软骨、韧带、纤维膜、喉肌和喉粘膜等共同围城的管腔。 喉室:喉中间腔两侧向侧方突出至前庭襞与声襞之间的梭形隐窝。 喉结:甲状软骨左右两板前缘在中线连结处的上端向前突出,称为~ 前庭裂:两侧前庭襞之间的裂隙称为~。 7、气管杈:气管下端在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杈处称为~。 嵴下角:气管中线与主支气管下缘之间的夹角称为~。 气管隆嵴:在气管分杈处的下壁内面,呈矢状位的隆嵴,是左、右主支气管的分水岭。 8、肺门:肺纵膈面中央有一椭圆形凹陷称为~,是支气管、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的门户。 肺根:出入肺门的支气管、血管、神经、淋巴管被结缔组织包裹成束,称为~。 9、肺叶支气管:在肺门处,左、右主支气管分出2级支气管,进入肺叶,称为~。 支气管肺段(肺段):是指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区的全部肺组织的总称。 10、胸膜:衬覆于胸壁内面、膈上面、纵膈两侧和肺表面等部位的一层浆膜。 胸膜腔:脏壁两层胸膜之间密闭、狭窄、呈负压的腔隙称为~。其内有少许浆液,减少摩擦。 肺韧带:相互移行的脏壁两层胸膜在肺根下方重叠成三角形的皱襞,称为~。 11、胸膜顶:呈圆顶状包被在肺尖上方的壁胸膜,称胸膜顶。突出于胸廓上口,高出锁骨内侧段上方2-3cm。

上下呼吸道的解剖分界

上下呼吸道的解剖分界 人类的呼吸道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由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组成。上呼吸道包括鼻腔、口腔、咽部和喉部,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部。 鼻腔是呼吸道的入口,通过鼻孔进入空气。鼻腔内有细小的毛细血管和黏膜,可以过滤空气中的灰尘和微生物,并加热和湿润空气。鼻腔还含有嗅觉感受器,使我们能够感知各种气味。 接下来,空气通过咽部,咽部是连接鼻腔和口腔的部分。咽部是一个重要的通道,不仅用于呼吸,还用于进食和说话。咽部的后部有两个通道,分别是食管和气管。食物会通过食管进入胃部,而空气会通过气管进入下呼吸道。 气管是一个柔软的管道,由一系列的软骨环组成,它连接咽部和支气管。气管中有纤毛,它们的运动帮助排出积聚在呼吸道中的粘液和杂质。在气管的末端,它分成两个主要的支气管,分别通向左右肺。 支气管是气管分支的管道,它们进一步细分成更小的管道,称为支气管细支。这些细支将空气输送到肺部的不同部位,并最终到达肺泡。肺泡是呼吸道的最终部分,它们是与血液接触的地方。在肺泡中,氧气从空气中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则从血液中释放到空气中。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之间的分界在喉部。喉部是一个位于咽部和气

管之间的结构,它包括声带和会厌。声带位于喉部的前部,它们在呼吸时打开,允许空气通过,并在说话时闭合,产生声音。会厌是位于喉部的软组织,它可以防止食物进入气道。 人类的呼吸道是一个精确而协调的系统,它使我们能够呼吸新鲜的空气,并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部分。了解呼吸道的解剖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呼吸过程,并保持呼吸道的健康。在我们呼吸的每一刻,呼吸道都在默默地工作,为我们的生命提供必不可少的氧气。

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的组成教案_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的组成 阅读精选(1): 呼吸系统是由肺外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包括鼻、咽、喉、气管、主支气管和肺等器官。 1。肺主要包括主支气管在肺内的各级分支和肺泡两部分。 2。鼻、咽、喉、气管和各级支气管为呼吸道,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3。临床上把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气管、主支气管和肺内各级支气管称为下呼吸道。 呼吸系统的功能主要是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另外,鼻还有嗅觉功能;喉兼有发音功能。 阅读精选(2): 呼吸系统的组成: 结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动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要不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称为呼吸。气体交换地有两处,一是外界与呼吸器官如肺、腮的气体交换,称肺呼吸或腮呼吸(或外呼吸)。另一处由血液和组织液与机体组织、细胞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内呼吸)。

呼吸器官的共同特点是壁薄,面积大,湿润,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分布。进入呼吸器官的血管含静脉血,离开呼吸器官的血管含动脉血。 低等水生动物无特殊呼吸器官,依靠水中气体的扩散和渗透进行气体交换。在较高等的水生动物体内腮成为主要呼吸器官。陆生无脊椎动物以气管或是肺交换气体。而陆生脊椎动物中肺成了唯一的气体交换器官。 肺是一个内含大而潮湿的呼吸表面的腔,位于身体内部,受到体壁保护。肺主要由支气管反复分支及其末端构成的肺泡共同构成,气体进入肺泡内,在此与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内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进入毛细血管,透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组织,供给各器官氧化过程的所需,各器官组织产生的代谢产物,如CO2再经过血液循环运送到肺,然后经呼吸道呼出体外。哺乳类的呼吸系统除肺以外还有一套通气结构即呼吸道。在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也增大。呼气时,正好相反,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胸廓的上下径缩小 在所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营养治疗是重要的治疗部分。营养不良可减弱呼吸肌强度,改变通气潜力及损害免疫功能,引起肺功能的下降。营养状况的恢复能改善受损肺功能、能够提高疗效,当经口自然进食不足时,对有消化功能的病人来说,肠内营养比静脉更为常用。

下呼吸道的名词解释解剖学

下呼吸道的名词解释解剖学 下呼吸道是人体呼吸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包括气管和支气管。下呼吸道 在呼吸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负责将空气输送到肺部,为机体提供充足的氧气,同时也帮助身体排出二氧化碳等废气。下呼吸道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呼吸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下呼吸道的起始部分是气管,它是一个管状结构,位于喉部的上方和胸腔的前部。气管的主要功能是将空气导入支气管。气管内部是由一系列环状的软骨组成,这些软骨的存在保证了气管的通畅性和稳定性。另外,气管上还覆盖有粘膜,这一层粘膜含有许多纤毛,它们能够帮助排出异物和粘液,保持气道的清洁。当然,气管的解剖结构使得它在发生某些疾病时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比如咳嗽和喉咙疼痛。 气管的末端分为两个主支气管,也就是左右主支气管。主支气管进一步分支成 为小的支气管,它们渗透到肺部的各个区域。支气管的解剖结构同样非常重要,因为它们的管壁含有平滑肌,可以调节气道的直径。这意味着支气管的直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呼吸过程中空气流量的变化。此外,支气管内的粘膜上也有纤毛,它们不仅帮助清除异物,还能够将黏液往上推送,最终与咽部中的唾液一起被咽下。这个清洁机制的破坏可能导致支气管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进一步分支形成了细小的终末气道,也称为呼吸性细支气管。终末气道 内的管壁主要由肺泡构成,它们是实现气体交换的基本单位。肺泡是小而薄的囊状结构,其内表面充斥着微小的血管,这些血管被称为毛细血管。呼吸性细支气管与毛细血管的接触面积非常大,利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这一呼吸气体交换过程是通过肺泡壁上的薄膜进行的,氧气能够通过这一薄膜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会从血液中通过薄膜进入肺泡,最终被呼出体外。 了解下呼吸道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呼吸系统的正常工作和相关疾病的发 生机制非常重要。例如,当下呼吸道受到感染或其他刺激时,它会产生炎症反应,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慢性支气管炎就是其中的一种,它主要影响支气管和肺泡。

呼吸系统解剖学考试题及答案

呼吸系统解剖学考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上呼吸道:临床上通常把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 2.喉口:喉的入口称为喉口。朝向后上方,由会厌软骨上缘、勺状会厌襞和勺间切迹等围成 3.声韧带:为弹性圆锥上缘游离增厚的部分,紧张于甲状软骨与声带突之间,称声韧带,是发音的结构基础。 4.声门裂:为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之间的裂隙,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分为膜间部和软骨间部 5.肺门:指肺的内侧面中部凹陷处,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之处。 6.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称为肺根,将肺连于纵隔。7.支气管肺段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和它所属的肺组织共同构成一个支气管肺段,简称肺段。肺段整体呈圆锥形,尖向肺门,底在肺的表面。 8.胸膜腔:为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根处互相移行所形成的潜在性的密闭间隙,内含少量浆液。 9.肋膜隐窝:壁肋膜各部迁移转变处有肯定间隙,纵然在深吸气时肺缘也不克不及伸入其内,肋膜腔的这些部位总称为肋膜隐窝。

10.肋膈隐窝:为肋肋膜与膈肋膜迁移转变地方组成的间隙,是肋膜腔位置最低的部位。 11.纵隔:是两侧纵隔肋膜之间的所有器官、布局与结缔组织的总称。2、填空题 1.呼吸系统由___呼吸道_____和___肺_____二部分组成。 2.下呼吸道包括____气管____和___各级支气管_____。 3.鼻可分为____外鼻、鼻腔___________和_鼻窦_______三部分。 4.每侧鼻腔都可分为_____鼻前庭___和__固有鼻腔______二部分。5.鼻粘膜按生理功能分为____呼吸区____和__嗅区______二部分。 6.最大的鼻旁窦是_____上颌窦_____,它开口于___中鼻道______前部。7.喉位于颈前部___喉咽__的前方,上借韧带和肌连于_舌骨_____,故可随吞咽 而上下移动。 12.右肺被斜裂和水平裂分为上、中、下三叶。 13.平静呼吸时,肺下缘在腋中线处与__第8肋__相交,在肩胛线处与____第10肋___相交。

解剖学考试知识点整理:呼吸系统

解剖学考试知识点整理: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临床上,常把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把气管、主支气管及其分支称为下呼吸道。 一、气管和支气管 (一)气管 气管位于食管前方,上接环状软骨,经颈部正中,下行入胸腔。气管可分为颈、胸两部分,在胸骨角平面(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称气管杈。气管杈内面形成向上凸的纵嵴,称气管隆嵴,此嵴位置常偏左侧。气管由16~20个“C”形的软骨环及连接各环之间的结缔组织和平滑肌构成,气管内面衬以黏膜。气管的后壁缺少软骨,由纤维组织膜和平滑肌封闭。 (二)左、右主支气管 左主支气管较细长,走行倾斜;右主支气管较短粗,走行较垂直,加之气管隆嵴多偏向左侧,故异物易坠入右主支气管。 二、肺和胸膜 (一)肺 1.肺的形态肺的外形近似圆锥体形,右肺较宽短,左肺较窄长。每侧肺具有一尖、一底、三面(肋面、内侧面和底面)和三缘(前缘、后缘和下缘)。肺尖钝圆,经胸廓上口向上伸入颈根部,可高出锁骨内侧1/3上方2~3cm。肺底与膈邻贴,向上凹陷,又称膈

面。 肺的肋面面积较大而圆凸,与胸壁内面贴近;内侧面又称纵隔面,此面的中部有一长圆形的凹陷,称为肺门,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肺的部位。 2.肺的分叶左肺被由后上斜向前下的斜裂分为上、下两叶。右肺除斜裂外,还有一条近于水平方向的水平裂(右肺副裂),它们把右肺分成上、中、下三叶。 (二)胸膜、胸膜腔和胸膜窦 胸膜是覆盖在肺表面、胸壁内面、膈上面和纵隔侧面的浆膜,可分为脏胸膜和壁胸膜两部分。脏胸膜包被在肺的表面;壁胸膜分四部分,贴附于肋内面的肋胸膜、贴于膈上面的膈胸膜、贴于纵隔两侧的纵隔胸膜,以及高于第1肋的胸膜顶。脏胸膜和壁胸膜之间形成一个完全封闭的浆膜囊腔隙,称为胸膜腔。胸膜腔左右各一,互不相通。腔内为负压,两层胸膜紧密相贴,腔内有少量浆液,可减少呼吸运动时两层胸膜间的摩擦。 在壁胸膜转折处的间隙统称为胸膜窦。其中,肋膈隐窝位于肋胸膜和膈胸膜的相互移行处,坐位时,其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

最新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

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 一、相关临床知识 临床通常将正常人喉以上部位称之为上呼吸道,上呼吸道定植有大量的正常菌群,而气管以下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称下呼吸道,通常无菌。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及肺实质感染(肺炎、肺脓肿)等。病原体有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真菌、立克次体和原虫等。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可有发热、咳嗽和咳痰,痰呈脓性、粘稠或血性,可伴有胸痛、气急,肺部闻及湿罗音、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x线检查提示肺部有炎症性浸润或胸腔积液等体症,严重时可导致感染性休克和呼吸衰竭,因此临床诊断一般不难;细菌学检验能明确感染病原,并提供有关抗菌药物对分离菌的抗菌活性等信息,有助于疾病治疗、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和医院感染的监测。临床呼吸道标本中常见分离细菌见表1 二、标本采集 本室必须注意生物安全防护。 (一)采集方法 1.自然咳痰法以晨痰为佳,采集标本前应用清水、冷开水漱口或牙刷清洁口腔和牙齿,有假牙者应取下假牙。尽可能在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痰液直接吐入无菌、清洁、干燥、不渗漏、不吸水的广口带盖的容器中,标本量应≥lml。标本应尽快送检,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室温保存≤2h。 2.支气管镜采集法、防污染毛刷采集法、环甲膜穿刺经气管吸引法、经胸壁针穿刺吸引法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法均由临床医生按相应操作规程采集,但必须注意采集标本时尽可能避免咽喉部正常菌群的污染。 3.小儿取痰法用弯压舌板向后压舌,将拭子伸入咽部,小儿经压舌刺激咳嗽时,可喷出肺部或气管分泌物粘在拭子上送检。幼儿还可用手指轻叩胸骨柄上方,以诱发咳痰。 (二)标本验收 遇有不合格标本,应及时与临床联系,报告不合格标本拒收的具体理由。下呼吸道标本验收与拒收见表2。

人体解剖学呼吸系统复习题附答案

人体解剖学呼吸系统复习题附答案 呼吸系统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上呼吸道——鼻、咽、喉 2、声门裂——左右两侧声襞之间的裂隙称声门裂 3、肺门——肺的 内侧面中央凹陷处称肺门 4、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将肺连于纵膈,称肺 根5、肋膈隐窝——胸膜隐窝由肋胸膜与膈胸膜转折形成的半环形称肋膈 隐窝6、纵隔——是两侧纵膈胸膜之间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7、胸膜腔——脏壁两层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形成潜在性的密闭腔隙 8、气管杈——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称气管杈 9、肺韧带——在肺根下方,脏、壁胸膜移行的双层胸膜称肺韧带, 连与肺与纵膈之间,呈额状位,有固定肺的作用 10、支气管树——左右主支气管入肺喉后反复分支,呈树枝状,称支 气管树11、下呼吸道——气管、各级支气管 12、鼻旁窦——由骨性鼻旁窦内衬黏膜而成,共四对,均开口于鼻腔,对发音有共鸣作用。二、填空题: 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前者的功能是气体进出 的通道--,后者的功能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和-喉---。 3、下呼吸道包括气管及 其各级支气管。

4、呼吸道的起始部分是-鼻-,包括—外鼻、鼻腔、-鼻旁窦三部分。 5、鼻腔外侧壁由上到下的三个突出结构是—上鼻甲--、-中鼻甲---、-下鼻甲--;在上鼻甲的后上方与鼻腔顶壁间有一凹陷称—蝶筛隐窝,-筛 窦后群-开口于此;下鼻道的前端有-鼻泪管---的开口。 6、鼻腔粘膜嗅部位于-上鼻甲内侧面及其对应的鼻中隔黏膜-。 7、鼻旁窦包括额骨、蝶骨、上颌骨、筛骨-四对,其中窦腔最大且易 患慢性炎症的是-上颌窦。8、喉腔被—前庭裂和-声门裂---分为三部分, 从上到下依次是-喉前庭、--喉中间腔和—喉下腔-。喉腔最狭窄的部位是—声门裂-。 9、喉的软骨主要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及一对-杓状软 骨-。 10、--喉下腔粘膜下组织较疏松,炎症时易引起水肿,尤其时幼儿喉 腔较小,常因水肿引起喉阻塞,造成呼吸困难。11、连于喉与肺之间的管 道是-气管--与-支气管--。前者上端在第六颈椎体下缘平接喉的环状软骨,向下经-胸廓上口入胸腔,于-气管-平面分叉。 12、左主支气管细长,走行较倾斜;右主支气管略---粗短,走行方 向-较陡直,异物易坠入-右主支气管。 13、肺的上端较圆钝,称-肺尖-,可高出锁骨内侧1/3约2~3厘米。左肺前缘的下部有-左肺心切迹--。14、肺内侧面中央有一凹陷称肺门, 它是主支气管、肺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进出肺的部位,这些结构被结缔 组织相连一起并由胸膜包绕成束,总称-肺根。15、肺下界在锁骨中线上 平-第六肋,在腋中线上平-第八肋-。

呼吸系统

一、本章要求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及上、下呼吸道的概念;鼻旁窦的位置、开口部位;喉的位置,喉 软骨的类型,喉腔的形态及分部;肺的位置和形态,Ⅰ型、Ⅱ型肺泡细胞、尘细胞,气血屏障的概念: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肋膈隐窝的位置;肺与胸膜的体表投影。 熟悉:气管、主支气的位置、形态及微细结构;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肺导气部和呼吸部的分支概念;纵隔的概念。 了解:支气管肺段的定义,纵隔的区分和内容物。 二、复习要点 上呼吸道:鼻、咽、喉 呼吸道 下呼吸道:气管、各级支气管 呼吸系统 肺实质:支气管树和肺泡 肺 肺间质: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神经等 (一)鼻 1 外鼻:分鼻根、鼻背、鼻尖和鼻翼等部分。注意鼻唇沟的概念。 鼻前庭 2. 鼻腔外侧壁:上、中、下三个鼻甲和三个鼻道,上鼻甲后上方有 蝶筛隐窝 固有鼻腔鼻中隔:前下部为易出血区(Littile) 嗅区:上鼻甲内侧及与其相对鼻中隔以上部分的鼻粘膜 鼻黏膜 呼吸区:嗅区以外的鼻腔粘膜,有丰富的血管和腺体 上颌窦:最大,位于上颌骨体内,开口于中鼻道 额窦:位于额骨眉弓深面,额骨内外板之间,开口于中鼻道 3.鼻旁窦 蝶窦:位于蝶骨体内,开口于蝶筛隐窝 筛窦:位于筛骨迷路内,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二)喉 1. 位置:颈前部正中,成人平第5~6颈椎高度,女性和小儿稍高 2. 结构 甲状软骨:最大,其前角突出称喉结 环状软骨:惟一呈环行的软骨,对维持呼吸道通畅有重要作用 1)喉软骨 杓状软骨:成对,三面锥体形,有声带突和肌突 会厌软骨:形似树叶,有弹性,形成会厌

2)喉连结:主要有环甲关节、环杓关节、弹性圆锥和甲状舌骨膜 3)喉肌 作用于环杓关节,使声门裂开大或缩小 4)喉腔下通气管,上经喉口通喉咽。又是发音器官。 前庭襞:喉腔内上方的一对粘膜皱襞 两襞 声襞:下方的一对粘膜皱襞 前庭裂:两侧前庭襞之间的裂隙 两裂 声门裂:两侧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之间的裂隙,是喉腔最狭窄部 喉前庭:前庭襞以上部分 三部喉中间腔:前庭襞和声襞之间的部分(向两侧突出的隐窝称喉室) 声门下腔:声门裂平面以下部分,此处黏膜下组织疏松,炎症时易发生水肿 (三)气管和主支气管 位置:起于环状软骨,下行入胸腔,至胸骨角平面分叉 形态:16~20个“C”形软骨环构成的圆筒形管道, 1.气管颈部:环状软骨至颈静脉切迹,气这切开在3~5气管环处进行 分部: 胸部:颈静脉切迹至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称气管杈, 内面呈半月形向上凸的纵嵴称气管隆嵴 左主支气管:细、长、倾斜 2.主支气管 右主支气管:粗、短、较陡直,气管异物进入右主支气管 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含有大量杯状细胞 黏膜 固有层:富含弹性纤维的结缔组织,内有腺体导管、血管及淋巴组织 3.微细结构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内有血管、淋巴管、神经和丰富的腺体 外膜:由结缔组织和“C”形透明软骨构成 (四)肺 1.位置:肺位于胸腔内,纵隔两侧,左右各一。 2.形态:右肺较宽短,左肺较狭长。肺似半个锥体形,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