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间关于道德方面的小故事

民间关于道德方面的小故事

民间关于道德方面的小故事

【篇一:民间关于道德方面的小故事】

关于道德的小故事篇一:宽厚大度的狄仁杰中国唐朝有一位大将,

叫狄仁杰,他待人宽厚,深得他的部下和民众的爱戴。

有一次,武则天皇帝派宰相张光辅到汝南去讨伐造反的李贞,由于

老百姓起义反李贞,李贞很快就被打败,全家自杀。可是李贞的党

羽有两千多人,全部被张光辅判了死刑。狄仁杰那时在豫州做刺史,听到了这件事,打抱不平,连忙写了一封奏章给武则天,说那两千

多个李贞的党羽,不过是被李贞威胁,根本就不是存心造反,如果

把他们统统杀死,实在是冤枉,也未免太残忍了,因此请求宽免。

武则天听了狄仁杰的话,便把这两千多人免去死罪,改罚到边境去

服役。

张光辅消灭了李贞,自以为有功,纵容他的士兵,到处抢劫,闹得

民间鸡犬不宁!狄仁杰看不过眼,就向张光辅提出抗议。

张光辅心里很恨狄仁杰,到京城,马上向武则天进谗言,说狄仁杰

的坏话,武则天误信张光辅的话,就把狄仁杰贬到复州去做刺史。

但是,狄仁杰毕竟是个有才能的好人,不久,武则天醒悟过来,又

升狄仁杰到京城来做大官。

有一天,武则天对狄仁杰说,你在外面做官,成绩很好,因为有人

讲你的坏话,我一时未察,才把你贬到复州去,你要知道讲你坏话

的那个人吗? 狄仁杰答道:如果我有过失,应该把它改掉,要是没

有过失,我的心已经很安乐了,何必要知道说我坏话的人呢? 我们从这些话中,就可以想见狄仁杰宽厚待人的风度了。

关于道德的小故事篇二:秋瑾的孤独如果你看过秋瑾的照片,你一

定也会觉得:怎么那么美? 而且你注意一下,她的美是超越性别的,很少有人的美可以超越性别。

其实秋瑾来自一个保守的大家庭,他的父亲做官,替女儿选了一个

当官的夫婿,他们结了婚,夫妻感情也很好。有人猜测秋瑾是婚姻

不幸福才会去革命,其实不然,革命者往往是受到最多的宠爱,当

他感觉到要与人分享这份宠爱时,他的梦想就出现了。

其实她还有孩子,一家和乐美满。在一个女子要缠足、丈夫可以纳

妾的社会里,一个丈夫为了成全妻子的好学,愿意拿出一笔钱送妻

子去日本留学,相信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丈夫。

然而,秋瑾到了日本之后,视野打开了,不再是一个旧社会里封闭

的女人,她认识了徐锡麟、陈天华等优秀的留学生,经常聚会喝酒、聊新的知识,并且一起加入了同盟会。在当时,同盟会是一个非法

组织,加入者都抱着被杀头的准备,唯有充满梦想的人才会参加。

秋瑾到日本之后,意识到东方的女性受到极度的压抑,被当做弱者,因此她的革命不只是政治的革命,更大的一部分是她对女权革命的

觉醒与伸张。秋瑾在日本学武士刀、练剑,所以会拍下那么一张照片,象征女性的解放。

一个可以容纳解放女性的男性团体,也必定是开放的。可见,徐锡麟、陈天华等人都是优秀的男性,而秋瑾的丈夫也绝不是坏人。不过,秋瑾觉察到自己与丈夫在思想上已经分道扬镳,她无法再回到

那个保守的社会里,所以她为自己的生命做了勇敢的抉择提出离婚。秋瑾的孤独不仅在当时,甚至在今日,都鲜有人能理解。幸运的是,秋瑾还有一群可爱的朋友。这些与她把酒言欢的留学生,知道秋瑾

很喜欢一把剑,便凑钱买下来送她。

一回。我不知道那张持剑穿和服的相片是否为彼时所摄,但在秋瑾

的诗中记录了此事,她说:千金不惜买宝刀,原来那把剑所费不赀,耗尽千金,以至于一群人喝酒喝到最后付不起酒钱,于是秋瑾不惜

把身上的皮大衣当了,要和朋友们喝得痛快,诗的下一句便是:貂

裘换酒也堪豪。后来,这群留学生回到中国,潜伏在民间,伺机而动,随时准备革命。心思缜密的秋瑾,不但有激情,也有理性,可

谓当时回国革命者中最成功的一个。

然而,很少有人想到,离婚以后的秋瑾要面对生命里巨大的孤独感。相信她和徐锡麟之间的感情是革命,也是爱情。所以当徐锡麟冲动

起义,因为没有详密的规划而失败被逮捕,并惨遭清朝官员恩铭将

胸膛剖开,活活地掏出心肝祭奠时,听闻徐锡麟死讯的秋瑾立刻起义,因此被捕。

我读秋瑾传记时,深深觉得秋瑾的死和徐锡麟有很大的关系,而徐

锡麟就是当年提议买宝剑送她的人。这使我联想到,革命里有一部

分的孤独感,也许是和爱情有关。在革命里纠缠的情感非常迷人,

非小儿女的私情可以比拟,他们是各自以一腔热血勤珍重的方式,

走向诗的最巅峰。

在徐锡麟死后,秋瑾的起义可以说是一种自杀的形式。

秋瑾被捕之后,受尽所有的酷刑,被逼要写下所有参与革命者的名单,她只写下一个字:秋,表示只有秋瑾一人。她顿了一下,接着

写:秋风秋雨愁煞人,又是一句诗。翌日清晨,秋瑾在绍兴的街市

口被处以斩刑。

她是一个在文学上、戏剧上尚且无法全面说出其影响力的女性,她

也是一个传奇,历史的传奇,因为她的生命活出了惊人的自我。

关于道德的小故事篇三:乐羊子半途而废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叫

乐羊子的人,他的妻子知书达理、温柔贤惠。有一年,乐羊子决定

外出求学,妻子一人留在家中纺线织布。

但是,有一天他突然返回家,跟妻子说他太想家,不想求学了。妻

子听后,什么都没说,而是拿起剪刀,把织布机上的布剪成了两半。然后才语重心长地说:织布机上的这些布看起来很美丽,但他们都

是由一根根丝线慢慢累积起来的,现在我一刀就把他们剪断了,等

于前功尽弃。

你在外求学,和我纺线织布一个道理,你这样半途而废,怎能学有

所成? 乐羊子觉得妻子说的很有道理,就又去继续求学了。

关于道德的小故事相关文章:

【篇二:民间关于道德方面的小故事】

曾看过一个故事,读完后令我百感交集。

一位老农民有一个十分聪颖的儿子,儿子十分自满,总在不断称赞

自己的才华。一天晚饭时,儿子又在讲述自己的英雄传奇,老农民

刷地站立起来,叫儿子:你把手举起来!儿子不懂但照做了,老农民噙着泪说:儿子,父亲一辈子没有出息,全指望你,但请你记住,手比头高,任何事情不是讲或是想,而是靠做。

这则故事让我想起了一个成语知易行难。

在这个日新月异高科技满天飞的世界中,行动仿佛一步一步离我们

悄然远逝。我们早已习惯有一大堆冷冰冰的机器代替我们去完成一

切事,我们只是想怎样让生活更安逸罢了。

还有,当我们在一条干净的大街行走时,看到果皮纸屑,没有人会

去弯腰捡起,而是冷冷地说:没关系,环卫工人会扫的。

当看到曾经不遗余力帮助过我们的人有困难时,我们只会在一旁大喊:加油,你一定行!那双插兜里的手没有想伸出来的迹象。当我

们看到一张试卷时,想想定然简单,可当考试时却难以下笔。行动

远比想的说的要少,但却比那一切都要重要。

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可见,做一个行者是那么重要,这个道理早已流传千百年,却有很

多人没有理解它。

逝去的昨天让它随风飘远,但未来我们必须努力学做一个行者。

我们是热情奔放、阳光开朗的90后,不应让自己成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让我们做一个行者,用行动诠释生活的意义,用行动抒写生命的美丽吧!

【篇三:民间关于道德方面的小故事】

道德故事【by kaiser3344】【古】 01 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

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

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

为“文景之治”。

儿子听后,仍一脸迷惑。

富翁说,我们不妨做个实验吧。儿子点点头。

富翁领着儿子找到了商人甲。甲的门面房不大,甲正悠闲地喝着茶。富翁取得了甲的初步信任,富翁说,我有一批货想和你合作,你卖

不卖?商人甲骨碌碌转了转眼珠子,一脸狐疑。富翁说,你卖了货

再给我钱,反正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富翁装作放心的样子,瞥了一

眼甲租来的这套门面房。

生意谈成了。富翁放了1万元钱的货在甲的店里。

随后,富翁又领着儿子找到门面稍大的商人乙,和门面更大的商人丙,都放了1万元的货在他们店里。

一个月后,商人丙率先来找富翁,丙的铺子大,周转得快。丙还了

货款,并提出要从富翁这儿进更多的货。不久,商人乙、商人甲都

来还了货款,无一例外都要求从富翁这儿进更多的货。富翁给了3

万元的货。儿子说,他们还是蛮讲信用的,应该多给他们货呀。富

翁依然只是笑笑。

又一个月后,商人丙率先来还钱了,提出要进更多的货。随后,商

人乙也来了,也提出要进更多的货。商人甲却没来。富翁领着儿子

到了甲的店铺,却已是人去屋空。儿子说,他真不讲信用。富翁没

说什么。

这回,富翁给了商人丙和商人乙各5万元的货。儿子说,他们还是

蛮讲信用的,应该多给。富翁笑而不语。

再过了一个月,商人丙率先来还钱了。还提出要进更多的货。商人

乙却没有来。富翁领着儿子到了商人乙的铺子,却已是人去屋空。

儿子很惊讶,说,他怎么这么不讲诚信呢?看来,只有商人丙到底

是做大买卖的,可靠!富翁赊给商人丙8万元的货。一月后,丙按时还钱。

富翁赊给商人丙15万元的货。一月后,丙按时还钱。

富翁赊给商人丙30万元的货。一月后,丙却没来还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