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换热机组控制柜仪表技术方案..

换热机组控制柜仪表技术方案..

换热机组控制柜仪表技术方案..
换热机组控制柜仪表技术方案..

换热机组控制柜控制及仪表技术方案

公司换热机组现状

目前公司现有换热站房110多个,共有机组170多套,还有部分换热站未实现自动控制,需要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导致换热站运行成本居高不下,同时存在大量人员费用与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本次改造是在现有换热站的基础上,通过局部改造、优化,实现换热站的集中控制、无人值守,最终达到减员增效、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

机组技术总体要求

1、先进性

采用国际领先的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和数据存储管理技术,效益高,投资少,所有设备及设备安装须达到国家相应规定的标准,具有科学、先进性、便于维修和管理的特点,可以保证在未来5~10年不落后于最新技术的发展。

2、稳定性

系统注重稳定性和可靠性,图形界面友好、无故障、运行时间长。

3、经济性

减少一次性的投资,并确保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极低的故障率,将功能变更、运行与维护费用减至最低限度。

4、安全性

严密的技术防范措施保障系统安全。在确保供热系统运行安全、可靠的前提与基础上,可以实现其经济性,节约能源。5、可靠性

系统对使用环境(温度-25℃~150℃,相对湿度5%~95%)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并确保具有极低的故障率。

6、可扩展性

包含硬件的可扩展性和软件的可扩展性两个方面,升级扩充只需要增加模块,保护投资成本。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换热机组仪表主要组成

①就地显示仪表:温度计为双金属温度计,温度计精度等级1级;压力表为弹簧管式压力表,压力表精度等级≤1级;表弯为白钢材质,表座为20#无缝材质;温度测量范围:一次侧0—150℃;二次侧0—100℃;压力测量范围0—1.6Mpa。

②远传仪表:包括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计等。

③管路、电缆、电缆桥架及附件

二、控制系统:

①包括循环水泵变频器、补水泵变频器、可编程控制器和必要的电器元件等。

②控制柜,变频柜要求配线整齐规范,线号清晰,严格按照图纸施工。

③动力线和信号线分开安装在桥架里或者穿线管,桥架设隔

板,严格将AC电路和DC电路加以区分。电控柜与换热机组本体放在同一基础上。

④电缆出线应安装接头及波纹管穿线。

⑤系统运行状态信号及故障信号应全部输入PLC。

⑥控制器开关量输入输出及模拟量输入输出点预留10%空点做为备用点。

⑦所有信号线应保证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小于5欧。

⑧控制柜控制器采集模拟信号包括软水箱液位,一次网供回水温度,一次网供回水压力,一次网回水流量,积水坑液位,二次网供回水温度,二次网供回水压力,室外温度,补水流量,电动调节阀开度控制、水泵运转频率及电流等。

⑨安装水、电、热计量;并随时将数据传送到集控中心。加装热计量表,选用超声波或电磁流量装置;并带有核算瞬时显示及累计量功能。水、电计量功能同上。水、电、热计量信号全部采集到集控及操作柜。

⑩换热站触摸屏人机界面设置操作权限,设置相应密码。权限应该包括管理员权限,操作员权限等。

三、换热机组控制与使用功能要求

①机组控制

气候补偿和恒温供水功能:即根据气候的变化自动调节供热量。应用可编程控制器,根据室外温度变化和当地供热负荷曲线,决定二次侧的供水温度,二次侧供水温度的实测值和设定值相比

较后,并进行PID调节,控制器输出信号至电动调节阀,调节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从而改变一次侧的流量,实现二次侧供水温度的质调节和一交侧流量的量调节。

②补水定压

补水定压采用变频补水定压,循环水泵入口压力低于设定值时,可自动启动补水泵,并根据循环水泵入口压力的变化调节补水泵的转速;循环水泵入口压力高于设定值时,补水泵停止运行。

③定温差控制

应用可编程控制器,通过触摸屏和远端设定二次供回水温差,经过二次供回水温差的实测值和设定值相比较后,并进行PID调节,控制器输出信号至变频器,变频器调节循环泵运行频率,实现温差控制。

四、换热机组保护功能

(1)自动卸压功能:当二次侧因水压力超标时,安全阀自动开启泄压。

(2)开机自检功能:二次侧回水压力设定一个低限保护值(在控制器操作面板上可以调整此值),当二次侧压力没有达到此值时,不能启动循环泵只能开启补水系统补水,待达到设定值后方可启动循环泵。

(3)来电自启满足无人值守功能:板式换热机组在送电后,控制器工作,机组自检后,系统按顺序启动。

(4)循环水泵全部通过变频器控制,可以实现软启软停,

避免了水泵启停时产生的巨大冲击和水锤现象对设备的损坏,以及对电器设备的保护,对水泵和设备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循环泵不采用工频,采用双变频方式;补水泵变频器为一拖二设计(注:补水泵带工频功能,且两台补水泵均配置工频回路)。

(5)失压保护:二次侧回水压力低于低限设定值时,自动补水系统投入运行,开始补水。自动补水系统投入运行后二次侧回水压力仍继续降低即发声光信号报警(该信号远传调度中心)。

(6)断电保护:停电后自动关闭电动调节阀,切断热源,控制器及变频器自动复位并使各种设定参数和运行状态参数保持原断电前设置。

(7)超温保护:二次供水温度超过85℃(操作面板可调设定值)

(8)超压保护:二次供水压力超过设定高限值(操作面板可调设定值)循环泵停止运行并关闭一次侧电动调节阀。

(9)机组控制柜具良好的通风。

(10)变频器异常情况下,机组可以实现就地启停控制。

(11)集控中心实现可监可控。可以手动控制电动调节阀开度,变频器频率及起停电机。

(12)换热机组的二次侧有能避免压力过高的措施,采用的措施是安装电磁阀和安全阀来进行泄水,能够避免压力过高。

(13)积水坑内安装潜水泵,手动方式运行时通过按钮控制

潜水泵启停。自动运行积水坑液位开关控制潜水泵自动排水。积水坑水位开关信号输入控制器,自动运行时控制器控制高水位自动启动水泵排水并报警,低水位排水停止。潜水泵电机热保护。

(14)软水箱液位保护。软水箱设置液位传感器,用来检测水箱高高及低低液位保护及高低液位自动补水。液位信号传输至控制器,并在换热站触摸屏液位显示。控制器控制水箱高低水位报警,低水位时停止补水泵。

(15)现场控制柜急停按钮做为系统应急措施,按下急停按钮,系统全部停止,弹起急停按钮系统复位。

(16)变频运行电机,变频故障信号应输入到PLC,并做报警指示及控制程序做相应保护。

(17)换热站触摸屏以文本形式显示报警及故障原因,故障发生时换热站现场发出声光报警。

五、电动调节阀的要求

1、电动调节阀优先选用国际知名名牌的优质产品。

功能:接受来自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调节系统一次流量,并将位置反馈信号远传至控制系统。

2、电动调节阀执行器用以接收4~20mA的标准信号,根据此信号的大小自动调整阀门的开启度,达到对热力站二次网的温度的调节。电动调节阀要求调节线性度好,调节范围宽,关断力强。

3、厂家根据要求提供电动调节阀的选型计算说明书。

4、作用形式:电开。

六、远传仪表

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选用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的优质产品。据有国家级(包括国外的国家级)质量监督部门的检验证书。

①温度变送器:

精度:±0.5%

温度0—120℃

输出信号:二线制4~20mA DC 或三线制0-10V DC

工作电压:直流24V

使用环境温度:-20--70℃;功耗:≤0.5W

防护等级:IP56

②压力变送器:

精度(包括线形度、回差和重复性):±0.5%

压力0—1.6mpa

输出信号:二线制4~20mA DC 或三线制0-10V DC

稳定性:12个月漂移量小于URL的±0.1%

上电时间:输出达到第一个有效测量值的时间不超过5秒

防护等级:IP65

过程连接:外螺纹M20X1.5或G 1/2

安装方式:应加关断阀以及环形弯或U型弯,水泵出口压力应增加防震装置

介质温度:0-120℃

七、变频器

选用国际知名品牌的优质产品,例如ABB、丹佛斯变频器;循环泵采用双变频器设计;补水泵采用单变频一拖二设计。

变频器要符合以下要求:

①变频器应符合GB/T12668.2的规定,并具有CE或UL认证。

A.变频器应适合于电机容量和负载特性的要求。

B.变频器的额定值如下:

a.功率因数:COS>≈0.98;

b.频率控制范围:oHz~50Hz;

c.频率精度:0.5%;

C.变频器应有下列保护功能。

a.过载保护;

b.过电压保护;

c.瞬间停电保护;

d.输出短路保护;

e.欠电压保护;

f.接地故障保护;

g.过电流保护;

h.内部温升保护;

D.欠相保护。

a.变频器应具有模拟量及数字量的输入输出(I/O)信号,所有模拟量信号应为国际标准信号,变频器应符合电磁兼容的规定。

控制输入:4~20mA/0-10V

频率值输出:4~20mA

远程启泵控制:继电器接点

电机运行信号:继电器接点

电机故障信号:继电器接点

E.操作面板应有下列功能

a.变频器的启动、停止;

b.变频器参数的设定控制;

c.显示设定点和参数;

d.显示故障并报警;

e.在变频器前的操作面板上应有中文字说明。

八、电控柜

主要元器件选用国际先进产品,如空开、转换开关、指示灯、按钮等;

把由仪表控制部分与变频器放在一个控制柜中,具体项目为:控制器、直流稳压电源、配电器、端子排,并留有足够的余量(20%~30%)。

要求柜体采用下进线、上散热形式安装于机组座上。电控柜安装散热风扇。

设置独立信号保护地及动力保护接地,接地电阻小于5欧。控制柜加装信号接地母线。

控制柜预留一定内部空间(预留空间增加一组主回路小型短

路器,及交流接触器,增加3-5个中间继电器,增加一块控制器扩展模块)

九、控制器

控制器选用西门子1200型、施耐德M218系列控制器的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器开关量及模拟量输入输出点预留不小于10%作为备用点。控制器开关量采用继电器输出,开关量输出大的启动电流时,控制回路加中间继电器隔离。

控制器技术要求:

①控制器应采用国际知名品牌产品,具有CE或UL认证。低功耗设计,CPU模块功耗在5W左右,I/O模块功耗在2W左右。

②控制器应满足换无人值守热站控制功能的要求,必须具有PID控制功能;

在调试中,水泵PID应调试合适。防止启停过快。

②电源:220V.AC

③本I/O点:数字量输入: 24点 24V,DC

数字量输出:16点继电器输出

模拟量输入:16点 4~20mA

模拟量输出:8点 4~20mA

⑤CPU模块可扩展I/O模块:DI:≥8点,DQ≥12点,AI≥4点;AQ≥4点,系统需要时扩展。

⑥多通信接口RS485,MODBUS TCP/IP等,CPU模块带2个串口。

⑦编成语言:支持梯形图语言,符合IEC61131-3标准编程语言。

⑧具备以太网通讯功能。

⑨模拟量模块支持4~20mA,1~5V,0~20mA,0~5V,0~

10,±10V输入输出。

十、流量计

电磁流量计或超声波流量计

A.概述

功能:测量、指示和管道内热水的流量,累积量热量显示形式:法兰连接、管段式、直流脉冲处理器型

组成:一次侧量元件变送、转换核算显示及法兰信号传送至显示屏系统,以及全部安装附件和电缆

B.性能:

测量精度:±0.5%

重复性:±0.1%

环境温度:-40+60℃

介质温度:-30~160℃

工作压力:1.6Mpa

防护等级:传感器:IP65

C、特点:

指示器:LCD数字指示

电子单元:微处理器、自动校零、自诊断、故障报警、小量

程切换。

D、一次测量元件

测量管材料:碳钢

直管段:应满足前10D(直径)后5D安装要求

E、流量积算仪

隔离输出信号:4~20mA,DC瞬时流量;

配置:RS-485接口,MODBUS等标准协议

电源:24 AC,50Hz,断电自动储存系统数据

故障报警:开关量输出自身报警220V AC,5A空管报警输出十一、热量积算仪

功能说明:通过采集机组一次侧的供回水温度及流量信号,显示一次网的瞬时流量,累积流量,瞬时热量,累积热量。通过与控制器的通讯实现瞬时流量,累积流量,瞬时热量,累积热量到控制器的数据传输,并能在触摸屏及远程人机界面上显示及存储。目的是实现单台机组的热消耗记录,采集及考核。

通讯口:RS485(控制器通讯匹配)

补偿方式:温度补偿

十二、智能型综合电力仪表

输入范围:0-5A (配与总功率及最大电流相匹配的3台电流互感器)

显示屏:LCD或LED

通讯口:RS485(控制器通讯匹配)

报警输出:上下限报警各一路,继电器输出。

电流互感器精度等级:0.5级

十三、控制方式

就地模式:通过控制柜触摸屏或现场控制箱或控制柜上的按钮实现对设备的启/停、开/关操作。

远程模式:即远程手动控制方式。即操作人员通过操作终端(HMI)或中控系统操作站的监控画面用鼠标器或键盘选择“手动”方式并对设备进行启/停、开/关操作。

注:本地模式和远程模式为同步操作、,并没有本地/远程选择转换,即在通讯正常的情况下本地可以操作同时远程可以操作。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报告书

——大学《化工原理》列管式换热器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时间:年月日

目录 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 (2) 二、确定设计方案............................................................................ (3) 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2.管程安排 三、确定物性数据............................................................................ (4) 四、估算传热面积............................................................................ (5) 1.热流量 2.平均传热温差 3.传热面积 4.冷却水用量 五、工艺结构尺寸............................................................................ (6) 1.管径和管内流速 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3.传热温差校平均正及壳程数 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5.壳体内径 6.折流挡板 (7) 7.其他附件 8.接管 六、换热器核算............................................................................ . (8) 1.热流量核算 2.壁温计算 (10) 3.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七、结构设计............................................................................ . (13) 1.浮头管板及钩圈法兰结构设计 2.管箱法兰和管箱侧壳体法兰设计 3.管箱结构设计 4.固定端管板结构设计 5.外头盖法兰、外头盖侧法兰设计 (14) 6.外头盖结构设计 7.垫片选择

换热机组控制方案说明

机组控制方案说明 水泵控制方式说明 1.补水泵控制部分: 补水泵采用变频一拖一形式,两台补水泵一用一备。分为手动和自动两种控制方式。 1.1、补水泵手动控制时,可通过柜门上的按钮或者变频器面板进行启停控制。 1.2、补水泵自动控制时,采用变频恒压控制技术。采用模糊-PID控制模式,通过安装在二次网回水管路上的压力传感器来测量回水压力,将此测量值与系统的补水压力设定值(通过触摸屏设定)相比较,通过控制系统自动调节补水泵的转速,使系统的回水压力与设定压力一致,达到恒压补水的目的,当系统压力稳定且不丢水的情况下,补水泵进入休眠状态,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当一台泵故障时,另外一台泵自动投入使用。 2.循环泵控制部分: 循环泵采用变频一拖一形式,三台循环泵两用一备。分为手动和自动两种控制方式。 2.1、循环泵手动控制时,可通过柜门上的按钮或者变频器面板进行启停控制及频率给定。 2.2循环泵自动控制时,采用模糊-PID控制模式,根据二次网的供水压力或供回水压差来控制进行PID计算,调节变频器的输出频率,实现自动调节控制,同时避免压力过小或过大对管道及用户的不利影响;当其中一台循环泵故障时,备用泵自动投入使用。

自动控制系统完成的功能 能够对热网温度、压力、流量、开关量等信号进行采集测量、控制、远传,实时监控一次网、二次网温度、压力、流量,循环泵、补水泵运行状态,及水箱液位等各个参数状态,进而对供热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在实际供热中按室外温度调节二次网供回水温度,实现气候补偿节能控制或分时分区节能控制,达到全网平衡、按需供热节约能源的目的。 1、系统功能描述 1.1、数据采集 主要完成供热管网的模拟量(如温度、压力、流量、电量、热量等)、状态量(如泵的状态、水位高低状态等)、并完成相应的物理值的上下限标定、PID运算、逻辑运算、参数的测量和显示,测量结果将传送到监控中心。 ①压力:一次网供水压力、一次网回水压力、各供热机组的二次网供水压力、二次网回水压力。 ②温度:室外温度、一次网供水温度、各机组的一次网回水温度、二次网供水温度、二次网回水温度等数据。 ③流量、热量:一次水瞬时流量、热量,累计流量、热量,补水瞬时流量、补水累计流量。 ④设备状态值:电动调节阀位置、循环泵变频器、补水泵频率反馈、电流反馈等。 ⑤运行状态:设备控制状态、故障状态等需显示、控制值。

无人值守换热站设计方案

太原邦意无人值守换热站设计方案 一、 引言 集中供热因具有节约能源和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而日益成为城市公用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大力推广的节能和环保措施。随着我国的城市集中供热规模也不断扩大,科学的管理热力管网具有非常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根据用户的具体要求,对于该供热自控系统,既要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调节二次侧供水温度,保证终端热用户的室内变化不超出某一范围(18±2℃,最低不低于16℃),这样既保证终端热用户有一个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同时也要实现在换热站的无人值守的情况下中控室可以远程调度每个热力站的参数,保证整个热网的热力平衡,供热系统可以安全可靠地运行。并初步实现热网热量的计量。 二、 系统组成 本系统由换热站的自动控制系统、各个换热站与监控中心之间的通讯系统、监控中心管理系统三个部分构成。(见系统构成示意图) 换热站PLC 控制系统可独立完成本地控制。各个换热站利用通讯系统将现场监测数据、运行状态数据传给监控中心管理系统,同时接受监控管理软件进行的运行参数调整。各个换热站与监控中心采 用GPRS 通讯方式。 监控中心管理系统安装在中央调度室的工控机上,通过GPRS 网络和下位的换热站通讯模块相连,完成换热站运行 与管理系统数据之间的数据交换,既可以监视各换热站的运行情况,也可以调整 工程师站 操作员站其它站点 天线 通讯模块控制系统 输入检测 输出控制 温度输入压 力输入泵状态输入 电动调节阀调节控制 报警输出 补水系统调节控制 循环系统调节控制 其它控制 水箱水位输入1#换热站 热量计 进口温度输入一次流量输入 水泵电参数输入 电动调节阀输入 出口温度输入除污器差压输入 除污器控制 除污器控制 除污器差压输入 出口温度输入电动调节阀输入 水泵电参数输入 一次流量输入 进口温度输入热量计 1#换热站 水箱水位输入其它控制 循环系统调节控制 补水系统调节控制 报警输出 电动调节阀调节控制 泵状态输入 压 力输入温度输入输出控制 输入检测 控制系统 通讯模块天线 系统构成示意图

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

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列管式换热器 专业班级:应化1301班 姓名:王伟 学号: U201310289 指导老师:王华军 时间: 2016年8月

目录 1.课程设计任务书 (5) 1.1 设计题目 (5) 1.2 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5) 1.3 技术参数 (5) 2.设计方案简介 (5) 3.课程设计说明书 (6) 3.1确定设计方案 (6) 3.1.1确定自来水进出口温度 (6) 3.1.2确定换热器类型 (6) 3.1.3流程安排 (7) 3.2确定物性数据 (7) 3.3计算传热系数 (8) 3.3.1热流量 (8) 3.3.2 平均传热温度差 (8) 3.3.3 传热面积 (8) 3.3.4 冷却水用量 (8) 4.工艺结构尺寸 (9) 4.1 管径和管内流速 (9) 4.2 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9)

4.3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9) 4.4 壳体内径 (10) 4.5 折流板 (10) 4.6 接管 (11) 4.6.1 壳程流体进出管时接管 (11) 4.6.2 管程流体进出管时接管 (11) 4.7 壁厚的确定和封头 (12) 4.7.1 壁厚 (12) 4.7.2 椭圆形封头 (12) 4.8 管板 (12) 4.8.1 管板的结构尺寸 (13) 4.8.2 管板尺寸 (13) 5.换热器核算 (13) 5.1热流量衡算 (13) 5.1.1壳程表面传热系数 (13) 5.1.2 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14) 5.1.3 传热系数K (15) 5.1.4 传热面积裕度 (16) 5.2 壁温衡算 (16) 5.3 流动阻力衡算 (17) 5.3.1 管程流动阻力衡算 (17) 5.3.2 壳程流动阻力衡算 (17)

热力站换热机组及安装报价技术要求

热力站换热机组技术及安装报价要求 1、所有热力站均采用换热机组,换热机组设备选型根据设计图 纸及甲方建议机组主要设备及管道配置自主选型。 2、热力站热媒参数要求:一次网温度110/70℃,压力 1.2/0.35MPa;二次网(暖气片系统)温度80/60℃,压力 0.6/0.35MPa;二次网(地板辐射系统)温度55/45℃,压力 0.8/0.6MPa;二次网(风机盘管系统)温度65/55℃,压力 0.8/0.6MPa。 3、换热器采用板式换热器,传热板片为316L不锈钢板片,三 元乙丙橡胶密封垫,工作温度150℃,工作压力1.6 MPa。 4、循环泵、补水泵参数参考设计图纸及甲方要求,均为清水型 立式离心泵,介质温度小于80℃,循环泵选用低转速泵(1450或1480r/min);循环泵、补水泵均按一用一备设置;水泵品牌南方泵业。 5、水处理系统取消,不参与报价,补水箱材料为不锈钢现场制作,补水箱容积参考图纸及甲方容积要求。 6、暖气片采暖系统换热机组一次管网设置电动调节阀旁通控制 二次网温度;地板辐射采暖系统一次管网设置电动调节阀旁通控制 二次网温度,调节阀品牌只能选西门子。 7、机组上所有阀门耐压1.6MPa,耐温425℃;蝶阀必须是金属 硬密封热力专用,一次管网供水、二次管网总回水设置Y型过滤器,公称直径同管径。 8、机组管道均为无缝钢管,循环泵母管管径同外网总供回水管 管径,二次网总回水母管做成分水器,分水器管径应大于一次网管 径两个型号,循环泵进出口母管须设置防水击的止回阀。

9、机组仪表设置包括一次网母管、换热器进出口温度压力显示;二次网母管、换热器进出口温度压力显示;过滤器前后压力显示; 循环泵前后压力显示。 10、机组电气控制柜应有总电度表、总电压表、单台水泵电流 显示表、水泵运行或停止状态指示灯及紧急合闸按钮等。实现循环 泵变频启停、差压控制;实现补水泵变频恒压自动控制;实现水箱 液位保护控制;地下热力站应有污水泵自动提升控制功能。所有控 制均能在电气控制柜实现液晶面板输入操作。电器柜高于两米在柜 子前做相应的平台方便人员操作。 11、热力站安装报价应包括机组配套土建基础、管道保温、自 来水接管(10m)、电源接线(20m)、照明接线等。 12、热力站水箱与补水系统之间加装热计量水表及Y型除污器。 13、热力站水箱补水由一次网回水处加装一根补水管,加装控 制阀门,建议采用DN32以上法兰闸阀,DN32以下可以采用丝口连 接球阀。 14、双板换机组,两台板换之间保留检修位置1米 15、机组基础上做十字排水,并围绕基础做一圈排除槽

标准化换热站建设设计方案

标准换热站及二次网建设方案 换热站作为供热配套设施使用的永久性建筑物,关系着供热企业的长期安全运行管理及百姓的宜居生活。为提高供热管网设计的经济可行性,便于建设施工与供热运行管理,结合供热发展现状,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对供热换热站的标准化建设制定以下统一要求: 一、换热站建设标准 1.换热站站房建设标准 1.1 换热站标准化建设的施工与验收必须严格执行CJJ28-2014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2根据建设项目供热面积,换热站位置选择以有利于供热管网合理布置为原则,尽量设在小区的中部位置。单套换热机组供热面积不超过10万平方米为最佳。高层建筑室内采暖系统分区需按现场地形和实际供热参数综合考虑,通常按10层划分,各区配套独立设备及管网进行供热。 1.3换热站的面积、净高度及相关尺寸情况需满足使用要求,分设设备间、控制间和供热服务间。设备间内单套换热机组按使用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考虑,设备间内必须干净整洁,进、出通道畅通。地面为混凝土地面,地面刷浅蓝色油漆,内墙面刷内墙涂料,机组设备

悬挂功能牌,门口设置挡鼠板。控制间按使用面积不小于12平方米考虑,配电室门刷防火涂料,要张贴配电室警示标志:禁止入 内(粘贴在配电室门口处,不可贴在门上);当心触电(粘贴在配电室内配电柜下方);配电室标识(粘贴在配电室门上方)。供热服务间主要为供热管理和服务准备,根据客户服务标准要求设办公室,面积不小于80平方米,内设独立卫生间。换热站净高度不低于3.3米,站内安置两套及以上机组的净高度不低于3.6米。 1.4 换热站的建设尽量采用独立基础,框架结构。应合理预留管道基础孔洞。 1.5 换热站的供水、供电须满足负荷要求。换热站的供水(自来水)、供电接至换热站内相应位置,在换热站外两米内设水表,在箱变内设供电专用装置。换热站主电缆为三相五线铜芯国标型号,并有可靠接地。高层建筑小区必须将二次加压自来水管道接入换热站内,并预留水表。 1.6 换热站应具备完善的排水设施,排水管道与小区雨、污水管网相连,应排水畅通,保证外部积水无法进入站内。 1.7换热站应具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距离居民建筑较近的,外部应采取隔音措施,设备基础按《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采取隔声减振措施。 1.8 换热站应具备方便适用的交通通道,便于整体式换热机组的安装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2013 级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 题目: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毕业时间: 2015年7月 学生姓名:陈泽功刘升衡李侠虎 指导教师:王钰 班级: 13级石化(3)班 2015 年 4月20日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2013 届各专业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

答辩小 组评价 意见及 评分 成绩:签字(盖章)年月日 教学系 毕业实 践环节 指导小 组意见 签字(盖章)年月日 学院毕 业实践 环节指 导委员 会审核 意见 签字(盖章)年月日 一、列管式换热器计任务书 某生产过程中,需用循环冷却水将有机料液从102℃冷却至40℃。已知有机料液的流量为2.23×104 kg/h,循环冷却水入口温度为30℃,出口温度为40℃,并要求管程压降与壳程压降均不大于60kPa,试设计一台列管换热器,完成该生产任务。 已知: 有机料液在71℃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 密度 定压比热容℃ 热导率℃

粘度 循环水在35℃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 定压比热容K 热导率K 粘度 二、确定设计方案 (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2)两流体温的变化情况: 热流体进口温度102℃出口温度40℃;冷流体进口温度30℃,出口温度为40℃,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冬季操作时,其进口温度会降低,考虑到这一因素,估计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浮头式换热器。 (3)管程安排 从两物流的操作压力看,应使有机料液走管程,循环冷却水走壳程。但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若其流速太低,将会加快污垢增长速度,使换热器的热流量下降,所以从总体考虑,应使循环水走管程,混和气体走壳程。 三、确定物性数据 定性温度:对于一般气体和水等低黏度流体,其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故壳程混和气体的定性温度为 T= =71℃ 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为 t=℃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对有机料液来说,最可靠的无形数据是实测值。若不具备此条件,则应分别查取混合无辜组分的有关物性数据,然后按照相应的加和方法求出混和气体的物性数据。有机料液在71℃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 密度

无人值守换热站设计方案讲解

太原邦意无人值守换热站设计方案 一、引言 集中供热因具有节约能源和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而日益成为城 市公用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大力推广的节能和环保措施。 随着我国 的城市集中供热规模也不断扩大,科学的管理热力管网具有非常重大的经济和社 会效益。 根据用户的具体要求,对于该供热自控系统,既要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调节 二次侧供水温度,保证终端热用户的室内变化不超出某一范围( 18± 2C,最低 不低于16C ),这样既保证终端热用户有一个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也可以最 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同时也要实现在换热站的无人值守的情况下中控室可以远程 调度每个热力站的参数,保证整个热网的热力平衡,供热系统可以安全可靠地运 行。并初步实现热网热量的计量。 本系统由换热站的自动控制系统、各个换热站与监控中心之间的通讯系统、 监控中心管理系统三个部分构成。 换热站PLC 控制系统可 独立完成本地控制。各个换热 站利用通讯系统将现场监测 数据、运行状态数据传给监控 中心管理系统,同时接受监控 管理软件进行的运行参数调 整。各个换热站与监控中心采 用 GPRS 通讯方式。 监控中心管理系统安装在 中央调度室的工控机上,通过 GPRS 网络和下位的换热站通 讯模块相连,完成换热站运行 与管理系统数据之间的数据交换, 换热站的运行状态 系统组成 (见系统构成示意图) 既可以监视各换热站的运行情况,也可以调整 系统构成示意图

三、无人职守换热站的自动控制系统 换热站由水-水换热器组成的换热系统、循环水泵组成的循环水系统、补水泵组成的补水系统来构成。在控制过程中,需要采集大量的物理量,如压力、温度、流量等模拟量参数,通过PLC控制器对这些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和处理。换热站PLC控制系统对一次网的电动调节阀、二次网的循环系统、补水系统等控制对象实施自动控制,即实现换热站系统的全自动控制。 无人值守换热站的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完成数据采集、自动控制、参数存储、实时通讯、故障报警等功能。可独立完成本地控制,也可受控于监控中心。 1、换热站数据采集 将站内的温度、压力、流量、水箱水位、电动调节阀状态、补水泵的启停状态、循环泵电流、电压、报警等参数采集、显示并上传监控中心。 换热站监控参数包括: 室外温度 一次网的供/回水压力、温度 一次网的流量、热量、累积流量、累积热量 一次网除污器差压 二次网供/回水温度、压力 补水流量、累计流量 水箱液位 循环泵电压、电流、功率、频率; 补水泵电压、电流、功率、频率; 一次网电动调节阀阀门开度; 二次网回水泄压电磁阀状态; 补水电磁阀状态; 补水流量 自来水压力 自来水流量 循环水泵和补水泵的启停及运行状态等; 运行参数的越限报警;

第1章 换热器设计软件介绍与入门

第1章换热器设计软件介绍与入门 孙兰义 2014-11-2

主要内容 1 ASPEN EDR软件 1.1 Aspen EDR简介 1.2 Aspen EDR图形界面 1.3 Aspen EDR功能特点 1.4 Aspen EDR主要输入页面 1.5 Aspen EDR简单示例应用 2 HTRI软件 2.1 HTRI简介 2.2 HTRI图形界面 2.3 HTRI功能特点 2.4 HTRI主要输入页面 2.5 HTRI简单示例应用

Aspen Exchanger Design and Rating(Aspen EDR)是美国AspenTech 公司推出的一款传热计算工程软件套件,包含在AspenONE产品之中。 Aspen EDR能够为用户用户提供较优的换热器设计方案,AspenTech 将工艺流程模拟软件和综合工具进行整合,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提高了计算结果的可信度,有效地减少了错误操作。 Aspen7.0以后的版本已经实现了Aspen Plus、Aspen HYSYS和Aspen EDR的对接,即Aspen Plus可以在流程模拟工艺计算之后直接无缝集成转入换热器的设计计算,使Aspen Plus、Aspen HYSYS流程计算与换热器详细设计一体化,不必单独地将Aspen Plus计算的数据导出再导入给换热器计算软件,用户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数据传递并对换热器详细尺寸在流程中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

Aspen EDR的主要设计程序有: ①Aspen Shell & Tube Exchanger:能够设计、校核和模拟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过程 ②Aspen Shell & Tube Mechanical:能够为管壳式换热器和基础压力容器提供完整的机械设计和校核 ③HTFS Research Network:用于在线访问HTFS的设计报告、研究报告、用户手册和数据库 ④Aspen Air Cooled Exchanger :能够设计、校核和模拟空气冷却器 ⑤Aspen Fired Heater:能够模拟和校核包括辐射和对流的完整加热系统,排除操作故障,最大限度的提高效率或者找出潜在的炉管烧毁或过度焦化 ⑥Aspen Plate Exchanger :能够设计、校核和模拟板式换热器; ⑦Aspen Plate Fin Exchanger:能够设计、校核和模拟多股流板翅式换热器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封面) XXXXXXX学院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院(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时间:年月日 目录

1、设计题目(任务书) (2) 2、流程示意图 (3) 3、流程及方案的说明和论证 (3) 4、换热器的设计计算及说明 (4) 5、主体设备结构图 (10) 6、设计结果概要表 (11) 7、设计评价及讨论 (12) 8、参考文献 (12) 附图:主体设备结构图和花版设计图 一.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列管式冷却器设计 (二)设计任务: 将自选物料用河水冷却或自选热源加热至生产工艺所要求的温度 (三)设计条件: 1.处理能力:G=学号最后2位×300t物料/d; 2.冷却器用河水为冷却介质,考虑广州地区可取进口水温度为20~30C;加热器用热水或水蒸气为热源,条件自选; 3.允许压降:不大于105Pa; 4.传热面积安全系数5~15% 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四)设计要求: 1.对确定的设计方案进行简要论述; 2.物料衡算、热量衡算; 3.确定列管壳式冷却器的主要结构尺寸; 4.计算阻力; 5.选择合宜的列管换热器并运行核算; 6.用Autocad绘制列管式冷却器的结构(3号图纸)、花板布置图(3号图纸); 7.编写设计说明书(包括:①.封面;②.目录;③.设计题目;④.流程示意图;⑤.流程及方案的说明和论证;⑥设计计算及说明;⑦主体设备结构图;⑧设计结果概要表;⑨对设计的评价及问题讨论;⑩参考文献。) (五)设计进度安排: 备注:参考文献格式: 期刊格式为:作者姓名.出版年.论文题目.刊物名称.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专著格式为:作者姓名.出版年.专著书名.出版社名.起止页码。 二.流程示意图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综合病房大楼空调通风设计方案.

某医院综合病房大楼空调通风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XX医院综合病房大楼建造于XX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内,施工图设计完成于2002年底,总建筑面积为702l0m2,地下二层,地上二十三层,建筑高度89.30米。地下二层平时为放射科及设备用房,设直线加速器机房、PET机房、CT机房,自行车库及水池、水泵房,战时为六级人防医院;地下一层为汽车库、制冷机房及全院配电房;一层为大厅及病房:二层为检验科、中心药局及病房:三层为手术室;四层为ICU监护中心及病房;三、四层之间为设备层;五、六层为血透中心及病房;七~十二层为各科病房;十三层为值班公寓及病房:十四~十八层为实验室及病房;十九层~二十三层为各科病房。 该建筑平面近似菱形,西北向及东南向二个体块分别组成两个单元,中部是垂直交通的核心筒。本建筑在各层平面布置上的总体特点是内区房间面积比较大。 二、空调冷热源设计: 2.1、经计算,该病房综合大楼夏季总耗冷量为8350KW,设计选用二台制冷量为2791KW的离心式冷水机组及两台制冷量为1395KW的螺杆式冷水机组;冬季耗热量为5837KW,选用两台制热量为2907KW的汽——水换热机组,热源为医院锅炉房提供的蒸汽,最大耗汽量8.4t/h。 2.2、手术室四管制净化空调水系统中的制冷系统冷源夏季由制冷机组供给,考虑到手术室及ICU在使用时间与灵活性方面与病房、实验室、办公室等不同,另设置了二台风冷热泵机组(单冷型),单台制冷量412KW,置于十九层屋面上,专供手术室在过度季节及冬季四管制中制冷系统用。四管制中的制热系统热水冬季由换热机组供给,其它季节由设于制冷机房内的汽—水板换供给。 2.3、地下二层放射科直线加速器机房、PET机房因设备对温、湿度要求较高,需要全天、全年运行,故对此二类机房单独设置风冷热泵机组二台,单台制冷量128KW,机组置于三层局部屋面上。放射科其它用房空调冷热源由制冷机房中央空调提供。 通过以上设计,在空调季节,制冷机房提供除放射科直线加速器机房、PET机房的空调冷热源,这样可充分发挥制冷、换热机组的使用效率,达到一定的节能效果;在非空调季节,手术室、ICU的净化空调系统仍然有可*的冷热源,保证医院的正常使用;直线加速器机房、PET机房的空调冷热源独立设置,不受中央空调系统的干扰,保证贵重设备机房的温、湿度恒定。 三、空调水系统设计: 3.1、因本工程地上建筑高度为89.3米,地下建筑高度为10.4米,系统设置高度近99.7米,故本设计将水系统分为高区和低区,并分别设置膨胀水箱为其系统稳压点。 3.2、除了对水系统在高度上分区外,本设计还根据建筑区域及使用功能分别设置水系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班级: |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

目录§一.列管式换热器 ! .列管式换热器简介 设计任务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内容 .操作条件 .主要设备结构图 §二.概述及设计要求 .换热器概述 .设计要求 ~ §三.设计条件及主要物理参数 . 初选换热器的类型 . 确定物性参数 .计算热流量及平均温差 壳程结构与相关计算公式 管程安排(流动空间的选择)及流速确定 计算传热系数k 计算传热面积 ^ §四.工艺设计计算 §五.换热器核算 §六.设计结果汇总 §七.设计评述 §八.工艺流程图 §九.主要符号说明 §十.参考资料

: §一 .列管式换热器 . 列管式换热器简介 列管式换热器又称为管壳式换热器,是最典型的间壁式换热器,历史悠久,占据主导作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折流挡板和封头等组成。一种流体在关内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另一种流体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管束的壁面即为传热面。 其主要优点是单位体积所具有的传热面积大,传热效果好,结构坚固,可选用的结构材料范围宽广,操作弹性大,因此在高温、高压和大型装置上多采用列管式换热器。为提高壳程流体流速,往往在壳体内安装一定数目与管束相互垂直的折流挡板。折流挡板不仅可防止流体短路、增加流体流速,还迫使流体按规定路径多次错流通过管束,使湍流程度大为增加。 列管式换热器中,由于两流体的温度不同,使管束和壳体的温度也不相同,因此它们的热膨胀程度也有差别。若两流体温差较大(50℃以上)时,就可能由于热应力而引起设备的变形,甚至弯曲或破裂,因此必须考虑这种热膨胀的影响。 设计任务 ¥ 1.任务 处理能力:3×105t/年煤油(每年按300天计算,每天24小时运行) 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 2.操作条件 (1)煤油:入口温度150℃,出口温度50℃ (2)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20℃,出口温度30℃ (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一个大气压。 备注:此设计任务书(包括纸板和电子版)1月15日前由学委统一收齐上交,两人一组,自由组合。延迟上交的同学将没有成绩。 [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内容 1.3.1、确定设计方案 (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2)流程安排 1.3.2、确定物性参数 (1)定性温度;(2)定性温度下的物性参数 1.3.3、估算传热面积 (1)热负荷;(2)平均传热温度差;(3)传热面积;(4)冷却水用量 % 1.3.4、工艺结构尺寸 (1)管径和管内流速;(2)管程数;(3)平均传热温度差校正及壳程数;(4)

阀门招标文件

招标技术要求 本次招标的水阀及执行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电动调节阀,主要为暖通空调系统中的空调机组、新风机组以、换热机组、生活热水及空调末端控制用的电动调节阀。 二、压差旁通阀,主要应用于冷冻站的分集水器庞统,调节冷冻水供回水的压差控制。 三、电动碟阀,主要应用于冷冻站,安装在冷冻机组机冷却塔上用以打开和关断冷冻水、冷却水回路,并与冷冻机组联动。 四、风机盘管电动两通阀 五、四管制风机盘管温控面板 对于调节阀及压差旁通阀要求提供阀门选型及计算的说明书。前打* 标识参数必须满足 上述各类阀门的控制均要求闭环控制,提供阀门的位置反馈信号给BAS控制系统。 技术要求: 一、电动调节阀: A、阀体要求采用座阀 * 1.联接方式:50mm和50mm以下的控制阀可以直接公制内螺纹或外螺纹方式联接。65mm和65mm以上的控制阀用法兰盘连接。阀门承压为1600KPa或更高。(公称压力)。 2.可调比:DN25-DN40:>50,DN50以上:>100 * 3.阀的泄漏量为0.02%kvs以下,越低越好。 4.介质温度:-5℃-120℃ 5.阀门特性要求为等百分比/线性特性(可按要求选择)。 6.产品要具有现场维保的便利性。 7.阀门与执行器现场安装不要特殊工具,无需做任何调整。 8.阀门安装符合相关暖通空调安装图集要求。 B、水阀执行器 1.执行器要满足楼控系统集中控制要求。 2.驱动器有线性推力,结构简单可靠,不需另加保养维护和再调整。 3.所有执行器具有手动调节功能。 4.所有阀门执行器的工作电压为24VAC。

* 5. 所有调节阀驱动器必须是连续量调节,禁止浮点或3位控制,0—10V和4—20mA信号可选,模拟量调节阀必须线性和等百分比两种可选。。 6.所有执行器需提供0~10VDC或4~20maDC的位置反馈信号, 7.执行器具有易于观察的位置指示。 8.执行器职能垂直或水平安装,不允许倒立安装。 9. DN50及以下采用电动调节驱动器, DN65以上采用带有弹簧复位的电动液压式调节驱动器,调节比200:1,保证在应用中能表现出最大的稳定可靠性.同时执行机构可以通过自动校准功能,执行器行程可以自动调节到阀门的有效行程.同时可以对进行最小阀门行程可以设定在0-45%,最大阀门行程可以设定在55-100%。 二、压差旁通阀: A、阀体要求采用座阀 1.联接方式:采用法兰盘联结。阀门承压为1600KPa或更高。(公称压力)。 2.可调比: >100 3.阀的泄漏量小于0.02%kvs. 4.介质温度:-10℃-150℃ 5.阀门特性要求为线性特性。 6.阀门与执行器现场安装不要特殊工具,无需做任何调整。 7.阀门安装符合相关暖通空调安装图集要求。 B、执行器 1.执行器要满足楼宇姿控系统集中控制要求。 2.驱动器有线性推力,结构简单可靠,不需另加保养维护和再调整。 3.执行器具有手动调节功能。 4.阀门执行器的工作电压为24VAC。 * 5. 所有调节阀驱动器必须是连续量调节,禁止浮点或3位控制,0—10V和4—20mA信号可选,模拟量调节阀必须线性和等百分比两种可选。。 6.执行器需提供0~10VDC或4~20maDC的位置反馈信号, 7.执行器具有易于观察的位置指示。 8.执行器职能垂直或水平安装,不允许倒立安装。 9.采用带有弹簧复位的电动液压式调节驱动器,额定推力不小于2800N 三、电动蝶阀:

供热系统及换热站工程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设计题目:天津迎光丽苑供热系统及换热站工程设计学生姓名: 学院名称:城建学院 专业名称: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班级名称: 学号: 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 教授 学历:本科 2017年3月3日

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 1.设计目的及意义 冬季采暖是我国北方居民的生活需求。采暖是人们为了保证适宜的生活条件而创造的。因此采暖方式与设备便成为了一直以来人们所关心的话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室内环境水平程度也越来越看重。现在的供暖方式日新月异,当然,每种供暖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保障冬季供热工作安全稳定运行,保障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同时,通过进一步的熟悉相关专业知识,了解相关规范,做好有关专业知识的衔接,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让自己可以在这个领域有进一步的发展。 通过本设计可以清晰的了解供热系统及换热. 站的设计不走和相关设备的工作原理,进一步熟练应用专业知识,熟悉相关规范;同时,本设计也应理论联系实际,在符合相关规范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设计出节能环保的供热系统,使设计方案达到最佳。 2.设计拟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 (1)根据建筑物的实际工程概况,选择采暖系统,供水方式,计算热负荷; (2)选择散热器种类或者采用地暖,并计算散热器片数或者地暖热负荷; (3)计算管径和水利平衡并进行采暖管路布置; (4)选择换热器型号及数量; (5)选择水泵、水箱等设备并确定水泵、水箱等设备的布置位置; 室内供暖系统要考虑如何能够让整栋楼达到水力平衡,使每户温度在设计温度。室外管网要考虑怎样进行室外管网的最优设计,使其既经济合理,又不影响小区的整体规划美观,在出现故障时还能够方便检修;换热站的设计中设备、各种附件等的选型与布置,要保证其提供的热量能够满足各用户的需求,并且方便设备的维护与检修等。 3.设计拟应用的现场资料综述 据《供热通风与通条工程设计资料大全》气象资料,采暖室外计算温度-9℃,冬季室外平均风速3.1m/s,冬季室外最多风向的平均风速6.0m/s,冬季最多风向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第一章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 1.1概述 列管式换热器是一种较早发展起来的型式,设计资料和数据比较完善,目前在许多国家中已有系列化标准。列管式换热器在换热效率,紧凑性和金属消耗量等方面不及其他新型换热器,但是它具有结构牢固,适应性大,材料范围广泛等独特优点,因而在各种换热器的竞争发展中得以继续应用下去。目前仍是化工、石油和石油化工中换热器的主要类型,在高温高压和大型换热器中,仍占绝对优势。例如在炼油厂中作为加热或冷却用的换热器、蒸馏操作中蒸馏釜(或再沸器)和冷凝器、化工厂中蒸发设备的加热室等,大都采用列管式换热器[3]。 1.2列管换热器型式的选择 列管式换热器种类很多,目前广泛使用的按其温度差补偿结构来分,主要有以下几种:(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的结构比较简单、紧凑,造价便宜,但管外不能机械清洗。此种换热器管束连接在管板上,管板分别焊在外壳两端,并在其上连接有顶盖,顶盖和壳体装有流体进出口接管。通常在管外装置一系列垂直于管束的挡板。同时管子和管板与外壳的连接都是刚性的,而管内管外是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因此,当管壁与壳壁温度相差较大时,由于两者的热膨胀不同,产生了很大的温差应力,以致管子扭弯或使管子从管板上松脱,甚至毁坏整个换热器。 为了克服温差应力必须有温度补偿装置,一般在管壁与壳壁温度相差50℃以上时,为安全起见,换热器应有温差补偿装置。 (2)浮头换热器:换热器的一块管板用法兰与外壳相连接,另一块管板不与外壳连接,以便管子受热或冷却时可以自由伸缩,但在这块管板上来连接有一个顶盖,称之为“浮头”,所以这种换热器叫做浮头式换热器。这种型式的优点为:管束可以拉出,以便清洗;管束的膨胀不受壳体的约束,因而当两种换热介质的温差大时,不会因管束与壳体的热膨胀量的不同而产生温差应力。其缺点为结构复杂,造价高。 (3)填料函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管束一端可以自由膨胀,结构与比浮头式简单,造价也比浮头式低。但壳程内介质有外漏的可能,壳程终不应处理易挥发、易爆、易燃和有毒的介质。 (4)U型管换热器:这类换热器只有一个管板,管程至少为两程管束可以抽出清洗,

远程射流机组工程方案

得利斯花卉基地 换热机组、中央空调系统采购及安装 设计方案 诸城市永明空调工程有限公司 2013年8月22号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得利斯花卉基地 3、项目概况:本项目为两座花瓣型花卉种植棚,建筑面积约为10000㎡,层高约10米左右,属钢架复合建筑,空调温度设计要求为8-10℃左右。热源采用蒸汽智能换热机组,末端采用远程射流机组。 二、设计依据 空调系统的设计依据有关设计文件和贵方实际要求。 1、设计规范: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手册》 GBJ50019—200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 《新型空调制冷设备及配件选用手册》及甲方提供的图纸 2、气象条件: 冬季室外计算参数: 空调计算干球温度:-11℃;冬季空调室外相对湿度:60%。 三、空调系统设计 为了降低设备初投资和运行费用,从节能和使用角度出发,本工程负荷情况如下:因为本工程是钢架结构,散热负荷很高,冬季采暖是热量上升,平均层高10米左右,所以面积负荷按照20000平方米计算。 智能型蒸汽换热机组(详见配置表),花棚平均末端热负荷104W/㎡(详见配置图纸),以发挥最大能量,满足要求。 四、TSW300-L-5.4-1.0智能换热机组参数

公称职称DN 换热管长 mm 管程 数 换热面积 ㎡ 供暖面积 ㎡ 换热量 KW 被加热水 流量m3/h 蒸汽耗 量T/h 300 1000 1 5.4 21129 1268 109 2.4 五、机房配置参数 单位:万元 序 号 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价总价性能参数备注 机房系统报价 1 智能换热机组 TSW300-L-5.4 1台 2.86 2.86 换热量1268KW 太行 2 空调循环水泵125-160B 2台0.9 3 1.86 Q=138m3/h H=24M 上海一用一备 3 补水泵 40-160 2台0.12 0.24 Q=6.3m3/h H=32M 上海一用一备 4 软化水系统系统水1套0.8 5 0.85 机体.树脂.盐箱 防止结垢 济南富洛 5 补水箱1台0.60 0.60 浮球.阀门.箱体自制 6 稳.定压系统1套 1.30 1.30 自动控制.膨胀水箱浙江 7 自动控制配电系统1套 2.10 2.10 电控箱电缆线电器浙江正泰 8 机房材料1套 3.65 3.65 阀门软接过滤器除污 控制器止阀保温槽钢 管材及附材 天津.河北 9 人工.机械1套 2.50 2.30 10 机房系统报价15.76万元

课程设计换热站

齐鲁工业大学 课程设计大纲 学院名称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开课教研室机械电子工程系 指导老师张志秀 姓名韩高升

一、序言 (1)换热站发展的背景 从能源节约、环保要求、政府政策等几方面考虑,目前许多城市都采用了集中供热,拆除了许多小供热锅炉;集中供热锅炉将热源送往各片区的换热站,再由换热站把热量送往千家万户。 (2)换热站主要工艺 换热站设备一般包括2台换热器、3循环泵、一用一备式变频恒压补水系统及水处理设备;锅炉房热水经一网循环把热量送入换热站,站内隔离式换热器将热量传递给二网循环送往用户;换热站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监控一网、二网进、出水的温度、压力、流量和循环泵、补水泵的状态、启停控制、转速、故障以及电量等参数; (3)换热站控制系统硬件构成 压力变送器、热电阻、流量计、液位变送器、数采模块、隔离配电模块、嵌入式触摸屏、MCGS嵌入版软件 (4) MCGS嵌入版软件功能特点 ☆容量小:整个系统最低配置只需要极小的存贮空间,可以方便的使用DOC等存贮设备; ☆速度快:系统的时间控制精度高,可以方便地完成各种高速采集系统,满足实时控制系统要求;

☆成本低:使用嵌入式计算机,大大降低设备成本; ☆真正嵌入:运行于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 ☆稳定性高:无风扇,内置看门狗,上电重启时间短,可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稳定长时间运行; ☆功能强大:提供中断处理,定时扫描精度可达到毫秒级,提供对计算机串口,内存,端口的访问。并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组态; ☆通讯方便:内置串行通讯功能、以太网通讯功能、GPRS通讯功能、Web浏览功能和Modem远程诊断功能,可以方便地实现与各种设备进行数据交换、远程采集和Web浏览; ☆操作简便:MCGS嵌入版采用的组态环境,继承了MCGS通用版与网络版简单易学的优点,组态操作既简单直观,又灵活多变; ☆支持多种设备:提供了所有常用的硬件设备的驱动; 二、换热站自动化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总体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水蒸气加热水)要点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 班级:食品卓越111班 设计者:张萌 学号:5603110006 设计时间:2013年5月13日~5月17日指导老师:刘蓉

目录 概述 1.1.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 - 7 - 1.2换热器的结构形式 ....................................................................... - 10 - 2.蛇管式换热器 ................................................................................. - 11 - 3.套管式换热器 ................................................................................. - 11 - 1.3换热器材质的选择 ....................................................................... - 11 - 1.4管板式换热器的优点 ................................................................... - 13 - 1.5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 ................................................................... - 14 - 1.6管板式换热器的类型及工作原理 ............................................... - 16 - 1.7确定设计方案 ............................................................................... - 17 - 2.1设计参数........................................................................................ - 18 - 2.2计算总传热系数 ........................................................................... - 19 - 2.3工艺结构尺寸 ............................................................................... - 20 - 2.4换热器核算.................................................................................... - 21 - 2.4.1.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21) 2.4.2.热流量核算 (2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