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大系统设计要求

六大系统设计要求

六大系统设计要求
六大系统设计要求

龙口金汇黄金有限责任公司

六大系统

设计方案

烟台恒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1技术方案 (3)

1.1 项目背景及项目目标 (3)

1.2 用户需求分析 (3)

1.2.1整体需求分析 (3)

1.3 设计原则 (4)

1.3.1满足用户需求 (4)

1.3.2遵循国家相关规定,符合下列规范要求 (4)

1.3.3可靠性和稳定性 (4)

1.3.4可扩展性 (5)

1.3.5实用性 (6)

1.3.6经济性 (6)

1.3.7开放性 (6)

1.3.8先进性和成熟性 (6)

1.3.9可管理型 (6)

1.3.10安全性 (7)

1.4 系统整体设计 (7)

1.4.1整体概述 (7)

1.4.2主要技术说明 (7)

1.4.3系统特点 (7)

1.5 人员定位系统 (8)

1.5.1人员定位系统的简介 (8)

1.5.2设计思路 (8)

1.5.3人员定位系统现状 (9)

1.5.4系统概述 (9)

1.5.5主要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6 系统布置及安装 (11)

1.5.7. 管理与维护 (11)

1.6 监测系统 (11)

1.6.1 监测系统简介 (11)

1.6.2 有毒有害气体监测 (12)

1.6.3 通风系统监测 (12)

1.7 调度指挥中心 (12)

1.7.1. 调度室配置要求 (12)

1.7.2. 调度室防火要求 (13)

1.7.3. 调度室室内装修要求 (13)

1.7.4. 调度室供配电要求 (13)

1.7.5. 调度室空调系统配置要求 (13)

1.7.6. 其它设备和辅助材料 (14)

1.7.7. 火灾报警及消防设施 (14)

1.8 项目实施方案 (14)

1.8.1实施要点 (14)

1.8.2项目组织结构 (15)

1.8.3工程技术管理 (16)

1.8.4项目进度计划 (18)

1.8.5项目人力资源计划 (18)

1技术方案

1.1项目背景及项目目标

龙口市金汇黄金有限责任公司为满足本公司对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管理需要,保障人员定位及气体监测的有效管控,筹备建立一套人员定位及气体监测系统。

1.2用户需求分析

1.1.1.整体需求分析

1.1.

2. 对采集设备和系统的性能要求高

本着高起点,高要求,高效率,高规格的原则,对人员定位系统及气体监测系统中运行的各类设备,均有较高要求。这一点不但表现在对采集设备的在采集的性能,适应性以及采集数据的准确性,数据处理的多样性,自动化等,均有较高的要求。

1.2.1.1. 稳定性要求高

除了对采集系统的性能有较高要求外,还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壮性有较高的要求,包括:数据容错,数据辨识,数据过滤,预警设置、报警提示以及系统内部自动监测等稳定性能有较高要求。

●人员定位系统及气体监测系统平台要求:

要求信息采集、通讯、数据分析功能融合,

系统具有多业务融合的功能,对今后扩展设备的管理和派生的管理系统均不在重复投入建设,实现应用可扩展性,可集成性;

平台具有安全认证及加密机制,具有远程管理及故障诊断功能并确保采集、通讯、处理的稳定可靠的使用;

●组网要求:

系统链路采取光纤为主干,网络主架构采用环网方式,各监测节点的部署根据方案需要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网络接口均为标准

网络接口,在龙口金汇金矿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监控环节部署相应

的环网,并为今后视频监控等各类检测监控设备、IP电话、可

视电话等网络设备预留足够的接入空间。

节点设备覆盖范围符合要求

节点电源接入要满足现场环境要求,适应多种电压电流输入

●安全防护要求:

采集设备要求结构牢固,防火、防撞、防震、防尘、防水、防腐设计,现场设备防护等级达到IP65 以上防护等级

通讯设备具备三防功能,即防水、防尘、防震

考虑设备的防雷及接地设计

1.3设计原则

本项目的系统设计将紧紧围绕用户需求展开,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的技术要求和功能要求做好技术选型和产品选型。根据工程设计的总体目标,我方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1.3.1. 满足用户需求

满足用户需求是我方进行设计的首要原则,在此基础上我方还要对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及对用户提出的需求进行必要补充,使设计的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完善,并具有更好的使用价值。

1.3.2 遵循国家相关规定,符合下列规范要求

●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J232-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75-94《安全技术防范规范工程技术规范》

●国际布线标准(ISO11801)

●5CB 4943-95《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设备的安装》

●GB4943-95《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

1.3.3可靠性和稳定性

龙口市金汇黄金有限责任公司人员定位及气体监测投入生产后将直接影响到公司对人员定位及气体监测监管效率,因此对系统可靠性、稳定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应用系统的可靠性主要是要防止在应用系统的各个环节上出现单个破损点,即避免因某一点出现故障,如某个设备或某条线路出现故障而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最终影响对人员定位及气体监测的监管效率。

应用系统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

硬件设备的可靠性:方案中不仅考虑厂商产品的性价比,而且考虑设备的使用寿命及运行的可靠性,并对电源、模块等易出故障的部

位进行冗余考虑,包括对部分设备备件的考虑。由于有毒有害气体

检测系统对数据的要求比较严格,因此,围绕数据的稳定,基础数

据的采集可靠是整个系统的关键。

供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对设备电源进行优选,并进行冗余模块的设计,对供电系统采用高质量可靠电源,并配置UPS不间断电源系统,防止供电故障对系统运行的损害。

线路的可靠性:龙口市金汇黄金有限责任公司人员定位及气体监测系统,对数据链路的稳定性有较高要求,为保障数据的稳定性,因

此网络线路采用多级冗余工业以太环网连接,尽量避免因某一线路

中断而影响整个系统,为了保证网络的连接可靠性,对于重要的网

络连接,采用环网连接方式实现。在产品设计上,选择防护等级高、产品质量好的的产品尤为关键。在光纤以太环网部署到各个接入点

上,采用RS-485总线连接各气体检测设备,由检测设备完成RS-485

到以太网的采集转换,并将数据推送到数据处理中心。

系统软件的可靠性:由于人员定位及气体监测中有大量的分析和统计功能,因此对整个系统的架构有这严格的要求,所以,我们选择

更为稳定和安全的J2EE架构来进行设计,有了优质高效的系统设计、科学的软件实施,严格的功能测试,以及对使用人员的培训等方面,软件系统才能更可靠。

系统测试:我方对所有配套产品均进行了详细的模拟试验

1.3.4. 可扩展性

龙口市金汇黄金有限责任公司人员定位及气体监测系统不仅要满足当前的应用,还需要保证相当一段时间内网络扩展需求。设计时需考虑网

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系统的扩展,除当前设计需含有一定的超前性外,还需保留系统的可扩充性(如空余的扩展插槽,交换机的易于升级扩充),以利于今后龙口市金汇黄金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和业务的发展。

1.3.5. 经济实用性

为确保投资的有效性和网络系统的实用性,应针对信息流特点,采用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并且确保整个系统传输的速度。

在网络工程的设计中,分期实现整个网络工程。从网络设备而言,选用支持多协议的网络设备,并采用分级结构以满足不同端口需求不会因升级而被淘汰。

本次设计的所有产品在充分保证系统性能、安全性、稳定性的同时,也考虑了经济性,使得系统性价比得到了有效的体现。

1.3.6. 开放性

随着网络应用的增加,采用的协议和技术实现方式也将越来越多,因此,根据考虑“标准和开放”的原则,要留有各种相应的接口,使之具有灵活性和延展性,并考虑与各种网络互连互通的可能性。同时也包含采用国际标准的协议,以方便与其它厂家设备的互通。

1.3.7. 先进性和成熟性

龙口市金汇黄金有限责任公司人员定位及气体监测系统采用的技术在国内外具有先进性,符合当前技术和管理发展的方向,同时确保系统及所用设备的成熟性,减少系统的风险。

1.3.8. 可管理型

龙口市金汇黄金有限责任公司人员定位及气体监测系统是应用于工业企业应用,因此网络系统必须考虑网络系统的管理。要求采用智能化、可管理的网络设备,最终能够监控整个网络系统的运行情况,并通过对网络负载情况进行分析,合理分配网络资源和带宽,同时也利于在最短的时

间内排除网络故障。

1.3.9. 安全性

作为企业应用系统,其网络系统应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必须保证网络系统和网络数据的安全。在网络设备的选型上,采用支持认证加密和安全控制的设备,在保证不影响整个网络效率的前提下,控制数据的流向。同时积极采用当今先进的安全技术来,并配合严格的系统管理,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安全。

1.4系统整体设计

1.4.1. 整体概述

根据对龙口市金汇黄金有限责任公司现状和安全设施设计资料的了解,此次龙口市金汇黄金有限责任公司人员定位及气体监测系统我方建议采用基于工业以太环网技术的数据采集和基于J2EE架构数据处理分析相结合一整套解决方案。该方案需要构建贯通各检测点与中央数据处理中心的光纤工业以太冗余环网,以该网网为骨架,连接起各个气体检测点与数据中心,并以此为基础,搭建起由人员定位系统、气体监测系统2个组成部分构成的一整套人员定位及气体监测系统。

气体检测子系统由气体检测模块,电源供电模块组成。

1.4.

2. 主要技术说明

●气体检测采用工业级气体检测模块,

●检测数据采集采用高效数据采集技术和主动寻址技术

●气体检测采用RS-485进行数据采集,并转换为标准TCP/IP协议

●检测数据处理采用了J2EE架构多线程并发协同处理技术

●图形展现方面采用了B/S组态技术

●综合网络平台建设方面主要采用了工业以太网环网技术、多级以太网与

RS-485总线结合技术

●整个系统采用集中供电,保障整个系统的电力独立性

1.4.3. 系统特点

●所有系统及子系统均采用当前先进成熟的技术,从系统设计与架构层面

保障了系统运行的稳定可靠、无风险。

●检测数据采集模块具备高效数据采集和主动寻址功能,并具备故障自愈

合能力,使得整个数据链路更加稳定安全。

●多线程并发同步交互数据可以保障各节点数据可以同步交互,有效增加

数据的交互稳定性

●多线程数据处理机制对于综合处理数据,预警分析,数据展现等各类数

据应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5 人员定位系统

1.5.1. 人员定位系统的简介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集井下人员考勤、跟踪定位、灾后急救、日常管理等一体的综合性运用系统。井下定位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的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及设备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设备的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的运动轨迹,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当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也可根据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1.5.

2. 设计思路

根据标准要求,在井下建立人员定位系统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定位系统主机应安装在地面,并双机备份,且应在矿山生产调度室设置显示终端。

2)人员出入井口和重点区域进出口等地点应安装分站(读卡器)。

3)分站(读卡器)应安装在便于读卡、观察、调试、检验,且围岩稳固、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不容易受到损害的位置。

4)主机及分站(读卡器)的备用电源应能保证连续工作2h 以上。

5)识别卡应专人专卡,并配备不少于经常下井人员总数 10%的备用卡。

6)人员定位系统应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7)人员定位系统具有以下监测功能:

①监测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出/入重点区域时刻等;

②识别多个人员同时进入识别区域。

8)人员定位系统应具有以下管理功能:

①携卡人员个人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卡号、姓名、身份证号、出生年

月、职务或工种、所在部门或区队班组;

②携卡人员出入井总数、个人下井工作时间及出入井时刻信息;

③重点区域携卡人员基本信息及分布;

④携卡工作异常人员基本信息及分布,并报警;

⑤携卡人员下井活动路线信息;

⑥携卡人员统计信息,主要包括工作地点、月下井次数、时间等;

⑦按部门、区域、时间、分站(读卡器)、人员等分类信息查询功能;

⑧各种信息存储、显示、统计、声光报警、打印等功能。

9)人员定位系统满足以下主要技术指标:

①最大位移识别速度不小于 5m/s;

②并发识别数量不小于80;

③漏读率不大于10-4;

④巡检周期不大于 30s;

⑤识别卡与分站(读卡器)之间的无线传输距离不小于 10m。

10)电缆和电缆敷设应符合《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 中6.5.2 的相关规定。

1.5.3. 系统概述

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在井下区域和巷道中按现场具体情况放置一定数量的矿用基站,一般情况下每隔200m放一台基站。

为下井人员佩带一个矿用定位卡,当井下人员进入井下以后,只要在井下网络覆盖范围内,在任何时刻任意一点,基站都可以感应到信号,并上传到信息工作站,经过软件处理,得出各具体信息(如:是谁,在哪个位置,具体时间),同时可把它动态显示(实时)在监控中心的大屏幕或电脑上,并作好备份。井上人员可随时了解井下人员的状态。管理着也可以根据大屏幕上或电脑上的分布示意图查看某一区域,计算机即会把这一区域的人员情况统计并显示出来。管理者能实时地观察到井下工作人员的即时位置,实现井下人员定位。另外一旦井下发生事故,可根据电脑中的人员定位分布信息马上查出事故地点的人员情况,以便帮助营救人员以准确快速的方式营救出被困人员。一旦井下发生突发情况,井下人员可通过所携带的定位仪(识别卡)发出警报。井下人员只要按定位仪上的报警按钮即可发出报警。在井上监控室的动态显示界面会立即弹出红色报警信号。

1.5.4. 主要设备

1.5.4.1. 定位基站

基站安装在巷道或工作面,用来接受定位卡的无线信息,并将接受到

的信息传送至上一个分站或传输接口,也将来自上一个分站/传输接口的信息发送至定位卡上,或传输给下一个分站。

1)基站特点

①小巧、轻便,非常便于安装和维护

②无线通信距离500m(典型值);

③大范围内同时快速、可靠的识别许多定位仪,并具有微功率、识别率高、高抗干扰性、稳定可靠等优点。

2)技术指标

①工作电压:DC12V

②工作电流:≤0.95A

③存储时间:分站存储数据时间应大于2 小时

④有线信号接口

——接口数量:3 个光口

——传输方式:矿用铠装光缆

——传输距离:10km

3)通信参数

接收灵敏度:≤-8.5dBm

无线通信距离:500m

容量:1 万个定位卡

1.5.4.

2. 矿用定位卡

定位卡相当于“井下身份证”,所有下井人员和机车各携一张,该卡不断地自动向通信分站发送信号,遇异常情况时可发送报警信号,也可接收撤离通知。

1)主要技术指标:

工作电压:DC3V

发射电流:≤100mA

激活电流:≤5mA

待机电流:≤0.5mA

报警工作电流:≤100mA

报警工作时间:10 秒

工作频段:2.4GHz

2)电池参数

名称:AAA 碱性电池

规格:3V/1200mAh

使用寿命:10 个月,电池可更换

1.5.5. 系统布置及安装

1)布置设计原则

基站的位置设置原则如下:

——入井口

——巷道交叉口

——巷道分叉口

——进入采掘面入口

2)工人发卡

遵循“统一发卡、统一装备、统一管理”的原则,按准许上岗人员实行“一人一卡”制,

3)系统定位基站布置

根据矿山井下人员上下井路径、人员主要工作地点以及井下巷道情况,在竖井口、各中段马头门、硐室、作业面等地点安装具有进出方向、时间识别能力的读卡分站。读卡分站可通过膨胀螺丝或钢钉固定安装在井下巷道一侧墙壁上。基站布置 9 台,共 9 台。

1.5.6. 管理与维护

1)矿山应指定人员负责人员定位系统的日常检查与维护工作。

2)定位卡发放及信息变更应由专人负责管理。

3)定期对人员定位系统进行巡视和检查,发现故障及时处理。在故障期间,若影响到对井下人员情况的监控,应采用人工监测,并作好记录。

4)应建立以下帐卡及报表:设备、仪表台账;设备故障登记表;检修记录;巡检记录。

5)应绘制人员定位系统布置图,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布置图应标明分站(读卡器)等设备的位置、信号线缆和供电电缆走向等。

6)应每 3 个月对人员定位系统信息资料、数据进行备份,备份数据应保存6 个月以上。

7)相关图纸、技术资料应归档保存。

1.6 监测系统

1.6.1. 监测系统简介

龙口市金汇黄金有限责任公司按规定监测系统的内容主要包括:有毒有害气体监测、通风系统监测。

1.6.

2. 有毒有害气体监测

为了防止在采区工作面正常生产特别是放炮作业后,井下作业人员中毒,需要利用便携式多参数测量仪对放炮后的气体成分进行测量。便携式测量仪应该至少能够同时测量一氧化碳、氧气、一氧化氮及二氧化氮,并能进行报警参数设置和声光报警。

在采掘工作面放炮后,正常通风情况,布置在相应的中段的回风联络巷的一氧化碳或二氧化氮传感器不再报警后,由工作人员携带多参数测量仪从上风流方向进区采区,一旦测量仪发生报警,人员立即撤离采区,直至测量仪不再报警,人员方可进入采区进行工作。便携式多参数测量仪各种气体的报警浓度一般设置如下:一氧化碳为 24ppm,氧气为低于 18%,一氧化氮为14ppm,二氧化氮的报警浓度设置为2.5ppm。

1.6.3. 通风系统监测

1.6.3.1. 风速风压监测

1)风速风压监测布置原则

①矿山的总回风巷应安装风速传感器。

②各个中段的回风巷应安装风速传感器。

③矿井主通风井应设置风压传感器;

④应根据 AQ2013.1 确定各中段的风量、风速报警值。

2)传感器的安装

①风速传感器应垂直悬挂,并应安装维护方便,不影响行人和行车。

②风速风压传感器应设置在巷道前后 10m 内无分支风流、无拐弯、无障碍、断面无变化、能准确计算风量的地点。

1.7 调度指挥中心

调度室是地面控制中心,是井下六大系统与地面联系的场所。调

度室内设有基站、工控机显示终端等主要设备。

1.7.1 调度室配置要求

1)调度室设备应用可靠的接地装置和防雷装置。

2)联网主机应装备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

3)调度室实行分级管理。

4)调度室必须24h 有人值班。

5)值班员发现矿山监控系统超限报警、馈电状态异常等情况必

须通知矿山核查情况,按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6)矿山调度室值班员接到联网中心发出的报警指令后,要立即处理落实,并将处理结果向联网中心反馈。

7)调度室值班员发现矿山监测监控系统通讯中断或出现无记录情况,必须查明原因,并根据具体情况下达处理意见,处理情况记录备案,上报值班领导。

8)调度室每月应对监测数据超限情况进汇总分析,报当地行业主管部门和安全监察分局。

9)调度室选址应避开如下区域:发生火灾危险程度高的区域;有害气体来源以及存放腐蚀、易燃、易爆物品的地方;低洼、潮湿、落雷区域和地震频繁的地方;强振动源和强噪音源;强电磁场的干扰的地方;设在建筑物的高层或地下室,以及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重盐害地区。

1.7.2 调度室防火要求

与调度室相关的其余基本工作房间及辅助房间,其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 TJ16中规定的三级耐火等级。

1.7.3 调度室室内装修要求

室内装修材料应符合规定的难燃材料和非燃材料,应能防潮、吸音、不起尘、抗静电等。计算机机房地面应铺设活动地板,活动地板应是难燃材料或非燃材料。活动地板应有稳定的抗静电性能和承载能力,同时耐油、耐腐蚀、柔光、不起尘等。具体要求应符合 GB6650 《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异型活动地板提供的各种规格的电线、电缆、进出口应做得光滑、防止损伤电线、电缆。活动地板下的建筑地面应平整、光洁、防潮、防尘。在安装活动地板时,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地板支脚倾斜、移位、横梁坠落。

1.7.4 调度室供配电要求

系统调度室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每路电源分别由变电所低压侧不同母线段引出。另机房须配备电源稳压设备,为计算机主机和终端配备UPS 备用电源二套并实现手动断电、复电功能。

计算机系统接地应采用专用地线。专用地线的引线应和大楼的钢筋网及各种金属管道绝缘。计算机机房应设置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的指示灯。

1.7.5 调度室空调系统配置要求

计算机机房应采用专用空调设备,空调电源不能与监测监控系统

共用。机房空气温度 t=18~26℃,噪声≤47dB(A),湿度≤80%,灯

光照度符合卫生标准。

1.7.6 其它设备和辅助材料

计算机机房使用的磁芯柜、磁带柜、终端点等辅助设备应是难燃

材料和非燃材料,应采取防火、防潮、防磁、防静电措施。计算机机

房内所使用的纸,磁带和胶卷等易燃物品。要放置于金属制的防火柜

内。

1.7.7 火灾报警及消防设施

调度室内应设置卤代烷1211 或1301 灭火器。禁止使用水,干粉

或泡沫等易产生二次破坏的灭火剂。

1.7.8 其他防护和安全管理

1)防静电

计算机机房安全接地应符合 GB288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

范》中的规定。在易产生静电的地方,可采用静电消除剂和静电消除

器。

2)防雷击

计算机机房应符合 GB50057《建筑防雷设计规范》(2000 年版)

中的防雷措施。在雷电频繁区域,应装设浪涌电压吸收装置。

3)防鼠害

在易受鼠害的场所,机房内的电缆和电线上应涂敷驱鼠药剂。计

算机机房内应设置捕鼠或驱鼠装置。

1.8项目实施方案

1.8.1. 实施要点

金汇企业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着环境条件恶劣,各种突发因素多;生产设备多、人员多,生产关系复杂等诸多因素。因此,在进行项目实施的时候,尤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8.1.1实施贴近最终使用者

在项目实施的开始阶段将对涉及到的各类设备进行更为详尽的需求调

研,进行一次更加细致的调研和分析,对各种不同的要求,细化归类。使得整个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更加贴近最终使用者。

1.8.1.2有效利用已有设备

由于存在不少已有的信息化设备,例如,已有的气体检测设备等。包括为保护投资不被浪费,项目实施过程中,将根据已有的各种设备的品质、功能等因素,进行重新规划,做到物尽其用。

1.8.1.3了解相关化工设备,因地制宜进行施工

由于施工环境中,存在各类原有的化工设备,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了解该化工设备的特点特性,并根据其特点特性因地制宜的进行施工。避免出现对设备的刮碰、损伤、干扰等不良影响。同时,在部署过程中,注意高温、腐蚀等部位,加强隔热、防腐蚀等措施,以提高整个系统运行中的安全性。

1.8.1.4施工符合标准规范要求

●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J232-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75-94《安全技术防范规范工程技术规范》

●国际布线标准(ISO11801)

●5CB 4943-95《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设备的安装》

●GB4943-95《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2.1-2007)

1.8.2项目组织结构

为使项目顺利进行,公司将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并明确规范各小组职责及小组间沟通协调关系。

1.8.

2.1项目主管经理

建设方及我公司双方关系总协调。

按照合同规定制定管理计划,进行项目行政管理。

定期召开会议安排各项目小组的任务及进程。

对工程总体质量负责

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1.8.

2.2项目经理

对项目负全面责任,全面安排项目实施的进度、质量并协调各方关系,负责全项目,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修正及确认工程实施方案。

建立定期会议制度,检查问题,修补下一步计划,制定有关措施,必要时,请各方高层管理人员出面,共同讨论。

召开工作小组会议安排工作内容,实施进度。

对项目进行全面监督,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1.8.

2.3工地现场总指挥

协助项目经理对项进行现场施工进度及质量进行全方位管理。

配合制定施工细则、具体进度。

协调工地各工种配合。

合理安排现场劳动力计划,进行人员调遣。

负责工地劳动安全、消防、文明卫生等事项

1.8.

2.4各施工小组

负责具体子系统安装、调试、施工。

1.8.3 工程技术管理

工程技术管理贯穿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在管理过程中,我们将严格执行和贯彻国家、行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严格按照弱电系统工程和化工企业井下工程设计的要求。在提供设备、线材规格、安装要求、在线记录、调试工艺、验收标准等一系列方面进行技术监督和管理。

1.8.3.1技术标准和规范管理

我们将按照弱电工程技术标准、规范和化工企业井下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进行管理。要在系统设计、设备提供和安装等环节上认真检查,对照有关的标准和规范,使整个管理处于受控状态。

施工标准和规范符合下列规范要求

●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J232-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75-94《安全技术防范规范工程技术规范》

●国际布线标准(ISO11801)

●CB 4943-95《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设备的安装》

●GB4943-95《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2.1-2007)

1.8.3.2安装工艺管理

整个系统工程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做好监控系统的技术管理,我们将抓好各个施工阶段安装设备的技术条件和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将严格把关,凡是遇到与规范和设计文件不相符的情况或施工过程中做了现场修改的内容,都要记录在案,为最后的系统整体调试和开通,建立技术管理档案和资料。

1.8.3.3技术文件管理

技术文件是工程各阶段工程实施的共同依据,智能系统工程中技术文件

中主要包括各系统的施工图纸、设计说明、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产品说明书、系统的调试大纲、系统的验收规范及验收的标准等,这些都要进行系统的科学管理。

1.8.4项目进度计划

为确保系统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事先应作周密计划及充分的准备。这个计划必须在注重整体计划及进度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有关细节。

我们将项目划分为3个阶段

1.8.4.1第一阶段

从签订合同,开工进场之日起,30天时间。

●完成系统详细需求的调研工作。

●完成设备的进货和部署安装的前期准备工作。

●完成各处管线的铺设、光纤的熔接。

●完成各气体检测点的安装准备。

1.8.4.2第二阶段

从设备到货,管线铺设完毕起,20天时间。

●完成气体探测设备的安装部署。

●完成系统服务器等部署安装工作。

1.8.4.3第三阶段

从第二阶段完成之日起,10天时间。

●完成整个系统的系统测试工作。

●进行交付验收

1.8.5项目人力资源计划

井下六大系统及其作用

煤矿六大系统组成 煤矿六大系统包括: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和矿井通信联络系统。 监测监控系统概述和图片 监测监控系统包括: 环网交换机 后备电源 KJ19-L通讯线路避雷器 监控分站 防爆摄像仪 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多路电源 声光报警器 本系统是针对矿山地面、矿山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环境参数、通风设施及机电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监测监控的综合性监测监控系统,包括通风系统监测、视频监控和地压监测。是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项目之一。 本系统可大可小,组合灵活,适用于我国大、中、小型矿井,是符合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实际需要的监测监控系统。系统具有防雷击保护装置,能有效将沿线进入设备的感应雷击电压箝位在安全电压范围内,可承受架空线、地缆、横向、纵向、正极性、负极性等雷击及过压冲击,以保护地面计算机等外围设备,以及地面、井下各分站等免遭雷击损坏。 人员定位系统概述和图片 人员定位系统包括: 环网平台系统 读卡分站 人员定位分站 识别卡 电源箱

人员定位系统由主机、传输接口、分站(读卡器)、识别卡、传输线缆等设备及管理软件组成的系统,具有对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重点区域出/入时刻、工作时间、井下和重点区域人员数量、井下人员活动路线等信息进行监测、显示、打印、储存、查询、报警、管理等功能。 该系统是集计算机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等多学科技术综合应用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该系统采用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实现井下人员的精确定位。ZigBee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无线网络技术,它具有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等优点,是一种介于无线标记技术和蓝牙技术之间的技术提案,它依据802.15.4标准,在数千个微小的传感器之间相互协调实现通信。这些传感器以接力的方式通过无线电波将数据从一个传感器传到另一个传感器,所以采用ZigBee技术开发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具有安装方便、组网灵活、通讯效率高等特点。 紧急避险系统概述和图片 紧急避险系统包括 密闭门 避难硐室防护密闭门 压风供氧系统 空气净化装置 ZYX45型压缩氧自救器 矿业救生舱 紧急避险系统是由过渡舱、辅助舱、主舱、过滤降温除湿集成装置、供氧装置、环境气体监测与报警系统、不间断电源装置、无线通讯装置等部分组成。 过渡舱:系统配备的过渡舱可以容纳4人,舱内配有医用氧气供应系统、压风供给系统、洗气系统及流量、压力等控制显示仪表。洗气系统采用一键控制,操作十分简单方便; 主舱:主舱内部两侧均配置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座位,座位下方有宽敞的储物空间,内外舱之间采用特殊的隔热材料,使之隔绝舱外产生的高温。舱内安装有过滤降温除湿集成装置,舱壁安装CO、CO2、O2、CH4 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监视器,对舱内环境气体实施监测;

煤矿六大系统设计

煤矿六大系统设计

目录 1 任务来源----------------------------------------------------------------------------------------------------------------------1 2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 3 本次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范围-----------------------------------------------------------------------3 4 某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3 4.1 基本情况------------------------------------------------------------------------------------------------------------3 4.2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8 1 任务来源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3号)以及《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146号)的要求,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受陕西某能源有限公司某煤矿委托,根据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相关技术规范,编制本矿井“六大系统”设计方案。

系统设计阶段要求

系统设计阶段要求 1、目的 为规定我公司在产品设计研发中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要求。 2、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产品设计研发中项系统设计的所有工作; 3、定义 (无) 3、职责 3.1研发中心各项目负责按照任务书的需求按照本文件进行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的执行。 4、作业流程图(件附件一) 5 系统设计阶段的作业内容 5.1根据研制任务书要求,按照系统工程把性能、可信性、可生产性、进度、费用进行叠代、综合权衡及优化,以预防为主,(力争)一次把工作做好的原则进行系统设计。 5.2系统设计阶段分为两个过程:系统方案和系统设计。 5.2.1系统方案是将研制任务书的顾客要求转换成系统需求,对产品的诸功能作价值分析,确定产品应该具有或准备实现的功能,分出应优先完成的,不必要的或不值得的,实际应用中预见可能要求的功能;并确定产品可信性、可生产性等的需求和准则。提出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把各项需求从系统层分解到产品的分系统和模块,按照研制任务书要求进行产品研制进度的规划和资源、成本的计划和要求,提出项目开发手册。 5.2.2系统设计是根据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和研制规范,按项目开发的要求对每个分解的部分进行详细的方案设计和研究,将功能指标和接口要求、数据要求等详细的分解到分系统和模块的基本组成单元,进行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和工艺结构设计。制定相应的开发验证和确认方案,规定在以后的阶段应进行的测试和验证计划、要求等,并提出下一阶段的项目开发的任务要求。 5.3进行本阶段的风险分析,根据市场的要求和所制定的产品研制开发计划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机会。预算产品寿命周期的总费用,在研制、生产及使用维修等所需的合理的备件生产量。 5.4系统设计阶段的输入 产品研制任务书 5.5系统设计阶段的输出 5.5.1产品研制规范(以下内容可分别独立说明) 5.5.1.1产品的功能需求 ——产品的功能、指标等各主要参数; ——产品功能的轻重缓急排序及权数表。必要时列出第一阶段必须完成的A类功能,及为完成B、C、…类功能要留出的设计资源和接口;第二阶段必须补充完成的B类功能,及为完成C、…类功能要留出的设计资源和接口;为实际应用中可能的功能要求预留的资源和接口 5.5.1.2产品的可信性需求 ——环境要求;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六大系统建设规范

AQ2031-201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 2011-07-15发布? 2011-09-01实施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的安装、维护和管理要求。 本标准不适用于与煤共生、伴生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6423-2006?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GB 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 GB 50198-19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95-200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AQ ?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通风系统 AQ ?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通风系统检测 EJ 378-1989? 铀矿山空气中氡及氡子体测定方法 3术语和定义 监测监控系统? monitoring and supervision system 由主机、传输接口、传输线缆、分站、传感器等设备及管理软件组成的系统,具有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显示、打印和声光报警功能,用于监测金属

非金属地下矿山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以及风速、风压、温度、烟雾、通风机开停状态、地压等。 主机? host 用于接收监测信号,并具有校正、报警判别、数据统计、磁盘存储、显示、声光报警、人机对话、输出控制、控制打印输出等功能的计算机装置。 分站? substation 监测监控系统中用于接收来自传感器的信号,并按预先约定的复用方式远距离传送给传输接口,同时接收来自传输接口多路复用信号的装置。 传感器? transducer 将被测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输出的装置。 有毒有害气体传感器? deleterious harmful gas transducer 连续监测地下矿山环境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装置。 开停传感器? on off status transducer 连续监测地下矿山中机电设备“开”或“停”工作状态的装置。 监测监控设备? mine monitoring equipment 矿山井下用于监测监控的传感器、分站及线缆等的总称。

煤矿“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

安监总局发布煤矿井下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范(中新网3月24日电)据安监总局网站消息,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以下是《规范》全文: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 本规范(试行) 一、总则 1.为规范和促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煤矿安全规程》和相关标准,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及检查验收工作。 3.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以下简称“六大系统”)是指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所有井工煤矿必须按规定建设完善“六大系统”,达到“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效”的要求。 4.煤矿企业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责任主体,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第一责任人。煤矿企业要落实建设完善“六大系统”分管负责人和具体分管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组织做好“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5.地方各级负有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以下简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会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日常监管。驻地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对辖区内“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监察执法。

二、监测监控系统基本要求 6.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 7.煤矿安装的监测监控系统必须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的规定,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监测监控系统各配套设备应与安全标志证书中所列产品一致。 8.甲烷、馈电、设备开停、风压、风速、一氧化碳、烟雾、温度、风门、风筒等传感器的安装数量、地点和位置必须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要求。监测监控系统地面中心站要装备2套主机,1套使用、1套备用,确保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 9.煤矿企业应按规定对传感器定期调校,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10.监测监控系统在瓦斯超限后应能迅速自动切断被控设备的电源,并保持闭锁状态。 11.监测监控系统地面中心站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应在矿井调度室或地面中心站,以确保及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12.监测监控系统应能对紧急避险设施内外的甲烷和一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三、人员定位系统基本要求 13.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优先选择技术先进、性能稳定、定位精度高的产品,并做好系统维护和升级改造工作,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系统设计文档编写要求规范及示例(1)

********系统系统设计文档 *****系统设计小组 组长:**** 组员:**** **** **** ****

目录 1 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背景 (1) 1.3定义 (1) 1.4参考资料 (1) 2 系统功能设计 (3) 2.1 功能模块设计 (3) 2.2 ****模块设计 (3) 2.3 ****模块设计 (3) 3 类设计 (4) 4 数据库设计 (6) 5 接口及过程设计 (7) 6 界面设计 (8) 7 其它设计 (12) 8 小结 (13)

说明: ●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可以任意传统系统设计方法或面向对象系统设计方 法,或者两者相结合,不局限于使用一种方法。 ●文档中每章图都需要配有相应的文字解释。 ●本文档中的图按照章编号,如“1 引言”表示第一章,“1.1 编写目的” 表示第一章第一节。第一章第一个图标号为“图1.1 ****图”,而第二个 图标号为“图1.2 ****图”,写在图的下面,居中。 ●本文档中的表也按照章编号,第一章第一个表标号为“表1.1 ****表”, 而第二个表标号为“表1.2 ****表”,写在表的上面,居中。 ●使用visio画用例时,Actor及用例的图示模具(用例图模具.vss)可以 到BB平台下载。 1 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系统设计说明书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1.2背景 说明: a.待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名称; b.列出此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以及将运行该软件的计算站(中心)。 1.3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1.4参考资料 列出用得着的参考资料,如:

煤矿六大系统简介

提升系统简介:山西中强福山煤业有限公司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主斜井井口标高+894.6。斜长472m。倾角24°34′,三心拱断面,净宽 3.6m,净高2.65m,净断面积9.54m2 。担负矿井运输原煤提升任务,兼做进风井。辅助提升采用 JK-3.5×2.65型单绳缠绕式矿井提升机,煤炭提升采用STJ1000钢绳芯胶带机。副斜井井口标高+902.3m。斜长408m,倾角29°56,半圆拱断面,净宽4m,净高3.6m。担负全矿井进风及运送人员的任务。现开采煤层为9#+10#号煤层。设计能力为90万t/a。本矿井主井采用斜井开拓,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90万t/a,工作制度为330d/a,提升时间16h/d,安装带式输送机,担负原煤的提升。 根据矿井生产能力、开拓方式、采区及工作面布置等条件,主斜井原煤提升采用钢绳芯深槽角强力胶带输送机。井底煤仓的原煤通过大型给煤机、经主斜井胶带输送机输送至主斜井井口房,再转载至地面生产系统。 运输系统简介:山西中强福山煤业有限公司井下现南回风大巷、中央→南北总皮带大巷→南翼第一联行皮带→南翼主运皮带→东巷主运输皮带。中央变电所、中央泵房、水仓→南翼第三联巷皮带→南北总轨道大巷一部皮带→南北总轨道大巷二部皮带→东巷主运输皮带。主运输皮带(DSJ100/63/2×160)经溜煤口,落到主斜井皮带,通过主斜井皮带输送到地面溜煤口,然后经两部转载皮带运往地面运输皮带到煤场。 1、施工期间主斜井皮带:型号:STJ-800/250S,带宽800mm,

带速2m/s。超出井口长度20米,超出井口部分坡度12.1度。总长度560米。 2、第一部转载皮带:带宽650mm,带速,1.3—1.6m/s 。长度176米,坡度约为2度. 本皮带尾装有给煤机,使本部皮带运输煤量均匀。 3、第二部转载皮带:带宽650mm,带速,1.3—1.6m/s 。长度65米,坡度约为3度。 通风系统简介: 主扇选用两台防爆对旋轴流风机FBCDZNO27/2×355,主扇风量为:82-165m3/s,n=740r/min, 配套电机功率Nf=2×355kW,一台工作,一台备用。设计掘进工作面均采用压入式独立通风,选用FBD —№5.6/15×2型局部通风机供风。 风流方向为:新鲜风流→副斜井(主斜井)→东轨道巷(东运输巷、东行人巷)→南北皮带大巷(南北轨道大巷)→工作面运输顺槽→回采工作面→工作面回风顺槽→集中回风巷→总回风巷→回风立 井→地面。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通风,主、副斜井进风,回风立井为专用回风井。 排水系统简介:该矿井涌水量为:30—50m3/天,分两级排水。一级排水:工作面涌水经各迎头潜水泵、多级泵(D46-50*6,75KW)用4寸管(DN100)直排到井底中央泵房。 二级排水:中央水泵房安装3台多级泵(D46-50*6,75KW),经4寸管排到地面静压水池。 采掘系统简介:设计采用单水平多煤层联合开拓,全井田共划分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汇总

1.1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为确保系统的建设成功与可持续发展,在系统的建设与技术方案设计时我们遵循如下的原则:1、统一设计原则统筹规划和统一设计系统结构。尤其是应用系统建设结构、数据模型结构、数据存储结构以及系统扩展规划等内容,均需从全局出发、从长远的角度考虑。2、先进性原则系统构成必须采用成熟、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并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技术、软件产品和设备。在设计过程中充分依照国际上的规范、标准,借鉴国内外目前成熟的主流网络和综合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以保证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力和扩展能力。保证先进性的同时还要保证技术的稳定、安全性。3、高可靠/高安全性原则系统设计和数据架构设计中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和可靠。4、标准化原则系统各项技术遵循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和相关规范。5、成熟性原则系统要采用国际主流、成熟的体系架构来构建,实现跨平台的应用。6、适用性原则保护已有资源,急用先行,在满足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建设成本。7、可扩展性原则信息系统设计要考虑到业务未来发展的需要,尽可能设计得简明,降低各功能模块耦合度,并充分考虑兼容性。系统能够支持对多种格式数据的存储。 1.2业务应用支撑平台设计原则 业务应用支撑平台的设计遵循了以下原则:1、遵循相关规范或标准遵循J2EE、XML、JDBC、EJB、SNMP、HTTP、TCP/IP、SSL等业界主流标准2、采用先进和成熟的技术系统采用三层体系结构,使用XML规范作为信息交互的标准,充分吸收国际厂商的先进经验,并且采用先进、成熟的软硬件支撑平台及相关标准作为系统的基础。3、可灵活的与其他系统集成系统采用基于工业标准的技术,方便与其他系统的集成。4、快速开发/快速修改的原则系统提供了灵活的二次开发手段,在面向组件的应用框架上,能够在不影响系统情况下快速开发新业务、增加新功能,同时提供方便地对业务进行修改和动态加载的支持,保障应用系统应能够方便支持集中的版本控制与升级管理。5、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系统能够支持硬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多个层面的可扩展性,能够实现快速开发/重组、业务参数配置、业务功能二次开发等多个方面使得系统可以支持未来不断变化的特征。6、平台无关性系统能够适应多种主流主机平台、数据库平台、中间件平台,具有较强的跨系统平台的能力。7、安全性和可靠性系统能保证数据安全一致,高度可靠,应提供多种检查和处理手段,保证系统的准确性。针对主机、数据库、网络、应用等各层次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和可靠性策略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8、用户操作方便的原则系统提供统一的界面风格,可为每个用户群,包括客户,提供一个一致的、个性化定制的和易于使用的操作界面。 9、应支持多CPU的SMP对称多处理结构 1.3共享交换区数据库设计原则 1.统一设计原则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合理性、一致性和可用性,在全国统一设立交换资源库基本项目和统一编码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并制定统一的交换资源库结构标准。 2.有效提取原则既要考虑宏观决策需要,又要兼顾现实性,并进行业务信息的有效提取,过滤掉生产区中的过程性、地方性数据,将关键性、结果性数据提交集中到交换区数据库中。 3.保证交换原则统一设计数据交换接口、协议、流程和规范,保证数据通道的顺畅。 4.采用集中与分布式相结合的系统结构根据XX电子政务网络发达,地区经济差异性等特点,交换区采用集中与分布式相结合的数据库系统结构,并逐步向大型集中式数据库系统过渡。这些与外部系统交换的数据也需要从生产区数据得到,也就是说需要XXXX数据和各XXXX 数据的采集不只是局限于XXXX和XXXX原定的指标。 1.4档案管理系统设计原则

六大系统完善规范(试行)

六大系统完善规范(试 行)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 发文号:安监总煤装〔2011〕33号 发布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发布日期:2011-03-21 实施日期:2011-03-21 一、总则 1.为规范和促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煤矿安全规程》和相关标准,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及检查验收工作。 3.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以下简称“六大系统”)是指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所有井工煤矿必须

按规定建设完善“六大系统”,达到“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效”的要求。 4.煤矿企业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责任主体,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第一责任人。煤矿企业要落实建设完善“六大系统”分管负责人和具体分管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组织做好“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5.地方各级负有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以下简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会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日常监管。驻地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对辖区内“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监察执法。 二、监测监控系统基本要求 6.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

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基本规范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于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印发了《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安监总煤装〔2011〕33号),要求2011年底前,所有煤矿都要完成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中央企业所属煤矿和国有重点煤矿中的高瓦斯矿井、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都要完成“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2013年6月底前,所有煤矿全部完成“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 一、总则 1.为规范和促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煤矿安全规程》和相关标准,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及检查验收工作。 3.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以下简称“六大系统”)是指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

和通信联络系统。所有井工煤矿必须按规定建设完善“六大系统”,达到“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效”的要求。 4.煤矿企业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责任主体,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第一责任人。煤矿企业要落实建设完善“六大系统”分管负责人和具体分管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组织做好“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5.地方各级负有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以下简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会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日常监管。驻地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对辖区内“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监察执法。 二、监测监控系统基本要求 6.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 7.煤矿安装的监测监控系统必须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的规定,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监测监控系统各配套设备应与安全标志证书中所列产品一致。 8.甲烷、馈电、设备开停、风压、风速、一氧化碳、烟雾、温度、风门、风筒等传感器的安装数量、地点和位置必须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要求。监测监控系统地面中心站要装备2套主机,1套使用、1套备用,确保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

安监总局发布煤矿井下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范

安监总局发布煤矿井下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范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 一、总则 1.为规范和促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煤矿安全规程》和相关标准,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及检查验收工作。 3.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以下简称“六大系统”)是指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所有井工煤矿必须按规定建设完善“六大系统”,达到“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效”的要求。 4.煤矿企业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责任主体,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第一责任人。煤矿企业要落实建设完善“六大系统”分管负责人和具体分管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组织做好“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5.地方各级负有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以下简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会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日常监管。驻地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对辖区内“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监察执法。 二、监测监控系统基本要求 6.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 (AQ1029-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 7.煤矿安装的监测监控系统必须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的规定,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监测监控系统各配套设备应与安全标志证书中所列产品一致。 8.甲烷、馈电、设备开停、风压、风速、一氧化碳、烟雾、温度、风门、风筒等传感器的安装数量、地点和位置必须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

矿井六大系统标准

矿井六大系统标准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 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 安监总煤装〔2011〕33号 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矿安全监管、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规范和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研究制定了《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已经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煤矿企业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落实,确保2011年底前, 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中央企业所属煤矿和国有重点煤矿中的高瓦斯矿井、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都要完成“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2013年6月底前,所有煤矿全部完成“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

附件: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 一、总则 1.为规范和促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煤矿安全规程》和相关标准,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及检查验收工作。 3.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以下简称“六大系统”)是指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所有井工煤矿必须按规定建设完善“六大系统”,达到“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效”的要求。 4.煤矿企业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责任主体,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第一责任人。煤矿企业要落实建设完善“六大系统”分管负责人和具体分管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组织做好“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5.地方各级负有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以下简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会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日常监管。驻地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对辖区内“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监察执法。 二、监测监控系统基本要求 6.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 7.煤矿安装的监测监控系统必须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的规定,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监测监控系统各配套设备应与安全标志证书中所列产品一致。 8.甲烷、馈电、设备开停、风压、风速、一氧化碳、烟雾、温度、风门、风筒等传感器的安装数量、地点和位置必须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要求。监测监控系统地面中心站要装备2套主机,1套使用、1套备用,确保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

推荐-某某煤矿六大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精品

某某煤矿“六大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编制单位:*****公司某某煤矿 二0一一年八月

目录

前言 建立并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国家安全发展的需要,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国家强制推行的先进适用技术装备,为规范和促进某某煤矿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和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XX】23号)精神和安监总煤装【20XX】15号文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精神以及四川省古叙煤田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实施规划》和《压风施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系统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等相关文件规定,结合宏达煤业公司某某煤矿实际情况,特编本方案设计。 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指建设完善紧急避险系统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施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连接,形成井下整体性的安全避险系统。 宏达煤业公司为四川省古叙煤田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所属一个全资质子公司,按国土资源部颁发的采矿行可证,矿井范围由9个拐点圈定,面积0.9423km2,井田内保有储量7618Kt,设计可采储量6467.1 kt。 根据批准的某某煤矿初步设计,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50Kt/a,采用平硐开拓,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达产共布置两个采区。 矿井从20XX年7月初正式投产。目前,矿井建设的相关情况具体如下:

一、瓦斯等级情况 某某煤矿于20XX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二、通风系统情况 矿井通风方式为抽出式通风方式,其最大通风风量可达9800m3/min(现矿井总进风量3800m3/min,矿井总回风量3860m3/min)。 主要回风井均安设了两套同型号FBDCZ№27B型对旋防爆轴流式通风机(配10kV、220kW隔爆电动机)作为矿井主要通风设备,能够满足矿井不同时期的用风量。用风主要来自主平硐、排矸上山,新鲜风流经+370m水平运输大巷、一采区上山系统、轨道和运输石门进入采掘工作面,泛风经回风石门、回风上山,最后由回风平硐和回风斜井排出地面。 二采区的用风主要来自+370m水平运输大巷,经二采区上山系统、轨道和运输石门进入掘进工作面,泛风经回风石门、回风上山,最后由回风大巷和回风斜井排出地面。 矿井抽、掘、采接替正常;矿井通风系统采用中央边界式通风式,采区进、回风巷贯穿整个采区,矿井通风系统中不存在一段为进风巷、一段为回风巷的现象;按照要求设置了采区专用回风巷,矿井采掘工作面和各硐室的风量分配合理,能够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不存在无风、微风、不合理串联通风现象。局部通风机按照规定要求完全实现了“三专两闭锁”。 三、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情况 矿井在20XX年11月安装了KJ90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配备有专门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已进行了系统扩容和软件升级。

锁系统设计规范

前言 本标准是为我公司汽车产品全车锁系统的规范设计而编制的,标准中对设计程序、参数的输入、参照标准、结构设计、技术要求、试验要求以及试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和规定,以此作为今后全车锁设计时参考的规范性指导文件。

锁系统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设计的汽车四门锁、背门锁、发动机罩锁等与整车的匹配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GB 11568 汽车罩(盖)锁系统 GB/T 2423.4-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 循环) GB/T 5270 金属基体上的金属覆盖层电沉积和化学沉积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评述 GB/T 9797-2005 金属覆盖层镍+铬和铜+镍+铬电镀层 GB/T 9800 电镀锌和电镀镉层的铬酸盐转化膜 GB/T 12600 金属覆盖层塑料上镍+铬电镀层 GB/T 19350-2003 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为减少氢脆危险的涂覆后钢铁的处理 GB/T 6461 金属基体上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经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件的评级 QC/T 323-2007 汽车门锁和车门保持件 QC/T 625 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 ISO 7637-1 道路车辆-传导和耦合造成的电器干扰第一部分标称电压力12V的客车和轻型商用车辆一电源线引入干扰 DIN 50017 气候及其技术应用,冷凝水试验气候 DIN 50021 盐雾试验 DIN 53157 油漆硬度测试硬度—摆锤 QJ/ZX 01.15 汽车零部件标识、认证标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语适用于本标准。 3.1 门锁 door lock 锁止车门的机构。包括锁体、锁扣(或挡块)、内外操纵机构和内外锁止机构。 3.2 锁体 latch 装在车门上,与门柱上的锁扣(或挡块)啮合,以保持车门处于锁紧位置的部件。 3.3 锁扣(或挡块) striker 1 / 11

矿井六大系统

矿井六大系统 一、监测监控系统 1、要求达到的标准:系统主机必须双机备份,备机能在5分钟内启动。主机或显示终端必须设在调度室。 2、本工作面使用情况:在距工作面≤5m无风筒侧安设瓦斯探头T1,距回风口10-15m范围内安设瓦斯探头T2。在皮带机头处安设YW报警仪,并随着皮带数量的增加而增加yw报警仪。总控上安设DD仪。风筒传感器FT安设在距工作面5-10m范围内的风筒上。温度传感器、CO报警仪安设在距风口10-15m范围内。在风机负荷线上安设两台KT。 二、人员定位系统 1、要求达到的标准: 1)实现井下坑道作业面工作人员的精确定位,及时准确提供井下人员的数量、位置、分布情况和每个人员任意时刻所在的位置及各时间段的活动轨迹,为事故处理和救援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保证抢险救灾和安全救护工作的高效运作。 2)提供直观的巷道图,可随时方便的观察井下人员的分布情况和系统设备的工作状态。同时,以简便快速的数据处理和查询手段提高协助救援工作的效率。 3)矿井移动目标实时监视和屏幕显示:系统程序通过监控机显示巷道和通信分站示意图,显示通信分站周围移动目标的相关信息。显示各通信分站在巷道内的分布情况以及个通信分站的状态;显示大巷内各人员编号及其当前所在的位置;显示各作业面人员分布表。 4)实现各部门工作人员考勤功能,能够出具各部门及个人的各种综合、明细考勤报表,为管理层对生产部门及个人的工作考核提供依据。 5)实现井下定点考勤功能,可以帮助监督特殊部门工作人员是否在规定时间到规定地点工作,以达到强化井下作业管理的目的。 6)信息存储和历史数据回放:系统具有数据存储和回放功能。系统可存储一周人员分布情况。调度员可随时回放该段时间内任一时段的人员分布情况,以便事故分析提供依据。

雨水系统设计规范

雨水系统设计规范 【篇一: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gb 50015-2003 1 总则 1.0.1 为保证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质量,使设计符合安全、卫生、适用、经济等基本要求,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居住小区、民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亦适用于工业建筑生活给水排水和厂房屋面雨水排水设计。 但设计下列工程时,还应按现行的有关专门规范或规定执行: 1 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和胀缩土等地区的建筑物。 2 抗震设防烈度超过9度的建筑物。 3 矿泉水疗、人防建筑。 4 工业生产给水排水。 5 建筑中水。 1.0.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应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还应为施工安装、操作管理、维修检测以及安全保护等提供便利条件。 1.0.4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2.1 术语 2.1.1 生活饮用水 potable water 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用于日常饮用、洗涤的水。 2.1.2 生活杂用水 non-drinking water 用于冲洗便器、汽车,浇洒道路、浇灌绿化,补充空调循环用水的非饮用水。 2.1.3 小时变化系数 hourly variation coefficient 2.1.4 最大时用水量 maximum hourly water consumption 最高日用水时间内,最大一小时的用水量。 2.1.5 回流污染 backflow pollution 1 由于给水管道内负压引起卫生器具或受水容器中的水或液体混合物倒流入生活给水系统的现象。 2 非饮用水或其它液体、混合物进入生活给水管道系统的现象。 2.1.6 空气间隙 air gap

系统设计课程的基本要求

“系统设计”课程教学 基本要求

1、毕业要求(核心能力)——标准(规范) 专业必须有明确、公开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专业应通过评价证明毕业要求的达成。专业制定的毕业要求应完全覆盖以下内容: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

“六大系统”管理制度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相关管理制度 第一章安全监测系统管理制度 一、安全监测系统的使用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标准)中的规定。 二、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必须24小时运行。接入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各类传感器应符合AQ6201-2006规定,稳定性不小于15天。 三、调度监控中心维护员负责安全监测设备的安装、拆除、日常调校和管理工作。 四、井下采掘工作面监测设备的使用、悬挂、移设由现场施工的采掘队负责,总回、主井及各主要大巷内的监测设备由调度监控中心负责悬挂和日常维护。 五、对需要经常移设的传感器、电缆,须有采掘班组长按规定移设,瓦检员监督执行,严禁擅自停用。工作面所设各类监测设备及电缆等均由所施工单位的队长、班组长负责管理、使用,如有损坏应及时向矿调度汇报,矿调度和要做好记录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现场处理。对于设备、缆线保护不到位、故意破坏、丢失和人为造成监测传感器监测数据失真,按《三违处罚办法》有关条款严肃处理。 六、使用单位必须根据生产现场情况按标准悬挂,保

证正常使用。若不按规定移设和悬挂的,对使用单位当班现场负责人罚款100-300元。移设传感器必须轻拿轻放,不得随意拖拽、磕碰,防止造成误报警或传感器的损坏。人为因素造成传感器误报警,一次对责任单位罚款1000元,对责任人罚款300元。 七、使用单位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监测设备保护。施工过程中造成监测缆线、传感器等损坏的,对施工单位罚款500元,对责任人罚款300元;造成传感器等监测设备报废的,由施工单位按原价赔偿,并对责任人罚款500元。 八、各生产单位在编制采掘作业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时,必须对传感器的种类、数量、位置、主机、动力开关的安设地点、监测电缆的敷设、控制区域、安全监测设备的悬挂位置等做出明确规定,并绘制布置图,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九、在应安设安全监测监控装置的地点,使用单位在开工前三天必须根据已批准的作业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提出安装申请报告,上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在安装配电系统时,使用单位或机电部门必须根据断电范围要求,提供断电条件并接通井下电源及控制线,在连接时必须有监测人员在场监护。调度监控中心负责安全监测监控装置的安装、调试和日常的校验设置工作。 十、与安全监测监控装置关联的电器设备、电源线及控制线,均由管辖范围的机电人员负责维护。在拆除或改线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