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手册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手册

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手册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手册

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手册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手册

唐山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编

目录

第一节微格教学概述 (3)

第二节备课技能 (8)

第三节说课技能 (14)

第四节导入技能 (16)

第五节教学语言技能 (23)

第六节提问技能 (27)

第七节变化技能 (36)

第八节强化技能 (37)

第九节演示技能 (39)

第十节板书技能 (40)

第十一节结束技能 (40)

第十二节怎样评课 (43)

第一节微格教学概述

一、什么是微格教学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就教师而言教师的学识知识水平无疑是重要的,所谓“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就是这个道理。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这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有效的传递教学信息,使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知识,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掌握教学技能是师范生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如何分析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在训练中对被训练者进行反馈,这是教师培训中要解决的问题。在如何分析教学技能方面,提出了教学技能分类的方法在培训中逐个训练,最后再综合起来,形成整体的教学能力。在如何进行反馈方面,使用了音像摄录设备,使教学技能的反馈能做到及时、准确、具体。这就是“微格教学”。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师范生1963

年产生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是通过缩减的教学实践,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方法,八十年代中期传入我国又称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

“小型教学”。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使师范生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它是建筑在教育教学理论、视听理论和技术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

二、微格教学的过程

微格教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事前的学习

学习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分类教材分析教学技能分类课堂教学观

察方法教学评价学习者的特点等。

2 确定培训技能和编写教案

把课堂教学分为不同的单项教学技能分别进行训练,每次只训练一两个技能以便容易掌握{导入语言提问讲解变化强化演示板书结束课堂组织十个技能}教案根据确定的教学技能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根据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并写出教案。微格教学教案不同于一般教案,要详细说明教师的教学行为(所应用的技能)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包括预想的反应)。

3 提供示范

利用录像或实际角色扮演对所要训练的技能进行示范。示范可以是正面也可以是反面典型。也可对照使用,一般以正面为主。

4 微格教学实践

(1)组成微格课堂

教师角色由师范生扮演,学生角色由被培训者的同学或真实学生来扮演,教学评价人员被培训者的同学或指导教师,技术人员专业人员或被培训者的同学。

(2)角色扮演

被培训者上一节课的一部分练习一、二种技能,一般10——15 分钟,要先做一简短说明以便明确:训练技能、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思想。

(3)准确记录

一般用录像的方法记录,也可以用录音或文字记录,录像更及时、真实、有效。

5 反馈评价

(1)重放录像为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角色扮演结束后要及时重放录像,教师角色、学生角色、评价人员和指导教师一起观看,以近一步观察被培训者达到培训目标的程度。

(2)自我分析看过录像后教师角色要进行自我分析检查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了自己所设定的目标所培训的教学技能是否掌握。

(3)讨论评价作为学生角色、评价人员、指导教师要从各自的角度来评价实践过程讨论存在的问题,指出努力的方向。

6 修改教案根据自我分析和讨论评价中指出的问题修改教案进入再循环或者进入教学实习阶段。

三、微格教学的特点

1 理论联系实际

2 目的明确

3 重点突出

4 反馈及时

5 自己“教育”自己

6 利于创新

7 心理压力小

8 施教真实

四、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微格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习者实践的开始.

1、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课堂教学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既是一个教学活动,又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课堂教学设计所涉及的主要理论有学习论、传播论、系统科学论等。

(1)学习论有加涅的学习层次论、布鲁姆的认知发现说、奥苏泊尔的认知同化论等。

加涅的学习层次论将智慧技能的学习分为连锁——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概念——规则——高级规则6

个层次,并认为每个高一级的层次都是以低一级的层次为基础的。学习结果可分为语言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种类型,各种类型的学习条件是不同的。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通常称之为发现法,其基本精神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要求教师必须提供若干体现概念或规律的例证材料。要求学生积极思维,亲自探索和主动研究,并把事物整理归纳,从而成为“发现者”。这需要运用分类比较后再用实例说明。其内部条件是要求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比较清楚、稳定,而且与要学的知识之间具有上位结构关系,所以,它可称为下位学习。当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处于互不包含的并列关系时,就属于并列学习。以传播理论教学过程也是信息传播过程,而且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传播过程,但它也遵从传播学的规律,因此,课堂教学设计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以传播理论为基础发

展起来的。教学信息在传输与转换中受到了众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教师如何控制教学过程,影响接受的因素是什么,用什么方式来传递信息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等。另外不同的感官对信息的传输效果也不一样,如何利用多种媒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视听等感觉,也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方面之一。

(3)系统科学理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许多原理被广泛运用于教育系统分析,运用于课堂教学的信息加工、反馈和控制。这些研究使人们对复杂的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反馈、控制等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常用的系统科学理论基础包括三对相关概念: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过程与状态;和三个原理:反馈原理有序原理和整体原理。系统即研究对象,它是由多个要素构成的。结构就是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组织形式。系统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能发挥的作用即功能。系统状态的变化称为过程,系统特征的量度就表征为状态。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以研究对象为系统,了解它由哪些因素构成?它们之间存在何种层次关系?如何相互作用?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如何度量这些变化?

反馈原理:任何一个系统只有通过信息反馈,才能实现控制。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教学目标,只有通过设问、测试、练习、感知、活动等方式反馈信息,才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修正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有序原理:任何系统只有开放,与外界有信息交换,才能有序。任何独立系统,都会自发地达到最大的无序状态,开放系统由低级结构转为高级结构,即为有序。课堂教学设计作为学科教育的子系统,应该采用开放式的研究,不断融入其他相关学科的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技术,以达到不断地发展、完善的目的。

整体原理:任何系统都是有结构的,系统的结构功能不等于各孤立部分的功能之和,系统各部分协调,可以形成新结构,从而产生新功能。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能力,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素质。

2、微格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多种要素构成的。系统科学理论研究表明,各种系统的功能总是与一定的形式和结构相关联。结构与功能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系统能否发挥最佳的功能,取决于系统能否以最佳的形式和最佳的结构出现。教学设计要将各个要素协调形成一个整体,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分析研究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做出全部计划。微格教学实践系统包括执教者、学生、教材、教学媒体及教学环境等要素。该系统启动后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各要素间相互作用而进行学科知识技能的信息传递。要使系统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优化教学方案,微格教学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更多地强调师生间的相互作用,注重调动教学系统的各要素的能动作用,即执教老师要有效运用各项课堂教学技能,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并发展学生智力。

微格教学教案设计的具体项目有:

教学目标:目标要符合课程要求,切合学生实际,订得具体细致,以便随时检查这些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目标不可订得太高,否则,将因无法达到而挫伤学生积极性。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教师的教就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通过导人、讲解、提问、板书、演示等技能方式去教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的学就是通过听讲、观察、讨论、实验、阅读、练习等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发展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过程不能总是千篇一律,也不宜完全照搬“标准”教案。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和教学内容,同时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智力发展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加以灵活运用。此外,教师还要经常将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观念引入教学之中,通过教学实践去探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方法。

时间分配:微格教学的教案通常限10 分钟左右,在设计时要仔细估算每一教学行为所用的

时间,这对于师范生尤为重要,有利于他们今后掌握好课堂教学时间。

检验设计内容:当教案初步设计完成,学员先自我检验,再交给指导教师批阅。指导教师从中了解学员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了解对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解程度。在接受了这些信息反馈的前提下,在尊重学员本人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进行科学的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使微格教学的教案设计更趋完善,更符合微格教学的特点。

五、微格教学教案编写

微格教学是一种模拟教学,其教案与一般教案类似,都是在深入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精心设计的具体实施方案。但是,微格教学毕竟是一种训练体系,其教案的编写有其特殊的形式和内容。

1 微格教学教案的格式与结构微格教学的教案,是对微格教学设计的蓝图,其格式有多种,其结构内容主要有:

教学目标:即学习目标,指学生在教学后的最终学习行为,因此,目标的陈述要符合行为目标编写的要求,简明、具体、便于观察和监测。

时间分配:指预计授课行为和学习行为所持续的时间。

教学行为:要求将讲授、演示、提问的具体内容和教师的活动等,依次按教学进程的顺序进行陈述,以利受训者有计划地按程序进行微格课堂教学。

教学技能:指在相应的教学进程中标明所使用的教学技巧,以便受训者能有计划

地、规范地应用和体现在教案中增设这一栏,通常被认为是微路教学特点的体现。

学习行为:是指教学设计中预计学生在教学进程中将产生的学习行为,如观察、板演、复述、回答、练习等。

备注:一般提示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如果使用教学媒体,应在此栏中标明,以便于使用。

2 微格教学教案编写的要求微格教学教案的编制应体现以下要求:

(1)遵循一般教案编写的要求,微格教学作为一种训练系统,其教案的格式和结构有其特殊之处,但是作为教学方案的设计蓝图,则与一般教案具有共性,即科学性、规范性、适用性、简明性等。

(2)体现微格教学的特点(如前所述)。

(3)便于课堂操作,便于检查。教案的编写要展现预计的教学过程,安排怎样教和怎样学,就怎样写。这样做,既便于受训者对课堂运行的操作,也易于检查其不足之处。

第二节备课技能

备课,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师的职责和应遵守的规则。因而,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不知道如何备课,不能不研究备课艺术

一、为何备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要完成什么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劳而无功,教学亦然。为使教学工作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认真、充分、精心地准备。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即使备课,有时还教得不成功,不备课就更无把握。因此,备课是教学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讲什么?怎样讲?事先都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教师好比导演,如果对剧本不了如指掌,对演员不彻底了解,也就不会导演出内容生动、剧情感人的好戏来。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经过深思熟虑,了然于胸,才能把课讲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备好课不仅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教师不断丰富自己教学经验和提高文化水平、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对青年教师来说,更是如此。

对待备课采取什么态度是衡量教师思想觉悟、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的重要尺度。教无止境,备课也无止境,必须精益求精、坚持不懈。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日益加快、教学

管理不断加强、教育改革日趋深化的今天,更需如此。

二、备什么

备课,不等于"背课"。尽管很多内容需要教师牢记,但备课的含义远比背课要广泛得多,深刻得多,概括地讲应包括:

(一)备内容

1.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它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确定了教学实施的原则、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指导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实践教学的方式、课内与课外如何配合等,它对教学工作有直接指导意义;所以,学习、理解和熟悉课程标准是备课的基本内容;只有钻研课程标准,才能了解所授课程在本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弄清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体系和"三基"内容及要求;掌握本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及要点、重点、难点、疑点和弱点;从总体上明确在"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注重实践"上达到什么程度,合乎什么规格;考虑对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提出明确而恰当的要求。

2.备教材。教材,包括教科书、参考资料、电化教材等,它是教学大纲的充实和展开,它反映了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把学科的整体和各部分的教学目标反映得更加清晰;有了教材,教师对教学大纲的精神更易领会,学生对教学内容更易掌握。备教材或钻研教材,可分为三步或说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熟悉教材要求:首先,通览教科书,熟悉其全部内容,包括编者意图、组织结构,同时,兼顾前后,了解与本学科有关的"已学教材"和"后续教材"的相应内容,即从教材体系上把握教学内容,弄清前后关系;然后,精通教科书,不仅知其结构、系统、梗概,而且对插图的构思、练习的安排了如指掌;不仅对每一章节、单元,明其宗旨,知其特点,而且对每一字句、每一概念,精通其文,搞懂其意,逐句"过堂",多问几个为什么,即把教材内容搞深搞透。最后,不仅掌握教材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而且熟知教材内容的思想性、教育性,即从教书育人两个方面把握教材内容。

第二个层次是分析教材要求:首先,对章与章、节与节,都要弄清其本质联系,找出其内在规律。明确让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分清让学生掌握知识的三个不同要求:了解(对知识的涵义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知道"是什么",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它们)、理解,(对概念和规律——定律、定理、公式、法则等达到了理性认识,能说清"为什么",以及与其它概念和规律之间的关系)、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知识迅速、灵活地解决一些问题,即知晓"做什么"、"怎么做",从而形成能力);然后,找出哪些是重点章节和各章节(单元)的重点、难点、弱点,进而根据每章节(单元)的教学目的,确定每节(次)课的教学要求;最后,带着问题阅读有关参考书、资料、文献,增加知识的深广度,寻求问题的讲解角度,同时做到:深入挖掘教材的科学性,考虑如何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杜绝弱点;挖掘教材的思想性,使思想教育寓于教材讲解之中;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潜在因素,使智力发展寓于知识传授之中;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学生处于要学、爱学、好学之中;挖掘

教材的实践性;考虑理论联系实际,使能力培养寓于知识运用之中。

第三个层次是处理教材要求:首先,按照教学目的,结合学生实际,恰当安排教学内容。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哪些精讲、哪些简略,补充哪些、省略哪些,与已知有联系的部分怎样衔接、与其它学科相关的内容如何分工;然后,根据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把教材中滞后内容、欠妥之处,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及各地区、各行业、各专业要求掌握的侧重点,进行慎重而必要的调整、增添或删减;对必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技术、新工艺,要科学地结合,

及时地反映。同时也要防止盲目删减或不必要的"拔高"。亦即,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过程,对教材进行科学地剪裁和恰当的调整,做到增删得当,详略适度,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以形成一个崭新的、适宜的、完善的知识结构与体系;最后,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考虑相应方法,以使教材变为学生易懂、爱学的材料。

另外,还要善于使用教材。善于使用教材的标准:其一,能按教学大纲的要求选用知识系统、图文系统及作业系统三者俱佳的教材;其二,能将文字语言变为教学语言,使学生乐学、易学、爱学。为此,应以教科书为依据,既不摆脱教材,海阔天空、让学生理不出头绪;又不照本宣科,拘泥原文,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要恰到好处地运用教材,既注重科学性,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创造;又追求艺术性,对教学方法进行再加工。既使教材更有系统性、针对性;又使讲解更加通俗化、趣味化,成为学生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内容。

3.备教参。"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有一桶水"。教师要广泛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开拓知识领域,掌握必要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科学成就。教师知识丰富了,方能得心应手,讲解自如。在备教学参考资料时,要特别注意教材的"缝隙",即潜伏在教材深处不易察觉的"隐蔽点";要把握知识的"障碍点"、"闪光点",这些内容往往隐藏着开发学生智力的"引爆点",常常能发挥意外的作用。所以,首先,要注意教材的"缝隙"是哪些,在哪里,它们常常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标点、一幅简图或是一种构思、一种表现手法......第二,必须用心搜集、;整理和运用资料,勤查工具书,多做资料卡,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仓库,建立一个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圈"。第三,须用心研究和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志趣和思维方法,从中揣摩出学生可能出现的"意外发问",做到知己知彼,方能"临阵不乱"。'通过备内容,最终要做到:所谓懂、透、化。所谓懂,就是对教材基本结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都一清二楚;所谓透,就是对教材了解得详尽而深入,熟悉而精确,能理清纵横关系,掌握"字里字外"之意,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所谓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情感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这是备课的最高境界。

(二)备学生

在重视研究教材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分析和研究,这是教

学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也是备课的:重要内容,一个班级的学生,其学习的水平和能力总是有差异的,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进行全面分析、正确对待。了解学生,就能防止因脱离实际、传授内容过深而使学生茫然不懂,或过浅而使学生索然无味;就能抓住学生心理,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与训练,使教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启发诱导,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能准确地把握难易与详略,恰当选用手段与方法。要言之,了解其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贯彻量力性、高难度;了解其思维方式、困惑疑点,以实施针对性、启发式;了解其心理特点、个性差异,以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了解其思想情况,精神状态,以陶冶情操、启迪觉悟。那么对学生了解什么、怎样了解呢?

1、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兴趣爱好、性格气质。

2.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品德意志、学习态度、思维方式。

3.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即了解对所学知识与技能,哪些学生已经掌握,已能运用;哪些学生不甚理解,用不太好;哪些学生虽已领会,但不深刻而容易出错。

4.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疑点、难点及对教学的意见、建议。了解学生除课下调查、个别谈话,以及在劳动实习、课外活动中观察外,更多的是通过课堂提问、黑板演练、动手操作、测验考试、批改作业及分析试卷等多种渠道进行。有经验的教师还能从学生的眼神、表情及一些微小的动作等方面洞察其心理。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且贯穿于教学始终,掌握其动态情况。在获得准确的大量信息之后,便可及时、恰当地设计或修订教学方案,确定分类指导的目标与措施,以便实施因材施教。备课时不仅要考虑对优、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要求,还应根据学生不同特点考虑如何进行个别指导。如:对习惯于采取记忆方法学习

的学生,要侧重于调动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的积极性,发展其思维的灵活性;对好动脑筋;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应防止其忽视基础知识积累的倾向,引导他们运用基础知识,发展创造思维;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视其实际,指导学法或思路,启迪智慧,让他们产生乐趣,奋发向上。

(三)、备方法

备方法,就是在解决"教什么"的基础上,落实"怎么教",即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教法的设计、选定和加工。因为方法是集教师观念、知识、经验、能力、智慧之大成,最能体现教师的功底,所以说,它是备课中的高层次内容。备方法,实质是把教材个性、学生个性科学地组合并升华为一个大的个性化教学系统。其中也包括教师"备自身",即教师本人对自己的教学才华作主动调整、积极挖掘,充分施展而进入角色。

备方法应包括: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考虑如何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至理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怎样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处理弱点;如何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课末小结;怎样引发兴趣,强化动机,吸引注意,启迪思索,鼓励创新;如何联系实际,使用什么仪器设备,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进行什么演示和示范:安排哪些练习和作业及语言的组织,板书的设计,例题的筛选,教具的使用等。

备方法的要求:一是灵活多样。根据青少年好奇求新的心理特征,教学方法必须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富于变化,努力寻求适宜的新颖方法。尽力做到"堂堂有异,课课有别",常教常新。比如;有时故布疑阵,以新奇吸引学生;有时绘声绘色,以形象感染学生;有时展示图物,以启迪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总之,根据不同目的、不同内容、不同对象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但都必须以启发式和注重培养能力作为指导思想,坚持精讲巧练,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切忌形成定势、千篇一律、一成不变。二是不仅要备教法,还要备学法,研究学生如何"学",从"学"的角度来研究教,以使学生能够"会学"。三是教师应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标新立异"、"独辟蹊径"、"别开天地",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简而言之,要注重方法的优化,以使教得得心应手、轻松自如,学得情趣盎然、喜闻乐"受",从而以最少的时间与精力获得事半功倍乃至最佳教学效果。

三、怎样备

备课的种种方法,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以个人备课为主。

备课时,对于需要统一和明确的各章节、单元的目的、要求、重点等共性问题,同学科的教师可互相切磋,集思广益;但作为教师不能只依赖"集体备课",必须是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而且,最后也应根据自身情况、班级特点,决定对共同研究成果的取舍和运用,并要显示出自己的特色。只有留下自己的汗水,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能用起来得心应手,讲起来生动活泼。

(二)一般备课与重点备课相结合,以重点备课为主

备课范围应广泛一些、全面一些,但要抓住重点。一是重点章节、单元、—课时;二是主要概念、原理、规律。三是抓纲带目:备其"精华"、"精要"、"精辟"部分,.以及"精练"语句。只有"点面结合"、"点面相映";轻重相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相结合,以课时备课为主

备课应将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结合起来,对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合理的布局、分配,不能用同一模式处理不同的课时。备课应通览全部教材,注意其章节内部的系统性、因果性、关联性,同时注意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从而进行单元(章节)备课,进而进行课时备课,以使前后呼应,首尾相连,承前启后,左右配合。否则,"备一节,讲一节"、"讲哪节、备哪节"、"明天课,今天备"地孤立备课,教学效果势必不佳。

(四)集中备课与课前备课相结合,以课前备课为主

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集中、思考集中、大脑思维处于最佳状态的特点,提前备出一学期或几周舶课是非常必要的。但上课前进行再备课,更不可少;如果说学期前备课是"粗备",那么周前备课就是"细备",而课前备课则属"精备"。课前备课包括;重温教案(把教案当成"剧本",在脑海里"预演"一遍,预测一下效果)、掌握动态、准备教具、考虑教法,以及充分估计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等。这样,一可弥补遗忘,二可增强记忆,三可相机调整已有教学方案,四可做好上课心理与物质准备。

(五)编写教案与运用教案相结合,以运用教案为主

编写教案就是把备课中所研究的主要成果加以整理、概括、归纳,按照教学要求用文字书写出来。它记录了教师对教材的组织、安排和教学程序,以及教法设计、手段运用。这是课前准备的最后工序,也是教师业务基本功的集中体现,无论新教师还是老教师,对此都应做到一丝不苟。然而,在一般情况下,教案都是提前写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编是手段,用是目的。因此,在上课前还要熟记教案,以便更好地运用之,这是备课工序的最后一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课上情况多变,故在熟记教案的同时还应有各种思想准备,以便在上课过程中做到审时度势,随机应变,适应动态,灵活掌握。

(六)课前备课与课后备课相结合,以使备课更完善

所谓课后备课是指每讲完一节(次)课,要进行回顾、反思,做好小结。它是备课和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它是在课堂教学实施之后进行,故称"课后备课"。即通过"教后记"对课前备课与课上实践进行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调整修改,充实提高,使备课——上课----再备课——再上课,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备课既要备在眼里、备在心中,又要备在口中、备在手上。它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说备课是艰苦的劳动过程,但其中也充满着艺术乐趣。当你在这项劳动中真正付出心血、流出汗水时,就会得到收益获得成功、感到欣慰、乐趣无穷。

第三节说课技能

一、说课的意义

所谓“说课”,就是授课教师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狭义的说课是指教师以口头表达的方式,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某节课的具体特点,以教师为对象,在备课和上课之间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

二、说课的特点

1、简易性与操作性。

2、理论性与科学性。

3、交流性与示范性。

三、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

(一)说课与备课的关系

1、相同点:

(1)主要内容相同,说课与备课的教学内容都是相同的。

(2)主要任务相同,都是课前的准备工作。

(3)主要做法相同,都要学习大纲,吃透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设计教学过程。2、不同点:

(1)概念内涵不同。

(2)对象不同。

(3)目的不同。

(4)活动形式不同。

(5)基本要求不同。

(二)说课与上课的关系

说课与上课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说课与上课要求不同。

2、说课与上课的对象不同。

3、说课与上课的评价标准不同。

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对

于备课是一种深化和检验,能使备课理性化,对于上课是一种更为严密的科学准

备。

四、说课的内容

说课的内容包括: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

1、说教材

说课,首先教者要说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因为对教材理解透彻,才能制定出较完满的教学方案。

说教材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教材简析。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说明教材的地位、作用。

(2)明确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

(3)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以及重点、难点、关键。

2、说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不存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年龄学生都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说课者要从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而且,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还要创造性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3、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

通常,教学过程要说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说课者要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针对学生实际,借助哪些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的基本教学思想说明白。说教学程序要把教学过程所设计的基本环节说清楚。但具体内容只须概括介绍,只要听讲人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了。不能按教案像给学生上课那样讲。

另外注意一点是,在介绍教学过程时不仅要讲教学内容的安排,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大纲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等)。

2、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这里说明怎样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教学,怎样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和谐统一,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知识传授与智能开发的和谐统一,德育与智育的和谐统一。

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要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怎样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解决难点运用什么方法。

4、说明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5、说明板书设计。

说教学程序,还要注意运用概括和转述的语言,不必直接照搬教案,要尽可能少用课堂内师生的原话,以便压缩实录篇幅。

五、说课的方法和技巧

1、说“准”教材;

2、说“明”教法;

3、说“会”学法;

4、说“清”教学意图;

5、说“清”练习层次。

第四节导入技能

一、什么是导入

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通过导人,把学生引导到一个特定的学习方向上来,因而又叫定向导入

导入能够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

二、导入的目的

1 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上感情的载体,是知识的“生长点”。学生学习有兴趣,就能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活跃的成分。新课开始教师用贴切而精练的语言、正确、巧妙的导入新课,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烈的情绪,使他们愉快而主动学习并产生一种坚韧的毅力。表现出高昂的探索精神,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善导”的教师,在教学之始,就千方百计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不断追求真理的意向。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使学生清晰地意识到所学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才能产生学习的自觉性。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善导”的教师,再教学之始,很重视阐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国防、科研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2 引起对所学科题的关注,引导进入学习情境。

注意力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在课的起始,要给学生较强的、较新颖的刺激,帮助学生收敛课前活动的各种思想,在大脑皮层和有关神经中枢,形成对本课新内容的“兴奋中心’,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并指向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之中。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3 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技能作鼓动、引子和铺垫。

例如,在初中世界历史课中,教师单刀直入地发问:“金字塔是什么?”可使学生的思绪立即飞回到四、五千年前的古老时代,因为这是小学时已。熟悉的知识,不仅能说出那是国王的坟墓,更能具体描绘它的宏伟高大,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那么这个奇迹般的伟大工程出现在’哪里呢?”——非洲东北部的古代埃及。“开场白”并不多,倒是把学生的兴趣一下鼓动起来了。想知道,愿意学,这就有了自觉性。

又如,利用已知的素材作“引子”能自如的导入新课题;通过对实例、实验的观察导人、经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维加工,提出的新概念就容易理解和掌握。

4 明确学习目的。

在学习之前申明学习目的,使每个学都了解,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应达到何种程度。

三、导入技能的类型

1 直接导入

这是自己阐明学习目的和要求,各个重要部分内容及教学程序的导入方法。教师简洁、明快的讲叙或设问,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诱发探索新知的兴趣。

2. 经验导入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以引起回忆。自然的导入新棵,鼓动起学生的求知欲。

3

旧知识导入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以复习、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开始,提供新、旧知识关系的支点。这样导入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便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降低了学习新知识的难度;易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使用这种导入方法,教师一定要摸清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要精选复习、提问时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

4 实验导入

每一章节教学的开始,学生们的心理特征是:急于想了解本章、本节知识的大概内容,如果是理科,就特别想知道本章有哪些有趣的实验,喜欢观察鲜明、生动、不平常的实验。在观察过程中,他们的心理活动是好奇、好看、急于想了解实验中出现各种现象变化的原因,要求解惑的心情特别迫切。根据学生学习之始的心理活动特征,在学习某些章节的开始,可由老师演示一系列实验。设计演示实验可从已知“实验入手,向本章内涉及的本知实验过渡,尽量挖掘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实验。通过大量的声、光、电、昧等使学生在学习之始便在感官上承受大量刺激,获得大量感性信息,同一时提出若干思考题,在一系列的是什么、为什么的启发下,促使学生有条理的思索问题。这样在某些童节学习开始时,巧布疑阵、设置悬念,就会使学习明确目的、增强动机。起到“激其情、引其疑”的作用。

5 直观导人

这种导入方法是在讲授新课题之前,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电视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再从观察中,提出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学生为解决直观感知中带来的疑问.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强烈要求。采用这种方法需注意以下两点:(1)实物、模型、幻灯、电视等的内容必须与新教材有密切的联系。

(2)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恰如其分地提出问题以指明学生观察中的思考方向,促进他们的思维,为学习新教材做好准备

例如,有位教师在讲植物学“种子的结构”的时候,她先请同学们辨认几种植物的种子。接着她说:“世界上绿色开花植物有20

多万种,多数部层由种于发育而在来的。现我们看到的只是几种,非洲东部塞舌尔有一种复椰子树,一个种子的直径有50 厘米,重达15

公斤,可算是世界上最大的种子;还有~种叫斑叶兰的植物,它的种子一亿粒才重50

克,可算是世界上最小的种子。尽管这些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各不相同,把它们种在适宜的环境里,都能长成一棵新的植物体。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它们的结构基本上是相同的。今天我们就通过观察常见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来学习种子的结构(板书课题)。”

6 设疑导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常在章节教学之始,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的主题。例如,讲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时,教师一开始就用幻灯机打出一张精致的彩色邮票,票面正中是门捷列夫头像。并问:“这位大胡子学者是谁呢?”部分学生能认出这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通过强烈的光、色和生动的问话刺激学生。写出课题后,立刻提出三个思考题,引出本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达到向学生渗透本节课教学目的的作用。

(1)元素周期律是科学史上的偶然发现,还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2)元素周期律是门捷列夫的个人发现,还是科学家们前赴后继的探索结晶?

(3)为什么称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而不是以其他人的命字命名?

课题就沿着这三个环环相扣的问题展开。

又如,化学课开始学习《什么是化学键》时,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思考。人们已经发现和合成了几百万种,物质。为什么仅仅一百零几种元素的原子能够形成这么多形形色色的物质呢?原子是怎样互相结合的?为什么两个氢原能自动结合成氢分子,而两个氦原子不

能结合在一起?为什么原子间按一定数目比相结合?原子结合成分子后。性质为什么与原来的差别很大?为弄清楚上述问题,首先,就要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原子在形成分子时的相互作用。教师引而不发,学生疑问重重,学生求知欲望倍增。

7 事例导入

用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事例来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也可介绍新颖、醒目的事例,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新奇不解的学习情境。

8 悬念导人

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来导入新课或问题,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悬念中既巧妙地提出了学习任务,又创造出探求知识的良好情境。悬念的设置要恰当适度。不悬会使学生一眼望穿,则无念可思;太悬学生无从下手,也就会无趣可激;只有在悬中寓实,才能引起学生开动脑筋、琢磨思考,兴趣盎然地去探导入

9 故事性导入

青少年都爱听故事。在各学科的发现史和发明史中,充满了动人的故事。中外史实中,妙趣横生的典故更多。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可避免平铺直叙之弊,收寓教于趣之效。

四、导入的结构

归纳上述不同类型的导人,都有下列相似的结构:

引起注意,激起动机,组织指引,建立联系。

1 引起注意

导人的构思与实施,要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心理活动保持在教学行为上;与教学活动无关的甚至有碍的活动能迅速到抑制。当学生“专心”于导入活动,才能从教学之始,就得到鲜明而清晰的反应。注意学习,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已经引起注意的标志是:同学们举目凝视,或侧耳细听,或思考,或顿时寂静,

或紧张屏息,或议论纷纷……善导的教师,采用多种方法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并引向有意注意。导入活动的强度、差异、变化和新奇,都会立刻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例如;

(1)用幻灯机打出一张精致的彩色图片、物质燃烧的强光、爆炸的巨响、色彩绚丽的物品。(2)鲜明的对比实验、演示实物、模型在形状、大小、颜色、持续时间的显著差异;在和谐宁静的课堂里,教师采用轻微的低声教学,在讲至关键之处,声音由小变大。

(3)教师生动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并配以适当的手势、颈部表情和走动。

(4)导入内容的新颖,导入方式的多样化。上述这些,很容易成为注意对象。而刻板平淡的、千篇一律的内容和方式,就很难引起无意注意。

在导入活动中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途径有:

(1)加深对学习目标的理解,合理组织教与学的活动。对学习目标理‘解得越清楚、越深刻、后继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越强,完成学习任务的愿望越强烈。

(2)设问导入,有利于加强有意注意,为了思考和回答问题,学生必须注意有关事物。(3)在导人过程中把智力活动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动

起来。这样比让学生被动地听老师的开场白,容易集中注意、有时可让学生朗读.有时可让学生观察、做实验……,

2 激起动机

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即求知欲。青少年对周围世界有些了解,但知之不多。因此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例如:演示镁带燃烧等魔术般的化学实验.变幻莫测的物理实验,展示从未见过的生物标本等),能激发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自觉性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一方面可提出严格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说明学习这部分知识和技能的意义,只有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的社会意义,才能产生学习的自觉性,迸发出学习的

极大热情,表现出听课学习的坚毅精神。学科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也是创设良好学习情境的方法。

例如,化学课中PH 值的教学,教师通过提问。“你知道人身上流动的血液的PH 值吗?你胃液里有胃酸,它的pH

值是多少呢?”两个常识性的问题,立即引起学生好奇,心理上产生想要知道的愿望,在此基础上,学生也就兴趣盎然地进行探究。

3 组织指引

导入要给学生指明学习任务,安排学习进度。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走向思维,使学生有目的、有意义地开展学习.。例如,在化学肥料碳酸氢控的教学中教师用。你们知道碳酸氢铵(俗称气肥)的性质、贮存;运输和使用的注意事项吗?”这一问题,给学生明确要研究的课题。然后教师给学生讲了一个碳氨不翼而飞的小故事,让学生领悟碳铵的性质等问题。

要提出学习进行的方法。例如,说明本节课是先要使问题具体化,接着做实验,再共同归纳、订正,最后结合新问题,进行练习、运用。使学生对学习程序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设法保持教学重点,沿着重点环环相扣地完成教学目标。

4 建立联系

导入的设计,要充分了解并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要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立体作用最佳的结合,就能以较少的精力和时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温故知新的方法很多,教师可设计提问问题,学生逐步解答,随着答题的深入,旧知识同新知识发生了联系.从而引入新课。如让学生写出各种酸的分子式,写出它们的电离方程式,在异中求同的基础上,学习酸的概念。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概括描述和启发之后,讲新课。如在描述易挥发物质的扩散现象的基础上讲“分子”。导入所采用的资料和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的中心问题联系紧密。否则导入再新颖,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惊奇也是无意义的,反而会把学生的注意引向枝节问题,达不到良好的效果。五、应用原则与要点

各种不同的导入类型,在设计和实施中,均应遵循下列则,才能导之有方。

1 导入的目的性与针对性要强。要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确将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要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适当的导入方法。

2 导入要具有关联性。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导入的内容,与新课重点紧密相关,能揭示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

3 导入要具有直观性和启发性。尽量以生动、具体的事例或实验为基础,引入新知识、新观念。设问或讲述才能达到激其情、引其疑,发人深思。

4 导入要具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魅力。即能引人注目、颇有风趣、造成悬念、引人入胜。这个魅力很大程度上依赖老师生动的语言和炽热的感情。

第五节教学语言技能

一、什么是教学语言技能

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

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是影响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在引导学生学

习。启发学生思维,实现教学目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用来阐明教材,传授知识、组织练习,不断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以完成教学任务所运用的语言,就叫做教学语言。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教师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课堂口语、书面语言、体态语言。课堂口语是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的主要形式。

二、教学语言的目的

1 教学语言技能要保证准确、清晰地传递教学信息,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语言技能。

2 教学语言技能要能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发展,能力得到培养。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

教学过程是学生发展的过程,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求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学环境应该是:愉快和谐、启迪智慧、积极紧张三者的统一。而这正是教师提

供的,是教师运用完美的教学语言创设的。

3 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水平,可以促进教师个人思维发展和能力的提高。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能力的提高必然会促进思维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提请教师关心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开始学习用语言来描述可以看到和可以观察到的东西,然后逐渐转到解释那些跟用感官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有联系的概念。接着,我们转向深入地分析教科书的课文;确定逻辑顺序,找出因果联系、质的联系。”他发现,“备课和对教材的教学论加工——这首先是教师的逻辑思维和语言修养的统一。"这就生动地说明,教师教学语言技能的提高,同其思维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是辩证统一的。三、教学语言的构成

教学语言由:基本语言技能和特殊语言技能两方面因素构成。

1、基本语言技能这是在社会交际中,人人都必须具备的语言技能。它包括以下诸要素:(1)语音和吐字。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材料。有了语音这一载体。才使得表达信息的符号——语言能以声音的形式发出、和被感知。在交际中,特别是在教学中;对语音的基本要求是要规范,即要用普通话语音来讲话,方言是交流的几大障碍。如有位教师对“多”和“独”的音区别不开,因此在讲“多幕剧”

和“独幕剧"的区别时,这位教师若不借要求吐字清楚。有助于板书,学生就很难听清楚。与语音相关的还有吐字问题,人形容吐字不清是“嘴里象含个热饺子”,使人听不清楚。造成吐字确的主要原因是发音器官(唇、齿、舌)在发相应的字音时不到位。这种问题,只要有意识地矫正,并且经常练习,养成习惯,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2)音量和语速。

音量指声音的大小,声音小听不清楚,声音过大没必要,使人听起来会感到不舒服。音量应控制在教室安静的情况下最后一排也能听清楚。音量大小和气息控制有关。要达到一定的音量,就要注意深呼吸;要注意有控制的用气。注意音量的保持,避免听清前半句,听不清后半句。要把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都清清楚楚地送进学生的耳朵。

语速是指讲话的速度,耳朵有一定的承受力,超载就听不清。每分钟200——250 字为宜(播音员为350 字/分钟)。

(3)语调和节奏。

语调是指讲话时声音的高低升降、抑扬顿挫的变化。合度的语调,可以加强口语表达的生动性。

节奏上是指讲话时的快慢变化。它和语速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每个字音长音短时间并不一样,句中句间长短不一的停顿,这种不一就是节奏。善于调节音程徐疾变化,形成和谐的节奏,同样可以加强口语表达的生动性。

(4)词汇

没有词就没有语言。一个人只有具备一定词汇量并能正确、熟练的运用于口头表达中,才能具有一定的口语技能。在课堂口语中,对词汇的要求是:

规范:要用普通话的语汇交流。方言有很大的障碍。

准确:表达一个意思,客观事物,要用恰当的词语,不走样。

生动:注意用词形象性、可感性,注意词的感情色彩,能启发想象、联想、激发人的感情。(5)语法。要注意符合语法,否则让人听不懂或费解。还要注意合乎逻辑规律。

这是基本语言技能,这是课堂口语的基础。

特殊语言技能是在特定的交流中形成的语言技能。

教师的课堂口语技能是在课堂教学的特殊环境中而形成的。在课堂上,教师要丛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出发来组织自己的语言,这就形成了课堂口语的特殊结构。

三个要素(阶段);引入、介入、评核。

(1)引入教师用不同方式,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作好心理准备,又有若干细节:

界限标志:指明一个新话题或新要求的开始。

点题、集中:指明新话题或新要求的目的。

指名:指定学生作答。

(2)介入教师用不同方式、鼓励、诱发、提示学生做出正确回答,或正确执行教师的要求,又分为:

提示:为使学生做出正确回答,教师提示问题、提供知,识提示行为的依据。

重复:对学生的回答作重复,目的是引起全体学生的重视以作出判断。

追问: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不完全正确或完全错误)提出问题,以引发思考,得出正确的回答。

(3)评核教师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学生的回答。在“评核”这个要素中,又有若干细节:评价:对学生的回答加以分析,加以评论。

重复:教师重复学生的答案,以引起重视。

更正:学生的答案依然不正确,教师予以分析、更正,并给正确答案。

追问: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不完全正确或完全正确)继续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深入而广泛的思考。

扩展、延伸:在已经得到正确回答的基础上,联系其他有关资料做分析,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入、更广泛。

四、应用原则与要点

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学科性和科学性原则

学科性:教学语言是学科的教学语言,因此必须应用本学科的专门用语——术语。

专业术语是学科范围内的共同语言,不用这些术语,不仅不利于交流,而且往往会产生不严密,甚至可能出现错误。

学科性还要求教师运用本学科的教学术语来进行教学,教学术语分别表示不同的特定意义,是教学中的共同语。如语文阅读教学中,分析课文、划分层次、归纳段意、概括中心等。再教训中不注意运用教学术语同样会造成混乱。

科学性:指一用词要准确;二必须合乎事物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要合乎逻辑。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是教学内容科学性的重要保证,而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是教学中第一位的要求。如线段就不是直线,无色就不是白色

2 教育性和针对性原则

教育性:教师职业本身就使其教学语言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民族传统心理和学生学习的需要而产生的尊师心理)教学语言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始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年级越低这种影响越大。必须十分清醒认识到这一点,十分注意到教学语言的教育性。

教学语言的教育性还表现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尊重、鼓励、爱护、的语言对密切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尊、自爱的意识以及文明礼貌的语言教育都会起到积

极的作用。

教学语言的教育性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言行一致,教师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在思想、道德、情操等各方面全面提高自己的修养。教师成为学生的搬运,其教学语言的教育作用才能得以发挥

针对性: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来研究:

内容:必须是学生以有的知识和经验的范围内能够理解的,与学生思想感情相通不能超越学生的认识能力,也不可和学生的兴趣需要相悖。

表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生动活泼。那种“你不说我到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故弄玄虚、重复罗嗦、平板紊乱的语言是不允许的。要加强口语的针对性教师要加强业务修养和语言修养,研究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

来选择和组织自己的课堂语言。

3 简明性和启发性原则

简明性语言不多一听就明白,就表达内容来说一定是经过提炼经过认真组织、使用词语一定经过认真推敲句式经过严格选择的。简明的语言也包括留有余地以引起学生的思考

启发性包括:

启发学生对学习目的的意义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求知欲;

启发学生联想、想象、分析、归纳、演绎等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启发学生情绪审美情趣,丰富学生思想感情

教学语言要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态度,要饱含丰富的感情;要体现新旧知识的联系,要尽可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形象化;要能引起学生合乎逻辑的思考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是逻辑极强的语言。

第六节提问技能

一、什么是提问技能

提问技能是教师运用提出问题,以及对学生回答的反应的方式,以促使学生参与学习,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启发思维,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类教学行为。

提问技能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教学行为。因此,有人称提问是教师的常规武器。从心理学上讲,推进认识,发展思维的首要条件是,学生对认识对象发生兴趣,并产生力图了解这一对象的内在愿望——求知欲。当原有的经验结构与新接受的信息不相适应,在心理上产生矛盾时,就会产生力求统一矛盾,使心理状态趋于平衡的内在要求,其结果是得到一种心理满足。求知欲的产生来自疑问。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有目的地设置问题,形成问题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认识矛盾,激起探究的愿望,造成一种心理紧张,是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良好方式。二、提问技能的功能

提问技能是课堂上师生交流思想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技能之一。通过师生问答,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情绪、心态和知识技能的具体程度,以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学生可以了解教师的意图,领会教师的点拨指引,并能检查自己学习的情况。因此,提问技能可以使师生双方协调教学步骤,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发挥双方的积极性。提问技能在激发学生思考,引起认知需要,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是在已有的经验体系与新获得的心理的统一过程中,在变化看的客观世界与思维着的主观世界的矛盾统一中,逐步发展前进的。可以把这个过程看成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如果没有问题。认识也就停止了。提出问题,标志着已到了知识的大门,解决问题,就是获得了知识。问题和认识过程是不可分割地联系着。课堂上除了鼓励和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外,教师的提问是不可忽视的,有时是起决定作用的。运用提问技能可以实现以下的功能:

(l)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集中到某一特殊的专题或概念上,产生解决问题的自觉意向。语文学习中,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是非常重要的。从这样目的出发所设置的问题情境,或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或使学生的阅读注意力相对集中在某一方面,为进一步感知语言,进行深入思考做必要的准备。

(2)为学生的反应提供机会,激励他们不断地提出问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思考。同时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

三、提问技能的构成要素

构成提问技能的主要成份有七个要素。如果能结合学生的能力和教学的内容,有目的地、恰当地运用这些要素,就能促进教学达到上述目的。

1 结构

所谓结构,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实际,以提问的方式,将与实现教学目标有关的问题,排列成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系列,从而给学生提供一个连续思考的问题框架。使学生能了解到教学各个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如时间联系、空间联系、意义联系等),和解决这些问题与实现教学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去实现教学目标。为了完成这一问题框架,教师必须提供一些特殊信息(资料。方法等),使用板书。以帮助学生对提问做出适当反应,形成系统的、全面的认识。

设计问题框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提问的目的要明确,意图要清楚。

完成问题框架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因此,设计什么样的主问题和关键问题,如何把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理解活动组织进来;在这一过程中怎样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品德,提高语言能力等等,教师都必须全面地考虑清楚。

问题的设置要合乎教学的内容。不能为设疑而设疑,搞形式图花架子。设计的主问题,能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的关键问题,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弄清课文的实质。设计问题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课文的重点、难点处;学生易混淆、易忽略而又与理解课文内容关系密切处;文章画龙点睛处;能触发学生想象联想,发展其创造性思维以及“铺路搭桥”处等

(2)主问题的设计既要从课文中心内容出发,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

主问题的设计应从为学生阅读理解课文搭桥这一目的考虑。主问题既是教学目标的体现,又是指引学生思考的突破口。从课文和学生两方面考虑设计主问题,既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又能带动对全篇的理解。

(3)问题设计的难易深浅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一个班的学生其知识和能力并不在同一水平上,因此,设计问题时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所设置问题的难度应与中等以上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所设置的问题,能让学生“跳一跳”确实能摘到“果子”。学习一篇文章是着眼于全篇,提出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主问题,还是着眼于一层一段,甚至个别词句提出一组问题;是着眼于文章内容,还是着眼于语言表达形式等等。着眼点不同,问题的难易深浅就不同。在设计问题时,都要认真考虑。

(4)问题排列的顺序要合理。

这里所说的合理,主要是指问题的排列要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同时又要依据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

2 措词

措词是指问题设计的语言要准确、明白、简洁,问题的表述要适合全体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知识能力水平,使他们能较快地做出反应。

措词准确、明白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要清楚学生中究竟有哪些问题,文章中哪些地

方应当设疑。问题抓得准,摸得透,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要害。问题提得不准,就会使提问过程流于笼统肤浅,不关紧要。其二,是问题的表述要明白、确切,让学生明确思维定向。常有这样的情况,问题抓得很准,但文字表述上有毛病,学生听不明白,因而无从思考,失去目的性而造成胡乱猜想,必然会浪费许多时间。

措词简洁,是强调问题的文字表述要简洁,不罗唆。

3 突出问题中心(焦点化)

所谓焦点化,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指教师要确定问题回答范围的大小。回答范围大的问题,可以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而回答范围小的问题,指向性强,能较有效地引入一个课题或帮助学生回忆。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就属于回答范围大的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内容,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提出新的见解。一般说,这类问题的答案不限于~种。对答案的判断,要根据提问的意图,看其是否合理。是否有创见,而不能简单地判断正误。

另一方面是指一个问题中所包含的任务数量。也就是说问题的中心要突出,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完成一个任务。任务量过多,会给程度较差的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导致学生忙于完成两个以上的任务,而造成思维混乱,条理不清,以至失去信心。为了突出问题的中心,集中力量解决问题,可以化整为零,分几步走,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参与讨论。

这种化整为零的问题任务量小又具体,成绩差的学生可以经过努力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们不仅确立了学习信心,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同时,在逐步深入认识的过程中学会了读书的方法,由具体到抽象,由局部到整体,获得较完整而又有深度的认识

4 提示

教师提出问题之后,或者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师所期望的回答有一定距离时,教师往往要对学生如何答问,从内容到方法上给以指点,使其阅读、思考的注意力相对集中到某些方面,从而得出教师所期望的回答。教师的这种指点是提示。提示的内容有:

(1)学生阅读中容易忽略的地方;

(2)透过字面应该深入理解之处;

(3)与理解课文有关的知识、资料;

(4)某些重要词句;

(5)语言表达形式;

(6)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提示也就是给学生“铺路搭桥”,帮助他们克服阅读中的障碍,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在提问中不善于提示,不仅会浪费许多时间,而且,最终往往以教师的理解代替了学生的思考。提问非但没有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反而成了一种摆设,尽管课堂上热热闹闹,而实质上还是教师“一言堂”。

5 分布

为了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问题在全体学生中分布,以此来鼓励所有学生,使他们感到形成一个答案人人有责,而不仅仅只是几个特殊学生的事。提问面向全体学生,不仅使各种程度的学生参与,从而诊断出共同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查明某个学生学习的困难。尤其对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强迫性的提问也离适当的。同时要查明不自愿应答行为的原因、学生的背景、教学内容的特点等。

教师提问时的亲切和蔼态度,有助于帮助那些处于迷惑中的学生,使他们树立起学习信心,参与到讨论中来。

6 停顿

由于学生在反应和表达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提问时要有停顿。使学生做好接受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思想准备。停顿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意义。教师提问后停顿一下,可以

环顾全体学生,观察他们对提问的反应。这些反应一般都是非语言的身体动作或情绪反应。而这些反应给教师提供了信息。停顿同样也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停顿时间短较,表明问题简单,要求迅速做出回答;停顿时间较长,表明问题比较复杂,要求仔细从多方面思考。

7 反应

反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应。教师的反应对学生进一步参与起到重要的决定作用。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正确的反应,必须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正确的分析,而这种分析判断是在转瞬间完成的。

分析学生的回答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分析学生回答的正确程度。

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完全正确;基本正确;完全错误;答非所问,文不对题;回答与预想答案有距离;回答超前,即教师计划两、三步才能达到目的,而他一步到位;学生对提问没有反应等等。

(2)分析学生回答的思路和误答的原因。

不管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都应重视对学生思路的分析。要弄清楚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在什么地方偏离了正确方向,以致离开了预想的答案;还要分析偏离正确方向的原因——或忽略了某些内容;或对某些内容理解不恰当;或没有弄清题意;或判断、推理不合逻辑等等。只有找准了误答的原因,才会有相应正确的措施。即使学生回答完全正确,也要分析其思路。这样做既能帮助回答者本人明确得出答案的思维过程,挖掘他的思维潜力;同时又能帮助其他学生对思维过程的了解,明确怎样思考才是正确的。

(3)分析个别学生的回答与全班大多数学生的理解是什么关系。

这种分析的目的是既要考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到个别学生。个别学生回答得好,那么班上大多数学生的理解是否也达到这一水平;个别学生回答存在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那么他的问题是不是班上大多数学生的问题。只有搞清楚这些关系,才能采取恰当的措施,否则,或者为了个别人的问题而耽误了大家的时间;或是忽略了全体存在的问题。总之,既要面向全体,也不能忽视个别学生。

做了以上分析后,教师应立即做出反应,或是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恰当地评价,或

是对问题本身做调整,再次提问。

评价有这样几种情况;

一是确认,即学生的回答是可以接受的,教师要予以确认。确认的方式有重复学生的回答内容;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转化;对回答做概括;对回答做进一步扩展;对回答思路做分析;对回答方法做出确认。除教师确认外,还可调动学生群体,师生共同确认。

二是有分寸地肯定或否定,并予以纠正。评价学生的回答应遵循表扬为主的原则,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即使是回答完全错误,也要注意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给学生以某一方面,某种程度的肯定。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热情和公正,是使讨论深入下去的重要保证。在提问过程中,教师的及时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做好并不容易。那种只会简单地肯定或否定,不善于从多方面做确认的反应,缺乏思维的导向;那种语言分寸感差,肯定少否定多,不善于多角度地运用语言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

这些现象应尽量避免和克服,使教师的反应更有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注意师生之间在心理特征、知识能力水平、生活经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差距,并努力缩小这种差距。而缩小差距的最好办法,是善于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反应,时时处处都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爱护和鼓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评价活动中,教师应尽量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同龄人之间更容易相互理解,同时,在交流中还会撞击出智慧的火花。

在提问过程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学生的回答不理想,原因并不在学生方面,而在教师方面,即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有毛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搞清楚提问的毛病在哪里,然后采取

相应的措施。对那些表述不清楚,导向不明确的问题应及时修正。例如,讲《祝福》一课,教师提问:“鲁四老爷是怎样杀死了祥林嫂的?”学生听后没有反应。这个问题过于唐突、空泛,学生不知从何说起。教师立即作了修正,改为:“祥林嫂的死和鲁四老爷有什么关系?”经过修正后的题目明确、具体了,学生很快便有了反应。

对那些题目过大,综合性强的,学生回答也存在困难,应当对题目作调整,将综合性的题目分解为若干小问题,分几步解决。而对那些过于简单的题目,学生往往因为太容易,缺乏思考兴趣,也要作调整,可提高题目的综合性和难度,使其有思考价值。另外,有时由于某种原因,学生没有听清楚提问,教师要重复提问。

四、提问技能的类型

提问类型的分类由于标准、角度的不同,可有不同的分类。我们从认知层次和提问技巧两个方面进行分类。

1根据认知水平分类

(1)回忆提问

这类提问包括两种:一种是判别性的提问,只要求学生回答“是”与“否”,教师期望的目标是学生做出惟一正确的解答。只要求学生对提问做出反应,不需要进行深刻的思考;多是集体应答,因此,不容易发现个别学生理解的情况。另一种提问是要求学生回忆旧知识,如解释词语、术语,回忆已学过的事实、概念、定义,背诵课文等。这种提问主要是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准备。

(2)理解提问

这类提问包括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一般理解的提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事实、事件等进行描述,如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第二种是深入理解的提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段意、中心思想等,以了解学生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

第三种是对比理解提问,要求学生对事件、人物、语言表达方式等进行对比,区别其本质的不同,达到深入的理解。

理解提问主要是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学生要回答这类问题,必须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新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因而是较高层次的提问。

(3)运用提问

这类提问是让学生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和回忆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如让学生运用有关的语法知识、修辞知识等来分析文章的有关段落、语句,或是运用构词的知识来解释新的词语等等。(4)分析提问

这类提问是要求学生找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要回答这一类型的提问,尽靠阅读课文或是记住教师所提供的材料是无法回答的。这就要求学生能组织自己的思想,寻找根据,进行解释或鉴别,进行较高级的思维活动。

(5)综合提问

这类提问要求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学生要回答这一类型的提问,需要迅速检索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推理、想象、联想等思维活动,最后综合得出新的结论。(6)评价提问

这类提问是要求学生对课文或全篇,或局部;或思想,或表达形式进行欣赏、鉴别和评价,做出价值判断。在进行这种提问之前,必须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或是提出判断评价的原则,以作为评价的依据。学生回答这一类型的提问,要融进自己的感受,要综合运用新学的内容以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独立思考。因此,对这类提问的回答,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教师事先向学生提出了评价的标准。评价提问还包括,评价他人的观点,判

微格教学技能

导入技能 一、概念 导入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导入这一教学环节时,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二、类型 ⑴图片导入——例如教材中的插图、多媒体图片、教学挂图、照片及教师自制简笔画等。⑵游戏导入——例如猜谜语、做游戏等。⑶故事导入——例如选取一些短小精悍的、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启发性、教育性的故事。⑷情景导入——例如运用语言、环境、设备、活动等各种手段,创设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景。⑸事例导入——例如运用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或者是报刊杂志上的相关新闻。⑹旧知识导入——例如选取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或者是以前学过的知识作为导入的一个线索,复旧引新。 三、作用 1.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原动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好和乐而产生的求知欲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动力。因此,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要循循善诱,唤醒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意识到学习要达到目标及意义,激发内部学习动机。 2.引起注意,迅速集中思维 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刚上课时心理处于紧张、消极的状态,生动新颖的导入可以使学生自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在大脑皮层和有关神经中枢形成对新知识的“兴奋中心”,使注意力迅速集中,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3.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 我的教学片段中有一个探究性的问题:“x可能是什么数呢?”引发学生好奇心,为新知识学习做好铺垫。 4.沟通感情,创设学习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而已。”因此良好的情感交流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催化剂。 四、原则 1.目的性、针对性原则

微格教学教案

中学信息技术微格教学教案 设计者:科目:信息技术 课题: Photoshop图层的基本概念与操作 主要的教学技能:板书技能、提问技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掌握图层的概念、知道图层面板的按钮的功能、掌握图层的分类,并知道如何应用,能够应用制作奥运福娃明信片; 过程与方法:通过老师的讲解与上机真实体验学习,并会制作明信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美术、信息技术的情操,学生喜欢使用PS。 教学重点:图层的概念、图层面板按钮及其功能、图层的分类 教学难点:图层面板按钮及其功能、图层的分类 教学过程:

数学微格教学教案 科目:数学 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执教: 训练技能:结束技能 设计理念:课堂教学的结束是教师对一节课有计划、有目的的结束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归纳、总结、实践等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的

新知识、新技能进行及时的巩固、概括、运用。把新知识新技能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教学行为称为结束技能。 对于任何一项活动,结束都是很重要的。“善始善终”就是告诉人们做事情既要有好的开头,又要有好的结尾。但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结束不予重视。或者一听到下课铃,不管讲到哪里,就宣布下课。或者,讲完课后放手让学生作练习,不闻不问。这都是教师备课不精,计划不周所至。这样的结束对学生的认识活动没有什么帮助。 课堂教学结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的基本技能。良好的结束是一节优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将系统的知识、技能完整地再现于学生面前,不仅使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使学生获得掌握知识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 本节课我的训练技能即是课堂教学的结束技能。主要安排了四个环节:一归纳总结学习内容;二、概括提炼,升华知识点;三、学生自我学习;四、布置作业,置疑生趣。 教学过程:

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指南

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指南 一、训练目的与任务 使用微格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课堂教学中基本教学技能的类型,理解各项基本教学技能的概念,掌握各项课堂教学技能的执行程序和要求,通过微格教学方法的训练能根据教学任务和中学生的特点把课堂教学技能应用于教学实践。 二、微格教学方法训练的主要课堂教学技能 1、教学语言技能 (1)概念: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用正确的语音、语义,以及合乎语法逻辑结构的口头语言,对教材内容、问题等进行叙述、说明的教学行为方式。 (2)教学语言的种类:课堂口语,书面语言,体态语言。 (3)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教育性、学科性、科学性、简明性、启发性、可接受性。 (4)教学语言技能评价标准: 语言——规范,使用普通话。 吐字发音——正确、清晰。 音量——适度。音量有控制,科学用嗓。 语速——一般情况下,200—250字/分钟为宜。 语调——抑扬顿挫,与教学内容情景相适应。 节奏——和谐。张、弛、停顿合理。 词汇——规范、准确、生动。 语法——符合用词造句的规则。合乎语法、合乎逻辑。 2.教学导入技能 (1)概念:导入技能是教师在进入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 (2)导入的类型:直接导入、经验导入、旧知识导入、实验导入、直观教具导入、故事导入、设疑悬念导入等。 (3) 导入技能评价标准:引起注意、激发兴趣、主题衔接、教学目的、时间把握、态度情感。 3.教学讲解技能 (l)概念:教师利用语言及各种教学媒体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方法,启发思维,表达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理解重要事实,形成概念、原理、规律、法则等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 (2)讲解技能的类型:按照不同类型的知识可以分为不同的讲解方法。事实性知识的讲解,概括性知识的讲解,方法性知识的讲解、应用性知识的讲解。 事实性知识的讲解有:叙述性讲解法;描述性讲解法;启发性讲解法;解释性讲解法。 概括性知识的讲解有:归纳法,演绎法。

微格教学教案设计(5篇)

微格教学教案设计(5篇) 微格教学教案篇一概率微格教案篇四 《随机事件与概率》微格教案 今天我所要训练的技能是导入技能的故事导入技能。我的教学片段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第一节——随机事件与概率。 由于我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从知识基础方面来看,中学生在小学学习分数时已经初步接触过概率,但由于概率的内容比较抽象,中学生直观能力强但抽象能力较差,所以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的导入采用故事导入技能。) 下面开始我的微格教学。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来给你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狄青是北宋的一名大将,他战功显赫,在一次平定南方战乱的战役前,他呀,为了鼓舞士气,召集了所有的将士,说:“我现在要用100枚铜板来占卜,把他们抛向上空,如果铜板落到地面上的时候都是正面朝上,那就说明上天祝我们这次战役能够取得成功!” 左右的官员就劝他别这样子做:“如果铜板掷得不如意,恐怕会影响士气!”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官员的担心有没有必要呢?生:很 有必要 师:那么,100枚铜板落到地面上所有的正面都朝上,这种可能性有没有? 师:(有)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我们都知道,一枚铜板有正反

两个面,所以,掷100枚,全都正面朝上这种可能性是有的。同学们再思考一个问题,在这次上抛的过程当中,一定就能保证这100枚铜板都正面朝上吗? 师:好,我听到有同学说不一定,有的说可能。其他同学的看法呢?师:既然你们有不同的意见,那哪位同学有充分的理由说明自 己是对的吗?(没有)因此,咱们应该在回答时加上一个什么词?(板书:可能)即有可能出现全都正面朝上,也有可能出现全都反面朝上,也有可能同时出现正面和反面,那么这样的事件是怎样发生的呢? 生:偶然的、不一定的、可能的…… 师:偶然的、不一定的,可能的,这是我们能够事先预测的吗?(不能)所以说它是随机的。通过刚才的解释,我们可以得出,全都正面朝上是可能发生的,有可能不发生。 如果不是出现全部都正面朝上,那不就糟了吗?士兵们肯定会认为上天不能助他们一臂之力,这次战役是输定了! 聪明的狄青自有他的妙计。他让官员们不要担心。所有的将士都非常紧张。在千余人的注视下,当他把100枚铜板抛向上空,落到地上的时候,鬼使神差的可以看到,他们的正面都是朝上的,非常的神奇!将士们群情激昂,带着必胜的信心,在狄青的带领下,他们很快平定了南方**,这就是著名的狄青占卜平**的故事。师:听完这个 故事,大家是不是还在为狄青捏了一把汗呢?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狄青会那么的胸有成竹?为什么他那么肯定出现的肯定都会是 正面朝上?生:未卜先知。.。.。.人品好师:未卜先知,料事入神!

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手册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手册

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手册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手册 唐山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编 目录 第一节微格教学概述 (3) 第二节备课技能 (8) 第三节说课技能 (14) 第四节导入技能 (16) 第五节教学语言技能 (23) 第六节提问技能 (27) 第七节变化技能 (36) 第八节强化技能 (37) 第九节演示技能 (39) 第十节板书技能 (40) 第十一节结束技能 (40) 第十二节怎样评课 (43) 第一节微格教学概述 一、什么是微格教学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就教师而言教师的学识知识水平无疑是重要的,所谓“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就是这个道理。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这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有效的传递教学信息,使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知识,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掌握教学技能是师范生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如何分析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在训练中对被训练者进行反馈,这是教师培训中要解决的问题。在如何分析教学技能方面,提出了教学技能分类的方法在培训中逐个训练,最后再综合起来,形成整体的教学能力。在如何进行反馈方面,使用了音像摄录设备,使教学技能的反馈能做到及时、准确、具体。这就是“微格教学”。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师范生1963 年产生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是通过缩减的教学实践,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方法,八十年代中期传入我国又称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 “小型教学”。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使师范生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它是建筑在教育教学理论、视听理论和技术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 二、微格教学的过程 微格教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事前的学习 学习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分类教材分析教学技能分类课堂教学观 察方法教学评价学习者的特点等。 2 确定培训技能和编写教案 把课堂教学分为不同的单项教学技能分别进行训练,每次只训练一两个技能以便容易掌握{导入语言提问讲解变化强化演示板书结束课堂组织十个技能}教案根据确定的教学技能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根据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并写出教案。微格教学教案不同于一般教案,要详细说明教师的教学行为(所应用的技能)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包括预想的反应)。 3 提供示范 利用录像或实际角色扮演对所要训练的技能进行示范。示范可以是正面也可以是反面典型。也可对照使用,一般以正面为主。

教师微格教案模板(共7篇)

《教师微格教案模板(共7篇)》 摘要:90°即说∠ 是∠ 余角或∠ 是∠ 余角授、补角定义如两角和等80°(平角)就说这两角补角即其新角是另角补角课3例、已知角余角是它补角这角 3分析若设这角 x则它余角表示(90°- x)补角表三示(80°- x)再依题设等量关系便可列出方程设这角 x则巩训练技能讲技能提问技能 390x(80x ) 得x5°固提高所以这角是5° 练习(学生演板)已知角补角比这角余角倍5°那么这角是多少,余可得∠ 90°-∠ 由∠ 3 与∠ 余可得∠ 90°-∠ 3而∠ ∠3所以90°-∠ =90°-∠3即∠ ∠ 分配分钟反思拓广问题如图如∠ 5 与∠ 6 补∠ 7 与∠ 8 补并且∠ 5∠7那么∠ 6 与∠ 8 相等吗,化学微格教学教案模板(共7)微格教案模板学语(共7)微格课教案模板(共5)微格教学观摩评语(共7)微格教学心得体会(共7)

(完整版)微格教学教案:导入技能训练

内江师范学院微格教学教案 2015 年 12 月7 日 授课对象高学生科目生物课题细胞的癌变院别、班级生命科学学院2013级 1班 训练技 导入技能 能 教学目说出引起细胞癌变的外因; 标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癌症防止的关系 时间分 教学行为应用的教学技学生行为配 (讲解、提问的内容)能要素(预想的问题) 0’00”首先用 PPT 展示两位明星的照片预设提问情境 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著名的香港 歌星阿桑和内地歌星姚贝娜吗?知道 听过她们的歌吗?她们都是很优听过 秀的,可惜都英年早逝,我们常常 会感慨天妒英才啊,那她们都是因 为什么疾病而去世的呢?癌症 1’00”老师回答:对,就是癌症。 老师提问:那同学觉得她们是因为 医治无效而死亡的呢?还是因为 没钱医治而死的呢?医治无效 2’00”老师回答:对,她们都是因为医治 无效而去世的。 2’30”老师提问:现在这样的案例越来越 多,当我们听到癌症两个字就不寒目标指引 而栗,那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 患癌症的人越来越多了?是什么致癌因子 原因导致人们患上癌症的呢?为(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总结 什么癌症这么难以治疗?(老师可出常见的致癌因子:辐射, 以让学生们小组讨论)农药,化肥,抽烟饮酒, 病毒感染) 为了避免癌症的产生,我们又 应该怎样做?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结归纳出平时生活中大家 容——细胞癌变。(板书标题)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老师回答:和饮食习惯。) 物理致癌因子:辐射,如紫外线, 教学媒体 板书内容PPT 第四节 细胞癌变

X射线, 化学致癌因子:无机物如石棉和 砷化物,有机物如黄曲霉素,亚硝胺。 生物致癌因子:能引起细胞癌变 的病,如ROUS 肉癌病毒

微格教学教案(10篇)

微格教学教案(10篇) 微格教学教案篇一微格教学教案篇八 (回放3分钟) 指导教师与听课学生点评(2分钟): 以算帐的方式提问,一可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二可化繁为简,抽出本文的关键内容,使学生很快整体把握全文,三可自然地引出下文对“情节安排的巧妙”这一特点的探究。 (回放4分钟) 指导教师与听课学生点评(3分钟): 以陈奂生向老婆算帐时,他老婆的惊讶导入,通过扮演,让学生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走进故事,使复述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从而不知不觉地揭示出本文的情节特点。由于问题设计得好,学生参与热情很高,显示了很强的互动性。 教师与学生点评(2分钟): 通过让学生扮演陈奂生,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走进故事,与陈奂生的老婆对话的方式进行提问设计,设计的问题富有层次感,使学生能自如地体验主人公的特殊复杂的心理,从而准确地把握了陈奂生这一人物的形象及其意义。 “提问技能训练”微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培训提问技能。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师说明教学目的和任务,安排训练程序,说明评价标准。 2、学生进行提问技能训练。 3、听课学生按要求对参与训练的同学进行评价。4.教师评价、小结。 附: 提问技能训练标准 提问确实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引向要学习的内容上。 主问题能准确体现教学目标,关键问题能突出重点、难点和训练要点。 3、提问框架合理,能体现教材结构。 4、问题排列的序列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了。 5、提问类型多样灵活,能调动各种层次的学生参与应答。6. 对学生的应答分析准确,反应迅速,评价得当。7. 提问的频率和时机适度、适时。 8、提问态度亲切,表述清楚、明白,停顿合适。 附件:导入技能教案(样例) 概率微格教案篇九 《随机事件与概率》微格教案 今天我所要训练的技能是导入技能的故事导入技能。我的教学片段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第一节——随机事件与概率。 由于我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从知识基础方面来看,中学生在小学学习分数时已经初步接触过概率,但由于概率的内容比较抽象,

《微格教学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微格教学训练》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微格教学训练》课程编码:32501615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实训学时:1周 一、课程介绍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于1963年首创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可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录像反馈教学”等。它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把复杂的教学过程细分为若干个可观察、可操作、可描述的单一技能,并利用现代科技设备为手段进行真实反馈,实施有效调控,对受训者进行教学技能的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结合《语文学科教学论》课程内容和教学实际,利用微格教学理论与技术对师范生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一门实践课程,是师范教育专业必修课程。 二、教学目的 1、学习和掌握微格教学的基本内容、实施步骤和方法要求。 2、通过课堂微格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掌握各项基本教学技能的行为模式,为提高师范生综合语文教学能力奠定基础。 实训一微格教学设计与教案编写(4课时)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 熟悉微格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及要求;能独自设计和编写微格教学教案。 (二)实训内容 选定初、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任一课文,按要求设计一个朗读教学片断(10分钟),并编写微格教案。 (三)实训设备及材料 图书馆、中文系资料室,网络资源。 实训二语言、讲解技能训练(6课时)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 能准确、自然、流畅地讲解教学内容。 (二)实训内容 任选一篇课文,设计10-15分钟的讲解内容,写成微格教案并试讲,根据语言和讲解技能评价

单进行自评和互评。 (三)实训设备及材料 多媒体教室,影像资料,微格教室 实训三导入技能训练(6课时)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 能合理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深入的课堂学习。 (二)实训内容 1. 从教材中任选出记叙性、议论性、说明性文字各一篇,构建出课文的问题框架,并对实现教学目标的步骤和方法加以说明; 2. 从教材中任选一段文字,设计出各种认知水平的问题,并将它们组成台阶型提问。同时写出学生的预想答案及处理办法。反馈评价后做出纠正。 (三)实训设备及材料 多媒体教室,影像资料,微格教室 实训四提问技能训练(4课时)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 能合理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深入的课堂学习。 (二)实训内容 1. 从教材中任选出记叙性、议论性、说明性文字各一篇,构建出课文的问题框架,并对实现教学目标的步骤和方法加以说明; 2. 从教材中任选一段文字,设计出各种认知水平的问题,并将它们组成台阶型提问。同时写出学生的预想答案及处理办法。反馈评价后做出纠正。 (三)实训设备及材料 多媒体教室,影像资料,微格教室。 实训五结束技能训练(6课时)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 能利用结束环节归纳、整理、迁移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扩展深化思维。 (二)实训内容 设计出一个单元的结束教案,并从单元中任选一篇课文,设计出一课时,一课书的结束教案,并说明设计意图。 (三)实训设备及材料 多媒体教室,影像资料,微格教室 实训六板书技能的指导与训练(8课时)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 能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规范书绘板书。并做到与讲述结合恰当,速度适宜。 (二)实训内容 从教材中任选出不同文体的课文各一篇,设计出它们的板书,并对设计意图和使用做简要说明。 (三)实训设备及材料 多媒体教室,影像资料,微格教室 实训七综合训练与评价(6课时)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 能综合运用语文课堂教学的各种基本技能,灵活组织和调控教学过程。 从教材中任选出不同文体的课文各一篇,设计出完整的课题计划,并说明设计意图并试讲,反馈评价后做出纠正。 (二)实训内容

《教学技能训练(微格)》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教学技能训练(微格)》课程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学分:1 课程总学时:28 适用专业: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1.本课程是师范生技能实践课程。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特别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活动方式。它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教学理论,依据学习理论和教学原则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研究、组织课内外教学活动的一种基本能力,是教师传输教学信息、完成教学任务的最基本保证。 2.微格教学技能包括教学中的语言、板书、变化、强化、导入、讲解、提问、演示、结束等。通过这些技能的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智力,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高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创造条件。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 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是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技能训练目标,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需要,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教学策略微观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和培训教学技能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 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与一般的课堂教学设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的课堂教学设计对象是一个完整的单元课,教学过程完整地包括导入、讲解、练习、总结评价等教学各阶段。而微格教学通常都是比较简短的,教学内容只是一节课的一部分,以便于对某种教学技能进行训练;因此,就不能象课堂教学设计那样主要从宏观的结构要素来分析,而是要把一个事实、概念、原理或方法等当做一套过程来具体设计。从表面来看,微格教学的教学目的是让被培训者实践所学的教学技能,逐渐熟练地掌握各种教学技能。但实际上,无论是哪一项教学技能的训练,都是运用这些技能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进思维,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其过程是一个微观的课堂教学设计。因此,在教学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就存在着两个教学目标,一是使被培训者掌握教学技能的目标;二是通过技能的运用,实现的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技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措施,而课堂教学目标所达到的程度是对教学技能的检验和体现,二者紧密联系、互相依存。由此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既要遵循课堂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又要体现微格教学的教学技能训练特点。

小学语文微格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微格教学教案 篇一:地震中的父与子微格教学教案设计 微型课教学教案设计 学校:拜城县第二小学年级:五年级课程:语文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执教:郑晓莉日期:2012-11-19 篇二:微格教学教案q (回放3分钟) 指导教师与听课学生点评(2分钟): 以算帐的方式提问,一可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二可化繁为简,抽出本文的关键内容,使学生很快整体把握全文,三可自然地引出下文对“情节安排的巧妙”这一特点的探究。 (回放4分钟) 指导教师与听课学生点评(3分钟): 以陈奂生向老婆算帐时,他老婆的惊讶导入,通过扮演,让学生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走进故事,使复述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从而不知不觉地揭示出本文的情节特点。由于问题设计得好,学生参与热情很高,显示了很强的互动性。 教师与学生点评(2分钟): 通过让学生扮演陈奂生,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走进故事,与 1 陈奂生的老婆对话的方式进行提问设计,设计的问题富有层次感,使学生能自如地体验主人公的特殊复杂的心理,从而准确地把握了陈奂生这一人物的形象及其意义。 “提问技能训练”微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培训提问技能。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1.教师说明教学目的和任务,安排训练程序,说明评价标准。 2.学生进行提问技能训练。 3.听课学生按要求对参与训练的同学进行评价。 4.教师评价、小结。 附: 提问技能训练标准 1. 提问确实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引向要学习的内容上。 2. 主问题能准确体现教学目 标,关键问题能突出重点、 难点和训练要点。 3. 提问框架合理,能体现教材结构。 4. 问题排列的序列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了。 5. 提问类型多样灵活,能调动各种层次的学生参与应答。 6. 对学生的应答分析准确,反应迅速,评价得当。 7. 提问的频率和时机适度、适时。 8. 提问态度亲切,表述清楚、明白,停顿合适。 2 附件:导入技能教案(样例) 篇三:微格教学教案 李伟 1 微格教学 一(微格教学产生的背景及定义: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又称微型教学,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形成于美国60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最早由美国斯坦福大学阿伦及其同

语文微格训练教学大纲(具体)

语文微格训练教学大纲(具体) 语文微格训练教学大纲 语文微格教学训练大纲 一、教学目的: 语文微格教学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微格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语文教学能力和素质。微格教学是一种以微小单位进行的教学方式,通过录像、录音、教案、评价等手段,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分析、评价,帮助学生掌握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 1.微格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介绍微格教学的起源、发展和应用,让学生了解微格教学的原理、方法和技巧。 2.语文教学方法:介绍语文教学的各种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让学生掌握语文教学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语文教学内容:介绍语文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让学生掌握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方法。 4.语文教学技巧:介绍语文教学技巧的运用和发挥,让学生掌握语文教学技巧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5.语文教学评价:介绍语文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标准,让学生掌握语文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标准。 三、教学方法:

1.理论讲解:通过讲解微格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让学生了解微格教学的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语文教学案例,让学生了解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技巧和经验。 3.模拟教学:通过模拟教学,让学生掌握微格教学的技巧和方法。 4.评价反馈:通过评价反馈,让学生了解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教学要求: 1.学生应具备相应的语文知识和教学能力,对微格教学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2.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语文教学能力和经验,对语文教学方法和技巧有一定的掌握和应用。 3.学生应具备较高的学习能力和反思能力,对语文教学实践有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4.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积极参与微格教学的各个环节。 人教版语文教学大纲 人教版语文教学大纲是指教育部对全国各地区使用的语文教材的统一要求和标准。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内容: 1.语文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微格教学示范指南

微格教学示范指南 一、课堂教学技能的分类及意义 (一)分类 1.基本教学技能:教学语言、提问、演示、变化、强化、板书。 2.综合教学技能:导入、结束、讲解、课堂组织、试误。 (二)意义 1.培训目标明确 2.示范清楚具体 3.培训方法科学 4.评价结果客观 二、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 (一)导入技能训练(开门之技)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在教学中采用正确而巧妙的方法进行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的欲望,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的课题上来。 利用微格教学系统可将导入技能分解为开门见山直接导入、利用旧知识导入、利用直观演示导入、巧设实例导入及利用生动故事导入等多项不同技巧进行训练。 导入技能评价标准参看表2.1 。 表2.1 微格教学之导入技能评价标准 二)教学语言技能训练(基本之技) 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利用基本的语言技能和特殊的教学语言技能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行为方式,在语言表达是要注意学科性和科学性;简明性和情感性;针对性和影响性。 教学语言技能评价标准参看表2.2 。 表2.2 微格教学评价之语言技能评价标准

执教者:课题:

(三)变化技能训练(风格之技)变化技能是教师利用对学生不同的刺激变化来组织学生的注意,生动地传递知识和交流感情,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变化技能有三种类型,即教态的变化、传媒及通道的变化和师生相互作用的变化。对于师范生来说,开始主要是掌握教态的变化。 利用微格教学系统可把教态变化技能分解为面部表情变化、身体动作变化和声音变化等技巧来进行训练。 变化技能评价标准参看表2.3 。 表2.3 微格教学评价之变化技能评价标准 课题:执教: (四)讲解技能训练(表达之技) 讲解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是通过语言对知识的分析,揭示事物及其构成要素、发展过程。使学生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讲解技能是教师利用语言及各种教学媒体引导学生理解重要事实,形成概念、原理、规律、法则等的行为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技能与微格训练

语文课堂教学技能与微格训练

书名:语文课堂教学技能与微格训练

五、教授技能设计 六、教授技能评价 第三章示范技能 一、示范技能的简介 二、示范技能的理论视野 三、示范技能的案例分析 四、示范技能的灵活运用 五、示范技能设计 六、示范技能评价 第四章提问技能 一、提问技能的简介 二、提问技能的理论视野 三、提问技能的案例分析 四、提问技能的灵活运用 五、提问技能设计的要求 六、提问技能评价 第五章组织活动技能 一、组织活动技能的简介 二、组织活动技能的理论视野

三、组织活动技能的案例分析 四、组织活动的类型与实施策略 六、组织活动技能评价 第六章反馈与引导技能 一、反馈与引导技能的简介 二、反馈与引导技能的理论视野 三、反馈与引导技能的案例分析 四、反馈与引导技能的灵活运用 五、反馈与引导技能设计 六、反馈与引导技能评价 第七章应变技能 一、应变技能的简介 二、应变技能的理论视野:范梅南教育机智思想 三、应变技能的案例分析 四、应变技能的养成与灵活运用 五、应变技能设计 六、应变技能评价 第八章教学结束技能 一、教学结束技能的简介

课程性质

课堂教学技能是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 在现代技术支持下的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类课程。它具有基础性、实践性、技术性的特点。所谓基础性,是指这是一门技能的初级训练课程。 所谓实践性,是指这是一门在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宏观指导下的微观实践操作课程。 所谓技术性,是指这是一门以现代技术为技能训练手段的课程。 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手段是利用微格教学进行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可以省时省力,能在短期内帮助学生迅速而有效地获得课堂教学技能。 二、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含义与分类 (一)语文课堂教学技能的含义 什么是课堂教学技能?目前,对于课堂教学技能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是教学行为说。这种观点主要是根据微格教学研究成果而提出来的,如孟宪恺在《微格教学基本教程》一书中指出:“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