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的航天梦中国航天日手抄报

我的航天梦中国航天日手抄报

我的航天梦中国航天日手抄报

中国航天史

中国航天史是从1956年二月开始的,当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1956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1970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中国航天日 2016年3月,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据悉,之所以选择在这一天,是因为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节日意义 有利于向全民普及科学知识,传承弘扬航天精神,形成崇尚科学、崇尚创新、崇尚探索的社会风气,激发全民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和求知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探索中 国 航 天 日

航天-中国梦航天梦英语演讲稿(中英文对照)

两分钟做个小测试,看看你的英语水平 https://www.doczj.com/doc/9517254709.html,/test/quwen.aspx?tid=16-73675-0 美联英语提供:中国梦航天梦英语演讲稿(中英文对照) China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trong, and increasing social unrest, the oceans of peace, all to surging undercurrent. Throughout China's long history, China suffered untold hardship, but under the unremitting efforts of the Chinese people, we crossed the A and a high mountain, overcome one difficulty after another, thereby ushering in the now a prosperous, civilized and harmoniou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ocialist country! Have its own aircraft carrier, has been the dream of the Chinese people, for this dream, Xu many people fought, struggle for life, and which, aircraft carrier team for this ambitious dream aircraft carrier is paid a great effort. From the acquisition of abandoned the V aryag aircraft carrier to drag the regression, overcome too many difficulties. From dragging back to Dalian Port to the ten sea trials, which also overcome many technical difficulties. Now the Liaoning aircraft carrier into the column, annihilate - 15 carrier borne fighter successfully sliding jump takeoff, we can see the aircraft carrier team dream is gradually expanding, to the sea as deep. This is the pride of our Chinese people. Space dream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biggest dreams of the Chinese people. Lift off from Dongfanghong's success to the "Shenzhou" manned successfully, and now God nine off, docking with the temple of success. All in a space to gradually realize the dream, and behind this is the dreamer. In June 16th XX, the Shenzhou nine spacecraft was successfully launched, and this is carrying the first female aviation in China Liu Y ang. Liu Y ang said: "how far the dream, explore the footsteps will be far, when a dream to become a reality, the new dream will begin." When she

时评选读奋力开启中国航天事业“新征程”(5页)

时评选读奋力开启中国航天事业“新征程” 作文素材 1、用航天精神引领探索之路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院党委书记李明华)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作为中国首枚空间运载火箭,“长征一号”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 回首中国航天事业波澜壮阔的历程,几代航天人在探索浩瀚宇宙的征程中,孕育形成了航天“三大精神”——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深厚博大的航天“三大精神”反映着不同时期中国航天事业的特征,体现着一脉相承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全体航天人建设航天强国、实现航天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从“两弹一星”的伟大创举,到“天宫”揽胜、“嫦娥”奔月,再到“北斗”指路、“长五”飞天……中国航天事业每一步跨越,都离不开航天精神的坚定支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航天精神一以贯之、历久弥新。 热爱祖国是航天精神的核心要素。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在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征程中,要始终坚守热爱祖国传统,始终大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航天科技战线的主旋律。改革创新是时代要义。航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航天重大工程捷报频传,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发展航天事业,就要坚持改革,不断激发创新机制活力。自力更生是立业之本。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几代航天人经过不懈奋斗,用实践证明了自力更生是法宝,靠自己才靠得住。航天人要进一步坚定自力更生的信念,坚持实现核心技术及重要原材料、关键核心器件自主可控,使大国重器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航天精神也深刻折射出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和协同攻坚的大局意识。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是航天人的真实写照。航天人骨子里始终保持着特有的奉献基因,以实际行动,为航天强国建设挥洒汗水、贡献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和无数参与其中的科研人员胸怀大局、协同攻坚、集智攻关,取得了伟大成就和举世瞩目的科技突破。在建设航天强国的征程中,全国一盘棋、协同攻坚仍然是重要法宝。 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离不开航天人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和进取意识。随着航天强国建设的号角吹响,新时代的中国航天人要紧盯最先进水平发力前行,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去探寻未知世界的奥秘,谱写中国航天事业新篇章。在航天“三大精神”的引领和推动下,中国航天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稳更远。 2、百折不挠地搞好科技攻关 (解放军报)每一次升空都标注着崭新的中国高度,每一次飞行都描绘着壮丽的中国航迹。在2020年即将到来之际,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2000多秒后,与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分离,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我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的重要工程,作为我国首型大推力无毒无污染液体火箭,创新难点多、技术跨度大、复杂程度高,整体性能和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次任务的成功,意味

中国航天事业

中国航天事业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空间技术 1. 人造地球卫星。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截至2000年10月,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4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四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中国的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国际水平。近几年来,中国研制并发射的6颗通信、地球资源和气象卫星投入使用后,工作稳定,性能良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运载火箭。中国独立自主地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5100千克,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自1985年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以来,已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九六五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计划开始实施,尽管在特殊的时期经历了比平时更多的艰辛和困难,但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拼搏,终于研制完成,星箭齐备,整装待发。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四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地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揭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一九七八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航天科技工业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航天科技工业战线全力以赴,在远程运载火箭技术、固体火箭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已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包含多种型号、能把各种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近地轨道(LEO)、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和太阳同步轨道(SSO)的长征系列火箭。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长征火箭于一九八五年十月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并在一九九零年四月成功地实施了第一次国际商业发射服务,把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上太空。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起飞,21小时后在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九六五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计划开始实施,尽管在特殊的时期经历了比平时更多的艰辛和困难,但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拼搏,终于研制完成,星箭齐备,整装待发。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四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地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揭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一九七八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航天科技工业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航天科技工业战线全力以赴,在远程运载火箭技术、固体火箭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已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包含多种型号、能把各种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

中国航天事业现状和未来

中国航天事业现状与未来 从1956年至今,我国航天技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并成功发射了15种类型、近50颗人造地球卫星和3艘试验飞船。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有12种型号,具有发射低地球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等多种轨道有效载荷的运载能力。截至目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8次发射;其中对外发射成功22次,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送入太空。从1996年10月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6次发射成功。 从“东方红”卫星上天到“神舟”飞船遨游太空,空间技术通过空间应用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民用航天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最近几年,我国卫星应用蓬勃发展,民用卫星已广泛应用于对地观测、通信广播和导航定位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国现已建立了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普查、卫星导航定位、卫星微重力试验、空间科学研究等卫星应用系统。 1、卫星遥感 我国有600多个单位、近万名科技人员直接从事卫星遥感研究、试验和开发应用工作,初步形成一支领域广泛、专业基本配套的卫星遥感应用队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国家遥感中心等单位利用国内外的资源卫星和气象卫星数据,使卫星遥感的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国土资源调查与开发、农业资源规划和估产、森林草原监测和保护、环境灾害监测与评估、海洋资源调查与开发等方面的应用迅速发展。 中国返回式遥感卫星拍摄的数万米地物照片和其它卫星获得的地物信息,经国家经济和科研部门处理分析后,从中获取到许多用其它手段得不到或难以得到的资料,为国家进行国土规划和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利用返回式遥感卫星照片,国家有关部门曾组织进行了京津唐、塔里木盆地、黄河三角洲等7个区域的资源和环境调查,各有关单位开展了其它方面的多项专题应用。实践表明,返回式遥感卫星的照片具有视野宽阔、信息量丰富、直观性好、清晰度高、能提供宏观和实用性强的第一手普查资料等特点,具有相当高的实用价值。 中国已建成能接收各类(光电型、雷达型)资源卫星数据的遥感卫星地面站。利用该站发布的数据,各部委和各省市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国土整治和规划、土地利用和普查、农作物估产、地质勘探、重大灾害评估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在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和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之际,遥感卫星地面站根据卫星获取的微波遥感资

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

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 一九五六年二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一九五六年三月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 一九五六年五月十日,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五月二十六日,成航委负责组织导弹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就发展中国导弹事业向中央报告,提出对导弹的研究采取“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外国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十七日,中央批准了这个报告。

一九五八年一月,国防部制订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七年)发展规划纲要。 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中国一些著名科学家建议开展中国卫星工程的研究工作。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进行有关学术活动。中国科学院由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负责拟订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五八一”任务,成立了“五八一小组”,议定建立三个设计院落。八月,第一设计院成立。十一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 一九五八年四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一九五八年五月十七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一九六○年二月十九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九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一九六○年十一月五日,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一日,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失败。一九六三年一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等领导,研究制订星际航行长远规划。 年四月二十九日,国防科委向中央报告,设想在一九七○年或一九七一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一九六四年六月二十九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一九六四年七月十九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生物火箭。 一九六五年,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第七机械工业部制订的一九六五至一九七二年运载火箭发展规划。 中央专委责成中国科学院负责拟订卫星系列发展规划。

以自主创新铸就中国航天梦

以自主创新铸就中国航天梦 ——访总装备部原副部长张建启中将 张建启,男,1946年生,山东曹县人,曾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总指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常务副总指挥、嫦娥工程常务副总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副部长等职。曾参与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第一代大型计算机的设计建造,参与并组织指挥了我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亚洲一号”、“风云一号”、“澳星”等多次航天发射任务,先后组织指挥了包括罗布泊核试验、战略武器试验、常规兵器试验、航天发射试验及我国首批14名航天员选拔。先后参加组织指挥了“神舟一号”至“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等。199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5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 中国发展载人航天事业的宗旨是探索外层空间,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 21世纪,航天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安全的新的制高点。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飞船,我国载人航天事业飞速发展。我国航天事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原始创新不足 等问题。当前,如何以航天创新带动军民相关产业发展,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带着这一问题,我们采访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原副部长张建启中将。

载人航天引领国家和民族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载人航天工程一直是全国人民热切关注并引以为自豪的事情。我国为什么要花大力气发展航天事业? 张建启:从“神一”到“神十”飞船任务的圆满成功,提高了民族凝聚力。载人航天能有今天的成绩,要归功于党中央的正确决策和领导,归功于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航天人的共同努力。“神七”之前百姓没什么疑问,但“神七”之后,大家开始关心国家为什么花这么多钱搞载人航天事业。第一,载人航天是我国构建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中国人很聪明,但自主创新不足,需要选准一个优先领域作为推动全面创新的领头羊。中国古有嫦娥奔月的传说,说明中国自古就有探索宇宙的愿望,也是一直最能激发人们探索的领域。事实上载人航天也确实引领了我国的科学技术创新。 第二,通过发展载人航天事业,培养科技人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刚立项的时候,由于受“文革”的冲击,科学家队伍出现了断层,因此中央定下了要培养年轻科学家的任务。后来,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科学家。2006年,我国整个载人航天队伍的平均年龄是36岁,现在更加年轻化。任何事情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所以培养科学家的效益胜过了其他任何效益。我希望通过宣传,让大家知道我国载人航天究竟是在做什么,让全国

中国航天事业的小学作文范文精选5篇

中国航天事业的小学作文范文精选5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篇一:中国航天事业的作文 中国,一个屹立于东方的古老国土;中国,一个地大物博、物多人多的美丽国度。如今,中国也是一个在航天事业上领先许多国家的大国了,我为我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今天,我在学校开展的----《中国人的航天梦》展览中,得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讯息,下面我给你讲讲吧! 首先,我国航天事业的元老----钱学森爷爷在1956年10月8日担任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的院长,在不断的研究中,终在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发射了“东方红”第一颗“人造卫星”,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又在1988年、1990年、1999年、2001年、2002年分别发射了“风云一号”、“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神州试验飞船”、“神舟三号试验飞船”、“神舟四号飞船”等。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叔叔乘坐神五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2005年10月-17日,费俊龙叔叔和聂海胜叔叔也圆满的完成了神六的飞行任务,实现了我们炎黄后代千年来的“飞天”之梦,同时标志着我们中国成为了继俄、美两国之后第三个能掌握载人飞天技术的国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中华民族日益强大,中国日益富强,我们国家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从原来的贫穷落后进步到如今的强大富裕,我们已不再是昔日的落后小国,如今放眼世界,也有了一席之地,我们的祖国----

中国----泱泱大国,我为你自豪!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篇二:中国航天事业的作文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飞船带着普洱茶,中华鳖蛋,以及刘旺、刘洋、景海鹏三位航天员进入太空,6月29日,“神舟九号”在太空邀游13天后,成功返回地面,至此,举世瞩目的华丽的“天吻”大戏完美落幕。而备受注目的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也因此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神九”任务中,刘洋主要负责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试验管理,内容达数十项。对于一位进入航天员大队刚满两年的“新兵”,这的确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但是她都顺利完成了任务。 刘洋深知自己的责任,自2010年5月加入航天员大队,到今年6月首飞,两年来,她一门心思扑在学习训练上。要在两年时间里浓缩训练两位搭档14年的训练知识,除了更刻苦、更勤奋,别无他路。因为热爱这个事业,刘洋耐住了这份艰苦和寂寞。为了能早日飞上天,她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汗水。每天展练,别人跑5公里,她就跑7公里,刮风下雪从不间断。 2001年毕业后,刘洋被分配到广空航空兵某师,并在同批女飞行员中第一位“放单飞”。 2002年9月的一天,刘洋驾驶战鹰进行仪表飞行。 飞机起飞离地10米左右时,突然听到“砰”的一声巨晌,一股鲜血喷到风挡玻璃上,座舱内立刻便充满了焦糊味。危急时刻,刘洋

关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1)

关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 —对我学习马克思注意的启发 新华网报道:前不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完成了风云四号卫星UHF 天线展开机构初样振动试验,考核了天线展开机构在卫星发射振动环境下的承受能力,试验取得圆满成功。目前,风云四号正在进行整星电测试,为整星后续正样研制奠定了基础。中国的用它骄傲的航天科技成绩告诉世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的不仅达到了量的积累要求,更创造出很大程度的质的飞跃!” 打开手机了解国家的航天史,感慨技术的进步与成长,对于女航天员的飞天更是赞叹!正是因为有了对真理世界的不懈探索,才有了我们人类认知能力的提高。可谓是“追求追求世界本质,提高生命质量,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11月7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公布,嫦娥一号卫星成功绕月,标志着绕月探测的工程目标基本实现,中国具备了对月球进行探测的能力三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嫦娥三号”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送入太空,当月14日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15日完成着陆器巡视器分离,并陆续开展了“观天、看地、测月”的科学探测和其它预定任务,取得一定成果。2013年12月16日,中国官方宣布嫦娥三号任务获得成功。中国航天事业蒸蒸日上,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有巨大前途,有强大的生命力。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中国航天事业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逐步积累经验实力,达到一定高度。嫦娥三号成功发射。人的意识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科学家的努力和付出功不可没。人类充满信心,对外太空充满无限的期许和向往。对地球的 发展是上升曲折的运动。世界的发展需要人类发挥源源不断的能动性。嫦娥三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它携带中国第一辆月球车,实现中国首次月面软着陆,关键科技技术实现了这个巨大突破。 观看了嫦娥三号升空的3D视频,视频制作精细,画面清晰。看到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我心中洋溢着满满的自豪感。这得益于国家的大力支持,投入大量的资金发展科技事业。人们的认知是不断发展的。从地球遥望月球,我们用肉眼观察到月球表面皎洁光滑,通过望远镜观测,我们看到了月球表面是坑坑洼洼的,人类首次踏上月球时,阿姆斯特朗真实目睹月球表面布满坑坑洼洼的环形山。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科学家夜以继日搞科研、做实验、模拟月球环境、不断突破瓶颈、脚踏实地迈向成功。他们内心承载着广大人民的殷切希望,他们内心充满动力,国家和人民给予他们饱满的信任和期望。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他们勇于创新,创造出一辆堪称完美的月球车。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类对月球情有独钟,对月球充满美妙的遐想科学家发明月球车,改进月球车的各个部位,让其发挥关键作用。月球车到达月球表面, 证实这 我们对月球的认识会更加深入透彻,我们的疑问将逐步得到解决。实践出真知。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资料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 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九六五年,中国第一颗人造 卫星计划开始实施,尽管在特殊的时期经历了比平时更多的艰辛和困难,但经过 五年多的努力拼搏,终于研制完成,星箭齐备,整装待发。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 四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地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 号送入预定轨道,揭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 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一九七八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后,航天科技工业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航天科技工业战线全 力以赴,在远程运载火箭技术、固体火箭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已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包含多种型号、能把各种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 近地轨道(LEO)、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和太阳同步轨道(SSO)的长征系列火箭。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长征火箭于一九八五年十月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并在一 九九零年四月成功地实施了第一次国际商业发射服务,把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亚 洲一号通信卫星送上太空。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 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九六五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计划开始实施,尽管在特殊的时期经历了比平时更多的艰辛和困难,但经过五年 多的努力拼搏,终于研制完成,星箭齐备,整装待发。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四日,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地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 预定轨道,揭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 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一九七八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后,航天科技工业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航天科技工业战线全 力以赴,在远程运载火箭技术、固体火箭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已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包含多种型号、能把各种不同用途的卫星 的长征系列(SSO)、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和太阳同步轨道送入近地轨道(LEO) 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长征火箭于一九八五年十月开始走向国际市场,火箭。把美国休斯公司制,并在一九九零年四月成功地实施了第一次国际商业发射服务 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上太空。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 1992世20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在,2011月日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 航天工程。1999年纪末期至21小时后在内蒙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2月19古 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196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24日,料探空火 箭首次发射成功。1970年4月日,11月26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 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1975年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中 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 。星返回技术的。1985年10月长征火箭开始 走向国际市场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月20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 一九五六年二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一九五六年三月,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 一九五六年五月十日,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五月二十六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讨论同意,并责成航委负责组织导弹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聂荣臻副总理就发展中国导弹事业向中央报告,提出对导弹的研究采取“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外国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十七日,中央批准了这个报告。 一九五八年一月,国防部制订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七年)发展规划纲要。 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中国一些著名科学家建议开展中国卫星工程的研究工作。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进行有关学术活动。中国科学院由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负责拟订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五八一”任务,成立了“五八一小组”,议定建立三个设计院落。八月,第一设计院成立。十一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 一九五八年四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一九五八年五月十七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一九六○年二月十九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九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一九六○年十一月五日,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一日,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失败。一九六三年一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等领导,研究制订星际航行长远规划。 一九六四年四月二十九日,国防科委向中央报告,设想在一九七○年或一九七一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中国航天事业观后感》

《中国航天事业观后感》 之前我们看了关于中国航天事业的纪录片,让我知道了好多关于中国航天方面的知识,也领悟到很多道理。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从此拉开序幕。1970年4月24日,中国长征1号运载火箭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迈出了中国发展航天技术的第一步,标志着中国已正式进入航天时代,并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 中国运载火箭的捆绑技术、氢氧发动机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发动机真空状态下二次点火技术等,使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从1.5吨提高到5吨,低地球轨道运载能力从2.5吨提高到9.2吨,同时成功开发了用于近地点变轨的epkm固体发动机和用于发射铱星的卫星分配器。长征火箭的最大运载能力与发射入轨精度已与美国、俄罗斯、欧空局的火箭相当。 xx年1月1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行7成功返回地面。这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数据。与“神舟”一号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紧接着神舟三号飞船于xx年3月25日发射。飞船搭载了人体代

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神舟”三号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 xx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的升空,是中国载人航天的最后一次预演,是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技术要求最高、参试系统最全、难度最大的一次飞行试验,还面临载人航天发射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发射场有史以来罕见的严寒,最低气温接近-30℃,超过低温发射条件近10℃,且飞船发射已进入不可逆状态。“神舟”四号飞船最后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经受住了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飞行试验考验,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低温发射的新纪录,也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火箭低温发射的奇迹。我国航天专家梁思礼院士表示,虽然 “神舟”飞船的研制、发射比美、俄晚一些,但我国研制飞船的起点更高。“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既能进行留轨对地观测,又能作为未来空间交会对接的一个飞行器,是今后天地往返运输的优良工具。 10月6日,美联社向全世界发布消息。在即将发射载人飞船前,中国宣布最快在3年内把探月卫星送入月球轨道。代号为“工程”的中国探月计划今年3月开始启动,目前进展顺利。另悉,若一切顺利,xx年后,月球上将可能出现中国人的身影。 公元xx年10月15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9时整,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在震天撼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全世界的人们在这一天都看到中国人杨利伟在太空中飞翔。从这一天起,在浩渺的宇

2019高考政治热点:中国航天事业稳步发展共6页文档

2013高考政治热点:中国航天事业稳步发展 一、【时事背景】 2012年12月19日凌晨,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土耳其GK—2地球观测卫星。至此,中国2012年持续高密度的航天发射完美收官,全年共实施19次航天发射任务,将28颗中外航天器成功送入太空。从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完美飞天,到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从嫦娥二号在距地150万公里围绕日地拉格朗日L2点探测,到飞往700万公里深空与国际编号4179的图塔蒂斯小行星“擦肩交”;从卢森堡小卫星搭载发射,到整星出口并在轨交付“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从“天链一号”卫星全球组网运行正式建成中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到北斗导航16星组网运行形成区域服务能力……2012年中国航天实现“满堂红”。这表明,中国航天产品研发水平进一步提升、航天发射和测控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航天事业已进入稳步、快速发展时期。 二、【考点链接】 1、经济生活角度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增强我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绕月与深空探测对于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在空间领域的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也向世界展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 (2)国家的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国家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先探月获得火箭技术、运载技术、探测技术、控制技术等,然后再进行深空探测。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 2、政治生活角度 (1)我国政府的职能。我国政府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实施绕月与深空探测,体现了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职能。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方式主要有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实施航天工程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体现了党的政治领导。 (3)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实施绕月与深空探测,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已进入稳步、快速发展时期

中国航天发展史

中国航天发展史 一九五六年二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一九五六年三月,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 一九五六年五月十日,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五月二十六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讨论同意,并责成航委负责组织导弹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聂荣臻副总理就发展中国导弹事业向中央报告,提出对导弹的研究采取"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外国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十七日,中央批准了这个报告。 一九五八年一月,国防部制订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七年)发展规划纲要。 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中国一些著名科学家建议开展中国卫星工程的研究工作。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进行有关学术活动。中国科学院由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负责拟订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五八一"任务,成立了"五八一小组",议定建立三个设计院落。八月,第一设计院成立。十一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 一九五八年四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一九五八年五月十七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一九六0年二月十九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九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一九六0年十一月五日,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一日,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失败。一九六三年一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等领导,研究制订星际航行长远规划。 一九六四年四月二十九日,国防科委向中央报告,设想在一九七0年或一九七一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一九六四年六月二十九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一九六四年七月十九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生物火箭。 一九六五年,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第七机械工业部制订的一九六五至一九七二年运载火箭发展规划。 中央专委责成中国科学院负责拟订卫星系列发展规划。 一九六五年十月,中国科学院受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委托,召开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 一九六六年六月三十日,周恩来总理视察酒泉运载火箭发射基地,观看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祝贺发射成功。 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弹头精确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 一九六六年十一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 人造卫星开始研制。

学习航天精神的航天梦心得体会

学习航天精神的航天梦心得体会 中国的太空部门,是目前中国屈指可数的几个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最重大战略意义的行业之一;中国太空事业的建设者们,以他们的奉献、创新和辉煌的成就,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和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采。中国的航天事业是中国国内各行业中投入和产出比率最高的行业之一,而且对中国的国家利益具有头等的战略重要性,难能可贵的是中国的航天部门多年来始终保持着中国革命的精神:以大局为重、艰苦奋斗、发愤图强、最终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一支重要航天力量。 中国航天工业志存高远,奋发图强和廉洁报国的行业风貌,应该成为全体中国人共同的精神财富,中国航天人的精神应该像过去的大庆精神一样,成为中国现代的进程中所有行业的楷模。中国航天事业所创造的这些有形和无形的财富,是我们这个民族不竭的物质和精神宝藏。 1、学习航天人的艰苦奋斗、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 由于美国和欧洲颁布的禁令,我国很难从国外获得关键的航天技术,中国也没有参与国际空间站的活动。航天事业是具有高度危险性的职业,而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还处在起步

阶段,其风险之大可想而知。但在风险面前,中国航天员表现出的是一往无前的勇气,是顽强拼搏的斗志。航天员这次出舱面临着失压、缺氧、辐射和巨大温差等诸多困难。他们用艰苦奋斗、敢于牺牲的精神,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优秀品质;用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为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榜样。 2、学习航天人极其严谨的科学精神 神舟七号飞船零配件产地几乎涵盖了大半个中国,并以百分之百的发射率和零失败率,创造了航天发射史上的辉煌。各参研参试部门和单位为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做了大量精益求精的准备工作。从每一颗螺丝钉,每一个焊接缝,到我们在电视中看到的宇航员细致的检查安全系带的动作,认真地阅读飞行手册等,这一切都是高质量、高标准、一丝不苟的,是来不得一丝疏忽大意的。这种不允许失败、不准有丝毫瑕疵的严谨工作作风,保证了“神十”的完美成功,也是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的。 3、学习航天人志存高远、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 漫步太空,这个在当今世界只有美、俄才掌握的世界最尖端的科学技术,“神十”升天意味着将打破这种局面。当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中国是一个底子薄、人口多、工业基础差的发展中国家,因而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不同年代,始终根据国家经济基础和技术能力,选择有限目标,采取循序渐进、逐步发展和壮大的策略。我们首先发展了进入空间的能力,随后发展了空间应用的能力,在国家经济实力壮大之后,开始发展载人航天的能力。现在我们正在发展深空探测的能力。经过5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航天工业基础能力和配套能力。实践证明,我们走过的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之路。 1. 进入空间的能力 开展航天活动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拥有进入空间的能力。因此, 中国航天事业的早期活动集中在火箭技术的开发研制上。1970年,我们在中程导弹的基础上,研制了首枚液体运载火箭长征1号,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为中国开展航天活动奠定了基础。 在以后的30多年中,长征火箭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运载能力和可靠性不断提髙。1981年,实现了一箭三星发射:1984年突破了低温发动机技术,成功地将通信卫星送入地球静止轨道:80年代末,掌握了运载火箭捆绑技术,1990年长征2号6捆绑火箭首发成功,为中国的大型运载火箭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打下了基础。 90年代,长征运载火箭的可靠性获得了极大提高,从1996年10月至今,已经连续进行了59次成功的发射,将载人飞船和各种卫星送入不同轨道。 2007年7月初,长征火箭刚刚完成了第101次成功发射。目前,长征运载火箭己形成了谱系,具备了9.5吨的近地轨道、5.5吨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可以满足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各类有效载荷的需要。 2、空间应用的能力 当火箭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之后,我们正式启动了卫星研制计划,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于1970年4月发射成功。此后,我们在通信、遥感、导航定位和科学实验卫星四个领域,逐步形成了广播通信卫星、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海洋卫星、导航卫星、科学实验卫星等7个卫星系列。至今,我们研制并发射了 80多颗卫星,目前在轨运行的有28颗卫星。 中国幅员辽阔,拥有13亿人口,发展广播通信卫星是造福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1984年,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发射成功,开辟了中国卫星通信事业的新时代。此后,发展了东方红2号甲实用通信卫星、东方红3号通信广播卫星。近期成功开发的东方红4号大型静止轨道卫星平台,设计寿命15年,输出功率10.5千瓦,适用于大容星通信广播、电视直播等,将满足中国卫星通信的需要。目前我们利用这一平台已研制并发射了鑫诺2号直播卫星、尼日利亚通信卫星,并正在为委内瑞拉制造新的通信卫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