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国的国际关系研究述评

法国的国际关系研究述评

法国的国际关系研究述评
法国的国际关系研究述评

[收稿日期]2008-08-07

[作者简介]吴志成,南开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国际关系、比较政治和欧洲问题的教学与研究;杨娜,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

1

法国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限于法国本土范围;二是法语国家,如比利时、瑞典和加拿大。本

文主要涉及法国本土的学者及其著作、主要观点。

法国的国际关系研究述评

吴志成,杨 娜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天津300071)

[关键词] 法国国际关系;年鉴学派;国际关系社会学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

[摘 要] 在美英学派主导的国际关系学术界,法国的国际关系研究处于弱势和边缘地位。法国的国际关系学与社会学、哲学、人类学等学科关系密切,形成了年鉴学派、国际关系社会学和后现代主义理论三个主要的理论流派,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美国主流学派的单一研究模式,使国际关系理论更加多样化。但长期的自我封闭与孤立对法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近年来许多法国学者开始与世界各国尤其是美英国际关系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积极参与论争,国际影响力逐渐扩大。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08)10-0085-07 在美英学派占主导地位的国际关系学术界,法国的国际关系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发展也较缓慢,长期缺乏与美英国际关系学术界进行沟通和交流,整体上处于自我孤立和相对封闭的边缘状态,在国际学术界也处于弱势地位,但是法国国际关系研究的发展历史、理论方法及其学术视角具有自身的特色1

一、法国国际关系研究的历史发展

从学科发展的源流看,法国国际关系学的产生与政治科学联系最为紧密。法国在历史上是典型的中央集权国家,社会科学的发展缺乏自主性,对国家政权具有很强的依赖。而且,学科发展不平衡,/与法国发达、自由的人文科学相比,政治科学包括国际关系学由于其特有的敏感性,在很长一段时期得不到发展,甚至成为学术界无权涉足的领域。0[1](P30)/在绝对主义王权时期的法国,政治是政府垄断的,在这方面任何学术性的思考和

意见都是不合法的。0[2](P707)

1923年巴黎大学法律系建立国际问题高级研究所,法国的国际关系学自此开始起步,直到二战后才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1945年戴高乐建立国家行政学院(Ecole Natio nale d p Administration),此后,法国国际关系朝着实证化(如国际法和外交史)而非理论化的方向发展,法国外交史与国际法研究的这种优势为国际关系学学科建设进行了充分的准备。然而,由于法国语言与文化的自我优越感,法国学者不仅很少用英文出版著作,而且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

也得不到法国学术界的相应认可,这样导致法国学者很难在国际学术舞台发挥作用,缺乏对国际社会施加影响的能力,其理论研究仍借助国际法和外交史传统的研究方法,难以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社会科学。因此,法国始终没有出现类似美国的三次理论论战。20世纪50年代,法国学者没有参与美国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之争;60) 70年代,法国国际关系学界也未受到风靡美国的行为主义革命的影响;80年代,法国国际关系专业的学生甚至还视结构现实主义为谣传。/法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学者不接受卡普兰的系统理论,对肯尼兹#沃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置之不理,并对跨国主义(如功能主义、一体化理论、相互依赖等)持怀疑态度。0[2](P708)总体上,法国的国际关系研究与社会学、哲学、人类学联系密切,自身固有的封闭性使其失去了学习和借鉴美英主流理论新思维和新视角的机会,一直徘徊在主流理论圈的边缘。

从法国国际关系理论的根源看,它受益于18、19世纪的三大认识论传统)))实证主义、百科全书主义和历史社会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规范理论和批判理论等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方向。[3](P120)雷蒙#阿隆的5和平与战争:国际关系理论6和勒努万与迪罗塞勒合著的5国际关系史入门6是法国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重要标志。阿隆作为现实主义者,长期迎合美国的标准,在法国扮演着/外国哲学家0的角色,坚持/基本的美国信仰0,其诸多著作被翻译成英文,介绍到美英主流国际关系学界。勒努万和迪罗塞勒则选择/依靠自己0的战略,将国际关系研究引向年鉴学派的历史思维方式。迪罗塞勒批评国际关系领域/日益渐增的美国化0现象,勒努万的5国际关系史6也借鉴了法国/土生土长0的年鉴学派的研究方法。这两者代表着法国国际关系研究发展的主要倾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走上了联合自强的道路,区域一体化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为了弥补法国国际关系学在区域理论研究方面的缺陷,促进欧洲一体化研究,法国政治学会(French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建立了欧洲研究部(Eur opean Studies Section),主要任务是推动法国学者的国际化,积极参与学术研究网络与国际会议。在此过程中,法国主要的政治学刊物5法国政治科学6(Revue fr ancise de sc-i ence politique)和5政治6(Politix)、5国际评论6 (Critique internatio nale)、5文化与冲突6(Cu-l tures et conflits)、5国际政治比较6(Revue inter-natio nale de politique com pare p e)做出了重要贡献。从法国欧洲研究的理论方法看,主要表现为:反对国家中心论,拒绝国家是单一行为体的概念,不承认内、外两分法;强调行为体的社会属性以及欧盟机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分析政治现象中,规范和认识标准的重要性。法国对欧盟研究的贡献主要是通过详细案例为深入的理论分析提供未经加工的原材料。法国学者很少尝试对有争议的假设进行检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定性研究方法和经验定性材料,除了在选举研究等特定领域,极少采用数量分析方法。但是,法国的欧洲研究仍存在/困境0,一体化研究不仅缺乏与其他学科之间进行对话和交流,而且还一直为内部发展危机所困扰(如方法的规范化、小集团主义的出现、适应欧洲乃至国际学术网络的能力有待提高、年轻学者和博士生的前途不明等)。

二、法国国际关系研究的主要理论流派

法国国际关系学发展至今,虽然其国际影响力有限,但拥有不同于美国主流学派的研究方法和一批杰出的国际关系学者。法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年鉴学派、国际关系社会学和后现代主义三个主要流派。[4]

(一)年鉴学派

外交史与国际法研究是年鉴学派发展的基础,也是法国早期国际关系学的两个主要来源,如今它们对国际关系研究仍然具有重要影响。

法国早期国际关系研究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从外交史和国际法中发展出来的,主要关注和强调重大国际历史事件及重要人物,缺乏一种/自觉0的理论和方法论。相对于历史事件发生所遵循的

普遍规则,学者们更注重叙述具体的外交事件、人物或决策过程,再现国家之间关系的历史全貌;[5](P5)国际法为国际社会提供的是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是对国际制度、国际规范的纯粹描述而没有任何明确的理论内容。马塞尔#梅勒(Marcel M er le)就将外交史和国际法的研究方法称作经验描述,把认识的对象构想为/那在0,不借助任何概念或抽象的方法进行观察。

年鉴学派是植根于法国学术传统逐步成长起来的国际知名史学流派,这一学派具有浓厚的法国特色。年鉴学派提倡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把社会科学各领域纳入历史科学的范畴,倡导/总体历史0的思想原则;不限于历史文献资料,研究对象广泛,并综合社会学、心理学、精神状态学、地理学、人口学和数量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运用比较分析的手段,对经济、社会和大众心理状态进行剖析。年鉴学派主张,人类历史可划分为长时段)地理历史、局势)社会经济史和短时段)历史事件。地理历史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局势说明人类社会活动的不同层次,事件仅是人类历史的表层旋涡。[6](P33)近年来年鉴学派不断发展和完善,开始注重数量分析方法,开辟了以精神状态史为主的深层历史学。

年鉴学派的研究范围从历史学扩展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并在这些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它对国际关系学的贡献主要在于对沃勒斯坦/世界体系论0的影响。年鉴学派是/世界体系论0的主要源流之一,它/直接塑造了世界体系理论作为一种总体史的建构和作为一种理论的价值判断0。[7](P56)年鉴学派对沃勒斯坦世界体系论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世界体系理论借鉴了年鉴学派的跨学科研究成果,在这种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历史社会学的设想;二是世界体系理论继承了年鉴学派的长时段大范围研究方法,提出世界体系这一多元时空和宏观的分析构架;三是世界体系理论发展了年鉴学派对资本主义的批判。[7](P56)

年鉴学派在法国史学界乃至国际关系学界的地位举足轻重,它为国际关系史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和方法。勒努万和迪罗塞勒合著的8卷本5国际关系史6,就深受年鉴学派的影响,融合了当时史学研究的三大取向:外交史、深层因素演变史和对意识形态、情感、心理等精神因素的分析,[1](P29)采用归纳演绎的方法分析历史实践,关注历史上深层次社会力量与政治家活动之间的互动。勒努万通过界定/深层次社会力量0拓展了外交史的研究框架,他从国家、跨国间、国家内部三个层次探讨了影响国际关系的结构和文化因素,如地理条件、人口、经济和财政利益、国民心理、民族凝聚力和对和平的追求。这些因素影响着国际政治中各国政府的行为,超越了外交史研究只关注国家内部管理的方法。迪罗塞勒主要论述政治家个人如何受到/深层次社会力量0的影响,即政治家如何驾驭民众力量,如何为他们的国家利益决策以及剖析领导人的性格和感情偏好。他认为,在研究国际关系时如果把领导者个人(包括情感、性格、处事手法等)的作用排除在外,就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甚至是最基本的因素。[8]但遗憾的是,迪罗塞勒逐步偏离了原来的研究方法,返回到对抽象化理论存有很大偏见的偶发性历史事件的关注上,放弃了/深层次社会力量0这一概念,最终退回到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作为原材料的纯粹归纳研究中。/国际关系的目标不是对历史现象的重现,历史是由事件构成的。凡是相信能脱离历史事件进行国际关系研究的人最终必定成为这个危险错误的受害者0。[4](P35-36)

(二)国际关系社会学理论

雷蒙#阿隆是法国最有影响的国际关系理论大师,是国际关系社会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将国际关系学与社会学的主要观点结合起来看待国际问题。雷蒙#阿隆认为,国际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但有其特殊之处,它并非全要通过真实边界,不被而且不能被物质性地隔离开其他社会现象,这是它的一般性。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国际关系具有自助性质,这两点塑造并制约了国际社会主要行为体)))国家的行为方式。国际社会的/无政府0特性可以通过解决马基雅维利问题和康德问题消除。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存在本质的区别,研究国际关系不能忽视国家的内部构成,如各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9](P55)

阿隆认为,国际体系分为同质体系和异质体系。同质体系中的国家属于相同类型且价值观相似;异质体系中的国家按照不同的原则进行组织并具有相互矛盾的价值观。法国大革命后的欧洲属于同质多级体系,1945年后的美欧体系属于异质两极体系,同质体系比异质体系稳定。在同质体系中,国家有相似的政权,代代继承下去,政治家服从传统习俗,他们能够预期对手或盟友;在异质体系中当权者不仅为国家还为自己而战。战争创造了异质体系,异质体系即使不是战争爆发的原因也是大战的历史背景。

阿隆是经典现实主义理论大师,他的研究更准确地说是/修正的经典现实主义0。他反对将权力绝对化,利益抽象化,反对现实主义者提出的/客观的国家利益0;他的国际关系社会学理论植根于历史哲学与政治历史学,超越了经典现实主义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权力政治。他反对用科学、计量取代政治、历史、哲学等传统的研究方法,认为价值中立不可能实现,任何试图以理性超越价值矛盾的努力,都有走向乌托邦的危险。[9](P56-57)[10](P123)

自雷蒙#阿隆之后,国际关系社会学理论被法国国际关系学者视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研究框架而采用。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是马塞尔#梅勒。他是对以国家为中心的权力政治提出质疑的先驱者,向美国主流国际关系范式发起了挑战。他试图引入系统理论研究国际关系,用系统分析方法整合所有相关因素。除民族国家外,国家内部、国际和跨国行为体都是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不同于一般理论的抽象简约,马塞尔#梅勒的理论过于接近现实的复杂性,因而没有受到足够重视。[11]梅勒对国际关系学如何独立于政治科学过于乐观,但他承认,国际关系学有待整合,其弱点是人们缺乏对国际体系基本变化的关注。梅勒一生致力于用历史学和比较社会学的方法研究国际关系。梅勒敢于挑战/权威0,批驳阿隆和霍夫曼认为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具有普世性的观点,[12](P28)批评年鉴学派、比较历史学和政治科学方法仅仅考虑到跨国和跨文化的深层次社会力量,并未把国家置于国际社会主要行为体的位置。

另一位著名学者埃德蒙#茹夫(Edmo nd Jouve)的研究则具有多样性,其代表性著作是5第三世界的国际关系6。茹夫重点解析权力的概念,探讨传统国际关系的/去殖民化0,认为国际关系是由西方大国主导的学科。他与梅勒在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上均存在重要区别。梅勒认为公正与和平是否存在不是问题,如何协调两者才是关键,怎样从一种社会形态顺利过渡到另一种社会形态是研究的重点;茹夫则致力于追溯/新国际经济秩序0观念演变的根源,并将这种活动定义为/国际关系民主化0的政治斗争。梅勒认为如果没有国际政治秩序的转变,即如果没有权力再分配和重新获得平衡,就不会有新经济秩序产生,国际关系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府是否有能力在政治调整时期避免无政府状态出现,利用国际法与国际机制进行合作;茹夫则更关注在变化调整时期,第三世界国家能否实现有利于自身的权力分配。[13](P141)两种观点比较,梅勒继承了传统的研究方法,茹夫采用激进且带有一定政治目的方式,对国际关系发展更具启发性。

一些学者还试图探索新理论来克服原有国际关系社会学理论的局限性。20世纪70)80年代,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关注南北冲突问题的国际关系学者,在法国国际关系学界掀起一股研究第三世界国家的浪潮。但是,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内经济政治体制也存在巨大差别,加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努力失败,法国的第三世界研究陷入困境。国际关系理论的新马克思主义方法也没能在经验层面继续发展下去。[4](P39-40)目前法国国际关系学术界开始关注发展中国家自治与文化认同的新问题。这一新的研究方向在未忽视南北政治结构不平等的情况下承认第三世界国家社会内部存在/自治边缘0,这种分析国际体系对第三世界国家施加影响的创新方法以比较研究的发展为基础,不仅关注政治体系,还研究产生政治动力的外部机制性因素。

(三)后现代主义理论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战后法国哲学家反对20世纪40)50年代存在主义哲学而兴起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进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界。福柯、德里达等法国后现代哲学家对70、80年代美国社会科学包括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后现代主义者批评自由主义/制度对所有人而言都是公平和公正0的观点;反对/无政府的国际政治结构是不变的0,否认社会科学存在中立性;不承认独立于/主观0之外的客观现实,认为所有事物包括人类都是主观的。

扎基#拉伊迪(Zaki laidi)是法国著名的国际关系学者,早期研究西方超级大国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关系,尤其关注它们的互动模式。1989年后,他的研究方向转向后现代主义,其著作也由清晰易懂的描述转向封闭模糊的话语风格。他认为,冷战的结束使权力与理性之间的联系消失了;全球化使得地球空间距离缩小、时间节奏加快;西方普世主义导致多种身份认同危机。但是扎基#拉伊迪没有详细说明这种危机的具体含义,也没有分析应该如何应对危机。

与扎基#拉伊迪的风格不同,贝特朗#贝蒂借助丰富的经验证据,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国际关系进行研究。他对非西方世界(主要是伊斯兰)的政治理念与实践进行解剖,创造性解释了为什么伊斯兰世界不能接受西方社会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认为伊斯兰和西方政治思想中的/政治0概念是完全对立的,西方霸权塑造的现代国家模式长期以来歪曲了穆斯林世界的/政治0概念。然而,随着西方普世主义危机的加剧,穆斯林世界的政治文化传统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西方霸权的终结导致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或者文明社会的无序。贝蒂与玛丽)克劳德#斯莫茨曾试图将文化、认同与法国社会学的传统结合起来,然而,在全球化时代存在多种认同的情况下,民族国家的范式已经不能充分解释各种国际力量的分化与重组。贝蒂与斯莫茨认为,领土主权原则是国际体系的重要构成,如今它受到挑战:一是全球化使领土主权原则变得过时,二是文化、宗教和种族身份的重叠使由领土主权原则建立的传统秩序无法维持。贝蒂的理论植根于雷蒙#阿隆国际关系社会学的理论框架,但他的著作是/批判的0或/反思的0,他更推崇历史与文化的研究方法,认为主权或国家的概念不具普遍适用性,研究国际关系不能以这些概念为基础,不存在所谓/特定的国际体系0。两位学者都以历史学家的视角反对实证主义和百科全书主义。[12](P38)贝蒂关于/文化与政治0及/发展0的著述借鉴了古典/国际关系0学说的分析框架,为国际关系学领域带来新的视野,[14](P226-227)但他忽视了/英国学派0关于文化多元性和认同多样性对国际体系影响的论述,其著作没能超越国际关系社会学的法国传统,[4](P42)贝蒂和斯莫茨的批判也没有为国际关系学提出任何替代性理论。

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打破了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在国际关系理论界一统天下的局面,开辟了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新路径,使国际关系学者开始关注被传统主流理论忽视却产生重要影响的边缘问题和偶然事件,弥补了传统主流理论的不足。同样,后现代主义也具有明显的理论局限性, /不但抛弃了新现实主义理论中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如实证主义、结构主义和国家分析法,还企图解构整个国际关系学科的基础概念如主权、国家等,显然无益于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性发展。0[15](P105)

三、法国国际关系研究的特点及评价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双重性格0:一方面受到政治科学等传统学科的影响,另一方面缺乏对区域研究与国际关系研究的区分。[16](P223)这种/双重性格0使其呈现鲜明的法国特色。相对于欧洲大陆其他国家相同领域的发展状况,法国国际关系学在结构上更具异质性。[12](P21)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长期处于美英主流学派的边缘,带有深刻的历史社会学烙印,但它对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做出的贡献却不可忽视。勒努万和迪罗塞勒的著作5国际关系史6尝试将年鉴学派与外交史研究结合起来,此后,年鉴学派的研究方法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美国学者沃勒斯坦甚至将年鉴学派的研究方法应用到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

雷蒙#阿隆创建的国际关系社会学理论将社

会学与国际关系学结合,以独特的研究角度和方法为法国国际关系学赢得国际声誉。此后,许多法国国际关系学者都沿用他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后现代主义思潮自法国兴起后,传入北美并扩散至世界各地。这一流派的杰出代表法国学者贝特朗#贝蒂将历史社会学、比较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融合起来,为后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具有法国特色的新路径。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的特色还包括对地缘政治和马克思主义的关注。近年来,法国地缘政治或政治地理学重新崛起并处于领先地位,马克思主义分析第三世界问题的方法也引入主流理论中,包括新帝国主义概念、不平等发展和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南北关系等,对此,法语世界的推动功不可没。此外,法国国际关系学术界擅长对世界特定地区进行经验研究,尤其是近东与非洲。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法国的区域研究没有从国际关系中分离出来,区域问题专家用政治科学方法分析国家的社会政治属性。在社会或纯人文学科,法国至今保留着帝国时代的学术结构,原有的学术机制和研究框架仍保存下来。[17](P166)

但是,法国的国际关系学者分属于不同的学术团体,彼此孤立,缺乏互动与交流。由于教育体系的差异,法国与美英国际关系学术界之间很难进行联系与沟通。美国的国际关系研究极少受到传统的束缚,各个学派对国际关系学的理解具有多样性,学术气氛活跃、论争繁荣,而法国国际关系学科根源于法学传统,同时受到哲学、社会学的影响,在沉闷的学术气氛的笼罩下,学科仍然处于相对分立状态,发展受到限制,学术研究鲜有创新。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的基础薄弱,在国内各学科中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多数学者往往借鉴相关学科经验,套用、效仿/美英框架0,用本国语言/克隆0他人成果,出版相关著作。但是,法国国际关系研究仍然有其可取之处,/法国国际关系理论学界的相对孤立有其自身的优点,脱离了美国主流学派的单一研究模式,使国际关系理论更加多样化,这种多样化对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是非常有益的。它的创新性与独立个性使国际关系学术界感到震惊。法国的国际关系研究是独立且充满智慧的0。[2](P709)当然,法国国际关系学界已经意识到长期以来的自我孤立对国际关系学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许多学者开始与世界各国尤其是美英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广泛参与论争,取长补短,力争不断扩大法国国际关系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侯颖1欧洲大陆学派的国际关系理论[J]1世

界经济与政治,2003,(8)1

[2]O le W·ver1T he So ciolog y o f a No t So Inter-

natio nal Discipline:Amer ican and Euro pean

Develo pment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 ns[J].In-

ternational O rganization,1998,V ol152,(4)1

[3]Jo rg Fr iedrichs1International R elations T heo-

r y in F rance[J]1JIR D,2001,Vo l14,(2)1

[4]Jor g F riedr ichs1Eur opean A pproaches to In-

ternational Relations T heo ry:A house w ith man-

y mansions[M].London:Routledge,20041

[5]刘永涛1后现代主义思潮与西方国际关系理

论[J]1欧洲,1998,(5)1

[6]李铁,张绪山1法国年鉴学派产生的历史条

件及其评价[J]1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1995,(1)1

[7]江华1年鉴学派与世界体系理论[J]1学术月

刊,2004,(4)1

[8]P ier re Reno uv in,Jean-Ba ptiste Duro selle.In-

tr oduction L p hist oir e des Relations Interna-

tionales[M],Paris:Po cket,19971

[9]马骏1国际关系研究的智者)))雷蒙#阿隆

[J].欧洲研究,2003,(5)1

[10]李世友1雷蒙#阿隆国际关系学说述评[J]1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1

[11]A1J1R1Gro om1T he Study of Internatio nal

Relations in F rance:a view fr om outside[R]1

Prepared for a sem ina r at the U niversit Pierre

Mend s-France,Grenoble,https://www.doczj.com/doc/951170886.html,/

politics/research/kentpapers/groom4.html.

[12]Klaus-G erd G iesen1Fr ance and o ther Fr ench-

speaking countr ies(1945)1994)[A]1in

Knud Er ik J?rg ensen,T o nny Br ems K nudsen

(eds1)1Internatio nal Relatio ns in Euro pe:

T raditions,P erspectives and desit inat ions

[C].Lo ndon:R outledge,20061

[13]F ene M1L yo ns1Expanding the Study of In-

ter nat ional Relations:T he Fr ench Connection

[J]1Wo rld Po litics,1982,Vo l135,(1)1 [14]伊弗#B#诺依曼,奥勒#韦弗尔等1未来国

际思想大师[M]1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31

[15]郭树勇,唐小松1试论后现代主义对西方国

际关系理论的影响[J]1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

报,2001,(3)1

[16]M ar ie-Claude Smouts1T he Study of Interna-

tional Relat ions in Fr ance[A]1T he Study o f

Inter nat ional R elations:T he State of the A r t

[C]1Lo ndon:M acM illan,19891

[17]A1R1Gro om1Int ernational relatio n in F rance:

A V iew fr om Acr oss the Channel[J].Euro pe-

an Po litical Science,June2005,(4)1

A Review of Stud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 in France

WU Zh-i chen g,YAN G N a

(Zh ou En lai School of Government,Nankai Univer sity,T ian jin300071,Chin a)

[Key words]Fr ench inter national relations;the annals school;social theory of internatio nal re-latio ns;post-modernist theor y

[Abstract]In the field o f internatio nal relation the American and British schoo ls o ccupy a dom-i nant position w hile studies by French scho lars appear to be relatively w eak1The French interna-tional relation studi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such disciplines as sociolog y,philosophy and anthro-polog y1It consists of three major schools,namely the annals school,social theory o f internatio n-al r elations and post-moder nism1T o a cer tain ex tent the French IR studies hav e dev iated fr om the sing le-dimension research model of the American mainstream school,resulting in mor e variety in IR theories1On the other hand,the lo ng-time self-clo sure and iso lation has left negative im pact on developm ent o f IR theory in France1In recent years,many French scho lars started to partic-i pate in academic com munications w ith scholars o f other countr ies,especially A merican and British scholars1T heir active inv olvement has enabled them to exercise mor e influence on the interna-tional agenda1

[责任编辑刘蔚然]

国际关系研究的“宗教转向”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7月/8日/第004版 前沿 国际关系研究的“宗教转向” 徐以骅复旦大学宗教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 国际关系学的前两次转向,即“政治经济学转向”和“社会学转向”作为“同类项合并”相对较易;而国际关系学的“宗教转向”虽已被提出,但两者互为“异类项”,合并相当困难。 当今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宗教的作用越来越从隐性转为显性,并且日益成为跨地区和跨国界现象,被称为“全球宗教复兴”,而全球化趋势更放大了宗教对国际关系和各国政治的影响。冷战结束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如巴以冲突、“9?11”事件、国际反恐、科索沃冲突等,或多或少均有宗教的背景和动因。宗教被宣布从“威斯特伐利亚的放逐”回归“国际舞台的中心”,以至于有国际关系学者断言,如“不重视宗教就无法理解国际关系”。宗教甚至成了国际舞台上各方争抢的资源,而宗教与国际关系研究也俨然成为国际关系/政治学科的“新边疆”。“宗教全球复兴对国际关系理论的挑战堪比冷战结束或全球化初现所引起的理论挑战。” “奇特的西方现象”:宗教在国际关系研究中“被放逐” 然而,从国际关系作为一门学科在西方诞生以来,宗教一直是被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所长期忽视、边缘化甚至“放逐”的研究对象,这在冷战期间尤为如此。这种对宗教的排斥可以追溯到近代国际关系的起源。在产生于欧洲宗教战争结束、民族国家诞生、国家主权被“神圣化”的威斯特伐利亚国际关系体系中,并无宗教的一席之地,而在反映或折射此种国际关系体系的、“以国家为中心”的国际关系理论中,宗教自然也无足轻重。对宗教的排斥“似乎被记录在国际关系学科的基因密码之中”。 其实在许多非西方国家和宗教传统中,或者甚至在一些西方国家里,现代化并未导致宗教的边缘化和私人化。因此全球宗教复兴不仅被描述为“上帝的报复”,而且被形容为“东方的报复”或“东方的反叛”。因此,忽视宗教的倾向基本上是“奇特的西方现象”和西方中心主义的体现,而国际关系学在许多方面又是社会科学领域中最以西方为中心的学科之一,可说是“宗教无用论”的“重灾区”。 “宗教觉醒”:把宗教因素融入国际关系研究 全球性宗教复兴,尤其是当代影响国际关系的三大宗教性运动(政治伊斯兰的兴起、美国宗教右翼的“政治觉醒”和拉美解放神学的发展)以及极具宗教性的三大事件(伊朗革命、波兰变局及其东欧剧变以及震惊世界的“9?11”事件),给予忽视宗教的国际关系理论以当头棒喝,而那种认为宗教将日益个人化、边缘化和世俗化的西方现代化理论也像纽约的世界贸易中心大厦那样轰然倒塌。 在宗教从“被放逐”到回归国际关系中心舞台的背景下,西方国际关系学界开始卸下现代化神话的有色眼镜来正视宗教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西方的国际关系科研教学领域在某种程度上发生了“宗教觉醒”或“宗教反省”,把宗教因素融入对国际关系的研究,从而扩大国际关系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已经开始成为国际关系学界的新尝试和新共识。有的西方学者甚至倡议在国际关系学中建立国际政治神学(internationalpolitical theology),认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建立是要纠正国际关系学科对经济因素的轻视,而国际政治神学的建立则是要纠正国际关系学在对世界事务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时对宗教、文化、观念或意识形态的有系统的忽略。 目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对宗教与国际关系关联性的研究已今非昔比,长期以来该学界对宗教的忽视也已基本改观,有关论著可说是层出不穷。有学者(Petr Kratochvil)把这些研究分为两大板块:一大板块是对历史的研究,即探讨国际关系或现代性的宗教根源;另一大板块是对现状的

法国大革命政治派别

法国大革命政治派别 右派 斐扬派 法国大革命中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1791年7月16日君主立宪派从雅各宾俱乐部分裂出去,因在斐扬修道院举行集会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有西哀士、拉法耶特、巴伊、巴纳夫、拉默特兄弟等。他们主张君主立宪制,反对民主共和制。革命初期,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派(斐扬派)取得政权。大革命初期一度当政,制定废除封建特权、没收和拍卖教会财产、废除贵族制度、取消行会等一系列反封建政策,制定君主立宪制的宪法,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同时颁布压制群众的法令《勒霞白列法》。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乔装出逃(参见路易十六出逃事件),企图勾结外国力量扑灭革命,中途被识破押回巴黎。广大群众要求废除王政,实行共和,但君主立宪派则主张维持现状,保留王政。君主立宪派制定了《一七九一年宪法》,召开立法会议,维护君主立宪制,反对革命继续发展。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推翻君主制度,斐扬派随之消亡。 吉伦特派 从1792年9月国民公会开幕之日起,吉伦特派一致反对山岳派(Montagnard)。这两个集团所以敌对的原因,一部分是由于深刻的私仇,但也由于社会利益的对立。在随后的争斗中,吉伦特派

的特点是忽视经济平等和社会平等的温和政治观点,反对政府控制贸易和物价的经济自由主义,以及依靠各省同巴黎抗衡。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后,吉伦特派取得政权。9月20日法国军队在瓦尔密战役中打败外国干涉军。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于9月21日开幕,9月22日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吉伦特派执政期间颁布法令,强迫贵族退还非法占有的公有土地,将没收的教会土地分小块出租或出售给农民,严厉打击拒绝对宪法宣誓的教士和逃亡贵族。1793年1月21日,国民公会经过审判以叛国罪处死路易十六。在审判国王时(1792.12~1973.1),由于吉伦特派中的一些人反对处决国王,所以人们谴责吉伦特派是保王党。同时,舆论认为吉伦特派应对1793年春军队遭受的失败负责。从5月31日开始,巴黎发生反对吉伦特派的群众运动。 中间派 平原派 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国民公会中的中间派。多为自由资产阶级和共和主义者的代表。因其座位在会场最低处而得名。在议会中人数最多、拥护革命、赞成共和、提倡经济自由,但无坚定的政治主张,以不危害自身的安全和利益为准则。1792年9月至1793年5月支持当时得势的吉伦特派。吉伦特派倾覆后,赞助山岳党,甚至容忍雅各宾专政的恐怖政策。后又联合反对雅各宾专政的分子,在国民

全国国际关系专业排名备份

全国国际关系专业排名 1、复旦大学 2、北京大学 3、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4、中国人民大学 5、外交学院8、南开大学9、清华大学 全国硕士生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专业考取难易程度排名2007-06-11 17:09 以下排名为一位前辈经过多方面分析得出,分析过程中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1.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之比; 2.专业课评卷松严程度; 3.招生单位所在省市公共科的评卷松严程度; 4.招生单位的公正程度; 5.招生单位的分数线; 6.参考书目的难易程度; 7.专业课出题的方式; 8.复试的严格程度; 9.学校名声的效应度;10.学校的地理位置效应。 (招生单位后括号内为2004年该单位复试分数线,顺序为政治、外语、业务一、业务二、总分。特别提醒本表为官方公布分数线许多单位实际复试线都可能会高于此分数线)(凡单位后面没有标注分数线的,其分数线均为:(54,54,81,81,330) 国际政治专业: 最难考取的单位是: 北京大学(60,60,90,90,340;或55,55,90,90,360)、 复旦大学(56,56,84,84,330)、 外交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关系学院、南开大学(53,51,105,105,330)、中国人民大学(60,60,90,90,350)、中共中央党校、吉林大学(52,52,90,90,330)。清华大学 考取难度二等的单位:武汉大学(52,52,90,90,330)、 南京大学(55,55,85,85,325)、 暨南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50,50,75,75,320)。 考取难度三等的单位: 同济大学(50,50,80,80,305)、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47,52,90,90,330)、 东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55,55,90,90,345)、 华中师范大学。 最容易考取的单位: 兰州大学(45,45,68,68,320)、 新疆大学(49,49,74,74,325)、 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延边大学、聊城大学。

当代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论文

美国俄罗斯战略的异同与相互关系 一、总述 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轰然倒塌,苏联成为昨日黄花,而美国一国独大,拥有世界上最强的经济军事科技力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际战略格局风云变幻,到当今之时,已形成一超多强之势,一超自然是美国,而多强则包括俄罗斯、中国、欧洲和日本等。要谈当今国际战略格局,一则离不开美国,二则绕不开俄罗斯。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美国、俄罗斯的战略关系异同与相互关系。 二、美国战略 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超级大国,其经济军事科技在世界上均拥有他国不可撼动的优势,美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百分之二十,美军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核武库,美国科技几乎在方方面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美国将继续保持这种优势。 正因为美国的这种独特的巨大的优势,导致其国家战略的独特性。而一个国家的国家战略又具有时代性,美国也是如此,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我们先来谈一谈美国国家战略的演变。在美国初建之时,美国推行的是“孤立主义”战略,通俗地讲就是经济上互通往来而政治上保持距离。到了十九末世纪二十世纪初,随着美国的发展与逐渐强大,其外交战略也变得越来越自信,从门罗的“门罗主义”到威尔逊的“文明扩展论”,再到罗斯福的“国际警察论”,美国逐步开始谋求世界霸权,这样导致了美国国际关系中的以权力为核心的现实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并逐渐取代理想主义理论。二战后,国际格局经历大洗牌,美国正式确立其超级大国的地位,美国凭借其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巨大优势开始谋求世界霸权。而社会主义大国苏联成为其称霸路上最大绊脚石,因而美苏不可避免的进入冷战阶段。在这个阶段,美国国家战略的首要目标是遏制苏联称霸世界,在冷战前期,美国的战略主要是杜鲁门的“遏制战略”、肯尼迪的“和平战略”,和“尼克松主义”;而冷战后期,随着美苏之间的平衡被逐渐打破,优势逐渐向美国方面倾斜,美国的战略也逐渐变得富有侵略性,从卡特的“世界

北大国际关系考研真题答案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真题——2016年政治学概论真题

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考研考试内容(育明考研课程中心)育明教育考研课程部陈老师解析: 1、本专业的报录比约在25:1—30:1(竞争比较激烈,每年的缺考率约在15%) 2、总成绩计算:初试成绩/5*(70%)+复试成绩*(30%)+外语听力成绩(3分) 3、公共课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大部分考生的专业课分数都集中在80-90分之间。想要进入北大国际关系专业考研的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每门专业课要达到110分。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4、专业一(政治学概论)为国际关系学院考研统考科目。 5、2015届考生并没有统一组织复试听力考试 育明教育北京分校致力于北京地区高校的考研考博专业课课程辅导,辅导学员人数及辅导成绩连续多年稳居第一。根植育明学校深厚的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研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考研复习参考书(育明考研资料) 专业一:政治学概论参考书 1.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政治学理论部分的核心参考书目,要重点掌握和记忆其中的政治学名词) 2.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用作补充政治学十五讲,尤其是政治合法性、政治发展等章节内容)(北大国关学院考研资料获取、复习方法经验可咨询陈老师扣扣:伍四七.零六叁。八六贰)。 3.海伍德《政治学》(主要在于辅助理解,外专业跨考的推荐先看本书打好基础) 4.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对于准备政治学概论大题非常重要,重点把握书中) 5.曹沛霖《比较政治制度》(与唐士其的西方政治思想史配合使用,重点掌握各种..) 6.潘维《比较政治学:理论与方法》(其中内容重在理解和记忆作者的.......) 7.阎学通《国际关系分析》(国际政治概论部分重要基础书目,推荐先看......) 8.陈岳《国际政治概论》(要重点记忆其中提到的国际政治学名词......) 9.李少军《国际政治概论》(与前两本书配合使用,重在补充前两本书的内容)专业名称招生人数 初试内容复试面试国际关系统考生 推免生①政治(100分)②英语(100分) ③政治学概论(150分)④国际关系史(150分)听力:全校统考(3分计入总分)面试:①进行自我介绍及相关问答②抽取专业试题,进行专业、学术相关问题问答(无准备时间) 2013年4人2014年5人2015年5人2013年7人2014年7人2015年6人

国际关系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国际关系研究方法笔记 传统研究方法,主要是指历史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过程跟踪和比较研究。 过程跟踪,就是选取一个比较重要的历史事件,对其进行解剖麻雀式的分析,了解 事件的整个发展过程及影响其发展的所有要素。 比较研究,是选择不同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找到它们的共同点或者不同之处。 科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三类:即 以案例研究为主的非数量分析方法 以统计分析为主的数量分析方法 以数学建模为主的形式理论。 科学研究并非就是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方式。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最大不同点就在一个环节——检验假设的方式。 定性分析一般使用案例来检验假设,定量分析则使用数据分析来检验假设。 国际关系的分析层次 确定分析层次,即确定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自变量)所处的位置:体系、国家、个人 目的:探究事物内在的逻辑联系,使人们对此事件的来龙去脉有“深刻”的认识。 意义:人类社会所发生的任何事件都是由多种因素的“合力”产生的结果,明确分析层次有助于确定研究的具体问题及需要考察的证据和材料, 使思维更缜密,研究更有逻辑,结论更可靠。 体系分析层次:宏观 “自上而下”的研究世界的方法

假设:所有行为体都处于全球社会-经济-政治-地理环境中; 体系的特征是影响行为体的行为、行为体之间的行为的重要因素;体系层次的分析要素:体系的结构特征: 体系中权威的组织形式、体系中行为体的性质、行为体互动的范围和层次 体系的实力关系: 单极、两极、多极 体系的经济模式: 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程度 体系的行为规范: 如,对战争的限制 体系层次分析为什么美国会发动伊拉克战争? 单极格局:霸权国所受的制约相对较少,容易对体系面临的挑战作出反应; 国际规范:人道主义干预的必要性,专制政权和独裁领导人不符合国际道德; 国际组织:联合国的权威必须得到维护,联合国谴责伊拉克的决议必须得到执行。 国家分析层次:中观 聚焦于中层 与体系层次分析相同,认为国家是世界体系中最重要的行为体; 强调民族国家及其内部过程也是世界体系发展演变的重要因素。 国家层次的分析要素:政府的类型:民主与集权 形势的类型:危机与非危机 政策的类型:政治、经济、军事等 政治文化:一个社会普遍的、长期的和基本的价值观及其实践 国家层次分析美国为什么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 美国必须保护它的安全,而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美国必须阻止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获取毁灭性武器; 美国必须确保稳定的石油供应,而伊拉克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储量国; 伊拉克是专制独裁国家,将其改造为民主政权符合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 个体分析层次:微观 分析国际政治的微观方法 个体层次的分析要素:人性:决策过程中的认知、心理和生理因素 组织行为:被组织起来的人们的行为与他们单个时的行为大不一样,所以 “群体决策行为”如何影响决策? 特性行为:个体决策者的特性(个性、健康、经历、观念)如何影响决策?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政治学研究的是公共之事、众人之事,关注的是“天下之公器”。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考研 国际关系分析 真题与答案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考研国际关系分析 真题与答案 《国际关系分析》期中考试试题(2011秋) (请把答案填涂于第二页的答题纸上)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下列哪个不是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流派:A.自由主义B.现实主义C.历史主义 D.建构主义 2、下列哪些不属于民族国家体系:A.维也纳体系B.雅尔塔体系C.东亚朝贡体系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下列不属于国际体系构成要素的是:A.国际行为体B.国际规范C.国际格局D.国际秩序 4、在单极格局里,那类国家受到的约束最小:A.强国B.超级大国C.小国D.中等国家 5、影响国际格局基本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国际规范的变化B.行为体实力结构的变化C.国家形态的变化 D.国际法的变化 6、民族国家与历史上其他国家形态的重要区别是:A.有固定的领土B.有一定的人口C.有中央政府 D.有主权 7、有评论称当前国际格局正在从“一超多强”向“多强一超”转变。这句话的意思是:A.中、俄、日等强国的地位在上升 B.中、俄、日等强国的地位在下降 C.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在下降 D.文字游戏,无实质意义 8、下列对国家利益的描述比较恰当的是:A.国家利益只包括经济利益B.国家利益具有阶级性C.国家实力决定国家利益 D.国家利益是至高无上的,因此个人利益可以不必考虑 9、国家利益排序中那种利益是国家最首要的利益:A.政治利益B.经济利益C.文化利益D.安全利益 10、下列那个国家是单一民族国家:A.韩国B.美国C.俄罗斯D.印度 11、下列国家利益需求排序那个正确:A.国家生存,政治承认,主导地位,经济发展,世界贡献B.政治承认,国家生存,主导地位,经济发展,世界贡献 C.国家生存,政治承认,经济发展,主导地位,世界贡献 D.国家生存,政治承认,经济发展,世界贡献,主导地位 12、下列哪一项不是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A.军事实力B.经济实力C.社会实力 D.政治实力 13、下列那一项表述是正确的?A.绝对实力的增长必然提高国家的实力地位B.相对实力的增长与下降反映国家实力地位的变化 C.一国实力等级取决于两个国家之间的实力之差D.一国相对实力上升不导致该国国际地位上升 14、下列哪一项不是软实力的衡量指标?A.文化吸引力B.国家模式吸引力C.战略友好关系D.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15、“大小国家一律平等”是指:A.国家机会平等B.国家主权平等C.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地位平等D.国家有相同的发言权

国际关系理论总结

均势理论 均势理论也是国际政治中的一个极为古老的理论之一。它最早源于古希腊城邦国家、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外交实践。均势的含义很广,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指特定的权力分配的状态,如两种或两种以上力量势均力敌的情势;二是指一种国际体系,如1648-1789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1815-1914年的维也纳体系等;三是指一种外交政策,如英国的均势外交传统。从历史上看,均势理论的代表人物有马基雅维利、黎塞留、塔列朗、梅特涅、卡斯尔累、帕姆斯顿、俾斯麦、摩根索、基辛格等。当然,这些人对均势的理念看法不完全相同。正如基辛格提出:“梅特涅的体系是从18世纪把宇宙看作一个大钟表结构的观念中得到启发的。钟表的部件相互错综合,干扰了一个部件就会打乱其他部件的均衡。俾斯麦代表了一个新的时代。在他看来,均衡不是和谐和机械的平衡,而是不断消长的力量的平衡。与他相适应的哲学是适者生存观念。俾斯麦标志着政治概念从理性主义到经验主义的变化。”均势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在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情况下,均势是维护国际安全的最可靠的手段。摩根索讲:“力量均衡及旨在维持均衡的政策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主权国家的社会里的基本稳定因素。”均势体系的首要目标是稳定,而不是和平,均势不能消除战争,但均势的破坏肯定会导致战争甚至世界大战,和平是稳定的副产品。在均势体系下,存在着几个势均力敌的强国,这些国家按其政策,可区分为维持现状的国家或帝国主义国家。维持均势的主要手段有分而治之、补偿政策、军备、联盟与反联盟。对均势操纵国而言,为了维持对自己有利的均势,在必要时应与敌人的敌人结成同盟,因为“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国家利益。”二战以后,由于核武器的出现和第三世界的兴起,传统的均势体系发生了变化,如战后形成了美苏在核恐怖下的两极均势。后来中、美、苏大三角的形成则是对力量均衡的巧妙运用,它抵御了前苏联咄咄逼人的攻势,维护了世界的稳定与和平。均势理论在历史上屡建奇功。依据均势理论创建的维也纳体系曾经维系了欧洲国家近百年的和平。冷战结束以后,世界格局发生转换,美国一家独大,同时又存在多个地区性强国,世界力量对比出现了严重失衡。在这种新的格局下,均势理论对于推动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以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将会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第一次: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理想主义又称法理主义或规范主义,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是对格劳秀斯和康德等理想主义外事哲学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它的代表人物最著名的就是美国第28任总统威尔逊。1889年,威氏发表了《国家论》,提出应当使国家和世界民主化,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实现道德理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他制定了十四点和平计划,诸如公开外交、集体安全、国际法律、民族自决等等,被称为“威尔逊主义。”在威氏的倡导下,西方国家在1919年成立了国际联盟。后来法、美等国又在1929年签定了“非战公约。” 理想主义的理论前提是道义和法律,其基本主张是: 1.实现欧洲政治上的民族自决是消除战争的主要条件。 2.秘密外交是导致敌对结盟和冲突的根源,而公开的协议则是避免战争的途径。 3.摒弃传统的均势体系,代之以集体安全体系。 4.建立普遍的安全机构—国际联盟。 5.诉诸公众舆论,因为公众舆论是维持世界秩序的强大武器。 理想主义的实质是在帝国主义时代用自由资本主义的价值观观察和处理国际问题,因此它的破灭是必然的。1919年成立的国际联盟未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30年代起,理想主义的主张开始受到人们的批评。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理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他们对于人性和自然状态的看法影响了西方现实主义流派的许多代学者。1948年,美国学者摩根索(Hans Morgenthau 1904-1980)发表了《国家间的政治—为权力与和平而斗争》一书,标志着现实主义学派的成熟。在书中,摩氏总结了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辩论,提出了对于实际的人性和实际的历史进程的看法,系统地阐明了政治现实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把

岳麓版高中历史二第二单元第6课法国大革命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二第二单元第6课法国大革命 测试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法国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与《1791年宪法》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不同,前者全体公民享有立法参与权;后者只有部分公民享有。形成这种不同的最主要原因应该是 A.立法的基本原则不同 B.立法的时间不 同 C.立法的阶级立场不 同 D.立法的目的不同 2.2019年6月20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以南20公里的滑铁卢,来自15个国家的约3 000名历史爱好者身着古军装,装扮成“法军”重现滑铁卢战役。历史上滑铁卢战役的失败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军事专政不符合资产阶级的要 求 B.滑铁卢战役显示的战斗精神值得人们深思 C.欧洲的封建势力强大,资本主义力量弱小 D.法国封建传统根深蒂固 3.1789—1814年间,法国的—部法律规定:取消等级的划分,将法国人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凡年满25岁,动产、雇佣工,并缴纳等于三天工资价值的直接税者,叫积极公民。又规定:国王人身神圣不可侵犯,有权任命部驻外使节、高级军官,以及取得立法会议的同意进行宣战或媾和。根据以上内容判断,这部法律制定于 4.有人认为:“在欧洲封建统治者的眼里,拿破仑始终是一个扩散‘17 89年瘟疫的暴发户’”。这里所说的“1789年瘟疫”是指() 5.恩格斯指出:“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偶然现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这说明拿破仑建立独裁统治的根本原因是( )

A.法国资产阶级要求强人政 权 B.雅各宾派恐怖统治带来严重社会危机 C.热月党人并不代表资产阶级的利 益 D.拿破仑的雄才大略受到法国人的赏识 6.雅各宾派统治时期,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但局势很快便稳定了下来,雅各宾派稳定局势的关键措施是() A.打败了反法联军 B.镇压了国内的商业投机活动 C.拘捕吉伦特派领袖 D.实行恐怖政策 7.法国著名小说家雨果的长篇小说《九三年》描绘了1793年发生在法国的壮观历史场面我们从中可能读到的内容有 ①法国封建势力在各地发动叛 乱②雅各宾派专政建立,革命进入激进阶段 ③“热月政变”把罗伯斯庇尔等推上断头台④国民公会宣布法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A.① ② B.① ④ C.① ③ D.②④ 8.下列关于七月王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七月王朝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 B.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推行的反动政策已被匡正

中国的国际关系

中国的国际关系 摘要:二战以来,国际关系暂时告别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世界的主题变成了和平与发展,全世界人民表达了各自对于和平的渴求。但是尽管如此,世界格局还是在消无声息地改变着,总体的太平并不能掩盖背后的战火,世界不稳定因素还很多,国际关系也在不断变化着。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需要一个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中国又需要在国际上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世界大环境和中国的关系两方面来阐述中国复杂的国际关系。 关键词: 国际关系国家利益综合国力 一、目前的国际大环境。 自二战结束,新中国成立以来,世界格局没有大的战争,小的冲突却每天都在发生,大国之间没有真枪实弹的较量,但综合国力的各方面较量却日趋激烈。二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经历过战争的人民深刻地意识到了战争的残酷性,人们渴望过上和平祥和的生活。尽管如此,由于世界发展的不平衡,意识形态和宗教文化不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还是很尖锐,加之恐怖活动的频发,人们渴望的生活似乎并没有随着二战的结束而到来。

国际关系包括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国际组织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各种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内容涉及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等。在二战及其后的冷战时期,政治关系似乎是主流的国际的关系。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冷战关系的结束,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关系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家之间更多的是竞争和合作,少了一些冲突和战争。当今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除了主要的经济实力以外,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发展本民族文化,警惕外来文化的肆意入侵成为了文化人的重要课题。 中国是二战的战胜国,但是由于底子薄,意识形态的原因遭到国际冷落,加之“文革”等政治因素,中国的发展并没有随着二战结束而立竿见影。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中国改革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中国人沿着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渐行渐远,中国以世界瞩目的速度发展起来了。一超多强的格局已经形成,中国已经成为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一强。中国在联合国的发言权和声音越来越响,在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中的地位也逐步提高,特别是在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在IMF等国际组织中的身影也变得更加活跃。可以说,现在是的中国离不开世界,现在的世界更加离不开中国。 二、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 既然国际关系那么复杂和重要,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也就格外引

尔雅当代中国与世界认识方法习题答案

国际关系历史—哲理理解以及文学透视(一) 1西方国际关系思想开始于()。 C、修昔底德对希腊城邦国家间的波罗奔尼战争 2下面那一项不是完整的叙述 C、历史 3基于对什么的理解我们展开国际关系的研究 B、历史 4《君主论》的作者是: D、马基雅维利 更多尔雅课程答案,加群4 5下列关于国际关系与历史理解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国际关系基于历史理解 6现代政治思想肇始者是:A、笛卡尔 B、培根 C、马基亚维利 D、俾斯麦 我的答案:C 7国际关系研究基于:A、思维特性 B、民族关系 C、历史理解 D、社会发展 我的答案:C 8促使西方国际关系思想产生的古希腊战争是:A、希波战争 B、伯罗奔尼撒战争 C、马其顿崛起 D、特洛伊战争 我的答案:B9自秦朝以来,汉匈战争打了大约()年。 A、100 B、50 C、10 D、5 我的答案:A 10被称为“西方历史之父”的是?A、修昔底德 B、希罗多德 C、色诺芬 D、亚里士多德 我的答案:B 更多尔雅课程答案,加群4 11以下著作中不属于马基雅维利的是?A、《用兵之道》 B、《君主论》 C、《佛罗伦萨史》 D、《人权力》 我的答案:D 12现代国际关系思想的开创者是?A、洛克

B、霍布斯 C、马基雅维利 D、保罗·肯尼迪 我的答案:A 13写罗马历史最有名的人是A、弗朗提诺 B、特奥多尔 C、波里比阿 D、韦杰提乌 我的答案:B 14从历史中可以推导出罗马军事史实背后的原理,可以将它们应用于现今我的答案:√ 15战争的历史叙述是偶然的我的答案:× 16国家是逐步扩张和成长的,他们永无休止的卷入战争之中。我的答案:√ 17罗马军事史实的原理不适用于现代社会。我的答案:× 18马基雅维利的《用兵之道》和《孙子兵法》中的思想内容是一致的。我的答案:× 19西方国际关系思想始于修昔底德对希腊城邦国家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分析。我的答案:√ 20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希腊与波斯之间反侵略的战争。我的答案:× 21《君主论》的作者是奥古斯丁。我的答案:× 国际关系历史—哲理理解以及文学透视(二)待做 1与晚近得多的、基于“新方法论”的理论著作相比,那种著作能够更好地传达对外政策的性质和国际体系的运行方式 C国际关系史 更多尔雅课程答案,加群4 2下面那一项不是经典鉴定得自的方面 A文学 3国际关系研究的经典方法是 B对国际关系史的研习和思考 4搞理论研究的人需要 D总体理解能力和历史方向意识 5地质学的大变革在于: C板块构造的提出 6国际关系理论化的经典方法的基干是: A关于国际关系的历史考察 更多尔雅课程答案,加群4 7下列能够更好地传达对外政策的性质和国际体系的运行方式的是 B国际关系史 8有巨大进步,而给历史学家约翰·刘易斯·加迪斯以启发的学科是: B地质学 9国际关系经典鉴定得自: D以上都是 10国际政治性质被更多体现和传达于: D历史著述 11以下属于国际关系学和国际关系史学需要具有的是? D以上说法都正确

云大国际关系研究院导师简介

国关院师资 吴磊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能源安全;中东问题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南亚问题 张永宏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非洲问题、南南合作及南北关系 刘稚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东南亚问题、世界民族问题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南亚国际关系 瞿健文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东南亚问题 卢光盛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东南亚国际关系、区域经济合作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研究联系方式: 姚继德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西南亚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伊斯兰教、中国-中东关系史、伊朗学、民族与宗教 吕星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大湄公河次区域研究 联系方式: 毕世鸿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东南亚国际关系、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日本与东南亚的政治经济关系 谢念亲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当代中国外交、文化外交、中国与东南亚跨境民族文化关系 联系方式: 伍庆玲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中东问题 寸丽元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世界民族问题 佟应芬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世界妇女问题、土耳其问题研究 邹春萌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东南亚经济、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等 云南大学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非洲问题、民族与宗教、南亚问题 云南大学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南亚问题、中东问题 刘学军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能源安全与战略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能源安全与国际关系 祝湘辉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缅甸研究、东南亚研究 联系方式: 云南大学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讲师,博士

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情感”研究

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情感”研究

————————————————————————————————作者:————————————————————————————————日期:

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情感”研究-新闻学 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情感”研究 唐晓芬 【摘要】本文从国际关系研究的理性主义框架、建构主义框架和情感研究框架出发,梳理了国际关系研究中与情感相关的几条学术线索: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敌意”态度研究、民族主义及其相关情感、大众情感动力与国际关系政策制定,认为:即使在理性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框架下,国际关系中的“情感”研究依然占有一席之地,而新近兴起的情感研究框架则从大众情感的研究立场出发,关注大众情感动力,聚焦大众情绪过程、情绪转化等议题,为国际关系研究拓展了新的视野。 关键词国际关系情感研究理性主义建构主义 在当今国际关系中,任何领导人都不能忽视强烈情绪发挥的重要作用。郝拓德(Todd Hall)和安德鲁·罗斯(Andrew A. G.Ross)认为研究“情感”有助于解读现有分析框架回避的“社会过程”问题。在现有的两种主流的分析框架中,“理性主义”框架致力于寻找因果解释,“建构主义”强调“身份、意识形态与文化模式研究”。①情感研究框架作为新兴的国际关系研究框架,强调从大众情感的研究立场出发,关注大众情感动力,聚焦大众情绪过程、情绪转化等议题。 本文梳理了国际关系研究中与情感相关的几条学术线索: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敌意”态度研究、民族主义及其相关情感、大众情感动力与国际关系政策制定,认为:即使在理性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框架下,国际关系中的“情感”研究依然占有一席之地,而新近兴起的情感研究框架为国际关系研究拓展了新的视野。

法国大革命的起止时间和意义

法国大革命的起止时间与意义 一、法国大革命的起止时间 我国史学界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起始于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结束于1794年7月27日的热月政变。 但从广义上说,法国大革命远远不止是五年时间,直至1830年7月君主立宪制在法国确立,法国大革命才算真正结束。 对于法国大革命起于1789年7月14日的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这一点的质疑不多,顶多是有学者认为1789年6月17日国民会议宣布成立这一事件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而我认为,法国大革命还是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为起点比较合理,如果非得提前,那就提前一天好了,因为,巴黎人民于1789年7月13日就举行了武装起义,占领了巴黎绝大部分城区,资产阶级接管了市政权,并决定组建国民自卫军。而巴士底狱是巴黎人民攻下的巴黎市最后一个堡垒。 那为什么说1830年7月君主立宪制在法国的确立意味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呢? 目前史学界已有人对把热月政变作为法国大革命下限提出质疑,因为热月党人作为资产阶级的一个派别,所发动的政变只是退到当时已经成熟的基点上去,后来热月党人所推行的“秋千政策”,始终是在巩固一般资产阶级统治的范围内左右摆动,从广义上说,革命并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中。 列宁指出:“资产阶级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摒弃并破坏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

了它所应做的一切:它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宁的这句话规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所包含的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摧毁旧的制度;二是建立和巩固新的资本主义制度,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法国大革命是在1830年7月革命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才真正完成了它应做的一切。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从1789年到1815年,法国连年战争(包括国内与国外的战争),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后,法国经济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但当时的社会正处于向资本主义的社会演变的过程中,它还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社会,即还没有完全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当时,欧洲反法联盟军有16万人驻扎在法国境内,这些占领军时常劫掠和屠杀居民,直到1818年才撤走。因此,法国人民身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占领军的双重压迫,不得不为“自由、平等、博爱”而战,继续革命。在整个复辟时期,法国经济很糟糕,与同期英国相比,法国工业发展很缓慢。1830年七月革命后,法国的工业革命才大规模地展开。到十九世纪中叶,法国的大工业在世界上仅次于英国而居于第二位,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1830年的七月革命结束了一个时代,七月革命所产生的七月王朝,废除了路易十八的宪章,制定了宪法,确立了最适合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革命把政权从地主手里夺来交给了资本家,建立了大资产阶级的统治,1830年,资产阶级终于实现了它在1789年的愿望。 所以,从广义上说,直到1830年7月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

国际关系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国际关系研究方法 ——哲学层面 一、国际关系学研究对象的基本属性 (一)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及类别 1、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 国际关系学主要研究国际关系体系的发展演变规律,及构成国际关系体系的各行为体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国际关系事实) 2、国际关系的类别 (1)有关国际行为体的事实。 国际关系行为体是指能够独立参与国际事务,并能独立行使国际权利,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的实体。 (2)有关行为的事实。 行为体的对外政策及其互动 (3)有关话语的事实。 (4)概念化事实。 概念化事实作为对特殊现象的一般性概括,体现的是具有共性和反复出现的事实。 (二)国际关系研究对象的属性 1、自然事实与社会事实的差异性 (1)事实的概念 “事实”的四层含义: 真实存在的事情; 反映真实情况的信息; 通过相关信息被认为是真实存在的事情; 被证实的观察、观念,即经过科学研究被证实的事情。 (2)自然事实与社会事实 自然事实是独立于人脑的客观存在 (3)自然事实与社会事实的差异性 自然事实不具主观性,基本属性是它的物质性, 自然事实的意义是客观存在的。 社会事实是客观外在和主观内在的融合,具有有主观性,观念因素为社会事实的基本属性之一 二、国际关系研究中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 (一)科学主义 科学主义(scientism)兴起于19世纪,科学主义将国际关系现象的自然特质一面视为研究对象,采用科学实证的方法,依赖实验与数据,强调学科知识的客观性与精密性。 (二)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humanism)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 人文主义关注人本身的意志、观念、文化和知识等,采用描述与解释等方法,强调国际关系学的社会性。 三、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分歧 (一)国际关系研究本体论分歧 1、本体论的概念 “本体论”是源于古希腊的一种说法,指研究“存在”的学问。这里的“存在”,是指事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备课教案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备课教案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备教案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 了解 法国大革命的过程特点和拿破仑帝国兴亡的基本情况 掌握 《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思考探究观察分析 法国大革命是怎样爆发的?《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掌权时期的政策好不好?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如何?议论解疑比较判断 法国大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拿破仑事业成与败的原因各是什么? 情感态度价值观 唯物史观 法国大革命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而且还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规模大,又彻底,影响深远 人素养 拿破仑事业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当时法国特定的历史环境需要这么一

个人物领导,但是他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也是必备条。每个人的素质和能力要靠平时努力学习和艰苦实践才积累起的,否则就算机遇再好,也会白白地错过。教学重点《人权宣言》的颁布,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和拿破仑的内外政策 教学难点对雅各宾派和拿破仑的评价 下载 教学过程 导入新 温故知新 美国独立战争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美国独立; 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的作用。 教师过渡:几乎就在美国联邦政府正式成立的同时,法国人民也掀起了资产阶级大革命的风暴。 演示导读提纲 法国大革命是怎样爆发的? 《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掌权时期的政策好不好?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如何? 法国大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拿破仑事业的成与败,给了人们什么样的启示?

为什么没有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

为什么没有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 苏长和 摘 要 本文对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反思,认为机构中稳定的职业国际关系学者的匮乏,研究中科学与实证精神的忽视,问题意识的缺失,是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发展的障碍所在。文章最后建议,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应该坚持人文与科学两条研究方向,赋予国际关系研究以更多的政治哲学与科学含义。 关键词 国际关系学科 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反思 为什么没有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这是个让中国不同年龄段的国际关系学者叹息、焦虑、急迫甚至是无奈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关系在译介西方理论以及自身研究的拓展上取得不俗的成绩,尤其让人欣喜的是,从事国际关系研究的机构与学者队伍在迅速扩大,但与此同时,正如许多学者(包括笔者在内)所揭示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仍然困扰着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发展。本文想进一步对这些问题作一概括,这些问题短期内是不可能解决的,但是明了问题所在,对从事国际关系研究的我们来说,是有意义的。如果有更多的机构与学者能够用心用力于中国国际关系的建设,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或者国际关系中的中国学派就有机会与希望。 中国国际关系学科中的人的问题 这里重点想谈的是中国国际关系机构在职业国际关系学者培养上存在的问题,即职业国际关系学者的基本知识结构是什么。另外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稳定的职业国际关系学者队伍对国际关系学科成长是至为关键的。 这些年来,除了“老三校”以外,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设立国际政治系,据说在短短10年不到的时间,中国有六十所左右的大学成立了国际政治系。跟风与一哄而上是中国人办事的一个特点,当然,不管怎么说,有更多的机构参与国际关系研究以及人才的培养,是个好事情,但是,新老机构担当着中国国际关系人才培养的责任,如果对这门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以及如何培养职业国际关系学者问题上没有判断与共识,我们的国际关系研究就很难拥有更多的知识结构完整且有研究个性的职业国际关系学者。 按照笔者的粗浅理解,觉得机构在培养职业国际关系学者方面,在知识结构上应该加强的是以下几块:第一,政治学。国际关系说到底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从事国际关系研究的学者如果没有比较政治与至少启蒙时代以来西方政治思想的知识积累,是难以想象的一件事情。第二,经济学,特别是微观经济学。在科学化程度上,经济学是三大社会科学中是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