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排气污染物的检测

汽车排气污染物的检测

汽车排气污染物的检测
汽车排气污染物的检测

教案(25)

一、导课

(一)汽车尾气污染是由汽车排放的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污染物为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含铅化合物、苯并芘及固体颗粒物等,能引起光化学烟雾等。

二、教学过程

(一)汽油车排气污染物的检测

我国在用车的排气污染物检测方法大体可分为不加载试验(怠速法、双怠速法)和加载试验(稳态工况法、瞬态工况法、简易瞬态工况法)两大类。

以前检测汽油车排气污染物普遍采用的方法是怠速法,即在怠速工况下测试CO 和HC的含量。这种传统的方法已趋于淘汰。按GB 18285-2005《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的规定,目前全国点燃式发动机在用汽车排放监控,应采用改变准规定的双怠速法检测排气污染物排放;在机动车保有量大、污染严重的地区,也可按规定采用加载工况试验方法。各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在用汽车排放监控方案,选择双怠速法或加载工况(试验)法中的一种作为在用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检测方法。

双怠速法是分别测试发动机处于怠速和高怠速(一般为额定转速的50%)两种工况下的排气情况的方法,比传统的怠速法要复杂一些。

加载试验方法也称为多工况循环试验方法,试验过程中需要经历加速、等速、减速等多种工况,以前主要用于新生产汽车的形式认证。目前这类试验经过适当简化后已用于在用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检测,所以也统称为简易工况法。

(1)双怠速法怠速工况指发动机无负载运转状态。即离合器处于接合位置、变速器处于空挡位置(对于自动变速箱的车应处于“停车”或“P”挡位);采用化油器供油系统的车,阻风门应处于全开位置;油门踏板处于完全松开位置。

高怠速工况只满足上述(除最后一项)条件,用油门踏板将发动机转速稳定控制在50%的额定转速或制造厂技术文件中规定的高怠速转速时的工况。GB 18285-2005中将轻型汽车的高怠速转速规定为(2500±100)r/min,重型车的高怠速转速规定为(1800±100)r/min。

汽车处于怠速工况时,其燃烧条件比较恶劣。怠速燃烧质量的稳定是其他工况燃烧质量稳定的前提条件,测量怠速工况下排期中各种排放物的浓度,而且可以监控因化油器量孔磨损或催化转化器转化率下降而造成的汽车排放恶化。现代汽车所装的三元催化器只有在高排气温度下才能正常工作。高怠速的排气温度较高,这样可有效测试催化器的转换效率。其测试程序极限值按 GB 18285-2005 的规定执行。

GB 18285-2005《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规定,采用双怠速测量轻型汽车排气污染物的限值见表4—1.

表4—1 在用(轿车、轻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体积分数)

国家标准又规定,对于使用闭环系统和三元催化转换器技术的汽车要进行过量空气系数λ的测定。并且要求发动机在高怠速时过量空气系数λ应在(1.00±0.03)或制造厂规定的范围内。表4—1中,CO排放量的单位是%;HC的单位是10 -6。

(2)稳态工况法是简易工况法的一种,指汽车预热到规定的状态后,加速至规定车速,根据汽车规定车速时的加速负荷,通过测功机对汽车加载使汽车保持等速运转工况,测定汽车发动机排出的各种废弃成分的浓度值。这种测试方法又称加速模拟工况法(ASM)。ASM法在两种稳态工况下检测:①高负荷低速工况,即50%节气门开度,25km/h;②中负荷中速工况,即25%节气门开度,40km/h。

ASM法仅适用于最大总质量不大于3800kg的汽车,期试验规定条件如下。

①对底盘测功机的要求。除通过底盘测功机对汽车施加于车速相对应的负荷外,还需添加额外负荷,用于模拟加速工况。因此,能进行ASM法的底盘测功机还必须按规定配备惯性飞轮(或电模拟量)。

②对排气分析仪的要求。仪器要求能测量CO、HC、NOx等污染物,其中对于CO、和HC和CO?采用部分光红外法,NOx和O?采用电化学法。排放结果一浓度表示。目前一般采用五种气体排放分析仪(可同时检测HC、CO、CO?和NOx以及过量空气系数λ)进行检测。

排气分析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排气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汽车排气中的HC、CO、CO?等气体,都具有吸收一定范围内红外线的性质。红外线被吸收的程度与排放量之间有一定的函数关系。不分光红外线分析法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即根据检测红外线被汽车排气吸收一定波长范围红外线后能量的变化,来检测排期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在各种气体混合的情况下,这种检测方法具有测量值不受影响的特点。五气体排气分析仪就是利用不分光红外线分析法研制的汽车排气分析仪器。他可以测量五种气体成分:HC、CO、CO?、NOx和O?,其中HC、CO、CO?采用不分光红外线方法测量,可或得足够的测试精度;而NOx和O?采用电化学法测量,即分别采用一氧化氮传感器和氧传感器测定。同时,还能测量大气温度、大气压力、发动机转速、排气温度等参数,并能显示过量空气系数λ的值。仪器外形图如图4-1所示。

图4-1无气体排放分析仪外形

(2)排气分析仪结构如图4-2所示,它主要由歧路系统、红外光学平台、传感器和测量仪表等组成。

①气路系统。汽车排出的废气经采集探管、外部过滤器、机内过滤器、标定电磁阀和膜片泵后,成为样气送红外光学平台的测量室。采用两级过滤是为了分别对样气的水与杂质进行过滤。气路系统中的3个气体入口分别完成测量、清洗(同时具备清零作用)及校正。

②红外光学平台。其主要由红外发送器、同步电机、测量室、光学滤镜和红外接收器等组成。这种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可同时分析2~3组成,它采用单气室、单光路和组合式热电堆红外检测器结构。

光源采用陶瓷密封光源,光源内部是镍铬丝制成的螺旋状红外辐射源,通热加电的辐射源发出2~12μm波长的红外线,通过红外光源座内球星镜面的反射成为平行的红外光速。

同步电机带动旋转式扇形切光片转动,利用切光片将光源发出的连续光调制成断续光,将红外辐射调制成频率为12.5Hz的方形光束。

检测器通常半导体红外接收器,如热电堆检测器和热释电检测器。多气排气分析仪采用的热电堆红外接收器为组合式的,即由4个热电堆(LiTaO3)、传感器单元形成的一个组合传感器,分别用于测量 HC、CO、CO的气体浓度值并起比较作用。

三、总结与扩展

(一)总结:环境与发展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发展不仅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还要考虑和不损害后代人的生存条件。因此,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成为世界共同关心的问题。汽车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主要途径,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防治汽车污染已经成了刻不容缓的全球性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在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来防治汽车污染。

(二)扩展:汽车污染是由汽车排放的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可以说,汽车是一个流动的污染源。在世界各国,汽车污染早已不是新话题。20世纪40年代以来,光化学烟雾事件在美国洛杉矶、日本东京

汽车排气管排出内燃机废气

等城市多次发生,造成不少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进入21世纪,汽车污染日益成为全球性问题。随着汽车数量越来越多、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它对世界环境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危害城市环境,引发呼吸系统疾病,造成地表空气臭氧含量过高,加重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环境转向恶化。

四、作业与练习

(一)预习下一节

五、板书设计

六、补充资料

(一)烃类物质

汽车尾气的碳氢化合物来自三种排放源。对一般汽油发动机来说,约60%的碳氢化合物来自内燃机废气排放20%~25%来自曲轴箱(PCV系统)的泄漏,其余的15%~20%来自燃料系统(碳罐)的蒸发。甲烷是窒息性气体,其嗅觉阈值是142.8mg,只有高浓度时才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乙烯、丙烯和乙炔则主要是对植物造成伤害,使路边的树木不能正常生长。苯是无色类似汽油味的气体,可引起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易倦、头晕、头痛、呕吐、失眠、粘膜出血等症状,也可引起血液变化,红血球减少,出现贫

汽车尾气污染

血,还可导致白血病。其嗅觉阈值16.29mg,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阈值34.8mg。汽车尾气中还含有多环芳烃,虽然含量很低,但由于多环芳烃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如苯并芘)而引起人们的关注。

HC和NOX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太阳光紫外线照射后,产生一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新的污染物形成光化学烟雾,1952年12月伦敦发生的光化学烟雾4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约多4000,45]岁以上的死亡最多,约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的

约为平时的2倍。事件发生的一周中,因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和心脏衰弱者死亡分别为事件前一周同类死亡人数的9.3倍、2.4倍、5.5倍和2.8倍。

七、课后记

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GB18285-2005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控制汽车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对GBl4761.5-93《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和GB/T3845-93《汽油车排气污染物的测量怠速法》的修订与合并。本标准规定了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怠速和高怠速工况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同时规定了稳态工况法、瞬态工况法和简易瞬态工况法等三种简易工况测量方法。本次修订增加了高怠速工况排放限值和对过量空气系数(λ)的要求。 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本标准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5年5月30日批准。 本标准自2005年7月1日起实施,《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GBl4761.5-93)、《汽油车排气污染物的测量怠速法》(GB/T3845-93)和《在用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8285-2000)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怠速和高怠速工况下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本标准也规定了点燃式发动机轻型汽车稳态工况法、瞬态工况法和简易瞬态工况法三种简易工况测量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装用点燃式发动机的新生产和在用汽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l4762-2002 车用点燃式发动机及装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 量方法 GB 18352.1-2001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Ⅰ) GB l8352.2-2001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Ⅱ) GB 17930-1999 车用无铅汽油 GB/T15089-2001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GB 5181-2001 汽车排放术语和定义 GB l8047 车用压缩天然气 GB l9159 车用液化石油气 HJ/T3-1993 汽油机动车怠速排气监测仪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第六章-汽车排气污染物的检测

第六章汽车排气污染物的检测 目前,大气污染已不仅仅是在几个工业化国家中,它已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公害。尤其是在一些大中城市,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排气污染物造成的环境污染情况将日趋严重。所以对汽车排气污染物的监控与防治,已处于刻不容缓的地步。要搞好汽车排气污染物的监控与防治,首先必须做好防治工作。用废气分析仪和烟度计测定排气污染物浓度,目的是控制排气污染物的扩散,使其限定在被允许的范围内,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界生态平衡的目的。 在汽车排气分析的发展过程中,单测定汽油车就有非分散型红外线分析仪、氢火焰离子型分析仪、化学发光分析仪等。而对柴油车而言有滤纸式烟度计、消光式烟度计(不透光度计)。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多采用非分散型红外线分析仪和滤纸式烟度计、不透光度计来测量汽车排气污染物的排放状况。 对装配点燃式发动机的汽车,我国现行的在用车排放检测方法主要是怠速法、双怠速法,由于只规定测量HC、CO的排放浓度,所以无法适应新车发展的需要。部分城市为满足实施更高排放检测要求,将逐步实施工况法检测,检测方法主要有稳态工况法(ASM)、瞬态工况法(IM)和简易瞬态工况法(IG)三种。 对装配压燃式发动机的汽车,我国现行的在用车排放检测方法主要是自由加速试验排气可见污染物测量(用不透光度计)或自由加速试验烟度测量(用滤纸式烟度计)。这两种方法对于车辆有负载时的排放情况难于反映出来,尤其是对于近年为减少柴油车颗粒物排放而较多采用的涡轮增压技术的柴油车,由于其比自然吸气式的柴油车需要更长的起效时间,因而在使用自由加速法测量时反而较自然吸气式的柴油车的排放更高,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为了使检测更合理化,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开施实施加载减速法(Lug-down),它是一种在模拟车辆负载运行时测量压燃式汽车排气可见污染物的方法。 第一节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仪结构与工作原理 一、废气体分析仪的结构与原理 1.两气体分析仪的结构与原理 分析仪器是从汽车排气管内收集汽车的尾气,并对气体中所含有的CO和HC的浓度进行连续测定。它主要由尾气采集部分和尾气分析部分构成。 (1)尾气采集部分

汽车发动机维修教案

柳江区职业技术学校教案 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维修使用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师授课类型课堂讲授 授课班级班级人数 授课时数 4 授课时间 授课课题发动机总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及组成部分的作用,理解发动机的基本术语 教学重点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发动机的基本术语教学难点发动机的基本术语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学内 发动机组成 1、曲柄连杆机构 曲柄连杆机构由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三部分组成。其作 用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活塞往复运动的机械能,再通过连杆将 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而对外输出动力。 2、配气机构 配气机构由气门组及气门传动组组成。其作用是使可燃混合气及时充 入气缸并及时将废气从气缸中排出。 3、燃料供给系统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和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由于使用的燃料和燃烧过 程不同,在结构上有很大差别,而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根据混合气的形成 方式不同又可分为传统化油器式和电控直喷式两种。其作用是将一定浓度 和数量的可燃混合气(或空气)供入气缸以供燃烧,并将燃烧生成的废气 排出。 4、冷却系统 冷却系统有水冷却系统和风冷却系统两种,现代汽车一般都采用水冷 前两节课学生认真听, 总结,结合实物记忆知 识点,最后两节课进行 考核。

容却系统。其作用是将受热机件的热量散到大气中去,从而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 5、润滑系统 润滑系统的作用是将润滑油送至各个摩擦表面,以减轻机件的磨损,并清洗、冷却摩擦表面,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6、起动系统 起动系统的作用是将静止的发动机起动并转入自行运转。7、点火系统点火系统是汽油发动机独有的,按控制方式不同又分为传统点火系和电子控制点火系两种。其作用是按规定时刻向气缸内提供电火花以点燃气缸中的可燃混合气。柴油发动机由于其混合气是自行着火燃烧,故没有点火系。 发动机基本术语 1、上止点TDC 上止点是指活塞顶位于其运动的顶部时的位置,即活塞的最高位置。 2、下止点BDC 下止点是指活塞顶位于其运动的底部时的位置,即活塞的最低位置。

发动机排放污染物的影响因素

发动机排放污染物的影响因素 要紧内容:介绍了汽车尾气中的要紧污染物CO、HC、NO X和微粒的生成机理及其阻碍因素。 1 一氧化碳 1.1 汽车尾气中CO的产生是由于燃油在气缸中燃烧不充分所致,是氧气不足而生成的 中间产物。 阻碍一氧化碳生成的因素 理论上当α在14.7以上时,排气中不存在CO,而只生成CO2。实际上由于燃油和空气混合不平均,在排气中还含有少量CO。即使混合气混合的专门平均,由于燃烧后的温度专门高,差不多生成的CO2也会由于一小部分分解成CO和O2,H2O也会部分分解成O2和H2,生成的H2也会使CO2还原成CO,因此,排气中总会有少量CO存在。可见,凡是阻碍空燃比的因素,即为阻碍CO生成的因素。 1. 进气温度的阻碍 一样情形下,冬天气温可达零下20℃以下,夏天在30℃以上,爬坡时发动机罩内进气温度超过80℃。随着环境温度的上升,空气密度变小,而汽油的密度几乎不变,化油器供给的混合气的空燃比α随吸入空气温度的上升而变浓,排出的CO将增加。因此,冬天和夏天发动机排放情形有专门大的不同。图2-3为一定运转条件下,进气温度与空燃比的关系,大致和绝对温度的方根成反比的理论相一致。 进气温度/℃海拔高度/m 怠速 转速/(r/min) 图2-3 进气温度与空燃比的关系图2-4 海拔高度与大气压力的关系图2-5 怠速转速对CO和HC排放的阻碍

V/(km/h) 图2-6 某汽油机等速工况排气成分实测结果 2. 大气压力的阻碍 大气压力P 随海拔高度而变化,由体会公式 () 5.256010.02257 kPa P P h =- (2-4) 式中:h 一海拔高度,km 。 当海平面0P =100kPa 时,可作出海拔高度和大气压力变化关系的曲线,如图2-4所示。 当忽略空气中饱和水蒸气压时,空气密度ρ可用下式表示: ()32731.293 kg/m 273760 P T ρ=+ (2-5) 式中:T -温度,℃。 能够认为空气密度ρ和大气压力P 成正比,从简单化油器理论可知,空燃比和空气密 度的平方根成正比,因此进气管压力降低时,空气密度下降,则空燃比下降,CO 排放量将增大。 3. 进气管真空度的阻碍 当汽车急剧减速时,发动机真空度在68kPa 以上时,停留在进气系统中的燃料,在高真 空度下急剧蒸发而进入燃烧室,造成混和气瞬时过浓,致使燃烧状况恶化。CO 浓度将显著增加到怠速时的浓度。 4. 怠速转速的阻碍 图2-5表示了怠速转速和排气中CO 、HC 浓度的关系。怠速转速为600r/min 时,CO 浓 度为1.4%,700r/min 时,降为1%左右,这说明提高怠速转速,可有效地降低排气中CO 浓度,然而,怠速过高会加大挺杆响声,对液力变扭汽车,还可能发生溜车的危险。假如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一样从净化的观点,期望怠速转速规定高一点较好。 5. 发动机工况的阻碍 发动机负荷一定时,CO 的排放量随转速增加而降低,到一定的车速后,变化不大。图 2-6为某汽油机负荷一定、匀速工况下的CO 浓度的变化。当车速增加时,CO 专门快降低,至中速后变化不大,这是由于化油器供给发动机的空燃比,随流量增加接近于理论空燃比的结果。

汽车排放主要的污染物

汽车排放治理技术指导>>培训班教学课件 北京市交通局汽车维修管理处 北京市交通学校

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 北京理工大学 车辆工程学院 郝利君

第二章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 第1节汽车排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与危害 第2节汽油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 第3节柴油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 第4节汽车排气污染物净化措施

第1节汽车排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与危害 1. 排气污染物主要来源 2. 污染物的主要成分 3. 排气污染物的危害

第1节汽车排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与危害 1. 排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2. 污染物的主要成分 3. 排气污染物的危害(1)一氧化碳(CO):不完全燃烧产物。汽油机排放量为1;则LPG发动机为1/2;而柴油机为1/100。 (2)碳氢化合物(HC):未燃和未完全燃烧的燃油、润滑油及其裂解产物。 (3)氮氧化合物(NOx):在燃烧过程中和排入大气后造成的氮的各种氧化物(NO、NO2为主)的总称。 (4)颗粒排放物(PM):主要是碳烟、未燃燃油和润滑油液态颗粒,以及其他碳氢化合物、硫化物、含金属的灰分等。 (5)二氧化碳(CO2):完全燃烧产物。

第1节汽车排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与危害 1.排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2.污染物的主要成分 CO、HC、NOx、PM、CO2 3. 排气污染物的危害 一氧化碳(CO) 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吸入人体后,能以比氧强300倍的亲和力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阻碍血液向心脏、脑等器官输送氧气,从而引起头痛、头晕等各种中毒症状,直至使人窒息死亡。 碳氢化合物(HC) 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结膜炎、鼻炎、支气管 炎等症状。 还是光化学烟雾形成的重要物质。

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试卷

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上岗员工继续教育考核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GB18285-2018《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实施时间( B )。 年9月27日年5月1日 年11月1日年1月1日 2、重型汽车指最大总质量超过( B )的汽车。 3、注册登记检验时应进行( A )。 A.外观检验、OBD检查、排气污染物检测 B.外观检验、OBD检查 C.外观检验、排气污染物检测 D.以上均不正确 4、基准质量是指整备加( B )质量。 5、双怠速法检测时,取样探头应能插入机动车辆排气管中至少( C )mm,并有插深定位装置。 6、过量空气系数λ是燃烧( A )kg燃料实际供给的空气量与理论上所需空气量的质量比。 7、加载减速法功率扫描过程中,经修正的轮边功率测量结果不得低于制造厂规定的发动机额定功率的( B ),否则判定检验结果不合格。 % % % % 8、每次检查前不透光烟度计应分别进行( D )不透光度检查。 A.30%和50% %和70% %和70% %和100% 9、自由加速法检测过程应重复进行( B )次自由加速过程,烟度计应记录每次自由加速过程最大值,并应取上述最大值的()作为测量结果。 A.2 平均值平均值中间值中间值

10、如果连续( B )车辆排气流量的测量结果低于限定值,简易瞬态工况测量测试应自动中断。 秒秒秒秒 11、注册登记、在用汽车OBD检查和氮氧化物测试自2019年5月1日起经检查并报告,自( C )起实施。 年5月1日年7月1日 年11月1日年12月1日 12、氮氧化物分析仪每( A )进行一次高浓度气标定,并用低浓度进行检查。 小时 B.周 C.月个月 13、检验报告纸质档案保存期限应不少于6年,电子档案保存期限应不少于( D )年。 14、如果受检车辆在排放测试前熄火时间超过( C ),在进行简易瞬态排放测试前,应采取适当措施对被测试车辆进行预热处理。 15、加载减速法检测使用前进挡驱动被检车辆,选择合适的档位,使油门踏板处处于全开位置时,测功机指示的车速最接近( C )。 h,但不能超过70km/h h,但不能超过100km/h h,但不能超过100km/h h,但不能超过120km/h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GB18285-2018规定了汽油车以下哪几类测量方法及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ABCD )。 A.双怠速法 B.稳态工况法 C.瞬态工况法 D.简易瞬态工况法 2、GB3847-2018适用于( BC )。 A.新生产汽油汽车下线检验 B.新生产柴油汽车下线检验 C.柴油车注册登记检验 D.在用汽油汽车检验 3、每条检测线至少设置三个岗位,分别为( ABD )。 A.计算机操作岗位 B.受检车辆驾驶员岗位 C.监督员岗位 D.辅助检查岗位

汽车尾气检测指标有哪些

汽车尾气检测指标有哪些 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当前我国在用车辆尾气排放控制方面存在一些难点。汽车排放的机内外净化,涉及汽车设计、制造和使用等问题。对于各种定型车辆产品来说,其同有的技术参数,包括排放指标,是相互制约的,对其进行改进,有一系列繁杂的程序,须经反复试验,在取得可靠试验依据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实施,那汽车尾气怎么检测呢?汽车尾气检测分为汽油车和柴油车,这两种测量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汽油车主要检测排放尾气中的气体组分,而柴油车则是检测尾气的烟度,所以说一般检测使用的仪器也是不一样的,汽油车检测使用圣威尾气分析仪,而柴油车则是使用烟度计, 二、国五标准: 国五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相当于欧盟的欧五标准,欧盟已经从2009年起开始执行,其对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悬浮粒子等机动车排放物的限制更为严苛。从国Ⅰ提至国Ⅳ,每提高一次标准,单车污染减少30%至50%。全国将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第五阶段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

以家用汽油轿车第一类车来说,国五排放标准CO、THC、NMHC、NOx、THC+NOx、PM、PN限制分别为1.00g/Km、0.100g/Km、0.068g/Km、0.060g/Km、--、0.0045g/Km、--;而国四排放标准CO、THC、NOx、THC+NOx、PM对应的值分别为1.00g/Km、0.10g/Km、0.08g/Km、--、0.030g/Km。 从数据可以看出CO、THC保持不变,NOx不变从0.08g/Km 下降至0.06g/Km;另外PM也从0.03g/Km下降至0.0045g/Km,下降幅度非常明显,这也是目前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点,而新增加的PN 粒子数量主要针对压燃式柴油机等车辆。 以上是

汽车发动机维修技术毕业论文

汽车发动机维修技术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引言. (2) 第一章发动机总成大修 (3) 第一节发动机大修的条件 (3) 1.1.1 现代发动机大修送修标准 (3) 第二节发动机大修工艺 (5) 1.2.1发动机修理工艺流程 (5) 第三节发动机大修前的准备工作 (6) 1.3.1 清洗发动机外部 (6) 1.3.2 发动机从车架上的拆卸 (6) 第四节发动机总成的维修 (8) 1.4.1发动的解体 (8) 1.4.2 发动机部主要零件检查 (11) 第五节发动机大修验收标准 (21) 第二章发动机故障诊断与分析 (22) 第一节发动机故障诊断 (23) 2.1.1 故障成因 (23) 2.1.2 汽车行驶中发动机常见故障 (25) 第二节具体维修案例 (27) 2.2.1 发动机窜烧机油的故障现象 (27) 2.2.3 排除故障的措施和方法 (29) 第三章其他故障分析 (32) 第一节发动机失速故障 (32) 第二节发动机怠速不良故障 (34) 第三节加速不良故障 (37) 第四章检测与维修时的注意事项 (40) 第一节电控发动机维修要点 (40) 第二节电控燃油系统检查要点 (41) 致谢 (42) 参考文献 (43)

引言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修车技术也在随着进步。从电子产品在汽车上的应用,到现代汽车诊断设备的使用、互联网在汽车维修资讯上的应用,以及维修管理软件在汽车维修企业发挥的作用等,处处体现现代汽车维修的高科技特征。汽车维修已不再是简单的零件修复,准确无误地诊断出故障所在,是现代汽车维修的最高境界。维修工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但拥有一套理念的发动机大修工艺流程不是每个维修工所能做到的。它代表着精湛的修车技艺和丰富的理论知识。 因此我们不仅要熟悉传统的大修工艺和以零件修复为主的作业容还要精通跨入机电一体化、检测诊断和维修一条龙的汽车发动机维修技术。本文将从传统维修工艺以及现代维修检测两个方面简单的谈一下发动机的维修技术。 所谓的传统诊断,就是不用任何的表、设备,对车辆故障进行人工诊断的方法。在汽车维修中最常用的直接诊断方法有“看、闻、听、问、试”,这些方法在国汽车维修方面积累的经验比较丰富。高级轿车保有量虽正大幅度增加,但部分维修的仪器及检测设备尚不能监测到位,给车辆故障诊断带来很大困难,以至于造成误判。因此,充分利用成熟的维修经验也是非常必要的。虽然汽车发展机电一体化越来越多,汽车维修更多是靠专用的故障诊断仪器,但一些特殊故障仍然需要经验丰富的维修技术人员靠传统维修手段来判断故障,未来的汽车维修人员不仅仅需有外语基础,电脑常识等高科技知识,同时也应具备丰富的传统维修技术。

(环境管理)发动机排放污染物的影响因素

发动机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和影响因素 主要内容:介绍了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CO、HC、NO X和微粒的生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1 一氧化碳 1.1 汽车尾气中CO的产生是由于燃油在气缸中燃烧不充分所致,是氧气不足而生成的 中间产物。 影响一氧化碳生成的因素 理论上当α在14.7以上时,排气中不存在CO,而只生成CO2。实际上由于燃油和空气混合不均匀,在排气中还含有少量CO。即使混合气混合的很均匀,由于燃烧后的温度很高,已经生成的CO2也会由于一小部分分解成CO和O2,H2O也会部分分解成O2和H2,生成的H2也会使CO2还原成CO,所以,排气中总会有少量CO存在。可见,凡是影响空燃比的因素,即为影响CO生成的因素。 1. 进气温度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冬天气温可达零下20℃以下,夏天在30℃以上,爬坡时发动机罩内进气温度超过80℃。随着环境温度的上升,空气密度变小,而汽油的密度几乎不变,化油器供给的混合气的空燃比α随吸入空气温度的上升而变浓,排出的CO将增加。因此,冬天和夏天发动机排放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图2-3为一定运转条件下,进气温度与空燃比的关系,大致和绝对温度的方根成反比的理论相一致。 进气温度/℃海拔高度/m 怠速 转速/(r/min) 图2-3 进气温度与空燃比的关系图2-4 海拔高度与大气压力的关系图2-5 怠速转速对CO和HC排放的影响

V/(km/h) 图2-6 某汽油机等速工况排气成分实测结果 2. 大气压力的影响 大气压力P 随海拔高度而变化,由经验公式 () 5.256010.02257 kPa P P h =- (2-4) 式中:h 一海拔高度,km 。 当海平面0P =100kPa 时,可作出海拔高度和大气压力变化关系的曲线,如图2-4所示。 当忽略空气中饱和水蒸气压时,空气密度ρ可用下式表示: ()32731.293 kg/m 273760 P T ρ=+ (2-5) 式中:T -温度,℃。 可以认为空气密度ρ和大气压力P 成正比,从简单化油器理论可知,空燃比和空气密 度的平方根成正比,所以进气管压力降低时,空气密度下降,则空燃比下降,CO 排放量将增大。 3. 进气管真空度的影响 当汽车急剧减速时,发动机真空度在68kPa 以上时,停留在进气系统中的燃料,在高真 空度下急剧蒸发而进入燃烧室,造成混和气瞬时过浓,致使燃烧状况恶化。CO 浓度将显著增加到怠速时的浓度。 4. 怠速转速的影响 图2-5表示了怠速转速和排气中CO 、HC 浓度的关系。怠速转速为600r/min 时,CO 浓 度为1.4%,700r/min 时,降为1%左右,这说明提高怠速转速,可有效地降低排气中CO 浓度,但是,怠速过高会加大挺杆响声,对液力变扭汽车,还可能发生溜车的危险。如果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一般从净化的观点,希望怠速转速规定高一点较好。 5. 发动机工况的影响 发动机负荷一定时,CO 的排放量随转速增加而降低,到一定的车速后,变化不大。图 2-6为某汽油机负荷一定、匀速工况下的CO 浓度的变化。当车速增加时,CO 很快降低,至中速后变化不大,这是由于化油器供给发动机的空燃比,随流量增加接近于理论空燃比的结果。

汽车尾气检测整改报告

篇一:汽车综合性能检查站基本情况和检测质量整改报告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基本 情况和检测质量 整改报告 编写人:刘刚 审核人:束书忠 签发人:李庆林 叶集交安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 二零一一年九月二十一日 (皖根据《关于开展2011年度全省汽车综合性能检查站基本情况和检测质量考核工作的通知》 公运维[2011]79号)的通知要求,由省运管局专家组一行于2011年9月21日对我公司进行了专项检查。检查组从检测站基本情况、检测报告质量等主要几个方面对我公司进行了检查,并提出了一些保贵的建议。通过此次检查,专项检查组认为我公司检测站环境设施齐全、仪器设备运营正常、人员配备合理有效、检测报告基本符合要求。依据专项检查要求,检查组认为我单位还存在以下三大项不足: (一)问题表述 一、技评与二维检测报告车辆唯一性问题: 1、技评检测报告出租车座位数均为8座。 2、部分技评报告维修厂名称缺项,维修厂代码需自编。 3、部分技评报告驱动形式错误。 二、技评与二维检测报告完整性问题 1、技评制动力曲线不完整(nt7115,n70121)。 2、部分二维报告滑行距离转角缺项。 3、前束值不检没有做标记“-”三、技评与二维检测报告真实性问题 1、滑行距离、二维转向角、不透光烟度值集中在某一狭小区间。 (二)整改措施 针对检查组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公司非常重视,召开了专题会议,成立了整改工作小组。由问题所在科室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经整改小组讨论同意后实施,具体整改措施如下:1、开展员工的培训学习课程,提高工作责任心; 2 由综合科联系软件生产厂家及时修改错误选项(三)整改完成情况 1、检测软件已进行核查修正,检测报告已无错判和缺项; 2、员工登录输入操作有专人核查,大大减少人工失误选项。检查组提出的10项不足与检查条款对照情况及整改措施完成情况见附表和附件。 (1)附表:检查组提出的问题、整改措施及完成情况表。(2)附件: 1.会议记录; 2.培训记录。附表: 检查组提出的问题、整改措施及完成情况表 篇二: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整改报告1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 整改报告 编写人: 审核人: 签发人: 2011年3月24日 根据我公司的申请,评审组受国家认可监督委员会的委派,依据国家认监委国认实函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于2011年2月12日至2011年2月13日对我公司进行了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评审组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对我公司实验室环境进行现场查看,对检测人员进行提问、现场试验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了考核,并对技术文件、原始记录

汽车发动机修理步骤

汽车发动机修理步骤 第一步:为何要做发动机大修? 1、技术原因 1)动力性下降: ①起步、爬坡和超车无力。 ②排气管冒黑烟或蓝烟。 2)机油压力降低:低于原厂标准。 3)气缸压力降低:低于原厂标准的30%。 4)进气歧管真空度降低:怠速时低于57KPa。 5)燃油、机油消耗量增加: 6)热车起动困难:水温60~70℃发动机起动困难 7)异响明显:如活塞敲缸响、大、小瓦响等。 2、非技术原因: 例如:事故原因、经济原因、车主要求等。 第二步:怎样做好大修? 总流程: 接单、检查→吊卸发动机→清洗发动机→解体、检测→ 修理、配件→装配、调试→自检、总检→美容、交车 1、接单、依单检查 1)询问背景:向车主或司机或接车人尽能详细地询问发动机要大修的背景资料。 2)试车检查:起动发动机试车检查。 2、吊卸发动机 1)拆卸附件:线路、管路,发电机、压缩机等。

2)拆卸发动机:用液压吊机或龙门吊将发动机从发动机室吊下来。 3、内、外清洗发动机 1)外部清洗:清洗发动机外表的尘土、油泥等。 2)内部清洗:在解体时进行(详见第四步)。 4、解体、检测和定修 1)解体:讲究解体顺序、善于做记号。 2)检测:边解体、边检测、边记录、边分析。 3)定修:确定哪些零部件要更换,哪些要外协加工,哪些自已可以修理。写出书面的修理方案。 5、配件、外协和修理、 1)请购配件:填报请购单,提供旧件作为样板。 2)外协加工:如镗缸磨轴,镶配气门座圈,修磨气缸体平面等(本厂有机加的自己加工)。 3)自我修理:铰削、研磨气门,攻丝套丝等。 6.装配、调试 1)收件:对修理完工件、外协完工件、采购的配件进行质量检验。检验不合格的不能装配。 2)装配:边装配、边检验、边调试。 3)热磨:2~4小时(有条件的可冷机磨合)。 4)吊装:将发动机安装到发动机室,装好附件,进行相应的调试。 7、自检、总检 1)自检:对竣修的发动机,要按发动机大修竣修检验标准进行自检。如不合格要进行返工,直至合格。 2)总检:只有自检合格方可总检,只有总检合格方可交车。

在用汽车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

在用汽车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 GB 18285-2000 批准日期2000-12-28 实施日期2001-07-01 ---------------------------------------------------------------------------------- 在用汽车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 Limits and measurement methodsfor exhausts of pollutants from in-use vehicles GB 18285-2000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用汽车排气污染物的限值和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装配点燃式四冲程发动机及压燃式发动机,最大总质量大于或等于400kg,最大设计车速大于或等于50km/l的在用汽车。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面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252-1994 轻柴油 GB/T 3845-1993 汽油车排气污染物的测量怠速法 GB/T 3846-1993 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的测量滤纸烟度法 GB/T 3847-1999 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气可见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 GB/T 17461-1999 汽车排放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 GB/T 15089-1994 机动车辆分类 GB/T 17930-1999 车用无铅汽油 SY/T 7546-1996 汽车用压缩天然气 SY/T 7548-1998 汽车用液化石油气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在用汽车 in-use vehicles 上牌照以后的汽车。 3.2 轻型汽车 light duty vehicles 最大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M类和N1类车辆。 3.3 重型汽车 heavy duty vehicles 最大总质量大于3500 kg的车辆。 3.4 M、N、M1和N1类车辆 vehicle type of M、N、M1 and N1 GB/T 15089中规定的车辆。

发动机排放污染物地生成机理

发动机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 主要内容:介绍了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CO 、HC 、NO X 和微粒的生成机理。 1、 一氧化碳 1.1 一氧化碳的生成机理 汽车尾气中CO 的产生是由于燃油在气缸中燃烧不充分所致,是氧气不足而生成的中间产物。 一般烃燃料的燃烧反应可经以下过程: 22n m H 2 n mCO O 2m H C +→+ (2-1) 燃气中的氧足够时有 O 2H O 2H 222→+ (2-2) 222CO O 2CO →+ (2-3) 同时CO 还与生成的水蒸气作用,生成氢和二氧化碳。 可见,如果燃气中的氧气量充足时,理论上燃料燃烧后不会存在CO 。但当氧气量不足时,就会有部分燃料不能完全燃烧,而生成CO 。 在非分层燃烧的汽油机中,可燃混合气基本上是均匀的,其CO 排放量几乎完全取决于可燃混合气的空燃比α或过量空气系数a φ。图2-1所示为11种H/C 比值不同的燃料在汽油机中燃烧后,排气中CO 的摩尔分数x CO 与α或a φ的关系。 空燃比α 过量空气系数a φ a ) b)

图2-1汽油机CO 排放量x CO 与空燃比α及过量空气系数a φ的关系 由图2-1可以看出,在浓混合气中(a φ<1),CO 的排放量随a φ的减小而增加,这是因缺氧引起不完全燃烧所致。在稀混合气中(a φ>1),CO 的排放量都很小,只有在a φ=1.0~ 1.1时,CO 的排放量才随a φ有较复杂的变化。 在膨胀和排气过程中,气缸内压力和温度下降,CO 氧化成CO 2的过程不能用相应的平衡方程精确计算。受化学反应动力学影响,大约在1100K 时,CO 浓度冻结。汽油机起动暖机和急加速、急减速时,CO 排放比较严重。 在柴油机的大部分运转工况下,其过量空气系数a φ都在1.5~3之间,故其CO 排放量要比汽油机低得多,只有在大负荷接近冒烟界限(a φ=1.2~1.3)时,CO 的排放量才大量增加。由于柴油机燃料与空气混合不均匀,其燃烧空间总有局部缺氧和低温的地方,以及反应物在燃烧区停留时间较短,不足以彻底完成燃烧过程而生成CO 排放,这就可以解释图2-2在小负荷时尽管a φ很大,CO 排放量反而上升。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柴油机起动后的暖机阶段和怠速工况中。 过量空气系数a φ 图2-2典型的车用直喷式柴油机排放污染物量与过量空气系数a φ的关系 2、 碳氢化合物 车用柴油机中的未燃HC 都是在缸内的燃烧过程中产生并随排气排放。汽油发动机中未燃HC 的生成与排放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1)在气缸内的燃烧过程中产生并随废气排出,此部分HC 主要是燃烧过程中未燃烧或燃烧不完全的碳氢燃料。 (2)从燃烧室通过活塞组与气缸之间的间隙漏入曲轴箱的窜气中含有大量未燃燃料,如果排入大气中也构成HC 排放物。 (3)从汽油机的燃油系统蒸发的燃油蒸汽。 2.1 碳氢化合物的生成机理 1. 车用汽油机未燃HC 的生成机理 车用发动机的碳氢排放物中有完全未燃烧的燃料,但更多的是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产物,还有小部分由润滑油不完全燃烧而生成。排气中未燃碳氢物的成份十分复杂,其中有些是原来燃料中不含有的成份,这是部分氧化反应所致。表2-1列出了车用汽油机中未燃碳氢化合

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测量方法全解

汽车排放污染物测试的发展方向——车载排放测试

样的。作为一个整体,PEMS按照图1所示的PEMS结构图,将各测量仪器集中到一起,利用PITOT管直采的方法,对尾气进行直接取样,分析各污染物的瞬时排放浓度。车辆排放的气体,在PEMS的各个分析仪内经过分析之后,和环境参数、GPS参数一起进入数据整合系统,之后输入到记录和存储数据的PC中。 安装PEMS也是相当容易的。对于乘用车和卡车,可以将系统安装在被测车辆的副驾座位上,这样就使监视屏幕和控制器面向驾驶员,并且所有的连接器面向副驾一侧的车门。系统也能安装在小轿车的后座上,小型厢式车的地板上,掀背式轿车或者皮卡的货箱里,或者车上其他任何安全、方便的地方。将该系统放置在座位上时,最好在座位上铺上保护垫或者油布,这样是为了防止对座位的损坏。当测试重型车辆时,可以将设备放置在对车辆运行和用户使用来说认为安全的地方。 二、各污染物分析原理及分析仪 (一)CO与CO2测量仪器 非透视红外线分析仪(NDIR,Nondispersive Infrared Analyzer)是目前用来试验和评价内燃机排气中有害排放物的一种广泛使用的标准仪器,这种仪器主要用来测定CO和CO2浓度。对于在红外线领域中具有吸收带的非对称气体分子,如HC,原则上也能进行测量。 非扩散红外分析仪是通过测定试样中对象成分的红外光的吸收能,来测定它的成分浓度。它的基本构造如图2所示。它由两个相同的红外光源、试样室、

比较室、检测室、截光室,以及信号放大器和记录仪器等部分组成。 在图2中,比较室中充满了惰性气体(通常为N2),这种气体不吸收待测气体波长的红外线能,不会影响测量结果。两个红外光源辐射出的红外线分别是经过试样室和比较室进入由弹性膜片隔开的检测室的上下两个腔内,在检测室的两个腔内充入等量的纯待测气体,弹性膜片与金属电极共同组成可变电容器,其电量的大小与其间距离成正比变化。当红外线同时通过试样室和比较室时,由于试样室的气体吸收红外光能,而比较室的气体不吸收红外光能,结果使检测室的两个腔所受的红外能不同,由此造成两个腔内温度变化的不同,使左右两个腔内压力不等而使膜片发生位移,于是电容电量发生变化。根据电容量的变化即可确定待测气体的浓度。 试样室中吸收的红外光能与被测气体浓度的关系可以按式1表示: 式中:E a—所吸收的能量 E i—入射能量 k—光能吸收系数 c—被测气体浓度 L—试样管长度 当浓度变化越大时,转换成检测室电容量变化越大,得到的电输出信号越大。NDIR就是根据输出电信号的大小得出样气中CO和CO2的浓度。

汽车尾气排放检测操作标准

精心整理 汽车尾气排放检测操作标准 一、仪器准备 1.连接取样管、前置过滤器、短管、取样探头; 2.连接油温传感器; 3.连接转速传感器; 4.接通电源,打开开关启动汽车尾气分析仪,分析仪将自动预热,预热时间约为10min; 5.预热完成后,按功能键k键开始自动检漏,如果检测仪系统没有漏气,系统将显示无漏气;如系统有漏气,需要将各个接口逐个进行排查(前置过滤器易漏气,排查时应重点检查),直至通过气密性检查; 6.检测仪气密性检查完毕之后,将直接进入自动凋零阶段。 二、受检车辆准备 1.排气系统不得有泄漏; 2.发动机应达到规定的热状态; 3.按规定调整怠速和点火定时。 三、进行实测 1.将汽车尾气分析仪探头插入受检车辆排气管内取样,深度约为400mm(注意插入前取下探头密封罩); 2.将尾气收集管按在已插入取样探头的排气管上,将受检汽车排出的尾气及时导出; 3.启动汽车进行双怠速测量:首先,按K键进入HC残留物检测,检测出HC残留物的成分;其次,进行高怠速测量,将检测汽车发动机转速调节到2500r/min,待检测仪数据稳定后,按S键锁定数据,然后,将检测数据进行打印;最后,进行怠速测量,将检测汽车发动机转速调节到1500r/min,待数据稳定后,按S键锁定数据,然后将检测数据进行打印。 四、检测结果分析 1.汽车尾气排放国家标准 表1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年份标准类型HC CO NOX PM 2005年起欧Ⅳ0.46% 1.50% 3.50% 0.02%

精心整理 2000-2005年欧Ⅲ0.66% 2.10% 5% 0.10% 1995-2000年欧Ⅱ 1.10% 4% 7% 0.15% 1995年前欧Ⅰ 1.10% 4.50% 8% 0.36% 2.将检测结果与国家标准进行对比,检查受检车辆尾气排放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测量方法

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测量方法

汽车排放污染物测试的发展方向——车载排放测试 由于底盘测功机应用的局限性,使得人们开始考虑使用更为先进的汽车排放污染物测试途径——便携式排放测量系统(PEMS, PortableEmission Measure System)。虽然目前世界上通过政府认证的PEMS还不多,而且很多国家都没有颁布对PEMS的认证制度。但是从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通过美国和欧洲认证的PEMS的效果来看,这些便携式排放测量系统还是能够真实反映车辆排放情况,设备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还是能够满足我们进行道路排放测试的需要的。由于这些便携式排放测量系统主要是通过直接在车辆上进行安装、测试,所以也被称为车载排放测量系统。 一、车载排放测试技术简介 车载排放测试技术是近些年才日益快速发展的新技术。对于其研究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车载排放测试技术的发展是伴随着科技和工业水平的进步,以涌现的更新,更全,更精确,更强大的测试设备的出现为标志的。 便携式排放测量系统通过将排气尾管直接连接到车载气体污染物和微粒测 量装置上,对车辆尾气进行直采,实时测量整车排放的体积浓度和质量流量排量,得到气体污染物的质量排放量和微粒排放量。虽然PEMS采用的是直接采样的取样方法,但是在取样过程中没有对取样气进行冷却,这样就排除

样的。作为一个整体,PEMS按照图1所示的PEMS结构图,将各测量仪器集中到一起,利用PITOT管直采的方法,对尾气进行直接取样,分析各污染物的瞬时排放浓度。车辆排放的气体,在PEMS的各个分析仪内经过分析之后,和环境参数、GPS参数一起进入数据整合系统,之后输入到记录和存储数据的PC中。 安装PEMS也是相当容易的。对于乘用车和卡车,可以将系统安装在被测车辆的副驾座位上,这样就使监视屏幕和控制器面向驾驶员,并且所有的连接器面向副驾一侧的车门。系统也能安装在小轿车的后座上,小型厢式车的地板上,掀背式轿车或者皮卡的货箱里,或者车上其他任何安全、方便的地方。将该系统放置在座位上时,最好在座位上铺上保护垫或者油布,这样是为了防止对座位的损坏。当测试重型车辆时,可以将设备放置在对车辆运行和用户使用来说认为安全的地方。 二、各污染物分析原理及分析仪 (一)CO与CO2测量仪器 非透视红外线分析仪(NDIR,Nondispersive Infrared Analyzer)是目前用来试验和评价内燃机排气中有害排放物的一种广泛使用的标准仪器,这种仪器主要用来测定CO和CO2浓度。对于在红外线领域中具有吸收带的非对称气体分子,如HC,原则上也能进行测量。 非扩散红外分析仪是通过测定试样中对象成分的红外光的吸收能,来测定它的成分浓度。它的基本构造如图2所示。它由两个相同的红外光源、试样室、

HJ 1137—2020甲醇燃料汽车非常规污染物排放测量方法

HJ 1137—2020甲醇燃料汽车非常规污染物排放测量方法Measurement Methods for Non-Regulated Emissions From Methanol Fuelled Vehicles (发布稿)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为准。

目次 前言.............................................................................. II 1适用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非常规污染物测量分析方法 (2) 5试验用燃料 (5) 6标准的实施 (6)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汽车和发动机排气中甲醛和甲醇的采样方法 (7)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汽车和发动机排气甲醛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9)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汽车和发动机排气甲醇的测定固相吸附/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13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燃用甲醇燃料的轻型汽车、重型发动机和汽车(含柴油/甲醇双燃料发动机和汽车)排气中甲醛和甲醇的测量方法。 本标准附录A~附录C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定。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厦门环境保护机动车污染控制技术中心、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0 年11 月10 日批准。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发动机排放污染物的影响因素

发动机排放 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和影响因素 主要内容:介绍了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 CO 、HC 、NO x 和微粒的生成机理及其影 响因素。 1 一氧化碳 1.1汽车尾气中CO 的产生是由于燃油在气缸中燃烧不充分所致, 是氧气不足而生成的 中间产物。 影响一氧化碳生成的因素 理论上当a 在14.7以上时,排气中不存在 CO ,而只生成CO 2。实际上由于燃油和空气 混合不均匀,在排气中还含有少量 CO 。即使混合气混合的很均匀, 由于燃烧后的温度很高, 已经生成的CO 2也会由于一小部分分解成 CO 和O 2, H 2O 也会部分分解成 02和H 2,生成 的H 2也会使CO 2 还原成CO ,所以,排气中总会有少量 CO 存在。可见,凡是影响空燃比 的因素,即为影响 CO 生成的因素。 1. 进气温度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冬天气温可达零下 20 C 以下,夏天在30 C 以上,爬坡时发动机罩内进气 温度超过80C 。随着环境温度的上升,空气密度变小,而汽油的密度几乎不变,化油器供 给的混合气的空燃比 a 随吸入空气温度的上升而变浓, 排出的CO 将增加。因此,冬天和夏 天发动机排放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图 2-3为一定运转条件下,进气温度与空燃比的关系,大 致和绝对温度的方根成反比的理论相一致。 怠速 图2-4海拔高度与大气压力的关系 进气温度 图2-3进气温度与空燃比的关系 图2-5怠速转速 对CO 和HC 排放的影响

当海平面P0 =100kPa 时,可作出海拔高度和大气压力变化关系的曲线, 当忽略空气中饱和水蒸气压时,空气密度 P 可用下式表示: P =1.293——273P —— kg/m 3 (273 +T )760 式中:T —温度,C 。 可以认为空气密度 P 和大气压力P 成正比,从简单化油器理论可知, 度的平方根成正比,所以进气管压力降低时,空气密度下降,则空燃比下降, 增大。 3. 进气管真空度的影响 当汽车急剧减速时,发动机真空度在68kPa 以上时,停留在进气系统中的燃料,在高真 空度下急剧蒸发而进入燃烧室,造成混和气瞬时过浓,致使燃烧状况恶化。 CO 浓度将显著 增加到怠速时的浓度。 4. 怠速转速的影响 图2-5表示了怠速转速和排气中 CO 、HC 浓度的关系。怠速转速为600r/min 时,CO 浓 度为1.4%, 700r/min 时,降为1%左右,这说明提高怠速转速,可有效地降低排气中 CO 浓 度,但是,怠速过高会加大挺杆响声,对液力变扭汽车,还可能发生溜车的危险。如果这些 问题得到 解决,一般从净化的观点,希望怠速转速规定高一点较好。 5. 发动机工况的影响 发动机负荷一定时,CO 的排放量随转速增加而降低,到一定的车速后,变化不大。图 2-6为某汽油机负荷一定、匀速工况下的 CO 浓度的变化。当车速增加时, CO 很快降低, 至中速后变化不大,这是由于化油器供给发动机的空燃比, 随流量增加接近于理论空燃比的 结果。 图2-6 2.大气压力的影响 大气压力P 随海拔高度而变化, 由经验公式 5.256 P = Po(1—0? kPa (2-4) 式中:h 一海拔高度, km 。 如图 2-4所示。 (2-5) 空燃比和空气密 CO 排放量将 0 g 2 V/(km/h) 某汽油机等速工况排气成分实测结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