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绍兴对鲁迅的意义

浅谈绍兴对鲁迅的意义

浅谈绍兴对鲁迅的意义
浅谈绍兴对鲁迅的意义

绍兴水土滋养了一代文豪二零一零年七月十四日我们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的师生近两百人一早从苏州出发前往浙江省绍兴市。我们是要去重寻鲁迅先生的足迹,重温百草园、三味书屋等先生久远的故事与风情。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绍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曾诞生和哺育了周恩来、鲁迅等一代对近现代社会有重大影响的杰出历史风云人物。他们是政治家、革命家和大文豪。特定的历史条件,特定的人文环境必定造就出特定的历史人物。终于,我们来到了鲁迅故居。我们跟随导游有秩序地参观。面对一件件实物,一幅幅照片,一个个历史场景的再现,我和大家一起揣摩、悠然遐想,追寻着各自的灵感。

跟着导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德寿堂”三

个大字,屋里的摆设和布局,给人古色古香

之感。在绍兴,周家算得上一门望族,做官

经商且都不说,单是人丁的繁衍,就相当可

观,所以到鲁迅出世的时候,周家已经分居三处,彼此照应,俨然是大户了。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做过江西一个县的知县老爷,后来又到北京当上内阁中书,成为标准的京官。绍兴城并不大,像周介孚这样既是翰林,又做京官的人,自然能赢得一般市民的敬畏。周家门上那一钦点""翰林"的横匾,正明白无误地宣告了周家的特殊地位。那种书香人家的气氛,自然相当浓厚,

鲁迅家中有两只大书箱,从《十三经注疏》和《四史》,到《王阳明全集》和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从《古文析义》和《唐诗叩弹集》,到科举专用的《经策统纂》,甚至《三国演义》和《封神榜》那样的小说,都挤挤地堆在其中,不但自己家里有书,众多亲戚本家中,不少人也藏书甚丰,而且不单是那些枯燥难懂的正经书,更有许多使小孩子非常喜欢的好玩的书,从画着插图的《花镜》,到描写少男少女的《红楼梦》,几乎什么都有。我想,他出身官僚地主之家,博览群书,今后“作文章”所需的素材和语言功底是全然具备了的。然而若就这样一直富足兴盛下去,是不会有那样深刻犀利的文章来造就一位鲁迅先生的。所谓“文章憎命达”,是一点不错的。事情是这样的,鲁迅的父亲周伯宜是周福清的大儿子,读书至秀才,但考试总是不中。当时清朝的官场作弊成风,周福清疏通官场,让周伯宜去作弊,不料被告发,周伯宜在考场被拘留。其时周福清在上海,听说儿子被抓就迅速回到绍兴,主动向回稽县衙自首。为了疏通关节,鲁迅的母亲变卖资产,向官府层层送礼,几经波折,周福清才由死刑变为“监候斩”,也就是说,周福清的命可以暂时保住,但每年行刑的时候他仍有被处崭的危险。于是家里人为保全他的性命,每年都要用大量的钱财去送礼,去贿赂官员。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六七年,周家遂由小康转入了困顿。就在周家元气大伤之际,鲁迅的父亲又卧病不起。这个时候,鲁迅只有十三四岁,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他经常拿

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但现在他家穷了下来,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对他心灵的打击也太大了,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待物的:对有钱有势的人是一种态度,对无钱无势的人又是另一种态度。多年之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 。这就是他的家庭的兴衰史。这些经历对于一个少年来说,是可以在记忆中印刻一生的。这对他尖刻冷峻的性格和叙事深沉的情感基调定然是有影响的。

在鲁迅故里那张铁床给我留下了很

深的印象。导游说,当年周家困顿时,由于这张铁床不值什么钱,就没有典当掉,保留下来。不知怎么,我看到这张床,想到的居然是鲁迅的父亲周伯宜。想到《朝花夕拾》里的《父亲的病》。在这篇文章里,我们看到,鲁迅的内心是柔软的,你甚至觉得,那些“不留情”的文字也是柔软的,因为他是那样一个“爱得深沉”的人。文章里写道,“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

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我很爱我的父亲。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最后他喊父亲的情形浮现在脑海中,一直无法释怀。他事后觉得不能让父亲在最后一刻得到安宁,平静得死去,是自己的过错。我想,先生对于中医的不满,对中国文化中类似“罪孽深重祸延父母”以及“医能医病,不能医命”之类封建迷信的反感,都是源自对父亲的爱。我觉得,先生之后的留学日本学医以及“救国图存”、“弃医从文”的志向和行动,也是受了“爱父亲”的驱使。

看了这张相片,我想到了祥林嫂。当年

读《祝福》的时候,哭得一塌糊涂,那时年

岁小,看了悲苦可怜的人事就只会哭,现在

倒可以细细来看一下。一个人若是品行不

端,为人恶毒,死了就死了,怨不得人,可她是怎样一个淳朴善良勤劳的妇人啊!只因为封建迷信,就在痛苦和疑虑不安中惶惶而终,这太荒谬太可恨了。先生有这样的描写“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这样一针见血地以讽刺的笔调写出来,很让人有出了口恶气的快感。我想,中国人的国民性弱点中的幸灾乐祸,好打听,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从肤浅的同情中得到自我满足的病态心理,先生能写出来写得这样好,与他曾经经历过或者看过相似的情景是有关系的吧!“煮熟之后,

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这不就是图中的的情景么?我听见导游说什么插七根筷子最适宜祈福时,便走开了。我想,鲁迅先生对此是感到厌恶的吧。

再向前走,看到一组铜像。年幼的鲁迅

在树下听祖母讲猫是老虎的师傅的故事,讲

许仙救白蛇的故事,真的很温馨惬意。特别

是夏天的夜晚,在习习的凉风之下,摇着芭

蕉扇的祖母,躺在大桂树下的小板桌上的鲁迅,这景象大概就是“童年”的代名词吧!中国是个讲究父权的国家,独多那种粗暴专横,将子女认为私产的父母,你就是生在再富裕的家庭里,倘遇上这样的父母,你的童年仍然会被糟蹋得暗淡无光。鲁迅的运气如何呢?周介孚虽然脾气暴躁,有时候要打骂孩子,但在教鲁迅读书这件事上,却显得相当开通。那时一般人家的孩子,开蒙总是直接就读四书五经,叫一个六岁的孩子天天去念"学而时习之",他会多么痛苦?周介孚却不这样,他让鲁迅先读历史,从《鉴略》开始,然后是《诗经》,再然后是《西游记》,都是选小孩子比较感兴趣的书。即使读唐诗,也是先选白居易那些比较浅直的诗,然后再读李自和杜甫,这就大大减轻了鲁迅开蒙的苦闷。鲁迅的父亲周伯宜,神态一本正经,却比祖父更为温和。他家教虽严,却从不打小孩子。周伯宜平时对儿子们的读书,监督得并不紧。在日常管教上,更常常很宽容。有一次鲁迅和弟弟偷偷买回来一本《花经》,被周伯宜发现

了,他们又害怕又绝望,因为这是属于闲书,一般人家都不许小孩子看的:"糟了,这下子肯定要没收了!"谁料周伯宜翻了几页,一声不响地还给了他们,使他们喜出望外,从此放心大胆地买闲书,再不用提心吊胆,像做贼似的。至于母亲鲁瑞,对他的挚爱就更不必说了,几个孩子当中,她最喜欢的就是鲁迅。当年她为儿子筹集八元川资送他进江南水师学堂这件事在讲求“考科举当京官”的中国,对一位自学可以念书的普通妇人而言不可说不是一件壮举。她的思想之开明是难能可贵的。这对先生一生而言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转折点。我想,鲁迅之后的成就与他的家人对他的关爱,他的家人的开通,家人自身品质对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这一张张相片看过来,思绪不断涌出,真可谓是一气呵成了。待要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就显得冗长了。有关先生的话题是说不完写不尽的。真是打心底里敬爱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使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才是做学问之道,才能有深刻而真切的体味。我想,实践教学活动是必要而意义深远的。

全国自考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鲁迅研究真题及答案00812

全国自考2010年4月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真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诗集《草莽集》的作者是【】A. 闻一多B. 朱湘C. 徐志摩D. 戴望舒答案:B 2. 《梦之谷》是下列哪个作家的作品【】A. 萧乾B. 废名C. 师陀D. 汪曾祺答案:A 3. 翠翠是沈从文哪部小说的主人公【】A. 《长河》B. 《牛》C. 《丈夫》D. 《边城》答案:D 4. 鲁迅小说《示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A. 看客形象B. 农民形象C. 知识分子形象D. 卫道士形象答案:A 5. 七月派最重要的小说家是【】A. 东平B. 路翎C. 柏山D. 贾植芳答案:B 6. 曾树生是巴金哪部小说的主人公【】A. 《家》B. 《憩园》C. 《寒夜》D. 《第四病室》答案:C 7. 《再别康桥》的作者是【】A. 闻一多B. 徐志摩C. 何其芳D. 废名答案:B 8. 《烦恼人生》的作者是【】A. 池莉B. 王蒙C. 邓友梅D. 宗璞答案:A 9. 下列哪部小说是陆文夫创作的【】A. 《红豆》B. 《在悬崖上》C. 《美丽》D. 《小巷深处》答案:D 10. 《金锁记》塑造的主要女性人物形象是【】A. 白流苏B. 曹七巧C. 葛薇龙D. 曼桢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鲁迅小说被收入《故事新编》的有【】A. 《非攻》B. 《理水》C. 《奔月》D. 《铸剑》E. 《起死》答案:A^B^C^D^E^ 2. 下列诗集属于戴望舒的有【】A. 《我底记忆》B. 《石门集》C. 《望舒诗稿》D. 《灾难的岁月》E. 《三秋草》答案:A^C^D^ 3. 下列属于师陀创作的小说有【】A. 《谷》B. 《无望村的馆主》C. 《桃园》D. 《结婚》 E. 《马兰》答案:A^B^D^E^ 4. 《围城》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有【】A. 方鸿渐B. 赵辛楣C. 唐晓芙D. 孙柔嘉E. 白流苏答案:A^B^C^D^ 5. 老舍塑造的正派市民形象有【】A. 赵四B. 张大哥C. 李子荣D. 钱默吟E. 丁二爷答案:A^C^D^E^ 6. 茅盾创造的时代女性形象有【】A. 孙舞阳B. 章秋柳C. 慧女士D. 赵惠明E. 梅女士答案:A^B^C^D^E^ 7. 京派小说家的风格有【】A. 浓厚的传奇性B. 深沉的抒情性C. 微笑的悲剧D. 强烈的社会批判E. 歌颂英雄行为答案:A^B^C^ 8. 巴金描写封建性大家庭的小说有【】A. 《激流三部曲》B. 《憩园》C. 《寒夜》D. 《火三部曲》E. 《第四病室》答案:A^B^ 9. 艾青作品中属于"土地"系列的诗篇有【】A. 《死地》B. 《复活的土地》C.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D. 《我爱这土地》E. 《火把》答案:A^B^C^D^ 10. 下列作品属于张爱玲的有【】A. 《传奇》B. 《十八春》C. 《流言》D. 《秧歌》E. 《结婚十年》答案:A^B^C^D^ 三、填空题 1. 《第七连》是的作品。答案:东平(或“丘东平”) 2. 代表闻一多诗歌最高成就的诗集是《》。答案:死水 3. 《蚀》三部曲包括《》、《动摇》、《追求》。答案:幻灭 4. 胡风提出了“战斗精神”理论。答案:主观 5. 《断章》的作者是。答案:卞之琳 6. 《生活是多么广阔》的作者是。答案:何其芳 7. 《果园城记》的作者是。答案:师陀8. 倪吾诚是王蒙小说《》的主人公。答案:活动变人形 9. 郭小川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表现形式“”。答案:新辞赋体 10. “百花文学”因毛泽东“”方针而得名。答案:双百(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四、名词解释 1. 《阿Q正传》答案:《阿Q正传》:鲁迅先生最重要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塑造了阿Q 这一典型形象,(2分)他的精神胜利法是对中国国民性的高度概括。(2分) 2. 七月派小说答案:七月派小说:七月派是抗战时期在胡风影响下形成的一个现实主义文学流派,(2分)小说方面的代表人物有东平、路翎等,其中以路翎成就最高。(2分) 3. 政治抒情诗答案:政治抒情诗:政治抒情诗是指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在既定的意识形态规限内,(2分)以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为题材,凸现政治内容,抒发政治激情,在社会上产生极大影响的一批抒情诗歌。 五、简答题

鲁迅小说与绍兴民俗文化

鲁迅小说与绍兴民俗文化 摘要:鲁迅小说除了以深刻地思想见长之外,还常以绍兴为背景,反映了出一个地域、时代浓郁的风土人情与精神面貌。其间包涵的民俗文化不容忽视,更反映了民众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对鬼神的信仰支配着人们的行为和心理。 关键词:鲁迅小说;民俗现象;鬼神信仰 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指出:“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1] 民俗和文学有着太多的相同资源、相同想像、相同观念、相同任务,及宗教、仪式和风格上的相同类型,这使它们纠缠在一起,相互影响、变化、生长和消歇。民俗具有熔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情感与理智、实用与审美于一炉的多重文化品性,为作品中的人物提供一种特具民俗氛围的生存环境。 鲁迅的小说是一个有着强大生命力的民俗文化体系,他在小说中向读者展示了婚姻民俗、祭祀民俗、信仰禁忌民俗、社会制度民俗、服饰民俗、交通民俗等等丰富而又翔实的民俗事象。这些民俗事象内涵丰富,形式多姿多彩,与浙江绍兴的传统文化融为一体,散射出久远的光辉。 一、鲁迅小说反映的民俗现象 (一)祭祀习俗 祭祀在当地也称“祭福”。灶神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神祗,已有很久的历史,《战国策·赵策三》中有“梦见灶君”[2]的话。灶君亦称灶神、灶王。原始人有祭火的习俗,祭灶风习亦历史久远,《论语·八佾》中王孙贾就有“媚奥媚灶”[3]之问。人们认为灶神除执掌灶火外,还考察人间太平并告知天帝。腊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上天,供奉一种富有粘性的糖,借此粘住灶神的牙齿,使他没法向玉皇大帝陈说人们的过失。每年的供奉就是为了“贿赂”灶神,求他在天帝面前多说两句好话,以保佑来年的风调雨顺。 送灶神之后,除夕之前,每户人家总要选择一个祝福的吉日,这是每家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大祭典。《祝福》中就写了敬神祭祖这个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阶级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那种隆重肃穆的气氛,足以显示出祭祖的重要性了。 所祭的神像有“南朝圣宗”四字,绍兴人叫祝福菩萨、大菩萨,照老年人的说法,天上的菩萨,不进不洁之家。因此,祝福之前,必须把厅堂、祭桌、祭器等惮扫、洗刷得干干净净。“五牲福礼”煮好后,盛放在木制的朱漆大盘里。其摆法都有一定的规矩,如鸡鹅要跪着,头朝福神,表示欢迎;一尾活鲤鱼用红绳穿过其背刺吊在“龙门架”上,用红纸贴住色眼睛,是取“鲤鱼跳龙门”之意。祭典若在深夜举行,气氛更为庄严肃穆。男丁按辈份行三跪九叩大礼,妇女和个别忌生肖的男丁都要回避。别说寡妇祥林嫂,就是鲁府的太太、小姐们也是被剥夺祝福资格的。祝福后便祭祖(俗称“请回堂羹饭”)。祝福时桌子是照桌面的木纹横摆的,祭祖时则改为直摆;祝福时

游鲁迅故里

游鲁迅故里 ———张子倩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来了,一年一度的“研学之旅”活动也如约而至了。“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暮春四月,我们湖光小学的莘莘学子们在老师和导游的带领下,一路欢歌笑语,开开心心去旅行。 我们来到了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鲁迅故里。它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市区,占地50公顷。是由早先的鲁迅纪念馆演化而来,现包含:鲁迅故居、三味书屋、百草园、鲁迅纪念馆等。要想全方位立体解读中国近代大文豪、大思想家、大政治家鲁迅的话,就请务必来“鲁迅故里”看看,从中寻找伟人昔日玩乐与成长的足迹。 我们到达景区时,天空正飘着雨。我撑起雨伞,跟随导游缓缓地穿过那条窄窄的青石板路,细细欣赏两旁粉墙黛瓦,竹丝台门。走着走着,鲁迅故居便映入眼帘。其整座建筑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它是一大型的台门建筑,也是鲁迅青少年时代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1881年9月25日,鲁迅诞生于此。他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故居度过的。故居记录了鲁迅近20年的喜怒哀乐。 我一边聆听导游讲解一边继续往里走。不一会儿便看到一大片碧绿的菜畦。是百草园到了。它占地2千平方米,原是十几户周姓人家共有的一个菜园子。平时有人去种些瓜菜,秋后用来晒晒谷物。它虽没有什么高、大、上的雄伟建筑,也没有什么奇花异宝。但是,你可千万别小看它!因为它可是鲁迅童年时代的大乐园,年少时的鲁迅常来此玩耍嬉戏,品尝紫红的桑椹和酸甜可口的覆盆子,在矮矮的泥墙根一带捉蟋蟀、拔何首乌,夏天他来纳凉,冬日他在雪地上撒食捕鸟雀……童年无穷无尽的趣事在鲁迅心里留下了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如今的“百

草园”基本上保持了他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描写的模样: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矮矮的泥墙根,我看着低矮的墙根迎来送往一群群和鲁迅当年一样年少的少年们,突发奇想:有没有可能,这些少年们当中也有如鲁迅般文思气节的人存在?会是你我吗?忖后,我抬头忽见一只云雀从草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在不着边际的遐想之后,我再次跟随导游去观赏著名景点------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有名的私塾,原是熟师寿镜吾寿家书房。书屋正中上方悬挂着“三味书屋”匾额,所谓三味:“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希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鲁迅12------17岁六年时间都在此求学。他的座位在书屋的东北角,一张泛着陈旧的红褐色硬木书桌就是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有一次,鲁迅因故迟到,受到老师批评后,就在书桌右上角刻个“早”字用以自勉,从此再也没迟到过。私塾老师寿镜吾是个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潜移默化地感染了鲁迅,我们可以从鲁迅振臂高呼出正义的呐喊声里,从他一生毫无修饰的穿戴举止里,从他一本本文思泉涌的著作里感受得到鲁迅和他的师尊一样:方正、质朴、博学。真是名师出高徒!鲁迅曾获誉无数,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我眼前这古朴的三味书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因为三味书屋是培育他成材的最早摇篮。 接下来,我们还游览了“鲁迅纪念馆”,“风情园”等景点。一路走来,我们对文化领袖鲁迅先生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也对他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傍晚时分,吴越大地依然是春雨潇潇。我们湖光小学师生圆满结束了对鲁迅故里的瞻仰。再见了,百草园。再见了,三味书屋。再见了,我们心中的文豪英雄。

冰心与中国现代文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讲稿 冰心与中国现代文化 李玲 1921年那个除夕的夜晚,年轻的冰心对父亲说她的理想是“看守灯塔”。她说:“灯台守的别名,便是‘光明的使者’。他抛离田里,牺牲了家人骨肉的团聚,一切种种世上耳目纷华的娱乐,来整年整月的对着渺茫无际的海天。”“我晚上举着火炬,登上天梯,我觉得有无上的倨傲与光荣。”(《往事二之八》)冰心希望在海军部工作的父亲能帮助她谋到灯台守这个职位,她要“牺牲自己,服务社会”。可惜,按规定灯台守是男性从事的工作。父亲安慰她说:“清静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原不止灯台守,人生宽广的很!”(《往事二之八》)冰心没有谋到现实中看守灯塔的工作,但是,她却用一生的创作为我们点燃、看守了一座“爱”的灯塔。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 点缀得香花迷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掉,也不是 悲凉。?(《寄小读者·通讯十九》) 这些早年写给小读者的美丽词句,正是冰心一生的自我写照。 从上面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冰心并不是不知道人生有荆棘、不知道人生有痛苦,而恰恰是感觉到了荆棘、痛苦的存在,她才要用爱和同情来温暖人生。这里就涉及到这样的问题:我们自己需要不需要这种温暖和慰藉?我们应该不应该给予别人这种温暖和慰藉?这种爱与同情在我们的生命到底占据了什么样的位置? 也许有人要说,感觉到了荆棘,感觉到了痛苦,就应该迅速拔去荆棘、去除痛苦的根源,那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爱和同情并不能解决问题。然而,我要说,人不是纯粹理智的动物,拔去荆棘、去除痛苦的根源固然重要,但心灵的呵护也同等重要。首先,拔去荆棘、去处痛苦的根源需要坚强的心理力量才能完成,这种心理力量要靠爱与同情来涵养;其次,拔去荆棘、去除痛苦的根源之后,人的心灵仍然需要爱与同情来排除那荆棘与痛苦留下的阴影;再次,人生的某些困境,诸如个体生命有限、人总有一天要死之类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无法解决的,那么,爱与同情的温暖对于人生来说就分外重要了。 鲁迅是中国现代作家中最执著于拔去荆棘、去除痛苦的作家。他对我们这个民族的挚爱,往往通过憎的方式来表达。鲁迅渴望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就特别憎恨我们民族精神中病态的东西。他一生都怀着“爱愈深,其恨愈切”的痛苦心情,从各种角度揭示民族的精神病痛,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他揭露中国历史文化和历史制度有“吃人”的一面,他批判国民的“精神胜利法”,他批判庸众对别人的生命麻木不仁的看客心态。然而,鲁迅这样一个执著于批判的作家,他的作品同时也从正面表达了对爱与同情的强烈渴求。他一生都感激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关爱,一生都怀念自己与少年闰土的无间友谊,故乡迎神赛会上富有人情味的“无常”也让他一想起来就感到特别温馨。这些“好的故事”,一直是他的精神支撑。这正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爱与同情对于富有情感的人类来说是多么重要。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作家冰心存在的意义。 冰心正以歌唱爱这种鲜明的文化立场,参与了中国现代文化的最初建构。中国现代文化现代性的核心内涵,就是关爱生命、尊重生命。这种重视生命价值的现代性追求,从两方面

绍兴鲁迅故里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

绍兴鲁迅故里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绍兴鲁迅故里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导游,可能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一般是根据实际的游览景观、遵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模拟游览活动而创作的。那么应当如何写导游词呢?以下是帮大家的绍兴鲁迅故里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各位来宾: 大家好! 欢迎大家参观绍兴鲁迅故里。我们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绍兴都昌坊口周家大院。他儿时就读于三味书屋,13岁时,家道中落。18岁那年,毅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先后去南京、日本学习。1909年夏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和文学创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享年56岁。鲁迅一生的著作和译作近1000万字, ___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今天,非常荣幸能做大家的导游陪您一同参观。我是这次带大 家游玩鲁迅故里的导游,叫潘星言,大家可以叫我小潘。希望在我的陪伴下,大家能度过愉快的一天。鲁迅故里是鲁迅先生儿时乐园,希望这里能给你留下美好的记忆。现在,展现在你面前的一幅巨幅壁画,画中那位慈眉清目的老人就是鲁迅先生,只见他身穿长袍,手执一根烟悠然地抽着,给人一种大义凛然的感觉,敬佩之感油然而生。壁画塑着几个小孩嬉戏玩耍的`造型,一下子让我们回想起鲁迅先生笔下 那些栩栩如生的童年画卷来。 鲁迅故里是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 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往前走,一阵阵香味迎面而来,原来是臭豆腐、霉干菜、香糕等绍兴特产香味四溢……靠左侧走就是著名的"三味书屋"了。走进细看,迎面中堂上方悬挂着一块横匾,上书"三味书屋"四个大字,下面则是一副松鹿图。小屋角落是鲁迅先生儿时读书曾用过的桌子,桌子右上角清晰的刻着一个"早"字。这里还有一段小故事:有一天先生有事,上学迟到了,被老师用戒尺批评。后来先生就刻了这个"早"字,时刻提醒着自己。 走出三味书屋,穿过对面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 故居两楼两底。拾阶而上,东首前半间是当年鲁迅家吃饭、会客的主

鲁迅与先秦诸子(易中天绍兴图书馆越州讲坛演讲视频)

鲁迅与先秦诸子(易中天绍兴图书馆越州讲坛演讲视频) “绍兴这个地方风景秀丽、人杰地灵,这块不平凡的土地上注定会产生很多的伟人,而我自己最崇敬的就是鲁迅先生。”昨天下午2点,著名学者易中天教授在绍兴图书馆正式开讲《鲁迅与先秦诸子》,一上台易中天就对鲁迅大加赞赏:鲁迅先生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懂中国人的人,而且直到现在其对中国人的认识和判断还没有过时。 这样的言语一下就拉近了易中天和台下市民的距离,赢得阵阵热烈的掌声。作为央视《百家讲坛》收视率最高的演讲者,顶着“学术超男”名头的明星学者易中天在绍兴的人气十分,他在图书馆讲座的门票更是早早被市民一抢而空。 昨天下午1点30分左右,记者来到讲座现场时,偌大的演讲厅里已经坐满了市民,一些来晚了的市民只能站着听完整个讲座。而一些没有领到门票的市民则选择通过网络直播收看讲座。 在2小时左右的讲座中,易中天用其特有的风趣幽默的语言、渊博的知识,和绍兴市民一起分享了先秦诸子中的孔子、墨子等人的思想和典故,整个讲座氛围十分轻松。一位姓朱的市民告诉记者,对于先秦文化和历史他一直都很感兴趣,但是现有的一些文史资料都过于深奥,理解起来十分费劲,可是听易中天这么一说就觉得特别容易理解了。 一向注重互动的易中天昨天依然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和市民们进行交流,对市民们的提问一一进行了解答。而在回答一位市民提出的“怎么看待现在很多家长为了培养孩子,很小就让孩子读《四书五经》的做法”时,易中天“语出惊人”,他表示自己是坚决反对励志,反对培优,反对成功学,不要因为对孩子有过多的苛求而扼杀孩子快乐的童年,不要单纯的“望子成龙”,而是应该“望子成人”。易中天说他对于下一代的希望就是他们能够成长为真正的人,成长为善良、有爱心、真实、快乐的人。 易中天绍兴“品鲁迅” 年过六十的易中天曾经以学术著作和“品读中国系列”而知名,而在2005年以来凭借在《百家讲坛》中“品汉代风云人物”,特别是“三国”成大众讲坛和书界炙手可热的人物。此次易中天绍兴开讲,主办方免费发放给市民的300张讲座票短短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就全部领完,一票难求的场景可见其在绍兴的受欢迎程度。昨天晚上8时许,到绍兴没多久的易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关于绍兴,关于鲁迅 时隔5年,这是易中天教授第二次踏上绍兴的土地,虽然来的次数不多,但他对自己崇敬的鲁迅先生的家乡绍兴不可谓不了解,表示自己非常看好绍兴:“绍兴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

浙江省绍兴市鲁迅中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

绍兴鲁迅中学高一数学学科2020学年第一学期10月限时训练试卷 考生须知:1、本卷共四大题,19小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 目要求. 1.已知全集2,{|20},{|1}U R A x x x B x x ==-<=≥,则()U A C B ?= ( ) A .(0,)+∞ B .(1,2) C .(,2)-∞ D .(0,1) 2.设集合{1,2},{|10}A B x ax =-=-=,若A B B ?=,则实数a 的值的集合是( ) A. 1{1,}2- B. 1{1,}2- C. 1{1,,0}2- D.1 {1,,0}2- 3.下列四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A .()2 f x x =,()()21g x x =+ B .() f x =,()2g x = C .()()f x g x x == D .()()f x g x 4.若函数()y f x =的定义域是[]0,2,则函数(1) ()1f x g x x +=-的定义域是( ) A .[]0,2 B .[)1,1- C .(1,3] D .[)(]0,11,2? 5.函数2()43,[0,]f x x x x a =-+∈的值域为[1,3]-,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2,4] B.(0,4] C.[2,)+∞ D.(0,2] 6.若11,23a b c -<<<<<,则()a b c -的取值范围是( ) A.(4,6)- B. (6,4)-- C.(6,0)- D.(4,0)-

鲁迅故里

鲁迅故里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0日上午10时许,我们慕名来到鲁迅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鲁迅故里。 鲁迅故里包括鲁迅纪念馆、鲁迅祖居、鲁迅故居(含百草园、绍兴民俗展览、朱家台门)、三味书屋等全部建筑,是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生活过的故土。鲁迅故里景区是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乡古城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就诞生在这里。 临近故里,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大门口的巨大壁画,壁画上书画着“鲁迅故里”四个大字和鲁迅的半身画像,壁画前还有几个小孩正围成一个圈的铜像,他们的神态各不相同,活灵活现。远远望去,好像在谈论对鲁迅先生的无限赞扬。此刻,在我们的左手边有一块巨大的石碑,上方印着“民族脊梁”四个烫金大字。这块石碑是人们为了纪念鲁迅先生的丰功伟绩专门建造的。 我们踏着石板路,看着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和雕花的古木窗,会给人一种时空交替的错觉。这老房子呀,是周家的台门,是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建筑之一。沿着石板路,看到以前的书房、天井、古井、灶间,都显得十分古朴,大家会感到自我也在鲁迅那时候。 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它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由门厅、大厅、香火堂、座楼等组成,是目前绍兴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台门建筑之一。“德寿堂”系周家接待来访宾客及举行婚丧、祭祀等大型活动的场所。 从右侧门进去,穿过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绍兴俗称天井,那里原先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夏天,小鲁迅经常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他的祖母蒋氏则摇着芭蕉扇一边打扇,一边给小鲁迅猜谜,讲“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故事。看那铜像人物表情十分丰富,我情不自禁地在旁边坐下,感觉到祖母讲得活灵活现,鲁迅听得如痴如醉。这些民间文学故事,为鲁迅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鲁迅在《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动的回忆。 10时37分,我们沿着长廊,向后走去,豁然开朗,看到一个很大的院子,那就是鲁迅小时候玩耍的地方——百草园。虽然那里没有奇花异草,但是它是鲁迅小时候童年的乐园。 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是当时周家新台门族人所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童年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内捉蟋蟀、找蜈蚣、摘覆盆子、拔何首乌藤等,几乎每一天都玩得开开心心,不亦乐乎。对于百草园,鲁迅曾在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此刻我们所看到的百草园就是鲁迅当年笔下的景致,百草园的每一个角落,我们似乎还能找寻到鲁迅的童年身影。鲁迅12岁时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不得不与他的蟋蟀们、覆盆子和木莲们告别,去全城最严厉的私塾读书。 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的私塾。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书屋正中

绍兴,关于鲁迅的地方

绍兴,关于鲁迅的地方 绍兴鲁迅纪念馆——鲁迅纪念馆总占地面积为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它以"老房子、新空间"的设计理念,使其与该地区传统街巷肌理保持统一。纪念馆外部为绍兴台门建筑形式,主入口采用绍兴传统竹丝台门。我曾读过一篇对鲁迅纪念馆的描述的说明文,让我这个还未一领其风采的懒人也蠢蠢欲动,想去一探究竟,但听说这纪念馆格外宏大,值得一游。 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临街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家出入的地方。从黑色的台门进去,穿过小天井,是一间泥地的台门间,系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那里陈列着轿和橹,其中轿杠系鲁迅家的原物。我曾有幸一览鲁迅故居,是十分宽敞又别致的大院。想着,曾有位万分闻名又伟大的人物居住于此,便心生敬意,走的每步路都似乎格外缓慢、格外轻快。 三味书屋——寿家台门是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先生家的住屋。寿镜吾,名怀鉴,字镜吾,是一个学问渊博的宿儒。他品行端正,性格耿直,一生厌恶功名,自考中秀才后便不再应试,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鲁迅称赞他为"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紧接着故居的,就是书屋了。不大,却明显有《朝花夕拾》中所述的气氛,让我有些羡慕、又有些感慨。 鲁迅祖居——老台门占地3087平方米,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封建士大夫住宅。其主体建筑共分四进,第一进俗称"台门斗",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鲁迅祖父周福清在同治年间被钦点为翰林,这对周家来说是莫大的荣耀,展示着主人的身份。 鲁迅笔下风情园——绍兴鲁迅纪念馆西北侧,有一朱家台门,又称"老磐庐",它西接周家新台门,东邻周家老台门,北临东咸欢河。朱家台门环境幽雅,且寓古迹,为古城绍兴保存最完整的典型的花园台门建筑。 土谷祠——土谷祠即土地庙,"土"指土地神,谷,指五谷神。塔子桥南堍也有一座土谷祠,它座落在长庆寺的斜对面,祠前有跨街台亭。在飞檐重彩的跨街台亭上原有许多匾额,其中一块有"恩沛东陶坊民寿怀鉴敬立"的字样。 长庆寺——长庆寺位于绍兴城南塔子桥南堍,距离鲁迅故居不到二百米,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课后题答案

鲁迅的《呐喊》《彷徨》(一):《呐喊》《彷徨》的底色和基调 1.《祝福》收录在《彷徨》第一篇 2.《狂人日记》的作者是鲁迅 3.《呐喊》《彷徨》的取材与写作意向是:D A对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的批判与揭露 B、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及提出改造国民性的问题 C、对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索 D、以上都是 4.《彷徨》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共11篇。 鲁迅的《呐喊》《彷徨》(二):《呐喊》《彷徨》的取材与写作意象 1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祝福》 D、《故乡》 我的答案:A 2华老栓是下列那篇小说的主人公?()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祝福》 D、《药》 我的答案:D 3《药》采用了双线交错的结构,直指国民劣根性。√ 4《狂人日记》表现了对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和揭露。√鲁迅的《呐喊》《彷徨》(三):鲁迅小说的艺术格局和语言创新 1从结构上看,《呐喊》《彷徨》有三分之二均采用了()结构。 A、草蛇灰线 B、双线交错 C、横截面 D、意识流 我的答案:C 2下列选项中采取仿传记体形式的是()。 A、《故乡》 B、《阿Q正传》 C、《祝福》 D、《药》 我的答案:B 3鲁迅的小说创作是清醒的开放型现实主义。√

4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甚高,认为《红楼梦》敢于如实描写,并无伪饰。√鲁迅的《呐喊》《彷徨》(四):鲁迅小说的风格构成 1有学者认为,()是一篇类诗体,寓言体小说。 A、《伤逝》 B、《阿Q正传》 C、《狂人日记》 D、《药》 我的答案:C 2鲁迅小说的风格是()。 A、剑拔弩张,忧愤深广 B、精粹警拔,自然朴实 C、横眉冷对,忧国忧民 D、怨愤满溢,哀嘶不止 我的答案:B 3鲁迅小说完成了语言上的革命,小说的语言是纯粹的白话文。× 鲁迅的《呐喊》《彷徨》(五):爱情题材的小说 1《伤逝》收录在()。 A、《呐喊》

《单摆》教学设计绍兴县鲁迅中学312000何尧荣

《单摆》教学设计 绍兴县鲁迅中学(312000) 何尧荣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单摆的构造 2、掌握单摆的回复力是重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 3、掌握单摆在偏角很小时可以近似地做简谐运动 4、掌握单摆振动的特点及周期公式 〔能力目标〕:1、掌握力的分解原则――按作用效果分解 2、初步掌握近似处理方法 3、初步掌握因素分析法,能对问题进行定性分析 4、会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探索性实验,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德育目标〕:1、初步掌握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2、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熏陶 ● 【重点难点】: 〔重点〕: 1、单摆振动的回复力 2、单摆的偏解很小时满足简谐运动的条件 3、通过定性分析、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单摆周期公式 〔难点〕:单摆振动的回复力 ● 【任务分析】:

●【教具准备】:摆长、摆球大小和质量不一样的单摆四只,砂摆一只,CIA 课件一个等等。 ●【教学过程】: 一、告知教学目标 师:看新标题 板书:单摆 公布目标:多媒体打出 二、回顾原有相关知识,引入新课 师:问简谐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生:答 师:日常生活中那些现象属于机械振动? 生:答(秋千,钟摆,鼓,地震等等) 师:1、打出动画:秋千的摆动,钟摆的摆动 2、问:秋千和钟摆的摆动有哪些共同点? 生:答 师:秋千和钟摆最终为什么一定会停下来呢? 生:有空气阻力存在 师:我们能不能由秋千和单摆摆动的共性及忽略空气阻力,抽象出一个简单的物理模型呢? 生:学生相互讨论的后让几个同学回答 三、呈现新知识 (一)单摆模型解说 师:1、由学生讨论后总结出单摆的构造: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下 面悬挂一个密度大的小球就组成了单摆。 2、单摆的特征:摆线不可伸长,质量可忽略;小球要小,质 量要大。 (二)单摆振动的回复力分析 1、实验演示单摆的振动 2、回复力分析 师:(问)单摆做什么运动? 生:答 师:(问)单摆在振动过程中受到哪些力作用? 生:答 师:教师由学生的回答板书单摆受力分析图并打出单摆振 动的动画。 师:单摆振动的回复力是谁? 学生讨论后让学生回答。(可能有重力和拉力的合力,拉 力水平方向的分力,重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等) 师:单摆振动时在竖直平面内做变速圆周运动,重力和拉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文章深刻隽永,对中国人人性的研究与刻画木三分。流传下来的鲁迅小说往往是人生寓义和对现代中国人灵魂拷问的文学经典,其中所蕴含的人性启示不仅适合于过去而且适合于现在和未来的中国人。鲁迅独树一帜的文风来自无法自拔的 悲悯,思考,深层的思考,可悲可笑可恨的现实,无路可 走的未来,向死而生成了最终的诉求。东汉许慎《说文解 字》对“死”的注解是“死,澌也,人所离也”。“澌”, 一般辞书多解为“尽”,是为水到了尽头。“亡”作“死” 同解,也由来已久,如《汉书 · 李广苏建传》中,就有“存 亡不可知”语。人总是要死的,这恐怕是人类发现的所有真 理中最为朴实无华,也最无从变异的一种,死亡是一个永恒 的话题。正如 1926 年鲁迅在《影的告别》中所写的那样, “有所不乐意的天堂,有所不乐意的地狱,有所不乐意的黄 金世界,……呜乎呜乎,我不愿意,我不如彷徨于无地。” 在“不愿”的苟活中,鲁迅让死亡提前进入到自己的精神结 构,把死亡抽象成小说中对现实的否定性力量,从而体悟 死,得了生,懂了爱,超脱苦,超越死。 鲁迅小说死亡现象分析 “内在化”和“对象化”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鲁 迅通过塑造小说人物形象将自我与社会“文学化”地统一起 来。这种通向“文学者鲁迅”的精神炼狱在鲁迅小说中体现 在各个小说人物的死亡现象上。 1.狂人之死 死亡在鲁迅早期的小说作品《狂人日记》中得到了夸 张的戏剧化演绎。在中国戏剧中死亡不属于“天道”而属于 “人道”的悲剧,明确地纳入惩恶扬善因果报应的伦理道德 轨道。《论语》说:“子不语怪力乱神。”所以对生命之后的 那个未知的世界莫不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所以狂人看到的死 是现世的,是用 69 次“吃人”的表述来营造的死亡氛围。 “狂人”是鲁迅借助在仙台学医期间所获得的医学知识 和对自己患有“迫害妄想”症的表弟的仔细观察,从而刻画 的一个受过新思想教育的人发病时的精神反应和心理活动。 因此“狂人”身上包含梦呓者和觉醒者的双重特性,鲁迅是 借一个迫害狂的言行和叛逆的内心表达与社会背景文化环 境无法协调难以适应的自身。狂人是在一个有“月光”的晚 上发病的,他发病后对周围的一切产生了陌生感、恐惧感, 并变得极其敏感。狂人妄想被迫害,从小说叙事上看,前半 部分“狂人”笼罩在肉体被吃的死亡阴影和恐怖中,如“他

绍兴之行3鲁迅祖屋

绍兴之行3鲁迅祖屋 绍兴之行 3鲁迅祖屋 鲁迅祖屋 (1月24日上午,壬辰年初二,小雨) 走进鲁迅故里景区,一幅清末民初时的画卷展现在游人面前,石板路、旧木窗、石库门无不向游人述说着当年的历史。 鲁迅祖上是湖南道州人,一世祖在明朝正德年间搬迁到绍兴城内竹园桥。据鲁迅二弟周作人推测,周氏祖上或许是务农,但搬到绍兴城后,肯定是弃农经商了,家境也逐渐殷实了起来。 由于在城市的便利,周家子弟开始走进学、读书、赶考之路,终于六世祖考上了举人(乾隆年间),为周家挣得了第一块“文魁”匾。这意味着周家从此挤进了士林,不光经济地位上升,政治地位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从此,周家开始购地建屋,广置田产。鲁迅的七世祖周绍鹏在乾隆十九年(1754年)购 得了此屋,经过大规模的修建,形成了现在颇具规模的周家老台门(注1),这就是鲁迅祖居。它位于新建的鲁迅纪念馆

陈列大厅的东首,坐北朝南,前临东昌坊口,后通咸欢河,西接戴家台门,与三味书屋隔河相望。 老台门占地3087平方米,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封建士大夫住宅。其主体建筑共分四进: 第一进俗称“台门斗”,现在是入门检票的地方,就是仪门,也就是门厅。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 “翰林”匾 鲁迅祖父周福清在同治年间被钦点为翰林,这对周家来说是莫大的荣耀,因此周氏家族的三个台门的仪门上都挂上了翰林匾,它仿佛是三张巨大的名片,展示着主人的身份。匾额的两旁各有一行泥金小楷:“巡抚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节制水陆各镇兼管两浙盐政杨昌浚为”和“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周福清立”。 我们在第一进“台门斗”前合影

第二进为厅堂,俗称“大堂前”,是周氏族人的公共活动场所,以作喜庆、祝福和宴会宾客之用。厅堂正上方高悬一块大匾“德寿堂”(注2),两旁柱子上有一副红底黑字的楹联: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第二进厅堂正上方高悬一块“德寿堂”大匾 第三进为香火堂,是作祭祀祖宗和处理丧事的地方。儒家以孝为本,逢年过节堂上悬挂列祖列宗的祖像、安放牌位,设五事(即火烛、香炉之类),置祭品,五代以内的周家老少必进香磕头,行大礼、尽孝道。 第三进的香火堂是祭祀祖宗和处理丧事的地方 现挂有“德祉永馨”匾,意指德行和福气渊源流长。中间挂有一张鲁迅祖父和两位祖母的神像,两壁上挂着的就是鲁迅祖父周福清的治家格言《恒训》,现在这些是鲁迅在南京求学

鲁迅故居景点讲解

1.景墙 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我们著名的鲁迅故居了。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景区的东面的入口广场,首先大家看到的就是一堵巨大的花岗岩景墙,这堵墙大家看看有多高啊,那这堵墙其实高4.5米,长度在15米左右,整个画面我们可以看到啊,镌写的鲁迅故里四个大字非常的苍劲有力,主要由鲁迅胸像跟鲁迅故里的典型风貌组成。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啊,鲁迅的手里呢拿着一根烟,大家知道为什么要采用这样一张图作为这个墙面呢,原来啊在鲁迅先生的随笔里曾经这样说过“自己只要一抽烟啊,就有了很多对生活的理解跟写作的想法”但是在这里面呢,鲁迅先生的表情十分的和蔼可亲,更多地表现了鲁迅日常生活中的真实面貌。那我们来看一下景墙前的一组青铜雕塑作品,他们都是小时候鲁迅所接触过的人,那么大家知道他们是谁吗?这个手握书本,长着胡子的呢就是鲁迅先生的老师,寿镜吾老师,旁边站着听讲的就是小时候的鲁迅跟鲁迅先生儿时的好朋友,闰土。相信啊,大家在以前的课堂上也学习过鲁迅的文章,那么现在呢,这堵景墙也成了鲁迅故里的标志性建筑,基本上每位游客来到这里都会在这面景墙前留下自己的美好回忆。 2.民族脊梁碑 那么现在我们来到的呢就是我们的民族脊梁碑,那这个碑呢有一个开门见山的作用,那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啊毛泽东同志曾经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伟大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的方向。那么在这里呢,鲁迅度过了18年青少年时期,那么18年以后他去了哪里呢?那么18年之后,他先到南京求学,在1902年的被官派到日本留学,在日本啊,他先在弘文学院学习日语,那么后来呢在日本学习医,她说学医能够医治像他父亲一样生病的人,同时呢也能促进国人对维新的信仰,那么在学西医的同时,很多啊都会经常播放幻灯片,那么有一次在幻灯片中呢,鲁迅先生看到了一个体格强壮的中国人被俄国人指控为中汉,正在砍头示众,而周围聚集的都是一些神情麻木凑热闹的中国人,鲁迅先生当时啊是非常的受打击,那么他说啊“医学只能医治人的身体,却不能医治人的精神”所以他呢决定弃医从文。那么鲁迅先生哪一年回到绍兴啊,是在1910年,那么当时鲁迅先生已经30岁了,后来在绍兴的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学堂担任过两年教师,那么在哪一年离开绍兴啊,12年的时候离开了绍兴,在蔡元培的邀请之下离开了绍兴去了南京,后来中转到北京工作,那么后来在北京呢,也是鲁迅先生最忙碌的时候,为什么呢,大家熟悉的“故乡”“呐喊”等文章其实都是在北京所写的,那么直到318惨案之后,刘可真和杨德琴这两位学生被杀害,当时呢鲁迅也被列入到了这个黑名单,所以他不得不南下,后来他来到广州中山大学和厦门大学,那么412反革命政变当中,鲁迅先生是冒雨营救学生吴校,辞去了中山大学的职务,最后辉煌战斗十年生活是在上海度过的。那么27年的时候,也是鲁迅先生跟他的第二位妻子许广平真正的生活在一起,成了一对患难与共的夫妻。那么直到哪一年去世,39年10月19日,享年56岁。那么去世之后啊,很多报纸报刊都登上了头条,之后呢,蔡元培先生就写了民族脊梁四个大字,形象的概括了鲁迅先生,那么把民族脊梁放在这里呢确实就有开门见山的作用。 3.翰林匾、德寿堂 那么我们来到的就是鲁迅祖居中最早的台门,周家老台门。鲁迅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而鲁迅先生生活的周家台门也可以说是最大的一个台门,有3000多平方米,这个台门呢是周少河在清朝的时候构建的,那么至今呢已经有250年的历史了,是我们绍兴城内清代建筑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建筑。但是鲁迅先生并没有在这里生活过,因为鲁迅先生在1881年出生在周家新台门,所以说啊,这个周家老台门是鲁迅的祖父们居住过的地方,那么这个台门呢主要是分为四进,那么第一进呢就是我们刚才进来的那个检票口,那么现在我们这里就是第二进,大家看,这个上面挂着的牌匾就是德寿堂,德寿堂呢取自于积善有德,福禄长寿

浅谈鲁迅对中国小说现代化的贡献

浅谈鲁迅对中国小说现代化的贡献 [摘要]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小说理论的开创者,更是中国小说现代化的开创者。他以《呐喊》《彷徨》等小说展现了中国小说的另一种气息和不同于中国古典小说的别样生命力。鲁迅先生的小说既吸收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养分,又借鉴了外国小说的精粹为自己所用,并由此开创了中国小说现代化的先河。鲁迅先生通过小说过从不同的角度,又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中华民族深层的国民性,引起人们的觉醒。鲁迅先生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深厚的历史使命感对全民族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心灵忏悔。于是中国现代小说在他笔下开创,也再他的笔下成熟。他以自己别具匠心的小说创作实现了中国由古典小说到现代化小说的良性转变。 [关键词]鲁迅小说艺术现代化贡献 鲁迅先生创造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小说。他以平等自由的创作态度对待普通民众,描述了民众的觉醒,于是在他的笔下出现了农民,出现了知识分子;他用白话文进行创作,让国民通俗易懂,于是有了《狂人日记》;他用抽取生活片断的方法全景式的展现生活全貌,于是有了?孔乙己排出大洋的潇洒场面?;他用多种方法揭露人物内心矛盾和人物性格的复杂化,于是有了子君和涓生刻骨铭心的爱情神话;他还注重吸收和借鉴西方现代小说的成功经验,使自己的小说叙述形式和内容、叙述方法和角度、叙述类型和模式多样化。1918年,他

在《新青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随即引起轩然大波,它以深切而又独特的格式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 一、实现了小说题材的现代化变革 中国古典小说无论是隋唐的传奇故事,还是《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制还是明清时期的章回体小说,他们的小说中人物多是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才子佳人,妖魔鬼怪,却极少有反映平凡生活中普通劳动人民的角色。而鲁迅的小说创作从一开始就和传统古典小说以消遣、休闲为主要目的和追求的通俗小说区别开来。他以思想家特有的视角审视时下的社会,借鉴西方现代小说体式,采用现实主义手法,突破传统小说过分追求离奇情节和非凡人物的偏向,创造了以闰土、阿Q为代表的一系列农民形象,使被压迫者第一次成为小说的主角。他所创造的知识者的典型,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知识分子题材。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没有神奇瑰丽的人物。而在他的小说中有的只是些极平凡,极普通的农民知识分子,亦或是他的亲人他的朋友。与古典的中国传统小说相比这是标新立异的是创造性的。鲁迅从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从混乱不堪的社会现实角度和绵延不断的历史深度出发,着眼于改造民族的国民性和唤醒全民族的民族意识为落脚点,从社会底层不幸的人民中取材。于是就产生了他笔下《阿Q正传》中被压迫被侮辱,想爱不能爱,想活又不能,而且连?革命?都不能加入,最后蒙冤啷当入狱,惨遭冤杀的阿Q;《狂人日记》中被?吃人?的封建统治制度迫害得发狂的?狂人?;《药》中形成强烈反差的两个

绍兴鲁迅故居导游词

绍兴鲁迅故居导游词 各位团友,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13岁时,祖父因科场贿赂案下狱,父亲周伯宜因此一病不起,从此家道中落,饱受世态炎凉。鲁迅18岁那年,毅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先后去南京、日本学习。1909年夏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和文学创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享年56岁。 鲁迅一生有1/3以上的时间是在绍兴度过,他不仅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而且还进行了他初期的教学实践、文学创作和社会革命活动。故乡的生活经历不仅对他的思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今天我们要踏着这位伟人的足迹,寻访他的故园。 现在我们来到鲁迅先生的出生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周家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1918年经族人共议将这座屋宇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今天我们能有幸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鲁迅故居。

这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这间普通的泥地平屋是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大家都知道,绍兴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因此在一般家庭中都备有水上的交通工具,那两支高大的橹是大船上所用,而那两支小的是乌篷船上用的桨。轿子是陆上交通工具,其中轿杠系鲁迅家原物。 从右侧门进去,穿过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绍兴俗称天井,这里原来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鲁迅小时候夏天经常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他的继祖母蒋氏则摇着芭蕉扇一边打扇,一边给小鲁迅猜谜,讲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鲁迅从小就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后来,他在《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动的回忆。 穿过桂花明堂,便来到鲁迅的卧室。1909年夏,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从杭州回到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这间卧室是当时他在绍任教期间的卧室兼书房。鲁迅常常在这里备课、写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就在这里写成。卧室里陈列着的铁梨木床是当年的原物。 穿过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拾阶而上,东首前半间是当年鲁迅家吃饭、会客的主要活动场所,绍兴俗称小堂前。鲁迅在绍任教时期,经常在这里接待来访的朋友和学生。客厅的右上角那张皮躺椅是鲁迅父亲用过的。当年鲁迅祖父周福清科场舞弊案发后,鲁迅的父亲被革去秀才身份,此后就一蹶不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