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的崩解剂

常用的崩解剂

常用的崩解剂
常用的崩解剂

(1)干淀粉

干淀粉是指含水量在8%~10%之间的淀粉,常用玉米淀粉或马铃薯淀粉,它吸水性较强且有一定的膨胀性,较适用于水不溶性或微溶性物料的片剂;但对易溶性物料的崩解作用较差,这是因为易溶性药物遇水溶解产生浓度差,使片剂外面的水不易通过溶液层而透入到片剂的内部,阻碍了片剂内部淀粉的吸水膨胀。干淀粉用量一般为配方总重的5~20%。作为崩解剂的淀粉在压片前加入应预先干燥,如100℃条件下干燥lh。淀粉可压性较差,用量较多时会影响片剂的硬度。

(2)羧甲基淀粉钠

carboxymethyl starch sodium,CMS-Na) CMS-Na是一种白色无定形的粉末,吸水嘭胀作用非常显著,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崩解剂,价格较低,生物利用度高。CMS-Na在片剂中的用量一般为4%~8%。

(3)低取代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L-HPC) 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在水、乙醇中不溶,由于有很大的表面积和孔隙度,吸湿性和吸水量较好,其吸水膨胀率在500%~700%当取代基占10%~15%时),崩解后的颗粒也较细小,故而很利于药物的溶出。一般用量为2%~5%。

(4)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

变联PVP是白色、流动性良好的粉末或颗粒,在有机溶媒及强酸强碱溶液中均不溶解,但在水中迅速溶胀并且不会出现高粘度的凝胶层,因而其崩解性能十分优越,已为英、美等国药典所收载。

(5)泡腾崩解剂

泡腾崩解剂是一种专用于泡腾片的特殊崩解剂。最常用的是由碳酸氢钠与枸橼酸组成的混合物。遇水时,上述两种物质连续不断地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片剂在几分种之内迅速崩解。含有这种崩解剂的片剂,应妥善包装,避免受潮,以免崩解利失效。

常用的崩解剂有用氯化钠36.5g/100、硫酸钠19.5g/100、羧甲基淀粉钠、硫酸铵76.6g/100、碳酸钠21.8/100、尿素、聚乙烯吡咯烷酮、海藻酸钠、wgwin323。

常用的絮凝剂

常用得絮凝剂 1.1无机絮凝剂得分类与性质 无机絮凝剂按金属盐可分为铝盐系及铁盐系两大类;铝盐以硫酸铝、氯化铝为主,铁盐以硫酸铁、氯化铁为主。后来在传统得铝盐与铁盐得基础上发展合成出聚合硫酸铝、聚合硫酸铁等新型得水处理剂,它得出现不仅降低了处理成本,而且提高了功效。这类絮凝剂中存在多羟基络离子,以OH-为架桥形成多核络离子,从而变成了巨大得无机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高 达1×105。无机聚合物絮凝剂之所以比其她无机絮凝剂能力高、絮凝效果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能提供大量得如上所述得络合离子,能够强烈吸附胶体微粒,通过粘附、架桥与交联作用,从而促使胶体凝聚、同时还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中与胶体微粒及悬浮物表面得电荷,降低了Zet a电位,使胶体粒子由原来得相斥变成相吸,破坏了胶团得稳定性,促使胶体微粒相互碰撞,从而形成絮状混凝沉淀,而且沉淀得表面积可达(200-1000)m2/g,极具吸附能力。也就就是说,聚合物既有吸附脱稳作用,又可发挥黏附、桥联以及卷扫絮凝作用。 1。2改性得单阳离子无机絮凝剂 除常用得聚铝、聚铁外,还有聚活性硅胶及其改性品,如聚硅铝(铁)、聚磷铝(铁)。改性得目得就是引入某些高电荷离子以提高电荷得中与能力,引入羟基、磷酸根等以增加配位络合能力,从而改变絮凝效果,其可能得原因就是:某些阴离子或阳离子可以改变聚合物得形态结构及分布,或者就是两种以上聚合物之间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近年来国内相继研制出复合型无机絮凝剂与复合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硅酸絮凝剂(PSA A)由于制备方法简便,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就是一种新型得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对油田稠油采出水得处理具有更强得除油能力,故具有极大得开发价值及广泛得应用前景。聚硅酸硫酸铁(PFSS)絮凝剂,发现高度聚合得硅酸与金属离子一起可产生良好得混凝效果。将金属离子引到聚硅酸中,得到得混凝剂其平均分子质量高达2×105,有可能在水处理中部分取代有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聚磷氯化铁(PPFC)中PO43-高价阴离子与Fe3+有较强得亲与力,对Fe3+得水解溶液有较大得影响,能够参与Fe3+得络合反应并能在铁原子之间架桥,形成多核络合物;对水中带负电得硅藻土胶体得电中与吸附架桥作用增强,同时由于PO43-得参与使矾花得体积、密度增加,絮凝效果提高。聚磷氯化铝(PPAC)也就是基于磷酸根对聚合铝(PAC)得强增聚作用,在聚合铝中引入适量得磷酸盐,通过磷酸根得增聚作用,使得PPAC产生了新一类高

常用利尿剂及注意事项

常用利尿剂及注意事项 利尿剂泛指一类通过增加尿液溶质及水分排出而减少细胞外液的药物,通过影响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等功能实现其利尿作用。 利尿药的分类可分为三类 1、高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随质部和皮质部,如呋塞米、布美他尼、依他尼 等。高效利尿药是K+的排泄增加,Cl-的排出量超过Na+。主要经近曲小管有机酸分泌机制分泌,随尿以原形排出。呋塞米能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改变肾皮质内血流分布;还可降低充血性心衰患者左室充盈压,减轻肺淤血。其不良反应有:①代谢性碱中毒; ②脱水与电解质紊乱,表现为低血容量、低血钾、低血钠和低氯碱血症等。③其他潜在不良反应包括耳毒性(尤其猫用高剂量注射)、大剂量可出现胃肠道扰乱和血液学扰乱。 2、中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如噻嗪类、氯肽酮等。噻嗪类是广泛应用的一 类口服利尿药和降压药。药理作用为:①利尿作用。抑制远曲小管近端K+ -Na+-Cl-共同转运载体。②抗尿崩症作用。主要与抑制磷酸二酯酶的作用有关;还因增加NaCl的排出,造成负盐平衡,导致血浆渗透压的降低,减轻口渴感和减少饮水量。③降压作用。其不良反应表现为:①电解质紊乱。②潴留现象,如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③代谢变化与其抑制胰岛素的分泌或抑制肝脏磷酸二酯酶的作用有关,如高血糖、高脂血症。④其他,如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急性胰腺炎等。 3、低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如螺内酯、氨苯喋啶、阿米洛利等,以及 作用于近曲小管的利尿药,如乙酰唑胺等。 4、利尿剂的临床应用:①消除水肿:心性水肿、肾性水肿、肝性水肿、急性肺水肿及脑水 肿。②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③高血压的治疗。④加速某些毒物的排泄。⑤尿崩症。 ⑥特发性高尿钙血症和钙结石。⑦高钙血症。 二、脱水药 脱水药是指能消除组织水肿的药物,又称为渗透性利尿药。包括甘露醇、山梨醇、高渗葡萄糖等。甘露醇具有脱水作用和利尿作用,用于脑水肿、青光眼及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使用注意事项 利尿剂的使用方法 呋塞米利尿剂均应从静脉给药,不主张肌内注射。常规剂量静脉注射时间应超过1~2分钟,大剂量静脉注射时每分钟不超过4mg。少尿或无尿患者应用最大剂量后24小时仍无效时应停药 氢氯噻嗪、螺内酯口服利尿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利尿药是通过促进体内的电解质和水分的排出,用于治疗水肿性疾病(如肝硬化腹水、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高血压等疾病,其中口服较常用的有氢氯噻嗪、螺内酯、氨苯喋啶、吲达帕胺(寿比山)等。利尿药的作用部位、作用机理、效能强弱各不相同,合理使用需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给药。 小剂量开始服用: 除治疗急症外,多数利尿药首次服用通常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逐步加至治疗量,以减少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应在每天早晨口服: 大多数利尿药为每天口服一次,应当安排在早晨口服。一方面由于药物口服后1-2小时发挥疗效,6-12小时达到高峰,持续时间约16-18小时。患者早晨服药后白天尿量增加方便排泄,夜间药效消失利于睡眠。另一方面与服用每日一次的降压药相同,因人体血压每天

超级崩解剂

崩解剂总结 国内外广泛用于分散片中的崩解剂主要有羧甲基淀粉钠(C M S—N a)、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 V P P)、交联羧甲纤维素钠(C C M C—N a)、低取代羧丙纤维素(L—H P C)等。 1羧甲基淀粉钠 (C M S—N a) 羧甲基淀粉钠是一种药用崩解剂,商品名叫P r i m o j e l.它广泛用于中西药制剂和生化制剂,属于低取代度马铃薯淀粉的衍生物,其结构与羧甲基纤维素类似,是葡萄糖分子通过1,4-a-糖苷键相互连接的,大约每100个葡萄糖单元引入25个羧甲基。由于分子结构上羧甲基的强亲水性使淀粉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减弱,结晶性减小,轻微的交联结构阻止其水溶性,从而在水中容易分散并溶胀,不形成高黏凝胶屏障.吸水后体积增加近300倍,是一种优良的崩解剂,用量一般为2% ~10%,其崩解性能主要由高交联度和羧甲基的取代度所决定。虽然多数情况下2%已经足够,但是最佳含量是4%。 羧甲基淀粉钠的型号有3种规格,主要的区别是含钠量和P H值的不同,常用的是A型规格: 型号 含钠量%P H值 A型 2.8-4.25.5-7.6 B型 2.0-3.43.0-5.9 C型 2.8-5.0不详 在药用崩解剂性能比较及应用中,对一些常用崩解剂如:淀粉、羟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C M C—N a)与C M S—N a进行了材料流动性、粒度大小、松密度等物理性能方面以及在固体制剂中应用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C M S— N a性能较好,是能广泛应用的一种药用崩解剂;在法莫替丁分散片的研制中证明,C M S—N a用量在3% ~7%时,能明显加快法莫替丁分散片的崩解,崩解时间为0.7~0.8m i n。 2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 V P P) 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是乙烯基吡咯烷酮的高分子量交联聚合物,为白色粉末.流动性好,在水和各种溶剂中均不溶,但能迅速溶胀,体积增加150% ~200%,其堆密度较小(0.26g /m1),故粉末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崩解剂在片中分散均匀,加上强烈的毛细管作用,遇水能迅速使水进入片剂中,促使网络结构膨胀而产生崩解作用,是一种优良的崩解剂。一般用量2%-5%。 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型号分类有2种,分为粗粉和细粉,主要是粒径大小不同: 型号 松密度g/c m3轻敲密度g/c m3粒径u m比表面积m2/g C L0.3-0.40.4-0.5100左右 1.0 C L-M0.15-0.250.3-0.550左右 3.0-6.0 X L0.2130.273100左右 0.6-0.8 X L-100.3230.46150左右 1.2-1.4

常用抗凝剂的配制及用法

在医学实验中常需动物的全身抗凝,采出的全血或血浆有的也需加入适当的抗凝剂抗凝。对抗凝剂的要求是:用量少、溶解度大、不带进干扰实验的杂质。 一、肝素 (1)肝素抗凝作用原理 肝素的抗凝作用很强,作死亡复苏等实验时,常用它作动物全身抗凝剂,肝素的抗凝作用主要是抑制凝血致活酶的活力,阻止血小板凝聚以及抑制抗凝血酶等作用,从而使血液不发生凝固。 (2)配制和用量 纯的肝素10mg能抗凝65~125 ml血液(按lmg等于125U,10~20U能抗1 ml 血液计)。但由于肝素制剂的纯度高低以及其保存时间长短不等,因而其抗凝效果也不相同。一般可配成1%肝素生理盐溶液,用时取0.1毫升于试管内,100℃烘干,每管能抗凝5~10ml血液。也可将抽血注射器用配好肝素湿润一下管壁,直接抽血至注射器内而使血液不凝。在动物实验作全身抗凝时,一般剂量为:大白鼠2.5~3.0mg/200~300g体质量,兔10mg/kg体质量,狗5~10mg/kg 体质量。肝素可改变蛋白质等电点,因此当用盐析法分离蛋白质作蛋白质各部分的测定时,不可采用肝素。市售的肝素钠溶液每毫升含肝素12500U,相当于10 0mg。 二、草酸盐合剂 (1)原理 草酸胺能使血细胞略为膨大,而草酸钾能使血细胞微缩小,因此草酸铵与草酸钾按3:2比例配置,可使血细胞体积保持不变;加福尔马林则能防止微生物在血中繁殖。此抗凝剂最适于作红细胞比积测定。 (2)配制方法及用量 草酸铵1.2g、草酸钾0.8g、福尔马林1.0ml、蒸馏水加至100ml每毫升血加草酸盐合剂0.1ml(即相当草酸铵1.2mg,草酸钾0.8mg)。根据取血量将计算好的草酸盐剂量加入玻璃容器内烤干备用。如取0.5ml于试管,烘干后每管可使5ml血不凝固。 (3)注意事项 草酸的作用在于能够沉淀血凝过程中所必需的钙离子,而达到抗凝目的。用时注意加的量应适中,不能过多,以免妨碍去蛋白质血滤液的制取。不适用于血液内钙或钾的测定,也不能用于血液非蛋白氮测定。 三、枸櫞酸钠 常配成3~5%水溶液。也可直接加粉剂,每毫升血加3~5mg,即可达到抗凝目的。 枸櫞酸钠可使钙失去活性,防止凝血。但其抗凝作用较差,碱性较强,不宜作化学检验之用。仅可用于红细胞沉降速度测定。急性血压测定实验所用枸櫞酸钠为5~6%溶液。 四、草酸钾 (一)原理和注意事项 草酸钾为最常用的抗凝剂。其与血液混合后可迅速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不溶解的草酸钙,使血液不凝固。常用于非蛋白氮测定,但不适用于测定钾和钙。草酸盐能抑制乳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酶和淀粉酶的活性,故应注意。 (二)配制及使用方法

絮凝剂的种类之浅谈_靳侠侠

收稿日期:2008-08-04 作者简介:靳侠侠(1983-),女,工程师,E-mail:jxx8789@https://www.doczj.com/doc/943141300.html,. 絮凝剂的种类之浅谈 靳侠侠,张伟才 (海军4805工厂象山修船厂,浙江宁波315718) 摘要:絮凝剂技术是国家“863”和“九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污泥固液分离中絮凝工艺对污泥分 离的前处理起着重要的作用,絮凝效果的好坏往往决定了后续流程的运行状况、最终出水水质和费用。按其化学成分,絮凝剂可分为无机盐类絮凝剂、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 关键词:絮凝剂;种类;污水处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Q0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8265(2009)01-0044-05 目前使用的絮凝剂按其来源及性质可分为无机絮凝剂、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天然生物高分子絮凝剂三大类。无机絮凝剂主要是铁盐和铝盐,这类药剂在使用过程中耗量较大,并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和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会产生不利影响;合成的高分子絮凝剂,如聚丙烯酞胺、 聚丙烯酸等具有用量少、絮凝速度快等优点,但这类高聚物的残余单体具有“三致”效应(致畸、致癌、致突变),因而使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相比之下,天然生物高分子絮凝剂,如壳聚糖、淀粉衍生物、明胶等,是从自然物质中提取并稍经化学改性处理的物质,这类絮凝剂无毒或低毒、无二次污染,但絮凝活性低,单独用于絮凝净化效果也不理想。现在提出一种新型的微生物絮凝剂。絮凝剂具有可降解某些高分子杂质,降低粘度,或能吸附、包合固体微粒等特性,可加速悬浮粒子的沉降,经滤过除去沉淀而获得澄清药液。吸附澄清技术还在饮料、酱油等食品的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尤其在中药制剂的工艺改进中及制剂分析中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1无机盐类 1.1无机低分子絮凝剂 无机低分子絮凝剂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才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废水处理剂。与传统絮凝剂相比,它能成倍的提高效能,且价格较低,因而有逐步成为主流药剂的趋势。目前日本、俄罗斯、西欧及我国生产此类絮凝剂已达到工业化、规模化和流程自动化的程度,加上产品质量稳定,无机聚合类絮凝剂的生产已占絮凝剂 总产量的30%~60%[1]。 无机低分子絮凝剂包括硫酸铝、氯化铝、硫酸铁、氯化铁等,其中硫酸铝最早是由美国开发的,并一直沿用至今的一种重要的无机絮凝剂。常用的铝盐有硫酸铝AL 2(SO 4)3·18H 2O 和明矾AL 2(SO 4)3·K 2SO 4·24H 2O,另一类是铁盐有三氯化铁水合物FeCL 3·6H 2O.硫酸亚铁水合物FeSO 4 ·17H 2O 和硫酸铁。无机絮凝剂的优点是比较经济、用法简单;但用量大、絮凝效果低,而且存在成本高、腐蚀性强的缺点。1.2简单的无机聚合物絮凝剂 这类无机聚合物絮凝剂主要是铝盐和铁盐的聚合物。如聚合氯化铝(PAC )、聚合硫酸铝(PAS )、聚合氯化铁(PFC )以及聚合硫酸铁(PFS)等。无机聚合物絮凝剂之所以比其它无机絮凝剂效果好,其根本原因在于它能提供大量的络合离子,且能够强烈吸附胶体微粒,通过吸附、 桥架、交联作用,从而使胶体凝聚。同时还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中和胶体微粒及悬浮物表面的电荷,降低了δ电位,使胶体微粒由原来的相斥变为相吸,破坏了胶团稳定性,使胶体微粒相互碰撞,从而形成絮状混凝沉淀,沉淀的表面积可达200~1000m 2/g,极具吸附能力。 1.3改性的单阳离子聚合絮凝剂 除常用的聚铝、聚铁外,还有聚活性硅胶及其改性品,如聚硅铝(铁)、聚磷铝(铁)通过引入某些高电荷离子改性以提高电荷的中和能力;如聚硅酸硫酸铝(PASS)、聚硅酸絮凝剂(PSAA )等引入羟基、磷酸根等

临床-临床医学-儿科医学-儿科医学-常用利尿剂及注意事项

常用利尿剂及注意事项 利尿剂的作用主要是影响尿液生成的过程,特别是抑制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 利尿药的分类可分为五类 袢利尿药又称为Na 同向转运体抑制药和高效利尿 药: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隨质部和皮质部,抑制Na 同向转运体,利尿作用强。如呋塞米、布美他尼、依他尼酸等。 一【袢利尿药】 -K -2Cl + + —+-K -2Cl — —呋塞米:属于磺胺类化合物,是邻按基本甲酸衍生物 【药理作用】 ①利尿作用 利尿作用迅速、强大、短暂。呋塞米 可使肾小管对Na 的重吸收由原来 + 的99.4%下降为70%- 80%。正常状态下,持续给予大剂 量呋塞米可使成人24h 小时内排尿 达50-60L 。②扩张血管 扩张小动脉,增加肾血流量,这在 呋塞米的利尿作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预防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的 理论基础;还可扩张小静脉,减轻 心脏负荷,降低左心室充盈压,减轻肺水肿,也有助于急性左心衰的治疗。作用机理尚未完全阐明。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不完全,吸收率为60%。口服后15~60分钟内起效,60~120分钟血药浓度达峰值,作用持续4~6小时。静脉注射作用更快,5分钟起效,30分钟达高峰,维持2小时。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5%~99%,急性肾功能衰竭时结合率可减少9%~14%。呋塞米可通过胎盘,并可经乳汁分泌。主要经肾小管有机酸分泌机制分泌,主要以原形经尿排出。因排泄较快,反复给药不易在体内蓄积。 【临床应用】 ①严重水肿 对心、肝、肾性水肿等均有效,因易引起电解质紊乱,主要作用于其他利尿药无效的严重水肿。 ②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 静注呋塞米能迅速扩张容量血管,使回心血量减少,在利尿作用发生之前即可缓解急性肺水肿;治疗脑水肿是继发其利尿剂用,使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血浆渗透压升高,有利于减轻脑水肿。 3.急性肾功能衰竭 早期应用呋塞米,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主要通过利尿、增加肾血流量,以维持一定的尿量,并减轻肾小管萎缩、坏死。

常用增塑剂简介

常用增塑剂简介 1.邻苯二甲酸酯类邻苯二田酸酣类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主增塑剂,品种多、产量高,井具有色泽浅、毒性低、电性能好、挥发件小、气味少、耐低温性一般等特点。目前邻苯二酸酯类的消耗量约占增塑剂总消耗量的80-85%,而其中最常用的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两种。 (1)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简称DOP)无色油状液体,有特殊气味。 (2)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简称DIOP) 几乎是无色的粘稠液体,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和烃类, (3)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简称DIDP) 粘稠液体,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和烃类,不溶于或微溶于甘油、乙二醇和某些胺类。它的挥发性比DOP小。耐迁移,是一种低挥发性增塑剂,又耐老化,电性能好,但相溶性差些。 (4)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简称DINP)透明油状液体,其高温下的挥发性只是DOP的一半。 (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简称DBP)无色透明液体,具有芳香族气味,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和烃类。DBP对PVC的临界塑化温度为90—95℃。 (6)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简称DIBP) 无色透明液体, DIBP在PVC农用薄膜中使用时曾发现由于它的析出致使水稻烂秧的问题。 (7)邻苯二甲酸丁苄酯(简称BBP) 透明油状液体,溶于有机溶剂和烃类,不溶于水。BBP对PVC的临界塑化温度为96-100℃。 (8)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简称DMP) 无色油状液体,微带芳香族气味,常温下不溶于水,和脂肪烃混溶,与大多数树脂相溶性良好. (9)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简称DEP) 无色油状液体,无毒,微带芳香族气味,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10)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 具有芳香族气味的白色结晶状粉末.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在热的汽油和矿物油中完全溶解,微溶于乙二醇类和某些胺类。 (11)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 DOTP与DOP的物理性能相似,制品的机械性能也相似,但DOTP 的挥发件比DOP小得多。 2. 脂肪酸酯类脂肪酸酯类的低温性能很好,但与聚氯乙烯的相溶性较差故只能用作耐寒的副增塑剂与邻苯二甲酸酯类并用。最常用的品种是己二酸二辛酯和癸二酸二辛酯。 (1)己二酸二辛酯(简称DOA) 无色无嗅液体,无毒,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微溶于乙二醇类,不溶于水,DOA对PVC的临界塑化温度为12l一125℃。 (2)已二酸二异癸酯(简称DIDA) 清澈易流动的油状液体。 (3)壬二酸二辛酯(简称D0Z) 几乎是无色的透明液体, (4)癸二酸二丁酸(简称DBS) 几乎是无色的液体, (5)癸二酸二辛酯(简称DOS) 几乎是无色的油状液体,不溶于水,溶于醇、苯、醚等有机溶剂。 (6)癸二酸二异辛酯(简称DIOS) 无色清澈液体,溶于酮、醇、酯、芳香烃和脂肪烃等大多数有机溶剂,微溶于胺和多元醇。 (7)二(2—乙基丁酸)三缩乙二醇酯(简称3GH) 它是安全玻璃用聚乙烯醇缩丁醛薄膜中最为广泛使用的增塑剂,同时它对纤维索塑料、丙烯酸酯塑料和聚氯乙烯也是良好的增塑剂。 3.磷酸酯类磷酸酯与聚氯乙烯等树脂有良好的相溶性,透明性也好,但有毒性。它们既是增塑剂,又是阻燃剂。芳香族磷酸醋的低温性能很差,而脂肪族磷酸酯的低温性能较好,但热稳定性较差,耐久性不如芳香族磷酸酯。其主要品种有磷酸三甲苯酯和磷酸三苯酯。 (1)磷酸三甲苯酯(简称TCP) (2)磷酸三苯酯(简称TPP) 微带芳香气味的白色针状结晶,微溶于乙醇,醚、苯、氯仿、丙酮。

即做崩解剂又做填充剂

片剂中既能当崩解剂又能当粘合剂的辅料的总结 1.淀粉既可当崩解剂又能当粘合剂。但是淀粉做粘合剂一般采用淀粉浆,常用浓度10%,也有用到低浓度达5%,高浓度达20%。淀粉做崩解剂一般常用干淀粉(外加法),即将淀粉在用前100~105℃干燥,使淀粉含水量在8~10%之间,用量一般为干颗粒总重的5~20%。 2.MCC首先是1950年被美国人研制出来,是将纤维素中的酸部分水解后的结晶部分再经过干燥粉碎而得的聚合度约为200的结晶性纤维素。多为白色或类白色无味结晶性、多孔状粉末,多有可变形性,对主药有较大的容纳性,这是其作为填充剂,干粘合剂,提高片剂硬度的原因。同时它具有崩解作用(有些人认为是助崩解作用),有很好的透水性质,常与CMS-Na、L-HPC等配伍使用提高崩解溶出。有一些教科书并没有将MCC归为崩解剂一类,我认为这是个人认识问题,或者是狭义分类与广义分类的问题。MCC有多种型号,根据粒度的不同其可压性和流动性有所不同。 3.HPC分高低取代之说,低取代作为崩解剂,高取代可作为粘合剂大家都知道。另外,L-HPC也可作为片剂的一种填充剂用来提高片剂的硬度,这在很多文献上都被提到过,不过它一般都有用量限制,作为崩解剂为2~5%。 4.PVP分多种型号,K30一般用3~20%水或乙醇溶液作为粘合剂,因其良好的润湿性可增加主药的亲水性,改善水分内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崩解和溶出,广义的说也可以算是一种崩解剂或助崩解剂吧。 另外,HPMC K4M一般也用作粘合剂,但其有着良好的润湿性而有着和PVP k30同样的功效,有助于药物的溶出。 5.部分预胶化淀粉/部分α化淀粉。Colorcon的善达(STARCH 1500),是一种部分预胶化淀粉,可以起到干粘合剂的作用,同时又是一种优良的崩解剂,某些情况下,2%~10%的用量可以起到超级崩解剂的作用,并且自身也有优良的流动性和自身高润滑性,可以减少助流剂及润滑剂的用量。旭化成公司的PCS (部分α化淀粉)可以作为赋形剂,粘合剂,崩解剂及造粒辅助剂等。并且有保水的作用,对湿敏感的药物可以提供一定的保护。

实验室中常用的抗凝剂

实验室中常用的抗凝剂有肝素、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枸橼酸盐、草酸盐等4种,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现将它们的应用特点分述如下: 一、肝素 抗凝是用于血液化学成分检测的首选抗凝剂。肝素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粘多糖,是分散相物质平均分子质量为15000。其抗凝原理主要是通过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引起抗凝血酶Ⅲ构型发生变化,加速凝血酶-凝血酶复合体形成而产生抗凝作用。此外,肝素还能借助血浆辅助因子(肝素辅助因子Ⅱ)来抑制凝血酶。常用肝素抗凝剂是肝素的钠、钾、锂、铵盐,其中以肝素锂最好,但其价格较贵,钠、钾盐会增加血液中的钠、钾含量,铵盐会增加尿素氮的含量。通常用肝素抗凝的剂量为10.0~12.5 IU/ml血液。 肝素对血液成分干扰较少,不影响红细胞体积,不引起溶血,适用于做红细胞渗透性试验、血气、血浆渗透量、红细胞压积及普通生化测定。但肝素具有抗凝血酶作用,不适合做血凝试验。另外,肝素过量可引起白细胞聚集和血小板减少,所以不适合做白细胞分类和血小板计数,更不能用于止血检验。此外,肝素抗凝血不能用于制作血涂片,因为Wright 染色后出现深蓝色背景,影响显微镜减产。肝素抗凝血应于短时间内使用,否则放置过久血液又可凝固。 二、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 EDTA能与血液中Ca2+结合成螯合物,凝血过程被阻断,血液不能发生凝固。EDTA盐有钾、钠、锂盐,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使用的是EDTA-K2,其溶解度最高,抗凝速度最快。EDTA盐通常配成质量分数是15%的水溶液,每ml血液加1.2mgEDTA,即每5ml血液加0.04ml 15%EDTA溶液。EDTA盐可在100℃下干燥,抗凝作用不变。 此抗凝剂不影响白细胞计数及大小,对红细胞形态影响最小,并且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适用于一般血液学检测。但如果抗凝剂浓度过高,渗透压上升,会造成细胞皱缩。EDTA 溶液pH与盐类关系较大,低pH可使细胞膨胀。EDTA-K2可使红细胞体积轻度膨胀,采血后短时间内平均血小板体积非常不稳定半小时后趋于稳定。EDTA-K2使Ca2+、Mg2+下降,同时使肌酸激酶、碱性磷酸酶降低,EDTA-K2的最佳浓度为1.5mg/ml血液,如果血少,中性粒细胞会肿胀分叶消失,血小板会肿胀、崩解,产生正常血小板的碎片,使分析结果产生错误。EDTA由于能抑制或干涉纤维蛋白凝块形成时纤维蛋白单体的聚合,不适于血凝和血小板功能检测,也不适用于钙、钾、钠及含氮物质的测定。此外,EDTA能影响某些酶的活性和抑制红斑狼疮因子,故不适合制作组化染色和检查红斑狼疮细胞的血涂片。 三、枸橼酸盐 枸橼酸盐主要是枸橼酸钠,其抗凝原理是能与血液中的Ca2+结合形成螯合物,使Ca2+失去凝血功能,凝血过程被阻断,从而阻止血液凝固。枸橼酸钠有Na3C6H5O7·2H2O和2Na3C6H5O7·11H2O两种晶体,通常用前者配成3.8%或3.2%的水溶液,与血液按照1:9体积混合。

常用的絮凝剂

常用的絮凝剂 1.1 无机絮凝剂的分类和性质 无机絮凝剂按金属盐可分为铝盐系及铁盐系两大类;铝盐以硫酸铝、氯化铝为主,铁盐以硫酸铁、氯化铁为主。后来在传统的铝盐和铁盐的基础上发展合成出聚合硫酸铝、聚合硫酸铁等新型的水处理剂,它的出现不仅降低了处理成本,而且提高了功效。这类絮凝剂中存在多羟基络离子,以OH-为架桥形成多核络离子,从而变成了巨大的无机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高达1×105。无机聚合物絮凝剂之所以比其他无机絮凝剂能力高、絮凝效果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能提供大量的如上所述的络合离子,能够强烈吸附胶体微粒,通过粘附、架桥和交联作用,从而促使胶体凝聚。同时还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中和胶体微粒及悬浮物表面的电荷,降低了Zeta电位,使胶体粒子由原来的相斥变成相吸,破坏了胶团的稳定性,促使胶体微粒相互碰撞,从而形成絮状混凝沉淀,而且沉淀的表面积可达(200-1000)m2/g,极具吸附能力。也就是说,聚合物既有吸附脱稳作用,又可发挥黏附、桥联以及卷扫絮凝作用。 1.2 改性的单阳离子无机絮凝剂 除常用的聚铝、聚铁外,还有聚活性硅胶及其改性品,如聚硅铝(铁)、聚磷铝(铁)。改性的目的是引入某些高电荷离子以提高电荷的中和能力,引入羟基、磷酸根等以增加配位络合能力,从而改变絮凝效果,其可能的原因是:某些阴离子或阳离子可以改变聚合物的形态结构及分布,或者是两种以上聚合物之间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近年来国内相继研制出复合型无机絮凝剂和复合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硅酸絮凝剂(PSAA)由于制备方法简便,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是一种新型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对油田稠油采出水的处理具有更强的除油能力,故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及广泛的应用前景。聚硅酸硫酸铁(PFSS)絮凝剂,发现高度聚合的硅酸与金属离子一起可产生良好的混凝效果。将金属离子引到聚硅酸中,得到的混凝剂其平均分子质量高达2×105,有可能在水处理中部分取代有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聚磷氯化铁(PPFC)中PO43-高价阴离子与Fe3+有较强的亲和力,对Fe3+的水解溶液有较大的影响,能够参与Fe3+的络合反应并能在铁原子之间架桥,形成多核络合物;对水中带负电的硅藻土胶体的电中和吸附架桥作用增强,同时由于PO43-的参与使矾花的体积、密度增加,絮凝效果提高。聚磷氯化铝(PPAC)也是基于磷酸根对聚合铝(PAC)的强增聚作用,在聚合铝中引入适量的磷酸盐,通过磷酸根的增聚作用,使得PPAC产生了新一类高电荷的带磷酸根的多核中间络合物。聚硅酸铁(PSF)它不仅能很好地处理低温低浊水,而且比硫酸铁的絮凝效果有明显的优越性,如用量少,投料范围宽,矾花形成时间短且形态粗大易于沉

常用抗凝剂

常用抗凝剂种类及应用 一、基本概念 凝固:将血液从血管中抽出,如果未经抗凝,也不做其他处理,通常在几分钟内便自动凝固。一定时间分离后上层析出的淡黄色液体为血清。血浆与血清的区别是:血清中无FIB 抗凝:应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除掉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称为抗凝。离心分离后的上层淡黄色液体为血浆。 抗凝剂:能够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或物质,称为抗凝剂或抗凝物质。 促凝:帮助血液快速凝固的过程。 促凝剂:帮助血液快速凝固以达血清快速析出的物质。一般成分为胶类物质。 二、常用抗凝剂的抗凝原理及适用 1、肝素是用于血液化学成分检测的首选抗凝剂。肝素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粘多糖,是分散相物质平均分子质量为15000。其抗凝原理主要是通过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引起抗凝血酶Ⅲ构型发生变化,加速凝血酶-凝血酶复合体形成而产生抗凝作用。此外,肝素还能借助血浆辅助因子(肝素辅助因子Ⅱ)来抑制凝血酶。常用肝素抗凝剂是肝素的钠、钾、锂、铵盐,其中以肝素锂最好,但其价格较贵,钠、钾盐会增加血液中的钠、钾含量,铵盐会增加尿素氮的含量。通常用肝素抗凝的剂量为10.0~12.5 IU/ml血液。肝素对血液成分干扰较少,不影响红细胞体积,不引起溶血,适用于做细胞渗透性试验、血气、血浆渗透量、红细胞压红积及普通生化测定。但肝素具有抗凝血酶作用,不适合做血凝试验。另外,肝素过量可引起白细胞聚集和血小板减少,所以不适合做白细胞分类和血小板计数,更不能用于止血检验。此外,肝素抗凝血不能用于制作血涂片,因为Wright染

色后出现深蓝色背景,影响显微镜减产。肝素抗凝血应于短时间内使用,否则放置过久血液又可凝固。 2、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盐)。EDTA能与血液中Ca2+结合成螯合物,凝血过程被阻断,血液不能发生凝固。EDTA盐有钾、钠、锂盐,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使用的是EDTA-K2,其溶解度最高,抗凝速度最快。EDTA盐通常配成质量分数是15%的水溶液,每ml血液加1.2mgEDTA,即每5ml血液加0.04ml 15%EDTA溶液。EDTA盐可在100℃下干燥,抗凝作用不变。EDTA盐不影响白细胞计数及大小,对红细胞形态影响最小,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适用一般血液学检测。如果抗凝剂浓度过高,渗透压上升,会造成细胞皱缩。EDTA溶液pH与盐类关系较大,低pH可使细胞膨胀。EDTA-K2可使红细胞体积轻度膨胀,采血后短时间内平均血小板体积非常不稳定半小时后趋于稳定。EDTA-K2使Ca2+、Mg2+下降,同时使肌酸激酶、碱性磷酸酶降低,EDTA-K2的最佳浓度为1.5mg/ml血液,如果血少,中性粒细胞会肿胀分叶消失,血小板会肿胀、崩解,产生正常血小板的碎片,使分析结果产生错误。EDTA盐能抑制或干涉纤维蛋白凝块形成时纤维蛋白单体的聚合,不适于血凝和血小板功能检测,也不适用于钙、钾、钠及含氮物质的测定。此外,EDTA能影响某些酶的活性和抑制红斑狼疮因子,故不适合制作组化染色和检查红斑狼疮细胞的血涂片。 3、枸橼酸盐主要是枸橼酸钠,其抗凝原理是能与血液中的Ca2+结合形成螯合物,使Ca2+失去凝血功能,凝血过程被阻断,从而阻止血液凝固。枸橼酸钠有Na3C6H5O7·2H2O和2Na3C6H5O7·11H2O两种晶体,通常用前者配成3.8%或3.2%的水溶液,与血液按照1:9体积混合。大部分凝血试验都可用枸橼酸钠抗凝,它有助于Ⅴ因子和Ⅷ因子的稳定,并且对平均血小板体积及其他凝血因子影响较小,可用于血小板功能分析。枸橼酸钠细胞毒性较小,也是输血中血液保养液的成分之一。但是,枸橼酸钠6mg才能抗凝1ml血液,碱性强,不适用于血液分析和生化测验。

常见五种利尿剂之临床妙用

常见五种利尿剂之临床妙用 2015-12-28流水临床用药 利尿药是一类作用于肾脏,增加Na+,Cl- 等离子及水分的排出,产生利尿作用的药物。 临床应用利尿药主要治疗心、肾、肝脏疾病所引起的水肿,也用于高血压、肾结石、尿崩症、高钙血症等非水肿性疾病的治疗。 袢利尿药 袢利尿药,又称高效能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通过袢利尿药抑制Na+-K+-2Cl- 同向转运,影响尿液稀释和浓缩过程而发挥强大的利尿作用。 经典的袢利尿药呋塞米(速尿),属于高效利尿药。 在临床上常用于急性肺水肿、脑水肿、严重水肿、高钙血症和心衰患者的治疗,及用于其它利尿药无效的严重病例。 其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1%-97%,几乎均与白蛋白结合。这种结合形式使得呋塞米到达肾脏近端小管并分泌到管腔内,才能到达它的作用靶点。 临床应用特点 呋塞米利尿作用强大、迅速,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随着剂量加大,利尿效果明显增强。 而且在增加肾小管液流量的同时并不会造成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静脉注射后2~5 分钟尿量开始增多,0.5~1.5 小时后尿量达到高峰,药效可持续4~6 小时。

静脉使用 1 天的用量最高可达120 mg,一般多与甘露醇合用,可增强相互间的降颅压作用。 由于不明显增加心脏负荷,对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酌情使用。 因其利尿作用迅速、强大,应用中要特别注意防止过度利尿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噻嗪类利尿药 噻嗪类利尿药,又称中效能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通过抑制Na+-Cl- 同向转运,影响尿液稀释过程而发挥中等的利尿作用。 氢氯噻嗪是噻嗪型利尿药,最主要的作用机制是在肾小管减少尿液中钠重吸收,这样使得尿中的渗透压高,排出体外,利尿作用中等。 临床常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高血压、尿崩症。 临床应用特点 氢氯噻嗪利尿作用和降压作用温和、持久,属于基础降压药,降压过程平稳,能增强其他降压药物的作用。 多制成复方降压药物如赖诺普利氢氯噻嗪、替米沙坦氢氯噻嗪等复方降压药用于治疗高血压。 但需要注意长期大量应用会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高尿酸血症、代谢性障碍等。 保钾利尿药 保钾利尿药,又称低效能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集合管和末段远曲小管,利尿作用弱。 主要代表药为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

增塑剂的种类

增塑剂得种类 1.邻苯二甲酸酯类邻苯二田酸酣类就是目前最广泛使用得主增塑剂,品种多、产量高,井具有色泽浅、毒性低、电性能好、挥发件小、气味少、耐低温性一般等特点。目前邻苯二酸酯类得消耗量约占增塑剂总消耗量得80-85%,而其中最常用得就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与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两种。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就是重要得通用型增塑剂,主要用于聚氯乙烯树脂得加工,还可用于化纤树脂、醋酸树脂、ABS树脂及橡胶等高聚物得加工,也可用于造漆、染料、分散剂等。 通用级DOP,广泛用于塑料、橡胶、油漆及乳化剂等工业中。用其增塑得PVC 可用于制造人造革、农用薄膜、包装材料、电缆等。 电气级DOP,具有通用级DOP得全部性能外,还具有很好得电绝缘性能,主要用于生产电线与电。 品级DOP,主要用于生产食品包装材料。 医用级DOP,主要用于生产医疗卫生制品,如一次性医疗器具及医用包装材料等。主要用途:DOP就是通用型增塑剂,主要用于聚氯乙烯脂得加工、还可用于化地树脂、醋酸树脂、ABS树脂及橡胶等高聚物得加工,也可用于造漆、染料、分散剂等、DOP增塑得PVC可用于制造人造革、农用薄膜、包装材料、电缆等。 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简称DIOP,结构式为,分子量390、56,几乎无色透明粘稠状液体。相对密度(20℃/20℃)0、986,凝固点-50℃,沸点235℃(0、76kpa),闪点218℃,折射率(n25D)1、484,粘度(20℃)83mpa·s。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完全溶于汽油、矿物油。微溶于甘油、乙二醇与一些胺类。难溶于水,25℃时水中溶解度<0、01%。可燃,微毒。LD5022300mg/kg。 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得质量指标 色度(Pt-Co)≤ 50号 相对密度(20℃/20℃)0、986±0、003 酸度(以苯二甲酸计)≤0、01% 水分≤0、1% 酯含量≥98% 对树脂与橡胶有良好得相容性,性能与DOP类似,但电性能,低温性能与增塑效率稍差,可作为DOP得代用品。

常用崩解剂

常用崩解剂简介崩解剂:系指能促使片剂在胃肠道中迅速崩解成小粒子的辅料。由于药物被较大压力压成片剂后,孔隙率很小,结合力很强,即使在水中易溶解的药物在压成片剂后其在水中溶解或崩解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片剂中水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度便成为体内药物吸收速度的限制因素,而片剂的崩解一般是药物溶出的第一步。为使片剂能迅速发挥药效,除需要药物缓慢释放的口含片、舌下片、植入片、长效片等外,一般均需加入崩解剂( disintegrants )。 (一)崩解剂的作用机理崩解剂的主要作用在于消除因粘合剂或由加压而形成片剂的结合力使片剂崩解。片剂的崩解机理则因制片所用原、辅料的性质不同而异,人们很重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并提出若干种崩解机理,现简介如下: 1. 毛细管作用这类崩解剂在片剂中能保持压制片的孔隙结构,形成易于润湿的毛细管通道,并在水性介质中呈现较低的界面张力,当片剂置于水中时,水能迅速地随毛细管进入片剂内部,使整个片剂润湿而促使崩解。属于此类崩解剂的有淀粉及其衍生物和纤维素类衍生物等。 这类崩解剂的加入方法,一般认为最好采用内、外加法相结合的方法,外加法有利于片剂迅速崩解成颗粒,内加法则有利于颗粒作较微细的分散,并能改善片剂的硬度。 2. 膨胀作用有些崩解剂除了毛细管作用外,自身还能遇水膨胀而促使片剂崩解。如淀粉衍生物羧甲基淀粉钠,在冷水中能膨胀,其颗粒的膨胀作用十分显著,致使片剂迅速崩解。这种膨胀作用还包括由润湿热所致的片剂中残存空气的膨胀作用。 3. 产气作用产生气体的崩解剂,主要用于那些需要迅速崩解或快速溶解的片剂,如泡腾片、泡沫片等。在泡腾崩解剂中常用枸橼酸或酒石酸加碳酸钠或碳酸氢钠,遇水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借助气体膨胀而使片剂崩解。 4. 酶解作用有些酶对片剂中某些辅料有作用,当将它们配制在同一片剂中时,遇水即能迅速崩解,如以淀粉浆作粘合剂时,可将淀粉酶加入到干颗粒中,由此压制的片剂遇水即能崩解。用酶作崩解剂的方法一般应用还不多,常用的粘合剂及其相应作用的酶有:淀粉与淀粉酶;纤维素类与纤维素酶;树胶与半纤维素酶;明胶与蛋白酶;蔗糖与转化酶;海藻酸盐类与角叉菜胶酶等。 (二)常用崩解剂 1. 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 (croscarmellose sodium,CCNa ) 本品为水溶性纤维素的酶,其取代度约为0.7%(被羧甲基取代的羟基平均数),本品为白色、细粒状粉末,大约有70%的羧基为钠盐型,因此,具有较大的引湿性,但由于有交联键的存在,故不溶解于水,在水中能吸收数倍于其本身重量的水膨胀而不溶化,所以具有较好的崩解作用和可压性。与羧甲基淀粉钠合用崩解效果更好,但与淀粉合用崩解效果降低。对于用疏水性辅料压制的片剂,崩解作用更好,用量可低为0.5%。 2. 交联聚维酮( crospovidone,PVPP ) 为白色粉末,流动性好。由于其高分子量和交联结构,所以不溶解于水,但有极强的引湿性,吸水量能超过其本身重量的50%但仍能保持完整而不溶解。其堆密度较小( 0.26g/ml ),故粉末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作为崩解剂在片中的分散均匀,加上强烈的毛细管作用,遇水能迅速使水进入片剂中,促使网络结构崩解而产生崩解作用,其效果比淀粉崩解剂好。 3. 淀粉及其衍生物(1)淀粉:干燥淀粉是毛细管形成剂,是亲水性物质,可增加孔隙率而改善片剂的透水性,为最广泛应用的崩解剂。淀粉对不溶性或微溶性药物片剂的崩解作用较可溶性药物显著,这是因为可溶性药物遇水溶解产生溶解压,使片剂外面的水不易通过此溶液层而进入片剂的内部,阻碍了片剂内部淀粉吸水膨胀的缘故。有些药物,如水杨酸钠,对氨基水杨酸钠等遇水溶解,能引起淀粉胶化失去膨胀作用,故不宜采用。

水处理药剂概述及絮凝剂种类和特点

水处理药剂概述及絮凝剂的种类和特点 1 我国工业废水现状 我国对废水污染的治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在借鉴国外先进处理技术经验的基础上,引进、消化并开发了大量的废水处理新技术,某些项目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新技术的投产运行为缓解中国严峻的水污染现状,改善水环境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中,化工、造纸、纺织及煤炭行业废水排放总和几乎占到一半,是工业废水排放大户。 近年来,我国工业废水处理量达到300-370亿吨,处理率约为62%,虽然已取得显著进步,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在当前国内污水处理实际应用中,传统的、比较成熟的技术和设备还是以下几种常用的处理方法。 1.1工业废水的物理处理 定义:应用物理作用没有改变废水成分的处理方法称为物理处理法。 操作单元:气浮、吸附、萃取、沉淀、过滤、磁选等。废水经过物理处理过程后不会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本性,适用于简单的将污染物和水分离的情况。 1.2工业废水的化学处理 定义:应用化学原理和化学作用将废水中的污染物成分转化为无害物质,使废水得到净化的方法称为化学处理。 操作单元:中和、化学沉淀、药剂氧化还原、臭氧氧化、电解、光氧化法等。污染物在经过化学处理过程后改变了化学本性,处理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化学变化。 1.3工业废水的物理化学处理 定义:废水中的污染物在处理过程中是通过相转移的变化而达到去除的目的的处理方法称为物理化学处理。

操作单元:混凝、气浮、吸附、离子交换、电渗析、扩散渗析、反渗透、超滤等。污染物在物化过程中可以不参与化学变化或化学反应,直接从一相转移到另一相,也可以经过化学反应后再转移。 1.4工业废水的生物处理 定义: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氧化、分解、吸附废水中可溶性的有机物及部分不溶性有机物,并使其转化为无害的稳定物质从而使水得到净化的方法称为生物处理。 操作单元: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生物处理过程的实质是一种由微生物参与进行的有机物分解过程,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其它微生物如藻类和原生动物也参与该过程,但作用较小。 2 水处理中使用的药剂种类 在上面所述的第2、3种处理方法中,水处理中使用的药剂有哪些种类?这些水处理药剂都有哪些特点和作用?下面咱们从头说起水处理药剂的全面知识,内容如下: 为了使废水处理后达标排放或进行回用,在处理过程需要使用多种化学药剂。根据用途的不同,可以将这些药剂分成以下几类: 2.1絮凝剂: 又称为混凝剂,可作为强化固液分离的手段,用于初沉池、二沉池、浮选池及三级处理或深度处理等工艺环节。 2.2助凝剂: 辅助絮凝剂发挥作用,加强混凝效果。 2.3调理剂: 又称为脱水剂,用于对脱水前剩余污泥的调理,其品种包括上述的部分絮凝剂和助凝剂。 2.4破乳剂:

常用崩解剂

常用崩解剂简介 崩解剂:系指能促使片剂在胃肠道中迅速崩解成小粒子的辅料。由于药物被较大压力压成片剂后,孔隙率很小,结合力很强,即使在水中易溶解的药物在压成片剂后其在水中溶解或崩解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片剂中水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度便成为体内药物吸收速度的限制因素,而片剂的崩解一般是药物溶出的第一步。为使片剂能迅速发挥药效,除需要药物缓慢释放的口含片、舌下片、植入片、长效片等外,一般均需加入崩解剂(disintegrants)。 (一)崩解剂的作用机理 崩解剂的主要作用在于消除因粘合剂或由加压而形成片剂的结合力使片剂崩解。片剂的崩解机理则因制片所用原、辅料的性质不同而异,人们很重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并提出若干种崩解机理,现简介如下: 1. 毛细管作用这类崩解剂在片剂中能保持压制片的孔隙结构,形成易于润湿的毛细管通道,并在水性介质中呈现较低的界面张力,当片剂置于水中时,水能迅速地随毛细管进入片剂内部,使整个片剂润湿而促使崩解。属于此类崩解剂的有淀粉及其衍生物和纤维素类衍生物等。 这类崩解剂的加入方法,一般认为最好采用内、外加法相结合的方法,外加法有利于片剂迅速崩解成颗粒,内加法则有利于颗粒作较微细的分散,并能改善片剂的硬度。 2. 膨胀作用有些崩解剂除了毛细管作用外,自身还能遇水膨胀而促使片剂崩解。如淀粉衍生物羧甲基淀粉钠,在冷水中能膨胀,其颗粒的膨胀作用十分显著,致使片剂迅速崩解。这种膨胀作用还包括由润湿热所致的片剂中残存空气的膨胀作用。 3. 产气作用产生气体的崩解剂,主要用于那些需要迅速崩解或快速溶解的片剂,如泡腾片、泡沫片等。在泡腾崩解剂中常用枸橼酸或酒石酸加碳酸钠或碳酸氢钠,遇水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借助气体膨胀而使片剂崩解。 4. 酶解作用有些酶对片剂中某些辅料有作用,当将它们配制在同一片剂中时,遇水即能迅速崩解,如以淀粉浆作粘合剂时,可将淀粉酶加入到干颗粒中,由此压制的片剂遇水即能崩解。用酶作崩解剂的方法一般应用还不多,常用的粘合剂及其相应作用的酶有: 淀粉与淀粉酶;纤维素类与纤维素酶;树胶与半纤维素酶;明胶与蛋白酶;蔗糖与转化酶;海藻酸盐类与角叉菜胶酶等。 (二)常用崩解剂 1. 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roscarmellosesodium,CCNa)本品为水溶性纤维素的酶,其取代度约为0.7%(被羧甲基取代的羟基平均数),本品为白色、细粒 状粉末,大约有70%的羧基为钠盐型,因此,具有较大的引湿性,但由于有交联键的存在,故不溶解于水,在水中能吸收数倍于其本身重量的水膨胀而不溶化,所以具有较好的崩解作用和可压性。与羧甲基淀粉钠合用崩解效果更好,但与淀粉合用崩解效果降低。对于用疏水性辅料压制的片剂,崩解作用更好,用量可低为0.5%。 2. 交联聚维酮(crospovidone,PVPP)为白色粉末,流动性好。由于其高分子量和交联结构,所以不溶解于水,但有极强的引湿性,吸水量能超过其本身重量的50%但仍能保持完整而不溶解。其堆密度较小(0.26g/ml),故粉末有较大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