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舒曼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

浅析舒曼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

浅析舒曼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
浅析舒曼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

浅析舒曼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

摘要

德国艺术歌曲在西方音乐文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舒曼是德国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最伟大的艺术歌曲作曲家之一,在十九世纪,他的两部声乐套曲“爱与生活”和“女性诗人的爱”被誉为德国艺术歌曲的代表作。其中《诗人之恋》是他于1840年根据德国著名诗人海涅青年时期的16首诗歌所创作的,他把这些描写爱情开始和结束的歌曲叫做《诗人之恋》。《诗人之恋》体现了舒曼艺术歌曲的特点和其主要的音乐思想。基于对写作背景的分析和作品的《诗人之恋》套曲中的表征,部门总结心理描写、情感表达和艺术感染力达到了套曲的艺术特色有很高的造诣。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引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二章为舒曼及其音乐作品简述,第三章为《诗人之恋》的来源与创作,第四章为《诗人之恋》音乐本体分析,主要分析了创作特点和旋律、调性、和声、节奏及速度,第五章主要对舒曼艺术歌曲创作特点进行述评,分析了舒曼艺术歌曲的文学特征和舒曼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第六章是结语,对全文的研究做出总结。

【关键词】浪漫主义;舒曼;《诗人之恋》;艺术特色;演唱

Abstract

German art song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western music literature, and schumann is one of the greatest composers of the German romantic music period, in the 19th century. His two vocal chords "love and life" and "the love of female poets" are known as masterpieces of German art songs. Among them "the poet of love" is according to Germany in 1840, as a famous poet Heine 16 composed poems as a youth, he was describing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a love song is called "the poet of love". "The poet's love" embo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humann's art songs and its main music idea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writing background and works of the poets of characterization of divertimento, summarizes the psychological description,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artistic appeal to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 divertimento has high attainments.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tion, mainly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article, the second chapter of schumann and music works,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poet of love, the source and creation of 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poet of love "music ontology analysis, mainly analyses the composing characteristics and melody, tonality, harmony, rhythm and speed, the fifth chapter mainly characteristics of schumann art song creation, analyzed the schumann literary features of art song and schumann music features of art song, the sixth chapter is conclusion, give a summary on the research of the full text.

Key words: Romanticism; Schuhmann; the love of the poet; artistic features; singing

目录

一、引言 (3)

二、舒曼及其音乐作品简述 (4)

三、《诗人之恋》的来源与创作 (5)

(一)自然美和民族美的完美结合 (5)

(二)悲剧感和崇高感的统一 (6)

四、《诗人之恋》音乐本体分析 (6)

(一)创作特点 (6)

(二)旋律 (7)

(三)调性、和声 (9)

(四)节奏 (10)

(五)速度 (11)

五、舒曼艺术歌曲创作特点述评 (12)

(一)舒曼艺术歌曲的文学特征 (12)

(二)舒曼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12)

六、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七、致谢 (15)

一、引言

请修改本章内容,从以下三方面写:

1.研究目的及意义

2.研究现状(目前有哪些已有的观点,论述)

3.研究内容

套曲这种艺术形式是必备的演奏会唱的歌曲,其中有一个统一的标题,包括

一些歌曲来表达同一主题。具有特色的歌剧和艺术歌曲。贝多芬在年根据诗人的

六首诗写“远方的爱人”的历史,作为一个新的歌曲形式受到大多数作曲家的爱。

此外,浪漫思潮在二十世纪席卷了欧洲。一个产品的“声乐套曲”也是一个浪漫

的音乐思想。它的歌词来源于浪漫主义诗歌。这首歌的歌词和旋律都完美契合。在德奥艺术歌曲影响下的钢琴伴奏方面,钢琴音乐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整个循环开始,以及故事情节的个性化特征。在唱歌的时候,你可以完成

一套歌曲,也可以唱一首歌。作为个人的歌曲艺术歌曲的特点,作为一个整体,具有主体性的套曲。声乐演唱和学习是声乐演唱者不可缺少的一类作品。

如果说首部套曲是贝多芬发起的,那么在声乐套曲走上巔峰的路上,舒伯特

一定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其声乐创作当中三部声乐套曲占有重要的位置;《美

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天鹅之歌》这三部作品,均为套曲声乐艺术的经典。他的创作手法和作曲特点深深的影响了其后来的作曲家,这其中就包括罗伯特舒曼。(本文主要论述的舒曼艺术歌曲,却在开篇未把其放在重要位置!!!请重新按要求梳理)

欧洲艺术歌曲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它早在

世纪初就开始影响着中国音乐文化,无论是声乐还是钢琴,它带来的审美享受都

是非同一般的。如今它们已是全国各大院校培养音乐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教材,也成为声乐歌唱者迈向成功必经的道路。而作为钢琴伴奏者必须正确全面理解艺

术歌曲的本质、风格及特征,并与演唱者配合默契,才能将艺术歌曲演绎完整出色。本文通过对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艺术特色和钢琴伴奏的分析和研究,深入理解作品内涵以及忠实的反映作曲家舒曼的创作风格和作品本质,希望能较

声乐演唱艺术的表现、手法与特点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而声音,则是对音乐最直观的体现,最到位的诠释。而声乐艺术又是唯一与文学艺术结合的很完美的艺术。 在声音上的表现和声音的抑扬起伏都离不开气息的控制和运用,时而轻却有力,时而响而有力,时而轻而无力。例如在歌曲《绒花》中结尾处“啊”那两句旋律,需要在演唱过程中时轻时重,柔和的、连贯的表达出一种惆怅、向往的情绪、需要气息较好的控制并不断给予。 《乐府传声》中说“曲之徐疾,亦在一定之节。始唱少缓,后唱少促,此势之徐疾;摩情远景宜缓,辩驳趋走宜促,此情理之徐疾也。然徐必有节,神气一贯,疾也有度,字句分明。倘徐而散漫无收,疾而糊涂一片,皆大谬也”。 从声乐作品的体裁来看,有抒情歌曲、颂歌、进行曲、摇篮曲、小夜曲等等,因此在演唱过程中,对不同体裁的歌曲所用的力度、强度是不一样的。但所有的力度、强度都是相对的,有的歌曲需要表现得刚强急促些,而有的则需要柔和缓慢些。总的来说雄壮有力或情绪激烈的歌曲要以刚为主,含蓄、抒情的歌曲要以柔为主,在一首歌曲里面,刚、柔不是绝对的,而是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的。 在声乐演唱中为了更好地塑造音乐形象,也要借鉴文学中的停顿、转折,“喜悦之处,一顿挫而和乐出;伤感之处,一顿挫而恨生”。在作品中,一般是一句一断,但为了强调语气,分清主次,突出表情,常常在乐句中主要的词语和逻辑重音上,或者一些起烘托作用的衬词上,灵活地运用顿挫手法,让音乐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比如歌曲《我爱梅园梅》中,由于这首歌曲带有京腔、京味融入作品中,使得作品的特点更为清楚明了,在结束句“我爱棋逢对手园的梅”中的“梅”,在每二小节附点十六音符的节秦处放慢速度,把京味开始融入,直到结束,那才叫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啊。 而在当今,声乐演唱的唱法的主要有3大类: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这三种唱法也是各有特点,声乐演唱者只有在对作品本身内在底蕴充分透彻的把握,并在演唱的过程中将作品的内在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才能使演唱富于表现力,从而更好更精准地将声乐意境诠释与表达出来,收到应有的演唱效果。所以,音乐是人类用以表现内心情感的一种手法。 美声区别于其他唱法的最主要的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美声唱法是混合声区唱法。正如前面说过的,美声唱法从声音来说,是真声假声都用,是真假声按音高比例的需要混合着用的。从共鸣来说,是把歌唱所能用的共鸣腔体都调动起来。这种唱法本身有他自己特有的“味道”,特有的音响特色。美声唱法实际上是从西欧专业古典声乐的传统唱法发展起来的,从文艺复兴以后逐步形成美声唱法。当时的西方音乐更多是建立在多声部教堂音乐、复调音乐基础上,唱法本身脱离不了宗教音乐的影响。男女唱法一样,只是声部不一样,高低不一样。最初的歌剧以阉人代替女声来唱,由女中音代替男青年来唱。随着歌剧剧情的发展,一些情感激烈的戏剧性唱段,阉人的唱歌满足不了表达剧情激烈发展的需要,这样就产生了今天表现力丰富多彩的美声唱法。所以说,不同时代的歌唱形式、风格、情绪、情感不同,歌唱的方法也不同。 而民族唱法则不同,民歌风格的歌曲带有浓郁的地方音调,在演唱时如能用方言更能表达其内容与色彩。中国民族民间唱法是我国传统民族唱法的一个总称,它是以演唱民歌为主要目的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一种演唱模式。在几千年的发展与变化之中,逐渐形成了属于各民族自己的多品种的民歌形式,这其中以汉族北方的山歌和南方的小调最有影响力和最有穿越时空界限之能力,并作为中国民歌的主要形式而不断地向前发展。北方的山歌具有粗犷质朴、直爽豪放的特点,如青海的《花儿》、陕北的《信天游》以及内蒙的《爬山调》等,给人以一种身居山间旷野之中,领略高原牧场自然美景的爽朗舒畅之感。而南方则以江苏的小调为最有特色,如歌曲《茉莉花》、《无锡景》、《姑苏风光》等,曲调细腻委婉、脍炙人口、柔和而又流畅,给人以鸳鸯戏水、鸟语花香,小河潺潺流水之美感。这两种不同形式的民歌

谭盾的音乐作品风格分析

谭盾的音乐作品风格分析 谭盾的生平简介 谭盾,作曲家,1958年出生,湖南人。198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院,同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他是中央音乐学院“四大才子”之一,在校时创作的第一弦乐四重奏《风·雅·颂》运用民间曲调,中国宫廷音乐,庙堂赞歌等原始素材,给人清新、别致的感觉,获得了1983年德里斯顿·韦伯尔作曲比赛二等奖。被新闻界、艺术界称为“新潮音乐”、“先锋派音乐”、“崛起的一代”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到美国后,数家知名乐团聘他为乐团作曲,并出任BBC交响乐团(苏格兰)驻团作曲兼副指挥,1988年在美国举办了个人作品音乐会,这是中国音乐家在美国首次举办的音乐会。 1995年,吴子牛导演反映中国人民抗日的影片《南京大屠杀》,邀请谭盾为影片作曲。1997年,谭盾为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纪念活动所作的《天·地·人》再一次震动了中国乐坛,乐曲展示了中国历史悠久和领土的完整,表达了世界华人对统一的企盼。2000年,谭盾为李安电影《卧虎藏龙》配乐,拿下第七十三届奥斯卡最佳电影音乐、第二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第二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月光爱人)、第五十四届英国学院奖最佳音乐、第二十六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音乐、第五十八届金球奖最佳电影音乐、第三十七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等无数奖项,也因此获得了世界性声誉。此后,大导演和大制作纷至沓来,谭盾的音乐才华也得以一次次地展现。2003年张艺谋的《英雄》虽然褒贬不一,但仍凭谭盾的音乐无可争议地夺得第二十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奖项。2006年,冯小刚的古装大戏再次邀请谭盾“坐镇”,经管影片本身难以讨好观众,但音乐却是一个亮点。事实再次证明了这个世界级电影配乐大师的功力。 谭盾的音乐风格特点

舒曼艺术歌曲的特点及演唱处理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6年增刊 HuANGzHONG(JoumaIofwuhRncoI雠rv毗oryofM璐lc,chI呻) 赵茜 文章编号:1003-772l(2006)增刊一0128_03舒曼艺术歌曲的特点及演唱处理 摘要:舒曼是19世纪德奥艺术歌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其创作的艺术歌曲。以选词严格、词曲完美结合、钢琴伴奏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和声色彩丰富且有丰富的表现力而著称。本文着重对舒曼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演唱方面的处理。 关键词:舒曼;艺术歌曲;演唱 中田分类号:J652.5 “艺术歌曲”是德文LiedKunstlied或英文artsong的中译,是19世纪在奥地利和德国兴起的一种新的声乐体裁,其特点是:采用19世纪著名浪漫主义诗人的抒情诗歌作为歌词;多用钢琴伴奏;演唱风格含蓄i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歌曲之王”舒伯特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使德奥艺术歌曲的创作达到了全盛时期。继他之后,德奥艺术歌曲发展领域中的又一杰出人物是舒曼(Robertschumann1踟旧一1856)。 舒曼创作的艺术歌曲,具有19世纪30一50年代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他一生共创作有259首歌曲。舒曼艺术歌曲以选词严格、钢琴伴奏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和声色彩丰富且有引人人胜的表现力而著称。著名的广为流传的有:《你好象一朵鲜花》、《核桃树》、《莲花》、《月夜》、《奉献》、《两个近卫兵》等。他选用海涅的诗集《抒情插曲》中的十六首诗所谱写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以及根据夏米索的八首诗所谱写的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等,都是德奥艺术歌曲园地里重要而丰硕的成果。 完美结合的词曲 作为德国浪漫时期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舒曼被誉为是“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发挥到极致”的音乐诗人。他的音乐创作活动深受19世纪文学诗歌的 文献标识码:A 影响,尤其崇拜作家霍夫曼(E.T.Hoffmann)与保罗(Paulus),两人均为19世纪前后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赋予幻想的文学诗歌作品,对舒曼一生的艺术气质影响最大。 舒曼的艺术歌曲,充分的体现了他的浪漫主义情怀,他精心的选择诗作,并且在深刻的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用凝练而准确的手法将不同的歌曲意境塑造出来。在选词方面,舒曼的眼界广阔,但要求很严格。他所选的歌词的作者有:海涅、歌德、拜伦、席勒、莎士比亚、夏米索、艾兴多夫、朋斯等。所选的歌词都是他认为最有价值的、最富于诗意的作品。在艺术歌曲的电!}作中,舒曼善于从诗中捕捉音乐的灵感,并且运用音乐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将诗歌的意境和神韵进行精心的刻画,使诗成为“音乐的诗”,使乐成为“诗化的乐[I]I,。 舒曼还发展了舒伯特的艺术歌曲的传统优势,更侧重于情感与心理状态的表现,使歌曲的表现手法更加细致、更加灵活。他不只要求表现诗歌中的总体的情绪,而且要求表达心理变化的细节。舒曼为了确切而细致地传达歌词中所写的心理状态,常在音乐中直接体现诗句的语调。因而,他在旋律中间加入了朗诵的因素,创造出一种朗诵性的旋律。例如。“我曾在梦中哭泣”(《诗人之恋》第13首)、歌曲《两个禁卫兵》中的对话部分和“现在你使我初次感到痛苦无边际”(《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第8首)等等。 作者简介:越茜(1982~),女,武蛙音乐学院音乐学系2004衄研究生(武汉430060)收稿日期:2006一04—10 万方数据

浅谈关于作曲的一些小技巧

浅谈关于作曲的一些小技巧之一 作曲的技巧,有很多人都在谈,很多人都在和弦上花工夫。也有一些人完全按照感觉来写。诚然,按照下行5度和弦圈的经典走位,旋律怎么写都不是很难听,但学一些作曲的另外一些技巧,也许你的旋律会有另外一番天地。小生在这里抛砖引玉,希望大家都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小生写的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高手指正。 流行歌曲创作: 1:先有词后有曲。 2:先有曲后有词。 这里我只谈第二种情况,即先曲后词。 一:倒影。 就像你在河上,看到河里自己的影子。如:33345 33321 在五线谱中,以3横线,就会发现,345往下翻180度的话,其旋律线条就会和321吻合。这样写出来的旋律,不会很散。 二:模进。 模进分严格模进和自由模进。 严格模进要求各旋律音程之间完全一样。旋律线条也要完全一致。如:3323 2212 自由模进则没有这个限制。如:1123 3345(1和2之间是全音,3和4之间是半音,音程不同) 三:重复。 重复永远是音乐中不二法门,从段重复到小节重复,几乎每个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他的影子。(注意,重复也是同度模进) 四:对格。 艺术都是相通的。在文学中某些技巧,放到音乐里也完全适用。在一些诗联中,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是第二联的第一个字。放到音乐中的话,就是第一句最后一个音符,是第二句的第一个音符。然后依次类推。如:123 312 234 465 大家注意,前面的最后一个音符,都是后面的第一个音符。在李宗盛的鬼迷心窍中,通篇都是使用的对格的技巧。大家有兴趣的话不妨回家把谱子翻出来看一看。 五:前面说到艺术是相通的,并借用了文学技巧,这里我们借用国画技巧来看看是怎样的。1:疏密有致。在国画中,如果中间画了很多的树,在四周一定要留出大量空白的地方。这

如何歌唱才能让歌声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如何歌唱才能让歌声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歌唱是听觉艺术,它的艺术感染力最终要靠演唱来体现,歌唱者把音符和文字符号变成声音的过程,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度创作”。一首好的、甚至经典的歌曲的诗词和音乐终归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必须通过歌唱者把它唱活才能使听众充分感受。因此,作为一名歌唱者应该从各个方面来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素质,脚踏实地地进行艰苦的艺术再创造活动。当你拿到一首歌曲时,在歌唱的二度创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艺术环节:一、内涵的理解所谓内涵,主要是指作品的内在含义即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内涵,是演唱的基础。拿到一首歌曲,先不要急于唱谱,而应该将歌词反复朗诵几遍,以便从中了解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背景、特定环境和思想感情。一首歌曲或长或短,都凝聚着作曲家的强烈感情,作曲家的深情厚意蕴藏在每个音符之中,歌唱者需要认真地去发掘和领会。对作品的理解越深,感受越深,在演唱时的表达则越纯真,越完美。一个演员或歌唱者文学修养的深线,会直接影响他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不少学唱的人,往往单纯从声乐技巧来谈歌唱表现,因此平时的接触面比较窄,不看小说不看画,不读诗文不听音乐,甚至于连报纸也不常看,视野不开阔,知识不丰富,这样的学唱是唱不出感情来的。要知道对作品内涵有无深刻的理解,结果是大不一样的,因为只有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才可能做到真情的表达。二、意境的想象意境的想象,就是要尽量去启发音乐的想象力,演唱者应根据歌曲的内容和音乐形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化为一幅幅活动画面,把自己化为作家、诗人,也变成作品的主人公。换句话说,就是要象戏剧演员进入角色一样去身临其境。如果你把一首歌曲的基本情绪和意境设想得很具体,那么你在表达时就会很真实和生动。想象和意境会很快帮助你确立起正确的音乐形象或者说歌曲的主人公的形象来,歌曲的主人公形象完整、统一了,歌曲的主题思想也就明确了,这样就会达到情真意切。当然歌唱者解释音乐的能力,不是一日之功,它是一种生活的积累,记忆的积累,情感的积累,这种积累越多,越丰富,“灵感”也越活跃,越丰富。因此作为歌者,应随时用眼睛和耳朵去搜集和倾听各种生活的画面和声音,去感受生活,从而增强我们对生活和人物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三、声音的运用我们在演唱一首作品时,运用什么样的声音才能符合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这是值得研究和设计的问题。作为歌者有了美妙的声音外,能驾驭各种声音和音色变化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比如面对一首进行曲时要选用雄壮的声音,面对一首圆舞曲时应是明亮、华丽、轻巧的声音,面对一首摇篮曲时则需要用柔和甜蜜的声音等等。这里对声音也要有一个想象的过程,如对一首抒情轻柔的曲子时,可以把声音设想为“轻柔的纱巾在微风中飘洒”“树叶轻轻落在地上”这样的声音控制上;又如唱一首柔美而又轻巧的歌曲时,又可把声音比喻为“透明的露珠”、“春夜的雨滴”等等。总之,我们要擅于调动人声的声音“库”中最恰当的声音,唱出歌曲内容所需要的听觉效果,贴切地表现作品。四、风格的掌握作品的风格或者说音乐的风格掌握得好与坏,演唱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我们常常听一些独唱音乐会的演出,有的人声音相当漂亮,发声技巧也很高超,但整台音乐会从中国民歌唱到欧洲的古典艺术歌曲,听起来声音上也好,力度上也好,韵味上也好,总是一个样,一个味,让人听了过耳即忘,缺少心灵的共鸣和艺术的回味,更有甚者太缺少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把各种风格的歌曲混淆在一起,使之南腔北调,南辕北辙,与原作差距甚远。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歌唱者没有很好地在歌唱前对作品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区风格、个人风格等进行细致的分析和了解,没有能恰如其分地用自己的歌唱技巧来表达作品的风格。因此歌唱者要准确地表现作品的内涵还必须事先研究作品的风格(也就是演唱风格)。当然与其它姐妹艺术相比,音乐的风格具有更多的抽象性。音乐是无形的时间艺术,而绘画、雕塑、建筑等都是有形的空间艺术,因而他们的风格往往比音乐更容易一目了然。一个歌唱者文学修养的深浅,会直接影响他对作品的理解和风格的把握,

20世纪—21世纪初中国作曲家的艺术歌曲创作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42504430.html, 20世纪—21世纪初中国作曲家的艺术歌曲创作特点 作者:刘懿 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17期 【摘要】本文是对20世纪至21世纪初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特点的概述。分析艺术歌曲在整个民族音乐艺术和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从民族特殊性、扩大选题、诗歌源头以及作曲家丰富的写作技巧角度论证中国艺术歌曲创作发展的规律性。 【关键词】中国艺术歌曲;歌曲创作;创作特点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中国音乐文化具有深厚久远的歌唱传统,这些传统决定了声乐体裁在我国专业作曲家流派中的特殊性。声乐体裁往往是中国作曲家艺术探索的中心,从古至今艺术歌曲的音乐体裁一直是探索的主要对象之一。众所周知,音乐理论紧跟实践运用;因此,研究者们对中国声乐作品发展进程的众多体裁感兴趣,也是合情合理、显而易见的。 研究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艰难历程就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考量,但是,也可以在不同题材研究的基础以及在这些题材历史继承性和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行考量。艺术歌曲创作最重要的意义是编写了整个民族文化历史,其中民族性占首要地位。20世纪中国的许多专业作曲家就 是以歌曲和抒情歌曲作为开端,开创了他们的事业。 贺绿汀的创作,以聂耳、冼星海、刘志、刘雪庵等人的创作为中心。对于后一代的作家来说这些音乐创作前辈们至今意义犹存。近十年的现代作品和珍贵的艺术作品创作都明显露出了周期性表现,并证明了这种周期形式的现实性和前景性。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展现20世纪到21世纪初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重要特征,以及对民族音乐创作、东西欧音乐传统风格的影响。我们将讨论该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音乐和语言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决定着汉语不同方言中的语音对旋律特征的影响程度,并把声乐作品中的作曲和戏剧创作变成具体的思维形象,以及复杂结构、题材和修辞方面的民族音乐思维元素。 20世纪同时也是中国成就西方音乐思维和作曲技术的时代。中国20世纪到21世纪初的音樂发展史中可以划分为几个时期。在1920-1930年代,第一批民族作曲家开始了他们的创作。中国音乐教育奠基人为萧友梅(1884-1940),他是中国第一位专业作曲家,在国外受过音乐教育的他,也开始在自己的作曲中利用和发展西方作曲技术。

关于舒曼艺术歌曲《诗人之恋》的艺术特色

关于舒曼艺术歌曲《诗人之恋》的艺术特色 关词:舒曼《诗人之恋》艺术特色 德国作曲家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RobertAlexandaerSchumann,1810—1856)是19世纪具有浪漫主义征的作曲家、钢琴家音乐评论家。其一生中创作了多不同题材风格的作品,交响乐、清唱剧、协奏曲、琴小品、钢琴套曲、声乐套曲等。曼的主要作品有《狂节》、《童年情景》、《桃金》、《诗人之恋》、《妇女爱情和生活》等。他的艺术歌曲充体现了浪漫主义时的抒情风采,为后来作曲艺术创作奠定了艺术歌曲基础。其中艺术歌曲《人之恋》是由16首短小精悍歌曲组成,内容取自海涅的作,改编而成,主要描了一位诗人经历相恋和恋后的悲伤心情,以及美好未来的憧憬之情,《诗人之恋就像一部抒情的叙述诗音乐与诗歌结合、形象生动、旋律美,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语简洁含蓄、意境深邃,给一种浪漫主义的诗意幻想。 一、诗歌与音乐的美结合 舒曼受家庭环及诗人文学家的影响,自幼喜爱学,并具有深厚的文学功,被称为“诗人音乐家,他的作品充满了诗意的色彩。在曼的五百多首艺术曲中,爱情为主要题材还兼有一些抒情的风景描写为题材的曲和叙事曲,艺术性非高。其艺术歌曲创作方大多选用如海涅、歌德拜伦、席勒、莎士比亚等诗人的作,常常在文学中汲取主题和形象把音乐和文学相互融合,诗人的眼光把握诗的意境,体会诗歌的富内涵,通过音乐与诗歌的完结合及他对诗歌的敏而直觉的洞察力从中发诗歌更深的意境。

1828年,18岁的舒曼在尼黑结识了诗人海涅(HEinrichHEIne,海涅的形象给舒曼留深刻印象,他的诗给予了舒曼很大的启,于是舒曼共将海涅42首诗歌曲化,《诗人之恋》就其中一首作品。在曲方面舒曼颇具匠心,他照海涅的《悲剧——情插曲》《歌之卷》的一卷,从中选出16首,依照钟情—表白—幸福—背弃忧伤”的逻辑发展顺序编而成。就像海涅诗歌的一贯基调这是一部悲剧性的套,舒曼在音乐上注重词的连续性,精妙地把一首首小曲织在一起,构成不可分割整体。在《诗人之恋》这部作品中舒曼的文学修养在音乐很好地显现出来,其音乐文学相互融合,充分体现了漫主义音乐重视情感表达。如一首《灿烂鲜艳的五月里,描写春天来到了,万物复苏、百盛开,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诗人心中萌发了对情的渴望,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之;“灿烂鲜艳的五月,所有的花朵开放,我温暖的心里,爱情的念升起,灿烂鲜艳的五月里,所有鸟儿歌唱,我向她诚恳表,我思恋爱慕的情意”1]。这首歌曲表达了作者内的真诚,以及对未来爱情生活的往。第二首《从我的眼泪面》中诗人选定了理想的情人,刻了一个渴望爱情青年的形象。第八《如果花朵知晓》有大量的颤音伴奏,示着诗人的烦躁情绪,但着地上的花朵、歌唱的夜、天上的星星,但愿能获得安慰,而结果并非所想。最后一句“我心的裂痕”情感强烈,多愁善感的人爆发了内心的情绪第十六首《旧日邪恶歌谣》中诗人决心彻底地脱痛苦,把爱情和痛统统装进棺材,用十个巨人抬着,抛入海底这首歌曲庄严、有气势,旋起伏比较大,整个节奏给歌曲加了严峻的色彩。最后一大段钢琴尾奏描写大海淹没了棺材,仿爱情也随之沉到海底

浅谈歌曲演唱中的重要环节——艺术处理

浅谈歌曲演唱中的重要环节——艺术处理 【内容摘要】歌曲的艺术表现与处理,在歌曲演唱中是一个重要环节,所以要唱好一首歌必须从歌曲的艺术处理入手。文章将对歌唱中艺术处理与表现的理解作品、声音的艺术处理、节奏速度的处理、情感的处理以及歌唱者自身修养等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歌曲演唱艺术处理艺术表现 Songs of the art processing 【Content abstract】Song artistic performance and processing, in the song sings is an important link, must therefore sing a song to obtain from the song artistic treatment. The article to will sing to hit the artistic treatment and the performance understanding work, the sound artistic treatment, rhythm speed aspects and so on processing, emotion processing as well as chanteur own training elaborates. 【key words】The song sings artistic treatment artistic expression 歌唱是一种听觉艺术,它的艺术感染力最终要靠演唱来体现,也就是歌唱者把音符和文字变成声音的过程。一首好的歌曲终归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音符和文字符号,歌唱者必须通过声音对纸面上的曲谱进行准确的“再创造”,把音乐特定的情感和内容以及主题形象表现出来,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由此可见,我们在歌曲演唱中的艺术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要做好歌曲演唱中的艺术处理,以下几点是必不可少的。 一、全面深入了解作品,对歌曲进行准确定位 (1)了解作品的内涵 拿到一首作品,首先要全面了解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所反映的生活内容,从而使对作品的时代特征、民族特征、个性特征有深刻的理解,这样才能理解歌词内在的含义,掌握歌曲的主题思想。 (2)熟悉乐谱,准确地掌握歌曲的结构 歌曲由旋律所组成,歌曲之所以动人心弦,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有高亢低沉、激越委婉的旋律线。歌曲的旋律线一般分为上行、下行、平行三种,有时还互为结合地出现在歌曲中。而节奏是旋律中音乐的支柱,乐感的核心。在掌握歌曲的节奏时,必须注意各种节拍的特点并准确地掌握它。调式、调性在表达歌曲的情感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大调式表现明朗或喜悦自信的情绪,小调式表现柔和忧伤或暗淡、悲哀的情绪。当然也有特殊情况,也应十分注意。 (3)对歌曲演唱风格的把握 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风格,就中国歌曲而言,又可分为西北、东北、西南、客家民歌等风格,外国歌曲又可分为意、法、德、俄罗斯等风格。另外,还有咏叹调、浪漫曲、小夜曲等等。 很多学生在歌曲演唱中,不注意分析作品,只注重声音,其歌唱当然也就不能给听众美的享受。所以我们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作品,才能把歌曲把握得更准确,表达得更完美。 二、歌曲演唱中声音的艺术处理 在歌曲的演唱中,变化声音的艺术处理是常用的一种手段。这种变化,一般表现为声音的音色、音量以及力度的变化。在演唱是我们必须处理好这些变化,才能把作品表达得更加完整。

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及《玫瑰三愿的演唱分析》

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及《玫瑰三愿》的演唱 分析 摘要 中国艺术歌曲发展于上个世纪20年代,当时中国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艺术歌曲,受到西方音乐艺术的熏陶,中国民族音乐越发具有兼容并蓄的特征,对于与西方音乐艺术的融合,对歌唱艺术的中西合璧,以突出中国歌曲在内涵上的感染力,这些问题是作曲家们孜孜追求的民族音乐创作要点,黄自是这些音乐家中的一个代表。黄自先生以34个春秋的短暂一生,尤其是在回国后仅约十年的音乐活动中,其对专业音乐专业化发展奉献了一生心血,虽然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对我国音乐艺术发展所做的贡献是功勋卓著的,至今其创作的脍炙人口的歌曲仍然被人们广为传唱。身为一位受人景仰的作曲家,用创作的作品证明了丰富的学识涵养与敏感的艺术直觉,这两种事物看起来有明显反差,实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能够实现艺术的聚合,验证了中西方文化是可以在求同存异中融合发展。从其创作作品类型来看具有代表性的是抒情歌曲,《玫瑰三愿》是其中一朵最眼力的奇葩,对艺术歌曲演唱具有尤为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黄自艺术歌曲《玫瑰三愿》

The style of Huang Zi's art songs and the analysis of "three roses" ABSTRACT Chinese art song development in the last century in 20s, when China produced many outstanding art songs, has been to the national music style and the western China art form perfect together, to achieve the art of singing "Western coexist", make better performance to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China songs, more rich appeal, thinking and creation of numerous composers, one of which is yellow. Mr. Huang Zi in the short life of 34 years, especially in the back only about ten years in music activities, has made an indelible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professional music creation, many people still sung art songs. As a composer he, by virtue of their artistic intuition and knowledge conservation, in the creation of the two, seemingly great contrast, but the essence of art interlinked together with his art, to realize the connection of western music culture. Mr. Huang Zi's lyrical songs are a part of his artistic creation. His "rose three wishes" is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Chinese art songs in the early stage, and the study of Huang Zi and Rose's "three wish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inging of Chinese art songs. Keywords: Huang Zi Art song "Rose three wishes"

浅谈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

浅谈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 王亚丽 (岷县闾井镇中心小学,甘肃定西 748407) [摘要]:音乐创作教学是音乐新课程改革中一个崭新的领域。在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中应注意消除音乐创作神秘感,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逐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体验到音乐创作的快乐,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音乐创作教学方法 引言 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第一次把“音乐创造”作为四个内容标准之一,这样的拓展表明新课程标准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视。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大力开展音乐创作教学,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社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实践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是中小学音乐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消除音乐创作的神秘感 古今中外,许多感人至深的音乐名做都是作曲家在艰苦的脑力劳动中创作出来的。所以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作曲不是一般人可以涉足的,超出了普通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范围。然而,中小学生并非没有音乐创作的愿望和能力。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能写作文、会自由绘画的儿童,不能创作出自己的旋律和节奏。中小学音乐教学不以培

养作曲家为教学目标,学生只要能通过创作实践获得体验,从而加深对音乐美的理解也就达到了目的。 从个体成长发育角度看,音乐创造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婴儿的咿呀之声不仅仅是说话的前奏,也是歌唱和无拘无束作曲的开始。我国学者许卓娅研究发现:婴儿在3个月左右时就会开始进行嗓音游戏,2岁前后许多儿童开始进入近似歌唱的阶段,3岁的儿童能够为短小、重复的歌曲填写新的歌词,4岁的儿童已经初步意识到创作应该与别人不同,4—6岁的儿童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能独立地即兴哼唱出相对完整的新曲调…… 中小学生是具有音乐创作能力的,关键是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欲望,从而破除他们对创作的神秘感、恐惧感。首先,要使学生相信自己具有创作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用大量的事实鼓励学生,使他们从原有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其次,在创作实践中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在实践中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教师也要尽力发现学生在创作上每一个细小的闪光点,适当给予赞扬。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创作出较为流畅自然、相对比较理想的作品,好像朗读学生作文中的范文一样,在课堂上予以吟唱、分析。这样,学生必然会增强信心提高兴趣,获得成功的乐趣。 二、将创作教学带入到其他音乐教学当中 音乐作品体现着音乐创作的一般规律,以作品为载体,在欣赏教学、歌唱教学和器乐教学中,处处都可以渗透音乐创作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可以向学生介绍

《音乐分析与创作》综合复习题

《音乐分析与创作》综合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三部曲式(三段式)根据中段的不同可分为三类:中段是第一段主题材料的变化或展开的称为;中段是新材料的称为;中段兼用第一段材料的称为。 2、二部曲式(二段式),从主题材料在后端的出现或不出现情况,可分为和两类。 3、三部曲式(三段式)根据中段的不同可分为三类:中段是第一段主题材料的变化或展开的称为引申型;中段是新材料的称为;中段兼用第一段材料的称为综合型。 4、二部曲式(二段式),从主题材料在后端的出现或不出现情况,可分为再现二段式和两类。 5、由内容互不相同、既对比又统一的两个乐段构成的曲式称为二段曲式(二部曲式)。 6、是规模最小的曲式单位,一般建立在一个音乐主题基础上,表现单一的形象和性格。 7、音乐创作中,旋律展开的基本手法主要有五种:即紧缩、、、、。 8、音乐创作中,旋律渲染的主要手法有重复、、、四种。 9、音乐创作中,旋律与和声的结合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二是。 10、回旋曲式是一种主题反复出现,期间插入新材料的对比部分所形成的结构,反复出现的部分称为,各插入部分依次称为插部一、插部二等。 11、三部曲式(三段式)根据结构规模的大小可分为两类:规模小且只有三个乐段构成的称为单三部曲式;规模大,三个组成部分(或至少其中一个部分)的结构为大于乐段的称为。 12、是规模最小的曲式单位,一般建立在一个音乐主题基础上,表现单一的形象和性格。 13、曲式发展的基本类型或基本结构原则主要有五种:即呼应、三部性、、变奏、回旋。 14、奏鸣曲式有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即、展开部和再现部。 15、旋律的型态大体可分为直线型和两大类。 16、音乐创作中,节奏的组织形式大体有三种:一是相同节奏的重复;二是不同节奏的平行;

歌曲演唱时的声乐技巧表现

JISHOU UNIVERSITY 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歌曲演唱时的声乐技巧表现 作者:... 学号:2008081... 所属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专业年级:音乐学08级 指导教师:唐志明职称:教授 完成时间:2012年5月 吉首大学教务处制

目录 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声乐技巧表现在演唱中的重要性 (1) (一)声乐技巧表现的意义 (2) (二)声乐技巧表现在歌曲演唱中的作用 (3) 二、声乐技巧表现的具体形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声乐技巧表现形式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声乐技巧表现的具体形式 (4) 三、声乐技巧在演唱中的具体表现 (6) (一)声乐技巧与演唱艺术的关系 (6) (二)声乐技巧在演唱中的具体表现 (7) 结语...............................................................VI 参考文献.............................................................XI 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谈音乐创作教学中的一些简便的实践学习方法

经历几年的教学,我在实践中对音乐课堂的创作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1、依靠原课文材料进行创作,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 基于课文原材料的基础上,进行音乐创作实践。例如:让学生把学会的这首歌的内容展开,去想象,去创作。把他们对歌曲感受到的最美妙的东西完整地表现出来。所以,我请学生上台来说一说歌曲描绘的故事,他们都讲得有声有色,有的甚至还会模仿不同角色的语言声音来表现故事中的每个角色的特点,他们各显身手,都想表现自我的创作才能。 2、进行旋律片段的创作 旋律片断的创作,目的是要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要指导学生进行大胆想象,进行旋律片段创作的练习,,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以后,适时地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并以这些规律去指导今后的练习则大有好处。例如,为旋律选择未尾结束音的练习做多了,我们可以进行总结“一个完整的旋律其结尾往往给人以终止的感觉,造成这种终止感的因素之一,便是旋律以它所属的调式中最稳定的主音为结束音”。平时在唱歌、视唱、欣赏以及旋律片断等教学中要适时地进行总结,各种调式的主音是什么。如大调式主音是1,小调式主音是6,商调式主音是2,徵调的主音是5等等。平时也可介绍旋律发展的手法,如:重复,模进,对比。如:师生互动,接唱旋律,我们唱出或者弹出前半段(句)曲调,请同学们去接唱,如:老师唱:1 2 |3- |,学生就唱:3 2 |1- |(师)3 4 |5- |(生)5 4 |3- |等,加强他们对乐曲终止及曲式中起承转合的感性认识。 3、表演类的创作 小学生天性好动,他们往往不满足于仅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而更喜欢用动作加以补充。他们期望老师允许其边唱边动作或边欣赏音乐边动作来表现音乐。事实上,依靠身体动作有助于更好地感知音乐的节奏,因此,教师要善于创造一切有利于学生用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机会,以此促进学生即兴创作能力的提高。即兴律动。学生在静听音乐的基础上,创编出与音乐相符合的动作进行表演。如:《小企鹅》一课,在听唱歌曲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模仿小企鹅的动作来,既进一步理解巩固了歌曲,加上动作,很好地配合了歌曲的节奏,对掌握歌曲的旋律学习也极为有利。又如《小雨沙沙》这首歌曲,宛如一幅画,绘声绘色地再现了春雨的场面。在教唱时,先准备好打击乐器,一部分学生边唱边做下雨和麦苗的动作;另一部分学生按歌曲节奏敲击沙捶进行伴奏。学生边做动作、边唱歌曲、边伴奏。这样生动地表现了歌曲的场面和意境,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歌曲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4、听赏后即兴表演 欣赏教学中经常要进行创作活动。先让学生静静地专心聆听音乐,边听边想,然后引导学生根据音乐展开想象,通过情景、律动、舞蹈、声势(拍手、拍腿、跺脚)等自由地表演音乐的节奏、旋律或内容。如:《采茶舞曲》,学生在欣赏乐曲的基础上,让学生扮演角色,通过动作来表现采茶女的情境,再现的欢快的劳动的音乐形象。 总之,音乐课堂教学创作活动与表演融合在一起,灵活多变,随意而为,敏捷而又自然流畅,因为具备这些特点而深受学生的喜爱,并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自信心,也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思维的提高。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音乐课堂的即兴创作,能够唤醒了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了学生封闭的记忆,开启了学生的心灵,放飞了学生的情感,使新课标下的音乐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广阔天地。

论歌唱艺术中的情感表现

论歌唱艺术中的情感表现 摘要:一首歌唱得是否好听,要用心的体会情感。我们必须对歌曲的整体做一个很好的情感处理。否则歌曲就只剩下旋律失去了灵魂。 关键词:歌唱、内心、情感、声音处理 前言:歌唱艺术虽然分为许多种形式,但是本身都是一种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不仅要有娴熟的唱功,而且要真正达到心灵与音乐的共鸣,那才是真正优秀的歌者——灵魂的歌者。笔者将从几方面浅谈歌唱艺术中的情感表现。 一歌唱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 从古至今一直流传着。但是无论是哪种歌唱形式,无不表达了内心或喜或悲或平静或波澜的情感。以古代的宋词元曲为例。当时的宋词元曲都相当于现在的歌词,而它们也有相应的曲调。在当时广为传唱,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那为什么宋词元曲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呢?就是因为它表达了当时人们心中的情感。同理,现今的流行歌曲之所以流行,除了歌星自己独特的嗓音,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唱出了人们心中的情感。《乐记》中提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可见,要使歌唱被人们普遍认同,就要唱出感情,从而引起人们的共鸣。下面笔者就从音色、速度、力度三个角度简述一下歌唱艺术中的情感表现。人的声带作为一种特殊的乐器,同样具有自己的音色。音色是声音的一种属性,比如女高音嘹亮,男高音高亢,中低音沉稳厚重。每个人都有一种专属的音色,稍稍加以训练,每个人也都可以改变自己的音色。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可以通过改变音色来表达感情,比如我们用粗矿的音色表达愤怒,用温婉的音色表达恳求。表现在歌唱艺术中也是这个道理。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歌唱过程中力度的大小。个人认为歌唱力度是三种要素中最难掌握的一个,因为要掌握歌唱力度来控制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必须有一定的歌唱功底。比如当我们唱高音又需要柔美的感觉,就会出现两种情况:柔而无力、力但不柔。而且一般到歌曲的后段时,有些歌者也已经无力再唱高音了。想要通过力度表达合适的情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以莫扎特的《欢乐颂》为例,速度并不快,也无音色的变换,这时力度就显得很重要。歌者的力度既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要表达出喜悦中温暖安详,又不能唱成有气无力的催眠曲。 二首先我们对于歌曲的内涵要有较深刻的理解, 1·最为直接的就是去理解歌词和品味旋律,特别要强调歌词的理解。思考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直白的说就是要对别人说什么,对谁说? 2·再者,歌者是连接作者与观众之间的桥梁,作为歌者的我们要思考的是—我们怎么去表达歌曲,怎么让观众感受到歌曲或者说你想要说什么。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歌曲是一个剧本而我们是一个演员,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演好戏,让观众清晰理解故事的内容。

聂耳的音乐创作的风格特点和历史地位分析

聂耳的音乐创作的风格特点和历史地位分析 内容提要: 本文从聂耳的生平与音乐创作两方面入手,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几首聂耳的音乐作品。并从其创作的风格与特点出发,宏观阐述革命战争年代音乐以及音乐家的作用和历史地位。 关键词: 聂耳创作风格特点历史地位 聂耳是我国一名伟大的音乐家,在其短暂一生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音乐。有反映旧社会工人阶级工作、生活和斗争的,如《大路歌》、《码头工人》;有反映中国人民苦难生活的作品,特别是描写广大妇女生活和思想感情的,如《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塞外村女》、《飞花歌》;还有许多的爱国歌曲的创作,如《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 聂耳的歌曲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他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奠基人。 一、简介聂耳 聂耳,原名聂守信,字紫艺(又子义),原籍是云南玉溪,于1912年生于昆明。不幸的是他在1935年7月17日游泳时淹没于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的鹄沼海中,终年23岁。 聂耳的成长历经着封建军阀混战、“五卅运动”等事件,在这种充满矛盾冲突的社会环境下,使聂耳加深了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与思考,他于1928年秋,加入了当地的共青团。在成长中,他找到了自己奋斗目标的人生观——“打倒恶社会,建立新社会”(见聂耳中学作文《我的人生观》1928年于《聂耳专辑》第一辑),而逐渐走上艺术的道路。 1931年,他进入了里黎锦晖领导的“明月歌舞剧社”,从中得到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而且开阔了艺术视野,专业技能也能有所提高,像他的小提技巧和作曲理论等。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也在不断的自我反思,认识到“不论你从哪条路跑,你对于哲学的基础不稳定,终于是难得走通的”;“新的脑子的培养不是用一个模型一套便一次铸成永不腐败的。它正如一棵嫩小的植物,随时需要合理的灌溉。……脑筋若无正确的思想培养,任它怎样发达,这发达总是畸形的发达,那么这一切的行为都没有稳定的正确立足点”(见聂耳1931年8月16日的日记,载《聂耳全集》下卷) 聂耳的爱国热情在接踵而来的“九一八”事变中得到了激发,并推动了他对提高自己的觉悟的迫切要求,在1932年时,他参加了中国左翼“剧联”的剧评小组,最终离开了与自己理想相去甚远的“明月歌舞剧社”,并放弃演奏小提琴,而要做“革命音乐”,为劳苦大众作曲。 二、浅谈聂耳的音乐创作 聂耳在1933年与田汉、任光等人组织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成为了左翼音乐活动的主要骨干,并且以他炽热的爱国热情和深沉的民族忧患意识创作了大量的展现中国人民生活风貌以及反映中国人民心声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在近代音乐史中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价值。 从1933年开始,聂耳就开始用音乐去表达一个阶级的心声,也真正的投入到革命音乐的创作中,先后创作了影片《母性之光》的插曲、《开矿歌》以及《卖报歌》等。他之所以被称为中国音乐史上第一个准确刻画工人阶级形象的作曲家主要是他能够用音乐完美的表现工人阶级的工作和生活。如《大路歌》(田汉词)、《开路先锋》(孙师毅词)、《码头工人》(百灵词)、《打长江》(田汉词)等。`这些歌曲深刻地揭示了我国无产阶级劳动群众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统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