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5吨以上锅炉 排放标准

65吨以上锅炉 排放标准

65吨以上锅炉排放标准

65吨以上锅炉的排放标准因燃料类型和地区而异,具体标准如下:

1. 燃煤锅炉:在重点控制区,新建燃煤锅炉的烟尘排放浓度不得超过

30mg/m³,二氧化硫不得超过200mg/m³,氮氧化物不得超过300mg/m³。在非重点控制区,新建燃煤锅炉的烟尘排放浓度不得超过50mg/m³,二氧化硫不得超过35mg/m³,氮氧化物不得超过500mg/m³。

2. 燃油、燃气锅炉:在重点控制区,新建燃油、燃气锅炉的烟尘排放浓度不得超过20mg/m³,二氧化硫不得超过100mg/m³,氮氧化物不得超过

250mg/m³。在非重点控制区,新建燃油、燃气锅炉的烟尘排放浓度不得超过50mg/m³,二氧化硫不得超过150mg/m³,氮氧化物不得超过

350mg/m³。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可能会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而发生变化。因此,建议企业及时关注当地环保部门发布的相关政策,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_2015年

新建锅炉自2014年7月1日起、10t/h以上在用蒸汽锅炉和7MW以上在用热水锅炉自2015年10月1日、10t/h及以下在用蒸汽锅炉和7MW及以下在用热水锅炉自2016年7月1日起执行本标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自2016年7月1日废止。各地也可根据当地环境保护的需要和经济与技术条件,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提前实施本标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锅炉烟气中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汞及其化合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和烟气黑度限值。 本标准适用于以燃煤、燃油和燃气为燃料的单台出力65t/h及以下蒸汽锅炉、各种容量的热水锅炉及有机热载体锅炉;各种容量的层燃炉、抛煤机炉。 使用型煤、水煤浆、煤矸石、石油焦、油页岩、生物质成型燃料等的锅炉,参照本标准中燃煤锅炉排放控制要求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以生活垃圾、危险废物为燃料的锅炉。 本标准适用于在用锅炉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锅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其投产后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法律允许的污染物排放行为;新设立污染源的选址和特殊保护区域内现有污染源的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8号)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9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锅炉boiler 锅炉是利用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或其他热能加热热水或其他工质,以生产规定参数(温 度,压力)和品质的蒸汽、热水或其他工质的设备。 3.2在用锅炉in-useboiler 指本标准实施之日前,已建成投产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已通过审批的锅炉。 3.3新建锅炉newboiler 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审批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锅炉建设项目。 3.4有机热载体锅炉organicfluidboiler 以有机质液体作为热载体工质的锅炉。 3.5标准状态standardcondition 锅炉烟气在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325Pa时的状态,简称"标态"。本标准规定的 排放浓度均指标准状态下干烟气中的数值。 3.6烟囱高度stackheight 指从烟囱(或锅炉房)所在的地平面至烟囱出口的高度。 3.7氧含量O2content 燃料燃烧后,烟气中含有的多余的自由氧,通常以干基容积百分数来表示。 3.8重点地区keyregion 根据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在国土开发密度较高,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或大气环境 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发生严重大气环境污染问题而需要严格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 的地区。 3.9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speciallimitationforairpollutants

生物质锅炉排放标准

生物质锅炉是专门燃烧生物质成型燃料的一种锅炉。生物质属于国家支持推广的新型燃料,避免了目前燃煤锅炉存在的“烟尘污染大、燃烧不充分、浪费大、不节能”等问题。GB-13271-2014国家相关部门对锅炉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如下所述: 关于生物质锅炉项目废气排放执行标准问题,根据环保部《关于生物质成型燃料有关问题的复函》(环办函[2009]797号),对生物质成型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的大气污染排放提出了严格的标准:“应以燃气的排放标准来要求”生物质成型燃料,尽可能减少大气污染。 1、气体排放标准:据析,生物质燃料锅炉燃烧后可实现CO2零排放,NOx 微量排放,SO2排放量小于33.6mg/m3,烟尘排放量低于46mg/m3,相比燃煤、燃油锅炉来讲,其污染指数已经很低。根据国家对于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显示,锅炉排放标准为:SO2≤100mg/m3、烟尘≤100mg/m3,因此生物质锅炉排放标准符合控制指标,并且排放浓度远远低于国家标准。

2、固体排放:生物质锅炉除了排放气体以外,还有固体的排出,其固体主要成分是燃烧后的灰分。燃料包含70%左右的纤维含量,含硫量不到碳含量的1/10,硫硫和氯含量均小于0.07%,氮含量小于0.5%,因此固体灰分的含量也比较低,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3、单台出力65t/h以上采用甘蔗渣、锯末、树皮等生物质燃料的发电锅炉,参照《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规定的资源综合利用火力发电锅炉的污染物控制要求执行。 4、单台出力65t/h及以下采用甘蔗渣、锯末、树皮等生物质燃料的发电锅炉,参照《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燃煤锅炉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执行。 5、有地方排放标准且严于国家标准的,执行地方排放标准。 6、引进国外燃烧设备的项目,在满足我国排放标准前提下,其污染物排放限值应达到引进设备配套污染控制设施的设计运行值要求。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阅读与支持。

燃煤锅炉烟气排放标准

燃煤锅炉烟气排放标准 对于燃煤锅炉的烟气排放标准,严格的限制和要求涉及多个方面,旨在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这些规定包括排放浓度限制、排放总量限制、烟气质量的监控以及其他关键参数的限制。 1. 排放浓度限制 (1)颗粒物排放:颗粒物是燃煤锅炉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其排放浓度应低于或等于每立方米20毫克,以减少空气中微小颗粒对人体呼吸系统的不良影响。 (2)二氧化硫排放: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应低于或等于每立方米35毫克,以减少酸雨、雾霾等环境问题,并减少对植被、水资源以及人体健康的危害。 (3)氮氧化物排放: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应低于或等于每立方米200毫克,减少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从而改善空气质量。 (4)一氧化碳排放:一氧化碳排放浓度应低于或等于每立方米50毫克,以减少对人体血红蛋白的影响,防止中毒情况的发生。 (5)氯化氢排放:氯化氢排放浓度应低于或等于每立方米10毫克,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 (6)氟化物排放:氟化物排放浓度应低于或等于每立方米10毫克,以保护环境和降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 排放总量限制 年度、季度、月度排放总量限制:严格限制燃煤锅炉的年度、季度和月度排放总量,确保污染物排放在合理范围内,减少对环境的累

积影响。 3. 烟气质量监控 (1)烟气黑度限值:控制燃煤锅炉的烟气黑度不得超过林格曼黑度三级,保证烟气透明度,减少对空气质量的不利影响。 (2)烟气温度限值:维持烟气温度在露点温度以上,避免烟气中的水分凝结,从而减少对设备和环境的腐蚀。 (3)烟气湿度限值:限制烟气湿度,避免水分对环境和设备的不利影响。 4. 其他关键参数限制 (1)烟气中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含量限值:控制烟气中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含量,以确保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2)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比例限值:控制燃煤锅炉烟气中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的比例,以减少酸雨等环境问题的产生。 这些规定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有助于保护人类健康。采取这些限制措施是为了确保燃煤锅炉的运行在环保、安全的范围内,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3271-2001) 代替GB13271-91,GWPB 3-1999 1 范围 本标准分年限规定了锅炉烟气中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烟气黑度的排放限值。 本标准适用于除煤粉发电锅炉和>45.5MW(65t/h)沸腾、燃油、燃气发电锅炉以外的各种容量和用途的燃烧锅炉、燃油锅炉和燃气锅炉排放大气污染物的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和建成后的排污管理。 使用甘蔗渣、锯未、稻壳、树皮等燃料的锅炉,参照本标准中燃煤锅炉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执行。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3 定义 3.1 标准状态 锅炉烟气在湿度为273K,压力为101325Pa时的状态,简称“标态”。本标准规定的排放浓度均指标准状态下干烟气中的数值。 3.2 烟尘初始排放浓度 指自锅炉烟气出口处或进入净化装置前的烟尘排放浓度。 3.3 烟尘排放浓度 指锅炉烟气经净化装置后的烟尘排放浓度。未安装净化装置的锅炉,烟尘初始排放浓度即是锅炉烟尘排放浓度,其数值也相同。 3.4 自然通风锅炉 自然通风是利用烟囱内、外湿度不同所产生的压力差,将空气吸入炉膛参与燃烧,把燃烧产物排向大气的一种通风方式。这种不采用鼓、引风机机械通风的锅炉,称之为自然通风锅炉。 3.5 收到基灰分

以收到状态的煤为基准,测定的灰分含量,曾称“应用基灰分”,用“Aar”表示。 3.6 过量空气系数 燃料燃烧时实际空气需要量与理论空气需要量之比值,用“α”表示。 4 技术内容 4.1 适用区域划分类别 本标准中的一类区和二、三类区系指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所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区域。 本标准中的“两控区”系指《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中所划定的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的范围。 4.2 年限划分 本标准按锅炉建成使用年限分为两个阶段,执行不同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Ⅰ时段:2000年12月31日前建成使用的锅炉;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精排版)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精排版)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2001 代替GB *****-91,GWPB 3-1999 1 范围 本标准分年限规定了锅炉烟气中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烟气黑度的排放限值。 本标准适用于除煤粉发电锅炉和单台出力大于45.5MW(65t/h)沸腾、燃油、燃气发电锅炉以外的各种容量和用途的燃烧、燃油和燃气锅炉排放大气污染物的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和建成后的排污管理。 使用甘蔗渣、锯末、稻壳、树皮等燃料的锅炉,参照本标准中燃煤锅炉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执行。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GB 3095-1996 GB 5468-91 GB/T *****-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锅炉烟尘测试方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3 定义 3.1 标准状态 锅炉烟气在温度为273K,压力为*****Pa时的状态,简称“标态”。本

标准规定的排放浓度均指标准状态下干烟气中的数值。 3.2 烟尘初始排放浓度 指自锅炉烟气出口处或进入净化装置前的烟尘排放浓度。 3.3 烟尘排放浓度 指锅炉烟气经净化装置后的烟尘排放浓度。未安装净化装置的锅炉,烟尘初始排放浓度即为锅炉烟尘排放浓度。 3.4 自然通风锅炉 自然通风是利用烟囱内、外温度不同所产生的压力差,将空气吸入炉膛参与燃烧,把燃烧产物排向大气的一种通风方式。这种采用自然通风方式不采用鼓、引风机机械通风的锅炉,称之为自然通风锅炉。 3.5 收到基灰分 以收到状态的煤为基准,测定的灰分含量,亦称“应用基灰分”,用“Aar”表示。 3.6 过量空气系数 燃料燃烧时实际空气消耗量与理论空气需要量之比值,用“α”表示。 4 技术内容 4.1 适用区域划分类别 本标准中的一类区和二、三类区系指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所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区域。 本标准中的“两控区”系指《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中所划定的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的范围。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Emission standard of air pollutants for coal-burning oil-burning gas-fired boiler (GWPB 3-1999) 代替GB13271-91 1 范围 本标准分年限规定了锅炉烟气中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烟气黑度的排放限值。 本标准适用于除煤粉发电锅炉和>45.5MW(65t/h)沸腾、燃油、燃气发电锅炉以外的各种容量和用途的燃烧锅炉、燃油锅炉和燃气锅炉排放大气污染物的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和建成后的排污管理。 使用甘蔗渣、锯未、稻壳、树皮等燃料的锅炉,参照本标准中燃煤锅炉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执行。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GB 3095-1996 GB 5468-91 GB/T 16157-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锅炉烟尘测试方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3 定义 3.1 标准状态 锅炉烟气在湿度为273K,压力为101325Pa时的状态,简称“标态”。本标准规定的排放浓度均指标准状态下干烟气中的数值。 3.2 烟尘初始排放浓度 指自锅炉烟气出口处或进入净化装置前的烟尘排放浓度。 3.3 烟尘排放浓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