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神经阻滞在骨科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神经阻滞在骨科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神经阻滞在骨科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神经阻滞在骨科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神经阻滞在骨科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连续神经阻滞在骨科下肢手术中应用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对150例下肢手术患者,在神经刺激仪引导,行腰丛、坐骨神经、股神经联合阻滞,观察不同时间患者心率、血压变化和麻醉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在连续神经阻滞前后的心率、血压变化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8例患者出现阻滞问题,予以少量咪达唑仑及芬太尼后可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失败病例。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神经阻滞可推广应用于骨科下肢手术的临床麻醉中。

标签:神经刺激仪;连续神经阻滞;骨科下肢手术

我院骨科在2013~2014年,对150例下肢手术患者(手术切口位于股骨干中段以下)实施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连续神经阻滞的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为2013~2014年我院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共计150例,所有患者均不具有腰丛、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禁忌证;其中男性85例,女性65例,年龄20~75岁,ASAI-III级。

1.2仪器与药品神经刺激仪(StimuplexHNS11,德国BRAUN公司):刺激频率2 Hz,脉冲时间0.1 ms,初始电流1 mA;刺激针(20G绝缘针、45 mm);麻醉药物:均为1%利多卡因及0.5%罗哌卡因;芬太尼、咪达唑仑注射液。

1.3方法行坐骨神经、腰丛神经、股神经联合阻滞。所有患者术前常规禁食,进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开放静脉,根据患者病情,予以少量芬太尼和咪达唑仑行麻醉诱导并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常规消毒、铺单后开始麻醉操作;当阈电流位于0.25 mA左右出现肌肉收缩效应时,表明刺激针头成功接近该神经,回抽无血后注入局部麻药即可。

1.3.1腰丛神经阻滞取患者患肢向上侧卧,屈膝收腹后,以髂嵴最高点连线与脊柱棘突连线交点为准,向阻滞外侧5 cm处作为穿刺点;以1%利多卡因完成局部下组织浸润;将刺激针与神经刺激仪相连,设定初始电流为1 mA;轻缓垂直进针接触第四腰椎横突,徐缓退针再向头端进针至滑过横突,若清晰股四头肌颤搐表明针尖已紧邻神经;逐步减小阈电流强度位于0.3~0.4 mA后仍出现肌颤情况,给予初始剂量:10 mL 1%利多卡因和15 mL 0.5%罗哌卡因。

1.3.2坐骨神经阻滞取患者患肢向上侧卧,髋关节弯曲约30°、膝关节弯约90°后,以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连线中点为基点,垂直向下3~4 cm处作为穿刺点;穿刺部位经消毒措施和局部麻醉后,将刺激针与神经刺激仪相连,设定初始电流为1 mA;轻缓垂直进针约4~8 cm,以出现腓肠肌颤搐,伴有足部跖曲

超声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技术的进步和在麻醉领域的应用使外周神经阻滞 的方式和质量发生根本性改变,高频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的准确性和临床麻醉的成功率已经得到肯定,超声在臂丛阻滞中的应用是最为成功的典范。1978年La Grange等报道了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径路臂丛神经阻滞,采用超声多普勒探头先鉴别锁骨下动脉,在动脉旁注药。但只有在90年代末出现高频超声探头后,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神经超声成像技术。随着国内各大医院的该项工作开展,国内报道将逐渐增加。超声波有特定的波长与频率,波长以声波的两个压力峰值距离表示,与穿透性相关。频率用MHz表示,与分辨率相关。根据能量守恒定理公式“E=f·e”,当频率提高时,波长便降低,即分辨率提高时,穿透性波长便降低。高频率超声(>10MHz)可较好的显示神经结构(我们用的是10-14MHz),只有当神经结构位于表浅的位置(如臂丛神经),才能通过超声看到神经。超声实时引导技术在臂丛阻滞的应用:双人操作,探头被置入无菌套内,主麻手探探头,扫描神经区域,使得、神经在轴平面成像,另一手持针在探头纵轴侧方进针,穿刺针沿着超声声束纵轴方向进入组织,整个穿刺针可在超声仪上获得完整显像,调整方向,直接到达神经点。针尖接近神经,并穿破神经周围呈高回声的纤维膈时,助手注入局麻药

5-7ml。臂丛神经周围各种组织和穿刺针超声图像特征:①神经:横断面低回声,呈黑色,纵轴高回声,呈白色条带; ②静脉:无回声,呈黑色,探头轻压呈压缩性改变;③动脉:无回声,呈黑色,但可搏动;④筋膜或纤维膈:高回声,呈白色;⑤肌肉:横断面低回声,呈黑色,纵轴高回声,呈白色条带;⑥肌腱:高回声,呈白色;⑦局麻药,无回声,呈黑色;⑧穿刺针高回声,呈白色,穿刺过程中可见针动态改变。在超声图像上,可清晰地观察到局麻药注射扩散和神经束被推动的过程,可判断局麻药是否完全弥散至神经周围,局麻药的扩散很迅速,约在10-20秒后图像上局麻药已显示不清,神经分支之间往往存在纤维膈,单点注射常不能扩散整个臂丛神经,所以一般不在一个点注射全量,可重新调整穿刺针位置,到达另外较远或第一次注药没有药物扩散到的神经;再注射局麻药,甚至3-4点神经阻滞,可达到完整臂丛神经阻滞。我们对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引导和传统法三种低位肌间沟阻滞(N=40)进行比较,结果:三组麻醉完善率(完善:无辅助措施,手术时完全无疼痛)比较:超声组高于神经刺激仪组(97.5% vs 70%),神经刺激仪组高于传统组(70% vs 47.5%)。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另外两组。我们报道的超声组麻醉完善率比Williams等报道的结果更高(97.5% vs 85%),主要原因在2个方面,其一,我们采用的超声探头频率更高(14MHz vs 7.5 MHz),显示的神经更

神经和肌肉刺激器用电极准则

精心整理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物理治疗设备分技术委员会(SAC/TC/10/SC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天津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雅楠、杨建刚、胡志伟、纪彩彦、张、高山。 神经和肌肉刺激器用电极 1范围 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3.1中规定的电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 GB9706.1—2007 GB/T14233.1—20081部分:化学分析方法 GB/T14233.2—20052部分:生物学试验方法 GB/T16886.5—2003 GB/T16886.10—2005部分: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实验 YY/T0165 1部分:通用要求 YY0607—2部分: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安全专用要求 10号 3. YY0607— 3.1 将刺激器输出的电刺激信号通过导电材料传导到皮肤,符合YY0607—2007规定的神经肌肉刺激器设备使用的附件。电极连接线也认为是电极的一部分 4.要求 4.1尺寸规格 电极导电部分尺寸规格由生产商规定,其误差应不超过标称值的±5%。 4.2性能 电极的导电阻抗由生产商依据使用需要自行制定,其误差应不超过标称值的±10%. 带有加热功能的电极,应满足YY/T0165— 电极或电极导线与神经和肌肉刺激器设备的连接端应符合GB9706.1—2007中的56.3c)的要求电极与电极导线的连接应避免使用过程中脱落造成对人体的意外电击,并防止其插入网电源或设备其他输出端插孔。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腋路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腋路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实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 用效果。方法 80例拟行腋路神经阻滞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I组采 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Ⅱ组采用异感定位,局麻药均为0.25%罗哌卡因0.4ml /kg。结果 I组40例中麻醉效果优良者38例(成功率为95%),Ⅱ组麻醉效果优 良者28例(成功率为70%),两组麻醉效果比较有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神经 刺激仪辅助定位实施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异感定位准确,阻滞麻醉成功率高。 【关键词】神经刺激仪臂丛神经阻滞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神经阻滞成功的关键在于周 围神经定位的准确性,由于是一种盲探式操作,需患者清醒合作及准确诉说异感[1],遇到肥胖解剖标志不清及不合作患者时,阻滞不全及麻醉失败时有发生,甚 至需增加局麻药量或辅助药物而增加副作用的发生率。应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 实施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以提高其成功率。本文选择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4月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80例,采用常规腋路与神经刺激仪定位腋路臂 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80例,男51例,女29例,年龄19—62岁。颈部与 外观无畸形,无神经系统疾患,随机分为I组和Ⅱ组,每组40例,I组采用神经 刺激仪辅助定位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Ⅱ组采用异感定位。[2] 1.2 麻醉方法麻醉前30min常规肌注鲁米那100mg,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开放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氏液5m1/kg/h)。患者仰卧,患肢取“军礼样”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体位,记号笔标出腋窝处腋动脉走向,腋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作为穿刺点,针体与皮肤呈15°角,斜向腋窝顶部。常 规消毒铺巾后,1%利多卡因0.5mL局部浸润,I组采用德国贝朗公司STIMUPLEX—DIG神经刺激仪,穿刺针是高度绝缘的短斜面刺激针,将神经刺激仪 的正极通过一次性心电图电极与患者的皮肤相连,负极与绝缘针连接,当针刺入 皮肤后,启动神经刺激仪,以1Hz的频率、10~15mA的输出强度进行神经刺激,调整针的位置至上肢相应神经区域出现明显的肌颤动,即逐渐降低刺激电流强度 至产生肌颤动,当在最低的电流强度(0.3~0.6mA)时仍有明显的肌颤,此时即可 确定针的位置最接近神经,通过与绝缘针相连的延长管直接注入局麻药。Ⅱ组采 用传统方法进针后,当上肢有触电感且回抽无血后注入局麻药。采用突破感法者,进针有突破感后回抽无血注入局麻药,局麻药均为0.25%罗哌卡因25 ml,所有 病例操作均由同一人完成。手术开始后阻滞效果若未达到手术要求,则需静脉追 加芬太尼0.05mg,5—10min后无明显效果改为全麻。 1.3 观察指标 1.3.1 起效时间观察阻滞完成至镇痛完善,可以开始手术的时间。 1.3.2 麻醉效果以针刺法测定手术部位疼痛、感觉消失的程度,注药后15~ 30min内每5rain测定1次,根据患者对手术刺激的反应,将麻醉效果分为优、良、差。优:手术时完全无痛;良:手术时轻微疼痛,需辅以安定镇痛药;差: 手术时剧烈疼痛,需追加神经阻滞或改全身麻醉方能完成手术。其中麻醉效果优 良者即为阻滞成功。 1.3.3 并发症包括局部血肿、局麻药中毒、气胸、呼吸困难等。

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神经阻滞麻醉

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神经阻滞麻醉 莱芜市人民医院麻醉科赵兴杰 外周神经刺激器的问世,改变了传统异感法盲探式操作,对于不合作的病人或小儿也可在镇静或基础麻醉下进行操作,精确定位所要阻滞的神经,对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突破性的进展。大大提高了麻醉的成功率,最大程度的减少了神经损伤。 1、器械与原理 神经定位仪,包括机壳和控制电路部分,机壳上安装有电流表盘和调节旋钮,控制电路中包含有电源、脉冲信号发生器和电流调节电路。所述脉冲信号发生器将产生具有一定频率的直流脉冲信号施加到病人的神经干上,就可以引起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肌肉产生一次兴奋,引起一次抽动。逐渐改变电流调节电路中电位器的阻值,减小输出电流的强度,当以最小电流,找出引起抽动的最小范围时,也就找到了神经干的准确位置,确定了穿刺点。此神经定位仪采用简单的电路结构,实现了对神经干的准确定位,避免了多次穿刺寻找神经干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对解剖变异或无法准确叙述异感的病人,有了较为客观的指标,大大提高了实施麻醉的成功率 基于有无髓鞘、神经传导速度、时值和功能,神经纤维可分为不同的种类。时值用来测量不同神经组织的兴奋性,即引起反应所需的一次有效电刺激的脉冲时间。当脉冲时间在时值范围内时,出现运动或感觉纤维的选择性的刺激。 神经刺激器及刺激针选用B.Braun 公司的Stimuplex 脉冲频率可设为1_2Hz。对于一给定的电流而言,其需要触发肌肉收缩的电流强度和针尖到神经的距离相关,即针尖与神经的距离越近,需要引起肌肉收缩或感觉反应的电流越低。在日常临床实践中,通常先用1mA的电流来引出一次反应。刺激针为单极针,除针尖外完全绝缘,电流的泄出口很小,在针尖产生较高的电流密度。针尖的电流密度越高,刺激所需的电流就越小。当针接近神经时,去极化所需电流下降。若针尖滑过神经,该值又开始升高。此方法可精确定位神经,同时将损伤的风险减至最小。 2、神经阻滞方法及一般问题 病人适当镇静,可以减少肌肉收缩引起的痛苦,避免肌肉紧张干预判断,获得更好的效果。根据解剖学知识进行定位。按照神经干及其分支的解剖学关系选定穿刺点,将外周神经刺激器的正极通过一个电极与病人穿刺区以外的皮肤相连,负极与消毒的

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3-06-07T11:03:00.0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1期供稿作者:曹冰 [导读] 本文麻醉疗效满意率达92.5%,并无严重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曹冰(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 215500)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近两年来我院收治的行上肢或肩关节手术患者30例,在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待麻醉完毕后进行VAS疼痛评分并观察术中并发症情况。结果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临床疗效满意,无一例出现局麻药中毒、气胸、血胸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定位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1-0160-02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指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臂丛神经干周围使其该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产生神经传导阻滞的方法[1]。笔者为提高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麻醉疗效,选择近两年来我院收治的行上肢或肩关节手术患者30例,在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明确定位基础之上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上肢或肩关节手术患者30例,男l7例,女13例;年龄36-87岁,平均60.5岁;体重45-91kg,平均78.4kg;ASA I一Ⅲ级。合并糖尿病者12例,高血压者10例,既往患有陈旧性心梗者2例,脑梗死后遗症者2例,胸部多发肋骨骨折合并上肢骨折需行骨折内固定者4例。 1.2 方法麻醉前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0.1g,其中2例不合作患者给予麻醉前静推咪达唑仑2mg。麻醉均选择在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选用0.375%罗哌卡因15~20mL局麻药。患者推入病房,去枕仰卧,头转向对侧,使患肢内收充分暴露颈部。在超声引导下,采用神经刺激仪(Stimuplex HNS)进行定位,神经刺激仪电流强度参数:0.1- 2.0 mA,频率1 Hz。其该装置正极与心电监护电极相连并固定于患者同侧上臂,负极与神经刺激针相连,进针于前中斜角肌肌间沟处,进皮下后开启神经刺激仪,强度2.0 mA,频率一致保持1 Hz,当刺激针与神经丛接近时,即可引起该神经所支配的肌肉节律性收缩,当刺激电流强度减少至0.5mA或以下时,仍可引起支配肌肉收缩反应,方可确定麻醉穿刺针已经到位,回抽无空气、血或脑脊液后缓慢注入局麻药,待注药完毕后30min内,每隔5min对患者进行痛觉评估1次。 1.3疼痛评分采用VAS评分[2]:0分:无疼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疼痛较剧烈但能忍受;7分以上:疼痛剧烈不能忍受,其中VAS评分3分以内确认臂丛神经阻滞尚可,麻醉疗效满意。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本组研究对象经VAS评分,其中0分者27例,占90.0%,1~3分者3例,占10.0%,仅有2例应用咪达唑仑作为辅助麻醉药,麻醉疗效满意率达92.5%。麻醉期间无一例出现局麻药中毒、气胸、血胸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独特优势,不仅对呼吸循环的影响较小,阵痛效果好,而且降低了术中因麻醉药物而引起呼吸肌麻痹,但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也存在一些弊端,其成功率取决于操作者的临床经验,如合并周围血管循环障碍的患者,不能及时、准确的表达异感部位,所以该麻醉方式的成功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但该麻醉方式对呼吸循环等重要脏器影响小,镇痛效果好。因此,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患者上肢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式[3]。 在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有效、准确的判断神经所在部位,进行有效局部注射麻醉药,而传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采用针刺寻找异感来判断定位,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伤和痛苦,对于不合作的患者,更难以判断引发的肌肉异感,而且这样有可能损伤神经,使定位难度加大,不易操作[4]。多普勒超声引导下不仅可直接辨别出臂丛神经、周围血管、胸膜等重要结构,避免误入血管、胸腔,还可在注药后直接观察局麻药在神经周围的弥散情况。本文麻醉疗效满意率达92.5%,并无严重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在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定位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唐毅,耿智隆,汪惠文,等.神经刺激仪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罗哌卡因半数有效浓度的研究[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0,31(2):111-113. [2]庄心良,曾因明,陈伯栾.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41-1457. [3]顾晨桃,王爱忠,单宇,等.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1,31(2):217-218. [4]徐仲煌,黄宇光,任洪智,等.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17(4):278-279.

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

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 一、配置、功能、参数 (1)配置 1.设备一: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筛查型)1台

2.设备二: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治疗型)1台

1.设备一: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筛查型) 拥有五项功能检查:一类肌纤维肌力、一类肌纤维疲劳度、二类肌纤维肌力、二类肌纤维疲劳度、阴道动态压力 盆底电生理五大常规检查能够前瞻性判断盆底损伤情况。 2.设备二: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治疗型) 治疗适应症: ▲盆底肌肉松弛、各种尿失禁、大便失禁、盆底器官脱垂、阴道松弛或痉挛、性生活不满意、盆底障碍性疾病手术后康复等; ▲妇女常见病和疑难病,如慢性盆腔疼痛,反复生殖道感染; ▲产后缺乳、乳胀;、 ▲产后腰背痛、子宫复旧不良、尿潴留、耻骨联合分离、祛妊娠纹等; ▲各种产后、术后疼痛。 评估功能: 肌电位、肌肉类型、肌力、疲劳度、盆腹协调

(一)设备一: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筛查型) 1.主机原装进口,厂家质量保证体系:通过ISO 13485,通过CE认证。 2.设备功能通道数量6个:电刺激通道数量2个;生物反馈通道数量2个(可同时用于腹部与会阴 监测),外部通道数量2个。 3.设备可通过遥控器遥控操作。 4.设备专用软件:盆底功能评估系统。 5.方案及参数的编程:程序及其电流、生物反馈、生物反馈指导线均可编程,独有的个体化方案制 定。 6.病人文档的管理:记录每一位病人的全过程,储存、回放并进行各种诊断与评估分析。 7.数据处理:数据可备份、统计、分析、更新,支持数据动态存储。 8.▲盆底电生理5大常规压力或肌电筛查要求:一类肌纤维肌力、一类肌纤维疲劳度、二类肌纤维 肌力、二类肌纤维疲劳度、阴道动态压力或肌电位。 9.▲具有专业的评估软件,将肌纤维类型分为Ⅰ类肌纤维和Ⅱ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分为ⅡA和ⅡB, 可分别对Ⅰ类或Ⅱ类肌纤维进行诊断,每一类型的肌纤维可智能自动化测量出肌力、疲劳度,可智能自动化测量阴道动态压力。 10.生物反馈 EMG可检测最大、最小、瞬间肌电位值,可检测范围:0-2000 uV,肌电位灵敏度:1 uV。 11.刺激电流强度:0-100mA任意调整,调节精度可达0.5 mA。 12.刺激电流脉宽:50-1000uS任意调整,调节精度可达50us。 13.刺激电流频率:1-400Hz任意调整, 调节精度可达1Hz。 14.有生物反馈全过程的记录与浏览,可以浏览所记录筛查和评估的全过程、反馈曲线、反馈的平均 值,和肌力的测量。 15.异常情况下电流受限,设备自动停止,保护病人安全。 16.生物反馈信号表示方式≥4 种:曲线、面积、变化图和直方图。 17.技术服务:提供中华预防医学会三级网络临床数据库接口、全国培训证书网络数据库接口、欧洲 证书培训数据库接口、疑难病例数据库接口;提供QQ技术群、手机移动端技术公众平台、手机移动端中国电生理专家论坛。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神经阻滞在骨科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神经阻滞在骨科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连续神经阻滞在骨科下肢手术中应用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对150例下肢手术患者,在神经刺激仪引导,行腰丛、坐骨神经、股神经联合阻滞,观察不同时间患者心率、血压变化和麻醉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在连续神经阻滞前后的心率、血压变化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8例患者出现阻滞问题,予以少量咪达唑仑及芬太尼后可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失败病例。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神经阻滞可推广应用于骨科下肢手术的临床麻醉中。 标签:神经刺激仪;连续神经阻滞;骨科下肢手术 我院骨科在2013~2014年,对150例下肢手术患者(手术切口位于股骨干中段以下)实施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连续神经阻滞的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为2013~2014年我院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共计150例,所有患者均不具有腰丛、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禁忌证;其中男性85例,女性65例,年龄20~75岁,ASAI-III级。 1.2仪器与药品神经刺激仪(StimuplexHNS11,德国BRAUN公司):刺激频率2 Hz,脉冲时间0.1 ms,初始电流1 mA;刺激针(20G绝缘针、45 mm);麻醉药物:均为1%利多卡因及0.5%罗哌卡因;芬太尼、咪达唑仑注射液。 1.3方法行坐骨神经、腰丛神经、股神经联合阻滞。所有患者术前常规禁食,进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开放静脉,根据患者病情,予以少量芬太尼和咪达唑仑行麻醉诱导并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常规消毒、铺单后开始麻醉操作;当阈电流位于0.25 mA左右出现肌肉收缩效应时,表明刺激针头成功接近该神经,回抽无血后注入局部麻药即可。 1.3.1腰丛神经阻滞取患者患肢向上侧卧,屈膝收腹后,以髂嵴最高点连线与脊柱棘突连线交点为准,向阻滞外侧5 cm处作为穿刺点;以1%利多卡因完成局部下组织浸润;将刺激针与神经刺激仪相连,设定初始电流为1 mA;轻缓垂直进针接触第四腰椎横突,徐缓退针再向头端进针至滑过横突,若清晰股四头肌颤搐表明针尖已紧邻神经;逐步减小阈电流强度位于0.3~0.4 mA后仍出现肌颤情况,给予初始剂量:10 mL 1%利多卡因和15 mL 0.5%罗哌卡因。 1.3.2坐骨神经阻滞取患者患肢向上侧卧,髋关节弯曲约30°、膝关节弯约90°后,以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连线中点为基点,垂直向下3~4 cm处作为穿刺点;穿刺部位经消毒措施和局部麻醉后,将刺激针与神经刺激仪相连,设定初始电流为1 mA;轻缓垂直进针约4~8 cm,以出现腓肠肌颤搐,伴有足部跖曲

美敦力神经刺激器中文用户手册范本

?请病人家属或者医护人员记住以下几点: ?通读本手册以使您可以帮助病人使用本产品生活。 ?请务必告知医护人员病人拥有一个植入式脑起搏器并且告知其位置。如 果医务人员有任何疑问可致电美敦力 1-800-510-6735。 ?请常备病人的医生和(译者注:欧美每个人均备有私人医生)以便解答 任何问题。同时,请常备美敦力病人服务部(1-800-510-6735)的以防 您或者医务人员有任何疑问。在出现需要急救的情形时,请拨打911(译 者注:相当于中国的120)。 一个致力于病人的公司 美敦力创建于1949年,创建人为Earl Bakken(一个电子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以及其堂兄弟Palmer J.Hermundslie。如今,美敦力公司是世界医疗科技的领头羊,本公司探索重建健康,延长生命,消除病痛的疗法。 美敦力公司从明尼阿波利斯市(译者注:美国明尼达州一城市)一个600平米的车库起家,如今已发展成为一所世界性的公司,为全球超过120个国家的客户提供服务,每年,有数百万病人采用美敦力公司的产品或者疗法。我们每年投资近5亿美元用于研发,同世界上最好的医生和科学家紧密合作。这一切都是为了提高我们的产品和疗法,并且开发新产品。虽然我们是一所大公司,但单个病人的需求依旧是我们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的驱动力。 我们的愿景是改善您的生活质量。这本小手册正是我们的愿景的一个细小的体现。 欢迎加入美敦力大家庭,祝您早日康复。 (译者注:目录略) 1. 术语解释: 幅度:幅度是针对您的特定疗法中的起搏器强度。幅度以伏特为单位。幅度几个可以被临床医师调节以改善您的帕金森症状的设置量之一。 电池:为您的脑起搏器提供能源的部分。神经起搏器的电池需要平均2-5年充电一次。 临床编程器:一个用于为Activa系统(译者注:本脑起搏器的软件系统)编程的微电脑。医生可以用它来改变不同疗法的设置。

神经和肌肉刺激器用电极标准(优推材料)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物理治疗设备分技术委员会(SAC/TC/ 10/SC 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天津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雅楠、杨建刚、胡志伟、纪彩彦、张、高山。 神经和肌肉刺激器用电极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神经和肌肉刺激器用电极(以下简称电极)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3.1中规定的电极 本标准不适用于电针、毫针、仅包含中医探穴功能的电极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9706.1—2007 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 GB/T14233.1—2008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1部分:化学分析方法 GB/T14233.2—2005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生物学试验方法 GB/T16886.5—2003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GB/T16886.10—2005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实验 YY/T 0165—2007 热垫式治疗仪 YY/T 0466.1—2009 医疗器械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第1部分:通用要求 YY0607—2007 医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安全专用要求 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0号 3.术语和定义 YY0607—200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神经和肌肉刺激器用电极electrodes for nerve and muscle stimulators 将刺激器输出的电刺激信号通过导电材料传导到皮肤,符合YY0607—2007规定

神经刺激器的神经体表定位在上肢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神经刺激器的神经体表定位在上肢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借助于皮肤引导电极,利用神经刺激器可在体表对表浅的神经进行定位。将这种方法用于上肢神经阻滞中可以减少对血管的损伤,提高穿刺准确性,减少病人痛苦,给上肢神经阻滞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神经体表定位技术是将神经刺激器产生的电脉冲刺激波经由皮肤引导电极,在体表刺激神经引发所支配肌肉的颤搐,使神经能够在体表被准确的定位。将神经刺激器的正极与病人相连,调节刺激电流至3.0mv,手持皮肤引导电极紧贴皮肤在拟穿刺部位缓慢移动,当出现拟阻滞神经受电脉冲刺激引起的所支配肌肉的肌颤搐反应时,在皮肤上标记该点。再按转换键,转向使用普通的神经刺激器功能,连接穿刺针以该点为穿刺点进行穿刺定位注药。体会:神经阻滞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就是能否准确地定位到神经。单纯用神经刺激器进行神经阻滞的穿刺点的选择主要依靠操作者的临床经验及患者的解剖标志。但是由于肥胖、个体解剖差异、畸形及每位操作者的经验的不同,常会造成定位不准确,以至于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在给病人增加了痛苦的同时,增加了穿破血管的机率,甚至会形成血肿,再加上反复穿刺引起病人不愿配合,以至于无法在该部位继续进行神经定位。通过神经刺激器的神经体表定位,可将神经与动脉之间的位置关系明确地标在体表,能为操作者在选择神经穿刺的位置与角度时提供一个更加准确而直观的依据,提高穿刺准确性。且由于该电脉冲在体表无法穿过血管对神经起作用,故可避开血管在体表定位,因此在穿刺过程中损伤血管的机率也降低。 神经体表定位给上肢神经阻滞的穿刺部位的选择带来极大的方便。上肢远端神经阻滞采用传统的依靠解剖标志选择穿刺点,定位相当困难,需要反复穿刺。而通过神经体表体位,只要某一段神经位置表浅,无肌肉、血管等覆盖就可在体表对其定位,轻松地实现对上肢某根神经的完全阻滞。这在临床上很有应用

神经肌肉刺激器

血栓闭塞症。2002八月88(2):200-4 电刺激脚部对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疾病的影响 卡普兰RE,Czymy JJ, 冯TS,昂丝沃斯JD,赫什J 儿科,纽约州立大学,美国纽约布法罗布法罗医学和生物医学科学院 rkaplan@https://www.doczj.com/doc/941058639.html, ---------------------------------------------------------------------------------------------------------------------- 背景: 由于不动引发的静脉血液滞留在卧床不起的内科病人和高风险长距离航空旅客中,对于继手术和下肢创伤之后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重要的风险因素。对于减少静脉瘀血的安全和便捷的方法在病人康复期间住院和出院后,将是有用的。 受试者和方法: 49名年龄在51-76岁的健康受试者坐了4个小时,期间他们接到了对于小腿,脚底(足底肌肉)的轻微电刺激。腿弯部和股骨静脉血流动速度通过多普勒超声测量。非刺激下肢被同时控制。受试者完成了有关他们对于电刺激的接受和耐受性的问卷调查。 结果: 对比非刺激侧,在刺激侧上的小腿(p<0.035,p<0.003)和足底肌肉(p<0.0001,p<0.009) 的静脉股骨和腿弯部血流中有显著增加。效果的大小对于小腿和足底肌肉刺激类似。受试者没有感觉经历不舒服,且将使用电刺激器,如果医生告诉他们,他们在形成血栓的风险之中。 结论: 对于脚部,以及小腿的轻微电刺激是安全有效的,且对于抵消静脉血液滞留是方便的方法,因此有可能减少对于不能动的受试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形成的风险。 PMID唯一识别码:12195689 [文献检索系统–医学索引] 生命科学 ? Firstkind有限公司,2010 共1页第1页

神经磁刺激器

神经磁刺激器 1.货物名称:神经磁刺激器(经颅磁刺激仪) 数量:1台 2.主要配置: 2.1重复磁刺激主机单元(内置预装专用软件):1台。 2.2能量供应单元:1个。 2.3磁刺激专用控制器:1个。 2.4磁刺激线圈:1个。 2.5 双通道MEP模块:1套 2.6 EMG电极线:6条 2.7脚踏控制器:1个 2.8专用仪器推车(带线圈支架):1辆。 3.备品备件的要求: 3.1质保期内:EMG电极线配备3条备用。 3.2质保期外:软件免费升级。 4.使用条件 4.1 电源:AC 220V±10% 50Hz±2% 4.1温度:6-40°C,湿度10%- 80%。 5.其他特定条件: 医疗器械产品:要求医疗器械注册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或进口产品厂家授权书复印件。 6.测试与验收 6.1安装工程师现场安装调试。 6.2货物运抵现场后,应在10日内组织验收,并制作验收备忘录,签署验收意 见。 7. 培训(免费培训):≥3人次的人员培训,保证操作人员正常使用设备。 8.质量保证期及售后服务 8.1质保期≥2年,自验收合格开始计算。

8.2在质保期内须设有维护电话,7天×8小时响应. 8.3在质量保证期内出现故障,乙方在接到甲方通知后,维修响应时间≤1小时,≤12小时内派人到现场维修;排除故障时间≤48小时;8.4在质保期内无偿提供人员和技术支持,配合招标人进行技术改进;应提供质保期内日常维护和保养计划。 9.技术规格要求 9.1 、重复经颅磁刺激主机: 9.1.1输出刺激频率:≥50Hz *9.1.2 输出脉冲频率误差:±3%以内; *9.1.3输出刺激信号的单边最大磁场强度:≥4.2 T(特斯拉); 9.1.4 输出强度误差范围:±5%以内; 9.1.5 输出脉冲宽度:≤300us; 9.2、磁刺激控制装置: 9.2.1 控制器触屏尺寸:≥10英寸; 9.2.2 控制器内置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和运动阈值(MT)检测软件9.3 、磁刺激软件: 9.3.1 在控制器屏幕上显示磁刺激器实时状态; 9.3.2 持续超过10分钟未触发系统将自动卸载保护; *9.3.3 刺激模式:单脉冲、重复脉冲、丛刺激(TBS)脉冲及自由组合刺激模式; 9.4、磁刺激刺激线圈: 9.4.1 规格:8字形双线圈,每圈直径≥70mm 9.4.2冷却降温方式:主动非液体冷却; 9.5 、运动阈值(MEP)测量: *9.5.1运动诱发电位放大器通道数≥2通道,磁刺激控制器屏幕上、具备两个窗口,同时显示两个部位的MEP信号; 9.5.2根据设定比例和MEP检测结果。自动计算所需刺激强度; 9.6 分体式模块化架构:

神经刺激仪的设计

神经刺激仪的设计 朱显武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325027) 摘要 目前电刺激器在医院麻醉和理疗科室的应用已十分普遍。本文介绍的神经刺激器是用于麻醉时神经定位和神经肌肉功能监测。微处理器产生电脉冲,经过D /A (数/模)转化输出强度可调的脉冲电流,针对不同病人采用不同刺激频率,同时显示刺激电流的大小。刺激器有两种功能:自动循环进行刺激和手动选择刺激频率挡。 关键词 神经刺激;脉冲 The D esign of N erve Sti m ulator Z HU X ian-w u The Second A ffiliated H osp ita l o fW enzhou M ed ical Co llege (Zhejiang 325027) Abstract The applicati o n of nerve sti m ulate is extre m ely co mm on no w.This article i n troduced the ner ve sti m u lator is uses i n the nerve loca lizati o n and m on itor o f the ner va lm usc le functi o nm onitor when doing anaesthesia . Th is nerve sti m u lator is take t h e Sing le-ch i p M ircoprocessor as the cen tra l desi g n .The S i n g le-chipM ircoproces -sor produces the e lectricity pulse ,after DA transfor m ation can outputs different size sti m ulative curren,t i n a llusion to different patient uses differently Sti m ulati v e frequency ,and can display the size si m ultaneousl y .The nerve sti m u -lator have t w o k i n d of f u ncti o ns :The auto m atic c irculati o n carry on sti m u lator and The m anual cho ice the sti m u la -ti v e frequency . KeyW ords Sti m ulate ;E lectricity pulse 作者简介:朱显武,E -m a i :l keora1980@!164.co m 0 前言 生命系统中的神经、肌肉都是可兴奋组织,对于外界给予的一定的刺激会发生反应,这种反应表现为神经冲动、肌肉收缩、血管张弛等等。神经刺激器就是利用这些反应,用于外科手术麻醉过程中,通过刺激外周神经引起病人的肌肉颤搐来观察临床麻醉药效的一种仪器。神经刺激器可以完成肌肉-神经功能的监测,便于临床医生的麻醉用药,与传统上的根据操作者的 落空感 或患者的 异感 来判断神经位置正确与否相比,它具有非常大的优点,它定位准确,由于通过检测能正确施加麻醉药等的剂量而减少许多后遗症,比如术后恶心、呕吐的减少,对循环影响变小,无尿潴留等。目前在医院中使用的神经刺激仪需要麻醉师根据病人的肌肉刺激反应手动 控制输出刺激电流大小。麻醉师在麻醉过程中观察病人的肌松程度时都是带着医用手套,调节刺激电流大小存在很多不便之处。因此本文设计一种可以 供麻醉师选择输出方式的神经刺激仪。 本文设计的神经刺激仪,要求刺激脉冲宽度是30m s ,电流强度是0.1~0.6mA,分四档可调,它具有2种工作方式:(1)自动循环刺激,刺激间隔是2s ;(2)手动选择刺激电流大小,刺激时间可根据需要设定。每种工作方式均带大液晶屏显示,且有输出强度指示,输出信号的时间由有软件精确控制。1 硬件设计 本刺激器采用M SP430F2131微处理器为核心元件,编程输出的信号经过D /A 转换电路,转换为模拟信号,再通过运算放大电路,输出所需要的刺激电流,实现刺激功能。 神经刺激器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87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2008年第29卷第2期 研究论著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325027 徐旭仲李挺 传统上神经阻滞需要借助于局部解剖的体表标志、动脉搏动、针刺感觉异常及神经刺激器探查定位技术寻找神经。但是,超声技术正使神经阻滞的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麻醉医师已经能够通过超声成像技术直接观察神经及周围的结构,在实时的超声引导下直接穿刺到目标神经周围,实施精确地神经阻滞。还可通过超声观察局麻药的注射过程,从而保证局麻药均匀的扩散到神经周围。 一、超声技术的基础知识 在进行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前,我们需要了解超声的基础物理知识。从临床观点考虑,其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即穿透性与分辨率。任何形式的波,包括声波及超声波,都有特定的波长与频率。频率与分辨率相关,波长与穿透性相关。临床应用的超声频率在2.5-20MHz之间,高频率超声(>10MHz)可较好的显示神经结构,但只有当神经结构位于表浅的位置(如斜角肌间隙的臂丛神经)才能通过高频超声看到神经。另外,当频率提高时,波长便降低,因此分辨率(频率)提高时,穿透性(波长)便降低,这时高频超声不能显像深部的神经。在临床上为了能够清楚的观察斜角肌间隙、锁骨上区域及腋窝的臂丛神经,我们一般选择探头频率在8MHz以上,最好在12-14MHz。而对于锁骨下、喙突区神经,其频率在6~10MHz之间较为适合。这种低频可获得更好的穿透性,并能更精确的进行神经定位。深部神经的超声引导应与神经区域的局部解剖学相结合。超声的多普勒技术可以清楚地区分血管及血管中的血流速度,从而提高对于局部解剖的观察。 二、神经及周围结构的超声回声表现 在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时,我们需了解神经及周围各组织结构的超声表现(见表1)。 表1:神经及周围结构的回声表现 组织超声成像 静脉无回声(黑色),可压缩性改变 动脉无回声(黑色),呈搏动性改变 脂肪低回声(黑色) 筋膜高回声(白色) 肌肉低回声及高回声条带(黑色及白色) 肌腱高回声(白色) 神经低回声(黑色) 神经内、外膜高回声(白色) 局麻药无回声(黑色)。 三、超声引导的神经阻滞 在1978年,La Grange等报道(1)了61例病人用多普勒超声辨别锁骨下动静脉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达98%,无并发症发生,这是超声定位神经阻滞最早的报道。当时,由于超声设备的局限性,不能直接显示神经丛及其分支的结构,作者使用多普勒超声探头识别锁骨下动脉,间接的定位臂丛神经。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超声设备和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该方法重新引起麻醉医师极大的兴趣。 1、超声扫描可精确定位神经 Demondion等报道(2)了用超声描绘、定位12位健康自愿者的臂丛神经,并用MRI验证。结果表明超声能准确的描绘、定位臂丛神经。Anahi Perlas 报道(3)15例自愿者参加的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研究,证实高频超声下可得到清淅的臂丛神经横断面图,以肌间沟

神经丛刺激器可行性报告

麻醉科购置外周神经丛刺激器可行性报告 设备名称:易舒杰TM外周神经丛刺激器 一、用途: 1、用于外周神经阻滞。具体技术包括:颈丛神经阻滞技术,臂丛神经阻滞技术,尺神经、桡神 经和正中神经阻滞技术,腰神经丛阻滞,坐骨神经阻滞,股神经阻滞等。这些阻滞技术根据外科手术要求,采用不同的路径,达到良好的阻滞效果,尤其适用于那些同时合并有多种呼吸循环系统疾病,不适合长时间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并且减少局麻药的用量,保证麻醉效果,减少并发症。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对于深部的神经阻滞麻醉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2、用于连续神经阻滞。由于传统的神经阻滞技术是采用单次注射局麻药,作用时间短约3-4小 时麻醉作用消失,不能满足长时间手术的麻醉。应用神经丛刺激器及套件便可轻松地解决麻醉医生的困惑及不便,为患者解除痛苦。 3、在镇静或基础麻醉状态下实施有效的神经阻滞,特别适用于小儿以及不能进行良好合作的病 人。 4、术后镇痛。连续神经丛阻滞镇痛,镇痛效果确切,减少了阿片类药物及其他镇痛药物的应用, 提高了手足外科,烧伤科患者的功能恢复,降低了患者的临床用药费用,提高了床位使用率和周转率,给医院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麻醉操作安全性高。避免神经损伤,患者恢复快,减少治疗并发症的费用,避免医院因医疗 纠纷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6、准确的神经定位。对于手足外科的手术,手术医生可以做到准确的神经定位,提高手术成功 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7、方便为实习医师和年轻临床医师熟练操作使用,提高医院麻醉科的整体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 8、负责全院的困难穿刺。如解剖变异,烧伤等特殊病人。解决临床困难,提高使用效率。 9、疼痛治疗。开展疼痛治疗还对创建无痛医院起着积极的作用。利用神经丛刺激器开展疼痛治 疗,增加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患者的认可,为科室及医院增加了经济收入,快速回收成本。 10、使用本设备结合医院内的局域网,开展远程医疗、教学、科研、培训等活动。 二、设备要求: 1、Stimuplex? HNS 12进口产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