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医毒理学

法医毒理学

法医毒理学
法医毒理学

法医毒理学

兰州信息工程中等专业学校实验课教案

实验课程名称:法医毒理学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张圣贤助教题目实验一、腐蚀性毒物中毒

2013级护理2班授课对象

3学时实验学时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浓硫酸和浓氨水灌胃急性中毒的表现和尸体征象。实验目的特别注意胃、肺、腹腔有关器官的腐蚀情况,如:颜色、质地的变化。

1、利用多媒体进行理论知识的回顾(5′)

2、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

3、放实验操作录像:?大白鼠捉持法;?灌胃操作(8′) 实验内容及时间

分配 4、示教:示教基本操作(8′)

5、学生实验(90′)

6、实验课小结(6′)

利用多媒体讲解、放示教录像、实验示教、学生作动物实验授课形式

教材:《法医毒理学、法医毒物分析实验指导》

参考资料:《法医毒理学》、《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药理学》教材与参考文献

《病理生理学》

实验一、腐蚀性毒物中毒

一、理论知识回顾

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对浓硫酸对机体有刺激、腐蚀、炭化作用

腐蚀性毒物中毒的理中毒症状:口服时导致口腔、咽部、食道和胃部立即发生剧烈

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回烧灼性疼痛。出现难以抑制的呕吐,呕吐物呈棕色或黑色,混有炭

顾化的粘膜碎片;同时喉头有反射性痉挛、水肿、声音嘶哑、呼吸困

难,重者出现窒息症状。

浓硫酸作用于机体导致机体局部组织凝固性坏死,质地较硬,

呈现棕褐色。

浓氨水对机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

中毒症状:口服后立即出现剧烈咳嗽、流泪、大量流涎。胃剧

痛、呕吐、呕吐物为碱性,有明显的氨臭味,可混有血液及坏死脱

落的粘膜碎片。

浓氨水作用于机体导致机体局部组织液化性坏死,有滑腻感,呈现暗红色。

二、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遵守实验课堂纪律,按照实验指导上的步骤逐步操作,从现强调实验过程中的一

在起培养认真、科学的实验态度些注意事项,以安全为

2、沉着冷静,从容面对突发事件重点

3、体现和谐,合理分工,相互协作

4、爱护实验室一切设施

5、注意安全

6、安排卫生值日三、放实验操作录像利用一段基本操作录?大白鼠捉持法;?灌胃操作像,让学生对本次实验

四、示教:示教基本操作的操作步骤有一个形大白鼠灌胃时将针安在注射器上,吸入药液。左手抓住鼠背部象的认识

及颈部皮肤将动物固定,右手持注射器,将灌胃针插入动物口中,

在实验室为学生示教沿咽后壁徐徐插入食道。动物应固定成垂直体位,针插入时应无阻

大白鼠灌胃的基本操力。若感到阻力或动物挣扎时,应立即停止进针或将针拔出,以兔

作损伤或穿破食道以及误入气管。

一般当灌胃针插入大鼠4-6cm时有落空感,此时可将药物注入。

常用的灌胃量大白鼠为1-4ml,小鼠0.2-1ml,豚鼠为1-5ml。

五、学生实验

给学生分组,做好男女将学生分成五个实验组(剂量组)

搭配组别浓硫酸剂量(ml) 浓氨水剂量(ml)

1 1.5 0.5

2 2 1.5

3 2.5 2.5

4 3 3.

5 5 3.5 4.5

每组分两只大白鼠,分别作两种腐蚀性毒物灌胃实验

各组负责人要进行实验的分工,一名同学抓持大白鼠和灌胃,

一名同学记录时间,一名同学观察中毒症状,一名同学作解剖。然

后再轮换,保证每个同学都有动手的机会。

对本次试验过程进行六、小结

酸类中毒:组织呈凝固性坏死,胃内容呈酸性,被腐蚀的脏器一个简要的总结和组织呈棕褐色;

碱类中毒:组织呈液化性坏死,局部组织有滑腻感,胃内容呈安排下次实验课

碱性,接触毒物的组织和脏器呈暗红色。按照要求独立完成实验作业

2013年10月20日

卫生毒理学题库40-4-10

卫生毒理学题库40-4- 10

问题: [单选]对受试物的亚慢性毒性进行评价时,不正确的是() A.观察指标超出了正常值范围可认定产生了毒效应 B.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的显著差异可定有毒效应存在 C.剂量—反应(效应)关系存在,则更有利于做出判断和认定 D.敏感的毒效应指标一般发生在较高剂量组 E.毒效应的敏感指标可提供研究中毒机制的线索

问题: [单选]关于急性非致死性毒性试验说法正确的是() A.常用评价指标是LIMac B.LIMac值越大,表明该受试物急性毒性越大 C.目的是确定化学物质对机体急性毒性的大小,并进行急性毒性分级 D.剂量设计一般以LD10作为最高剂量组 E.与急性毒性试验意义相同

问题: [单选]以下关于蓄积系数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此法用来研究化合物蓄积作用 B.蓄积系数越高,蓄积作用越弱 C.目前有固定剂量法和定期递增剂量法两种试验方法 D.用LD50做指标,有可能低估某些化合物的潜在慢性毒效应 E.用此法能区分某种化合物是物质蓄积还是功能蓄积 安徽11选5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9410399823.html,

问题: [单选]亚慢性试验的实验动物主要选用() A.仓鼠和犬 B.大鼠和犬 C.豚鼠和家兔 D.小鼠和猴 E.小鼠和犬

问题: [单选]毒性评价试验的基本目的不包括() A.观察受试物毒作用的表现和性质 B.毒作用机制和解毒药物研究 C.剂量—反应研究 D.确定毒作用的靶器官 E.确定损害的可逆性 此题是基本知识题,只要阅读和理解了毒性评价试验的基本目的有关叙述,就可清楚基本目的不包括毒作用机制和解毒药物研究。进行一项毒性评价试验如亚慢性毒性试验,可以得到上述A、C、D、E四项内容。毒作用机制和解毒药物研究必须另外设计新的试验,不是常规毒性评价试验的基本 目的。

法医毒理学考试

名词解释 1. 毒化或活化:有的毒物经生物转化后产生比原形毒物毒性更强的中间代谢产物,称为活化或毒化。 2. 中毒量(toxic dose):凡能使机体发生中毒症状的毒物的最小剂量或浓度,称为该毒物的中毒量。 致死量(lethal dose):凡能致机体中毒死亡的毒物的最小剂量或最低浓度,则称为该毒物的致死量。 3. 中毒(poisoning,intoxication):机体由于毒物的作用,器官、组织、细胞代谢、功能和(或)形态结构遭受损害而出现的疾病状态称为中毒。 4. 死后毒物再分布(postmortem redistribution):是指毒物在尸体,内浓度的改变过程,特别是指心血中毒物浓度的变化。 5. 蛋白黄色反应(Xanthoprotien reaction):在硝酸中毒时,因硝酸能与环状氨基酸(苯丙氨酸、洛氨酸、色氨酸等)化合形成硝基化合物,使接触部位的组织变成黄色,称为蛋白黄色反应。 6. 雨点样色素沉着(rain drop pigmentation):慢性砷化合物中毒时有的手掌、足趾皮肤角质增生或色素沉着,后者常见于颞部、眼睑、颈部或胸部等处皮肤,与色素脱失相间存在,称雨点样色素沉着。 7. 海洛因性肺水肿:海洛因或吗啡过量急性中毒死亡者常见肺显著淤血、水肿。其重量从600g~2500g不等,重而实,被称为“海洛因性肺水肿”。 8. 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是指部分急性CO中毒者意识障碍恢复后,经2~3周的假愈期后,又出现一系列精神症状,也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神经系统后发症。

9. 毒品(drugs,illict drugs):是指国际禁毒公约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品和精神药物的总称。 10. 药物身体依赖性(phychic dependence):又称生理依赖性,是指反复连续用药使机体处于一种适应状态,这种状态使一旦中断用药即可产生一系列强烈的躯体方面的损害,出现由于生理功能改变而产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11. 药物精神依赖性(psychic dependence):又称心理依赖性,指由于用药使人产生一种特殊的欣快感和欢愉舒适的内心体验,在精神上驱使用药者表现为一种周期性连续用药的渴求和强迫用药行为,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避免精神上的不适。 12. 吸毒(addiction):指某些人为了变换情绪或诱导欣快感,非法使用明令禁止的药品(即***)的违法行为。 选择题 1、毒理学研究范围不包括哪些方面:包括自杀,他杀,意外或自然灾害引起中毒 2、答案:没有无毒的物质,只有无毒的使用方法 3、急性中毒是多少小时内:24小时内 4、常见毒物中毒:我国“有机磷农药中毒,其次为一氧化碳中毒,安定药,杀鼠剂,氰化物,有毒动植物,金属毒物“ 国外,止痛药,抗抑郁药”

医科大学卫生毒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酶老化(enzyme aging):神经性毒剂中毒后形成的膦酰酶烷氧基上的烷基脱掉,从能被活化的状态变为不能活化的状态。 2、化学复合伤和毒剂混合伤:糜烂性毒剂中毒合并各种创伤,称为糜烂性毒剂复合伤或化学复合伤。两种糜烂性毒剂混合使用造成的损伤(中毒)称毒剂混合伤。(化学战剂中毒合并其他损伤称化学复合伤,两种战剂混合使用造成的损伤(中毒)称毒剂混合伤) 3、外源性化学物或外源性化合物:是存在于外界环境中,而能被机体接触并进入体内的化学物,它不是人体的组成部分,也不是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 4、化学武器(chemical weapon):是化学战剂、化学弹药及其施放器材的合称。应用各种兵器,如步枪、各型火炮、火箭或导弹发射架、飞机等将毒剂施放至空间或地面,造成一定的浓度或密度用以攻击敌方,从而发挥其战斗作用。 5、毒物(toxicant):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6、突变(mutation):遗传结构本身的变化及其引起的变异。 7、失能性毒剂:是一类使人暂时丧失战斗能力的化学物质,中毒后主要引起精神活动异常和躯体功能障碍,一般不会造成永久性伤害或死亡。(按其毒理效应不同,失能剂可分为精神性失能剂和躯体性失能剂。) 8、生物转运与转化:化学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称为生物转运,化学毒物的代谢变化过程称为生物转化。指外源性化学物质在不同酶系的催化下,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物质化学结构发生变化,转变成衍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过程。 9、一般毒性:外源化学物质在一定的剂量、一定的接触时间和一定的接触方式下对实验动物产生综合毒效应的能力称为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又称为化学毒物的基础毒性或一般毒性作用。

卫生毒理学

卫生毒理学 毒理学是研究食品、药品和其他环境因素(主要是化学品)对机体的损伤作用及机制的科学,是与食品安全、药品安全、职业安全及环境安全等密切相关的生物医学学科。本期走进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让我们一起了解毒理学! 二级学科——毒理学介绍 毒理学是一门研究外源性物质,即化学性因素和物理性因素对机体所造成的损伤效应及损伤机理的学科。毒理学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描述毒理学,即毒性鉴定,用于判断某种物质是否具有毒性;二是机制毒理学,即毒性机理的研究,在确定某物质具有毒性效应后,需要从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等水平研究如何产生毒性效应,通过对毒性机理的研究,进而寻找到产生损伤之后的治疗方法,为三级预防提供理论支撑;三是管理毒理学,用毒效应研究和机理研究,为制定化学物的安全标准或安全限值,以及对化学物管理提供政策支持。毒理学既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它的基础性在于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下的职业卫生、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等学科在研究各自领域所关注的化学物质时提供技术手段和基本理论,它的应用性在于通过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等方法为各领域的化学物管理提供政策支撑。 毒理学学科分支众多,研究领域广泛

在研究范围上,毒理学包括卫生毒理学、药物毒理学、环境毒理学和食品毒理学等;从器官和系统损伤的角度上,又包括呼吸毒理学,肾脏毒理学,免疫毒理学,神经毒理学等;从毒性特征上可分为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目前,北大公卫学院的毒理学研究领域涉及遗传毒理学、内分泌干扰物的毒性研究、生殖和发育毒理学、免疫毒理学、重金属毒理学、肝脏毒理学、分子细胞毒理学、药物毒理学,以及毒理学替代法研究等领域,对毒理学从各层级、各维度上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卫生毒理学复习参考问答题

卫生毒理学复习参考问答题 1. 毒理学、卫生毒理学、外源化学物的概念? 2. 毒理学的研究领域? 3. 毒理学与药理学的区别与联系? 4. 常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 5. 学习了毒理学的概述,谈谈你对毒理学发展的感想? 6. 损害作用的特点是什么? 7. 化学毒物的毒性及性质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8. 阈剂量的定义? 9. 慢性毒作用带的定义及意义? 10. 生物转运的概念是什么? 11. 生物转运的特点和方式有哪些? 12. 毒物在体内吸收和分布的影响因素都有哪些? 13. 影响毒物排泄的因素有哪些? 14. 简述生物转化的概念和意义 15. 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有哪些? 16. 简述 I 相反应和 II 相反应的概念和反应类型。 17. 终毒物的概念是什么? 18. 终毒物的种类有哪些? 19. 自由基的概念? 20. 自由基的来源和种类有哪些? 21. 年龄对外源化学物的毒性作用有什么影响?

22. 试述联合作用的概念、类型? 23. 如何评定联合作用? 24. 外源化学物的溶解性对其毒性有何影响? 25. 如何设计甲苯的急性毒性试验? 26. 急性、亚慢性和慢性毒性的区别与联系? 27. 脏器系数及食物利用率的概念是什么? 28. 化学毒物致突变类型有哪些? 29. 致突变试验的遗传性终点和试验组合的原则是什么? 30. Ames 试验、微核试验的原理是什么? 31. 化学致癌机制有哪些? 32. 化学致癌物的化分类有哪些? 33. 观察化学毒物致癌作用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34. 试设计致畸试验? 35. 如何评价致畸试验? 36. 试述致畸试验评价程序? 37. 试述致畸作用的毒理学特点? 38. 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的概念是什么? 39. 生殖毒性的评定指标是什么? 40. 致畸作用的毒理学特点是什么? 41. 发育毒性的评定指标是什么?

最新整理卫生毒理学考试重点知识讲解

卫生毒理学考试重点 第一部分毒理学原理 第一章绪论 1、毒理学:现代毒理学以发展为研究所有外源因素(如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学科。 2、毒物:指较低的剂量进入机体后能引起疾病或危及生命的物质。 3、所有的物质都是毒物,不存在任何非毒物质,剂量决定了一种物质是毒物还是药物。 4、二巯基丙醇(BAL)可用于治疗砷化物中毒,硝酸盐和硫代硫酸盐可用于治疗氰化物中毒,解磷定(2—PAM)可用于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 5、安全系数(SF): 6、毒理学替代法(又称3R法):即优化(refinement)试验方法和技术,减少(reduction)受试动物的数量和痛苦,取代(replacement)整体动物实验的方法。 7、根据化学物的结构、理化特性和某些生物学活性,即SAR,则可初步预测其潜在的危害性或致癌性。 8、人类基因组计划(HGP)是生命科学史上第一个大科学工程。 9、系统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整体研究生物系统(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体)的一门学科。 10、系统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和应激因子对生物系统的干扰作用,检测分子表达和毒理学参数的变化,反复整合各种数据和资料以描述生物体更能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 1、毒性:指化学物引起毒害作用的固有能力。毒效应:指化学物对机体健康引起的有害作用。二者是有区别的:毒性是化学物固有的生物学性质,我们不能改变

化学物的毒性,而毒效应是化学物毒性在某些条件下引起机体健康有害作用的表现,改变条件就可能影响毒效应。 2、中毒:生物体收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途径: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注射器等。特点:各种更能障碍,应激能力下降,维持集体稳态能力下降,对环境中其他有害因素敏感性增高等。 3、任何一种化学物只要达到一定剂量,在一定条件下都有可能对机体产生有害作用。化学物的毒效应总是与一定的剂量联系在一起的的。剂量是决定化学物毒性的根本指标 4、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过程,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生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5、毒效应是化学物质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在作用部位达到一定数量并停留一定时间,与组织大分子成分相互作用的结果。 6、按外源化学物的用途及分布范围,将读物分为:工业毒物、环境污染物、食品中有毒成分、农用化学物、嗜好品、生物性毒物和一用药物等。 7、损害作用:是指影响机体行为的生物化学改变,更能紊乱或病理损害,或者降低对外界环境的应激能力。有害效应又称为健康效应。 8、外源化学物作用于生物体的毒作用谱,随剂量增加可表现为: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增加,意义不明的生理或生化改变,亚临床改变,临床中毒,甚至死亡等。 9、毒作用的分类: (1)速发性或迟发性作用 (2)局部或全身作用 (3)可逆或不可逆作用 (4)超敏反应 (5)特异质反应 10、选择性毒性:指一种化学物质只对某种生物产生损害作用,而对其他种类生物无害,或对机体内某一组织器官有毒性,而对其他组织器官不具有毒性作用。选择性毒性可发生在物种之间,个体内(易感器官为靶器官)和群体内(易感人群为高危人群)。

公卫执业医师之卫生毒理学重点

第一单元卫生毒理学基本概念 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 毒理学的职能主要有二:①外源化学物对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性质;②评价有害作用在特定接触条件下发生的机会。 目的:为制订防止外源化学物对机体产生危害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一、毒物、毒性和毒性作用? (一)概念 1?外源化学物、毒物和毒性 (1)外源化学物、毒物外源化学物是存在于人类的环境中,可由外界环境通过一定的途径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并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外源化学物、化学物和外源化学毒物在此具有相同的含义。 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在毒物与非毒物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使二者之间发生互变的重要条件是剂量。只要达到一定数量,任何物质对机体都具有毒性。Paracelsus说:化学物质本身并非毒物,只有在一定剂量下才变成毒物。毒性还 与物质与机体接触的途径和频率有关。 按化学物的用途及分布范围,可将毒物分为:工业毒物、环境污染物、食品中有毒成分与添加剂、农用化学物、嗜好品与日用化学品、天然毒素、医用药物、军事战剂、放射性核素等。 (2)毒性是物质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 (3)中毒是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根据病变发生的快慢, 中毒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亚急性中毒。 2?有害作用 外源化学物的毒性作用又称为毒效应或损害作用,是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所致的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改变。 损害作用具有下列特点: (1)机体的正常形态学、生理学、生长发育过程受到影响,寿命可能缩短。 (2)机体功能容量降低或机体对外加应激的代偿能力降低。

卫生毒理学复习题库(选择题附答案)

1第一章绪论 【A 型题】 1. 经典的毒理学研究对象是 D A.核素 B.细菌 C.病毒 D.各种化学物质 2. 卫生毒理学和毒理学的主要区别是C A.毒理学相当于总论.而卫生毒理学是个论B.卫生毒理学与毒理学研究的方法有所不同C.卫生毒理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围,毒理学属于边缘学科 D.卫生毒理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小,毒理学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大 3.外源化学物的概念 D A.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 B.与人类接触并进入机体 C.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损害作用 D.以上都是 【B 型题】 【名词解释】 1.毒理学 2.现代毒理学 3.卫生毒理学 4.管理毒理学 【问答题】 1.毒理学、现代毒理学及卫生毒理学的任务和目的 2.卫生毒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几种 3.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研究内容及相互关系 4.如何理解毒理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5.毒理学主要分支有哪些 【论述题】 1. 试述毒理学发展趋势及有关进展。 2.谈谈现代毒理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2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 【A 型题】 1.毒物是 D A.对大鼠经口LD50>500mg/kg体重的物质 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 C.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D.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对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的概念是D A.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 B.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 C.出现半数动物死亡的该试验组的剂量 D.能引起一群动物50%死亡的剂量(统计值) 与毒性评价的关系是C A.LD50 值与毒性大小成正比 B.LD50 值与急性阈计量成反比 C.LD50 与毒性大小成反比 D.LD50 值与染毒剂量成正比 4.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B

毒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定义】毒理学:研究外源化合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学科。 2)【定义】卫生毒理学:利用毒理学的原理&方法,从预防医学角度,研究人类生活&生产活动中可能接触的外源化合物对机体的生物学作用&其机理的科学。 3)4个毒理学阶段:、古代毒理学、中世纪毒理学、启蒙时代毒理学、现代毒理学 4)毒理学的2大功能:危害性鉴定功能(检测理化因素产生有害作用的物质)、危险度评价功能(评价在特殊暴露条件下出现毒性的可能性) 5)3个主要类别:描述毒理学(毒理鉴定)、机制毒理学(研究毒性机制)、管理毒理学(制定管理条例)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 1)【定义】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理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poison)。 2)【定义】毒性:一种化学物质能够造成机体损害的能力,称为该物质的毒性(toxicity)。 3)【定义】靶器官:外源化学物可以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就称为该物质的靶器官。 4)【定义】反应:指化学物质与机体接触后引起的生物学改变。分为量反应和质反应两类。剂量的定义和分类:是决定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损害作用的重要因素。 接触剂量(exposure dose) 又称外剂量(external dose)是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如人、指示生物、生态系统)的接触剂量,可以是单次接触或某浓度下一定时间的持续接触。 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 又称内剂量(internal dose),是指外源化学物穿过一种或多种生物屏障,吸收进入体内的剂量。 到达剂量(delivered dose) 又称靶剂量(target dose)或生物有效剂量(biologically effective dose),是指吸收后到达靶器官(如组织、细胞)的外源化学物和/或其代谢产物的剂量。 5)【定义】LD50: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 6)【定义】NOAEL:未观察到的损害作用剂量(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NOAEL);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通过实验和观察,一种物质不引起机体(人或实验动物)形态、功能、生长、发育或寿命可检测到的有害改变的最高剂量或浓度。 7)【分类】毒作用:化学物质的毒作用(toxic effect)又称为毒效应。是化学物质对机体所致的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改变,故又可称为不良效应、损伤作用或损害作用。是其本身或代谢产物在作用部位达到一定数量并停留一定时间,与组织大分子成分互相作用的结果。毒作用的分类:速发或迟发性作用、局部与全身作用、可逆与不可逆作用、过敏性反应、特异体质反应 8)【定义】阈剂量:(threshold dose)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中的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又称为最小有作用剂量(minimal effect level,MEL)。 9)量反应VS质反应:量反应(graded response) 通常表示化学物质在个体中引起的毒效应强度的变化。属于计量资料,有强度和性质的差别,可以某种测量数值表示。这类效应称为量反应。质反应(quantal response) 用于表示化学物质在群体中引起的某种毒效应的发生比例。属于计数资料,没有强度的差别,不能以具体的数值表示,而只能以“阴性或阳性”、“有或无”来表示,如死亡或存活、患病或未患病等,称为质反应。 10)4种剂量反应曲线类型:S形曲线(对称S形曲线、非对称S形曲线)、直线、抛物线;

卫生毒理学 学习指南

卫生毒理学学习指南 一、前言 卫生毒理学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其主要任务是阐明环境中各种有害因素对机体损害作用的一般规律、作用机理及评价和管理损害作用的方法。卫生毒理学的教学目的是通过理论课教学和实验课操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掌握毒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各章学习目的和要求及知识点 学习要求以每章为单位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为掌握内容,要讲深讲透,要求学生深刻理解,熟练掌握。 ﹡﹡为熟悉内容,要有重点的讲解,使学生有较深的理解。 ﹡为了解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或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掌握毒理学有关概念、任务、目的;熟悉毒理学三个研究领域和卫生毒理学主要研究方法;了解毒理学的过去、现在和发展趋势。 (二)要求: ﹡﹡﹡毒理学、现代毒理学和卫生毒理学的概念、任务和目的。 ﹡﹡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研究内容和意义,卫生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毒理学简史,毒理学发展趋势。 (三)知识点: 毒理学;现代毒理学;毒理学三大研究领域: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毒理学发展的三个时期:学科萌芽期、学科形成期、学科发展期;毒理学研究方法:体内试验、体外试验、人体观察和流行病学研究;毒理学展望:系统毒理学、计算毒理学、表观遗传毒理学、毒理学替代法、转化毒理学;毒理学研究中3Rs原则:优化(refinement)、减少(reduction)和替代(replacement)。

第二章基本概念 (一)目的:掌握毒理学基本概念;熟悉毒性评价指标。 (二)要求: ﹡﹡﹡毒物、毒性和毒作用的基本概念,选择毒性及其毒理学意义,生物学标志及其分类、剂量-效应(反应)关系及曲线、毒性常用指标。 ﹡﹡安全限值。 (三)知识点: 毒物;毒性;中毒;毒效应(毒作用);毒效应谱;剂量;包括暴露剂量、内剂量和靶器官剂量;选择性毒性;选择毒性的毒理学意义;靶器官;剂量-效应(反应)关系及其曲线;生物标志:分为暴露生物标志、效应生物标志和易感生物标志;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观察到损害作用的最低水平;未观察到损害作用的水平;阈值;急性毒作用带;慢性毒作用带;安全限值。 第三章生物转运与生物转化 (一)目的:掌握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来踪去路;熟悉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主要转化过程;了解毒物动力学过程及评价。 (二)要求: ﹡﹡﹡生物转运,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过程,生物转化及意义。﹡﹡生物转化反应类型及过程,毒物代谢酶的诱导和抑制。 ﹡毒物动力学过程及评价。 (三)知识点: 生物转运:包括吸收、分布与排泄;生物转化:包括I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和II相反应(结合反应);生物膜;被动转运:包括简单扩散和滤过;特殊转运:包括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吸收:主要包括呼吸道、胃肠道、皮肤吸收途径;肝脏首过作用;血/气分配系数;分布;蓄积;贮存的双重毒理学意义:对急性中毒具有保护作用,又是慢性中毒发生的条件;排泄:主要包括经肾脏随尿液排出、经肝脏随同胆汁从粪便排出、经呼吸道随同呼出气体排出、其它(汗、唾液、泪水和乳汁等分泌物);生物半减期(t1/2);代谢解毒;代谢活化。

卫生毒理学试题库

卫生毒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毒物: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对机体产生损害作用或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来化合物。 2、LD50:外来化合物引起一群个体50%死亡所需的剂量。 3、剂量-效应关系:不同剂量的外来化合物与其在个体或群体中所表现的量效应大小之间的关系。 4、毒物蓄积作用:当化合物与机体发生亚慢性接触,反复进入机体,当进入的速度或总量超过代谢转化与排出的速度或总量化合物就有可能在机体内逐渐增加贮留的现象。 5、发育毒性:外来化合物着床前胚胎、器官形成、胎儿和新生儿各发育阶段的干扰过程。 6、危险度:化学毒物在特定条件下,对人体造成损害产生疾病或死亡的概念。 7致畸性:外来化合物对胚胎或胎儿发育过程的干扰作用下,造成胎儿出生时,某种器官表现形态结构异常的过程。 8、选择毒性:一种外来化合物只对某一种生物有损害,而对其它种类的生物不具有损害作用,或者只对生物体内某一组织器官产生毒性,而对其它组织器官无毒性作用,这种外来化合物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称为选择毒性。 9、安全性:指在一定接触水平下,伴随的危险度很低,或其危险度水平在社会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内的相对安全概念。 二、填空题 1、外来化合物的生物转化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称第一相反应,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反应,第二相反应主要为结合反应。 2、化合物毒物分布影响因素:血流量和组织器官亲和力。 3、化合物联合作用的类型:相加作用、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4、外来化合物的一般毒性试验包括急性、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 5、致突变的类型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和数目改变,染色体结构异常包括断片、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 6、致突变作用的后果包括生殖细胞突变和体细胞突变。 7、致癌物的判别方法包括短期筛检试验、动物试验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 8、危险度评价包括危险性认定、剂量-反应关系评估、接触评定和危险度特征分析。 9、慢性毒性试验设计剂量和分组剂量间距一般相差5-10倍,最低不少于2倍。 10、非静脉注射的曲线分期: 11、化学毒物对机体的作用: 12、外来化合物的免疫力影响:免疫抑制、免疫增强和自身免疫反应。 13、化学结构与毒性的关系:<9,毒性变大;>9,毒性变小。 三、选择题 1、易挥发性试验染毒方法:吸入 2、皮肤致敏试验动物选择:大鼠。 3、急性毒性试验选择最多的是:大鼠。 4、急性皮肤毒性试验:白色家兔。 5、弱有机酸吸入部位:胃。 6、卫生毒理曲线最常见:不对称S状曲线。 7、决定化合物毒性的主要因素:剂量。 8、外来化合物对胎儿和新生儿的主要影响:发育迟缓。

卫生毒理学练习题

一、毒理学基本概念 一、A1 1、S-曲线的特点是 A、曲线开始平缓,中间陡峭,最后又趋平缓 B、曲线开始平缓,中间平缓,最后陡峭 C、曲线开始陡峭,中间平缓,最后仍平缓 D、曲线开始陡峭,中间陡峭,最后平缓 E、曲线始终比较平缓 2、剂量反应关系曲线有 A、直线型曲线 B、抛物线型曲线 C、对称S状曲线 D、非对称S状曲线 E、以上都是 3、毒物是指 A、可引起机体受损害的化学物 B、在一定条件下,投予较小剂量时可造成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 C、在一定条件下,投予较小剂量时可造成机体功能性损害的化学物 D、在一定条件下,投予大剂量时才造成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 E、在一定条件下,投予较小剂量时就会造成机体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 4、氟化物毒作用的靶器官是 A、脑 B、肺 C、骨骼 D、肝 E、肾 5、卫生毒理学研究的任务是 A、中毒机理 B、外来化合物进入机体的途径及生物转运、转化过程 C、对外来化合物进行安全性评价 D、制定有关卫生标准和管理方案 E、以上都是 6、关于毒性说法正确的是 A、毒性的大小和外源性化学物质与机体接触途径有关 B、剂量是影响毒物毒性作用的关键 C、毒物毒性的大小与半数致死剂量LD50值成反比 D、是指外源性化学物质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 E、以上均正确7、下列属于无阈值效应的是 A、汞所致的中毒性脑病 B、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细胞坏死 C、氢氟酸所致的皮肤灼伤 D、乙酰水杨酸所致的胎儿畸形 E、氯乙烯所致的肝血管肉瘤 8、有阈值效应 A、能够检测出阈值的效应属有阈值效应 B、一般的生理、生化异常和器官、组织的病理改变都属于有阈值效应 C、发育毒性或胚胎毒性引起的结果属于有阈值效应 D、生殖细胞突变引起的生殖毒性也属无阈值效应 E、以上都不是 9、关于Zac说法正确的是 A、Zac=Limac/LD50 B、Zac越大,表明化学物质引起急性死亡的危险性越大 C、Zac值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指标 D、Zac是急性毒性常用参数之一 E、以上说法均正确 10、属于毒理学上限指标的是 A、ADI B、LD0 C、LD50 D、LOAEL E、MLD 11、最大无作用剂量是 A、一群个体中不引起死亡的最高剂量 B、阈剂量 C、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D、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E、人类终身摄入该化合物未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剂量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23023】

(完整版)公卫医师卫生毒理学题集

公卫医师卫生毒理学题集.txt当你以为自己一无所有时,你至少还有时间,时间能抚平一切创伤,所以请不要流泪。能满足的期待,才值得期待;能实现的期望,才有价值。保持青春的秘诀,是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不是生活决定何种品位,而是品位决定何种生活。1. 卫生毒理学(45) 10.外源性化学物引起有害作用的靶器官是指外源性化学物 A、直接发挥毒作用的部位 B、最早达到最高浓度的部位 C、在体内浓度最高的部位 D、表现有害作用的部位 E、代谢活跃的部位 A——毒理 A、中枢神经系统 B、脂肪 C、肝 D、肺 E、骨骼 130.氟(F)的靶器官为E 131.铅(Pb)的靶器官为A 83.对某化学毒物进行毒性试验,测定结果为:LDso:896mg/kg,LDo=152mg/kg,LD100=1664mg /kg,LimaC:64mg/kg,Limch:8mg/k8,其慢性毒作用带的数值为 A、8 B、14 C、26 D、112 E、208 A——毒理 11.关于生物学标志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又称为生物学标记或生物标志物 B、检测样品可为血、尿、大气、水、土壤等 C、检测指标为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和它们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 D、分为接触生物学标志、效应生物学标志和易感性生物学标志三类 E、生物学标志研究有助于危险性评价 B——毒理 1.欲把毒理学剂量反应关系中常见的非对称S状曲线转换为直线,需要将 A.纵坐标用对数表示,横坐标用反应频数表示 B.纵坐标用概率单位表示,横坐标用对数表示 C。纵坐标用对数表示,横坐标用概率单位表示 D.纵坐标用反应频数表示,横坐标用概率单位表示 E.纵坐标用概率单位表示,横坐标用反应频数表示 B 138.某农药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为60mg/kg体重,安全系数定为100,一名60mg体重的成年人该农药的每日最高允许摄入量应为 A.0.6mg/人?日 B.3.6mg/人?日

卫生毒理学试题

锦州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第 1 页共 2 页 卫生毒理学试题 一二三总分 一、单项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化学物质的哪些物理性质影响毒效应()。 A.电离度 B.熔点 C.挥发度 D.以上都是 2.有关染色体畸变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光镜下可见的变化 B.光镜下不可见的变化 C.DNA断裂的结果 D.染色体结构异常 3.致癌物的最终确定应该依据()。 A.致突变试验,动物致癌试验,流行病学调查 B.构效分析,致突变试验,动物致癌试验 C.流行病学调查,剂量反应关系,动物致癌试验 D.构效分析,致突变试验,恶性转化试验 4.环氧溴苯大剂量给予动物时,出现DNA,RNA及蛋白质损伤的机理()。A.环氧溴苯在酶的作用下,两个碳原子之间形成桥式结构 B.大量环氧溴苯可把GSH全部耗尽 C.体内多余的环氧溴苯与DNA共价结合 D.以上都对 5.经呼吸道静式染毒主要优点是()。 A.设备简单 B.操作方便 C.消耗受试物少 D.以上都是 6.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原则是()。 A.按一定顺序进行 B.最短的时间 C.最经济的办法 D.以上都是 7.抗体形成细胞实验可检测()。 A.细胞免疫功能 B.体液免疫功能 C.巨噬细胞功能 D.宿主抵抗力 8.S曲线的特点是()。 A.曲线开始平缓,中间陡峭,最后又趋平缓 B.曲线开始平缓,中间平缓,最后陡峭 C.曲线开始陡峭,中间平缓,最后仍平缓 D.曲线开始陡峭,中间陡峭,最后平缓 9.剂量反应关系曲线有()。A.直线型曲线 B.抛物线型曲线 C.对称S状曲线 D.以上都是 10.外来化合物代谢酶的诱导是指()。 A.某些化合物可使某些代谢酶活力增强 B.酶的含量增加 C.生物转化速度增高 D.以上都是 11.正向突变试验基因位点是()。 A.6-GT位点,TK位点,HGPRT位点 B.TK位点,HGPRT位点,OUA位点C.HGPRT位点,6-GT位点,OUA位点 D.OUA位点,TK位点,6-GT位点12.外来化合物经消化道吸收的主要方式是()。 A.通过营养物质作载体 B.滤过 C.简单扩散 D.载体扩散 13.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是()。 A.确定阈剂量 B.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 C.进行该化合物的危险度评价 D.以上AC正确 14.恶性转化细胞的特征不包括()。 A.细胞形态改变 B.细胞生长能力改变 C.细胞生化表型改变 D.细胞坏死 15.关于微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实质是DNA B.是丢失的染色体断片 C.存在于细胞核中 D.存在于细胞质中 16.亚慢性毒性试验主要的目的是()。 A.探讨阈剂量及最大无作用剂量 B.观察中毒症状 C.探讨剂量反应关系 D.预测有无潜在性危害 17.经典的毒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核素 B.微波 C.细菌 D.各种化学物质 18.以DNA损伤为检测终点的致突变试验是()。 A.微核试验 B.染色体畸变试验 C.Ames试验 D.UDS试验 19.卫生毒理学体外试验常选用()。 A.大鼠和小鼠 B.果蝇 C.游离器官,细胞,细胞器 D.鸟类 20.致畸作用的敏感期是()。 A.着床期 B.器官发生期 C.胎儿期 D.新生儿期 21.外来化合物对免疫系统作用的特点是()。 A.反应的灵敏性,反应的单一性,反应的选择性 B.反应的灵敏性,反应的双重性,反应的选择性 C.反应的迟发性,反应的双重性,反应的选择性 D.反应的迟发性,反应的单一性,反应的持久性 函授站专业姓名考号

《卫生毒理学》实验教学大纲汇总

《卫生毒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卫生毒理学 课程编码:1002527020 课程类别:专业课 所属学科:预防医学 实验总学时:28学时 一、制订教学大纲的依据 吉林大学本科培养方案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在培养实验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卫生毒理学》课程,在预防医学的教学计划中占重要地位,既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又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践课。 教学的目的在于使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掌握卫生毒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能进行简单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教学中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理论课的基本内容,又要掌握实验课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操作。同时在实验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 1.掌握实验动物的一般操作方法,如:大、小鼠的性别判定,捉拿,固定,灌胃等毒 理学常用技术。 2.掌握急性毒性实验设计,操作方法,结果判定。能较熟练地计算出LD50。 3.掌握Ames实验的基本原理,了解实验的全过程。 4.掌握小鼠骨髓细胞微核标本及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技术;掌握染色体、微核标本分析 技术,能对畸变类型进行判定。 5.掌握精子标本制备及畸变类型分析技术 6.掌握皮肤刺激实验操作技术及判定标准 四、学时、教学文件及教学形式 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60学时,其中实验课学时数为28学时,占总学时的48%。 教学文件:《卫生毒理学》第三版课后实验指导。 教学形式:学生实验前预习实验指导。指导教师概述实验基本原理,实验设计及操作方法,对实验中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强调,并明确注意事项,具体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由学生自行完成,写出实验报告。 五、实验成绩评定 实验课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20%。试验课成绩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课堂操作及出勤情况,经综合评定后给出。对缺实验课成绩者,本课程不予通过。

最新整理卫生毒理学基础习题集带答案(人卫版)电子教案

毒理学基础习题集 主编周建伟刘起展主审王心如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二 00 四年四月 前言 《毒理学基础习题集》是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组织编写的第四版《毒理学基础》的配套教材。习题内容主要依据第四版《毒理学基础》的内容编写而成,旨在帮助学生更深刻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同时本书也可作为教师的教学辅导用书。本书编写还参照了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的内容与范围。因此,本书还可作为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参考用书。 考试是评定应试者知识结构与能力、检查教学效果、客观进行教育评估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毒理学基础的学习过程中,有必要编写一本适应考试需要的教材。本书的主要试题类型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即选择题,其覆盖的知识面较宽,能检查应试者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分析、综合和应用等能力,并且评卷比较客观。主观题指名词解释、问答题和论述题。主观题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突出教材重点,考查学生应用能力。 因水平有限,本书中错误与疏漏难免,恳切希望各院校老师和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使用说明 1. A 型题(单项最佳选择题) 每道试题由一个叙述性题干和四个供选择的备选答案组成。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佳选择,称为正确答案,其余三个均为干扰答案,从中选择最佳 2. B 型题(配伍题) B 型题的基本结构是先列出五个备选答案,接着是至少二道用数字标明的试题,需从备选答案中为每题配一个最合适的答案。 3. 名词解释 解释名词时,只需对该词作出明确解释,不需进一步讨论。 4. 问答题 对问答题只需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回答内容的要点,不需展开讨论。 5. 论述题 论述题则需进一步展开讨论。 目录 前言 (1) 目录 (1)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 (2) 第三章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转化 (6) 第四章毒性机制 (11) 第五章外源化学物毒性作用的影响因素 (11) 第六章化学毒物的一般毒作用 (13) 第七章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 (18) 第八章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 (24) 第九章发育毒性与致畸作用 (29) 第十章管理毒理学 (32) 第一章绪论 【A 型题】 1. 经典的毒理学研究对象是

毒理学各章知识点

度理学基础学习指导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1.毒理学 2.现代毒理学 3.卫生毒理学 4.管理毒理学 【问答题】 1.毒理学、现代毒理学及卫生毒理学的任务和目的 2.卫生毒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几种? 3.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研究内容及相互关系 4.如何理解毒理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5.毒理学主要分支有哪些? 【论述题】 1. 试述毒理学发展趋势及有关进展。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 【名词解释】 1.毒物 2.biomarker 3.medianlethaldose 4.hypersensibility 5.hormesis 6 6.Zch 7.靶器官 8.毒性 9.阈剂量 10.最大无作用剂量 11.剂量-效应关系 12.剂量-反应关系 13.危险度 14.危害性 15.安全性 【问答题】 1.毒理学中主要的毒性参数有哪些? 2.一般认为哪些毒性作用有阈值,哪些毒性作用无阈值? 3.为什么把毒效应谱看成连续谱? 4.绘制一条典型的剂量-反应曲线。标出阈值和饱和度。标出二者轴线。 5.一个剂量-反应曲线能告诉毒理学者怎样的信息? 6.NOEL, NOAEL, LOEL和LOAEL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7.生物学标志有哪几类? 【论述题】 1.试述描述毒物毒性常有指标及意义 2.剂量反应关系曲线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及意义如何? 第三章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转化

2.代谢活化 3.物质蓄积 4.功能蓄积 5.生物转化 【问答题】 1.外源化学物吸收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有几种、是什么途径? 2.外源化学物分布的特征和研究分布过程和特征的意义是什么? 3.外源化学物经肾脏排泄的主要过程。 4.何谓肠肝循环? 5.何谓肝外代谢?何谓生物转化的双重性? 6.简述生物转化第一相反应的反应类型。 7.氧化反应的主要酶系是什么? 8.简述细胞色素P-450酶系被诱导和抑制特性的毒理学意义。 9.简述生物转化第二相反应的类型。 10.为什么说呼吸道是气体、蒸气和气溶胶形态的环境污染物进入体内的主要途径 11.列举出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 12.列举六种II 相反应。说明哪些是微粒体或细胞质,以及它们的产物通过何种途径排泄。 13.列举影响生物转化率的五种因素。每种因素是怎样影响生物转化的。 14.列举化学物生物活化的三种途径。 15.何谓脂水分配系数?它与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有何关系? 【论述题】 1.试述化学毒物在体内的来踪云路 2.化学毒物生物代谢的双重性对实际工作有何意义? 3.举例说明毒物代谢酶被诱导和抑制的毒理学意义 第四章毒性机制 【名词解释】 1.毒物的联合作用 2.相加作用 3.协同作用 4.拮抗作用 【问答题】 1.简述影响毒作用的主要因素。 2.试述联合作用的类型。 3.外源化学物联合作用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4.列出并描述五种类型毒性相互作用。 5.定义并描述四种类型的拮抗作用。 【论述题】 1.试述影响毒作用的机体因素及其意义 2.为什么说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受个体感受性的影响,举例说明? 3.试验环境基因组计划对预防医学发展的影响 4.基因多态性对实际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第六章化学毒物的一般毒作用 【名词解释】

卫生毒理学学习指导

<<卫生毒理学>>学习指导 毒理学基础是以毒物为工具,在实验医学和治疗学的基础上,发展为研究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危险度评价和危险度管理的科学。毒理学主要分为三个研究领域,既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虽然每个领域都有其明显的特征,但三者互为关联。它是预防医学、环境医学、临床营养、妇幼卫生等专业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基本技能和研究手段。 根据专业业务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意义,本课程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和预防为主的观点,使学生深入理解外来化合物、物理因素及生物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掌握毒理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了解学科发展方向,为以后在专业课的学习中运用毒理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教学中要贯彻循序渐进和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力求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复习要求同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要求一致,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掌握、熟悉的内容属必考范围,了解的内容在考试中比重较小。 第一章绪论 1、掌握毒理学的概念:毒理学、卫生毒理学。 2、了解毒理学的研究领域、发展史以及毒理学展望。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 1、掌握:外源化合物、毒物、毒性、毒性作用、危险度;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致死剂量、LD50和最大耐受剂量、观察到损害效应的最低剂量、未观察到损害效应的剂量、阈剂量)、毒作用带、剂量、效应、反应、剂量-量反应关系、剂量-质反应关系、剂量-反应关系曲线的形式及其转换;损害作用的特点。 2、熟悉:毒理学的任务和目的及研究方法;毒性作用分类;选择毒性和靶器官,生物学标志;非损害作用的特点和正常值的概念。 第三章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转化 1、掌握:生物转运的基本概念;被动转运、主动转运和膜动转运的特点;影响吸收、分布和排泄的主要因素;生物转化的概念和意义;Ⅰ相反应、Ⅱ相反应的概念、反映类型、参与的代谢酶的种类,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 2、熟悉:吸收的概念和主要途径,分布的概念,排泄的主要途径及其意义;代谢活化的概念、活性代谢产物、酶的诱导、诱导剂、酶的抑制及其类型;经由Ⅰ相反应、Ⅱ相反应的代谢活化;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毒物动力学、消除、时-量曲线、一室开放模型、二室开放模型、非线性动力学,毒物动力学主要参数。 3、了解:生物膜的基本构造;滤过和吞噬的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