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楼毕业设计

教学楼毕业设计

教学楼毕业设计
教学楼毕业设计

第1章建筑设计

1.1 建筑的总平面设计

(1) 根据地形考虑,该校区西临商业街,东、南各有一条公路,东为学生的入流方向,所以教学楼靠近北方,正立面朝南;西方建运动场,南方建生活用房,校门设在东边。

(2) 教学办公大楼为三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总建筑面积为2507.28m2,建筑高度11.45m(从室外地坪到屋面檐口)

(3) 为创造一个良好安静的教学环境,在用地范围内布置适当的绿化,以及布置水池、亭、廊等小品设计,并适当考虑与城市绿化带的相互关系,创造一个美好的校园。

1.2 建筑平面设计

建筑平面设计是针对建筑的室内使用部分进行的,即有机地组合内部使用空间,使其更能满足使用者的要求,本设计是从平面设计入手,结合教学楼的具体特点进行设计。本设计按照各基本单元空间的功能性质、使用顺序进行功能分析和功能分区,做到简洁明确、顺畅直接、不交叉迂回,避免相互干扰,并布置良好的朝向,满足采光和通风条件。

1.2.1 房间的平面设计

根据设计任务书中对建筑房间的使用功能、房间的数量及使用面积的要求,本设计采用了开间 4.2m,进深为 6.0m的柱网,采用M型烧结多孔砖砌体墙,教学楼中间及两侧均设置楼梯。

教学办公楼各层功能分部如下:

(1)一层主要布置了四个教室,一个音乐教室,两个科技活动室,两个教师办公室,一个备用室,入口大厅有传达及值班室。

(2)二层主要布置了四个教室,一个电化教室,两个实验室,两个教师办公室。

(3)三层主要布置了四个教室,接待室,校长室,总务办公室,教务办公室,社团办公室,会议室,书库及阅览室。

1.2.2 楼梯设计

根据《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中确定楼梯的踏步尺寸与楼梯段净宽:楼梯踏步高度均为160mm,宽度取300mm,单跑踏步数均为11。

1.3 建筑立面设计

立面设计是反映整个建筑的一个方面,是生动的、富有表现力的信息来源。通过立面门、窗及各种构配件的位置、大小、外形等变化,使建筑的外观与使用功能、经济技术的合理性达到统一,给人以简洁、明快、朴素、大方的感受。立面处理的好坏,将影响建筑设计的效果。

根据设计任务书中对层高的要求,本设计的层高均为 3.5m。

第2章结构设计说明

2.1 结构设计依据及要求

2.1.1 设计依据:

(1) 工程使用年限:

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2) 自然条件

基本风压:

00.4

ω=kN/m2地面粗糙程度:B类

基本雪压:

00.25

S=kN/m2

地耐力(R)=150 kN/m2

2.1.2 设计要求:

(1) 本工程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三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地震作用按7度验算,抗震措施按7度要求。现浇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自振周期折减系数0.7。

(2) 设计荷载:

教室 2.0 kN/ m2走道、楼梯 2.5 kN/ m2卫生间 2.5 kN/ m2书库 5.0 kN/ m2上人屋面 2.0 kN/ m2 2.2 结构方案

2.2.1 结构造型:

本工程拟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2.2.2基础形式:

采用柱下条形基础

2.2.3特殊处理: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伸缩缝间距不宜超过55m。本工程长度55.08m,如设伸缩缝需同时满足抗震缝宽度要求,缝宽不得小于70mm,会影响建筑立面效果。为解决混凝土收缩可能引起的裂缝,可考虑在施工阶段设置后浇带,后浇带宽 1.0m;为解决温度变化可能引起的裂缝,屋面可加强保温、隔热措施,楼板可配置温度钢筋。

2.2.4主要材料:

(1) 混凝土强度等级:

桩C30

桩承台C25

基础垫层C15

柱 C30 梁

C25 楼层板 C20 屋顶板

C20

其它未注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采用C20。 (2) 钢筋:

HPB235——仅用构造钢筋 HRB335——用于其它部位 (3) 钢筋接头形式:

水平钢筋连接:采用等强闪光对焊连接或搭接焊接连接; 竖向钢筋连接:搭接焊接连接。 (4)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楼层、屋面板 15 mm 楼层、屋面梁

25 mm

地梁 25 mm 柱

30 mm

基础

35 mm

(5) 围护结构及隔墙:

外墙及固定内隔墙为M 型烧结多孔砖(孔洞率不小于35%)砌体墙。

烧结多孔砖强度等级:MU10,砌筑砂浆强度等级:M5。

2.2.5 梁、板、柱截面选择:

框架梁:/126/120.5h l m ===。取h=600㎜

1111

()()600200~3003232

b h mm =-=-?=,取b=300㎜。

连梁: 主要考虑边梁兼做窗过梁,确定梁高为500㎜,外纵墙厚为240㎜确定梁宽为250㎜,即:b ×h=250mm×500mm 。

框架柱: /15 4.5/150.3b H m ===,取b=400㎜,在地震区框架柱采用

方柱较为合适,故取 h=400㎜。

板厚:100mm

结构布置详图见2-1,2-2:

图2-1 底层柱网

图2-2 KJ-④计算简图

第3章荷载计算(计算KJ-④一榀)

3.1楼面及屋面恒载载标准值:

上人钢筋混凝土屋面荷载:

40厚C20细石混凝土刚性防水层:0.04×25=1.0 kN/m2 15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0.015×20=0.3 kN/m2 40厚1:8水泥膨胀珍珠岩:0.04×15=0.6 kN/m2 100厚承重混凝土板:0. 1×25=2.5 kN/m2 20厚水泥砂浆抹灰:0.02×20=0.4 kN/m2

楼面荷载:

100厚承重钢筋混凝土板: 0.1×25=2.5 kN/m 2 20厚水泥砂浆地面: 0.02×20=0.4 kN/m 2 20厚水泥砂浆抹灰: 0.02×20=0.4 kN/m 2 总计: 3.3 kN/m 2

梁自重计算见表3-1:

梁自重计算表 表3-1

柱自重

计算见表3-2:

柱自重计算表 表

3-2

窗、墙荷载:

墙采用200厚空心砖,内外墙面抹灰:

11.8×0.2+20×0.04=3.16 kN/m 2

木门: 0.2 kN/m 2 铝合金窗: 0.6 kN/m 2

3.2 可变变荷载标准值:

屋面活荷载:

上人屋面: 2.0 kN/m 2

楼面活荷载:

地面: 2.0 kN/m 2 走道楼梯: 2.5 kN/m 2 卫生间: 2.5 kN/m 2

雪荷载:

基本雪压: 0S =0.25 kN/m 2

3.3 总荷载设计值:

根据建筑平面和剖面以及结构平面布置图可绘出如图3-1所示的框架受荷总图。

图中 W W 、3W 、2W ——分别为作用于框架屋面梁和各楼面梁处的集中

风荷载设计值。

EW F 、3E F 、2E F ——分别为作用于框架屋面梁和各楼面梁处的水平

地震作用。

1B G 、1C G 、1D G 、1E G ——分别为地基梁传来的集中恒载设计值。

3BZ G 、2BZ G 、1BZ G ——分别为各层柱(B 轴线)自重设计值。

W G 、3G 、2G ——分别为屋面纵梁和楼面纵梁传来的集中恒荷载设

计值。

w g 、b g 和w q 、b q ——直接作用在框架屋面梁和标准层楼面梁上的均

布恒荷载和活荷载的设计值。

图3-1 框架受荷总图

图中各种种荷载设计值的计算结果如下:

(1)屋面均布布荷载设计值:

WBC g =WDE g =1.2(4.8 2.1 4.5)24.71??+= kN/m 1.2(4.8 1.50.6252 4.5)16.2/WCD g kN m =????+= 1.4 2.0 2.10.79829.38WBC WDE q q ==????= kN/m 1.42 1.50.6242 5.25/WCD q kN m =????=

(2)标准层楼面均布荷载设计值:

1.2(3.3

2.10.7982 4.59.16)29.67bBC bDE g g ==????++= kN/m 1.2(

3.5 1.50.6252

4.5)12.83/bCD g kN m =???+= 1.4 2.0 2.10.79829.38bBC bDE q q ==????= kN/m 1.4 2.5 1.50.6252 6.56bCD q =????= kN/m

(3)屋面集中荷载设计值:

1.254.265.04WB WE G G kN ==?= 1.264.7477.69WC WD G G kN ==?=

(4)标准层楼面集中荷载设计值:

1.270.6384.75bB bE G G ==?= kN

1.28

2.43198.92bC bD G G ==?= kN

(5)基础梁传来的集中荷载设计值:

11 1.240.6448.77B E G G ==?= kN 11 1.235.0242.02C D G G ==?= kN

(6)作用于屋面梁和楼面梁节点处的集中风荷载设计值:

120()()/2Q s s z z i j W w h h s γμμβμ=-+

式中:2

1200.8;0.5; 1.4; 1.0;

0.40

/

s Q z w k N m μμγβ==-=

== Z μ——高度在10m 以下取1.0,

10m 以上可按节点处高度用插入法求得。 i h ——下层柱高。

j h ——上层柱高;对顶层为女儿墙的2倍。

S ——柱距,S=4.2m 。

故 1.4 1.3 1.00.4 4.22() 1.53(i j z z i

j W h h h h μμ=????÷+?=+

集中风荷载标准值与设计值 表 3.3

(7) 各层柱自重设计值:

标准层柱自重 1.20.40.425 3.516.8b B Z b C Z b DZ

b E Z

G G G

G

kN

====????= 底层柱自重 1111 1.20.40.425 4.521.6B Z C Z DZ E Z G G G G kN ====????=

第4章 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

4.1 重力荷载代表值:

作用于屋面及各层楼面梁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

屋面梁处:EW G =结构和构件自重+50﹪雪荷载 楼面梁处:Ei G =结构和构件自重+50﹪活荷载

其中结构和构件自重取楼面上、下

1

2

层高范围内(屋面梁处取顶层的

横墙体及柱等自重)。

各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及质点高度如图4-1所示:

4.2 多遇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及位移的计算:

4.2.1 框架自振周期的计算:

框架结构的自振周期采用经验公式计算:

1(0.08~0.1)T N =

式中 N —建筑物层数。

本框架设计为三层,故取:10.130.3T s =?=。 4.2.2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由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类别为Ⅱ类,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得:

max 0.08α=, 0.35g T s =。1g T T <,则地震影响系数:

2max 1.00.080.08αηα==?=

由于1 1.4g T T <,高振型影响小,不考虑顶部附加水平力,即0n δ=。

110.850.080.8523139.811573.51EK eq i F G G kN αα==?=??=∑ 各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按下式计算:

1

i i

i EK

n

i i

i G H F F G h

==

各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力 表4-1

第5章 侧移刚度的计算

5.1 框架梁、柱的线刚度

梁的线刚度:

本设计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故计算梁的线刚度时按下式

计算梁的截面惯性矩:

一边有楼板 1.5r I I = 两边有楼板 2r I I =

梁的线刚度如表5-1所示:表5-1

柱的线刚度:

底层柱:

64

3

1

30100.4

12

/14.210

4.5

i EI l

???

===?kN·m

其余各层柱:

64

3

1

30100.4

12

/18.310

3.5

i EI l

???

===?kN·m

5.2 框架水平位移验算:

侧移刚度D计算

其计算结果见表5-2。表5-2

框架侧移验算:

在地震作用下框架侧移的计算结果见表5-3。

地震作用下框架侧移计算表5-3

侧移验算:

层间位移底层:

11

/0.0048/4.5

938450

e

u h

?==<(满足)

二层:

11

/0.0023/3.5

1522450

e

u h

?==<(满足)

顶点位移:

11

/0.0013/3.5

2692550

e

u h

?==<(满足)

在风荷载作用下框架黄向侧移计算结果见表5-4。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黄向侧移计算表5-4

侧移验算:

层间位移底层:

11

/0.0014/4.5

3089500

e

u h

?==<(满足)

二层:

11

/0.0005/3.5

6739500

e

u h

?==<(满足)

顶点位移:

11

/0.00023/3.5

15321650

e

u h

?==<(满足)

第6章 内力计算

为简化计算,考虑如下几种单独受茶情况: (1) 恒载作用;

(2) 活荷载作用于BC 跨(或在DE 跨); (3) 活荷载作用于CD 跨;

(4) 风荷载作用(从左向右吹,或从右向左吹); (5)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 (6)

与地震作用相组合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

选KJ-④为研究对象,其梁、柱线刚度为:

梁: 边跨 350.410i kN m =?? 中跨 3100.810i kN m =?? 柱: 底层 314.210c i kN m =??

其余各层 330.918.31016.4710c i kN m =??=??

6.1 恒荷载设计值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由二次弯矩分配法得各杆弯矩,见图6-1

在恒载设计值作用下的弯矩图、剪力图和轴力图如图6-2、图6-3和图6-4所示。

图6-2 恒载作用下的M图(单位: kN·m)

图6-3 恒载作用下的V图(单位:kN) 图6-4 恒载作用下的N图(单位:kN)

6.2 活荷载设计值作用于CD 跨(图3-1)时的内力计算:

活荷载引起的固端弯矩

25.253/12 3.94CW DW M M =-=-?=- kN ·m

2

6.563/12 4.92

Cb Db M M =-=-?=- kN ·m

按前述方法求得的弯矩图、剪力图和轴力图如图6-5、图6-6和图6-7所示。

图6-5 活荷载作用在CD 跨的M 图(单位: kN ·m)

毕业设计土木教学楼开题报告书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所在院(系):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11级一班) 论文方向:小学教学楼设计 指导教师(职称):

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的艺术性、办公的资讯性、环境的舒适性、建筑的地域性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提出节约型社会口号,建筑产业也提出了节能建筑的发展方向,在现在的教学楼设计中,节能也慢慢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节能达不到要就的设计将得不到大家的认可。这也就是我设计的第二理念:“节能”。对于夏季非常炎热的情况,就应在保温隔热上多下功夫。 混凝土结构使用历史较长。它在性能及材料来源等方面有许多优点,发展速度很快,应用也最为广泛,已从工业与民用建筑,交通设施转移到了建海工程和海底工程等。预应力技术的发明更使混凝土结构得到大力发展,所以深入了解混凝土的性能非常必要。框架结构更以坚固耐用著称而被广泛应用,所以目前国外多层房屋大多采用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1.2.2 存在问题及注意事项 虽然目前的教学楼设计已非常成熟,但在许多细节方面还是存在诸多问题: 1)没有以功能的实际需要来分割立面和开窗,韵律和节奏感不强; 2)整个教学楼的功能分区不明确,教室布置不合理,造成上课相互影响; 3)教室尺寸“死板”的满足规要就,缺少“人情味”; 4)空间上的割裂和孤立,使学科之间缺乏联系和交流; 5)教学楼常常由于设计的不合理,不具有良好的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这对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都是不宜的。以及采光通风不好而造成教室的灯全天开着,忽略了节能这一概念; 6)中小学教学楼底层常架空作为学生课间活动场所,这样使得底层或中间层柱的抗侧移刚度不足,在地震中容易在底层或中间层出现薄弱层而使结构破坏,引起楼层塌落。教学楼柱间常设计通长窗,柱间刚性填充墙设计常不到顶,对于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易出现框架柱或短柱破坏,甚至结构局部倒塌现象; 7)整个教学楼设计不利于节能和可持续发展。比如在墙体材料上,没选用好的保温隔热材料从而空调全开,污染环境。 对于以上所存在的问题,我会在设计中尽量克服。比如:以功能的实际需要来分割立面和开窗,增强整个建筑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做好教学楼的功能分析,在平面和空间布置中使各个功能块在形式上统一而在工作上又相对独立;对于教室尺寸,除了能容纳下上课的学生外,还要使他们的随身物品得到安置,更有足够的空间来交流、放松,增进彼此感情;为了使教学楼有良好的天然采光与自然通风,我会注意教学楼的朝向以及门窗的位置与大小,让学生有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使教学楼更加牢固安全,我也会更加注意结构的合理性、整体性,并提高抗震设防等级;积极响应号召,做好节能减排,做好设计,从而在不影响学生健康、愉快的学习基础上,少开灯、少用空调;出于对学生生存空间健康的要求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的考虑,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也应尽可能采用无害化、无污染材料和可再生资源。如卡索板,是一种以水泥、纤维、沙子及矿物材料为主要成分的覆面材料。由于是由无机材料制成因此具有很好的抗菌性能,抗静电性,低吸尘率,且在超过使用期限后可回收利用,不会有化学污染。 1.2.3 发展趋势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大空间、大跨度的要求,国外正在大力推广使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构件的使用,大大减少了混凝土的用量。另外,由于地域的不同,或是特殊功能的要求,新的防冻、防火等具有特殊性能的混凝土正在不断的被研制出来,相信未来混凝土的用途会越来越广泛。在近代,教学楼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更加细分和规,规模越来越大,资金来源越来越广,先进的教学设施越来越健全,包括试验中心、艺术教育

实验小学教学楼设计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论文题目:唐山市路北区实验小学教学楼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小学教学楼毕业设计(含全套资料)

1.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位于某市中心某繁华地段主干道上一小学教学楼,教学楼为3层,占地面积约为664.0 m2,总建筑面积约为1992.6m2; 1.2设计依据 1.2.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13-8)…… 1.2.2《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01); 1.2.3《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01); 1.2.4《房屋建筑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3标高及建筑细部作法 教学楼建筑高度11.7米,地上三层,层高为3.9米。设计标高:室内设计标高为±0.000,室内外高差450mm; 1.4建筑设计图纸 其余图纸详见施工图纸

2.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位于某市中心某繁华地段主干道上一小学教学楼,教学楼为3层,占地面积约为664.0 m2,总建筑面积约为1992.6m2,结构为框架结构。 2.2设计依据 2.2.1该建筑属于丙类建筑,重要性等级为二级 2.2.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2.2.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2.2.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2.2.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2.6《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01); 2.2.7《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 2.2.8《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 2.2.9《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 2.3结构布置及结构计算简图的确定 2.3.1结构柱网布置 由于建筑总长度不超过55m,且为保温隔热屋面,所以不设变形缝。

大学生教学楼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大学生教学楼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大学生需要明白在毕业之后,很多东西都需要接受社会的洗礼,在学校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在迈向社会是行不通的。为了丰富自己的见识,及时参与社会实践是必不可少的,而在即将毕业的时候也会进行毕业设计。下面为大家推荐大学生教学楼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希望可以帮助到朋友们。 文献综述 (一)主要内容 1、工程概况 该建筑拟建于长沙市香樟路沿街地段,地势平坦,总建筑面积面积4000~20000m2,框架结构,层数主体5层,层高3.6~4.2m; 2、建筑设计 1) 普通教室:50人普通班50~100个,1.1~1.2m2/生; 2) 教师休息室每层1~2个,每层4间教师办公室; 3) 其它:卫生间、楼梯间等按有关规定计算其数量与尺度,并设底层大厅; 4) 屋面为上人屋面; 3、结构设计 1) 气象条件:全年为偏南风,夏季为西南风,基本风压 W0=0.35kN/m2;基本雪压W0=0.4kN/m2; 2) 建筑场地类别:场地为II类;浅基:fak=240KPa,ηb=0.3,ηd=1.5。深基础(桩基):粉质粘土qsa=25kPa;圆砾qpa=2500KPa,qpa=55KPa;强风化泥质板岩 qpa=3000KPa qsa=60 KPa。中分化岩石qpa=2000 KPa,微分化岩石qpa=3500 KPa; 3) 相对湿度:最热月平均73%;

4) 温度:最热月平均30.1?,最冷月平均4.2?,夏季极端最高39.8?,冬季极端最低-8.5?; 5) 地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为7(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5(0.30)g; 6) 地下水位浅基地表以下3.0m;桩基地表下4.0m。无侵蚀性; 7) 场地地质资料:根据对建筑基地的勘察结果,地质情况见任务书附表; 8) 建筑物耐久年限为50年,耐火等级为二级; (二)目的和意义 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从事设计工作的初步尝试,其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对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通过选题、调研、收集分析资料、方案设计、结构计算等过程,检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通过毕业设计、毕业答辩,来考核教学质量,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毕业设计是整个本科阶段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在这次毕业设计中,锻炼我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查阅资料的能力,运用各种设计规范和通用图集以及国家、地方标准,完成建筑设计和结构计算,绘制施工图,并通过计算机绘图、计算等环节,提高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让自身向着一个合格工程师的方向去发展和努力。 此次毕业设计我的做的课题为“长沙第一育人中学教学楼5号楼”设计,我要在设计过程中运用大学期间学到的各项知识,并利用CAD、天正、PKPM等相关软件进行机算,并手算其中部分框架,并用计算机进行验算。通过这个过程我不仅能学到

框架教学楼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框架结构教学楼设计文献综述 作者:邸**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4) 摘要:从抗震能力、地基基础、梁和板、构造柱、消防几个不同的方面简单介绍框架结构教学楼设计。 1、引言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前的最后学习和综合训练的阶段,是知识深化、拓宽、教学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学习、研究和实践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全面检验,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通过毕业设计,培养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和社交能力,培养了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事业心、责任感。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顺利完成所承担的建设任务奠定基础。 2、研究现状 多层及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大致有混合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筒体结构体系、巨型结构体系。混合结构的承重墙体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而加厚,不仅耗费大量材料,也减少了使用面积。框架结构体系是由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及基础为主框架,加上楼板、填充墙、屋盖组成的结构形式。框架形成可灵活布置的建筑空间,使用较方便。但是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水平作用使得框架底部梁柱构件的弯矩和剪力显著增加,从而导致梁柱截面尺寸和配筋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给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带来困难,影响建筑空间的正常使用,在材料用量和造价方面也趋于不合理,因此在使用上层数受到限制。正是因为如此原因,框架结构适用于办公楼、教学楼、商场、住宅等建筑。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作为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 具有如下优点: (1)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分割方便。 (2)整体性、抗震性能好。 (3)传力路线明确。 (4)墙体采用轻质填充材料时,结构自重小。 (5)承重构件与围护构件有明确分工。 本设计是多层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本设计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2.1抗震能力的设计 地震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要准确预测建筑物所遭遇的地震的特性和参数,目前是很难做到的。而建筑物本身又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在遭受地震作用后其破坏机理和破坏过程十分复杂。且在结构分析方面,由于未能充分考虑结构的空间作用、非弹性性质、材料时效、阻尼变化等多种因素,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结构工程抗震问题不能完全依赖“计算设计”解决。应立足于工程抗震基本理论及长期工程抗震经验总结的工程抗震基本概念,从“概念设计”的角度着眼于结构的总体地震反应,按照结构的破坏过程,灵活运用抗震设计准则,全面合理地解决结构设计中的基本问题,既注意总体布置上的大原则,又顾及到关键部位的细节构造,从根本上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选择有利场地。造成建筑物震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场地条件是其中之一。由于场地因素引起的震害往往特别严重,而且有些情况仅仅依靠工程措施来弥补是很困难的。因此,选择工程场址时,应进行详细勘察,搞清地形、地质情况,挑选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尽可能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在抗震危险地段上建造可能引起人员伤亡或较大经济损失的建筑物。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一般是指位于开阔平坦地带的坚硬场地土或密实均匀中硬场地土。建造于这类场地上的建筑一般不会发生由于地基失效导致的震害,从而可从根本上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就地形而言,一般是指条状突出的山嘴、孤立的山包和山梁的顶部、高差较大的台地边缘、非岩质的陡坡、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就场地土质而言,一般是指软弱土、易液化土、故河道、断层破碎带、暗埋塘浜沟谷或半挖半填地基等,以及在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地段。2.采用合理的建筑平立面。建筑物的动

某市xx中学xx楼教学楼设计毕业论文

某市xx中学xx楼教学楼设计毕业论文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名称 某市xx中学xx楼教学楼设计 1.2 建筑面积 该建筑约3600m2,层高3.6m,5层。每层需设教室休息室、普通教室6~10间及男女卫生间,底层设值班室 1.3 结构类型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1.4 地质条件 场地平坦,土质均匀,无不良地质发育;地基土为厚度较大的粘性土层,地基土承载力f ak =240 kP a,地下水埋藏较深,不考虑地下水影响。 1.5 气象资料 主导风向:南、东南;基本风压w0=0.4kN/m2,基本雪压s0=0.45kN/m2。 1.6 抗震设防要求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类别为Ⅲ类,该建筑属乙级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因为该建筑是教学楼,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 1.7 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1.8 材料供应 各种材料均能保证供应;施工技术条上:各种机具均能满足要求。 1.9、设备条件 电力、供水、排水系统已准备好。

2 结构平面布置图2.1 结构选型 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体系。 屋面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不上人防水屋面。 楼面结构:全部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 楼梯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式楼梯。 天沟做法:现浇挑檐沟。 结构平面布置图如图2.1所示: 图2.1. 结构平面布置图

3 板、梁、柱截面尺寸估算 1 板 21/l l 取板最大值 ()21max / 6.9/3 2.3l l == 因为2<2.3<3, 所以板按双向板进行计算。 L h )50/1~40/1(min = (L 为短向跨度),取较大的短向跨度L=4500mm 所以mm mm h 5.112~90min =,且h ≧80mm 。取h=100mm 2 主梁 ① 横向主梁的跨度为mm L 6900= mm h mm mm L h b b 500.5.862~383)18/1~8/1(===取 . 250~125)4/1~2/1(mm mm h b b == 取 mm b b 250= ∴横向主梁的初选截面尺寸:mm mm h b 500250?=? ② 纵向主梁的跨度为mm mm L 60004500或= mm b mm mm h b mm h mm mm L h 250,250~125)4/1~2/1(500,750~333)18/1~8/1(======取取 ∴纵向主梁的截面尺寸:mm mm h b 500250?=? 3 次梁 取次梁的最大计算跨度,∴mm L 6900= mm mm h b mm b mm mm h b mm h mm mm L h b 400200200.200~100)4/1~2/1(400.5.862~383)18/1~8/1(?=?∴======次梁的截面尺寸:取取 4 柱 取第③榀框架进行计算: 根据公式 c v c f u N A N ?= ,其中 N u 取0.75。(因为抗震等级为二级) 各层的重力代表值近似取2 /13mm kN 。由结构平面布置可得柱的负荷面积是: 4.5?(3.45+1.5)=22.2752m ∴竖向荷载的轴压力估计值: 2 2 23162000250000500500162000)75.03.14/(51013275.222.1)/(2.1mm mm mm mm h b mm u f N A N c V c >=?=?=?????=?≥则初选截面

江苏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修订)

江苏科技大学文件 江科大校教〔2008〕43号 关于印发《江苏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 各学院,有关部门: 现将《江苏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修订)》印发给你们,希遵照执行。 二○○八年三月十七日

江苏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修订)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是实现本科学生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阶段,是基础理论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环节,是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主要手段。为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化管理,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和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现对我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进行重新修订。 一、组织管理 1.我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行校、院二级管理;学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在分管校长的统一领导下,由教务处进行宏观管理。各学院负责本院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和质量控制。 2.各学院建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制定本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毕业设计(论文)目的与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训练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次较为系统的训练,应注重以下方面能力的培养: (1)调查研究、查阅中外文献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2)理论分析、制定设计或试验方案的能力; (3)设计、计算和绘图的能力; (4)实验研究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5)编制设计说明书及撰写论文的能力; (6)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 各学院要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领导,按照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重视和加强学

小学教学楼设计土木工程毕业设计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小学教学楼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某某教学楼毕业设计

中文题目:朝阳市第一职专教学楼 副标题: 外文题目:Chaoyang City the first floor of the teaching staff 毕业设计(论文)共 57 页(其中:外文文献及译文12页)图纸共8张 完成日期 2007年6月答辩日期 2007年7月

目录 摘要 (3) 1工程背景 (5) 2建筑设计 (5) 3 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7) 4 重力荷载计算 (8) 5 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11) 6 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13) 7 横向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内力和侧移计算 (17) 8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 (19) 9 截面设计 (29) 10 楼梯计算 (35) 11 钢筋混凝土楼板设计 (37) 12 基础设计 (39) 13 结论 (42) 致谢 (43) 参考文献 (44) 附录译文 (45)

摘要 本次毕业设计是教学楼设计,包括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两部分内容。 建筑设计是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综合考虑基地环境、使用功能、综合选型、施工、材料、建筑设备、建筑艺术及经济等。着重解决了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建筑物与各种细部构造,最终确定设计方案,画出建筑施工图。 结构设计是在建筑物初步设计的基础上确定结构方案;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进行结构布置,并初步估算,确定结构构件尺寸,进行结构计算。结构计算包括荷载计算、变形验算、内力分析及截面设计,并绘制相关的结构施工图。 在总体规划设计时,考虑到场地要求、绿化设施、其它功能要求,以及周围建筑物的影响,设计时采用一字型。 总之,适用、安全、经济、使用方便是本设计的原则,两部分空间合理,连接紧凑,主次分明,使建筑空间的舒适度加以提高。 框架结构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由梁和柱组成的结构叫框架结构,这种结构形式有优点也有自身的缺点,缺点是侧向变形大,抗侧刚度大,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以做成较大空间的会议室,车间,住宅等,可以分割成小房间,或拆除隔断改成大空间结构,立面也富有变化,通过合理设计,框架结构本身的抗震性能良好,能承受较大荷载,能承受较大变形。 本次设计的任务要求有: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结构计算三部分。建筑设计包括: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节点大样图。结构设计包括:梁板布置图、配筋图、构件详图。根据民用建筑实用、经济原则,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原则,本设计首先考虑旅馆的实用性,经济实用,充分显示现代建筑的特点。 通过本次设计,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知识水平有所提高,基本上将所学到的知识全部应用于设计中。但由于初次设计,水平有限,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老师指正。 关键词:独立基础;教学楼;抗震缝;内力组合

辅助教学楼 毕业设计计算书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1.建设项目名称:辅助教学楼 本工程建筑功能为公共建筑,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平面的横轴轴距为8.1m,纵轴轴距为5.4m和4.5m;内、外墙体材料为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外墙装修使用乳白色涂料仿石材外墙涂料,内墙装修喷涂乳胶漆,教室内地面房间采用水磨石地面,教室房间墙面主要采用石棉吸音板,门窗采用塑钢窗和装饰木门。全楼设楼梯两部。 2.建筑地点:苏州某地 3.设计资料: 1.3.1.地质水文资料:根据工程地质勘测报告,拟建场地地势平坦,表 面为平均厚度0.3m左右的杂填土,以下为1.2~1.5m左右的淤泥质 粘土,承载力的特征值为70kN/m2,再下面为较厚的垂直及水平分 布比较均匀的粉质粘土层,其承载力的特征值为180kN/m2,可作为 天然地基持力层。 1.3.2抗震设防要求:六度四级设防 1.3.3.底层室内主要地坪标高为±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3.0m。 1.3.4.地下潜水位达黄海高程 2.4-2.5m, 对本工程无影响。 4.主要构件材料及尺寸估算 1.4.1主要构件材料 框架梁、板、柱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 墙体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 混凝土强度:梁、板、柱均采用C30混凝土, 钢筋使用HPB235,HRB 400二种钢筋。 1.4. 2.主要构件的截面尺寸 (1)框架梁: 横向框架梁,最大跨度L=8.1m, h=(1/8~1/12)L=1000mm~675mm,取h=800mm b=(1/2~1/3)h=400mm~266mm,取b=300mm 纵向框架梁,最大跨度L=5.4m, h=(1/12~1/13)L=450mm~415mm,取h=600mm b=(1/2~1/3)h=300mm~200mm,取b=250mm (2)框架柱: 初定边柱尺寸400mm×600mm,中柱500mm×500mm 角柱500mm×600mm,一至五层框架柱混凝土强度等 C30。

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模板

(小 四号宋体,每段开头空二格 )。】 扼要概括论文主要设计了什么内容,如何设计的,设计效果如何。语言精练、明确,语句流畅;英文摘要须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中文摘要约400-500个汉字,英文摘要约300-450个实词;关键词要反映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主要内容,数量一般为4-6个。 设计类论文的摘要:应有类似的文字:(1)本设计的依据和意义的简要描述(2)采用什么方法(面向对象的方法或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实现了哪些重要的功能。(3)(如果有这部分内容的话)设计过程中对什么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什么新的思路或者方法(4)系统设计或者研究达到了什么目标。 研究类论文的摘要: (1)本课题的依据和意义的简要描述(2)对哪些算法或者方法进行了哪些研究(3)提出了什么新的思路或者方法,或者对什么方法提出了改进思想(4)经过什么测试验证,证明了新的方法的可行性,或者效果等(4)研究达到了 4,关键词5,关键词6 编号 3…编号,前言为第1页

: 5,关键词6

言 章一级标题一 (2) 第1章二级标题一 (2) 第1章二级标题二 (3) §1.2.1 第1章三级标题一 (3) §1.2.2 第1章三级标题二 (3) 章一级标题二 (5) 第2章二级标题一 (5) §2.1.1 第2章三级标题一 (5) §2.1.2 第2章三级标题二 (5) §2.1.3 第2章三级标题三 (6) 第2章二级标题二 (6) 章一级标题三 (7) 第3章二级标题一 (7) §3.1.1 第3章三级标题一 (7) §3.1.2 第3章三级标题二 (7) 第3章二级标题二 (7) 第4章一级标题四 (8) §4.1 第4章二级标题一 (8) §4.1.1 第4章三级标题一 (8) §4.1.2 第4章三级标题二 (8) §4.2 第4章二级标题二 (8) 第5章一级标题五 (9) §5.1 第5章二级标题一 (9) §5.2 第5章二级标题二 (9) §5.3 第5章二级标题三 (9) §5.3.1 第5章三级标题一 (9) §5.3.2 第5章三级标题二 (9) §5.3.3 第5章三级标题三 (9)

大学教学楼的方案设计

大学教学楼的方案设计 大学教学楼的是是一件很重大的项目,大学教学楼的方案设计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教学楼的方案设计,欢迎阅读。 优秀的工程师,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判断能力、进行工作和科学决策的能力、独立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及树立创新的意识等等,这些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和建立是与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密不可分的。毕业设计是本科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提高的关键性实践环节,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查。本设计任务书正是基于此而编写的。 认真贯彻“使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学习、掌握建筑与结构设计的全过程、基本方法和步骤;处理好建筑与结构设计的关系,认真考虑影响设计的各项因素;了解和掌握与设计有关的规范和规定,并正确运用它们;掌握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和基本构造要求;认真编写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并绘制相应的设计图纸。 本次毕业设计安排在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至第二学期第十周进行,详细进度安排如下: 第一学期末:认真学习毕业设计任务书,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第二学期第1~2周:建筑方案设计,包括总平面布置和主要平、立、剖面草图。 第二学期第3~4周:施工图设计,包括平立剖面图和总平面图以及简要的建筑设计说明。 第二学期第5周:结构方案设计,包活结构选型、结构布置等。第二学期第6~7周:结构计算,报货:确定计算简图;荷载计算;内力分析;荷载组合;界面与节点设计及构造设计;地基和基础设计;楼梯设计;其他构件设计。 第二学期第8~9周:绘制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布置及剖面图,框架梁、柱配筋施工图,标准层平面结构布置图,楼梯及其他构件配筋施工图。 第二学期第10周:资料整理,包括设计计算书及有关表格,校对图纸及修改,图纸交指导老师审核签字。 为×××高校教学楼,要求满足综合教学要求。 工程名称:×××高校教学楼设计。 建筑地点:该工程建设场地在新乡市高校新区, 建筑规模: 总建筑面积:6000~10000m2,层数:6-7层,层高~。 结构形式: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面可采用现浇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板。采用现浇时,可考虑采用现浇空心无梁楼盖等新型结构形式。 建筑物房间组成和面积:

大学教学楼毕业设计

大学教学楼毕业设计 【篇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学楼毕业设计】目录 摘要 (3) 绪论 (5) 1 建筑设计理念及设计依据 (6) 1.1 设计理念 (6) 1.2 工程概况 (6) 1.3设计依据 (7) 2 建筑设计 (9) 2.1 平面设计 (9) 2.2 立面设计 (11) 2.3 建筑剖面设计 (11) 2.4 其它部分详细做法和说明 ................................. .. 12 3 截面尺寸初步估计 (14) 3.1柱截面设计 (14) 3.2梁的截面设计 (14) 4 框架侧移刚度的计算 (16) 4.1 横梁线刚度i 的计算 ...................................... 16 b 4.2 柱线刚度i 的计算 ........................................ 17 c 4.3各层横向侧移刚度计算 (18) 5 竖向荷载及其内力计算 (20) 5.1计算单元的选择确定 (20) 5.2竖向荷载统计 (20) 5.3竖向荷载内力计算 (23) 5.2 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及荷载汇总 (35) 6 水平荷载计算 (39) 6.1风荷载计算 (39) 6.2 地震荷载计算 (43) 7框架的内力组合 (51) 7.1 梁柱的内力组合 (51) 7.2 柱端弯矩设计值的调整 (57) 8 截面设计 (59)

8.1框架梁截面设计 (59) 8.2框架柱截面设计 (63) 8.3 楼板设计 (70) 9 楼梯计算 (76) 9.1 示意图 (76) 9.2 荷载计算 (76) 10 基础设计 (78) 10.1荷载设计值 .............................................. 78 10.2 a、d柱独立 基础的计算 .................................... 79 10.3 b、c柱基础配 筋 (82) 毕业设计总结 (85) 致谢 (91) 摘要 根据教学楼设计规范和其它相关标准,以及设计要求和提供的地质 资料,设计该框架结构教学楼。按照先建筑后结构,先整体布局后 局部节点设计步骤设计。主要内容包括:设计资料、建筑设计总说明、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图设计说明,以及其它部分的设计说明;结构平面布置及计算简图确定、荷载计算、内力计算、内力组合、主梁截面设计和配筋计算、框架柱截面设计和配筋计算、次梁 截面设计配筋计算、楼板和屋面设计、楼梯设计,基础设计等。其 中附有风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弯矩、剪力和轴力图;纵向和横向地震 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弯矩、剪力和轴力图;恒荷载和活荷载作用下的 框架弯矩、剪力和轴力图以及梁柱的内力组合表。 关键词:框架、重力荷载代表值;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力组合;弯矩调幅。 abstract according: to building design specifications and other relevant standards and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provide geological data, the design of the framework of the classroom building. after the first build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ructure and layout of the overall after the first local node design steps design. main contents include : design,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total show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lane, facade, profile design specifications, , and other parts of the design; structural layout and schematic calculation of identification, load, stress, the combination of internal forces, main beam reinforcement design and

河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

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下传动建筑砌块试验机电液传动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赵爱勇学号: 0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张利平(副教授) 2011年3月 21日

1 文献综述 试验机简介 试验机是在各种条件、环境下测定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机械零件、工程结构等的机械性能、工艺性能、内部缺陷和校验旋转零部件动态不平衡量的精密测试仪器。在研究探索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结构的过程中,试验机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测试仪器。广泛应用于机械、冶金、石油、化工、建材、建工、航空航天、造船、交通运输、等工业部门以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相关实验室。对有效使用材料、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保证产品安全可靠等都具有重要作用[1]。材料受载后表现出弹性、塑性、断裂三个变型过程,并且在各个过程已有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规定出相关性能的技术指标,这些性能指标的具体测定必须在试验机上来完成。试验机的功能和计量特性指标是否满足预期使用要求,是材料机械性能试验的关键。材料试验机不仅是研究材料机械性能理论的基本手段和依据,也是企业、事业单位目前生产检验的基本手段之一。 试验机的特点 一般采用液压缸下置式主机,拉伸空间位于主机的上方,压缩、弯曲试验空间位于主机上方下横梁和工作台之间。下横梁升降电机经减速器、链传动机构、丝杠副传动,实现拉伸、压缩空间的调整,采用微机控制全数字控制系统,实现了试验力、试验变形、活塞位移和试验进程的闭环控制,具有等速应力、等速应变、等速试验力、等速位移、试验力保持、位移保持等控制功能以及试验力、峰值、试验变形、活塞位、试验曲线的屏幕显示功能。控制模式的任意设置和各种控制方式之间平滑切换,使系统具有更大灵活性。 试验机的典型结构 目前试验机结构类型繁多,其中较为典型的是YE-2000液压式压力试验机,如图1所示:

教学楼设计毕业设计

教学楼设计毕业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西安远东中学教学楼设计 系别:建筑工程系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 B120710 学生:史伟浩 学号: B12071019 指导教师:王海荣 2016年 05月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系(部)建工系专业土木工程班级 10 姓名史伟浩学号 B12071019 1.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远东中学教学楼设计 2.题目背景和意义:本设计为远东中学教学楼设计,总建筑面积4500平方 米,拟建5层,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位于西安市劳动南路。主 本设计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本设计,可以使学生对四年来所学的基 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综合的应用,加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对建筑设计和 结构设计有整体和全面性的认识。(2)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和建筑规范等完成本工程的建 筑设计,结构选型,结构布置,结构计算及建筑、结构施工图的绘制,进而巩固对基础 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的实际能力。 3.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理工科含技术指标): (1)建筑部分 根据任务书进行建筑方案及建筑施工图设计,以施工图为主,具体要求如 下:

计算机绘制,达施工图深度,要求完成图纸内容:①主要平面图(底层平面图、标准层平面图等);②正立面图及侧立面图;③剖面图一个(剖楼梯间);④屋面排水图。 (2)结构部分 ①结构方案设计:包括柱网布置、结构平面布置、构件的初步估算、基础形式及埋置深度的确定。②结构计算:选一具有代表性的框架进行计算。包括:确定框架计算简图,荷载计算,恒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活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内力组合,框架截面设计(配筋计算),自选构件设计和计算(现浇板或楼梯)。③绘制施工图,结构图纸要求完成内容:结构平面布置图,一榀框架配筋图,自选构件配筋图。④编写设计说明书和结构计算书(装订成册)。 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地势平坦,地质构造简单,持力层为亚粘土,Ⅱ类场地,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为180kPa。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18cm,最大积雪厚度为20cm,雪荷载为 0.25kN/m2。常年地下水位于地面以下7m,水质对混凝土无侵蚀。 气象条件:冬季室外计算温度-9℃,夏季室外计算温度+30℃。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7℃,最冷月平均气温为-0.2℃。年总降水量631.8mm,一日最大降水量为109.6mm,一小时最大降水量为79mm。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基本风压0.35kN/m2。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 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4.设计的基本要求及进度安排(含起始时间、设计地点): (1)设计的基本要求:1>要有良好的城市景观,要求建筑造型美观、大方。 2>设计方案合理,计算方法正确,计算数据准确。 3>计算书格式应符合标准,书写工整,文字简练,条理清楚。 4>施工图须符合制图标准,能正确、准确表达设计意图,图面 布置协调、清楚、整洁。 (2)进度安排: 建筑设计、结构选型、结构布置 15-16(1)第15周-第18周 荷载计算 15-16(1)第19周-第20周

{原创}六层教学楼框架结构毕业设计

1工程概况 本次毕业设计是一幢大学教学楼,教学楼位于安阳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建筑规模:为了进一步扩大教学规模,本大学教学楼设计总建筑面积为4500m2,教学楼设计层数为6层。结构形式:框架结构。 建筑物房间组成: (1)教学楼:普通教室,教室,办公室,配电室,传达室等。 (2)厕所盥洗室应满足内部使用要求。 (3)门厅、走廊,楼梯等根据需要设计。 (4)屋面为不上人屋面。 本方案立面设计主要强调建筑的简洁,便利的特点,该教学楼符合现代快节奏的气息。建筑功能分区明确,房间布置合理,给人一种清晰明快的感觉。为了使整栋建筑的立面效果更有层次,特让入口位于大楼正中,雨蓬与入口简洁大气。 2 建筑设计 2.1概述 本教学楼在进行设计前,了解房子应具有的功能。在进行设计时,结合需求考虑房屋结构的类型,合理设计教学楼内部构造,使得空间得以充分利用,并使建筑物和周边的环境协调。 本设计为教学楼,教学楼的空间布置要求需考虑众多的因素,包括科学、人文、技术等。室内设计宗旨为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这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一般来说,矩形比较好用。 2.2水文条件 1.建筑地点及拟建基地尺寸 建设地点:安阳市 场地面积:长×宽=200m×120m,建筑平面设计可不考虑场地周边影响。 2.建筑面积和层数

总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左右。 层数为6层,层高为3.6米。 3.结构形式:框架结构 4.基本风压和基本雪压 基本风压:0.40KN/m2。 基本雪压:0.45KN/m2。 5.工程地质条件 地形概况:拟建场地为平整场地,地形简单。 地下水位:钻探至自然地面下15m处未见地下水。 地基持力层为粉质粘土。 基础埋深:2米左右。 建筑地点冰冻深度:室外天然地面以下500mm。 二类场地土,持力层地基承载力为特征值为f0k=180kpa,基础埋深暂定为1~3米之间。无软弱下卧层,不考虑地下水影响。 6.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7.耐火等级为二级。 8.建筑物耐久性作用等级为二级。 2.2.3建筑材料 混凝土均采用C3O混凝土,扎筋采用HRB3OO、主筋采用HRB4OO。 3 结构设计 在建筑业飞速发展的当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广泛的被使用在民用、商用建筑中。此类结构具有很明显的优点:建筑平面布置灵活,使用空间大,并且十分便于立面处理,可以使用在各类造型的房间中。故本设计采用了改结构。 框架结构是一种骨架结构,它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形成。他的受力特点是//柱承受竖向、水平荷载,而墙体则是作为维护作用。

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毕(小四号宋体,每段开头空二格 )。】 扼要概括论文主要设计了什么内容,如何设计的,设计效果如何。语言精练、明确,语句流畅;英文摘要须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中文摘要约400-500个汉字,英文摘要约300-450个实词;关键词要反映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主要内容,数量一般为4-6个。 设计类论文的摘要:应有类似的文字:(1)本设计的依据和意义的简要描述(2)采用什么方法(面向对象的方法或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实现了哪些重要的功能。(3)(如果有这部分内容的话)设计过程中对什么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什么新的思路或者方法(4)系统设计或者研究达到了什么目标。 研究类论文的摘要: (1)本课题的依据和意义的简要描述(2)对哪些算法或者方法进行了哪些研究(3)提出了什么新的思路或者方法,或者对什么方法提出了改进思想(4)经过什么测试验证,证明了新的方法的可行性,或者效果4)研究达到了什么目标。 4,关键词5,关键词6 2,3…编号,前言为第1页

: 5,关键词6

言1章一级标题一 (2) 1章二级标题一 (2) 1章二级标题二 (3) § 第1章三级标题一 (3) §第1章三级标题二 (3) 章一级标题二 (5) 第2章二级标题一 (5) §第2章三级标题一 (5) §第2章三级标题二 (5) §第2章三级标题三 (6) 第2章二级标题二 (6) 章一级标题三 (7) 第3章二级标题一 (7) §第3章三级标题一 (7) §第3章三级标题二 (7) 第3章二级标题二 (7) 第4章一级标题四 (8) §第4章二级标题一 (8) §第4章三级标题一 (8) §第4章三级标题二 (8) §第4章二级标题二 (8) 第5章一级标题五 (9) §第5章二级标题一 (9) §第5章二级标题二 (9) §第5章二级标题三 (9) §第5章三级标题一 (9) §第5章三级标题二 (9) §第5章三级标题三 (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