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芬兰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特色与经验

芬兰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特色与经验

芬兰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特色与经验
芬兰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特色与经验

芬兰应用技术大学办学

特色与经验

李建忠

从20 世纪60 年代中期开始,欧洲高等教育出现一个重要现象,一些国家陆续将职业性院校合并升格为应用型大学,形成与普通大学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双元格局。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现在,比较典型的是德国、瑞士、奥地利、荷兰和芬兰等国。

芬兰应用技术大学创办于20 世纪90 年代,芬兰语简称AMK,意为“多科技术学院”,英文推广名称为“应用技术大学”。2003 年芬兰通过法律,明确了应用技术大学的地位和使命。法律规定,应用技术大学是一种与普通大学并行、以专业教育为主导和面向工作生活的教育类型,是高等教育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肩负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研发创新、服务就业和区域发展及促进终身学习等多重使命。

一、创办应用技术大学的多重动因

芬兰应用技术大学的建立既是服务产业调整升级、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适应社会就业结构变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完善教育体系结构的客观要求。芬兰发展应用技术大学有着多重动因。

第一,服务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产业调整升级和经济快速增长拉动了对高技能技术人才的有效需求,这成为芬兰发展应用技术大学的重要动因。芬兰在20 世纪80 年代,经济以年均3.7% 的速度持续增长,但到了90 年代初,经济出现严重衰退。芬兰政府调整经济结构,增大知识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芬兰是个小国,人力和资源有限,没有能力涉及所有产业领域,采取“鸡蛋不多,不能分散到多个篮子”的做法,集中力量和资源发展优势产业,重点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和森工产业,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优势。芬兰经济在90 年代中后期增长率一直保持在5% 左右,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发展优势产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使一个资源贫乏的小国一跃成为在很多科技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强国,迈入知识经济社会,实现了经济发展阶段的历史性跨越。2003 年芬兰农林业、工业和服务业分别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3%、31.1% 和54.4%,分别吸纳了5.1%、34.2% 和31.2% 的劳动力。鉴于芬兰出色的表现,2007 年芬兰被欧盟智库里斯本委员会评为“欧盟最具竞争力的国家”。

65

大学(学术版) 2014 年第2 期

第二,满足产业调整和升级对高技能技术人才的需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导致劳动力市场需要数量更多、素质更高的劳动者,特别是需要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这已成为世界发展趋势。欧盟的预测表明,从2000 年到

2020 年,劳动力市场对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劳动者的需求从22.3% 增加到37%,初中文化程度从30.6% 减少到16.4%,高中文化程度大体维持平衡,从47.1% 略减到46.6%。产业升级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欧洲职业教育培训与发展中心代理主任克里斯丁认为,现在常规任务越来越多地由技术而不是由人来执行,即使是在初级职业也极为需要具有独立解决问题、规划与组织、交流表达等能力的劳动者。

第三,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国家竞争力的战略支撑,走科教兴国之路成为芬兰政府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战略选择。芬兰建立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国家创新体系,形成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的合力。芬兰一贯重视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占GDP 比例从1999 年的3.17% 稳步上升到2009 年的3.96%,投入强度居欧盟各国之首,大大高于欧盟27 国2.01% 的平均水平,欧盟的目标值是到2020 年达到3%。芬兰驻华大使馆科技参赞尤皓(Juho Rissanen)曾说,芬兰是个小国,在发展劳动力或资本密集型经济方面没有优势,只有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知识密集型经济才有出路。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建成了以高校为依托的19 个科技园,政府鼓励和资助高校与企业开展合作研发项目。高校研发投入占GDP 比例达到0.75%,在欧盟国家中仅次于丹麦和瑞典0.9% 的水平。应用技术大学与地方政府、企业及各类组织和国内外高校组成研究发展网络,开展应用研发与创新活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第四,适应社会就业结构变化。步入知识经济社会,芬兰的就业结构和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农业部门和制造业用人需求大幅减少,而服务行业对人才需求大幅增加。欧盟的预测表明,从2010 年到2020 年,初级部门和制造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将下降5%,而现代服务业将增加5 ~10%。芬兰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芬兰人口平均年龄达到42 岁,65 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从1990 年的13.3% 上升到2010 年的17%,老年人抚养率达到25.6%,每年的退休人员数量大于新增劳动力数量,对老年人的社会服务日益受到重视。应用技术大学开设了老年人关爱、社会服务等适应老龄化社会需要的专业。

第五,完善教育体系结构的内在要求。发展应用技术大学不仅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客观需要。芬兰通过立法,逐步将职业教育从专科层次提升到了本科和硕士层次。教育层次向上延伸既是完善体系的需要,也是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客观要求。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不仅需要研究型人才,而且也需要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普通大学,也需要应用技术大学。发展应用技术大学是优化人力资本供给结构和教育结构的必然要求。芬兰应用技术大学在校生占高等教育全部在校人数的45%,形成与普通大学共同发展、互相补充的双元格局。

66

二、办学模式和特色

(一)不断提升层次,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芬兰应用技术大学的特色在于它的培养目标定位明确,旨在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芬兰创办应用技术大学的思想最早来自于1981 年的OECD 的报告,报告建议芬兰建立有别于传统大学的多科技术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1991 年芬兰试办20 多所多科技术学院,以专科层次为主。1995 年芬兰议会通过《多科技术学院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与普通大学并行的应用技术大学教育体系的地位。2003 年芬兰修改《多科技术学院法》,法律赋予应用技术大学享有职业技术教育学士学位授予权。2005 年芬兰再次修订法律,应用技术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这样芬兰的职业技术教育就提升到了硕士学位教育层次。

现在,芬兰应用技术大学除了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外,依法举办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两个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已完全取消专科层次教育。层次的不断向上提升大大增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吸引力,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在教育层次结构上,应用技术大学以学士学位教育为主,本科生占到了94.4%。尽管硕士生仅占5.6%,但为学生本科毕业后继续学习打开了向上的通道。

政府法令明确规定了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标准,有广泛的实践知识和技能以及理论基础,了解本专业或行业发展状况,能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具有终身学习、语言与交流表达和参与本领域国际活动的能力。培养应用型和国际化人才是芬兰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的主要特色。[1]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科学设置专业课程

芬兰应用技术大学注重学科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对接,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和就业市场需求对接。教育部出台了应用技术大学专业设置目录,规定了8 个学科领域:人文与教育;文化;社会科学及商业管理;自然科学;技术与交通;自然资源与环境;社会服务、卫生和体育;旅游、餐饮和家政服务。各个学校根据区域产业结构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学科和专业。例如,赫尔辛基大都市应用技术大学在校生1.6 万多人,设有民用工程、信息技术、社会福利和人体机能、卫生保健与护理、文化与创意产业、商业管理等7 个学院,涉及5 个学科领域。专业设置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强化与工作生活的联系,社会福利和人体机能学院不仅开设了牙科技术、验光、职业治疗、理疗、足部医疗、假肢和矫形器等与人民生活健康密切相关的专业,而且还开设了老年人关爱、社会服务等适应老龄化社会需要的可授予学位的专业。

应用技术大学的专业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采用与“欧洲学分转换系统”标准相一致的学分制。在“博洛尼亚进程”背景下,适应建设“欧洲高等教育区”的要求,芬兰改革了学位制度,应用技术大学学位课程被纳入到国家统一的学位体系之中,使应用技术大学的学位体系和普通大学的学位体系保持一致。学士学位课程学制一般3 ~4 年,以4 年制为主,硕士学位课程学制一般1 ~1.5 年。四年制课程需修满240

大学(学术版) 2014 年第2 期67

个学分,一个学年为60 学分,其中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占120 个学分,专业课60 个学分,选修课15 个学分,实习课30 个学分,毕业论文15 个学分。

课程结构分为5 个板块:基础学习、专业学习、选修课、实训和学位论文,其中基础学习占教学时间50%、专业学习25%、选修课6.25%、实训12.5%、学位论文6.25%。

(三)生源多样化,准入资格设计科学合理

应用技术大学生源来源呈现多样化,以适应终身学习和教育国际化发展需要。学士学位课程通过联考不仅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也招收职业高中毕业生,在大学的前两年教育中,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弥补两类生源知识基础和结构上的差异,普高生源适当加强专业基础课学习,而职高生源则适当加强文化课学习。在语文、数学和物理三门文化基础课,职高生源比普高生源多修15 个学分,而在机械自动化、材料和制造工程与机械设计三门专业基础课,普高生源比职高生源多修15 个学分,见表2-1。

表2-1 坦佩雷应用技术大学普高生源和职高生源基础课程学习学分差别

资料来源:Degree Programme in Automobile and Transport Engineering, students with matriculation exam [EB/ OL]. http://opinto-opas.tamk.fi/ops/opas/ops/kops.php?y=2012&c=1134&lang=en

此外,具有职业资格的成人学生和符合条件的国际学生也可报考应用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课程招生对象则要求教育背景的一致性和实际工作经历,面向那些取得了应用技术大学本科学士学位,或具有应用型专业本科学士学位并至少有3 年专业工作经历的人员。

通过实习和参与项目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是芬兰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的一条成功经验。四年制课程中安排了一个学期的实习课,学生与企业签订书面合同,合同规定学生在企业一线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指导下,参与足够的生产或技术项目,学生不仅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产和项目中,而且还能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培养软技能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坦佩雷应用技术大学以作业的形式,吸收学生参与当地企业的研发项目,与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一起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完成企业研发项目。

68

(四)开展研发创新活动,为区域发展服务

开展应用研发与创新活动,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是法律赋予应用技术大学的重要使命之一。应用技术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芬兰应用技术大学开展研发创新活动的主要途径是,建立由地方政府、企业、组织和国内外高等教育机构组成的发展网络,形成长期稳定的发展合作伙伴关系,区域发展研发项目与教学和人才培养相融合,通过建立国际合作网络和开展国际项目,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国际化人才。

应用技术大学瞄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与地方政府、企业和组织共同设立研发项目,学生通过参与项目来培养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2011 年大都市应用技术大学研发与创新产值达到1,120 万欧元,2013 ~2016 年研发创新活动的重点是建设以人为本的大都市生活,创造无处不在的幸福,提升可持续创新能力,树立竞争性运营理念。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是应用技术大学研发活动的重点之一。例如,赫尔辛基大都市应用技术大学音乐系实施了“文化桥梁项目”,在老年化和多元化社会背景下创新音乐艺术教育模式,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学校与赫尔辛基市以及卫星城埃斯波市、万塔市和考尼埃宁市的剧院、博物馆、乐团和音乐学校等文化单位和教育机构开展密切合作,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向老年人、青少年和移民开展音乐艺术教育活动。学校通过项目培养音乐艺术教育工作者,项目得到“欧盟地区发展基金”和芬兰南方省政府的资金支持。

(五)采用开放式和多样化学习形式,推动终身学习发展

推动终身学习发展,从理念走向现实,是芬兰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应用技术大学通过开放式和多样化学习形式履行着促进终身学习的重要使命。赫尔辛基大都市应用技术大学建有开放学校。坦佩雷应用技术大学通过多种形式实施开放高等教育,面向人人,不受年龄和教育背景限制,主要开设大学基础学位课程,一般晚上授课。短期专业化学习课程主要面向已取得本科学士学位或职业学院本科学士学位的人员,旨在深化和拓展学习者专业知识,促进个人专业成长,提升应对专业领域发展挑战的能力,课程可在1 ~2 年内完成,授予30 ~60 个学分。行政工商管理硕士课程采用模块循环教学,每月一个教学模块,学员可在一年中任何一个月入学。学校还向企业人员开展定制培训。应用技术大学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战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战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是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芬兰采取了多种措施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一是优化教学语言环境,增加英语授课课程。例如,坦佩雷应用技术大学在商务信息系统(仅春季开课)、建筑工程、化学工程、环境工程(仅秋季开课)、国际商务、媒体、护理、造纸技术、社会服务和旅游等10 门学士学位课程教学中以英语为授课语言,主要面向交流学生。

大学(学术版) 2014 年第2 期69

在硕士教育层次,信息技术硕士学位课程以英语为授课语言。此外,有部分学士学位课程以芬兰语为授课语言,但在课程个别环节可使用英语,例如电子工程、电影与电视、美术、宾馆与饭店管理、信息技术工程、机械与生产工程、音乐、心理治疗等课程实训环节可以用英语或用英语写作论文。在继续教育中,国际商务和营销课程用英语授课。几乎每一所芬兰应用技术大学都有全信息的英文网页,便于世界各地读者游览学校信息。二是开展学生和教师交流。学生交流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坦佩雷应用技术大学2011 年攻读学位的全日制学生为9,793 人,教师829 人(含研发人员)。本国学生参加长期交流(3 个月以上)和短期交流(3 个月以内)的比例达到3 ~4%,接收的外国留学生占到2.7% 左右。由于教师的工作性质,教师交流以一个月以内的短期交流形式为主,而一个月以上的长期交流比例却很低。教师参加短期交流占近一半,而长期交流仅为0.6%,同时接收短期交流的外国教师达到了30%。三是开展校际国际合作。许多芬兰应用技术大学都与欧盟国家的同行以及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在内的高职院校建有合作交流关系。这种合作既有合作研发项目,也有学生等人员交流。

近年来,实行免费高等教育的北欧一些高福利国家,如芬兰、瑞典和丹麦等国,开始转变观念,开拓国际教育市场,实行学费双轨制度,对原来享受国民待遇、免费接受高等教育的外国留学生实行收费,收费标准各国不一,但对本国及欧盟成员国学生实行免费的政策并没有改变。

三、作用与贡献

(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

芬兰建立了完备的应用技术大学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提升国家竞争力、促进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截止到2012 年11 月,芬兰共有27 所应用技术大学,在校生达到139,900 人,占全部高等教育在校人数的45%,校均规模5,181 人,在芬兰这样一个只有540 多万人口的国家,每20 万人就拥有一所应用技术大学。

(二)应用型大学毕业生就业表现优异

应用技术大学对促进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芬兰统计局2013 年发布的统计显示,在就业率方面,应用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表现好于普通大学,应用型本科毕业生毕业一年后就业率达到87%,远高于普通本科毕业生的68.6%,应用型硕士毕业生毕业一年后就业率达到96.7%,也高于普通硕士毕业生的88.4%。在失业率方面,应用型本科生达到5.8%,反而高于普通本科生(1%),而应用型硕士生为1.2%,低于普通硕士生4.6% 的水平,见表3-1。于韦斯屈莱应用技术大学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在本地就业,毕业一年后的就业率达到83%,失业率仅为3%。

70

表3-1 芬兰毕业生毕业一年后主要活动类型(截至2011 年末)

资料来源:Statistics Finland. Transition from school to further education and work 2011 [EB/OL],(2013-06-26). http://www.stat.fi/til/sijk/2011/sijk_2011_2013-03-06_en.pdf.

从调查中也可看出,在继续学习能力方面应用技术大学与普通大学毕业生存在明显差距。在已就业的学生中,应用技术大学本科生边工作边学习的比例为8.3%,而普通本科生高达58.8%。在硕士层次,应用型硕士生边工作边学习比例为7.5%,普通硕士生为15.7%。就毕业后参加全日制学习的比例而言,应用技术大学本科生和硕士生分别为3.7% 和0.8%,均分别低于普通本科生和硕士生29.3% 和2.9% 的平均水平。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的差异性导致两类学生在继续学习能力上的差异。

(三)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做出贡献

芬兰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和最有创新能力的国家之一,应用技术大学为国家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2-2013 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对世界144 个经济体的竞争力进行了排名,芬兰排在第三名,综合得分为5.55 分。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2 年《全球创新指数》对世界141 个经济体的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中,芬兰排在第四名,得分为61.8 分。应用技术大学提高了国民教育水平,而国民受教育水平对就业表现有着直接的影响。2010 年芬兰就业率达到68.1%,高于欧盟27 国64.2% 的平均水平,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的就业率达到84.1%,比仅具有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分别高出29 个和10 个百分点,而芬兰的失业率仅为8.4%,低于欧盟27 国9.6% 的平均水平。

芬兰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为全民受高等教育水平提高和国家竞争力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芬兰25 ~64 岁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比例达到37%,高于OECD 国家平均30% 和欧盟21 国平均27%。[2] 在2012 年国家竞争力排名中,在144 个经济体中,芬兰全球排名第三;在12 个支柱指标中,芬兰有两个指标分别排在第一和第二,其中高等教育与培训指标,全球排名第一,得分6.18,创新指标排名第二,得分5.75。[3]

大学(学术版) 2014 年第2 期71

四、改革方向和办学经验

(一)改革方向

芬兰政府目前正在研究应用技术大学改革问题。新的《应用技术大学法》正在起草之中,预计将在2014 年出台。新法律将对大学的地位、新学校的开办、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关系等做出新规定。鉴于目前应用技术大学数量过多的现状,政府拟采取合并措施,以扩大办学规模和效益,提高应用技术大学国际竞争水平。2012 年初,芬兰教育与研究部发布了《2011-2016 年教育与研究发展计划》,对芬兰今后5 年的发展与研究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其中提出并确定了应用技术大学的改革方向。

第一,强化教育责任,规范办学行为。从2014 年开始重新换发应用技术大学办学许可证,办学许可证将以政府法令形式规定教育责任,规范其办学行为,使教育提供能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

第二,加快推进结构调整,优化办学规模。芬兰高等教育网络存在着碎片化现象,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规模较小的大学和应用技术大学分校普遍存在着完成率不高、吸引力不强和毕业生就业率较低的问题。大学数量从20 所减少到16 所,应用技术大学从30 所减少到了25 所,为提高办学效益,普通大学和应用技术大学要强化各自的办学特色,通过拨款导向加强两类院校间合作和教学分工,做到在学位和专业设置上及履行的使命上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第三,密切与区域发展和企业创新的联系。采取措施密切应用技术大学与区域发展和工作生活间的联系,改进和加强教育管理。教育与文化部将指导应用技术大学吸收更多的产业界代表参与大学的管理与运行,增加工作世界、商界和产业界在其主要行政管理机构中的代表比例。

第四,以产出和结果为导向,改革拨款方式。政府将适时修改《教育与文化拨款法》,把应用技术大学是否充分履行其法定职责作为拨款的理由和标准,更加注重质量、影响和效率,将学校授予的学位数、学习过程的质量和效率及学生就业作为教育拨款的主要依据。

第五,适应就业市场需要,调整专业招生人数。2013 年应用技术大学招生人数减少2,200 人,减量主要在文化、旅游、餐饮与家政服务、技术、通讯和交通等学科领域,而卫生保健和社会服务专业招生人数适当增加,做到专业招生人数有减有增。

第六,改革招生制度,实行网上申报和录取。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在取得学士学位后主要进入劳动力市场,普通大学学生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改革的目标是普通大学和应用技术大学毕业生要比现在提早一年进入劳动力市场。[4]

(二)办学经验芬兰发展应用技术大学的做法有不少经验值得学习借鉴。第一,注重顶层设计,通过法律保障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地位。1995 年芬兰通过《多

科技术学院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与普通大学并行的应用技术大学教育体系的地位,72

2003 年芬兰修改法律赋予应用技术大学享有职业技术教育学士学位授予权。2005 年再次修订法律,赋予应用技术大学硕士学位授予权,通过立法和修改法律明确了应用技术大学的地位、使命和层次,为应用技术大学的设立和运行提供了法律保障。

第二,履行多重使命,全方位服务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芬兰应用技术大学不仅承担着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任务,而且还履行着研发创新、服务区域发展、推进终身学习的使命。此外,应用技术大学还承担着培养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的任务。

第三,以实践为导向,着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在四年制课程中安排了一个学期的企业实习课,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大学还积极吸收学生参加研发创新项目,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技能、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实践为导向的应用型教育需要有高素质教师作为支撑,芬兰要求应用技术大学教师需要具有博士学位和实际工作经验,这与德国、奥地利和荷兰等国应用技术大学的要求基本相同。

第四,应用技术大学基本为多科性综合大学。这也是德国、瑞士、奥地利和荷兰等国的共同特点。一所应用技术大学至少涵盖5 个或以上学科领域,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几乎没有单科性院校,以实现办学规模效益最大化。

第五,注重办学区域布局,促进机会公平分布。芬兰几乎在每一个地区都设立了应用技术大学,保证办学布点的地区分布。同时实行多校区制,方便学生就近学习,促进机会公平分布。例如,坦佩雷应用技术大学在4 个城镇设有8 个校区,主校区设在坦佩雷市,共有5 个校区。赫尔辛基大都市应用技术大学设有20 个校区。米凯利应用技术大学主要服务于芬兰东部地区,设有3 个校区,主校区设在米凯利市,每个校区则有不同的专业侧重。

注释:

[1]Polytechnics Act 351 [S]. 2003 (As amended up to 2009).

[2]OECD. Education at a Glance 2011 [R]. 2011.

[3]World Economic Forum.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2–2013 [R]. 2013.

[4]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 Education and Research 2011–2016: A Development Plan [R]. Finland 2012:3.

作者简介:李建忠,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课题项目:本文为教育部教育科学决策研究中心2012-2013 年度应用类课题“欧洲国家应用技术大学对我国中高职衔接的启示”的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王春春

责任校对:桂庆平

大学(学术版) 2014 年第2 期73

广东工业大学信息检索作业

信息检索 课程名称信息检索与利用 题目名称机械密封式电缆贯穿件研制指导教师林佳瑜 2012年 6 月21 日

目录 一、课题分析 (1) 二、检索步骤及结果 (1) 1.中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1) 2.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 (3) 3.中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5) 4.外文数据库:Web of Knowledge (7) 5.外文数据库:EI Village (12) 6.专利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专利数据库 (15) 7.专利数据库:美国专利商标局专利数据库 (16) 8.中文搜索引擎:百度搜索 (18) 9.英文搜索引擎:google 学术搜索 (18) 三、文献综述 (19) 四、学习本课程的意见与建议 (20)

机械密封式电缆贯穿件研制 一、课题分析 电缆贯穿件(Cable transmit),是一种在某一特定环境内发生危险状态时,可以防止火焰、烟雾、气体和水通过电缆和管道贯穿件到达邻近结构的密封模块,广泛应用于船舶制造、海洋工程、石油化工、电力电信、国防军工、污水处理、工业及民用建筑等。 机械密封式电缆贯穿件(Cable Penetrations with Mechanical Seal Style),是在电缆穿墙时采用的,作为电缆穿墙时保障密封性和电性能要求的重要装置,用于保证核电站、核反应堆等核装置在正常、设计基准事故和地震工况下压力边界的完整性和电气完整性,防止放射性物质外泄。 本课题探究主要介绍了机械密封式电缆贯穿件的组件原理、特点及应用局限,并结合新时期的工业要求,介绍了其检验标准与方法。 本次课题调研的目的,在于使人们充分理解机械密封式电缆贯穿件的原理与作用,并且深刻感受到机械密封式电缆贯穿件的应用价值。机械密封式电缆贯穿件在未来一段时期必将发挥更大作用。 所属学科:工程技术> 电气工程> 电工材料 关键词:电缆贯穿件密封式机械核电站 Key Words: cable,Penetration,Seal,nuclear power plant 拟选用的数据库: 中文数据库有中国知网(CNIK),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知识资源系统,英文数据库有Web of Knowledgee和EI Village。 二、检索步骤及结果 1.中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华中师范大学办学特色介绍

华中师范大学办学特色介绍 办学特色之一 践行博雅教育理念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历经百年和谐传承,凝炼博雅教育理念 我校在百余年办学历程中,融汇了学校前身华中大学、中华大学和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等高等院校的多元文化传统,积累了建国后举办综合性师范大学的办学经验,凝聚和践行一系列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其核心就是“博雅”,其本质在于肯定人文价值,强调以人为本,通过培育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提升人格境界,激发人文关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将成才与成人结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它不仅体现了我校底蕴深厚的文化教育与学术研究传统,而且要求师生具有广博的知识,包括人文、科学两种文化的知识,还要有博大的胸怀志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雅的气质风貌。 在博雅教育理念指导下,我校坚持并践行正确的人才质量观,其内涵包括:素质教育质量观,力求从整体上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结构,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创新教育质量观,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着力解决师范大学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较弱的问题;特色教育质量观,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其个性的发展,并以个性的发展带动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本科教育是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我校在融汇通识教育、学科和专业教育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养成,使学生具备“博雅”教育的文化底蕴及不断创新发展的能力。 二、发扬人文学科优势,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我校的博雅教育依托人文学科优势,并重人文、科学教育而展开,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师资、学科建设及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等方面。 1.名师辈出文理并重,弘扬博雅教育传统 在学校百余年办学历程中,涌现出一批批杰出的教师和校友,其中不乏学贯中西的大师级学者。如国学大师黄侃、熊十力,哲学大师冯友

芬兰旅游景点

一、赫尔辛基著名旅游景点 1、西贝柳斯公园(Sibelius Park) 西贝柳斯公园在赫尔辛基市中心西北,是为了纪念芬兰的大音乐家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而建。纪念碑树立在公园中,这座纪念碑的造型完全颠覆了同类作品的模式,如同茂密的森林,象征森林给予被尊为“芬兰音乐之父”西贝柳斯无穷的创作灵感,是西贝柳斯音乐的重要主题之一。高低错落的纪念碑由600余根银白色不锈钢管组成,又酷似一架巨型管风琴。一座西贝柳斯金属头像镶嵌在一旁的红色岩石上。这座纪念碑是芬兰著名女雕塑家希尔图宁花费六年时间创作的,在1967年西贝柳斯逝世十周年之际完成,它的小型复制品被联合国大厦永久展出。 2、赫尔辛基大教堂(Helsinki Tuomilkirkko) 大教堂是赫尔辛基最著名的建筑,位于议会广场上,是一座路德派教堂。乳白色的大教堂建于1852年,其结构之精美,堪称芬兰建筑艺术的精华。大教堂顶端是带淡绿色圆拱的钟楼,高出海平面80多米,在大海上一眼就能看见,无论身处市区的哪个角落,也都能望到它的身影。它是赫尔辛基的象征,也是赫尔辛基的重要地标。希腊神殿式的白色廊柱和醒目的青铜圆顶,为大教堂倍添威严。每星期日晚上这里都会举办管风琴独奏会和音乐会。

3、岩石教堂(Temppeliaukion) 岩石教堂是几乎所有造访赫尔辛基的游客的必游之地。这座闻名欧洲的教堂是从一整块岩石中开凿出来的,由著名设计师Timo和Tuomo Suomalainen设计,1969年完工。站在教堂外,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岩石,看不到一般教堂所具有的尖顶和钟楼,只有一个直径20多米的淡蓝色铜制圆形拱顶暴露在岩石的最上面。教堂的屋顶由100条放射状的梁柱支撑,同时镶嵌透明玻璃,丝毫感觉不到身处地下。内部墙面仍为原有的岩石,入口设计成隧道。教堂的正厅可以容纳约 750 人做礼拜,除了各种宗教仪式和举行婚礼,还不定期的举行包括交响乐在内的各种音乐会。由于大厅呈环形,音响效果非常好,适合小型乐队和无伴奏合唱团演出。 4、乌斯别斯基东正教堂(Uspenski Katedraali) 乌斯别斯基东正教教堂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最大的希腊东正教教堂,由俄罗斯建筑师Gornostayev 设计,完成于1868年。教堂的红砖尖塔极为醒目,设计巧妙,具有浓郁的莫斯科建筑风格。内有基督像及12门徒的壁画。教堂内葬有芬兰民族英雄马达汉将军,他曾率领芬兰军队抵抗俄国入侵。

明确教学建设方向着力强化应用型本科大学发展特色

明确教学建设方向着力强化应用型本科大学发展特色——2011年3月22日在新学期教学工作会上的讲话 副院长罗明东 2010——2011学年下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按照学院教学工作的安排和部署有条不紊地进行,各教学单位的教学秩序井然,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已经步入正轨,各项教学工作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在新的一个学期中,我们还必须有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通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保持学院教学工作的科学和持续稳定的发展。为此,根据学院的教学工作实际,为推动教学工作有新的发展和进步,新学期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与改革工作: 一、以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建设为教学工作先导 昆明学院作为一所本科大学,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作为一所新建大学,教学工作是基础性工作;作为一所应用型大学,教学工作又是一项探索性、创新性工作。在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在先进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必须积极探索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办学规律,牢固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把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检验教学工作质量的基本标准。坚持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开拓进取,在办学过程中坚持走应用型为主体、多元化发展之路。坚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全面把握“思想品德优、专业基础实、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社会快”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突出“上手快、后劲足、能创新”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基本

特征。根据这样的发展思路,制定学院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进一步明确教学工作建设发展方向,不断开拓创新教学工作新局面。着力形成“基础+特色”、“规范+创新”、“基本规格统一达标+差异性分流培养”、“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突出”、“理论课、训练课(模拟、实训)、实践课(实验、实习、研习)并重”,以及“共性基础要达标,个性特点要创造”等以应用型本科为主要特点的教学建设发展新格局。 二、以专业建设为教学工作的基础 2011年3月,为进一步整合学科专业,优化教育教学资源,推进学科专业发展,提升办学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我院学科专业发展现状和学院发展要求,学院在现有农学院、医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了经济学院、旅游学院、社会管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人文学院、自动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城乡建设与工程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体育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目前,我院拥有14个二级学院,4个系和1个公共教学部,共19个教学单位。此外,今年我院新申报建设的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水利水电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通过了教育部本科专业设置评审委员会评审,获得2011年本科专业招生资格。4个新的本科专业申报成功,使得全院的本科专业达到29个,更重要的是随着应用型本科专业的进一步增加,我院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发展更具后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更加鲜明。

芬兰木地板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新沂市新戴河景观工程防腐木地板施工,位处新沂市南部。该工程由新沂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建设。 1-2施工条件 本工程施工用地场内水电已接入现场,初步具备“三通一平”条件,与其他施工班组交叉施工较多,容易造成木地板工程的损坏,需要有力维护措施进行施工,并于其他施工班组协调施工。 1-3质量目标 本工程的质量目标为确保合格,争创优良工程。 2、施工部署及计划 2-1施工阶段的划分 本工程的施工作业量大,作业半径长,工期紧,按期保质完成必须精心统筹,合理安排,立体交叉,流水作业。本工程拟划分原材料采购、成品加工、现场安装、油漆涂刷及完成后的维护。 2-2施工工期 计划开工日期:2014年6月15日 计划竣工日期:2015年6月10日 总日历工期:300天 3.施工准备工作 3-1技术准备 3-1-1安排技术人员熟悉图纸,进行图纸会审。

3-1-2根据图纸工程量及工期要求,编排进度计划,编排施工组织设计。 3-1-3 检修测量仪器,提出前期用工、用料计划。 3-3劳动力计划 现场安装: 木工10 普通工10 合计20人 以上为高峰期作业人员,施工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3-4.施工机构人员名单 项目主管:周生来 施工及安全:葛兴务 材料保管:葛宁 3-5.施工用电计划 电锤5把 手电钻20台kw 切割机2台kw 刨床1台 2 kw 4、质量控制 4-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在采购工作中对采购人员做好指导控制工作。

保证原材料的材质、密实度符合国家标准。每批进货前必须进行植物检疫检验。 4-2加工过程中由公司派驻专业技术人员进厂监督严格把关,并全程质量跟踪,做到随检随报,不合格产品严禁出厂。 4-3对于极易出现问题现场安装进行全天质量跟踪控制,保证安装工人员充分认识质量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对于轻视质量者予以重罚或扣除奖金。 5、施工 5-1施工工艺流程: 基层清理→弹线→安装木龙骨→找平、刨平→安装木栏杆→钉木地板、找平。5-2 操作要点: 5-2-1基层处理:清除基层表面的砂浆、油污和垃圾,用水冲洗、晾干。 5-2-2样板引路:防腐木施工必须执行样板引路,做出样板检查达标后,方能大面积进行施工。 5-2-3木龙骨制作安装: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根据基础面层的平面尺寸进行找中、套方、分格、定位弹线,形成方格网,安装固定龙骨在基础必须打水平,保证安装后整个平台水平面高度一致。先在地面做预埋件,以固定木龙骨,预埋件宜采用100*8美固膨胀螺栓,这样向下旋紧时不至于螺杆高出龙骨顶端影响地板的铺设。龙骨间距约为900毫米,50*L30*3角码对称进行固定。 5-2-4防腐木刷木油、安装: 防腐木整体面层宜用木油涂刷,达到防水,防起泡,防起皮和防紫外线的作用。 因本工程为开放式施工环境,无关人员的来往会影响工程施工的进度、质量。所以地板安装时采用围栏或横幅布条进行圈围,从而有效阻止无关人员的进入。木地板安装前应进行挑选,剔除有明显质量缺陷的不合格品。将颜色花纹一致的铺在同一区域,有轻微质量缺欠但不影响使用的,可裁切后摆放非通道部位

上海师范大学与德国兰茨胡特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与德国兰茨胡特应用技术大学 合作举办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2017年度报告 一、办学基本情况 2012年6月,上海师范大学与德国兰兹胡特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得教育部审批,批准书编号为MOE31DE2A20121210N,于2013年秋季正式对外招生。 该项目前身是上海师范大学与德国巴伐利亚州上法兰肯区手工业管理局技术与创新管理学院合作举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汽车方向)本科教育项目,批准书编号为MOE31DE2A200302240。这一项目于2003年秋季开始招生,毕业439人,累计有213名学生赴德学习实训,并通过德国汽车服务技师考核,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目前还有2名学生在等兰茨胡特应用技术大学修读学士学位。 二、学生培养 项目主要特色是旨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在国内有影响力的汽车经济技术人才。根据中外双方共同制定的教学计划,学生前六个学期在上海师范大学集中学习,第七学期参加专业实习实训,可以申请去德国实习实训,也可以在国内合资企业和学校实训中心进行;学习成绩和德语水平符合要求者还可于第七学期申请到德国应用技术类大学交流学习。最终达到项目毕业条件的学生,可获得我校的毕业证书、

学位证书和德方相关大学学位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017年按计划招生80人,在校生人数286人,51人出国学习、实训,其中有2人在国外实训结束后,被德国合作高校兰茨胡特应用技术大学录取本科录取,1人被英国高校硕士录取。 三、师资建设 师资队伍符合合作办学整体要求。中方教师100%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专业教师中高级职称达80%以上,其中到德方合作学校进行过对口专业课进修及技能培训的教师达到100%,专业教师具有国际化视野,整体水平较高。德方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且均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 2017年度,来沪授课外教10名,承担了11门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另外项目长期聘任有一名语言外教。有4位教师借助中德合作平台,赴德进行了短期的访问。 四、教学组织 中德合作办学项目教学计划由我校和德方合作学校共同商定,充分体现培养方案的要求;引进兰茨胡特应用技术大学的17门课程,并对其中11门课程进行共同开发,在此基础上增设思政、体育、高等数学等国情课程和有关中方专业课程,合作项目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组织实施教学。课程教学大纲按照统一的模板进行编写,做到规范、科学、合理。引进的专业课教材都是德国合作学校目前使用的教材,教材选

办学特色就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办学特色与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宋孝忠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什么是办学特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表述,办学特色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办学特色沉淀着一所大学的历史底蕴,彰显着大学的个性;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所特有的比较优势,体现着大学独特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也就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引领大学不断向前,是使一所大学走向一流的最重要的因素。可以这样说,虽然大学的办学特色看不见,摸不着,但确有其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办学特色一旦形成,它不仅会潜移默化地塑造一所大学的方方面面,也会成为大学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在社会上产生久远的影响。 一、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的历史积淀 办学特色不是一种暂时的、局部的现象,而是大学在长期的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大学办学经验的总结,也是一代代大学人反复提炼上升为理性的结晶,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因此,一所大学的办学特色离不开它的历史文化传统,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一所大学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基础,其实,大学历史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大学办学特色逐步形成的过程。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因水而生,源水而长,三次搬迁,四易校址,历经磨难聚而不散,在5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有无到有,由弱变强,已发展为以工科为主,理、工、农、经、管、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历史文化传统,也彰显了自己独特的个性。特殊的历史形成了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育人为本,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铸就了“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也因此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吃得苦,用得上”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学校虽历尽沧桑,但不断发展壮大,而“这种办学精神贯穿于学校的发展历史之中,更融入历代‘华水人’的血脉之中,支撑着我校教职工在艰难曲折的办学历程中团结奋斗,引领着学校不断前进。”[1] 二、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的比较优势 特色是一个关系范畴,是相对于参照物存在的。没有比较,就没有特色。所以,办学特色不是绝对的,而是一所大学在与其他大学相比较而表现出来的特有的品质,是其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的比较优势。大学的办学特色是在办学传统和办学优势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离开了办学传统和办学优势,办学特色也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50多年办学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学校,具有自己的比较优势。笔者以为,相比之下,我校最大也最为鲜明的特色就是形成了“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朱海风书记曾对此有过深刻的阐释:所谓“情系水利”,一是情系水利事业;二是情系水利科技;三是情系水利工程;四是情系华北水院及其办学特色,其实质是“爱国爱校爱水爱教”的情结,是华水人事业心、责任感、使命感的集中体现。所谓“自强不息”,一是指在顺境中乘势而上、奋发有为,在逆境中励精图治、矢志不移;二是指在创业中精诚团结、艰苦奋斗,守业中居安思危、积极向上;三是指在竞争中敢为人先、力争双赢,在合作中善于学习、优势互补;四是指在成绩面前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在问题面前高度重视、迎难而上,其实质是“自醒自警自励自强”的豪气,是华水人忧患意识和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精神的集中体现[1]。具体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来说,我校的办学特色也十分鲜明,水利水电学科是学科特色;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并重、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践教学并行是教学特色;重视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和横向科研课题是科研特色;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是管理特

慕尼黑大学 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

慕尼黑大学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t München_入学要求_录取条件_专业学费_世界排名_2018申请指南 慕尼黑大学简介: 慕尼黑大学(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t München,缩写LMU),全称“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慕尼黑大学,位于德国慕尼黑市,1472年由当时巴伐利亚-兰茨胡特公国的路德维希公爵所创建,为欧洲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之一。此后,校方为纪念创建人路德维希公爵和选帝侯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将校名更为现名。 慕尼黑大学于2006年10月成为德国为提升大学研究质量的“德国大学卓越计划”之“精英大学”之一,与慕尼黑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成为首轮第一批入选的三所学校之一。在2012年6月15日揭晓的第二轮卓越计划评选中,持续保有精英大学的称号,并获得未来五年的研究资助。 周边环境 炎裔留学老师表示慕尼黑大学的所在地慕尼黑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首府,也是德国南部最大的城市,德国第三大城市(次于柏林和汉堡)。位于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伊萨尔河畔,是德国主要的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也是欧洲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慕尼黑同时又保留着原巴伐利亚王国都城的古朴风情,因此被人们称作“百万人的村庄”。宝马和西门

申请点评 ●慕尼黑大学是的德国最为著名的大学之一,是11所精英大学之一,常年在QS、THE等 各排名中位居德国前三甚至榜首,共诞生过34位诺贝尔奖学者。 ●慕尼黑大学整体专业较为平衡,生命科学、医学、理科(如物理、化学)、商科等专业 都在德国首屈一指,QS、泰晤士等世界排名等都非常靠前,尽管其工科可能不如慕尼黑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等学校,但仍然是非常强的专业。 ●慕尼黑大学所在的慕尼黑也是宝马和西门子公司的总部所在。 申请方法 基本要求 炎裔留学老师表示德国曾采用Diploma学制,本硕连读一共五年,自参与博洛尼亚计划后,德国大多数的学校也开始采用英语国家的Bachelor(本科)四年——Master(硕士)两年学制。但部分专业仍然存在五年制本硕连读(Consecutive Master)的情况。德国每个学年分冬季学期(10月开始)和夏季学期(4月开始),两个学期都可以申请。 德国申请采用的是宽进严出的情况,但对大多数中国学生而言,只要德语过关,基本不会存在问题。只看重以下两个硬性材料: ●一是在校成绩:主要是看本科平均分:一般70-75分即可 ●二是语言能力:英语授课的课程,一般托福80分,雅思6-6.5分即可;德语授课的课 程要求德福单项都在4级以上,也有少数接受德福3级的学校。 关于申请时间 德国综合性大学有统一的申请截止日期: ●冬季学期为7月15日申请截止 ●夏季学期为1月15日申请截止 德国留学各学校各阶段的申请方法和要求基本一致,具体可见:德国留学申请攻略。 本科申请 中小学共十二年的学生: 小学至高中学习十二年,并通过高考的中国申请人有如下进入德国大学学习的机会: 直接入学:

IT职业英语一级_课后翻译

Unit one A computer is a fast and accurate system that is organized to accept, store and process data, and produce results under the direction of a stored program. 计算机是一种快速、准确的系统组织接受,存储和处理数据,并在存储程序的指导下产生结果。 Like input devices, output devices are instruments of interpre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humans and computer systems. 像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是负责人机交流解释的一种设备。 This means that, in its network server role, the computer is responsible for holding the files and managing the processes that enable everyone in the office to access and use the network. 这意味着, 当它充当网络服务器时,计算机负责保存文件和管理进程,保证办公室里的每个人都能够访问和使用网络。 Unit two Like the Macintosh operating environment, Windows provides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GUI), virtual memory management, multitasking, and support for many peripheral devices. 像Macintosh操作环境一样,Windows提供了一个图形用户界面(GUI),虚拟内存管理,多任务处理,支持许多外围设备。 A family of operating systems for personal computers, Windows, dominates the personal computer world, running, by some estimates, on 90% of all personal computers. 家庭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据估计,90%的个人电脑都是Windows,它主宰个人电脑世界。 Its most visible feature, though, is the Active Desktop, which integrates Internet Explorer with the operating system. 不过,其最明显的特征是活动桌面,它集成了IE浏览器与操作系统。 Unit three

成都理工大学的办学特色

成都理工大学的办学特色---立足品牌建设 1 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为国家培养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地质资源勘探与国土资源开发人才 成都理工大学在51年的办学历程中,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全力搞好本科教育,积极进行教学科研创新,建立了以地质勘探为优势与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与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传统作风,“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治学理念,为我国地质勘探事业和国土资源开发培养了大批人才,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1.1 “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传统作风 成都理工大学前身成都地质勘探学院于1956年6月2日在成都东郊的荒野之地破土动工。来自重庆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地质学院和东北地质勘探学院的教师和建设者一起,不畏艰难困苦,连续奋战,短短的四个月就完成了初期的建设,并于当年10月15日开学上课,实现了当年批准、当年建设、当年招生。 建校之初,学校物质条件较差,工作、生活环境异常艰苦,干部教师不得不挤在一起备课办公。即使在这样的环境里,经过创业者的艰苦努力,首批1 580名学生学习成绩的优良率达到了77.62%。正是凭着这种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作风,经过十年的建设,至“文革”前,学校已成为我国第三大地质高等教育基地,并为国家培养了6届3072名本科生和14名研究生,初步形成了“注重政治思想工作,在艰苦条件下不断进取,尊师爱教,教书育人,勤奋学习,不怕艰苦,坚决服从国家分配,为地质事业勇于献身”的优良校风。 “文革”期间,学校正常教学工作被迫中断,但许多教师并未放弃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执著追求。学校依靠教师来自多所重点大学的学缘优势和专业特长,通过校队(学校与地质队)合作开办了12期培训班(七?二一大学)。1972年至1976年招收三年制大学普通班学生3055名,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如我国藏族第一位工程院院士多吉等。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完成各类项目1 60多项(至1975年底),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如携带式放射性同位素X射线荧光仪,四川省相邻地区构造体系及其矿产分布规律的研究,四川龙门山地区泥盆系的划分和对比,蓝石棉矿物及其性能的研究,四川碳酸盐岩油气储集条件与增产措施等。结合生产劳动,教职员工自己动手美化校园,开挖了一个人工湖——今日校园之砚湖。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校获得的资金投入长期不足,条件建设方面的欠账较多。据统计,从1956年建校起至2000年,国家的投入累计仅约4.68亿元。学校依靠这些投入,建设了一所拥有1608名教职工、1.3万在校生、28 个本科专业、24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9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 个国家专业实验室和一个联合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700亩校园面积、6 000多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3万平方米校舍的现代大学,为国家培养了4.5万名本专科生、1000多名硕士和近200博士,取得了10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了较高的产出效益。2001年成都理工大学组建以来,并未获得特别的建设经费投入,5年间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累计约5.468亿元。5年来学校共培养本专科

东南西北中欧洲各国分布及简介

东西南北中欧各国分布及简介 Senver 2012-03-12 . 北欧: 挪威、瑞典、芬兰、丹麦和冰岛5国(Northern Europe) 包括欧洲北部的挪威、瑞典、芬兰、丹麦和冰岛5 个国家,以及实行内部自治的法罗群岛。北欧西临大西洋,东连东欧,北抵北冰洋,南望中欧,总面积130 多万平方千米。地形为台地和蚀余山地,冰蚀湖群、羊背石、蛇形丘、鼓丘交错是主要地貌特征。北欧的绝大部分属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气温较低,夏季短促凉爽。冰岛等地属极地苔原气候,丹麦西部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北欧国家的人口密度在欧洲相对较低,经济水平则最高,丹麦、瑞典等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均遥居世界前列。林业、水力发电、铁矿开采、渔业、造船业和航运业,均为北欧传统经济部门。 西欧: 英国、爱尔兰、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Western Europe) 位于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英国、爱尔兰、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个国家的统称。总面积90多万平方千米。地形以山地和盆地或平原交错分布的格局为主,属于中欧-西欧断块山地。西欧地处西风带,全年受极地海洋气团控制,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行经沿海,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气温年较差小,全年有雨,以秋冬为主。植被以阔叶林为主。西欧是世界上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卢森堡等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该地区是工业革命的策源地,工业化历史最为悠久,以加工工业为主导,能源和采掘工业较薄弱,原料和燃料需要进口,工业品输出。 中欧: 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列支敦士登,瑞士8国(Central Europe) 欧洲中部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和瑞士8个国家的统称。地形多样,西北部是波德平原;南为阿尔卑斯山脉、喀尔巴阡山脉;东有多瑙河流域的匈牙利平原。中欧西部部分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因地处欧洲中央,不仅自然条件具有多样性和过渡性。其政治、经济、民族与文化也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过渡性。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高于东欧和南欧,但是低于西欧和北欧。 南欧: 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和黑

本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上海地区)名单

本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上海地区)名单 ·“▲”为依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批准设立和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 ·“●”为根据原《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依法批准设立和举办,现经复核通过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为同属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部分合作办学机构 地 区 项目/机构名称(含内地与港澳台) 上海合作办学机 构 1.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Sino-German College Applied Sciences of Tongji University)▲ 2.上海大学中欧工程技术学院(Sino-European School of Technology of Shanghai University )▲ 3.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Sino-British College,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上海交通大学交大密西根联合学院(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JTU-UM Joint Institute )● 5.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Sydney Institute of Language & Commerce, Shanghai University)● 6.上海纽约大学(Shanghai New York University)▲ 7.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SJTU-Paris Tech Elit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t SJTU)▲■ 8.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Shanghai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Fashion and Innovation, Donghua University)▲ 9.上海理工大学中德国际学院(Sino-German College,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合作办学项 目 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美国劳伦斯理工大学合作举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2.上海师范大学与英国龙比亚大学合作举办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3.上海海事大学与荷兰泽兰德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4.复旦大学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学院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5.复旦大学与法国里尔第二大学合作举办管理科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6.华东理工大学与德国吕贝克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7.华东理工大学与德国吕贝克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8.东华大学与德国劳特林根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轻化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9.东华大学与日本文化学园合作举办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0.上海财经大学与美国韦伯斯特大学合作举办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1.上海财经大学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合作举办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2.上海理工大学与德国汉堡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3.上海理工大学与德国汉堡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4.上海理工大学与德国汉堡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5.上海理工大学与美国中央密西根大学合作举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6.上海理工大学与美国北达科他大学合作举办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17.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美国劳伦斯理工大学合作举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三峡大学办学特色

三峡大学办学特色 作者:迎评办 1、依托三峡,突出水电,打造学校品牌 三峡大学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鲜明的学科特色,长期的历史积淀,突出的业绩贡献,形成了以“三峡”和“水电”为标记的鲜明办学特色,得到了全校师生员工的高度共识和社会的广泛认同,为学校打造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三峡大学位于“世界水电之都”、“中国动力心脏”的宜昌。这里不仅有举世闻名、令全球关注的最大水电工程──三峡工程,而且在方圆不到100公里的范围内,有包括葛洲坝工程、清江梯级开发的隔河岩、高坝洲、水布垭等水电工程在内的已建、在建或筹建的大中小型水电站约400座;同时,还有包括世界最大的水电开发、施工单位──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及葛洲坝集团等在内的一批水电开发、勘测、设计、科研、施工、监理及运行管理单位。三峡工程有数十项经济技术指标名列“世界之最”,三峡区域有“水电科技博物馆”之称,这块热土上耸立着令世界惊叹的集胆识、智慧、能力于一身的人类水利工程建设的里程碑。三峡大学因“三峡”而得名。“三峡”优势,是三峡大学建设、发展的独特而重要的因素和条件。得天独厚的三峡资源是三峡大学准确定位的重要基础,是三峡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大学文化、办学特色的重要源泉。作为一所位于三峡的综合性大学,必须充分依托三峡资源、努力服务三峡区域;三峡工程吸引了大批国内外顶级水电专家、学者来到宜昌,为学校的“借智”提供了极好机遇,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许多著名水电专家,如温诗铸、葛修润、袁国林、刘广润、陈厚群等都先后来校讲学,并欣然应聘为我校兼职教授;被称之为世界水电工程难题“题库”的三峡区域水电工程群,为学校的科技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众多的大型工程和高级建设人才为学校培养“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峡区域不仅有丰富的水电资源,而且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三峡大学组建后,注意从精神和文化层面挖掘三峡区域的丰富宝藏,以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学校把寓意“扬水电之帆、索三峡之源”的“扬帆索源”作为校标,把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求索”作为校训,把象征水电特色和三峡文化及旅游特色的碧绿、橙黄作为学校的主色调,努力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育人生态环境”。 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现代工程”为一体的“三峡”品牌为三峡大学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有利条件,把三峡大学建设成与“三峡”齐名的在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省属综合性大学是三峡大学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2)鲜明的学科特色为学校的重点学科建设指明了方向 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特殊的发展历史,使得水电学科成为我校的优势和强势学科,并得到水电行业和社会的广泛认同。在相当广泛的范围内,凡问及三峡大学什么学科最强,“水电”成为大家的共识。鲜明的水电特色,为学校学科的发展和重点学科建设指明了方向,做强水电学科,精心构筑以水电学科为龙头的五大

芬兰经贸地理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国际经贸地理论文 芬兰的经贸地理 姓名:赵坤 班级:会计09 学号:01309936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经济系国际经贸地理的论文 一、芬兰国家简介 国名:芬兰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Finland,Suomen Tasavalta)。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8∶11。旗地为白色。稍偏左侧的十字形蓝色宽条将旗面分为四个白色长方形。芬兰以“千湖之国”著称,西南临波罗的海,旗上的蓝色象征湖泊,河流和海洋;另一说象征蓝天。芬兰有超过四分之一的领土在北极圈内,气候寒冷,旗上的白色象征白雪覆盖着的国土。旗面上的十字表示芬兰历史上与北欧其他国家的密切关系。该国旗是1860年前后根据芬兰诗人托查里斯·托佩利乌斯的建议制作的。 国徽:为红色盾徽。盾面上为一只头戴王冠的金色狮子,前爪握着一把剑,后爪踩着一把弯刀。九朵白色的玫瑰花点缀在狮子周围。狮子象征芬兰人民的勇敢和力量,九朵玫瑰花代表芬兰历史上的九个省。 国歌:《祖国》 面积:33.8145万平方公里。 人口:520.6万人(2002年底)。芬兰族占92.1%,瑞典族占5.6%,还有少量萨米人(曾称为拉普人)。芬兰语和瑞典语均为官方语言。86.9%的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1.1%信奉东正教。 首都:赫尔辛基(Helsinki),人口56万人(2002年)。夏季平均气温16℃,冬季平均气温-5℃。 国家元首:总统塔里娅?哈洛宁(Tarja Halonen,女,社民党人),2000年3月1日就任。 重要节日:独立纪念日(12月6日) 简况:位于欧洲北部。与瑞典、挪威、俄罗斯接壤,南临芬兰湾,西濒波的尼亚湾。海岸线长1100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0%,有岛屿约17.9万个,湖泊约18.8万个,有“千湖之国”之称。全国1/3的土地在北极圈内。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平均气温冬季-14℃-3℃,夏季13℃-17℃,年平均降雨600毫米。 约9000年前冰河末期,芬兰人的祖先从南方和东南方迁居至此。12世纪后半叶开始隶属于瑞典,14世纪中叶正式成为其一部分。1809年俄瑞战争后成为俄国的大公国。1917年12月6日独立,1919年成立共和国。1939-1940年芬苏战争(芬称“冬战”)之后,芬被迫同苏联签订向苏割让领土的芬苏和约。1941-1944年纳粹德国进攻苏联,芬

应用型大学教育体系创建

应用型大学教育体系创建 本文作者:张奋勤,薛吉宝单位:湖北经济学院 1应用型大学的基本特征 应用型大学(或称教学应用型大学)的产生既是现代大学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主动服务于社会发展的体现,也是现代大学对原有办学理念和发展路径反思与改革的结果。研究型大学以研究生培养为主,追求以原创性、基础理论研究为主旨的发展路径;传统的“学术性”高等院校以学术性本科生培养为主,以研究型大学为发展目标,办学模式以研究型大学为参照依据。与其相比较,应用型大学的特点是:主动积极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区域、行业发展服务,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生存和发展之本;积极致力于将原创性研究成果和学术性实验成果直接推向市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直接贡献力;积极吸纳优秀高职生进入本科层次继续学习深造,开辟新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通道,为人才市场提供现实服务;有包括硕士、博士学位在内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或发展基础;学科和专业在强调必须的学术性和基础理论性的同时,更强调面向市场现实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拥有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育内容不仅具有学术性,而且具有现实针对性,教学内容贴近社会实际、能反映发展趋势;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及配套的实验条件和实训基地建设,实践环节和训练项目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有显著作用;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实训基地成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平

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有较高的“吻合度”,即学生所学专业与具备的知识能力结构能适应社会需要,在扎实理论基础上有较为过硬的实践能力,有良好的以人文与科技素养为内核的综合素质,有面向职业应用的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 2应用型大学当前的任务 从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看,当前主要任务是;第一,深化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探索。要强调“服务基层,应用为先”,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应用性学科专业;强化实践实训教学,提高学生应用能力;重视应用研究,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以应用型的学科专业结构、应用型的课程(教材)体系、应用型的师资队伍、应用型的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应用型的开放办学体系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理论应用和技术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工作第一线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第二,加快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努力建设以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专业课实训教学平台、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活动、校外实习基地等为主要模块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第三,积极探索应用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以应用为特色,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职业技术能力和就业能力。 3建构应用型大学教育体系的构想 办应用型大学就必须建立与之相对应的教育体系,必须根据学校学科专业的特点和社会需求实际,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并建立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管理机制。

木屋的详细介绍

一、木屋介绍 木结构房屋是世界性的休闲、家居主流产品。它的设计建造已经发展到一个很高水平。木屋使用纹路美观,色泽柔和的松木建造,其特点冬暖夏凉,保湿隔热。根据木材的特有性能,可以达到长寿功效。芬兰有着悠久的木屋建造史,加拿大及北美地区大约90%以上的家庭式住房是木结构的,人类使用木结构房屋在全世界已经有几千年历史,我国的大量古建筑也采用木结构,木结构房屋便于维护,在芬兰、北美一些具有200多年历史的房屋现在仍然安全使用中,当然这中间需要经过一定的维护,但一般混凝土房屋经过50年左右就需要重建,因此比较而言,木结构房屋显然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轻型木结构因其木结构的特点,其内部结构灵活布置,结构外墙的木基层上,可采用不同的装饰材料丰富了外立面;木屋的室内设计以自然健康,舒适使用为原则;功能分区合理,满足家居生活的功能需求,细心考虑到多样的家庭结构,适合不同年龄人群居住,可满足开发商多种设计风格和消费者的个性需求。 二、木屋种类 (一)欧式木屋 欧式木屋是充分吸取俄罗斯及东西欧木屋制造的创意精华和传统艺术风格,并通过对俄罗斯雅库斯克等生产木屋厂家进行了多次考查基础上,结合当前国际国内木屋市场的需求进行设计生产的。 欧式木屋特点: (1)欧式木屋设计风格,以俄罗斯传统木屋建筑格调为主调,结合现代建筑小品相结合。达到自然清新,舒适明快浪漫的感觉。 (2)欧式木屋设计,结构合理,布局多元化,满足各层次顾客不同的消费需求,木结构以其标准化加工,配套组合灵便,可以按不同需求进行组合配套。其木质结构的特点对实现外部建筑风格和内部装修的多样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3)欧式木屋具有良好的保温隔音、节约能源的效果,墙体木质结构分六层,夹层保温采取岩棉充填和空气屏障措施,使整体结构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节约了能源开资。 (4)欧式木屋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消防的要求,对于木质结构,采用石膏板作为整体结构的内外保护层,对较大的木质结构进行炭化效应处理,保证了遇灾时短时间不被破坏。 (5)欧式木屋主体结构具有韧性大、抗负荷、抗疲劳的特点,是抗地震性能最强的建筑。 (6)欧式木屋的木质结构在加工过程中,采用环保防腐液高压渗透和高压灌注技术,将ACQ、CCA环保防腐液渗入到木材内部达到防腐防虫害的效果。 (7)欧式木屋的加工、安装、居住不污染环境,木屋格调具有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亲和力,十分有益于居住者的健康,保持了自然、绿色、环保的特点,这是其它建筑所无法比拟的。 (8)欧式木屋在中国是一个新兴产业,市场主要面对都市有经济实力,有品味的成功人士和房地产商。更适于旅游度假村、高地震区、海滨别墅区。 (9)欧式木屋采用原材料:主材采用樟子松、落叶松、白松、内部装修按用户不同需求进行另行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