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情绪生理心理学的经典理论

情绪生理心理学的经典理论

情绪生理心理学的经典理论
情绪生理心理学的经典理论

情绪生理心理学的经典理论

关于情绪与情感生理心理学问题的最早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w.J8mes)于1884年提出的,在同一时期,丹麦生理学家兰格(C. Lange)也提出相似的理论。所以,常将这一早期理论合称詹姆士一兰格情绪理论。他们认为情绪是一种内脏反应或对身体状态的感觉。具体地讲,他们认为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增强和血管扩张,就会产生愉快感,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减弱,血管收缩就会产生恐怖感。这种认识过于简单肤浅,人的内脏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变化,只是情绪表现的一个侧面。此外还有面部表情和言语行为的情绪表现.更重要的是某些情绪体验仅保持在主观的体验之中,并不一定表现出来。詹姆士兰格理论的不足,由当时生理学发展水平所限。40多年以后美国心理学家卡依(W.B.Can-non)总结了神经生理学实验研究成果,于1927年提出了情绪的丘脑学说,克服了詹姆士一兰格的理论不足。他认为大脑皮层对丘脑的功能一般情况下存在着抑制作用。当这种抑制作用解除时,丘脑的功能就会亢进。情绪过程正是大脑皮层抑制解除后丘脑功能亢进的结果。丘脑的情绪冲动一方面传入大脑产生情绪体验;另一方面沿传出神经达外周血管、脏器形成情绪表现的生理基础。卡依关于情绪的丘脑学说,从脑内寻求生理机制,并把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统一于丘脑的功能,这比詹姆士一兰格的理论进步得多;但其历史局限性仍是显而易见的。丘脑损伤并不一定引起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的一致性变化,大脑皮层损伤或皮层抑制功能解除的人,并不持久地处于情绪反应增强的状态。与卡依理论提出的同一时期,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情绪的动力定型学说。他认为情绪过程与其他心理过程一样,是脑高级部位皮层的功能;是条件反射动力定型的形成与变化的表现。动力定型的形成,稳定过程就会产生阳性情绪体验,动力定型遭到破坏就会伴随阴性情绪体验。与巴甫洛夫的大脑皮层理论不同,美国心理学家林斯莱(D.B.Lind-sley)吸收本世纪30-40年代神经生理学的研究成果,于1951年提出了情绪的激活学说。这种理论以脑干网状结构的生理特点为依据,认为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汇集了各种感觉冲动,也包括内脏感觉,经过整合作用之后再弥散地投射至大脑,调节睡眠、觉醒和情绪状态。这种理论认为网状非特异投射系统生理功能的多样性正符合情绪过程的基本特征。生理心理学家们可以通过记录和分析情绪的多样性生理变化,寻找其生理心理学调节机制的变化规律。因此,完全可以通过实验心理学方法和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客观地研究情绪过程的生理机制。在情绪激活学说提出的同一时期,神经生理学对脑边缘系

统的功能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边缘系统研究中,两位著名的代表人物帕帕兹(J.W.Papez)和麦克林(Maclean)提出了情绪的边缘系统学说。他们认为大脑边缘皮层、海马、丘脑和下丘脑等结构在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中具有重要作用。帕帕兹认为在边缘系统结构中,从海马经穹窿、乳头体、丘脑前核和扣带回,再回到海马的环路(帕帕兹环路),对情绪产生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一环路中,下丘脑与情绪的表现有关,而扣带回与新皮层的联系和情绪体验更为密切。麦克林则认为海马和颞叶皮层在情绪的体验中更为重要。

情绪的激活学说和情绪的边缘系统学说集中地表达了现代神经生理学关于脑高级功能的理论成果。把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的功能特点与情绪和情感过程联系起来,与巴甫洛夫以前经典神经生理学对于情绪的理论相比,不但具有整体和器官水平的实验证据,还有细胞生理学的实验依据。所以这两种理论从50年代提出,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一直在情绪生理心理学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在这一时期还有一种重要的理论,在情绪的生理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中影响颇大,这就是应激学说。虽然在1946年塞里(H.Selye)提出这一学说时,是从病理心理学方面研究适应性疾病和适应性症状开始的,但应激既然是由持久紧张性刺激所引起的情绪状态,那么关于其形成的机制,也自然与情绪的生理心理学机制联系在一起。现代应激学说认为在紧张性情鳍形成中,大脑皮层、下丘脑、脑下垂体和肾上腺等发挥着神经体液的综合适应性调节作用。换言之,这种理论从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中为情绪过程的生理心理学理论提供许多有价值的科学事实和新的理论。

综上所述,关于情绪和情感的生理心理学经典理论,我们按其形成的历史耐期不同,分别介绍了詹姆士-兰格理论、卡侬的丘脑学说、巴甫洛夫的皮层机能动力定型理论、林斯莱的情绪激活学说、帕帕兹一麦克林的边缘系统理论和塞里的应激学说。与这些理论形成的同时,还有许多著名的经典实验,对情绪生理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如假怒实验、怒叫反应和自我刺激实验等。

生理心理学笔记总结归纳

精心整理第一章绪论 1.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 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生理心理学正是以脑为中心,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或行为的生理机制。 2.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因此,研究并 3. 4.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脑立体定位技术 ●脑损伤法 ●原理:大脑皮层机能定位说、大脑皮层机能等势说 ●具体方法:不可逆损伤: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

●可逆损伤: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 ●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原理:任何心理和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的兴奋所引起,电刺激和化学刺激可以代替外部刺激。 ●电记录法:原理:神经系统的兴奋是以生物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生物化学分析法原理:机体活动受化学物质的影响(递质、受体),并且能 ● ● 耗竭 能够提高皮层的脑电活动。上行胆碱能系统的作用机制:一种可能性是胆碱能投射通过提高新意刺激的作用,帮助了刺激在皮层水平的加工,另一可能是通过提高信号/噪声比的机制而起作用。4)上行5—HT系统的功能:5-HT的操作影响到与行为抑制有关的过程。

总结:蓝斑皮层NE系统有维持紧张或唤醒的情境下辨别能力的保护功能,因而参与了选择性注意的加工;中脑边缘DA系统和中脑纹状体DA系统有助于不同形式的行为激活,从而在认知或运动的传出中扮演重要角色;皮层胆碱能系统促进刺激在皮层水平的加工,在注意和记忆信息加工中处于基础地位;5-HT能系统有助于行为抑制即降低无关信息引起的活动,他与上述三个系统的功能是对立的。这些上行网状 模式,前额叶损伤导致了行动的选择性和组织性受到了破坏。背外侧前额叶和扣带回是参与对许多不同新意刺激或微弱提示活动的注意的脑区。 注意的生理学过程: 注意的转移机制:优势兴奋中枢的转移——优势兴奋中心从其他区域转移到这种强烈刺激的皮层代表点。注意产生的中枢过程是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大脑皮层上兴

生理心理学总结

第一章导论 1、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它以心身关系为自己的基本命 题,力图阐明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 2、学科性质:生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是心理学、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交叉学科、综合学科 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 3、细胞生理学的概念:兴奋和抑制这两种基本的神经过程的活动,是神经系统反射活动的 基础,利用生理学技术能够记录动作电位和神经冲动的发放,作为兴奋和抑制这两种神经过程在细胞水平的表现。刺激达到一定程度将导致动作电位的产生,神经元的兴奋过程表现为单位发放的脉冲频率加快,抑制过程表现为频率降低。无论频率如何变化,同一个神经元的每个脉冲幅值不变。 4、“全或无”:神经元对刺激强度是按着“全或无”的规律进行调频式或数字化编码。这 里的“全或无”是指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刺激阈值,对阈值以上的刺激无论其强弱均给出同样幅值的脉冲发放。 5、干预脑功能和记录生理参数的传统方法: (1)传统生理心理学方法; (2)传统心理生理学方法; (3)灵长类动物的电生理学方法; (4)传统神经心理方法 6、干预与记录脑功能的当代认知神经科学方法: ①透颅磁刺激技术(有创):是近十多年来采用的新仪器。利用脉冲磁场对头皮和颅骨 的穿透力,通过头皮外的磁力线圈产生的脉冲磁刺激作用于大脑皮层描边,对其产生局部刺激作用。通过调节刺激强度和脉冲磁刺激作用于大脑皮层表面,对其产生局部刺激作用,用以观察大脑皮层局部兴奋或抑制对某些心理活动的影响。 ②无创性脑代谢成像技术(名词解释): 主要包括: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和正电子发射层描技术。 两者均通过显示认知活动中,与脑代谢过程相关生理参数的变化,研究认知过程的脑机制。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是测定血氧水平信号在认知活动中不同脑区的变化。正电子发射层描技术是测定含放射性同位素18F的脱氧葡萄糖在脑区域代谢率,以此作为脑认知功能的生理指标。 ③无创性脑生理成像技术:(名词解释) 主要包括高分辨率脑电信号(脑电图)分析和脑磁信号分析技术。 他们测量脑活动所产生的微弱电磁场信号的变化。电场与磁场变化互为90°,脑电信号较好的反映出大脑皮层与深层之间的功能变化;脑磁信号反映大脑表面切线方向的功能变化。脑电图,事件相关点位和脑磁图的共同特点是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在毫秒数量级的时间尺度上检测脑功能的变化,但其弱点是空间分辨率差。 ④实验设计:减法法则、一致性分析。

《生理心理学》串讲笔记(二)

《生理心理学》串讲笔记(二)超柱:在大脑视觉皮层中,具有相同感受野的多种特征检测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对各种视觉属性综合反应的基本单元。超柱仅实现同一种感觉模式中,各种属性的综合反应,形成简单的知觉;联络区皮层的多模式感知细胞,则将多种模式的感觉信息综合为复杂的知觉。 精神盲:两半球颞下回的损伤使猴不能识别现实刺激物。它们看见蛇也视而不见,冷若冰霜,失去了正常猴所具有的那种恐惧反应能力。因而将颞下回损伤造成的这种认知障碍,称为精神盲。 颞下回的一些神经元,不仅对复杂视觉刺激物单位发放率增加和发生最大的反应,而且对多种其它感觉刺激,如躯体觉、运动觉、食物嗅觉与味觉等刺激均可引起其单位发放率的变化。因此,将这类神经元称谓多模式感知神经元。 第四章注意 注意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只不过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某种心理活动的指向性、选择性、集中性。这种心理活动可能是感知过程,也可思维过程,所以,注意总是和认知活动同时存在。 ◎朝向反应就是由这种新异性强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现行活动的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通过眼、耳的感知过程探

究新异刺激的性质及其对机体的意义。朝向反应是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 经典神经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狗唾液条件反射实验中发现,对于已经建立起唾液条件反射的狗,给予一个突然意外的新异性声音刺激,则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立即停止,狗将头转向声源方向,两耳竖起,两眼凝视瞳孔散大,四肢肌肉紧张,心率和呼吸变慢,动物作出应付危险的准备。巴甫洛夫认为这种对新异刺激的朝向反射本质是脑内发展了外抑制过程。新异刺激在脑内产生的强兴奋灶对其他脑区发生明显的负诱导,因而抑制了已建立的条件反射活动。随着新异刺激的重复呈现,失去了它的新异性,在脑内逐渐发展了消退抑制过程,抑制了引起朝向反射的兴奋灶,于是朝向反射不复存在。由此可见,巴甫洛夫关于朝向反射的理论主要是根据动物的行为变化,概括出脑内抑制过程的变化规律,用他的神经过程及其运动规律加以解释。具体地讲,脑内发展的外抑制是朝向反射形成的机制,而主动性内抑制过程――消退抑制的产生引起朝向反射的消退。 ★☆索科洛夫的朝向反应及如何解释(匹配理论) 索科洛夫在朝向反应的研究中发现,它是一个包括许多脑结构在内的复杂功能系统。这一功能系统的最显著特点是它在新刺激作用下形成的新异刺激模式与神经系统的活动模式之间的不匹配,是这种反应的生理基础。具体地讲,这

生理心理学注意障碍

?(三)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 ?1、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由边缘叶、附近皮层的相关的皮层下组织结构构成的一个统一的功能系统。是调节皮层紧张度的结构,又是对新、旧刺激物进行选择的重要结构。 ?边缘系统中存在的“注意神经元”,只对新异刺激(变化模式)反应,对习惯了的刺激不再进行反应,因而可能是对信息进行选择的重要器官。 ?2、大脑皮层 ?特别是前额叶,不仅对皮层下组织起调节、控制作用,而且是主动调节行动、对信息进行选择的重要器官。 ?***前额叶损伤病人---注意力高度分散,无法完成有目的行为。 ?ERP、MEG、PET、MRI等现代研究结果---注意指向一定的认知活动时,相应皮层区神经功能单元激活水平发生改变。 ?总结:注意有关脑区结构的功能假设 ?由LaBerge(1997)提出 ?对某一对象刺激的注意需要3个脑区的协同活动: ?(1)认知对象或认知活动的大脑功能区(功能柱); ?(2)能提高脑激活水平的丘脑神经元; ?(3)大脑前额叶的控制区,可经选择某些脑区作为注意的对象,提高其激活水平,使激活维持一定的程度和时间。 ?此3个脑区通过三角环路的形式结合进来,是产生注意现象的生理基础。 ?二、注意的神经生物化学(注意的细胞学和神经递质研究结果) ?(一)胆碱递质系统 ?脑皮层的胆碱递质(Ach)主要来自于MBF(基底前脑),激活丘脑和皮层,对记忆、注意产生影响。依据Posner的注意网络学说,胆碱递质系统主要与注意的空间定位网络成分有关。 ?(二)去甲肾上腺素递质系统(NA) ?大脑皮层的NA主要来源于脑干中的蓝斑核,广泛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各个区域,激活大脑皮层,维持主体的觉醒状态。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NA可能影响注意的警觉系统,间接影响目标反应。依据Posner 的注意网络学说,NA系统主要与注意的警觉网络成分有关。 ?(三)多巴胺递质系统(DA) ?供应大脑皮层的多巴胺主要来源于脑干髓质核A8、A10细胞核团。DA通过中脑前脑束向两侧大脑半球广泛投射。DA系统通过影响腺苷酸环化酶(A TP循环的重要酶)的活性,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区域发挥抑制或兴奋作用。 ?由于注意所选择目标的转移需要执行功能的大量参与,依据Posner的注意网络学说,DA系统可能与注意的执行网络有关。 ?三、注意的神经生物学模型 ?Posner和Peterson(1990)提出注意分为两个系统: ?1、后部注意系统:由顶叶后部(以往注意解脱)、四叠体的上丘(视觉注意转移)、丘脑枕叶核(对新刺激注意的锁定)组成,主要负责注意的定位功能。 ?2、前部注意系统:主要由扣带回组成,主要负责注意的目标搜索,同时负责注意资

生理心理学笔记终版

图3 图4:惊反射非常依赖杏仁核。Central杏:惊吓反应,lateral:形成 CS连结。在消退后的再获得记忆线索化的恐惧条件反射中,海马会 有调节作用,但是fear condntioning属于内隐记忆,不依赖海马 图5 情绪引起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从而导致皮层、海马等活动增加:调控机制图6 1、感受野是指P2,反映了N元的特性,及对什么视觉特征最敏感。 视网膜上的神经节细胞的感受野具有同心圆式的空间分布形式,由中心的兴奋区和周边的抑制区,有on-中心和off-中心两种。On-中心在光刺激其中央区引起神经元放电增强,落在周边时抑制。填满中央时,发放频率最大,填满周边时,抑制最强。而off-中心则是撤光刺激其中央区引起神经元放电增加。P细胞的感受野还是颜色拮抗的,如红光刺激中心发放最强,绿光刺激周边抑制。 LGN:有些也具有和神经节细胞类似的同心圆式的感受野。更多的细胞感受野是拉长的椭圆或不规则形,说明其对视觉刺激的方位进行了一定的加工。并且具有相似最优方位的神经元聚集在一起。 初级视觉皮层:狭长形。其中简单细胞对刺激的方位要求很高,一点偏离就会使动作电位发放减弱或停止。复杂细胞对刺激要求不如简单细胞那样严格。还有一些是对颜色或者空间频率具有选择性。有个更大范围的额外感受野,范围达到20°,对中心感受野有抑制或易化作用。 颞叶神经元可以进行较为复杂的编码,比如对老虎头的抽象形状、对Rachel或者祖母的脸进行反应。 除了额外感受野是团状排列,其余都是柱状排列。

面孔识别特异性的证据: 1、superior temporal sulcus颞上沟inferior temporal gyrus颞下回细胞记录实验:细胞对面孔刺激放电增强,对非面孔刺激不放电或减弱,尽管这些非面孔刺激包括面孔刺激的某些重要特征,如光栅(对称性)。一些细胞具有高度选择性,只对其他猴子的清晰正面面孔反应。另一些细胞对所有面孔刺激都有高激发率。 局限:由于不能检验细胞对所有刺激的激发率,不能得出这些细胞只对面孔反应的结论;并且这些皮层内的很多细胞也被非面孔刺激激活。(其他解释,如,面孔刺激唤起情绪反应,情绪特征使得某细胞对面孔的反应强于其他与面孔同等复杂度的刺激。但这一解释不能说明这些细胞为什么不被能引起猴子恐惧反应的非面孔刺激激活。) 2、FFA: 1) fMRI实验 right fusiform gyrus右侧梭状回——对面孔刺激有更大激活:位于颞叶下部。 left fusiform gyrus左侧梭状回——对物体刺激有更大激活 2)FFA和FBA的双分离P4 3)面部分散加工理论: 3、失认症病人:知觉讲义3 P5+C.K. 联合性失认症病人,对面孔,即便是漫画形式的面孔刺激野识别很快。 4、面孔识别任务:类别内within-category discrimination 物体识别任务:类别间between-category discrimination 牧羊人M.J. 对羊群的识别与再认记忆(能认出自己的羊群,再认记忆甚至高于其他牧羊人)均好面孔(面孔条件:机遇水平)。L.H.被试判断图片(面孔/眼镜)是否出现过。控制组被试对面孔再认正确率85%,眼镜69%;L.H.对面孔64%,眼镜63%。而一位integrative agnosia患者显示相反模式的缺陷:面孔再认正确率98%而对眼睛再认为机遇水平。 5、face-inversion effect:正常被试:对翻转的面孔识别慢于对正向呈现的面孔;面孔失认症病人L.H.的辨认正确率为反像72%,正像58%,而正常人的分别为82%和94%。这提示识别物体和面孔是相互独立的。这一效应在chimpanzee(黑猩猩)间也出现,但在其他灵长类物种见未发现。 一种解释为个体对翻转的面孔不能使用特殊化的面孔加工系统,而必须重新回到基于部分分析的加工模式上。Tanaka和Farah(1993)正常被试的实验表明,面孔识别需要表征,这些表征不仅仅是一个个部分的连结。被试的任务是对面孔或房子的线图进行再认。每个刺激由有限部分构成:面孔由眼睛、鼻子和嘴构成;房子由门、起居室窗户和卧室窗户构成。学习阶段被试看到一个姓名,将该姓名与刺激的各部分相联系(这是***(姓名)的***样的***(部分))。再认时被试从Part condition或Whole condition判断某部分是否属于该姓名的。实验结果表明,对房子的知觉不依赖测验项目单独或

基础心理学笔记整理

基础心理学笔记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基础心理学 1.心理学可以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2.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3.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4.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 动机;能力和人格。 5.认知也叫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想象。 6.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7.心理师脑的机能,也就是说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8.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 9.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 10.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他的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11.动物心理学发展经历了感觉(无脊椎)、知觉(脊椎)和思维萌芽(灵长 类)三个阶段。 1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狼孩)。客观 现实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还包括人类自己。 13.心理是社会的产物,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 14.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5.心理与行为的关系:心理决定行为,行为表现心理。 16.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17.罗马医生盖伦提出“气质”概念,并把希波克拉底的分类叫做人的气质类型。 18.19世纪中叶,心理学诞生于德国,实验法的采用标志着心理学的独立。

19.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 20.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 志着心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1.学派(5个)有构造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和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22.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采用了内省实验的方法。 23.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心理学应该在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 机能作用。创始人是杜威和安吉尔。 24.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采用实验观察法。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25.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整体大于部 分之和。 2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的心理包含两部分,即意识和无意识。他把人的 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27.当代心理研究的主要取向: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生理心理 学。 28.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 29.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30.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 则。 31.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更多的应用到儿童)、调查法(访谈法、 问卷法)、个案法(长期追踪)、实验法(主测者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3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普通心理学》: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普通心理学》: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一、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我们一直将情绪和情感作为一个统一的心理过程来讨论,但从产生的基础和特征表现上来看,二者有所区别。 首先,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哭、笑等情绪表现,而且多与食物、水、温暖、困倦等生理性需要相关;情是在幼儿时期,随着心智的成熟和社会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多与求知、交往、艺术陶冶、人生追求等社会性需要有关。因此,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但只有人才会有情感。 其次,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情绪常由身旁的事物所引起,又常随着场合的改变和人、事的转换而变化。所以,有的人情绪表现常会喜怒无常,很难持久。情感可以说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态度体验,如对一个人的爱和尊敬,可能是一生不变的。因为如此,情感特征常被作为人的个性和道德品质评价的重要方面。 最后,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人在情绪左右下常常不能自控,高兴时手舞足蹈,郁闷时垂头丧气,愤怒时又暴跳如雷。情感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深沉而且久远,不轻易流露出来。

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绪和情感虽然不尽相同,但却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人们时常把情绪和情感通用。一般来说,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当人们干一件工作的时候,总是体验到轻松、愉快,时间长了,就会爱上这一行;反过来,在他们对工作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之后,会因工作的出色完成而欣喜,也会因为工作中的疏漏而伤心。由此可以说,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 【《

生理心理学完整

一、名解 1感受野:有效地影响某一感觉细胞兴奋性的外周部位称为该神经元的感受野。 2功能柱:具有相同感受野并且有相同功能的视皮层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方向上是柱状分布,只对某一视觉特征发生反应。 3超柱:在大脑视皮层中,具有相同感受野的多种特征检测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对各种视觉综合反应的基本单位叫超柱。 4视感受单位:一个神经节细胞及与其相互联系的全部其他视网膜细胞,所构成的视觉最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5:(正电子发射层描述)是一种对人脑代谢无损伤性连续测定方法,能够动态活体研究人脑功能与其区域性糖代谢率之间的关系。 6:指无创性脑代谢成像技术之一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用于测定血氧水平信号在认知活动中不同脑区的变化。 7朝向反应:指由新异强烈刺激引起的机体现行活动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的一种反对活动。8习惯化:强化S重复—前膜离子内流减少—递质释放减少—后电位减少,无生物学意义。 9敏感化:强刺激重复—前膜离子内流增加—递质释放增加—后电位增加,有生物学意义。 10次发行饮水:是一种预见性的生理心理反应,由于生活习惯和预料将会渴,而导致的饮水行为。在吃饭中喝汤和饭后饮水,以及不论是否口渴每日定时喝茶都是。 11:(大脑平均诱发电位)一组能够反应心理活动中脑功能瞬间变化的脑电波。根据潜伏时可分为早成分,中成分,晚成分。12大脑半球功能一侧化:对正常被试和割裂脑病人的研究表明,大脑两半球在认知活动中的功能是不对称的。左侧大脑半球的言语功能和抽象思维功能优于右侧半球。右侧半球的空间概括能力的形象思维功能和情感信息处理优于左半球。 二、填空 1、生理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与脑机能定位论相对应的学说称为(脑等势学说)。 3、人的心理反应不仅制约于(外界刺激),也制约于脑干非特异

生理心理学笔记总结

第一章绪论 1.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 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生理心理学正就是以脑为中心,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或行为的生理机制。 2.研究对象与任务: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因此,研究并揭示心 理现象产生过程中有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特别就是中枢神经系统与它的高级部位——大脑的活动方式,就是生理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3.研究生理心理学的意义:第一,生理心理学为科学心理学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它在解 释心理的实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新的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这门学科对心理科学的发展必将继续产生重要影响。第二,人类的科学事业正在面临着物质的本质、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本质与智力的产生四大问题的挑战。这四大问题的最后一个,也就是最困难的一个:智力就是如何由物质产生的,正就是心理科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研究智力的产生,生理心理学就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第三,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能够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好的思路。第四,研究生理心理学的巨大动力与这门学科的生命力,还在于它就是对人类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寻根究底的。第五,生理心理学能够为许多实践领域服务,尤其就是为人类的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4.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与技术: ●脑立体定位技术 ●脑损伤法 ●原理:大脑皮层机能定位说、大脑皮层机能等势说 ●具体方法:不可逆损伤: 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 ●可逆损伤: 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 ●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原理:任何心理与生理活动都就是由神经系统的兴奋所引起,电刺激与化学刺激可以代替外部刺激。 ●电记录法:原理:神经系统的兴奋就是以生物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生物化学分析法原理:机体活动受化学物质的影响(递质、受体),并且能改变体内化学物质的含量。 ●分子遗传学技术:原理:基因控制化学物质的合成。 ●脑成像技术:定义:通过成像技术记录脑活动的部位与功能变化。分为结构成像与 功能成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波谱、脑电图、事件相关电位、CT、PET。 第二章注意 注意的神经网络:警觉网络、定向网络、执行网络 网状结构上行系统:1)上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的功能:蓝斑内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的活动能够提高动物的警觉水平——注意周围环境的能力增强。蓝斑—皮层NE耗竭能够导致注意功能的障碍。2)上行多巴胺系统的功能:中脑边缘DA系统激活行为反应,获得强化物。中脑纹状体DA竭耗会导致反应的正常加速效应被取消,在反应准备过程中的作用。3)上行胆碱能系统的功能:中枢胆碱能系统的功能就是影响大脑皮层的唤醒水平,乙酰胆碱拮抗剂能够降低代表皮层唤醒的脑电活动,而其激动剂能够提高皮层的脑电活动。上行胆碱能系统的作用机制:一种可能性就是胆碱能投射通过提高新意刺激的作用,帮助了刺激在皮层水平的加工,另一可能就是通过提高信号/噪声比的机制而起作用。4)上行5—HT系统的功能:5-HT的操作影响到与行为抑制有关的过程。 总结:蓝斑皮层NE系统有维持紧张或唤醒的情境下辨别能力的保护功能,因而参与了选择性

基础心理学笔记整理

基础心理学 1.心理学可以分为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 2.基础心理学就是研究正常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3.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与活动规律的科学。 4.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与意志;需要与动机; 能力与人格。 5.认知也叫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想象。 6.需要与动机就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7.心理师脑的机能,也就就是说脑就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8.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与心理特性。 9.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与意志。 10.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她的需要与动机、能力与人格。 11.动物心理学发展经历了感觉(无脊椎)、知觉(脊椎)与思维萌芽(灵长类)三个阶 段。 12.心理就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就是心理的源泉与内容(狼孩)。客观现 实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还包括人类自己。 13.心理就是社会的产物,就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就是大脑活动的产品。 14.心理学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5.心理与行为的关系:心理决定行为,行为表现心理。 16.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与抑郁质。 17.罗马医生盖伦提出“气质”概念,并把希波克拉底的分类叫做人的气质类型。 18.19世纪中叶,心理学诞生于德国,实验法的采用标志着心理学的独立。 19.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就是冯特。

20.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 着心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1.学派(5个)有构造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与弗洛 伊德的精神分析。 22.冯特与铁钦纳就是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采用了内省实验的方法。 23.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就是强调心理学应该在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 的机能作用。创始人就是杜威与安吉尔。 24.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就是华生。采用实验观察法。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25.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整体大于部分之 与。 2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的心理包含两部分,即意识与无意识。她把人的心理 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27.当代心理研究的主要取向: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生理心理学。 28.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罗杰斯与马斯洛。 29.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与脑的机制。 30.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1.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更多的应用到儿童)、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 个案法(长期追踪)、实验法(主测者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 32.神经元就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与功能单位。 33.神经元就是由细胞体、树突与轴突组成的。 34.反射就是指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 35.把反射活动的结构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的过程叫反馈。 36.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生理心理学各章练习题

生理心理学各章练习题

生理心理学——各章练习题 第一章导论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生理心理学:以身心关系为基本命题,研究心理现象的生 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的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研究对象:心理活动产生的生理现象。 P1 2.“全或无”规则:是指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刺激阈值,对 阈值以下的刺激不发生反应,对阈值以上的刺激无论强弱均给出同样幅值的脉冲发放。P20 3.神经递质:神经细胞间神经信息传递所中介的化学物质。 P22 4.受体:是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分子,可以识别和选择性的 与某些物质发生特异性受体结合反应,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P23 5.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发生联系的细微结构,由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三部分组成。P11 6.逆信使:神经信息在细胞间传递过程中,除了这类参与从 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信息的递质与受体结外,由突触后释放一种更小的分子,迅速逆向扩散到突触前膜,调节化学传递的过程,将这类小分子物质称为逆信使。已知的逆信使有腺苷和一氧化氮。 P23 二、简答题 1.简述条件反射三原则。P3

顶叶:负责躯体的各种感觉枕叶:是视觉中枢颞叶:与听觉关系密切岛叶:与味觉有关 2.边缘系统由哪些部分构成?P17 边缘叶与皮下层的脑结构,如:丘脑、下丘脑、乳头体、中脑被盖等 3.间脑由哪些部分构成?P18 丘脑、下丘脑、上丘脑、底丘脑 4.网状结构包括哪些上行和下行系统? 5.什么是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P18-19 6.什么是神经过程,它们的运动规律有哪些?P19 7.神经递质的四种不同命运。P22 8.神经元信息传递的化学机制。P23 9.试谈巴甫洛夫关于一只狗重的分类。 10.什么是神经冲动?试总结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中有 哪些电学表现形式。 11.试总结神经冲动传递的化学基础。 12.大脑自发电活动是怎样产生的? 13.什么是事件相关电位?

生理心理学教案 - 《生理心理学》串讲笔记

生理心理学教案 教材:生理心理学 授课对象:08级心理本科 授课时间: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教师: 生理心理学 教材李新旺生理心理学 参考教材 匡培梓,生理心理学 邵郊,生理心理学 沈政,生理心理学

杨雄里,脑科学的现代进展 M.S.Gazzaniga主编,沈政等译,认知神经科学 Phillip L.Rice著,胡佩诚等译,健康心理学 教学章节:第一章:生理心理学导论(3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生理机制,尤其是重点了解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发展前景 教学重点: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生理心理学的发展新趋势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一章生理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专业的基础课之一 基本命题--心身关系 参考资料 部分相关内容 无脑儿 空脑人 大脑移植 第一节什么是生理心理学 一、生理心理学研究和任务是什么?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其主要任务是大脑活动的方式 二、生理心理学的科学性质 是介于心理学、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三、研究生理心理学的意义 揭开意识之迷,提高心理素质; 有助于心理康复 服务于其他领域 第二节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历史回顾

一脑研究的历史回顾 (一)自然哲学理论 基于对心理活动与生理功能间关系之表面观察 由哲学概念加以概括 当然其理论比较肤浅 是由当时自然科学不发达所决定,但他反映了生理心理学理论的萌芽 (二)脑的机能定位 1.1811年,Gall研究灰质 2.大脑皮层与精神现象有联系颅相学 3.1811年,Bell根据高等动物和人的脑形态与功能不同,将它分为大脑、小脑,又将脊髓分为背根和腹根。这一发现成为脑机能定位理论的发端 4. 1861年,Broca:言语运动中枢。 5.1874年,Wernicke:言语感觉区 脑等势学说心理学家拉施里研究的,起初是为了验证脑机能定位理论,用切除部分大脑皮层的方法,在大鼠身上研究大脑皮层的损伤部位和损伤范围与学习和记忆能力损失的关系,发现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损失的程度与大脑皮层损毁的部位相关不大,而与损毁的范围有显著相关,因此提出了大脑皮层功能等势说 (三)经典神经生理学理论 Sherrington、Pavlov用理学实验分析法发现 反射论 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关系 (四)细胞神经生理学 电生理学技术 成果:状结构、射弧侧支、量反应 (五)化学通路学说 生物化学技术:60年代,脑内单胺类;70年代,脑内化学通路 研究到达分子水平 (六)当代神经科学 技术: 生物学技术

《生理心理学》考试题

《生理心理学》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前六题每题3分,共20分) 1. 失语症(aphasia) 2. 假雌雄同体 3.运动单位: 4.注意: 5.联想式学习: 6.功能侧向化: 7.性变态:(2分)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突触传递特性描述错误的是: A 突触延搁 B 突触加速 C 时间性总和 D 空间性总和 2.关于突触传递空间性总和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可以产生动作电位 B 可以产生超极化 C 动作电位的产生与阈电位的高低有关 D 结果不会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3.下列不属于亲代谢型受体的特点是 A 作用特点:迅速,短暂 B 调节代谢,影响蛋白合成等 C 信号转导需要通过第二信使 D 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 4.多巴胺合成的限速酶是 A 酪氨酸羟化酶 B 多巴脱羧酶 C DAβ-羟化酶

D 苯乙醇胺氮位甲基移位酶 5. 中枢兴奋剂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突触功能的影响不包括 A 减少多巴胺再摄取 B 促进多巴胺递质合成 C 激动突触后膜多巴胺受体 D 增加突触间隙多巴胺的浓度 6.下列属于神经垂体分泌的激素是 A 催乳素 B 催产素 C 生长激素 D 黄体生成素 7.长骨骨骺闭合以后,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可引起 A 柯兴氏综合征 B 肢端肥大征 C 巨人征 D 席汉氏综合征 8、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为 A 周边部 B 正中央部 C 黄斑区 D 视乳头 9、视网膜主要的细胞排列由外向内依次为 A 色素细胞层-感光细胞层-双极细胞层-神经节细胞层 B 感光细胞层-色素细胞层-神经节细胞层-双极细胞层 C 感光细胞层-色素细胞层-双极细胞层-神经节细胞层 D 双极细胞层-色素细胞层-神经节细胞层-感光细胞层10.视杆细胞的感光色素是 A 视黄醛 B 视蛋白 C 维生素A D 视紫红质 11.神经节细胞和外侧膝状体神经元的感受野 A 同心圆式结构 B 平行带状结构 C 椭圆形结构 D 三角形结构 12.听觉的感音换能的装置位于 A 鼓膜 B 前庭 C 耳蜗 D 半规管 13.声音知觉过程中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普通心理学 1. 心理现象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2. 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这些心理 现象及其规律。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和研究领域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1.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 第四节心理科学的发展 1.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1)行为主义学派(2)精神分析学派(3)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派(4)认知心理学学派 第五节科学的心理观 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1)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是一种反映,而人的心理是物质 世界中最高级的反映形式。 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类具有高度 发达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异常丰富,物质基础。心理现 象与脑的结构与机能分不开。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灵活,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 第一节心理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神经元和神经系 统1) 2)3)4)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脑内的神经元数目大约有1011~1012 个,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大量的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元数量的10 倍,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内,起支持,营养,形成髓鞘,绝缘,修复等多种功能,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构筑,信息传递功能的发挥以及内环境的稳定和可塑性有重要影响,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神经回路:神经元通过化学突触和电学突触相互连接在一起,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元回路或神经通路。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它们的活动是机体行为的基础。 周围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内脏,包括身体各种腺体的活动,例如心跳,呼吸,消化,排泄,体温调节和性活动等。 脑干:脑干的下界与脊髓相连,上界以视束与间脑毗邻,自下而上有延脑,中脑和桥脑三部分组成。 大脑皮层各叶与不同的心理活动有关,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前额叶皮层和颞,顶,枕皮层之间的联络区则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5)

生理心理学中的经典实验

一、实验:S.E.Petersen,1988,PET技术,减法法的实验设计方案,研究正常人言语感知、运动和联想功能时,脑区域性血流量的变化规律。 减法实验设计就是让被试完成复杂程度不同的言语功能,将其区域性脑血流量根据认知任务复杂程度依次相减。 实验过程: A言语感知任务:让被试听或看某个词,并不要求他们做任何反应; B言语运动任务:让被试读出所见或听到的单词,这不仅含有单词感知功能,还包括言语运动功能。 C言语联想任务:要求被试看到或听到一个目标词,联想并说出达到目标词的动作,如看见“面包”一词,应该说出“吃”字。 实验结果: 1、感知任务:语词感知过程在相应感觉通路的初级和次级皮层区内独立完成,与其他感觉通道不发生关系。 2、运动任务:两侧大脑的面部感觉与运动区皮层和辅助语言运动区皮层的脑血流量增加。 3、联想任务:大脑额叶皮层,特别是左额下回(47区)和两半球前扣带回血流量增加。 实验结论: 1、语言感觉、运动功能不仅限于经典的布罗卡区和维尔尼克区,事实上视、听皮层、面部感觉和运动区皮层、乃至扣带回皮层都与语言过程有关。 2、语言信息加工过程的初级阶段,并没有明显的半球一侧化现象,在复杂联想功能中,左额皮层的优势效应才较为显著。 二、证据1:1937年,著名生理学家布瑞莫(Bremer),建立了猫的孤立脑(Isolated brain)标本,孤立头(Isolated head contents)标本。 孤立脑(Isolated brain)标本:在中脑四叠体的上丘和下丘之间横断猫脑,此后猫陷入永久睡眠状态; 脑干中间横断脑(桥脑中部横断),动物70%-90%时间处于觉醒状态; 孤立头(Isolated head contents)标本:在脊髓和延脑之间横断猫脑,则猫保持正常的睡眠与觉醒周期。 证明:在延脑至中脑的脑干中,存在着调节睡眠与觉醒的脑中枢。 证据2:1949年,意大利,著名电生理学家马鲁吉和马贡(Moruzzi and Magoun) ,电刺激脑干网状结构引起动物的觉醒反应。 把脑干上部的网状结构称为上行网状激活系统(Ascending reticular activeiting system)。 证明脑干网状结构在睡眠与觉醒的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迄今仍将脑干上部的网状上行激活系统看成是维持觉醒的重要脑结构。 三、情绪的经典理论 1、詹姆士—兰格情绪理论: 1884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1885年,丹麦生理学家兰格 情绪是外部刺激引起了内脏反应,内脏反应的信号传递到大脑皮层就产生了各种情绪体验。 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增强,血管扩张,就会产生愉快感 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减弱,血管收缩,就会产生恐怖感 评价: 说明他们认识到了情绪与机体生理变化之间的联系,但受当时生理学发展水平所限,夸大了外周神经系统变化对情绪的作用,而忽略了中枢对情绪的作用。

2011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串讲笔记汇总

第六章记忆的生理心理学基础 1.记忆痕迹理论:①短时记忆——神经回路中生物电反响振荡;长时记忆——神经生物学基础是生物化学与突触结构形态的变化。②1小时的时间是短时记忆痕迹转变为长时记忆痕迹的必需时间。③长时记忆痕迹是突触或细胞的变化,有3方面含义:突触前的变化——神经递质的合成、储存、释放等环节;突触后变化——受体密度、受体活性、离子通道蛋白和细胞内信使的变化;形态结构变化——突触的增多或增大。 2.海马的记忆功能:海马是端脑内一个特殊的古皮层结构,位于侧脑室下角的底壁,形似海马而得名。海马不仅与学习记忆有关,还参与注意、感知觉信息处理、情绪和运动等脑调节机制。 3.海马的两个记忆回路:①帕帕兹环:海马→穹窿→乳头体→乳头丘脑束→丘脑前核→扣带回→海马,这条环路是30年代就认识到的边缘系统的主要回路,称为帕帕兹环。②三突触回路(下面): 3.三突触回路的特性,为什么成为长时记忆的基础?(长时程增强效应及其形态基础和理论意义) ①三突触回路:三突触回路始于内侧嗅区皮层,这的神经元轴突形成传通回路,止于齿状回颗粒树突,形成第一个突触联系;齿状回颗粒细胞轴突形成苔状纤维与海马CA3锥体细胞树突形成第二个突触联系;CA3区锥体细胞轴突发出侧支与CA1区锥体细胞发生第三个突触联系,再有CA1锥体细胞发出向内侧嗅区的联系。②三突触回路的特性是海马齿状回内嗅区与海马之间的联系,具有特殊的机能特性,成为支持长时记忆机制的证据。③长时程增强(LTP)指电刺内嗅区皮层向海马结构发出的穿通回路时,在海马齿状回可记录出齿状回诱发性细胞外电活动长时增强,说明电刺激穿通回路引起齿状回神经元突触后兴奋电位的LTP,因而这些神经元单位发放的频率增加。LTP现象可持续数月的时间。④所以,由短暂电刺激穿通回路所引起的三突触神经回路持续性变化,可能是记忆的重要基础。 4.间脑与柯萨可夫氏记忆障碍。

生理心理学笔记1.

第一章导论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与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与功能单位,所以又将其称为神经元。神经系统的一切都是通过神经元实现的。 人脑内大约有1011个神经元,结构大致相同,都是由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的。 神经纤维末端有若干分支,叫神经末梢,末梢终端膨大形成扣状,称终扣或突触小体。 多数情况下树突接受其他神经元或感受器传来的信息,并将信息传至细胞体。细胞体聚合多个树突分支接受来的神经信息,再经过细胞质内的信号转导,通过轴突传出整合后的神经信息至下一个神经元。 从神经元到下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通过一个微细的结构—突触来完成的。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发生联系的微细结构,由突触前膜(轴突末梢)、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和突触间隙(前、后膜之间的缝隙)三个部分组成。电突触的间隙约10-15纳米、化学突触的间隙较宽,约20-50纳米。 突触前膜上有囊泡,囊泡内有神经递质。突触后膜上有受体。 突触传递的特点:1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突触的传递只能从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这种单向传递保证了神经系统有序地进行活动。2突触延搁。神经冲动通过突触时,传递的速度较缓慢。3时间和空间总和效应。突触后膜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和一定时间内相继出现的突出后电位加以总和,只要达到单位发放的阈值,就会导致这个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4抑制作用。兴奋和抑制是神经元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突出活动实现的,是突触很重要的机能。抑制可发生在突触前膜上,称为突出前抑制;也可发生在突触后膜上,称为突出后抑制5对药物敏感性,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对神经递质有很高的选择性,因此,使用受体拮抗剂或激动剂可能阻止或增强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从而改善或提高脑的信息处理能力。 根据神经元的传递方向可将其分为三类:感觉神经元;是将感受器传来的信息,传向中枢神经系统。中间神经元又叫联络神经元,它们将从感觉神经元中获得的信息,传给其他中间神经元或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从中枢神经系统,将信息带给肌肉和腺体。每个运动神经元都与数以千计的中间神经元发生联系,形成庞大的神经网络。 神经解剖将神经系统分为两大部分:即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颅腔里的脑和椎管内的脊髓组成。颅腔里的脑又可分为大脑、小脑、间脑、中脑、桥脑和延脑六个脑区。椎管内的脊髓分31节。 外周神经系统是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它们分别传递躯干、头、面部的感觉与运动信息。在脑、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运动的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中,称之为自主神经或植物神经。 根据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功能上彼此拮抗,共同调节和支配内脏活动。副交感神经维持正常情况下的常规活动,如排出体内的废物等。正常情况下,副交感神经兴奋。 交感神经支配应付紧急情况下的反应,如唤起战斗或逃避危险的准备。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抑制。情绪不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兴奋,会带来很多疾病。 大脑:大脑顶端的纵裂将其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两半球由胼胝体连接。大脑表层神经元密集,呈灰色(灰质),为大脑皮层或大脑皮质。据人类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排列层次的不同,可将皮层分为古皮层、旧皮层和占大脑90%以上的新皮层(灰质)。古皮层和旧皮层中,只有分辨不清的三层神经细胞;而新皮层中神经细胞按水平方向排列成十分清楚的六层,而且皮层上还有垂直贯穿的柱状结构。在人类新皮层中约有三百多万个柱状结构,每个柱中约有4000个神经细胞。研究发现,处在同一柱内的神经细胞都具有相同或相近似的机能(功能柱)。大脑深层多为神经纤维占据,呈白亮色(白质),为大脑髓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胞体与树突聚集的地方,颜色灰暗,称为灰质或神经核团。神经元轴突(神经纤维)密集的地方,颜色浅而亮,故称白质或纤维束。 大脑半球背外侧面的皮层从前向后分为四个叶:位于中央沟前方、外侧裂上方的皮层为额叶,具有高级认知活动的调节和控制运动的功能,如筹划、决策和目标设定等功能。因意外事故损伤额叶能影响人的行为能力和改变人格。位于中央沟后方、顶枕裂前方的皮层为顶叶,负责躯体的各种感觉。位于顶枕裂与枕前切迹连线的后方皮层为枕叶,是视觉中枢。位于外侧裂下部的皮层为颞叶,与听觉关系密切。此外在大脑外侧裂的深部皮层为岛叶,与味觉有关。 大脑半球的内侧面与底面,围绕半球颈的环状回为边缘叶,它包括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和海马深部的海马结构。边缘叶与皮层下的脑结构,如丘脑、下丘脑、乳头体、中脑被盖等组成边缘系统,具有“内脏脑”之称,是内脏功能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