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统计图表的建立和修改

11、统计图表的建立和修改

11、统计图表的建立和修改
11、统计图表的建立和修改

(2)打开“水果库存情况表”创建“品名”与“数量”的饼图。(教师巡视指导)

演示:教师演示并强调

在修改统计表的过程中将鼠标移到要修饰的相对应的位置然后双击让学生回顾本课知识点,老师总结

1、为了使突出数据的内容,需要建立统计表

人教版信息技术七上《建立统计图表》说课稿

人教版信息技术七上《建立统计图表》说课稿各位专家、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建立统计图表。我主要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环境、教学过程这6个板块说起。 一、说教材: (1)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建立统计图表》部分。属于信息素养中信息加工范畴的内容,是信息素养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信息加工的内容有三,即文本信息加工、表格加工和多媒体信息加工。表格是处理数据的一种有效办法,而表格数据的图形化处理,则更加直接和简洁。图表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将那些看似关系并不十分密切的数据,以直观的形态展现在人们面前,增强信息的可读性、可比较性,为人们解决问题、决策或预测发展提供帮助,因而是数据分析过程中的有效手段。 由此可见本节内容是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另外也为以后学习信息集成和信息交流奠定基础。 (2)说教学目标: 主要从新三维目标说起。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根据指定的表格中的数据按给定的要求(如按每月份的手机销售数量制图表)画出指定的图表(如柱状图、饼状图等等)。 2、并能根据图表分析数据。 过程与方法目标: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因此,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我注意更新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化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先学后教,“兵”教“兵”、任务驱动法、提问引导法、协作学习。目的在于运用现代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探索能力的教学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作风。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有所用”的快乐,以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说重点难点: 难点:1、图表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2、图表的分析及应用。 重点:1、图表类型、数据源、图表选项的选择与修改。 2、图表的分析及应用 由此可见对图表的分析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三、说教学理念: 本次课的设计中我遵循以下几个理念: ?讲练结合,在课堂上精讲多练。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合作学习,互帮互助 ?交流经验,分享窍门,减少错的做法,让学生少走弯路。 四、说学情: 对教学对象的分析上我主要从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生已有基础两方面入手。 学生认知水平方面:

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教案

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 新课指南 1.知识与技能:(1)理解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能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2)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频率分布折线图及频数、频率的含义,培养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和预测、判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判断和预测的过程,充分理解并掌握归纳与演绎的方法、类比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对常见四种统计图表的学习与分析,体会统计数学思想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利用不同的统计图获得相关的信息.难点是频率、频数的意义及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画法. 教材解读精华要义 数学与生活 如图12-1所示的是某粮店的大米、面粉、小米、玉米面的销售情况统计图,观察图形,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如果你是这家粮店的老板,你会怎么做? 思考讨论这个问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其目的是想通过这个统计图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其中的有些信息可以帮助老板了解民众的需求量大小,如:(1)大米的销售量最大,需多进货;(2)小米的销售量最小,需少进货;(3)面粉的需求量仅次于大米的需求量,也应多进货,等等,你还能找到哪些信息? 知识详解 知识点1 扇形统计图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关于数据的统计的表示方法,它们多是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即用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主要是反映具体问题中的部分与整体的数量关系.扇形统计图的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之和为100%或1,如图12-2所示. 知识点2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1)用扇形的面积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2)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 知识点3 条形统计图及其特点 条形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条

教科版《建立统计图表》word说课稿

说课稿 各位专家、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建立统计图表。我主要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环境、教学过程这6个板块说起。 一、说教材: (1)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建立统计图表》部分。属于信息素养中信息加工范畴的内容,是信息素养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信息加工的内容有三,即文本信息加工、表格加工和多媒体信息加工。表格是处理数据的一种有效办法,而表格数据的图形化处理,则更加直接和简洁。图表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将那些看似关系并不十分密切的数据,以直观的形态展现在人们面前,增强信息的可读性、可比较性,为人们解决问题、决策或预测发展提供帮助,因而是数据分析过程中的有效手段。由此可见本节内容是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另外也为以后学习信息集成和信息交流奠定基础。(2)说教学目标: 主要从新三维目标说起。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根据指定的表格中的数据按给定的要求(如按每月份的手机销售数量制图表)画出指定的图表(如柱状图、饼状图等等)。 2、并能根据图表分析数据。 过程与方法目标: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因此,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我注意更新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化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先学后教,“兵”教“兵”、任务驱动法、提问引导法、协作学习。目的在于运用现代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探索能力的教学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作风。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有所用”的快乐,以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说重点难点: 难点:1、图表的制作方法及步骤。2、图表的分析及应用。 重点:1、图表类型、数据源、图表选项的选择与修改。2、图表的分析及应用 由此可见对图表的分析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三、说教学理念: 本次课的设计中我遵循以下几个理念: ?讲练结合,在课堂上精讲多练。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合作学习,互帮互助 ?交流经验,分享窍门,减少错的做法,让学生少走弯路。 四、说学情:

《图表的建立与编辑》教学设计.

《图表的建立与编辑》教学设计 曹恒来 教学目标 1 . 知道图表的概念,了解各种类型图表的特点。 2 . 使用“图表向导”创建、编辑、修饰图表。 3 . 能从图表中获取数据信息。 4 . 能选择适当类型的图表表示数据。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图表,体验图表在生活中的作用 师:我们在阅读报刊、杂志时经常会看到各种统计图。 这是新华社去年发布的近三届奥运会花费条形统计 图(图1 )。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表,并讨论,你们 能从这幅图表中获得哪些信息。 生1:近三届奥运会的花费分别是15 亿美元、17亿美 元、1 1 6 亿美元。 生2 :雅典奥运会是最昂贵的一届奥运会。 师:这是2 0 0 4 年雅典奥运会奖牌榜统计表(见表) 以及金牌柱形图(图2 )、金牌饼图(图3 )。请同学 们观察、讨论,从这些图表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生3 :从奖牌榜可以看出各个国家的金牌、银牌、铜牌 数和奖牌总数。 生4 :从金牌柱形图可以看出各个国家的金牌数。美国 获取的金牌最多,柱形的高度代表金牌数。 生5 :从金牌饼图可以看出各个国家所获金牌占金牌总数的百分比。 师:从同学们刚才的讨论可以看出,与表格相比,图表更直观、形象,能方便地看出数据的差异; 而表格数据准确、直接、容易查找。因而统计、会计部门的报表更多地是采用表格,而媒体更多采用图表,那么如何制作图表呢? 设计意图:课本中使用的是“学生成绩统计”的示例,考虑到目前的教育环境下,考试和排名仍然是评价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使用这个例子,会把学生对考试的抵触情绪带进信息技术课堂,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图表的热情,我对课本中的示例进行了调整,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奥运会奖牌榜等问题作为教学示例。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导同学观察图表,从图表中获取数据信息,体会图表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在比较中了解各种类型图表的特点,为克服机械地学习制作图表的技能做了较好的铺垫。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统计资料整理)习题答案

第三章统计资料整理 一.判断题部分 1: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2: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3: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平均分配次数。(×) 3: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4: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频数的大小反映了它所对应的标志值在总体中所起的作用程度。(∨) 5: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6: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7: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8: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1 或100%。(×) 9: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称为次数分布。( ∨ )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11: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12: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1:统计整理的关键在( B )。 A、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B、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 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 D、编制统计表 2: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 )。 A、必须是重叠的 B、必须是间断的 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D、必须取整数 3: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B )。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4: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B )。 A、60---70分这一组 B、70---80分这一组 C、60—70或70—80两组都可以 D、作为上限的那一组 5: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B )。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分析分组 D、结构分组 6: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B )。 A、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B、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

中考数学第一轮总复习讲义:常见的统计图表

常见的统计图表 考点一统计图表的简单应用 (2015·温州)某校学生参加体育兴趣小组情况的统计图如图所示,若参加人数最少的小组有25 人,则参加人数最多的小组有( ) A.25 人B.35 人C.40 人D.100 人(2015·武汉)下面的折 线图描述了某地某日的气温变化情况. 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4 :00 气温最低B.6:00 气温为24 ℃ C.14:00 气温最高D.气温是30 ℃的时刻为16:00

变式:(2015·苏州)某学校“你最喜爱的球类运动”调查中,随机调查了若干名学生(每个学生分别选了一项球类运动),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已知其中最喜欢羽毛球的人数比最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少6人,则该校被调查的学生总人数为名. 考点二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分布表的应用 兰州市某中学对本校初中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做了总量控制,规定每天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不超过1.5 小时.该校数学课外兴趣小组对本校初中学生回家完成作业的时间做了一次随机抽样调查,并绘制出频数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的一部分. (1)在表中,a=(),b=();(2) 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3)请估计该校1 400 名初中学生中,有多少名学生在1.5 小时以内完成了家庭作业.

变式 1:下图是某学校全体教职工年龄的频数分布直方图(统计中采用“上限 不在内”的原则,如年龄为 36 岁统计在 36≤x <38 小组,而不在 34≤x <36 小 组),根据图形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该学校教职工总人数是 50 人 B .年龄在 40≤x <42 小组的教职工人数占该学校总教职工人数的 20% C .教职工 年龄的中位数一定落在 40≤x <42 这一组 D .教职工年龄的众数一定在 38≤x <40 这一组 变式 2:某学校为了解学生课间体育活动情况,随机抽取本校 100 名学生进 行调查.整理收集到的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若该校共有 1 200 名学 生,则估计该校喜欢“踢毽子”的学生有 人. 考点三 统计的综合应用 (2015·金华)小明随机调查了若干市民租用公共自行车的骑车时间 t (单位:分), 将获得的数据分成四组,绘制了如下统计图.请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常用的统计图有

常用的统计图有()统计图,()统计图,()统计图。 A、条形;折线;扇形 B、条形;射线;扇形 C、折线;线段;扇形 D、曲线;折线;扇形 小丽家上个月的教育支出占全月总支出的25%,绘制她家上个月支出情况的扇形统计图时, 圆的面积表示(),表示教育支出的扇形圆心角是()°。 A、全月总支出;60 B、全月总支出;40 C、全月总支出;120 D、全月总支出;90 下面是鸡蛋各部分质量统计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鸡蛋中蛋壳的质量约占 ( ),蛋黄的质量约占( )。如果一个鸡蛋的质量为60 g,那么这个 鸡蛋中的蛋白的质量为( )g。 A、20%;32% ; 31.8 B、20%;42% ; 31.8 C、15%;32% ;23.8 D、15%;32% ; 31.8

扇形统计图的优点是()。 A、表示数量的多少 B、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C、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太阳上的氢元素约占75%,下面图()能正确地表示这个信息。 A、 B、 C、 右面是某班一次测验成绩的扇形统计图。其中得优的有12人,全班共有()人。 A、10 B、30 C、40

某校六年级学生视力统计情况如右图。 (1)视力正常的有76人,近视的有()人,假性近视的有()人。 A、50 ;64 B、50 ;65 C、60 ;64 D、60 ;68 (2)假性近视的同学比视力正常的同学少()人。 A、12 B、24 C、20 D、16 (3)视力正常的同学与视力非正常的人数比是()。 A、19:21 B、13:31 C、21:31 D、19:31

李明家5月份的支出及储蓄情况统计如下。 (1)李明家5月份的伙食费共花了800元,这个月他家的支出及储蓄总共是多少钱? A、这个月他家的支出及储蓄总共是3600元钱。 B、这个月他家的支出及储蓄总共是1800元钱。 C、这个月他家的支出及储蓄总共是2000元钱。 D、这个月他家的支出及储蓄总共是2400元钱。 (2)根据扇形统计图把下表填写完整。 A、

统计图表教学设计

课题:1.3统计图表 课时:1 授课教师:许楠 授课班级:高一八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统计图表的作用与意义 2)掌握茎叶图的概念与应用 3)会利用合适的统计图来研究生活中的例子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课前使用预习案进行自主预习案,理解条形统计图、扇形统 计图、折线统计图 2)通过微课的学习,掌握茎叶图的画法和茎叶图的特点 3)课堂学生讨论,一起来画茎叶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统计如表表示的意义分析的过程,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教学重点】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茎叶图的应用 【教学难点】 茎叶图的画法与应用;茎叶图的优缺点 【教学媒体】 微课、ppt、电子白板

【教学方法】 启发式诱导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为什么学习统计图表? (一旦数据被收集后,我们总希望从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帮助我们做出恰当的决策) ppt图片展示:数学卷子、淘宝、学生最喜爱的水果、周至一天温度变化。 引发学生思考,统计图表的作用:整理、收集、处理、分析数据,直观、准确呈现数据。 2.初中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表? 二、课堂探索-三种统计图表 问题1:下图是对50人的智商情况调查后得到的统计图表.根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有多少人的智商在90~105之间? 2.有多少人的智商低于100? 3.有多少人的智商不低于100? 4.你还能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让学生体验用样本估计总体) 【思考交流】折线图与扇形图的对比

2001年市居民支出构成情况如下表所示: 有两位同学分别用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表示了上面的数据 观察并比较这两种统计图: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你觉得哪种统计图更合适?教师学生一起总结三种常用图表的特点和作用 问题 2 下面是关于某个总体包含的所有学生的身高分布的几种表

2017八年级数学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doc

学科:数学 教学内容: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 新课指南 1.知识与技能:(1)理解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能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2)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频率分布折线图及频数、频率的含义,培养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和预测、判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判断和预测的过程,充分理解并掌握归纳与演绎的方法、类比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对常见四种统计图表的学习与分析,体会统计数学思想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利用不同的统计图获得相关的信息.难点是频率、频数的意义及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画法. 教材解读精华要义 数学与生活 如图12-1所示的是某粮店的大米、面粉、小米、玉米面的销售情况统计图,观察图形,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如果你是这家粮店的老板,你会怎么做? 思考讨论这个问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其目的是想通过这个统计图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其中的有些信息可以帮助老板了解民众的需求量大小,如:(1)大米的销售量最大,需多进货;(2)小米的销售量最小,需少进货;(3)面粉的需求量仅次于大米的需求量,也应多进货,等等,你还能找到哪些信息? 知识详解 知识点1 扇形统计图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关于数据的统计的表示方法,它们多是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即用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主要是反映具体问题中的部分与整体的数量关系.扇形统计图的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之和为100%或1,如图12-2所示.

统计图表的制作

统计图表的制作 任务一:创建统计图表2、鼠标上移选择“程序”3、鼠标右移选择Microsoft Excel 1、单击“开始”按钮Excel界面标题栏工具栏菜单栏格式栏编辑区1、点击“打开”工具按钮2、在打开对话框中选择“学生成绩表” 3、单击“打开”按钮(2)选择“插入”菜单的“图表”命令,或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图表向导”按钮,打开“图表向导”对话框;(1)选中用于制表的数据区域。(图中蓝色背景区域)(3)在“图表向导”对话框中,选择图表类型,然后单击“下一步”;单击“下一步”打开”图表源数据“对话框;(4)在“图表数据源”对话框中,选择图表的数据系列;单击“下一步”打开“图表选项”对话框;(5)在“图表选项”对话框中,设置标题、坐标轴、网格线、图例、数据标志和数据表;单击“下一步”打开“图表位置”对话框;(6)在“图表位置”对话框中,选择是建立嵌入式图表还是工作表图表。单击“完成”按钮任务二:编辑统计图表1、图表位置、大小的调整 (1)移动图表:单击图表,把鼠标指针移到图表中,拖动鼠标,移动图表到新的位置。(2)调整图表的大小:单击图表,把鼠标指针移到某个尺寸柄上,鼠标指针成双箭头形状;拖动鼠标,改变图表大小。2、修改图表的类型单击图表,选择“图表”菜单的“图表类型”命令或选择快捷菜单的“图表类型”命令或利用“图表”工具栏的“图表类型”下拉按钮进行改变。3、修改图表中的标题单击图表,选择“图表”菜单的“图表选项”命令;或选择已有的标题,单击修改。4、插入数据标记单击图表,选择“图表”菜单的“图表选项”命令。5、删除图表单击图表,选择“编辑”菜单的“清除”命令;或按Delete 键。6、添加数据方法一:选择添加的数据,用“编辑”菜单的“复制”命令,或单击“常用”工具栏的“复制”按钮,选中图表,用“编辑”菜单的“粘贴”命令,或单击“常用”工具栏的“粘贴”按钮。方法二:选中图表,用“图表”菜单的“添加数据”命令。7、删除数据单击要删除的数据系列,再按Delete键。8、添加文字方法一:选中图表,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文本框”按方法二:选中图表,直接输入文字,然后按Enter键。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如何在Excel中制作统计图表, 并且能利用图表向导创建统计图表,学会了调整图表的位置、大小,能对图表类型进行修改课堂练习1、将本节课制作好的统计图表变换三种类型,将改好的内容保存在“教师机文件”图标里的“八年级信息技术”文件夹中。2、练习上机手册里关于统计图表的内容知识拓展? ? 数据库管理数据库:数据库是把数据按照一定的联系结构组织起来存放在外存储器中的数据集合。其特点是数据高度共享,数据的冗余度小,易于维护和使用。数据清单:在Excel 2003中,把工作表中的数据做成一个类似于数据库文件的数据清单。数据清单也按照行、列方式组织数据。每一行称为记录,每一列称为字段。数据清单的第一行称为标题行,由字段名组成。1.数据清单的建立,可同工作表一样建立。2.使用记录单编辑数据、修改数据、添加记录、删除记录和查找记录 1

用Excel制作统计图表教学设计

用Excel制作统计图表 川教版11、12课 一、教学理念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表格数据图表化的技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并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本节课川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11、12课,上课时近母亲节,因此采用感恩母亲这一主题贯串整个教学中. 根据本课的特点,主要以任务探究学习的方式贯穿整节课。通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学生的协作能力。通过评价环节中学生的之间的互评、点评将本节推向高潮,达到突出重点,攻破难点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掌握了Excel的基本操作。对于数据的统计分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学生的学习热情高,部分学生的探究能力很强,鉴于此本节课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三、教材分析 (一)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课是川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11课制作柱形统计图和12课制作饼形统计图的内容,节内容主要是在利用图表分析数据过程中,遵循“简单、直观、清晰、明了”的基本原则,把表格中的数据转换成图表,并通过图表数据的转换及选择图表类型等操作,确定合适的图表类型,从而实现利用图表加工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作用。从本节内容来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利用向导制作图表的基本方法;知道几种常用图表的特点;学会利用图表进行简单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不连续数据区域的选择、图表的修饰、图表各组成部分的具体应用。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常见的3种图表类型的作用及特点; 2.掌握在Excel中运用“图表向导”制作图表的方法; 3.理解Excel工作表中的数据与图表之间的关系; 4.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在柱形图、饼图、折线图中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5.学会根据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表述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并勇于创新;逐渐形成在社会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形成良好的信息活动态度。

小学数学统计图表题

小学数学统计图表题

统计图表 一、填空。 1、我们学过的常用统计形式有() 和()。 2、一般情况下,数据整理时较常用的方法 是画()字。 3、条形统计图用()的长短来表示 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用折线上的 ()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4、能清楚地反映出各种数量的多少的统计 图是(),不仅能反映数量的多 少,还能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情况的统计 图是()。 二、1、下表是大成小学2001学年各年级学生 人数统计,按要求解答问题。 年级合 计 一二三四五六 人 数 280 265 220 180 已知四年级人数是三年级人数的90%,六 年级人数比一年级人数少55%,算出四、 六年级的人数和合计数,填在表格里。 2、下表是某糖厂今年第二季度产量统计 图,请看图填空。

(1)在括号里填出每个月的产量。 (2)第二季度平均月产糖()吨。 (3)五月份比四月份增产()吨,六月份比五月份增产()吨。 (4)六月份比四月份增产()%,五月份产量占全季度的()%。 3、下图表示的是某人骑自行车所走的路程和花费的时间。 (1)他一共骑了()千米,旅途的最后半小时他骑了()千米。 (2)他在途中停留了()小时,因为图中()。 4、下面是一辆110巡逻车某一天上午8时 到11时30分的行程情况,请看图回答

问题。 (1)这天上午这辆110巡逻车共行驶了()千米路程,平均每小时行驶()千米。 (2)有一段时间这辆车停在那里,这段时间是()到()。 (3)这天上午他们车速最快的一段时间是()。(4)从图中你还能知道什么? 5、李刚、王芳、小亮和昊昊四个人某一天上学的情景是这样的: (1)李刚家的不远处有一个农贸市场,他离家走了一段路以后就进入农贸市 场,由于人多,走得比较慢,走出农 贸市场后,他加快速度,一直走到学 校。 (2)王芳的爸爸是一位出租车司机,这天爸爸顺路带了王芳一段路,然后她自己步 行到学校。 (3)小亮这天最有趣,他从家出发走了一段路以后才发现忘记带美术课要用的 材料了,于是他赶紧回家,拿了材料

EXCEL统计图表的制作(教案)

《EXCEL统计图表的制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EXCEL图表的作用。 ②学会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2、过程与方法: ①熟练掌握利用图表向导建立图表的操作。 ②理解并掌握图表(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类型的选择。 ③理解并掌握图表源数据的选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并乐于与同伴交流等良好品质【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①利用图表向导建立图表的操作。 ②图表类型的选择(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 ③图表源数据的选择 2、教学难点:统计图表制作的步骤,美化图表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任务驱动下的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学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网络一套,PPT课件制作,学生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调查的手法建立一组数据:某班学生使用电脑情况统计表 二、新课: 1、比一比:通过《长江之最》例子,说出统计图表较数据表格有哪些优点?(2分钟) 图形表表述往往比数据更为直观、生动且易于理解。 2、任务一:学习运用图表向导创建折线图(同学们一起在电脑上动手来操作)(6分钟) ①在excel中建立数据表(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 ②选中12个月的降水量的数据。(方法:按住左键不放,从左至右把十二个月的数据选中) ③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图表向导”按钮,弹出图片向导步骤之一。 ④单击下一步之后进入“图表向导”步骤之二——图表源数据。 ⑤单击下一步进入“图表向导”步骤之三——图表选项。在标题中分别输入: 图表标题:(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X轴(月份)、Y轴(降水量)。 ⑥最后进入“图表向导”之四——图表位置。在这里我们就选择“作为其中的对象插入”,单击完成! 3、任务三:修改图表类型(4分钟) ①用鼠标右键单击要更改类型的图表 ②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图表类型”命令 ③在弹出的“图表类型”对话框中选择“柱形图” ④单击“确定”按钮,线形图就改为柱形图了 4、任务二:美化统计图表(6分钟) ①如果我们觉得那一部分不好看,可以用鼠标左键双击这个部分,然后进行修改。 ②调整大小,可以根据Word中调整图片大小与位置的方法,调整图标的大小和位置。 三、课堂练习(10分钟) 1、某地一天气温变化(作业要求:用折线图来做) 2、地球陆地面积分布统计(作业要求:用饼图来做) 3、世界人口变化情况(用柱形图来做) 学生做完之后,老师做点评。(5分钟) 四、课堂小结(2分钟) 通过学习统计图表的制作,同学们完成了在操作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进步。同学们的自主能动性、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发挥。 - 1 -

统计学第三章课后习题画图作业教学文案

3.5.为了确定灯泡的使用寿命(小时),在一批灯泡中随机抽取100只进行测试,所得结果如下: 700 716 728 719 685 709 691 684 705 718 706 715 712 722 691 708 690 692 707 701 708 729 694 681 695 685 706 661 735 665 668 710 693 697 674 658 698 666 696 698 706 692 691 747 699 682 698 700 710 722 694 690 736 689 696 651 673 749 708 727 688 689 683 685 702 741 698 713 676 702 701 671 718 707 683 717 733 712 683 692 693 697 664 681 721 720 677 679 695 691 713 699 725 726 704 729 703 696 717 688 (1)利用计算机对上面的数据进行排序; (2)以组距为10进行等距分组,整理成频数分布表,并绘制直方图; (3)绘制茎叶图,并与直方图作比较。 解:(1)排序:将全部数据复制到Excel中,并移动到同一列,点击:数据→排序→确定,即完成数据排序的工作。 升序后的表为: 651 676 685 691 695 698 704 709 717 727 658 677 685 691 695 699 705 710 718 728 661 679 685 691 696 699 706 710 718 729 664 681 688 692 696 700 706 712 719 729 665 681 688 692 696 700 706 712 720 733 666 682 689 692 697 701 707 713 721 735 668 683 689 693 697 701 707 713 722 736 671 683 690 693 698 702 708 715 722 741 673 683 690 694 698 702 708 716 725 747 674 684 691 694 698 703 708 717 726 749 (2)按题目要求,利用已排序的Excel表数据进行分组及统计,得到频数分布表如下: 100只灯泡使用寿命非频数分布 按使用寿命分组(小时)灯泡个数(只)频率(%) 650~660 2 2 660~670 5 5 670~680 6 6 680~690 14 14 690~700 26 26 700~710 18 18 710~720 13 13 720~730 10 10 730~740 3 3 740~750 3 3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0课建立统计图表教案新人教版

第十课建立统计图表 教学目标: 了解常见的图标类型及特点 掌握建立统计图标的方法 了解多角度分析图标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根据指定的表格中的数据按给定的要求(如按每月份的手机销售数量制图表)画出指定的图表(如柱状图、饼状图等等)。 2、并能根据图表分析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作风。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有所用”的快乐,以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常见的图标类型及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建立和分析统计图标的方法 教学过程: 用屏幕广播观看几种不同的统计图标, 导入: 师:同学们平时喜欢上网吗? 生:喜欢。 师:那你们上网的目的是什么? 生:七嘴八舌说最喜欢的娱乐游戏,帮助学习。。。。 师:你们知道在我们学校最多少个学生喜欢玩游戏而上网的吗? 生:……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有严谨的意识。提醒学生:对于这个问题不能靠猜测,需要用数据来说话。 展示课件,让学生观察比较,哪个能更直观、美观的反映问题,通过对比,很明显可以看到利用图表来表示数据更直观、更能让人理解。“那么这样的图表是怎么做出来的呢?”通过提问,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明确了学习任务,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Excel中各图表类型的特点 师:介绍统计图表的用途:可以直观地分析数据,尤其是数据比较多时更显出方便之处。 1.柱形图:用来显示一段时期内数据的变化或者描述各项之间的比较。分类项水平组织, 数值垂直组织,用来强调数据随时间的变化。 2.条形图:描述各项之间的差别情况。分类项垂直组织,数值水平组织,用来突出数据的 比较,弱化时间的变化。 3.折线图:用来比较等间隔上数据的变化趋势。 4.饼图:用来显示数据系列中第一项点该系列总值的比例关系。一般只显示一个数据系列, 在突出某个重要项时应用比较广泛。 2.插入统计图表

人教版信息技术五下第5课《建立统计图表说课稿》教案

人教版信息技术五下第5课《建立统计图表说课稿》教案各位专家、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建立统计图表。我主要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环境、教学过程这6个板块说起。 一、说教材: (1)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建立统计图表》部分。属于信息素养中信息加工范畴的内容,是信息素养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信息加工的内容有三,即文本信息加工、表格加工和多媒体信息加工。表格是处理数据的一种有效办法,而表格数据的图形化处理,则更加直接和简洁。图表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将那些看似关系并不十分密切的数据,以直观的形态展现在人们面前,增强信息的可读性、可比较性,为人们解决问题、决策或预测发展提供帮助,因而是数据分析过程中的有效手段。 由此可见本节内容是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另外也为以后学习信息集成和信息交流奠定基础。 (2)说教学目标: 主要从新三维目标说起。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根据指定的表格中的数据按给定的要求(如按每月份的手机销售数量制图表)画出指定的图表(如柱状图、饼状图等等)。 2、并能根据图表分析数据。 过程与方法目标: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因此,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我注意更新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化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先学后教,“兵”教“兵”、任务驱动法、提问引导法、协作学习。目的在于运用现代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探索能力的教学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作风。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有所用”的快乐,以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说重点难点: 难点:1、图表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2、图表的分析及应用。 重点:1、图表类型、数据源、图表选项的选择与修改。 2、图表的分析及应用 由此可见对图表的分析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三、说教学理念: 本次课的设计中我遵循以下几个理念: ?讲练结合,在课堂上精讲多练。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合作学习,互帮互助 ?交流经验,分享窍门,减少错的做法,让学生少走弯路。 四、说学情: 对教学对象的分析上我主要从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生已有基础两方面入手。 学生认知水平方面:

Excel图表的创建与编辑

图表的创建与编辑 武安市第三中学安红艳 一、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高一年级第四章“表格信息加工第 4 节Excel 数据图表制作",以数据处理见长的Excel 在数据与图形完美的结合中显示出完全不同的韵味,作为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它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更能体现编者的意图。 学生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Excel 有关数据处理的知识,掌握对Excel 的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为什么使用图表,怎样创建图表以及如何利用图表进行问题的分析。 课程分析:课程内容虽然直观形象,但是不易理解,从数据到图表有个生成的过程;而进一步用图表做数据分析,则是顺理成章;修改图表类型、数据源是本节难点。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Excel图表的概念及其功能,掌握建立图表的一般方法及步骤,理解工作表与图表的关系。 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根据图表的创建一般方法及步骤创建图表,利用图表进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学有所用的观念。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图表的创建及修改 【教学难点】选择参与图表制作的数据及图表类型以及图表的修改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法、探究法、分层练习法完成教学;同时要注意,工作表与图表的关系,编辑与修改图表的方法。 四、教具及信息技术设备配置 本节课在网络教室进行,提前准备好相应的课件及Excel工作表等。 五、教学过程 教师在课前提出问题,导入课程。在生活中有许多的数据,看起来繁杂,不易梳理,怎么可以换个方法让数据看起来更直观形象呢?这是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一)、认识图表类型 教师介绍 excel包含了14中图表类型,不同的图表类型可以表现不同的形式,以满足不同的分析,下面举例说明几种常见的图表类型的应用: 柱形图:柱形图用于描述不同时间数据的变化情况,通常用于表示数据的变化差异,更便于人们进行横向比较。 折线图:折线图主要用于分析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将同一数据系列的数据点在图上

第三章 数据的图表展示

第三章数据的整理 一、填空题 1、对于数值型数据的排序只有两种,即________和________。 2、频数分布反映了总体所有个体在________的分布状态和分布特征。 3、在数据分组中,________变量可以进行单变量值分组,也可以进行组距分组,而________变量只能进行组距式分组。 4、箱线图是由一组组数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5个特征值绘制而成的,反应原始数据分布的图形。 5、组距数列中,每一组的下限与上限之间的中点值称为组中值,它通常作为该组数据的一个________。 6、从外表形式看,统计表一般由4个主要部分组成,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对分类数据的显示可选用的图形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 8、统计分组包括与两层含义。 9、统计表依主词是否分组有、和。 10、对原始数据的审核时审核的内容主要是、。 11、对未分组数据的显示可选用的图形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等。 12、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都可以用图来显示。 13、__________是由“茎”和“叶”两部分构成,其图形是由数字组成的。 14、全距是数列中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之差。 15、_________是用圆形及圆内扇形的角度表示数值大小的图形。 16、统计分组中当相邻两组的上下限重叠时,习惯上遵循__________的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 1、()=频数÷组距,它能准确反映频数分布的实际情况。 A、组中值 B、组数 C、频数密度 D、频率密度 2、对连续型变量分组,相邻组的组限必须()。 A、重叠 B、间断 C、相等 D、相离 3、将某地区100个工厂按产值多少分组而编制的频数分布中,频数是()。 A、各组的产值数 B、各组的工人数 C、各组的工厂数 D、各组职工人数 4、某管理局对其所属企业的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指出哪项是正确的。()。 A、80%~90% 90%~99% 100%~109% 110%以上 B、80%以下90%~100% 89%~100% 100%~110% C、90%以下90%~100% 100%~110 110%以上 D、90% 90%~105% 100%~110 115%以上 5、频数分布中,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频数少,靠近两端的变量值分布频数多,这种分布的类型是()。 A、钟形分布 B、U形分布 C、J形分布 D、均匀分布. 6、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组限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520 B、510 C、 500 D、 490 7、在分组时,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B、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C、此值归入两组均可 D、另立一组 8、某居民小区准备采取一项新的物业管理措施,为此,随机抽取了100户居民进行调查,其中表示赞成 的有69户,表示中立的有22户,表示反对的有9户。描述该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宜采用()。 A、均值 B、四分位数 C、众数 D、中位数 9、由一组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和两个四分位数5个特征值绘制而成的,反映原始数据分布的

制作饼形统计图

第12课制作饼形统计图 兴文初级中学蒲超 教学课时: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用的图表类型,知道饼形统计图的作用。 2、知道创建图表的两种基本方法,用“图表”工具和“图表”向导创建图表;知道嵌入图表和图表工作表的区别。 3、能根据不同的源数据,选择相适应的图表类型,以便更准确表达数据信息。 4、能利用“图表向导”创建“学生年龄分布表”的饼形图,并体会源数据发生变化时,图表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教学时,注意与上节课(第11课)的衔接,启发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EXCEL的图表功能,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即学会制作饼形统计图。 2.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应示范讲解制作饼形图的步骤,强调每一操作步骤的结果。也可根据班级学生实际能力,请学生在教师机上探索性的示范(教师在旁边指导)各步骤,引导学生自主性的学习饼形图的制作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成就感。 2.用所学技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有责任感的制作图表,使图表有美感、清晰、以最佳的效果表现数据信息。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任务是进一步了解EXCEL的图表功能,学会制作饼形统计图。通过“探索活动”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重点 学会制作饼形统计图表。 四.、教学难点 数据表的设计,图表源数据的选择。 五.、教学建议 1、EXCEL中的图表非常直观.清晰.方便,学生在学习到这一部分时也非常好奇,有兴趣。因此,在教学到这一部分时,教学的重点之一既要让学生掌握创建图表的多种方法,同时要懂得对于不同的“源数据”需要选用不同的图表类型,以达到表达数据信息的最佳效果。 2、EXCEL的图表向导具有较强的智能特性,要完成简单的图表的制作,只需要一两个步骤,但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并不明白其意义。在学生活动前建议教师完整地做一次示范讲解。 3、在创建图表时,要让学生明确,“源数据”才是创建图表的依据,明确哪些数据才是源数据,知道对源数据表的格式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