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恶性淋巴瘤

儿童恶性淋巴瘤

儿童恶性淋巴瘤
儿童恶性淋巴瘤

儿童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是个什么样的疾病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由于淋巴细胞是血液细胞,分布全身各个部位,因此恶变的淋巴细胞,也就是淋巴瘤细胞全身各处均可以出现。大约60%的淋巴癌患者首先发症状是颈部、腋窝及腹股沟等处的表浅淋巴结肿大,不痛不痒,开始时可能是单一淋巴结肿大,慢慢的数目增加,且越肿越大。

淋巴瘤还可发生于纵膈、腹腔等处的淋巴结,也可发生在肺部,乳房,肝脏,肾脏、骨骼、大脑、皮肤等各个结外脏器,发生于不同的脏器可引起相应的症状,如发生于胃、小肠或大肠则可能有腹胀、便血、呕吐、腹痛等消化性溃疡或胃肠机能障碍的症状;若淋巴瘤侵犯骨髓,则可能产生脸色苍白、发烧、出血等血液病的症状。

有些病人还可以出现皮肤瘙痒、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根据病理分型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占80%以上,在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中不但以非霍奇金淋巴瘤为主,而且高度恶性占绝大多数。

恶性淋巴瘤目前的发病情况怎么样

近年来,淋巴瘤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根据Lugano国际淋巴瘤会议报道的数据,全球每9分钟就有1个新发病例,根据去年上海世界淋巴瘤宣传日公布的数据,其发病率为3.5人/10万,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4.5万人,在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中,男性占第9位,女性占第10位。

这种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中儿童发病率更高,在儿童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三位。淋巴细胞属于血液细胞,增殖非常快,受环境地影响也比较大,所以近几年淋巴瘤的发病率上升很快,大概以每年4%的速度上升。因此该病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对儿童及青少年的危害更为突出。

恶性淋巴瘤常见症状有哪些?

恶性淋巴瘤为儿童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除了头发和指甲,可侵犯全身各个器官或组织,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常见的是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因侵袭部位广泛、临床表现多样及病情多变,患儿淋巴结肿大易被误诊为淋巴结炎或淋巴结核,还有部分患儿家长没有足够重视。

发热是疾病发病过程中最常见症状之一,可出现于病程的任何时期,多为不规则发热。发热原因之一是肿瘤热,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另一个原因是感染。尽管发热为儿童常见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但没有特异性,临床上常因伴有其他症状和(或)肿瘤转移等而容易误诊。

非霍奇金淋巴瘤虽也有外周淋巴结肿大,但多表现为淋巴结外症状,如咽喉部受累、腹部症状、肿瘤侵及皮肤、肝脾、胸腔纵隔淋巴结,甚至骨髓等,而出现相应的表现如呼吸费力,张口出气、腹痛、肠梗阻、腹胀、疼痛、贫血、体重减轻等。而霍奇金淋巴瘤以持续的无痛性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当然少数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也存在淋巴结以外的其他表现。

恶性淋巴瘤确诊依据是什么?

除了抽血及影像学检查(根据病情可选CT平扫和增强,X线及超声等),首先是骨髓检查排除白血病,再是手术切除肿块行石蜡病理及

免疫组化检查(即手术活检),也可采用淋巴结穿刺活检以便早期确诊,这是确诊淋巴瘤的主要依据。恶性淋巴瘤的肿瘤细胞多存在于大量免疫细胞背景之中(包括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恶性肿瘤细胞散布其中,只占全部细胞的极小部分,且有时淋巴瘤的组织学改变不典型,故只取少许组织活检,有时很难发现肿瘤细胞。

所有患儿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分类标准,经病理活检确诊。治疗前对患儿进行全身体格检查、胸腹等影像学检查(包括增强CT或PET-CT)、骨髓穿刺以及脑脊液检查等。

恶性淋巴瘤治疗方法有几种?

目前常用的治疗为联合化疗,通过化疗使大部分患儿的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并获得较高的生存率。联合化疗为治疗淋巴瘤的主要方案,儿童化疗已趋于个体化,依据机体自身情况的不同针对性采取不同的化疗方案。

淋巴瘤患儿的治疗以多药联合化疗为主。不同分期、不同病理类型采用不同化疗方案。部分加用放疗,复发或难治者加用单克隆抗体甚至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对于累及骨髓并达到白血病期的淋巴瘤患儿定期进行骨髓穿刺了解疾病缓解及治疗情况,未达白血病期患儿根据原发灶的不同选择PET-CT、胸腹部CT等影像学检查了解病灶变化情况。

尽管儿童淋巴瘤,尤其非霍奇金淋巴瘤进展快,易累及骨髓及中枢神经系统,但如果及时就诊并进行准确的病理诊断,根据临床分期和各危险因素分层给予不同强度的联合化疗,大多数患儿的5年生存率可达70%以上。儿童淋巴瘤多属高度恶性,虽研究表明,经过常规的化疗后可明显提高生存率,但也必然会带来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另外,恶性淋巴瘤经初治后多易复发,且复发/难治儿童淋巴瘤预后仍不理想,因此医疗工作者正在探索新型的治疗路径以提高缓解率。

恶性淋巴瘤如何预防?

第一,要保证健康、均衡、规律饮食。

第二,要坚持运动。运动是疾病的克星,每天坚持运动能够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第三,好好休息。预防癌症,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睡眠。长时间睡眠不足,免疫力可能会下降。

第四,有身体异常应积极就诊检查。出现不明原因的无痛性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者,应排除恶性淋巴瘤的可能,尽早运用合理的影像学检查及淋巴结活检以明确诊断。

常用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方案

常用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方案 常用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方案 1.1惰性(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包括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毛细胞性白血病,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结内和结外粘膜相关性B细胞淋巴病),淋巴滤泡型淋巴瘤1/11级。 蕈样霉菌病/Sezary综合症。 1.1.1烷化剂类单药化疗 苯丁酸氮芥0.08mg~0.12mg/kg,po /d 或0,4~1.0mg,po,d1,28 天循环,环磷酰胺 (50-100mg,po/d;300mg/m2po,1-5d 和曲磷胺*,联合泼尼松同用。 1.1.2嘌呤核苷酸类单药化疗 克拉屈滨(喷司他丁)(通常4mg/m2i.v.每2周一次)或 氟达拉滨(通常25mg/m2i.v.30 分钟滴注,第1至5天) 1.1.3 COP (CVP) 环磷酰胺400mg/m2 i.v.或p.o.第1至5天 泼尼松100mg/m2 p.o. 第1至5天 长春新碱 1.4mg/m2 i.v. 第1天 每3至4周重复 1.1.4 CHOP 见 1.2.1 含阿霉素的治疗较不积极的方案通常并不延长中位生存期。故选为挽救治疗 1.1.5化放疗联合 1-11低度恶性淋巴瘤病灶区主疗联合COP/CHOP/Bleo化疗比单独病灶放疗有较高的完全缓 解率,低复发率和较长生存期。 1.1.6干扰素a 滤泡型淋巴瘤干扰素a联合化疗或诱导疗后支持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和增加生存时间 1.1.7抗-CD20单克隆抗体(Rituximab)(美罗华) Rituximab 375mg/m2 i.v. 第1 天 每周重复(4疗程) 可作挽救治疗或联用标准方案化疗(如CHOP)

2020 CSCO儿童及青少年淋巴瘤诊疗指南解读

2020 CSCO儿童及青少年淋巴瘤诊疗指南解读 2020年6月21日,“2020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儿童及青少年淋巴瘤诊疗指南发布会”以线上直播的形式顺利召开。全国血液肿瘤及儿科领域的专家和学者齐聚线上,交流并分享研究成果,共同关注第一版儿童及青少年淋巴瘤诊疗指南的发布。会议期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张翼鷟教授对儿童及青少年霍奇金淋巴瘤诊疗指南进行详细解读,医脉通整理如下。 霍奇金淋巴瘤(HL)是一种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是最早可被治愈的儿童肿瘤性疾病之一。其年龄分布的发病率有两个高峰,分别为15-30岁和55岁之后,因此青少年为HL高发人群。美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20岁以下人群中,HL为第3位常见肿瘤(发病率为1 2.1/100万),是15-20岁青少年第1位最常见肿瘤(发病率为32 /100万)。儿童及青少年淋巴瘤多数预后好,需权衡疗效与远期毒性。 治疗前评估 对于儿童患者,建议骨穿最好涉及两个部位。尽管PET/CT对于其他肿瘤的影像学评估价值存在争议,但针对霍奇金淋巴瘤,PET/CT仍然是最佳的诊断证据。

病理诊断 组织形态学上需要区分经典型HL(CHL)和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HL(NLPHL),其中涉及到鉴别诊断。 ?CHL典型表型:CD45-,CD20-(或异质性阳性)、PAX5(弱阳性)、BOB.1和Oct-2至少一个失表达,CD30+,CD15+/-,LMP 1+/-或EBER+/-; ?NLPHL典型表型:CD45+,CD20+(或异质性阳性)、PAX5+、BOB.1和Oct-2均阳性,EMA+/-,IgD+/-,CD30-,CD15-,L MP-或EBER-。

2020 CSCO儿童及青少年淋巴瘤诊疗指南解读(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2020 CSCO儿童及青少年淋巴瘤诊疗指南解读|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中,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患者占NHL患者约25-35%,其中,B-LBL约占20-25%,T-LBL约占70-80%。其临床具有高度侵袭性,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及骨髓,且T-LBL易伴有纵隔肿物及胸腔积液。 1. 治疗前评估 由于国内各机构PET-CT检测技术存在差异,因此该项仅纳入II级推荐。其中骨髓检查强调应包括两部位骨穿和骨髓活检。 2. 病理分型

由于CD99特异性较差,为精确诊断T-LBL,建议以CD2/3/5/7作为检测标志物,同时也可将CD4/8共表达/共不表达作为诊断依据。 3. 临床分期 儿童及青少年LBL主要根据修订版国际儿童NHL分期系统(IPNHLSS)进行临床分期。此分期系统中,针对腹腔内或腹膜后病变,包括肝、脾、肾和/或卵巢,强调不考虑是否切除。

骨髓侵犯定义: 作为高度侵袭性肿瘤,LBL通常会侵犯患者骨髓。本次指南中对于骨髓侵犯的定义与MICM类似,强调融合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 中枢神经系统侵犯的定义: 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以形态学检测判断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侵犯情况,部分医院采用流式进行诊断,而精度更高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并未得到普及。若此后能够扩大FISH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的应用,则中枢神经侵犯的诊断率会有所提高。 4. 危险度分层 对儿童及青少年LBL患者的危险度分层主要从患者的临床分期及应答状态进行评估。

5. 治疗 LBL的治疗方案正在经历阶段性发展。早期治疗通常采用NHL方案,但其疗效并不理想。尽管NHL方案能够在短期产生一定效果,但患者很快会发生骨髓侵犯,并进展为白血病。之后的BFM-90方案建议采用放疗以对中枢神经系统进行预防治疗,但由于其疗效不明显而副作用严重,因此随后改为BFM-95方案,放弃了放疗。当前国内各中心及医院的治疗通常以BFM-90/95方案为基本框架,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对给药剂量进行微调。 与其他类型的NHL不同,治疗B-LBL除诱导化疗外还需要一定的巩固治疗和强化治疗,并需要后续的维持治疗,总疗程大约需要持续24个月。 难治及复发的治疗

常用淋巴瘤免疫组化鉴别诊断

常用淋巴瘤免疫组化鉴别诊断 一、抗体选用总体原则 第一种方法是,按照一线(Vimentin,Cytokeratin,LCA)、二线、三线抗体做下来,最后得出结论。 第二种方法是,首先用HE染色片对肿瘤进行分型,提出需要鉴别诊断的范围,然后选用一组相应的抗体,进行鉴别诊断。 每个病例要选择多种抗体来保证鉴别诊断的范围,并且要用2 种抗体来证实同一种细胞类型。 二、淋巴瘤鉴别诊断常用抗体选用 1、鉴别T、B淋巴瘤 B细胞淋巴瘤:CD20+,CD79a+。 T细胞淋巴瘤:CD3+,CD45RO+, CD43+。其中TdT阳性,归为T淋巴母;TdT阴性,归为外周T,再根据其部位和形态特点进一步分类。 不能肯定是淋巴瘤时用LCA证实。 2、根据肿瘤细胞的大小选择抗体: ⑴大淋巴细胞性 霍奇金细胞:CD30+、CD15+;何杰金细胞周围常有T淋巴细胞花环状围绕。 弥漫大B(细胞核大于两个小淋巴细胞或一个组织细胞): CD20+,CD79a+,Bcl-6+。 ⑵大异型上皮样细胞巢 T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K+,CD30+,T标志+;如果B标志+,归弥漫大B。 癌:CK+。 恶黑:HMB45+,S-100+,Melon-A+。 生殖细胞肿瘤:PLAP+。 ⑶小淋巴细胞性 B小细胞性淋巴细胞淋巴瘤:CD20+,CD79a+, CD43+,CD5+,CD23+,CD10-。 套区淋巴瘤:CD20+,CD79a+,CD43+,CD5+,CD23-,CD10-;Cyclin D1+。 边缘带淋巴瘤:CD20+,CD79a+,部分CD43+,CD5-,CD23+,CD10-。 滤泡性淋巴瘤:CD20+,CD79a+, CD43-,CD5-,部分CD23+,CD10+;Bcl-6+; 滤泡性淋巴瘤与反应性滤泡鉴别:前者Bcl-2+。 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CD20±,CD79a+, TdT+。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CD3+,CD43+,TdT+。 T小细胞性淋巴细胞淋巴瘤:CD3+,CD43+,TdT-。 伯基特淋巴瘤:CD20+,CD79a+,Bcl-6+,Ki-67 100%+;明显的星空现象。 粒细胞肉瘤:MPO+,CD15+,CD68+,溶菌酶+;看到幼稚嗜酸性粒细胞。 毛细胞白血病侵犯淋巴结:CD43-,CD5-,CD23-,CD10-;几乎无核分裂像;血液检查阳性。 ⑷有浆样分化要加上κ链或λ链 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CD20+,CD79a+,部分CD43+,CD5-,CD23-,CD10-;κ链或λ链+。 浆细胞瘤:CD20-,CD79a+,CD38+;κ链或λ链+。

儿童霍奇金淋巴瘤诊疗规范

附件5-2 儿童霍奇金淋巴瘤诊疗规范 (2019年版) 一、概述 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是一种慢性进行性、无痛的淋巴组织恶性肿瘤,原发瘤多呈离心性分布,起源于一个或一组淋巴结,逐渐蔓延至邻近的淋巴结及组织。霍奇金淋巴瘤约占儿童时期恶性肿瘤的4.8%,占儿童淋巴瘤的15%~20%。其发病情况与社会经济状态相关,社会经济地位不高者通常与EBV感染相关,发病年龄相对早,男孩更多见。 二、适用范围 依据患儿临床特点,经肿物活检、胸腹水或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确诊,并经至少两家三级甲等医院病理专家会诊结果一致,按WHO2016淋巴系统肿瘤病理诊断分型标准进行诊断和分型的18岁以下经典型及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 三、诊断 应当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等进行诊断。 (一)临床表现 儿童淋巴瘤的常见症状包括全身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

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持续的无痛性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儿童HL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受累的淋巴结易于触及,典型为橡皮样、质硬而无触痛。全身症状可有间断反复发热、食欲减退、恶心、盗汗和体重减轻。部分肿瘤特征与预后相关,治疗前需进行常规检查、详细询问。90%的HL以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多起始于一组受累的淋巴结,以颈部和纵隔淋巴结最常见,随着病情进展可逐渐扩散到其他淋巴结区域,晚期可累及脾、肝、骨髓等。患者初诊时多无明显全身症状,20%~30%的患者可伴有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和体重减轻,还可以有瘙痒、乏力等症状。 (二)体格检查 应特别注意不同区域的淋巴结是否增大及具体大小径线、肝脾的大小、伴随体征和一般状态等。 (三)实验室检查 非特异的血象异常包括白细胞升高、淋巴细胞减少、嗜酸细胞增多以及单核细胞增多。通常活动性HL患者可能伴有细胞免疫功能缺陷,需测定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还应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筛查在内的相关感染性筛查。与预后相关的血液及生化检查、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血沉、β2-微球蛋白、血清乳酸脱氢酶是临床常用的预后指标。所有晚期(临床Ⅲ或Ⅳ期)或症状明显(B症状)以及复发需重新分期的患者都应当进行骨髓活检。

超声诊断儿童恶性淋巴瘤的表现及误诊分析

超声诊断儿童恶性淋巴瘤的表现及误诊分析 发表时间:2019-01-21T14:24:23.187Z 来源:《药物与人》2018年11月作者:张丽娜 [导读] 分析超声诊断儿童恶性淋巴瘤的表现及误诊。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诊断儿童恶性淋巴瘤的表现及误诊。方法:选取某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50例恶性淋巴瘤患儿进行实验研究,根据诊断情况将患者分为误诊经病理证实恶性淋巴瘤患儿观察组25例,首次诊断正确的恶性淋巴瘤患儿为对照组25例,比较两组患儿超声表现。结果:观察组患儿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淋巴结肿大、肠梗阻、肠套叠等为主要疾病症状,且对照组淋巴结长短径之比、边界征象、淋巴结门部结构与观察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表现出现的淋巴结肿大、肠梗阻、肠套叠等均为儿童恶性淋巴瘤危险因素,临床的应给予重视,降低误诊率。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超声诊断;误诊分析 临床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为淋巴瘤,淋巴结和淋巴外的组织为主要发病部位,可累及全身各个部位[1]。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儿童恶性淋巴瘤发病率逐年递增。儿童淋巴结因为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且影像学形态较高,所以具有较高的误诊率。随着治疗淋巴结治疗技术的不断的发展,早发现、早治疗对提升恶性淋巴瘤患儿的生存率十分关键。超声影像学因操作简单、经济性高且具有无创等优势被临床广泛应用,但其所表现的局限性也越来越突出。本文重点分析超声诊断儿童淋巴瘤的表现和误诊因素,现有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50例恶性淋巴瘤患儿进行实验研究,根据诊断情况将患者分为误诊经病理证实恶性淋巴瘤患儿观察组25例,首次诊断正确的恶性淋巴瘤患儿为对照组25例,其中男性患儿28例,女性患儿22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9.12+2.14)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颈部彩超:采用iU22超声诊断仪由美国Philjps公司生产,保持1.0-5.0MHz凸探头频率,5-12MHz的线阵探头频率。取患儿仰卧位,使颈部充分暴露,扫查各部位淋巴结,明确肿大淋巴结位置,以淋巴结长轴、短轴为方向扫查纵断面和横切面,并详细观察、记录患儿内部回声、形态、大等特征。 腹部彩超:超声检查前患儿需禁食6-8h,取患儿仰卧位,使腹部充分暴露,多角度多切面扫查患儿腹部及腹腔,观察患儿腹部包块、边缘等。 胸部彩超:取患儿仰卧位,使胸部充分暴露,扫描患儿纵膈肿物的位置、大小等,并观察肿瘤内部的血流情况。 1.3判定标准 彩色多普勒血流的分级标准:0级:Ⅰ级:血流信号无显示;Ⅱ级:存在2-3支分支或短棒状血流信号;Ⅲ级:存在超过3支以上的网状、血流信号。 1.4统计学处理 计数的资料数据用 (%)率表示,同时采用 t检测,计量平均数资料用±标准差(x±s)表示,其次采用χ2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最后使用统计学SPSS21.0的软件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 2 结果 2.1两组患儿就诊情况比较 25例超声误诊患儿中,5例颈部包块就诊,临床症状呼吸困难、咳嗽7例,10例存在急性腹部疼痛,3例患儿存在发热症状。经超声检查均未显示出淋巴瘤,其中5例患儿误诊为肠套叠,纵膈肿瘤8例,淋巴结肿大5例,颈部淋巴结炎7例。首次诊断25例恶性淋巴瘤患儿中均为颈部、腹股沟部、腋窝处肿块就诊。误诊患儿疾病分布情况详见表1. 表1.误诊患儿分布情况(n/%) 误诊疾病误诊例数占比 肠套叠520.0 纵膈肿瘤832.0 颈部淋巴结炎728.0 淋巴结肿大520.0 合计25100.0 2.2两组患儿超声情况比较 对照组淋巴结长短径之比、边界征象、淋巴结门部结构与观察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儿超声情况比较 超声情况误诊例数占比首次诊断正确例数占比淋巴结长短径之比小于2001248.0 大于2312.028.0边界清晰1040.0140.0 模糊28.0312.0淋巴结门部结构在312.01 4.0 模糊或偏心00.0312.0血流情况Ⅰ520.000.0 Ⅱ28.000.0

儿童 ALK 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诊疗规范(2019)

附件5-4 儿童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诊疗规范 (2019年版) 一、概述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是T细胞来源的恶性淋巴瘤,肿瘤细胞具有丰富的、多形性的胞浆和马蹄形的细胞核,表达CD30抗原。本病很大一部分患者与t(2;5)(p23,q35)相关,易位导致的ALK 基因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生物学特性以及患者的预后有明确的相关性。因此2008年的WHO分类,进一步根据是否存在ALK基因的异常表达,将ALCL分为两个不同的疾病:ALK+ ALCL和ALK–ALCL。 ALCL占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2%,儿童淋巴瘤的10%~15%,并以男性占多数(男:女=1.5:1)。在儿童和青 少年患者中超过90%的患者为ALK+ALCL,而成人患者中仅40%~50%为ALK+ALCL。 二、适用范围 经病理、免疫组化、基因检测确诊为ALK阳性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患者。不包括ALK阴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和皮肤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三、诊断 (一)临床表现

常有发热等B组症状,侵犯淋巴结,极易发生淋巴结外侵犯,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1.一般症状:患者经常伴随B组症状,特别是高热。大部分患者(70%)在确诊时已达Ⅲ~Ⅳ期。 2.淋巴结侵犯:巴结肿大约在90%的患者中出现,外周淋巴结最常受累,其次是腹膜后淋巴结和纵隔肿物,淋巴结播散的方式既可为连续的,也可不连续,侵犯的淋巴结可为无痛性肿大,也可伴有红肿热痛。 3.结外侵犯:ALK+ALCL患者较其他亚型的NHL患者更多(60%患者)更早地出现包括皮肤、骨、软组织、肺在内的结外侵犯。结外侵犯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1)软组织和皮肤:是最常出现的结外受累部位,可为多个或单个瘤灶,表现为皮下结节、大的溃疡、多发或弥漫的丘疹样红黄色皮损等。 (2)骨:骨侵犯也很常见,从小的溶骨性损害到骨瘤样的大瘤灶均可见。 (3)肺:肺部病变可为结节样或浸润样,其中约20%的患者伴有恶性渗出。 (4)骨髓:骨髓侵犯的患者不足15%,骨髓活检比骨髓穿刺阳性率更高。用PCR的方法检测NPM-ALK可以在50%患者的骨髓中检测到肿瘤的微小播散。 (5)中枢神经系统:患者在诊断时很少出现中枢神经系统(CNS)侵犯,多见于晚期患者。CNS疾病可以表现为脑膜

儿童恶性淋巴瘤

儿童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是个什么样的疾病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由于淋巴细胞是血液细胞,分布全身各个部位,因此恶变的淋巴细胞,也就是淋巴瘤细胞全身各处均可以出现。大约60%的淋巴癌患者首先发症状是颈部、腋窝及腹股沟等处的表浅淋巴结肿大,不痛不痒,开始时可能是单一淋巴结肿大,慢慢的数目增加,且越肿越大。 淋巴瘤还可发生于纵膈、腹腔等处的淋巴结,也可发生在肺部,乳房,肝脏,肾脏、骨骼、大脑、皮肤等各个结外脏器,发生于不同的脏器可引起相应的症状,如发生于胃、小肠或大肠则可能有腹胀、便血、呕吐、腹痛等消化性溃疡或胃肠机能障碍的症状;若淋巴瘤侵犯骨髓,则可能产生脸色苍白、发烧、出血等血液病的症状。 有些病人还可以出现皮肤瘙痒、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根据病理分型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占80%以上,在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中不但以非霍奇金淋巴瘤为主,而且高度恶性占绝大多数。

恶性淋巴瘤目前的发病情况怎么样 近年来,淋巴瘤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根据Lugano国际淋巴瘤会议报道的数据,全球每9分钟就有1个新发病例,根据去年上海世界淋巴瘤宣传日公布的数据,其发病率为3.5人/10万,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4.5万人,在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中,男性占第9位,女性占第10位。 这种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中儿童发病率更高,在儿童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三位。淋巴细胞属于血液细胞,增殖非常快,受环境地影响也比较大,所以近几年淋巴瘤的发病率上升很快,大概以每年4%的速度上升。因此该病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对儿童及青少年的危害更为突出。

2020 CSCO儿童及青少年淋巴瘤诊疗指南解读 Burkitt淋巴瘤

2020 CSCO儿童及青少年淋巴瘤诊疗指南解读| Burkitt淋巴瘤 2020年6月21日,“2020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儿童及青少年淋巴瘤诊疗指南发布会” 以线上直播的方式顺利召开。全国血液肿瘤及儿科领域的专家和学者齐聚线上,交流并分享研究成果,共同关注第一版儿童及青少年淋巴瘤诊指南的发布。会议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张永红教授对2020年CSCO儿童及青少年Burkitt淋巴瘤诊疗指南进行详细解读,整理如下。 Burkitt淋巴瘤是儿童最常见的淋巴瘤类型,其患者约占所有淋巴瘤儿童患者的4 0%。Burkitt淋巴瘤发病较急,进展较快,具有高侵袭性和高恶度。散发型Bur kitt淋巴瘤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急性腹部症状,包括肠套叠、阑尾炎、腹部巨大包块压迫肠梗阻等;也有部分患者出现颌面部的侵犯症状,包括颌面部肿物、咽淋巴环周边肿物等。 1. Burkitt淋巴瘤的诊断与分型 目前,临床根据MICM分型对Burkitt淋巴瘤进行分型,需要强调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诊断结果的相互结合,以期避免诊断误差。Burkitt淋巴瘤形态学表现为天星现象,通常可观察到多个增殖细胞环绕单个大细胞。从免疫学角度而言,除通过常见的B细胞标志物(CD19/CD20/CD10)进行诊断以外,还需强调融合成熟细胞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包括免疫球蛋白轻链K和λ的检测。此外,在进一步与其他B细胞淋巴瘤进行精确鉴别比较时,还须将细胞遗传学

因素纳入考量,包括检测患者染色体C-MYC是否发生断裂,并强调对BCL2/B CL6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FISH)以佐证诊断结果。 2. Burkitt淋巴瘤的预后不良相关因素 3. Burkitt淋巴瘤的分期

淋巴瘤的病理分类

淋巴瘤的病理分类 (一)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分类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霍奇金淋巴瘤分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后者分为1.结节硬化型(1级和2级),2.混合细胞型,3.淋巴细胞衰减型,4.富于淋巴细胞的经典霍奇金淋巴瘤。 其中,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结的结构基本消失,但可以找到少数残存滤泡的情况并不少见,病变在低倍下呈红蓝斑状位于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比较集中的部位,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分化基本良好,但有些稍大而不规则,核仁比较明显而与单核型R-S细胞变异似有移行。单核型和多核型R-S细胞尚能找见,而典型的R-S细胞却往往作了连续切片都不能找见。背景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浆细胞和成熟的嗜中性细胞为数不多。纤维基本找不见。RS变异细胞表达B细胞抗原(CD20+,CD15-)显示: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为成熟B细胞肿瘤,预后较好。富于淋巴细胞的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形态学与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相似,但RS 细胞有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CD30+,CD15+,CD20-),周围的淋巴细胞为反应T淋巴细胞。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分类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分类比较复杂且分歧较大。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在REAL分类方案基础上,制订了新的世界卫生组织淋巴瘤分类方案(WHO分类方案),全球病理和临床专家首次在淋巴瘤分类方案上达成一致共识。 世界卫生组织(WHO)淋巴瘤分类(2001年) B细胞肿瘤T细胞/NK细胞肿瘤 前体B细胞肿瘤前体T细胞肿瘤 前体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前体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前体T 细胞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 成熟(外周)B细胞肿瘤成熟(外周)T细胞/NK细胞肿瘤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小淋巴细胞淋 巴瘤 T细胞前淋巴细胞白血病 B细胞前淋巴细胞白血病T细胞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免疫母细胞瘤)进展性NK细胞白血病 滤泡淋巴瘤成人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 套细胞淋巴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鼻腔型 结外粘膜相关淋巴瘤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 淋巴结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肝脾T细胞淋巴瘤 脾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皮下脂膜炎型T细胞淋巴瘤 毛细胞白血病蕈样霉菌病/Sezary综合症 浆细胞瘤/浆细胞骨髓瘤原发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 非特异型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 血管内大细胞淋巴瘤原发全身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T细胞/裸细 胞型) 原发渗出性淋巴瘤未分类T细胞肿瘤 伯基特淋巴瘤/白血病淋巴瘤样丘疹病 未分类B细胞肿瘤

2020 CSCO儿童及青少年淋巴瘤诊疗指南解读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2020 CSCO儿童及青少年淋巴瘤诊疗指南解读|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2020年6月21日,“2020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儿童及青少年淋巴瘤诊疗指南发布会”以线上直播的形式顺利召开。全国血液肿瘤及儿科领域的专家和学者齐聚线上,交流并分享研究成果,共同关注第一版儿童及青少年淋巴瘤诊疗指南的发布。会议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高怡瑾教授对儿童及青少年间变大细胞淋巴瘤诊疗指南进行详细解读,医脉通整理如下。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是成熟T/NK细胞淋巴瘤,约占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0-15%。 治疗前评估 ALCL临床特征

?全身症状常见~50%(发烧和体重减轻) ?结外病变常见(皮肤、软组织、骨、肺、胸膜和胃肠病变) ?骨髓(BM)受累~5%;CNS受累少见 ?特殊表现 ①噬血细胞综合征(HLH) ②外周血白血病细胞(表现为严重的呼吸衰竭) ALCL临床分期 目前根据国际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分期系统对ALCL患者进行分期:

?传统形态学仍是目前BM、CSF肿瘤残留的评价方法;更为敏感的分子生物学结果作为支持资料,加以记录。 ?MRI/CT是主要的评估手段;PET/CT结果作为支持资料,加以记录。 ?PET的阴性价值>阳性价值 病理诊断 ?90%可检测到累及ALK(间变淋巴瘤激酶)的易位基因 ?t(2;5)(p23;q35)占85%,致形成NPM/ALK融合蛋白;其余15%病例为累及A LK的其他异位 ?罕见病例可涉及DUSP22、P63等其他基因重排 治疗

?NHL-BFM90方案 NHL-BFM90方案的5年无事件生存率约为76%。用药累积数据如下图: ?ALCL99方案 多中心随机研究数据如下(试验共涉及12个国家的10个国家组或合作组): 图患者分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