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梅花》赏析

《梅花》赏析

《梅花》赏析
《梅花》赏析

《梅花》赏析

《梅花》

年代:宋作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古之“四君子”之一。“四君子”是古代文人从物与环境的结合中提炼出的具有特别的精神象征的意象。

古人借用这些意象往往有这样一种模式:竹,多以画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许文字,以竹之斑驳融文之参差,所谓景中写意。松,以画,画姿则联想尽在松姿中;以诗写神,则松姿尽在想象中,以画以诗,展姿现神,皆谓借物言志。兰,以植,植之盆庭院,飞香于书斋,兰香清,书香雅,谓之淡泊,谓之文雅。而梅,亦如松,可诗可画,不同的'是松以画传神,梅以诗传神。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兰而有芳香。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诗中表达的意境尤为丰富。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几句略出了几枝梅,恰把这几个特征都写出来了。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独角戏,环境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主要还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与环境结合,当然在墨画中环境可以是空白,然而这就是一种环境,只不过比较朦胧。

《梅花》中以“墙角”两字点出环境,极其鲜明,极具意境。墙角显得特别冷清,看似空间狭小,其实作者以墙角为中心,展开了无限的空间,正是空阔处在角落外,见角落便想到空阔。“数枝”与“墙角”搭配极为自然,显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数枝梅”的姿态。“凌寒”两字更是渲染了一种特别的气氛,寒风没模糊掉想象中的视线,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赶跑了,带来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所以,不管它是曲梅还是直梅,读者总会觉得脑海中有一幅有数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画。“独自开”三字就如一剑劈出分水岭般巧妙地将梅的小天地与外界隔开了,梅的卓然独“横”(梅枝不“立”),梅的清纯雅洁的形象便飘然而至。“遥知不是雪”,雪花与梅花——自然界的一对“黄金搭档”,两者相映成辉,相似相融,似乎是一体的。而作者明确“看出”“不是”,并且是“遥知”。为什么?“为有暗香来”。“暗香”无色,却为画面上了一片朦胧的色彩。清晰与朦胧交错,就像雪中闪烁着一个空洞,造成忽隐忽现的动感。也像飘来一缕轻烟,波浪式的前进,横拦在梅枝前。作者用零星的笔墨层层展开意境,几笔实写提起无限虚景,梅之精神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此作者之神往,亦令读者神往。

(完整版)说起梅花阅读答案

说起梅花阅读答案 说起梅花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个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花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挂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人,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丢官弃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诗,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鰲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

梅花诗词赏析

梅花诗词赏析 梅花,又名梅,别名:春梅、干枝梅、酸梅、乌梅, 蔷薇科、杏属小乔木,稀灌木,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平滑;小枝绿色,光滑无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梅原产我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无论作观赏或果树均有许多品种。许多类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观赏,还可以栽为盆花,制作梅,与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还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享有“花之魁”之誉的梅花,具有形神兼备,色香俱佳,玉骨冰心,圣洁高雅,俏也不争春的品格,她不畏严寒,坚韧顽强,独领天下春,自古以来,有关梅的诗词歌赋数不胜数。古今吟咏岭梅诗篇流传下来的不下千章,在中国古诗当中有很多关于梅花的诗词,古代的文人墨客也大多用梅花自喻,从此可以看出梅花的以其独有的特性在中国的古文化当中脱颖而出。那么就从大量的古诗词当中选出几首来赏析一下。 1.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诗】 驿亭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作主。每当日色西沉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 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一意听凭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赏析】 陶渊明爱菊,为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周敦颐喜莲,为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而陆游重梅,则为的是“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的坚贞。这可以从他的《卜算子·咏梅》中得到印证。这首《卜算子》,作者自注“咏梅”,可是它意在言外,象“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正是以梅花自喻的。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绝少、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应有得护理,也无人来欣赏,随着四季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孓然一身,四望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是无主的梅呵。“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诗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孓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

王安石《梅花》阅读答案及赏析

王安石《梅花》阅读答案及赏析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数枝:几枝。 凌寒:冒着严寒。 遥知:远远的就知道。 为:因为。 暗香:形容若隐若现、时断时续的花香。本篇指梅花淡淡的似有似无的幽香。 【佳句赏析】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雪是高洁的,但梅花除了具有雪一般的高洁以外,还具有雪所不具有的香的品格。这梅花不仅凌寒呈艳,而且在严寒中播送出暗香。严寒压不倒梅花的香,于此更显出它凌寒的傲骨。 【阅读训练】 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 ________两字点明地点;_______两字交代时间,突出了春梅于严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独自开与_________相照应,传递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 诗歌并没有描写梅花的枝叶和花朵形态,而是着意写梅花怎样的品格?用诗句回答。 南宋人李壁评此诗说:《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不觉开。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荆公略转换耳,或偶同也。其言下之意,是说王安石的诗有抄袭这首乐府诗的可能。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评析。 阅读答案:这首古乐府只不过就梅花而咏梅花,形象和意境都没有跳出梅花本身。而王安石诗的凌寒独自开,显示了诗人对梅花的感情,表达了不惧恶境的心境,所咏的是有我之境,不是客观的描写。 【译文】 墙角里生长着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在开放。 远望就知道那不是白雪,因为有阵阵幽香飘过来。 【古诗今译】 在偏僻的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在冒着严寒默默地开放。远远地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梅花那淡淡的幽香早就一阵一阵地从远处隐隐传来了。 【赏析】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谥号文。神宗熙宁三年和八年两任宰相,曾积极进行政治经济改革。但由于受保守势力的反对,终于失败并被罢相。晚年退居在江宁钟山,悲愤死去。他工于绝句,且内容充实,语言精练,风格雄健。晚年作品艺术造诣极高。作品有《临川文集》。 作者王安石当时正处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仍然积极力主改革,因此,非担得不到朝廷的支持,反而却遭到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在这种情况下,其孤独的心态和艰难的处境,与梅花共同之处自是可知的。这首小诗看似平白浅显,实则意味深远,它告诉人们坚强高洁的人格才最具伟大魅力。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其意大致为,在墙旮旯的地方,有几枝梅花正在那儿冒着

苏轼《西江月·梅花》赏析

苏轼《西江月·梅花》赏析 西江月·梅花 宋代: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么 同:幺)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译文 玉洁冰清的风骨是自然的,哪里会去理会那些瘴雾,它自有一种仙人的风度。海上之仙人时不时派遣来探视芬芳的花丛,那倒挂着绿羽装点的凤儿。 它的素色面容施铅粉还怕弄脏,就算雨雪洗去妆色也不会褪去那朱唇样的红色。高尚的情操已经追随向晓云的天空,就不会想到与梨花有同一种梦想。 注释

玉骨:梅花枝干的美称。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二:“袁丰居宅后,有六株梅……(丰)叹曰:‘烟姿玉骨,世外佳人,但恨无倾城笑耳。’即使*秋蟾出比之。”瘴雾:犹瘴气。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 冰姿:淡雅的姿态。仙风:神仙的风致。 芳丛:丛生的繁花。 绿毛幺凤:岭南的一种珍禽,似鹦鹉。 涴(wò):沾污,弄脏。 唇红:喻红色的梅花。 高情:高隐超然物外之情。 “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赏析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

致。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素面常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面对着这种美景的东坡,却另有怀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东坡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像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晓云”而来。晓与朝叠韵同义,这句里的“晓云”,可以认为是朝云的代称,透露出这首词的主旨所在。 这一首悼亡词是借咏梅来抒发自己的哀伤之情的,写的是梅花,而且是惠州特产的梅花,却能很自然地绾合到朝云身上来。上阕的前两句,赞赏惠州梅花的不畏瘴雾,实质上则是怀念朝云对自己的深情。下阕的前两句,结合苏轼《殢人娇·赠朝云》一词看,明显也是写朝云。再结合末两句来看,哀悼朝云的用意,更加明朗。 这首咏梅词空灵蕴藉,言近旨远,给人以深深的遐思。词虽咏梅,实有寄托,其中蕴有对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作者既以人拟花,又借比喻以花拟人,无论是写人还是写花都妙在得其神韵。张贵《词源》论及咏物词时指出:“体物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以这一标准来衡量此词,可以窥见其艺术技巧的精湛。

以梅花为题作文经典赏析

以梅花为题作文经典赏析 梅花为题作文1 有一首诗,作者是王安石,在诗中写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这首诗写出了梅花树的枝多、花也多,不畏寒冷,独自开放。 我家也有一棵梅树,它是我爷爷亲手栽的。每年冬天,我家院子里几乎所有的花都谢了的时候,梅花才开放。我家的梅花是浅黄色的,很淡雅。风一吹,花瓣在空中翩翩起舞;风一停,花瓣就“纷纷降落”。香香的梅花就像一个个香香的小天使从天而降。春节时来我家的拜年客都夸梅花,说梅花香、梅花美…… 今年开春后天气寒冷,快到三月还像冬天似的,大家一见面就抱怨天气,而我却窃喜,因为这样梅花开的时间更长了。每天早上,我早早的起来就是想去看梅花。梅花树的旁边有几只鸟儿,这个叫叫,那个跳跳,快乐得像个小精灵。它们常常勾住我的脚步,使我总想在树旁多待一会儿。夏天到了,天气热了,梅花树长出一片片的绿叶子,风一吹,叶子就跟着颤动。梅花树的叶子就像一个机器人,风就像一个控制机器人的主人。“风控制“一吹,”机器人“就动了起来;”风控制“一停,”机器人“马上就停了下来,一动也不动,像钉了一个钉子一样。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兴奋地大叫“表哥、表姐,快来看呀!” 秋天到了,天气凉快多了,梅花树的叶子也不像夏天那样多了。风一吹,叶子就时不时地落下几片来,刚扫干净,过一会儿又能看见

几片散落在地上。冬天到了,梅花树枝慢慢变成光秃秃的了,一副丑丑的样子,你怎么也想不到丑丑的梅树开花了是那么的美丽。 现在,梅花树被爸爸移栽到了菜地边上,我每天都要打开菜园门去看看梅花树。 梅花为题作文2 世界上不止一种花,可我就喜欢梅花。我喜欢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有着”坚强“”高雅“的品质。梅花有白、红、粉红等色,变化较多,气味芳香。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百花凋零时,在冰天雪地里,独有梅花冒着冰寒霜雪,抖擞枝骨,绽包吐蕊的精神,不正是梅花那不畏寒冷的坚强品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们赞美梅花,是因为宝剑的锋利和梅花的无比清香都是经过了很多磨难才得来的,所以一个人要取得成就,就得能吃苦,多锻炼,靠自己的努力来赢得胜利。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人们赞美梅花,是因为它不需要别人夸奖梅花的颜色,他只把自己的清香之气留在天地间。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人们赞美梅花,是因为它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似广寒仙女,翩翩起舞。梅花,你绚丽的色彩,淡淡的清香使我流连忘返。 梅花为题作文3 冬日的严寒,使往常浓妆艳抹的花儿因冬日的冷冽而畏惧时,只

王安石梅花赏析

王安石《梅花》赏析 音乐系08210419 罗梅 梅花,香色俱佳,独步早春,具有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因而历来为诗人们所吟咏,所歌颂。在我国古代为数众多的咏梅诗中,王安石的《梅花》堪称一首饶有特色、脍炙人口的佳作。 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字介甫,号半山,世称临川先生。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他一生写了不少深刻反映人民疾苦和社会问题的作品。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有的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有的风格雄健峭拔,修辞凝练,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对后来宋诗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着有《临川先生文集》。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名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这首咏梅诗吟咏的是早春之梅。全诗虽仅4句20字,却较为形象地刻画了早春梅花的神韵和香色。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颇有寒意的早春时节,万物皆未萌芽,唯独墙角数枝梅花迎寒绽开。这两句写梅花,不绘其形,而传其神。“墙角”二字点明地点;“独自开”与“数枝梅”相照应,传递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凌寒”二字交代时间,突出了春梅于严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不过,这两句诗写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怒放,并非首创。在此之前,已有别的诗加以描绘了。如南朝陈诗人谢燮的《早梅》诗:“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紧扣一个“早”字,用表现人的心理状态的

小学古诗:《梅花》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梅花》原文译文赏析 《梅花》 宋代: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 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注释】 凌寒:冒着严寒。 遥:远远地。知:知道。

为(wèi):因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赏析】 此诗语言朴素,对梅花的形象也不多做描绘,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 “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

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 立在僻静甚至冷清的墙角,冲破严寒静静开放,远远地向世人送去浓郁的幽香,这是绝世之梅,也是绝世之人。 扩展阅读: 王安石(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宋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出生于临川军之新淦县(今江西新干县)[1],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翻译赏析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翻译赏析梅花唐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特强,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钟山,谥文。安石从小随父宦游南北,对北宋中期隐伏的社会危机有所认识。在他进入仕途地方官吏时,能够关心民生疾苦,多次上书建议兴利除弊,减轻人民负担。由于较长时期接

触了解社会现实,"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嘉佑三年(1058)《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要求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抑帛大官僚地主的兼并和特权,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在他任参知政事和宰相期间,取得神宗的支持,抓住"理财"和"整军"两大课题,积极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方田均税、免役、市易、保甲、保马等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或"熙宁变法".由于受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大官僚大地主集团的坚决反对,神宗后来也动摇、妥协,革新派内部又产生裂痕等,新法终被全部废止。安石变法,虽然归根结底是为加强皇权,巩固封建地主统治地位,但在当时对生产力的发展和富国强兵,确曾起了推动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在历史上有其进步的意义。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称誉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列宁全集》第十卷第一五二页)。为了给变法确立理论根据并反击守旧派,安石提出"天变不足畏","尚变者,天道也",用"新故相除"的进化观点驳斥了守旧派的"道不可变"的形而上学论调。同时又公然提出"祖宗不足法",认为"祖宗之法,未必尽善,可革

王安石《梅花》及赏析

王安石《梅花》及赏析 梅花 宋代: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注释 凌寒:冒着严寒。 遥:远远地。知:知道。 为(wèi):因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创作背景 王安石变法的新主张被推翻,两次辞相两次再任,放弃了改革。这首诗是王安石罢相之后退居钟山后所作。 赏析 “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 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 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 “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 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 首二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末二句写梅花洁白鲜艳,香气远布,赞颂了梅花的风度和品格,这正是诗人幽冷倔强性格的写照。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 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 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 意味长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梅花原文-翻译及赏析

梅花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中五代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四卷。南唐升元六年(942)与刘钧等同读书白鹿洞的庐国学,博取功名。有诗《壬申岁承合之任淦阳,再过庐山国学感旧寄刘钧明府》:三十年前共苦辛,囊萤曾寄此烟岑。读书灯暗嫌云重,搜句石平怜藓深。考壬申年为972年,是年赴淦阳任命,经过九江重游故地,写下了这首诗。又诗人好友孟宾于癸酉年(973)为时在淦阳令的李中自编的《碧云集》作序。文中也说道:公理淦民,饮淦水,清白著矣,可知其972-973年知淦阳,约三十年前读书庐山国学,当在942年左右,是否登进士,不考。后显德中任淮西某县令。周世宗南伐,陷于周师,受新命。六年(959),以兄弟亡故,两亲在堂,上表请归故国,得周帝恩准,弃官归南唐亲养。宋乾德初任吉水尉,历新喻、安福、晋陵等县令。开宝五年(972)任新淦县令。973年任淦阳宰时,编成自己诗集《碧云集》,共有二百余篇,时晋天福中进士孟宾于任水部郎中,为其诗集作序。未几卒。《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诗人一生多任县级小吏,政治上并不得志,加上连年战乱,亲人离散,朋友远别,政治抱负难以实现,生活上不甚如意。但诗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在病中,在别离中,

在怀念中,在高兴中都忍不住赋诗,有诗魔又爱秋、禅外诗魔尚浓等句,深思苦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一秋同看月,无夜不论诗。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溪头烘药烟霞暖,下围棋日月长(《思简寂观旧游寄道者》。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气。...

古诗西江月·梅花翻译赏析

古诗西江月·梅花翻译赏析 《西江月·梅花》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全文如下: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前言】 《西江月·梅花》也题作《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西江月·梅》。这是苏轼被贬惠州时所作。上阕通过赞扬岭南梅花的高风亮节来歌赞朝云不惧“瘴雾”而与词人一道来到岭南瘴疠之地。下阕通过赞美梅花的艳丽多姿来写朝云天生丽质,进而感谢朝云对自己纯真高尚的感情一往而深,互为知己的情谊。并点明悼亡之旨。全词咏梅,又怀人,立意脱俗,境象朦胧虚幻,寓意扑朔迷离。格调哀婉,情韵悠长,为苏轼婉约词中的佳作。 【注释】 ⑴瘴雾: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 ⑵芳丛:丛生的繁花。 ⑶绿毛么凤:岭南的一种珍禽,似鹦鹉。 ⑷涴:沾污,弄脏。 ⑸唇红:喻红色的梅花。 ⑹不与梨花同梦: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翻译】 玉洁冰清的风骨是自然的,哪里会去理会那些瘴雾,它自有一种

仙人的风度。海上之仙人时不时派遣来探视芬芳的花丛,那倒挂着绿羽装点的凤儿。它的素色的面容如果翻一下嫌太过粉婉,如果雨雪洗去妆色的话那种朱唇样的红色根本不会褪去。高尚的情操已经追随向晓云的天空,Org就不会想到去和梨花有同一种梦想。 【鉴赏】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素面常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面对着这种美景的东坡,却另有怀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东坡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象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晓云”而来。晓与朝叠韵同义,这句里的“晓云”,可以认

踏莎行·雪似梅花 阅读答案附赏析

踏莎行吕本中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1)上片中的不 似二字,具体含义是什么?(2分) (2)词中写到了哪些恼人风味?(4分) (3)上下片都写到梅,写法有何不同?各有什么作用?(4分)参考答案10.(1)雪花不似梅 花飘香,梅花不似雪花飞舞。(2分)(2)离别经年不得相见的怅恨,心中苦闷无人倾吐的孤 寂。(4分)(3)上片实写雪中月下之梅,以清冷之景衬托忧伤之情;下片虚写去年探梅往事, 今昔对照,引出下文的感伤。(4分)赏析吕本中的诗词以构思精巧见长,大多写得词浅意深, 别有风味,胡仔说:吕居仁诗清駃可爱。如树移午影重帘静,门闭春风十日闲,往事高低半 枕梦,故人南北数行书。(《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三)而吕本中的艺术风格在词中则体 现得尤为明显。像《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菩萨蛮(高 楼只在斜阳里)》等词中,都鲜明地表现了词人这种艺术风格。词的上片以似与不似写梅与雪 交相辉映的奇绝之景。梅花与飞雪同时的情景之下,写梅往往说到雪,以雪作背景。唐代齐 己《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宋代陆游《梅花》绝句: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 满四山中。正因为梅与雪同时,加之梅花与雪花有相似之处,诗人便常常将它们联系起来。 唐代张谓《早梅》诗说它们形似难辨: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销。而宋代王安石则从另一角度表现其不似,《梅花》诗云:墙角数枝梅,凌 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质相异,神相别,因 而在本词中词人在写了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之后,即拔起一笔:似和不似都奇绝。似是言色, 不似则言香。在朦胧月色之中,雪白梅洁,暗香浮动,这确实是种奇妙的境界。 月下奇景,本应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可是词人认为是恼人的。恼人即撩人,此解释在诗 词中屡见不鲜。会撩拨起人的心事的原因词人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含糊地说:恼人风味阿谁 知?请君问取南楼月。词人在此处设下了悬念,令人揣想。江淹《恨赋》中名句:春草碧色, 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李白《渌水曲》:渌水明秋日,南湖采白蘋。荷花娇欲语, 愁杀荡舟人。此诗说的是送行时看到春草如茵,绿水如染,正是此春光反而增加了诗人的惆 怅。李诗说的是姑娘在湖上采蘋,秋日明丽、荷花红艳,但此景不使人欢,反叫人愁,这是 因为心中本有事,见了这乐景则与她心情抵触不入,反而触景添愁。词的下片则点明词人心 事的由来: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原来是去年梅花开放时节,曾同情人共 赏梅花,南楼之月可作见证,而今与情人离别了,风物依旧,人事已非,词到结句时才点明 词人为什么别来频醉频醒,是为了轻离别的恨。整首词先设下重重迷障,层层云翳,然后 驱雾排云,露出了本意这样使读者从深深的困惑中明白过来,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言情之 词,必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婉流美之致。(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吕本中这首《踏莎行》 见雪兴怀,睹梅生情,登楼抒感,对月寄慨,把离别恨委婉道出,有着一种朦胧美。这种朦 胧美不同于明快之美,但也不是晦涩。如果一首词让人感到不知所云,百思不解,那就失却 了意义。这种词没有朦胧美,而是晦涩。朦胧美如雾中之花,纱后之女,初看不清楚,细辨 可见其形态,这种境界给人一种含蓄美。这首词的题旨全靠最后一句到今犹恨轻离别点出。 艺术手法确如画龙,在云彩翻卷之中,东现一鳞,西露一爪,最后见首点睛,因而使画中之 龙既显得体态矫健,又透出十分神韵。踏莎行·杨柳回塘阅读答案附赏析踏莎行·春暮阅 读答案附赏析踏莎行·写怀阅读答案附赏析踏莎行(晏殊)晏殊:踏莎行踏莎行(欧阳修)踏莎 行(周紫芝)踏莎行(姜夔)踏莎行(吴文英)秦观

《梅花》赏析

《梅花》赏析 《梅花》 年代:宋作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古之“四君子”之一。“四君子”是古代文人从物与环境的结合中提炼出的具有特别的精神象征的意象。 古人借用这些意象往往有这样一种模式:竹,多以画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许文字,以竹之斑驳融文之参差,所谓景中写意。松,以画,画姿则联想尽在松姿中;以诗写神,则松姿尽在想象中,以画以诗,展姿现神,皆谓借物言志。兰,以植,植之盆庭院,飞香于书斋,兰香清,书香雅,谓之淡泊,谓之文雅。而梅,亦如松,可诗可画,不同的'是松以画传神,梅以诗传神。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兰而有芳香。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诗中表达的意境尤为丰富。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几句略出了几枝梅,恰把这几个特征都写出来了。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独角戏,环境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主要还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与环境结合,当然在墨画中环境可以是空白,然而这就是一种环境,只不过比较朦胧。 《梅花》中以“墙角”两字点出环境,极其鲜明,极具意境。墙角显得特别冷清,看似空间狭小,其实作者以墙角为中心,展开了无限的空间,正是空阔处在角落外,见角落便想到空阔。“数枝”与“墙角”搭配极为自然,显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数枝梅”的姿态。“凌寒”两字更是渲染了一种特别的气氛,寒风没模糊掉想象中的视线,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赶跑了,带来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所以,不管它是曲梅还是直梅,读者总会觉得脑海中有一幅有数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画。“独自开”三字就如一剑劈出分水岭般巧妙地将梅的小天地与外界隔开了,梅的卓然独“横”(梅枝不“立”),梅的清纯雅洁的形象便飘然而至。“遥知不是雪”,雪花与梅花——自然界的一对“黄金搭档”,两者相映成辉,相似相融,似乎是一体的。而作者明确“看出”“不是”,并且是“遥知”。为什么?“为有暗香来”。“暗香”无色,却为画面上了一片朦胧的色彩。清晰与朦胧交错,就像雪中闪烁着一个空洞,造成忽隐忽现的动感。也像飘来一缕轻烟,波浪式的前进,横拦在梅枝前。作者用零星的笔墨层层展开意境,几笔实写提起无限虚景,梅之精神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此作者之神往,亦令读者神往。

陈亮《梅花》诗词赏析

陈亮《梅花》诗词赏析 梅花 宋代: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译文 稀稀落落地梅树枝条歪歪轻斜地挂满那洁白如玉的雪花,使得枝条上一朵又一朵的梅花花萼泛着斑斑点点的雪花在阳光照射下闪着晶莹的光采。忽然有一朵梅花最先绽开放了,这使得想要在春天竞吐芳香的种种百花都落在梅花的后面了。 梅花要想把春天悄不过来的信息传递出去,又怎么会害怕被厚厚的积雪所深深埋藏呢!请玉笛不要再吹奏那令人伤感的古曲《梅花三弄》了,让主宰春天的神东君为梅花留住春天,不要让开在早春的梅花因一支悲伤曲调而过早地凋谢。 注释 疏:稀疏,稀落。玉瘦:点:闪着,泛着。休:莫,不要。 三弄:指古曲《梅花三弄》,全曲主调出现三次,故称三弄。 东君:司春之神。主张:当令,作主,主宰春天。 赏析

稀疏的梅树枝条横斜着,洁白如玉,刚劲有力;花萼上点缀着颗颗 雪珠,反射出晶莹的光彩。有一朵梅花竟然先开了,竞吐芳香的百花就 都落在梅花的后面了。梅花呀,要把春天到来的信息传递,又哪怕那雪 压冰欺!玉笛呀,不要再反复吹奏《梅花落》的曲子了,因为春神正在 主宰着人间。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 写出了梅花不怕挫折打击、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严冬阻挡不了春天到来的脚步, 深雪又怎能埋藏梅花的芬芳气息?颂扬了梅花坚贞不屈的精神,诗人 以颂赞梅花的口吻来寄托自己的爱国思想。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玉笛不要再吹奏那伤感的“梅花 三弄”曲调了,春神就要来到人间,主宰大地。表达了诗人爱梅、惜 梅之情,请东君为梅花作主,让玉笛不要再吹“三弄”了,留住春天,不要让梅花凋谢。 陈亮一生极力主张抗金,反对投降,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梅花》一诗,表达了他的爱国之志,对抗金的胜利、国家的前途,都充 满了必胜的信心。诗是诗人情感发展的产物,既然玉笛演奏的《梅花落》曲子阻挡不了在春天阳光哺育下的梅花茁壮成长,那末,投降派 的种种苟且的言论又怎能阻挡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进呢?进一步以颂赞 梅花的挺然独立来表达对投降派的强烈谴责,寄托了自己一生力主抗战,反对投降的爱国主义思想。

卜算子咏梅赏析

卜算子咏梅赏析 《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卜算子·咏梅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1961年12月 【译诗】风雨将春天送走了,飞雪又把春光迎来。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告。待到山花开满大地时,梅花就在花丛中欢笑。 【赏析】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宋代林和靖,?这位赏梅爱梅的大隐士就有不断吟唱梅花的诗篇。以“妻梅子鹤”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大意境与大调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 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哪怕县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冰棱,面对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

仍然一支独秀,傲然挺拔。?诗人当然也依古训,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就在这“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当口(即:当时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争),?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诗人这个“俏”字用得极好,?梅花从未出现这的形象就在这一个字上出现了。这是喜悦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胜利者的形象,当然这不仅是诗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这个“俏”包含了多少层深刻的含义啊,积极进取、永不屈服。 下阕,诗人又把梅花的形象向纵深引导,它虽俏丽但不掠春之美,?只是一名春天使者,为我们送来春的讯息。而当寒冬逝去,春光遍野的时候,?梅花却独自隐逸在万花丛中发出欣慰的欢笑。梅花,它在诗人眼中是一名战士,?它与严寒搏斗,它只为了赢得春天,通报春天的来临,然后退去,并不强夺春天的美景。?这一形象是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形象。诗人在此已大大地深化了梅花的形象,?它已成为一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它已从一个中国革命者成为一名世界革命者。梅花在新中国里,它的形象已被诗人塑造成型,更加丰满高大了。

西江月。梅花赏析

《西江月·梅花》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前言】 《西江月·梅花》也题作《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西江月·梅》。 这是苏轼被贬惠州时所作。上阕通过赞扬岭南梅花的高风亮节来歌赞 朝云不惧“瘴雾”而与词人一道来到岭南瘴疠之地。下阕通过赞美梅花 的艳丽多姿来写朝云天生丽质,进而感谢朝云对自己纯真高尚的感情 一往而深,互为知己的情谊。并点明悼亡之旨。全词咏梅,又怀人, 立意脱俗,境象朦胧虚幻,寓意扑朔迷离。格调哀婉,情韵悠长,为 苏轼婉约词中的佳作。 【注释】 ⑴瘴雾: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 ⑵芳丛:丛生的繁花。 ⑶绿毛么凤:岭南的一种珍禽,似鹦鹉。 ⑷涴(wò):沾污,弄脏。 ⑸唇红:喻红色的梅花。 ⑹不与梨花同梦: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译文】 玉洁冰清的风骨是自然的,哪里会去理会那些瘴雾,它自有一种 仙人的风度。海上之仙人时不时派遣来探视芬芳的花丛,那倒挂着绿

羽装点的凤儿。它的素色的面容如果翻一下嫌太过粉婉,如果雨雪洗去妆色的话那种朱唇样的红色根本不会褪去。高尚的情操已经追随向晓云的天空,就不会想到去和梨花有同一种梦想。 【鉴赏】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素面常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面对着这种美景的东坡,却另有怀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东坡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象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晓云”而来。晓与朝叠韵同义,这句里的“晓云”,可以认为是朝云的代称,透露出这首词的主旨所在。

朱自清散文《梅花》赏析

朱自清散文《梅花》赏析 导读:这一卷诗稿的运气真坏!我为它碰过好几回壁,几乎已经绝望。现在承开明书店主人的好意,答应将它印行,让我尽了对于亡友的责任,真是感激不尽! 偶然翻阅卷前的序,后面记着一九二四年二月;算来已是四年前的事了。而无隅的死更在前一年。这篇序写成后,曾载在《时事新报》的《文学旬刊》上。那时即使有人看过,现在也该早已忘怀了吧?无隅的棺木听说还停在上海某处;但日月去得这样快,五年来人事代谢,即在无隅的亲友,他的名字也已有点模糊了吧?想到此,颇有些莫名的寂寞了。我与无隅末次聚会,是在上海西门三德里一个楼上。那时他在美术专门学校学西洋画,住着万年桥附近小弄堂里一个亭子间。我是先到了那里,再和他同去三德里的。那一暑假,我从温州到上海来玩儿;因为他春间交给我的.这诗稿还未改好,所以一面访问,一面也给他个信。见面时,他那瘦黑的,微笑的脸,还和春间一样;从我认识他时,他的脸就是这样。我怎么也想不到,隔了不久的日子,他会突然离我们而去!——但我在温州得信很晚,记得仿佛已在他死后一两个月;那时我还忙着改这诗稿,打算寄给他呢。 他似乎没有什么亲戚朋友,至少在上海是如此。他的病情和死期,没人能说得清楚,我至今也还有些茫然;只知道病来得极猛,而又没钱好好医治而已。后事据说是几个同乡的学生凑了钱办的。他们大抵也没钱,想来只能草草收殓罢了。棺木是寄在某处。他家里想运回去,苦于没有这笔钱——虽然不过几十元。他父亲与他朋友林醒民君都指

望这诗稿能卖得一点钱。不幸碰了四回壁,还留在我手里;四个年头已飞也似地过去了。自然,这其间我也得负多少因循的责任。直到现在,卖是卖了,想起无隅的那薄薄的棺木,在南方的潮湿里,在数年的尘封里,还不知是什么样子!其实呢,一堆腐骨,原无足惜;但人究竟是人,明知是迷执,打破却也不易的。 无隅的父亲到温州找过我,那大约是一九二二年的春天吧。一望而知,这是一个老实的内地人。他很愁苦地说,为了无隅读书,家里已用了不少钱。谁知道会这样呢?他说,现在无隅还有一房家眷要养活,运棺木的费,实在想不出法。听说他有什么稿子,请可怜可怜,给他想想法吧!我当时答应下来;谁知道一耽搁就是这些年头!后来他还转托了一位与我不相识的人写信问我。我那时已离开温州,因事情尚无头绪,一时忘了作覆,从此也就没有音信。现在想来,实在是很不安的。 我在序里略略提过林醒民君,他真是个值得敬爱的朋友!最热心无隅的事的是他;四年中不断地督促我的是他。我在温州的时候,他特地为了无隅的事,从家乡玉环来看我,又将我删改过的这诗稿,端端正正的抄了一遍,给编了目录,就是现在付印的稿本了。我去温州,他也到汉口宁波各地做事;常有信给我,信里总殷殷问起这诗稿。去年他到南洋去,临行还特地来信催我。他说无隅死了好几年了,仅存的一卷诗稿,还未能付印,真是一件难以放下的心事;请再给向什么地方试试,怎样?他到南洋后,至今尚无消息,海天远隔,我也不知他在何处。现在想寄信由他家里转,让他知道这诗稿已能付印;他定

诗歌鉴赏《见梅》《梅花》

见梅(宋)何应龙 云绕前冈水绕村,忽惊空谷有佳人。天寒日暮吹香去,尽是冰霜不是春。 梅花(明)宸濠翠妃 绣针刺破纸糊窗,引透寒梅一线香。蝼蚁也知春色好,倒拖花片上东墙。 两首诗都吟咏梅花,描摹手法(塑造、刻画)、言志方式(抒情)各有妙处,请结合两诗作简要赏析。 答:何诗主要是正面描摹梅花的环境、风姿、芳香、精魂,言志方式为借梅言志,倾诉生不逢时、孤芳自赏的情怀。 宸濠诗主要是侧面点染,捅破纸窗,引透寒香,隔纸看梅,蝼蚁 拖花兴味盎然。诗人借小处描写蝼蚁拖花,曲折传达了对梅、春色的喜好。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全诗只在“送归”上落笔,体现了作者对异国友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体现了对友人的关切,因其家乡渺茫难至;对友人 的惜别,谁与他共此旅程?还有祝愿:“明月”示晴,“帆风”谓顺. 送春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这首诗既有“残花”“子规”(杜鹃)一类意象,又有“燕子”“东风”一类意象,诗人究竟是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答案】诗人虽写了暮春残花,杜鹃啼血,含有淡淡惜春之意,但从整体上看,落笔在“子规相信东风能唤回”,要竭力留住美好时光。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 D (绌:排斥)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反映老子“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品质的有() ①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②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③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④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⑤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A .①②④B.①②⑤ C .①③⑤ D .①②③⑤ 【答案】B 1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义的一项是() 【答案】D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1)我所要告诉你的,就是这些罢了。 (2)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商量问题。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是周朝藏书室的管理人员。 孔子到东周,准备向老子问礼。老子说:“你所说的人,他的人和骸骨都已腐朽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一个君子,如果得到政治机会,就做官,坐马车;得不到政治机会,就像蓬蒿一样流移而行。我听说,会做生意的商人,把货物深藏,不让别人知道,仿佛什么也没有,而君子之人,美德充盈,其容貌却似愚笨之人。要把你的骄气与多欲、伪善与胡思乱想都去掉,这些都无益于你的身心。我所要告诉你的,就是这些罢了。”孔子离去,告诉他的学生说:“鸟,我知道它能飞上天空;鱼,我知道它能在水中遨游;兽,我知道它能在地上奔跑。能跑的,可以用网捕捉;能游的,可以用丝线垂钓;能飞的, 可以用箭射猎。至于龙,我不知道它是不是乘风驾云而升天的。今天我看见老子,他大概就是龙吧!” 老子讲修道德,他的学说以自隐无名为主。久住东周,看到周室衰微,于是离去。经过函谷关,关令尹喜说:“你将要隐居起来了,请尽力为我著书。”于是老子就撰述《道德经》上下篇,谈论“道” 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