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镇痛泵的使用和管理1

镇痛泵的使用和管理1

镇痛泵的使用和管理1
镇痛泵的使用和管理1

镇痛泵的使用和管理

1目的:规范镇痛泵的使用和管理,减少不良反应,保障患者安全。

2 目前我院使用的镇痛泵品牌和具体规格如下:

镇痛泵名称规格/型号锁定时间

(min)单次给药剂

量(ml)

持续背景剂

量(ml/h)

有效输注量

(ml)

福尼亚wz-6523c

-10

15 0.5 2 100

CADD-Legacy医师设定医师设定医师设定100 3 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适应症优点

静脉(PCIA)癌痛、术后痛、创伤痛、烧伤后

疼痛、炎症性疼痛等起效快,效果可靠, 适应症广泛

硬膜外(PCEA)术后痛以及顽固性癌痛的治疗用量小,止痛效果可靠,持

续时间长久,且作用范围局

限,对全身影响相对较小

4麻醉科医生:

4.1评估患者后制定个性化的镇痛方案, 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告知潜在风险、签署知

情同意书,配置镇痛药,设置参数。

4.2镇痛泵使用前与患者的患者主管医生沟通。

4.3患者宣教:镇痛泵放置前向患者/家属解释镇痛泵使用目的、常见不良反应和注意

事项。

4.4每个镇痛泵上标有患者姓名、性别、登记号,镇痛药物名称及浓度,开始时间,麻

醉医生姓名。

4.5镇痛泵放置后由麻醉医生或通过PACU护士与主管医生/护士进行交班。

4.6麻醉科值班医生在术后24小时内对使用镇痛泵的患者进行评估,内容包括:疼痛

评分、是否出现副作用、是否需要调整和补充方案等,将相关情况告知责任护士,并在《麻醉及镇痛后访视记录单》中记录。

4.7建立病区镇痛泵管理档案。制定镇痛登记表;表格内容包括病人的姓名、性别、年

龄、登记号;麻醉方式、疾病诊断、镇痛途径,药液配方、镇痛时间、镇痛效果以及并发症等观察项目。所有镇痛的病人都建立登记表,登记表的内容项目要认真填写完善。

4.8由麻醉科值班医生负责围术期镇痛治疗。

5病区护士:

5.1按时检查静脉/硬膜外穿刺部位有无异常,管道是否通畅,固定是否妥当,连接处

有无松脱;镇痛泵上的标识是否完整清晰。

5.2患者宣教:保持穿刺部位干燥、防止管子滑脱、出现不良反应及时通知护士等。

5.3镇痛泵使用期间至少每4h评估一次患者疼痛程度,特殊患者根据麻醉医生或病区

主管医师的建议执行,记录在护理《疼痛评估记录单》上。

6病区主管医生:

6.1如出现疼痛控制不理想或出现过度镇静/呼吸抑制等并发症时,评估患者并处理相

关情况,必要时及时联系麻醉科会诊。

6.2病区患者需要使用镇痛泵实施镇痛治疗时,由主管医生申请麻醉科医生会诊。

6.3术前没有申请使用镇痛泵的患者,术后需要使用镇痛泵实施镇痛治疗时,由主管医

生申请麻醉科医生会诊。

7出现下列情况时的处理流程:

7.1镇痛效果不理想:

a 首先护士检查止流夹是否打开,管道连接是否通畅、硬膜外腔导管有无滑出等

故障,评估患者/家属自控镇痛泵按压方法是否正确。

b 排除以上情况后,通知患者主管医生,不轻易使用口服或注射镇痛类药物。

c 主管医生评估患者后,根据需要通知麻醉科医生。

7.2镇静过度/呼吸抑制:

a 发现患者感觉异常或运动异常、过度镇静、呼吸频率低于10次/min、血压低

于90/60mmHg时,立即关上止流夹,开放气道,鼻导管吸氧或面罩通气。

b 立即报告主管医生/麻醉科值班医生。

8 停用:

8.1静脉镇痛泵用完后由病房护士或麻醉医生收回并在《麻醉及镇痛后访视记录单》上

记录停用时间。

8.2硬膜外镇痛泵用完后由病房护士通知麻醉科值班医生;由麻醉医生拔出硬膜外腔导

管,评估硬膜外腔和穿刺处情况,并在《麻醉及镇痛后访视记录单》中记录停用时间及评估结果。

三、推荐使用的镇痛方法

根据不同的给药途径分为:静脉PCA(PCIA)和硬膜外PCA(PCEA)。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而采取不同使用方案。

1.PCIA 采用的主要镇痛药有阿片类药(芬太尼、舒芬太尼,阿芬太尼等)和曲马多、凯

芬等。阿片类药物之间的相对效价比:杜冷丁100mg≈曲马多100mg≈芬太尼0.1mg ≈舒芬太尼0.01mg

推荐常用配方见表

药物(浓度)负荷剂量bolus剂量锁定时间持续输注

芬太尼(10ug/ml)10-30ug 10-30ug 10-15min 0-10ug/h 舒芬太尼(1-2ug/ml)1-3ug 2-4ug 10-15min 1-2ug/h 曲马多10mg/ml2-3mg/kg 20-30mg 10-15min 1-15mg/h 2.PCEA

3、 注射用NSAIDs 药物

——————————————————————————————————————— 注射液 剂量范围 起效时间 维持时间 用法和用量

(mg ) (min ) (h )

——————————————————————————————————————— 氟比洛芬酯(凯芬) 50-200 15 8 IV :50mg/次,3-4次/日或

50mg 首剂,100-150mg/d

附:镇痛泵配方原则根据三阶梯镇痛模式制定镇痛方案 一阶梯:疼痛评估

二阶梯:I.疼痛评分<=3分即轻度疼痛,配方以NSAIDS 类药物如氯诺昔康等为主; II.疼痛评分4-6分即中度疼痛,PCIA 配方以弱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等为主和或配伍NSAIDS 类药物;PCEA 配方以罗哌卡因+芬太尼/吗啡;

III.疼痛评分>=7分即重度疼痛,应用强阿片类药物如:芬太尼、舒芬太尼等为主和或配伍NSAIDS 类药物;

三阶梯:反复评估,及时按阶梯调整用药、剂量及给药方式,确定患者保持无痛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PCEA 药物 Concentration

浓度 Rate (ml/h) 持续输注

Bolus 剂量 (ml)

Lockouttime (min)锁定时间

1h Limit (ml) Ropivacaine 0.1~0.12% 2~8 2 15 10 Bupivacaine 0.1~0.12% 2~8 2 15 10 Fentany l * 1~2ug/ml 2~8 2 15 10 Morphin e *

20ug/ml

2~8 2

15

10

Sufentany l * 0.1-0.2ug/ml 2~8

2 15 10

腹部手术后镇痛泵的应用与护理

腹部手术后镇痛泵的应用与护理 【摘要】目的观察腹部手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效果。方法208例腹部手术随机分两组,实验组108例,术后应用镇痛泵,对照组100例,术后采用间断肌肉注射镇痛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48小时的镇痛效果、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比较,镇痛效果差异有高度显著意义注:X2检验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意义2.3 两组肠蠕动恢复和肛门排气时间见表2。表2 两组肠鸣音恢复及肛门排气时间比较注:t检验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4 两组不良反应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注:X2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从上述表中可以看出,实验组镇痛效果优良率达100%,镇痛药使用率为0.发生不良反应16例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发生不良反应16例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4.8%,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却比对照组少。对胃肠功能的影响,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3 护理3.1 术前护理腹部手术病人担心手术后疼痛,一般均有恐惧心理。术前要告知病人疼痛与心理的潜在关系,讲解疼痛的有关知识和镇痛泵的使用知识、注意事项,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疑问,解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减轻其心理压力。3.2 术后护理 3.2.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使用镇痛泵的病人术后常规吸氧并心电监护,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SPO2的变化及病人皮肤、口唇、甲床的颜色,观察病人的镇静程度,若出现逐步加深的镇静状态可能是呼吸抑制的早期征兆,应及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3.2.2镇痛泵的管理患者术毕回病房后护士和麻醉师做好交接班,搬动患者时要妥善保护好硬膜外导管,认真检查导管与镇痛泵衔接是否正确,接头是否拧紧,同时导管要固定牢靠和注意无菌防护。镇痛泵可妥善固定于床单位或病人服上。同患者和家属说明保护好导管的重要性,协助患者更衣、翻身、变换体位时要小心保护好导管,防止牵拉、脱出或扭曲。使用CCIA者镇痛泵最好单独使用一条静脉通路,注意静脉穿刺部位有无渗液、肿胀,保持静脉通路通畅。如与静脉点滴共用通路应正确使用三通管,防止接错或造成管道阻塞。镇痛泵内的药物切忌不能随意推注,以防不良后果。镇痛期间要加强巡视,注意观察镇痛泵的药物剂量、用量及镇痛效果。若疼痛未见减轻要及时查找原因,如延长管打折、导管脱出,三通管使用不当等,并及时处理。3.2.3不良反应的护理,使用镇痛泵的不良反应较轻、较少、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后果。针对不同的不良反应可采取相应的对症处理。恶心呕吐者可头偏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内的呕吐物,以防窒息的发生,必要时使用止吐药。尿潴留者可采用诱导排尿法,如膀胱区热敷,按摩、听流水声等,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协助病人更换体位或尝试下床排尿。必要时则行导尿术。血压低者可酌情加快输液速度或予以升压药,呼吸抑制是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我院在使用镇痛泵以来,从未发生呼吸抑制的情况。如果出现该种情况,应及时报告医师,停止使用镇痛泵,并给予相

自控镇痛泵用于普外科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自控镇痛泵用于普外科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9-03-15T14:42:18.27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9月18期作者:马学梅 [导读] 自控镇痛泵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中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1130) 【摘要】目的:观察普外科患者术后镇痛应用自控镇痛泵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43例术后实施硬膜外接自控镇痛泵镇痛者作为观察组,43例术后实施按需肌注哌替啶镇痛者作为对照组,评估两组镇痛效果,总结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术后4-48h时段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的效果理想,且安全性高,值得予以临床推广。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自控镇痛泵;疼痛评分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8-0225-01 本次抽取86例行手术治疗的普外科患者展开研究,旨在分析自控镇痛泵的临床镇痛效果及护理要点,现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病例的选取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和相关影像学检查,符合普外科各手术适应证;②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存在普外科手术禁忌证;②对镇痛药物过敏;③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根据术后镇痛方式分组,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为(47.25±5.14)岁。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24-77岁,平均年龄为(46.74±5.32)岁。两组患者各项基线资料差异经统计学检验无不显著,P>0.05。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需保留硬膜外导管,并将其与自控镇痛泵连接,注入0.3mg枸橼酸芬太尼+5mg氟哌啶+100ml 0.9%生理盐水,随后以2ml(kg·h)的速度持续泵入,持续时间以48h为宜[1]。 对照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将硬膜外导管予以拔除,在导管进针口放置无菌敷料,予以肌注50mg哌替啶镇痛。 1.3 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术后4h、8h、12h、24h、48h时段的疼痛程度予以评估,分数值范围0-10分,分数值越高则疼痛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分析工具选用SPSS21.0行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VAS评分)采用予以表示,并采用t值予以检验,差异显著的判定标准以P<0.05为评估标准。 2 结果 观察组术后4h、8h、12h、24h、48h疼痛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数据经统计学检验P<0.05,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段VA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疼痛作为手术后的常见反应,是组织受损及潜在组织损伤导致的。自控镇痛泵作为目前最为符合患者镇痛需求的有效方法,具有缓解疼痛、预防应激、促进疾病康复的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临床科室。 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采用自控镇痛泵前,护士需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态度温和的与患者沟通,向其讲解术后疼痛的原因,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避免患者因焦虑、紧张等情绪引发应激反应,帮助患者保持平稳、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同时,组织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解自控镇痛泵的优点、使用方法,提高患者可以独立操作自控镇痛泵,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患者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期间,护士需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波动情况(血压、血糖、脉搏、呼吸、心率、瞳孔等),并做好护理文书记录[2]。每隔一段时间测量患者的体温,做好保暖护理,预防受凉。询问患者感受,有无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适感,一旦发现异常,可暂时关闭开关,观察症状有无改善[3]。 护士需加强对手术患者的巡视力度,适时查看留置导管的状态,避免导管发生扭曲、脱落、变形及移位等问题。一旦发现异常需要及时将导管予以固定。同时,护士需加强对患者皮肤的观察,适时查看患者皮肤有无出现渗出物和脓性分泌物,一旦发现异常,需要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并根据医生嘱咐,及时采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抗感染处理。 术后,护士需询问患者疼痛情况,对患者的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等予以评估,协助患者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程度予以评估,针对疼痛不耐受的患者,可结合医嘱予以地佐辛镇痛,注意多种镇痛方法的配合使用,帮助患者通过调整体位(半卧位),按摩依次放松全身肌肉、深呼吸等方式,减少患者的紧张、不安、焦虑情绪,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力求最大程度上缓解疼痛。

2020年术后镇痛治疗管理规范与程序(课件)

2020年术后镇痛治疗管理规范 与程序(课件) 术后镇痛治疗管理规范与程序 术后镇痛可以有效地减少病人的痛苦,对病人的术后恢复起到积极地帮住作用。术后镇痛管理主要是是病区使用镇痛泵的规范化管理问题,我院根据上级卫生部门及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对镇痛泵的应用采取规范化管理,对护士参与手术后的疼痛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实施以护士为主体、麻醉师为督导的人性化管理。?一、建立健全病区使用管理制度: 指定病区 1 名主管护师负责建立病区镇痛泵管理档案;建立病区镇痛泵使用登记本。制定术后镇痛的专用登记表;表格内容包括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住院号;麻醉方式、疾病诊断、镇痛途径,药液配方、镇痛时间、镇痛效果以及并发症等观察项目.所有术后镇痛的病人都建立登记表,登记表的内容项目要认真填写完善,以备记录使用. 二、建立术后疼痛病人管理工作流程:......感谢聆听 病人返回病房后护士首先与麻醉师严格交接班,了解手术方式、麻醉方法、PCA 泵药物配比情况、锁定时间、PCA 泵开放情况,护士告知病人及家属镇痛泵使用注意事

项:严禁碰撞、挂起、坠地,一旦发生立即与护士联系;起床活动时镇痛泵低于穿刺部位;严禁在镇痛泵上连接液体以免药液稀释影响镇痛效果;不要频繁按压镇痛泵上的追加药物剂量按钮,评估病人麻醉恢复情况、疼痛强度,疼痛为中度时可按压镇痛泵追加镇痛药,观察镇痛效果,如效果不佳可与麻醉师联系.护士严格按流程操作. 三、加强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感谢聆听 科内护士学习人文关怀及疼痛的控制理论;麻醉师讲解镇痛药、镇痛泵的应用过程以及异常事件的发生前兆和应对措施;对护士进行疼痛管理理论知识的培训,尤其是术后镇痛的新观点、新方法等。四、加强镇痛治疗知识的普及: 协调麻醉科工作取得医生的支持与共同参与,宣传术后镇痛可以给病人带来的好处及对疾病康复的有利因素,争取临床医生的理解与支持。对病房护士加强护理方面的培训,以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观察,及时反馈镇痛治疗过程出现的问题,全面提高病人的镇痛质量和满意度。?五、做好宣教工作:......感谢聆听 术前护士宣教质量与镇痛效果密切相关,应选择多个时间点对病人进行宣教强化。术前可让病人了解使用PCA 泵可能出现的问题,如镇痛药的副反应、镇痛效果等,并带其访视正在使用PCA 泵的病人,术毕回到病房待病人

镇痛泵管理制度

镇痛泵管理制度 1目的 规范镇痛泵(PCA)的使用和管理,保障就诊患者安全。 2范围 全院范围内所有使用镇痛泵镇痛的管理 3要求 3.1镇痛泵使用评估 当患者有疼痛症状时,由麻醉医师进行疼痛评估。当疼痛评分(V AS评分)已经达到5分时,或预估术后疼痛可能达到5分,根据患者要求,可使用镇痛泵镇痛。 3.2镇痛泵使用 3.2.1麻醉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及科室常规配方,制定镇痛方案,配制镇痛药并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3.2.2患者知情同意:镇痛泵安装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使用目的、常见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镇痛泵属于自费材料等并取得家属的同意并签字,并向患者及家属讲明使用方法。 3.2.3每个使用的镇痛泵上应标有患者姓名、性别、病历号,镇痛药物的名称及浓度,开始时间,麻醉医生姓名。 3.2.4麻醉医生在术后24小时内对使用镇痛泵的患者至少进行一次评估,内容包括:疼痛评分、是否出现副作

用、是否需要调整和补充方案等,进行相应处理并将相关情况告知责任护士,并在术后镇痛随访单中记录。 3.2.5围术期镇痛治疗,由当值麻醉医生负责。 3.3给药途径及适应症 给药途径适应症优点 静脉(PCIA)癌痛、术后痛、创 伤通、烧伤痛、炎 性痛等 起效快,适应症广 泛 硬膜外(PCEA)下腹部及下肢手术 的疼痛 用量小,止痛效果 可靠,持续时间 长,且作用范围局 限对全身影响小 3.4使用镇痛泵镇痛患者的护理 3.4.1患者术后回病房时检查静脉/硬膜外穿刺部位有无异常,管道是否通畅,固定是否稳当,连接处有无松脱,镇痛泵的标识是否完整清晰。 3.4.2患者告知:保持穿刺部位干燥、防止导管滑脱、出现不良反应及时通知护士等。 3.4.3镇痛泵的使用期间需至少评估一次患者疼痛程度,如评估患者疼痛评分高于5分通知麻醉医生处理。 3.4.4如出现呼吸抑制等并发症时,通知麻醉科会诊。 3.5镇痛泵停用

镇痛泵使用后的护理

镇痛泵使用后的护理 课题 时间主讲人 应到人数实到人数 签名: 镇痛泵是手术病人为减少切口疼痛常用的一个工具,它可以使镇痛药物在血浆中保持一个及时稳定的浓度,让病人达到镇痛效果,镇痛泵是依靠泵中弹性收缩力泵入,以每小时2毫升的速度泵入。镇痛泵的特点:①安全系数大②按需镇痛③携带方便④轻巧,操作简单。我院采用的为江苏瑞京科技实用的电子镇痛泵,RS-BF-3型号,内含四节七号电池,镇痛泵内含的药物是芬太尼、布托啡诺、0.9℅氯化钠三种药物,前两种镇痛药物是根据病人体重加入,首先先了解一下前两种药物的作用:芬太尼:阿片类受体激动剂,是强效镇痛药,其副作用:恶心呕吐、视觉模糊、发疹、呼吸抑制。 布托啡诺:阿片类受体部分激动剂,是吗啡镇痛效果的3.5-7倍,但抑制呼吸较吗啡轻。其副作用:胃肠道反应、头痛眩晕、嗜睡、心悸、皮疹等。 使用镇痛泵后护理: 1、镇痛泵与机体连接必须牢固在病人手术结束回病房后,首先要检查镇疼泵与机体的连接是否通畅牢固,是否在正常工作状态,并妥善固

定,观察已泵入液体量。告知病人活动时,注意保持镇痛泵的连接不能脱开与折断,如有脱开现象及时告知护士进行处理。 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镇痛效果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呼吸。注意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脉搏及血压的变化,如出现异常或病人疼痛难忍,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按键次数及注入的总药量,特别是老年、低血容量的病人,如果剂量过大,容易引起呼吸抑制现象。 (1)呼吸:止痛药物对呼吸有明显抑制作用,必须重点观察术后6h 患者情况,患者常规吸氧12~24h,注意呼吸频率、幅度,对原有呼吸系统疾患的患者应提高警惕。 (2)血压: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较高,加上硬膜外局麻药的降压作用,使血压降低,所以术后应密切监测血压变化,补足血容量,维持血压稳定。当血压较基础血压下降20%时,应暂停使用镇痛药。 (3)体温:由于术中麻醉,大量输血、输液等因素,术后可出现体温降低、寒战,因此,术后返回病房应立即测量体温,低于35.5℃时,应每30min测1次, 3、使用过程中保持镇痛泵管道的通畅,防止折叠,弯曲,脱落,并观察已输入量。 4、观察输液处的留置针是否肿胀,红,贴膜是否潮湿,脱落。 5、观察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如出现轻微恶心、呕吐是常见反应,应嘱病人头偏向一侧,以防误吸,同时遵医嘱用药。如呕吐严重应报告医生给予处理或停泵。

外科术后自控镇痛泵患者的护理

外科术后自控镇痛泵患者的护理 【摘要】自控镇痛(PCA)作为一种新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中,其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提高了手术后镇痛效果;改善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了术后患者的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关键词】术后;自控镇痛;护理 随着PCA技术的广泛应用及护理模式的改变,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观察成为术后观察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近年来的临床观察,现总结体会如下: 1护理体会 术前做好使用自控镇痛泵的宣教指导,以消除患者及家属对镇痛的顾虑。监测呼吸、循环系统是自控镇痛的护理重点,应严密观察呼吸的频率、幅度,因术后患者易发生呼吸抑制,而致低氧血症,定时测量血氧饱和度,必须把观察重点放在术后6h,遵照医嘱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并做好记录,直到PCA结束。对于个别精神紧张,影响睡眠的患者,要让患者知道镇痛期间应在感到疼痛时即按键给药,这样才能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同时,注意观察镇痛泵导管的通畅,局部皮肤有无红肿及脓性分泌物渗出,每次给患者翻身、患者离床活动时注意避免导管发生脱落或扭曲,影响药物的输入及镇痛效果。 2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2.1呼吸抑制呼吸抑制是麻醉及镇痛药物最危险的不良反应之

一,由于抑制脑干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衰竭,PCA镇痛对呼吸抑制发生率较低,但该并发症的危害性最大[1],护理人员在观察中应引起重视,注意观察呼吸的频率,呼吸运动,每隔2—3h测量1次。同时随时注意患者神志、表情变化,如患者出现嗜睡、表情淡漠、呼吸减慢或小于10次/min等。用镇痛药物过程中呼吸的观察至关重要。 2.2注意低血压反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由于吗啡类药物对血管的敏感性较高,加上术中术后血容量补充相对不足,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低血压反应。因此,术后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血压的变化,认真观察并记录,当发现血压比基础血压下降10%时,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加快输液速度。当血压继续下降时,则应暂时停止使用镇痛药,继续补充血容量。 2.3恶心呕吐护理术后镇痛药物中配有预防恶心呕吐的药物,但仍有少数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居镇痛副反应首位[2],而且患者主观上不宜忍受。有时还出现烦躁、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剧烈的呕吐可增加腹压,引起伤口出血,加剧疼痛,影响食欲。患者出现呕吐时及时通知医师给予相应的处理,同时注意伤口护理,协助患者用手按压伤口,减少伤口张力,重症患者采取平卧头侧位,避免呕吐物误吸呼吸道,发生窒息。 2.4尿潴留尿潴留是吗啡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之一,术后引起尿潴留主要是由于膀胱括约肌痉挛所致。术前常规留置导尿,术后防止尿潴留的发生,在护理中注意重点掌握拔除导尿管的时机和导尿护理,故极少出现尿潴留。若镇痛48h或以上者,拔除尿管前要注意膀胱功能训练,拔除尿管后鼓励患者多饮水,

重要护理操作告知内容[1]

重要护理操作告知内容 手术前皮肤准备告知内容 (2) 鼻饲告知内容 (3) 心电监护告知内容 (4) 氧气吸入告知内容 (5) 超声雾化吸入告知内容 (6) 灌肠术告知内容 (7) 红外线照射告知内容 (8)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告知内容 (9) 使用呼吸机的告知内容 (10) 使用输液泵的告知内容 (11) 手术前后告知内容 (12) 胃肠减压告知内容 (13) 微量血糖仪测血糖的告知内容 (14) 应用导尿术告知内容 (15) 应用静脉套管针注射告知内容 (16) 应用约束性器具的告知内容 (17)

手术前皮肤准备告知内容 一、目的: 1. 为手术做准备,防止术后刀口的感染。 2. 观察手术区皮肤情况。 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1. 疼痛。 2. 误伤。 三、患者配合事项: 1. 采取舒适的卧位。 2. 操作中出现不适及时告知护士,防止误伤。 3. 备皮完毕,洗澡,更衣,预防感冒。

鼻饲告知内容 一、目的: 不能由口进食者,可通过鼻饲管供给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水和药物,保证患者能获得基本的营养和必需的药物。 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1. 心跳、呼吸停止。 2. 恶心、呛咳、呼吸困难、紫绀。 3. 鼻饲过程中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 三、患者配合事项: 1. 体位:坐位或仰卧位,抬高床头,减少恶心反射。 2. 插管时需做吞咽动作,张口呼吸,使咽部肌肉松弛并分散注意力。 3. 鼻饲中,应妥善固定鼻饲管,以免滑脱,鼻饲用具应保持清洁。 4. 鼻饲液的温度、量、鼻饲速度适宜,由医务人员进行操作。 5. 自行配制的营养液应征得医务人员同意后方可鼻饲,以免堵塞鼻饲管或引起其他不适。 6. 鼻饲过程中若出现腹胀、腹痛、腹泻或其他不适,立即停止鼻饲,告之医务人员进行处理。 7. 鼻饲后,应取半卧位或轻微活动,禁忌剧烈运动或搬动,以防胃内容物返流而致误吸。 8. 鼻饲管尾端用无菌纱布包裹并妥善固定。

镇痛泵使用

(十七)术后镇痛泵的观察与护理 患者自控镇痛(PCA):即在患者感到疼痛时,可自行按压PCA装置的给药键,按设定的剂量注入镇痛药,从而达到止痛效果。 一、分类: 1、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 2、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 二、优点: 1、具有静脉连续给药的优点,同时当镇痛水平需要变更时,能及时给予小剂量药 物的灵活性,满足个体化的需要。 2、患者主动参与疼痛控制与治疗。 3、PCA给药系统可有效地减少不同患者个体之间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波 动,防止药物过量。 三、PCA装置介绍 (一)组成部分 1、电子控制部分:由动力装置、开关按钮和功能显示装置等组成。(见图1) 2、一次性储液部分:由储液装置、出液装置和药液过滤装置等组成。(见图2) 图1 图2 (二)电子显示屏及按键部分 1、持续给药剂量:按照麻醉师设置值,每小时持续泵入一定剂量的镇痛药液至患 者体内。如图中显示“2.0”,即表示持续给药剂量为2.0ml/h。

2、自控给药剂量:在持续给药剂量下,患者仍感到疼痛时,可按压黄色“自控” 按钮追加一次给药,给药剂量由麻醉师设定。如图中显示“2.0”,即表示单次追加给药剂量为2.0ml/次。 3、间隔时间:设定的两个单次有效给药的间隔时间,在此期间内按压“自控”给 药无效,以防止过度用药。如图中显示“15”,即表示15分钟内只能按压1次“自控”键。

4、已输注量:即已输注药液的量,储液装置中麻醉药液总量为100ml。如图中显 示“071”,即表示已输注71ml药液。 5、追加次数:即自控给药累计次数,24小时内追加次数不能超过8次。若追加8 次后,患者仍感到疼痛,需与麻醉师联系调节持续给药剂量。如图中显示“02”,即表示24小时内已追加给药2次。 6、指示灯:红灯闪烁,且有报警提示音时可能存在,导管堵塞、药液将尽、电量

临床管理制度-81:镇痛泵的使用与管理

1 目的:规范镇痛泵的使用和管理,减少不良反应,保障患者安全。 2给药途径:静脉(PCIA) 3适应症:术后痛、癌痛、创伤痛、烧伤后疼痛、炎症性疼痛等 4麻醉医生: 4.1 使用前对镇痛可能出现的副反应要事先对病人及家属说 明,解除病人及家属的顾虑,提高术后镇痛的满意度。 经患者本人或家属签字同意,并填写《麻醉知情同意书》。 4.2 镇痛泵须在标签上写明药物名称、剂量、配置时间、麻醉医师签名。 4.3 对于小于14岁小儿手术、局麻手术、呼吸功能较差的患 者,应避免应用镇痛泵。若患者本人或家属要求应用, 须患者本人、家属以及科主任签字同意。 4.4 合理选择术后镇痛药物。 4.5 坚持镇痛随访制度。术后镇痛随访必须由麻醉医师48小 时至少随访一次,观察镇痛效果及泵的运行情况,并填

写《麻醉术后访视记录》。对于术后镇痛发生的并发症 或意外应及时处理。对镇痛不全的分析原因,做好解释 工作并妥善处理,给病人对术后镇痛以更多的了解,取得 病人的配合。 4.6 因术后管理不善导致的纠纷由配制镇痛泵的麻醉医师 负责。 5 护士: 5.1 患者术后回病房时检查静脉穿刺部位有无异常,管道 是否通畅,固定是否妥当,连接处有无松动,镇痛泵上 的标识是否完整清晰。 5.2 患者宣教:保持穿刺部位干燥、防止管子滑脱、出现 不良反应及时通知护士等。 5.3 镇痛泵使用期间至少每4h评估一次患者疼痛程度,特 殊患者根据麻醉医生的建议执行,记录在重症护理记录 单上。 6 主管医生: 6.1 如出现疼痛控制不理想或出现过度镇静/呼吸抑制等 并发症时,评估患者并处理相关情况,及时联系麻醉科 会诊。

镇痛泵使用

(十七)术后镇痛泵得观察与护理 患者自控镇痛(PCA):即在患者感到疼痛时,可自行按压PCA装置得给药键,按设定得剂量注入镇痛药,从而达到止痛效果。 一、分类: 1、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 2、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 二、优点: 1、具有静脉连续给药得优点,同时当镇痛水平需要变更时,能及时给予小剂量药物得灵活性,满足个体化得需要。 2、患者主动参与疼痛控制与治疗。 3、PCA给药系统可有效地减少不同患者个体之间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得波动, 防止药物过量. 三、PCA装置介绍 (一)组成部分 1、电子控制部分:由动力装置、开关按钮与功能显示装置等组成.(见图1) 2、一次性储液部分:由储液装置、出液装置与药液过滤装置等组成.(见图2) 图 1 图2 (二)电子显示屏及按键部分 1、持续给药剂量:按照麻醉师设置值,每小时持续泵入一定剂量得镇痛药液至患 者体内.如图中显示“2、0",即表示持续给药剂量为2、0ml/h。

2、自控给药剂量:在持续给药剂量下,患者仍感到疼痛时,可按压黄色“自控”按钮 追加一次给药,给药剂量由麻醉师设定。如图中显示“2、0”,即表示单次追加给药剂量为2、0ml/次. 3、间隔时间:设定得两个单次有效给药得间隔时间,在此期间内按压“自控”给药 无效,以防止过度用药.如图中显示“15",即表示15分钟内只能按压1次“自控"键。

4、已输注量:即已输注药液得量,储液装置中麻醉药液总量为100ml。如图中显 示“071",即表示已输注71ml药液。 5、追加次数:即自控给药累计次数,24小时内追加次数不能超过8次。若追加8次后,患者仍感到疼痛,需与麻醉师联系调节持续给药剂量。如图中显示“02",即表示24小时内已追加给药2次。

麻醉科术后镇痛及其管理

概述 免除疼痛是病人的基本权利和医护人员的神圣职责。术后疼痛是伤害性刺激,术后疼痛及其应激反应严重损害病人的身心健康、是引起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因素,可引起恶心、呕吐、肠蠕动减慢、肌肉痉挛、血栓形成、心肺并发症及器官功能恢复延迟等不良后果。应用麻醉技术和镇痛药物给病人以有效的术后镇痛对循环、呼吸、消化、凝血、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积极作用,而结合微创手术的开展、早期经口营养、早期活动、使用生长激素等综合措施,促进病人康复。 一、术后镇痛的目的和基本原则 术后镇痛必须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1.根据手术的部位和性质,主动预防性地用药防治术后疼痛; 2.联合应用不同种类的镇痛药物,尽量减少麻醉性镇痛药用量; 3.镇痛药物需求个体差异大,疼痛治疗用药应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做到用药个体化; 4.应用镇痛药物前,应观察和检查手术部位情况,明确疼痛原因,避免因疼痛治疗掩盖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二、术后镇痛的方法 1.口服给药:门诊手术或住院病人体表手术一般以口服给药 为宜。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曲马多和阿片类镇痛药。

2.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间断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麻醉性镇 痛药是传统的术后镇痛方法,起效较快,但该方法有其显著的不足。给药后血药峰浓度过高易导致呼吸抑制,危及病人安全;给药后血药浓度达不到有效镇痛浓度则镇痛不全。常用药物有哌替啶或吗啡。目前还常用的有环氧合酶-2 (COX-2)特异性抑制剂—帕瑞昔布钠等。 3.局部镇痛:手术结束时将局麻药浸润注射到手术切口周围, 可使切口疼痛减轻或消失数小时。常用药物为0.5-1%罗哌卡因。亦有在关节手术后在关节腔内或周围应用小剂量的舒芬太尼。 4.神经阻滞镇痛: (1)肋间神经阻滞:胸、腹部手术后可通过阻滞支配切口区和切口上下各一根肋间神经,达到术后止痛的目的。(2)椎旁阻滞:头部以下手术均可用椎旁阻滞解除术后疼痛。 穿刺技术要求高,可并发蛛网膜下腔阻滞,目前临床较少应用。 (3)臂丛神经阻滞:主要用于上肢手术后镇痛,可采用单次或连续法给局麻药,效果可靠。常用药物是利多卡因+罗哌卡因。 5.病人自控镇痛:PCA是一种新型镇痛药给药装置。病人佩 带输液控制装置,当意识到疼痛时,通过控制器将一次镇

镇痛泵的应用与护理

镇痛泵的应用与护理 病人自控镇痛泵(PCA泵)是应用微电脑或特殊材料制作的一次使用,能够由患者自行调控的体内给药装置。其特点是在医师设定的范围内,患者自己按需要调控镇痛药的时机和剂量,达到不同患者、不同时刻、不同疼痛强度下个体化镇痛要求的目的。 PCA的优点 (1)适应个体镇痛需求及药物反应的巨大差异,提高镇痛满意度,降低相关并发症。 (2)改变传统用药方法,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术后镇痛的安全性。(3)显著提升手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符合人文关怀医疗的发展趋势。 PCA临床应用分类及特点 (1)硬膜外PCA(PCEA):效果确切,并发症及药物副反应轻,为目前公认的有效术后镇痛方法。 (2)静脉PCA(PCIA):起效快,镇痛效果确切,但用药量大,副作用明显,并发症发生率高。 (3)皮下PCA(PCSA):操作简单,管理方便,适用于PCIA或PCEA效果不佳或不能实施者。 (4)外周神经旁PCA(PCNA):适用于四肢手术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小,但操作要求高。 PCA的药物选择 在早期,吗啡是PCA的常用药物之一,但恶心、呕吐、尿潴留、瘙痒和呼吸抑制等副反应使其应用受限。芬太尼是目前用于PCA的较理想药物,特点是起效快,镇痛效果好,呼吸抑制相对少。盐酸丁哌卡因是临床上常用的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具有麻醉效能强、作用时间长、感觉及运动阻滞分离明显等特点,主要不良反应为血压下降及心脏毒性。 PCA的主要不良反应 吗啡作为早期PCA的常用药物,副反应较大,随着大量临床经验的积累。配方不断的改进与完善,现在用药更加个体化,使PCA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但其仍存在,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尿潴留、腹胀、低血压、呼吸抑制、

镇痛泵使用

欢迎阅读 (十七)术后镇痛泵的观察与护理 患者自控镇痛(PCA ):即在患者感到疼痛时,可自行按压PCA 装置的给药键,按设定的剂量注入镇痛药,从而达到止痛效果。 一、分类: 1、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 2、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 ) 二、优点: 123、PCA 三、12 12 34,即表 5到疼痛,需与麻醉师联系调节持续给药剂量。如图中显示“02”,即表示24小时内已追加给药2次。 6、指示灯:红灯闪烁,且有报警提示音时可能存在,导管堵塞、药液将尽、电量不足或硬件引起的故障,应及时排除以上问题或通知麻醉科医生。 7、电源确认:如电池电量不足,可直接从侧面将电池取出、更换,更换后按压“电源确认键”,显 示屏左下角图标如图中形状转动,即表示装置已正常运行。

8 9 1 2 3 4 5 6 7 )每种 8、压疮:患者术前紧张导致睡眠不足,术后用镇痛液降低了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度,加上被动体位, 局部软组织持续受压导致细胞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皮肤缺损而致压疮。 五、术后镇痛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呼吸抑制:呼吸频率作为观察呼吸抑制的常规指标不够灵敏,应尽可能采用血氧饱和度监测, 吸氧时SPO2<90%,不吸氧时SPO2<85% ,呼吸<10次/min,要立即报告医生,夹闭镇痛泵,必要时按医嘱应用纳洛酮。 2、恶心、呕吐:术后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引起窒息,必要时遵医嘱医嘱给予止吐药。 3、皮肤瘙痒:?注意保持皮肤清洁,使用中性肥皂,禁用碱性肥皂,修剪指甲,避免皮肤抓伤。必

要时给予抗组胺药物,如异丙嗪等,可缓解症状,严重者停用PCA。 4、尿潴留:使用PCA患者最佳排尿时间为术后3h~5h,术后6h~8h未排尿应给予相应处理,一 般给予腹部热敷、按摩、听流水声,无效者可给予导尿,同时做好导尿管的护理,预防泌尿系感染。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掌握好拔尿管的时间,一般于镇痛泵拔除之后拔除尿管。 5、过度镇静:术后严密观察患者意识变化,轻度嗜睡对休息有益。但一定要防止中度以上嗜睡, 若患者持续嗜睡,这反映患者体内镇痛药的血药深度已超过治疗需要,需立即通知医生,适当减少泵注药量,以防嗜睡而掩盖其他病情。 6、腹胀:鼓励患者多翻身及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功能恢复。 7 8

镇痛泵使用

(十七)术后镇痛泵的观察与护理 患者自控镇痛(PCA):即在患者感到疼痛时,可自行按压PCA装置的给药键,按设定的剂量注入镇痛药,从而达到止痛效果。 一、分类: 1、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 2、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 二、优点: 1、具有静脉连续给药的优点,同时当镇痛水平需要变更时,能及时给予小剂量药物 的灵活性,满足个体化的需要。 2、患者主动参与疼痛控制与治疗。 3、PCA给药系统可有效地减少不同患者个体之间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的波动, 防止药物过量。 三、PCA装置介绍 (一)组成部分 1、电子控制部分:由动力装置、开关按钮与功能显示装置等组成。(见图1) 2、一次性储液部分:由储液装置、出液装置与药液过滤装置等组成。(见图2) 图1 图2 (二)电子显示屏及按键部分 1、持续给药剂量:按照麻醉师设置值,每小时持续泵入一定剂量的镇痛药液至患者 体内。如图中显示“2、0”,即表示持续给药剂量为2、0ml/h。

2、自控给药剂量:在持续给药剂量下,患者仍感到疼痛时,可按压黄色“自控”按钮 追加一次给药,给药剂量由麻醉师设定。如图中显示“2、0”,即表示单次追加给药剂量为2、0ml/次。 3、间隔时间:设定的两个单次有效给药的间隔时间,在此期间内按压“自控”给药 无效,以防止过度用药。如图中显示“15”,即表示15分钟内只能按压1次“自控”键。

4、已输注量:即已输注药液的量,储液装置中麻醉药液总量为100ml。如图中显示 “071”,即表示已输注71ml药液。 5、追加次数:即自控给药累计次数,24小时内追加次数不能超过8次。若追加8次 后,患者仍感到疼痛,需与麻醉师联系调节持续给药剂量。如图中显示“02”,即表示24小时内已追加给药2次。

术后应用镇痛泵的并发症护理

术后应用镇痛泵的并发症护理 (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关键词】镇痛泵并发症护理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的需求亦不断提高,疼痛的护理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1]。尤其术后镇痛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有效咳嗽排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现将我科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109例术后使用镇痛泵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使用镇痛泵109例,其中男71例,女38例,年龄22?84岁,平均46岁。其中阑尾切除术35例,胆囊切除术18 例,胃大部切除术11例,结肠癌手术8例,直肠癌手术13例,腹外疝手术24例。应用前无手术麻醉禁忌证,手术当日即应用,持续3?4 d。 1.2仪器河南省新乡市驼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 用微量止痛泵,规格型号:CBI+PCA-100 mL 1.3方法镇痛泵连接在静脉留置针上,或者接在硬膜外麻醉留置管

上,用硅胶囊收缩为动力,用流量控制管控制药液流速,实现微 量持续输注。本产品配备自控装置(PCA)[2],在持续注药2.0 mL/h 的基础上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自控追加药量,每隔15 min,可追加0.5 mL的药液。常用药物有氯诺惜康、吗啡、杜冷丁等。本产品瓶体必须与流量控制管接近水平,切勿将瓶体悬挂于输液架上,以免流速加快。 2结果 109例患者在临床使用镇痛泵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镇痛作用,但也有一些并发症的发生:恶心呕吐18例;尿潴留15例;镇痛不全21例; 静脉炎3例;皮肤瘙痒2例;局麻药中枢系统的毒性反应9例;导管断裂4例。对症处理后,均取得较好疗效。 3护理体会 3.1心理护理进行有关镇痛泵使用的宣教,说明原理及安全性。向病人说明术后会引起切口疼痛,使用镇痛泵后切口疼痛会明显减少。从而鼓励病人,以利于消除或减轻恐惧心理,增加战胜疼痛的信心,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用镇痛泵术后护理工作重点是防止管道脱出及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我们的经验是翻身拍背时要轻柔,防止导管脱出,同时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及时与医生沟通,及时处理。 3.2恶心呕吐阿片类药物对延髓呕吐中枢化学感应区的兴奋作用是引起呕吐的主要原因。呕吐可增加腹压、引起伤口出血、不利于伤口愈合,尤其在麻醉未完全清醒时,易造成窒息,在护理时,使患者头偏向一侧,以防呕

外科术后自控镇痛泵患者的护理(一)

外科术后自控镇痛泵患者的护理(一) 【摘要】自控镇痛(PCA)作为一种新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中,其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提高了手术后镇痛效果;改善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了术后患者的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关键词】术后;自控镇痛;护理随着PCA技术的广泛应用及护理模式的改变,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观察成为术后观察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近年来的临床观察,现总结体会如下: 1护理体会 术前做好使用自控镇痛泵的宣教指导,以消除患者及家属对镇痛的顾虑。监测呼吸、循环系统是自控镇痛的护理重点,应严密观察呼吸的频率、幅度,因术后患者易发生呼吸抑制,而致低氧血症,定时测量血氧饱和度,必须把观察重点放在术后6h,遵照医嘱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并做好记录,直到PCA结束。对于个别精神紧张,影响睡眠的患者,要让患者知道镇痛期间应在感到疼痛时即按键给药,这样才能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同时,注意观察镇痛泵导管的通畅,局部皮肤有无红肿及脓性分泌物渗出,每次给患者翻身、患者离床活动时注意避免导管发生脱落或扭曲,影响药物的输入及镇痛效果。 2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2.1呼吸抑制呼吸抑制是麻醉及镇痛药物最危险的不良反应之一,由于抑制脑干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衰竭,PCA镇痛对呼吸抑制发生率较

低,但该并发症的危害性最大1],护理人员在观察中应引起重视,注意观察呼吸的频率,呼吸运动,每隔2—3h测量1次。同时随时注意患者神志、表情变化,如患者出现嗜睡、表情淡漠、呼吸减慢或小于10次/min等。用镇痛药物过程中呼吸的观察至关重要。 2.2注意低血压反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由于吗啡类药物对血管的敏感性较高,加上术中术后血容量补充相对不足,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低血压反应。因此,术后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血压的变化,认真观察并记录,当发现血压比基础血压下降10%时,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加快输液速度。当血压继续下降时,则应暂时停止使用镇痛药,继续补充血容量。 2.3恶心呕吐护理术后镇痛药物中配有预防恶心呕吐的药物,但仍有少数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居镇痛副反应首位2],而且患者主观上不宜忍受。有时还出现烦躁、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剧烈的呕吐可增加腹压,引起伤口出血,加剧疼痛,影响食欲。患者出现呕吐时及时通知医师给予相应的处理,同时注意伤口护理,协助患者用手按压伤口,减少伤口张力,重症患者采取平卧头侧位,避免呕吐物误吸呼吸道,发生窒息。

镇痛泵的使用和管理1

镇痛泵的使用和管理 1目的:规范镇痛泵的使用和管理,减少不良反应,保障患者安全。 2 目前我院使用的镇痛泵品牌和具体规格如下: 镇痛泵名称规格/型号锁定时间 (min)单次给药剂 量(ml) 持续背景剂 量(ml/h) 有效输注量 (ml) 福尼亚wz-6523c -10 15 0.5 2 100 CADD-Legacy医师设定医师设定医师设定100 3 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适应症优点 静脉(PCIA)癌痛、术后痛、创伤痛、烧伤后 疼痛、炎症性疼痛等起效快,效果可靠, 适应症广泛 硬膜外(PCEA)术后痛以及顽固性癌痛的治疗用量小,止痛效果可靠,持 续时间长久,且作用范围局 限,对全身影响相对较小 4麻醉科医生: 4.1评估患者后制定个性化的镇痛方案, 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告知潜在风险、签署知 情同意书,配置镇痛药,设置参数。 4.2镇痛泵使用前与患者的患者主管医生沟通。 4.3患者宣教:镇痛泵放置前向患者/家属解释镇痛泵使用目的、常见不良反应和注意 事项。 4.4每个镇痛泵上标有患者姓名、性别、登记号,镇痛药物名称及浓度,开始时间,麻 醉医生姓名。 4.5镇痛泵放置后由麻醉医生或通过PACU护士与主管医生/护士进行交班。 4.6麻醉科值班医生在术后24小时内对使用镇痛泵的患者进行评估,内容包括:疼痛 评分、是否出现副作用、是否需要调整和补充方案等,将相关情况告知责任护士,并在《麻醉及镇痛后访视记录单》中记录。 4.7建立病区镇痛泵管理档案。制定镇痛登记表;表格内容包括病人的姓名、性别、年 龄、登记号;麻醉方式、疾病诊断、镇痛途径,药液配方、镇痛时间、镇痛效果以及并发症等观察项目。所有镇痛的病人都建立登记表,登记表的内容项目要认真填写完善。 4.8由麻醉科值班医生负责围术期镇痛治疗。 5病区护士:

术后应用镇痛泵的并发症护理

术后应用镇痛泵的并发症护理 1.心理护理行有关镇痛泵使用的宣教,说明原理及安全性。向病人说明术后会引起切口疼痛,使用镇痛泵后切口疼痛会明显减少。从而鼓励病人,以利于消除或减轻恐惧心理,增加战胜疼痛的信心,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用镇痛泵术后护理工作重点是防止管道脱出及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我们的经验是翻身拍背时要轻柔,防止导管脱出,同时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及时与医生沟通,及时处理。 2.恶心呕吐片类药物对延髓呕吐中枢化学感应区的兴奋作用是引起呕吐的主要原因。呕吐可增加腹压、引起伤口出血、不利于伤口愈合,尤其在麻醉未完全清醒时,易造成窒息,在护理时,使患者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入气管,及时清理呕吐物,避免不良刺激,可应用胃复安等止吐药物缓解症状。 3.尿潴留患者术后6h未排尿,可以让患者听流水声、按摩膀胱区等,如这些护理无效时,可以行保留导尿。在行保留导尿时,应严格无菌操作。留置尿管期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每日更换尿袋,每日会阴护理2次,呋喃西林液冲洗膀胱2次,定时夹管排尿,以训练膀胱功能,拔除尿管尽量安排在镇痛结束以后。 4.镇痛不全于患者对镇痛泵的期望值过高,认为使用镇痛泵就感觉不到疼痛,所以使用前就做好宣教指导,在咳嗽翻身下床活动前及感觉疼痛时,按键加压给药,不要等到疼痛剧烈时再应用。护士要经常巡视患者,观察镇痛泵的开关是否打开,导管是否扭曲、打折,要保持镇痛泵的通畅。 5.静脉炎强留置期间的护理,及时更换输液贴,严格无菌操作,留置针选用型号要合适。如和静脉输液同一通路,每日更换输液器,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如已发生静脉炎,可用95%的酒精和硫酸镁湿敷。 6.皮肤瘙痒肤瘙痒多由于吗啡诱发组胺释放引起,可应用抗组胺药物或炉甘石洗剂涂擦,缓解症状。剪短指甲,以免抓伤皮肤。 7.毒性反应察局麻药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如头痛、头晕、舌和唇麻木,必要时请麻醉师处理。 8.观察肠蠕动的恢复情况镇痛药物有抑制肠蠕动恢复的不良反应,故应向患者讲解术后早期活动的必要性,一方面可以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防止褥疮的发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肠蠕动,有利于肠功能的恢复。一般术后48~72h肛门排气,若排气时间延长,出现腹胀,可指导患者多活动,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用开塞露1支塞肛,严重者可通便灌肠或针灸治疗。

术后镇痛泵使用管理制度

题目:术后镇痛泵使用管理制度 编号: 页码: 附件: 颁布者: 首次发布日期: 审核者: 修改日期: 批准人: 1. 政策 麻醉医生使用镇痛泵必须执行的制度。 2. 目的 安全使用镇痛泵。 3. 标准 术后镇痛可以有效减少客户痛苦,对客户的术后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术后镇痛管理主要是镇痛泵使用规范化,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应采取的制度。 V AS 法评分为0-10分;1-3为轻度; 4-6为中度; 7-10为重度;当评分≧4分时需给予处置。 3.1.手术后镇痛管理要求:有资质的麻醉医生实施和为主体的督导。 3.2.建立镇痛泵管理档案,《镇痛治疗观察记录单》。 3.2.1 《镇痛观察治疗记录单》内容包括:镇痛治疗有无,椎管内镇痛,静脉镇 痛,其它,镇痛开始结束时间;PCIA 药物组方:药物名称、剂量;镇痛泵设置的参数:负荷量,持续量,单次追加量,锁定时间;V AS 评分,并发症:恶心呕吐,瘙痒,尿潴留,其它反应,处理情况,签名,日期。 镇痛执行者详细无遗漏的填写以上内容。 3.3.镇痛泵使用注意事项 3.3.1 严禁非麻醉医生处理,使用,开及关闭镇痛装置。 3.3.2 告知客户,家属或授权代理人镇痛泵使用注意事项。 3.3.3镇痛装置上必须标明被使用者的姓名,年龄,药物配方,配药者姓名,开 始使用的时间,年,月,日,时,分。 3.4保障各项制度落实 严格查对操作中严格“三查七对”。每天巡视客户,检查镇痛装置输注是否正常,输注部位是否有红肿,出血,渗液连接脱落等情况,同时检查镇痛装置各项参数及输入程序。 4. 定义:无 5. 指南:无 6. 规程:无 7. 相关文件: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