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语言组织层面

文学语言组织层面

文学语言组织层面

文学语言组织层面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311969779.html,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作者:唐惠忠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2015年第10期 文学作品的形象,内涵广泛,既包括具体的人物,也包括典型环境下的群体或个体,甚至是一种意象,一种精神的象征。 文学作品的语言,首先应弄清文学语言具有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的基本特点。其次,还应明白精到、奇妙、鲜活是文学语言的高级层次。高考试题在鉴赏作品的语言时,常常涉及以下内容:(1)分析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等;(2)理解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自然、简明、含蓄、深沉等;(3)辨析作品采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1)表达方式,如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2)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3)选材剪材,如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详略是否得当等;(4)行文结构,如开头与结尾、铺垫与呼应、制造波澜、设置悬念、承上启下、起承转合等;(5)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的运用等。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首先我们要理解、把握作品的基本语汇、句段、结构、章法。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懂得一定的写作技巧。再次要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和归纳能力,能根据整体阅读的原则,综合运用各种文学知识去分析、评判作品的相关内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应以整体阅读为基础,注意形象的特征、意义以及创作背景。另外,文学形象都是在互相联系的生活画面中刻画而成的,因而要立足现实,联系时代,依据整个作品来鉴赏文学形象;同时,还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以更好地把握形象。文学作品的语言,具有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等基本特点,解题时应当注意把握。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应联系文章的主旨与背景,联系作品的具体内容与重要词句的语境,联系作品的文体特点加以分析。 例如: (2015年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7~11题。(19分) 雪天 张抗抗 ①每年下第一场雪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概况及内涵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概况及内涵 中国语言文学包括语言和文学两个大的专业。是中国大学史上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 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以后,汉语言文学专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师范类大学出于培养中学语文教学师资的目的,一般都开设了本专业;综合类大学中文系或文学院也 普遍设有这一专业;即使是专业性较强的学校,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也设有中文系和汉 语言文学专业。一个多世纪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了一大批知名学者、教授、作家、 记者、剧作家等,对中国人文科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按照教育部对学科门类的划分,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现主要包括汉语言文字学、语 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8个二级学科,每个二级学科下面,又分若干个研 究方向,具体到每个学校,这8个二级学科不一定都会设置硕士点;研究方向的划分,不 同院系也是根据自身的科研条件和师资力量来确立。 1.汉语言文字学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分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大方向,主要研究从上古到现代的汉 语的口语系统与文字系统的演变规律、结构特征和现实状况,包括汉语方言、汉语史、汉 语词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音韵文字训诂、中古汉语词汇语法、汉语语音学、汉语发 展史、汉语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等。现代汉语侧重于研究现代普通话和方言,与语言 学及应用语言学联系紧密;古代汉语侧重研究古文字、古音韵、训诂、词汇等,与历史文 献学、考古学和古代文学关系密切,在广泛占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将传统文字学、训诂 学理论与现代语言学理论方法相结合,对传统文献词义及古文字进行系统的训释研究。 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分为普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普通语言学方向以普通语言学理论、普通语言学流派和以语言本体为对象开展的各个微观层面的研究为对象,旨在揭示语 言内在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规律,揭示现代汉语在词义、句法、篇章上与其它语言类型的共 性和差异;应用语言学则侧重于语言教学、语用学以及语言对比层面上的规律研究,旨在 分析语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机制。本学科与汉语言文字学中的现代汉 语方向关联系比较密切,且更着重于语言应用理论与语言现实的结合,着重于语言应用功 能的开发与研究,关注语言在市场经济大形势中的信息作用,把语言研究置于信息科学之中,密切贴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语言研究更有效地服务于现代社会。 3.文艺学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原理、中国文论和西方文论。研究文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文学观念、文学语言、文学形象、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文学风格、文学创作、文学 接受和文学批评等内容,厘清文学的本质、起源、审美特征、流派、思潮、风格、创作、 欣赏、批评、体裁、语言等等文学基础理论问题;探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研究方法、文学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二)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第一章文学观念 名词解释: 1、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2、文学四要素: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3、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4、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5、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6、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7、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体验和现创造。 8、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9、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10、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11、经验和体验:个人和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当然这还是常识、知识,即前科学的真理);而体验则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 12、文以载道: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的,经宋代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文以载道”的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达到目的地。如果车装饰得很漂亮,却不载物,那么车再美也是无用的。可见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这样的文学观念偏重于文学的教化目的。 13、寓教于乐:古罗马时期的思想家贺拉斯提出。认为文学的摹仿要达到“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这是一种既重视摹仿又重视读者的快感和教益的文学观念。 14、价值阅读:“价值阅读”表示阅读者“试图尽可能敏锐和准确地描述出他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当然这里所说的价值,首先是文化价值。 15、审美: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6、情致:由黑格尔提出。情致是两个方面的互相渗透,一方面是个体的心情,是具体感性的,是会感动人的,另一方面是价值和理性,可以作为认识。但这两个方面完全结合在一起,不可分离。因此对那些情致特别微妙深邃的作品,它的情致往往是无法简单地用语言传达出来的。 17、虚静:中国古代文论概念。“虚静”就是使人的精神进入一种无欲无得失无功利的极端平静的状态,这样事物的一切美和丰富性就会展现在眼前。所以虚静可以理解为审美活动时的心理状态。 18、艺术真实性:艺术真实性是指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19、出入说:王国维提出的。作家的体验不但要能“入”,而且还要能“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入乎其内就是移情式体验,出乎其外,就是体验主体对体验的反刍。

“文学性”的定义之我见

“文学性”的定义之我见 19世纪末以前,文学研究还不曾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直到文学批评和专业文学研究兴起以后,人们才真正提出了文学特殊性和文学性的问题。于是,关于文学性的定义,成了20世纪文学批评界和理论界的世纪课题,也成为世界难题之一。西方学者们对此进行了长期的、孜孜不倦的探索,然而至今尚未找到令人满意的定义。乔纳森?卡纳在《文学理论》第二章介绍了这些探索情况。西方学者们针对“文学性”而提出的种种定义,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五大类。我把第一种定义称为形式主义的定义。罗曼?雅各布森1921年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文学科学的对象并非文学,而是‘文学性’,即使一部既定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特性。”。形式主义者肯定的基本准则是:“文学科学的宗旨,应当是研究文学作品特有的、区别于其它任何作品的特征。”那么找出文学作品足以在散文和诗歌方面同时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征,就成为确定文学性问题的关键。形式主义者认为,文学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什克洛夫斯基强调“诗的语言以其结构的可感知性而区别于散文体语言”,布拉格学派的创始人穆卡罗夫斯基则以“突现性”来界定诗的语言。这就是说,鲜明生动、感人心魄即文学性,平淡不是文学性。通过突现性,使语言具有强烈感知性的方法很多。文学性的第二点,表现在对传统符号范式、传统小说模式、传统人物模式和因果原则的批判。第三点则

体现在文本所用材料在完整结构中的地位和前景。后两点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创新即文学性;文学性与墨守陈规是水火不相容的。 学者们对形式主义的定义并不满意。对“文学即新颖化”的观念持保留态度。因为许多高雅的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来自传统。每种语言都有一些既古老而又高雅的词汇和结构,属于文学语言。另外,把文学性局限在语言手段的表现范畴之内,也会碰到许多障碍。因为所有这些语言的表现手段都可能出现在非文学文本之中。雅各布森本人也承认,“常用的口语也使用头韵和其它谐音手法。在有轨电车上,您可以听到许多玩笑话,它们与最微妙的抒情诗有着相同的形象结构;而闲暇时神侃的结构规律竟然与短篇小说的规律相同”。广告语言、文字游戏以及表达错误,也可能造成强烈的感知效果。但是,我们不能说广告语言、文字游戏以及表达错误也体现了文学性。笔者以为,俄罗斯形式主义者试图并捕捉到了文学性的若干特点。但是,以点代面以及绝对化的思路,使他们无法找到关于文学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定义。 第二种定义可以叫作功用主义的定义,即文学文本,通过语言的突现方式,把自己从陈述文生产的时间及现实环境中分离出来,把文本语言试图完成的实际行为变成一种文学手法,并把它置于一系列文本与文学手法的背景之中。这就是说,文学手法并不是表达信息的手段,而是文学言语的主人公和

中国学科分类标准

01 哲学 0101 哲学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010102 中国哲学 010103 外国哲学 010104 逻辑学 010105 伦理学 010106 美学 010107 宗教学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02 经济学 0201 理论经济学 020101 政治经济学 020102 经济思想史 020103 经济史 020104 西方经济学 020105 世界经济 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202 应用经济学 020201 国民经济学

020202 区域经济学 020203 财政学(含∶税收学) 020204 金融学(含∶保险学) 020205 产业经济学 020206 国际贸易学 020207 劳动经济学 020208 统计学 020209 数量经济学 020210 国防经济 03 法学 0301 法学 030101 法学理论 030102 法律史 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030104 刑法学 030105 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 030106 诉讼法学 030107 经济法学 03010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30109 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030110 军事法学

0302 政治学 030201 政治学理论 030202 中外政治制度 030203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030204 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030205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030206 国际政治 030207 国际关系 030208 外交学 0303 社会学 030301 社会学 030302 人口学 030303 人类学 030304 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 0304 民族学 030401 民族学 03040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030403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030404 中国少数民族史

文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专业概况

文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专业简况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较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一定文学理论素养,又具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较宽阔的文化视野和不断创新能力,毕业后能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文化部门等胜任文化、宣传、教案、新闻、管理等实际工作,综合素质良好的,重点面向基层的实用型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专科学习的培养要求是:了解中国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较好的汉语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够评析常见的中外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具有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具有中国文史基础的有关知识,利用多种手段(包括网络)检索各种工作需要的有关文献,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主干课程 现代汉语(1)(2)、文学概论、基础写作、古代汉语(1)(2)、应用写作(汉语)、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 三、修业年限与毕业 本专业实行学分制,学生注册后8年内取得的学分均有效。最低毕业学分为76分。 学生取得学习所规定的毕业总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即准予毕业,并颁发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专科学历毕业证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2007级文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教案计划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较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一定文学理论素养,又具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较宽阔的文化视野和不断创新能力,毕业后能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文化部门等胜任文化、宣传、教案、新闻、管理等实际工作,综合素质良好的,重点面向基层的实用型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专科学习的培养要求是:了解中国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较好的汉语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够评析常见的中外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具有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具有中国文史基础的有关知识,利用多种手段(包括网络)检索各种工作需要的有关文献,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课程设置及教案管理 (一)教案计划设必修课、选修课和综合实践环节。必修课由中央电大统一开设,执行统一教案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采用集中辅导和巡教巡考等方式,加强教案过程管理。 (二)选修课可由各地电大或学生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各地电大亦可根据培养目标及当地的需要自开选修课。 (三)统设服务课程由中央电大提供教案大纲、多种媒体教材、考试等教案资源的支持服务。地方电

文学专业考研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专业考研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 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价段的决定作用。 接受美学:建立某种“召唤结构”,有待读者响应,从而构成对话关系。 召唤结构:文学作品具有意义空白和含义不确定,召唤读者去填充和确定。

浅析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

浅析xx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 在当代文坛上,xx以自己珠玉般的篇什,显示了他那简淡恬适的个性气质和古朴明净的传统风格,表现了驾御语言的xx功力和卓然不凡的语言风度。由于种种原因,xx并不算一位多产作家,然而,他那篇篇佳作赢得了人们的喝彩,尤其是他那幽兰清菊般的语言更是令人口齿留韵,难以xx。xx同别人不一样之处,在于他接受过西南联大正规的高等教育,当属科班出身,且由于xx长期在xx从事文学和京剧戏曲的编辑和编剧工作,大大影响了他的小说语言,使他操成更为纯熟流利的京味儿普通话。而这京味儿又是最恰到好处的,它xx了文学的生活姿态和个性色彩,而绝无油嘴子之弊,令人感到xx而不平板,流畅而不浮滑,自然本色,舒爽清新。 这种语言的功底和魅力显然得益于日常口语,方言,民间文学和古典文学的完美化合。xx将精练的古代语言词汇自然地消融在文本中,又从日常口语,方言,民间文学中吸取xx的乳汁,兼收并蓄,克钢化柔,扫除诗歌、散文、小说的界限,独创了一种新文体。 一、口语化的语言 xx在《xx文学的语言问题》一文中曾经写道: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的文化积淀越是深厚,语言的含蕴就越丰富。这种文化的积淀自古就有之,从《诗经》到《xx》,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经过了几千年的积淀和蕴蓄,就形成了一种“书面文化”。这种文化可以增添文章的底蕴与深奥,让文章显得悠长而具有深味。与这种“书面文化”

相对的则是一种“口头文化”,它是一种民间文化,可以是方言,也可以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话。它集中就表现在通俗易懂,平易近人,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很接近。他自己也说:我对民间文学是有感情的,民间文学丰富的想象和农民式的幽默,民歌比喻的xx和韵律的技巧使我惊奇不置。而当这种“口头文化”与“书面文化”一结合,就变得xx俗共赏,俗中见xx,既符合知识分子的阅读要求,也给平民带来了阅读的方便。下面就分析xx作品中口语的运用已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1 / 8 红油冒出来,本来只能观其形,用上“吱——”仿佛能xx,这一声“吱——”让食咸鸭蛋的过程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 “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干脆利落的一个“有”,石破惊天的一个“!”,“以稚童的语气呼之欲出,真是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xx语)。 从上面的两个例子便可体会到,正如xx说过的“xx的小说,可说是顶容易读的了。总是最平凡的字眼,组成最平凡的句子,说一件最平凡的事情。”确实如此。xx又说:“xx讲故事的语言也颇为老实,他几乎从不概括,而尽是详详细细,认认真真地叙述过程,而且是很日常的过程。” xx小说散文的语言特色重要表现为独特的口语化的语言。举个例子,

中国大学专业分类(官方版)

大学正规专业学习分类 (一)我国的高校现行的12个学科门类是(1)哲学;(2)经济学;(3)法学;(4)教育学;(5)文学;(6)历史学;(7)理学;(8)工学;(9)农学;(10)医学;(11)军事学;(12)管理学。 (二)学科门下设一级学科,共有80个一级学科(不含军事学) (三)一级学科下设二级学科,共有358个二级学科 (四)中国大学学科专业(每个专业都有十几门专业课程)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010107 宗教学 010106 美学 010105 伦理学 010104 逻辑学 010103 外国哲学 010102 中国哲学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020201 国民经济学 020202 区域经济学 020203 财政学(含:税收学)020204 金融学(含:保险学)020205 产业经济学 020206 国际贸易学 020207 劳动经济学 020208 统计学 020209 数量经济学 020210 国防经济 0201 理论经济学 020101 政治经济学 020102 经济思想史 020103 经济史 020104 西方经济学 020105 世界经济 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050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30504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0304 民族学 030401 民族学 03040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030403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030404 中国少数民族史 030405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0303 社会学 030301 社会学 030302 人口学 030303 人类学 030304 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 0302 政治学 030201 政治学理论 030202 中外政治制度 030203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030204 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030205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030206 国际政治 030207 国际关系 030208 外交学 0301 法学 030101 法学理论

浅谈文学的形象特征

浅谈文学的形象特征 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甲 李津09523017 一、形象性: 文学的形象性是文学形象所表现出来的生动具体、宛在眼前的特征,文学形象是根据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美学蕴涵的艺术画面,这一艺术画面由人物、情节、场面、环境、景物等构成,但一般是以人物形象为中心,其他形象都从属于人物形象,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而文学形象的美学蕴涵由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意蕴灌注而成,同时又与作家对于社会人生的体验、认识、思考和态度相连。可见文学的形象性具有特殊的规定性和丰富的内涵。 文学的特点之一是它的直观性、形象性。但是文学在形象性上,是其他艺术载体当中最弱的。一幅画,在视觉上是真正直观的,画一棵杨树就是杨树、一个美女就是美女、一个风景就是风景,画耶稣就是耶稣,画圣母就是圣母,是非常直观的,甚至光线、色彩、轮廓、情调,哪怕是比较抽象的,所表达的那种对比、衬托都是直观的。戏剧在舞台演出的时候也给你极真切的感觉,音乐虽然没有可视的形象,但你在听觉上可以感受到,对你的听觉器官发生作用,也是最直接的。 但是文学形象不是一种精确的、定型的形象,它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文学形象的模糊性是由语言的双重功能(符号语言与情感语

言)、概括性、间接性以及文学接受过程中的主观差异性造成的。它使文学形象丰满多值,使文学意境富有飘逸美,并以此调动读者的审美创造力,是文学艺术具有无穷魅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文学形象的模糊性是文学理论研究领域应该把握的一个亮点。 形象所使用的语言,作为一种情感语言,它最忌直露,清晰明白,使人一览无余。它必须留下许多未定点,以使读者拥有充分的想像空间,也就是要言有尽而意无穷,使文学形象具有象外之境和味外之旨。同时形象的创造完全是作家的一种个人化的言语过程,作家虽然也得使用语言系统即必须以公共语义为基础,但作家在使用的过程中已对其进行了主观的改造,即对公共语义进行了灌注生气的情感化的处理,从而使语言发生了扭转和偏离,不单是形象而且使整个文本的结构都形成了深浅两个层次。 但是如果作者把文学形象的不确定性作为自身创造文学形象的追求之一,作为激发读者再创造的手段或者说把它放到大不必要的位置,实际上是误解了文学形象不确定性产生的原理,并“有可能”被“形而上”的诗歌创作方法论,认识论提供其存在的理由,是那些形式主义一再肯定诗歌创作就是话语创作的其中一个“始作痈”,笔者在此篇有志于通过文学理论堵死他们的出路。 文学形象不确定性重要,但这不是人为利用它的理由,它只是语言功能局限的客观产物,也不是诗歌蕴藉可以广泛使用的手段。蕴藉的动力在于作者物化情感审美的个性使然,蕴藉是作者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蕴藉和语言陌生化和阻抗性本质上,牛头不对马嘴。文学形

2-4第四节 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

第四节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 一、内指性 内指性,是文学语言的无需外在验证而内在自足的特性。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上耶!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情理的合理性, 侧重于对文本语境所激起的读者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的真实性的考察, 它是对事理的合理性的一种超越。无论在叙事作品还是在抒情作品中, 我们都可以看到许多不合事理的艺术表现, 而它们在作品中却以相当合理的姿态活跃着, 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情理的合理性。清代叶燮曾举杜甫诗中不合事理之句如?碧瓦初寒外?1、?月傍九霄多?2等为例, 细加分析解说, 并以?幽渺以为理, 想象以为事, 惝恍以为情?作为理论总结,成为对诗歌创作中情理的合理性的经典性阐释。 二、音乐性 音乐性,是指文学语言组织富于音乐效果的特性。也就是说,作家在组织文学语言时,不仅要追求表?意?,而且要追求表?音?,甚至有时还会为着表音而重组语言,或者完全让表意服从于表音。 我国诗歌素来是讲究声韵的。韵脚的相谐,一则可使前后呼应,在五音繁会中取得调节的效果;二则表示情感的起伏变化,使得疾徐中节;三则利用收音相同,易于记忆,并引起联想。萧梁刘勰对声韵的作用早就有了精辟的阐明。他说:?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文心雕龙》卷七《声律》第三十三)?异音相从?属于句子中间的字调安排问题,必须四声更替使用,才能取得和谐。这是因为?声有飞沉,响有双叠,双声隔字而每舛,叠韵杂句而必暌,沉则响发而断,飞则声飏不还,并辘轳交往,逆鳞相比。?(同上)把每个不同字调安排得当,就可做到?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龙榆生先生讲义) 邱峻先生辑?对山歌?(客家话): 1“碧瓦初寒外”,老子庙是用碧琉璃瓦盖的,这点当时人都看到;时令正是初冬,这点当时人都感到;但“碧瓦初寒外”是诗人独特的感受。诗人感到碧瓦在初寒以外,其实碧瓦不会感到寒暖,这是诗人的感觉。诗人看到老子庙的壮丽,所谓“山河扶绣户,日月近雕梁”,在初寒中给人以温暖之感,所以说它在初寒外,写出诗人对壮丽建筑的赞美。 2“月傍九霄多”,九霄指天上极高处,古人把皇宫比做天上,这里带有消极的封建尊君思想。诗人当夜在宫里值宿,用九霄来比宫殿,说在宫里显得月亮的光明特别多一些,正反映了那种消极思想。

汉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一览

汉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一览 中国语言文学即我们一般所说的“中文”。这个学科看似很普通,与我们工作、生活的关系也很密切,但由于它下属的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非常多,每个高校的专业、方向设置又很不一样,所以往往令很多研友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然而据跨考网咨询师反应,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也是报考咨询的一大热门,正因为如此,在报考之前,理清头绪、把握好中文这个一级学科下属的专业设置、分布情况显得十分重要。 中国语言文学,顾名思义,包括语言和文学两个大的专业。按照教育部对学科门类的划分,它主要包括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8个二级学科,每个二级学科下面,又分若干个研究方向。当然,具体到每个学校,这8个二级学科不一定都会设置硕士点;研究方向的划分,不同院系也是根据自身的科研条件和师资力量来确立,可以说是“各自为政”。这些“面目相似”的学科到底有什么特点和区别,下面跨考网高级辅导咨询专家将一一为考生加以介绍。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专业简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以中国境内语言为研究重点,分析、归纳人类语言的发生学关系和内在规律。该学科可分为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两大块,理论语言学倾向于理论研究,探讨特定语言的语音、词法、句法、语义、语用的共时结构和历史演变规律;应用语言学泛指语言学理论或方法运用在其他领域及学科而产生的应用性交叉学科,如语料库语言学、法律语言学、教学语言

学等,实用性更强。对外汉语在某些高校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方言学、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测试、文化语言学、语音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所学课程:汉语语言学史、语言学概论、语言变异研究、语言与文化、中国语言学史、语言统计学、汉语方言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实验语音学、语法专题研究、修辞专题研究、语体学研究、文字音韵训诂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参考书目:《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语法讲义》朱德熙,商务印书馆; 《语言学概论》高名凯、石安石,中华书局。 就业前景:多在高校、科研单位、对外汉语培训机构、新闻出版机构以及中学、国家机关从事教学、研究、培训等工作。

文学概论 名词解释

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也称文学学。 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文学四要素:美国现代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即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 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表现说: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实用说: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一般地说实用说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独立说:主要强调文学是无关现实功利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创造。与实用说相对立的观念,包括文学自律,艺术无功利,纯形式,纯审美。“为艺术而艺术”是这种观念的主要口号。 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客观说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体验说:体验说是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口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的体验和现创造。 文以载道: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经宋代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文以载道”的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达到目的地。如果车装饰得很漂亮,却不载物,那么车再美也是无用的。可见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这样的文学观念偏于文学的教化目的。

文学语言的特点

摘要 语言有文学语言和非文语言之分,其区别就表现在各自不同的特征上。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物和思维过程。文学语言的特征究竟有哪些?目前文论界和修辞界尚无定论,对文学语言特征一些主要特征的归纳尚有争议,笔者倾向于较为常见的五性说,本文试图在当代学者对文学语言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文学语言的形象性、情意性、音乐性、丰富性以及独创性做一浅析和归纳。 关键词:形象性,情意性,音乐性,丰富性,独创性

文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学指的是广义文学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狭义的文学则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小说、散文等。[1]与之相对应,“文学语言”也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广义的文学语言,作为语言学上的一个术语,是指一切加工规范的全民语言。它包括科学技术、新闻政论、公文事务以及文学作品等所运用的书面语言。而狭义的文学语言仅指作家作品所用的语言,即“文艺语言”,也称之为文学作品的语言。本文所论述的是狭义的文学语言的特点。 确定了文学语言的概念之后,我们还需要对文学语言和非文学语言加以区分。在甄别这二者的过程中,文学语言的特点也随之明晰。有研究者认为,文学语言和非文学语言是两套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认为它们在各自的领域范畴内,各自既有自身不可僭越的游戏规则和表达方式,又承担各自不同的来自于受众的阅读期待的独特品质。前者的话语系统要求其语言以真实、准确、规范、凝练为主要特点;而后者则有更广阔却相对更模糊的想象性、边缘性、多义性的特征。[2]文学语言虽然允许有某种灵活变通不尽遵守语言常规的地方,但事实上文学语言并没有在普通语言之外,另创一套语法和词汇系统。它使用的还是我们平常使用的那套语言。[3]文学作品不过是一个为某种特别的审美目的服务的完整的符号体系或者符号结构。[4]文学语言就是为了构建一个特殊的审美目的服务的语言符号系统。文学语言要在语言的一般交际功能的基础上执行一种特殊的艺术功能或美学功能,以语言文字为物质材料和表现工具,来刻画形象,表达思想,抒发感情,创造意境,通过形象思维,反映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给读者以美感教育。也就是说,它在传达一般信息之外,还要传达审美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文学语言便体现出它的一些深层特征。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学语言的形象性 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征,是指文学语言手段的形象化特征,即以文学语言写人、叙事、绘景、状物、抒情所形成的可见、可闻、可感等富有具象性、体验性的特征。形象性是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学语言的的首要特征。[5]文学语言如果不具备形象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第一章文学观念 1、文学观念: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是文学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学观念,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观念,不同群体有不同的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属于历史的范畴,是流动的变化的。 2、文学四要素:美国艾布拉姆斯提出的,作品、艺术家、世界、读者. 3、文学活动:世界、作家、文本、读者四个要素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 4、再现说: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1 5、表现说:指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代表人物渥滋渥斯《抒情歌谣集》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雪莱《为诗辩护》. 6、实用说:指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文学的根本目的是外在的功利性。古代的“教化说”和西方“寓教于乐”(贺拉斯〈诗艺〉)。 7、独立说:强调文学是无关现实功利的独立艺术形式的创造。代表作家王尔德和波德莱尔。 8、客观说:指文学四要素中把文本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既与读者不相干,也与作家不相干。代表俄国形式主义学派、英美新批评派、捷克和法国的文学结构主义、德国的文本主义批评。 9、体验说: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这种关系,强调作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孟子“以意逆志”、德国姚斯. 10、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样式,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情感交流的语言组织。包含了文化形态、审美意识形态、作家个体体验的凝聚、作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一种独特渠道、一种语言艺术。 11、符号论文化概念: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代表作家德国卡西尔。 12、品质阅读:是对于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的运用以及艺术素质高下的解析。 13、价值阅读:表示阅读者:试图尽可能敏锐和准确地描述出他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 14、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一定的中介作用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5、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通性的统一、(主体特征)认识与情感的统一、(目的功能上看)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统一、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16、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准真理的世界。 17、体验: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 18、移情:我们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事物里去,其结果是使事物更接近我们,更亲切,更易于被我们理解。 19、距离论:瑞士心理学家布洛,主张体验是一种拉开功利距离的体会。“雾海航行”. 20、出入说:王国维提出的。作家的体验不但要能“入”,而且还要能“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入乎其内就是移情式体验,出乎其外,就是体验主体对体验的反刍。 21、情致:黑格尔,一方面是个体的心情,是具体感性的,是会感动人的。另一方面是价值和理性,可以作为认识。 第二章文学语言组织 1、文本: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是根据一定的语言衔接和语义连贯规则而组成的整体语句或语句系统,有待于读者阅读。93 2、文学文本:是指由作者创作出来有待于读者阅读的语言系统。 3、文学作品:指已经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4文学文本四层面说:指波兰现象学美学家英加登对文学文本层面构造的划分:字音及其高一级的语音组合,意义单元,多重图式化面貌,再现的客体。 5文学文本的语言性:指文学文本所具有的基本的语言特性,这种特性是其他一切特性所得以生成的基础。一是文学文本以语言的形式存在,二是文学中的语言具有自身的特点,三是语言在文学中的具体存在方式是言语。 6、文学中的语言:也就是文学文本的语言,是经过作家加工的、旨在创造艺术形象并表达意义的语言系统。 7、语言结构:语言结构是语言集团言语的总模式,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 8、言语:是在特定语境下个人的说话活动。 9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它是一种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构造。 10、语音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主要包括节奏和音律两种形态。 11、节奏:是语音在一定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规律的起伏状况。 12、音律:又称声律、声韵、韵律,是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 13、文法层面:是指“作文”和“作诗”之法,即文学的创作法则。指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 14、词法又称字法,是特定文本内语词的构成法则。 15、句法是特定文本内语句的构成法则。 16、篇法是特定文本的整体语言构成法则。 17、辞格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19、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借他物来表现相似之物的语言方式。 20、借代:借代是借用其他名称或语句,代替通常使用的名称或语句的语言方式。 21、对偶:是上下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具有整齐和对称效果的语言方式。 22、反复:是意思相同的词或句多次重复使用的语言方式,达到强调的目的。 23、倒装:倒装就是通过颠倒惯常词语顺序来表意的语言方式。如“人杰地灵”。 24、反讽:(又称:倒反,反语,或说反话)是意不在正面而在反面或内涵与表面意义相反的语言方式。 25、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是指文学语言组织的美的具体表现方式及其相应的构成法则。 26、内指性:是文学语言组织的一个普遍和基本的特征,是文学语言的毋须外在验证而内在自足的特性。 27、音乐性:是指文学语言组织所具有的富于音乐效果的特性。28、陌生化:主要是从读者的阅读效果来说的,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 第三章文学形象系统 1文学形象:文本中呈现的、具体的、可感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作家审美 理想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自然和人生图画。 2形象的概括性:文学形象能够传达丰富的内在意蕴的功能称为文学形象的概括性。 3、艺术至境:文学形象三种高级形态:文学典型,文学意境和文学意象,统称艺术至境. 5审美理想:人们在自己民族的审美文化氛围里形成的,由个人的审美体验和人格 境界所肯定的关于美的观念尺度和范型模式。 6典型:典型是指定实型作品中呈现的显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富历史意 蕴的性格。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典型是定实型叙事文学的艺术至境追求,应 注意这个概念与传统典型论的区别,并结合具体作品分折来识记。 7特征化:在写实型作品中,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 发的过程,叫做“特征化”这是创造典型的基本方法。 8典型环境:指充分体现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 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 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9意境:意境是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 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10虚境与实境:实境是指直接描写的景、形、境,又称“真境”“事境”“物境”等; 而虚境则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又称“诗意的空间”. 11生命律动:即意境展示的生命本真的幽情壮采,或曰生命本身的美。 12有我之境:是指那种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如杜甫《春望》。 13无我之境: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如陶渊明的“采菊... 南山”就是无我之境。171 14象征意象:文学象征意象是指以表达观念或哲理为目的,以象征为基本表现手段的, 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 15内心意象:内心意象是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艺术构思所形成的心中之象。 16泛化意象:泛化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统称。 17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 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18荒诞:缺乏理性或恰当性的和谐,虚伪而不可信。 意象应合:意义与形象对应和契合。 19意象化: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意象就是寓 “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第四章叙事作品 1叙事:是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 3叙述视角:叙述视角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叙述 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者决定的,主要是四种;第三人称述,第一人称叙述,第 二人称叙述和人称或视角变换叙述。 4叙述标记:叙述标记是文本中出现的对于理解故事来说具有标志作用的叙述手段。 5故事:故事是叙述内容的基本成份。组成故事的要素包括社会生活中的事件,由 这些事件组织成因果线索完整的情节,发生这些事件的具体场景这三个主要方面。 5事件:故事中人物行为及其后果。 6情节: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7情景:人物的行为与环境组合起来的实际场面和景况。 8扁平人物:具有单一或简单性格特征的人物,具有类型性和漫画性,表现一种单 一的特性或意念。 9表意性人物:是不具有性格内涵仅仅表示某种抽象观念的人物。 10圆形人物:是具有多种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具有人性的深度,具有多重性格侧 面,随作品发展而变化。 11性格人物:具有一定秉性、气质等心理与人格特征的人物。 12行动:是人物有目的的行为。叙述功能、叙述逻辑、符号矩阵。 13叙述功能:根据人物在情节过程中的特定作用而规定的人物行为模式。 14叙述逻辑:根据人物在逻辑上的可能性而总结的人物行为模式。 15叙述动作:讲故事这一行为本身。叙述者、接受者。 16真实的作者与隐含的作者:创作作品的本人;当现实生活中的作者进入作品中的 叙述活动时,便进入了一种与日常现实生活有所不同的特殊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常 被称为作者的“第二自我”,也就是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 17隐含的作者和叙述者:当现实生活中的作者进入作品中的叙述活动时,便进入了 一种与日常现实生活有所不同的特殊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常被称为作者的“第二自 我”,也就是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这就是隐含的作者;隐含叙述者是指 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隐在叙述者”并不是不存在叙述者, “隐在”的叙述者实际上是隐藏在了人物背后,默默地支配着人物,使他们说出叙 述者需要叙述的东西。 18叙述声音:体现叙述者叙述动作的口气或基本态度。显在叙述者、隐在叙述者。 19显在叙述者:讲述作品中语言的人。 20隐在叙述者: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 21接受者与真实读者: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 中存在着潜在的接受者。他由叙述者所设定,隐含在叙述动作中。 第五章抒情作品 1抒情作品:抒情作品是专门用来抒情达意的,它是与叙事作品相对而言的另一类 文学作品;具体地说,抒情作品指的是简要地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 心性的文学作品。 2广义的情感:人类主体性的一切方面。 狭义的情感:人由于感受到外界的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反应。 艺术情感:对客观现实与表现对象持特定审美态度的一种情感体验。 3抒情原则:抒情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主客观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过程,它总要在 理性与情感、现实与情感、语言与情感之间寻找某种平衡和达成某种默契。在抒情 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者传情达意,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总是遵循着一定的抒情 原则。作者在抒发情感、创作抒情作品的过程中,在处理情感与理性、情感与现实、 情感与语言等关系的问题上,有意无意间所遵循的原则,称为抒情原则。 4抒情的语法策略:是指从语言的结构方式(包括词语的构成和变化、词组和句子 的组织)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265成熟、杰出的抒情作家都深谙此 道。比如,诗人有所谓的“诗家语”它指的是与通常语言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诗 家语常常打破既有的语言规范,追求某种特殊的语言效果。 5抒情的修辞策略:指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从文学史和 修辞史的角度看,抒情的修辞策略有许多,意象、隐喻、典故、悖论是其中较为重 要的四种。 6意象:心理意象是指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呈现于脑际的各种感性形象。 7隐喻: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 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267 8典故:是一种历史化的隐喻:是在神话或历史事件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 象、理解、谈论当下事件、情状或环境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9悖论:那种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千真万确的语句,即所谓“似非而是”的语 句。 10原型意象:是指在某种抒情传统中长期反复使用并因之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 意象,如中国抒情传统中的“浮云、大雁、流水、杨柳”等。 11抒情母题:是指在某种抒情传统中基于某种原型意象而形成的内涵相对固定的大 型主题,如中国抒情传统中的“思归、怀乡、伤逝、惜别等”。 12联想群:大量特别的已知联想物,他们都是可交集可传播的. 13文体的美学内涵:文体对应着某种特殊的秩序法则,反映着特定的美学设计和美 学目的,反映着一种抽象法则和内在的信念。 14抒情诗:抒情作品的典型形态,一般用来指称任何旨在表达感情的短诗。 15颂诗:颂诗最初也是一种歌,它可以是一种节奏鲜明、格调高昂的抒情诗,也可 以是一种追求技巧、沉于冥思的抒情诗,既能表现集体情感又能抒发个人感受,通 常用来歌颂神圣。我国《诗经》中就不乏颂诗,屈原的《橘颂》可列入颂诗的范畴。 16情诗:情诗是用来歌唱爱情的诗,在抒情作品中,它抒发的情感最为强烈、真挚 和细腻,也最具个人色彩。 17哀诗:也称悲诗、挽歌,是用来悼念死者和表达悲哀之情的抒情作品,也有为死 者安魂、令败者止悲的功用。我国楚辞中的《国殇》《哀郢》皆为哀诗中的佳作。 18抒情小品文:是一种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在中国,“小品”一词最早出 现于《世说新语》,意为篇幅短小之文;西方的小品文起源于法国的蒙田,英国的培 根紧随其后。西方抒情小品文具有这样的特点:第一,它注重描写个人的经历、境 遇,抒发个人的情感、情绪;第二,它具有坦荡开阔的心胸和闲适恳切的调格。 第六章文学的风格 1、文学风格: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 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2、创作个性: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 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也是风格形成的内在依据。 3文采: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之一,指作品中的言语色彩,也即语言的特殊组成, 是风格的存在方式。 4情调:作品中的情感格调。 5气势:文学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 6氛围:弥漫于作品的特定气氛,往往与景物、场面环境相结合构成意境和情境, 常见于抒情作品和叙事作品。 7韵味:指作品言语结构所产生的情趣和意味,具有含蓄美。 8刚柔说:中国传统的风格分类理论,即把文学风格区分为阳刚和阴柔两大类,属 于简分法。 9豪放派:宋代形成的词学流派。有人认为是范仲淹开其风,有人则认为是苏轼发 其端。就其成就和影响来说,当推苏轼和辛弃疾,故有“苏辛词派”之称。风格特 色是气象恢弘,境界雄奇,文势奔放。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 10婉约派:宋代形成的词学流派。以柳永、秦观、李清照为代表。婉约派的风格特 色是情思绵密,语气吞吐,格调温雅。代表作有柳永的《雨霖铃》。秦观的《踏莎 行》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11风格美:指风格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魅力,是区别不同风格类型的标志。不同的风 格类型有不同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魅力,它是作家在文学史上争得坐标位置的一种艺 术力量。 12时代风格:指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它是该时代的精 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 13民族风格:指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民族的特征,是该民族的精神 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 14地域风格:是某一地域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地方特点 15流派风格:指一些在思想感情、文学观念、审美趣味、创作主张、取材范围、表 现方法、语言格调方面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形成的共同特色,是一种群体文化的表 现。 第七章文学创作 1创作主体:已经处于创作活动过程中的作家个体。离开创作过程则不是。 2创作客体:指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加工改造的对象。 3艺术直觉: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 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 4艺术灵感: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艺 术的灵感特征:突发性、迷狂性、创造性。 5艺术情感:就是创作和接受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 开的心理体验。 6艺术想象:指文学艺术活动的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 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 7艺术理解:是指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的理 性思维活动。 8创作动机:作家、艺术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 9创作冲动:艺术家由于某种事物的启发而产生的强烈的创作愿望。 10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激起的创作冲动驱使下,对选 定创作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 节最终形成完整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 11艺术概括:主体从一定创作动机出发,对选定的材料进行提炼加工的过程。艺术 综合、艺术简化。 12艺术简化:创作过程中作家对所写的事件和人物,只寥寥几笔将其特征勾勒出来, 对大量的、无关细节完全省略。 13艺术变形:指作家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在创作过程中有意将描写对象以扭曲、 畸形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八章文学接受 1文学消费:为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 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活动。 第1页共1 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