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云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云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云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云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为大力推进人才强省战略,加快发展人才事业,着眼于为实现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证,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云南实际,制定本规划。

序言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优秀人才正日益成为国家、地区、组织参与竞争的稀缺性、战略性资源。云南作为一个边疆、民族、山区的欠发达省份,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区域竞争力,关键在于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各类优秀人才,保持人才总量的持续增长和质量的有效提升。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以来,制定了一系列加强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培养造就了各个领域的大批人才。进入新世纪,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大决策,人才强省战略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人才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科学人才观逐步确立,各类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逐步改善;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初步发挥;人才效能明显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省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与国内发达省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结构和分布不尽合理,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等。

未来十几年,是把云南建设成为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人才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意识,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主动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省之路,科学规划、深化改革、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一、人才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大力推进人才强省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以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十

大产业急需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人才发展的基本原则是: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

服务发展。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科学发展目标确定人才队伍建设任务,根据科学发展需要制定人才政策措施,用科学发展成果检验人才工作成效。

人才优先。确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以用为本。把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来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

创新机制。把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坚决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

高端引领。培养造就一批经营管理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优秀企业家,一批高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民族文化领军人才,一批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一批职业化、专业化的高级社会工作人才,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整体开发。加强人才培养,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弘扬拼搏奉献、艰苦创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关心人才成长,鼓励和支持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行行出状元。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推进城乡、区域、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人才资源开发,实现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我省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建成特色领域和优势产业人才聚集中心,为实现云南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人才资源总量持续增长,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资源总量在2009年251万人的基础上达到500万人,增长近一倍,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3%,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人才素质大幅提升,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主要劳动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15%左右,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15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5%。人才的分布和层次、类型、性别等结构趋于合理。

——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明显增强,竞争力不断提升,人才规模效益显著提高。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人才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在烟草、低碳经济、能源、旅游文化、有色金属、生物技术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建成区域性人才高地。

——人才使用效能明显提高。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取得进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0%,人才贡献率达到20%。

二、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

(一)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人才

发展目标:围绕建设创新型云南,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到2020年,研究开发人员总量、高层次创新人才总量有明显增长,优势产业和重大项目高端人才短缺问题得到缓解。

主要举措:创新人才培养发展模式,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增强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突出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加强实践培养,依托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项目、重点产业、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建设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建立创新人才创业孵化基地,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向企业聚集。通过国际合作、东西部人才交流、省院省校合作等平台,加大对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力度。组织实施高端科技人才引进计划、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加大对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使用和资助力度。发展创新文化,倡导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宽容失败、团结协作的创新精神,营造科学民主、学术自由、严谨求实、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建立健全科研诚信体系,从严治理学术不端行为。

(二)加快培育十大产业急需人才

发展目标:以十大产业急需人才为突破口,加大优势产业人才开发力度。到2020年,在烟草、能源、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石化、生物技术、旅游文化、商贸流通、装备制造、光电子等优势领域培养一批数量充足的产业急需人才。

主要举措:围绕十大产业,加强产业人才统筹规划和需求预测,调整优化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设置,加大急需研发人才和紧缺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大规模开展十大产业人才知识更新培训。制定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向十大产业聚集的倾斜政策。建立与周边国家专业技术职称地区间互认制度。支持企业、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联合建立实验室或研发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一批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大力开发社会重点领域的专门人才

1、宣传文化人才

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强省的需求,以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文化创意人才、新兴媒体人才队伍建设和文化专门技术人才为重点,全面加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到2020年,省级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达到500名,民族民间文化人才超过5000名。

主要举措:健全完善分类科学、程序公平、运作规范的宣传文化人才政策体系。继续实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大力培养高层次宣传文化人才。引进、培养造就创新、创意、创业等文化产业急需人才。依托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研究基地,大力培养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和新闻、出版、传媒高层次人才。加大高层次宣传文化人才选拔力度,稳定充实基层宣传文化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发现造就民族民间文化人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特色人才,壮大群众文艺队伍,促进各级各类宣传文化人才协调发展。

2、农村中小学师资人才

发展目标:按照巩固提升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的要求,以增加总量、提升素质为目标,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建设一支扎根农村、爱岗敬业、适应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主要举措:继续扩大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采取特殊政策措施,建立省级、州市级双语教师培训基地,积极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双语”教育人才。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实施大规模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进一步加强城乡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继续推进高校新任教师支教制度。开展城市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子”帮扶活动,双方互派教师进行交流,促进城乡教师资源合理配置。鼓励高等学校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实习和支教。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为契机,建立健全乡镇以下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教师特殊津贴补助机制,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安居工程”建设力度,提高乡镇以下学校教师待遇,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投身农村教育事业。

3、基层医疗卫生人才

发展目标:按照建立覆盖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体系,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以全科医师为重点,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到2015年基本实现城市社区每万名居民有1-2名全科医师,农村每个乡镇有1名全科医师。到2020年,通过多种途径培养1万名全科医师,基本满足“小病在基层”的需求。

主要举措:制定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逐步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培养制度。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为主要平台,大力培养全科医师。积极开展城乡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大力实施城市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基层卫

生工作。加强边疆地区禁毒和艾滋病防治等特殊医疗人才的培养。建立完善基层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提高基层卫生人员待遇。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基层卫生人才管理和使用机制。

4、少数民族人才

发展目标:按照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要求,围绕构建和谐边疆,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力培养造就一批少数民族骨干人才,到2015年,全省少数民族人才总量达到50万人。到2020年,达到70万人。

主要举措:改善民族高等院校和民族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质量。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和通晓本民族语言专业人员的培养力度。根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特殊性,培养少数民族本土人才、民族文化传承人。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动实现各少数民族人才,特别是7个人口较少民族和4个特困民族人才的均衡发展。完善健全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培养机制。建立促进少数民族人才合理配置的流动机制,健全完善少数民族人才评价发现政策体系。积极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培养涉外经济技术合作和跨文化交流外向型少数民族人才。

(四)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1、党政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到2020年,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87%,专业化水平有明显提高,结构更加合理,总量从严控制。

主要举措:适应科学发展要求和干部成长规律,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加强干部自学。实施党政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改革方针,树立坚定信念、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加大竞争性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力度,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提高干部工作科学化水平,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实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3852工程”。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党政人才。加强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培养选拔和教育培训工作。实施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党政干部岗位职责规范及其能力素质评价标准,加强工作业绩考核。完善党政人才分类管理制度,加大领导干部跨部门、跨地区交流力度,推进党政机关重要岗位干部定期交流轮岗,健全权力约束制衡机制,加强干部管理监督。

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根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国际竞争力为核心,以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培养为重点,加快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

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培养造就一支具有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到2015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57.54万人。2020年,达到72.95万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通过市场化方式选聘的比例达到60%。

主要举措:依托国内外知名企业、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国际化培训力度,提高战略管理和跨文化经营管理能力。采取组织选拔与市场化选聘相结合的方式选拔省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副职人选一般采取公开选拔的方式产生。健全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聘任制、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实行契约化管理。完善以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体系,积极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机构,建立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年度薪酬管理制度、协议工资制度和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制度。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培养和引进一批科技创新企业家和企业发展急需的战略规划、资本运作、科技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专门人才。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程。

3、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适应提升开放水平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培养和聚集适应云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到2015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136万人。到2020年,达到158.33万人,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为10∶40∶50。

主要举措:进一步扩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规模,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围绕全省支柱产业、重点行业,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加大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法律、咨询、会计、工业设计、知识产权、食品安全、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开发力度。进一步实施并完善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技术创新人才计划,组织实施高素质教育卫生人才培养计划。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作用。制定双向挂职、短期工作、项目合作等灵活多样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引导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专业技术人才向企业、社会组织和基层一线流动,促进专业技术人才合理分布。统筹推进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完善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强化激励,科学管理。改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工作和生活条件,拓展事业发展空间。注重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

4、高技能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以提升职业素质和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门类齐全、技术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到2015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61.39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达到7万人。到2020年,达到81.19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达到10万人。

主要举措: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加强职业培训,统筹职业教育发展,整合利用现有各类职业教育培训资源,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集团)、重点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建设一批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职业教育中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和学生生活补助制度。继续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大力培养我省重点行业、产业急需紧缺的高技能人才。促进技能人才评价多元化。制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办法。建立高技能人才绝技绝活代际传承机制。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5、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着力打造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到2015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03.19万人。到2020年,达到156.73万人,每个行政村至少有2名示范带动能力强的致富带头人,每个乡(镇)都有一批农村实用人才聚集的专业化农民合作组织。

主要举措: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各类农民教育培训项目、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的主渠道作用。整合现有培训项目,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继续推进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重点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程。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牵头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加快培养农业产业化发展急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和农村经纪人。积极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在创业培训、项目审批、信贷发放、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评价制度。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表彰激励和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地位。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发展急需的农业技术人员、教师、医生等方面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继续开展城乡人才对口扶持,推进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社会工作者服务新农村建设、科技人才下乡支农等工作。

6、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适应构建和谐云南的需要,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一定规模、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到2015年,全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总量达到4.7万人。到2020年,达到7万人,力争培养和引进高级社会工作人才700人。

主要举措:建立不同学历层次教育协调配套、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有机结合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社会工作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建设一批社会工作培训基地。加强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制定社会工作培训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工作

人才评价制度。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的职业化管理。加快制定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政策措施。推进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城乡社区和公益类社会组织建设,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的政策。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标准化建设示范工程。研究制定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政策。建立社会工作人才和志愿者队伍联动机制。制定出台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三、体制机制创新

(一)改进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

1、完善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

目标要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统筹人才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水平。党政主要负责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团结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

主要任务:制定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的实施意见。健全各级党委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协调机制和督促落实机制,形成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党委、政府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提高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人才工作专项考核的权重。建立各级党委常委会听取人才工作专项报告制度。完善党委联系专家制度。实行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完善党委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发挥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用,强化各职能部门人才工作职责,充分调动各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形成人才工作整体合力。

2、改进人才管理方式

目标要求:围绕用好用活人才,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改进调控方式,推动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捷高效转变。健全人才市场体系,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遵循放开搞活、分类指导和科学规范的原则,深化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扩大和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中的主体作用。

主要任务:按照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完善人才管理运行机制。规范行政行为,推动人才管理部门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和规范人才评价、流动等环节中的行政审批和收费事项。分类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

倾向,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在科研、医疗等事业单位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等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与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和公共医疗卫生制度相适应的人才管理制度。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健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人事制度。鼓励各地和行业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与先进省区、境外人才管理体系接轨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

3、加强人才工作法制建设

目标要求:坚持用法制保障人才,推进人才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形成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法制环境。加强立法工作,建立健全涵盖人才安全保障、人才权益保护、人才市场管理和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等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各个环节的地方性人才法律法规。

主要任务:根据国家人才开发促进法和终身学习、工资管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职业资格管理、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完善我省配套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1、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目标要求:以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兴滇富民为导向,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完善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培养、造就人才,构建人人能够成才,人人得到发展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统筹规划继续教育,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

主要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开发全过程,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思想道德水平。建立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动态调控机制,优化教育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和区域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建立健全多元招生录取机制,实行特殊人才特殊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社会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完善发展职业教育的保障机制,改革职业教育模式。完善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分类制定在职人员定期培训办法,倡导干中学。构建网络化、开放式、自主性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支持发展各类专业化培训机构。

2、人才评价发现机制

目标要求: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克服唯学历、唯论文倾向,注重靠实践和贡

献评价人才。改进人才评价方式,拓宽人才评价渠道。把评价人才和发现人才结合起来,坚持在实践和群众中识别人才、发现人才。

主要任务:建立以绩效考核为基础的事业单位人员考核评价办法。分行业制定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考核评价实施办法。完善重在业内和社会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规范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准入,依法严格管理;完善专业技术人才职业水平评价办法,提高社会化程度;完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评价实施办法,落实用人单位在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聘任中的自主权。完善以任期目标为依据、工作业绩为核心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考核评价办法。探索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逐步完善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实施办法。健全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在重大科研、工程项目实施和急难险重中发现、识别人才的机制。建立举才荐才的社会化机制。

3、人才选拔任用机制

目标要求:改革各类人才选拔使用方式,科学合理使用人才,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健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拔制度,加大市场化选聘力度。完善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健全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选拔制度。

主要任务: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探索公推公选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推行和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坚持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建立组织选拔、市场配置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制度,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派出制和选举制。健全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委任、聘任、选任等任用方式。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和合同管理制度。

4、人才流动配置机制

目标要求:推进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市场服务功能,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建立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提供服务、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健全人才市场供求、价格、竞争机制,进一步促进人才供求主体到位。大力发展人才服务业。加强政府对人才流动的政策引导和监督,推动产业、区域人才协调发展,促进人才资源有效配置。

主要任务:在建立统一规范、更加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基础上,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健全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积极培育专业化人才服务机构,注重发挥人才服务行业协会作用。进一步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制定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基础性作用的政策措施。推进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调整户口迁移政策,

使之有利于引进人才。加快建立社会化的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系统。制定实施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实施办法。建立人才需求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完善人事争议仲裁,人才竞业避止等制度,维护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建立完善与西部大开发、滇沪合作、桥头堡建设相配套的区域人才交流合作机制。根据云南主体功能区布局,引导各类人才合理分布。

5、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目标要求:构建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短期奖励与长效激励相统一,有利于保障人才合法权益的激励保障机制。完善各类人才薪酬制度,加强对收入分配的宏观管理,逐步建立秩序规范、激发活力、注重公平、监管有力的工资制度。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完善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社会保障、单位保障和个人权利保障相结合的人才保障体系。

主要任务:统筹协调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稳步推进工资制度改革,制定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继续推进企业分配制度改革,推行期权、股权等中长期激励办法,重点向创新创业人才倾斜。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探索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协议工资和项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形式。整合、调整、规范各类人才奖项设置,健全各类人才荣誉奖励体系。研究制定人才补充保险办法,支持用人单位为各类人才建立补充养老、医疗保险。扩大对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的社会保障覆盖面。

四、重大政策

(一)实施促进人才资本优先积累的财税金融政策

各级政府优先保证对人才发展的投入,确保教育、科技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逐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投入结构,较大幅度提高人才资本投资比重。各级政府应加大资金清理整合,统筹安排建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并视财力情况逐步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保障人才发展重大项目实施。建立重大项目人才保证制度,提高项目建设中人才开发经费提取比例。切实落实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提取和使用。通过税收、贴息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投资人才资源开发。加大省级财政对边疆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引导贫困地区加大人才资源开发投入力度。利用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优先投资人才开发项目。

(二)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政策

建立政府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通过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合作教育、共同实施重大项目等方式,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建立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高层次人

才双向交流制度,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加强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渠道,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主体作用,提高博士研究生质量。依托重大项目,在创新实践中集聚和培养一流人才。对企业等用人单位接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见习等实行财税优惠政策。

(三)实施人才向边疆民族地区和农村基层流动的引导政策

对在边疆民族地区和农村基层工作的人才,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提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采取政府购买岗位、报考公职人员优先录用等措施,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逐步提高州市以上党政机关从基层招录公务员的比例。制定高校毕业生到边远艰苦地区创业就业扶持办法。开发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实施公职人员到基层服务和锻炼的派遣和轮调办法。实施好州市间人才对口帮扶政策。加强博士服务团、“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和少数民族科技骨干特殊培养等工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四)实施人才创业扶持政策

健全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业贷款等政策,加大对人才创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完善知识产权、技术发明作为创业资本参股的措施。加大税收优惠、财政贴息力度,扶持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创办科技型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和信息平台,健全完善知识产权利益分配的政策。继续加大对各类创业孵化器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创建创业服务网络,探索多种组织形式,加强创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服务指导,为各类人才创业提供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建立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鼓励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制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的激励保障办法。

(五)实施有利于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政策

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业建立符合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不同特点的职业发展路径,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在创新实践中成就事业并享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对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全面推行职员制度。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扩大科研机构用人自主权和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健全科研机构内部决策、管理和监督的各项制度。建立以学术和创新绩效为主导的资源配置和学术发展模式。改进科技评价和奖励方式,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办法,克服考核过于频繁、过度量化的倾向。加大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投入力度,建立以政府性资金支持为主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综合绩效评价制度。完善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和科技计划管理办法,对由高层次人才领军的科研团队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健全科研单位分配激励机制,向科研关键岗位和优秀拔尖人才倾斜。改善青年科技人才的生活条件,有条件的城市可在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中优先解决住房问题。

(六)实施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政策

健全和完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之间合理流动制度,打破身份、单位、部门和所有制限制,营造开放的用人环境。扩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跨地区、跨部门交流任职范围。拓宽党政人才来源渠道,完善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选拔人才制度。完善党政机关人才向企事业单位流动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

(七)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

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滇创新创业,制定完善长期居留、税收、保险、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安置,担任领导职务,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参加院士评选和政府奖励等方面的特殊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吸引优秀留学人才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到云南工作和服务计划。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建设,提供创业资助和融资服务。建立统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和人才需求信息发布平台。加大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力度,制定国外智力资源供给、发现评价、市场准入、使用激励、绩效评估、引智成果共享等办法。扩大公派出国留学和来滇留学规模。开发境外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完善出境培训管理制度和措施。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海外特别是南亚、东南亚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基地。建立国际人才市场,培育一批国际人才中介服务机构。

(八)实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发展政策

对各种所有制组织中的人才,坚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开发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发展规划。制定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人才培养、吸引、评价、使用等方面的各项政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平等享受。人才创新创业的资金、项目、信息等公共资源,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平等开放。政府开展人才宣传、表彰、奖励等方面的活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平等参与。

(九)实施促进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

完善政府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全省一体化的服务网络。建立人才资源动态预测控制系统,定期发布人才公共信息。健全人事代理、社会保险代理、企业用工登记、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人事档案管理、就业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满足人才多样化需求。推进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创新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为各类人才平衡工作和家庭责任创造条件。加强对公共服务产品的标准化管理,支持各类机构开发人才公共服务产品。

(十)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职务技术成果办法,完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保护科技成果创造者的合法权益。明确职务发明人权益,提高主要发明人受益比例。制定云南省专利促进保护条例。制定职务发明人流动中的利益共享办法。建立非职务发明评价体系,加强对非职务发明创造的支持和管理。完善支持个人和中小企业发明创

造的资助办法,鼓励创造知识财产。加强专利技术运用转化和维权援助服务平台建设。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措施。完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加大知识产权宣传普及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信用制度。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制、市场和文化氛围,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推进国际合作交流。

五、重大人才工程

(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实施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围绕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引工程”。每年重点支持和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着眼于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大对企业创新创业人才的扶持力度。加强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技术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力度,着力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到2020年,培养选拔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技术创新人才1500名,创新团队100个。

(二)青年英才开发计划

着眼于人才基础性培养和战略性开发,提升我省未来人才竞争力,在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等重点学科领域,每年重点培养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在我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设一批青年英才培养基地,按照严入口、小规模、重特色、高水平的原则,每年选拔一批拔尖大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培养造就我省所需的高素质青年党政人才,每年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选拔一批优秀人才到乡镇基层岗位锻炼,进行定向跟踪培养。

(三)特色优势产业人才聚集工程

围绕十大产业发展需要,整合省内高等院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社科研究基地等教育资源,加大特色产业急需人才的培养力度。到2020年,建立10个特色产业高层次人才高地,支持100名特色产业领军人才。聚集10个由战略科学家领衔的研发团队,30个由产业领军人才领衔的创业团队。

(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程

围绕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以提高省属企业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为重点,加快培养一批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家队伍。到2020年,在省属国有企业中培养5名国际知名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10名国内知名的经营管理人才,100名省内知名的优秀职业经理人,200名企业“一把手”后备人选和500名优秀年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五)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围绕经济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在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金融财会、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防灾减灾、现代交通运输、农业科技、社会工作等重点领域,开展大规模的知识更新继续教育,每年培训3万名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到2020年,累计培训30万名左右。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现有施教机构,建设一批继续教育基地。

(六)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

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加强职业院校和实训基地建设,以技师学院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为重点,发挥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导航功能,推进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基地建设项目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到2020年,在全省建成8所技师学院,4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20个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15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七)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程

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开发培养力度。依托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依托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加强农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依托全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加强中等农业技术人才培养;依托全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体系,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工程,培养新型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能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创业示范活动,引领农民创业致富。选拔一批农业产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和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生产能手和农村经纪人等优秀生产经营人才,给予重点扶持。

(八)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

为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教育人才队伍,通过研修培训、引进培养、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在中小学校、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培养造就一批教育家、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到2020年,重点培养和支持1万名各类学校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20名国家级教学名师,400名省级教学名师,建设2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00个省级教学团队。

(九)工业人才开发行动计划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要求,大力加强工业人才开发和培养力度,到2015年,州市县政府领导班子中至少配备一名熟悉工业、善抓工业的领导干部;到2020年,具有中高级职称或经理人职业资格的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达到60万人,掌握专业技术的中高级科技人才达到93万人,掌握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技能人才达到135万人,全省工业人才总量达到290万人,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人才体系。

(十)文化名家工程

为更好地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适应民族文化强省建设需要,着眼于培养造就一批造诣高深、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杰出人才,每年重点扶助一批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文物保护名家承担重大课题、重点项目、重要演出、开展创作研究、展演交流、出版专著等活动。进一步加大民族文化领军人才的培养力度,多层次多途径培养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人。到2020年,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达到150名,省级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达到1500名。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才100名,全国知名文化产业企业100家。

(十一)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

适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障全民健康需要,加大对卫生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到2020年,培养造就50名医学杰出骨干人才,给予科研专项经费支持;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支持培养5000名住院医师;加强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十二)边疆民族地区人才支持开发计划

为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在职务、职称晋升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加大人才对口帮扶力度,引导优秀教师、医生、科技人员、社会工作者、文化工作者到边境一线和少数民族地区工作或提供服务。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特岗教师”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解决边疆民族地区人才匮乏问题,培养锻炼后备人才。

(十三)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工程

以全面推进云南旅游“二次创业”为重点,加快餐饮、商贸等传统服务业和金融、保险、房地产、物流、养生养老等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开发培养。创新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调整高校专业设置,推动校企合作,实行“订单教育”。健全完善多渠道的引才政策,搭建高效便捷的引才平台,积极引进我省发展现代服务业急需紧缺的各类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

(十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工程

按照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要求,推动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整合,实现管理体制统一、法律法规统一、政策制度统一,逐步使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分离,构建完整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体系。建设一个符合国际惯例的云南面向西南开放的中国云南国际人力资源市场。

(十五)人才信息化建设工程

整合人才信息资源,建立社会化、开放式的人才资源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人才信息网络和数据库建设,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库。加快推进人才电子政务建设,构筑互动、高效、安全的人才资源公共信息平台和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行业分类为指导,以人才服务为中心,覆盖全社会,连接政府电子政务网络的多层次安全、可靠的人才信息服务支撑体系。

五、重大人才工程

(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实施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围绕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引工程”。每年重点支持和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着眼于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大对企业创新创业人才的扶持力度。加强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技术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力度,着力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到2020年,培养选拔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技术创新人才1500名,创新团队100个。

(二)青年英才开发计划

着眼于人才基础性培养和战略性开发,提升我省未来人才竞争力,在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等重点学科领域,每年重点培养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在我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设一批青年英才培养基地,按照严入口、小规模、重特色、高水平的原则,每年选拔一批拔尖大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培养造就我省所需的高素质青年党政人才,每年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选拔一批优秀人才到乡镇基层岗位锻炼,进行定向跟踪培养。

(三)特色优势产业人才聚集工程

围绕十大产业发展需要,整合省内高等院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社科研究基地等教育资源,加大特色产业急需人才的培养力度。到2020年,建立10个特色产业高层次人才高地,支持100名特色产业领军人才。聚集10个由战略科学家领衔的研发团队,30个由产业领军人才领衔的创业团队。

(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程

围绕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以提高省属企业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为重点,加快培养一批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家队伍。到2020年,在省属国有企业中培养5名国际知名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10名国内知名的经营管理人才,100名省内知名的优秀职业经理人,200名企业“一把手”后备人选和500名优秀年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五)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围绕经济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在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金融财会、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防灾减灾、现代交通运输、农业科技、社会工作等重点领域,开展大规模的知识更新继续教育,每年培训3万名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到2020年,累计培训30万名左右。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现有施教机构,建设一批继续教育基地。

(六)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

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加强职业院校和实训基地建设,以技师学院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为重点,发挥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导航功能,推进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基地建设项目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到2020年,在全省建成8所技师学院,4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20个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15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七)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程

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开发培养力度。依托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依托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加强农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依托全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加强中等农业技术人才培养;依托全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体系,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工程,培养新型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能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创业示范活动,引领农民创业致富。选拔一批农业产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和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生产能手和农村经纪人等优秀生产经营人才,给予重点扶持。

(八)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

为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教育人才队伍,通过研修培训、引进培养、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在中小学校、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培养造就一批教育家、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到2020年,重点培养和支持1万名各类学校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20名国家级教学名师,400名省级教学名师,建设2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00个省级教学团队。

(九)工业人才开发行动计划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要求,大力加强工业人才开发和培养力度,到2015年,州市县政府领导班子中至少配备一名熟悉工业、善抓工业的领导干部;到2020年,具有中高级职称或经理人职业资格的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达到60万人,掌握专业技术的中高级科技人才达到93万人,掌握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技能人才达到135万人,全省工业人才总量达到290万人,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人才体系。

(十)文化名家工程

为更好地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适应民族文化强省建设需要,着眼于培养造就一批造诣高深、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杰出人才,每年重点扶助一批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文物保护名家承担重大课题、重点项目、重要演出、开展创作研究、展演交流、出版专著等活动。进一步加大民族文化领军人才的培养力度,多层次多途径培养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人。到2020年,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达到150名,省级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达到1500名。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才100名,全国知名文化产业企业100家。

(十一)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

适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障全民健康需要,加大对卫生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到2020年,培养造就50名医学杰出骨干人才,给予科研专项经费支持;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支持培养5000名住院医师;加强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十二)边疆民族地区人才支持开发计划

为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在职务、职称晋升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加大人才对口帮扶力度,引导优秀教师、医生、科技人员、社会工作者、文化工作者到边境一线和少数民族地区工作或提供服务。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特岗教师”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解决边疆民族地区人才匮乏问题,培养锻炼后备人才。

(十三)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工程

以全面推进云南旅游“二次创业”为重点,加快餐饮、商贸等传统服务业和金融、保险、房地产、物流、养生养老等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开发培养。创新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调整高校专业设置,推动校企合作,实行“订单教育”。健全完善多渠道的引才政策,搭建高效便捷的引才平台,积极引进我省发展现代服务业急需紧缺的各类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

(十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工程

按照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要求,推动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整合,实现管理体制统一、法律法规统一、政策制度统一,逐步使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分离,构建完整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体系。建设一个符合国际惯例的云南面向西南开放的中国云南国际人力资源市场。

(十五)人才信息化建设工程

整合人才信息资源,建立社会化、开放式的人才资源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人才信息网络和数据库建设,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库。加快推进人才电子政务建设,构筑互动、高效、安全的人才资源公共信息平台和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行业分类为指导,以人才服务为中心,覆盖全社会,连接政府电子政务网络的多层次安全、可靠的人才信息服务支撑体系。

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010—2020年) 到2020年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42% 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260人年 百万人年专利授权量达到3000件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5% 人才贡献率达到60% 12大重点工程 ●汇聚500名人文社科大师 ●培育100位国际级科技领军人才 ●打造一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绿色产业人才队伍 ●建立1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培养资助千名“长城学者” ●培养选拔引进100名卫生学科带头人 ●培育10至20名世界级产业领袖 ●全面推行首席技师制度 ●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等级评价体系 ●社会工作人才总量将达到8万人 ●开展大规模党政干部教育培训 ●每年扶持培养千名青年拔尖人才 【目录】 一、首都人才发展面临的形势

二、指导思想、指导方针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指导方针 (三)战略目标 三、战略部署 (一)确立向人才发展倾斜的资源配置格局 (二)确立人才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三)确立人才高端高效高辐射发展格局 (四)确立人才工作综合配套推进格局四、重大任务 (一)发挥教育在人才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发挥人才在自主创新中的决定性作用 (三)推进人才国际化发展 (四)推进人才集群化发展 (五)推进人才一体化发展 (六)完善人才投入体制机制 (七)完善人才引进和社会保障制度 (八)优化引才聚才的地方品质 (九)建立人才优先发展工作体系 五、重点工程 (一)“人文北京”名家大师培养造就工程 (二)“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 (三)“绿色北京”人才支撑工程

交通运输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 ~20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二○一一年六月 目录 前言 (1) 一、发展现状 (2) 二、形势要求 (3) 三、发展思路...........................................5(一)指导方针.................................................5(二)总体目标. (6) 四、主要任务...........................................7(一)重点加强优秀拔尖人才培养.................................7(二)大力加强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10(三)继续支持中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 (17) 五、保障措施..........................................18(一)完善人才领导体制........................................18(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19) (三)开展人才资源统计........................................20(四)强化人才资金保障. (20) 前言 交通运输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交通运输人才是国家人才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目前以至今后十年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关键时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人才保障能力,将深刻影响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进程和效率。

为统筹规划、稳步推进交通运输人才发展,按照中组部关于编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根据2010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部编制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明确了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指导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工作。 1 一、发展现状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近年来,随着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的大建设大发展,全行业深入实施“人才强交”战略,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人才总量不断增加,人才结构不断改善,人才素质不断提升。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共有从业人员3429万人,其中具有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1142万人,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571万人;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03万人,其中具有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17万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6万人;共有技能人员1420万人,其中具有初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人员800万人,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人员38万人;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受到国家级和省(部)级表彰、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技能竞赛奖励、享受国务院和各省(市、区)人民政府“政府特殊津贴”的人数达到14142人;与此同时,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也加大人才评价与发现力度,评选出一批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优秀人才。大批优秀人才快速成长,已成为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行业人才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相对短缺。面对日趋复杂的自然条件和更加严重的资源环境制约,解决交通运输重大工程建养、运输服务、安全保障、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科技难题的科技领军人才相对匮乏;高 2 技能人才严重不足,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的高技能人才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有关目标要求。二是人才的专业与地区分布不够合理。现有人才尤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于交通工程科技研发、勘察设

云南省人才网站大全

云南省人才网站大全 这里所指的云南省人才网站,是指主要以云南省或云南某一区域为主要使用对象的人才招聘网站。此处所辑录的网站,完全由本人收集整理,以为相关从业者和使用者提供便利。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辑录的网站排名不分先后,网站介绍内容为收集到的材料整理,不保证最新最全,但是基本能保证不删改、不站队。 声明:网站收录有不足、不完整的,非本人视而不见,欢迎补充;有不准确的信息,我只转录,非本人撰写,欢迎更正。(E-mail:jiuyuexk@ 1、云南人才网 云南人才市场官方网站,人才市场位于五一路中段。 编者:貌似网站介绍打不开。。。 2、云南招聘网 是云南省成立最早、访问量最高、服务客户规模最大的专业人才招聘网站,有效简历逾40万份,单位会员超过8万家,每日提供有效职位超过5万条,是云南省最具影响力的人力资源网络服务提供商。 编者:实际上,云南招聘网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网站,最早一说不准确。 3、贤士招聘网 昆明贤士榜招聘广告有限公司前身为昆明贤士文化传播广告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公司有办公场地近千平米,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百名。公司创立以来秉承“帮助他人,成就自己”的企业价值观,严格依法诚信经营,服从领导机关管理监督,从而得到了广大客户及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2003年公司从报纸媒体专业代理公司成功转型为专业招聘媒体经营公司,创立了本土专业招聘媒体品牌“贤士榜”,拥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媒体《贤士榜》纸媒和《贤士招聘网》网媒。“找工作看贤士榜”的广告语遍布大街小巷,成了老少皆知的招聘行业品牌。经过九年的努力,我们累计为近三十万户企业发布了招聘广告,服务了百余万求职者,市场占有率超过60%,发展成为云南省规模最大的专业招聘媒体经营公司。 编者:贤士榜是实打实的本土品牌,纸媒为主,占半壁江山还多,网站近些年也有起色。 4、西部工作网 西部工作网作为云南信息港人才频道,致力于服务云南人才和企业,为西部提供大量的云南人才求职、企业招聘、猎头信息。 编者:成立时间较早,份额占有较高,但是二级域名真心不好记。 5、云人网(HR运营,号称永久免费) 云人网是由云南HR自行创办的免费招聘求职网站,是HR经理快速招聘、免费招聘、兼职招聘信息免费发布平台。为人力资源管理者提供HR工具、人力资源培训、招聘公告等信息;为云南求职者提供丰富的招聘信息和兼职信息,还提供面试、简历指导,打造云时代最便捷的云南招聘和快速找工作的免费自助网站。承诺永久免费,倡导“简单招聘快乐求职”。编者:云人网是近期发现的一个面对云南的招聘求职网站。其资料显示该网站为云南部分HR(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行发起创建,目的是为云南地区HR和求职者提供全免费的简单、高效的招聘求职服务。这种自建自用的模式在以往是少见的,是否能正常运转和实现其目的,

卫生部关于印发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撑我

卫生部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2011-2020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1-04-28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我要评论(0) 更改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卫人发〔2011〕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已经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二日 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目录 序言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二)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三)大力开发医药卫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四)加强高层次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五)统筹推进其他各类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三、制度与机制创新 (一)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二)建立全科医师制度 (三)建立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管理制度 (四)完善村级卫生人员管理制度 (五)建立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化制度 (六)强化医药卫生人才投入机制 (七)创新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八)创新医药卫生人才使用评价机制 (九)创新医药卫生人才流动配置机制 (十)创新医药卫生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四、重大工程 (一)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支持计划 (二)医学杰出骨干人才推进计划 (三)紧缺专门人才开发工程 (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 (五)医师规范化培训工程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落实重点任务 (三)建立评估机制 (四)营造良好环境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撑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制定本规划。 序言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医药卫生人才是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医药卫生人才规模不断扩大,人才质量不断提高,人才结构得到改善,人才效能明显提高。2009年我国卫生人员总量已达778万人,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75人、注册护士1.39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0.53人。然而,面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尤其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任务,以及国际人才竞争的新特点,我国医药卫生人才总量仍然不足,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结构和分布尚不合理,政策环境亟待完善,特别是基层卫生人才严重短缺,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今后10年,是我国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以及人口快速老龄化,将带来新的挑战;一些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还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环境污染、职业危害、食品与药品安全等公共卫生问题进一步凸显,使我国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任务更加艰巨,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因此,必须加快实施人才强卫战略,突出我国医药卫生人才发展机制创新,完善医药卫生人才发展政策,推进医药卫生人才全面协调发展,为人民健康、国家强盛提供强大的医药卫生人才支撑。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落实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要求,突出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人才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实现医药卫生人才全面发展,为加快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医药卫生人才保证。 (二)基本原则。 ——促进发展,强化基层。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

云南省人才服务中心

云南省人才服务中心 云南省人才服务中心(云南省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云南省国际人才交流中心)隶属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是省级人才服务机构,人员编制25人,开办资金2000万元,是全额拨款的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本着“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宗旨,以强有力的政府保障体系、全面的业务范围为社会各界构建人才需求桥梁,为人才导航指路,为有志者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2009年为各种所有制的企、事业单位,各类经济组织提供人才公共服务,共办理人事代理单位3837家,人事代理人员35134人,新增档案2821份,目前共保管人事档案24748份。办理安置落户的大中专毕业生1969人,办理大中专毕业生落户1221人,集体户口管理达7440人。办理“五险一金”社保业务26715人。办理人才派遣2947人。对已审批的18家人才中介组织进行年检,并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全年共审批人才招聘会534场。全年共对网上701035人的人事人才咨询问题进行了有效回复。对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网上信访共13件问题及时进行了答复。全年流动党委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得到省委领导的高度赞扬,组织119人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新成立建制支部3个,让1806名流动党员找到“家”。工会工作打破封闭、保守的思想桎梏,创造性地开

展工作。工会工作荣获2009年“昆明市工会工作目标考核三等奖”,并有9个集体和个人荣获昆明市“工人先锋号”“五一劳动奖状”“五一劳动奖章”“优秀工会工作者”等殊荣。 2009年,人才中心主要开展以下业务: 1. 为各类型经济组织及单位、人才提供人事代理业务;承办人事代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申报、职称评聘。 2. 负责人事代理存档人员的身份确认及根据国家政策、规定调整档案工资;办理引进交流调配调整手续。 3. 办理大中专以上毕业生接收计划和安置及户籍管理。 4. 办理社会保险业务。为人事代理委托单位代办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等各项社会统筹保险,以及住房公积极金和退休申报等事宜。 5. 市场管理。负责人才中介机构及有关人才市场开办的审批、监督、执法检查、年检。 6. 流动人员党委。在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和省人社厅党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开展流动人员党建调查研究工作。 7. 流动人员工会联合会。在昆明市总工会、云南省人才服务中心流动人员党委的领导下,履行工会职责。 8. 综合部。负责中心文秘、行政、后勤、人事、信访、保卫、对外联络、接待;指导各地、州、市人才服务工作;负责与中心财务有关的工作。

集团公司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XX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为推进《XX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的人才强企战略实施,为集团公司“十三五”战略目标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特编制《集团公司“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一、人才发展现状 截止2015年底,集团公司共有正式员工17421人,员工平均年龄31.38岁,其中男员工12163人,占比69.8%;女员工5258人,占比30.2%;少数民族员工3266人,占比18.74%。本科以上学历1967人,占员工总数的11.29%;大专学历4153人,占员工总数的23.84%。 三支队伍占比情况

注:集团公司现有管理人员671人,技术人员2131人,技能人员14619人。 管理人员队伍现状 注:管理人才队伍现有集团公司级管理人员120人,子公司级管理人员551人,其中女性82人,少数民族39人,80后管理人员(35岁以下)238人。 技术人才队伍各层级占比情况

注:集团公司现聘用高级技术人员3人,副高级12人,主任级37人,副主任219人,占技术人员总数的12.71%。 技能人才队伍各层级占比情况 注:集团公司现有高级技师7人,技师50人,高级工197人,中级工1485人,初级工1818人,高级工以上的高级技能人才占技能人员总数的1.74% 二、“十二五”期间人才发展取得的成绩 人才队伍作用发挥显著。“十二五”期间,在集团公司党委的领导下,推动人才发展工作取得新进展,为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实现第二次腾飞,提供了强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集团公司的三支人才队伍的总量不断增大,高端人才领军人才不断增多,人才的年龄、知识、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各类人才在管理经营、新产品开发、重大项目建设、科技公关、技术改

战略人才培养方案雄鹰计划

战略人才培养方案 雄鹰计划

战略人才培养方案-雄鹰计划 §1、总则 第一条目的 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经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公司战略后备人才队伍,建立我们公司的人才梯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 第二条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养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第三条人才培养目标 公司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公司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第四条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公司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职能部和各项目组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人力资源部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第五条主要内容 本管理办法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战略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战略人才的甄选、战略人才培养模式、战略人才的培养方法、战略人才的淘

汰与晋升。 §2、战略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 公司战略人才培养体系由“雏鹰计划”、“飞鹰计划”和“精鹰计划”和“雄鹰计划”四个部分组成。由这四个部分共同构成公司战略人才库。 第六条“雏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经过对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的新入职大学生的培养,使其逐步成为成长为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 第七条“飞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经过对公司现有的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普通员工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 第八条“精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经过对公司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中层管理干部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公司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为公司副总、总监一级的岗位储备人才。 第九条“雄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对经过对现有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领军人物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全面的人才,为公司今后的战略扩张作好准备。 经过上述四个计划,逐步将培养对象培养成为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公司后备人才。 关键岗位主要指公司根据当前或根据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一些重要中级和高级岗位。 后备人才主要是指公司为因应未来发展变化而储备的一些可替代公

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五年) 一、人力资源定位 ***公司经营目标是“到****年年产量达到***万元,人均工资在***元,员工总数达到***人”。为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公司的人力资源定位为:培养与引进人才双管齐下,为公司发展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人才的培训与开发,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推进绩效考核工作,建全高效的激励机制;建立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薪酬福利制度与政策;为提升公司的竞争力服务。 二、人才需求与配置 1、****年的经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与人力资源配备现状。总体来说设计比较薄弱、市场营销、技术人员比较紧缺并且他们的开拓能力不强,这二个部门的工作不能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生产技术骨干偏偏少,技术工人数量也略显不够,且这类人员中年纪在30岁以下的人员很不稳定。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2到3年内我公司的人力资源的配置。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企业综合管理能力也有待提高。 近期我公司人力资源需求的重点是技术人才,市场营销类的中级人才(能力较强的营销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其次,根据生产发展需要及时补充生产技术工作,培养一些技术骨干,同时公司还需要为长远的经营战略储备一些人才。 2、市场供求分析与评估 **是***二线城市,主要经济以旅游为主。因此**机械制造类技术人才与中高级管理人才存量较小、结构不合理,且外流较多。加上这两类人才培养周期较长与企业急剧增长的需求矛盾,使得人才供求关系失衡日益严重。特别是近几年**制造业发展如火如茶,各**制造类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强烈。中、高级技术、设计、营销类人才本来市场存量就很少,再加上人才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所以**本地的中、高级机械制造类的人才成了风毛麟角,市场供给量非常有限。 综上所述,公司综合管理部在做人才招聘的同时,坚持做到向外采取有效招聘策略及时为公司招聘合适的人才,对内做好人才的培训与开发,为公司造就更多的合格人才。 三、人才发展的基本原则

关于推荐选拔2015年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的通知

昆明理工大学人事处 昆理工大人事字…2015?006号关于推荐选拔2015年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 人后备人才的通知 各有关部门: 根据《云南省科技厅关于2015年选拔省级创新团队和高层次科技人才有关事项的通知》(云科人发…2015?3号)文件精神,为做好我校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推荐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荐条件 (一)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学校推荐人选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 从事教学、科研、开发、管理并至少有3年以上实际工作经历的在编在岗教职工。 2.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和硕士(含硕士)以上学历(贡献特别突出者例外)。 3. 年龄在45周岁(含)以下。 4. 承担有在研的省级以上(含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或所申报的省级以上(含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已确定立项,并为主要承担者;或承担有正在实施的省级以上(含省级)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重大工程项目,并为主要负责人。

(二)申报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还应取得以下成果(2010年以来)之一: 1. 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主要贡献人(一等奖排名前五、二等奖排名前三、三等奖排名前二);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主要贡献人; 2.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达到5.0以上;以第一作者出版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学术专著; 3. 3项(含)以上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或动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的主要完成者。 二、推荐名额 根据科技厅要求,2015年我校可推荐7名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各部门符合选拔条件的均可推荐。同时各部门推荐的35岁以下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不占我校推荐名额。 三、推荐程序 各部门应严格按以下程序认真组织推荐: (一)申请人填写《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和附件材料用A4纸双面打印装订成一册交所在部门提出申请。 1.申报材料使用“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申报软件”(从省科技厅门户网站http://https://www.doczj.com/doc/973441937.html,)专项工作—科技人才栏目下载)统一编制。 2.材料装订要求。《申请表》与其他附件材料一并装订,《申请表》后的装订顺序为:身份证、学历证、学位证、职称资格证、承担

云南省人才市场条例

云南省人才市场条例 【法规类别】市场管理 【发布部门】云南省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1995.09.27 【实施日期】1995.09.27 【时效性】已被修改 【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 【修改依据】本篇法规已被《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订15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发布日期:1997年12月3日实施日期:1997年12月3日)修订 云南省人才市场条例 (1995年9月27日云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合理配置和合理使用,维护人才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通过本省各类人才交流场所、人才中介组织进行人才流动的有关活动,适用

本条例。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条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执行国家有关政策,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事行政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才市场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有关人才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制定人才市场发展规划及人才交流场所的管理规则; (三)监督、管理人才流动和人才中介活动; (四)调解、仲裁人才流动纠纷; (五)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查处人才流动中的违法行为。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事行政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应当在人才市场中发挥主渠道作用,根据人事行政部门的委托,可以办理与人才市场有关的事项。 第二章人才中介组织 第六条设立为人才与用人单位提供服务的中介组织,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有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符合的章程和工作制度; (二)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必需的资金及设备; (三)有熟悉人事管理法规、政策并具有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文化程度的专职人员,其主要管理人员应当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目录 序言 一、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和总体部署 (一)指导方针 (二)战略目标 (三)总体部署 二、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 (一)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 (二)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三)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三、体制机制创新 (一)改进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

(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四、重大政策 (一)实施促进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税金融政策 (二)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政策 (三)实施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政策 (四)实施人才创业扶持政策 (五)实施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政策 (六)实施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政策 (七)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 (八)实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发展政策 (九)实施促进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 (十)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五、重大人才工程 (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二)青年英才开发计划 (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四)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 (五)文化名家工程 (六)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 (七)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八)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九)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 (十)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 (十一)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十二)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对《人才规划纲要》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建立健全人才发展规划体系 (三)营造实施《人才规划纲要》的良好社会环境

(四)加强人才工作基础性建设 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要求,着眼于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证,制定《人才规划纲要》。 序言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加快人才发展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在继续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同时,加快形成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逐步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提出了一系列加强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培养造就了各个领域的大批人才。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人才强国战略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人才发展取得了显

人才发展规划

人 才 发 展 规 划 佳时特2015-2016年度 人才发展规划 —2015年~2016年 为实施“人才兴企”发展战略和更好地做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盘活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双向共赢,加快企业发展,满足生产发展需要,根据总体目标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人才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人才队伍现状 公司组建以来,经理部在公司高层的领导下,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按照公司生产发展实际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积极为公司招募人才。 1、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截止2015年5月,全公司共拥有员工100名,且成立了20人的技术研发团队,其中包括高级工程师、博士、海归,硕士。并先后与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华东交通大学签订了人才战略合作协议,接收培养两所大学优秀的毕业生为公司服务,逐步提升公司人才素质。2015年,与华中科技大学段正澄院士合作筹建院士工作站,提升企业技术研发能力,为自动化生产线及高端数控机床制造储备技术力量。 2、人才素质不断提高。公司现拥有博士1名,硕士3名,本科毕业生26名,大专毕业生33名,中专技校毕业生24名,高中毕业生13名,相比往年,员工文化层次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3、人才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公司高层领导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增加在人才招募和人才选拔、培养上的投资比例,不断完善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机制。在人才招募上,采用外部招聘和内部选拨相结合的方式;在员工培训方面,进行内部培训,主要方式是授课及讨论,培训内容主要有技术改进和相关管理知识。此外,在人才使用上,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内部竞聘与选拔,为员工晋升提供便利条件,积极为稳定人才、吸引人才、激励人才提供支撑。

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情况汇报

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情况汇报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实施人才培育提速工程的奋斗目标,人才强区实施战略,加快形成一支与科学发展要求相适应、门类齐全、素质优良、梯次合理的人才队伍,给潮阳经济的提速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为此,结合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及人才工作实际,制订XX 区2012—2016年人才发展规划。现将有关情况进行如下汇报:一、思想动力这次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的思想动力,源于规划方案的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区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党管人才的指导思想,来自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结合区情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创新思路,稳步推

进的基本原则,以“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确保基本满足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数量明显增加,人才队伍结构逐步优化,素质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人才分布趋于合理。人才工作机制基本完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使潮阳成为各类人才愿意来工作、积极来发展、迫切来创业的聚集地”的总体目标来实施规划方案,在思想上给了我们很大的动力,在关键时刻,有了更多的心里力量去努力和奋斗,使全单位上下众志成城,发挥了集体的凝聚力。二、我区的人才基本情况近年来,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快人才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加强和完善人才队伍管理,全区人才队伍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所谓的党管人才,就是区委、区政府重视人才工作,科教兴区、人才强区。

山西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山西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发布日期:2010年10月15日 山西省委、省政府9月30日颁布了《山西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是我省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制定实施《人才规划纲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转型跨越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强对《人才规划纲要》实施的组织领导。要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人才规划纲要》,深刻理解《人才规划纲要》提出的新思路新理念,深刻理解我省人才发展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和自觉性。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采取有力措施,把《人才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为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为转型跨越发展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6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人才在山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以来,我省制定实施了《山西省2006—2010年人才开发工作规划》,着力推进人才强省战略,党管人才格局基本形成,人才工作机制初步建立,人才市场体系逐步健全,人才资源规模有所扩大,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省人才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人才队伍总量不足;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新兴产业创业型领军人才严重匮乏;人才结构和分布不够合理;人才环境不优,选用人才机制不够健全,人才流失现象仍然存在,引进人才方面仍需加强,等等。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当今世界,国家、地区、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都是人才的竞争。未来5-10年,是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在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基础上,把山西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建设成为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特别需要各类人才去引领、去支撑、去奋斗。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是优秀人才发挥作用的主战场,是吸引凝聚人才的大舞台,要求我们必须在人才开发体制、机制上不断创新,在人才政策、环境上不断优化。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人才战略放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科学规划,深化改革,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努力开创我省人才事业新局面,尽快形成我省人才竞争比较优势,为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撑。 二、人才发展的总体要求

xxx公司人才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

Xxx公司人才发展现状及五年发展规划 根据xxx公司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更好开发人才资源,促进人才队伍总量增加、结构科学、分布合理、需求均衡、加速人才成长,合理使用人才,特制定xxx 公司人才发展五年规划。 一、xxx公司成立以来的人才发展及现状 ㈠整体人才资源开发初见成效 ⒈人才队伍整体实力得到加强,素质不断提高。目前xxx公司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总数达259人(指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其中xxx公司机关工作人员40人,占15.4%;作业区农业管理技术人员120人,占46.3%;作业区财务管理人员37人,占14.3%。附属企业专业技术人员73人,占28.2%。专业技术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08人,占80.3%;45岁以下专业技术人员198人,占76.4%; ⒉农业生产管理技术人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xxx公司成立后,通过引进大专院校毕业生、院校代培、考核录用等方式招收大学本科毕业生4名,考核录用大专代培生3名。农业生产管理人员中大学统招毕业生11人,占农业管理服务人员总数的6.9%,为农业生产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实现科教兴农提供了人才保障; ⒊人才流动逐步走向有序。通过建立作业区管理人员目标考核办法,逐步实现了生产管理服务人员的优胜劣汰,建立了总量平衡,进出有序的人才考评、流动机制,并对下岗管理人员进行了妥善安置; ⒋专业技术培训卓有成效。xxx公司成立以来,举办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23期,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500多人次,培训种植户2000多人次。同时,xxx公司选派专业技术人员80多人次外出学习,进行农业、财务、外语、计算机等专业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同时xxx公司选派年轻、有发展前途的作业区和机关部门主管领导进行研究生课程的学习深造,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领导能力和驾驭经济工作的水平。 ㈡人才发展中主要问题分析 ⒈人才资源专业和分布不合理。非技术类专业人员比例过高,最高学历所学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不对口。在机关管理人员中,管理专业占37.5%,作业区农业管理服务人员中,最高学历为管理和政工专业占20.2%,作业区财务人员中最高学历为非财务专业的人员占15.9%。农业、农机专业的中、高级技术人员绝大部分都在机关及附属企业; ⒉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不合理。主要是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人才比例小。xxx 公司目前统招本科毕业生只有14人,高级技术职称7人,其中高级政工师2人,高级农艺师2人,高级水利工程师1人,高级会计师1人,高级审计师1人。xxx公司发展所急需的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人才缺乏; ⒊人才专业分布和年龄结构不合理。xxx公司159名农业技术人员中农业、农机专业92人,占57.9%,其中最高学历为农机专业的21人,仅占8.1%。作业区区长、副区长中年龄在46岁以上18人,占15%,后备人才的补充和培养问题急待解决;

云南省专业技术职务经常性评聘工作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doc

云南省专业技术职务经常性评聘工作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云政发〔1992〕124号1992年7月2日) 专业技术职务经常性评聘工作,是职称改革的深化和完善。经常性评聘主要是在每年剩余岗位数额和自然减员等空岗中补缺。近期内,国家只根据事业发展、人员增加、人才密集、工作急需等因素,增补少量岗位数额。大量的工作是进行续聘和考核定职。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人事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对我省专业技术职务经常性评聘工作中的若干问题规定。 遵循的原则 第一条专业技术职务经常性评聘工作,要坚持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原则和方向,按照中共中央中发〔1986〕3号、国务院国发〔1986〕27号文件,经原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批准的各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国务院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国家人事部关于专业技术职务经常性评聘工作的有关规定进行。 第二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要坚持能上能下,突出水平能力,重在工作实绩、贡献大小,择优评聘,调动和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促进我省社会经济发展、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服务,为增进团结、稳定边疆服务。 第三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必须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政策。各地、各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意见,要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务院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国家人事部和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有关政策、规定相一致。在实施步骤上要按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进行。 范围对象 第四条专业技术职务经常性评聘的对象是:在各级政府编制部门确认的企、事业单位中,国家批准的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范围内,直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五条党、政、群机关一律不开展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党、政、群机关直属或下属的事业单位,其主职能具有拟定计划、制定政策、组织实施、督检查、协调服务等行政管理性质的,也不开展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党、政、群机关下属的独立事业单位,其主职能是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并在国家批准的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范围内的,可开展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 岗位设置 第六条岗位设置是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基础,各单位要在下达的岗位数额内,合理设置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并明确相应的岗位职责。各地、各部门对所属企、事业单位的设岗定责工作要加强指导,检查落实。

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淮南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征求意见稿) 2010年12月14日

目录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原则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原则 二、战略目标 (一)人才发展总体目标 (二)六支人才队伍建设目标 三、人才发展的重点 (一)主导产业人才队伍 (二)经济园区人才队伍 (三)非公经济人才队伍 (四)社会事业人才队伍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格局,改善人才管理(二)健全五大机制,促进人才开发(三)强化政策保障,服务人才发展五、重点人才工程 (一)企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工程(二)企业经营管理高端人才培养工程(三)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

(四)党政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五)教育名师培养工程 (六)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七)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工程(八)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落实责任(二)制定规划体系,完善配套措施(三)强化监督检查,实施目标考核(四)开展跟踪评估,进行动态调整

淮南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人才,作为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近年来,我市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素质明显提高,人才结构逐步优化,人才环境持续改善,人才作用日益凸显,促进了淮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市推进“两型城市”建设,加快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人才发展的重要时期。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我市的人才工作还存在人才总量不足,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高层次人才不多等不相适应的地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人才资源开发步伐,努力开创人才辈出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原则 (一)指导思想 2010—2020年,我市人才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人才发展规律,把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全面协调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

《人才梯队培养计划执行方案》

目录 一、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概要 (2) (一)建设类别 (2) (二)建设目的 (2) (三)建设原则 (2) (四)组织形式 (2) 二、后备人才梯队建设程序 (3) (一)战略地图 (3) (二)甄选程序 (4) (三)梯队对照表 (4) 三、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培养实施 (5) (一)培养原则 (5) (二)实施方式 (5) (三)内容来源 (6) (四)培养内容 (6) (五)过程管控 (6) (六)培养考核 (7) 四、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激励 (7) 五、退出及处罚机制 (8) 六、费用投入及约束机制 (8) 七、补充内容 (9) 八、附件 (9)

xx地产人才培养“飞鹰计划”执行方案 ——暨中高层后备管理人才梯队建设方案 一、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概要 (一)建设类别 1、针对现职高层管理者——“火车头计划” 2、针对高层梯队人才(在职中层人员)——“接班人计划” 3、针对中层梯队人才(在职骨干员工)——“精英计划” (二)建设目的 1、将一批有发展潜质的人才纳入人力资源开发体系,通过实施基于公司发展战略的培养计划,发挥xx地产各梯次核心人才中坚力量的作用。 2、指导和规范后备人才梯队的培养工作,建立后备人才的造血机制。 3、解决如何尽快发掘培养新干部的问题。 (三)建设原则 1、选有所用的原则。进入后备管理人才库的人员,应有明确的任用职位。 2、持续性原则。后备管理人才培养工作原则上至少每两年开展一次,保证优秀人才生生不息。 3、共同培养的原则。培训方案由实施主体单位制定、公司各部门及子公司作为培养基地,共同实施培训工作。 4、人才共享,推荐部门优先选用的原则。推荐部门因业务发生变化等原因没有任用的,公司可帮助推荐任用。 5、“三个性”。需要体现层次性;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深化、逐渐递进性;层级间的系统性。 (四)组织形式 1、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实施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并为各部门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支持。 2、各部门负责所在部门的后备人才培养,并配合人力资源部实施相关人才培养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