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专业(党史教研部)考研资料

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专业(党史教研部)考研资料

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专业(党史教研部)考研资料
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专业(党史教研部)考研资料

一、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党史教研部)考研招生目录

二、2017年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党史教研部)考研复试分数线政治外语科目一科目二总分44446666310三、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考研参考书目

四、2011年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考研真题

631政治学原理

(一)简释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

1.政治家

2.政党

3.国家权力

4.政治社会化

5.政治发展

(二)简答题(4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公民制度的基本内容

2.简述利益表达的基本方式

3.简述民族宗教因素对政治的影响

4.简述政治合法性的理论渊源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试用舆论工具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相关原理分析我国的网络监督问题

2.试用决策过程分析理论的相关原理论证“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的重要意义

851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2009年)

(一)简释题

1.八七会议

2.三支两军

3.党的建设研究的问题

4.党的作风

5.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6.《中国土地法大纲》(二)简答

1.大生产运动及其意义

2.《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3.执政党与革命党的不同

4.论党的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三)论述

1.大跃进运动的发动及其造成的危害

2.改革开放与我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2016年中央党校中共党史考博英语真题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央党校考博专业课辅导 1中央党校中共党史考博目录--参考书--考博分数线-- 考博真题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央党校考博专业课辅导 2招生专业:中共党史、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考试科目:中共党史 一、简释题(每题5分,共40分) 1、北洋军阀 2、七君子事件 3、弋横起义 4、上党战役 5、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6、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7、“三支两军”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和主要矛盾是什么? 2、庐山会议错误批判右倾机会主义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论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重要性。 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国后三十二年的历史做出了哪些 基本估计?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央党校考博专业课辅导 3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考博真题-参考书-状元经验 一、专业的设置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每年招收博士生8人左右,下设中共党史一个专业。 其中中共党史专业下设16个方向,一共有位9博导,本专业考生,按分数高低确定复试面试名单,录取后指导教师的确定由导师组决定。本专业一共有16个研究方向,可以说分类非常的全面和齐全。 二、考试的科目 中共党史:①100英语(102日语103俄语)②2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③312中共党史。 复试加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三、导师介绍 谢春涛,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中共党史教研部,职务:主任。 柳建辉,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教务部,职务:主任。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二讲)

《党史知识大讲堂》 第二讲: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 主讲人: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刘宝东 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很多,但最基本一条是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关于这条革命道路,小平同志在1984年接见日本外宾时曾作过非常经典的概括。他说“中国人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坚持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才使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他又说“中国共产党人……走自己的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怎么理解小平同志的这两个概括?他讲的是一条道路,还是两条道路呢?其实,小平同志这两个概括讲的都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不过一个讲的是广义的革命道路,即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它包括革命的总战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以及实现总战略的方法(三大法宝)和途径(农村包围城市);第二个讲的是狭义的革命道路,即专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今天我与大家探讨的是后者,专门谈谈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是如何开辟出来的。我今天讲三个问题:一是党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二是党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曲折历程;三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的内容及意义。 一、党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历史背景

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从大的方面讲就是大革命的失败。下面我就简要地梳理一下大革命时期党探索革命规律的情况。 1962年召开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发言时对党探索革命规律的情况作了总结,他说:“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个阶段才革,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由此可见,党在成立之初,对革命形势判断的并不十分精准、对革命规律的认识也并不十分清晰,而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和经验来看,巴黎公社,十月革命,都是在城市中进行的,所以在革命初期党也自然地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城市,并且很快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但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失败为标志,第一次工运高潮很快又跌入谷底,在共产国际的促动下,党的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党际合作实现后,党主要干什么呢?事实上,党将主要的精力投向了开展民众运动。在城市中领导了广州沙面工人罢工、五卅运动等一系列规模浩大的工人运动,将大革命推向了高潮。关于农民问题,第一次国共合作初期,国民党也是比较重视,但是有个问题,国民党虽在政策上比较重视,但却是只有政策而无行动,因为没有人愿意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六讲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六讲: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罗平汉(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 2011年06月09日16:14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六讲: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社区手机点评纠错E-mail推荐:分享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在全国范围的建立。1952年秋,党的领导人根据当时的情况和和党预定的社会主义目标,开始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秋,过渡时期总路线正式提出,由此开始了大规模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当时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其序言中规定:“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在其总纲中,又作了这样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就对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作了明确的表述。《共同纲领》中并没有任何“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样的文字,但它在总纲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实际上用另外一种方式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 新中国成立之初组成的中央人民政府,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联合政府。中央人民政府的主席、副主席共7人,其中非中共人士3人,分别是宋庆龄、李济深和张澜;中央人民政府委员56人,其中非中共人士27人。在随后组建的政务院及其所属机关的负责人中,政务院副总理共4人,其中非中共人士两人,即郭沫若和黄炎培;各部、委、署主官中,非中共人士超过三分之一。此外,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亦由非中共人士沈钧儒担任。中央人民政府的这种格局,一直维持到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 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共同纲领》作了这样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国家应在经营范围、原料供给、销售市场、劳动条件、技术设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党史知识大讲堂2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二讲: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 辟 主讲人: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刘宝东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很多,但最基本一条是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关于这条革命道路,小平同志在1984年接见日本外宾时曾作过非常经典的概括。他说“中国人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坚持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才使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他又说“中国共产党人……走自己的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怎么理解小平同志的这两个概括?他讲的是一条道路,还是两条道路呢?其实,小平同志这两个概括讲的都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不过一个讲的是广义的革命道路,即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它包括革命的总战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以及实现总战略的方法(三大法宝)和途径(农村包围城市);第二个讲的是狭义的革命道路,即专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今天我与大家探讨的是后者,专门谈谈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是如何开辟出来的。我今天讲三个问题:一是党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二是党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曲折历程;三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的内容及意义。 一、党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历史背景 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从大的方面讲就是大革命的失败。下面我就简要地梳理一下大革命时期党探索革命规律的情况。

1962年召开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发言时对党探索革命规律的情况作了总结,他说:“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个阶段才革,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由此可见,党在成立之初,对革命形势判断的并不十分精准、对革命规律的认识也并不十分清晰,而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和经验来看,巴黎公社,十月革命,都是在城市中进行的,所以在革命初期党也自然地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城市,并且很快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但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失败为标志,第一次工运高潮很快又跌入谷底,在共产国际的促动下,党的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党际合作实现后,党主要干什么呢?事实上,党将主要的精力投向了开展民众运动。在城市中领导了广州沙面工人罢工、五卅运动等一系列规模浩大的工人运动,将大革命推向了高潮。关于农民问题,第一次国共合作初期,国民党也是比较重视,但是有个问题,国民党虽在政策上比较重视,但却是只有政策而无行动,因为没有人愿意深入基层。毛泽东在国民党一大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随后他积极参与了国民党中央的领导工作,他看到了国民党浮于上层、少于深入基层的现实,1924年2月召开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讨论了十项提案,其中四项是毛泽东提出的,他在议案中提出了加强党员作用、重视基层群众工作等建议,如他说:“地方党务方在开始,中央及执行部事务必不甚多”,“宜以全力发展下级党部,不宜将党里人才尽聚在最高党部”,可惜毛泽东的建议不是“留案备核”,就是束之高阁。 其实对于国民党不能深入基层的原因,孙中山本人看的很清楚,也解释的很清楚,如他说:“迄今为止我和国民党还没有与农民进行接触。在国民运动中出现这一大的疏忽主要是由我的拥护者们的社会身份造成的。”“我本人是资产阶级出身,我的大部分拥护者属于大学生阶层、城市知识分子,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商界。由此,我们没有合适的人去深入农村,在那里扎根。”也即国民党缺乏吃苦耐劳、深入基层、扎实工作的农运人才。毛泽东曾说:“孙中山这个人有个好处,到了没有办法的时候,他就找我们。”就来找我们共产党,而国民党的弱项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一讲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一讲: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主讲人: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 祝彦 2011年05月23日08:20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大中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 推荐: 提交 分享 祝彦教授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祝彦: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说法,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巨大的事变。今天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一讲建党的有关内容。 第一,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历史背景。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诞生于中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历史背景。 第一,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不成功,呼唤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近代以来,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在这样一种积贫积弱的民族危难情况下,许多的仁人志士进行了奋勇的斗争。流血的革命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比如太平天国起义,还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另外还有改良运动的推动,比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君主立宪。但是无论是流血的革命还是不流血的改良运动最后终归于失败,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因为没有一个先进的用科学理论武装的政党的领导。 第二,近代以来中国工人阶级不断的发展壮大,到1919年前夕,中国的工人阶级队伍已经达到200万左右,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雄厚的阶级基础。 第三,新文化运动的掀起传播了马克思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新

文化运动于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开始,这场运动的掀起,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对封建专制思想、封建文化进行了极大的冲击,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从而为人们接受马克思主义打开了闸门。 第四,20世纪的国际环境为我们党的创立提供了外部条件。在20世纪初的世界史上有两件事情值得注意:第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充分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矛盾和各种腐朽的现象,使得原来许多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向往的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失望,从而开始思考,接受走别的道路的问题。最后选择了中国应该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应该仿照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第二是20世纪初,在世界历史上还有另一件重大的事情,也就是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俄国的国情和中国十分相似,俄国的工人、农民能够挣脱国内反动统治的压迫,取得革命的胜利,这就为中国人民树立了一个榜样,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成为当时很多追求进步的中国人的一个目标、一个方向。 以上四个方面,为党的创立提供了四个条件,或者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四个大历史背景。 第二,我们讲一讲五四运动与党的建立。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那么五四运动与党的创立有什么关系呢?我认为: 第一,五四运动为党的创立直接准备了大批的干部队伍。可以说,投

中央党校中共党史博士好考吗、高分笔记学长辅导答题技巧-育明考博

中央党校中共党史专业考博复习内部资料导师分析-育明考博 一、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历年考博复试分数线(育明考博课程中心) 育明考博辅导中心杜老师解析: 1、各教研部(所)由导师组集体协商讨论,按招生计划150%左右的比例确定复试人选。招生计划名额较少的专业,如果生源质量好,可适当增加复试人数,但最多不超过200%。 2、我校非定向培养博士生和定向培养博士生,学制均为3年。 3、同等学历的考生,加试科目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4、报考非定向培养博士生的考生至入学时未满45周岁(1971年8月31日以后出生);报考定向培养博士生的考生年龄不限。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针对中共中央党校各专业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2016中共中央党校考博资料获取、辅导课程咨询育明教育杜老师叩叩: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专业考博参考书(育明考博课程中心) 1、郭德宏主编:《中国共产党的历程》第一、二、三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朱乔森、李玲玉、柳建辉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经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 5、赵曜等主编:《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6、金春明等主编:《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7、郑必坚等主编:《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2年版; 9、《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6年版; 10、郭德宏主编:《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 复试加试科目一:中国近现代史;复试加试科目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年份 复试分数线进入复试人数/录取人数(不含硕博连读)2013年 外语50分专业课一60分专业课二60分12人/8人2014年 外语50分专业课一60分专业课二60分16人/10人2015年外语50分专业课一60分专业课二60分15人/10人

中央党校2011级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央党校2011级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国现代政治制度研究》教学计划 (2012年7月)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中国现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运行和演变有比较清晰的了解,以加深对中共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观察和认识,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提高理论思维水平。 二、教学时间 2012年9—11月 三、教学方法:(见课表) 四、考核方式 撰写论文。 五、思考题 1.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及成因。 2.中国当代政治制度的架构和特点。 3.新时期政治制度改革的进展和问题。 六、教材和参考书: 1. 孔庆泰等著:《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 郑谦等著:《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概要》,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8年版。 3. 王邦佐著:《执政党与社会整合: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社会整合实例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

中央党校2011级硕士研究生课表

中央党校2011级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国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史》教学计划 (2012年7月)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研究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的历史进程及其历史经验,重点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把握这一历史时期的最新研究动态,提高研究生认识和研究新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时间 2012年9—12月 三、教学方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开展研讨式教学,要求学员自学和研讨一些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 四、教学内容:(见课表) 五、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六、参考文献书目 1、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至《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至2006年版。 2、《邓小平文选》、《陈云文选》、《江泽民文选》等。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及中央各部委办文件等。 4、魏礼群:《改革开放三十年见证与回顾》,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年版。 5、郭德宏总主编,柳建辉、陈述主编:《中国共产党的历程》第三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陈述著:《改革开放重大事件与决策述实》,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7、陈雪薇主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大事件和决策调查》,《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重大事件和决策调查》,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2003年版。 8、《中共党史研究》、《党的文献》等专业期刊的相关学术论文 9、《人民日报》等各大报纸、各权威网站的文献、学术论文等。 中共党史教研部新时期教研室

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考博真题-主要导师-内部资料

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考博真题-主要导师-内部资料 一、专业的设置 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每年招收博士生9人,下设中共党史一个专业。 其中中共党史专业下设14个方向,分别是谢春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刘建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以及中国共产党执政史;李东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研究以及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史;罗平汉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曹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史;张太原的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祝彦的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以及毛泽东思想研究;刘宝东的中国共产党法治历史以及中国现代政治史。 一共有位8博导,本专业考生,按分数高低确定复试面试名单,录取后指导教师的确定由导师组决定。本部一共有14个研究方向,可以说分类非常的全面和齐全。 二、考试的科目 中国党史:①100英语(102日语103俄语)②2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③312中共党史。复试加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三、导师介绍 谢春涛,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中共党史教研部,职务:主任。 柳建辉,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教务部,职务:主任。 李东朗,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中共党史教研部,职务:民主革命时期教研室主任。 罗平汉,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中共党史教研部,职务:副主任。 曹普,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中共党史教研部,职务:副主任。 张太原,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中共党史教研部,职务:中国现

代政党史教研室主任。 祝彦,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中共党史教研部,职务:毛泽东思想教研室副主任副院长。 刘宝东,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干部教育学院,职务:副院长。 四、参考书目 中共党史: 1、郭德宏主编:《中国共产党的历程》第一、二、三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朱乔森、李玲玉、柳建辉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经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 5、赵曜等主编:《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6、金春明等主编:《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7、郑必坚等主编:《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2年版; 9、《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6年版; 10、郭德宏主编:《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复试加试参考书目同初试。 五、党校考博英语 党校的考博英语满分100分,题型有20题20分的词汇,10分的完形填空,5篇40分的阅读理解,15分的英译汉翻译,15分的作文。党校考博英语的整体难度介于六级和老托福之间,对词汇量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注重对形近字、意近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