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力__教案

重力__教案

重力__教案
重力__教案

重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

2.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计算重力.

能力目标

1.通过上节力的三要素的学习引入重力的三要素,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讲解重垂线和重心,培养学生尊重物理事实,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前三节内容的基础上,研究最常见的力——重力.教材通过“苹果落地”和“抛出去的石块向地面下落”两个例子使学生认识重力的存在.然后用实验研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方法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质量成倍数关系的钩码所受到的重力的大小,算出每次测得的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比值,由此得出重力跟质量成正比,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并由此关系,得出重力的计算公式.

关于重力的方向,教材说明用一根线把物体悬挂起来,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这种讲法比直接告诉学生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更符合逻辑.

由于物体重心的位置跟形状、质量分布情况有关,教材关于重心的问题只做了简单介绍.

本节后面的“想想议议”中的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正确理解地球上不同地方的重力方向是不同的,都是指向地球中心的.

有关“重力的方向”的教学建议

可让学生通过观察并认识物体自由下落的方向、悬挂物体的线自由下垂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人们把这个方向叫做竖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学生常常把重力的方向误认为踉接触面垂直.为了纠正这种错误,在讲授重力的方向时可以做以下的实验:让学生观察两条重垂线的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重垂线与水平桌面、斜面的方向是否垂直?

为了让学生了解重垂线在建筑中的作用,课后可以让学生利用重垂线校准墙壁是否竖直(看重垂线是否与墙壁平行),窗台、桌面是否水平(看重垂线是否与窗台、桌面垂直).有关“重力的概念”的教学建议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观察思考能力,建议教学中可以演示下面的小实验:手中的小球离开手以后,竖直下落;杯中的水从高处流往低处;小球在桌面上滚到桌边后要落地……等等,让学生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通过讨论,学生不难得出,物体都是由高处落到低处,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它们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这时再总结出:地面上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引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再让学生列举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物体受到重力的种种现象.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重力的理解,又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难点分析

1.重力

重力的概念比较复杂,而且比较抽象.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重力有一些模糊的认识,而且有些认识是不科学的,例如有的学生认为重力是物体自己施加的,这样给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因而在进行“重力”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层次进行.(1)从观察入手,手中的物体离开手以后竖直下落,而且速度越来越快;向上抛出的小球在上升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升高到一定高度改变运动方向向下降落.

(2)分析思考,物体下落速度越来越快,向上抛出的物体速度越来越慢,物体升高到一定高度改变运动方向,都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由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说明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3)物体下降时速度越来越快,向上抛出时越来越慢,升高到一定高度改变了运动方向,说明物体受到了向下的力.

(4)有受力物体必然有施力物体,这个施力物体就是地球,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了力.由此得出重力的概念.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关于重力的方向,在学生中易出现两个错误说法:一是把竖直向下说成垂直向下,或者误认为与接触面垂直.由于学生对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可以沿斜面下滑有感性认识,因此认为这时重力的方向是沿斜面向下的,为了解决上述学生中的问题,建议在教学中采取以下方法.(1)认真观察物体自由下落的方向,悬挂物体的线自由下垂的方向,然后向学生明确,这个方向被人们称为竖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从数学知识可以知道,垂直是两条线、两个平面,或者是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但是重垂线的方向与水平桌面垂直、与斜面不垂直,因此讲垂直向下或者讲与接触面垂直是错误的.

3.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当一个物体的几何形状及质量分布不发生改变时,它的重心位置相对物体来说也是确定的,并不随物体放置的位置改变而改变.但如果形状发生了变化,其重心位置一般也将发生改变,如一个人在运动时其重心位置就会不断发生变化.

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如球形,正方体,圆柱体等.

重心的位置不一定都在物体上,例如一个圆环其重心就不在环上,而在圆心上.

对于不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可以采用悬挂法来确定.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观察手中的物体离开手后自由下落,向上抛出的物体速度越来越慢最后改变方向自由下落,通过分析这些现象得出重力的概念.

2.通过实验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通过观察、分析、讨论认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4.小实验,确定重心的位置.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重垂线、弹簧秤、钩码

教学设计示例

(一)导入新课

实验一:教师将小球放在手中,松开手,请同学们观察松开手以后小球如何运动?它的运动状态变了没有?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现象?

教师进行实验,反复几次,然后请同学回答上述问题.

小球下落,它的速度越来越快,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由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见小球受到了力的作用.

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回答出“力的方向是向下的.”

实验二:教师向上抛出一个小球,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情况.

教师进行实验,反复几次,请同学叙述观察到的现象.

提问:为什么小球在抛出以后运动的速度越来越慢,为什么小球会改变运动方向?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以上现象都说明小球受到了一个向下的力,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抛出小球以后、小球向上运动,速度越来越慢.上升到一定高度改变运动方向,向下运动,而且速度越来越快.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小球受到了地球的吸引而受到了力.这个力我们叫它重力.

(二)新课教学

1.重力的方向

老师:放在讲桌上的粉笔盒、板擦,同学们课桌上放的书、铅笔盒,以及桌子、椅子,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受不受重力?

[学生]都受到重力.

[老师]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

[学生]是地球.

[老师]在地面附近有没有不受重力的物体?

[学生]没有.

[老师]请同学们看一下,在铁架台的横杆上用线挂着几个物体,有重锤、有砝码.悬挂物体的线自由下垂的方向,刚才我们看到的小球自由落下的方向,一致不一致?

[学生]这些方向都是一样的.

我们把这个方向叫竖直向下,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2.重力的大小

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重力是有大小的,这里有两个金属球,一个大一个小,我们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把这两个金属球放在手心感觉一下.

请一位同学到前边来拿起金属球.

[老师]这两个金属球哪个质量大?

[学生]大金属球.

[老师]根据你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哪个金属球的重力大?

[学生]大球.

[老师]金属球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是什么关系?

[学生]质量越大的金属球,它的重力也越大.

[老师]回答的很对,但这只是一个定性的结论,下面我们定量的研究这个问题.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明确一下,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把大小两

个金属球用胶条固定两根小线,并挂在两个弹簧秤上)大金属球弹簧秤示数大,挂小金属球的弹簧秤示数小,弹簧秤的读数就等于物体的重力.我们每个同学的课桌上有一个弹簧秤和3个100g的钩码,请同学们分别测出100g、200g、300g的钩码所受的重力,并计算出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把测量值和计算结果填在教材P96的表格中.下面开始实验.实验过程中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了解实验情况,实验结束后请同学说出自己测出的三次重力值和物体的重力与它的质量的比值,将学生测得的值写在黑板上.由于弹簧秤不十分精确以及测量中不可避免的误差,计算出的比值不会正好等于9.8N/kg.应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的说出自己的测量值,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值不准确的原因.

大量的实验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都告诉我们,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它们的比值是9.8N/kg,如果用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表示9. 8N/kg,那么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如下表达式.

请同学考虑一下g=9.8N/kg,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这个结论如果学生一时说不出,教师应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逐步进行引导)

利用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已知质量计算出物体的重力,也可以已知重力求出物体的质

量.但计算中要注意质量的单位用千克,计算出重力的单位是牛.下面请同学们计算一下,质量是450g的物体重力是多少?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练习结束后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教师将学生回答内容写在黑板上,最后形成正确解题过程的板书.

例题质量是450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已知

求G=?

答物体受到的重力是4.41N.

4.重心

请同学们把直尺、钢笔、铅笔放在手指上并且让它们能静止不动.

学生进行小实验,实验结束后教师提问.

是不是随便怎么放,直尺、钢笔等物品都可以在手指上静止不动.

不是,对每一样东西总是有一个固定的位置.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集中在一个点上,如果这个点正好在手指中间的位置,物体就可以不掉下来,这点是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我们叫它重心.老师:刚才实验中同学们是否注意到,直尺重心的位置与钢笔、圆珠笔等物体重心的位置有什么不同,没注意的同学可以再试一下.

[学生]直尺重心的位置正好在中间的位置,钢笔、圆珠笔就不在中间.

[老师]同学们观察的很好,这说明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有关.外形规则,密度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如球心、圆心、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现在同学们的课桌上都有两块不规则的纸板,大家能不能想一个办法,迅速、准确的找到它重心的位置.

组织学生讨论,最后引导大家利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这一物理规律,利用几何中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一个点的数学规律归纳出用吊线法来确定不规则物体重心的位置.

(三)总结、扩展

今天我们研究了重力,实际研究了两个问题,首先,我们研究了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概念比较复杂,初中只能作一般的了解.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引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个引力称之为万有引力,地球与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就是一般我们所说的地球引力,但是一般地说重力并不等于地球引力,所以我们的教材中在讲重力时只说“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并没讲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也没有给出重力的定义.由于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今后到高中还要作进一步研究.今天研究的第二个问题是重力的三要素,即重力大小的计算、重力的方向、重力的作用点.这三个问题对于今后学习物理十分重要,因此一定要掌握.

探究活动

登月报告

【课题】关于失重的资料和登月资料

【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流程】

制订子课题;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查找有关登月的资料和失重的资料.

【备注】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

2、和其他成员交流,发现共性和差异.

3、发现新问题.

重力的应用与克服

【课题】探究人类应用重力知识与克服重力影响的实例

【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流程】

制订子课题;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查找有关航空航天新技术的资料和建筑方面的资料.

【备注】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

2、和其他成员交流,发现共性和差异.

3、发现新问题.

初中新人教版重力教案

第三节重力 (一)教学目的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施力物和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3.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理解公式G=mg,知道g=9.8牛/千克的物理意义。 (二)教具 弹簧秤、钩码、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钩码。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水为什么从高处往低处流?蹦极时人为什么会向下落?-------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肯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二、重力的产生 你会讲苹果落地的故事吗? 牛顿研究后提出: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一切物体在地面附近都受到重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地面附近的物体。例如,苹果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苹果。椰子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椰子。 三、重力的大小 大量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物体的重力是有大小的。 实验:探究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1.实验:两个钩码的大小、形状和材料都不同,但是它们的质量都是50克。我们用弹簧秤测量它们的重力。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就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教师演示) 这两个砝码的重力都是0.5牛顿。质量相等的物体,它们的重力大小也相等。 2.学生实验:用弹簧秤测量质量分别为50克、100克和150克的物体的重力,将测量结果填在课本的表格内。 (学生操作) 3.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教师:从实验数据可知,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4.g的值 实验数据中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大约是10牛/千克。精确的测量结果表明,重力和质量二者的比值是9.8牛/千克,这个值用g表示,g=9.8牛/千克。粗略计算,g可取10牛/千克。 5.G=mg 如果用G表示物体的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物体的重力和质量的比值。那么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可以用公式G=mg表示。 6.g在不同的星体上的数值不同,如在月球上为地球上的 1/6 ,在地球上为计算方便,在粗略计算时可取g =10 N/kg。 四、重力的方向 想想议议:如何描述重力的方向? 教师演示竖直上抛、平抛、斜抛 用一根线把物体悬挂起来,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跟重力方向一致,这个方向叫做竖直方向.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思考: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一样吗?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是哪个? 讨论:同学们,你知道"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

重力教学设计(人教版)

人教版2015-2016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 7.3 重力 ★整体设计说明★ 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采用引导发现、直观演示和讲解法,使学生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等知识。设计从生活中的现象走向物理课堂,用生活中的物品来探究物理知识,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理念。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本让学生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法建议★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 ★学情分析★ 这个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较强的观察能力,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熟悉熟透的苹果要落向地面,并且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等有关事例,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学法引导★ 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归纳总结物理知识并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来学习,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自然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 (2)知道重力的方向和重心的概念及重垂线的应用。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并能用公式G=mg 计算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究重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 (3)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猜想。 (4)体会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重力的存在及其应用有浓厚的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重力的现象。 (2)通过对重垂线校准的操作产生提高自己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

重力教案

第二节重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重力的产生; (2) 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 知道重心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 (2) 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自己参与思维活动的兴趣,珍惜自己的思维活动成果。 (2)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难点: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分析、讨论、练习等 (四)教具 铁架台,弹簧测力计,勾码,毛巾,直尺,笔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为什么熟透的苹果会落地,为什么晾着的衣服,水滴会落地? 实验一:教师将小球放在手中,松开手,请同学们观察松开手以后小球如何运动?它的运动状态变了没有?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现象? 实验二:教师向上抛出一个小球,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情况 ,也回答以上的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发现速度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即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由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见小球受到了力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回答出“力的方向是向下的.” 1.重力是怎样产生的 提出:物理学家牛顿对类似的现象进行了研究:牛顿认为,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互相吸引的

力,这个力跟地球吸引地面的物体使物体下落的力,是同一种力。牛顿精心研究了历史上很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找到这样一个真理: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 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直接导出: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一切物体在地面附近都受到重力。 2.重力的方向 实验一:在铁架台的横杆上用线挂着几个物体,有重锤、有砝码.悬挂物体的线自由下垂的方向,刚才我们看到的小球自由落下的方向,一致不一致? 得出一致的结论。 我们把这个方向叫竖直向下,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老师提问疑问:根据实验,我们可不可以说重力方向垂直支撑面呢? 实验二:将铁架台倾倒,悬挂物体的线还是自由下垂的方向。 得出结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3.重力的大小 提出问题:重力与什么有关? 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回答,其中有质量,形状,位置。 实验一: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一个弹簧秤和3个100g的钩码,请同学们分别测出100g、200g、300g的钩码所受的重力,并计算出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把测量值和计算结果填在的表格中.下面开始实验.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的出: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G=mg 。 强调:9.8N/kg所代表的含义为: 1kg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为9.8N 举例:一小球质量为100g,则它所受到的重力为多少N? 已知:m=100g=0.1kg g=9.8N/kg 求:G 解:G=mg=0.1kg×9.8N/kg=0.98N 答:它所受到的重力为0.98N. 实验二:重力与位置的关系 结论:地球上不同的位置g不同。 实验三:重力与形状的关系

重力教案

第一节重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 2.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计算重力. 过程与方法 1.过上节力的三要素的学习引入重力的三要素,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2.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解重垂线和重心,培养学生尊重物理事实,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探究精神. 重点、难点分析: 1.重力 重力的概念比较复杂,而且比较抽象.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重力有一些模糊的认识,而且有些认识是不科学的,例如有的学生认为重力是物体自己施加的,这样给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因而在进行“重力”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层次进行. (1)从观察入手,手中的物体离开手以后竖直下落,而且速度越来越快;向上抛出的小球在上升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升高到一定高度改变运动方向向下降落; (2)分析思考,物体下落速度越来越快,向上抛出的物体速度越来越慢,物体升高到一定高度改变运动方向,都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由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说明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3)物体下降时速度越来越快,向上抛出时越来越慢,升高到一定高度改变了运动方向,说明物体受到了向下的力; (4)有受力物体必然有施力物体,这个施力物体就是地球,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了力.由此得出重力的概念。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关于重力的方向,在学生中易出现两个错误说法:一是把竖直向下说成垂直向下,或者误认为与接触面垂直.由于学生对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可以沿斜面下滑有感性认识,因此认为这时重力的方向是沿斜面向下的,为了解决上述学生中的问题,建议在教学中采取以下方法。 (1)认真观察物体自由下落的方向,悬挂物体的线自由下垂的方向,然后向学生明确,这个方向被人们称为竖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从数学知识可以知道,垂直是两条线、两个平面,或者是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但是重垂线的方向与水平桌面垂直、与斜面不垂直,因此讲垂直向下或者讲与接触面垂直是错误的。 3.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当一个物体的几何形状及质量分布不发生改变时,它的重心位置相对物体来说也是确定的,并不随物体放置的位置改变而改变.但如果形状发生了变化,其重心位置一般也将发生改变,如一个人在运动时其重心位置就会不断发生变化。 教具 重垂线、弹簧秤、钩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实验一:教师将小球放在手中,松开手,请同学们观察松开手以后小球如何运动?它的运动状态变了没有?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现象? 教师进行实验,反复几次,然后请同学回答上述问题 小球下落,它的速度越来越快,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由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见小球受到了力的作用. 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回答出“力的方向是向下的.” 实验二:教师向上抛出一个小球,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情况。 教师进行实验,反复几次,请同学叙述观察到的现象。 提问:为什么小球在抛出以后运动的速度越来越慢,为什么小球会改变运动方向?

河南省八年级物理下册 7.3重力教案1 新人教版

重力 课题 7.3.1 重力课时安排共( 2 )课时 环 节 二 重力的大小 用手分别拿起一块大石头和一块小石头,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你 觉得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实验探究 ①出示弹簧测力计让学生观察,告诉学生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用弹簧 测力计来测量。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就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②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记录在 下面表格中。 质量m/kg 0.1 0.2 0.3 0.4 0.5 重力G/N 让学生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用实验测量的数据描点。连接 这些点,看看这些点分布在一条什么样的曲线上?你认为重力与质量 之间有什么关系? 说明:A.质量越大的物体,就越重,但重力跟质量的比值g是定值。g =9.8N/kg。

B.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地理位置的关系。(有关系)课中作业 环节三重力的方向 [学生观察]: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的方向,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悬线的方向 [讲解]:重力的方向剖竖直向下的,即垂直于水平面,并指向地球的球心。由于悬挂重物的线总是竖直向下垂的,我们把它称为重垂线。[学生活动]:重垂线的应用 A.用重垂线检查桌腿是否竖直 B.用重垂线检查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 [讨论]重垂线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想想议议] 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什么方向?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或物受到的重力的方向对于他们所处的位置来说都是竖直向下的。因为地球是球形,所以地球上不同位置上的“下”实际都指向了地球的中心,因此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指向“地心”。 指向地心的方向叫“向下”,背离地心的方向就应该叫做“向上”。正因为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们都受到地球指向地心的重力作用,所以各个地方的人们都能安然无恙地生活在地球表面。 课中作业

初中物理《重力》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第二节 重力

第十三章第二节重力 教学目标: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 3、通过探究,知道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4、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 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学难点: 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重难点的突破: 引导学生做好实验,是弄清重力跟质量的关系的关键。对于重力的方向,通过重垂线来掌握。至于重心可通过小演示实验来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两幅画面:壮美的瀑布、下落的苹果。 问:由这两幅图大家想到了什么呢? 学生很容易想到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苹果砸到牛顿的故事。 问:瀑布为什么往下流呢?苹果为什么往下落呢?(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1的达成情况。) 学生可以想到:是由于地球的吸引。 接下来师生一起认识万有引力、重力的概念,并让学生举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4的达成情况。) 至此板书今天的课题(13、2重力)。 二、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 问:重力是一种力,根据已有知识,我们应从几方面来学习它呢? 学生会回答:大小、方向、作用点。 给出两袋沙土,让学生掂一下,看哪一袋重。(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3的达成情况。) 问:为什么看上去多的那一袋重呢? 引出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 问:重力与质量有什么关系呢? 引出本节课的重点:探究重力跟质量的关系。 对于探究我们这样组织: 1、让学生观察准备的弹簧测力计的构造、量程、分度值。 2、与学生分析在物体静止时,重力与拉力相等。 3、学生探究,并记录每次物体的质量及相应的重力。

4、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重力跟质量的关系。 5、板书重力跟质量的关系式,指明物理量的符号及其单位。说明g 的取值情况。 探究结束后,及时跟踪练习,以便掌握学生的应用情况。 三、 重力的方向、重心 问:根据大家的经验,重力的方向如何?(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2的达成情况。) 学生会回答:向下。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们可做这样的展示:取一重垂线,当其静止时,指明此时重垂线的方向即为重力的方向,这个方向应是“竖直向下”。 通过组织学生检查黑板是否竖直、 桌面是否水平,认识重力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 接下来做一小练习:作出斜面上静止物体的重力的示意图。(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2的达成情况。) 在讲解该题的基础上,指出: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对于整个物体而言,重力就好像作用在物体的一个点上,这个点就叫重力。如果在物体的重心下方有个支点,它就可以支起整个物体。 让学生用手指支起自己的笔、刻度尺等,加深对重心的认识。 问: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 通过作自行车轮胎的重力的示意图,指出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四、 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互做补充。 五、 当堂检测 1、如果没有了重力,下列哪种现象在伦敦奥运会上不会出现( ) A.举重运动员可以轻而易举的举起重物 B. 足球踢起来以后不会回到地面 C.跳高运动员跳起来就不能下来了 D. 拳击比赛打到身上也不会痛了 2、重600 N 的物体可能是( ) A.一头牛 B. 一个成年人 C. 一本书 D. 一只鸡 3、如图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 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 ) B C D

(完整版)重力教案

《重力》教学设计 江苏省丰县初级中学刘庆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重力及重力产生的原因。 2.了解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3.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会根据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经历探究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程,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力。重力知识对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本节重点是重力的概念、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涉及质量和重力的测量、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论证等多个探究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策略 重力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重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通过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

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重物、重垂线、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五、教学过程

初中物理《重力》教学设计--最新版

初中物理《重力》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第二节 重力

第十三章第二节重力 教学目标: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 3、通过探究,知道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4、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 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学难点: 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重难点的突破: 引导学生做好实验,是弄清重力跟质量的关系的关键。对于重力的方向,通过重垂线来掌握。至于重心可通过小演示实验来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两幅画面:壮美的瀑布、下落的苹果。 问:由这两幅图大家想到了什么呢? 学生很容易想到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苹果砸到牛顿的故事。 问:瀑布为什么往下流呢?苹果为什么往下落呢?(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1的达成情况。) 学生可以想到:是由于地球的吸引。 接下来师生一起认识万有引力、重力的概念,并让学生举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4的达成情况。) 至此板书今天的课题(13、2重力)。 二、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 问:重力是一种力,根据已有知识,我们应从几方面来学习它呢? 学生会回答:大小、方向、作用点。 给出两袋沙土,让学生掂一下,看哪一袋重。(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3的达成情况。) 问:为什么看上去多的那一袋重呢? 引出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 问:重力与质量有什么关系呢? 引出本节课的重点:探究重力跟质量的关系。 对于探究我们这样组织: 1、让学生观察准备的弹簧测力计的构造、量程、分度值。 2、与学生分析在物体静止时,重力与拉力相等。

3、学生探究,并记录每次物体的质量及相应的重力。 4、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重力跟质量的关系。 5、板书重力跟质量的关系式,指明物理量的符号及其单位。说明g 的取值情况。 探究结束后,及时跟踪练习,以便掌握学生的应用情况。 三、 重力的方向、重心 问:根据大家的经验,重力的方向如何?(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2的达成情况。) 学生会回答:向下。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们可做这样的展示:取一重垂线,当其静止时,指明此时重垂线的方向即为重力的方向,这个方向应是“竖直向下”。 通过组织学生检查黑板是否竖直、 桌面是否水平,认识重力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 接下来做一小练习:作出斜面上静止物体的重力的示意图。(通过该问题检测目标2的达成情况。) 在讲解该题的基础上,指出: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对于整个物体而言,重力就好像作用在物体的一个点上,这个点就叫重力。如果在物体的重心下方有个支点,它就可以支起整个物体。 让学生用手指支起自己的笔、刻度尺等,加深对重心的认识。 问: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 通过作自行车轮胎的重力的示意图,指出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四、 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互做补充。 五、 当堂检测 1、如果没有了重力,下列哪种现象在伦敦奥运会上不会出现( ) A.举重运动员可以轻而易举的举起重物 B. 足球踢起来以后不会回到地面 C.跳高运动员跳起来就不能下来了 D. 拳击比赛打到身上也不会痛了 2、重600 N 的物体可能是( ) A.一头牛 B. 一个成年人 C. 一本书 D. 一只鸡 3、如图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 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重力》教案

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重力及重力产生的原因。 2.了解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3.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会根据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经历探究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程,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力。重力知识对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本节重点是重力的概念、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涉及质量和重力的测量、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论证等多个探究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策略 重力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重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通过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

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重物、重垂线、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五、教学过程

高一物理:重力教案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重力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gravity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重力 《重力》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用公式g=mg(g=9.8n/kg)计算重力。 3、知道用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用静止的水平支持物支持的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4、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中心的位置。 二、能力目标: 1、让学生自己动手,找不规则薄板的中心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2、通过"重心"的概念,让学生知道等效代替是研究物理学的一种方法。 教学重点: 1、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g=mg中,g值因在地球的不同纬度而不同。

教学难点: 1、"重心"概念的理解 2、"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的理解。 教学方法: 实验法、分析法 教学用具: 弹簧秤、钩码(二人一组)质地均匀的不规则薄板、细绳(学生准备)、木圆环、直角三角尺(教师用)重锤线(演示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我们跳起来,总会落回地面,扔出去的东西,也都要落回地面,悬挂物体的绳子静止时总会指向地面,这都是因为在地面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下面我们来探讨有关重力的知识。 板书:第二节重力 二、新课教学 1.重力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在预习后回答: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人跳起来总会落在地上,扔出去的东西总要落回地面。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提问:有的同学说物体的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到底

重力教学设计(人教版)

人教版2015-2016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 7.3重力 ★整体设计说明★ 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采用引导发现、直观演示和讲解法,使学生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等知识。设计从生活中的现象走向物理课堂,用生活中的物品来探究物理知识,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理念。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本让学生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法建议★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 ★学情分析★ 这个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较强的观察能力,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熟悉熟透的苹果要落向地面,并且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等有关事例,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学法引导★ 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归纳总结物理知识并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来学习,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自然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 (2)知道重力的方向和重心的概念及重垂线的应用。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并能用公式G=mg计算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究重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 (3)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猜想。 (4)体会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重力与弹力 教学设计

重力与弹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用公式G=mg(g=9.8N/kg)计算重力。 (3)知道用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用水平支持物支持的静止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4)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 (5)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6)掌握胡克定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自己动手,找不规则薄板的中心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 (2)通过“重心”的概念,让学生知道等效替代是物理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3)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胡克定律,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物理知识、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2)通过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和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重心的概念以及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 2.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 3.胡克定律 教学难点: 1.重心概念的理解。 2.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和掌握胡克定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有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但这些现象都包含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出示图片:苹果落地;滴水的衣服; 思考讨论:苹果为什么会落向地面?衣服上的水为什么会向下? 出示动画:弹簧的拉伸和压缩。 思考讨论:弹簧为什么能被拉伸和压缩呢? 教师总结:这些现象都与我们今天要讲的重力、弹力有关。 二、讲授新课 (一)重力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作重力,符号G。 2.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3.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方向竖直向下。 出示图片:画出重力方向 教师总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能说垂直向下。 4.物体受到的重力G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是:G=mg (1)g是自由落体加速度。 (2)g的单位:N/kg,m/s2 1N/kg=m/s2 (3)在没有空气阻力时,由静止下落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只受到重力的作用,g又叫作重力加速度。 出示图片:自由落体运动 5.重心 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作物体的重心。 重心可以看作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1)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出示图片: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的重心

中学物理重力教学设计方案

中学物理重力教学设计方案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学物理重力教学设计方案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重力是如何产生的,能列举生活中的重力现象,感知重力;(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3)了解并描述重力的方向,会用重力方向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4)了解重力的重心。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方法,主动建构知识; (2)通过体验和观察,感知重力方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能力; (3)通过创设物理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观察、实验、设问释疑,营造师生情感交流、相互启迪、轻松和谐氛围; (2)通过体会“物理就在身边”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设计思路 1、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着特征和核心任务 “重力”这节课,知识点本身难度不高,但比较琐碎。我通过一系列问题情境和实验情境的设置,以知识为载体,创设对话平台,营造师生情感交流、相互

启迪、轻松和谐氛围;促使学生主动交流、勇于表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利用大量的、具体的、感性的素材,主动建构与重力有关的知识,使学生体验多种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物理课堂必须承担的责任 这节课,通过设置与学生认知不同或认知匹配的情境,培养学生发问意识和思维能力;通过探究“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及实验数据分析的过程,从而通过质疑、对比分析等环节,得出结论,提高探究能力;通过“重力方向”的感知、探究及应用,使学生对“重力方向”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学生经历自主建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的过程,认识重力; (2)通过观察、讨论及实验,让学生了解重力方向、重力的作 用点。 教学难点:(1)通过创设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对课堂动态生成的`有效引导和驾驭(3)学生描述“重力方向”过程的教学 四、教学准备 学生:弹簧测力计、质量已知的钩码、重垂线、铁架台、细线、金属组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自制“重力方向”演示器、 一端装有铁块的粗细均匀的管子、不规则形状的纸板、细线 五、教材及学情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教案

月重点:探究重力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 如果没有重力,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 通过实验可以得到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它的 对物体的

研究过程中,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和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g=9.8 N/kg,但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 值存在微小差异。下表为部分地点的g值大小: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 值最大的位置在。 问题2:请同学们双脚分开站好,大家一定能很稳地站在地面上,如果身体 :https://www.doczj.com/doc/927051032.html,] 五、过关检测 见三级达标题A、B部分体的吸引力,重力只、重力的大小 三级达标测试 班级:姓名:学号:

一、基础巩固题——把简单的事做好就叫不简单! 1.下列事例中,属于运用了重力方向的是( ) 2.下列有关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支持面 B.重力不随物体位置变化而变化 C.粉笔在使用时,质量变小,重力变小 D.空中向上飘的气球没有受到重力 3.用如图所示的水平仪检验桌面是否水平,当它在东西方向放置时,人在水平仪南边看,重垂线偏在水平仪的左方,当把它南北方向放置时,人在水平仪东边观看,重垂线偏在水平仪的右方,此时桌面的高。 二、综合应用题——挑战高手,我能行!. 4.熟透的苹果从树上落下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对苹果有吸引力,而苹果不吸引地球’ B.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大于苹果吸引地球的力 C.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等于苹果吸引地球的力 D.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小于苹果吸弓I地球的力 5.小球沿斜面加速下滑,关于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6.图中的箭头能正确表示球所受重力的方向的是( ) 三、拓展探究题——战胜自我,成就自我 7.(2012,眉山)如图,小钟同学在做模拟引,力实时,用一根细 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运动。请你画出橡皮受到的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教案

课型:综合课设计:欧阳审核:审批: 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 3 月 1 日星期四 课题:7.3 重力第 1 课时累计 3 课时学习过程(定向导学:教材9 页至 12 页) 流程及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方法 一、目标解读 1、知道重办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 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重点:探究重力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 难点:重力的方向。 二、夯实基础 1.重力. 阅读课本P9第一部分,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叫做重力,通常用字母G表示。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 的作用。 (2)你能举出几个例子说明重力的存在吗?尝试一下。 (3)如果没有重力,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 2.重力的大小 (1)重力用什么测量? (2)通过实验可以得到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这个比值大约多大?。 (3)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表达式是 (4)课本Pll例题我来做!(与解答过程比较,你定会有收获!) 3.重力的方向 (1)阅读课本Pll“重力的方向”并观察分析图7.3-4完成以下问题: 重力的方向是____;建筑工人砌墙时常常利用来检查所砌的墙壁是否竖直。 (2)阅读课本Pll“想想议议”并尝试回答。 4.重心 (1)什么叫物体的重心? (2)如何确定物体的重心位置? 5.重力的由来 宇宙间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尘埃,都存在力,这就是万有引力。物体所受的重力来自于地球对物体的。 三、能力提升 一、重力的大小(重点) 1、重力的大小用什么来测量?怎样测量? 2、实验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下表是研究物体所蔓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实验得到的数据:先通读教材,预习 :重力的定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再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然后再读教材或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完成时间15分钟左右 核心提示: 1、重力 (1)地球上的物体无论大小都受重力。(2)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是策略伯大小不一定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只是地球对物体力的其中一个垂直于水平面的分力,重力一般小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重力的大小(1)物体的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就增大几倍,即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2)重力G与质量M 的关系可表示为:G=mg (3)重力的大小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因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 与重力G是一对平衡力,故F=G

人教版初中物理《重力》教案、教学设计

第3 节重力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弹簧测力计、钩码、坐标纸、铅笔、橡皮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认识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 3、知道重力方向和作用点。 过程与方法 1、了解牛顿关于“地球吸引月球”的理论思想,知道万有引力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认识并掌握求重力的公式。 3、理解并感受重力的方向与作用点---重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认识“质量”与“重力”关系。 2、通过对重力产生的原因的探究,了解牛顿的贡献,激发学生向科学家学习的意识,树立探究太空奥秘的理想和信念。 三、教学重点 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1、导学内容:图片:牛顿在苹果树下思考,水往低处流,月球围绕地球转,绳橡皮圆周运动,撒手后运动情况。问题:以上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是万有引力?谁发现万有引力?什么是重力,用什么表示?物体只要在什么附近就会受到重力? 2、学生活动:学生思考;阅读教材,p9 导读与p12 重力由来,回答问题。 3、设计意图:从生活情境中寻求规律,形成理论,树立探索太空的理想,激发向科学家学习意识,让学生自然进入课题。 (二)实验探究,寻求规律 1、导学内容:托起不同的钩码,感受它对手的压力,提出问题,猜想质量与重力之间有何联系? 分组实验,用测力计和钩码探究质量与重力之间遵循什么规律,总结结论。

以m 为横轴,G 为纵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点绘图像,计算G/m,小结g=9.8N/kg.总结重力公式。 2、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实验,利用测力计测量相应钩码重力,利用直尺铅笔描点、作图,分析规律;填入表格并计算比值,总结G = mg 。(一次函数类型) 3、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生学会正确的探究规律、方法、步骤和基本操作思想,引导学生建立理论来源于实践,规律就在身边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分析归纳,理解应用 1、导学内容:先阅读后例题解析,分析小结整理过程;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重心,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物体重心在哪里? 质量分布不均,形状不规则的中心怎么寻找? 2、学生活动:学生即时解答例题,板书解析;学生阅读重力方向与重心部分内容,回答问题,学生小组讨论重力的方向应用及规律。学生寻找规则物体重心。 3、设计意图:熟悉公式,规范解题步骤;理解力与重力关系,掌握重力三要素;提高学生阅读学习能力,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从物理走向社会。 五、课堂小结 (一)重力定义 (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 g=10N/kg (三)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重心 六、课堂训练 七、作业:综合能力提升部分

初中物理公开课重力教案及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公开课《重力》教案及教学 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②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③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重点、难点分析】 1.“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g值有关”是本节的重点,g值恒定是有条件。 2.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是本节难点。 【教学媒体和资源】 实物教具:重物、重垂线。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教学方法】 本节课源于生活,不仅对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使学生感知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采用自主探究、引导发现、阅读指导、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分组讨论,自己总结,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这样使我们的物理更接近生活,更易于学生接受,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观察动画,引入新课 利用课本54页“想想做做”,让学生做“模拟引力”实验。再利用“苹果落地”及“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多媒体动画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重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产生的原因和施力物体,使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

(组内讨论) (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 1、学生思考,小组讨论,组长代表发言谈本组的猜想。 2、让学生四人一组设计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教师巡视,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有问题的小组及时给予帮助。做出图像,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G与m关系,一名学生板演公式并了解g的单位和物理意义。(出示例题)两名学生板演。 (三)、重力的方向。 先做演示实验: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让学生观察线的方向是否是竖直方向。然后剪断细线,同时让学生观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什么方向下落?这样又一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再让一位学生利用重锤线进行操作,其他同学分析其工作原理。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想想议议”。 (四)、重心。 出示课件,学生阅读思考并进行操作。通过亲身体验,感悟其中的道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案:7.3重力

第三节重力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有关的过程。 (2)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的猜想。 (3)体会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重力的存在及应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重力的现象。(2)通过对用重垂线校准的操作产生提高自己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 (3)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重力的方向及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难点:重力方向 ●教具:砝码一盒、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瀑布下落,苹果落地等,都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下落。引入新课。 演示:橡皮做圆周运动,橡皮不会跑掉,感到手用一个力拉住橡皮,同样,月亮绕地球转动。由于地球与月亮之间有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力与地球吸引苹果,使苹果下落的力是一样的。二.新课教学 科学家研究成果:宇宙任何两个物体(大:天体,小:灰尘)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引入“万有引力”。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举例:吊灯把吊绳拉紧;台灯压着桌面等。引入重力概念。 (一)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又叫重量。 提问: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演示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有关。理由是用手提起质量大的物体,所用的力大,根据二力平衡,

重力就大。 实验过程:分别测出一组质量(钩码)及重力的数值,并描点绘图。由实验结果可知:重力跟质量成正比,比值是一个常数约9.8N/㎏。用g表示,即g=9.8N/㎏。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地球上质量1㎏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二)重力的公式 G=mg其中G表示重力(N),m表示质量(kg),g是9.8N/kg,初略计算;g取10N/kg (三)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 (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中心在其几何中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课后习题加基础训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