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力量训练对公路自行车项目的重要性及相关的训练方法

力量训练对公路自行车项目的重要性及相关的训练方法

力量训练对公路自行车项目的重要性及相关的训练方法
力量训练对公路自行车项目的重要性及相关的训练方法

核心力量练习方法

一、人体核心的概念 二、核心力量的概念 三、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 四、核心力量训练原则 五、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一)徒手训练方法 1.屈膝半蹲 2.跪地弓背支撑 3.跪式直背支撑 4.仰卧两头起 5.仰卧屈膝 6.仰卧抬腿 7.俯卧肘支撑后交叉腿8.交叉腿侧身斜起坐 9.团身两头起 10.仰卧屈腿收腹 11.仰卧屈膝交叉腿抱头起12.仰卧屈膝伸腿抱头起13.仰卧交叉蹬腿 14.仰卧交叉打腿 15.仰卧举腿 16.俯卧三点支撑单手前平举17.仰卧起坐 18.仰卧起扶膝坐 19.直腿臂上举坐 20.仰卧起手抱膝举腿21.侧卧肘支撑手侧上举22.仰卧起交叉提膝 23.坐式屈腿 24.仰卧举腿肘触膝 25.分腿侧俯身 26.分腿叉腰侧身 27.侧卧举腿 28.侧身手支撑交叉腿29.单肘侧支撑转体 30.俯卧支撑换姿势 31.俯卧直臂抬腿支撑32.侧卧屈腿抱头起 33.跪立侧俯身 34.坐式交叉腿转身 35.仰卧1贝0屈腿 36.仰卧侧摆腿 37.屈臂俯卧内收腿伸手支撑38.直臂俯卧三点支撑

39.屈臂俯卧两点支撑40.直臂俯卧两点支撑41.直臂跪式单腿支撑42.俯卧肘关节斜支撑43.侧卧肘关节支撑顶髋44.侧卧踢腿 46.仰卧提臀 47.仰卧提臀抬腿 48.仰卧勾腿提臀 49.燕式平衡 (二)瑞士球训练方法 1.仰卧屈膝扶球 2.两腿压球仰卧起 3.大小腿夹球仰卧起 4.仰卧直腿夹球起 5.仰卧屈腿夹球起转髋6.俯卧瑞士球转腰 7.侧卧夹瑞士球起 8.瑞士球上转腰 9.单膝跪瑞士球转腰10.单膝跪瑞士球上体侧屈11.仰卧单腿压瑞士球交叉腿12.仰卧瑞士球转身 13.仰卧两脚拉瑞士球14.坐瑞士球转身 15.侧卧单肘支撑夹球16.俯卧瑞士球抬两腿17.坐瑞士球抓哑铃斜提拉18.肘撑瑞士球俯卧 19.持哑铃俯卧瑞士球20.俯卧瑞士球单臂单腿支撑21.两腿压球单臂支撑22.屈肘压球单脚支撑23.前推瑞士球下腰 24.仰卧夹球上举 25.手撑瑞士球下腰 26.瑞士球背桥 27.两腿夹瑞士球转髋28.仰卧肩压球顶髋 29.单腿压球两手支撑30.两腿拉球两手支撑31.仰卧夹球屈膝 (三)实心球训练方法 1.仰卧单腿起坐

关于短跑速度分类与训练方法的研究

西安体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2011届) 论文题目关于短跑速度分类与训练方法的研究作者文超 指导教师郑健华(副教授) 指导教师教研室田径教研室 学生所属系体育系 攻读专业体育教育 学号060104166

目录 1前言 (1) 2研究对象与方法 (1) 2.1研究对象 (1) 2.2研究方法 (1) 3结果与分析 (1) 3.1短跑速度的分类及影响因素 (1) 3.2提高短跑速度训练的方法 (3) 3.3 短跑速度训练的基本原则 (7) 4结论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关于短跑速度分类与训练方法的研究 作者:文超指导老师:郑健华 摘要:速度是身体素质之一,是田径运动的灵魂,速度训练一直是田径运动训练中的中心问题,提高短跑成绩的重要因素是速度训练。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观察法阐述了短跑速度的分类以及影响速度的因素,并对速度训练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归纳还有总结。对田径运动的教学和训练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速度训练,方法,基本原则 1前言 速度是田径运动中一项重要的身体素质,短跑是田径运动中的速度项目,速度是短跑的灵魂,运动强度大。短跑运动员在运动中都想尽力发挥人体的最大速度,进而提高自己的成绩,并且尽全力地保持最大速度持续的时间,以取得比赛的胜利。从人体运动学的角度分析:田径运动中人体运动的速度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与位移速度。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特别是在内部机体方面,反应速度、位移速度,动作速度具有较大的差异,前者着重表现在神经应答活动方面,而后者则着重表现在神经控制与肌肉活动的运动学方面。性质特征的不同导致了训练手段,方法的不同,本文试结合几年的学校业余训练和陕西田径队专业训练的亲身体验,力图通过速度素质的分类,对速度训练的训练方法的研究,谈谈自己对速度训练的看法。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短跑速度分类与训练方法 2.2研究方法 通过图书馆藏书和互联网查阅文献资料并收集整理。观察法,调查法。 3结果与分析 3.1短跑速度的分类及影响因素 首先我们要说的是为什么这样分类:一是可以明确论文的内容,二为以后的体育工作做铺垫。

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一,人体核心的概念 人体核心通常指躯干,包括脊柱和骨盆及其周围的肌群。 核心肌群由腹直肌、腹横肌、和竖脊肌等组成,并且髋关节周 围的肌肉——臀肌、股后肌群也属于人体核心肌群。 从解剖学角度来看核心肌群的位置,包括深层的小肌肉群 和浅层的大肌肉群。深层的小肌肉群包括腹横肌、多裂肌和部 分的腹内斜肌、腰方肌等,这是维持脊椎稳定的最重要的核心 肌群,其主要功能在于保持各脊椎椎体间的稳定能力,并可以 使脊椎维持在正中区域的范围内。浅层的大肌肉群包括腹直肌、 腹外斜肌、大部分的腹内斜肌、腰方肌、竖脊肌及臀部肌群等。二、核心力量的概念 核心力量是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即肩关节至膝关节之间 的部位)、控制身体重心、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要目的的力量能 力。 三、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 核心力量训练的主要作用在于稳定运动员的脊柱、骨盆, 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稳定重心,提高身体的控制力和平衡能力, 提高运动时由核心肌群向四肢及其他肌群的能量输出,预防动作 中的损伤,从而有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 四、核心力量训练的原则 核心力量训练就是要努力使整个机体协调起来,确保运动员 在做动作时让核心区域肌群起到稳定躯体、传输能量的作用。

训练方法:1,不借助任何器械的单人练习;2,运用单一器 械的练习;3,使用综合器械进行的练习;4,各种普拉提练习形式;5,睁眼睛和闭眼睛状态下的各种站立练习;6,在同伴协助下进行的练习;7,两人共同进行的练习。 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按照小负荷多次数的训练原则,静力练习 时间固定,动力练习每组重复次数也需要固定。课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增加练习时间、练习次数、组数或加大负荷重量,由徒手练习变为有器械的负荷练习,动作内容和形式逐渐复杂等。在核心力量训练中,要严格控制身体姿势,配合呼吸,强调注意力集中。 五、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核心稳定力量的训练涉及整个躯干和骨盆部位的肌肉,特别是注重深层的小肌肉群的训练。在练习方式上,不仅采用一端固定的向心收缩,而且强调两端固定的静力性收缩。在运动方向上,不仅进行一维的运动,而且重视两维和三维的运动。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上,核心稳定力量的负重较轻,许多练习甚至是徒手的克服自重练习。同时,由于核心稳定力量的主要功能在于对身体重心的控制,所以该力量在许多情况下是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训练,以此使更多的小肌肉群特别是关节周围的辅助肌参与运动,培养运动员在运动中稳定关节和控制重心的能力。 核心力量的训练从核心力量的法力部位来说,可分为前部、 侧部和后部;按参加人数可分为单人、两人和多人练习;按球数可分为一球、两球和多球练习;按动作难度可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还可根据练习中有无器械分为有器械和无器械等。这些方

羽毛球需要的,13种徒手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羽毛球需要的,13种徒手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1、站立提膝 相关:平衡能力以及腿部力量 站立,双手平举,与肩同宽,尽可能的提高左膝,在最高点保持约三秒钟,然后缓慢放下,换右腿,动作相同,提起时呼气,落下吸气。 2.侧卧剪刀腿 相关:臀部肌肉,腹斜肌 左侧卧,左手支头,右手支撑,尽可能高的抬右腿,身体保持在一个立面上,最高点保持3秒,回落,做到力竭然后换右侧,动作相同。

3.俄罗斯回转 相关:腹横肌,肋间肌,腹斜肌 坐姿,手交叉,提膝,脚离地,空中回转,左肘部接触右膝,右肘部接触左膝,做到力竭,注意过程中,一直保持脚面离地。 4.侧卧提臀 相关:腹斜肌,肋间肌 右侧卧,右肘支地,左手叉腰,躯干与腿在一个平面,左腿叠加在右腿上,提高

髋部,保持身体平直,然后缓慢落下,单侧做十次,然后换另外一侧。 5.卷腹 相关:腹肌,尤其是上腹肌 屈膝,手交叉在胸前,卷腹,让肘部靠近大腿,注意:腰伤未好的JR,谨慎起见,这个动作做半程就好,保持背部贴着地面! 6.仰卧提腿 相关:臀部肌群,下腹肌 仰卧,手放到臀部下方,头稍微离地,(这样可以锻炼颈部肌肉),腿笔直,脚踝伸直,脚跟离地约15CM,膝盖不要弯曲,缓慢将腿提高,与地面约45度,保持3秒后,将腿放下。 7.仰卧摆动提腿 相关:下腹肌,臀部肌群 仰卧起始姿势与上图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分开提腿,同时过程中,保持另一只腿在起始位置。 8.仰卧分腿 相关:下腹肌,臀部肌群 仰卧起始姿势与上图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上面的是提腿,这里是分腿,尽可能打开,然后闭合。原文这个动作的名字叫“hello darlings”,女JR应该好好练习下,效果你们懂得!

公路自行车训练技巧

前言 公路车友在日常骑乘中常常面临计速表、踏频表、心率表和功率计等的抉择,以及面对如此纷繁的数据如何去更好的使用它们?动辄成百上千的各种设备它们真的都是不可或缺么?这些测量设备对锻炼得指导意义各在哪里呢? 以下分为三步曲分析公路骑行中的三组不容忽视的重要数据:踏频、心率和功率,在骑乘中三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此文针对踏频、心率与功率作简单的分析,结尾作扼要的总结,希望能够提供参考。 一、公路骑行之踏频分析 1、踏频的意义 踏频计量是描述每分钟踩踏/提拉的圈数(RPM.rotations per minute),通常情况下高于60RPM并低于80RPM为低转速踏频,高于100RPM至上限最高频率(上限踏频视心肺功能、关节肢体不同因人而异)属于高踏频。 在公路车锻炼中,踏频、心率和功率三者息息相关,同样功率强度下,踏频越高心率相应也会提高(但是并非线性关系);在稳定骑乘的情况下,踏频越高肌肉相对轻松、功率相对较低,踏频越低肌肉越疲惫、功率相对较高(同样非线性关系)。 由于踏频和做功是主动行为,心跳是不可控的被动行为,因此在心跳允许的范围内做功与踏频存在四种组合:A.高频大力踩踏;B.高频轻力量踩踏;C.低频大力量踩踏;D.低频轻力踩踏。关于四种组合的选择,正常人的心肺能力无法维持A情况长时间坚持,D情况不具有锻炼和竞速的意义,因此先排除A与D,C情况对个人腿部肌肉要求较高,拜读Dr萧的大作有个关于肌肉特性十分恰当的类比:如果30kg的哑铃可以举15次,那15kg的哑铃一定远多于30次,因此在理论上,B情况是比较普遍且较推荐的。环法计时赛中,各车队选手平均时速多在50KM/H左右,平均踏频都在100RPM.以上。由此可见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中,对高踏频的青睐是十分有意义的。 那么,速度至上的公路车骑行中,踏频与速度有什么关系呢? 2、踏频计算 带计踏频功能的码表可以实时(中低频采样计算)计算当前踏频,除此之外,因为公路车刚性链条传动误差相对较小,可以通过当前速度得到实时踏频。 公式为:V=2133 * 10-6 * C * 60 * T1/T2 V当前速度,C当前踏频值,T1当前牙盘齿数,T2当前飞轮齿数,其中2133为公路700C轮组平均轮周长(单位:毫米)。 公式可以简化为:V=0.12798 * C * T1/T2 或者 C =7.8* V * T2/T1 普通情况下,公路车牙盘齿数组合为正常牙盘53/39和压缩牙盘50/34,飞轮齿片从11到27齿有多种组合,这里选取常用的齿数12、13、14、15、17、19、21、23、25进行分析,如下表: RD Bike Cadence Reference 牙盘飞轮齿数比时速10 15 20 25 30 35 53 25 2.12 踏频36.9 55.3 73.7 92.1 110.6 129.0 53 23 2.3043478 33.9 50.9 67.8 84.8 101.7 118.7 53 21 2.5238095 31.0 46.4 61.9 77.4 92.9 108.4 53 19 2.7894737 28.0 42.0 56.0 70.0 84.0 98.0 53 17 3.1176471 25.1 37.6 50.1 62.7 75.2 87.7 53 16 3.3125 23.6 35.4 47.2 59.0 70.8 82.6 53 15 3.5333333 22.1 33.2 44.2 55.3 66.3 77.4 53 14 3.7857143 20.6 31.0 41.3 51.6 61.9 72.2 53 13 4.0769231 19.2 28.7 38.3 47.9 57.5 67.1 53 12 4.4166667 17.7 26.5 35.4 44.2 53.1 61.9 39 25 1.56 50.1 75.1 100.2 125.2 150.3 175.3 39 23 1.6956522 46.1 69.1 92.2 115.2 138.2 161.3 39 21 1.8571429 42.1 63.1 84.1 105.2 126.2 147.3 39 19 2.0526316 38.1 57.1 76.1 95.2 114.2 133.2 39 17 2.2941176 34.1 51.1 68.1 85.1 102.2 119.2 39 16 2.4375 32.1 48.1 64.1 80.1 96.2 112.2 39 15 2.6 30.1 45.1 60.1 75.1 90.2 105.2 39 14 2.7857143 28.0 42.1 56.1 70.1 84.1 98.2 39 13 3 26.0 39.1 52.1 65.1 78.1 91.2 39 12 3.25 24.0 36.1 48.1 60.1 72.1 84.1 上表整理了从10KM/H到35KM/H速度时,特定齿数比对应的踏频值,如此纷繁的数据对日常骑行有什么帮助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取其精华,寻找适合自己的数据以及训练目标。 3、踏频数值分析 之前提到环法计时赛中,各车队选手平均时速多在50KM/H左右,平均踏频都在100RPM.以上。由此可以推算出环法计时赛中,齿数比平均数值范围在3.9左右即53/13到53/14之间。首先确定齿比上限,鉴于个人腿力远远不如环法队员,因此这个数值作为在平路情况下的齿比参考上限;第二步去掉不常用齿数比,基于常识,上表中很多齿数比不会使用比如53/25,39/12等,这些极限情况的参考值完全可以去掉;第三步锁定均速范围,在个人日常的公路骑行中平均时速受体力、地形以及风等不定因素的影响,因此有参考价值的均速选在25KM/H到30KM/H之间;第四步根据实际地形情况选取爬坡时齿比,由于本地的坡路连续且陡峭选取稳定的爬坡齿比为39/23和39/25;最后根据个人情况选取踏频极限值,这里上限选为120RPM.下限选取70RPM.作为参考值。接下来,繁杂的数据就对日常公路车锻炼有针对性,和一定的指导意义了。 RD Bike Cadence Reference 牙盘飞轮齿数比时速10 15 20 25 30 35 53 25 2.12 踏频36.9 55.3 73.7 92.1 110.6 129.0 53 23 2.304347826 33.9 50.9 67.8 84.8 101.7 118.7 53 21 2.523809524 31.0 46.4 61.9 77.4 92.9 108.4 53 19 2.789473684 28.0 42.0 56.0 70.0 84.0 98.0 53 17 3.117647059 25.1 37.6 50.1 62.7 75.2 87.7 53 16 3.3125 23.6 35.4 47.2 59.0 70.8 82.6 53 15 3.533333333 22.1 33.2 44.2 55.3 66.3 77.4

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力量释义 对于核心区域的概念,国内与国外专家学者的观点大体相近,仅是叙述上存在一些差别。通过查阅资料和走访相关专家,得出在核心区域的界定上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核心(Core )通常上指我们所说的躯干,包括脊柱和骨盆及其周围的肌群。Ian Hasegawa认为,核心肌群由腹直肌、腹横肌、背肌、腹斜肌、下背肌和竖脊肌,并且髋关节周围的肌肉———臀肌、旋髋肌、股后肌群也属于人体的核心肌群[1]。核心是指人体肋骨以下至骨盆的部位,它所包含的肌群有腹肌群、背肌群、横膈肌、骨盆底肌、交错骨盆及下肢的肌肉群(J.H Pilates )。由此看出,核心是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具体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所包含肌群有背部、腹部和构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 核心肌群的生理机制 腰-骨盆-髋关节包括29块肌肉,都位于人体的核心部位,这些肌肉在人体运动',this.id)" style="border-bottom: #fa891b 1px solid; cursor: pointer">运动中起到稳定、传导力量、发力减力等作用。这些肌群对于人体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竖脊肌是腰-骨盆-髋关节之中的一块肌肉,但对脊柱和骨盆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竖脊肌与腹肌还互相配合,为人体在静止和运动中的各种技术动作的完成提供支持和保证,在此骨盆肌群也参与工作。骨盆带(pelvic girdle)是由骨组成的一个环状的架构,附着上的肌肉对于稳定骨盆的正常位置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下肢加速、减速和髋关节内收外展运动的项目。这些骨在前面

速度素质练习的方法

速度素质练习的方法、手段 速度素质练习的方法、手段 通过一定的方法与手段来提高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对发展运动员的快速运动能力有积极的意义。由于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三个方面,而这三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故速度能力提高的途径也具有多方面的特点。 速度素质练习 反应速度练习简单反应速度练习完整练习分解练习变换练习 运动感觉练习 复杂反应速度练习移动目标练习选择动作练习 动作速度练习完善技术练习利用助力练习利用后效作用练习加大难度练习位 移速度练习力量练习重复练习步频、步幅练习比赛法、游戏法练习 一、反应速度的练习 反应速度的练习包括简单反应速度和复杂反应速度的练习。简单反应速度练习的特点是通过练习尽量缩短感觉(视、听、触)--动作反应的时间。复杂反应速度练习的特点则是尽量缩短感受(视、听、触)--中枢分析选择判别--动作反应的时间。 (一)简单反应速度的练习 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简单反应速度往往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程度,注意力的集中程度,肌肉组织的准备状态,动作技术的掌握程度,对信号特征、时间特征的感受与辨别能力,遗传因素等的制约。如果要把简单反应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就必须针对上述原因(除遗传因素)采用相应的方法与手段。 简单反应速度练习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完整练习 利用已经掌握的完整的单个动作或组合动作,尽可能快地对突然出现的信号或突然改变的信号做出应答反应,以提高反应能力。例如,反复完成蹲踞式起跑;根据特定信号改变动作方向;对已知对手的运动作出不同的反应动作;对快速运动目标作出迅速反应等。这种对信号反应的完整练习,在运动员初级水平阶段作用比较明显。 2、分解练习 由于简单动作反应是通过具体的、有目的的运动动作及其组合来完成的,因此采用分解练习能充分利用动作速度向简单反应速度转移效果。分解练习是相对完整练习而言,就是分解回答反应的动作,使之处于较容易或更为简单的条件,提高分解动作的速度来提高简单反应速度。例如,田径运动员采用蹲踞式低姿起跑的反应时间较站立式高姿起跑慢的原因,主要是蹲踞式起跑时,运动员的手臂支撑着较大的体重,要较快离开支撑点是困难的。因此可进行分解练习:先用高姿起跑或手扶其他物体的形式,单独练习对起跑信号的反应速度,然后再逐步渡到低姿起跑练习,这样将会取得好的练习效果。 3、变换练习 通过改变练习的形式让运动员在变化的情况下完成练习。改变练习的形式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改变对刺激信号的接收形式,如由视觉接收的刺激信号改变成听觉触觉的形式。第二,改变回答反应的动作形式。利用变换练习,既能有效地提高人体各感受器的功能和缩短简单反应的时间,又能提高练习积极性避免兴奋不必要的扩散,提

北京体育大学核心力量训练讲演稿-王卫星

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 北京体育大学 王卫星 核心力量训练方法1 核心力量训练 (Core Training) 核心力量存在于所有运动项目中,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这也是由其所处的身体位置及肌群所储备的能量所决定的。从身体位置来看,Core是最接近身体重心的中间环节(腰-骨盆-髋关节)。同时也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体的协同用力还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核心肌群 核心肌群由腹直肌、腹横肌、背肌、腹斜肌、下背肌、竖脊肌、骨盆底肌和交错骨盆,并且髋关节周围的肌肉臀肌、旋髋肌、股后肌群也属于人生理机制 腰-骨盆-髋关节包括29块肌肉都位于人体的核心部位,这些肌肉在人体运动中起到稳定、传导力量、发力减力等作用,另外腰-骨盆-髋关节肌群对于人体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 竖脊肌(骶棘肌)是腰-骨盆-髋关节之中的一块肌肉,对脊柱和骨盆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竖脊肌与腹肌还互相配合完成人体在技术动作开始前的预备姿势,在此动作中骨盆肌群也参与工作。 骨盆带(pelvic girdle)是由骨组成的一个环状的架构,稳定骨盆的正常位置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下肢加速、减速和髋关节内收外展运动的项目。这些骨在前面相接融合,形成耻骨联合。骨盆和骶髂关节的柔韧性较差,在运动时肌肉收缩和拉长对其施加的压力增加,加上内收肌力的薄弱,对耻骨极易造成损伤,并形成耻骨炎。只有稳定住骨盆才能保证髋关节肌群有效的工作。

良好的姿态和骨骼排列可以提供最佳的结构功效,而这反过来又可以使得机体的运动链产生最佳功效。在进行任何运动之前都需要所有关节的骨骼排列处于适当最佳位置。这里会特别注意脊柱、骨盆、胸阔、肩胛骨和颈部的位置排列。 核心力量训练的主要作用 1)稳定脊柱、骨盆; 2)提高身体的控制力和平衡力; 3)提高运动时由核心向四肢及其他肌群的能量输出; 4)提高上下肢和动作间的协调工作效率; 5)预防运动中的损伤; 6)降低能量消耗; 7)提高身体的变向和位移速度。 练习方法1 不借助任何器械的单人力量练习:此类练习适用于核心力量练习初始阶段,目的在于使运动员深刻体会核心肌群的用力和有效的控制身体,这种类型的练习得到了大多数专家的认可和肯定,普遍认为是最基础的核心力量练习的手段。 练习方法2 运用单一器械进行的力量练习:如瑞士球、平衡球、平衡板、弹力绳、垫上、力量练习器械等。在这种练习方式中,运用最多的是平衡 球、平衡板和瑞士球等这类不固定的器械和自由重量器械。使用这一类型的器械进行力量练习,可以有效的动员躯干部深层肌肉参与运动,并在动作过程中控制躯体始终保持正确的运动姿态,从而摒弃了传统力量练习中借助外力来支撑躯体的弊端。 非平衡性力量训练 通过自身调整不稳定的身体状态,达到训练神经-肌肉系统的平衡和控制能力以及本体感觉的一种练习方式。这种训练操作通常使用健身球、摆动板、泡沫球、平衡盘或单侧支撑训练,以增加核心运动能力和稳定性,利用不稳定训练的运动员其神经-肌肉系统的增强

公路越野自行车介绍

公路越野自行车介绍【转自网络】 公路越野自行(以下简称“公路越野车”)车可以说是全方位 的自行车种。它同时具备了公路车的车型设计,以及登山车的巧克 力胎,同时兼具了公路车高速奔驰的性能,以及登山车横越泥泞石 砾的天份。 在任何可以想见的骑车场地– 举凡通勤、林道,乃至长途跋涉的旅行,几乎有公路越野车的踪迹。像这样all-in-one的自行车,根本就是单车界的瑞士刀! 起源 公路越野车的设计起源,和其他竞速车种一样来自特定比赛 的需求 – 公路越野赛(Cyclocross)。相传公路越野赛始于百余 年前选手们私底下的竞赛,参赛者们会比赛看谁可以先骑到下一个 村庄,而且不拘路线,因此选手们通常是以最短的直线距离冲往目 的地,通过农地、河川与草原,并跨过围栏、石阶等障碍。 公路越野赛的历史和环法赛接近,赛期刚好互补 – 一个是夏天,一个是秋冬。自从1910年的环法冠军Octave Lapize 将其胜

利归诸于平时公路越野的训练,这项单车活动从法国一路野火般烧到欧洲各地,尤其今日公路越野赛最夯的荷兰与比利时。 设计 最早的公路越野赛是直接使用公路车或旅行车,但随着这项竞赛日趋成熟,专门设计给这类比赛的自行车即浮上檯面,今天我们看到的公路越野车,即是专门为这种追求速度的混合地形竞赛而生的交通工具。 公路越野车之于公路车,如同庞克之于摇滚乐,本质相同,却又自成一格。

设计上来说,公路越野车和一般的公路车相当接近,主要有下列六项差异:车架前后叉空间,轮胎,煞车夹,走线,前叉强度,与齿轮比:1.前后叉空间相较于公路车,公路越野车的前后叉空间较大,这个设计的用意分别是让随着轮子黏上来的泥巴可以通过,不必担心泥巴塞住车 架而影响到轮子的转动。 2. 轮胎 通常公路越野车的轮胎,会选用那种表面和登山车一样有颗粒状的设计,选这种轮胎的目的和登山车一样,用来增强轮胎排水排泥的功能。在竞赛的环境下,选手也会依天气和路况,选择不同胎纹的轮胎。一般来说,公路越野车的车胎宽度介于30mm 至34mm 。

新手骑自行车的技巧详细教学

新手骑自行车的技巧详细教学 还记得小时候学骑单车时,很难把握车头,经常会摔下来。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新手骑自行车的技巧讲解,希望能帮到你。 新手骑自行车的技巧一、骑自行车的转弯技巧(一)倾斜法:车体为一线,往弯内倾斜。 1、身体重心基于车上往弯内倾斜,人车保持同样的倾斜角度。 2、伸直外侧的膝盖并且下意识的加点力度,就好象你要把脚踏踩下来似的(不过如果你真地把它踩下来的话可别找我们)。 3、用内侧的膝盖顶着横梁,这是一个调节你的轨迹的好方法,减少压力就可以缩小弯度。 4、外侧的手稍稍拉起车把。 运用倾斜的两个好时机:可以利用不太急的转弯处(少于45度)加速可以清楚看到前方但不熟悉的弯处湿沥青路上,倾斜的两个缺陷:在雨天,尽管这种转弯技巧能给你一个很好的牵引力,但是它的角度和重量的分配、安排不太利于湿滑路面;倾斜技巧没有相应的扭转来得灵敏。 (二)把向法:车子保持直立些,身体往弯内倾斜。 1、向前挪动,直至鼻子和刹车把成一行。 2、保持车子直立,身体往弯内倾斜(足以让外侧的手臂伸直) 3、把车把往弯内一侧歪。 4、弯曲内侧手臂的手肘把车把拉回,同时外侧手臂把车把推出以

转动车把方向。 5、保持两边膝盖内扣,继续蹬踏。 二、自行车上下坡骑行技术上、下坡骑行技术是公路自行车的一种重要的基本技术。 (一)上坡骑行技术上坡骑行要保持正常的踏蹬动作,不可突然用力,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站立式骑行或提拉式骑行方法,否则会过多地消耗体力。 遇到短距离坡路,应充分利用物体运动的惯性原理,轻松地踏蹬,快到坡顶时可采用站立式骑行,把速度尽可能提高,给下坡加速创造有利条件。 遇到漫长的上坡,要根据自己的体力状况及时调整传动比,不要等到骑不动和速度完全降下来时才改变传动比,要坚决避免重新起动的现象出现。 坡路较长或有陡坡时,可交替使用站立式骑行方法,调剂用力部位,让部分肌肉得到休息。 上坡时跟车不要太近。 由于上坡用力的原因,行车常常左右摆动,跟车过近,可能发生碰撞。 再者,上坡时速度显着下降,跟车反而会使自己的骑行方法受到限制。 (二)下坡骑行技术下坡骑行要达到理想效果,就要勇敢机智,胆大

核心力量文献综述

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本质研究文献综述 韩诗琪 2013211473 体育与健康学院体教131班 摘要: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主要由核心稳定性训练、关节养护性训练及核心专门性训练组成,核心稳定性是指核心肌群在神经肌肉系统、骨骼韧带系统以及呼吸调节系统的协同作用下,稳定身体姿势和重心、产生和传递上下肢力量的能力,关节养护性训练是指针对易伤部位和薄弱环节所进行以伤病防护为主的体能训练理念和方法,核心稳定性与关节养护性训练是进行核心专门性力量训练的前提和基础,核心专门性力量训练是核心力量训练的本质和关键,是指根据专项动作模式的特殊需求以及运动员体能特点来进行的具有专项针对性核心力量训练,也即运动员的动态稳定性和强大的腰髋收缩力量。 关键词:运动训练;核心力量训练;运动员 目前在体能训练中,随着对人体自身认知的逐步深化以及训练理念由以发展力量为主,到向如何使用力量为主的转变,使人们对核心力量训练功效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对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训练越来越重视。我们在秉承传统体能训练的基础上,融合了当代体能训练的先进思想,将核心力量训练的理念与方法在备战2008 年和2012 年周期的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上的竞走、皮划艇、跳水、短道速滑、跆拳道、击剑、摔跤、网球等20 多个项目上进行了多年持续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但当前体能训练理论界及训练一线的工作者,仍对核心力量训练的本质与重点存在诸多误解与分歧,对训练本质理解的不准确,则必然导致训练指导思想的偏差,并使其最终成为制约体能水平与竞技能力进一步提升的关键因素。为此,本研究通过厘清其概念、探究其本质、梳理其脉络、阐明其要义、归纳其思路、总结其方法,为当前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1 人体核心区的研究 关于核心区的概念,目前世界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但其观点基本相似。国外学者们大都把“核心”定位于“腰椎-骨盆-髋关节”周围[1];国内学者大都认为“核心”存在于人体的重心的周围,如我国传统武术中所谓的“丹田”,也有学者认为“核心”是指膈肌以下和盆底肌以上的中间区域。研究认为,核心是指由“腰椎、骨盆、髋关节”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具体包括附着在它周围的神经、肌肉、肌腱、韧带及骨骼和呼吸系统,其形状类似于一个圆柱形的“汽缸”[2],底部是盆底肌群作为“缸底”,顶部是横膈肌作为盖板,前后部分别由腹部、背部及臀髋部肌群围成“缸”壁,如此使整个核心形成一个封闭的“汽缸”,当躯体发力瞬间,核心肌群同时收缩,使整个核心形成一个稳固的“缸体”,为肢体的发力提供稳固的支撑,并使核心肌群的能量顺畅地从核心向四周辐射。由此,核心区成了上下肢连接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它也是肢体运动的重要“发力源”,它的稳固支撑与力的始动直接影响到身体运动 的效率及整体性。随着多年来核心力量训练在运动实践中的不断创新、发展与完善,核心区的概念随之也被扩大至整个躯干部位,于是“核心柱”的概念也随之产生,泛指整个躯干部位,具体指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胸廓、骨盆、髋关节及整个脊柱在内的广大区域[3]。从人体解剖学和运动解剖学的角度,把肌肉的起点、止点或起止点位于核心区域内的肌肉群统称为核心肌群,包括局部稳定肌和整体原动肌两类[4]。局部稳定肌主要以深层稳定性小肌群为主,如多裂肌、回旋肌、棘间肌、横突间肌和骶棘肌等;而整体原动肌则主要以浅层运动性大肌群为主,如竖脊肌、

速度训练方法

素质训练方法 身体训练是田径运动训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发展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及灵敏、协调等运动素质。运动成绩的提高,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体运动素质和运动技术的发展与完善。而专项身体训练主要是发展与专项有密切关系、能直接促进掌握专项技术和提高专项成绩的身体素质。所以,提高专项身体训练水平是短跑运动员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基本途径。短跑运动员专项身体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短跑的力量、速度、速度 耐力、柔韧和协调性等训练。 一、力量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短跑运动是一项要求力量水平较高的周期性速度力量项目。例如,起跑、起跑后的积极加速跑瞬间需要强大的爆发力和起动力。这种能力来自肌肉用力的协调性、收缩速度以及肌肉的最大力量。有关研究表明,短跑运动员在积极加速阶段,下肢伸肌的蹬伸力达到460~800公斤。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肌肉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力量、最快收缩速度、力量耐力直接影响着运动成绩。在短跑力量训练中,必须处理好伸肌与屈肌的协调关系以及力量的大小、速度的快慢、重复次数与组数、组间休息时间的关系。 (一)器械和杠铃练习 1 全身爆发力的练习 挺举(70%~80%,4~6组×5~7次);抓举(60%~80%,4~6组×5~7次);高翻(70%~90%,4~6组×6~8次);连续快挺(50%~70%,4~6组×8~10次)等。 2 发展腿部肌肉力量的练习 负重提踵(70%~80%,4~6组×6~8次);深蹲(80%~95%,4~6组×3~5次);半蹲跳(60%~70%,4~6组×8~10次);拖重物跑(40%,4~6组×15~20次);垫上俯卧屈小腿(*性带4组×30~50次/单腿);垫上仰卧屈大腿(*性带4组×30~50次/单腿) 等。 3 发展躯干肌肉力量的练习 负重仰卧起(40%,2~4组×5~10次);负重俯卧挺身(40%~50%,3~4组×10~15次);负重体前屈、体侧屈、体转(30%~40%,4~6组×10~15次)等。 4 发展上肢肌肉力量的练习 持哑铃摆臂(3~4组×50~100次);俯卧撑(3~4组×30~50次);拉力器练习(3~4组×8~10次);杠铃卧推(4组×10~15次);杠铃平推(4组×10~15次)等。 (二)跳跃练习 跳跃练习不但能够提高运动员的快速肌肉力量、力量耐力、人体抗阻力能力,而且其动作的用力特点、肌肉的工作方式、动作结构与短跑的技术非常相似,所以跳跃练习还能直接 影响跑的步频和步幅结构。 短跑运动员的跳跃练习主要分为“短跳”和“长跳”两类,“短跳”以发展肌肉的速度力量和爆发力为主,“长跳”以发展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为主。 1 “短跳”练习方法 立定1~3~5~10级跳;立定三级跳;立定单足跳3~5~10级跳;跳跃栏架5~7~10栏;多级跳深练习;30米单足跳(计时、计步);30米跨步跳(计时、计步)。 2 “长跳”练习方法 50~100~150~200米跨步跳(计时、计步);50~100~150~200米后蹬跑(计时、计步);40~50~60米单足跳;50~100~150~200米(单足跳+跨步跳)。 3 其他形式的跳跃练习

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自修订版

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自修订版-法. 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一,人体核心的概念 人体核心通常指躯干,包括脊柱和骨盆及其周围的肌

群。核心肌群由腹直肌、腹横肌、和竖脊肌等组成,并且髋关节周 围的肌肉——臀肌、股后肌群也属于人体核心肌群。 从解剖学角度来看核心肌群的位置,包括深层的小肌肉群和浅层的大肌肉群。深层的小肌肉群包括腹横肌、多裂肌和部分的腹内斜肌、腰方肌等,这是维持脊椎稳定的最重要的核心肌群,其主要功能在于保持各脊椎椎体间的稳定能力,并可以使脊椎维持在正中区域的范围内。浅层的大肌肉群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大部分的腹内斜肌、腰方肌、

竖脊肌及臀部肌群等。 二、核心力量的概念 核心力量是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即肩关节至膝关节之间的部位)、控制身体重心、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要目的的力量能力。 三、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 核心力量训练的主要作用在于稳定运动员的脊柱、骨盆,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稳定重心,提高身体的控制力和平衡能力,提高运动时由核心肌群向四肢及其他肌群的能量输出,预防动作中的损伤,从而有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 四、核心力量训练的原则 核心力量训练就是要努力使整个机体协调起来,确保运动员在做动作时让核心区域肌群起到稳定躯体、传输能量的作用。

训练方法:1,不借助任何器械的单人练习;2,运用单一器械的练习;3,使用综合器械进行的练习;4,各种普拉提练习形式;5,睁眼睛和闭眼睛状态下的各种站立练习;6,在同伴协助下进行的练习;7,两人共同进行的练习。 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按照小负荷多次数的训练原则,静力练习时间固定,动力练习每组重复次数也需要固定。课根据运动员的具体

浅析核心力量训练在羽毛球运动的重要作用

浅析核心力量训练在羽毛球运动的重要作用 【摘要】近年来,核心力量日益引起我国竞技运动训练领域的重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综其发现:现有的核心力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康复和健身领域,为数不多的涉及竞技运动训练的研究以远远不能满足运动训练的需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简要介绍核心力量在羽毛球运动的重要作用,以期能够引起从事羽毛球运动者的重视。 【关键词】核心力量;羽毛球;训练;作用 1“核心力量”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1“核心力量”的发展 核心力量的概念源于在早期主要应用于运动医学领域的核心稳定性研究。自Panjabi在1985年后相继提出了脊柱稳定性及核心稳定性的概念后,开始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在当时的研究也仅仅是停留在运动医学需要的角度出发。将核心稳定性的概念引入到运动训练应归功于Kibler的研究[1],他明确提出了身体的核心部位在运动中的3个功能:产生力量、传递力量和控制力量。到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欧美学者开始认识到躯干肌在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在我国也将之称为“核心力量”,并逐步引起了国内外体育界相关研究者及业内教练员、运动员的重视。核心力量这一概念是在21世纪初引入我国[2],近些年一些专家学者把它引入到竞技运动的一些项目中去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收到了明显的成效,这预示着它将在体育领域被广泛研究和运用。 1.2“核心力量”的研究现状 核心力量在当前逐步受到竞技体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业人员重视。核心力量在我国发展时间虽然短暂,但已引起体育运动相关人士的关注。目前对于人体核心区域的界定普遍存在一定的分歧,其所涉及争议的主要问题集中于核心区域应该包含哪些部位。Ian Hasegawa认为[3],核心肌群由腹直肌、腹横肌、背肌、腹斜肌、下背肌和竖脊肌,并且髋关节周围的肌肉——臀肌、旋髋肌、股后肌群也属于人体的核心肌群;paul .J. Coochnar,认为核心是指人体肋骨以下至骨盆的部位,它包括的肌群有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机、胸腰筋膜、腰方肌、骼腰肌、臀人肌、臀肌和竖脊肌等。大部分研究认为核心部位的顶部为膈肌,底部为骨盆底肌和髋关节肌;但也有一些研究认为,核心部位包括胸廓和整个脊柱,将整个躯干视为人体的核心区域。 2核心力量与羽毛球运动的特点 2.1核心力量的特点 核心力量是一种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重心运动、传递和衔接上下肢力量为主要功能的力量训练能力[1]。相比较一般力量素质而言,核心力量更加突出神经对肌肉的支配与控制,更加强调小肌群的发展以及大肌群与小肌群之间的协作,更加注重力量与协调之间的联系。核心力量所属区域是人体的中心环节,在运动中对上下肢力量的传递及衔接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在相类似于羽毛球运动的网球运动中,Kibler在运用高速摄像解析的方法对高水平的网球运动员的发球动作进行分析指出[1]:网球运动员的发球力量有将近一半的力量来源于躯干及下肢。Hodges等人运用肌电图仪对人体做全身运动时的上肢肌、下肢肌和核心肌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1]:核心肌肉(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直肌、多裂肌)肌电的发生早于上、下肢肌肉尤其是腹横肌的肌电明显早

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理论与方法

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理论与方法 ·运动训练学· 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理论与方法郭良 (山西省长治市体校,山西长治046000)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收集了有关专家对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力量训练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成果,结合自身多年的训练经验,从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学的角度对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下肢的踏蹬动作、肌肉类型和训练方法进行了理论上和方法上的分析探讨,旨在通过提高力量训练的科学有效训练,提高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关键词:自行车运动员;下肢;肌肉;动作;训练方法 1前言力量是一切体能类项目的基础。当前,在自行车这项运动中,力量训练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人们认识到,在改善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增强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是提高运动成绩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然而,目前我国自行车运动员的力量训练状况还不容乐观,尤其是对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力量训练理论研究不够,对力量训练的国际新动向缺乏深入了解,训练理论和方法陈旧,影响了公路自行车运动员成绩的提高。这也是既我国女子场地自行车短距离项目在国际赛场频频夺牌,而公路自行车项目去冲不出亚洲的原因之一。为此,本文拟从我国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控讨,旨在进一步提高国自行车项目的水平。 2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下肢肌肉类型分析 3 2.1公路自行车项目的特点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划分公路自行车属于体能类 耐力性长距离项目。按动作结构划分公路自行车属于单一动作结构周期性项目。 2.2肌纤维类型的分析 2.2.1根据肌肉颜色的划分根据肌肉颜色可将其分为红肌纤维和白肌纤维。红肌纤维的收缩速度较慢,所以又称为慢肌纤维。白肌纤维的收缩速度较快,所以又称为快肌纤维。 2.2.2根据肌纤维的代谢酶的活性划分根据酶的活性可将其划分为以糖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快酵解型(FG)和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的慢氧化型(SO)和快氧化型(FOG)。SO的收缩速度慢,FOG的收缩速度相对较快, FOG的收缩速度最快。 2.2.3不同类型肌纤维的机能特点(见表1) 2.3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肌肉类型研究表明,从事耐力项目的运动员慢纤维百分比高于非耐力项目的运动员和一般人依EduwardL. Fox的研究公路男子自行车运动员慢肌纤维百分比占50-70%快肌纤维占40-50%;而女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慢纤维、快肌纤维的百分比分别为: 50- 60%和35-50%。 3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下肢踏蹬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3.1动作名称:自行车骑行踏蹬动作动作划分:分为下踏和上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下踏阶段列表说明(见表二) 第二阶段:上抬阶段列表说明(见表二) 3.2踏蹬解剖学分析小结自行车骑行踏蹬动作主要是骨盆以上部分肌肉作静力性支撑工作,而骨盆以下部分全部是肌肉在近固定的情况下作克制工作,要求自行车运动员有非常用发达的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臀大肌、绳肌、股四头肌以及小腿部的肌肉。 4公路自行车运动员所需的力量及其训练 4.1力量的分类力量是指人类活动中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根据这种能力的表现形式可分为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和爆发力量。根据力量与体重的关系可分为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根据力量与专项的关系可分为一般力量和专项力量 4.2不同运动项目对种力量的需求不同的运动项目具有不同的专项特点,不同运动项目对各种力量的需求程度是不同的中,详细情况见表四 4.3专项力量是公路自行车运动员训练的核心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分析,力量训练主

公路自行车基本骑行技巧

公路自行车比赛基本骑行技巧 本文出自于:https://www.doczj.com/doc/926551759.html,/ 上、下坡是公路自行车的一种重要的基本骑行技术。在平路上比赛时实力相当的运动员之间,很难摆脱对手,然而通过上下坡路的骑行,只要战术运用得当,就比较容易摆脱对手。 一、上坡骑行技术 上坡骑行要保持正常的踏蹬动作,不可突然用力,只有企图摆脱对手和处于战术需要时,才可突然加速。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站立式骑行或提拉式骑行方法,否则会过多地消耗体力,不利全程比赛。遇到短距离坡路,应充分利用物体运动的惯性原理,轻松地踏蹬,快到坡顶时可采用站立式骑行,把速度尽可能提高,给下坡加速创造有利条件。遇到漫长的上坡,要根据自己的体力状况及时调整传动比,不要等到骑不动和速度完全降下来时才改变传动比,要坚决避免重新起动的现象出现。坡路较长或有陡坡时,可交替使用站立式骑行方法,调剂用力部位,让部份肌肉得到休息。 上坡时跟车不要太近。由于上坡用力的原因,行车常常左右摆动,跟车过近,可能发生碰撞。再者,上坡时速度显著下降,跟车反而会使自己的骑行方法受到限制,影响战术和技术的发挥。

二、下坡骑行技术 下坡骑行要达到理想效果,运动员就要勇敢机智,胆大心细,精力集中,两眼密切注视前方路面,随时准备果断处理路面上出现的任何情况;不仅要充分利用车子运动惯性滑行,而且要敢于主动踏蹬,加大速度。 转弯时,运动员身体和车子要尽量保持一致,向里倾斜,上体和车子保持一条直线,以克服离心力。倾斜角度根据速度和弯道大小而定,但一般不得超过28度,否则就有滑倒的危险。 转弯前要控制车速。用点闸的方法逐渐减速,刹车时,尽可能前后闸同时使用,前闸可稍稍提前。使用前闸,要求前轮的方向和车子前进的方向相一致,否则,会因运动员的体重和车子惯性受到限制而导致摔跤。进人弯道后将闸放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减速。弯道上使用后闸不要过猛。否则车子可能掉头或滑倒。 三、弯道转弯的技巧 如遵循这些简单法则,你就不会碰上前轮打滑的状况看到终点线前的最后一个弯道了,如果现在跌倒,你就输定了。你抓住刹车,将速度几乎停止,然后放开刹车,小心地将车斜入弯道。当你感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