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灵活使用学具

灵活使用学具

灵活使用学具
灵活使用学具

灵活使用学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作者:左桂连单位:上高外国语学校

内容摘要: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精神条件。实践表明:当代的小学生由于处在信息时代,他们知识视野较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尝试、探索去发现、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由此培养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操作学具能使物质的外部操作(物化)过渡到智力的内部认识活动,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认识内化,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师生双边活动是这种认识活动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教育部《关于我国数学课程研制的初步设想》指出,要通过数学教学改革,努力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改革单纯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提供给儿童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学习者群体的讨论与交流,进一步归纳、验证,形成数学结论,让儿童获取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学具的操作,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大胆发问、质疑,共同制定解题计划,选择适宜的思维方向和策略。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灵活学具提高课堂效率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在三尺讲台上已度过了十四个春秋。在这些年中我一直担任小学数学教学,从中的酸、甜、苦、辣无所不有。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我一直在思索一些问题:如何来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如何让每一位孩子学得开心,学得轻松?灵活的使用学具,是否也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通过这么多年的实践表明:学具在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科学灵活的使用学具操作,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直觉形象思维,而且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并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下面谈谈我这么多年来,灵活使用学具,如何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

一、灵活使用学具,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程标准数学教材不仅包含了大量的信息窗、图画,而且为充分使用学具操作提供了依据。所以,教学中我就特别注意设计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给每位同学提供了用学具展示自我的机会。如:我在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时,其中有一节是学习比较大小,我让学生通过“看谁摆得对”、“我说你摆”等方式,我先让学生用手中的实物卡片或数字符号等摆出“7<8”、“8>7”,学生能在“<”、“>”的左右两边先摆出相应数目的卡片,中间摆上“<”或“>”符号,再通过“我说你猜”,让一个学生说出两个数字,另一个学生举起“<”或“>”符号,既让学生学会了新知,又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激发。再比如学习加减法时,我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用喜欢的学具摆出相对应数量,然后再把两堆东西合起来(加),从一堆中拿走一部分(减)体验加减法的含义。这样,不仅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养成爱动手,勤探索的好习惯。

二、灵活使用学具,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见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经常让学生采取分组合作操作学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教学1L和1000ml的关系时,可分组

让学生把l00ml水倒进1L的量筒中,看可以倒几次?同学们有的倒水,有的看刻度,有的记录,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同时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也体现了一种相互谦让、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如:在我在教六年级数学中《圆锥的体积》体积公式的推导时,我让学生分组准备好等底等高的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以及一些水或沙子。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动手操作,互相合作,小组内进行交流。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提高了学生理解算理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三、灵活使用学具,突出重点把握实质。

学生通过学具操作,能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而实践能够巩固所学知识,使学到的数学知识,得到充分利用,紧密联系数学与生活,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厘米”时,我让学生充分利用小尺感知了一厘米和几厘米,然后又让学生找出周围生活中长度大约1厘米的物体,同桌互相找1厘米,通过自制的教具,让学生判断测量方法与长度是否正确,使课内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又如“倍的认识”是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难点,教学时我设计了如下操作练习:让学生第一行摆两根小棒(强调两根是一份,要两根一起拿出来,摆成一堆),第二行也是两根一份,摆这样的三份(强调两根一份,摆出三堆)学生摆完后问:“第一行的两根是几份?第二行两根一份摆了这样的几份?”学生答后又强调说:“第二行有这样的三份,那么第二行就是第一行的3倍,也就是说第二行是3个2”。在这一操作过程中,我重点让

学生感知了什么是一份,什么是几份,很清楚地理解了倍的含义,接着又让他们用实物卡片进行了对应练习,巩固了对倍的认识。学具操作最重要的是过程,它能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化解难点,在这一过程中,能体现出数量间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提炼,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学会计算方法,掌握运算法则,实现质的飞跃。

四、灵活使用学具,师生互动加深感情。

教育部《关于我国数学课程研制的初步设想》指出,要通过数学教学改革,努力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改革单纯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提供给学生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学习者群体的讨论与交流,进一步归纳、验证,形成数学结论,让学生获取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学具的操作,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大胆发问、质疑,共同制定解题计划,选择适宜的思维方向和策略。通过这些思维方式和策略的运用,不断解决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的矛盾,教师讲解与自觉理解的矛盾和同学之间新知识理解水平差异而产生的矛盾,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例如:我在教学圆的面积时,让每一位学生都准备好一个圆和一把剪刀以及尺子等,师生一起合作,动手把圆剪、拼成我们学过的图形,让孩子们自己动手,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学习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这样不仅让学生快乐的学会了知识,又加深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感情。

五、灵活使用学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活动,需要一定的知识;同时它更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设条件以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皮亚杰告诉我们:“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重视儿童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教师就要通过学具,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就可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就可通过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再发现”,就可通过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如:认识正方形,教师可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的特点,看谁的方法多。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他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说明四条边一样长……这样学生

通过操作,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既发现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可见,合理灵活使用学具,能使学生的思维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能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很好地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效果。

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12819476.html, 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作者:张荣水 来源:《文理导航》2017年第24期 【摘要】微课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能够大幅度提高老师教学的效率,激发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激情,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本文将浅析一下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关键词】微课技术;初中物理;思维能力;因材施教 前言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微课技术,在优化课堂效率的同时,还能够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看到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能够从中发展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让学生得到全面而综合的发展。 一、能夠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微课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机结合学习知识的过程都是从感觉器官开始 由于初中学生年龄比较小,又处于比较好动的阶段,而传统教学模式,就是灌输式教育,通过单纯的读、写和说给学生灌输知识,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然而,通过微课技术辅助物理教学,在课堂中能够把书本中静态的死知识,变成图像和视频等多种动态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使得微课技术广泛应用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当中。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微课技术能够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将微课技术应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能够充分的表达出教学的内容,化抽象为具体,把书本中的文字变成图像或者音频,进而完成教学的目标。微课技术能够把书本中的知识与现实联系在一起,给学生营造出轻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快感。 (二)通过微课教学,能够因材施教,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微课应用在教学中,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获取知识的简单途径,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的方法,让教学模式多样化,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者。通过微课技术,能够对学生进行分组辅导和个别辅导,进行因材施教,从而发挥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成绩。而且,老师通过微课技术,还能够掌握学生学习的效率,及时进行教学课程的调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学习到最多的知识。

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贵州省正安县庙塘中学罗洪 【关键词】网络技术课堂教学变革 【摘要】摘要:在对网络技术进行有效的教学开发的基础上,随着对网络教学环境的开发建设和基于网络的教与学的研究,网络在中小学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网络教学对体现主体性教育观、素质教育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有效运用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同时,也必然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一、为师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 我校处于黔北.距离县城55公里,离市200多公里,全县范围内无一条高速路,无火车路线,交通闭塞,信息闭塞,资源匮乏。加之学校图书较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了困难,有时无法从学校图书馆中查阅并解决,这便束缚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开通计算机网络后,利用课外时间开展自主学习,查找并下载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网络、利用网络的场所,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化技术的能力,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学校四楼微机室,改成资料查找室,为师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 二、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变观念,从传统的“传授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新课程改革着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信息时代的新课程改革始终强调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培养探索自然科学的能力,即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21世纪将是一个信息时代、网络世界,不懂网络将寸步难行,更会束缚学生能力的发展,只有懂得网络才会主动获取信息,提高自己成功的机会。因此在利用校园网教学的同时,教师应结合网络资源独特优势如图片、文字等调动学生兴趣。

农村社会学课程论文

浅谈中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 王玲 青岛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2012级 摘要:社会保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安全机制。农村社会保障对于保障农村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提高农村社会成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在概述农村社会保障的内涵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进行剖析,并对相关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对如何在现实发展之中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出有效对策。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 农村社会保障的内涵 农村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依法对永久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或因各种原因遭遇生活困难的农村社会成员给予一定物质帮助或服务支持,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制度。 从社会保障的层次来看,农村社会保障包含农村社会救助、农村社会保险、农村社会福利和农村优抚安置四个内容。其中,农村社会救助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最低层次,其主要功能是保障农村社会成员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维持农村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水平。农村社会保险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其主要功能是保障农村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水平。农村社会福利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其主要功能是

为农村社会成员的生活提供方便、减轻负担,提高农村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农村优抚安置是指在军人牺牲、病故、伤残、复原退伍或离退休后,为其遗嘱或者本人的生活提供保障的制度,主要包括优待、抚恤和安置三种制度。 从社会保障的形式来看,农村社会保障包括资源型保障与服务型保障。资源型保障是指政府或社会为社会成员提供的经济保障或实物援助,主要是指社会保险,也包括一部分社会救助和优抚安置。服务型保障是指社会为保障或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而提供的一系列服务体系,主要是指社会福利服务,也包括一部分社会救助和优抚安置。 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 1、农村养老保障现状。 从实践层面来看,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改革大致经历了三大阶段,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初期探索阶段、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阶段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扩大试点阶段。最终,国务院于2009年9月1日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相对于“旧农保”而言,“新农保”的制度统一性程度更高,资金来源更广泛,保障层次更高,基金统筹层次也更高。当然,作为一项新制度,“新农保”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如:尽管“新农保”设立了农民个人缴费每年100-500元的5个档次,但是对于中西部的贫困地区来说,很多农民由于收入过低,100元的缴费也可能成为负担,从而无法将其

如何发挥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如何发挥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小学生由于年龄原因,对外界事物接触比较少,他们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对抽象事物的思维想象能力较差。而一些数学知识具有抽象特性,凭借小学生思维的想象而不借助工具难以理解,构成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今的课堂在教学改革中越来越丰富多彩,数学的学习也不再那么枯燥无味。学具的出现更好地帮助了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所以学具教学和课堂教学应该有机结合,发挥出其最大的优势。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借助教具和学具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用具体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小学生,有助于帮助学生增强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下面就如何发挥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方能学好抽象的数学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引出学具,引导小学生正确地运用学具进行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摆一摆、动一动、试一试的学习活动,从根本上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教师应让学生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学具,让学生数一数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有几条边,再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长方形和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通过动手量一量,从中发现长方形每条边的长度有什

么特征?对边长度有什么特点?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有什么特征?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具“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自己去发现长方形与正方形边的特点,从而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归纳出它们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这种充分让学生自己操作学具的教学方法,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由厌烦学习数学课程到爱学、乐学数学课程,而且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学具发现总结出几何形体的特征,就会记忆犹,轻松愉快地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操作学具有助于帮助学生对平面几何形体的认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前面通过教材结合学具对平面几何形体有了简单的认识,但是要计算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与周长,并不是靠量一量、画一画就能解决的,几何图形的面积与周长的计算都有一个推导过程并 形成计算公式,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几何形体的面积,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因此,教师讲授知识时,应引导学生应用旧知识的迁移,多给小学生创造操作学具的机会,比如让小学生量一量课桌桌面的周长 和算一算它的面积,切身体会一下面积和周长有什么不同。从操作学具中去观察、分析,去发现新知识与以前学习过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推导出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与周长的计算公式,提高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小学生通过操作学具,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增强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 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具体形象思维的支持,在小 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适量地让小学生操作学具,能够增

合理安排时间微课设计

《合理安排时间》微课设计 教学目标: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形成优化的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家好,欢迎你们走进我的课题。这节微课的内容是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的《合理安排时间》也就是《沏茶问题》 一、导入 1、同学们一定做过家务。(课件)“想一想:烧水需要10分钟,扫地需要5分钟,怎样才能尽快完成任务?”你一定会想到:生1:先烧水,后扫地,共15分钟。生2:先扫地,后烧水,共15分钟。生3:烧水的同时扫地,共10分钟。 2、如果是你,你同意谁的做法呢?对了,是第三种做法,因为他把能够同时完成的事情同时完成了,这样既合理的安排了时间,又节省了时间。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课件)《合理安排时间》。 二、探究 1 原来是小明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让他帮忙烧壶水给李阿姨沏杯茶,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呢?那我们先要了解一下沏茶需要哪些步骤。(课件) 2 水的过程, 31分钟,洗水壶之后就可以接水1分钟,然后烧水8分钟,当烧水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做什么,只需要去等待,所以这个耗时又长,又可以等待的时间,我们可以洗茶杯还可以找茶叶。这两

件事是不分先后顺序的。最后水开就可以沏茶了。 4、刚才我们说这两件事情可以在烧水的8 所用的时间为洗水壶的1分钟、接水的1分钟、烧水的8分钟和沏茶的1分 51分钟箭头指向第二件事情接水1分钟,然后继续指向烧水8分钟,在这8分钟里面可以同时完成的是洗茶杯2分钟和找茶叶1分钟,水开之后沏茶1分钟,列算式同样看第一 三、总结: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就是运用运筹学解决我们生活中的简单的小例子。 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 今天我们学的是解决合理安排时间的问题需要按以下的步骤进行: 1、思考完成这项工作要做哪些事情; 2、分析每项事情各需要多少时间; 3、合理安排工作的顺序,明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这样我们就可以合理的安排时间,像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大家要仔细观察生活,也许你能够节省出很多的时间。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再见

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

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 如何让微课在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呢? 一、在制作微课时应注意的事项 首先教师在所选题材上下大功夫,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容易出现的问题入手,通过典型例题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迅速掌握本知识点。 其次在制作视频时要注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字体搭配,字号搭配,颜色搭配,错落有致,使用的文字尽量少等,要使整个视频简洁清新流畅。 再次讲解时候心中要有学生,语言要用普通话,尽可能少地使用古板、枯燥的书面语,使讲解通俗易懂,声音响亮,节奏感强。 最后就是对时间的把握,引入和结题要简洁明了。整个视频要控制在5-10分钟以内。 二、微课在教与学中的使用及意义 1、在新授课上微课的作用 1)课前复习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好微课,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先看此微课,为新课做好准备。 2)新课导入教师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制作此微课。在开始上课后先让学生看此视频。3)知识理解教师对本节重难点做点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在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后一起看此视频。 4)练习巩固教师设计好少而精的习题并制作好微课,用于巩固本节知识。 5)小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重点及规律,让学生将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再适当设计一些适应不同层次学生拓展延伸练习。此视频用于结束本课前放。 说明:以上环节可单独或联合使用微课。

2、微课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现在网络通讯的发展和微机的普及已经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教师把学习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上,学生便可以随时点播学习,其优点有一下几点:1)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 2)时间和地点可以选择,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只要有学习的愿望即可实现。 3)适应不同的学生,视频播放快慢课一调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的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 4)由于视频可以反复播放,使那些平时反应慢的又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的反复观看,较好的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 3、微课在促进教师业务成长和教学研究中的作用 1)制作微课就是微研究的过程,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微课,简单实用,本身就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 2)微课便于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传播,方便了教师之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交流, 3)微课便于教师进行知识管理,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很好提高教学效果。 4)微课制作简单,形式新颖,通过微课可以进行资源的积累、分享和交流,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提高教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 以上是自己在使用微课辅助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思考,不足之处敬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视学具的使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视学具的使用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仅就使用小学数学学具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所起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一、使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把8梨(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四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得7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6个;一人得3个,另一人得5个;两个人各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并形成数学概念。 二、使用学具,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算理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例如:三年级学生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十位上除后出现有余数的情况,如:42÷3,学生难以理解的是十位上余下的几个十要和个位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可采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4捆(4个10)平均分3份,每份是1捆(l个10),十位商 1;剩下1捆表示1个10,要继续平均分只能拆开和2根合并成12根,再平均分3份,每份是4根(4个1),个位商4。通过摆小棒体会剩下一捆继续平均分,怎么分,使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继续除的算理,以此让学生把动手操作活动和竖式相对照,数形结合,在操作中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思考后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同时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 三、使用学具,有助于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1.学具的使用,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精神条件。实践表明:当代的小学生由于处在信息时代,他们知识视野较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尝试、探索去发现、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知

互联网在教学中的作用

互联网在教学中的作用 伊川实验中学东校区张旭峰通过本次学习,我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 一、网联网带来全新的教学世界 计算机是教育的新根, 互联网是未来的黑板。这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环境,是信息时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这里将建立新型的师师、师生、生生关系、新型的教学呈现方式,网络是把世界带入课堂的工具和环境,网络是支持课堂活动的工具和环境,让网络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是我们应努力的方向。归纳起来,我们认为网络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提供信息,建立师生交流的新途径,更新教学观念。 (一)提供信息 首先,与传统的文本信息比,网络信息具有容量大、简便、针对性强等特点。互联网中备课材料,教学活动消息等,对教师的工作学习提供了多方面的丰富的参考材料。其次,和看报、看书查资料那种受时空限制较大的信息接收方式相比,网络显示了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获取信息的优点。再加上网站清晰的分门别类,再加上强大的搜索功能,比一本本地搜寻纸质信息,其简便是不言而喻的。而且它没有什么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同时,教师可在网上均能找到针对所教班级,所教的内容,就如一间虚拟的教室一样,对“现实”教学起着良好的补充作用,其针对性自然要

强得多,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上的作用自然也要大一些了。 (二)、建立教学新途径 除了学校里课堂上的言传身教,除了改作业、改试卷时的“对错”交流,网络也许正给我们展现出一条前途无可限量的新路。 1、师生沟通的平台 只是平时上课,一个教师面对一百来个学生,即使花费较大精力较多时间,但接触面也不会很广,尤其和一些表现不突出的学生的交流可能就会不多。再说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也未必就很适合所有的话题。 但在网络上则不同,你会发现平时看起来较内向的学生也可以是较大胆的。话少的就在论坛、留言板甚至是QQ上写几句,话多的并且不想让大家看到的可以发个email长谈,随意也方便,而且在网络上,老师似乎也没有必要太严肃,学生自然也就会轻松些。网站,就像一个存放师生各种信息的大仓库一样,而且没有关门和“谢绝参观”的时候。我们认为这种交流比起教学问题的探讨来可能更为重要,亲其师而后乐其道嘛。 2、完成具体教学内容 网络可以少一些时空限制,对一些教学问题进行探讨时,也不必拘于一课一时。如定个题目,在某论坛或自建个论坛讨论,同学们想想说说,一个星期一个月都可以,也许会是个别开生面的学习方式。还有也可以针对某次作业比如作文,在网上批改,可以是学生自己修改的前后几稿,可以是教师批改的前后几稿,也可以

浅谈城乡教育差距与均衡(彭娓)

浅谈城乡教育差距与均衡 (无为市无城镇社后井小学彭娓) 近些年来,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无为市大部分农村已建成了小规模的教学楼,可是,教师住房、教学仪器、图书和各种相关配套设施却不达标,部分学校的图书室里只有几本破旧而且内容很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图书;仪器室的仪器比较少而且部分老师还不会使用;厕所都是旧式的,很难打扫,就难以保证卫生的整洁,这样的办学条件使学校教育教学很难步入正轨。教育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是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是城乡教育得不到均衡发展。由此造成的不良影响也是比较明显的,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五年的年乡村教学经历让我明白一件事:农村资源合理配置迫在眉睫,需要让每一个学生和老师对小学有认同感、归属感,才能更好的投入教学与学习当中。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叙述。 一、政府对乡村教育的重视程度 各地的经济差异不同,对教学设备的投入是有所区别的,所以各地政府对城区教育和乡村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有所区别的。如果要解决教学设备的问题,就要均衡对待、解决政府对城乡教学设备的投入差异,而不是因城乡而产生差异,更不能因为是农村而厚此薄彼,应该加重视其发展。故而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政府应该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来帮助解决乡村教育问题。 上层建筑决定基础,政府对城乡教育差异起着决定性作用,要做到人人平等,不应因其生长在农村而受到人们的不公平待遇,有所偏颇。更应该加大支教力度,培养出有用的人才去建设农村,使其发展。所以教学力量的影响是关键,师资队伍强大后,学生就得到更好的教育,学习更多的知识,缩小与城区学生的差距,不至于落后太多。

二、教育投入资源分配不均衡 一是学科结构失衡。音、体、美、计算机等教师严重缺乏,许多农村中小学没有专业音、体、美、计算机教师,只有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其他专业的教师几乎没有,只能由语文、数学、英语教师代教,不专业的教师教下来的效果是不理想的,学科结构的失衡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得不到保障。 二是生源不足。我们办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入学接受教育,一所六个班级的小学少说也应该具备200个学生吧?据调查78所小学中,就有50所没有150名学生,有30所竟连50名学生都没有,未达20人的就有6所。在这种现状下,要把他们办成规定的学校都很难做到,更不用说办成减小城乡差距的优质学校了。 三、师资力量配置不均衡 (一)教师编制不够 因城区学校扩招和部分老师退休,师资紧张,每年都要调入一批学历高、有三年以上教学经验、有较高教学水平的老师,而且还有年龄限制,采取笔试、面试,体检合格后,择优录取。拒招刚从院校毕业的大专毕业生,以致一批又一批年富力强的农村优秀教师被调走。一些机关单位以事多编制少为由,频频向农村学校借调老师,特别是县城机关单位。这样造成农村学校严重缺编。有能力的学校请代课教师,有些学校没有能力请人,则只好给老师加课、加负责管理寄宿生等的工作量。平均每个教师的课时负担是12节。当前,在农村小学,音乐、美术、体育教师严重缺编,即使有他们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身兼数职。因此,农村音体美课面临着难以开齐科目,开足课时的困难;这些将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教师课时负担重,教育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

数学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数学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自然科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认识规律是从“具体――形象――抽象”小学低年级儿童思维方式正处在具体――形象发展阶段,适合于在具体形象中学习。因此,要让小学儿童认识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就必须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先用具体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然后通过由“具体――形象――抽象”的思维认识规律来使小学生认识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并通过多次的这种思维训练培养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离不开一定的教具和学具。 [关键词]数学学具教学作用 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多媒体课件能融声、图、文于一体,形象、生动,它的作用是其它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但美中不足的是它难以调动学生的触觉参与,代替不了学生的操作,而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巧妙的运用学具操作,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索,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能使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数学抽象知识之间得到和谐的统一。

1 认识理解抽象数必须使用学具 人们要在大脑中认识形成一个抽象概念,必须首先要有关于这一概念的一些具体实物的直观感受经验,然后通过大脑的表象作用把这些具体实物形象化后,再经过大脑的分析综合等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抽象概括出本质属性,从而在大脑中形成这一概念。“具体一形象一抽象”是人的大脑思维发育阶段规律,是指人的大脑发育要经过婴幼儿时期的必须有具体实物的直接操作时才能进行思维的具体思维阶段,到少儿时期的需要有实物演示、模型操作或影视图形展现时才能通过表象进行思维的形象思维阶段,再到只要有语言文字描述就能用概念进行思维的抽象思维阶段这样三个发展时期。小学儿童正处在具体思维――形象思维过度阶段。 2 认识理解抽象的数,需要通过学具操作学习 数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要让适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小学儿童认识理解这一抽象概念,就必须把这一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而把数具体化、形象化的最好方法是用一个能较全面体现数特征的具体实物来把数模型化,这一具体实物就是认数的学具。由于小学生实际经验太少,缺乏一些必要的数概念形成实践基础。因此小学生在认识数概念时只有通过对学具的具体操作学习才能充分地认识理解到数的意义、数的顺序和大小、十进制计数法,以及数的一些运算性质、

微课在教学应用中的误区及对策

微课在教学应用中的误区及对策 佛山市高明区纪念中学谢同心 摘要:微课具有传统资源无与伦比的优势。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微课在教学应用中的误区:重开发,轻使用;重拿来,轻自创;重课堂播放,轻课外应用;把微视频等同于微课。提出了走出误区的对策:大赛驱动,大力推广应用微课;微课应用要自创、借用与合作相结合;把微课全面应用于课内课外;综合利用微课的各种资源要素。本文对中小学教师应用微课具有一定的借鉴启示作用。 关键词:微课教学应用误区对策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反映教师在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微课的优势无与伦比,它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但微课在应用于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微课的发展。 一、微课在教学应用中的误区 1、重开发,轻使用 目前,我国微课发展迅猛,老师们开发制作了大量的优秀微课,但这些微课资源的应用情况极不乐观。据调查,在中国微课网平台,仅有16% 的教师会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主动运用微课。这造成了微课资源的极大浪费。许多教师只有在评奖和上公开课等情况下,才应用微课。微课的发展,关键是教师会用微课、用好微课,而不是只开发不使用。我们要切实把微课的应用作为微课发展的目标和检验成败的核心指标,并积极推广应用于教学中。 2、重拿来,轻自创 很多教师热衷于从网络上下载微课,不加剪辑,在课堂上照搬这些微课进行教学。这种“拿来主义”的做法虽然能节省时间,但他人的微课不一定适合自己的课堂。因为,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实际情况不同,教材也有差别。

如何发挥微课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

如何发挥微课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 微课,是校本教研新形式的产物。——“根据江西师大胡三华教授对微课进行的定义,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微课有哪些作用呢? 一、在新授课上微课的作用 (一)课前复习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好微课,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先看此微课,为新课做好准备。 (二)新课导入教师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制作此微课。在开始上课后先让学生看此视频。 (三)知识理解教师对本节重难点做点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在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后一起看此视频。 (四)练习巩固教师设计好少而精的习题并制作好微课,用于巩固本节知识。 (五)小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重点及规律,让学生将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再适当设计一些适应不同层次学生拓展延伸练习。此视频用于结束本课前放。 以上环节可单独或联合使用微课。 二、微课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现在网络通讯的发展和微机的普及已经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教师把学习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上,学生便可以随时点播学习,其优点有一下几点:(一)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 (二)时间和地点可以选择,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只要有学习的愿望即可实现。 (三)适应不同的学生,视频播放快慢课一调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的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使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使用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学具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并且日益显示其积极作用。科学有效的使用学具操作,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直觉形象思维,而且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但也有一些应当注意的问题,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学具的优势: 1.利用学具培养学生之创新意识。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主动参与学习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只有主动积极的参与,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作用,才能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进行创新学习。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采用这种方法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其中利用学具操作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源泉。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学生通过教师演示的“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理解二分之一含义后,我让学生用长方形纸折出它的二分之

一,这时就出现了不同的折法。学生一听,还有别的折法?有的表示怀疑,有的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就再动手折起来。过了一会儿,有一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刚才这几种折法的折痕都经过了中心这一点。我想问一下.经过这一点任意折是不是都能把它平均分?”话音刚落,教室就炸开了锅,很多学生说,这根本不可能。这时,我因势利导,让同学们按他的方法试一试。结论正好和那个同学提出的一样。这样,让学生利用学具自己尝试的教学,既保护了学生大胆猜想的学习积极性,又教给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方法,富有创意的思考,激励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2.利用学具培养学生之空间观念。小学几何知识属于直观实验几何,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主要依赖于直观观察。因此,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多观察,利用学具,动手实验,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具体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全面反映,感知规律,建立表象,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几何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例如,在教学体积概念时,我一上课就兴致勃勃地说:“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橡皮泥。”学生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然后,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在一个底部留有一个洞孔的盒中装满橡皮泥,再把一个长方体塞入橡皮泥中,盖紧盒盖,盒中的一些橡皮泥就从底部的洞孔中挤出,再引导学生观

互联网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网络带来全新的教学世界 计算机是教育的新根 , Interner 是未来的黑板。这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环境,是信息时代教 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这里将建立新型的师师、师生、生生关系、新型的教学呈现方式,一种 新的教育模式将从这里得到推广。 网络是把世界带入课堂的工具和环境,网络是支持课堂活动的工具和环境,网络是向 外界开放的工具。 让网络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是我们应努力的方向。归纳起来,我们认为网络在教学中的 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提供信息,建立师生交流的新途径,更新教学观念。 (一)提供信息 与传统的文本信息比,网络信息具有容量大、简便、针对性强等特点。 1、简便 计算机在很多教师家里都已经有了,就算没有,在学校里上网也已不是难事了。和看 报、看书查资料那种受时空限制较大的信息接收方式相比,网络显示了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获取信 息的优点。再加上网站清晰的分门别类,再加上强大的搜索功能,比一本本地搜寻纸质信息, 其简便是不言而喻的。而且它没有什么时间空间上的限制。 2、容量大 这是电子信息的共同特点,其中会有很多的教师的备课材料,教学活动消息等。此外“教 学论文” 、“班级工作”等信息,对教师的工作学习提供了多方面的丰富的参考材料。 3、针对性强 教师可在网上均能找到针对所教班级,所教的内容,就如一间虚拟的教室一样,对“现实”教学起着良好的补充作用,其针对性自然要强得多,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上的作用自然也要 大一些了。 (二)、建立教学新途径 除了学校里课堂上的言传身教,除了改作业、改试卷时的“对错”交流,网络也许正 给我们展现出一条前途无可限量的新路。 1、完成具体教学内容 学习是个大概念,在时间空间上来讲决非学校里课堂上的教学所能涵盖的。 而网络可以少一些时空限制,对一些教学问题进行探讨时,也不必拘于一课一时。如 定个题目,在某论坛或自建个论坛讨论,同学们想想说说,一个星期一个月都可以,也许会是 个别开生面的学习方式。 还有也可以针对某次作业比如作文,在网上批改,可以是学生自己修改的前后几稿, 可以是教师批改的前后几稿,也可以是拿一篇来大家加以评论。之后,同学们对照一看,自然会有 所体会。甚至在网上布置作业,并且让学生在网上完成和上交。等等。 ――这些是黑板上课堂上所做不到的。 2、师生相互了解的新场合 只是平时上课,一个教师面对一百来个学生,即使花费较大精力较多时间,但接触面 也不会很广,尤其和一些表现不突出的学生的交流可能就会不多。再说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也未必 就很适合所有的话题。 但在网络上则不同,你会发现平时看起来较内向的学生也可以是较大胆的。话少的就 在论坛、留言板甚至是 QQ 上写几句,话多的并且不想让大家看到的可以发个 email 长谈,随意也方便。 而且在网络上,老师似乎也没有必要太严肃,学生自然也就会轻松些。 网站,就像一个存放师生各种信息的大仓库一样,而且没有关门和“谢绝参观”的时

教育社会学论文

浅谈家庭与教育 摘要:说到教育,人们马上会想到的是学校、教师,虽然学校、教师对一个人的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重要作用,但是,家庭对一个人的教育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甚至能影响其一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新生命刚来到这个世界首先接触到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之后在父母的陪伴之下长大,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对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甚至性情养成都有很大的影响。一个人受到的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系统的,它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同时也是学校和社会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功能家庭因素家庭教育问题 一、何为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一个人在家庭这个特殊社会结构中所受的教育,一般指一个人从出生到自己组成家庭之前所受到的来自家庭各方面的影响,包括有意识的知识传授、道德教育和有意识的家庭生活氛围的陶冶。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家庭教育影响人的一生,良好的家庭教育甚至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 二、家庭的教育功能 第一、家庭在教导基本生活技能方面起重要作用。 每个人从一出生就有温饱的需求,但这使得我们适应环境的能力十分贫乏,所以家庭就要给予多方面的照顾,并在其逐渐成长的过程中交给他衣食住行的基本技能,即使到了中学阶段,受教育者在适应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能力任然相对贫乏,还是需要继续得到家庭多方面的照顾和指导,从中获得基本生活技能,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

发挥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发挥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应用学具辅助小学数学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先进教学手段,作为一线教 师应恰当的把握学具与教学课堂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学具发挥其最大 功效,这不仅符合现代教育的需求,同时对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和创新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学具;小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10-205-01 如今的课堂在教学改革中越来越丰富多彩,数学的学习也不再那么枯燥无味。学具的出 现更好地帮助了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所以学具教学和课堂教学应该有机结合,发挥出其最大优势。 1使用学具,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知遵循感知―概念―概念的规律。而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操作 学具来掌握知识正好就符合这一认知规律。操作学习不仅能将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解改变为 主动学习,更重要的是,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得到充分的调动,使之参与到 活动之中,让学生形成对诸多事物的感性认识,并诱导学生积极地对事物进行探索和总结, 从观察事物的外表到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对事物逐步形成科学概念。例如:在进行“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教学时,我让两个学生去分10个苹果,两个学生通过分苹果,发现有五种分法。第一种是一个人分到1个,另一个人分到9个;第二种是一个人分到2个,另一个人分到8个;第三种是一个人分到3个,另一个人分到7个;第四种是一个人4个,另一个人6个; 第五种分法是两个人每人分得5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第五种分类方法和前四种方 法有什么区别?通过讨论,学生们知道第五种分法中每个人分得的都是“平等的”,这就引出 了“平均分”的概念,学生也很自然地就掌握了“平均分”“每份都同样多”特征。就这样,课堂 上通过让学生摆一摆、分一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 通过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生活中的实际结合了起来,使知识更加直观形象,便于 理解。 2使用学具,学习和验证一些数学公式 数学公式一般都有其形成的过程,教学时借助学具,有利于将公式的形成过程寓于学生 的动手动脑中,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一课时,由于学 生之前已经知道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那么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用体积 是 1 cm 3 的小正方体学具,拼凑出不同的长方体,并通过观察、分析和交流,找出影响其体 积的因素,最后总结出长方体体积 = 长× 宽×高,正方体体积 = 边长× 边长× 边长。在教学“圆 的认识”一节中有关半径、直径间的关系时,可在学生认识圆的半径、直径等概念后,用直尺、圆形纸片等学具,以小组学习的方式,采用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的方法,归纳出“同圆(等圆)内直径是半径的 2 倍”这一正确结论。这样的操作活动不但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使学生理解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而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 3使用学具,在教学重点和难点处应用 教学重点是课堂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教学难点是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 握的技巧技能。对于教学中重点和难点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不但会使学生模糊不清,影响 教学效果,而且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必须采用多种方法,全力解决 好重点和难点问题。而利用学具的优势,有利于将重点和难点知识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如“三角形内角和”一节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发现及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难点是验证“三 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用量角器量出这一结论基础上,启发学生利用裁剪、拼凑的方法,将三角形的三个角组成一个平角,探究和验证这一结论。借助学具的帮助,通过学生动手动脑,轻松地突破教学难点。 4使用学具,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算理 例如:教学三年级数学“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这一节时,会出现十位上除后除 不尽,仍有余数的情况,例如计算54÷3时,学生对十位上余下的数字“2”表示“2个十”,计算

合理运用微课,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

合理运用微课,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 摘要:微课教学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的优势,不仅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需求,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日后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受到 了很多教师的青。同时作为新时期下的信息技术教学产物,利用微课在初中课堂中 开展针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迎接未来的发展要求,这是新课程对于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微课 小学生受年龄限制,自身认知水平较低,思维发展不够健全,又处于思维培养的 重要成长阶段,加强对其相关的思维训练具有重要意义。从学习认知的角度分析, 小学生习惯通过直观、表面的事物学习知识,逻辑性思维发展水平较低,对于复杂 的数学逻辑有着一定的理解认知难度。所以普遍都认为数学知识过于深奥、晦涩, 学生开始畏惧数学的学习。与传统教学相比,微课更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自身的自 主学习能力,更可以为小学生构建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微课训练模式。 一、“微课”的概念及意义分析 “微课”,顾名思义就是在简短的时间内有效地将知识点传达给学生。这种现 代化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快捷地将小学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某一学科或者章节进行 归纳或整理,然后再用简短的时间高效地呈现在小学生面前,从而提高小学生快 速学习整理的能力。 作为一种短小精悍的数字化微学习资源,短小是它的外在特征,而内容精选,设计精新,讲解精致,制作精良才是它的内在特征。为了设计出有特色的微课, 设计者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新精神,在教导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融入生活 化的场景,让学生走进视频,以主人的角色进行相应知识点的学习。因此虽然微 课的时间很短,但是微课包含的内容很丰富,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 更是面面俱到。并且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科教学目标、学科教学进度、学科学习情况,对微课教学课件设计进行调整。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构建科学完善的 学习思路与框架,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不断提高思维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也 需要增加课后习题练习环节,培养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技巧,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 与发展。 二、小学数学逻辑性思维微课课件的实践应用 (一)创新教学目标设计,培养逻辑思维技巧。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当先全面、正确的了解微课,认识到微课的积极作用,利用各种渠道来了解微课,并根据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中 将其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更新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一方面,教师可引 导学生认识、掌握相关的数学学科知识点,为培养小学生的抽象性思维能力和逻辑 性思维能力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要了解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化和学习差异化,保 证数学微课教学课件内容的创新性和合理性。 方程的求解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必须要掌握的重要内容。教师可根据教学 内容来设计微课。在方程求解知识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从网络上查找有关 方程求解比如鸡兔同笼的问题放置到微课中,在上课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其知 识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认知。同时,教师在设计和制作微课视频时,也应当始终 围绕着教学目标,并将其贯穿到整个微课视频中,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技巧。 (二)联系课堂实际,加强逻辑思维培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