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如何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浅析如何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浅析如何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浅析如何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浅析如何促进镇域经济

发展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浅析如何促进镇域经济发展【摘要】加快镇域经济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对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坚持城乡统筹、深化城乡体制改革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全面提出加快镇域经济的措施。

【关键词】镇域经济特色产业城乡统筹城乡体制改革

加快镇域经济发展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为重点,以发展镇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选择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模式,坚持因乡镇、因村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构建充满活力的块状经济区,推进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同时不断创新镇域经济发展体制,增强发展活力,促进镇域特色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夯实镇域经济发展基础

特色产业的发展对于提高镇域经济的经济实力和档次、转变镇域经济的经济增长方式、形成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色产业的发展要立足于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采取多种方式,尽快打造镇域经济发展的特色。

1、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全力加快工业化进程

工业的发展要走集约化、区域化发展思路,也就是走发展工业园区的发展思路。工业发展的集约化、区域化符合工业发展规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既能够加快产业聚集,也有利于基础设施配套和项目服务,还可以节约利用土地、减少环境污染。因此,要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集约发展的原则,在中心镇和区位、资源、交通、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集中规划建设乡镇加

工制造业基地工业园区,同时积极引导各类加工制造企业向基地集中。在管理服务上,要牢固树立“企业发展我发展、企业发展我服务”的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理念,靠特优服务打造“投资洼地”,增强环境的吸引力。每个园区均实行闸口式管理,企业除正常生产管理以外,其他方面的社会事务基本上由园区接管,让客商把主要精力放在生产上。通过实施园区带动战略,使园区真正成为镇域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良好载体和平台。

2、以招商引资为突破,破解镇域特色经济发展的资金难题

发展镇域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依托,而在资金的来源上,招商引资是有力的依托。招商引资要立足自身优势、创新思路、积极拓宽渠道。首先要围绕资源优势抓招商,发挥农村劳动力、农副产品、自然资源等优势,积极引进加工贸易、农产品深加工和资源开发项目,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其次是围绕特色产业抓招商,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在膨胀规模的同时,提升“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水平。再次是要抓住当前国内外产业加快转移的机遇,坚持围绕大项目抓招商,积极参与市场分工,发展配套经济,使镇域经济在分工协作中发展壮大。最后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招商战略,实行蹲点招商、召开招商引资推介会等多种形式,增加招商的时效性。

3、以民营经济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镇域特色经济主力军的作用

民营经济是镇域经济的主体和生力军,是其经济发展的活力与希望所在。在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抓环境、抓引进、抓培植、抓提高的方针,把市场主体定位于民营,壮大私营企业、培育个体大户,使民营经济成为加快发展镇域经济的主力军。抓环境,切实放宽对民营资本投资的各种限制,清除各种不合理的门槛,着力培育有利于民营经济快速成长的良好环境;抓引进,积极引进有

实力的民营企业到乡镇投资创业,努力形成聚集效应;抓培植,大力兴办工业项目,迅速形成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塔基,鼓励和支持富裕起来的农民、农村能人、打工学成归来者投资兴业;抓提高,筛选一批重点民营企业,实行重点帮扶,促其尽快上规模、上档次,加快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

二、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优化镇域经济发展环境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小城镇建设对于推动镇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要坚持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要求,搞好小城镇的建设

要坚持“富规划、穷开发”的原则,在规划上高水平、高标准,舍得投入,在开发上厉行节约,把钱花在刀刃上。坚持“求精不求大”的原则,树立精品意识和适度超前意识,加强建设区内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要突出抓好城镇的净化、绿化和美化,坚决整治脏、乱、差的问题。要加强城镇管理,全面提高城镇的管理水平,努力为镇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

2、把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

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互为条件:城镇建设靠产业发展来驱动,产业发展靠城镇环境来支撑。把城镇建设与工业基地建设、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和发展服务业结合起来,确立自己的产业发展重点,培育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使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互促共进,不断增强城镇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特别是中心镇和地处城郊的乡镇,要把发展第三产业摆在重要位置,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升人气、聚集财气,让城镇更加繁荣。

3、积极探索城镇经营的路子

要将城镇规划作为经营城镇的第一资源,积极运用市场化的手段,盘活城镇土地资产,培育多元投资主体,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不断提升城镇的发展档次,以城镇建设助推新农村建设,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长久支撑。

三、坚持城乡统筹以推进新农村建设,延伸镇域经济发展腹地

镇域经济的发展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因村制宜、规划先行、突出特色,立足于产业强村、科技兴村、生态建村三大支撑点,扎实推进、务求实效,不搞形象工程,按照“一村一品、强村富民”的发展思路,夯实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

1、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我国农业的发展始终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双重责任,因此要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基本目标。发展现代农业,要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改善农业科研的创新环境,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激发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提高整个农业生产过程的科技含量。

2、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按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同时扩大优质专用农产品、出口创汇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规模。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实现增值增效。

3、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也是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它不仅是联系农民与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的“桥”,也是拉长产业链、实现农业外延增值的“路”。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发展,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4、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民要富裕必须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外出务工农民的收入,而且可以增加在家务农农民对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占有量,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收入。要将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加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户籍制度、用工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搞好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具有相当竞争力的劳动力市场,推动劳务经济的发展。

四、深化城乡体制改革,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加快镇域经济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的形成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要加快推进各项改革,为镇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1、大力推进有利于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经营制度改革

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必须搞活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向优势产业、重点区域集中。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政策,规范流转程序,加快流转速度,因地制宜地探索“散户出租、企业承包”、“集体转包、大户经营”、“带地入社”、“以地入股”、“以承包地换保障”、“以宅基地换住房”等路子。

建立利益保障机制,解决好流转利益分配的问题,为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做好信息发布、典型宣传等工作,促进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2、推进以农村新型合作组织为重点的农村经营方式改革

农村新型合作组织是农民在保持产权相对独立的前提下、自愿组成的一种新型集体经济形式,是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个制度创新。围绕优势产业,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创办、市场运作”的思路,重组、整合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方式,积极发展生产合作型、加工合作型、销售合作型、科技服务型等不同类型的农村新型合作组织,逐步形成纵向相通、横向相联、产加销衔接、农工贸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网络,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3、推进有利于劳动力转移的户籍制度改革

重点是消除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社会保障、劳动就业、计划生育、服役退伍、文化教育等福利差别,全面建立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以合法固定住所或稳定职业为基本落户条件、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使进城务工农民在就业、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4、推进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投融资体制改革

加快建设以政府投入为导向、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要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和地方金融机构在乡镇设立分支机构,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乡镇的信贷投放,鼓励发展农村信贷担保机构,积极培育小额信贷组织和资金互

助组织。要探索设立投资基金,组建各类投资公司,逐步建立市场化的投融资体制。

关于镇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关于镇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积极推进“三镇战略”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北京石楼镇经济发展问题和对策调查 北京理工大学高职学院李金侠 摘要:近年石楼镇实施“三镇战略”以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本文进一步对石楼镇经济发展进行SWOT分析,并立足实际提出了积极推进“三镇战略”的具体发展思路。 关键词:三镇战略;SWOT分析;发展思路 石楼镇位于北京市西南部属房山区辖镇,面积42.5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12个行政村,人口2.9万余人。大石河、周口店河、马刨泉河三条河流在境内蜿蜒穿绕,石楼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拥有3.8万亩肥沃良田,是房山区平原产粮大镇之一,曾有“房山的乌克兰”之称。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后,石楼的产业结构调整落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逐步淡入低谷。近几年,镇党委、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针对石楼实际,确定并实施了“工业强镇、城市兴镇、都市农业大镇”的三镇战略,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问题依然存在。全面审视石楼镇镇域经济发展现状,认真分析发展优势和机遇,深入剖析存在问题,明确发展思路,对于实现石楼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石楼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突出产业定位,争取政策支持,努力克服困难,全镇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如表所示:

图表1:2004-2008年来主要经济指标: 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农村营业收入(亿)15.8 18.1 14.114.214.3 税收收入(万元)1363 1585 200728003542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6962 7210 767084529298 资料来源:北京市房山区统计年鉴(2005-2009) 镇域经济发展主要有如下特点: (一)经济结构趋向优化。石楼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优化经济结构。一是农业结构向纵深调整。种植业结构调整实现重大突破,在已建成各类农业设施950栋的基础上,2008年,又占地570亩,新建温室大棚152栋,发展到1402栋,石楼镇都市农业设施建设已跻身全区前列,为农民创业增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养殖业获得进一步发展,建成一批养殖标准化基地,如秀丽养殖厂,夏村特色养殖基地等。二是工业结构进一步改善。一批规模较大、市场前景较好的企业相继入驻,规模企业和支柱产业的优势逐步显现。2008年,全镇31家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7亿元,同比增长37 %,上缴税金780万元,同比增长22 %,解决劳动力就业1853人,同比增长16 %。三是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以旅游产业为依托,调整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努力使之成为农村镇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镇域经济发展典型经验特色亮点材料

镇域经济发展典型经验特色亮点材料 x街道位于x区南x公里处,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辖个行政村,个社,共有万人口,万公顷耕地。x个村中,x年集体经济收入超万元的村有x个,x万元的村有个,x万元的村有个。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五种较为成熟的镇域经济发展模式,其中资源发包型、资助扶持型、龙头带动型、资源补偿型,都是相对传统的发展模式,而总社引领型,体现了我们在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突破性成果。 一、发展背景。在经济联合社成立以前,经过多次在x街道进行深入调研,我们感到当地老百姓虽然比较富裕,但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是乡村振兴的短板。虽然各村荒山荒坡等资源比较多,但由于分布零散形不成规模难以得到有效开发利用,于是区委、区政府提出充分利用现有荒山荒坡、闲置水面、废弃校舍等资源,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建议,这一建议既与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相吻合,也符合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实际,更反映了当前农村干部群众的普遍愿望。 因此,我们于x年x月x日成立了x街道“X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由x村四个经济联合社共同组建,是X省首家镇域经济合作组织,现有成员x人,幅员面积平方公里,集体土地面积为公顷,其中可利用面积公顷;现有荒山荒坡公顷,机动地公顷,水面&&公顷,

闲置校舍处。由于联合社位于“X”x中心地带,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基础良好,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发展模式。联合总社的发展模式和机制为“资源打捆、互利共赢”。x街道各村发展条件差异较大,单个村发展空间十分有限,因此,走联合发展之路,抱团发展是壮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 成立的“X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就是利用x“X”的品牌优势,把分散资源进行整合,统一管理和使用,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一)“资源打捆”模式。主要体现在项目建设上。目前,联合总社正在开展两个项目: 一是“X复绿工程”,利用本社荒山荒坡开展“复绿”工程,栽植各种绿化植被,即绿化了荒山、荒坡、美化环境,又增加了收益。X复绿工程项目计划投资x万元,资金主要包括:总社筹资x万元,x区农村集体经济创业专项基金扶持x万元,利用本联合总社内集体荒山x公顷(评估价x万元)栽植造型松、美国红枫、金叶榆等不同品种的苗木,因地制宜地利用总社现有荒山、荒坡发展苗木产业。项目x年开始建设,三年后将产生收益,预计收益率约为x%左右。随着苗木树龄的增长,项目收益值会逐渐提高。项目建成后不仅有经济

某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某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和村级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发展农村公益事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也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如发展特色产业型集体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型集体经济等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部分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路子不多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了集体经济薄弱,集体收入低,有的行政村连正常的经费开支都难以维持,长期靠政府“输血”和负债度日,特别是当下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如何突破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以村富引领民富的课题亟待研究。笔者通过对XX县XX乡13个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研,对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了一些思考,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XX乡基本情况 XX乡位于XX县城北郊,距县城4公里,泉南高速XX互通口至县城连接线穿境而过,全乡国土总面积1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75万亩,林地9.5万亩,下辖13个行政村,236个村民小组,9630户农户,农村人口3.9万人,总人口4.2

万人。XX乡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境内有以水稻、烟叶、脐橙、花卉苗木等为主的农业产业,特色产业以种养为主,其中烟叶生产历史较长,XX年该乡种植烟叶1920亩,此后每年都种植千亩以上,但XX年以前烟叶生产存在散户居多、技术落后、前期投入成本大、青壮年外出务工导致留村劳动力老年化以及土地流转难等制约因素。自XX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对口支援XX县烟叶发展以来,该乡烟叶生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该乡有得天独厚的种植优质烟叶的自然生态条件和悠久的种植历史,做大做强烟草农业,把烟叶产业放在“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高度,推动烟叶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带动贫困对象致富,是该乡近期短效产业扶贫的方向。XX年,该乡开始打造塘石现代烟草农业综合示范点,覆盖区域含XX乡塘石、河坪、园塘等3个村,耕地面积2750亩,宜烟面积2460亩,基本烟田2120亩,有劳动力人口2085人,现涉及25个种烟村组,126户基本烟农。除烟叶生产外,该乡努力培育资源优势明显、地方特色突出的种养示范基地,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大力发展蔬菜、生猪、肉牛、草莓、苗木花卉等特色产业主导产业,重点扶持合富村现代农业园、上社村苗木基地和草莓基地,塘石村肉牛基地和苗木基地,仁塘、泗望村蔬菜基地等产业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特色产业。拟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烟叶为支

工业园区的调研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园区的调研报告

编号:FS-DY-17013 工业园区的调研报告 依托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办工业,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宣城经济融入苏浙沪经济圈,是宣城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决策。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可以把服务、土地、劳力等优势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效益,产生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成为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并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区。总体上看,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势头较快,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人才和物力,成为当地政府的热切期盼的亮点,但全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发展中的不平衡,多数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总量不大,质量也不是很高,对母城和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力度还不大,市场体制建设也不够完善,经济运行机制和行政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创新,对外开放功能需进一步深化。如何统筹规划,科学定位,合理布局,推动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健康发

展,值得关注和思考,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 一、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情况。 近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提出宣城经济融入苏浙沪经济圈战略决策以来,招商引资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最强音,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被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位置,各地都加大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体制创新快,规范高效的经济运行和管理体制开始凸现。 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虽然普遍起步较晚,但通过参照周边发达地区开发区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积极进行行政管理、投融资、土地使用制度等方面的率先改革。从行政管理体制上,各管委会均实行“小政府,大服务”,“一幢楼办公,一条龙服务”的新型运行机制,改变了计划体制下的政府机构垂直对口、机构人员臃肿的局面;在投资管理方面,以优质服务,创造了较好的投资环境;在土地使用上,实行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转让制度。因为发挥了体

浅析如何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浅析如何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摘要】加快镇域经济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对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坚持城乡统筹、深化城乡体制改革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全面提出加快镇域经济的措施。 【关键词】镇域经济特色产业城乡统筹城乡体制改革 加快镇域经济发展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为重点,以发展镇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选择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模式,坚持因乡镇、因村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构建充满活力的块状经济区,推进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同时不断创新镇域经济发展体制,增强发展活力,促进镇域特色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夯实镇域经济发展基础 特色产业的发展对于提高镇域经济的经济实力和档次、转变镇域经济的经济增长方式、形成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色产业的发展要立足于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采取多种方式,尽快打造镇域经济发展的特色。

1、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全力加快工业化进程 工业的发展要走集约化、区域化发展思路,也就是走发展工业园区的发展思路。工业发展的集约化、区域化符合工业发展规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既能够加快产业聚集,也有利于基础设施配套和项目服务,还可以节约利用土地、减少环境污染。因此,要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集约发展的原则,在中心镇和区位、资源、交通、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集中规划建设乡镇加工制造业基地工业园区,同时积极引导各类加工制造企业向基地集中。在管理服务上,要牢固树立“企业发展我发展、企业发展我服务”的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理念,靠特优服务打造“投资洼地”,增强环境的吸引力。每个园区均实行闸口式管理,企业除正常生产管理以外,其他方面的社会事务基本上由园区接管,让客商把主要精力放在生产上。通过实施园区带动战略,使园区真正成为镇域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良好载体和平台。 2、以招商引资为突破,破解镇域特色经济发展的资金难题 发展镇域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依托,而在资金的来源上,招商引资是有力的依托。招商引资要立足自身优势、创新思路、积极拓宽渠道。首先要围绕资源优势抓招商,发挥农村劳动力、农副产品、自然资源等优势,积极引进加工贸易、农产品深加工和资源开发项目,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

浅谈小城镇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浅谈小城镇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中国有9亿农民,要实现全面小康、促进整个国家的和谐发展和政局稳定,必然要解决“三农”问题。小城镇建设,直接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同农业现代化战略、人口战略和城市化战略相关联。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并建立我国合理的人口、城乡结构的重要进程,也是建立我国新型城乡关系,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有效之举。 一、小城镇建设促进乡镇企业快速发展 乡镇企业与农村小城镇是一对“孪生兄弟”,不抓小城镇建设,以乡镇企业为主的农村二三产业就发展不起来,大量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就退不出来。相应地,不发展乡镇企业,小城镇建设就失去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就要减慢,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就难以生成。发展乡镇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发展小城镇也是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这两个战略要同步实施,才能使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才能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找到共同点。因此,促进乡镇企业与小城镇互动发展既是乡镇企业今后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也是小城镇建设的内在需要。 二、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严重不足,“二个月用来过年,三个月用来耕田,其他时间都是空闲”是部分农民的现实写照。这是长期保持中国社会稳定

的最大隐忧,一些农民盲目外流打工,涌向省内外大中城市,给社会治安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也给城市带来巨大负担,引发了新的人口膨胀、交通拥挤、环境恶化、就业困难、社会治安差等“城市病”,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务农劳动者的素质。乡镇企业虽然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乡镇企业在发展中表现出来的生产方式和运行模式落后,其扩张就业所需的资源(主要是资本)不足,导致吸纳农村剩余劳力的容量有限。要制定加快小城镇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小城镇、让先富起来的农民到小城镇投资办厂经商,吸引更多的农民到小城镇就业、创业、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重组,整合资源,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增加就业空间,创建发展的平台,这样才可以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三、小城镇建设有利于农民转变角色、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现代化 现代化理论和实践表明:人的现代化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核心,国民素质是人的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也是现代化的基石。农民转变为小城镇居民,进入到第二和第三产业的领域,新的劳动方式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使他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变化,亦即当物质需要达到一定临界值时,必然产生不满足、产生新的欲望,推动精神世界的创新,开始追求更高一级的精神需求,包括对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需求。农村小城镇受到自身规模和功能的限制,只能起到向农村传播城市文明“接力棒”的作用,刚刚转变角色的农民,适应小城镇有限功能的要求,也是向人的现代化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乡镇经济发展专题调研报告(1)

乡镇经济发展专题调研报告(1) 为了深入了解我市乡镇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讨乡镇经济发展规律和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XX年X 月期间,市政协乡镇经济发展专题调研组一行,由副主席XX、XX同志带队,分赴修水、都昌、庐山区以及萍乡市等地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查阅有关资料和发放调查问卷、座谈研究等形式,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现作如下汇报: 一、乡镇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亮点 我市共有81个乡、99个镇、12个街道,下辖1795个村、34个居委会。XX年末,乡(村)总人口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5%。近年来,特别是我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各乡镇认真贯彻市委“一个定位”、“四个打造”、“五大战略”的总体部署,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发展乡镇经济的总抓手,不断提高乡镇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县域经济和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产业优势逐渐显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市各乡镇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注重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或原有产业的基础优势,上项目、兴产业、培税源,初步确立了本地的优势产业和工

业主导项目。庐山区近两年来各项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乡镇财政收入约占全区收入三分之二以上,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该区乡镇充分发挥了临江临湖临路临市的优势,在经济结构上确立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分别打好“工业立镇、文化旅游兴镇、商贸活镇”三张牌。修水县立足山区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仅蚕桑业一项就形成了从制种到销售的一条龙专业化体系。都昌县努力克服工业底子薄、财政实力弱的困难,着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鄱湖水产、华意珍珠贝类加工、春天食品等一批创品牌企业、农字号企业、个体民营企业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2、农业结构渐趋合理,产业化进程扎实推进。经过多年努力,全市乡镇经济结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粮棉油等传统优势产业稳定发展,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布局渐成雏形。XX年,种植业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已下降到%,养殖业比重上升至%。全市初步形成了棉花、油菜生产区域,茶叶、油茶生产区域,蚕桑生产区域,水产养殖区域,蔬菜、花卉苗木生产区域,早熟梨生产区域以及速生工业原料林生产区域等块状经济。修水的古市镇、三都镇还分别被冠以“江南花椒之乡”、“江南蚕桑第一镇”的美誉,都昌县周溪镇荣获“全国最大珍珠核生产基地”和“中国淡水珍珠之乡”两块金字招牌,庐山区赛阳镇成为我市最大的花卉苗木之乡。

关于产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产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在我区经济飞速发展的背后,出现了产业结构不合理,税收结构失衡,土地资源紧张等一系列限制我区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此,区领导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几经周折,艰苦探索,提出了发展特色工业园区的设想,并于20**年8月16日成立了杨金产业园区指挥部。指挥部成立后,我认真学习了关于园区建设的相关理论知识,先后到全国多个先进工业园区考察调研,并召开各阶层座谈会,摸清了情况,开展了研讨,提出了对策,较好地完成了调研任务,达到预期目的。 一、XX区建设工业园区的必要性 一是要充分认识到,杨金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能够有效解决XX区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税收结构失衡等问题。 产业结构方面,20XX—20XX年我区二产产值分别为34.1、44.6、54.45(亿元),年均占我区生产总值的18%;三产产值分别为159.1、 188.5、224.5(亿元),年均占到我区生产总值的80%。而XX市20XX—20XX年的二产产值占市生产总值的52%,三产只占市生产总值的 43%。 第二产业应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但我区的第二产业发展明显滞后,二产、三产比例严重不平衡。所以XX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工业经济迫在眉睫。

税收结构方面, 20XX—20XX年仅房地产业占我区地税税收比重高达28%、42%、45%。我区的税收收入过分依赖房地产业,支柱税源过于单一且有逐年递增的趋势,不利于财政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 房地产业属于一次性税收,且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遗留下来的却是居民医疗、子女上学、社区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只有工业企业的发展壮大,才能真正为我区税源经济带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是要充分认识到,杨金产业园区的不断发展壮大,能够大大加快XX区城市化、现代化进程。 通过杨金产业园区建设,引导和组织国内外以及辖区优质企业向郊区聚集,能为企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从而扩大城市规模,带动郊区经济发展,增强我区综合实力。同时,园区也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资金、信息、人才等资源共享优势,以项目带开发,以开发促发展,既聚集了分散的工业和人口,又弥补了城市建设资金的不足,从而加快城市化、现代化进程。 三是要充分认识到,杨金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能够使XX区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并抢占先机。 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土地稀少、地价贵、劳动力成本高等问题出现,大量工业企业发展方向已转向内地,国家也适时提出了中部崛起的战略方针。而作为河南省省会的XX市

对立足资源优势发展镇域经济的调查与思考【可编辑版】

对立足资源优势发展镇域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对立足资源优势发展镇域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对立足资源优势发展镇域经济的调查与思考近几年来,X县立足资源优势着力培植和发展特色产业,先后涌现出一批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企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X镇依托当地丰富的牛羊皮资源,开展招商引资,以企兴农,发展镇域经济的做法,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一、做法X镇现辖50个村,总人口 3.7万人,其中回民人口占到1 3,耕地面积6万亩,201X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3.7亿元,财政收入12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00元,在地方性税收中,该镇羊皮收购加工业所占税收达到37。X镇曾经是一个经济弱镇,收支矛盾突出,经济总量少,曾经是该镇面临的主要困难,近几年来,在工作中,长官镇党委、政府在这些问题上没有回避而是积极探索解决的办法,特别是在发挥当地牛羊养殖业这一优势上做大文章。 (一)引导促发展。由于X镇回民人口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多年来当地农民一直有饲养牛羊的习惯,并逐步发展了一批牛羊贩运加工专业户,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抓住这一区域性特色产业,因势利导,把这一产业当作促进全镇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他们制定了优惠政策,对原来一部分有资金积累的贩运、宰杀大户,引导和扶持他们办企业、上项目,为促进该项产业的快速发展,他们选派精兵强将成立专门班子,协调企业同各部门的关系,促进了企业快速健康发

展。目前全镇已经有大型皮革制造企业、肉食冷藏企业、畜产品经销企业12处,年产值超3亿元,其中羊皮收购企业发展到9家,年羊皮经销量达到400万张。羊皮经销业的发展带动了全镇农户牲畜饲养量连年成倍增长,201X年饲养量达到30万只,仅养殖一项,农民年人均增收80元,现在养殖宰杀、分割、牛羊肉冷藏、牛羊肉、牛羊皮运输、加工的产业化格局已经形成,并正在迅速发展壮大。下一步该镇将扩建畜产品交易市场和新建占地面积103亩的畜产品经销小区,以满足该镇畜产品业不断发展的要求。 (二)招商促跨越。该镇党委、政府按照培植龙头企业,壮大基地的原则,立足当地优势,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在工作中他们采取“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的原则把工作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上。201X年10月份,通过一收购大户同浙江金鑫皮革有限公司取得了联系,浙江客商对当地的条件很满意,为使该项目尽快开工建设,镇党委书记亲自抓该项目,为企业选址、办理证照、联系施工队,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在镇驻地建起了宁津诚鑫皮革厂,201X年该厂羊皮加工达到150万张,产值7000万元,今年该厂又计划投资600万元扩建羊皮加工项目,项目建成后年加工羊皮300万张,其年加工能力将消耗该镇羊皮收购量的70,可实现产值 1.2亿元,年纳税将达到200万元,同时在县委有关领导及长官镇党委政府的努力下,该厂投资1800万元的羊皮深加工项目,也有望于年内开工建设,届时该企业年产值将突破3亿元,这一项目的实施将很快促进长官镇经济的跨越发展。

关于大力促进镇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大力促进镇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各市、县(市、区)中小企业局(办)、乡镇企业局(办): 镇域经济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富民强省”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镇域经济,是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夯实我省中小企业发展基础、提升水平的关键所在。为大力促进镇域经济发展,根据《乡镇企业法》关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职责对行政区域内的乡镇企业进行规划、协调、监督、服务的要求,和工信部、农业部的工作部署,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指导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切实认清中小企业与镇域经济发展的依存关系,把中小企业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 中小企业发展,根在乡镇,投资主体在民间。乡、镇、街办是中小企业的发源地和聚集地,是最适宜中小企业繁衍、生息、发展的地方。同时,中小企业又是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载体。没有中小企业的铺天盖地,就没有镇域经济的振兴和繁荣。这些年来,我省镇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中小企业的支撑作用强力显现。但与一些经济强省相比,我省的镇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中小企业在总量和密度上也有很大差距。全国的千强镇,江苏275个、浙江266个,我省

仅有95个;全国的百强镇,苏、浙、粤都在20个以上,我省只有2个。全国千强镇平均财政总收入2.4亿元,我省仅为1.37亿元。中小企业数量,我省仅为江苏、广东的一半多。 中小企业与镇域经济发展互为依存,密切相关。中小企业与乡镇企业有着天然联系。乡镇企业就是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兴办的中小企业。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作为乡镇企业的管理机关和《乡镇企业法》的执法主体,必须把促进中小企业在镇域的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任务,在发展镇域经济方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实现工作重心下沉,围绕壮大镇域经济,发展中小企业总量,提升竞争实力 根据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调整和镇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抓好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上,把工作重心下移到乡镇。每个市都要排出一批重点抓的强乡镇,与乡镇政府提出明确、具体的发展目标,包括中小企业数量目标、增加值和效益目标,吸纳就业人数和对财政的贡献目标等,实行领导成员分工负责,配合乡镇党委、政府促其实现。“十二五”期间各市重点抓的强乡镇名单和目标要及时报省办备案。要把定期下乡镇、下基层作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的基本工作要求。市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负责人每年都要到辖区内每个乡、镇、街办进行调研,了

浅谈城市化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浅谈城市化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以武汉为例 摘要:从城市化对区域经济影响的理论分析入手,对武汉城市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效应现状进行剖析,总结了武汉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最后提出了城市化区域经济影响效应增强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化;城乡一体化;障碍因素;武汉 On the Urbanization Effects on Regional Economy ——A Case Study of AnYang Abstract: Regional economic impact of urbanization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city of Anyang effect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analyze the situation, summed up the urbanization effect on regional economic impact of barriers to play,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regional economic impacts of urbanization Enhanced effect of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urbanization; regional economic; countermeasures; Anyang 1 城市化发展对区域经济影响的理论分析 城市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区域社会经济要素及产业的核心空间载体,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区域的支撑,而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及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在区域发展中具有聚集与辐射双重功能,起着主导作用。 城市化也叫城镇化,具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城市化主要是指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数量增多及城市规模扩大,而广义的城市化则还包括城市地域扩展、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城市新区开发建设及城市职能结构优化、城市整合发展等多方面的含义[1]。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将对区域经济产生强大的拉动效应,城市化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区域发展效应集中体现于促进区域消费总量增长、引导区域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与升级、推进区域城市化进程、消除人地矛盾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方面[2]。 1.1 城市化对区域消费的拉动效应 城市数量及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将促进区域消费总量的提高,城市化已经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今年,按照县的安排,本人选派参加了第九批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担任松鹤村主任助理并驻松鹤村委会。自2015年3月1日开始,驻村以来,通过会议、座谈、走访,实地调研和查阅相关资料等形式,广泛深入了解松鹤村委会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我认为该村委会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总体来看是比较好的,但从现实及今后要求发展要更快更好,还需作较长时期的艰苦努力。 一、基本情况 近年大规模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来,松鹤村委会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因地制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有力地推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多年来,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从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入手,大力发展小城镇、农田水利、交通、通信建设及教育、文化等事业,因地制宜,大力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成效很大,但仍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低。该村委会属板桥河水库灌区,境内没有像样的水资源 可利用,历史以来大部分耕地依靠板桥河水库开闸放水来栽种。 2、经济总量不大,发展能力不强。该村委会经济总量不大,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存在收 入普通偏低,增收困难的问题。表现得尤突出的是贫富差距极大,相当部分群群众还比较贫困。 3、种植结构单一,设施农业滞后。该村委会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烤烟及部分蔬菜, 除烤烟外,大部分属传统生产方式经营,且种植结构单一,设施农业(现代农业)严重滞后,土地产出效益不高。 4、产业调整困难,群众意识不高。镇、村都积极想方设法,努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但困难极大,阻力不小。如今年全县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万寿菊生产,在当地特别是三家、乐业村小组,相当部分群众意识不强,急功近利,未把耕地的科学种管当回事。 5、第三产业发展慢,品味档次不高。该村委会商饮服务等第三产业起步较早,但发展较 为绶慢,且档次不高,大多属粗放式的经营管理,这与其地处交通要道,集贸中心区,人流物流集中的地位相不相称,第三产业收入在总收入的比重不到15%。 三、对策措施及建议

关于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9210927910.html,)/总结报告/调研报告 关于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 告 下面是为您准备的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后续精彩不断,敬请关注! 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一:? 工业园区自成立以来,坚持强力推进工业立县中心战略,狠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与服务、园区平台建设三大工作重点。当前,园区经济坚持快速发展势头,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具体提速,园区发展潜力逐渐加强,园区逐渐成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平台。十二五期间是工业园区具体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时机,完成弯道逾越,不断提高园区经济实力的关键期间。超前经营工业园区下一步发展的目的、发展的思路、发展的重点和发展的办法,关于进一步加速园区发展、引领努力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在全市领先完成小康社会具有主要意义。 一、准确掌握十二五期间园区发展的近况。

一是园区平台建设初见成效。工业园区自年3月以来,依照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治理的要求,以规划为先导、以产业为支持、以项目为载体、以招商为手段,逐渐构成以环鸣凤城区为中心,以化学工业园、江北化工产业园、石头店建材工业园为支持的一区多园的园区格式。7个工业园总面积达7000余亩。制订了《工业园区发展战略规划(年-2020年)》、《县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完成了《工业园戋戋域环境影响申报书》、石头店建材工业园、汪家工业园、城南工业园节制性详规的编制。化学工业园、城北农产品工业园、万里化学工业园、汪家工业园、石头店建材工业园的道路、供水、供电、排污、通信等首要基本设备建设基本完成,园区基本设备建设的投入超历史。紧紧抓住第二轮土地修编的时机,实时调整园区工业用地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节制面积到达10000亩。园区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展,园区承载才能进一步加强,园区堆积效应日益彰显。 二是园区发展潜力逐渐加强。推进园区发展的体制机制曾经构成,为园区发展供应了强有力的指导保证和组织保证。在县委、县县政府强有力的指导下,在乡镇、县直各部分的关怀、支持和参加下,招商引资的合力不断加强。经过不断总结招商引资的经历和经验,招商引资的思路更加明晰,招商引资的重点更加突出,招商引资的成效更加分明;经过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服务企业的质效,落户的企业更加坚决在发展的决心和决计,企业做大

对X镇立足资源优势发展镇域经济的调查与思考文档

对X镇立足资源优势发展镇域经济的调查与思考文档 Investigation and Reflec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ow n economy based on resource advantages in X town 编订:JinTai College

对X镇立足资源优势发展镇域经济的调查与思考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本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立足资源优势培植特色产业 ——对X镇立足资源优势发展镇域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近几年来,X县立足资源优势着力培植和发展特色产业,先后涌现出一批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企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X镇依托当地丰富的牛羊皮资源,开展招商引资,以企兴农,发展镇域经济的做法,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X镇现辖50个村,总人口3.7万人,其中回民人口占到1/3,耕地面积6万亩,20xx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7亿元,财政收入12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00元,在地方性税收中,该镇羊皮收购加工业所占税收达到37%。

X镇曾经是一个经济弱镇,收支矛盾突出,经济总量少,曾经是该镇面临的主要困难,近几年来,在工作中,长官镇党委、政府在这些问题上没有回避而是积极探索解决的办法,特别是在发挥当地牛羊养殖业这一优势上做大文章。 由于X镇回民人口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多年来当地农民 一直有饲养牛羊的习惯,并逐步发展了一批牛羊贩运加工专业户,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抓住这一区域性特色产业,因势利导,把这一产业当作促进全镇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他们制定了优惠政策,对原来一部分有资金积累的贩运、宰杀大户,引导和扶持他们办企业、上项目,为促进该项产业的快速发展,他们选派精兵强将成立专门班子,协调企业同各部门的关系,促进了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全镇已经有大型皮革制造企业、肉食冷藏企业、畜产品经销企业12处,年产值超3 亿元,其中羊皮收购企业发展到9家,年羊皮经销量达到400 万张。羊皮经销业的发展带动了全镇农户牲畜饲养量连年成倍增长,20xx年饲养量达到30万只,仅养殖一项,农民年人均 增收80元,现在养殖宰杀、分割、牛羊肉冷藏、牛羊肉、牛 羊皮运输、加工的产业化格局已经形成,并正在迅速发展壮大。下一步该镇将扩建畜产品交易市场和新建占地面积103亩的畜产品经销小区,以满足该镇畜产品业不断发展的要求。

惠阳区镇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对策思考

惠阳区镇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对策思考 镇域经济是县(区)域经济的基础和核心,是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环节。没有镇域经济的大发展,就没有县域经济的崛起,构建和谐惠阳就更无从谈起。因此,全面审视镇域经济发展现状,深入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和探讨进一步做大做强镇域经济的对策,对于我区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在全市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争当排头兵,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镇域基本情况 惠阳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毗邻香港,与深圳、东莞相连。全区下辖8个镇和1个开发区(三和经济开发试验区),土地面积920.2平方公里(不含大亚湾)。按地理位置可划分为南部、中部和北部三个地区。2004年末,全区户籍人口33.9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90万人,占户籍人口的46.9%。 二、镇域经济发展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第一要务,积极谋划“一心三轴”的经济发展构想,进一步凸现镇域经济的核心地位,调整镇域经济结构,优化镇域产业布局,有力地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发展,镇域

经济已成为推进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2004年,全区9个镇(含三和经济开发试验区,亦称为镇)共完成生产总值58.69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8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4.3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0.16亿元;完成农业总产值7.67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97.8%;完成工业总产值142.67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4.9%;完成税收收入2.74亿元,占全区税收总额的46.1%;完成财政收入1.12亿元,占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40.4%。2004年我区镇域经济发展主要有如下特点: (一)、以新圩、淡水为龙头的南部镇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1、经济发达镇主要集中于南部地区。2004年,GDP在10亿元以上镇有2个,分别是新圩、淡水;GDP在5-10亿元的镇有2个,分别是三和和秋长;GDP在2-5亿元的镇有镇隆;GDP在2亿元以下的镇有4个,分别是平潭、永湖、沙田和良井。从下表可以看出,位于南部的新圩、淡水、三和、秋长和位于中部的镇隆5个镇的GDP、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等3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位居镇域前列。 2、南部经济板块对镇域经济发展发挥主导作用。从三大区域的2004 年生产总值来看,南部镇(5个镇)合计50.42亿元,镇平均10.08亿元;中部镇(2个镇)合计4.89亿元,镇平均2.45亿元;北部镇(2个镇)合计3.38亿元,镇平均1.69亿元。南部镇的GDP、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分别所占比重均超过85%以上,分别为85.9%、86.3%和91.7%(见上

浅谈小城镇建设对发展农村经济的影响

浅谈小城镇建设对发展农村经济的影响 论文摘要: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小城镇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就小城镇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 农村经济;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中国有9亿农民,要实现全面小康、促进整个国家的和谐发展和政局稳定,必然要解决“三农”向题。小城镇建设,直接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同农业现代化战略、人口战略和城市化战略相关联。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并建立我国合理的人口、城乡结构的重要进程,也是建立我国新型城乡关系,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有效之举。 一、小城镇建设促进乡镇企业快速发展 乡镇企业与农村小城镇是一对“孪生兄弟”,不抓小城镇建设,以乡镇企业为主的农村二三产业就发展不起来,大量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就退不出来。相应地,不发展乡镇企业,小城镇建设就失去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就要减慢,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就难以生成。发展乡镇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发展小城镇也是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

个大战略,这两个战略要同步实施,才能使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才能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找到共同点。因此,促进乡镇企业与小城镇互动发展既是乡镇企业今后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也是小城镇建设的内在需要。 二、农村人口转移与小城镇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小城镇是联结城市和农村的纽带,是国家经济带动农村经济的枢纽,也是农村社区发展的发动机。一方面小城镇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特点应与农村人口转移相呼应,小城镇基础建设中对简单劳动力的客观要求与农村人口能力水平之间的协调,为转移的农村人口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小城镇建设不仅缓解了农村就业压力,提高了农民的自身素质和生活水平,也为农村外出打工人员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并得到了更高层次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村人口转移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加速了小城镇的基础建设。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在一个时期内将呈加速发展态势,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必将引起农村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将有更多的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缩小城乡差别是大势所趋。作为这一系列变化外在表象的农村人口流动,将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最为敏感的因素,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量会有增无减。 三、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集群的发展相互促进

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X乡位于南阳市XXX县西北部,距县城30公里,与鲁山、南召县接壤,南北狭长,约55公里,面积298平方公里,横跨江淮两大流域,辖38个行政村,约6万人,属纯山区乡镇,鲁姚路(s239)贯穿南北。近年来,XXX乡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对XXX乡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以期促进山区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主要工作成绩 (一)科学规划,中心集镇与美丽乡村建设效果显著 XXX乡位于XXX县西北部,距县城35公里,伏牛山东麓,纯山区乡镇。境内省道鲁姚路(S239)贯穿南北。依路兴街,自然历史形成了XXX街、神林、焦庄、双桥、维摩寺五个传统小集镇。XXX乡党委、政府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确定了创建特色卫星集镇的目标。一是注重乡情,高标准规划。依据XXX乡乡情,在集镇发展上作出“一体五翼”的总体思路。“一体”即XXX街; “五翼”即指神林、焦庄、双桥、维摩寺和以湾潭水库为中心的旅游区。“一体五翼”中重点是“一体”,即发挥XXX街在特色卫星集镇中的主体作用。目前,已经完成了对XXX街区总规的修编工作,形成了“一河两区三园”的发展格局。“一河”即澧河; “两区”即新老街区并举; “三园”即鹿角山游园,北山游园,南山游园,三山环绕。二是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开通建设了和平街、丰收路,硬

化绿化美化亮化了滨河路,修建了长约2800米的澧河带状游园,极大地改善了集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三是因地制宜,打造美丽乡村工程。选择XXX村西庄组、王三沟村、街村村、秦家庄村等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试点村,总投资150万元。硬化道路550米,辅设污水管道1200米; 建设垃圾和杂物处理场各一处; 绿化美化居住环境,制作文化长廊三处,栽植冬青树1000余棵。试点村的环境有了极大的改观,为全乡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工作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四是注重资源优势,做强做大支柱产业。新型城镇化的创建需要产业支撑。XXX乡有丰厚的矿产资源,乡党委、政府正确处理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道路。目前,已有5家企业通过摘牌进行矿产资源开发,总投资达1.2亿元。 (二)统筹兼顾,强化生态理念,生态建设成绩颇丰 XXX乡历届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将其作为最大的政绩,一致认为,XXX乡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环境,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一是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行为。XXX乡党委、政府协同县国土、工商、安监等部门,建立长效机制,始终对非法采矿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坚持露头就打,持续出重拳,确保了整个矿山企业依法有序科学开采。二是加大林木管护力度,巩固5万亩生态林,禁止滥砍滥伐,禁止违法烧碳,确保XXX 乡天蓝、林绿、水清。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近年来,该乡加大旅游资源宣传推介力度,致力于打造“金船寺—鲤鱼垛—维摩寺—骊山”旅游环线,加快对“两寺一庵”(金船寺、维摩寺、老母庵)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