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关节功能障碍

关于关节功能障碍

关于关节功能障碍

关于“关节功能”评定

规定了“骨关节损伤伴周围神经损伤”时关节功能评定方法。如:

C.7 肢体关节功能评定

注:(1)表C-4~表C-9仅适用于四肢大关节骨关节损伤后遗关节运动活动度受限合并周围神经损伤后遗相关肌群肌力下降所致关节功能障碍的情形。单纯中枢神经或者周围神经损伤所致关节功能障碍的情形应适用专门性条款。(2)当关节活动受限于某一方位时,其同一轴位的另一方位功能丧失值以100%计。如腕关节掌屈和背屈,轴位相同,但方位不同。当腕关节活动限制在掌屈10度与50度之间,则掌屈以40度计(查表求得功能丧失值为30%),而背屈功能丧失值以100%计。(3)伤侧关节功能丧失值应与对(健)侧进行比较,即同时用查表法分别求出伤侧和对侧关节功能丧失值,并用伤侧关节功能丧失值减去对侧关节功能丧失值,其差值即为伤侧关节功能实际丧失值。(4)由于本方法对于关节功能的评定已经考虑到肌力减退对于关节功能的影响,故在测量关节运动活动度时,应以关节被动活动度为准。

【教学要点】

(1)单纯骨关节损伤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仍以“关节活动度”代替“关节功能”,具体操作方法将在《释义》中加以说明。

(2)因《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关节功能评定表适当考虑了关节功能位,而传统的关节活动度计算则对此忽略,故实践中可能会出现依据查表法和关节活动度计算法得出的结果可能会不一致的情况,应取高等级(就高不就低)。

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

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作者:刘敏,王泽强2006-8-20 摘要: 【摘要】目的研究综合康复训练在膝关节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方法81例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采用蜡疗、音频电疗法、关节松动术、肌力训练、软组织按摩等康复治疗。结果治疗组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 专题推荐:临床快报药市动态违法广告医保动态药品价格流感疫情保健常识妇科课堂医改动态 【摘要】目的研究综合康复训练在膝关节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方法81例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采用蜡疗、音频电疗法、关节松动术、肌力训练、软组织按摩等康复治疗。结果治疗组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综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膝关节活动度。 【关键词】综合康复;膝关节功能障碍 膝关节及其周围骨折术后的患者,往往因膝关节被石膏固定时间过长,极易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使患者日常生活不便,影响其生活质量。笔者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8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2005年3月共治疗膝关节及其周围骨折术后功能障碍者81例,均行手术内固定治疗,术后采用石膏外固定,固定时间为8~12周,治疗时已拆除石膏,按所有治疗的不同分为2组,即对照组为2003年1月~2004年1月治疗38例患者,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18~67岁,平均37.3岁。股骨干骨折15例,股骨髁上骨折6例,髌骨骨折12例,胫腓骨骨折5例。治疗组为2004年2月~2005年3月治疗的43例患者,其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20~71岁,平均38.15岁。股骨干骨折16例,股骨髁上骨折7例,髌骨骨折14例,胫腓骨骨折6例。2组的一般情况及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根据骨折病理修复过程(外伤炎症期、骨痂形成期、骨痂成熟期)[1]以及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康复治疗。 外伤炎症期(3周内):(1)患肢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患肢非固定关节主被动活动训练,每日2次,每次5min。以防止制动的肌肉结缔组织挛缩,保持原有的收缩性和伸展性。(2)音频电疗法:电极放置膝部,对置法或并置法,电流量以患者能耐受的震颤为宜,时间20min。(3)蜡疗:蜡饼厚1.0~1.5cm,敷在膝部,蜡温约为50~60℃,时间30min。(4)软组织按摩,使用向心性手法,每次5min,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血液回流,水肿消退。 骨痂形成期(伤后3~10周):(1)关节松动术:采用澳大利亚麦特兰德(Maitland)Ⅰ~Ⅳ级手法[2]。Ⅰ~Ⅱ级用于关节疼痛;Ⅲ级用于治疗关节疼痛伴僵硬;Ⅳ级用于治疗周围组织粘连、挛缩而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每日2次,每次30min。(2)继续蜡疗、电疗、软组织按摩。(3)肌力训练,每日2~4次,每次20~30min,关节不负重的主动运动。 骨痂成熟期(伤后8~12周):(1)主动运动:受累关节进行各方向的主动活动,每日练习3~4次,每次20~30min。(2)继续关节松动术和助力运动。(3)继续肌力训练、蜡疗、电疗、软组织按摩,以上整个过程注意心理治疗,取得患者合作,增强患者主动参与意识。

骨科康复阶段总结

骨折术后关节功能康复训练阶段总结 为完善康复治疗系统,今年我科室开展骨折术后关节功能康复训练,现将开展情况进行汇报: 骨折术后关节功能康复训练740余人次,共收入74200元。上述患者治疗时间有长有短,但治疗效果都比较明显。 患者就诊康复前,会针对患者不同的骨折部位给予针对性的关节活动度评定(附表)。 骨折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康复目的:保持骨折对位稳定良好,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及消除肢体肿胀;恢复关节活动度;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肌力;恢复肢体活动。 1、早期阶段康复(1-2周内):康复目的是促进患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防止肌肉萎缩;康复训练以患肢肌肉主动等长收缩为主,身体其他关节行主动功能训练。 2、中期阶段(骨折后两周至骨折的临床愈合):康复目的是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肌肉力量,减少功能障碍。 3、后期阶段:康复目的是进一部促进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的恢复,注意全身功能的协调性以及步态变化。 康复方法:主要以理疗、步态训练、局部稳定肌功能强化训练、耐力驯良,平衡协调性训练。

上肢关节活动度评价记录表 注:1.MP=掌指关节,PIP=近端指间关节,DIP=远端指间关节 2.因痉挛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在角度后用“S”表示,因疼痛导致活动受限在角度后用“P”表示。

颈、躯干及下肢关节活动度评价记录表 注:1.MP=掌指关节,PIP=近端指间关节,DIP=远端指间关节 2.因痉挛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在角度后用“S”表示,因疼痛导致活动受限在角度后用“P”表示。

根据患者的功能评定,确定其类型、严重程度、为患者制定适用的康复治疗方案,并详细告知患者康复过程中遇到的并发症及需要注意的禁忌症,在治疗师和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努力下,均为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骨关节功能康复的现状与展望

骨关节功能康复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刘克敏,唐涛,王安庆,崔寿昌 【摘要】骨科康复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和重建由慢性神经、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和损伤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其组织方式应该是骨外科医生主导的多学科合作团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功能训练、假肢矫形器辅助具和手术3方面。本文旨在论述四肢骨关节功能康复的现状,并进行展望。 【关键词】骨关节功能康复现状展望 Abstract:Orthopaedic rehabilitation mainly focuses on the improvement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musculoskeletal dysfunction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esaes and trauma of bones, joints, muscles and nervous system. It involves a multidisciplinary team approach in which the orthopaedic surgeon is considered as a main part. The therapeutic strategies of orthopaedic rehabilitation comprises three subspecialties, including kinesiotherapy, prothetic and orthotic management, and operative methods. The principal aim of this report is to present the current status and trends in bone and joint rehabilitation of limbs. 骨科康复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和重建由慢性神经、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和损伤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当然,骨科手术治疗后的骨关节功能康复也是骨科康复的重要内容。骨科康复的组织方式应该是骨外科

四肢骨折功能锻炼方法

上肢骨骨折手术临床康复的临床体会1锁骨骨折的康复 患者受伤后,对骨折行妥善固定,保持功能位置,整复固定后行患侧部位远端及对侧健康肢体有计划活动,从手指、手掌、手腕前臂到肘关节,按照这个顺序由远向近,活动次数由少逐渐增多练习。姿势挺胸提肩,肩关节外展后伸,如挺胸双手交插动作。增加活动幅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可以带动患处肌肉血管收缩、舒张、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并发症。先在医生护士指导下被动活动,逐渐形成主动训练,训练中手法轻柔,力度适中。正常肩关节姿位:外展50。,前屈20。,外旋25。,肩前屈、肩关节环转活动、两臂作划船动作等,关节功能如不能得到充分恢复,则必须保证其最有效的起码的活动范围。即以关节的功能位为中心,扩大活动范围。如果锁骨骨折伴合并伤不能立即整复的情况下,只能平卧保持复位和固定,在指导早期功能锻炼时,禁忌作肩前屈、内收等动作。定期机能评价,为下步活动调整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2肩胛骨骨折的康复一般情况下提倡早日伤肢功能锻炼。在使用颈腕带或三角巾悬吊固定伤肢2?3周内进行伤肢远端手指抓握.手腕旋转端杯子、端碗、拿筷子.肘关节前屈等活动,配合按摩,恢复肌肉张力,协调肌肉间支能力配。固定2?3周后进 行肩关节主动活动,首先由患者自己掌握,一般开始不过分活动,双手叉腰外展、前屈、后伸、内收、双手放下来。避免急于求成,过分牵拉肌肉,又防止放任自流,一味轻视功能锻炼,注意心理寻视。按照正确指导方式循序渐进,每天指导、检查信息反馈,以便调整方案。 3肱骨上端骨折的康复 首先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功能锻炼的作用和意义,在思想上认识,在行动上合作。早期:一般在伤后 2 周内,此时损伤部位肿胀消退,骨痂尚未形成,锻炼方式主要限于肢体原位不动,自主的肌肉收缩和舒张,练习握拳、伸指及腕、肘关节活动,练习次数由少到多,频率由慢到快,主要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和体力而定。手术病人术后在伤肢无痛苦的情况下,即可开始伤肢未固定部位功能锻炼。中期:骨折后3?4周,损伤反应消失,骨痂逐步生长成熟,开始练习肩部前屈、后伸。伴外

关节活动度训练技术(优质参考)

关节活动度训练技术 【定义与目的】 1、定义关节活动度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肢体活动度减少或抑制所致的失用;或关节内外的创伤、炎症和手术,以及肌肉、肌腱挛缩引起的关节内外粘连。 2、关节活动度训练分类 ⑴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是指患者完全不用力,全靠外力完成的关节活动度训练方式。 ⑵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是指以患者主动收缩肌肉为基础,在外力辅助下完成关节活动的训练方式。 ⑶主动关节活动训练:是通过患者主动用力收缩完成关节活动的关节活动度训练方式。 ⑷连续被动运动:是指利用专用器械,在预先设定关节活动范围、速度及时间等参数的前提下,使关节进行持续较长时间缓慢被动运动的一种训练方式。 3、目的关节活动度训练的目的是指使挛缩与粘连的纤维组织延长,维持或增加关节活动范围,以利于患者完成功能性活动。 ⑴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降低制动导致的关节和周围软组织挛缩;保持肌肉弹性;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或抑制疼痛;促进损伤或术后愈合过程。 ⑵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大关节活动度;逐步增强肌力,建立协调动作模式。 ⑶主动关节活动训练:改善与恢复关节功能;改善与恢复神经协调功能和运动技巧性。 ⑷连续被动运动: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局部血液、淋巴循环;消除肿胀、疼痛症状;促进修复;防治制动引起的粘连、挛缩。 【应用范围】

引起关节挛缩僵硬致关节活动受限的疾病,如骨折固定后、关节脱位复位后、关节炎患者;肢体的瘫痪,如脊髓损伤后的四肢瘫或截瘫等、脑卒中后的偏瘫等, 1、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适用于主动运动受限制的患者,肌力3级以下、长期卧床患者。 2、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适用于肌力较弱不能达到全关节活动范围的患者;体弱患者。 3、主动关节活动训练:适用于肌力﹥3级的患者;可完成主动关节活动的卧床患者。 4、连续被动运动:适用于四肢关节内、外骨折后;关节外科手术后;关节伤病患者。 【禁忌症】 深静脉血栓;关节旁的异位骨化;心血管疾病不稳定期,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或皮肤手术后初期;部分骨折早期;肌肉、肌腱、韧带撕裂早期。 【操作准备】 1、训练设备准备:主要为器械训练设备,包括被动运动训练器、体操棍、指梯、手指活动训练器、头顶滑轮系统、滑板和悬吊装置等。连续被动运动需要专门的设备。 2、治疗人员在康复评定的基础上决定训练形式。 3、患者处于舒适并有利于治疗师进行操作的体位。必要时除去治疗区域影响活动的衣服、辅料及夹板等固定物。 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 【操作流程】 确定有效医嘱评估解释 调节室温取舒适卧位 无痛范围内进行操作固定患者运动关节肢体按病情确定

肘关节粘连的康复治疗

肘关节粘连的康复治疗(上)作者:葛杰 肘关节,就是俗话说的胳膊肘,就是连结大臂(也叫上臂)和小臂(也叫前臂)的关节。 肘关节的解剖: 在解剖学上,肘关节属于复合关节。是由肱骨、桡骨、尺骨和肘部的关节囊,还有周围的韧带组成的。 我们通常说肘关节,好像就是一个关节。实际上,肘关节包括了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上尺桡关节三个关节。 在肘关节的前后面上,有韧带组成的关节囊。肘关节的两侧,有尺侧副韧带和桡侧副韧带加强,作用是防止肘关节过度内收和外展。同时在桡骨小头颈上还包绕着环状韧带组织,对于维持桡骨小头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肘关节是具有两个活动轴的,有两个自由度的关节。换句好理解的话,就是肘关节可以屈伸,就是弯曲胳膊和伸直胳膊;同时还能做小臂的旋前和旋后动作。就是转动小臂,让手心朝上(旋后),和让手心向下(旋前)。 我们在日常生活的各种动作中,通常是这两种运动协同进行,同时还有肩关节旋转功能的参与,所以屈伸容易被注意,旋转功能经常会被忽视。 肘关节屈伸的正常角度大概是135-150°-0°。很多人(尤其是女性)还存在肘关节的过伸,大约10-15°。旋前和旋后大概都是80-90°。还有一个生理外翻角,叫做携物角或者提携角,大约15°。(更具体的内容写在《各个关节活动度的参考值》里面了。) 肘关节的功能障碍:

肘关节本身的损伤之后,或者是周围的骨折,比如肱骨骨折或者是前臂的骨折,在治疗中都必须有一定程度和时间的固定。常见的有“三角巾”的悬挂保护,石膏固定,夹板或支具的保护等等, 无论是那种方式,肘关节周围的软组织都会有炎症和制动。这就会导致肘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等等组织发生形态,结构,生物力学等等方面的变化,造成关节粘连和肘关节周围肌肉的萎缩。(具体的机制写在《关节为什么会粘连》和《为什么肌肉会萎缩》里面,参看这两片文章可以更好地理解。) 肘关节粘连后,主要会表现在肘关节屈伸功能上的受限,但实际如果只是肘关节伸直受限,对功能的影响不是很大,就是胳膊不直会不好看。但是前臂旋前旋后的旋转如果也同时受限,就会非常严重地影响日常生活。 比如洗脸的时候,前臂就必须能旋后,才能手心向上擦到脸;吃饭的时候端碗也必须手心向上;拿笔写字和拿筷子夹东西,则都必须前臂旋前才能完成!如果是不能屈曲,当然问题更严重,就算手里拿着吃的,不能弯胳膊也送不到嘴里!每次吃东西都要伸脖子去找,实在是天大的痛苦和不雅观! 针对这些,肘关节粘连之后就必须进行康复治疗和功能练习! 肘关节粘连康复治疗的注意事项: 肘关节在康复练习的时候,除了要注意后面的文章,《关节粘连(松解术后)康复练习原则》里提到的所有问题,还要有更多的问题要小心! 因为肘关节非常容易发生骨化性肌炎,通俗的说就是肌肉等等软组织里沉积钙盐,长成骨头!这是非常可怕的并发症,试想,软组织变成骨头,关节还怎么活动!至于肘关节为什么容易发生这个严重的问题,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但是事实绝对毋庸置疑,所以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不要自己私自加量练习,更不要使用暴力,一次练习角度进步太大! 下面简单扼要的介绍一下治疗肘关节粘连的专业技术,关节松动术。

康复医学概论复习题

1.下列关于残疾的描述错误的是: A.残疾是指机体长期、持续或永久的身心 功能障碍的状态 B.疾病可导致残疾 C.残疾一定是疾病或者伴有疾病 D.残疾可以与疾病无关 E.残疾是康复医学产生的基石和发展的推 动力 2.按照ICIDH分类,个体水平的功能障碍成为: A.残损 B.残疾 C.活动受限 D.残障 E.参与局限 3.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是: A.康复医学是临床医学的延续 B.康复医学是临床医学的加强 C.康复医学是临床医学的辅助 D.两者独立而不相干 E.两者并列而相互渗透 4.现代医学模式是: A.自然哲学模式 B.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C.生物医学模式 D.神灵主义模式 E.心理-社会模式 5.中国五类残疾标准不包括: A.视力残疾 B.听力残疾 C.智力残疾 D.精神残疾 E.内脏残疾 6.康复是指: A.使用各种手段减轻残疾的影响 B.病愈出院 C.恢复 D.理疗 E.疗养就是康复 7.与机构康复相比较,社区康复存在的优势是: A.康复对象主动参与 B.康复设备先进 C.康复技术专业 D.康复医生资质高 E.康复投资高 8.有关分级康复描述错误的是: 9. A.“一级康复”是指患者早期在家的康复治 疗,是避免发生原发性残疾的过程10.B.“一级康复”多在发病后2周内开始 11.C.“二级康复”一般在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 科进行 12.D.社区的继续康复治疗属于“三级康复” 13.E.“三级康复”多建立在“二级康复”的基 础上,由社区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康复计划 14.以下哪一项不是物理治疗师的训练重点: A.关节活动度 B.肌力 C.平衡能力 D.步态训练 E.衣、食、住、行的能力 15.要取得康复医疗最佳效果的时机应该是: A.出现功能障碍后 B.疾病慢性阶段 C.伤病的急性期和恢复早期 D.病前早期预防 E.抢救生命时 16.康复病房工作流程一般顺序是: A.建立病案—信息采集—功能评定—制定 计划—实施计划 B.建立病案—信息采集—设定目标—制定 计划—实施计划 C.建立病案—信息采集—设定目标—功能 评定—实施计划 D.信息采集—功能评定—制定计划—实施 计划—建立病案 E.信息采集—建立病案—功能评定—制定 计划—实施计划 17.康复医学的核心是: A.最大限度恢复功能 B.回归家庭、社会 C.生活自理 D.残疾、功能恢复和预防 E.最大限度减轻残疾 18.关于作业治疗,错误的是: A.是针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指导参与 选择性、功能性活动的治疗方法 B.强调患者的主动参与 C.以人体工效学和职业功能测试为基础 D.不包括环境改造 E.包括心理辅导 19.14.“四位一体”的现代医学的基本内容不 包括: A.预防 B.诊断

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

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7-12-01T14:35:50.90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9期作者:白杨吴瑾 [导读] 探讨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曲靖655000 【摘要】目的:探讨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1.67%(33/36),对照组的优良率为77.78%(28/36),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骨折;膝关节;综合疗法;安全性 近年来,随着交通的日益发达和高空作业行业的快速发展,临床上收治的骨折患者也呈逐年增多趋势。部分骨折术后常伴膝关节功能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良的影响。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是改善膝关节功能障碍的重要方法。以往的临床研究,认为给予骨折患者术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并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1]。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部分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旨在探讨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的年龄在18~74岁,平均年龄为(44.8± 2.1)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的年龄在18~72岁,平均年龄为(45.1±1.8)岁。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被诊断为骨折后膝关节功能减退;患者肢体活动受限;单侧肢体功能障碍;均同意配合资料收集。(2)排除标准:既往膝关节手术史者;精神疾病患者;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及内分泌系统疾病者;合并肿瘤等重大疾病者;不能配合资料收集者。 1.3方法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手术及药物治疗,均接受关节内复位固定术治疗,均未接受任何系统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如下(1)主动运动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等长肌肉收缩和等张肌肉收缩训练,并根据患者肌力的大小,给予患者抗阻力肌力训练,力度以患者耐受为宜。(2)关节活动度训练:采用平衡牵引法进行关键部位的主动和被动训练,逐渐增加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每次提高1-2°,当关节不活动时应保持各关节处于良好的功能位[2]。(3)坐位训练:待患者病情好转后,指导患者进行翻身和坐起训练,开始可采用摇床的方法逐渐增加床头斜度,帮助患者坐起,反复练习直至患者可完全自主坐起。(4)站立训练:待患者可独立坐起后,开始由治疗师搀扶患者站起,逐步过渡至采用拐杖等辅助工具站立,患者能自主站立后,指导患者进行部分负重训练直到过渡到完全负重。(5)平衡训练:患者进行站立平衡训练时,可自主用床沿或由他人搀扶进行双下肢反复踢腿,指导患者进行自如步行训练,每日约持续30分钟步行。(6)物理疗法: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及微波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7)被动运动训练:观察组患者被动肌肉和关节活动,每次30分钟,每天一次,对患者实施针灸、按摩、推拿,预防肌肉萎缩[3]。 1.4观察指标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优良率。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1.67%(33/36),对照组的优良率为77.78%(28/36),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骨折常伴周围软组织损伤,可导致浆液蛋白渗出,造成静脉回流不畅,可引起关节蜷缩。另外,骨折术后由于创伤、制动、炎症反应等因素,可引起局部水肿,影响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4]。康复治疗是通过多手段调节患者的肢体功能。通过物理手段刺激血管自律活动,调节交感神经兴奋性;通过关节和肌肉的主动和被动训练,促进肌肉收缩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预防关节拳缩;通过生物反馈治疗可恢复麻痹肌肉的主动收缩功能,增加患肢的肌力。以往临床研究证实,给予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使患者尽早自主站立负重和行走,能有助于骨折加速愈合,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5]。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1.67%(33/36),对照组的优良率为77.78%(28/36),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研究证实,康复训练能改善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徐西中. 综合康复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 2013, 22(4):543-544. [2]黄宏岖. 综合康复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1, 33(4):468-469. [3]张军平. 探讨综合康复联合等速肌力训练用于膝关节骨折后功能障碍恢复的效果评价[J]. 中国伤残医学, 2015, 23(13):143-144.

肱骨远端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原因探讨

肱骨远端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原因探讨 发表时间:2015-08-10T13:23:46.1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7期供稿作者:马少波1 师磊2 [导读] 肱骨远端骨折多是因为外力暴力因素所致,临床治疗肱骨远端骨折一般采用手术的方式。 马少波1 师磊2 (1新疆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骨科新疆阿勒泰 836700)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病医院骨一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91) 【摘要】目的:对肱骨远端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进行分析,研究导致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原因。方法:本研究选自2013-2014年间骨外科接诊的87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早期功能锻炼组和恢复期功能锻炼组,对比分析患者术后肘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对比试验结果。结果:早期锻炼组的恢复优良率、肘关节活动度(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明显优于恢复期锻炼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肱骨远端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因素很多,早期的康复锻炼可以有效降低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加快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 【关键词】肱骨远端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7-0124-02 肱骨远端骨折多是因为外力暴力因素所致,临床治疗肱骨远端骨折一般采用手术的方式,由于肱骨远端的结构非常复杂,增加了手术的难度,进而导致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出现障碍[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骨外科2013-2014年间收治的87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早期功能锻炼组和恢复期功能锻炼组,对比分析导致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因素,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信息 本研究针对2013-2014年间骨外科诊治的87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1例,女36例,年龄分布:18~79岁,平均年龄:(35.27±5.33)岁;骨折手臂:右侧57例,左侧30例;骨折部位:桡骨小头骨折13例,尺骨鹰嘴骨折11例,肱骨干骨折14例,肱骨髁间骨折15例,肱骨髁上骨折10例,耻骨冠突骨折14例,肱骨内外髁骨折10例;骨折类型:49例开放性和38例闭合性骨折。比较临床信息(如性别、年龄、骨折手臂、骨折部位及骨折类型),结果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搜集骨外科2013-2014年间诊治的87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资料,早期组是从术后立即进行恢复性锻炼,恢复期锻炼组是从术后的第4周开始进行功能锻炼,运用MEPS评分对肘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情况。具体的锻炼项目详见表1。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t检验HSS评分、ADL评分及MEPS评分等计量资料,χ?检验优良率等计数资料,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1.4 评价标准 采用HSS评分对肘关节的活动度进行评分,采用ADL评定量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采用MEPS对患者肘关节的整体功能进行评定。MEPS满分为100分,优:≥85分,良:66~84分,差:≤65分。 2.结果 2.1 患者肘关节功能优良率 早期功能锻炼组优良率明显高于恢复期功能锻炼组,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2。 2.2患者肘关节评分比较 早期功能锻炼组患者的肘关节活动度(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明显优于恢复期功能锻炼组,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3。

综合康复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精品

【关键字】情况、方法、有效、主动、平稳、持续、特点、关键、重点、方式、标准、分析、坚持、改善、提高 综合康复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 碍 【摘要】:[目的]观察综合康复对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2例予以温针灸、中药熏洗、康复训练综合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康复训练,采用关节活动度、疼痛分值和徒手肌力检查评价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综合康复能明显改善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尤其对关节活动度改善明显,与单纯康复训练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综合康复是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膝关节;功能障碍;综合康复治疗;关节活动度;徒手肌力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e effect of synthetic rehabilitation on malfunction of knee joint after internal fixation of fracture.[Method] Randomly divide 41 cases into 2 groups,the treatment one takes synthetic therapy of warm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TCM fuming and healing exercise;the control one only healing training;to make effect evaluation of them with two methods of joint movement,pain scores and manual muscle check.[Result]The synthetic rehabilitation can obviously improve knee joint function after internal fixation of fracture,esp.to joint movement degree,with statistical

浅谈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系统康复治疗

浅谈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系统康复治疗 发表时间:2017-07-10T15:35:45.937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2期作者:范忠宝 [导读] 增加肌纤维的弹性及长度,减少膝关节屈、伸运动中的阻力。因此在整个系统康复治疗中,肌力训练是不可缺少的治疗措施。 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黑龙江黑河市 164300 【摘要】目的:观察系统康复治疗在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21—60岁;对所有患者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即在物理因子治疗的配合下,采用关节松动术及牵引治疗,并着重加强患者肌力训练。治疗结束后,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患者治疗后膝关节ROM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后优良率达95%。结论:系统康复治疗在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各个相关方面。 【关键词】创伤;膝关节功能障碍;系统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59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7)02-023-01 Talking about Systematic Rehabilitation of Knee Joint Dysfunction after Traum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system rehabilitation on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knee dysfunction. METHODS:Sixty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knee dysfunction who were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in Octo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including 35 males and 25 females,aged 21-60 years.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systemic rehabilitation,That is,with the combination of physical factor therapy,the use of joint loosening and traction treatment,and focus on strengthening the patient muscle strength training. After the end of treatment,the knee function was assessed. Results: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P <0.05). The excellent rate of treatment was 95% after treatment. Conclusion:Systematic rehabilitation is effective in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knee joint dysfunction,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lated aspects of knee function in patients. Key words:trauma;knee dysfunction;systemic rehabilitation 前言: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承重关节之一,若因伤病导致功能障碍,会给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带来较大的影响。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是骨科临床康复中最常见的一种功能障碍类型,经常发生于膝关节及其邻近组织外伤或手术治疗后,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受限和肌力下降。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以往大多注重膝关节活动度练习,而忽视肌力及其周围软组织弹性、平衡功能、步态的恢复,以至于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但行走时仍出现腿软、膝关节周围疼痛。我们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采用系统康复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为我院骨科病房和康复科门诊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膝关节外伤术后功能障碍患者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21—60岁;病程52.40±11.25d;其中股骨髁上骨折术后12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5例,髌骨骨折术后20例,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12例,后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11例。所有患者均为术后>1个月,X光片复查骨折愈合良好。患者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69.92°±16.98°。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即在物理因子治疗的配合下,采用关节松动术及牵引治疗,并着重加强患者肌力训练。每次的康复程序如下。超声波治疗:选用日本产US-700型超声波治疗仪,频率为1MHz,圆形声头,脉冲输出强度为 1.45W/cm2,以1%双氯芬酸乳胶剂作为耦合剂,治疗时将超声探头紧贴于患膝皮肤周围,接触移动法[1],每日1次,每次10min。中药熏蒸疗法:即把蒸透的药包(主要为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中药)隔着毛巾置于患者膝部,蒸至膝部皮肤发红。每日1次,每次30min。关节牵引治疗:患者俯卧位,膝关节主动屈曲至最大位,用帆布绑带包扎于患肢足背近踝关节处,牵引绳通过滑轮置于患者头部床沿。牵引重量由2.0kg开始,根据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度逐渐增加牵引重量。每日1次,每次牵引时间为10—15min。关节松动术:①髌骨侧方滑动、上下滑动;②股胫关节长轴牵引,前后向滑动、侧方滑动、屈膝摆动或伸膝摆动等;③被动屈、伸手法:在轻度牵引股胫关节的同时行缓慢、持续、轻柔的关节被动屈、伸活动,活动至稍感疼痛,且在患者能忍受的范围内。每个动作保持60s后再放松。以上3组手法每个动作重复3次,①、②组每次间隔6—10s,③组每次间隔60s,均为每日1次。采用2级手法强度,以当日治疗结束时患膝稍感酸胀、轻度疼痛,且次日治疗前无明显不适为宜。肌力训练:①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等长收缩练习,每次保持10s,每30次为1组,每天10组。②训练1周后采用坐位伸膝抗阻,俯卧位屈膝抗阻练习。重量0.5—1.0kg,逐渐增加到2.0kg,每10 次为1组,每天10组。其它辅助治疗:对关节松动术后肿胀、疼痛加重者可采用冰敷治疗,对关节周围肌肉萎缩明显者可行肌肉电刺激治疗等。以上治疗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治疗期间停用其它消炎镇痛药物。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前及结束后测量患者膝关节ROM[2](指膝关节在生理活动范围内的被动活动度),根据患者主诉及查体结果详细记录疼痛变化情况。优:患者膝关节完全伸直,屈曲>120°,无疼痛,无畸形。良:膝关节可完全伸直,屈曲>90°,无或偶有轻微疼痛,几乎无畸形。可:膝关节屈曲>60°,经常有轻痛。差:膝关节屈曲<60°,经常发生疼痛或持续性疼痛。 1.4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膝关节ROM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患者治疗后膝关节ROM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根据疗效评定,优50例,良7例,可2例,差1例,治疗后优良率达95%。 3讨论 膝关节外伤手术后由于长期制动,导致静脉及淋巴回流不畅,组织间隙中的浆液纤维渗出物及纤维蛋白沉积,进而发生纤维性粘连。再加上外伤后关节囊、韧带及通过该关节的肌肉、肌腱出血、渗出、血肿机化形成的纤维瘢痕与股中间肌本身损伤后形成的纤维瘢痕粘着

早期康复治疗对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早期康复治疗对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8-11-16T17:30:37.91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作者:黄永波 [导读] 恢复正常生活。将早期康复方法治疗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4]。(佛山市中医院;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我院在2016年12月份到2017年12月份收治80例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划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行早期康复治疗方法,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40例患者中,观察组痊愈为14例,显效22例,无效4例;对照组痊愈为11例,显效14例,无效15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率更显著,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其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方法:早期康复治疗对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效果明显,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推广价值存在。 【关键词】早期康复治疗;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效果分析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537-02 膝关节功能障碍为下肢骨折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临床上通常表现为肿胀、疼痛、关节功能障碍等,无法为患者日常生活提供方便。为了恢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给予早期的下肢骨折治疗,引起更多人的重视。本文就2016年12月份到2017年12月份收治80例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主要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在2016年12月份到2017年12月份收治80例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 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最小年龄为38岁,最大年龄76岁,平均年龄(53.3±2.4)岁。 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最小年龄为35岁,最大年龄77岁,平均年龄(54.3±2.5)岁。 对比两组患者相关资料分析发现,两组差异不明显,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 1.2方法 对照组:引进一般性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自主锻炼或者在家人、护理人员的帮助下,给予药物和物理因子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治疗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引导患者直腿抬高与外展训练。在患者病情合理范围内,患者通过仰卧或侧卧位的方式进行直腿抬高与外展训练。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每天锻炼1-4次,重复多次,每次坚持10秒。 第二,肌肉训练。每天锻炼1-4次的股四头肌静态收缩,每次锻炼5分钟,股四头肌收缩绷劲后坚持5秒。第三,牵引。定期引导患者的坐位、仰卧位等,对完全骨折的部位固定,促使小腿的重力牵引。后期,也可以增加沙袋,将沙袋的重量控制在1-5千克内。 第四,站立训练。当患者的患侧出现负重,可以进行重心转移、膝关节稳定训练,保持双脚站立,后期再进行单脚站立。第五,步行训练。使用镜子来进行步态的准确训练。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增加一些功能性活动。比如:走楼梯、跑步等。还可以提供一些康复治疗,如:热疗,在促使患者血液循环条件下,也能减少疼痛。 1.3 统计学分析 在本次研究的80例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治疗分析中,采用了SPSS19.0版本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数值判定标准为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为9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为62%,通过两组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相互之间对比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详情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3 讨论 早期康复治疗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对股四头肌静力收缩,能促使骨折的快速愈合,也能保证骨折端的紧密联系,避免分离,促使侧方位成角与位移的有效预防[1]。同时,也能加强股四头肌肌力,避免带来肌萎缩现象。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高,相互间的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该结果充分体现了早期康复治疗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所以,加强对早期康复治疗方法的推广十分必要[2]。在手术后期,对外固定解除的时候,要对患者进行膝关节的松动术,保证对患者的疼痛有效缓解,在适当条件下,也可以加大关节的活动力度。患者在进行牵引手术的时候,受到长时间牵引的影响,可以缩短结缔组织,确保在后期逐渐、慢慢拉长。但是,要注意到患者的肌肉拉伤、关节肿胀情况。通过患者病情情况的分析,对患者运动、肌肉给予协调控制,确保关节功能的积极改善,这样患者的生活质量才能提升[3]。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治疗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情况,对其进行早期治疗,保证患者能够与社会接轨,恢复正常生活。将早期康复方法治疗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4]。参考文献: [1] 何宁.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早期综合康复效果分析[J].心理医生,2017(28):189-190.

肘关节损伤治疗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肘关节损伤治疗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作者:王满宜, 蒋协远, WANG Man-yi, JIANG Xie-yuan 作者单位: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100035 刊名: 中华外科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SURGERY 年,卷(期):2009,47(12)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13条) 1.Azar FM;Andrews JR;Wilk KE Operative treatment of 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 injuries in the elbow in athletes[外文期刊] 2000(1) 2.Ikeda M;Yamashina Y;Kamimoto M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comminuted fractures of the radial head using low-profile mini-plates[外文期刊] 2003(7) 3.蒋协远;李庭;张力丹钛制人工桡骨头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骨折合并肘关节不稳定 2005 4.O'Driscoll SW;Jupiter JB;Cohen M Difficult elbow fractures:Pearls and Pitfalls 2003 5.Ring D;Hannouche D;Jupiter JB Surgical treatment of persistent dislocation or subluxation of the ulnohumeral joint after fracturedislocation of the elbow 2004 6.蒋协远;公茂琪;张力丹人工全肘天节置换的进展[期刊论文]-中华外科杂志 1993(9) 7.O'Driscoll SW;Athwal GS;Morrey BF Revision total elbow arthroplasty for prosthetic fractures[外文期刊] 2006 8.Morrey BF Linked total elbow arthroplasty:the Connrad-Morrey prosthesis 2007 9.Kamineni S;Morrey BF Distal humeral fractures treated with noncustom total elbow replacement[外文期刊] 2004 10.Aldridge Ⅲ JM;Atkins TA;Cunneson EE Anterior release of the elbow for extension loss 2004 11.蒋协远;张力丹;刘兴华铰链外固定架在肘部创伤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华外科杂志 2004(12) 12.Nirschl RP Elbow tendinosis/tennis elbow 1992 13.Dlabach JA;Baker CL Lateral and medial epicondylitis in the overhead athlete[外文期刊] 2001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唐康来.TANG Kang-lai我国肩肘关节损伤治疗的新进展[期刊论文]-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8,10(10) 2.李庭.蒋协远.张健.曹奇勇.张力丹.刘兴华.公茂琪.滕星.王满宜.LI Ting.JIANG Xie-yuan.ZHANG Jian.CAO Qi-yong.ZHANG Li-dan.LIU Xing-hua.GONG Mao-qi.TENG Xing.WANG Man-yi成人尺骨近端向后孟氏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期刊论文]-中华外科杂志2009,47(12) 3.蒋协远.王满宜全肘关节置换术概述[期刊论文]-中华外科杂志2009,47(12) 4.王满宜对"创伤性腰骶盆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一文的点评[期刊论文]-中华外科杂志2009,47(24) 5.覃鼎文.陆廷仁肘关节损伤的康复治疗[期刊论文]-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5) 6.宋景仑.王鹏程.武玉江.张奉琪肘关节稳定性生物力学[期刊论文]-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29(2) 7.俞光荣提高肘关节损伤的认识和处理[期刊论文]-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9(2) 8.Yingfang Ao运动员的肩关节不稳[会议论文]-2005 9.刘兴华.蒋协远.王满宜.周方.LIU Xing-hua.JIANG Xie-yuan.WANG Man-yi.ZHOU Fang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手术治疗[期刊论文]-中华创伤杂志2007,23(5) 10.祁磊.桑锡光.李牧.李玉华.QI Lei.SANG Xi-guang.LI Mu.LI Yu-hua创伤性腰骶盆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