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蔗需水规律与灌溉技术

甘蔗需水规律与灌溉技术

甘蔗需水规律与灌溉技术

甘蔗需水规律与灌溉技术

甘蔗是一种生物产量较高,对水分需求量较大的经济作物。甘蔗整个生长阶段的需水规律可概括为“两头小,中间大”。即萌芽和分蘖期需水量少,伸长期需水量大,成熟期的需水量也少。下面为大家介绍甘蔗需水规律与灌溉技术:

萌芽期:需水量不多,需水量占全生育期需水总量的8.4%~18.1%,对水分的要求主要是保持种苗萌发的生态用水,保证种苗早出苗齐苗。这一阶段要求保持土壤表层25厘米左右的含水量达到最大持水量的55%~70%,低于55%要及时进行灌溉,但灌水宜浅灌,同时,注意防止田间积水造成种苗腐烂。

分蘖期:这一阶段甘蔗植株不大,叶片少而小,蒸腾作用也不大,需水不多,需水量占全生育期需水总量的15.4%~21.7%,但蔗株的抗旱能力较弱。同时,这一时期正处于一年中强光照、气温较高、少雨干旱的时期,田间蔗株也尚未完全封行,土壤表面蒸发量大,土壤干旱将抑制分蘖。因此,在这阶段应注意勤灌、浅灌,保持土壤表层30厘米范围内的含水量达最大持水量的60%~80%,促进幼苗的早分蘖早生长。

伸长期:这是甘蔗生长最快,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量的54.3%~57.8%。这期间虽已进入雨季,田间蔗行已封行,土壤蒸发量明显减弱,但其叶面积指数、叶面蒸腾量、根系吸收能力等均同时达到了最大。需要根据降雨量的变化情况决定灌溉次数和灌溉量。对降雨量较少的蔗区或长时间的久旱不雨,应及时进行沟灌或漫灌保证灌透水,保持土壤表层50厘米的含水量达到最大持水量的80%以上,保证土壤水分的持续供给能力。同时,也要注意清理田间排灌沟渠,防止田间

(完整版)中国的制糖历史回眸汇总

中国的制糖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糖的国家之一。早期制得的糖,主要有饴糖、蔗糖,而饴糖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将谷物用来酿酒造糖。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诗经·大雅》中就有:“周原朊朊,堇荼如饴”,意思是:周的土地十分肥美,连堇菜和苦苣也象饴糖一样甜。 这说明,中国远在西周时代,就有了饴糖。 饴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来的糖。 饴糖,属淀粉糖,所以也可以说,淀粉糖的历史最为悠久。 饴糖,用米(淀粉)和麦芽,经过糖化熬煮而成,呈粘稠状,俗称麦芽糖。 自西周创制以来,饴糖在中国民间流传普遍,广泛食用。西周至汉代的史书中,都有饴糖食用、制作的记载。 其中,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第89篇中,记述最为详尽。对饴糖制作的方法、步骤、要点等都作了叙述,为后人长期沿用。时至今日,街边还有小贩在售卖麦芽糖。 但是,现代通常所说的制糖,是指以甘蔗、甜菜为原料的制糖。 甘蔗制糖,最早记载于公元前300年的印度《吠陀经》和中国的《楚辞》。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甘蔗的国家,也是两大甘蔗制糖发源地。在世界早期制糖史上,中国和印度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最早记载甘蔗种植的,是在东周时代。 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时期,已有对甘蔗初步加工的记载。屈原《楚辞·招魂》:“胹鳖炮羔,有柘浆些”。这里的“柘”即是蔗,“柘浆”是从甘蔗中取得的汁。说明早在战国时代,楚国已能对甘蔗进行原始加工。 西晋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吴书·孙亮传》中,有“亮使黄门以银椀并盖,就中藏吏取交州所献甘蔗饧……”的记述。 交州,在现在的广东、广西一带,与上述的楚国,同是中国的南方,是中国甘蔗制糖最早的地区。 甘蔗饧,是一种液体糖,呈粘稠状,是将甘蔗汁浓缩加工至较高浓度(粘稠),便于储存食用。这里的加工技术已经提高了一大步。

现代甘蔗制糖原理与技术练习题

现代甘蔗制糖原理与技术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糖厂所用的助晶机按其冷却方式可分为和两种。 2.制糖厂中离心分蜜机进行糖膏分蜜的过程依次是装料、、洗蜜、。 3.甘蔗原料的砍、运、榨原则是:先熟先斩,,。 4.甘蔗制糖厂中的各座压榨机之间通常用中间蔗带或中间蔗带进行连接。 5.糖膏煮炼的起晶方式有:、和种子起晶这三种方式。 6.蒸发汽凝水排除系统分为排水系统、排水系统、排水系统 和等压排水式蒸发排水系统这四种。 7.甲糖膏、乙糖膏和丙糖膏卸糖时的锤度范围依次分别为、97~99°Bx 、。 8.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食糖消费大国,我国人均食糖消费水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食糖消费水平有时巨大的发展空间。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的食糖消费量都保 持在左右水平并逐年增长,到2002/03制糖年起食糖消费量快速上升到以上。 9.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能源越来越少,已处于短缺状态。甘蔗糖厂消耗的能源一般为和。 而甘蔗糖厂在南方,使用的燃料大部分要从外省调入。所以,节约能源是糖厂提高自身重要举措。10. 当前我国甘蔗糖厂生产的标汽耗约为,标煤耗约为,而先进的糖厂标煤耗仅为 左右,可见我国大部分糖厂能耗还是,这对提高糖厂的经济效益是不利的。因此,合理利用热能, 提高糖厂,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1.水冷式助晶机气冷式助晶机 2. 离心挤压干燥 3.斩后快运先来先榨4.胶带式耙 齿式 5.自然起晶刺激起晶 6. 柱式自蒸发卧式自蒸发浮筒式自蒸发 7. 93~95°Bx 100~102° Bx 8. 一半 800万吨 1000万吨 9. 蔗渣原煤经济效益 10. 50~60%C 4.6~6.1%C 4% C 比较大的节能水平 二、单项选择题(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匀送高速胶带在两个条蔗带之间起到的作用是()。 A.落蔗安全 B.匀速前进 C.拉薄蔗层 D.承载蔗料 2.甘蔗的破碎度一般在()范围内。 A.90%以上 B.60%-70% C.70%-80% D.80%-90% 3. 糖厂中的“蔗饭”是由以下哪种微生物造成的()。 A.葡萄杆菌 B.明串珠杆菌 C.霉菌 D.大肠杆菌 4. 亚硫酸法糖厂的蒸发罐积垢较多,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清汁中的()较高。 A 含铁量 B 含钙量 C 含硅量 D 含硫量 5.亚硫酸法甘蔗制糖过程所用到的主要澄清剂有()。 A.石灰乳、磷酸、二氧化硫 B.絮凝剂、磷酸、石灰乳 C.石灰乳、碳酸、二氧化硫 C.絮凝剂、碳酸、石灰乳 6.糖厂生产中,常以滴定10ml的中和汁所耗用的1/64mol/L碘液的体积(ml)数来表示硫熏强度,如滴定耗用的 碘液为12ml,即硫熏强度为()。 A. 1.2 B. 12 C. 2.4 D. 24 7.我国从2006年起规定一级白糖SO2含量不高于()mg/kg。 A.10 B.20 C.30 D.50 8.清汁必须经过蒸发工段,除去大量的水分,浓缩成锤度为()的糖浆,才能进行结晶。 A.40°Bx左右 B.50°Bx左右 C. 65°Bx左右 D. 75°Bx左右 9.在间歇入料的养晶过程中使用一种以上的原料时,则应先入()物料。 A.高纯度 B.高锤度 C.低锤度 D.低纯度 10.下列哪个原因会造成煮糖过程中产生伪晶()。

甘蔗制糖流程

甘蔗制糖流程。 1.压蔗前的甘蔗预处理 甘蔗预处理主要通过破碎设备将甘蔗斩切`撕裂,使甘蔗充分破碎,便压缩机收获甘蔗夹带的沙泥`石块等杂物较多,要经洗涤`出沙后,才能进行破碎。 2.压榨 甘蔗进入压缩机组后,通过多重压榨,多重渗浸来提取糖分,这是整个压缩工段的主要部分。甘蔗经压榨后,分汁和蔗渣,要分别运走,使压榨工作能正常进行。混合汁中含有较多蔗屑,还要通过曲塞隔除,收回的蔗屑要送回压蔗机处理。 3.蔗汁的清洗 提汁工段送来的混合汁为暗绿色的混浊液体,其主要成分是蔗糖,此外还含有不溶性的非糖杂质。如叶绿素`蔗屑`泥土等悬浮物质,以及可溶性的非糖杂质,如各种有机盐`胶体物质和无机盐等。清洗方法一般是将混合汁加热和加化学药剂,使杂质行成沉淀,然后将沉淀分离,以获得清澈透明`色度低的汁。为了取得除去非糖质的最大效果,还应使沉淀物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和过滤性能,以便于分离。 4.蔗汁的蒸发 为了减少全厂蒸气的消耗量,二次蒸气的利用是一条主要途经,因而行成了糖厂热力经济研究的中心,可问题之一。从蔗汁蒸发出来的二次蒸气的潜能,它不仅可以用于下一次加热,也可以引出供其它设备用,还可以将其抽出经压缩提高压力后作为首效蒸发罐的加热蒸汽。从蒸发罐抽出并用于其他设备的二次蒸汽,通常都在二次蒸汽的管道上抽出,但也有在下一效的汽鼓中引出的,这可提高汽鼓中蒸汽的流速和充分排除不凝气体,因而可提高下一放的蒸发放能。 5、蔗糖的结晶 清汁经蒸发浓缩,成为60—65B力,温度为60℃左右的糖浆,称为粗糖浆。必须再进一步加以浓缩使之析出结晶。煮成的结晶。和糖蜜的混合物称为糖膏。糖膏卸下后,再降温冷却,使蔗糖的析出较完全,并使原有和结晶继续长大,这个过程就是助晶。助晶后的糖膏通过高速回转离心机使蔗糖结昌与糖蜜分离开来,分离得到的白砂糖再经干燥,筛分,得到一定规格的产品,即成为成品的白砂糖。 三、白砂糖的包装 袋装每包规格100Kg,目前一般用塑料袋包装,袋为两层,内层为塑料薄膜袋,外层为尼龙带编织袋,规格为50Kg,也有Kg袋的塑料袋包装,多用于优级糖或精白糖。经包装后的成品,按编号取样分析,如质量标准合格,即可送入库。

甘蔗制糖原理与技术第二分册蔗汁清净课件重点

第二分册蔗汁清净 第一章蔗汁成分及物化性质 1、还原糖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分解?分解后出现什么产物,对制糖有什么影响? 2、蔗汁非糖分中的胶体物质、含氮物、色素等主要包含哪些物质,它们对生产过程有什么影响? 1、(1)在碱性条件下分解,最终形成各种复杂的色素,影响生成物的色泽,并影响混合汁和产品质量 (2)在中性和弱酸性条件下分解,生成酸性物,使糖汁PH下降,色值增大,产生CO2,使糖膏发胀,产生热量,使糖蜜中蔗糖加速分解 2、非糖分 胶体物质: (1)果胶:果胶产生果胶酸,与石灰作用得到粘性大且难过滤的钙盐沉淀 (2)树脂质:成为一种造蜜物质而影响糖分的回收 (3)淀粉:淀粉水解溶入蔗汁成为糊精及低聚糖,影响蔗糖结晶 (4)葡聚糖:影响糖度 含氮物: (1)蛋白质:增大糖液的粘度,增加过滤的困难 (2)氨基酸:一种对制糖有害的物质,影响糖分的收回 (3)酰胺:产生氨气,使糖汁PH不稳定 色素: (1)叶绿素、叶黄素:叶绿素在蔗汁中形成乳浊液分散在蔗汁中,或水解或叶绿酸、叶绿醇及甲酸,与石灰生成叶绿酸钙沉淀。叶黄素分散在糖汁中。 (2)多酚类:易变成深色物质 (3)生产过成中形成的色素:影响产物色度,影响产品质量 第二章蔗汁提净的胶体与表面化学

1. 从胶体化学观点理解提净机理 蔗汁中的各种糖分及非糖分都以胶体状态分散存在,胶体溶液与真溶液有不同的特点,在进行澄清过程中的蔗汁中的各种成分既发生化学反应,也有以胶体为特征的各种物理化学变化。糖厂提净蔗汁是利用絮凝汁及脱色剂,利用它们有某一定的PH对蔗汁中的胶体起混合、反应、凝聚、絮凝等几种作用,最后使蔗汁中的细小悬浮胶体杂质聚集成粗大的絮凝沉淀物,而得以从清汁中产生大量沉淀钙盐,这些沉淀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有助于澄清及除色。此外,还发生一些酸碱中和、漂白及破坏色素的作用 2. 糖厂常用的电解质及它们的特性 (1)石灰CaO:微粒带正电,与负电胶体产生脱稳凝聚而电中和沉淀,生成蔗糖钙盐 作用:中和有机酸、沉淀及凝聚非糖分、分解非糖分 (2)SO2: 生成CaSO3,吸附胶体非糖分 抑制色素生成 降低钙盐含量 降低粘度 (3)磷酸: 与钙离子反应生成Ca3(PO4)2 吸附大量可溶性钙盐 微粒与钙离子架桥作用形成絮状物 (4)CO2: 与石灰生产CaCO3,是良好的吸附剂和助滤剂 (5)聚合电解质: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起絮凝架桥胶体粒子的作用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氧化铝 3. 胶体稳定性的解除及凝聚可通过哪些途径?

甘蔗制糖工艺流程及简介

砂糖生产工艺流程图

2.生产工艺描述 (1)甘蔗质量检验 甘蔗经质量检验合格后才能过磅进厂。 (2)蔗场贮存 甘蔗进厂过磅后一部分直接投入生产线,一部分暂时贮存在蔗场,蔗场须保持清洁、无杂物、正常情况下,甘蔗在蔗场停留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 (3)甘蔗破碎 用撕解机将甘蔗斩切成丝状及片状后,用打散机把蔗料打散及理平,以利入辘压榨。 (4)除铁 在进行甘蔗预处理的过程中,可能有铁块、螺栓或折断的蔗刀等进入输蔗机。这些铁块会随蔗料进入压榨机,损坏压机的齿纹。因此,必须在压榨机之前安装一台除铁器,以便把混入蔗料中的铁块除去。 (5)压榨提汁 使用压榨机将甘蔗中的糖汁压榨出来,以提取甘蔗中的糖分。压榨过程中加入的一定量渗透水,用来稀释蔗渣中的残留原汁或较浓的糖汁,这样就会有更多的糖分被提取出来。经六座压榨机压榨出来的蔗汁称为混合汁,混合汁经滚筒筛选过滤蔗渣糠后流入汁箱,并进行预灰处理,然后以泵送方式输送到制炼车间。 (6)一次加热 混合汁通过管道进入一次加热器,通过对蔗汁的加热,对蔗汁中的非糖份有一定的凝聚作用以及杀菌和消泡作用;第一次加热的温度高,除去胶体愈彻底,但高温、酸性条件下又会加速蔗糖转化。依据目前的清净设备条件,一次加热温度宜控制在55~70℃。混合汁经一次加热后进入混合汁箱。 (7)混合汁箱 混合汁箱是用来存放混合汁的,混合汁在这里的停放时间很短,它主要起的是缓冲作用。同时加入磷酸与预灰加入的石灰乳反应生成磷酸钙。磷酸钙盐在生成沉淀过程中能吸附阴离子,脱色效果显著。混合汁产生的泡沫,可适量添加消泡剂。混合汁以及泵送方式送入硫熏中和器。 (8)中和 加热后的混合汁进入硫熏中和器,混合汁吸收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从气相转入液相,与此同时,蔗汁中的二氧化硫与加入的石灰乳生成大量的亚硫酸钙沉淀起着吸附

探析甘蔗制糖生产过程控制要点

探析甘蔗制糖生产过程控制要点 发表时间:2018-05-28T16:29:35.1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作者:黄鹏[导读] 摘要:糖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其能够在提升食品美味程度的同时,增强人们心里愉悦感。 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安装有限公司摘要:糖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其能够在提升食品美味程度的同时,增强人们心里愉悦感。就目前来看,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糖,在很大程度上是从甘蔗中提取出来的。这就需要对甘蔗制糖生产工艺流程和控制要点综合分析,避免甘蔗制糖生产中出现问题,借以为提升甘蔗制糖生产水平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关键词:甘蔗制糖;生产过程;控制要点引言 众所周知,在进行甘蔗制糖时会产生一系列污染,这对于制糖工厂周边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有着严重的影响。这就应在传统甘蔗制糖模式下引入新型生产模式,一如改善传统甘蔗制糖的弊端。在提升甘蔗制糖销率的同时,确保我国制糖行业发展水平有进一步提升。不仅如此,在甘蔗制糖过程中还需要制定有效控制措施,降低制糖过程中产生污染物力度,全面提升我国甘蔗制糖水平。 1甘蔗制糖生产过程控制要点 1.1中和硫熏强度 在进行甘蔗制糖工作时,必须保证该流程硫熏强度在20—30cc,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保证甘蔗制糖水平的同时,降低制糖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的可能。但是在多方面因素的干扰下,当前在实施甘蔗制糖工艺时,所涉及的硫熏强度没有达到相关标准,导致清汁质量和所生产糖的质量不符合相关标准,这对于食用者人身安全也产生极大的威胁。针对于这一点,在进行甘蔗制糖时,必须对该过程硫熏强度进行中和处理,避免甘蔗制糖过程中产生大量有害物质,进一步提升甘蔗制糖品质。 1.2清汁pH和色值 一般来说,甘蔗制糖过程中产生的清汁与后期糖类物质生产效果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为保证清汁pH和色相复合相关要求,必须按照规定的流程开展甘蔗制糖过程,同时将该过程中清汁pH偏差控制在0.1—0.3之间。理论上来说,清汁PH大小会影响清汁色值大小。这就需要对甘蔗制糖过程中清汁pH实施有效控制,同时保证清汁中残硫和钙盐含量符合我国制糖工业而发展需求(详见表1)。 1.3糖浆浓度 在进行甘蔗制糖时,还涉及糖厂蒸发工序,这一工序的作用在于提升甘蔗制糖销率,有效处理甘蔗制糖过程中各类能耗产品,避免甘蔗制糖过程中投入大量能源物质。一般来说,在进行糖厂蒸发工序时,主要时在高温密闭的容器中进行的。在这种高温密闭的环境下,甘蔗所产生的糖汁必然出现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这对于糖浆浓度也有很大的影响。加上高温密闭容器中实施的蒸发工序所产生的各类反应难以通过肉眼判断,也就是说制糖工作人员并不能有效察觉糖浆浓度变化。一旦甘蔗所产的糖浆浓度超过相应标准,必然导致泵送管堵塞,对于甘蔗制糖后续流程实施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甘蔗制糖过程中,必须要求相关人员对该项工艺中所产生的糖浆实施有效分析,同时采取适当措施将糖浆浓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在保证糖厂蒸发工序顺利开展的同时,降低泵送管堵塞的可能。 1.4种子纯度及配料 作为甘蔗制糖过程的重点,煮糖操作与产品质量和原材料回收水平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为保证煮糖操作顺利开展,应对该过程中应用的原材料和配料实施有效分析,并按照分析结果开展煮糖工艺。受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在进行煮糖工艺时经常出现种子纯度和配料选取不合理的问题,这就需要对煮糖工艺中种子浓度要求和配料应用效果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分析。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将种子浓度和配料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降低煮糖工艺中出现问题的可能,全面提升甘蔗制糖过程的合理性。 2实现甘蔗制糖生产过程生态模式的方法 2.1建设经济区域重点发展项目 在开展甘蔗制糖省产工艺时,需要相关人员对蔗糖生产工业园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实施有效分析,并保证蔗糖生产各个工艺流程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有效控制甘蔗制糖生产过程中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为提升蔗糖生产水平提供有效参考依据。一般来说,在甘蔗制糖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废弃物。这就需要将相应废弃物投入第二次蔗糖生产工艺当中以保证各类废弃物能够实现回收再利用的目的。在对甘蔗制糖生产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时,这一工艺流程与相关物质生产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也就是说蔗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还能够实现其他工艺生产的目的,降低生产废弃物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确保各项生产工艺顺利开展。 2.2制定甘蔗生产有关策略 一般来说,在甘蔗制糖生产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外在因素的干扰,无形中加大蔗糖生产难度。导致甘蔗过度消耗,制糖行业中甘蔗供不应求。在这种条件下就需要有关部门能够下达关于甘蔗种植的政策,在提升当地甘蔗种植水平的同时,环节制糖行业甘蔗供不应求的现状,推进甘蔗制糖生产顺利开展。通过相关政策的控制,还能够避免甘蔗种植时出现问题,以实现甘蔗种植水平提升的目的。 2.3应用清洁性技术手段 在对传统蔗糖生产工艺进行深入分析,明确传统蔗糖生产工艺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不仅仅影响蔗糖生产效率,还会产生大量废弃物,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非常严重的影响。而且传统蔗糖生产工艺中还存在原料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加大原料出现浪费问题的可能,影响蔗糖生产效果。在这种条件下,就需要引入清洁性技术手段。降低蔗糖生产中废弃物数量,有效提升生产原料的利用效率。从清洁性制糖工艺的角度出发,这一新型制糖工艺能够将甘蔗制糖生产过程中产生废弃物投入其他工艺生产当中,借以实现甘蔗制糖生产循环的目的(见图1)。通过生态循环原理能够将蔗糖生产中的原材料转化成酒精、水泥和纸张等副产品,这对于实现工农业统一发展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甘蔗制糖装置自动控制解决方案

甘蔗制糖装置自动控制解决方案 一、前言 食糖是天然甜味剂,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是饮料、糖果、制药等含糖食品中不可或缺的原料。 我国作为重要的食糖生产国和消费国,糖料种植在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仅次于粮食、油料、棉花,居第四位。中控作为国内领先的自动化设备供应商,能够很好的满足甘蔗制糖行业各个工段的监控要求,有效提高制糖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竞争力。 二、工艺流程简介 总体来看,甘蔗制糖的基本步骤分为:原料→提汁→澄清→蒸发→煮糖与结晶→分蜜→干燥→筛分→包装→贮藏。 三、控制方案 3.1 提汁 从甘蔗中提取蔗汁主要有压榨法与渗出法两种。 在压榨法提汁生产过程中,为了实现蔗料的平衡输送和均衡压榨,需要自动调节的项目 包括: 输蔗带速度调节 根据第1座高位槽的料位高度,自动调节三级输蔗带速度,杜绝空槽或涨槽的现象。各 台输蔗带的速度将按随动的原理协调调节,保持进蔗量的均衡。 压榨机转数自动调节 压榨机列的自动调节是靠保持各高位槽稳定料位来实现,第1座压榨机根据榨量要求保持某一固定转速,由三级带的调速维持高位槽的料位稳定,保证均衡进榨。2-6座压榨机是靠自身的瞬时调速来稳定各自高位槽的料位,从而保证通过各榨机的蔗层厚度均匀,达到高榨、高抽出、低负荷的目的。 渗透水比例调节 中 控 S U P C O N

根据压榨量及合理的渗透比,调节清水泵出口阀门开度,调节清水流量,使渗透水保持在最佳值。 清水箱、混汁箱水位调节 分别以调节热水阀的开度,保持清水箱水位;调节混汁泵出口流量来保持混汁箱的液位。 清水箱水温自动调节 调节进入清水箱的冷水阀门开度,调节清水箱内水温,基本保持要求的温度。 混合汁液位-流量控制 自动根据汁池的液位变化自动调节流量,以保证汁池的液位不至于满溢或抽空。 设置完善的连锁保护系统 各级输蔗带、齿耙机、榨机列连锁关停,保证任何一台设备在任何情况下停机时,前面的齿耙机和输蔗带立即随停。 渗出法的控制要点与策略: 渗出汁pH 值的控制 在渗出过程中,为了防止糖分的转化,一般要把渗出汁的pH 值调整在6.0~6.5范围。系统根据输蔗机的蔗量负荷比例控制加灰量,以维持渗出汁的pH 值在合适范围。 渗出汁温度控制 通过调节蒸汽阀门实现对渗出汁温度的控制 渗透水量控制 依据输蔗量,按比例对渗透水注加量的阀门进行调节。 3.2 澄清 控制要点与策略: 预加灰控制系统 ? pH 值控制:即按预灰桶出口糖汁的pH 值控制加灰量 ? 预灰比值调节系统:按糖汁流量控制加入石灰乳量 主加灰自动控制系统 ? 配比自动控制:将预灰过程同主灰过程放在一起考虑,即设计一套公用的配比 调节系统。 ? 石灰乳浓度的测量 中 控 S U P C O N

甘蔗制糖过程有色物质的变化

甘蔗制糖过程有色物质的变化 1、甘蔗提汁过程的增色作用 甘蔗中原来的糖汁的色泽是不深的,但混合汁的颜色却很深,呈棕黑色。人们很早就发现,甘蔗原汁中的多酚类物质受到氧化酶的催化作用被氧化,以及和铁反应都会形成很深的颜色。如果能避免氧化作用或不与铁器接触,则糖汁色泽会浅得多。 主要是甘蔗中的多酚类和铁及氧起反应后,生成深色的化合物。即多酚类和由提汁设备溶解入蔗汁中的铁结合生成深色物质。溶入蔗汁的铁最初是低价的,但由于蔗汁中同时存有氧化酶而迅速变为高价铁。氧化酶、过氧化酶和酪氨酸酶与多酚类和铁共存,是蔗汁颜色深的主要原因。 研究证明,糖汁中的酪氨酸受多酚氧化酶作用而生成的邻二酚苯丙氨酸,是糖汁和白糖显色的主要因素。研究亦证明了糖汁中的酪氨酸易被酪氨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氧化生成DOPA,后者再被氧化酶氧化,或在某些条件下自行氧化,结果都生成深色物质。DOPA亦可与铁(二价或三价)反应生成深色物质。酪氨酸酶的活性在20℃和pH 6~7 时最强,在低pH下较弱;从60℃开始活性减弱,到80℃失去活性。 甘蔗中原有的多酚类物质有高分子和低分子的,前者会分裂成小的酚类物,形成更多色素;而小分子又会受氧化酶作用缩合生成更深

色的大分子化合物。多酚类又易与铁络合生成深色的物质。如果将甘蔗先加热把氧化酶破坏,压出的蔗汁的颜色就浅得多。 自然界中,由酶催化使有机物氧化而生成深色物质的现象是很普遍的,这称为酶促褐变。铁和各种酚类物结合形成稳固的络合物,颜色很深。这是糖汁变深色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将糖液中的铁除去,则多数糖液都会变得较浅色。 总的来说,多酚类、铁和氧、氧化酶是糖品出现深色的基本原因,减少任何一个因素都能够使糖品的颜色明显变浅。 目前的制糖生产方法,在提汁阶段形成深色的糖汁,而在后阶段则要千方百计花很大成本去脱色。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可惜,制糖生产过程难以避免接触铁器和空气,也不可能避开多酚类。但是应该努力寻求一种可行的方法,尽量减少前阶段的色素生成,减轻后阶段的脱色负担。可以设想和研究一种新的工艺路线:先将甘蔗中的氧化酶破坏,然后再用较小接触铁器的方法提取蔗汁,力求得到淡色的糖汁。这样就可以大幅度减轻澄清工段的负担,减少澄清剂用量,简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并减少滤泥产量。 2、澄清过程中有色物质的变化 常规的澄清方法都将蔗汁加灰加热,此时蔗汁中的酚类物发生了两种不同的变化。一是部分酚类物分解或缩聚形成更深色的物质(包括浅色的原花色素甙水解为花色素),二是部分酚类物--主要是高分子的鞣质与蛋白质结合一起凝聚析出,使糖汁色值有所降低。虽然

甘蔗制糖工艺流程及简介

. 砂糖生产工艺流程图

2.生产工艺描述 (1)甘蔗质量检验 甘蔗经质量检验合格后才能过磅进厂。 (2)蔗场贮存 甘蔗进厂过磅后一部分直接投入生产线,一部分暂时贮存在蔗场,蔗场须保持清洁、无杂物、正常情况下,甘蔗在蔗场停留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 (3)甘蔗破碎 用撕解机将甘蔗斩切成丝状及片状后,用打散机把蔗料打散及理平,以利入辘压榨。 (4)除铁 在进行甘蔗预处理的过程中,可能有铁块、螺栓或折断的蔗刀等进入输蔗机。这些铁块会随蔗料进入压榨机,损坏压机的齿纹。因此,必须在压榨机之前安装一台除铁器,以便把混入蔗料中的铁块除去。 (5)压榨提汁 使用压榨机将甘蔗中的糖汁压榨出来,以提取甘蔗中的糖分。压榨过程中加入的一定量渗透水,用来稀释蔗渣中的残留原汁或较浓的糖汁,这样就会有更多的糖分被提取出来。经六座压榨机压榨出来的蔗汁称为混合汁,混合汁经滚筒筛选过滤蔗渣糠后流入汁箱,并进行预灰处理,然后以泵送方式输送到制炼车间。 (6)一次加热 混合汁通过管道进入一次加热器,通过对蔗汁的加热,对蔗汁中的非糖份有一定的凝聚作用以及杀菌和消泡作用;第一次加热的温度高,除去胶体愈彻底,但高温、酸性条件下又会加速蔗糖转化。依据目前的清净设备条件,一次加热温度宜控制在55~70℃。混合汁经一次加热后进入混合汁箱。 (7)混合汁箱 混合汁箱是用来存放混合汁的,混合汁在这里的停放时间很短,它主要起的是缓冲作用。同时加入磷酸与预灰加入的石灰乳反应生成磷酸钙。磷酸钙盐在生成沉淀过程中能吸附阴离子,脱色效果显著。混合汁产生的泡沫,可适量添加消泡剂。混合汁以及泵送方式送入硫熏中和器。 (8)中和 加热后的混合汁进入硫熏中和器,混合汁吸收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从气相转入液相,与此同时,蔗汁中的二氧化硫与加入的石灰乳生成大量的亚硫酸钙沉淀起着吸附

甘蔗制糖自动化控制方案

一、前言 食糖是天然甜味剂,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是饮料、糖果、制药等含糖食品中不可或缺的原料。 我国作为重要的食糖生产国和消费国,糖料种植在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仅次于粮食、油料、棉花,居第四位。中控作为国内领先的自动化设备供应商,能够很好的满足甘蔗制糖行业各个工段的监控要求,有效提高制糖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竞争力。 二、工艺流程简介 总体来看,甘蔗制糖的基本步骤分为:原料→提汁→澄清→蒸发→煮糖与结晶→分蜜→干燥→筛分→包装→贮藏。 三、控制方案 3.1 提汁 从甘蔗中提取蔗汁主要有压榨法与渗出法两种。 1、压榨法 在压榨法提汁生产过程中,为了实现蔗料的平衡输送和均衡压榨,需要自动调节的项目包括: ◆输蔗带速度调节 根据第1座高位槽的料位高度,自动调节三级输蔗带速度,杜绝空槽或涨槽的现象。各台输蔗带的速度将按随动的原理协调调节,保持进蔗量的均衡。 ◆压榨机转数自动调节 压榨机列的自动调节是靠保持各高位槽稳定料位来实现,第1座压榨机根据榨量要求保持某一固定转速,由三级带的调速维持高位槽的料位稳定,保证均衡进榨。2-6座压榨机是靠自身的瞬时调速来稳定各自高位槽的料位,从而保证通过各榨机的蔗层厚度均匀,达到高榨、高抽出、低负荷的目的。◆渗透水比例调节

根据压榨量及合理的渗透比,调节清水泵出口阀门开度,调节清水流量,使渗透水保持在最佳值。 ◆清水箱、混汁箱水位调节 分别以调节热水阀的开度,保持清水箱水位;调节混汁泵出口流量来保持混汁箱的液位。 ◆清水箱水温自动调节 调节进入清水箱的冷水阀门开度,调节清水箱内水温,基本保持要求的温度。 ◆混合汁液位-流量控制 自动根据汁池的液位变化自动调节流量,以保证汁池的液位不至于满溢或抽空 ◆连锁保护系统 各级输蔗带、齿耙机、榨机列连锁关停,保证任何一台设备在任何情况下停机时,前面的齿耙机和输蔗带立即随停。 2、渗出法 渗出法的控制要点与策略如下: ◆渗出汁pH值的控制 在渗出过程中,为了防止糖分的转化,一般要把渗出汁的pH值调整在6.0~6.5范围。系统根据输蔗机的蔗量负荷比例控制加灰量,以维持渗出汁的pH值在合适范围。 ◆渗出汁温度控制 通过调节蒸汽阀门实现对渗出汁温度的控制 ◆渗透水量控制 依据输蔗量,按比例对渗透水注加量的阀门进行调节。

甘蔗制糖

1、煮糖制度的内容:规定各系糖膏和糖蜜等中间制品的纯度,以及各种物料的使用流程, 即煮制各种糖膏和种子所用物料。 2、煮糖制度的重要性:煮糖制度是糖厂煮练技术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保证产品质量、提高 蔗糖收回率、平衡物料、充分发挥设备性能以及保持良好的生产秩序都有很大影响。 3、制定煮糖制度的首要依据:糖浆纯度以及产品种类和质量要求。 4、制定煮糖制度的主要技术问题:赤糖(丙糖)的去路、丙糖膏纯度、各系糖膏的纯度降、 煮甲种膏提高产品质量、甲洗蜜的使用。 5、煮糖制度的制度原则:保证产品质量;保证平衡生产;减少糖膏的煮质量;缩短煮糖时 间。减少糖分的损失。 6、伪晶生成的原因:A 饱和度过大;B 母液过多;C 母液纯度过高;D 煮糖过程对流不 好;E 气压、温度、真空度波动;F 设备破漏。 7、防止产生伪晶的预防措施:A 密切注意糖膏的动态,有预见性地判断产生伪晶的可能性, 及时采取预防措施;B 入料量要时刻与晶体吸收糖分平衡,使晶体经常处于吸收良好状态,晶体与母液保持合理的容积比例,不可让母液过多;C 伪晶出现前,在玻璃板上可看到母液变厚,此时要及时加大入料或入水将糖膏放稀,随后再逐步收浓或煮水,使母液糖分逐渐减少到正常情况。D 在煮糖膏内装设机械搅拌。 8、按过饱和度不同分区:A 最低的过饱和区即过饱和稳定区;B 中间的过饱和区即过饱和 不稳定区;C 高的过饱和区即自然起晶区。 9、起晶阶段要求:生成的晶体质量好,均匀、整齐、棱角完整、形态好、数量适当,为随 后的养晶阶段打下良好基础。 10、在糖液中的起晶方法:自然起晶区、刺激其景区、晶核起期晶区。 11白糖残留二氧化硫偏高的主要原因和处理方法: 原因:A 糖浆硫熏量偏大;B 澄清处理不好,清汁残留二氧化硫偏高;C 滤汁质量差,增加了入罐清汁的二氧化硫量;D 蔗糖结晶质量不好,晶体缺陷多和细晶粒多。 处理方法:A 应当经常取硫熏前后的糖浆,用碘液滴定,测定它们的二氧化硫含量;B 应当经常取澄清汁和滤清汁用碘液滴定,分析它们的二氧化硫量;C 甘蔗的质量要好,新鲜,酸度小,胶体物质含量低,以及石灰质量好保持清汁PH或波动稳定;D 加强对澄清技术条件的控制,力求适当和稳定。采用新的滤汁处理技术。 12澄清的三要素:时间、温度、PH值 13澄清的必要性(目的):除去混合汁中德非糖分(杂质);B 提高产品质量;C 提高糖分的收回。 10 澄清工艺的评价:石灰法、普通亚硫酸法、强碱亚硫酸法、二次碳酸发。 11 蒸发的的工艺要求:A 保证糖浆浓度达到煮糖入缸要求;B 减少糖分损失;C 减缓积垢的形成速率;D 提高热能利用,减少热能损失。 12蒸发的化学变化:蔗糖转化、色值增加、碱度的变化、纯度的变化。 13积垢的清楚方法:化学方法、(煮碱)、物理方法、机机法、管外油垢法。 14 蔗糖的结晶速度的影响因素:A 过饱和度;B 糖液纯度;C 温度;D 糖液粘度;E 对流循环。 15 白糖灰分超高的原因、防范、处理方法: 16 影响质量因素 17 澄清过程的工艺流程图、简述工艺技术条件 磷酸亚硫酸流程图、原理、技术条件, A 磷酸亚硫酸法澄清: 基本流程、技术条件、缺点:P109

甘蔗制糖的工艺流程是怎样的

甘蔗制糖的工艺流程是怎样的 从甘蔗提取蔗汁的方法有压榨法与渗出法。压榨法是对甘蔗通过预处理和压榨设备与渗浸系统相配合提取蔗汁的方法。渗出法是甘 蔗经预处理破碎,通过渗出设备和采用一定的流汁系统,蔗料经水 和稀糖汁淋渗,使甘蔗糖分不断被浸沥而洗出的方法。 甘蔗压榨法 压榨提汁原理主要是将甘蔗斩切成丝状与片状的蔗料,入压榨机,使充满蔗汁的甘蔗细胞的细胞壁受到压榨机辊和油压的压力而破裂,蔗料被压缩,细胞被压扁的同时排出蔗汁;借助于渗浸系统将从压榨 机排出、开始膨胀的蔗渣进行加水或稀汁渗浸,以稀释细胞内的糖分,提取更多的蔗汁。 蔗料相继通过几座三辊压榨机被多次压榨。在蔗料进入末座压榨机之前加水渗浸。加入的水称渗浸水,一般用量为甘蔗量的15~25%。从末座榨出的汁称末座榨出汁,它随即被泵入前一座压榨机作为渗 浸液,渗浸进入该座压榨机的蔗料,所榨出的稀汁再作前一座压榨 机的渗浸液,如此直至第二座压榨机,这就是糖厂普遍使用的复式 渗浸法。由第一座及第二座压榨机压出的汁合并成混合汁,送清净 处理。从末座压榨机排出的蔗料称为蔗渣。蔗渣中水分为45~50%, 糖分1~4%,纤维分45~52%,可溶性固体物1.5~6%。蔗渣送锅炉作 燃料,或另作其他工业原料。衡量提汁方法的提糖效率用糖分抽出率,其定义为从甘蔗中已被提取的蔗糖对甘蔗中蔗糖的质量百分数。甘蔗糖厂糖分抽出率在92~97%之间。 压榨提汁主要设备包括切蔗机、压榨机及其驱动装置、渗浸系统及相应的输送设备。切蔗机由蔗刀及驱动装置组成。压榨机由3个 辊子及机架构成。三辊压榨机的辊被装嵌成三角形,视其所处位置 分别称为顶辊、前辊和后辊。顶辊与前、后辊间有一定的间隙。3 个辊的轴端带有传动齿,由原动机如电动机、汽轮机或蒸汽机经减 速装置驱动顶辊,从而使3个榨辊以相同的速度转动。

甘蔗制糖法-流程篇

白糖的自作方法和分类介绍 制作流程: 甘蔗制糖 一:甘蔗的介绍 以甘蔗为原料,经提汁、清净、蒸发、结晶、分蜜和干燥等工序制成白砂糖、粗糖等产品的过程。甘蔗特性、蔗汁的化学成分及性质,对制糖工艺影响甚大,是选择生产方法及工艺条件的依据。 甘蔗是禾本科植物,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广泛分布种植在从北纬34°至南纬31°的范围,遍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每年甘蔗种植面积约1583万公顷。甘蔗生长期为10~16个月,长的达18~24个月。每公顷产蔗量随生产期延长而增高。美国的夏威夷单产最高,每公顷产蔗量为207吨。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多的是印度和巴西。 中国种植甘蔗的省(区)有14个,以广东、广西、台湾、云南、福建等为主,其次有海南、四川、江西、湖南、浙江、贵州、湖北、河南和陕西等省。全国甘蔗种植面积约90万公顷(含台湾省7.5万公顷),每公顷平均产蔗量51吨,其中以台湾省和福建省最高,分别为75吨和72吨。 甘蔗的化学成分随品种、土壤、气候、成熟程度等的不同而变化甚大。成熟的甘蔗水分为70~77%,蔗糖分12~18%,纤维分9.5~12.0%,无机物0.5~1.4%,非糖分0.7~1.0%。 甘蔗作为制糖原料,既要有足够的蔗源以满足糖厂生产,同时要求蔗茎的蔗糖分和纤维分较高,非糖分要低。甘蔗的蔗糖分随生长期而逐渐提高,成熟时达到最高点,然后逐渐下降。甘蔗一经收获,便开始失水减轻重量,蔗糖逐渐转化为还原糖,从而使纯度下降。在干燥和高温条件下更易转化。因此,甘蔗不能贮存,应尽快送糖厂加工,以收获后不超过2天即加工为宜。 二、甘蔗制法的流程工序: 甘蔗制糖工序包括提汁、清净、蒸发、结晶、分蜜和干燥。后4道工序的工艺技术与甜菜制糖的基本相同(见)。 <1>提汁:从甘蔗提取蔗汁的方法有压榨法与渗出法。 ①压榨法是对甘蔗通过预处理和压榨设备与渗浸系统相配合提取蔗汁的方法。 ②渗出法是甘蔗经预处理破碎,通过渗出设备和采用一定的流汁系统,蔗料经水和稀糖汁淋渗,使甘蔗糖分不断被浸沥而洗出的方法。 甘蔗压榨法压榨提汁原理主要是将甘蔗斩切成丝状与片状的蔗料,入压榨机,使充满蔗汁的甘蔗细胞的细胞壁受到压榨机辊和油压的压力而破裂,蔗料被压缩,细胞被压扁的同时排出蔗汁;借助于渗浸系统将从压榨机排出、开始膨胀的蔗渣进行加水或稀汁渗浸,以稀释细胞内的糖分,提取更多的蔗汁。 压榨法生产流程是压榨法一般采用的生产流程。蔗料相继通过几座三辊压榨机被多次压榨。在蔗料进入末座压榨机之前加水渗浸。加入的水称渗浸水,一般用量为甘蔗量的15~25%。从末座榨出的汁称末座榨出汁,它随即被泵入前一座压榨机作为渗浸液,渗浸进入该座压榨机的蔗料,所榨出的稀汁再作前一座压榨机的渗浸液,如此直至第二座压榨机,这就是糖厂普遍使用的复式渗浸法。由第一座及第二座压榨机压出的汁合并成混合汁,送清净处理。从末座压榨机排出的蔗料称为蔗渣。蔗渣中水分为45~50%,糖分1~4%,纤维分45~

甘蔗制糖的工艺流程是怎样的

甘蔗制糖的工艺流程是怎样的 甘蔗特性、蔗汁的化学成分及性质,对制糖工艺影响甚大,是选择生产方法及工艺条件的依据。下面跟着一起来看看甘蔗制糖的工艺流程是怎样的。 甘蔗制糖工艺流程之提汁从甘蔗提取蔗汁的方法有压榨法与渗出法。压榨法是对甘蔗通过预处理和压榨设备与渗浸系统相配合提取蔗汁的方法。渗出法是甘蔗经预处理破碎,通过渗出设备和采用一定的流汁系统,蔗料经水和稀糖汁淋渗,使甘蔗糖分不断被浸沥而洗出的方法。 甘蔗压榨法 压榨提汁原理主要是将甘蔗斩切成丝状与片状的蔗料,入压榨机,使充满蔗汁的甘蔗细胞的细胞壁受到压榨机辊和油压的压力而破裂,蔗料被压缩,细胞被压扁的同时排出蔗汁;借助于渗浸系统将从压榨机排出、开始膨胀的蔗渣进行加水或稀汁渗浸,以稀释细胞内的糖分,提取更多的蔗汁。 蔗料相继通过几座三辊压榨机被多次压榨。在蔗料进入末座压榨机之前加水渗浸。加入的水称渗浸水,一般用量为甘蔗量的15~25%。从末座榨出的汁称末座榨出汁,它随即被泵入前一座压榨机作为渗浸液,渗浸进入该座压榨机的蔗料,所榨出的稀汁再作前一座压榨机的渗浸液,如此直至第二座压榨机,这就是糖厂普遍使用的复式渗浸法。

由第一座及第二座压榨机压出的汁合并成混合汁,送清净处理。从末座压榨机排出的蔗料称为蔗渣。蔗渣中水分为45~50%,糖分1~4%,纤维分45~52%,可溶性固体物1.5~6%。蔗渣送锅炉作燃料,或另作其他工业原料。衡量提汁方法的提糖效率用糖分抽出率,其定义为从甘蔗中已被提取的蔗糖对甘蔗中蔗糖的质量百分数。甘蔗糖厂糖分抽出率在92~97%之间。 压榨提汁主要设备包括切蔗机、压榨机及其驱动装置、渗浸系统及相应的输送设备。切蔗机由蔗刀及驱动装置组成。压榨机由3个辊子及机架构成。三辊压榨机的辊被装嵌成三角形,视其所处位置分别称为顶辊、前辊和后辊。顶辊与前、后辊间有一定的间隙。3个辊的轴端带有传动齿,由原动机如电动机、汽轮机或蒸汽机经减速装置驱动顶辊,从而使3个榨辊以相同的速度转动。 甘蔗糖厂生产能力,以糖厂每日压榨甘蔗吨数来表示。处理甘蔗的能力与压榨机座数、甘蔗破碎度、压榨辊直径与长度、辊子转速、甘蔗纤维分和对糖分抽出的要求等因素有关。通常,糖厂采用4~6座压榨机组成一压榨机列。亦有采用2列、3列,以适应生产的需要。 蔗汁的化学成分,随甘蔗的化学成分、甘蔗收获后存放时间和环境等不同而变化。表1 [蔗汁成分]为蔗汁化学成分。 80年代后期以来,甘蔗提汁技术一方面倾向于加强甘蔗预处理,使破碎度提高到70~80%;注重采用高位入料槽,或者采用压力入料辊(又称齿状入料辊)两个与传统的三辊压榨机组成五辊压榨机,以强化压榨机的入料,并进行预压缩,从而提高压榨机生产能力;另方面

中国制糖

中国制糖 据近代考古学方面的成果,远在史前时代,人类就已经懂得从自然界中的物质,例如蜂蜜、鲜果等之中获取甜味食物了,但这些甜味食物还只能算自然物质而不能算人类的加工制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糖业发展基本经历了早期制糖、手工业制糖和机械化制糖等三个大致阶段,这是世界糖业发展总的趋势,而我国则是这个总趋势的典型国家。早期的制糖工艺在我国的起源很早,据考证,早在殷商末年,我们的先民们就知道用谷物来制造甜味食品了。在西周时期的诗歌总集《诗经》之中,有“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的诗句,诗的意思是在西周远祖的古公亶父时代,周人西迁到了周原(今陕西岐山),这里的土地十分肥沃,即使野菜也象饴一样的甜蜜。据此我们可知,至少在西周以前,我们的先人就已经知道饴这种东西了。所谓饴,就是一种以谷物为原料制成的淀粉糖,现在一般叫麦芽糖,也称饴糖。史实证明,早在蔗糖问世之前,作为甜类食品,饴糖的食用已经很普遍了。饴糖的制造是以谷物的淀粉掺和麦芽再经过醣化熬煮而形成的粘稠状制品,民间流传十分广泛,从西周至唐代之间的史籍中都有许多食用和制作的记载,其中,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饧哺》中记叙最为详尽,乃至直到今天,一些家庭式作坊仍然沿用古老的传统工艺进行生产并供应市场。 在甜味食品之中,蔗糖比饴糖更为重要。世界上蔗糖的发源地有两处,一处是古代的印度,这在其古籍《吠陀经》中可以知道;另一处就是古代的中国,最早的文字资料见于战国末年爱国诗人屈原(也有人认为是宋玉)所作的《招魂》,其中有“腼鳖炮羔,有柘浆些”句,意为在烹煮鳖鱼和煎炸羊羔这些美味食品的时候,还要淋上一些“柘浆”调味。所谓柘浆,也就是指甘蔗榨出来的甜汁,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至少在战国末期,位于南方的楚国不但已经有了甘蔗的种植,而且人们已经能够懂得榨出其中的甜汁来作烹调食物时的调味品;又由于《招魂》一诗通篇描写的是民间常见的招徕亡魂的风俗礼仪,与之同时描写的还有稻、麦、鸡、牛等民间常用的食物,这足以说明蔗类制品的榨取与食用在当时已经相当普遍。 到了西汉时代,蔗类制品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刘歆《西京杂记》曾述及“闽越王献高帝石蜜五斛” ,所谓石蜜,即是指以甘蔗为原料制成的固态制品,这与战国后期的液态“柘浆”,应该是一个技术上的进步。高帝即是指汉代的开国皇帝刘邦,可知汉初的蔗糖制品尚是稀罕之物,否则就不会作为贡品上献于皇帝。当然,汉代之际柘浆依然存在,不过功能又有了进展。元鼎五年(前112)十一月辛巳朔旦,汉武帝祀于甘泉宫,令司马相如等数十人赋诗称颂,共同制作了《郊祀歌》十九章,中有“泰尊柘浆析朝酲”之句。这句话的意思是:用甘蔗汁可以解去贵人们早上犹未退去的宿酒。由此可见,至迟在西汉中期,人们使用甘蔗汁,不但是一种常用的调味食品,还往往用来作解酒之用。 同样也是这个司马相如,他的名作《子虚赋》,其中在描述楚国的物产如何丰富时,也有“诸蔗猼且”的文字表述,其中“猼且”即是古代的芭蕉,不属于本文的讨论范畴,而“诸蔗”就是甘蔗。这可以说明,大致在司马相如在世时的西汉中期这两百余年之中,对于蔗汁的食用已经成为社会上层人物比较常见的事情。 我们可以认为,在西汉中期的汉武帝时代,蔗糖的制取与食用应该是相当普遍的事情,这不但在司马相如的文赋中屡有出现,同时也见于同时代的其它人,例如东方朔的《神异经》:“南方有 之林……促节多汁,甜如蜜,咋啮其汁令人润泽……多则伤人。是甘蔗能减多益少,凡蔗亦然。”“ ”一词,后来逐渐写成了“甘蔗”。它不但指出了蔗类植物的产地,甚至还指出了“多则伤人”这样科学论断,这与当代医学之中认为糖类制品不宜多吃是相一致的,笔者据此认为,如果不是因为蔗糖食品的相应普及,当时的人们是不可能知道其“多则伤人”的医学知识的。 值得一提的还有近代的考古成果。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所出土的简牍中有“糖一笥”的记载,笔者认为,其物能放置于竹笥之中,当是固态的制成品而无疑。这不但与战国时期液态的“柘浆”,在技术上可说是大大地进了一步,

甘蔗种植问题及全球白糖生产规律

我国食糖的生产销售年度从每年的10月到翌年的9月,开榨时间由北向南各不相同。一般讲,我国制糖生产期从11月至翌年4月。甜菜糖榨季从每年的9月底或10月初开榨,到次年的2月结束。甘蔗糖厂中江西、湖南省10月底或11月初开榨,广西、广东、海南等省区11月中或12月初开榨,云南省12月底或次年1月初开榨,到次年的4月-6月结束。 甘蔗是四季性生产植物,原产于热带地区,随着世界制糖工业的发展,现已生长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甘蔗的生长受到各种自然条件的限制,需大量及经常性雨水来生产糖分,干旱会严重影响单位产量。亚热带地区的气候条件对于延长甘蔗生长季节,获得高产极为有利。因此,世界大面积的高产蔗区,大部分在南北纬度的20℃等温线和南北回归线之间的亚热带。一般甘蔗种植一次,宿根可再长芽生长并每年收割(宿根蔗),经过3-4次收割之后,收获量显著下降,须重新种植(新植蔗)。甘蔗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较强的阳光和充足的水肥。我国的蔗区分布很广,地跨热带、亚热带及温带,蔗区的平均气温和降雨量如下表所示。 我国主要蔗区的平均气温和平均降雨量 蔗区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四川云南海南 气温℃ 22.5 22 21.5 22.5 18.5 19 24.6 雨量mm 1750 1600 1400 2250 1100 1000 1870 资料来源:《甘蔗制糖原理与技术》第一页,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由上表可以看出,我国各甘蔗主产区的年平均气温在18.5℃-22.5℃之间,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2250mm之间,这种条件很适合甘蔗的生长。甘蔗的生长对土壤的适应性比对气候的适应性还要大,为了获得甘蔗的高产、稳产,必须不断改良土壤的物理特性和肥沃程度,使他适应甘蔗的各个生长阶段的要求。我国两广(广东、广西)地区的红土壤和紫黑土壤都适宜于甘蔗的生长。 5.甘蔗高产的条件 适宜的温度:甘蔗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适宜的温度是:除了生长成熟期需要昼夜温差大,最低温度在20℃以下和冷凉气候外,其余各生长期的适宜温度在25℃-32℃之间。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甘蔗生长快,各生长期所需时间短,成熟早,蔗糖分高。温度低于20℃,生长缓慢,13℃以下停止生长或生长极慢。但品种适应性不同,冻害起点温度也不同。-1℃左右萌动芽被冻死。-1℃以下,如果低温时间长,地上的叶片、休眠芽和蔗芽可能被冻死。甘蔗生长的适温较高也是由品种遗传性所决定的。在甘蔗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中,所需要的温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甘蔗根的萌芽(生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