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戒断反应

戒断反应

戒断反应
戒断反应

戒断反应

戒断反应是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症候群,其机制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反跳,不同药物所致的戒断症状因其药理特性不同而不同,一般表现为与所使用的药物作用相反的症状。例如酒精戒断后出现的是兴奋,失眠,甚至癫痫发作等症状群。

目录

近年来,研究证明某些行为也会产生戒断反应,如一些网瘾少年在接受治疗戒除网瘾时也会产生戒断反应。

吸烟者在强制戒烟之后也可能会出现诸如焦躁不安、失眠、食欲增强、吐黑灰色痰、血压升高以及心律不齐等戒断反应,会产生极大的痛苦。但是这种反应大多数会随着体质恢复逐渐消失。

因吸食或者注射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等,吸毒人员进入强制隔离戒毒所以及监管场所,吸毒人员突然失去毒品后自身机体发生的一种自然、本能、依赖的条件反应。“戒断反应”影响人体机能有多种多样反应形式,所以“戒断反应”又叫“戒断综合症”。“戒断反应”往往发生在急性脱毒期间、依赖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在用药减量或停药时发生身体功能紊乱的一系

列症状和体征。

2常见症状

1、阿片类戒断综合征:症状于停药后5-6小时出现,表现为强烈渴求阿片类药物,流涕流泪、肌肉疼痛或抽筋、胃肠痉挛、恶心、呕吐、腹泻、瞳孔扩大、反复寒战、心动过速、睡眠不安等。

2、苯二氮卓类戒断综合征:症状出现于停药后1-3天,表现焦虑、震颤、恶心或呕吐、心慌、头痛、虚弱、失眠,严重者表现类似震颤谵妄或癫痫发作。一般持续3天~2周。

3、中枢兴奋剂戒断综合征:苯丙胺停用时也出现焦虑、抑郁、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胃肠道痉挛等,严重者可出现自杀。一般有长期的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史,停用精神活性物质后出现上述戒断症状,诊断并小困难。

4、戒烟引发的病症为(依赖戒断综合症):心急、胸闷、咳嗽、短暂健忘、无精神、发胖、发抖等。[1]

3药物分类

可产生戒断综合征的依赖性药物分类:

1、苯二氮卓类:乙醇,巴比妥类及其他催眠药和镇静药。

2、苯丙胺:苯丙胺,右旋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哌唑甲脂(利他灵)与苯甲吗啉。

3、大麻:大麻制剂,例如大麻和印度大麻。

4、阿片类:阿片,吗啡,海洛因,美沙酮,哌替啶等。

5、可卡因:可卡因和古柯叶。

6、致幻剂:LSD,麦司卡林(墨仙碱)和裸盖菇素(西洛斯宾)。

7、挥发性化合物:丙酮,四氯化碳和其他溶媒,例如“嗅胶”。

8、烟碱:烟草,鼻烟。

在以上八大类可产生依赖性的药物中,阿片类药物依赖流行最广,危害最大,它不但对病人身体造成极大损害,还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如犯罪。在与毒品斗争的各项工作中,禁毒是公安、司法部门的工作,而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病人则是医生的职责。

4表现形式

1、体表症状表现:流鼻涕、瞳孔散大、体毛竖起、出汗、精神恍惚等;

2、体内症状表现:腹痛、腹泻、全身酸痛、自发射精、头晕、头痛、血压上升、心跳过速、脉搏加快、发热、失眠、焦虑、烦躁、恐惧、紧张、梦呓等;

3、出现暴力性危险倾向:患者在痛苦中哀求或威胁给药,扯头发、撞头、打滚、自伤、自残,甚牟出现小白主的震颤、四肢抽筋、瞳孔扩大,严重时出现血压下降、虚脱、休克。5处理原则

1、缓慢撤完成瘾药,一般成年人,成瘾药宜在1周内逐渐

停完;体弱、成瘾久和年老者,为避免断药过程中出现脑血管意外、虚脱,可缓慢减药,在10天至2周内减完。维生素B 族及维生素C及躯体支持疗法可改善病人营养,减轻戒断时的痛苦,促大脑营养代谢疗法,如能量合剂,脑复康等有助于摆脱戒断症状。戒酒戒毒最好在戒毒中心或精神科病房进行。

2、预防戒断综合征:可递减饮酒量或毒品量;或用作用较弱的代用品替代,并逐渐递减代用品,直至停用。

3、对症处理:可口服苯二氯卓类药物如地西泮10mg,3次/日,或劳拉西泮2mg,3次/日,剂量应逐渐减少;对震颤谵妄患者,可给予地西泮10mg,4次/日,或劳拉西泮2mg,4次/日;出现癫痫发作者,可予苯妥因钠100mg,2~3次/口。药物持续应用一周后逐渐减量,直至停药。必要时予支持疗法,如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常见毒品的中毒机理、症状及救治

常见毒品的中毒机理、症状及救治 PS: 如果你参加医药卫生类各种考试,我们将为你免费提供备考方案咨询和资料服务,请添加微信号vom121 吗啡(Morphine)别名: “黄皮”、“黄砒”、“1号海洛因”等,东南亚的产品有“999”、“AAA”、“OK”等商标。一、中毒原因阿片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入药,有止痛、止咳、止泻、解痉、镇咳、麻醉等多种功效。易产生躯体和精神依赖。在以下情况时易中毒:1、超药效剂量使用或多次、重复、频繁应用本类药物;2、意外食入或故意大剂量服用本类药物;3、心、肺、肝、肾、肾上腺功能不全时应用;4、母亲中毒可使乳儿或胎儿中毒;5、小儿对吗啡特别敏感,老人代谢差,均易中毒;6、与酒精、吩噻嗪、肌松剂和中枢抑制剂如巴比妥类药对中枢及呼吸抑制有协同作用,合用可导致中毒。二、药理和毒理本品为阿片受体纯激动剂,口服易吸收,但首过效应显著,故口服效果差。常用皮下注射,30分钟后吸收60%,30%左右与血浆蛋白结合,游离型吗啡分布于全身组织,只有少数可通过血脑屏障,本品口服、肌注和静脉注射后, 分别于90、30和10分钟达作用高峰。主要在肝内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以及脱甲基生成N-去甲基吗啡和吗啡氧化而生成假吗啡。代谢物及原形(5%~10%)主要经肾排泄,少量经过乳汁和胆汁排泄,也能通过胎盘。一次用药后24小时绝大

部分排出体外。血浆半衰期2.5~3h。1.中枢神经系统:(1)镇痛和镇静:镇痛作用是自然存在的任何一种化合物无法比拟的。对各种疼痛均有效,其中对慢性疼痛优于急性锐痛。一次给药镇痛时间可达4~5小时,还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能减轻疼痛所引起的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反应,同时产生欣快感。(2)抑制大脑呼吸中枢: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主要与激动μ2受体有关。使呼吸频率减少,潮气量降低,剂量越大,抑制用越强。是吗啡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3)镇咳:抑制延髓咳嗽中枢。(4)催吐:兴奋催吐中枢,妇女尤其敏感。(5)缩瞳:兴奋中脑前核阿片受体,兴奋动眼神经核.2.心血管系统:引起组胺释放,使外周血管扩张。吗啡还作用于脑干孤束核.使外周交感神经张力降低,心率减慢,引起体位性低血压。使颅内压升高,CO2潴留,脑血管扩张。3.对胃肠道平滑肌、括约肌有兴奋作用,使它的张力提高,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括约肌痉挛, 甚至引起胆绞痛。4.提高膀胱括约肌张力,引起尿潴留。增加子宫张力,延长产程。大剂量能收缩支气管。5.产生依赖性和耐受性.三、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1)中毒症状的特点: 意识昏迷、针尖样瞳孔、呼吸深度抑制、紫绀及血压下降。脊髓反射增强,缺氧时瞳孔可显著扩大。(2)一般中毒症状:头晕、恶心、呕吐,兴奋或抑郁,口渴,呼吸有阿片味。肌张力先增强后驰缓,出汗,皮肤发痒,幻想,便秘,尿潴留,血糖升高及血压下降等。(3)严重中毒①在窒

戒毒人员生理脱毒期症状

人体本身就有类似于毒品的内源性阿片样火星物质----脑啡肽和内啡肽,它们在人体内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作用于阿片受体,通过受体后,各种信号传导系统调节体内多个系统的正常功能,以保持内环境恒定。 吸毒人员从体外大量摄入外源性阿片样活性物质如海洛因,势必扼制体内正常阿片样多肽的形成和释放,且阿片受体催外源性阿片样化合物很快产生耐受性,这就迫使吸毒人员必须使用更多的毒品才能保持体内平衡。 如果骤然中断毒品的供给,吸毒者机体的内源性阿片多肽和外源性阿片样化合物顿时缺乏,阿片受体无法通过其他阿片肽系统继续保持体内平衡,从中枢到外围各系统的正常运行秩序完全紊乱,从而出现戒断症状,易致痛苦不堪。 戒断症状发生时间和滥用方式有关,用药间隔时间短者出现早。一般,戒断症状在停药后8-12小时出现,有时3-4小时即出现,32-72小时达到顶峰,大部分在7-10小时。 急性戒断症状的表现: (5-6)8-12小时:表现是为哈欠、流泪、出汗、乏力、倦怠,类似感冒症状。 12-15小时:表现为情绪恶劣,焦虑烦躁,其后陆续出现瞳孔扩大在3mm-4mm的范围,存在对光反应。汗毛直立,胃寒起鸡皮疙瘩。厌食、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全身骨头和肌肉酸痛,颤抖不已、烦躁不安、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易激怒、抑郁。时而身上乱抓、时而用头撞墙、鼻涕眼泪外流甚至出现攻击行为,有强烈的心里渴求。此后身体便陷入极度虚弱之中,有时候发热,腹水等症状。 36-72小时:上述症状达到高峰,严重者出现呼吸抑制症状,呼吸深而慢,一分钟1~2次,瞳孔针尖样。如不及时救治,极易出现导致呼吸停止,乃至死亡。 7-10日:各类症状逐步平息。 残留症状:戒断之后可能会长期残留一些慢性症状,如严重失眠,身体各部位疼痛,胃肠道不适,乏力,情感脆弱不稳定,焦虑抑郁、激惹等等。

依赖综合征和戒断综合征的症状标准

10. 依赖综合征(成瘾综合征) 反复使用某种精神活性物质导致躯体或心理方面对某种物质的强烈渴求与耐受性。这种渴求导致的行为已极大地优先于其他重要活动。 【症状标准】反复使用某种精神活性物质,并至少有下列2项: (1)有使用某种物质的强烈欲望; (2)对使用物质的开始、结束,或剂量的自控能力下降; (3)明知该物质有害,但仍应用,主管希望停用或减少使用,但总是失败; (4)对该物质的耐受性增高; (5)使用时体验到快感或必须用同一物质消除停止应用导致的戒断反应; (6)减少或停用后出现戒断症状; (7)使用该物质导致放弃其他活动或爱好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在最近1年的某段时间内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 【说明】包括慢性酒中毒、发作性酒狂、酒精成瘾、药物成瘾。 10.4 戒断综合征 因停用或减少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综合征,由此引起精神症状、躯体症状,或社会功能受损。症状与病程与停用前所使用的物质种类和剂量有关。 【症状标准】 (1)因停用或减少所用物质,至少有下列3项精神症状: ①意识障碍; ②注意不集中;

③内感性不适; ④幻觉或错觉; ⑤妄想; ⑥记忆减退; ⑦判断力减退; ⑧情绪改变,如坐立不安、焦虑、抑郁、易激怒、情感脆弱; ⑨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 ⑩不能忍受挫折或打击; ?睡眠障碍,如失眠; ?人格改变。 (2)因停用或减少所用物质,至少有下列2项躯体症状或体征: ①寒颤、体温升高; ②出汗、心率过速或过缓; ③手颤加重; ④流泪、流涕、打哈欠; ⑤瞳孔放大或缩小; ⑥全身疼痛; ⑦恶心、呕吐、厌食,或食欲增加; ⑧腹痛、腹泻; ⑨粗大震颤或抽搐。 【严重标准】症状及严重程度与所用物质和剂量有关,再次使用可缓解症状。 【排除标准】 (1)排除单纯的后遗效应;

戒断综合征

戒断综合征 一概念: 戒断综合征指停用或减少精神活性物质的使用后所致的综合征,临床表现精神症状、躯体症状或社会功能受损。 精神活性物质指来自体外、影响大脑精神活动并导致成瘾的物质,包括酒精、阿片类、大麻、镇静催眠药、抗焦虑药、中枢兴奋剂、致幻剂等。其中,以阿片类物质的成瘾性最大,致幻剂的成瘾性最小。 二依赖性药物分类 可产生戒断综合征的依赖性药物分类: 1.苯二氮卓类类:乙醇,巴比妥类及其他催眠药和镇静药. 2.苯丙胺:苯丙胺,右旋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哌唑甲脂(利他灵)与苯甲吗啉。 3.大麻:大麻制剂,例如大麻和印度大麻。 4.阿片类:阿片,吗啡,海洛因,美沙酮,哌替啶等。 5.可卡因:可卡因和古柯叶。 6.致幻剂:LSD,麦司卡林(墨仙碱)和裸盖菇素(西洛斯宾)。 7.挥发性化合物:丙酮,四氯化碳和其他溶媒,例如“嗅胶”。 8.烟碱:烟草,鼻烟。 在以上八大类可产生依赖性的药物中,阿片类药物依赖流行最广,危害最大,它不但对病人身体造成极大损害,还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如犯罪。在与毒品斗争的各项工作中,禁毒是公安、司法部门的工作,而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病人则是我们医生的职责。 三戒断综合征的症状: 戒断综合征的症状及病程与使用物质种类和剂量有关。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戒断综合征如下: 1.酒精戒断综合征: (1)单纯性戒断症状,通常停饮4~8小时后可出现坐立不安、出汗、心动过速、震颤、恶心、呕吐、易激动等。(2)癫痫样发作。(3)震颤谵妄,通常是两侧性,早晨较明显,所以称为晨间震颤。严重者还可出现震颤谵妄,表现有出现大量丰富的幻觉,以幻视为主,可伴有幻听和幻触等。有时还可有体温升高,称发热性震颤谵妄。多发生于停饮3~5天后,可有严重的听幻觉和视幻觉、定向障碍、注意缺损和失眠,如果坚持戒酒的话,多在戒酒后第五天到第七天自行消失。若不加治疗,可因呼吸或心力衰竭而死亡。 2.阿片类戒断综合征:症状于停药后5~6小时出现,表现为强烈渴求阿片类药物,流涕流泪、肌肉疼痛或抽筋、胃肠痉挛、恶心、呕吐、腹泻、瞳孔扩大、反复寒战、心动过速、睡眠不安等。 3.苯二氮卓类戒断综合征:症状出现于停药后1~3天,表现焦虑、震颤、恶心或呕吐、心慌、头痛、虚弱、失眠,严重者表现类似震颤谵妄或癫痫发作。一般持续3天~2周。 4.中枢兴奋剂戒断综合征:苯丙胺停用时也出现焦虑、抑郁、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胃肠道痉挛等,严重者可出现自杀。一般有长期的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史,停用精神活性物质后出现上述戒断症状,诊断并不困难。

戒断反应

戒断反应 戒断反应是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症候群,其机制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反跳,不同药物所致的戒断症状因其药理特性不同而不同,一般表现为与所使用的药物作用相反的症状。例如酒精戒断后出现的是兴奋,失眠,甚至癫痫发作等症状群。 目录 近年来,研究证明某些行为也会产生戒断反应,如一些网瘾少年在接受治疗戒除网瘾时也会产生戒断反应。 吸烟者在强制戒烟之后也可能会出现诸如焦躁不安、失眠、食欲增强、吐黑灰色痰、血压升高以及心律不齐等戒断反应,会产生极大的痛苦。但是这种反应大多数会随着体质恢复逐渐消失。 因吸食或者注射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等,吸毒人员进入强制隔离戒毒所以及监管场所,吸毒人员突然失去毒品后自身机体发生的一种自然、本能、依赖的条件反应。“戒断反应”影响人体机能有多种多样反应形式,所以“戒断反应”又叫“戒断综合症”。“戒断反应”往往发生在急性脱毒期间、依赖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在用药减量或停药时发生身体功能紊乱的一系

列症状和体征。 2常见症状 1、阿片类戒断综合征:症状于停药后5-6小时出现,表现为强烈渴求阿片类药物,流涕流泪、肌肉疼痛或抽筋、胃肠痉挛、恶心、呕吐、腹泻、瞳孔扩大、反复寒战、心动过速、睡眠不安等。 2、苯二氮卓类戒断综合征:症状出现于停药后1-3天,表现焦虑、震颤、恶心或呕吐、心慌、头痛、虚弱、失眠,严重者表现类似震颤谵妄或癫痫发作。一般持续3天~2周。 3、中枢兴奋剂戒断综合征:苯丙胺停用时也出现焦虑、抑郁、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胃肠道痉挛等,严重者可出现自杀。一般有长期的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史,停用精神活性物质后出现上述戒断症状,诊断并小困难。 4、戒烟引发的病症为(依赖戒断综合症):心急、胸闷、咳嗽、短暂健忘、无精神、发胖、发抖等。[1] 3药物分类 可产生戒断综合征的依赖性药物分类: 1、苯二氮卓类:乙醇,巴比妥类及其他催眠药和镇静药。 2、苯丙胺:苯丙胺,右旋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哌唑甲脂(利他灵)与苯甲吗啉。 3、大麻:大麻制剂,例如大麻和印度大麻。 4、阿片类:阿片,吗啡,海洛因,美沙酮,哌替啶等。

应对尼古丁戒断症状的7种方法

总体来说,尼古丁戒断症状是短暂的,但特别是如果你没有准备充分去应对它,它可以表现的很强烈。因此你要用应对尼古丁戒断的知识武装自己,以下就是几种技巧来帮助你更好的控制吸烟的冲动。 尼古丁戒断应对技巧: 思考戒烟的理由 想想自己戒烟的理由并将其写在纸上,列出自己何时有吸烟冲动的清单,并将它随身携带。您的这张清单对您来说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您克服吸烟的冲动。 理性的思考 尼古丁戒断初期,“来一根香烟”的想法会随时来临,而事实上,在戒烟的第一或第二周你会感觉到仿佛除了有吸烟的冲动外似乎什么都不想,吸烟的冲动会占据我们的思想。一旦戒烟,你的心智会试图说服你“你必须再次吸烟”。每一个戒烟者都会经历这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准备战胜吸烟的欲望 尼古丁戒断,对每一个戒烟者来说都会有再次吸烟的冲动,而一旦尼古丁从血液中消失,这种冲动就自然会随之消失。从早晨的第一杯咖啡到睡觉前做到最后一件事情,吸烟已经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因此戒烟时免不了会再次有吸烟的欲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打破旧的坏习惯,建立新的,健康的好习惯。可以试着让自己忙起来;吃健康的零食代替吸烟;避免饮用酒精。 寻找支持和鼓励 身边朋友家人的支持对你是极大的鼓励,他们会让你明白戒烟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会时刻提醒你,鼓励你。 奖励自己 做到不吸烟的每一天都是胜利的一天,一天天的努力,一点一点,你会教会自己如何应对没有香烟的日子。不要等待别人来提醒自己,要自己行动起来戒烟。你的奖励并不需要很讲究,一些简单的像给自己独处的时间,读一本好书,或在一天结束的时候洗一个热水澡放松自己,这些都会有助于你更轻松的投入戒烟。 如果你想改变你的生活,就改变你的想法 曾有人说,平均每人每天会拥有约60,000种想法。我们的思想是不断活跃都,你会惊讶于其中有多少是对于我们来说是消极的想法。我们应该要开始注意自己在想什么,将那些消极的想法转变成积极的的想法。那些消极的想法,例如,你可能会这么想“没有了香烟的陪伴,我觉得糟糕透了”,这不是一种有助于你实现成功戒烟的想法。只要你认识到这一点,就要采取行动改变它,要对自己说:“我知道身体的不适是尼古丁戒断带来的副作用,我也知道它不会永远持续下去的,只要我坚持下去,就会成功,美好的日子就会来临。”

阿片类戒断反应

1、阿片类戒断反应 由于所使用阿片类物质的剂量、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程度、使用时间的长短、使用途径、停药的速度等不同,戒断症状强烈程度也不一致。短效药物,如吗啡、海洛因一般在停药后8~12小时出现,极期在48~72小时,持续7~10天。长效药物,如美沙酮戒断症状出现在1~3天,性质与短效药物相似,极期在3~8天,症状持续数周。 典型的戒断症状可分为两大类:客观体征,如血压升高、脉搏增加、体温升高、鸡皮疙瘩、瞳孔扩大、流涕、震颤、腹泻、呕吐、失眠等;主观症状,如恶心、肌肉疼痛、骨头疼痛、腹痛、不安、食欲差、无力、疲乏、喷嚏、发冷、发热、渴求药物等。 2、附1:正确认识和应用阿片类药物在癌症镇痛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疼痛是癌症病人最普遍的症状。疼痛是困扰癌症病人心理、社会功能,影响生活质量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必须采用较为现实的方式处理癌症疼痛:①阿片类药物镇痛效果确实,特别是对剧烈疼痛和晚期癌症疼痛,其他类型镇痛药无法替代;②在正常临床应用中,特别是癌痛治疗实践中,尽管会出现耐受性、戒断症状,但心理渴求、滥用的比例很小。我们在宣传降低药物滥用危害的同时,也应正确认识依赖性药物的医用价值,科学、合理使用这些药物。 WHO专家推荐镇痛三阶梯方法(three-stepanalgesicmethod),即把疼分成轻、中、重三度,把镇痛药的强度分成弱、中、强三级,疼痛由轻到重,镇痛药的选择由弱到强。对轻-中度疼痛患者,首先用弱效止痛药即第一阶梯用药,主要为解热镇痛药,代表药物是阿司匹林。使用一段时间后,如疼痛仍持续或增加,应加用弱效阿片类镇痛药,即第二阶梯用药,代表药物是可待因、氢可酮、羟考酮、右丙氧芬、曲马朵、强痛定等,可待因或氨酚待因、安度芬、丙氧胺酚等可单独用于中度疼痛患者。如果疼痛持续加重,则应使用第三阶梯药物,即强效阿片类镇痛药,代表药物是吗啡,替代药物有氢吗啡酮、氧吗啡酮、美沙酮、丁丙诺啡、哌替啶、芬太尼等。 通常要按药物的有效镇痛作用时间,定期不间断给药,而不是等患者痛时才给药。如普通吗啡片,有效时间4小时,则让癌痛患者每4小时服一次,一天规律地服6次,不因患者不痛而停用,天天如此,直至生命结束。若发现作用时间缩短或镇痛效果减弱,说明有耐受形成,需及时增加剂量,通常不采取缩短给药时间间隔的办法。 什么是稽延性戒断症状? 2015-03-16来源:健客网社区标签:掌上医生喝茶减肥一天瘦一斤安全减肥cps联盟美容护肤 摘要:脱毒治疗后,随着外源性阿片类物质的逐渐消除,内源性阿片肽的合成及阿片受体数量的增加在短期内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的,体内神经、体液免疫系统的功能仍会出现紊乱,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机体仍可出现各种躯体、精神不适症状,即稽延性戒断症状。 脱毒治疗后,随着外源性阿片类物质的逐渐消除,内源性阿片肽的合成及阿片受体数量的增加在短期内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的,体内神经、体液免疫系统的功能仍会出现紊乱,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机体仍可出现各种躯体、精神不适症状,即稽延性戒断症状。也有人认为,稽延性戒断症状的出现是因为海洛因损害个体神经系统,对中枢受体部位及神经递质的代谢造成损害,从而出现所谓的脑间综合征。稽延性戒断症状除了生理方面的症状外,还有心理方面的表现,如易激怒、焦虑不安等。一般来说,在脱毒后的3~6个月内不少人仍会感到这样那样的不适或周身不自在,有时甚至较为严重。此时若加上其他诱发因素,极易造成复吸。 1.睡眠障碍是最为常见的稽延性戒断症状之一。表现为顽固性失眠,可通宵达旦,甚至几天几夜不能入睡,有时即使滥用强效镇静催眠药后也常常不能奏效。异常困倦时也只能打个盹,不久即又惊醒。

酒精戒断综合症症状

酒精戒断综合症症状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了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的相关知识点-酒精戒断综合症症状,希望对广大临床执业医师考生有所帮助。 长期酗酒者停止饮酒一般会在12~48小时后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轻度戒断综合征表现为震颤,乏力,出汗,反射亢进以及胃肠道症状。有些人还会发生癫痫大发作,但一般不会在短期内发作2次以上(酒精性癫痫或酒痉挛)。 长期过量饮酒后突然戒断会发生酒精性幻觉症。症状常是责骂性与恐吓性的言语性幻听与错觉,患者常为此十分忧虑,并可因栩栩如生的噩梦和错觉十分恐惧。这些情况有些像精神分裂症,但一般没有思维障碍,也缺乏典型的分裂症病史。其表现不像急性器质性脑部综合征的谵妄状态,而戒断后产生的震颤谵妄或其他病理反应就与后者相似。酒精性幻觉症患者的意识依然清晰,也没有在震颤谵妄时可以见到的植物神经系体征。其症状一般出现在震颤谵妄之前。幻觉症一般是暂时的。通常约1~3周后便可恢复,但如再喝酒又会复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震颤谵妄常起于酒精戒断48~72小时之后,表现为焦虑发作,日益意识浑浊,睡眠不佳(伴有噩梦或夜间幻觉),出汗明显和深度抑郁。患者常因不断闪现的幻觉而坐立不安和恐惧。最初的谵妄,意识浑浊和定向不全这些典型状态是对日常习惯活动的再现;例如,患者常想象自己又去上班了,并试图从事某些相关活动。此时除谵妄外,还伴有植物神经系统不稳定,表现为出汗,心率增快及体温升高,其严重程度随谵妄的进展而加重。轻度谵妄时可有明显的出汗,心率为100~120次/分,体温37.2~37.8℃。显著谵妄时,定向不全,认知功能受损,伴有明显坐立不安,心率超过120次/分,体温超过37.8℃。 患者会觉得各种刺激都带有暗示性,尤其是在昏暗的光线之下。由于前庭功能失调,会觉得地板在移动,墙在倒塌或房间在旋转。当谵妄恶化时,双手可出现持久的大幅静止性震颤,有时这种震颤会延展至头部和躯干。此外还有明显的共济失调,因注意预防自伤,症状可因人而异,但具体患者每次发作时一般均与前一次相同。 震颤谵妄时出现体温升高是预后不良的征兆。尽管震颤谵妄可能致人死命,但一般都有自限性,患者在较长时间的睡眠后会自行好转。震颤谵妄一般应在12~24小时后开始缓

抗抑郁药戒断反应

抗抑郁药物莫骤然停服 2008年03月28日09:13 来源:《广州日报》 一旦出现撤药综合征,应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或控制撤药反应。 据《大众健康》报道,临床上,医生经常会遇到一些病情稳定的抑郁症病人突然出现恶心、呕吐、厌食、腹泻、腹部不适等症状,或者发热、肌痛、疲劳、寒战、头昏、头痛、眩晕等流感样症状;或者失眠、多梦、生动梦境、昏睡,肌张力障碍、协调障碍、步态障碍、震颤等,记忆和注意集中困难、身体不适、虚弱、坐立不安、精神错乱、出汗、心律失常……这常常弄得医生疑惑难解,详细询问才知病人自行停用抗抑郁药物,是抗抑郁药物的撤药综合征所致。 骤然停药易产生撤药综合征 抗抑郁药主要用于对抑郁症的治疗,抗抑郁药物有三类,即三环类、四环类和单胺氧化酶类,包括丙咪嗪、去甲丙咪嗪、氯丙咪嗪、三甲丙咪嗪、阿米替林和多虑平等三环类抗抑郁药;马普替林等四环类抗抑郁药以及氟西汀、帕罗西汀等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所有抗抑郁药物突然停药都可能出现撤药综合征。在治疗抑郁症时,三环类药物应用最为广泛,也最易因骤然停药而出现撤药综合征。 人体对抗抑郁药物一般不会产生依赖,但骤然停药可引起撤药综合征。轻者表现为躯体症状和胃肠道症状,重者伴有较为明显的运动障碍及精神障碍症状和特征。躯体症状为全身不适、头痛、头晕、肌痛、疲乏、无力;胃肠道症状为恶心、呕吐、厌食、腹痛、腹泻等。三环类抗抑郁药为胆碱拮抗剂,具有较强的抗胆碱作用,长期用药会使胆碱能受体被阻滞,一旦骤然停药,有可能引起胆碱能系统反弹,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胆碱能出现亢进的症状和体征。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齿轮样强直、不能静坐等锥体外系反应表现;神经障碍症状常为失眠、多梦、焦虑、烦躁和惊恐发作、谵妄等。 如想停药需逐步减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