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2013届高三3月联考试题历史

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2013届高三3月联考试题历史

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2013届高三3月联考试题

历史部分

命题人:审题人: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下列言论与该观点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B.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C.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D.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2.“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

实未可一一深非也。”这段话

①全面肯定秦朝的专制统治②认为秦朝实行专制统治是时势所需

③肯定了秦统一全国的功绩④认为专制统治有利于巩固秦的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上述观点表明明

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A. 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 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

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 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

4.中国最早革命的主体力量是海外的留学生群体,还有一部分海外华侨和会党,与当时中国的普通民众没有太大的关系,更谈不上“主义”深入底层老百姓的问题。中国革命最终还是从“精英革命”转向了开始重视深

入民众的“平民革命”是

A.南昌起义B.井冈山革命道路开辟

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

5.1934年某史书记载:“妇女装束益趣新奇。先是旗袍短才及膝,赤露两臂;裤长仅尺余,下眼高腰洋袜,两腿皆外露;首挽圆髻,不钗不冠,近则截发烙之(指烫发),使曲散垂耳际……足着高跟鞋,头戴斜顶小帽,

除戒指、臂铡外,簪环皆废矣。”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旗袍结合中西样式成为时尚②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③社会审美观念追随西方潮流④妇女追求个性解放为

A.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右图是一份询问笔录,该询问笔录产生的背景是

A.清政府对民族工商业进行打压

B.民国官僚资本压制工商业发展

C.“一五”计划忽视了轻工业发展

D.计划经济实施及极左思潮泛滥

7.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

政府创立的基础。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该观点被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智者学派重视永恒的正义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的作用

C.启蒙运动萌发于古代希腊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

8.2004年,在联合国第58次大会上,通过了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的决议,以纪念一个具有划时代物理学贡献诞生100周年,并盛赞是它“改变了传统物理学固执而绝对的不合理状态”。这个“划时代物理学贡献”

A.改变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B.从运动角度论证了时空的绝对性

C.开启了近代物理学发展的大门D.从微观领域完善了经典力学体系

9.随着欧洲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17世纪荷兰出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金融泡沫“郁金香泡沫”,由此可见,与这次金融泡沫直接有关的是

A.英国的殖民统治B.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中心的转移

C.三次英荷战争的失败D.新航路开辟后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10.美国1787年宪法第3条第3款规定:“国会有权宣布对于叛国罪的惩处,但叛国罪犯公民权的剥夺,不得影响其继承人的权益,除剥夺公民权利终身者外,不得包括没收财产。”从材料中可以看出A.美国国会拥有立法权和执法权

B.宪法不注意维护公民的人身权利

C.美国公民的财产权可因叛国罪而被没收

D.宪法内容体现了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思想

11.王润泽在《政治、外交与媒体》一文中记载:1919年6月16日,日本外务大臣严厉谴责美国驻日大使莫里斯,说中国的学生运动是由美国支持的,而且运动一定会引发普遍的“排外情绪”。这说明日本A.对巴黎和会的结果不满意B.希望解决中日之间的冲突

C.嫁祸欧美掩盖其侵略政策D.与美在山东问题矛盾突出

12.2011年10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就欧盟国家要求对叙利亚采取制裁措施草案进行表决,印度等4国投弃权票,美国等9个国家赞成,但因俄罗斯和中国投反对票而未能通过。就国际格局而言,上述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中俄已形成了同盟国关系B.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C.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外交态度D.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失败

二、非选择题。()

13.(26分)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周时期(公元前771-256年),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

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伴随着经济变革而来的是重大的政治变革……前面论述的混乱和改革深深的影响了中国思想家,迫使他们重新估价自己的传统,或将其抛弃,或使之适应过渡时期的需要。因而,东周时期是一个思想文化大变动、富有创造力的时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工业革命推动了新的国际分工,世界经济体中的核心区、半边缘区、边缘区三个部分的区分更加清晰,新型工业国和现代工业文明处于核心区,传统农业国和古典农业文明被现代生产力造成低度发展和边缘性发展。工业革命拉大了各文明区的差距。……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的地域性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

史的转变。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西方器物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等各层面的文明都逐步传入我国。面对强势的西方文明的冲击,这一时期的中西文明交流是不平等的,中国处在明显的弱势的一方、带有被动性。这次的交流促进了中国文明发展的转型。

——摘引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三德、日的非和平方式崛起模式中最关键的是毫无节制地挑战现存霸权和国际体系,以军事扩张来解决经济资源的短缺,以及在制度和文化因素中的扩张特征。德国和日本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度成为欧洲和东亚最强大的国家,并对英国及其他老牌强国构成严重威胁。它们的迅速崛起必然遇到现存霸权国家和整个国际体系的压制,形成不可避免的生死对坑,最终导致其崛起进程的中断和失败。尽管二次大战以后,德、日在某些方面实现了再崛起,但是始终不能成为完全的世界大国。这其中的教训,值得每个后起大国认真吸取。

——摘自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材料四在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大,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越南自从 1986 年革新开放以来,“以华为师”,并坚持结合自身实际,锐意创新,20 年之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魏伟新、王利文《越南改革开放发展历程》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伴随着经济变革而来”发生了怎样的重大政治变革?(4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工业革命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文明转型”的主要特点和历程。(12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日本、德国崛起的特征,并简要概括其共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德国与日本经济发展的相同原因有哪些?(6分)

(4)根据材料四,从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分析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4分)

14.(26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早期人类阶段,自然资源是天然的“衣食粮仓”,“土地最初以食物,现成的生活资料供给人类”。……自然环境为人类生产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金属、煤炭、石油、木材、水利、太阳能、风力等等。没有自然界提供的各类资源,人类生产就失去了作用对象,什么也生产不出来。……在工业时代,人们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工业化生产方式对自然环境形成了日益严重的破坏,从而使工业化生产无法持续,亟需人类转变传统的物质生产方式。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型农用机械的引进和汽车的问世,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最终导致严重的荒漠化和“黑风暴”事件。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政府开始综合治理。决策层认为导致尘暴重灾区出现的深层次根源是一系列错误信念,如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市场可以无限扩大、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市场竞争能够自主调节生产等;国会通过《泰勒放牧法》,将未被占用的8000万英亩草地交给联邦政府管理,永远禁止拓殖。——摘自高国荣《美国大平原的荒漠化:缘起及其治理》材料三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有报告显示,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

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苏联《生态灭绝》杂志说:“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难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做出死亡判决。”20世纪80年代,环境主义运动演变成了反苏堆埃统治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这个判决的执行者。

——摘自包茂宏《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材料四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仍然处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粗放型的传统发展模式。单位产值所消耗的资金、劳力、原材料和能源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以1吨标准燃料所产生的GDP比较,我国为395.8美元,美国为2172.8美元,日本为5747.8美元,德国为4351.5美元,印度为1430美元,世界平均为2167美元。消耗同样的能源所创造的产值,我国大大低于世界的平均数,单位能源平均利用率只有30%左右。我国人口、环境、资源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研究表明,中国人口最大容量不能超过16亿,而目前已达13亿。每年净增1400万人口,要消耗掉每年新增国民收入的1∕4。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还有劳动人口增长高峰已经到来。人口文化素质在世界属于偏低,贫困人口在全国总人口的1∕17。资源短缺对未来发展压力很大。我国主要资源人均水平都远远低于世界水平。由于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还将继续下降。农业生态资源条件先天不足,目前还在继续恶化,生物资源进一步锐减。生态环境问题已危及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20世纪90年代初已超过1000多亿。如果再不正确处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那么多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很可能被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等问题所抵消。

(1)根据材料一,说明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促成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美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由此反映出美国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有何变化?(7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分析造成其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生态灭绝》杂志所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10分)

(4)根据材料四,你认为我国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有哪些?我国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环境问题。(5分)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 B A C C 6——10 D D A D D 11——12 C B

二、非选择题:

13、(26分)

(1)根本原因:生产技术、生产工具的进步(铁犁牛耕的出现)。(2分)

政治变革:分封制走向崩溃,中央集权制度(封建制度)开始出现;各国纷纷推行变法。(2分)

(2)理解: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将世界上边缘地区、半边缘地区纳入资本主义统治之下;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演进到工业文明的转折点,推动人类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4分)特点:被动性(或传导型、赶超型现代化):在外部刺激下被迫卷入现代化浪潮,历经冲突反抗—学习调试—变革复兴。(2分)

历程:①器物层面:洋务运动:近代工业起步;中国资本主义曲折发展。(2分)

②制度层面: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解放思想,促进中国人觉醒;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2分)

③精神层面:资产阶级维新运动、民主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宣传了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

民主和科学,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实际结合,产生

了毛泽东思想。(2分)

(3)特征:非和平方式(或答:以武力手段挑战世界秩序;对外扩张方式皆可)(1分)。

原因: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时保留了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2分)

共同原因:都实行政治民主改革;美国的扶持;经济非军事化;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制定符合国情的发展战略等。(六选三,每点1分,共3分)

(4)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在于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分)完善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拓宽了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2分)

14、(26分)

(1)变化:从人类依赖、利用自然环境到人类破坏自然环境。(2分)原因: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忽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2分)

(2)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1分)

特点:国家干预;转变观念;立法保护;综合治理。(4分)

变化:国家加强对社会经济领域的管理;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分)

(3)原因: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严重破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只关注计划,不关注民生。(4分)

观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2分)

认识:环境问题影响了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给民众生活带来威胁,导致社会矛盾尖锐;苏联解体有着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环境问题不是导致其解体的唯一因素。(4分)

(4)成因:粗放型模式使资源利用率低;人口问题突出;生态环境恶化。(3分)

解决措施:重视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效解决人口增长、老龄化及贫困人口问题;综合治理生态环境问题。(每点1分,满分2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