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易经寻根:河图洛书是易经的起源吗

易经寻根:河图洛书是易经的起源吗

易经寻根:河图洛书是易经的起源吗

周秋鹏

河图洛书据传是上古时代传下来的两个神秘的数字方阵。有很多书籍及易经研究人员曾下了结论,说河图洛书是易经的起源,当初伏羲就是受到河图洛书的启发,而发明了八卦,并进一步演变成六十四卦。

解读河图洛书,发现两个图有一些共同点。首先,都是把十个数字分成五组,分别为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但是在两个图的排列位置上略有不同:

河图数一六居北为水、二七居南为火、三八居东为木、九四居西为金、五十居中为土。

洛书数一六居北和西北、二七居西南和西、三八居东和东北、四九居东南和南、五居中。

两个图都把五放在中间。外边四组数字围起来,河图用四组数字代表四面,洛书用四组数字代表八方。

在百度百科里关于河图洛书的词条里,就用两个图案来表达河图洛书与易经的关系,在洛书下面对应了先天八卦,在河图下面放了后天八卦。说先后天八卦就是从洛书河图中演化出来的。当然还有人把洛书的方位和数字定为后天八卦的方位和数字。

但是笔者仍有几个疑问:

一、伏羲发明的先天八卦的数字与河图洛书的数字并不兼容,先天八卦数为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说明是一个独立的系统。

二、河图洛书作为两个数字方阵,究竟是干什么的?如果它们本身就有用处,为何要另外发明卦象系统,而不直接使用这两个数字方阵?难道发明这两个数字方阵就是为了在此基础上发明卦象?

三、既然先后天八卦来源于河图洛书,为何要另外配数,而不直接用河图洛书之数?

四、既然先天八卦有独立的数字,为何后天八卦要用洛书之数?

为何又要把先天八卦对应到洛书上?

五、用卦象系统进行预测事物时,河图洛书起了什么作用?如一人占失物,得地天泰卦,跟河图洛书有何关系?

六、为何周易中没有提到五行生克,而河图洛书明显有五行的概念?

七、河图有一到十的概念,洛书有一到九的概念,卦象系统为何只有八的概念?为何不与河图洛书配套,设计成九卦或者十卦?

八、河图、洛书、八卦三者之间数字不同、方位不同、含义不同,且河图洛书以数字为主,八卦以象为主,会不会来自不同的体系?把这三者绑在一起,究竟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据说易经是用来预测的,把这三者绑在一起,能提前预测出未来吗?如果能预测出未来,比如地震、空难、战争、国运等等,国家为何不用?要是不能预测未来,搞出这个复杂的学问主要是用来干什么的?

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四位一体论

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四位一体论 苏开华 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四个千古之谜。作为“易学”之源,它们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必然的内在关系,正因为如此,所以自《易传》始,古代“易学”家们早就把它们四者拴在一起了。可这种必然的内在关系究竟表现在哪里?古往今来,谁也没有说清楚。笔者经过长期深入的研究,现在,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都是我国史前的文化遗产,统属“符号文明”的范畴(因为当时尚未产生文字);从时间上讲,太极图产生最早,由于它有着非同寻常的内涵和价值,先祖们唯恐自己的本意不为后人所理解,于是又用其它符号方式创作了变相的太极图,这便是河图、洛书、八卦的由来;因此,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四者实际上是一回事,是远古先民们分别以图象、数字、卦爻三种方式向后人发出的同一个非凡的信息。限于篇幅,本文对上述四者的时代属性和固有本质暂不论证,只想专门谈一谈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从文献资料看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的相关性 关于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之间的内在关系问题,古代学者们虽未完全搞清楚,但从他们的 一些论述来看,不少人似乎早就朦胧地意识到了这一点。这方面的证据不胜枚举,以下不妨略举数例: 第一、《易经・系辞》云:“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是说河图、洛书是圣人们创作八卦的依据。

第二、《尚书・顾命篇》“孔安国传”曰:“伏牺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之以图八卦,谓之河图。”这是说远古伏羲氏在参照河图的基础上创作了八卦。 第三、《汉书・五行志》云:“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汉书・律历志》又云:“自伏羲画八卦,由数起,至黄帝、尧、舜而大备。”这也是说,由奇妙的数字方式排列而成的河图、洛书乃是伏羲氏据以创设八卦的直接源泉。 第四、《易传》有云:“圣人有以见(现)天下之迹,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现)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又说:“圣人立象以 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这是说,图象形式的“易”(太极图)与卦爻形式的“易”(八卦)本质上是一致的,而且从产生时间上讲前者要早于后者。 第五、《后汉书・律历志》云:“古之人论数也,曰:‘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这 是说,图象形式的“易”(太极图)与数字形式的“易”(河图、洛书)确有关联,而且从时间上讲前者的 产生要早于后者。 第六、由“易学”发展史来看,不论是东汉时期的魏伯阳(见《周易参同契》 ),还是五代末年的陈抟(见《龙图易》),无不相信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均与“易学”的起源有关。至于宋代的朱熹,更 是如此,他在刊刻《周易本义》之际,还特意将河图、洛书、八卦等图置于卷首。 总之,纵观长期以来我国古代文献资料中的有关论述,可以认为:八卦乃《易经》之源,而太极图、河图、洛书则又是八卦之源。在我国远古历史上,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按先后顺序渐次发展应该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它不仅符合人类思维及记事符号发展进化的一般规律,

《河图洛书系列之一:河图洛书简介》

河图洛书系列――河图洛书简介 -陈子娈 《河图洛书》是《易经》的源头。 今天就先和大家讲讲河图洛书有关的故事 这幅图大家都认识吧? 这就是河图。

这一幅就是洛书。 在育心教材《易经》上经大书的附录《周易本义图书》中的第一幅图。84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哈, 在育心教材《易经》上经大书的附录《周易本义图书》中的第一幅图。84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哈, 为什么要把河图洛书放在第一位? 我们知道中华文化的根是《易经》,而河图洛书是《易经》的前身,所以也可以说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之源。 就这简简单单的黑白子,1-10和1-9最简单的自然数,我们的祖先就能通过这奇妙的数阵排列而把万物生成之律包涵其中。 可以说,河图洛书包罗万象,传统文化的各种学说都蕴含于内,是中华文明之源。 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四季八风……学数学的把河图洛书说成是数学之母,气象学家从中看到了四时变化规律,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都有深远影响……

但大家是否知道在宋朝以前,《易经》的后面可没有这些我们现在看到的图表。 在《河图》、《洛书》图传出之前,除了神话传说之外,没有任何文献对河图洛书图象做过具体的说明。 关于河图洛书的传说很多,最经典的传说是这样的: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易经?系辞上传第十一章》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

易经河图

河图 河图歌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宣圣讲义--------孔子 易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此言河图洛书所由来也。 天地之间。运行者气。纪量者数。显示者象。而主其中御之以合度者道。 道兼神形。气数则神之见也。象则形之呈也。 凡天文地理。可纪可指可名者。皆不外此三类。而皆不离乎道。 河图者。天地自然气数所赋。而成其自然之象也。盖天地既奠。神形全具。有其气者有其数。有其数者有其象。 河图之出。以象之显也。其象之所示则数也。其数之所在则气也。 气有阴阳。名曰两仪。言既生成之后。必有此两者之质。以为其成物之本也。两仪化合。遂分为水火木金土五者之气。名曰五行。 言两仪既化。必有是五者流行其间。以辨其性而别其类。亦物之始成所秉者也。两仪既见。五行乃名。二五构精。万有始生。此属天地万物生生之本。莫之能外者也。 五行之气。因二为五。虽五仍二。然言其本质。必自五者始。后人或云为四。或云为三。其意大同。究不若别之为五。适合天地自然之气与数。试证之河图。可见其旨矣。 河图之中。点画成象。自一至十。各相连而不混。相离而不乖。其数之自然。足见其气之自在也。

气之动也。以二气之分合而后化。故生成之数。必属于天地。天地者。二气之所生也。物之生化。以五者为类。而水火木金土。以辨以名。以成其五行。水火木金土者。 五行之所主也。故河图之数。生成自天地。而名类止于水火木金土。而天下万物莫不尽于是。 是故河图之象。即天地生化终始之图。其气与数。即天下万有分合变化之本。斯所以为天道之所见也。而圣人则之。因以明天道。以立天下万物有生成变化之规。而述之为易。则河图者易之所自仿也。 易传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云者。即河图中之数也。 河图以天地统全数。以水火木金土分配各数。而建立天地万物万数之本。以明天下之物。莫不有数。莫非生成于天地。而得其气与数以成其气数。 自河图言之。则气数者自然成形。自物言之。则气与数皆出自天地。 盖天地亦在此气数中也。未有天地。气数已具。既有天地。气数周流。以成万物。故气数者。自天地以下。莫之能外也。 今言河图气数溯始于天地。盖自有象言之。即自天地建立以后。而推溯万物生化所本。万有气数所由而已。 图中自天一至地十。为数之根本。亦生成之根源。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则言水之生成之由来。以天之一。合地之六。而后水之生成始全。分之则水者得天之一以生。地之六以成。天生地成。是其气之备天地也。 天一地六。是其数之赅天地也。而水以成。此五行之一所自生也。火也木也金土也亦然。而土为其中心。故五十在中。水火木金四者。皆依乎土以立也。如一加五为六。故水为一六。二加五为七。故火为二七。三加五为八。故木为三八。四加五为九。故金为四九。土则五加五为十。故土为五十。此数所自合也。 天之数五。一三五七九。地之数五。二四六八十。生之数五。一二三四五。成之数五。六七八九十。其分也皆五。五则中央之数。中而不偏。动而能和。中和天地之道。土之德也。

易经与周易的区别

易经与周易的区别(易经的来龙去脉)(李守力) 易经与周易不是一回事。 《三字经》:“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所以周易只是三易之一。连山易以艮卦为首,归藏易以坤卦为首,周易以乾卦为首。三易都是64卦体系。 而64卦体系是八卦重叠而成。八卦之体,古人称先天八卦,《说卦》上:“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先天八卦方位图的方位是:南乾天,西南巽风,西坎水,西北艮山,北坤地,东北震雷,东离火,东南兑泽。 与先天八卦对应还有后天八卦,《易大传-说卦》中的一句话:“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紧接着这句话后面,《说卦》中有一段说解:“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万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

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后天八卦图的方位是:南方离火,西南坤土,西方兑金,西北乾金,北方坎水,东北艮土,东方震木,东南巽木。 而先天八卦起源于河图,伏羲受河图,画先天八卦。《尚书·顾命》孔安国传:“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以画八卦,谓之河图。”《礼含文嘉》:“伏羲德合天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乃则之以作《易》。”《汉书·五行志》:“刘歆以为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图之,八卦是也。”

后天八卦起源于洛书,大禹受洛书。《竹书纪年》:“帝禹夏后氏。”陈注:“当尧之时,禹观于河,有长人,白面鱼身,出曰:吾河精也。呼禹曰:文命治水。言讫授禹河图,言治水事······洛书龟书是为洪范。”《汉书·五行志》:“刘歆以为,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九畴是也。” 河图和洛书演化为先天和后天八卦以后,易经象数学说于是开始了。

《周易》周易成书第四讲(权威经典解读)

《周易》启蒙第四讲周易成书 关于《易经》的产生年代,目前说法不一。据学者们考证,应该是五千年前,也有人说是七千年前,而具体成书的年代则是在商末周初。 关于《易经》的起源,传统上一般认为,《易经》起源于河图、洛书。这里关系到一个古老的传说,说是在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既龙马负图说,此图就是河图。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既神龟负书说,此书就是洛书。圣人伏羲依据河图洛书而画出了先天八卦。殷商末年,周文王囚禁在羑里,又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出了后天八卦,也就是文王八卦,并进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春秋时期孔子又为《易经》作了传记,称为十翼,从此《易经》得以展翅腾飞。 《周易》成书,概括的讲,就是八个字: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原出于汉代著名学者刘向、刘歆父子的《七略》,后收录于班固《汉书?艺文志》。原文如下:易日:“宓戏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至于殷、周之际,纣在上位,逆天暴物,文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于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者不绝。 上文的意思是:《周易》上说:“伏羲氏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纹彩和土地的适应性,近的就取之自己的身体,远的就取之于万物,于是开始创作了八卦;以通达神明的德性,以模仿万物的性情。”到了殷、周之际,纣王身居帝位,违背天意,摧残万物,文王作为诸侯顺天命而行天道,顺天应人的预测可以得到并且能够显现,于是重叠《易》的六爻,作了上下篇。孔子作了《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类共十篇。所以说《易》的道理是很深刻的,经历了伏羲、文王、孔子三代圣人,经历了上、中、下三个远古时代。到秦始皇烧书时,《易》因为是讲卜筮的事情的,传授的人没有断绝。 根据以上论述,三圣指的是伏羲,文王,孔子。三古指的是上古,中古,下古。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 上古,伏羲首次创造了八卦,所谓一画开天。相传伏羲画八卦,始于乾卦三画之第一画,乾为天,故说“一画开天”。 伏羲是华夏上古三皇之一,生活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中期距今约5000~7000年,晚期约4000~5000年,虽然没有典籍可以考证其具体年代,但任何一部讲《周易》的著作都会把伏羲氏列在首位。 中古周文王,《周易》为周文王所创。他在被纣王囚禁时根据伏羲八卦继续创作,演绎出了文王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并作了卦辞。这里还有一个人要提及的,就是周公,其为文王之子,西周杰出的政治家。一般认为,周公为《易经》六十四卦添加了爻辞。三圣之中为什么没有提到周公呢?根据汉儒的解释,因为古代的宗法观念,子从父,所以把周公省略了。 下古孔子,孔子在《周易》后加注《易传》,后来《易传》被称为孔子“十翼”。“十翼”被后人视为解读《易经》的经典,十翼相当于给《易经》插上了十个翅膀,使得《易经》得以展翅腾飞。 据近代以来学者考证,十翼并非全部由孔子所作,部分当为孔子的后来传人根据孔子讲解《易经》时的记录,以及对孔子后,其他思想家对《易经》的解读汇编而成,并非成于孔子一人之手。 历史上的《易经》,据说有三种,即所谓的“三易”:一易是神农时代的《连山易》;一易是黄帝时代的《归藏易》;再一易就是周文王被囚禁羑里所作的《周易》。《连山》和《归藏》俱已失传。 《周礼》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

“洛书”探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119168595.html, “洛书”探源 作者:段茜润 来源:《魅力中国》2017年第01期 摘要:“河图洛书”是我们很久远很久远的传说。“河出图,洛出书”,“河”就是黄河,“洛”就是在洛阳附近的洛水。传说是黄河里面出现了龙马负图,洛水有一只乌龟驮了一本书出来。中华文化,源源流长。然中华文化的根在河洛,河洛文化的历史渊源之一“洛书”就在洛阳市的洛宁县。史实证明,由“河图”“洛书”生发出来的《周易》,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连孔老夫子也曾经发出感慨:“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从古代的认识与说法来看,先有河图、后有洛书;“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洛书”发展为作为中国人认识自然之本的经典巨著,不仅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洛书;探源;影响 “河图”“洛书”是一个诱人的谜,是一个蕴含着丰富知识的迷宫,是一个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信息之源…… 洛出书处文献记载在洛河的中游,即河南洛宁县长水乡。明代人的宣傳,使永宁-洛宁为洛书出处的说法更为流行。雍正十三年(1735)重新编修的《河南通志》,记载了永宁-洛宁有关河图洛书的古迹。古迹上记载坛屋山上的“禹王庙”云:“禹王庙,在永宁县西长水镇。昔禹治水成功,洛龟呈瑞,故立庙祀焉”。按《河图玉版》说,仓颉为帝南巡,登阳虚山,临于玄沪洛水,灵龟负图,丹甲青文以授之。民国六年(1917)《洛宁县志》进一步肯定了洛出书处的说法。1991年出版的《洛宁县志》,沿袭旧《洛宁县志》的记载,明确认定洛书出处在 洛宁。 洛出书处实物记载在洛河的中游,即河南洛宁县长水乡。如今洛宁县西长水村有两块早期石刻碑铭,汉魏时期和清代碑铭各一方,两方古碑背后有座年代久远的洛神庙。有“洛书书处”四个字,在罗岭玄沪河石壁上原有摩崖石刻“龟窝”几个字。古今中外不少文人雅士和專家学者曾到此拜谒,领略“洛书”神韵,探寻“洛神”遗迹。离“洛出书”古碑和河神庙不远处,还有黄帝时人仓颉、伶伦创律吕的《河图玉版》载“:仓颉为帝南巡,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沪洛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玄沪洛汭对岸阳虚山有仓颉造字台遗址,被学者誉为汉文字之源。 如果把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比作一棵参天蔽日的大树,那么,古老的中原就是孕育这棵大树的良田沃土,而河洛文化则是她的根。追溯河洛文化,又不能不提洛宁。洛宁所在的河洛 流域是中华古代人类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厚重的河洛文化在这里发祥,千年的古代文明在 这里起源。《易经·系辞》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相传,有龙马负图在今洛阳市 孟津县境内的黄河出现,伏羲依此演成八卦。有神龟负书在今洛宁境内的洛河出现,大禹依 此制定九畴大法。河图、洛书通过自然数字的奇妙结合,把天文地理和世间万事万物有机地联

河图洛书是哪部经典的源头

河图洛书是哪部经典的源头 《易经》的源头。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上天授予的祥瑞之兆。相传圣王如有德政,上天会授予河图洛书(箓图、丹书),象征天子为天命所归,有合法治理天下的权威。现代大数据研究认为,河图洛书是中国特定方法阴阳五行的来源。 河图和中华古术五行思想相互印证,含生克乘侮变化次序,方位。 古术五行以自然界基本元素金水木火土作喻指事,暗含阴阳,谓之“气”与“音”,类似于现在科学所谓“波粒二象”或者“质能二元”。 五行之气可谓耳熟能详,五行之音则在甲子纳音的阐述中有所涉及。 如果说河图描述质能模型,那么洛书则描绘了一个可能的四维时空的最小稳定模型——九宫。 以“吾(五)”为中心,纵横对角皆稳定平衡,正是时空四维(模型此处不论)。“先天八卦”由此而生。 一三五七九对应五行之“气”,自一而始。方位,并五行相生次序:东方一木生南方三火生中央五土生西方七金生北方九水复生木; 二四六八十对应五行之“音”,因河图之数分天地,以观察者为中心,如果大地是上西下东右北左南,则天空是上西下东左北右南。于是便有了五行之音始于西方二金,传南方四火传东方六木传北方八水传中央十土复传金。 后世理解 西汉刘歆以河图为八卦,以《尚书·洪范》为洛书。汉代纬书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以九六附会河洛之数。宋初陈抟创“龙图易”。吸收汉唐九宫说

与五行生成数,提出一个图式,名龙图,即河图。西蜀隐者则以陈抟之先天太极图为河图。 刘牧将陈抟龙图发展为河图、洛书两种图式,将九宫图称为河图,五行生成图称为洛书。南宋朱震于《周易挂图》中载其图。南宋蔡元定认为刘牧将河图与洛书颠倒了,将九宫图称为洛书,五行生成图称为河图。 朱熹《周易本义》卷首载其图。后世所称一般以蔡说为准。南宋薛季宣以九数河图、十数洛书为周王朝的地图、地理志图籍。清黄宗羲《易学象数论》、胡渭《易图明辨》亦认为河图洛书为四方所上图经一类。 今人高亨认为河图洛书可能是古代地理书,另有人认为河图为上古气候图,洛书为上古方位图,或以为河图为天河之图。众说不一,尚在继续探求中。 河图介绍 河图洛书是远古时代人民按照星象排布出时间、方向和季节的辨别系统。河图1—10数是天地生成数,洛书1到9数是天地变化数。 万物有气即有形,有形即有质,有质即有数,有数即有象,气形质数象五要素用河洛八卦图式来模拟表达,它们之间巧妙组合,融于一体,以次建构一个宇宙时空合一,万物生成演化运行模式。 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等于15。河图洛书和二十八星宿、黄道十二宫对照,它们有着密切联系。

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是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追源至此。 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形意墓,距今约6500多年。墓中用贝壳摆绘的青龙、白虎图像栩栩如生,与近代几乎没有差别,河图四象、28宿俱全。其布置形意,上合天星,下合地理,且埋葬时已知后人会发掘。同年出土的安徽含山龟腹玉片,则为洛书图像,距今约5000多年。可知那时人们已精通天地物理、河图、洛书之数了。据专家考证,形意墓中之星象图可上合二万五千年前。这说明邵庸等先哲认为“河图、洛书乃上古星图”,是有一定的历史依据的。 1、河图由来 相传在上古伏羲氏时,伏羲氏教民“结绳为网以渔”,养蓄家畜,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生活条件。因此,祥瑞迭兴,天授神物。七八千年前的某一天,伏羲沿黄河查看民情,在今天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边,他忽然发现在湍流的河水中,有一种龙背马身的神兽,生有双翼,高八尺五寸,身批龙鳞,凌波踏水,如履平地,背负图点,由黄河进入图河(今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送庄乡境内),游弋于图河之中的马头龙身的神兽——龙马凌波而驰。龙马奇异,头似龙,身若马,有龙鳞,赤纹绿色,踏水而行。伏羲心惊,再仔细观之,更见龙马背负图点,神光迭现。伏羲大喜,以为龙马降临,必有天书神授。于是,他紧随龙马,由黄河进入图河。待伏羲追上时,龙马倒显得非常温顺。伏羲用草绳系之,拴龙马于树桩之上,而后观察其体态,摩其皮毛,竟发现其背上卷毛形成多个较为规则的旋涡。是龙马把身上的旋毛变成一块玉版献给了伏羲,伏羲心中奇怪,认为其中必有奥妙。于是他依龙马旋涡排列方位的图点绘制了图形。这个图形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龙马背负河图”。“河图”,或曰“八卦”。 2、河图内容 《系辞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又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此河图之数也。 河图也称为马图。河图中的十个数即为天地之数,故这十个数为先天之数。其中单数为阳,为天数;偶数为阴,为地数。 这十个数与方位对应,既为: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这十个数再与五行对应,即为万物生成之数。口诀: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河图洛书名词解释

河图洛书名词解释 1、洛书:相传是河图洛书的原本,道教、儒家、阴阳家的共同经典。 2、河图:中国最古老的星图之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阴阳五行哲学思想的起源,自从伏羲氏画八卦以来,就有了河图洛书。古人认为这两个神秘图案是上天赐予人类的,也就是《尚书》所云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它们是中华民族的最原始的图腾和崇拜,从而使其成为生命意识和宇宙观的直接体现。《庄子·天下篇》云:“伏羲得之,以演《易》;文王得之,以《易》演《周礼》;孔子得之,以《周易》演《春秋》。”“《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凡画八卦,莫不有数。”“数一二三,五六七八,九十为成数。”皆以阴阳五行为之本,天地万物为之始,而《易》为之用。数乃生成之本,阴阳之则,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1、为什么说它不是一个普通的星图?因为,从黄河开始到长江、淮河、松花江、黑龙江、珠江等江河湖泊,都在此“规律”范围内。(因此河图又称“规矩”) 2、 1、何谓先天河图?河图就是自然界本来存在的,是顺应自然,是无法改变的,因此叫“先天河图”。 2、何谓后天河图?河图是后来人根据自然界的规律,总结归纳的,其中既包含有自然界的规律,也包含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因此叫做“后天河图”。后天河图与先天河图结合,即可知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规律。

3、后天河图洛书名词解释洛书:一种用“花篮”的形式描绘了全部《周易》经卦与传卦相互关系的图形。易学基本原理称“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一部《易经》分为三部分:一为经,二为传,三为象。太极就是两仪,亦即阴与阳。 4、天象洛书,就是北斗星图,即是古代星象历,详细描述了每个星座的位置及运转轨迹,并依据此总结出了一套划分星座的标准,常被称为“星座学”。它已经失传了。 5、为什么说它只是一种占卜术?而不能当作一种科学?因为,它不能给出确切的答案。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这种占卜术并没有涉及到气象、天文、物理、数学等科学领域,它只是一种算命术而已。

河图洛书名词解释

河图洛书名词解释 《河图洛书》,又称《龙图》、《易》、《易洛书》,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经典,为五经之一,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之一。原书最早应出于战国时期,因其集天地之数、中华之大成,是一本极其重要的典籍,所以有很多的名家对其进行注释。对于这部典籍,现今已无人能解其真意。在数千年后的今天,中华大地上仍旧流传着很多关于它的故事,而且还被拍摄成了很多电影和电视剧。《河图洛书》即是讲述了宇宙从无到有,再由小变大,以及世间万物的发展历程。 有一种古老的传说,黄帝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在洛阳城东北的邙山上找到了一块宝石——玄圭。在此石上画有伏羲先天八卦图和文王后天八卦图,还记载了一个叫九丘的地方。这个地方连绵九座山,像九条龙在仰天长啸。“九丘”实际上是九个凹陷的土堆。黄帝便把它命名为“九龙山”,也叫“九龙”。洛阳城的西北角,有一处名叫龙门的地方,黄帝还曾派专人前往探查。根据探查回来的结果,确定了“九丘”在洛水东岸,遂将该地改名为“伊阙”。黄帝得到了神秘莫测的《河图》,又得到了博大精深的《洛书》。《河图》以数的形式总结了万物之间相生相克的规律;《洛书》以图的形式系统阐述了一套完整的天文历法体系,包括《九宫八卦图》等,还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等知识。同时,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完整的易学理论体系。《河图》主要指中华民族的开创者黄帝时期出现的河图洛书。据传说,黄帝之臣、有智慧的大臣彭祖受此启发,依据河图设计出可演示洛书的“先

天图”。而另外一些方士则不信这种东西,他们认为万物由元气组成,于是创立了“五行说”。直至春秋时期,易学才形成,并逐渐成熟。三千年后,汉代的京房[gPARAGRAPH3]氏才依据《河图》洛书推算出“天地之数”,再依据“天地之数”和“阴阳之道”推算出“大衍之数”,从而写出《易传》,终于破译了《周易》。后人为了纪念京房诗文中的成就,尊称他为“京房先师”。后来人们将他的成果与其他先贤的成果合称为《易经》。由于《河图》和《洛书》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符号,也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号,所以称《易经》。如果一定要给《易经》起一个中文名字的话,应该称之为“易象”。

易经的数学智慧

易经的数学智慧

易经的数学智慧 摘要:易经是一部充满了数学思辨的书,从“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这种由无到无穷的过程可以看出,这是用数学的方式来阐释宇宙森罗万象形成的原理。 关键词:数学思辨 宇宙演变 ̖数学美学 易经数学是中国古代数学的主流,透过天地之数与五行的结合,易经数学广泛运用于中医、堪舆、算命等领域,易经数学一直被当作术士的工具,其内在奥秘保持着混沌的面貌。西方科学兴起之后,许多原理与易经数学不谋而合,又让人重新重视易数的伟大性与实用性。 一.易经里的原始数学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数学史的国家,曾诞生了《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等数学著作,创造了“割圆法”从而系统而严密地计算出圆周率的近似值。但是,数字是用来计算,而最早的数字则是被古代中国人与原始的占卜巫术连同在一起,这为数字符号笼上了奇妙的美丽,《易经》中对六十四卦的描述则是对这种数学文化的概括和总结。 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往往以阴阳师的面目出现,因为中国古代阴阳家需要精通星相学̖算数学̖历法̖奇门遁甲等特殊技法去推演所谓的“卦象”以求知晓不明白的一切事物之理,最有名的便是唐代术士袁天罡和李淳风合力推衍的天书《推背图》,书中是两位古人利用卦算占卜推衍出的未来千年的所有大事。许多精通八卦的人也都是杰出的数学家,原因在于作为《易经》起源的“河图洛书”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数学性,河图原型中奇数之和为25,偶数之和为30,共55,洛书原型中奇数之和为25,偶数之和为20,共45。河图减去5为“隐而不显”,洛书加上5为“藏而不用”,而5是两者位于核心的数字,这样计算便皆和中国推崇的大衍之数50相合。并且由此可以看出洛书的构造很是巧妙,其横、斜、纵行之和均为15,这实际上是一种早期的三阶纵横图,也叫幻方,曾有南宋杰出的数学家杨辉通过研究洛书的结构,构建了四阶至十阶纵横图,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又给它赋予了新的含义,它在组合分析、图论、人工智能等各方面都有所应用。美国计算机协会主编的CACM程序汇编中也把纵横图的编造程序收了进去。建筑学家勃拉东发现纵横图的对称性极为丰富,其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他把这些线条称为"魔线",可用于轻工业品、封面包装等设计中。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一位专家发现了它与"拉丁方"的内在联系,由于"拉丁方"在实验设计领域中的无比重要性,从此,纵横图就更加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国外出版的《现代代数及其应用》这本专门著作里就把纵横图列为专门题材。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历史演变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历史演变易经作为一部具有丰富哲学内涵的古籍,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 了深远影响,更是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度融合。本文将从易经的 起源和发展、易经与中国古代思想体系的关系等方面展开,探讨易经 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历史演变。 一、易经的起源与发展 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传,易经的起源可追溯至公元前11世纪的商朝晚期,后经多次传承 和发展,逐渐成为一部完整的体系。《周易》一书主要由《连山易》 和《系辞》两部分组成,前者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内容,后者则是对六 十四卦的注解解释。 易经作为灵书,一度受到儒家等学派的重视和传承。尤其是在战 国时期,易经的研究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等多个 学派的独特解读方式。例如,儒家注重对道德伦理和社会政治的关注,将易经融入到儒家的经典体系中;道家则更加注重自然与道的合一, 将易经视为修炼丹田的内功法门;墨家则将易经应用于工艺和生产实 践之中。 二、易经与中国古代思想体系的关系 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不仅体现在思想观念上,更在实践应用中具有显著影响。易经的核心

思想主要包括阴阳学说、卦象变化和六爻占卜等。这些思想与中国古 代思想体系密切相关。 阴阳学说是易经的基础,体现了宇宙、人类、社会等诸多事物的 变化规律。在中国古代哲学体系中,阴阳学说被广泛运用于伦理道德、政治治理、医学养生等方面。例如,在伦理道德观念中,阴阳学说表 现为“天人合一”的思想,即天地之道与人道相通;在政治治理中,阴 阳学说则被应用于权谋策略的制定;在医学养生中,阴阳学说指导着 人体的平衡与调适。 卦象变化和六爻占卜是易经运用的实践方法,具有预测、指导和 变革的功能。这一思想也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六爻占卜被广泛 应用于农事、战争、政治等领域。例如,周朝的占卜仪式“河图洛书” 就是对卦象变化的运用,通过六爻的变换来预测吉凶、指导决策。在 农耕社会中,人们通过占卜来选择农时,预测天灾人祸,指导农业生产;在政治上,卦象变化经常被赋予权威性,成为君主决策的依据。 三、随着时间的推移,易经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呈现出不同的历史演变。在古代社会中,易 经与诗经、礼记、尚书等经典互相映证,形成了丰富的礼仪、文学等 文化体系。在宋代,程颐等理学家将易经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形成了“四书五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王阳明等心学家进一步深 化了易经与儒家思想的结合,将其作为心性修养的重要工具。同时, 在民间文化中,易经的占卜、化解厄运等功能也广泛传承。至今,易 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仍然具有重要地位。

《周易》与中国传统数学关系的解析

《周易》与中国传统数学关系的解析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周易》是史”的重要观点。对《周易》的研究,目前学界主要集中在对其哲理的研究,而较少涉及对其数理的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周易》与中国传统数学关系的解析,阐明《周易》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 一、从“《周易》是史”的观点解析《周易》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周易》是史”的重要观点,认为《周易》经、传乃至卦、爻符号,都是一种历史记录,包含历史记叙或历史意义。《淮南子》就持《易》为上古史的看法。四部分类法始于晋代,它打破了原先史书隶属于经的观念; 隋代王通提出了“三经( 《书》《诗》《春秋》) 皆史”之说; 到了宋代,程颐提出了“九经( 其中有《周易》) 皆史”之说,南宋李光《读易详说》、杨万里《诚斋易传》 也提出以史证易; 元、明两代,有“五经皆史”和“六经皆史”之说,从王阳明开始,则明言《易经》是史; 清代章学诚提出“六经皆史”的理论。他在《文史通义》( 1832) 中开宗明义地指出: “《六经》皆史也。古人不着书,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六经》皆先王之政典也。” 章学诚“六经皆史”的真正含义是建立在他对经这一本义理解的基础之上: “《易》曰: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夫为治为察,所以宣幽隐而达形名,布政教而齐法度也,未有以文字为一家私言者也。《易》曰: ‘云雷屯,君子以经纶’。经论之言纲纪世宙之谓也。……六经初不为尊称,义取经纶为世法耳,六艺皆周公之政典,故立为经。” 章学诚所理解的经之本义,既不同于后人所说的诗、书、礼、易、乐、春秋这传统的六经,也不同于以文字为一家私言的经书,而是指以“治”为核心的“经纶”。也就是说,《六经》并非古代圣人立言垂教后世的空言,而是当时统治者治理国家大事以及所制定的各种典章制度的记录。 经的本义是指织布的纵线,与“纬”相对,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系部》曰: “经,织也。从糸,�y声。”清段玉裁注曰: “织之纵丝谓之经。必先有经,而后有纬,是故三纲、五常、六艺谓之天地之常经。”最早的“经”字写作“�y”,见于周 代青铜铭文。大盂鼎、毛公鼎、晋姜鼎均有“�y”字; 虢季子白盘、齐陈曼��、叔夷钟均有“经”字。西周早期器大盂鼎有“敬雍德�y”,晚期器毛公鼎有“肇

无字真经-河图洛书

河图与洛书(最早揭示宇宙规律的无字真经) 《1》 一、河图洛书中国易学关于八卦来源的传说,最初指天赐的祥瑞。河洛之辞,最早见于《尚书·顾命》,又见于《论语·子罕》。《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管子·小臣》:“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认为八卦乃据河洛推演出来。汉人多宗此说,以河洛解释八卦来源。(1)河洛所指,后世理解不一。西汉刘歆以河图为八卦,以《尚书·洪范》为洛书。汉代纬书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以九六附会河洛之数。宋初陈抟创“龙图易”。吸收汉唐九宫说与五行生成数,提出一个图式,名龙图,即河图。西蜀隐者则以陈抟之先天太极图为河图。刘牧将陈抟龙图发展为河图、洛书两种图式,将九宫图称为河图,五行生成图称为洛书。南宋朱震于《周易挂图》中载其图。南宋蔡元定认为刘牧将河图与洛书颠倒了,将九宫图称为洛书,五行生成图称为河图。朱熹《周易本义》卷首载其图。后世所称一般以蔡说为准。南宋薛季宣以九数河图、十数洛书为周王朝的地图、地理志图籍。清黄宗羲《易学象数论》、胡渭《易图明辨》亦认为河图洛书为四方所上图经一类。今人高亨认为河图洛书可能是古代地理书,另有人认为河图为上古气候图,洛书为上古方位图,或以为河图为天河之图。众说不一,尚在继续探求中。(2)河图,洛书的关系。一般认为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不可分割。汉代刘歆认为:“河图洛书相为经纬。”(《汉书·五行志》注)南宋朱熹、蔡元定:“河图主全,敌极于十;洛书主变,故极于九。”“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于方,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洛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阴而肇其变,数之用也。”并认为河图象天圆,其数为三,为奇;洛书象地方,其数为二,为偶。(《易学启蒙》)蔡沉:“河图体圆而用方,圣人以之而画卦;洛书体方而用圆,圣人以之而叙畴。”并认为河图主象、洛书主数;河图主偶、洛书主奇;河图主静、洛书主动。(《洪范皇极·内篇》)清万年淳以图之方圆论河洛关系,认为:“河图外方而内圆”,“中十点作圆布”,“外四圈分布四方,为方形,十包五在内,仍然圆中藏方,方中藏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妙也。而十五居中,即洛书纵横皆十五之数,是又河图包裹洛书之象。河图点皆平铺,无两折,洛书亦然。”“洛书外圆而内方,圆者黑白共四十数,圆布精其外,包裹河图之象。”“河图已具洛书之体,洛书实有运用河图之妙,因将图书奇偶方圆交互表之以图。”(《易拇》)近代杭辛斋认为:“河图为体而中有用,洛书为用而中有体。”“有以图书配八卦者,多拘执而不能悉当,其实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即先天,洛书即后天。”“故图与书,相互表里,不能分割。”(《易楔》)还有人认为河图重“合”,具有奇偶相配、阴阳互抱、生成相依的特点;洛书重“分”,具有奇偶分离,生成异位的特点,两者一分一合,体现对立统一、盛衰动静的辩证关系。二、图书之争亦称“河洛之争”。宋以来围绕河图洛书真伪、八卦是否据河洛而画等问题的论争。《周易·系辞下》提出“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先秦两汉至唐代文献基本持此观点。然河洛图式早已失传,至少唐末已不可见。宋初陈抟以河图、洛书及先天图、太极图传世,于是引起肯定派(图书派)与否定派(疑古派)的论争。图书派内部针对何谓河图、何谓洛书,有“图九书十”与“图十书九”的分歧,前者以刘牧为代表,王湜、朱震、郑樵、朱元升、李简、薛季宣、张理袭其说。后者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洛书相关传说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2相关概要 河图洛书所表达的是一种数学思想。只要细加分析便知,数字性和对称性是“图书”最直接、最基本的特点,“和”或“差”的数理关系则是它的基本内涵。完全可以用数学方法证明或推导出河图洛书,并证明河图与洛书同出一源。还可以发现,河图洛书与算盘”和“万字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 河图洛书是以黑点或白点为基本要素,以一定方式构成若干不同组合,并整体上排列成矩阵的两幅图式,如图所示。 河图洛书最有名的出处来自于《易传·系辞》中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句话,并据此认为八卦就是根据这二幅图推演而来的,从而成为易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历代皆认为它们是“龙马负之于身,神龟列之于背”,所以多少世纪以来,它一直披着神秘的外衣,公认为是汉族文化之源的千古之谜。

当审视、梳理河图洛书的历史踪迹之后,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些共识: ——河图洛书,在先秦西汉的典籍中有其文字记载。《尚书·顾命》说“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论语·子罕》称“子曰:风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管子·小臣》讲:“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以后,在汉代刘歆、孔安国、扬雄、班固等人的著作中也屡有提及。 至于河图洛书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各书上都没有明言。 ——河图洛书在宋代初年才被发现。它们始传于宋代华山道士陈抟,他提出的图式叫作《龙图易》,《宋文鉴》中载有《龙图序》一文,讲到了龙图三变的说法,即一变为天地未合之数,二变为天地已合之数,三变为龙马负图之形,最后形成了河图洛书二个图式。但是,陈抟在龙图三变之后,没有提到河图洛书的名称。第一次给这两幅图命名的是北宋易学家刘牧,他精研陈抟所传《龙图易》,著书《易数钩隐图》,于是,河图洛书才为世人所知。当时,对采用“图十书九”,还是“图九书十”有过争论,最终定位于图十书九,一直延续至今。宋代的象数学家相信八卦就是由河图洛书这二幅图式推演而来的,从而,易学史上形成了用河图洛书解释八卦起源的图书派。 ——洛书与汉初著作《大戴礼记》中记载的明堂九室,与西汉未年著作《乾凿度》中的九宫说,在9个数的方位配置上完全一致。明堂大约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具有礼义兼祭祀作用的建筑物,深受历代统治者的重视。 总之,从现存的有关史料来看,河图洛书的来源古老悠久,扑朔迷离,没有一个明确可靠的答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