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国福利制度

英国福利制度

英国福利制度
英国福利制度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英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历史久,内涵广,对英国社会的发展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产生了消极影响。近10多年来,英国政府逐渐认识到福利制度的弊端,并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旨在化消极为积极,推动英

国经济发展,以助于扭转英国日益下滑的国际地位。

一、社会福利制度概况

英国于1945年建立起“福利国家”。之后社会福利制度不断调整和修订,目前已达到相当的规模和水平,主要有国民保险、国民保健、个人社会福利、住房和教育等5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一)国民保险国民保险法规定了一个由多种津贴和补助金构成的综合性社会保险制度。津贴和补助分成缴费性的和非缴费性的两类。领取缴费性津贴的条件是领取人按周缴纳保险费,且须缴足一定期限,部

分津贴属于此类。非缴费性津贴根据特殊需要发放。

国民保险费分四类,即由雇主和雇员分别缴纳、小商人缴纳、有收入但未就业者缴纳及独立职业者缴纳构成。目前各种津贴和补助约有40多种,按领取对象主要分为:母婴(产妇津贴、生育补助、儿童津贴、儿童特别津贴、儿童监护津贴)、寡妇(寡妇津贴、寡母津贴、寡妇抚恤金)、患病者与伤残者(疾病津贴、病残抚恤金、护理及伤残津贴)、失业者、退休者(退休金、养老金和高龄补助)、死亡者、有特殊困难者

(战争抚恤金、低收入家庭补助津贴、社会补助金)。

(二)国民保健国民保健法规定:英国人都可享受免费医疗,牙科手术、视力检查和配眼镜除外;病人只付处方费,产妇、哺乳期妇女、儿童、退休者、医疗事故造成的病人、战争或因公伤残津贴领取者及低

收入家庭除外。

国民保健法的实施由政府卫生部负责。全国各地分设100多个地区卫生管理局和委员会,负责管理国民保健的具体实施。每个区设有一个总医院,并设有普通医院、诊所、卫生中心及各类专科医院。

国民保健系统规定由各科医师、护士对老人、伤残及精神病患者提供治疗,免费提供辅助医疗手段、取暖设备。该系统的服务还包括对学校、家庭和环境卫生,食品、药物安全,防疫,戒毒,堕胎及医务人员培训等问题进行监督管理。国民保健全部费用的88%由政府征税来支付,其余的由国民保险费、处方费

及其他收费项目收入支付。

(三)个人社会福利包括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志愿者组织针对具有特殊困难的居民所提供的各种福利设施和各类服务,如为失去工作和劳动能力的人提供适合他们生活、活动的住房和服务;对精神病患者登门治疗,处理相应的社会问题;当局对建造儿童设施提供方便和给予支持,国家照管17岁以下、无人赡养或监护的孩子;政府部门和社会志愿者组织为老人及有困难的家庭提供生活、娱乐服务。

(四)住房对低收入家庭,政府发给住房津贴;对于第一次购买住房的低收入家庭,政府给予额外津贴和其他优惠条件。此外,政府重视为老年人和病人提供特殊住房,使其方便和安全。

地方当局所拥有的住房优先接纳居住条件较差的房客。为防止私人房屋出租者向租赁者索取高额租金,政府制定了限制措施,主要有控制房租、调整房租和由负责租金事务的专门法庭确定固定房租。

居民除以个人收入或存款购房外,还可通过房屋互助协会、保险公司、地方当局和银行等途径贷款购房或建房。房屋互助协会发放的抵押贷款所占的比例最大,该协会本身并不建造住房,而是以贷款者所购买的住房作为抵押品发放贷款,贷款期一般为20—25年(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延至30—35年),贷款者

按月归还本金利息。

(五)教育政府教育基金资助大部分学生(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接受免费教育。免费生除了免缴学费外,书本和其他学习用具也都免费。教育当局向聋哑、低能儿童等特殊学校的学生和其他公立学校7岁以下的学生免费供应牛奶,每日每人1/3品脱(合英制0.19升),如因健康原因,可以免费供应到11岁。公立学校普遍设有食堂,有些学校还提供交通工具。高等教育中,90%的大学生可以获得政府津贴。

二、社会福利制度的利弊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英国的福利制度对英国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

(一)积极作用

⒈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英国在二战后率先颁布了一系列社会福利法案,向人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部社会福利,一定程度上抚平了人民受到的严重战争创伤,对稳定战后混乱的社会秩序,起到积极作用。广泛的社会福利措施保障了大多数人的最低生活需要和社会需要,这对长时期地保持相对稳定的社会局势

也有颇大的作用。

⒉推动了社会物质、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几十年来,社会保障措施保证了大批生活有困难的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目前平均每1000人拥有8名医生,9张病床。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工人的健康水平和工作能力,而资本家也视福利制度是提高生产效率、追求利润的投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中小学教育体系,使英国大学从战后的20多所增加到目前的48所,并使大量的工人家庭子女也能够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90年代以来,英国大学在校学生一直在35万左右,每年培养出约10万大学毕业生。这促进了

社会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⒊缩小了贫富地区的差距。由于英国中央政府每年大量拨款(1993—1994财政年度为974亿英镑,占政府总支出的39.8%)用于公共保健、社会保险等福利体制,有力地缩小了威尔士、苏格兰,

特别是北爱尔兰与英格兰的贫富差距。

(二)消极影响

⒈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日益成为政府沉重的财政负担。据官方《国民收入与支出》统计,1951—1982年社会福利支付增长2.7倍,而国内生产总值只增长近1倍,同期社会福利支付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4.4%跃升为29.4%。社会福利费用的来源,一半由企业和个人所缴纳的国民保险基金提供,其余由政府财政拨款。此外,政府还要承担国民保健,对个人的社会服务、教育和住房等费用。社会福利庞大的支付成为导致经常性财政赤字的最重要因素。

⒉社会福利制度带来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一方面,福利措施平均化,助长了一些人对国家的依赖思想,不去依靠自己的努力,而是坐享社会福利。有的失业者认为领取失业津贴可不纳税,还可从事逃避税收的“地下经济”,收入并不比低工资职工少。因此,寻找工作的动力有所减弱。有些人不愿从事超过一定纳税界限的工作,以免多纳税,又不能从社会福利津贴中得到相应的补偿。另一方面,福利制度也无力解决社会贫

富悬殊问题。

⒊福利问题成为英国党派斗争的焦点之一。英国的保守党和工党为了在竞选中取得选民的支持,纷纷向选民许诺各种社会福利,工党主张社会福利“普遍化”;保守党则主张实施“有选择性的”社会福利。随着济的严重滞胀,两党在社会福利问题上的争吵也会日益激烈。

此外,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福利制度越来越成为福利国家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桎梏。英国经济增长缓慢,与美日等的差距越拉越大。如何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而每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相当比重的社会福利开支无疑成为解决问题的入口。

此处插

三、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

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虽然势在必行,但进展缓慢。对社会福利制度实行的较全面改革始于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90年代以来,保守党的改革方案基本上是撒切尔时期的延续,但各方面的改革进度不一,在国民保险与住房方面进展较快,在国民保健与教育方面进展缓慢,在个人社会福利方面基本未变。

(一)国民保险改革

保守党政府认为,压缩日趋增长的津贴开支,不仅能使政府在当前,而且在进入下世纪后,也能承受社

会保障的巨额开支。因此,政府采取了如下措施: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⒈养老金制度的改革

随着消费物价指数逐年增加和工资水平提高,养老金发放标准也相应提高,成为英国最大的单项社会福利津贴。对此,保守党政府决定:(1)国家基本养老金制度不变,但只能提供最低限度的生活费用,数额不能高。(2)改革工党政府制定的国家收入养老金制度。规定年满50岁的男人和45岁的妇女,凡缴纳和愿继续缴纳该项保险费者,退休后仍可依照原规定标准领取国家收入养老金。对于50岁以下的男人和45岁以下的妇女,凡已缴纳和继续缴纳该项保险费者,退休后可领取国家收入养老金,但数额从工作期间平均工资的1/4降为1/5。(3)政府通过法律形式规定,所有企业一律强制推行职业养老金制度。(4)向职工提供获取个人养老金的机会。规定职工可与银行、建筑协会、单位信托公司和保险公司等挂

钩,按期缴付一定费用。

近10年来,英国政府一直积极鼓励以职业养老金或个人养老金取代老年养老金。其模式是将原本属于政府管理的老年养老金中的附属养老金,依养老金参与者的意愿,外包给民间企业经营。而基础养老金部

分仍归政府管理。

职业养老金是雇主为了照顾受雇者退休后的生活,所提供的退休养老金。其中极大部分属于外包经营的老年附属养老金。如1991年参加职业养老金的90%属于外包经营者。据目前的法律规定,退休基金可投资于金融市场,购买债券、股票、或不动产等。个人养老金是金融机构为个人所开办的退休年金,其主要参加对象为自雇者及未参加雇主所提供的职业年金的受雇者。随着职业养老金的普遍推广和个人养老金的积极推广,国家可相对减轻对养老金领取者所承担的职责,预计国家在养老金支付问题上的沉重负担

可望有所缓和。

⒉其他津贴方面的改革

80年代,政府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把通行的“普遍性原则”改为“有选择性原则”,着重帮助低收入者和贫穷者。为鼓励人们的积极性,政府改革家庭资助规定,力求减少资助的数额。一是设立家庭信贷项目,取代家庭收入津贴。明确限定家庭信贷的对象主要是低工资收入的有子女的家庭,以及丧失工作能力的有子女的家庭。二是设立额外资助项目,取代附加津贴。此外,在工伤津贴方面,政府缩小

发放范围,同时,提高领取寡妇抚恤金的年龄界限。

90年代,政府进一步加强对津贴发放的管理。1993年政府提出了3项措施。(1)从1996年起实施新的失业津贴,对领取者在求职期间的津贴发放加强管理,制止领取者在有收入情况下继续领取政府津贴的可能。(2)严格控制残疾人津贴的发放。申请人在得到许可前须经严格的身体检查。(3)申请儿童补助金需要缴税,对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的领取金额作出明确区分,以激励单亲父母,尤其是单亲

母亲在孩子入学后继续工作。

(二)住房改革

为了改变地方当局营造住房、公房低房租制和住房津贴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以及为了改变地方当局为保持低房租而对公房出租不加区别的补贴,政府曾积极鼓励私人购买住房,推行公房私有化,从法律保障和经济上为买房者提供优惠条件,同时减少住房津贴。

1996年6月27日公布的住房白皮书将进一步从几个方向同步对现行住房制度进行改革。白皮书主要部分集中在鼓励发展私人住房租赁事业。租赁房产可为住房制度提供灵活性,为人们在全国寻找职业时的流动性提供了便利。该计划包括建立当局授权的房屋投资信贷。白皮书还主张将地方当局的房屋私有化,

以便提高对它们的管理。

(三)国民保健改革

政府在1988年秋开始对医疗保健问题进行改革,强调在医疗保健公共部门内开创竞争性的内部市场,并促进众多的劳务提供者相互竞争,以提高效率。其主要内容:(1)在国民保健系统中建立内部的市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场机制,各个国立医院将要在吸引病人方面竞争。(2)允许国立医院采取较多的商业经营方式。(3)病人可以选择医生,并可更好地在各个医院之间进行选择,医生依据对病人的治疗情况,控制自己的预算。(4)公私合作。政府虽明确表示国民保健系统不搞私有化,但鼓励私人医生和私立医院发展,国立医院

和私立医院可买卖各种服务。

(四)教育改革

除了重视提高教育质量外,还把改革重点放在压缩教育经费上,以削减政府预算开支。政府迫于预算的压力,一再压缩高等院校教育经费,1985年以后,大学预算每年递减2%。1990年起实施“学生贷款计划”,把高等院校学生的助学金制度改为贷学金制度,平均每年向每个大学生提供约420英镑的贷款。此外,政府每年还拨出1500万英镑作为特别困难基金,由地方教育机构管理,以保证家境困难的学生

能进高等院校。

目前,政府规定在高等教育方面,大学须以学生注册人数作为绩效指标向中央部门争取教育经费。而原先由地方政府主管的中小学也可选择脱离地方政府的监督,直接面对竞争向中央争取经费。此外,政府还计划推行“速成学位”制,大学生只学习15个月就能参加工作,这样对大学的拨款可减少1/3。英国教育体制改革与医疗福利制度改革一样,是从观念上分离服务融资与服务提供两种功能,以便在公共部门内

形成竞争性的准市场,进而提高经济效率。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英国福利制度改革

英國福利制度改革 關鍵字: 學習時報 改革福利制度的直接原因 1.政府在社會保障方面的財政負擔越來越重,支出結構越來越不合理。1949年,社會保障支出在英國政府財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僅為13.5,到1997年已經上升到32,成為英國財政支出中比例最大的一項,幾乎等於教育支出的三倍。從1978年到l997年,英國社會保障的實際支出水準平均每年增長4,其增長速度高於其他任何一項政府支出。 英國的社會保障支出主要分為三種:一是根據經濟狀況調查支出的福利金,它是為收入和儲蓄低於某一最低限度的人提供的救助,主要包括收入補助金和住房福利金。二是繳費性福利金,主要包括退休養老金和工傷保險金。三是既不需要接受經濟狀況調查也不需要繳費就可申請的福利金,主要是殘疾福利金和兒童福利金。到了1990年代末,原有的福利制度使得不需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福利項目的支出比重越來越大,而這顯然會使政府的財政負擔越來越重。不僅如此,由於這種支出結構還在客觀上打擊了繳納社會保險費的那些人的積極性,同時對公民的儲蓄動機產生了負激勵,其長期結果將是進一步惡化政府財政狀況。 2.“福利陷阱”導致社會保障制度成為一種消極的收入補償制度,而沒有起到鼓勵公民通過工作和儲蓄來實現自立的積極作用。“福利陷阱”是指由於非工作狀態時的福利水準較高,領取的資格條件要求較松以及工作時的收入過低所引起的一種對福利的過度依賴現象。由於對一部分人來說,他們從領取福利狀態轉變到工作狀態時收入增加幅度很小甚至為負值,因此,這些福利享受者就沒有足夠的動力擺脫對福利的依賴。福利制度本身缺乏強制性激勵也是導致福利陷阱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英國福利專案基本上都沒有要求適齡福利申請者積極地接觸勞動力市場,接受培訓或者從事志願性工作。另外,英國傷殘鑒定制度的不合理也導致一批人落入福利陷阱。由於傷殘鑒定的結果只有全部殘疾和無殘疾兩種,所以只要是通過了全殘鑒定,那些即使還能夠從事一定工作的勞動者也不用再去尋找任何工作,從而可以心安理得地靠福利度日。 3.欺詐現象普遍,福利基金損失嚴重。根據英國政府的估計,英國每年的福利支出中大約有40億英鎊因欺詐而白白損失。參與福利欺詐活動的不僅有一些福利金領取者,而且還包括一些不誠實的雇主和房東,有時還涉及政府官員,更為嚴重的是存在有組織的犯罪活動。這種情況無疑既不符合福利制度本身的宗旨,也會對納稅人支援社會福利系統的積極性產生不利的影響。

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政策的理论和实践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集中表现在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的形成和实践上.这种理论同剩余型模式与制度型模式的区别在于,它促进了"生产性的"、有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福利干预.发展型社会政策结合经济议题,力图通过协调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来改善所有人的福利.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是若干实际的社会投资策略和资产建设策略,实现社会政策从以消费和再分配为导向的服务转向提高受助者能力、扩大经济参与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干预方法,这使发展型社会政策明显有别于福利领域的其他方法.中国正力图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同时也处于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改革的反思时期,社会政策的作用凸现.怎样在"社会转型"与"全球化"双重叠加的背景下,发挥社会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公正的功能,是当今中国面临的重点政策议题.发展型社会政策对中国的启示意义是: (1)要重新重视和确立政府在社会福利中的主导角色; (2)在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安排上要具备长远性、战略性眼光. 社会保障在西方的兴起与发展并不是一件由来已久的事情,但它在西方国家所释放出的能量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果把整个社会经济比做一艘乘风破浪的舰船,社会保障就是遭遇风暴时的避风港,它消除了人们处于不确定社会中的恐惧,减少了社会成员面临的种种风险。可以认为,西方国家发达成熟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保证最近几十年以来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有力武器。 市场经济的补充与法治精神的体现 社会保障制度最早形成于十九世纪末的德国,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在英、法、瑞典、加拿大等国家中得到正式确立与发展。各国相继以社会保障形式干预国民收入再分配,主要是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缓和随工业化的发展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通过政府干预解决市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社会保障一贯扮演的角色,其实就是对市场配置资源结果的合理修正,也就是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 西方各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历程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是以法律形式确立并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1881年德国首次以“皇帝诏书”形式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开了世界各国通过法律确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先河。随后颁布了《事故保险法》、《伤残及养老保险法》、《职业介绍及失业保险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构建了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同样,瑞典、法、英、美、加、日等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构建过程中,无不伴随着大量详细的社会保障法规的颁布与实施,这成了西方国家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的一大特色。 “从摇篮到坟墓”的关怀 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内容因国情不同而异。但不外忽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 社会保险是在国民遭遇疾病、受伤、生育、死亡、年老、残废、失业等情况,造成收入中断或丧失时,给予一定的补助及帮助以保障其生活来源的制度。它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社会保险是一种社会互助式的保障制度,它是在个人与雇主缴费的基础上,由国家财政支持运作的,带有国家强制性。其中社会保险的四大支柱——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事故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基本部分。以瑞典为例,它的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1994年支出能够占到当年整个社会保障支出的86%,其核心地位可见一斑。 社会救济是国家为保障公民的最低生活水平提供的保障制度,一般由财政拨款。具体的救济

英国的社会福利服务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社区照顾服务对我国养老服务模式的启示 班级:09级劳动与社会保障姓名:卫欣然学号:0907111070 一、英国的社区照顾服务模式 英国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发达的福利国家,同时也是人口高度老龄化的国家。而英国家庭的养老功能已明显衰退,法律不再规定子女必须赡养父母,而老年人也普遍认为子女有自己的生活,在英国将近80%的老年人没有与子女同住。在这种情况下,英国解决老年人问题只能走社会养老的道路。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英国政府就推行“住院式照顾”模式,即政府兴办大型福利院舍,同时花钱雇用大批工作人员对无依无靠的老年人和残疾人实施住院式集中照顾。这种照顾方式虽然较好地解决了被照顾者的日常生活需要,但由于使他们脱离了长期生活的社区,精神生活难以得到满足,引起了某些人权主义者的批评。同时,政府的财政负担也越来越重。因此英国政府从50年代后期开始逐渐改变这种住院式照顾的方式,推行社区照顾的养老模式。 所谓社区照顾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社区内照顾,也就是不让被照顾者离开他(她)所熟悉的社区,而是在本社区内对其提供生活服务。二是由社区来照顾,也就是动员本社区的人力资源,运用社区支持体系开展对老年人的照顾服务。社区照顾的目标是在他们自己的家或“像家似的”环境中受到帮助。 社区照顾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生活照料(饮食起居的照顾,打扫卫生,代为购物等)。生活照料又分为:居家服务、家庭照顾、老年人公寓、托老所4种形式。 居家服务,是对居住在自己家中,有部分生活能力,但又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的一种服务。具体包括上门送饭、做饭、打扫居室衣物、洗澡、理发、购物、陪同上医院等项目。从事居家服务的工作人员有志愿服务者,也有政府雇员,这些服务或免费,或收费低廉,一般收费由地方政府决定,在老年人能够承担的范围之内,不足部分由政府开支。 家庭照顾,是对生活不能自理、卧病在床的老年人,在家接受亲属全方位照顾的形式。政府发给老年人与住院同样的津贴,这样使家庭在照顾老年人时有了一定的经济保证。 老年人公寓,是对社区内有生活自理能力但身边无人照顾的老年夫妇或单身老年人提供的一种照顾方式。老年人公寓由二居室组成,生活设施齐全。公寓内还设有“生命线”,一旦老年人感到不适,只要拉动生命线就可获得救助。老年人公寓收费低廉,但数量有限。 托老所,包括暂托所和老年人院。因家人临时外出或度假,无人照料的老年人便可送到暂托所,由工作人员代为照顾,时间可以是几小时或几天,最长一般不超过一个月。而对那些生活不能自理,又无人照顾的老年人则送入老年人院,即分散在各个社区中的小型院舍。 第二,物质支援(提供食物、安装设施、减免税收等)。如,地方政府或志愿者组织用专车供应热饭。为帮助老年人能在家独立生活,地方政府负责为他们安装楼梯、浴室、厕所等处的扶手,设置无台阶通道和电器、暖气设备等设施,改建厨房和房门等。政府对超过65岁以上的纳税人给予适当的纳税补贴,住房税也相应减少。 第三,心理支持(治病、护理、传授养生之道等)。如,保健医生上门为老年人看病,免处方费;保健访问者上门为老年人传授养生之道,如保暖、防止瘫痪、营养及帮助老年人预防疾病等。还有家庭护士上门为老年人护理、换药、洗澡等。另外政府还规定了为老年人提供视力、听力、牙齿、精神等方面的特殊服务。 第四,整体关怀(改善生活环境、发动周围资源予以支持等)。如,由英国政府出资兴办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社区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娱乐、社交的场所。行动不便的老年人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 一、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以立法形式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也是典型高福利国家之一。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发端于17世纪的工业革命初期,但正规系统地建设则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之初。经济危机和战争凸显了对社会保障的迫切需求,危机和战争也昭示了国家在社会保障领域发挥干预作用的重要性,同时,经济的恢复和重建也需要社会保障发挥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在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的指导下,以贝弗里奇社会保障计划为蓝本,战后英国颁布了《国民保险部组织法》(1 944年)、《国民救济法》(1945年)、《家属津贴法》(19 45年)、《国民保险法》(1946年)、《工业伤害法》(194 6年)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案,形成了福利国家的基本框架。 二、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英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津贴三大部分。 社会保险制度是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其支出占整个社会保障开支的70%左右。社会保险的种类齐全,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各大险种,覆盖了社会成员年老、疾病、

失业、职业伤害等各种情况造成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风险。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主体,占社会保险收支的最大份额。养老保险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分为第一支柱:基本保险,由国家主办并承担主要责任,又分为国民养老金和就业关联养老金,前者与就业无关,参保者人人有份儿,待遇水平相同,后者与缴费年限挂钩。第二支柱为职业年金计划,企业或单位为主承办,国家负责规范和监督,分待遇确定型(DB)和缴费确定型(DC)两种类型。第三支柱为个人购买的养老基金及商业性养老保险计划。 英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是一种筹资和服务相统一的全民保健计划,公共医疗服务机构为全体国民提供基本上是免费的医疗卫生服务,经费90%来源于财政,10%由个人负担。医疗服务管理机构分为三级,即国家保健局、地方保健局和地区保健局,地区保健局负责提供具体的管理服务。病人就医首先到家庭医生的办公室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家庭医生认为有必要的,推荐到综合或专科医院进行治疗;病人出院后家庭医生再为其提供护理和调养服务。私人医疗机构也提供部分服务,但所占份量很小,仅通过特需和优质服务发挥补充性作用。 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都采取现收现付方式,就业人员单位及其本人缴纳失业、工伤和生育(后两种保险个人不缴纳)保险费,发生失业、工伤和生育事件,生活生命健康出现风险时,领取相应待遇。

英国的福利制度介绍

英国的福利制度介绍 在英国福利制度中,英国移民福利大致分为七类:儿童和孕妇福利,伤残或者疾病福利,退休福利,寡妇福利,失业福利,低收入人士福利和社会基金。 英国福利制度详解:儿童和孕妇福利 1)儿童福利金:福利金为16岁以下的儿童而设,如果16岁到18的儿童仍在非高等教育机构就读,也有资格领取。 2)家庭津贴:假如你每星期至少工作16小时,收入低微,又需要照顾至少一名儿童的话,便有资格申请。津贴视家庭的收入和儿童的数目而定。 3)监护人津贴:负责照顾双亲去世儿童的监护人,便有资格申请监护人津贴及儿童福利金。 4)法定怀孕雇员工资:当雇员怀孕,雇主每星期要缴付工资,数目视雇员的收入和金额定。 5)单亲津贴:单亲又要独自照顾子女的人士可以领取单亲津贴。除儿童福利金外,这个津贴只支付给首名子女。 6)孕妇津贴:为没有资格领取法定怀孕雇员工资的人士设定。每周44英镑55便士。 7)社会基金孕妇补贴金:为那些接受收入补助金,家庭津贴,伤残工作津贴的,存款低于500英镑的人设。金额为100英镑。 8)子女赡养费:为你向已经分开居住的伴侣索取适当的赡养费,以照顾子女的生活。 英国福利制度详解:伤残和患病福利 1)照料津贴:65岁以上,需要经常照料的伤残人士。如果申请人患有绝症,可以特别安排迅速获得津贴。

2)工作意外伤残福利:为因工伤或工业性疾病不能工作的人士设立。 3)伤残生活津贴:因患病和需要人照料的人士,如果申请人需要协助才能行走也有资格申请。 4)伤残工作津贴:为每星期可至少工作16小时的人设定。他们 可能因为患病或者伤残使就业机会受到影响,申请人必须要超过16 周岁。 5)严重伤残津贴:必须超过16岁,不能工作达到28个星期。 6)伤残照料着津贴:16岁至65岁。每星期花至少35个小时照 料一名严重伤残人士,该名人士有资格接受伤残生活津贴的中等或 者最高等款项或者照料津贴。申请人每周除去合理开支后,收入不 能超过50英镑或者正在全职就业。 7)不宜工作福利:没有资格从他们雇主处领取法定患病工资的员工,从事自雇工作,失业人士。申请人必须缴付足够的国民保险金。 8)法定患病工资:患病一连4天或者以上。为期不超过28个星期。申请雇员每周收入必须超过58英镑。可以获得的法定患病工资 为每周52英镑50便士。 英国福利制度详解:退休福利 基本退休福利,为超过退休年龄,(女60以上,男65以上)及符合国民保险金条件的人士设定。要照顾未成年子女的人可以获得其 他福利。 英国福利制度详解:寡妇福利 1)寡妇金,丈夫去世时没有资格领取退休金的寡妇,寡妇的年龄低过60岁,金额为1000英镑。 2)寡妇母亲津贴:要照顾至少一个小孩的寡妇有资格领取儿童福利金;或者丈夫去时已怀有身孕的寡妇。津贴是要交税的。

西方福利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简介 陶承德等在《科技革命与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一书中认为,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社会物质财富大量增加。但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制,就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处于贫困线以下。特别是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竞争的加剧,使许多企业生产不景气甚至倒闭,使相当数量的工人失业,生活水平下降。为了保持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兴起和形成福利制度。福利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加强社会福利而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是资产阶级政府采取的重要的改良主义措施,是资本主义社会调节生产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相对稳定,阶级矛盾趋于缓和的重要原因之-。 福利制度的初创是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在I9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长期萧条,失业问题日趋严重,工人运动日益高涨,社会矛盾逐渐激化。特别是在欧洲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德国,俾斯麦政府对工人运动除了采取镇压手段之外,也把实行社会改良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手段笼络工人,德国就成了世界上最早制定社会保障立法的国家,它在1883年、1884年和1889年,先后通过了疾病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和老年及残废保险法。许多欧洲国家也借鉴和学习德国,如英国、瑞典、挪威、芬兰、法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瑞士等国也先后制定有关疾病、工伤事故的法律,1911年英国还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全国性的、强制性的失业保险法和国民健康保险法。 在本世纪30年代,震撼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发生,造成了大批劳动者的失业,贫困和饥饿引起了资产阶级的极度恐慌,特别是德、意法西斯的上台和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危机和战争使人民觉醒,在欧洲左翼的政治力量加强,苏联社会主义又给人们指明了新的社会发展方向,欧洲和亚洲一些国家的民主革命风起云涌。在这种背景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步伐,美国国会于1935年8月通过了美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还建立了有关给年老退休的工资收入者直接提供年金津贴、失业补偿、贫困和盲人救济、被扶养穷困儿童救济、促进妇孺健康和公共健康服务等9个社会福利计划。并于1942年11月为了动员人民支持战争,英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威廉.贝弗里奇受英国政府之托,提出了一个题为《社会保险及有关服务》的报告,这就是西方社会保障史上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在这个报告中提出了两个基本思想,一是社会保障应以保障居民维持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为限;二是社会保障应体现“普遍和全面”的原则,即应包括所有居民的各种不同社会保障方面的需要。这个报告得到英国战时联合内阁和战后工党政府的原则批准,英国相继建立了家庭补助法(1945年)、社会保险法(1946年)。国民健康服务法(1946年)、国民保险(工业受伤)法(1946年)、国民救济法(1948年)等。1944年制定的教育法也把免费的中学教育确立为普遍享受的权利。法国、瑞典等国也进一步完善了福利制度,使福利国家的框架基本形成。 陶承德等认为,50年代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得到迅猛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特别是60、70年代,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这也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完善福利制度、发展福利国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进入完善阶段。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社会福利的享有面愈益向全民化发展。社会保险制度逐步把保险范围由工资收入者的职工保险扩大到非工资收入者如农业经营者、手工业者、商人和自由职业者。对收入很低或没有收人而无法参加保险的贫困者、失业者伤残者等通过设立社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补贴项目来保障最低生活水平。 第二、社会福利项目更加广泛。除退休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外,还纷纷设立了各种救济,象住房补贴、孕妇补贴、儿童营养补助、单亲家庭补助、老年人医疗照顾计划等。如英国公民一出世便可享受国家发放的婴儿补贴;产妇有医疗补助;学龄儿童除了在公立学校免费就读以外,还享有儿童津贴;失业者可领取失业保险金或失业救济金;病患者可以在公立医院享受免费医疗;同时可以领取疾病津贴或疾病补助救济;老年人有退休金、养老金;死亡者家属可领取抚恤金等。瑞典的社会保险制度源于英国,又超过英国,被誉为“从摇蓝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如瑞典公民年满67岁即可领取全额的基本年金,而且不交纳任何手续费,也无需经过收入情况调查,雇工和雇员不交纳保险税。 第三、社会福利支出大幅度增长。在国家财政支出中均占相当大的比重,社会福利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如美国1975年社会福利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达18.7%,占政府开支比率达57.4%,1982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西欧的英、法、德、意、比等6

中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分析

中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分析 二战结束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解社会矛盾,大力投资并创办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其中,西欧和北欧国家是西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最早, 也最为典型的地区, 被誉为包揽人们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 形成于战后初期, 六七十年代, 社会保障进一步扩大和完善。然而,随着七十年代,西方经济出现滞胀,导致经济危机,财政收入减少。高社会福利加重了社会负担,全面福利政策导致一些人懒惰,不利于社会进步,以英国为首的许多国家开始逐步削减社会福利保障方面的开支。虽然西方的社会福利制度在后来的施行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但依然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国家借鉴,比如说公共医疗制度、失业保障制度等。 一、福利国家的概念 为了更好的了解西方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我们要弄清福利国家的定义是什么?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福利国家”这个词来源于19世纪的德国,当时俾斯麦实行的警察国家政策,1870年德国的历史学家描述俾斯麦的“国家社会主义”政策是在创造一个“福利国家”后来英国作家在一篇文章中采用了这个词汇。“福利国家”是一种国家形态,福利是这种国家形态的特性,是用来界定国家的,福利国家这种国家形态突出地强化了现代国家的社会功能,所以它是一个政治学的概念,而社会福利则是社会学概念。福利本身更是经济学的概念。经济环境是国家决策的条件和基础,而社会福利则是国家决策的结果。福利国家不是社会保险,不是公费医疗,也不是家庭福利或社会救济计划。福利国家甚至不等同于社会保障或社会政策,而是它们的加总。造成福利国家的主要有两种方

英国福利制度改革

英国福利制度改革 改革福利制度的直接原因 1.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财政负担越来越重,支出结构越来越不合理。1949年,社会保障支出在英国政府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仅为13.5%,到1997年已经上升到32%,成为英国财政支出中比例最大的一项,几乎等于教育支出的三倍。从1978年到1997年,英国社会保障的实际支出水平平均每年增长4%,其增长速度高于其他任何一项政府支出。 英国的社会保障支出主要分为三种:一是根据经济状况调查支出的福利金,它是为收入和储蓄低于某一最低限度的人提供的救助,主要包括收入补助金和住房福利金。二是缴费性福利金,主要包括退休养老金和工伤保险金。三是既不需要接受经济状况调查也不需要缴费就可申请的福利金,主要是残疾福利金和儿童福利金。到了1990年代末,原有的福利制度使得不需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福利项目的支出比重越来越大,而这显然会使政府的财政负担越来越重。不仅如此,由于这种支出结构还在客观上打击了缴纳社会保险费的那些人的积极性,同时对公民的储蓄动机产生了负激励,其长期结果将是进一步恶化政府财政状况。 2.“福利陷阱”导致社会保障制度成为一种消极的收入补偿制度,而没有起到鼓励公民通过工作和储蓄来实现自立的积极作用。“福利陷阱”是指由于非工作状态时的福利水平较高,领取的资格条件要求较松以及工作时的收入过低所引起的一种对福利的过度依赖现象。由于对一部分人来说,他们从领取福利状态转变到工作状态时收入增加幅度很小甚至为负值,因此,这些福利享受者就没有足够的动力摆脱对福利的依赖。福利制度本身缺乏强制性激励也是导致福利陷阱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英国福利项目基本上都没有要求适龄福利申请者积极地接触劳动力市场,接受培训或者从事志愿性工作。另外,英国伤残鉴定制度的不合理也导致一批人落入福利陷阱。由于伤残鉴定的结果只有全部残疾和无残疾两种,所以只要是通过了全残鉴定,那些即使还能够从事一定工作的劳动者也不用再去寻找任何工作,从而可以心安理得地靠福利度日。

英国的福利制度

英国的福利制度 英国的福利制度,大致分为七类:儿童和孕妇福利, 伤残或者疾病福利, 退休福利, 寡妇福利, 失业福利,低收入人士福利和社会基金。 1、儿童和孕妇福利 1)儿童福利金:无论你收入多少或者交多少保险金,只要你有照顾儿童的责任,你便有资格领取儿童福利金。福利金为16岁以下的儿童而设,如果16岁到18的儿童仍在非高等教育机构就读,也有资格领取。申请办法:医院或者社会保障部办事处均有表格索取。 2)家庭津贴:假如你每星期至少工作16小时,收入低微,又需要照顾至少一名儿童的话(16岁以下,或者19岁以下,全日制学生),便有资格申请。津贴视家庭的收入和儿童的数目而定。申请办法:邮局或者社会保障办事处均有表格索取。 3)监护人津贴:负责照顾双亲去世儿童的监护人,便有资格申请监护人津贴及儿童福利金。申请办法:社会保障办事处索取表格,填报申请。 4)法定怀孕雇员工资:当雇员怀孕,雇主每星期要缴付工资,数目视雇员的收入和金额定。 5)单亲津贴:单亲又要独自照顾子女的人士可以领取单亲津贴。除儿童福利金外,这个津贴只支付给首名子女。 6)孕妇津贴:为没有资格领取法定怀孕雇员工资的人士设定。每周44英镑55便士。 7)社会基金孕妇补贴金:为那些接受收入补助金,家庭津贴,伤残工作津贴的,存款低于500英镑的人设。金额为100英镑。 8)子女赡养费:为你向已经分开居住的伴侣索取适当的赡养费,以照顾子女的生活。 2、伤残和患病福利 1)照料津贴:65岁以上,需要经常照料的伤残人士。如果申请人患有绝症,可以特别安排迅速获得津贴。 2)工作意外伤残福利:为因工伤或工业性疾病不能工作的人士设立。 3)伤残生活津贴:因患病和需要人照料的人士,如果申请人需要协助才能行走也有资格申请。 4)伤残工作津贴:为每星期可至少工作16小时的人设定。他们可能因为患病或者伤残使就业机会受到影响,申请人必须要超过16周岁。 5)严重伤残津贴:必须超过16岁,不能工作达到28个星期。 6)伤残照料着津贴:16岁至65岁。每星期花至少35个小时照料一名严重伤残人士,该名人士有资格接受伤残生活津贴的中等或者最高等款项或者照料津贴。申请人每周除去合理开支后,收入不能超过50英镑或者正在全职就业。 7)不宜工作福利:没有资格从他们雇主处领取法定患病工资的员工,从事自雇工作,失业人士。申请人必须缴付足够的国民保险金。 8)法定患病工资:患病一连4天或者以上。为期不超过28个星期。申请雇员每周收入必须超过58英镑。可以获得的法定患病工资为每周52英镑50便士。 3、退休福利 基本退休福利,为超过退休年龄,(女60以上,男65以上)及符合国民保险金条件的人士设定。要照顾未成年子女的人可以获得其它福利。 4、寡妇福利 1)寡妇金,丈夫去世时没有资格领取退休金的寡妇,寡妇的年龄低过60岁,金额为1000

西方福利制度

西方福利制度与政府财政的关系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社会工作专业1302班许晨虹 内容摘要福利制度是国家或政府在立法或政策范围内为所有对象普遍提供在一定生活水平上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财政是指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是实现经济政策目标、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主要途径之一。文章主要从个人和社会角度,针对西方福利制度与政府财政两者的现状、问题产生根源和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了西方福利制度与政府财政的关系,有利于大家分思考福利制度在中国实行的最佳方案。 关键词高福利制度政府财政社会经济 西方国家高福利制度是二战后在民主社会主义促进下,由国家立法建立起来的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西方国家在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环境稳定,为建设福利国家创造了充分的条件,形成了一些以瑞典、挪威为代表的西方高福利国家。 经济学中,假设这些企业、个人以“经济人”的身份出现,他们在社会中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那么针对社会福利,若交由私人来做,他们只会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在乎福利受益人的情况,更别说如今大家常常关注的最低生活标准。这样的做法既影响分配公平,也可能导致社会动荡。但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针对企业或个人留下的社会福利空缺,就必须让政府来填补了。从前,人们只一味羡慕西方福利国家制度多么好,多么人性化,出现了一股移民热潮。而如今,特别是经过几次全球性经济危机后,越来越多人开始对着种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社会制度产生怀疑,人们开始沉下心来分析思考这种高福利制度背后的利害关系。 一、“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之所以被很多国家向往,在于它对社会和个人的积极作用: (一)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一些西方国家在二战后颁布了一系列社会福利法案,保障大多数人的最低生活需要,降低贫困人口的比重,缓和社会阶级的矛盾,巩固资本主义的统治。对大多数底层劳动者来说,高福利制度无异于雪中送炭,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劳动积极性,维持劳动力的持续生产和在生产,使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为国家创造

英国的福利制度介绍.doc

英国的福利制度介绍 英国的福利制度介绍 在英国福利制度中,英国移民福利大致分为七类:儿童和孕妇福利,伤残或者疾病福利,退休福利,寡妇福利,失业福利,低收入人士福利和社会基金。 英国福利制度详解: 儿童和孕妇福利 1)儿童福利金:福利金为16岁以下的儿童而设,如果16岁到18的儿童仍在非高等教育机构就读,也有资格领取。 2)家庭津贴:假如你每星期至少工作16小时,收入低微,又需要照顾至少一名儿童的话,便有资格申请。津贴视家庭的收入和儿童的数目而定。 3)监护人津贴:负责照顾双亲去世儿童的监护人,便有资格申请监护人津贴及儿童福利金。 4)法定怀孕雇员工资:当雇员怀孕,雇主每星期要缴付工资,数目视雇员的收入和金额定。 5)单亲津贴:单亲又要独自照顾子女的人士可以领取单亲

津贴。除儿童福利金外,这个津贴只支付给首名子女。 6)孕妇津贴:为没有资格领取法定怀孕雇员工资的人士设定。每周44英镑55便士。 7)社会基金孕妇补贴金:为那些接受收入补助金,家庭津贴,伤残工作津贴的,存款低于500英镑的人设。金额为100英镑。 8)子女赡养费:为你向已经分开居住的伴侣索取适当的赡养费,以照顾子女的生活。 英国福利制度详解:伤残和患病福利 1)照料津贴:65岁以上,需要经常照料的伤残人士。如果申请人患有绝症,可以特别安排迅速获得津贴。 2)工作意外伤残福利:为因工伤或工业性疾病不能工作的人士设立。 3)伤残生活津贴:因患病和需要人照料的人士,如果申请人需要协助才能行走也有资格申请。 4)伤残工作津贴:为每星期可至少工作16小时的人设定。他们可能因为患病或者伤残使就业机会受到影响,申请人必须要超过16周岁。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现代远程教育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西方社会福利体系探究及借鉴意义 英文题目 学生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2012年4月

中文摘要 上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面临着经济停滞局面,社会福利制度也陷入了重重困境。西欧发生“福利国家危机”,美国出现“福利困境”,日本惊呼21世纪年金制度将要“崩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出了“福利国家在危机中”的警告。不仅是国外,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形势严峻,各种医疗、养老、社保等诸多问题引起社会矛盾加深,针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发现,西方社会福利结构存在较多问题,比如,。在各西方“福利国家”中,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公共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普遍大幅度下降,有些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从而使社会福利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出现严重的失衡。另外,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西方各国政府的预算赤字都在不断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各国政府都开始考虑要削减社会福利支出,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对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研究探索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道路,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西方社会;社会福利制度;借鉴研究

目录 引言 (5) 第一章: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 (6) (一)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历史演变 (6) (二)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内容 (6) 1. 社会保险制度 (6) 2. 社会补助制度 (6) 3. 教育、培训、住房、医疗等福利制度 (6) (三)社会福利、社会政策及社会保障的基本关系 (6) 第二章: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 (8) (一)西方国家现行社会福利制度面临的问题 (8) 1. 公共开支比重大,政府财政负担加重 (8) 2. 福利收益水平偏低 (8) 3. 福利依赖严重 (8) (1)用“选择性原则”替代“普遍性原则 (8) (2)明确社会福利享受者的权责关系,推行与就业相关联的激励制度 (8) (3)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以减少公共开支 (8) (二)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改革措施 (9) 1、弱化政府在社会福利制度中的作用 (9) 2、增收节支 (9) 3、改进社会福利体系的受益规则,引入“工作福利”制度 (9) 4、改善社会福利管理 (9) 5、调控社会福利基金的投资结构,加强社会福利基金的运营管理 (9) 第三章: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运行与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11) (一) 完善国家社会福利体系 (11) (二) 弱化政府在社会福利制度中的作用 (11) (三) 增收节支 (11) (四) 尝试推行“工作福利”制度 (12)

福利国家制度的利与弊

民主社会主义福利国家论的利与弊 民主社会主义的福利国家论的主要观点是,主张由国家实行全面的社会保障计划,为失业、疾病、工伤和年老者提供经济援助(社会福利)。民主社会主义福利国家论在其发展史上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由此建立的福利制度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弊端危机,我们应对此作一分为二的分析。 一、民主社会主义福利国家论的优点 第一,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高福利是通过高税收来实现的。各国政府通过对不同收入的阶层实行有差别的税收政策,特别是累进税减少了由所有权产生的分配不合理,缩小了贫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增强了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制度下的凝聚力,这一税制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得以稳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缓冲器”、“减震器”。广泛的社会福利措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状况,保障了大多数人的最低经济要求和社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社会动荡,平息社会不满,起到缓解社会矛盾的“安全网”作用,同时向社会成员灌输现存体制和价值观的合理性,减轻对现有制度的离心力。从而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前提和保证。 第二,调节社会需求,推动经济发展。根据一般规律,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潜力较大,其新增收入绝大部分能够转化为现实消费;而高收入阶层由于其阶段性消费已基本饱和,在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出现的情况下,其新增收入则会在很大程度上转化为储蓄或其它金融资产。“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覆盖全社会公民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网络,居民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自社会福利,使居民在生活上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从而可以当期消费甚至适度超前消费。因此,社会福利制度作为国家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它对经济的发展能起到“稳定器”和“调节器”的作用,政府通过福利支出可以适当调节社会需求,刺激或抑制消费,适度的福利开支能推动经济发展。 第三,促进社会服务,缓解就业压力。民主社会主义福利国家论的确立和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因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如职业培训、医疗保健等社会服务部门,这些部门的发展一方面提高了社会文化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失业对社会的压力。社会服务本身是一个庞大的消费主体,能为大量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在工业劳动力

西方社会社会福利思想整理版

第一章社会福利概述 第一节社会福利的概念 1、社会保障最早见于美国1935年《社会保障法》 英国社会保障是社会福利6大服务项目之一 (社会保障、个人社会福利、健康服务、教育、就业服务、住房) 2、*定义 社会保障:指国家或有立法保证的旨在增加收入安全的制度安排 社会福利:广义:指国家和社会为实现社会福利状态所做的社会福利事业,包括增进收入安全的 社会保障的制度安排。 狭义:指为帮助特殊的社会群体,疗救社会病态而提供的社会服务,它与社会保障的制度安排同 为促进人类幸福的制度措施,只是针对不同的社会问题。 (1)三个不同点:物质生活vs精神生活行政取向vs理念支持预防保护vs提升发展(2)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并不是同义词 (3)社会福利制度的含义比社会保障要宽泛。社会保障可以是一个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组成部 分,但反之不然。 社会保障安全网的构成 (1)、社会救助(低保)——最后的安全网(先择性原则) (2)、社会保险——先有保障制度的主干中间(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 (3)、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服务)——非营利性的服务性保障(普遍性原则) 3、公共福利:政府为其公民提供的所有商品和服务,尤其是那些旨在提高其公民生活质量的商 品或服务。 ◎公共福利≦社会福利——国家企业个人社会团体均可为主体 实施主体 主要内容 4、慈善(崔乃夫)——有同情的人们之间的互助行为 慈:父母对子女的爱——纵向关系 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横向关系 二、社会福利的特征 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 保障对象的全民性 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社会保险的对等性) 保障待遇的公平性和高层次性 第二节社会福利的类型 1、认识过程:针对社会问题—社会发展 剩余型和制度型威廉基斯莱伯克斯 剩余型:暂时性、替代性制度型:常规化、永久性(针对每一个人) 发展性社会福利卡恩 2、四分法 (1)、福利国家型(国家福利型) 强大的社会福利和国家企业投保的社会保险系统为基础的突出公平优先的社会保障体系 优点:高水平、全保障、广覆盖、普需型 缺点:财政负担重、效率不高代表国家:西欧国家、英国 (2)、社会保险型(投保资助型) 以雇员和雇主投保,国家给予资助的保险为主要保障措施的制度

瑞典英国福利制度改革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一)

瑞典英国福利制度改革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一) 摘要:欧洲诸国家的福利制度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继承与发扬,可谓比较完善。但上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隐藏于旧福利制度中的弊端充分暴露,迫使政府或多或少进行了改革。以西欧北欧的典型代表英国瑞典为例,比较分析了两国改革的背景及主要措施,并由此提出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福利国家;改革;比较研究 1引言 福利国家是指这样一种国家,它有着集全面性国家性、集体性、义务性于一身的社会保障计划以应对工业社会里个人可能遭遇到的不幸与缺憾。它对全体公民,无论工作与否,无论城乡差别,一律提供保障。英国瑞典都是典型的福利国家,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福利国家事业在二战后得到迅猛发展并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达到颠峰,但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使福利国家陷入重重困境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两国政府不得不进行了福利制度改革。分析了它们改革 的经验和教训,这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借鉴意义。 2英国、瑞典改革背景与主要措施 2.1英国 20世纪初期,在经济学家庇古的福利经济学思想指导下,以《贝弗里奇报告》开始了英国创建福利国家的序幕。以《国民保险法》《国民救济法》等五部法律的通过为标志,英国于1948年宣布正式建成福利国家,其目标是:收入均等化福利普遍化就业充分化等。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繁荣,其福利事业也得到大力发展,于20世纪50、60年代达到巅峰。但这种高福利模式却存在许多弊病,简言之就是公平与效率的问题,太强调公平公正均等就会影响效率,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弊端在石油危机后充分暴露,滞胀局面,一方面国家经济停滞不前,无力负担日趋增长的公共福分支出,国家财政严重赤字。另一方面,通胀失业率居高不下,政府不得不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和提高福利标准,这又进一步增加政府社会福利支出,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举步难艰,在这样背景下,英国开始了福利制度的改革。 英国的改革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撤切尔政府阶段和布莱尔政府阶段,具体上说两者的改革没有实质区别有一定连续性,只是后者做法更加温和而己。具体讲,1985年健康与社会保障大臣福勒提交的《社会保障改革—变革计划》表明了其改革的主要方向,即降低社会福利支出,减轻国家社保负担,强调社保由国家负担转为由国家、雇主、廖员三方共同承担,强调个人在社会保障中承担更加积极的义务与责任,提倡国家责任与个人责任的基本平衡。改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直接降低一些社会保障津贴标准;(2)改变社保“普遍性原则”,实施“选择性原则”,从而强调了个人责任与准上不准下这一特点,引起民众广泛不满从而中止。 随后上台的布莱尔政府,做法比较温和,他于1998年宣传了社会福利改革计划,主要思想是“第三条道路”。它是指这样一种执政理论,试图在不受约束的个人主义、自由放任主义与旧的政府干预和各阶级合作的社会民主之间,找到一条在当代实现社会公平的道路,这条道路在经济上要求创造新的混合经济。这种混和经济不是在国有和私有之间寻求平衡,而是在管制与解除管制之间、社会生活的经济领域和非经济领域之间寻求平衡。强调经济政策与经济运行的广泛参与性,以实现公平,促进效率,减轻“福利国家”的福利支出负担。倡导责任与权利相结合,变消极福利为积极福利,把经济增长放在首位,用经济增长来促进公平。布莱尔社会福利改革主要内容包括继承撤切尔的私有化和放松市场管制,紧缩的财政政策适当增加福利事业投资,收税部分将其用于解决失业问题,即结合降低福利水平和促进就业。2.2瑞典 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也是瑞典社会福利事业大发展的时期,其模式是以普遍主义与社会

英美两国福利制度比较研究

英美两国福利制度比较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f National Welfare System Beween British And American 摘要 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在有利于加强资产阶级统治的同时,也对保障劳动群众的生活安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作为社会化大生产和工业革命的产物,西方福利制度为整个社会经济的有序运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各国以立法形式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以社会保障税和其他税收形式将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转移支付给低收入者,谋求实现收入的均等化,缓解了社会矛盾,维持了社会稳定;同时也保证了劳动力的再生产,促进了经济发展;此外,也是道德观念得以维护和延续。但世界各国国情不同,期福利制度在模式、保障范围、资金支出与管理等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本文就英美两国的福利政策制度演进历程展开比较,通过研究和借鉴英美国家从剩余型福利政策、到制度型社会福利、再到发展型社会福利的发展和改革的历程;比较英美国家的不同国情的保障制度改革,提出福利制度的改革方向:构建积极的发展性的社会保障制度。目的在于揭示英美两国由于各自不同的历史传统,政治文化以及民情习惯等因素而形成的福利制度及其模式的特点,并探索他们在目前世界性的福利制度改革大潮中的发展趋势。还无疑问,这将有足浴我们在思考别国的经验教训,推动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进程。 关键词:福利福利制度比较 ABSTRACT Western modern social welfare system is a sign of civilization and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 in favor of strengthening the rule of the bourgeoisie, but also to protect the lives of working peopl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security. As a large-scale socialized production and the product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 Western welfare system for the orderly operation of the entire social economy to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States to legislate through the redistribution of the national income to social security taxes and other forms of high-income tax share of income transfer payments to low-income people, the pursuit of revenue equalization, ease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to 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 the same time also ensure that the reproduction of labor, and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besides, it can be maintain and extend moral valued. Howev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ve different national conditions, its welfare system in the mode of coverage, capital expenditures and management, there are a huge difference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