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战后英国的福利制度

论战后英国的福利制度

论战后英国的福利制度
论战后英国的福利制度

世界当代史

作业论文

题目:论战后英国的福利制度

姓名:杨吉磊

学号:09070132

班级:09史(1)

指导教师:张文伟

论文大纲

一、战后英国福利制度的缔造和影响(艾德礼工党时期)。

1、战后英国福利制度的形成(形成的背景和形成的条件)。

2、福利制度的具体实施情况及特点。

①、福利制度的内容。

②、福利制度的特点。

3、战后英国福利制度的影响。

①福利制度的利。

②福利制度的弊。

二、英国福利制度的改革(撒切尔政府时期)。

1、改革背景。

2、改革措施。

3、改革特点。

三、总述。

正文:

论战后英国的福利制度

杨吉磊

(上饶师院·文旅学院 09070132)

摘要:二战后,艾德礼工党政府在英国大力推行福利政策,这迎合了战后英国人的需要。但这种福利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到撒切尔时代对福利政策进行了改革,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工党政府;福利政策;撒切尔;改革;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上台执政的英国工党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实施了一系列的社会制度,建立起了较发达的福利制度。这种福利制度的建设,发展了国民经济,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进而有利于社会稳定。但随着时代发展,该制度已不适应英国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产生了消极影响。到撒切尔政府时期,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希望在福利国家与经济发展中寻求到一个积极的平衡与稳定,其改革有利于英国福利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不良后果。

一、战后英国福利制度的缔造和影响

(一)战后英国福利制度的形成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经济状况一直不佳,因而政局动荡不安。1930年3月,英国失业人数已达160万,1931年春则高达260万。①严重的危机终于导致了第二届工党政府的垮台。在英国历史上,因经济危机而引起政府垮台,尚属首次。事态的发展引起了各阶层有识之士的关注,为了探寻摆脱危机的道路,稳定现存的社会秩序,早在20

世纪20年代初,庇古(1877—1959)就发表了《福利经济学》一书,他提出,如果政府一方面征收累进所得税、遗产税等,一方面增加社会福利,将货币收入从富人那里“转移”给穷人一些,就可以增加货币的边际效用,是社会满足的总量增加。随后,凯恩斯也提出了他的经济学观点。他认为亚当斯密时期的经济自由主义已经过时,他无法解决失业问题。因此,政府必须采取新的工业政策,干预经济生活,扩大财政开支,扩大社会福利以刺激生产。这些思想为“福利国家”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1945年,工党在战后的首次选举中以394席的压倒优势获胜,艾德礼取代了丘吉尔成为新一任首相,这次选举的结果在此显示了人们要求社会改革的强烈愿望。②1945 年工党上台后,工党在大选宣言中提出了明确的福利国家的构想。如在住房上以最快的速度实施一个建房计划,直到每一个家庭都有高水平的住房;在教育上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毕业年龄提高到16 岁、成人教育和免费中等教育;在医疗卫生上使所有人得到最好的免费服务……这也是当初工党在竞选宣言中对人民作出的承诺。其实,早在艾德礼工党政府上台之前,英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已经有一定的规模。因此,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登上历史舞台的工党政府,在以前社会政策的基础上,按照贝弗里奇报告所提供的蓝图,(其中包括七个要点:1、统一社会福利事业的行政管理;2、有工作的国民按统一标准缴纳保险捐;3、对不定期失业的人给与补助……③)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包括所有社会服务项目,并由国家统一管理社会保障制度,最终将福利国家由理想

变为现实。

(二)福利制度的具体实施情况及特点

福利制度的实施内容

1948年7月4 日,艾德礼首相通过电台向全国宣布:“四项立法——国民保险法、工业伤害法、国民补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明天将开始生效。”④这四项立法加上其他有关政策法令,使英国成为当时资本主义世界拥有最完备社会保障法典的国家。英国福利国家建设中最重要的两项立法是国民保险法和国民医疗保健法。

1946—1948年,政府改革了保健制度,实施了社会保险制度改革。1946 年11 月,议会通过《国民医疗保健法》,该法案是西方国家第一个为全体国民提供免费医疗的福利法案,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医院国有化和全民免费医疗。1946 年通过的《国民保险法》,其覆盖面不只包括特定的职业和收入群体, 而是覆盖了全体国民,保险计划由国家具体执行并承担责任⑤。规定“发给新生婴儿补助金和儿童教育补助金,对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者、孕妇、失业者发给补助金,对寡妇和老年人与以养老金和丧葬补助金。”⑥1948年有通过了《国民补助法》,作为《国民保险法》的重要补充条例。1948 年7 月5 日,《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保险法》和《国民救济法》同时生效。工党在执政的几年中,几乎是不折不扣地执行了贝弗里奇报告中的内容,制定收入保障制度,以满足人们在一种稳定的状态中生活的愿望。

福利制度的实施特点

从立法程序来讲,工党的立法带有长期一贯性策略或思想特色的

标志。许多立法是建立在早期提案,特别是自由党人彼弗里奇的那些提案的基础上的。它的主要特点是承担了普遍救助的责任(如对教育、健康和国民保险),为有利于整个社会,这种普遍救助垄断了早先体力劳动者自有的救助方式。主要为了应付经济困境,现金救助以最低水平支付。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工党极力促进那种战前的趋势。社会福利扩展的一个意外结果是,比较富裕的人显然也从普遍的和改善的公共服务中获利了,诸如健康教育。另一个未预料到的是,完全依赖公共基金的高比例的享受年金者只能靠《国民援助法》的帮助才能生活。

从福利制度的本身而言,其具有高度的国家干预和高度的统一性, 这在国民保险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1946 年颁布的国民保险法, 建立了涵括劳动及生活风险各方面的制度。这些制度上存在明显不同于其他大多数国家的特点: 第一, 国民保险是由政府直接经办的社会保险。1946 年建立国民保险制度时, 就在中央政府设立了年金和国民保险部。世界上许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一般都由独立的非营利机构经办,其中有的甚至是协会性质的机构,政府部门一般不直接经办保险,只是提供行政方面的指导。英国由政府部门直接经办保险, 体现着国家在这个领域干预的深化。第二, 国民保险体现着高度的统一, 不论行业及地方区别, 都服从于一个统一的制度。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社会保险在制度上,有的形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权关系, 这在一些联邦制国家很突出;有的则出现不同行业之间的制度差别,如在法国至今仍然存在着几十个行业不同的社会保险制度……⑦而

英国的保险制度将这些项目都置于一个统一的制度之中。

(三)战后英国工党福利制度的影响

福利制度的“利”

不可否认,这种福利制度涉及范围广泛、种类繁多,对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十足是个冒险的行动,国家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何况战后英国的经济还处于复苏状态。但这并不意味着福利国家的出现没有发生影响,相反却暗示了这架巨大机器的作用是保持社会稳定。尽管福利制度不是万能的,但它已成为必不可少的社会组成。尽管福利国家没有带来财富和权力分配上的明显变化,但它却救助了那些没有在上个世纪的国民财富的巨大增长中获利的人,使他们的生活标准不至于远远落后于他人。

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从社会效益方面来讲:首先, 它缩小了贫富差距, 维护了社会的稳定。英国的高福利是通过高税收来实现的;特别是累进税减少了由所有权产生的分配不合理现象,缩小了贫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 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得以稳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缓冲器。其次,社会保障制度具有普遍性,几乎惠及所有的公民。再次, 它体现了团结相助的精神,福利国家的特点就是把大量的财富从高收人者向低收人者再分配,尽管这种帮助是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出现的, 但形式上体现了互助的精神。福利国家的建立使国家通过对财富再分配的大规模干预, 为整个制度寻找到一个暂时的平衡点,虽然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并未因此而解决, 但福利国家制度使它得到某种程度的

缓解, 使它在各方面都比过去有更大的弹性。在经济方面:社会福利制度的各种保障措施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人力投资, 确保劳动力供应的数量和质量, 并且增加社会需求,有利于经济发展。在政治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社会动荡,平息了社会不满, 同时向社会成员灌输现存体制和价值观的合理性,减轻对现有制度的离心力。

综上所述, 福利制度作为资本主义稳定社会,缓和社会矛盾的一种手段, 已深深扎根于资本主义社会中, 它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经济危机的一种反应, 是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比较有效的调控措施。福利调控的目的是更好地维护社会和经济正常运行, 更好地缓和社会矛盾, 不让资本主义制度因社会危机而崩溃。

福利制度的“弊”

但是,英国的福利制度也是一把双刃剑。正所谓福祸相倚, 社会福利制度有其积极意义也有其消极影响, 它与“英国病”有着极大的关系,所说的“英国病”其主要症状是“停停走走的经济、通货膨胀、失业并发症与国际收支危机的交织、收人分配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分权主义日益严重的趋势”⑧……英国社会福利制度是“英国病”的重要根源之一原因如下:(一)、社会福利制度导致经济低效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 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劳动力之间的竞争, 促使着经济效益的提高,但是社会福利制度产生以后, 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就劳动力来说, 由于最低收人有了保障, 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得到了供给, 过去为了生存而工作的动力消失,

导致劳动者的积极性下降。英国过于完善的社会救助制度, 还造成了一些人的懒惰行为,这些人即使具有劳动能力并能够找到工作, 其生活仍依赖于社会救助而非自己的劳动所得;就企业主来说, 英国实行高额累进制的所得税和财产转移税, 致使高收人阶层的收人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转人了国库,使投资者的积极性大为受挫,他们将资本宁肯投到国外的加工工业部门,也不愿留在国内,对国内经济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二)、社会福利制度使官僚主义盛行在社会福利制度下产生了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 效率低下, 办事不力。比如公费医疗本来是一件有利而方便患者的事情, 但由于公费医疗事业的效率低下, 患者得不到较好的医治, 人们宁愿自费到私人诊所就诊。

(三)、社会福利造成财政上高支出。高赤字和经济困难政府无力背负这沉重的财政包袱, 这正是导致英国和北欧福利国家。工党政府下台的重要原因。社会福利制度在维持英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方面起过一定的作用。但战后多年来,它已成为英国沉重的包袱, 以致英国经济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十分艰难, 不声不响地拖垮了英国经济。

总之,工党时期的福利制度为英国解决了不少问题, 同时产生了很多新问题, 这个制度今后该如何发展, 无疑将成为以后英国社会的重要课题。

二、撒切尔政府对英国福利制度的改革

(一)改革背景

经过福利制度的实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初级贫困明显比以前

少。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福利制度却越来越成为英国政府的沉重负担,他与经济发展的效率发生了矛盾,日子一久,又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如人才外流、人口老龄化、中产阶级日渐削弱等。这个问题已发展成为“英国病”的新病因。但它也有自己的弊端,如财政负担过重,经济效率低下,资本和专业人员外流等都是困扰英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不利因素。到70年代,“英国福利制度消极的一面日趋暴露”,⑨当政的撒切尔政府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二)改革措施及内容

英国代表保守势力的撒切尔夫人正是在如上的经济和社会背景下走上了历史舞台。撒切尔政府对“福利国家”进行全面改革,重点是减少政府对社会福利供给的干预范围和程度。大规模实施私有化,合理减轻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责任,强调个人在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中的义务。并提出应使国家责任方式向国家、雇主和雇员三方责任方式转移。同时,国家的基本救济制度功能——向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的责任将会继续保持并不断发展。改革主要内容有:(1)、国民保险制度改革。英国通过新的社会保障法案,法案的主要改革内容是修改由国家管理的与收入相关的养老金计划。(2)、住房及其他社会福利改革。保守党上台,就确立了鼓励私人拥有住房的政策,减少了住房补贴。并用优惠价格向居民出售公有住房。而补贴更加集中于低收入家庭,这就促使了高收入家庭购买私房。70年代以来住房私有化进程加快,加之中央政府对公共支出的控制,新建公房速度低于出售量,使政府公房在整个住房拥有量中的比重下降。公房出售可以使

政府在短期内收回大笔资金,同时减少财政支出。在社会救济方面,保守党有三个对策:第一个对策是降低救济的实际值,减少要求救济的人数。第二个对策是减少管理成本,主要的一个变化是减税和国民保险返还来补偿雇主的成本。在救济的原则上,更注重以选择救济来取代普遍性救济。第三个对策是在削减社会救助程度和范围的同时,强化企业与个人保险计划,扩大社会保险空间,大力推进企业补充保险和个人保险。

(三)改革特点

英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特征及趋势。英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福利制度进行改革的范围很广,包括了福利产品私有化,主要为出售公房政策;改变政府对卫生及福利服务机构的补贴办法,引进市场竞争机制,促进私人部门在卫生和住房方面的拓展;转移政府的疾病待遇和其他社会补助负担,引进雇主责任制;对福利待遇进行延期支付,放慢年金待遇的调整速度以减少支出⑩。这些措施在后来的工党执政以前均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20世纪70年代以来福利制度改革的基本特征:(1)、强调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国家责任与雇主责任、人责任三者之间的均衡发展,并逐步扩大社会保险关系中的个人责任。淡化国家责任,将一些社会保险项目交给非政府志愿机关、工人合作社等。(2)、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私有化进程。除社会保障逐步加大个人责任比例外,在其他福利领域,比如社会救助中恢复家庭、慈善机构、各种互助组织的私领域的作用;通过公房出售及支持私人拥有住房,减少政府住房补贴。

(3)、倡导积极的福利政策。国家和民族的自立和发展不能依靠救济式的福利,国家不能包揽一切。福利关系中应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平衡。由此,改变政府办福利的做法,将福利变成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共同参与分担的公共事业。

三、总述

福利制度的产生是“明知”的资产阶级和被“软化”的无产阶级“协调”的结果。同时,“福利国家”在消除社会不公、保障居民基本生存条件、促进社会民主与公正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影响与作用。同时,他也产生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政治安定、巩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重要影响和作用。尽管“福利制度”遇到了种种麻烦,然而无论是保守党或工党,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它。福利制度不仅牵涉到千百万人的生计,还以深入人们的精神世界。福利制度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出现的,它体现着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斗争的成果。从福利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不难看出,政党政治对于整个国家政策的制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政党的交替执政中,他们不得不依靠竞争来提高自己的威信,在对手的失败中寻找成功的因素,在稳定中探索发展的进步,传统中无不透着革新。

注:

①:崔毅:《一本书读懂英国史》;金城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P132 ;

②:钱乘旦:《英国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三版;P141;

③:李苗:《20世纪英国福利制度探析》;载新乡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④:倪学德:《论战后初期英国工党的福利国家建设》;载《辽宁大学学报》;2007 年11 月第6 期;第35 卷;

⑤刘成:《英国艾德里工党政府的福利政策》;载《学海》;2007年第06期;

⑥:张汝山:《浅析英国福利国家制度》; 载《滨州师专学报》1998年01期;

⑦:倪学德:《论战后初期英国工党的福利国家建设》;载《辽宁大学学报》;2007 年11 月第6 期;第35 卷;

⑧:陆梅:《英国福利制度的改善和危机》;载《南通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04期 ,第11卷;

⑨:刘章才:《撒切尔政府时期英国福利国家改革论析》;载《兰州商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⑩陆梅:《英国福利制度的改善和危机》;载《南通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04期 ,第11卷。

小论文基本成型,也比较认真。基本符合论文的格式。但要逐渐学会用自己的话对别人的东西进行概括。

张文伟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七日

英国福利制度改革

英國福利制度改革 關鍵字: 學習時報 改革福利制度的直接原因 1.政府在社會保障方面的財政負擔越來越重,支出結構越來越不合理。1949年,社會保障支出在英國政府財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僅為13.5,到1997年已經上升到32,成為英國財政支出中比例最大的一項,幾乎等於教育支出的三倍。從1978年到l997年,英國社會保障的實際支出水準平均每年增長4,其增長速度高於其他任何一項政府支出。 英國的社會保障支出主要分為三種:一是根據經濟狀況調查支出的福利金,它是為收入和儲蓄低於某一最低限度的人提供的救助,主要包括收入補助金和住房福利金。二是繳費性福利金,主要包括退休養老金和工傷保險金。三是既不需要接受經濟狀況調查也不需要繳費就可申請的福利金,主要是殘疾福利金和兒童福利金。到了1990年代末,原有的福利制度使得不需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福利項目的支出比重越來越大,而這顯然會使政府的財政負擔越來越重。不僅如此,由於這種支出結構還在客觀上打擊了繳納社會保險費的那些人的積極性,同時對公民的儲蓄動機產生了負激勵,其長期結果將是進一步惡化政府財政狀況。 2.“福利陷阱”導致社會保障制度成為一種消極的收入補償制度,而沒有起到鼓勵公民通過工作和儲蓄來實現自立的積極作用。“福利陷阱”是指由於非工作狀態時的福利水準較高,領取的資格條件要求較松以及工作時的收入過低所引起的一種對福利的過度依賴現象。由於對一部分人來說,他們從領取福利狀態轉變到工作狀態時收入增加幅度很小甚至為負值,因此,這些福利享受者就沒有足夠的動力擺脫對福利的依賴。福利制度本身缺乏強制性激勵也是導致福利陷阱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英國福利專案基本上都沒有要求適齡福利申請者積極地接觸勞動力市場,接受培訓或者從事志願性工作。另外,英國傷殘鑒定制度的不合理也導致一批人落入福利陷阱。由於傷殘鑒定的結果只有全部殘疾和無殘疾兩種,所以只要是通過了全殘鑒定,那些即使還能夠從事一定工作的勞動者也不用再去尋找任何工作,從而可以心安理得地靠福利度日。 3.欺詐現象普遍,福利基金損失嚴重。根據英國政府的估計,英國每年的福利支出中大約有40億英鎊因欺詐而白白損失。參與福利欺詐活動的不僅有一些福利金領取者,而且還包括一些不誠實的雇主和房東,有時還涉及政府官員,更為嚴重的是存在有組織的犯罪活動。這種情況無疑既不符合福利制度本身的宗旨,也會對納稅人支援社會福利系統的積極性產生不利的影響。

英国的社会福利服务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社区照顾服务对我国养老服务模式的启示 班级:09级劳动与社会保障姓名:卫欣然学号:0907111070 一、英国的社区照顾服务模式 英国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发达的福利国家,同时也是人口高度老龄化的国家。而英国家庭的养老功能已明显衰退,法律不再规定子女必须赡养父母,而老年人也普遍认为子女有自己的生活,在英国将近80%的老年人没有与子女同住。在这种情况下,英国解决老年人问题只能走社会养老的道路。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英国政府就推行“住院式照顾”模式,即政府兴办大型福利院舍,同时花钱雇用大批工作人员对无依无靠的老年人和残疾人实施住院式集中照顾。这种照顾方式虽然较好地解决了被照顾者的日常生活需要,但由于使他们脱离了长期生活的社区,精神生活难以得到满足,引起了某些人权主义者的批评。同时,政府的财政负担也越来越重。因此英国政府从50年代后期开始逐渐改变这种住院式照顾的方式,推行社区照顾的养老模式。 所谓社区照顾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社区内照顾,也就是不让被照顾者离开他(她)所熟悉的社区,而是在本社区内对其提供生活服务。二是由社区来照顾,也就是动员本社区的人力资源,运用社区支持体系开展对老年人的照顾服务。社区照顾的目标是在他们自己的家或“像家似的”环境中受到帮助。 社区照顾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生活照料(饮食起居的照顾,打扫卫生,代为购物等)。生活照料又分为:居家服务、家庭照顾、老年人公寓、托老所4种形式。 居家服务,是对居住在自己家中,有部分生活能力,但又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的一种服务。具体包括上门送饭、做饭、打扫居室衣物、洗澡、理发、购物、陪同上医院等项目。从事居家服务的工作人员有志愿服务者,也有政府雇员,这些服务或免费,或收费低廉,一般收费由地方政府决定,在老年人能够承担的范围之内,不足部分由政府开支。 家庭照顾,是对生活不能自理、卧病在床的老年人,在家接受亲属全方位照顾的形式。政府发给老年人与住院同样的津贴,这样使家庭在照顾老年人时有了一定的经济保证。 老年人公寓,是对社区内有生活自理能力但身边无人照顾的老年夫妇或单身老年人提供的一种照顾方式。老年人公寓由二居室组成,生活设施齐全。公寓内还设有“生命线”,一旦老年人感到不适,只要拉动生命线就可获得救助。老年人公寓收费低廉,但数量有限。 托老所,包括暂托所和老年人院。因家人临时外出或度假,无人照料的老年人便可送到暂托所,由工作人员代为照顾,时间可以是几小时或几天,最长一般不超过一个月。而对那些生活不能自理,又无人照顾的老年人则送入老年人院,即分散在各个社区中的小型院舍。 第二,物质支援(提供食物、安装设施、减免税收等)。如,地方政府或志愿者组织用专车供应热饭。为帮助老年人能在家独立生活,地方政府负责为他们安装楼梯、浴室、厕所等处的扶手,设置无台阶通道和电器、暖气设备等设施,改建厨房和房门等。政府对超过65岁以上的纳税人给予适当的纳税补贴,住房税也相应减少。 第三,心理支持(治病、护理、传授养生之道等)。如,保健医生上门为老年人看病,免处方费;保健访问者上门为老年人传授养生之道,如保暖、防止瘫痪、营养及帮助老年人预防疾病等。还有家庭护士上门为老年人护理、换药、洗澡等。另外政府还规定了为老年人提供视力、听力、牙齿、精神等方面的特殊服务。 第四,整体关怀(改善生活环境、发动周围资源予以支持等)。如,由英国政府出资兴办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社区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娱乐、社交的场所。行动不便的老年人

欧洲福利国家现状以及启示讲解

欧洲福利国家现状以及启示 福利国家的定义:福利国家是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的一种方法。在施瓦茨的《美国法律史》一书中,福利国家是指从罗斯福新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间的历史阶段。 欧洲福利国家产生:欧洲福利制度的起源,如果从社会政策立法来看,最早可以上溯到上世纪中期英国颁布的《伊丽莎白济贫法》1960,该法将对穷人的救济制度首次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下来。但一般而言,学界认为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是以19世纪80年代德国稗斯麦政府颁布的《劳工疾病保险法》(1883),《事故保险法》(1884),《养老金保险法》(1889)为标志的。20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大陆的快速发展,当时单一的社会救济和保险已经不能够平衡日益增长和激化的社会矛盾,欧洲很多国家开始重新定位政府所扮演的角色、)1945年英国工党经过大选上台执政,采用了经济学家威廉·贝弗里奇(William Beveridge)勋爵的《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即《贝弗里奇报告》),这份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得以用法律的形式正式固定下来,1948年,英国首相艾德礼宣布该国第一个建成福利国家,福利国家因此而正式得名。在此之后,几乎所有的欧洲发达国家相继通过有关社会保障制度立法,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套完整的以高福利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体系。 福利国家模式在欧洲产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有学者将福利国家的产生归结为经济权力、政治权力、意识形态权力和军事权力四个方而交互作用的结果:首先,工业化初期经济的快速增长为福利国家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其次,政党政治为讨好选民,使得国家福利成为必需的手段;再次,福利思想的发展为福利国家的产生提供了意识形态环境;最后,军事斗一争作为所有变化因素中的强大者,加速推进了福利国家的产生进程。 欧洲福利国家的类型:1。保守/团体型福利国家(conservative), 这个种类的国家有法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 2。自由型福利国家(liberal),国家如下美国、英国、加拿大。 3。社会民主型福利国家(social democratic),瑞典、丹麦。 这三种类型的国家福利形态各有差异,简单来说,第三种social democratic是福利最好的,而第一种conservative次之,最后也就是最差的就是Liberal的国家了。 社会学家艾斯平·安德森(Esping Andersen)开创性地把福利国家分为以下三个类型⑤: (1)“自由主义”福利国家体制(以美国为代表)。在这种福利体制中,居支配地位的是 不同程度的经济调查和家计调查式的社会救助,辅以少量的普惠式转移支付或作用有限的社会保险计划。对于一个基于市场的社会服务制度而言,履行普遍性标准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充分就业。在公民离开学校之后和退休之前,必须保证所有公民有充分的可能得到报酬优厚的工作。 第二,高水平的工资。最低工资的水平必须足够高,以使得所有公民有能力私人购买能够保护他们免受疾病、残疾、临时失业和养老重负的必要的退休金和保险计划。 (2)“保守主义”福利国家体制(以德国和奥地利为代表)。该制度类型的特点是,只有 当家庭保障的功能被严重削弱时,国家才开始提供相关的社会福利服务。 (3)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体制。该种类型的福利国家旨在“寻求相当水平的平等标准

英国福利制度改革

英国福利制度改革 改革福利制度的直接原因 1.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财政负担越来越重,支出结构越来越不合理。1949年,社会保障支出在英国政府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仅为13.5%,到1997年已经上升到32%,成为英国财政支出中比例最大的一项,几乎等于教育支出的三倍。从1978年到1997年,英国社会保障的实际支出水平平均每年增长4%,其增长速度高于其他任何一项政府支出。 英国的社会保障支出主要分为三种:一是根据经济状况调查支出的福利金,它是为收入和储蓄低于某一最低限度的人提供的救助,主要包括收入补助金和住房福利金。二是缴费性福利金,主要包括退休养老金和工伤保险金。三是既不需要接受经济状况调查也不需要缴费就可申请的福利金,主要是残疾福利金和儿童福利金。到了1990年代末,原有的福利制度使得不需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福利项目的支出比重越来越大,而这显然会使政府的财政负担越来越重。不仅如此,由于这种支出结构还在客观上打击了缴纳社会保险费的那些人的积极性,同时对公民的储蓄动机产生了负激励,其长期结果将是进一步恶化政府财政状况。 2.“福利陷阱”导致社会保障制度成为一种消极的收入补偿制度,而没有起到鼓励公民通过工作和储蓄来实现自立的积极作用。“福利陷阱”是指由于非工作状态时的福利水平较高,领取的资格条件要求较松以及工作时的收入过低所引起的一种对福利的过度依赖现象。由于对一部分人来说,他们从领取福利状态转变到工作状态时收入增加幅度很小甚至为负值,因此,这些福利享受者就没有足够的动力摆脱对福利的依赖。福利制度本身缺乏强制性激励也是导致福利陷阱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英国福利项目基本上都没有要求适龄福利申请者积极地接触劳动力市场,接受培训或者从事志愿性工作。另外,英国伤残鉴定制度的不合理也导致一批人落入福利陷阱。由于伤残鉴定的结果只有全部残疾和无残疾两种,所以只要是通过了全残鉴定,那些即使还能够从事一定工作的劳动者也不用再去寻找任何工作,从而可以心安理得地靠福利度日。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 一、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以立法形式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也是典型高福利国家之一。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发端于17世纪的工业革命初期,但正规系统地建设则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之初。经济危机和战争凸显了对社会保障的迫切需求,危机和战争也昭示了国家在社会保障领域发挥干预作用的重要性,同时,经济的恢复和重建也需要社会保障发挥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在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的指导下,以贝弗里奇社会保障计划为蓝本,战后英国颁布了《国民保险部组织法》(1 944年)、《国民救济法》(1945年)、《家属津贴法》(19 45年)、《国民保险法》(1946年)、《工业伤害法》(194 6年)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案,形成了福利国家的基本框架。 二、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英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津贴三大部分。 社会保险制度是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其支出占整个社会保障开支的70%左右。社会保险的种类齐全,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各大险种,覆盖了社会成员年老、疾病、

失业、职业伤害等各种情况造成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风险。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主体,占社会保险收支的最大份额。养老保险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分为第一支柱:基本保险,由国家主办并承担主要责任,又分为国民养老金和就业关联养老金,前者与就业无关,参保者人人有份儿,待遇水平相同,后者与缴费年限挂钩。第二支柱为职业年金计划,企业或单位为主承办,国家负责规范和监督,分待遇确定型(DB)和缴费确定型(DC)两种类型。第三支柱为个人购买的养老基金及商业性养老保险计划。 英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是一种筹资和服务相统一的全民保健计划,公共医疗服务机构为全体国民提供基本上是免费的医疗卫生服务,经费90%来源于财政,10%由个人负担。医疗服务管理机构分为三级,即国家保健局、地方保健局和地区保健局,地区保健局负责提供具体的管理服务。病人就医首先到家庭医生的办公室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家庭医生认为有必要的,推荐到综合或专科医院进行治疗;病人出院后家庭医生再为其提供护理和调养服务。私人医疗机构也提供部分服务,但所占份量很小,仅通过特需和优质服务发挥补充性作用。 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都采取现收现付方式,就业人员单位及其本人缴纳失业、工伤和生育(后两种保险个人不缴纳)保险费,发生失业、工伤和生育事件,生活生命健康出现风险时,领取相应待遇。

英国的福利制度介绍

英国的福利制度介绍 在英国福利制度中,英国移民福利大致分为七类:儿童和孕妇福利,伤残或者疾病福利,退休福利,寡妇福利,失业福利,低收入人士福利和社会基金。 英国福利制度详解:儿童和孕妇福利 1)儿童福利金:福利金为16岁以下的儿童而设,如果16岁到18的儿童仍在非高等教育机构就读,也有资格领取。 2)家庭津贴:假如你每星期至少工作16小时,收入低微,又需要照顾至少一名儿童的话,便有资格申请。津贴视家庭的收入和儿童的数目而定。 3)监护人津贴:负责照顾双亲去世儿童的监护人,便有资格申请监护人津贴及儿童福利金。 4)法定怀孕雇员工资:当雇员怀孕,雇主每星期要缴付工资,数目视雇员的收入和金额定。 5)单亲津贴:单亲又要独自照顾子女的人士可以领取单亲津贴。除儿童福利金外,这个津贴只支付给首名子女。 6)孕妇津贴:为没有资格领取法定怀孕雇员工资的人士设定。每周44英镑55便士。 7)社会基金孕妇补贴金:为那些接受收入补助金,家庭津贴,伤残工作津贴的,存款低于500英镑的人设。金额为100英镑。 8)子女赡养费:为你向已经分开居住的伴侣索取适当的赡养费,以照顾子女的生活。 英国福利制度详解:伤残和患病福利 1)照料津贴:65岁以上,需要经常照料的伤残人士。如果申请人患有绝症,可以特别安排迅速获得津贴。

2)工作意外伤残福利:为因工伤或工业性疾病不能工作的人士设立。 3)伤残生活津贴:因患病和需要人照料的人士,如果申请人需要协助才能行走也有资格申请。 4)伤残工作津贴:为每星期可至少工作16小时的人设定。他们 可能因为患病或者伤残使就业机会受到影响,申请人必须要超过16 周岁。 5)严重伤残津贴:必须超过16岁,不能工作达到28个星期。 6)伤残照料着津贴:16岁至65岁。每星期花至少35个小时照 料一名严重伤残人士,该名人士有资格接受伤残生活津贴的中等或 者最高等款项或者照料津贴。申请人每周除去合理开支后,收入不 能超过50英镑或者正在全职就业。 7)不宜工作福利:没有资格从他们雇主处领取法定患病工资的员工,从事自雇工作,失业人士。申请人必须缴付足够的国民保险金。 8)法定患病工资:患病一连4天或者以上。为期不超过28个星期。申请雇员每周收入必须超过58英镑。可以获得的法定患病工资 为每周52英镑50便士。 英国福利制度详解:退休福利 基本退休福利,为超过退休年龄,(女60以上,男65以上)及符合国民保险金条件的人士设定。要照顾未成年子女的人可以获得其 他福利。 英国福利制度详解:寡妇福利 1)寡妇金,丈夫去世时没有资格领取退休金的寡妇,寡妇的年龄低过60岁,金额为1000英镑。 2)寡妇母亲津贴:要照顾至少一个小孩的寡妇有资格领取儿童福利金;或者丈夫去时已怀有身孕的寡妇。津贴是要交税的。

中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分析

中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分析 二战结束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解社会矛盾,大力投资并创办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其中,西欧和北欧国家是西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最早, 也最为典型的地区, 被誉为包揽人们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 形成于战后初期, 六七十年代, 社会保障进一步扩大和完善。然而,随着七十年代,西方经济出现滞胀,导致经济危机,财政收入减少。高社会福利加重了社会负担,全面福利政策导致一些人懒惰,不利于社会进步,以英国为首的许多国家开始逐步削减社会福利保障方面的开支。虽然西方的社会福利制度在后来的施行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但依然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国家借鉴,比如说公共医疗制度、失业保障制度等。 一、福利国家的概念 为了更好的了解西方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我们要弄清福利国家的定义是什么?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福利国家”这个词来源于19世纪的德国,当时俾斯麦实行的警察国家政策,1870年德国的历史学家描述俾斯麦的“国家社会主义”政策是在创造一个“福利国家”后来英国作家在一篇文章中采用了这个词汇。“福利国家”是一种国家形态,福利是这种国家形态的特性,是用来界定国家的,福利国家这种国家形态突出地强化了现代国家的社会功能,所以它是一个政治学的概念,而社会福利则是社会学概念。福利本身更是经济学的概念。经济环境是国家决策的条件和基础,而社会福利则是国家决策的结果。福利国家不是社会保险,不是公费医疗,也不是家庭福利或社会救济计划。福利国家甚至不等同于社会保障或社会政策,而是它们的加总。造成福利国家的主要有两种方

英国的福利制度

英国的福利制度 英国的福利制度,大致分为七类:儿童和孕妇福利, 伤残或者疾病福利, 退休福利, 寡妇福利, 失业福利,低收入人士福利和社会基金。 1、儿童和孕妇福利 1)儿童福利金:无论你收入多少或者交多少保险金,只要你有照顾儿童的责任,你便有资格领取儿童福利金。福利金为16岁以下的儿童而设,如果16岁到18的儿童仍在非高等教育机构就读,也有资格领取。申请办法:医院或者社会保障部办事处均有表格索取。 2)家庭津贴:假如你每星期至少工作16小时,收入低微,又需要照顾至少一名儿童的话(16岁以下,或者19岁以下,全日制学生),便有资格申请。津贴视家庭的收入和儿童的数目而定。申请办法:邮局或者社会保障办事处均有表格索取。 3)监护人津贴:负责照顾双亲去世儿童的监护人,便有资格申请监护人津贴及儿童福利金。申请办法:社会保障办事处索取表格,填报申请。 4)法定怀孕雇员工资:当雇员怀孕,雇主每星期要缴付工资,数目视雇员的收入和金额定。 5)单亲津贴:单亲又要独自照顾子女的人士可以领取单亲津贴。除儿童福利金外,这个津贴只支付给首名子女。 6)孕妇津贴:为没有资格领取法定怀孕雇员工资的人士设定。每周44英镑55便士。 7)社会基金孕妇补贴金:为那些接受收入补助金,家庭津贴,伤残工作津贴的,存款低于500英镑的人设。金额为100英镑。 8)子女赡养费:为你向已经分开居住的伴侣索取适当的赡养费,以照顾子女的生活。 2、伤残和患病福利 1)照料津贴:65岁以上,需要经常照料的伤残人士。如果申请人患有绝症,可以特别安排迅速获得津贴。 2)工作意外伤残福利:为因工伤或工业性疾病不能工作的人士设立。 3)伤残生活津贴:因患病和需要人照料的人士,如果申请人需要协助才能行走也有资格申请。 4)伤残工作津贴:为每星期可至少工作16小时的人设定。他们可能因为患病或者伤残使就业机会受到影响,申请人必须要超过16周岁。 5)严重伤残津贴:必须超过16岁,不能工作达到28个星期。 6)伤残照料着津贴:16岁至65岁。每星期花至少35个小时照料一名严重伤残人士,该名人士有资格接受伤残生活津贴的中等或者最高等款项或者照料津贴。申请人每周除去合理开支后,收入不能超过50英镑或者正在全职就业。 7)不宜工作福利:没有资格从他们雇主处领取法定患病工资的员工,从事自雇工作,失业人士。申请人必须缴付足够的国民保险金。 8)法定患病工资:患病一连4天或者以上。为期不超过28个星期。申请雇员每周收入必须超过58英镑。可以获得的法定患病工资为每周52英镑50便士。 3、退休福利 基本退休福利,为超过退休年龄,(女60以上,男65以上)及符合国民保险金条件的人士设定。要照顾未成年子女的人可以获得其它福利。 4、寡妇福利 1)寡妇金,丈夫去世时没有资格领取退休金的寡妇,寡妇的年龄低过60岁,金额为1000

英国的福利制度介绍.doc

英国的福利制度介绍 英国的福利制度介绍 在英国福利制度中,英国移民福利大致分为七类:儿童和孕妇福利,伤残或者疾病福利,退休福利,寡妇福利,失业福利,低收入人士福利和社会基金。 英国福利制度详解: 儿童和孕妇福利 1)儿童福利金:福利金为16岁以下的儿童而设,如果16岁到18的儿童仍在非高等教育机构就读,也有资格领取。 2)家庭津贴:假如你每星期至少工作16小时,收入低微,又需要照顾至少一名儿童的话,便有资格申请。津贴视家庭的收入和儿童的数目而定。 3)监护人津贴:负责照顾双亲去世儿童的监护人,便有资格申请监护人津贴及儿童福利金。 4)法定怀孕雇员工资:当雇员怀孕,雇主每星期要缴付工资,数目视雇员的收入和金额定。 5)单亲津贴:单亲又要独自照顾子女的人士可以领取单亲

津贴。除儿童福利金外,这个津贴只支付给首名子女。 6)孕妇津贴:为没有资格领取法定怀孕雇员工资的人士设定。每周44英镑55便士。 7)社会基金孕妇补贴金:为那些接受收入补助金,家庭津贴,伤残工作津贴的,存款低于500英镑的人设。金额为100英镑。 8)子女赡养费:为你向已经分开居住的伴侣索取适当的赡养费,以照顾子女的生活。 英国福利制度详解:伤残和患病福利 1)照料津贴:65岁以上,需要经常照料的伤残人士。如果申请人患有绝症,可以特别安排迅速获得津贴。 2)工作意外伤残福利:为因工伤或工业性疾病不能工作的人士设立。 3)伤残生活津贴:因患病和需要人照料的人士,如果申请人需要协助才能行走也有资格申请。 4)伤残工作津贴:为每星期可至少工作16小时的人设定。他们可能因为患病或者伤残使就业机会受到影响,申请人必须要超过16周岁。

政治经济学--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 中文名称:福利国家英文名称:welfare state 定义:由国家提供公益事业和救济保险等福利的国家。 相关书籍 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 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次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法。在施瓦茨的《美国法律史》一书中,福利国家是指从罗斯福新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间的历史阶段。 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不是社会保险、不是公费医疗、也不是家庭福利或社会救济计划。福利国家甚至不等同于社会保障或社会政策,而是它们的加总。社会保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就出现了,但是却没有人会把最先推行了社会保险制度的“铁血首相”俾斯麦称为“福利首相”。希特勒曾经为了发动侵略战争而大搞民族社会主义,当然也不会有人认为,那种口称“人民国家”,实则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的“第三帝国”就是“福利帝国”。绝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都实行社会政策,这些政策彼此之间相差万里,所以不能说实行某种社会政策的政府都是“福利政府”,它们所代表的国家都是“福利国家”。 概念 福利国家是一种国家形态,福利是这种国家形态的特性,是用来界定国家的,福利国家这种国家形态突出地强化了现代国家的社会功能,所以它是一个政治学的概念,而社会福利则是社会学概念。福利本身更是经济学的概念。经济环境是国家决策的条件和基础,而社会福利则是国家决策的结果。 理论起源 现代福利制度起源于英国的《贝弗里奇报告》。《贝弗里奇报告》对战后英国福利社会的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个报告主张的社会福利可以被概括为“3U”思想:普享性原则(Universality),即所有公民不论其职业为何,都应被覆盖以预防社会风险;统一性原则(Unity),即建立大一统的福利行政管理机构;均一性原则(Uniformity),即每一个受益人根据其需要,而不是收入状况,获得资助。 由来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孕育了世界大战,但也催生了英国的“人民预算”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在战争废墟上建立起的是新的福利制度,后被泛称为“福利国家”。 推广 福利国家在20世纪下半叶成了西欧社会 的时代精神和基本制度。此后,这一福利国家理念被推广到欧洲其他国家。其中,最典型的是北欧国家,它们后来甚至成了西方福利国家的“橱窗”。而作为福利国家策源地的英国,自上世纪70年代遇到财政困难后,开始改革并逐渐削减福利的规模,引入市场因素。英国削减福利制度的改革,是由其财政压力带来的,此后,削减福利的改革浪潮逐步席卷到几乎所有西方发达国家,包括美国。而自从1990年苏东剧变以后,北欧国家却“逆向而行”,实行了扩大福利制度的改革。国外有学者认为,英国作为昔日福利制度的发源地,它的福利制度已不是贝弗里奇模式了;相反,北欧国家却继承了英国模式的“衣钵”,成为贝弗里奇模式的典范。 在西方国家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涵义,彼此相辅相成: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前者强调“社会权利”,后者强调“削减贫困”。但实际上,完全以“3U”标准来衡量,真正的贝弗里奇式的福利模式,即全民福利模式,在任何国家包括英国和北欧国家也没有完全实现。例如,在英国,“全民低保”从来就没有真正地实现过,其相当的非缴费型给付都是针对一

瑞典英国福利制度改革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一)

瑞典英国福利制度改革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一) 摘要:欧洲诸国家的福利制度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继承与发扬,可谓比较完善。但上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隐藏于旧福利制度中的弊端充分暴露,迫使政府或多或少进行了改革。以西欧北欧的典型代表英国瑞典为例,比较分析了两国改革的背景及主要措施,并由此提出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福利国家;改革;比较研究 1引言 福利国家是指这样一种国家,它有着集全面性国家性、集体性、义务性于一身的社会保障计划以应对工业社会里个人可能遭遇到的不幸与缺憾。它对全体公民,无论工作与否,无论城乡差别,一律提供保障。英国瑞典都是典型的福利国家,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福利国家事业在二战后得到迅猛发展并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达到颠峰,但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使福利国家陷入重重困境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两国政府不得不进行了福利制度改革。分析了它们改革 的经验和教训,这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借鉴意义。 2英国、瑞典改革背景与主要措施 2.1英国 20世纪初期,在经济学家庇古的福利经济学思想指导下,以《贝弗里奇报告》开始了英国创建福利国家的序幕。以《国民保险法》《国民救济法》等五部法律的通过为标志,英国于1948年宣布正式建成福利国家,其目标是:收入均等化福利普遍化就业充分化等。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繁荣,其福利事业也得到大力发展,于20世纪50、60年代达到巅峰。但这种高福利模式却存在许多弊病,简言之就是公平与效率的问题,太强调公平公正均等就会影响效率,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弊端在石油危机后充分暴露,滞胀局面,一方面国家经济停滞不前,无力负担日趋增长的公共福分支出,国家财政严重赤字。另一方面,通胀失业率居高不下,政府不得不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和提高福利标准,这又进一步增加政府社会福利支出,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举步难艰,在这样背景下,英国开始了福利制度的改革。 英国的改革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撤切尔政府阶段和布莱尔政府阶段,具体上说两者的改革没有实质区别有一定连续性,只是后者做法更加温和而己。具体讲,1985年健康与社会保障大臣福勒提交的《社会保障改革—变革计划》表明了其改革的主要方向,即降低社会福利支出,减轻国家社保负担,强调社保由国家负担转为由国家、雇主、廖员三方共同承担,强调个人在社会保障中承担更加积极的义务与责任,提倡国家责任与个人责任的基本平衡。改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直接降低一些社会保障津贴标准;(2)改变社保“普遍性原则”,实施“选择性原则”,从而强调了个人责任与准上不准下这一特点,引起民众广泛不满从而中止。 随后上台的布莱尔政府,做法比较温和,他于1998年宣传了社会福利改革计划,主要思想是“第三条道路”。它是指这样一种执政理论,试图在不受约束的个人主义、自由放任主义与旧的政府干预和各阶级合作的社会民主之间,找到一条在当代实现社会公平的道路,这条道路在经济上要求创造新的混合经济。这种混和经济不是在国有和私有之间寻求平衡,而是在管制与解除管制之间、社会生活的经济领域和非经济领域之间寻求平衡。强调经济政策与经济运行的广泛参与性,以实现公平,促进效率,减轻“福利国家”的福利支出负担。倡导责任与权利相结合,变消极福利为积极福利,把经济增长放在首位,用经济增长来促进公平。布莱尔社会福利改革主要内容包括继承撤切尔的私有化和放松市场管制,紧缩的财政政策适当增加福利事业投资,收税部分将其用于解决失业问题,即结合降低福利水平和促进就业。2.2瑞典 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也是瑞典社会福利事业大发展的时期,其模式是以普遍主义与社会

英美两国福利制度比较研究

英美两国福利制度比较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f National Welfare System Beween British And American 摘要 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在有利于加强资产阶级统治的同时,也对保障劳动群众的生活安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作为社会化大生产和工业革命的产物,西方福利制度为整个社会经济的有序运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各国以立法形式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以社会保障税和其他税收形式将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转移支付给低收入者,谋求实现收入的均等化,缓解了社会矛盾,维持了社会稳定;同时也保证了劳动力的再生产,促进了经济发展;此外,也是道德观念得以维护和延续。但世界各国国情不同,期福利制度在模式、保障范围、资金支出与管理等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本文就英美两国的福利政策制度演进历程展开比较,通过研究和借鉴英美国家从剩余型福利政策、到制度型社会福利、再到发展型社会福利的发展和改革的历程;比较英美国家的不同国情的保障制度改革,提出福利制度的改革方向:构建积极的发展性的社会保障制度。目的在于揭示英美两国由于各自不同的历史传统,政治文化以及民情习惯等因素而形成的福利制度及其模式的特点,并探索他们在目前世界性的福利制度改革大潮中的发展趋势。还无疑问,这将有足浴我们在思考别国的经验教训,推动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进程。 关键词:福利福利制度比较 ABSTRACT Western modern social welfare system is a sign of civilization and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 in favor of strengthening the rule of the bourgeoisie, but also to protect the lives of working peopl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security. As a large-scale socialized production and the product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 Western welfare system for the orderly operation of the entire social economy to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States to legislate through the redistribution of the national income to social security taxes and other forms of high-income tax share of income transfer payments to low-income people, the pursuit of revenue equalization, ease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to 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 the same time also ensure that the reproduction of labor, and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besides, it can be maintain and extend moral valued. Howev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ve different national conditions, its welfare system in the mode of coverage, capital expenditures and management, there are a huge differences.

英国福利制度改革模板

英国福利制度改革

英国福利制度改革 改革福利制度的直接原因 1.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财政负担越来越重, 支出结构越来越不合理。1949年, 社会保障支出在英国政府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 重仅为13.5%, 到1997年已经上升到32%, 成为英国财政支出中比例最大的一项, 几乎等于教育支出的三倍。从1978年到1997年, 英国社会保障的实际支出水平平均每年增长4%, 其增长速度高于其它任何一项政府支出。 英国的社会保障支出主要分为三种: 一是根据经济状况调查支出的福利金, 它是为收入和储蓄低于某一最低限度的人提供的救助, 主要包括收入补助金和住房福利金。二是缴费性福利金, 主要包括退休养老金和工伤保险金。三是既不需要接受经济状况调查也不 需要缴费就可申请的福利金, 主要是残疾福利金和儿童福利金。到了1990年代末, 原有的福利制度使得不需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福利 项目的支出比重越来越大, 而这显然会使政府的财政负担越来越重。不但如此, 由于这种支出结构还在客观上打击了缴纳社会保险费的那些人的积极性, 同时对公民的储蓄动机产生了负激励, 其长 期结果将是进一步恶化政府财政状况。 2.”福利陷阱”导致社会保障制度成为一种消极的收入补偿 制度, 而没有起到鼓励公民经过工作和储蓄来实现自立的积极作

用。”福利陷阱”是指由于非工作状态时的福利水平较高, 领取的资格条件要求较松以及工作时的收入过低所引起的一种对福利的过度依赖现象。由于对一部分人来说, 她们从领取福利状态转变到工作状态时收入增加幅度很小甚至为负值, 因此, 这些福利享受者就没有足够的动力摆脱对福利的依赖。福利制度本身缺乏强制性激励也是导致福利陷阱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英国福利项目基本上都没有要求适龄福利申请者积极地接触劳动力市场, 接受培训或者从事志愿性工作。另外, 英国伤残鉴定制度的不合理也导致一批人落入福利陷阱。由于伤残鉴定的结果只有全部残疾和无残疾两种, 因此只要是经过了全残鉴定, 那些即使还能够从事一定工作的劳动者也不用再去寻找任何工作, 从而能够心安理得地靠福利度日。 3.欺诈现象普遍, 福利基金损失严重。根据英国政府的估计, 英国每年的福利支出中大约有40亿英镑因欺诈而白白损失。参与福利欺诈活动的不但有一些福利金领取者, 而且还包括一些不诚实的雇主和房东, 有时还涉及政府官员, 更为严重的是存在有组织的犯罪活动。这种情况无疑既不符合福利制度本身的宗旨, 也会对纳税人支持社会福利系统的积极性产生不利的影响。 英国改革福利制度的主要措施 1998年3月, 英政府正式出版了代表此次福利制度改革的方向和原则的绿皮书——《英国的新蓝图: 一种新的福利契约》。1999年2月, 英国议会经过了《福利改革与养老金法案》, 以法律

英国福利制度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英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历史久,内涵广,对英国社会的发展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产生了消极影响。近10多年来,英国政府逐渐认识到福利制度的弊端,并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旨在化消极为积极,推动英 国经济发展,以助于扭转英国日益下滑的国际地位。 一、社会福利制度概况 英国于1945年建立起“福利国家”。之后社会福利制度不断调整和修订,目前已达到相当的规模和水平,主要有国民保险、国民保健、个人社会福利、住房和教育等5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一)国民保险国民保险法规定了一个由多种津贴和补助金构成的综合性社会保险制度。津贴和补助分成缴费性的和非缴费性的两类。领取缴费性津贴的条件是领取人按周缴纳保险费,且须缴足一定期限,部 分津贴属于此类。非缴费性津贴根据特殊需要发放。 国民保险费分四类,即由雇主和雇员分别缴纳、小商人缴纳、有收入但未就业者缴纳及独立职业者缴纳构成。目前各种津贴和补助约有40多种,按领取对象主要分为:母婴(产妇津贴、生育补助、儿童津贴、儿童特别津贴、儿童监护津贴)、寡妇(寡妇津贴、寡母津贴、寡妇抚恤金)、患病者与伤残者(疾病津贴、病残抚恤金、护理及伤残津贴)、失业者、退休者(退休金、养老金和高龄补助)、死亡者、有特殊困难者 (战争抚恤金、低收入家庭补助津贴、社会补助金)。 (二)国民保健国民保健法规定:英国人都可享受免费医疗,牙科手术、视力检查和配眼镜除外;病人只付处方费,产妇、哺乳期妇女、儿童、退休者、医疗事故造成的病人、战争或因公伤残津贴领取者及低 收入家庭除外。 国民保健法的实施由政府卫生部负责。全国各地分设100多个地区卫生管理局和委员会,负责管理国民保健的具体实施。每个区设有一个总医院,并设有普通医院、诊所、卫生中心及各类专科医院。 国民保健系统规定由各科医师、护士对老人、伤残及精神病患者提供治疗,免费提供辅助医疗手段、取暖设备。该系统的服务还包括对学校、家庭和环境卫生,食品、药物安全,防疫,戒毒,堕胎及医务人员培训等问题进行监督管理。国民保健全部费用的88%由政府征税来支付,其余的由国民保险费、处方费 及其他收费项目收入支付。 (三)个人社会福利包括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志愿者组织针对具有特殊困难的居民所提供的各种福利设施和各类服务,如为失去工作和劳动能力的人提供适合他们生活、活动的住房和服务;对精神病患者登门治疗,处理相应的社会问题;当局对建造儿童设施提供方便和给予支持,国家照管17岁以下、无人赡养或监护的孩子;政府部门和社会志愿者组织为老人及有困难的家庭提供生活、娱乐服务。 (四)住房对低收入家庭,政府发给住房津贴;对于第一次购买住房的低收入家庭,政府给予额外津贴和其他优惠条件。此外,政府重视为老年人和病人提供特殊住房,使其方便和安全。 地方当局所拥有的住房优先接纳居住条件较差的房客。为防止私人房屋出租者向租赁者索取高额租金,政府制定了限制措施,主要有控制房租、调整房租和由负责租金事务的专门法庭确定固定房租。 居民除以个人收入或存款购房外,还可通过房屋互助协会、保险公司、地方当局和银行等途径贷款购房或建房。房屋互助协会发放的抵押贷款所占的比例最大,该协会本身并不建造住房,而是以贷款者所购买的住房作为抵押品发放贷款,贷款期一般为20—25年(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延至30—35年),贷款者 按月归还本金利息。 (五)教育政府教育基金资助大部分学生(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接受免费教育。免费生除了免缴学费外,书本和其他学习用具也都免费。教育当局向聋哑、低能儿童等特殊学校的学生和其他公立学校7岁以下的学生免费供应牛奶,每日每人1/3品脱(合英制0.19升),如因健康原因,可以免费供应到11岁。公立学校普遍设有食堂,有些学校还提供交通工具。高等教育中,90%的大学生可以获得政府津贴。 二、社会福利制度的利弊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案例分析 英国的社会福利

第一组演讲内容 一、英国的社会福利 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通建立了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制度,那些民主国家,他们把富人的一部分所得通过福利形式分发给没有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低下的人们,让部门人将他们养好,而并不是养活,因此这个地区变成了一个养懒汉的好地方。其中,英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英国懒汉这样的寄生虫的存在有赖于国家的福利制度。英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大致分为七类:儿童和孕妇福利,伤残或者疾病福利,退休福利,寡妇福利,失业福利,低收入人士福利和社会基金。由于这样的福利,因此,个人和家庭所得的补助、津贴和救济金种繁多。结合书上的案例,一方面,沃克本身是一名失业人员,他可以享受每周65英镑(104美元)的救济金,再加上他子女众多,或者再找其他名目就可获得更多的津贴;另一方面,英国政府只规定申请救助必须符合条件,符合救助条件的人政府肯定给办理,而且经办人只按程序办事情,其他情况他不会过问,监管审查的力度不够,因此,使得沃克可以长期的领取高额的救济金和津贴。 二、改革的方向 对于这样保障范围和项目繁多且监管审核不足的高福利制度,提出了以下改革方向:第一、弱化政府在社会福利制度中的作用,努力让政府的社会福利责任逐渐向私营部门转移,尽量缩小政府干预社会福利范围和项目,把其交给非志愿政府机关、工人合作社和其它社会团体承担。让福利“市场化”、“私人化”、“资本化”。 第二、增收节支、开源节流。可以采取增收社会保障所得税,提高退休年龄,限制保证金增长等措施。 第三、引入工作福利制度,努力减少非正常性失业人口。工作福利制度指凡接受政府补助者,必须接受工立法规定的与工作有关的特定义务,也就是要变“无偿给付”为“有偿领取”。比如,澳大利亚就有这样的规定:失业救助领取人必须努力寻找就业机会,并接受政府安排的再培训计划,否则剥夺救助金领取资格。 第四、改善社会福利管理。部门要严格审查福利发入的资格和条件,缩小覆盖面,比如,养老金支付的年限工求,疾病、失业的带天数要求等。 第五、加强调控社会福利基金的投资结构,加强社会福利基金的运营管理。 三、相对于英国而言,中国的社会福利水平没有那么高且覆盖面窄,按西方学者的观点来讲,中国的社会福利属于剩余性的社会福利,在国内,一般认为,这种福利是专为社会弱者或特殊人群服务的,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中国的剩余性社会必然工过渡到制度性社会福利,再到发展性社会福利,即要把社会福利中的对象从特殊的弱势群体扩展到社会中的所有公民,并逐步提高福利水平,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需要,以顺应社会主义各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