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泥的结构和性能 读书笔记

水泥的结构和性能 读书笔记

水泥的结构和性能 读书笔记
水泥的结构和性能 读书笔记

第二章水泥的相组成

一、硅酸钙

C3S(阿利特)

高水硬性化合物,OPC中占50%—90%。

C2S(贝利特)

OPC中占10%—40%。贝利特相对于阿利特有能力接纳数量较大的外源离子。

二、硅酸铝、铝硅酸钙的性能

偏高岭土和莫来石能作为粘土物料的分解产物出现在生料组成中。而一些铝硅酸钙通常则出现在矿渣和灰分中。

铝酸钙

铝酸三钙(C3A)是OPC中含铝最丰富的物相。

铝酸一钙(CA)则是HAC的主要物相,C11A7Ca(OH)2中的氢氧化物能被F2和Cl2及其它物类所取代。

铁铝酸钙

典型的熟料中,会产生对镁、钛和硅的吸收。

三、水泥中的碱

碱能够引起混凝土中的碱-骨料反应;含有碱元素的正交晶系的C3A,其水化性能降低。四、增多的MgO含量

MgO形成游离方镁石,或进入含硅酸三钙和铁铝酸钙等物相的一些固溶体。

五、含硫酸盐各相

硫铝钙石是硫铝酸盐熟料的主要物相,表现出相当快的水化性能。

C2SCaSO4CaCl2是一种具有较好水硬性的稳定矿物,能用于特种水泥方面。

六、含氯各相

若存在硫酸盐,含铝的硫硅钙石就会结晶。但是不是水硬性的。若温度较低时,就能生成水硬性的物相C2SCaSO4CaCl2。

七、水泥中的磷酸盐

磷酸盐仅以很小的浓度进入硅酸三钙,磷酸盐的含量增加导致C3S的生成量减少,C2S多晶相含量提高。

八、水泥中的重金属

随生料而来的一般是少量的ZnO。

铬的含量一般是非常小的,并且通过水化能掺杂在钙矾石中。

第三章波特兰水泥的水化

一、C3S的水化

C3S水化生成的C-S-H是一种组分可变的无定形显著的物相。

外加剂的影响

可溶的磷酸盐、氟化物以及Zn、Sn和Pb的盐都是缓凝剂,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也都充作缓凝剂。而碱金属的硫酸盐则是一类十分有效的促凝剂。

由于同离子效应的缘故,可溶性钙盐和碱金属氢氧化物两者都能影响C3S的初始溶解。CH 的核化受控于溶度积K CH=[Ca2+][OH-]

金属氢氧化物能进一步与羟基离子反应形成复杂的羟基阴离子,可以作为一种不溶性的钙盐而沉淀。ZnCl2-Zn(OH)2-Zn(OH)4-CaZnO2。

二、C2S的水化

C2S水化的贡献主要在长期性能上。C2S水化组成的C-S-H与C3S所形成的相似,但是由于其放热较低,水化动力学过程较慢。

三、C3A的水化

PC中所有矿物中,C3A的反应活性最大。

无硫酸盐时,能形成一类六方型水化物的前驱体,随后长成结晶性较好的带有C2AH8和C4AH19的六方板状体。这种亚稳的水化物继续转换到立方型的C3AH6稳定形态。

硫酸盐存在时,首先生成钙矾石。当石膏消耗完后,钙矾石继续水化生成稳定水化物C4ASH (单硫型硫铝酸盐)。最后产物为居于C4ASH12与C4AH13之间的固溶体,二者具有同结构关系,硫酸根和氢氧根离子以随机的方式占据层间位置,碳酸根等其他阴离子也可以占据,并且Fe3+还可以取代Al3+。因此化合物在总体上统称为AFm相。AFt用来标示具有相似组成变化的钙矾石类的物相。

四、C4AF的水化

水化历程类似于C3A,无石膏时生成亚稳态的铁代AFm相,并转化为C3(A,F)H6。有石膏存在时候,首先生成铁代AFt,此后石膏消耗完毕后转化为AFm。

五、硬化浆体的微观结构

C-S-H-多样性,CH-等边棱柱体或薄板状体,AFt-棱柱形针状体,AFm-薄六方片状体或不规则的“玫瑰花形”物。

第四章铝酸钙水泥

一、CACs的两种类型

a、“常规产品”,具有较多的含铁相,深灰或黑色,能用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

b、白色的一类,具有较多的铝氧化物,主要用于高温下的耐火目的。

二、CAC的水化

CA是首要的胶凝组分,同时C12A7、C4AF和C2S也显示出很好的水硬性,C2AS-C2MS2固溶体(黄长石)、CA2和多色玻璃相为弱水硬性。CT无水硬性。C AC水化期间,缺少所生成的游离石灰,导致良好的抗硫酸盐性,但是其抗强碱性则较弱。

三、与其他材料的混合

a、CAC-OPC混合物

制作快硬水泥,使凝结时间和抗压强度有所减少。当CAC掺量够大时(80%)可以产生良好的抗硫酸盐特性。

b、氢氧钙石

可以限制或终止专精的单碳型水化碳铝酸钙,可以避免强度的丧失。

c、GGBS

1:1掺入时可以减慢转晶速率,强度至少在一年内不会明显下降。

d、宏观无缺陷(mdf)水泥

能够增加抗弯刚度,强度为纯CAC的两倍以上。磷酸盐基的化合物不形成结晶的水化产物,而形成通过减小孔径尺寸和孔隙率而给CAC带来完整结构的铝铝酸盐-磷酸盐凝胶。

e、偏高岭土

可以稳定混合料的强度。

f、pfa

主要用于北极环境下油井水泥的配制。

四、抗硫酸盐性

水灰比不超过0.40时,铝酸钙水泥能够减轻并有效克服硫酸盐和氯化物的双重侵蚀。铝酸钙水泥中存在的氢氧化钙较为贫乏,难以促成钙矾石的生成。

第六章特种水泥

一、特种二元型混合水泥

a、硅粉PC

硅粉是无定形二氧化硅(85%)的一种球粒,无定形有助于反应活性,颗粒形状则能改善工作性.硅粉的加入可以增加水泥的稠度,抑制碱骨料反应(AAR)膨胀并提高水泥强度。

b、石灰石PC

石灰石的加入对水化相集合体作出贡献,形成单碳铝酸钙(C3A·CaCO3·11H2O);可以改善抗硫酸盐性能,尽管有时会出现碳硫硅钙石的有害形成;当取代50%水泥组分时,水泥浆体抗硫酸(pH=4)侵蚀的能力有所提高。

c、拌有窑灰/生料磨灰的PC

碳铝酸钙水化物快速形成以及钙矾石的同时存在对强度更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高贝利特PC

阿利特相被限制在20%上下,贝利特相接近或超过60%,并带有一部分玻璃质的,含低比率硅铝酸钙以及微细晶粒的铝酸盐和铁酸盐的基本相,就可以被类分为高贝利特水泥或活性贝利特水泥。

相较于阿利特水泥,贝利特水泥表现出较低的谈话性能,并具有更低的毛细孔隙率;并具有更高的28 d抗压强度;后期强度更好并具有较低的水化热。

三、球粒波特兰水泥

制备混凝土时具有更好的流动性;水灰比可以下降6-8%,有利于耐久性。

四、混合型高铝水泥

湿热环境中会发生转晶现象(准六方晶体CAH10转向立方型C3AH6);易受高碱侵蚀。

加入40%-60%的矿渣后,HAC会形成C2ASH8(水铝黄长石)。具有长期连续发展的强度;各种环境中具有稳定性和耐久性;较高水灰比拌合时具有优越的抗硫酸盐性能。

CaO-Al2O-SiO2系统中水硬玻璃体的产生-水化时会引起水铝黄长石的生成。当某些组分中的水铝黄长石转晶为水石榴子石并伴随着强度的下降。

五、工程性质改善的水泥配方

a、纤维共磨水泥

表现出韧性和抗冲性的提高。但张拉应变能和最大荷载却没有显著提高。

b、高性能纤维增强胶凝性复合材料

一种由大体积含量的短切不连续纤维制成,一种由连续纤维织物制成。试验表明随着强度和刚度的增加还会伴随变形硬化。

c、DSP配方

超细粒子均匀压实的密实体系(DSP),可作为一些非常密实和高强的胶材料,含有70-80%的水泥和20-30%的平均粒径仅为0.1-0.2微米的超细材料,同时还掺入有效的颗粒分散剂。

d、包括宏观无缺陷水泥在内的水泥-高聚物系统

在水泥中加入高聚物如苯乙烯、醋酸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酸、氯代苯乙烯、氯乙烯以及聚酯-苯乙烯。虽然其中大多数易受强碱侵蚀,但是却有很好的抗酸性。高聚物填充孔隙并形成一张增强的连续网络,导致了力学强化。

e、极快硬波特兰水泥

主要用于对公路桥梁铁路等的修复当中。

f、膨胀水泥

K型-PC+含C3A3CaSO4的膨胀性熟料+含硫酸钙

M型-PC+矾土水泥或矾土渣

S型-高C3A水泥熟料

g、高细度水泥

应用在基础灌浆生产中,成为采用塑性胶质物之外的另一种选择。

六、有益环境的胶凝性产品

a、碱激发水泥

碱激发硅铝酸盐水泥构成了生态友好型材料的一个主要家族,并被取名为地(土)聚物水泥,所依据概念为大多数硅酸盐或铝硅酸盐矿物,因具有共价键链、层状或三维网络状结构而以地(土)聚合物知名。

碱激发矿渣水泥、碱激发偏高岭土水泥以及碱激发粉煤灰水泥都属于这类产品。

b、活性粉煤灰贝利特水泥

c、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HVFC)

七、硫铝酸钙水泥

CSA不含C3S,属于CaO-Al2O3-SiO2-Fe2O3-SO3系统,其净浆水化产物主要有AFt、AFm、铝凝胶和铁凝胶,某些情况下还注意到有C3AH6、C4AH3、CSH和C4ACH11的出现。

第八章水泥中的石膏

石膏主要与C3A与C4AF反应,生成钙矾石,C3A与石膏的反应要快于C4AF,8-16h后钙矾石在水铝钙石(C4(A,F)H13)的存在下转晶成为单硫型水化硫铝酸钙的六方板状型物相。但是这个反应并不完全因此反应初期形成的钙矾石还会保留下来。

硫酸盐有30%形成AFt相,大部分仍旧进入C-S-H相并提供了抗压强度。

一、OPC-CAC混合物

具有较短的凝结时间和较低的抗压强度,石膏及其衍生物加速了CAC的凝结,OPC水化产物CH也加速CAC水化。而OPC凝结受到石膏及其衍生物与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钙矾石的加速。

二、硫铝酸钙水泥(CSA)

低能耗水泥;能够在低温下进行水化;抗硫酸根和氯离子侵蚀;加入含钡材料后制得的钡代硫铝酸钙能够进一步提高抗压强度。

第九章混凝土中的碱-硅反应(ASR)

ASR是混凝土孔溶液中羟基离子和骨料中偶尔大量存在的氧化硅的某种类型之间(最具活性的那些无序的类型)一种反应,生成的产物为含有氧化硅、钠、钾、钙和水的一种凝胶状水化物,其体积远大于消耗的氧化硅。

通常ASR引起的膨胀和开裂需要有外部的水分来源,仅当外部和内部相对湿度超过大约90%和95%时膨胀才会出现。

一、碱的来源

PC中水泥与水混合时碱金属硫酸盐迅速进入液相,转化成碱金属的氢氧化物,提高了液相中的羟基离子浓度。PC取代物如GGBS、pfa、硅粉等虽能给这一反应提供碱物质,但是相

比PC,这类碱物质危害较小,因为他们要不溢出的过快很快就消耗干净(硅粉),要不就是比水泥中释出的更慢(pfa和ggbs)

二、活性氧化硅

氧化硅矿物有害活性递减排序:蛋白石、玉髓、忪脂石、方英石、鳞石英、隐晶石英。

第十章钙矾石的延迟生成(DEF)

一、定义

在净浆、砂浆或混凝土中,由一个在硬化基本完成之后才开始的,期间并无来自水泥浆体之外的硫酸盐的过程而引起的钙矾石生成。能够造成仅在一个为期数月或数年的阶段之后才会显现的损害。

二、水泥成分的作用

膨胀的产生需要SO3和C3A两者的含量都要高;膨胀随C3A的含量而增大;膨胀还往往随着MgO含量、C3S的bogue含量以及细度而增大。

抗硫酸盐的PC膨胀微小或不膨胀。以矿渣、粉煤灰和天然火山灰取代水泥达足够的比例能够减小或消除膨胀。

三、膨胀机理

在一个极小尺寸的有限空间内,若有一个高度饱和的区域,一些小而密集的晶体在其中生成,才能满足产生高生长压力的条件。

浆体内部孔隙尤其小,内部产物所提供的硫酸盐又很高;外面C-S-H的S/Ca虽然较高,但是分散的广且孔隙大,连通性高。

四、控制膨胀速率和限度的因素

a、化学

Al2O3含量充分高,最后呈现的就是单硫型硫铝酸钙而非钙矾石;SO3充分高,钙矾石后期生成量就会比较少。粒化高炉矿渣和大多数火山灰制材比如粉煤灰都可作为Al2O3的来源,可以用来解释他们为何能够减小或消除膨胀。

b、浆体微观结构

钙矾石生成在孔隙相对较大且高度连通,施加压力就会小;而如果生长在孔隙较小且联通程度不高的地方,压力就会明显提高。

第十一章胶凝系统中的氯化物侵蚀

一、水泥浆体中氯离子的结合能

氯离子能和铝酸钙反应生成Friedel盐(C3A·CaCl2·10H2O),氯离子浓度较高时生成C3A·3CaCl2·30H2O。故被结合的氯离子量将受到C3A含量的强烈影响。

同时C4AF也能与氯离子反应,因此产物可以写成Ca3(A,F)·CaCl2·10H2O。但是铁铝酸钙反应速度更慢。

同时C-S-H凝胶能对Cl-进行物理和化学吸附。Cl-在C-S-H相上的结合取决于H/S与C/S,随着其提高而增加。因此硅粉的加入增加了孔溶液中的游离氯化物浓度。矿渣和粉煤灰的加入也有类似的影响。

同时孔溶液成分对氯化物结合也有影响。OH-和SO42-会使Cl-结合能力下降。因为硫酸根会先和铝酸盐和铁铝酸盐反应。

阳离子对结合氯化物也有影响,各离子提高结合氯化物能力排序:NaCl

二、水泥浆体中氯离子扩散的影响因素

水泥浆体中C-S-H相增多将使扩散速率降低。

外掺物对扩散系数增加的影响:矿渣水泥

三、氯化物介质中水泥浆体破坏机理

使氢氧化钙溶解,将钙从水泥浆体中浸出的“酸”腐蚀;膨胀性化合物的生成,即碱式氯化钙和氯化镁;渗透压。

第十二章高炉水泥

一、矿渣的成分和活性

矿渣中的玻璃体是活性部分。玻璃质矿渣接触高碱性的水而受激发,导致一个溶解的过程。作为玻璃质矿渣、碱、水和熟料颗粒之间的反应结果,矿渣水泥中生成C-S-H和铝酸钙。

二、高炉水泥的特性

孔隙率降低;低水化热;后期强度高;颜色为蓝绿色

三、耐久性

碳化方面与其他水泥混凝土之间的区别很小或不很明显;

水泥中GGBS含量较高同时水灰比较低的混凝土抵御氯化物渗透性能明显较高;

抗海水性;

抗电解性;

抗硫酸盐性:三个因素—低C3A含量、水化期间氢氧化钙生成量少和低渗透性。

第十三章天然火山灰的性能和应用

与其他常规凝胶结材如石灰和石膏相比,具有更好的性能,原因在于:能在水中硬化;具有较高的强度;具有较高的抵御侵蚀性环境的能力。

火山灰反应:

包含所有发生在火山灰的活性物相与石灰和水之间的反应。氧化硅或硅酸盐与石灰和水的混合物都应产生水化硅酸钙,但是该反应只有在受到激发或含有已被激发的物相时才会有效。如石灰和石英只在适当温度下对混合物压蒸时才有效,常温下火山灰反应需要不稳定的物相如玻璃体、沸石类化合物、无定形二氧化硅或无定形物相。

火山灰反应通过浆体中Ca(OH)2的减少以及硬化浆体中已溶氧化硅和氧化铝的增多来加以实现。

火山灰反应的各水化相:C-S-H,4CaO·Al2O3·13H2O,C2ASH8(缺乏氢氧钙石的情况下生成)

火山灰反应的激发:

在600-800摄氏度上进行煅烧,减少了与粘土矿物存在有关的很高的需水性并增加了活性物相的含量。

在有石膏或其他化学物如硫酸钠或氯化钙等存在下,石灰的结合速率有所提高,火山灰反应加速,利于强度发展。

蒸汽养护增进与石灰的反应(70度)。

火山灰反应机理:拌合后,液相为氢氧化钙饱和,pH迅速提高,强碱性溶液将火山灰活性物相表面分解成H+和SiO44+,留下负电性颗粒,Ca2+被吸附在颗粒表米娜。碱的析出使玻璃体表面留下一个富于无定形Si和Al的薄层,使SiO44-和AlO2-分解并与Ca2+结合。

强度:强度随着石灰结合量的增加而提高。石膏的掺入可以增进火山灰-石灰混合物强度(掺

入量小于7%)。CaCl2的加入能增强强度,NaCl则没有效果。

火山灰水泥

水化产物:钙矾石、水化硅铝酸钙、水化硅酸钙、氢氧钙石。

微观结构:特征为缺少氢氧钙石的大晶体。具有较高的总孔隙率但是渗透性较低。

强度:早期强度低于PC,但是长期强度(7-14 d后)会高于水泥。抗拉强度也要高于PC。水化热:较低,放热速率较低。

耐久性:

火山灰水泥抗化学性较高,原因归结为—浆体中氢氧钙石含量较低;浆体的渗透性较低。抗硫酸钠侵蚀:孔溶液中Ca2+的含量很低,不生成钙矾石、生成钙矾石但不膨胀、形成钙矾石所需的硫酸盐浓度相对有所提高。

抗氯盐:可析出氢氧钙石少、Cl-的扩散系数低、渗透性小、Cl-与孔壁上的C-S-H反应更强烈。

第十四章作为水泥补充料的PFA

一、粉煤灰的分级

由烟煤和无烟煤的来的PFA是低钙的,接近于F级粉煤灰;由褐煤或次烟煤的来的PFA是高钙的,为C级粉煤灰。

二、PFA的早期水化反应

低钙PFA:往往起到缓凝的效果。C3S-PFA浆体中缓凝现象归于Ca2+化学吸附在PFA上,使的氢氧钙石和C-S-H延迟成核,PFA还延缓了C3S和C3A/C4AF浆体的水化,这是因为有来自PFA的硫酸盐使得C4AH x得以稳定并组成了一层防护层。

高钙PFA:早期反应时PFA颗粒并未参与。某些高钙PFA的自凝性和快凝性归于PFA颗粒间针状钙矾石的搭接。

三、PFA的强度发展

PFA细读对强度发展作用明显。本质上,PFA具火山灰性,与石灰和水反应生成C-S-H和C-A-S-H。高钙粉煤灰自具火山彗星,量较多的CaO被释入溶液时能与玻璃相进行反应。但火山灰反应只有在3-14天后才会变得明显起来。

四、PFA混合物的孔隙率和渗透性

补充了PFA的水泥能够给出一种透水性较低的水泥胶体。而对于氯化物的扩散,高钙PFA 比低钙PFA更加有效果。

五、PFA的抗硫酸盐效应

低钙PFA多能改进抗硫酸盐寝室性,至少具有起码的作用。高钙PFA往往则会使得抗硫酸盐性下降。

第十五章偏高岭土:混凝土的火山灰质掺和料

一、mk的结构

高温条件下的去羟基化导致mk在化学上变得具有活性;尤其在常温下很容易受稀酸和碱的侵蚀。

mk中的许多铝都变成四面体配位的,这在mk的火山灰反应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二、mk的火山灰反应

a、与碱金属氢氧化物和可溶的碱金属硅酸盐的反应

mk与NaOH和KOH反应或与硅酸盐反应制得的水泥被称为地聚物。将mk、硅酸钾、氢氧

化钾和砂子按照23:15:5:57的比例制得的高聚物砂浆具有非常细微的孔结构。

b、与氢氧化钙的反应

CH与mk混合物凝结后在长达30 d的反应过程中生成CSH、C2ASH8以及水化铝酸钙、C4AH13和C3AH6。

c、与PC的反应

PC水化时候,会形成大量CH,占浆体质量20%。存在mk的情况下会迅速与CH反应,产生CSH和CASH。PC/mk中,mk可令水化及低分子量硅酸盐离子的聚合反应加速。与PC 相比,单聚的硅酸根离子消耗得更快,并形成较多的高分子量硅酸盐聚合体。

同时,PC/mk浆体中C-S-H具有二维的卷箔状结构,而非一般的线性针状结构。

三、mk对PC混凝土基本性能的影响

a、mk取代15%PC后CH含量降至标准浆体中含量值的6%-24%,当20-25%mk取代PC时将能完全将CH排除干净。这种效应将导致:防止ASR;增进GRC的耐久性;改变界面区的结构;增进抗硫酸盐性;控制风化。

b、mk浆体的总孔隙率稍大于净浆的,标志着mk使微细毛细孔和凝胶孔的体积增加,较粗大孔的体积减少。

四、mk对硬化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a、mk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是由界面区结构的变化和浆体-骨料结合强度的提高而引起的。

b、mk-PC浆体能束缚孔隙水中存在的氯离子,这是因为有类似F盐一类的稳定氯铝酸盐的形成所致。

五、耐久性

mk的加入能减少或者消除硫酸盐侵蚀的有害作用。但是要求mk的掺量较高,需要10-20%。mk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抗酸性,但是抗冻融性改善不明显。同时还能在长时间内防止混凝土的风化,但mk取代量要很高,如25%。

第十六章作为水泥的一种补充料的冷凝硅粉

CFS,来自硅或硅-铁冶炼炉烟气中的已氧化的一氧化硅的冷凝物(SiO2)。通常由超过90%的SiO2组成,其次为Fe2O3,其他氧化物都在1%以下。

一、物理作用

CFS颗粒尺寸小,将充填在由外形不规则的水泥颗粒做形成的孔隙中,并且能起到使流动性改善的轴承效应。

二、化学作用

a、火山灰反应

S+CH-CSH,来自水泥水化的CSH1和火山灰反应的CSH2是不一样的,CSH2具有较长的线型聚硅酸盐阴离子和较低的C/S比。

b、CSF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w/(c+s)=0.4时,掺加CSF的浆体水化速率相较不掺的降低很多,可能是因为CSF产生了较多吸水凝胶导致水泥缺少自由水停止水化。

w/(c+s)大于0.4时,100 d内CSF将消耗殆尽。

c、CSF对孔隙率、强度和渗透性的影响

CSF对强度和渗透性的影响与孔隙的细化(包括胶结料和骨料之间界面的细化)有关,胶结料孔隙的细化一般是通过火山灰反应,产生较多的具有凝胶孔的CSH来引起的。同时火山灰反应将进一步防止大的氢氧化钙片晶富集在骨料表面上。

d、CSF对碱度、碳化和碱骨料反应的影响

由于火山灰反应的缘故,碱的储量大大减少。CFS的掺入在较长的龄期上实际会降低水化程度。

当水灰比小于0.6时,CSF不会显著提高碳化的速率。

CSF作用下,碱的氢氧化物朝着硅酸盐的转化将导致碱骨料反应的减少。但除非完全消除CH,否则只能延迟AAR的发生。

e、CSF对钙矾石延迟生成(DEF)的影响

CFS能防止DEF的发生,原因是由于CH的消除,铝酸盐在早期或许就由碱和CSF给出的可溶性硅酸盐生成了水化钙铝黄长石C2ASH8。也有可能是铝酸盐产在在那些C/S比较低的CSH相中,CSF的加入可以形成水化钙铝榴石固溶体系列C3AH6-C3AS3中的富硅的铝酸盐相。

但是这些物相是否能使铝酸盐稳定以抵抗其与硫酸盐生成钙矾石仍旧未知。

f、CSF对化学收缩的影响

CSF的加入从一开始就使得孔结构得到细化,因此火山灰反应的化学收缩小于水泥水化反应。

结构动力学读书笔记

《结构动力学》读书报告 学院 专业 学号 指导老师 2013 年 5月 28日

摘要:本书在介绍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同时,也介绍了结构动力学领域的若干前沿研究课题。既注重读者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注重读者对结构振动领域研究发展方向的掌握。主要容包括运动方程的建立、单自由度体系、多自由度体系、无限自由度体系的动力学问题、随机振动、结构动力学的前沿研究课题。侧重介绍单自由度体系和多自由度体系,重点突出,同时也着重介绍了在抗震中的应用。 1 概述 1.1结构动力学的发展及其研究容: 结构动力学,作为一门课程也可称作振动力学,广泛地应用于工程领域的各个学科,诸如航天工程,航空工程,机械工程,能源工程,动力工程,交通工程,土木工程,工程力学等等。作为固体力学的一门主要分支学科,结构动力学起源于经典牛顿力学,就是牛顿质点力学。质点力学的基本问题是用牛顿第二定律来建立公式的。牛顿质点力学,拉格朗日力学和哈密尔顿力学是结构动力学基本理论体系组成的三大支柱。 经典动力学的理论体系早在19世纪中叶就已建立,。但和弹性力学类似,理论体系虽早已建立,但由于数学求解上的异常困难,能够用来解析求解的实际问题实在是少之又少,能够通过手算完成的也不过仅仅限于几个自由度的结构动力体系。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动力学的求解思想在工程实际中并未得到很好的应用,人们依然习惯于在静力学的畴用静力学的方法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随着汽车,飞机等新时代交通工具的出现,后工业革命时代各种大型机械的创造发明,以及越来越多的摩天大楼的拔地而起,工程界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对工程师们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只考虑静力荷载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了。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结构动力学作为一门学科,也开始受到工程界越来越高的重视,从而带动了结构动力学的快速发展。 结构动力学这门学科在过去几十年来所经历的深刻变革,其主要原因也正是由于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使得大型结构动力体系数值解的得到成为可能。由于电子计算机的超快速度的计算能力,使得在过去凭借手工根本无法求解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目前,由于广泛地应用了快速傅立叶变换(FFT),促使结构动力学分析发生了更加深刻地变化,而且使得结构动力学分析与结构动力试验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开始得以沟通。总之,计算机革命带来了结构动力学求解方法的本质改变。 作为一门课程,结构动力学的基本体系和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单自由度系统结构动力学,;多自由度系统结构动力学,;连续系统结构动力学。此外,如果系统上所施加的动力荷载是确定性的,该系统就称为确定性结构动力系统;而如果系统上所施加的动力荷载是非确定性的,该系统就称为概率性结构动力系统。 1.2主要理论分析 结构的质量是一连续的空间函数,因此结构的运动方程是一个含有空间坐标和时间的偏微分方程,只是对某些简单结构,这些方程才有可能直接求解。对于绝大多数实际结构,在工程分析中主要采用数值方法。作法是先把结构离散化成为一个具有有限自由度的数学模

《结构思考力》读后感_心得体会

《结构思考力》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结构思考力》读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结构思考力》读后感 苏州现场班朱从义 没看过《金字塔原理》,但是我们基本可以认为《结构思考力》这本书是对金字塔原理的总结和提炼,并用作者的思维方式进行了呈现。金字塔原理的核心是四点: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而作者这本书则是将其核心分为五部分:明确理念打基础;基于目标定主题;纵向结构分层次;横向结构选顺序;形象表达做演示; 第一部分,明确理念打基础,事实上这部分是作者阐述了金字塔原理的基本思想,强调了结构思考力的重要性。我们在很多时候都要面临表达,如何能做有效的时间里面将自己的观点清晰传达给受众者是在职场中非常重要的技能,无论是同事还是上司都希望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而客户更是时间有限,希望能够在极短时间获得足够多的信息。因此结构化的思考和表达就会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基于目标定主题,其实就是"结论先行".我们在职场中间绝大部分时候需要尽快的传递自己的观点,以便对方能够能够抓住主线。正如麦肯锡的30秒原则,如果我们不能把一件事情在30秒内讲述清楚,意味着我们可能会丧失很多机会。因此一开始开章明义就成了最好的方式,如果时间只有30秒,那么能把结论讲清楚就算不错了。 第三部分,纵向结构分层次,也就是"以上统下".30s后,如果你还有时间,就可以尝试找一些论据去支撑你的结论。而每一个论据本身又可以找一些理由去证明,这样就可以逐渐递进下去,直到逻辑显而易见的容易被接受。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人同时能记住的原因不会太多,不能超过7条,最好是3条。因此我们在列举理由的时候,不能简单的罗列,要进行思考,并将有相关性的理由整合在一起进行高度概括,这就是"归类分组".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快速有效的解释和阐述。 第四部分,横向结构选顺序,也就是"逻辑递进".在每一组证据的内部,并不是可以随便不分先后的阐述,这样容易给人造成混乱和跳跃的感觉,从而形成理解上的障碍。因此,我们需要在同一组论据的阐述顺序上进行思考和重排,使

结构动力学 论文

《结构动力学》 课程论文

结构动力学在道路桥梁方面的应用 摘要:随着大跨径桥梁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施工控制问题也越来越受重视。结构动力学在各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其特性也被广泛应用于桥梁结构技术状态评估中。结构动力学在道路桥梁方面应用十分广泛,比如有限元模型、模态挠度法、桥梁结构(强度、稳定性等)、状态评估、结构模态、结构自由衰减响应及其在结构阻尼识别中的应用、结构无阻尼固有频率与有阻尼固有频率的关系及其应用等,尤其是结合桥梁的检测、桥梁荷载试验与状态评价。本文就其部分内容进行介绍。 关键词:结构动力学道路桥梁应用 如今,科学技术越发先进,结构动力特性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桥梁结构抗震设计、桥梁结构故障诊断和桥梁结构健康状态监测等工程技术领域,由此应用而涉及到的一些动力学基本概念理解的问题应运而生。对于此类知识,我了解的甚少,上课期间,老师虽有讲过这相关内容,但无奈我学到的只是皮毛。我记忆最深的是老师给我们放的相关视频,有汶川地震的,有桥梁施工过程的,还有很多因强度或是稳定性收到破坏而倒塌的桥梁照片。老师还告诉了我们修建建筑物的原则:需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还有强剪弱弯,强柱弱梁,强结点强锚固。桥梁在静止不受外力扰动时是不会破坏的,大多时候在静止的荷载作用下也不会发生破坏,但当桥梁受到动力荷载时就很容易发生破坏了,所以我们在修建桥梁是必须事先计算好最佳强度等等需要考虑的量。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结构固有频率及其应用和弹性模量动态测试。 1.结构固有频率及其应用 随着对结构动力特性的深入研究,其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结构损伤识别、结构健康状态监测等研究领域.一般情况下,由于结构阻尼较小,因此在结构动力特性的计算分析中,往往不计及结构阻尼以得到结构的振型和无阻尼的固有频率fnj(j=1,2,∧∧);而在结构的动态特性的试验中,识别的却是结构有阻尼的固有频率fdj.理论上有[1,2]fdj

《学习动力》读后感

《学习动力》读后感 《学习动力》读后感 《学习动力》作者是李洪玉,2011年6月1日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主要介绍了各种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内容摘要:一个人要想学习好,不能离开硬件和软件,更不能离开电源。本从非智力因素这个角度,论述各种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有力地阐明各种非智力因素的概念、种类(或结构)、功能及影响其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或机制),使读者首先对各种非智力因素的本质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在实践上,结合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激发,提出了具体的、有效的、有根据的培养途径和措施。 本书共分为二大章,从智力与学习、非智力与学习、动机三大部分进行了阐述。智力因素与学习的关系,不容置疑,本书用了大篇幅,介绍了后两部分内容,有理论有例子,很有说服力,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一、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上海师范大学燕国材教授的《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文发表,引起了我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界对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视。

非智力因素,又称非认知因素,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是指智力以外的对学习活动起着起动、导向、维持和强化作用的个性心理。 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张广厚,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他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关。他曾说:“搞数学不需太聪明,中等天分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达尔文也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从心理学上讲,感情、意志、兴趣、性格、需要、目标、抱负、世界观等,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反之,如果人缺乏意志,贪图安逸,势必影响其智力的发展。 作为教师,我们认识到,对学生的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同等重要,重视非智力因素,要把

智能的结构-读后感

《多元智能理论》读后感 南直中学杨文赫 《智能的结构》是专门为教育工作者而撰写的教学指导书。 读了《多元智能理论》这本书,我感受很深,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孩子们不缺少天才,缺少的是发现天才的眼睛。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有“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差异。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就要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而不是每个人都达到一样的目标。只有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差异,才能制定“存异”的教学目标。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一、尊重孩子个体差异,智能面前人人平等。 多元智能理论的正式提出: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该院《零点项目》研究所所长霍华德?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正式提出。 7年后传入中国大陆:1990年光明日报出版中译本。 全书主要包括“背景”、“多元智能理论”和“意义与应用”三大部分。 作者依据生物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首次提出了“智能”的概念,并确认符合“智能”的八个判据,1993年,提出人类至少存在7种以上的思维方式,即多元智能。 7种多元智能是: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 1997年又提出2种智能:自然观察智能(1995)、存在智能(1999)。 在书中,加德纳不仅详细陈述了多元智能理论,在字里行间更展现出了许多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学习与借鉴的优秀品质。 第一个品质是质疑权威的勇气。当时心理学界广泛推崇用智力测验的方式,得出一个智商的正整数,用分数的高低来衡量一个人的智能。面对主流的认知,加德纳毅然决然地提出了自己关于人类智能的新理论,并提出了极具 说服能力的证据,说明存在若干种相互独立的人类智能。 第二个品质是字斟句酌的严谨。正如对“智能”的命名,便是通过对“能力”或“天赋”等词汇反复比较后作出的选择。同时,加德纳对每一种智能的阐释,并不是主观的杜撰或是臆测,而是依据生物学、神经科学和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广泛列举实例,通过大量有力的证据,论证其理论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这种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让人肃然起敬。 第三个品质是广开言路的谦逊。书中,每每解读某种智能时,加德纳都指出了自己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与不当之处,并单列一章“对多元智能理论的评论”,开展“全面而深刻的自我批评”。正如加德纳在书中针对多元智能理论广泛推广后内涵不断丰富和变化时所言:“人一旦将自己的思想向全世界公开,就再也不能完全地控制这个思想了,就像人不能控制自己基因的‘产品’——自己的孩子一样。多元智能理论现在已经有、将来也会有她自己的生命,不会因为我的愿望而改变。”这种谦逊与豁达,正是教育工作者所必备的品质。 第四个品质是永无止境的创新。当多元智能理论在全球掀起变革浪潮时,加德纳并没有坐吃山空,而是不断地根据新的生物学知识重新思考智能的本质,不断地完善该理论的内涵和外延,著成《重构多元智能》一书。

《被压迫者教育学》读书笔记

被压迫者教育学》读书笔记 丁然职业技术教育学 作者简介:保罗?弗莱雷是20 世纪批判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世界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1994 年至199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国际刊物《教育展望》以四期特刊的形式,介绍了从孔子、亚里士多德到当代的100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教育家,弗莱雷是其中四位在世的教育家之一,被誉为“活着时就成为传奇”的人物。他也曾被美洲和欧洲29 所大学授予名誉学位并在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中获得过荣誉和奖励。他是自赫尔巴特、杜威以来,教育理论史的“第三次革命”的开创者和实施者,毕生致力于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研究,一生笔耕不辍,著述颇丰。 选择这本书来当教育哲学的书籍来读,是因为这本书最开始的题目吸引了我,并且在读的过程中发现本书和其他教育学专著不一样,通篇没有纯粹的教育学体系和教育学概念系统,而是从对处于不利境地的人的关怀出发,提出了教育的政治性问题,提出了教育服务于统 治阶级对人民施行压迫的现象,试图引导这些人被解放,自我解放, 最后改变他们的命运。袁振国老师是这样评价它的:这本冠以教育 学的著作并没有我们熟悉的教育学体系和概念系统,它不是一本一般 意义上的学科著作。这是一本关于平等和正义的书,是对处于社会不 利处境的人们的悲天悯人的关注,是平等和尊重地对待每一个人的生命呼唤和勇气奉献。” 本书第一章提到了“对自由的恐惧” ,这种恐惧是被压迫者会更 向往成为压迫着,但是是被压迫者摆脱不了被压迫的境地。自由要靠征服得来的,而不是靠恩赐。被压迫者想要获得自由,要经过持之以 恒的努力和敢于挑战的决心并尽心尽全力的追求才能获得。要解决压迫问题,首先就是要用批判的眼光来寻找压迫的根源,通过改造,创造一个新的环境。这么想是理想的,但是为什么压迫与被压迫这种现象在各个领域持续多年,并有可能一直持续下去。可能的原因有可能是被压迫者已经习惯了他们所处的统治结构,并且已变得顺从这种结构,只要他们觉得不能去冒需要冒的风险,他们便会停止争取自由的斗争。再者说,他们获取自由所做的斗争不仅仅对压迫着造成威胁, 也会威胁到与自已同样处于压迫下的同伴,

材料力学读书报告

《材料力学(1)课程读书报告》 《材料力学》这门课程是研究材料在各种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应变力强度、刚度、稳定和 导致各种材料破坏的极限。《材料力学》是设计工业设施必须掌握的知识。与理论力学、结构 力学并称三大力学。 《材料力学》《材料力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程,是衔接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的桥梁课程。 是理论研究和实验并重的一门学科。是固体力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是研究可变形固 体受到处荷载力或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力学响应的一门科学,是研究构件在受载过 程中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的一门学科。它是门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非常密切 的一门学科。 材料力学的基本任务是在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安全要求下以最经济的代价。为构 件确定合理的形状和尺寸选择适宜的材料,为构件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解决 结构设计安全可靠与经济合理的矛盾。 在人们运用材料进行建筑,工业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材料的实际随能力和内部变化进 行研究这就催生了材料力学。在材料力学中,将研究对象被看作均匀,连续且具有各同性的 线性弹性物体,但在实际研究中不可能会有符合这些条件的材料,所以须要各种理论与实际 方法对材料进行实验比较,种材料的相关数据。我们一般通过假设对物体进行描述,这样有 利于我们通过数学计算出相关的数据,有连续性假设,均匀性假设。各向同性假设及小变型 假设等。 在材料力学中,物体由于外因而变化时,在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力以 低抗这种外因的作用,并力图使物体从变形的位置回复到变形前的位置,在所考察的截面某 一点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既受力物体内某点某微截面上的内力的分布集度,应变指 构件等物体内任一点因各种外力作用引起的形状和尺寸的相对改变(变形)。当撤除外力时固 体能恢复其变形的性能称为弹性,当撤除外力时固体能残留下来变形的性能称为塑性。物件 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强度。刚度是指构件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 研究内力和应力一般用截面法,目的是为了求得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轴 向拉伸(压缩)的计算公式为 ??fn 。?为横截面的应力。正应为和轴力fn同a 号。即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原理:力作用于杆端的分布方式的不同,只影响杆端局部范围的应力分布影响区的轴向 范围的离杆端1~2个杆的横向尺寸。 《材料力学》在建设工程中有着之泛的应用。在桥梁,铁路,建筑,火箭等行业中起到 很重要的作用。如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桥墩主要承受来自两侧浮桥本身的重力,桥面上生 物的重力,钢索主要受到拉力一方面是桥身以及桥面物体它们的自重。另一方面是钢索自重, 在这两个比较大的力的作用下钢索处于被拉伸状态。 《材料力学》研究的问题是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所研究的构件主要是杆件、几 种变形形式包括拉伸压缩、剪切、弯曲和扭转这几种基本变形形式。研究《材料力学》就是 解决在工程中研究外力作用下,如何保证构件正常的工作的问题。因此,材料力学是我们在 设计建造工程中起着相关重要的作用。篇二:弹塑性力学读书报告 弹塑性力学读书报告 本学期我们选修了樊老师的弹塑性力学,学生毕备受启发对工科 来说,弹塑性力学的任务和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任务一样,是分析 各种结构物体和其构件在弹塑性阶段的应力和应变,校核它们是否具 有所需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寻求或改进它们的计算方法。 但是在研究方法上也有不同,材料力学为简化计算,对构件的应 力分布和变形状态作出某些假设,因此得到的解答是粗略和近似的;

《思考力》读后感

《思考力》读后感400字 《思考力》读后感 最近在亚马逊买了一批新书,其中一本是上田正仁教授写的一本书,书名是《思考力》,初见书名感觉是短链思考能力的方法论,看完之后很多地方都能产生共鸣,会心一笑。 先从书的质量说起,书的质量很好、字体适中、排版整齐、干净,看起来很舒适。 书的作者上田正仁博士是东京大学物理学教授,精通中国古籍,里面提到读中国史记等经典著作深受启发和影响,更是感觉功力深厚,能够将多个领域学识融会贯通。 通俗讲,本书对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创造力,在这本书中可以获取一些灵感和方法,平日的一些行为模式也有很好的总结,实现力就是总结很到位的一个词。 本书结构清晰,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思考力的概念,思考力和学习能力、平时常说的聪明有什么区别;第二部分是如何快速学习、掌握知识、融会贯通容,通过重点记忆,丢掉已经理解的资料和卡片等方法;第三部分介绍如何培养思考力,思考力的基础是哪些,如何通过思考

力产生创造力,此处为重点,如何培养思考和观察的习惯;第四部分介绍另一个产生创造力的基础,锲而不舍的精神。 读完本书提炼几个个人理解的观点: 要的事情要分阶段,每个阶段划分重点,各个击破,不恋战 学校根据公式解题是实现力而非思考力,思考力是在遇到暂时无解情况时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创造力的产生是在大量实现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思考,并且不墨守成规,善于发现的结果 提升人的能力分三个阶段:实现力、思考力、创造力 实现力的提升方法:分阶段、分重点、勇于回到原点重新看问题、各个问题分重点击破创造力的培养要在日常中培养,不能只看短期利益依赖实现力而忽略创造力的长期养成。

结构动力检测研究概述读书报告

结构动力检测研究概述 读书报告

结构动力检测研究概述 一.引言 土木工程事故的发生,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必然引起人们对土木工程安全性的关心和重视。评估已有建筑物或桥梁等结构在灾害性事件(如:地震、台风、爆炸等)后的健康情况,采用常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是费时的。因为主要的结构构件或节点一般都在外覆盖物或者建筑装饰物的下面。为迅速营救生命、拯救财产,立即对它们的健康情况做出评估是很有必要的。例如,1994年1月17日,美国加州Northridge大地震,一些建筑物在主震后并未倒塌,但是结构的损伤没有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在后来的一次余震作用下结构发生了倒塌。1995年日本神户大地震和1999年台湾台中大地震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1]。 人们在基于振动的结构健康监测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石油工业投人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开发海洋平台健康监测系统;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航天航空部门开展了有关航天飞机动力健康监测的研究;1987年以来,美国所有的人造卫星都配置了航天模型的健康监测系统,美国国家航空和宇航局要求所有的发射设备安置结构健康监测系统[2]。20世纪80年代初,土木工程部门开展了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在连接香港新机场的青马大桥上安装了600多个传感器[3]。期间,虽然得出了一些较为成功的健康监测技术,但是如何从测量的信息来解释结构的健康状态和损伤情况,至今还没有完善的理论体系,基于振动的结构健康监测仍然是一个挑战。 综观结构损伤检测的研究历史,从损伤的定义来划分,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单元刚度整体下降的损伤检测法和单元之间连接刚度下降的损伤检测法。对于前者,结构的损伤程度可由单元刚度折减系数来表示[4];对于后者,损伤程度可以由单元之间连接部分(连接单元)刚度的减小来表示,如钢结构梁柱连接部位螺栓的破坏、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粘结的破坏都属于连接单元失效问题。前者把损伤简单地假定为结构某些单元刚度减小,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损伤检测研究已经很多了;后一种损伤定义更加接近结构的实际破坏形式,但目前开展的研究工作尚不多。 结构损伤检测从研究对象来看,研究的结构形式是由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由简支梁开始到平面框架结构,再到桁架结构和空间结构,如海洋石油井架等。 从研究方法上来划分,可以划分为基于力学理论的损伤检测方法,基于神经网络的损伤检测方法,基于小波分析的损伤检测方法和基于模糊逻辑(fuzzy logic)的损伤检测方法等。基于力学理论的方法可以划分为基于静力学理论和基于动力学理论的方法。基于动力学理论的方法又可以划分为:线弹性理论的损伤检测方法和非线性理论的损伤检测方法。线弹性理论的方法又可以分为:基于模态理论的损伤检测和基于波动理论的损伤检测方法。基于非线性力学理论损伤检测方面的研究文献尚不多见[5]。 二.开展工程结构动力检测的意义 开展工程结构动力检测有如下重大意义:(1)传统的检测手段(如目测和静力检测)和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均是结构局部损伤的检测方法,这些方法要求事先知道结构破损的大致位置,所以只能检测到结构表面或附近的损伤。如果是大体量结构,则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难以预测结构性能的整体变化。基于结构振动的损伤识别可应用于复杂结构的定量的整体检测,能够有效克服静态检测方法中存在的应用条件限制和工作效率相对较低的缺点。(2)在土木工程实践中,设计、施工存在失误或正常使用中超载、环境腐蚀均可对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利用结构的健康检测技术,不仅可及时发现这些损伤的具体部位,甚至检测到无法接近的或隐蔽的损伤部位,为制定技术、经济水平均较高的加固方案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3)将结构的健康检测技术应用于结构在线监测,可发现早期的结构损伤,以便及时对结构进行维修,从而排除隐患。结构动力检测方法可不受结构规模和隐蔽的限制,只要在可

结构力学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结构力学读书笔记 篇一:结构力学感想 感悟结构力学 这学期开设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结构力学,给我第一印象是:难并且复杂,但是实用。结构力学(structuralmechanics)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工程结构受力和传力的规律,以及如何进行结构优化的学科,它是土木工程专业和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学科。我以后专业方向可能选择结构方向,那么未来的工作和学习很可能一直需要学习结构力学并且研究它。下面谈谈对结构力学初步的感悟。 结构力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结构的组成规则,结构在各种效应(外力,温度效应,施工误差及支座变形等)作用下的响应,包括内力(轴力,剪力,弯矩,扭矩)的计算,位移(线位移,角位移)计算,以及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自振周期,振型)的计算等。结构力学通常有三种分析的方法:能量法,力法,位移法,由位移法衍生出的矩

阵位移法后来发展出有限元法,成为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计算的理论基础。这三种分析方法实用而且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就是简化实际工程中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结构无处不在,结构体系是整个工程核心,结构一旦出问题,那么整个工程体系将会出现问题。土建、水利等建筑工程首先考虑的就是建筑工程的结构,结构就是组成工程的灵魂。任何复杂的工程体系都可以简化成一个个简单的结构体系来 分析,进而强化改进整个建筑,使它们能够更安全、更经济、更耐久,满足工程需要。 结构力学在当前的实际中要靠建筑设计作为基础,在满足该设计的前提下进行结构分析与设计,单纯的从结构方面进行的建筑必定难以满足美观的要求,而在现在的建筑中,没有好的外观,纵使你的结构固若金汤也很难被接受。多数情况下,结构设计在建筑设计之后支持那些设计师设计出的外观。结构力学的学习就是为了这一目标,为建筑设计师设计出的建筑图纸设计满足要求的结构,最实用的东西,往往在幕后下功夫,不可否认,结构是关键性作用。以后我如果学习结构的话,那么我将是一个幕后英雄了。 这学期的结构力学,算是初次接触,好多内容都不好理解,理论的东西都很抽象,我只能说我思维跟不上,也不可否认用的功课不够。在结构力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一个简化问题的能力吧,结构力学的核心思想就是简化,把复杂

读《影响力》有感

读《影响力》有感 读《影响力》有感篇1 这本书谈到了潜藏在各种社会现象背后的社会心理学原理,虽然只是讲到了互惠、喜好、承诺与一致、权威、稀缺、社会认同等六条常见的心里学原理,但是已经足以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如果能够在生活中用上其中一两条的话,那就更加不得了了。读老外的书,最大的感觉就是写得很详细,细节很充分,而且还有大量的案例支撑,具有很大的说服力。这本书也不例外,每一条原理说得极为详细,每章中穿插的案例也比较多,而且大多数例子都是作者在社会上亲身的经历,最重要的是我们也有过相似的经历,使读者不得不信。 本书的前面就专门设置有一页内容结构图,在阅读之前瞧一眼,可以减少阅读过程中迷航的麻烦,当然我们也不必再花另外的时间来整理内容结构。首先来解释下书名,如果不仔细阅读书里的内容,很少有人会想到作者谈的主题的是社会心理学。大多数时候我们的行为都是受到了心理的驱使,而我们浑然不知,隐藏在行为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就是一件强大的武器,对社会有着很大的冲击力和影响力,这些武器即可以给我们思考问题带来捷径和便利,也可以被商家、政治家或者聪明人利用谋取私利。作者总共用了六章来讲述这六条心理学原理,每一章均从四个方面展开,分别是心理基础、案例、应用和对策。书中的内容都让人信服,上面已

经说过了。这本书弥补了我心理学知识方面的欠缺,让我明白了为何我要做出这样或者那样的行为,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我如何避免做出一些不好的决定等等。阅读一本书最大的满足感,就是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带给你不同以往的结果,提升和改善生活的品质,我想这本书给予了我这种感受。 阅读《影响力》一书过程中,它不断地在提醒着我,每一个人是整个社会活动的一份子,必须学会思考自己,思考他人。 如果说,爱是人类永远的话题,那么,影响力也可说是人类恒久的追求。世上的每个人都想拥有影响力。可以用来改变他人,也可以用来扭转自己。而绝大多数人缺乏的并不是改变事物的勇气,而是改变事物的技巧。作者试图告诉我们,世界上最不为人所知的秘密之一就是。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一小部分行为科学理论家和实践者已经发现了一种几乎可以改变任何事物的力量—影响力。我们没有意识到,穿越成功和失败的线索就是我们缺乏影响力。如果我们早就意识到这点,就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寻求更新、更好的方法来提高影响力。而这个很好的方法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缺乏勇气,实际是改变事物的技巧。 书中拿出了很多社会现象进行解说,并将少数杰出的影响力经常运用的原则和技巧与读者分享,从而让我们有更多的方法来尽可能的施展我们自己的影响力,并使个人生活、家庭、伴侣甚至邻里间的关系发生重大的变化。书中运用了

结构动力学读书报告

《结构动力学》 读书报告

结构动力学读书报告 学习完本门课程和结合自身所学专业,我对本门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在各方面的应用总结如下: 1. (1)结构动力学及其研究内容: 结构动力学是研究结构系统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振动特性的一门科学技术,它是振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一些复杂工程问题中的综合应用和发展,是以改善结构系统在动力环境中的安全和可靠性为目的的。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方程的建立、单自由度体系、多自由度体系、无限自由度体系的动力学问题、随机振动、结构抗震计算及结构动力学的前沿研究课题。 (2)主要理论分析 结构的质量是一连续的空间函数,因此结构的运动方程是一个含有空间坐标和时间的偏微分方程,只是对某些简单结构,这些方程才有可能直接求解。对于绝大多数实际结构,在工程分析中主要采用数值方法。作法是先把结构离散化成为一个具有有限自由度的数学模型,在确定载荷后,导出模型的运动方程,然后选用合适的方法求解。 (3)数学模型 将结构离散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①集聚质量法:把结构的分布质量集聚于一系列离散的质点或块,而把结构本身看作是仅具有弹性性能的无质量系统。由于仅是这些质点或块才产生惯性力,故离散系统的运动方程只以这些质点的位移或块的位移和转动作为自由

度。对于大部分质量集中在若干离散点上的结构,这种方法特别有效。 ②广义位移法:假定结构在振动时的位形(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形态)可用一系列事先规定的容许位移函数fi (它们必须满足支承处的约束条件以及结构内部位移的连续性条件)之和来表示,例如,对于一维结构,它的位形u(x)可以近似地表为: @7710 二送 结构动力学 (1)式中的qj称为广义坐标,它表示相应位移函数的幅值。这样,离散系统的运动方程就以广义坐标作为自由度。对于质量分布比较均匀,形状规则且边界条件易于处理的结构,这种方法很有效。 ③有限元法:可以看作是分区的瑞利-里兹法,其要点是先把结构划 分成适当数量的区域(称为单元),然后对每一单元施行瑞利-里兹法。通常取单元边界上(有时也包括单元内部)若干个几何特征点(例如三角形的顶点、边中点等)处的广义位移qj作为广义坐标,并对每个广义坐标取相应的插值函数作为单元内部的位移函数(或称形状函数)。在这样的数学模型中,要求形状函数的组合在相邻单元的公共边界上满足位移连续条件。一般地说,有限元法是最灵活有效的离散化方法,它提供了既方便又可靠的理想化模型,并特别适合于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分析,是目前最为流行的方法,已有不少专用的或通用的程序可供结构动力学分析之用。 (4)运动方程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 经济学院金双2班冯承杰 2014141013025 《心理学与生活》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写的一本经典的心理学课本,全书主要讲的是心理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全书一共分为了18个章节: 第一章是生活中的心理学,主要讲的是心理学的定义以及现代心理学的发展状况; 第二章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至第六章主要讲的就是感觉、知觉、行为上的心理学基础; 第七章至第十章主要讲的是教学心理学的内容; 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主要讲的是在人本省存在的心理学特性; 第十五章至第十六章主要讲的是心理障碍和心理治疗的内容; 第十七章至第十八章主要讲的是社会人际交往关系之中的心理学。 阅读了《心理学与生活》的部分章节后,我可以感受到生活低位每一个地方都是充满着心理学知识的,心理学真的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运用好了心理学的知识,我们就能够更加有效的掌控我们自己的生活。 通过对第一章详细的阅读和理解,我认为当代心理学有以下观点:(1)生物学观点: 引导心理学家在基因大脑、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中寻找行为的原因。生物学观点引导心理学家在基因、大脑、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中寻找行为的原因。一个器官的功能由其身体结构和生物化学过程来解释。体验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被理解为在神经细胞内部和之间发生的化学和电活动的结果。 (2)心理动力学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人的行为是从继承来的本能和生物驱力中产生的,而且试图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理动力学的动机原则是由维也纳的医生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最完整地发展起来的。弗洛伊德的思想是从对精神病人临床工作中得出来的,但是他相信他观察到的这些

读《透过结构看世界》有感

读《透过结构看世界》有感 结构思考助你提升实战力 ——读《透过结构看世界》有感 马莉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式的长跑竞赛,你不可能凭借一时的冲刺就获得成功。抛开外在因素,你会发现,身边优秀的人,往往都具备一种持续稳定的能力。这种能力一般表现在自身思维的严谨性,讲话的逻辑性,做事情的高效性这三个方面。李忠秋老师所著《透过结构看世界》这本书,通过对结构思考力的剖析和讲解,使你觉察并改善自身的思考结构,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成为善思、善讲、善写的人才,从而帮助你从思、言、行这三个层次提升个人的实战力。 一、该书观点鲜明,结构清晰。著作本身就是一个运用结构化思考的成熟佳品。

李忠秋老师围绕着透过结构看世界,层层分解,向我们传达了洞悉本质的思考艺术。本书分为理论篇,方法篇和应用篇。每篇分别采用三章两到三个小节,简明扼要的将结构思考力的核心理念,三层次模型,以及三个方面的应用进行深入的讲解。为读者树立了运用结构思考力的最佳典范。 二、从内容上看,该书通俗易懂,给人印象深刻。 理念篇,介绍结构思考力的原理和理论依据,让我们对结构思考力有了初步概括的认识。通过讲解透过结构看世界帮我们洞悉本质,以及思考结构与客观事物存在偏差,让我们树立觉察并改善自身思考结构的科学思维。 方法篇,结构思考力三层次模型的解析,是该书的精髓。该篇分别从理解、重构、呈现这三层结构的视角,对结构思考力具体的方法、工具展开阐述。重点讲解了理解层”识别概括技术的三个步骤”,重构层”站在全局看局部、透过现

象看本质、站在未来看现在、逻辑思维要验证”的正确理念和”论证类比”的四个核心原则,以及呈现层运用”结构罗盘”工具”配关系、得图示、上包装”的3个步骤。帮助我们将隐性的思维显性化、显性思维结构化、结构思维形象化。 应用篇,分别介绍结构思考力在表达、问题解决、会议共识三个方面的实际应用。使我们达到:有方案时关注表达想清楚说明白,无方案时针对问题找方案说明白,帮团队时达成共识找方案说明白。 三、该书实用性强。 在讲解理论的同时,提供了大量案例以及思考力的工具和模型,案例与工具模型相辅相承,将所言之物高度概括和凝炼。这些工具在书中和附录都有呈现,包括:结构思考力识别概括技术应用表、结构罗盘图示库、5W2H问题描述框架、5W2H疑问回答式设想问题框架等,能够帮助读者快速的拿来应用,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

计算结构力学读书报告

计算结构力学读书报告 XX1 (XX大学) 摘要:本文主要叙述了在阅读与学习《计算结构力学》这本书的一些相关的心得体会;在学习由原作者所创立的样条有限点法的过程中,收获了一些新的理解与体验。 关键词:计算结构力学;样条有限点法;读书报告 Computational Structural Mechanics Reading Report (XX)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describes some of the relevant experiences in reading and learning the book “Computational Structural Mechanics”.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the spline point method established by the original author, some new understandings and experiences were learned. Keywords: computational structural mechanics; spline finite point method; reading report 引言 工程中的许多问题,从本质上来说都可以归结到力学问题。而这些力学问题,如果按照传统的解析求解方式,往往只能求解一些较为简单和理想化的力学问题,同时又需要专业的力学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推导公式,并将之记录在教科书中。而近代以来,又有许多力学数学界的专家共同努力,创造出了用于解决力学分析问题的有限单元法,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利用有限单元法,借助电算方式,求解工程中的力学问题已成为一种趋势。 工程中的力学问题,从本质上说是非线性的,线性假设只是实际问题的一种简化。如果工程中的结构按照线性理论设计,不仅会浪费,而且还会造成灾难。在结构工程设计中,如果考虑弹塑性问题,则可以挖掘材料潜力,提高工程结构承受能力,节约材料,正确估计工程安全度,使工程经济合理及安全可靠;如果按照线弹性理论设计,则会显得过于保守。由此可知,在各种工程设计中,只假设它为线性问题是不够的,必须进一步考虑非线性问题才能保证工程既经济合理又安全可靠。近几年来,在现代化建设中,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非线性力学问题,结构非线性分析已成为工程设计不可缺少的一个工作。因此,结构非线性力学已成为工程设计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学科。 1基本概念 1.1材料特性 在结构工程中,所使用的材料有很多,广泛使用的材料有钢材、混凝土、岩土以及各种砖石。 在单向拉伸状态中,材料由初始弹性状态进入塑性状态的界限是屈服极限。这被称为单向拉伸状态的屈服条件,也称初始屈服条件,它的表达式为:f(σ)=σ?σs=0。 式中,σ和σs分别为应力和屈服极限,f(σ)为屈服函数。如果σ<σs,则f(σ)<0,这时试件处于弹性状态;如果σ>σs,则f(σ)>0,这时试件进入塑性状态。 经过屈服阶段后,材料又恢复抵抗变形的能力,必须增加荷载才能产生变形,这种现象称为材料强化,也称硬化。 1.2应力与应变状态 物体的任意一点的应力状态可由九个应力分量来描述,而且这些分量构成一个二阶对称张量:

侦探小说的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侦探小说的读书笔记 篇一:推理读后感 读《世界经典推理小说》有感 一本书勾起我的心,对他那么痴狂,因为他的智慧。 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就开始了一段奇异的旅程。虽然书中只是少少的收录了55篇推理小说,但是其中包括阿瑟·柯南道尔的小说,说到他就让人想起《福尔摩斯》,夏洛克·福尔摩斯在《斑点带子案》、《跳舞的人》、《身份案》中出现,每每让人陷入思索。书中还有许多世界级的推理大师,如:阿加莎·克里斯蒂、江户川乱步、森村诚一、东野圭吾等,他们以其天才的情节构思、诡谲的气氛营造、慎密的逻辑推理,让我陷入思索。 《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作者雷顿给了我巨大冲击。他肯定用了很大心思,竭尽全力的不透露结局,简练的语言描绘一个错综复杂的案情,最后给予我们深刻的道理和奇妙的解答。引用“‘不要相信你看到的’是一句金玉良言,而更好的,那就是,‘不要相信你以为的’”。有的时候我们常常先

入为主的去评价一个东西,从而扰乱正确的解题思路;处理事情时,导致处理的不公平或者根本是错误的。让我陷入思索。 一个中国作家。《楼头上面》是程小青的作品,所有作 者唯一一个中国作家。55篇文章中只有1篇,也许还有比那些作品更好的中国作品,只是没选上而已。但是也可能是我们国家写推理小说的能力还不够,毕竟是55篇中只有1篇。虽然有人批评我们读者重外轻内,但是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而是,中国写推理的人实在太少,或水平相距很大,如同刚刚起步。我盼望国内 有高水平的作品出现。让人赞叹不已的作品——可以让我陷入思索的。 读书时没有把前言遗忘总是让人收获不少。前言告诉我们许多,摘录“推理小说从一些消遣、娱乐的普通定义,转型为具有反映社会生活,反映时代特征功能的写作方式,是智慧的象征,时代愿望的体现,更是时代思想的表达。”就 欧美推理小说中所表现的,人为利益所驱使而犯罪也与美国所谓的“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相符合。我国的推理小说在长大,这不是说明我国的精神文明生活在提升,艺术领域不断在完善嘛!但就像刚才说的,中国现在的推理小说相对西方、日本还是有距离的。但是中国古代有包公断案等一系列优秀的作品,所以以后也一定会有的。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 《心理学与生活》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写的一本经典的心理学课本,全书主要讲的是心理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全书一共分为了18个章节: 第一章是生活中的心理学,主要讲的是心理学的定义以及现代心理学的发展状况; 第二章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至第六章主要讲的就是感觉、知觉、行为上的心理学基础; 第七章至第十章主要讲的是教学心理学的内容; 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主要讲的是在人本省存在的心理学特性;第十五章至第十六章主要讲的是心理障碍和心理治疗的内容;第十七章至第十八章主要讲的是社会人际交往关系之中的心理学。 阅读了《心理学与生活》的部分章节后,我可以感受到生活低位每一个地方都是充满着心理学知识的,心理学真的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运用好了心理学的知识,我们就能够更加有效的掌控我们自己的生活。通过对第一章详细的阅读和理解,我认为当代心理学有以下观点:生物学观点: 引导心理学家在基因大脑、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中寻

找行为的原因。生物学观点引导心理学家在基因、大脑、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中寻找行为的原因。一个器官的功能由其身体结构和生物化学过程来解释。体验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被理解为在神经细胞内部和之间发生的化学和电活动的结果。 心理动力学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人的行为是从继承来的本能和生物驱力中产生的,而且试图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理动力学的动机原则是由维也纳的医生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最完整地发展起来的。弗洛伊德的思想是从对精神病人临床工作中得出来的,但是他相信他观察到的这些原则能同时应用在正常行为和变态行为上。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把人看做是由内部和外部力量组成的一个复杂网络所推动的。弗洛伊德的模型第一次承认了人的天性并不总是理性的,行为有可能是被不在意识范围内的动机所驱使。弗洛伊德之后的许多心理学家都在新的方向上采用了心理动力学模型。 行为主义观点: 寻求理解特定的环境剌激如何控制特定类型的行为。行为主义对后来的心理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对严格的实验和仔细定义的变量的强调,影响了心理学的大多数领域。尽管行为主义者使用非人动物进行了大量实验,行为主义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