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 音乐治疗的方法技术

第九章 音乐治疗的方法技术

第九章 音乐治疗的方法技术
第九章 音乐治疗的方法技术

第九章音乐治疗的方法技术

一.音乐治疗的形式

1.个体音乐治疗:一个治疗师与一个病人一对一的个体治疗形

式。医患关系建立在共情、理解、信任和支持的基础上。治疗师与病人是平等合作的关系

主要应用范围:患者功能低、孤独症无法融入集体

2.集体音乐治疗: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动力关系

特点:为病人提供一个“小社会”的环境、通过音乐活动和音乐交流学习来促进自己的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

二.音乐治疗的技术

1.接受式音乐治疗

●歌曲讨论

●音乐回忆

●音乐同步

●音乐想象(引导性/非引导性)

●其他

2.再创造式音乐治疗

3.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

流派:

A.创造性音乐治疗:

a.诺道夫-罗宾斯创造性音乐疗法是建立在对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音乐能力的信任的基础之上的。

b.通过即兴音乐使这种自我实现的潜力被有效的唤醒,要唤醒这种自我实现的潜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个人天生的即兴音乐创作能力来克服情绪、生理、以及认知上的障碍。

c.在音乐技能上患者不需要有事先的经验和训练,很多乐器可以在治疗过程中不需要通过特殊的技巧就可以演奏,而且在演奏的时候会让人感到愉悦。

d.在创造性的过程中,患者和治疗师一起在各种特殊乐器上进行的即兴创作都对患者起到积极的作用。

B.自由即兴演奏治疗:l 潜意识的概念一种不被察觉到的意识系统,但是这个不被察觉的意识对我们的行为、思想和情绪具有巨大的影响。这个概念的本质是过去影响现在的理论。

l 移情和反移情的概念这是心理动力理论的重要特点。指旧的关系模式在治疗环境中重现,并强调关系在改变过程中是如何成为中心点的。通过治疗过程中的移情引起治疗性的改变,也就是说,治疗过程是针对通过病人在潜意识中与治疗师的关系进行工作。因此,病人与治疗师的关系是治理的基本过程。

l 防御与阻抗的概念帮助我们理解无论病人多么努力想改变,改变的过程是充满障碍的。治疗师的功能之一就是帮助病人超越阻抗。

l 语言引发内省的概念虽然这一观念并没有为大部分心理动力音乐

治疗师所接受,但是这一概念暗示着对增强对自我的了解和理解的重要性。

l 节制的概念虽然节制的概念导致病人的需要在治疗中不能得到满足,受到主体间理论模式的质疑,但是治疗师的中立性的理论还是受到大部分精神分析治疗师支持。

l 症状来源解释的概念有关变态或症状起源的解释是精神分析的一个重要常用概念。佛洛伊德主张将变态或症状的起源解释为潜意识的冲突。而自我心理学则把起源解释为早期经验中某种需要的满足的缺乏。治疗师无论相信那一种理论,或相信两种理论,都会对他的临床治疗产生很大影响。

与音乐有关的观念

l 音乐可以作为自由联想的工具

l 音乐可以作为投射的载体,成为自我分裂部分的载体。

l 音乐可以作为转移的对象

l 音乐可以作为情绪的容器或支持环境

l 音乐可以作为镜子

l 音乐可以承载移情和反移情以及主体间的反应

客体关系理论:客体关系理论可以被视为佛洛伊德理论的延伸,它保持了佛洛伊德的大部分基本观念,但不同的是把治疗的焦点从内驱力和内部的矛盾转移到了人际关系的领域。也就是说,治疗的焦点集中在病人的人际关系问题。治疗工作的过程是建立在通过对病人把自己

内化的客体向治疗师投射的理解上的。在心理动力学派的理论中,所谓“客体”是指人。

“内化的客体”是指外部的客体的内化的镜像,也就是他人在我们内心中的形象。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在自己的内心中形成一个对于自己有重要关系的人的内心形象,例如父母、配偶、兄弟姐妹等。然后我们把这种对于他们的内心形象投射到他们身上。

客体关系的心理动力治疗的目标就是要帮助病人意识到,他们的内化的客体关系是如何在当前的社会人际关系中重现的,而这正是他们目前的人际关系中的矛盾的来源。治疗师并不像经典的精神分析师那样扮演和参与到病人的过去的关系中去,而是聚焦在病人在成长过程中未能获得满足的需要,为他们提供补偿性的体验

客体关系心理动力学派治疗师将佛洛伊德的“矛盾理论”(conflict theory)转变为“缺乏理论”(deficiency theory),将症状视为由于最初的抚养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未能满足婴儿的心理需要所造成的结果。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的角色是通过鼓励病人的移情来理解病人早期的关系。治疗的目标是通过“替代母亲”来帮助病人体验“足够好”(good-enough)的关系体验,并以此来向病人的人际关系的观念挑战。而这一目的是通过治疗师对病人的思想、情感和思虑的“支持”和“接纳”来达到的。对于心理动力的音乐治疗来说,这就意味着治疗师对于病人的强烈情绪化的,激烈愤怒、或不谐和的悲伤等等的音乐体验的承受能力,这些对病人来说都将是新的体验。一个新的“足够好”

的内化的客体可以导致一个安全的和归属的感觉,然后进一步导致一个基本的信任的感觉。病人进而能够继续完成心理成长的过程,歌曲可以起到一个过渡客体的功能,可以作为一种自我安慰物来使用。C.精神分析音乐治疗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它的影响远不是局限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它的影响可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提并论。它有以下几种基本理论:1.精神层次理论

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好象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

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意象或情感流过,这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叫做意识。而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却在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

道德和本人的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着的无法被觉察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被称之为潜意识。下意识乃界于意识与潜意识的层次中间,一些不愉快或痛苦的感觉、觉、意念、回忆常被压存在下意识这个层次、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的控制能力松懈时比如醉酒、催眠状态或梦境中,偶尔会暂时出现在意识层次里、让个体觉察到。2.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

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3.性本能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种族的繁衍与个体的生存。弗洛伊德是泛性论者,在他的眼里,性欲有着广义的含意,是指人们一切追求快乐的欲望,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当这种能量(弗洛伊德称之为力必多)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机体的紧张,机体就要寻求途径释放能量。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①口欲期;②肛门期;③性蕾欲期;④潜伏期;

⑤生殖期。刚生下来的婴儿就懂得吸乳,乳头摩擦口唇粘膜引起快感,叫做口欲期性欲。1岁半以后学会自己大小便,粪块摩擦直肠肛门粘膜产生快感,叫做肛门期性欲。儿童到3岁以后懂得了两性的区别,开始对异性父母眷恋,对同性父母嫉恨,这一阶段叫性蕾欲期,其间充满复杂的矛盾和冲突,儿童会体验到俄底普斯(Oedipus)情结和厄勒克特拉(Electra)情结,这种感情更具性的意义,不过还只是心理上的性爱而非生理上的性爱。只

有经过潜伏期到达青春期性腺成熟才有成年的性欲。弗洛伊德认为成人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前三个发展阶段已基本形成,所以儿童的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成人的变态心理、心理冲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创伤性经历和压抑的情结。弗洛伊德在后期对提出了死亡本能即桑纳托斯(thanatos),它是促使人类返回生命前非生命状态的力量。死亡是生命的终结,是生命的最后稳定状态,生命只有在这时才不再需要为满足生理欲望而斗争。只有在此时,生命不再有焦虑和抑郁,所以所有生命的最终目标是死亡。死亡本能派生出攻击、被坏、战争等一切毁灭行为。当它转向机体内部时,导致个体的自责,甚至自伤自杀,当它转向外部世界时,导致对他人的攻击、仇恨、谋杀等。

4.释梦理论

弗洛伊德是一个心理决定论者,他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严格的因果关系,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梦也不例外,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欲望的满足,在睡眠时,超我的检查松懈,潜意识中的欲望绕过抵抗,并以伪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形成梦,可见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通过对梦的分析可

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通过释梦可以治疗神经症。

5.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很多时候,超我与原我之间,原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原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人类在正常和病态情况下都在不自觉地运用,运用得当,可减轻痛苦,帮助度过心理难关,防止精神崩溃,运用过度就会表现出焦虑抑郁等病态心理症状。

压抑――当一个人的某种观念、情感或冲动不能被超我接受时,就被潜抑到无意识中去,以使个体不再因之而产生焦虑、痛苦,这是一种不自觉的主动遗忘和抑制。如很多人宁愿相信自己能中六合彩而不愿想像自己出街时遇车祸的危险,其实后一种的概率远比前者大,这是一种压抑机制的不自觉运用,因为当人意识到每次出街都要面临车祸的威胁时就会感到焦虑,人为了避免焦虑

故意将其遗忘。

否认――指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以保护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如有的人听到亲人突然死亡的消息,短期内否认有此事以减免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

投射――指个体将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欲望转移到他人的身上,以免除自责的痛苦,如一个人性张力过大,做梦时都梦见另一个人与异性在发生性行为,这是自我为了逃避超我的责难,又要满足自我的需要,将自己的欲望投射到别人的身上从而得到一种解脱的心理机制。

退行――当人受到挫折无法应付时,即放弃已经学会的成熟态度和行为模式,使用以往较幼稚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叫退行。如某些性变态病人就是如此,成年人遇到性的挫折无法满足时就用幼年性欲的方式来表达非常态的满足,例如在异性面前暴露自己的生殖器等。

隔离――将一些不快的事实或情感分隔于意识之外,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这种机制叫隔离,人死了叫“仙逝”“归天”,这样说起来可以避免尴尬或悲哀。

抵消――以象征性的行为来抵消已往发生的痛苦事件,如强迫症病人固定的仪式动作常是用来抵消无意识中乱伦感情和其他痛

苦体验。

转化――指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来,从而避开了心理焦虑和痛苦,如歇斯底里病人的内心焦虑或心理冲突往往以躯体化的症状表现出来,如瘫痪、失音、抽搐,晕厥、痉挛性斜颈等等,病者自己对此完全不知觉,转化的动机完全是潜意识的,是病者意识不能承认的。

补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是这种作用。

合理化――是个体遭受挫折时用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辨解,将面临的窘境加以文饰,以隐满自己的真实动机,从而为自己进行解脱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如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升华――指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如用跳舞,绘画,文学等形式来替代性本能冲动的发泄。

幽默――是指以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张的情境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通过幽默来表达攻击性或性欲望,可以不必担心自

我或超我的抵制,在人类的幽默中关于性爱,死亡、淘汰,攻击等话题是最受人欢迎的,它们包含着大量的受压抑的思想。

反向形式――自认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心欲望或冲动会引起自我和超我的抵制,表现出来会被社会惩罚或引起内心焦虑,故朝相反的途径释放导致反向形成。如有些恐人症的病人内心是渴望接解异性的,但却偏偏表现出对异性

D.奥尔夫即兴演奏模式

E.音乐心里剧模式

音乐的心理治疗作用

音乐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 摘要:音乐治疗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当前一种比较新颖的心理干预方式,其利用各种音乐活动影响或调适个体的生理、心理、情绪以及人际关系来达到矫治目的。音乐治疗在调节情绪,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等方面有很好的作用,正因为如此,音乐已被运用到医学治疗的领域。在当今这个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超负荷的精神压力使得人们产生了许多心理疾病。通过音乐治疗方式对人精神压力的缓解和心理疾病的治疗产生的巨大帮助,使人们对这种治疗方式更加重视,也使音乐治疗这门学科可探究的深度和广度更值得研究。本文介绍了音乐治疗的涵义、原理和主要方法,阐述了音乐在心理治疗中的发展作用。 关键词:音乐;心理健康;心理治疗 一、音乐心理治疗的原理 音乐治疗,又称音乐疗法,是一门年轻的、新兴的交叉边缘学科,也是一门正在拓展的领域。它是集医学、心理学、音乐美学、物理学、特殊教育学为一体的跨学科新治疗技术。音乐治疗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运用音乐特有的语言和功能,使求治者在音乐治疗师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经历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和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一)生理上的作用。 音乐是人类感情的通用语言,音乐产生的音响效果给人们的一般感受是共同的,音乐是通过音响来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大量实验研究结果都表明,主导音乐活动主要是大脑右半球的功能。许多情绪和行为都在右半球控制之下。音乐的特点在于对右半球有着直接而明显的影响,音乐的交流或传递作用,能沟通人的内心世界的交往,使情绪或行为得到调节,这是音乐治疗原理的重要依据,这种疗效主要是音乐作用于人体而产生的一种生理上的变化。 (二)精神上的作用。 音乐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艺术的感染力以音乐特有的物理特性、特定的频率、声压影响人的生理节奏,尤其是在心理和精神方面在医疗上起辅助作用。 (三)情绪上的作用。 大量的资料证明,人如果长期处于一种情绪过度紧张的状况则会引起神经功能失

归纳音乐治疗的定义.doc

音乐治疗的定义 一、世界各国对音乐治疗定义 由于音乐治疗(Music Therapy)是一门年轻的应用学科,涉及学科广泛、应用领域庞杂、流派思想丰富,因此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学科定义标准。这是因为音乐治疗学毕竟是比较年轻的学科,还因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治疗师,受文化、历史、经济、政治、医疗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加上各国专家开展音乐治疗的领域及治疗方法的不同,所以产生了不一致的定义。简单的说,音乐治疗就是运用一切音乐活动的各种形式,包括听、唱、演奏、律动等各种手段,使人达到健康目的。 中国音乐学院张鸿懿教授等学者在研究中撷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论述(张鸿懿,《音乐治疗学基础》,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2000年出版): 欧洲的音乐治疗专家斯?萨地认为:音乐治疗,即用音乐对于疾病的医治、缓解或刺激。 日本《新音乐辞典》:音乐治疗,指通过音乐所进行的心理治疗,它以用音乐促进身心健康和培养人格的功能主义的艺术观为基础,属于一种应用音乐(心理学)范畴。 我国则是这样对音乐治疗学定义的:音乐治疗学是研究音乐对人体机能的作用,以及如何应用音乐治疗疾病的学科。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1989年版) 二、美国较权威的音乐治疗定义 现代的音乐治疗最初起源于美国,再由美国发展至世界各国,因此,在目前的世界音乐治疗学术界,美国的音乐治疗专业技术,特别是音乐心理治疗实践研究一直是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的。从大量文献中可以看出,我国多数学者比较认布鲁西亚(K Bruscia)的说法。并在此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音乐治疗学的基本要素:一个有明确治疗需求的病人、一位受过训练的音乐治疗师、一段有目标导向的音乐历程、音乐素材,以及一份有关治疗效果的评估。(王旭东,音乐疗法的实施,《音乐中国》<台湾>,1995年14期) 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治疗关系,帮助被治疗者达到健康的目的。(美国temple大学教授布鲁西亚K Bruscia,《定义音乐治疗》1989) 该定义谈到了以音乐为中心的体验;以治疗师和来访者的关系为基础的治疗过程和以健康为目的的系统的治疗程序和评估手段等重要的音乐心理治疗要素。通过K.Bruscia提出的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到,此定义是非常完善的音乐心理治疗的定义。在中国,有许多的学者认同此定义,将音乐治疗归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并加以诠释。如高天在他的《音乐治疗学导论》中对K.Bruscia的音乐治疗定义做了全面细致的阐释。“该定义强调:1、音乐治疗是一个科学的系统的治疗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包括了各种不同方法和流派理论的应用,而不是像有的人误解的那样,以为音乐治疗只是一种简单单一的疗法。音乐治疗也不是随机的、孤立的干预过程,而是有着包括评估,长、短期治疗的建立,治疗计划的建立与实施和疗效的平价在内的严密的、科学的系统干预过程。2音乐治疗是运用一切与音乐有关的活动形式作为手段,如听、唱、演奏、音乐创作、音乐与其他艺术

心理治疗音乐疗法详解

音乐疗法 音乐,不仅仅是好听,它可以缓减压力、放松心情,更有助于治疗各种身心疾病。音乐治疗学作为一门集音乐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医学和生物学等多种学科的交叉学科。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它把多学科的知识、技能融合为一体,并借助于特定的音乐活动,在音乐治疗师和患者的共同参与下,通过音乐活动对人引发的生理、心理、情绪、认知和行为体验,来达到保持、恢复、改善和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目地。 音乐治疗的功能主要有娱乐功能、教育功能和临床治疗三大功能。 娱乐功能:主要体现在医疗机构为患者开展的“娱疗”,即为人们带来的审美享受,为常人提供的音乐保健服务,以及为亚健康人群开展的音乐心理减压活动。 教育功能:尤其在儿童音乐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作用有1.促进知觉2.增进记忆力3.唤起作用4.重复学习5.刺激感觉阀。 临床治疗功能:指音乐治疗实践过程中,音乐活动对人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所产生的积极的改变功能。 生理影响:音乐不仅有影响大脑皮质运动中枢活化或抑制作用,而且具有在长期记忆中容易与各种回忆连接的特点,音乐可以绕开认知过程,直接刺激情绪,情感反应,这些有

利因素就是音乐治疗在为身心症或精神官能症患者提供音乐干预的生理影响依据。 心理影响:1.自我表现2.唤起联想3.音乐同化 社会功能:1.增进交流2.适应社会3.促进社会整合 不同时段如何选择听音乐 1.起床——消除睡意的音乐 每天的工作或是学习已经非常让人劳累,晚上再想拥有一点自己的时间看看电视,所以总是睡得比较晚。但无论是对于上班和上学的人们来说,早上起床都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有的人早上起来用凉水洗个脸等让自己迅速清醒,其实聆听音乐也拥有迅速让人提神的功效。如果你起床的时候把直接开启手机听一首比较激昂的乐曲,很快就能够清醒。卡门前奏曲是比较适合早上起来聆听的。 2.上午——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上午的时候我们经常处于一种半迷糊的状态,昏昏欲睡不太清醒,经常喝咖啡来提神不是一件好事,这样会对咖啡因产生依赖性。聆听音乐是能够让我们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很好的方法之一,但是这个时候如果你聆听那种缓慢抒情的音乐可能会加速你的睡眠,所以一些带有轻快节奏和思考性的

失传已久的中医音乐疗法曲目大全,一曲终了,病退人安!值得收藏

失传已久的中医音乐疗法曲目大全,一曲终了,病退人安! 值得收藏 据说在古代,真正好的中医不用针灸或中药,用音乐。一曲终了,病退人安。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左传》中更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古代贵族宫廷配备乐队歌者,不纯为了娱乐,还有一项重要作用是用音乐舒神静性、颐养身心。百病生于气,止于音 音乐可以深入人心,在中医心理学中,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在聆听中让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达到动荡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的作用。生理学上,当音乐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相吻合时,就会产生生理共振、共鸣。这就是“五音疗疾”的身心基础。 用乐如用药音乐可以舒体悦心,流通气血,宣导经络,与药物治疗一样,对人体有调治的能力。音乐有归经、升降浮沉、寒热温凉,具有中草药的各种特性。而且音乐需要炮制,同样的乐曲,可以使用不同的配器、节奏、力度、和声等等,彼此配伍,如同中药处方中有君臣佐使的区别一样。用音乐治疗,也有正治、反治。让情绪兴奋者听平和忧伤的乐曲,是最常用的方法,还可以使乐曲与情绪同步,帮听者宣泄过

多的不良情绪,例如以如泣如诉的乐曲带走悲伤、以快节奏的音乐发泄过度兴奋的情绪。一、心:五脏中的君主★心脏通常不会偷懒,它一刻不停的搏动完全符合属于火的特性。心脏掌控着精神和血液的循环,然而,现实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断在减少的睡眠、很少运动的身体……无一不在伤害我们的心,所以很容易心脏系统的不适。★心常见不适:失眠、心慌、心胸憋闷、胸痛、烦躁、舌尖部溃疡。★属心的音阶:徵音,相当于简谱中的“5”。徵调式乐曲:热烈欢快,活泼轻松,构成层次分明,性情欢畅的气氛,具有“火”之特性,可入心。★最佳曲目:《紫竹调》。心气需要平和,这首曲子中,运用属于火的徵音和属于水的羽音配合很独特,补水可以使心火不至于过旺,补火又可使水气不至于过凉,利于心脏的功能运转。★最佳欣赏时间:21:00-23:00。中医最讲究睡子午觉,所以一定要在子时之前就要让心气平和下来。★伴茶:准备一杯红茶,略加少量绿茶,可以补益心脏。 二、肝:五脏中的将军★肝比较喜欢爽朗、豁达。我们如果长期被一些烦恼的事情所困扰,肝就会使我们体内的本该流动的气处于停滞状态,时间稍久,就会逐渐消耗肝的能量,产生种种不适。★肝常见不适:抑郁、易怒、乳房胀痛、口苦、痛经、舌边部溃疡、眼部干涩、胆小、容易受惊吓。★属肝的音阶:角音,相当于简谱中的“3”。角调式乐曲:有

音乐治疗的主要方法

赵小飞080105261 音乐治疗技术方法以及应用 摘要:音乐治疗是运用与音乐相关手段:听、唱、演奏、创作、律动、音乐其他艺术形式等等方法技术,使被治疗者达到健康的目的。 关键词:听,唱,奏,运动 Music therapy techniques and methods Abstract:Music therapy is associated with music, singing, means: performance, the creation, the rhythm, music and other art forms, etc, which is technique to health therapy. Keywords:Listen, singing, play and movement 1.什么是音乐治疗 音乐治疗在西方国家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美国在菲律宾的一所野战医院里,到处都躺着伤兵。当时的医疗和生活条件都十分恶劣,因此伤兵们的情绪都非常糟糕,每天叫骂不正。伤兵手术后的感染率很高,死亡率也很高。这时有一个医生突然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留声机播放士兵们熟悉的家乡歌曲。很快伤兵们的情绪稳定下来了,他们不再发脾气。令人意外的是,手术后的感染率大大下降,死亡率也随之下降,甚至手术后的愈合期也明显缩短。这一发观使美国国防部大为振奋,立即在各个野战医院推广这个办法,收到很好的效果。战争结束后,美国的医生们开始认真地研究音乐对人的健康究竟起着什么作用?于是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诞生了。 音乐治疗在某些方面的奇效,近似神话。一位心理学家对这一奇迹讲道:“音乐能够渗透到病人难以打开的知觉中去,并使之与外部世界沟通。” 2.音乐治疗的方法 (一)、听 与聆听相关的音乐治疗方法主要为接受式的音乐治疗方法。利用声音和音乐情绪的各种形式,以及不同的聆听方式达到计顶的目的。 促进听觉能力:包括注意力、持续度、记忆力、感受力、辨认能力〈强弱、快慢、音色、音高等〉 引导与刺激想象力 音乐放松 主要为接受式音乐治疗

音乐治疗中可用的曲目处方

音乐治疗中可用的曲目处方(2013-09-21 15:40:42)转载▼ 标签:杂谈 以下是一些专业音乐治疗师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曲目,如在背景音乐里带领来访者放松或进行一些与治疗目的相关的活动中适当使用。至于效果,首先你也许有必要相信艺术成果通常是情绪特别是负性情绪的变体与升华,解铃须得系铃人。感谢这个凝结了很多同行们工作智慧而生成的LIST。望可能对那些需要的人们有所帮助。 1 抑郁治疗曲目 舒伯特:圣母颂 格里格:婚礼之日 德沃夏克:安魂曲 威瓦尔蒂:四季 西贝柳斯:第二交响曲 贝多芬:第二浪漫曲,悲伤圆舞曲 克莱斯勒:维也纳随想曲 柴可夫斯基:忧郁小夜曲 李斯特:第二匈牙利狂想曲第四交响曲 门德尔松:乘着歌声的翅膀 2 精神疲倦时,寻求刺激,培育情绪的音乐 舒曼:交响曲《莱茵》 萨拉萨蒂:《吉卜塞之歌》 舒伯特:《琶音奏鸣曲》《小夜曲》 李斯特:《爱之梦》第三曲 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 亨德尔:组曲《水上音乐》《菩提树》 帕格尼尼:《康巴奈舞曲》 比才:《斗牛士之歌》 维瓦尔迪:小提琴协奏曲《四季》 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 德彪西:钢琴协奏曲《水中倒影》《第十五圆舞曲》 3消除焦虑的音乐 古典音乐 巴赫:《四大键琴协奏曲》 维瓦尔迪:《海的岚》 普罗科菲耶夫:《彼得与狼》 莫扎特:《第一长笛四重曲》《单簧管协奏曲》 轻音乐 《百鸟朝凤》 《平沙落雁》 《雨中旋律》 《为晚会喝彩》

《海滨的火焰》 4 悲伤与抚慰 莫扎特:安魂曲 李斯特:叹息 奥芬巴赫:霍夫曼的船歌 沃恩·威廉斯:“绿袖子”幻想曲 瓦格那:葬礼进行曲 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 德彪西:大海 巴赫:主啊,我们的心仰望您 5 能消除嫉妒、疑惑、仇视心态的音乐 圣桑:死之舞(鬼魅的骷髅之舞) 斯美塔那:我的祖国 西贝柳斯:芬兰颂 萨拉萨蒂:吉卜赛之歌 巴赫:马太受难曲 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圣诞清唱剧 6 能补充“心灵维生素”的音乐 艾伦贝格:《森林水车》 克莱斯勒:《爱的欢乐》 莫扎特:《德国舞曲》《贝多芬主题回旋曲》歌剧《魔笛》序曲舒伯特:《军队进行曲》 勃拉姆斯:《大调圆舞曲》 柴科夫斯基:《如歌的行板》《第五匈牙利舞曲》钢琴曲《四季》7 解消不安情绪的名曲 (1)不能解决紧张症状,请用进行曲速度 斯特拉文斯基:芭蕾组曲《火鸟》芭蕾组曲《春之祭》 肖邦:第六波罗奈兹《英雄》 勃拉姆斯:《第五匈牙利舞曲》 (2)消除怒气的名曲处方 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 肖邦:第十二练习曲《革命》 舒曼:《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 穆索尔斯基:组曲《图画展览会》 (3)排除心底"淤塞"的名曲 亨德尔:组曲《焰火音乐》

音乐疗法的概述

音乐疗法的概述 音乐疗法(music therapy),是通过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途径来治疗疾病。 一方面,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压会引起生理上的反应。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是一种物理能量,而适度的物理能量会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现象,能使颅腔、胸腔或某一个组织产生共振,这种声波引起的共振现象,会直接影响人的脑电波、心率、呼吸节奏等。 科学家认为,当人处在优美悦耳的音乐环境之中,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促使人体分泌一种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性物质,可以调节体内血管的流量和神经传导。另一方面,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压会引起心理上的反应。良性的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可以改善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感情,振奋人们的精神。同时有助于消除心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紧张、焦虑、忧郁、恐怖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应激能力。 音乐疗法(Music Therapy)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治疗关系来帮助患者达到健康的目的。它是一门新兴的,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边缘交叉学科,是音乐的作用在传统的艺术欣赏和审美领域之外的应用和发展。有人归纳音乐具有生理、治疗、感情、道德认识、集中注意力、记忆、智力、植物、动物等九大效应。在音乐治疗方面,通常认为有物理和心理两大作用机制。①物理——生理作用:音乐是有规律的弹性机械波,经由感官施加能量及运动形式于人体,引起体内相应的活动改变。②心理——行为作用:音乐能使人怡情悦性、陶冶性情,塑造美好的性格;美妙的音乐激起人的美感与想象(包括色彩、形象的联想)改善和调节情绪。中枢神经尤其是边缘系统与情绪有着生理上的密切联系,因此积极的情绪可通过内脏活动的最高中枢边缘系统来改善机体功能。音乐可宣泄病人的不良情绪,减少不良情绪,减少不良心身反应,调节情绪,又可以吸引、集中病人的注意力,训练记忆、想象等多种能力,有利于其个性及行为方式的调整。另外,好的作品凝结了作者积极的情绪与感受,具有极大的教育作用,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充满了英雄气概,人们可以从中找到心理认同与升华,获得健康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我们置身于这个世界,需要适宜的刺激来保持身心健康,此即音乐治疗的基本命题。音乐与人体之间复杂而深刻的关系,则有赖于不断的科学实践去探明。 音乐疗法的起源和发展 1980年奥地利医生希腾达尔提出了“音乐医生”的观点,音乐拥有治疗作用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20世纪中期,在美国,军队医院的医生为受伤的士兵播放音乐,极大的改善了伤员的身心状况,上扩感染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了。最近20年来,医学模式转变,音乐治疗学得到了飞速发展。我国的音乐治疗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5年湖南长沙马王堆疗养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音乐治疗室。1989年10月覆盖25个省市的中国音乐治疗学成立。1996年中央音乐学院成立了音乐治疗研究中心,并将现代音乐治疗法与电疗和中国传统医学相结合,进行了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治疗理论和方法的探索,如音乐电疗法、音乐电针灸、音乐电针麻醉以及音乐电磁疗法等。目前,音乐治疗已在精神病的康复治疗、音乐电疗、音乐胎教、儿童心理障碍的矫治、各种神经症的心理治疗及心身疾病的辅助治疗等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相对而言,中国的音乐治疗工作尚处在起始阶段,无论临床实践还是基础理论都有待探索和发展。中国的音乐医学理论和宣传介绍工作仍显得非常薄弱,这使得音乐治疗的服务治疗与服务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加强音乐治疗学理论和方法的宣传和普及十分必要。目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主要运用音乐疗法来调节情绪障碍、缓解焦虑症状、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由于疾病或治疗产生的疼痛、提高智力,改善脑功能、音乐疗法在治疗身心疾病上有广阔的前景。 音乐疗法或称“心理音乐疗法”。自本世纪40年代起,人们已逐渐将音乐作为一种医疗手段,在某些疾病的康复中起一定的效果,如降低血压、减轻疼痛及消除紧张等。从80年代开始,在精神病学方面也进行了音乐对精神病康复的探索和临床研究。概括起来,在起初阶段大多采用单纯聆听的型式,称为“被动聆听”或“被动感受”;后来发展到既聆听又有主动参与,如包括简单乐器操作训练,还有选择地按音乐知识学习、乐曲赏析、演唱歌曲、音乐游戏、音乐舞蹈等而形成综合性音乐活动。由于形式各异及工作深度不同,因而认识也有所差异,但仍较普遍地认为这种综合性安排的效果较好于单听音乐。音乐疗法的对象多数针对具有淡漠、退缩及思维贫乏等阴性症状者,据称有较好效果。也有少数试行于抑郁症、神经症与心身疾病患者。音乐疗法的疗程一般定为1-2月,也有以3月为一疗程,每周5~6次,每次1~2小时。在具体实施时,如何选择音乐或歌曲是一个

心理音乐治疗曲目

音乐治疗曲目 推荐 1。疲劳-- 《假日的海滩》、《锦上添花》、《矫健的步伐》、维伐尔地的套曲《四季》中的《春》、德彪西的《大海》、海顿的组曲《水上音乐》、《十五的月亮》、京剧《八月十五月光明》等. 2.失眠—— 《平湖秋月》、《烛影摇红》、孟德尔颂的《仲夏夜之梦》、莫札特的《催眠曲》、德布西《钢琴前奏曲》、《二泉映月》,《银河会》、《军港之夜》、《春思》。 3。躁狂-— 《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鞑靼人的舞蹈》、《幽兰》、《塞上曲》、《空中鸟语》、《仙女牧羊》。 4.心绪不定-— 《春江花月夜》、贝多芬的《第八交响乐》、巴赫的《幻想曲和赋曲》、《塞上曲》、《平沙落雁》、《仙女牧羊》、《小桃红》、贝多芬的奏鸣曲、肖邦和施特劳斯的圆舞曲。 5.精神忧郁—- 《三六》、《步步高》、西贝柳斯的《芬兰颂》、莫札特的《第四十交响曲B小调》、盖希文《蓝色狂想曲》组曲、德布西的管弦乐组曲《海》、《黄莺吟》、《百鸟行》、现代京剧《蝶恋花》、《喜洋洋》、《江南好》、《春风得意》、《春天来了》、《啊,莫愁》、西柳贝斯的《悲怆圆舞曲》、莫扎特《D小调第十四交响曲》。 6.神经衰弱-— 《喜洋洋》、《瑶族舞曲》、海顿的《G大调三重奏》。 7。食欲不佳—- 《欢乐舞曲》、《花好月圆》、《嬉游曲》、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穆素尔斯基的钢琴曲《图画展览会》、巴赫的音乐作品。 8.纾缓压力—— 艾尔加《威风凛凛》、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 9.振奋精神—— 贝多芬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博克里尼的大提琴《A大调查第六奏鸣曲》、《娱乐升平》、《步步高》、《狂欢》、《金蛇狂舞曲》。

中医音乐疗法 五首曲子保你健康

中医音乐疗法五首曲子保你健康 音乐疗法作为艺术疗法的一种,其在心理治疗上的作用已毋庸置疑。那么生理上呢?除了对牛弹琴的笑谈,音乐与我们的身体会否发生某种奇妙反应?古人说,最好的作曲家一定是善于调和五行的高手。因为在我们音乐疗法作为艺术疗法的一种,其在心理治疗上的作用已毋庸置疑。那么生理上呢?除了对牛弹琴的笑谈,音乐与我们的身体会否发生某种奇妙反应?古人说,最好的作曲家一定是善于调和五行的高手。因为在我们传统医学中,五脏可以影响五音,五音可以调节五脏。宫商角徵羽,五音调和搭配,就成了一套养身大典。古代士大夫阶层“琴棋书画”养身术中,琴排第一位,也说明在修身养性方面,音乐最有力量。 五音养身给你听 据说在古代,真正好的中医不用针灸或中药,用音乐。一曲终了,病退人安。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左传》中更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古代贵族宫廷配备乐队歌者,不纯为了娱乐,还有一项重要作用是用音乐舒神静性、颐养身心。 百病生于气,止于音 古代的音乐和现在有所不同,只有五音:角、徵、宫、商、羽。这五个音阶分别被中国传统哲学赋予了五行的属性:木(角)、火(徵)、土(宫)、金(商)、水(羽)。这一点,恰恰被中医利用了。 音乐可以深入人心,在中医心理学中,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在聆听中让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达到动荡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的作用。生理学上,当音乐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相吻合时,就会产生生理共振、共鸣。这就是“五音疗疾”的身心基础。 “百病生于气”!这个“气”不仅是情绪,五脏的脏气也包含其中。根据每个人自身的身体结构不同,五脏在脏气上的差异,配合不同的音乐,就可以使五音防病、养身。当然,我们并不是用某个音去调理某个脏器,而是运用五行原理,使它们相生、相克,又相互制约,五音搭配组合,适当突出某一种音来调和身体。 用乐如用药 在繁体字中,乐、药、疗三字同源,音乐与药物、治疗具有天然的联系。音乐可以舒体悦心,流通气血,宣导经络,与药物治疗一样,对人体有调治的能力。音乐有归经、升降浮沉、寒热温凉,具有中草药的各种特性。而且音乐需要炮制,同样的乐曲,可以使用不同的配器、节奏、力度、和声等等,彼此配伍,如同中药处方中有君臣佐使的区别一样。用音乐治疗,也有正治、反治。让情绪兴奋者听平和忧伤的乐曲,是最常用的方法,还可以使乐曲与情绪同步,帮听者宣泄过多的不良情绪,例如以如泣如诉的乐曲带走悲伤、以快节奏的音乐发泄过度兴奋的情绪。 Tips:阴阳五行体系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脏--肺肝肾心脾 五音--商角羽徵宫 五窍--鼻目耳舌口 为了适应读者的五行排序,本文以“金”打头中国音乐追求的清、静、淡、远的意境,与中医学提倡顺应自然“恬惔虚无”的法则出一辙。 肝——五脏中的将军 肝比较喜欢爽朗、豁达。我们如果长期被一些烦恼的事情所困扰,肝就会使我们体内的本该流动的气处于停滞状态,时间稍久,就会逐渐消耗肝的能量,产生种种不适。肝常见不适:抑郁、易怒、乳房胀痛、口苦、痛经、舌边部溃疡、眼部干涩、胆小、容易受惊吓。

音乐治疗硕士论文

音乐治疗硕士论文 浅谈孤独症的音乐疗法 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它是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 趣范围狭窄、刻板重复的动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行为障碍综合征。该病预后较差,给 患儿及家长乃至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负担。近几年,通过音乐对孤独症儿童的影响, 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儿和家庭的生活质量,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儿童孤独症的防治提供依据,笔者就这一领域的研究做一综述。 1 音乐与心理治疗[1~3]心理治疗开展了近一个世纪,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国内出版的心理教科书一般认为,目前最有影响的是沃尔培格L.R.Wolberger的定义:心 理治疗是针对情绪问题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一位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以慎重认真的态度与 病人建立一种职业性的联系,以消除、矫正或缓解现有的症状,调节异常的行为模式,促 进积极的人格成长和发展。心理治疗发展至今在理论和方法技术上都形成了不同的派别,欧美的音乐治疗主要是建立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之上的,因而不同的心理治疗派别就发展成 了不同的音乐治疗方法技术。 各种音乐治疗方法归纳为聆听法、主动法、即兴法三种,每种方法都有与精神分析有 关的技术,具体根据美国出版物的概括主要有音乐想象、即兴音乐创作评价、投射的音乐 治疗、投射的即兴创作、有序的回忆等,还有引导意想和音乐GIM的技术,主要是在精神 分析的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发展的,也运用了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此外还有分析的音乐治 疗等等。美国音乐治疗协会主任Bruscia[4]认为,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音乐治疗师通过运用各种音乐体验及在治疗师和治疗对象之间作为动态的变化力 量发展起来的关系,来帮助治疗对象达到健康目的。 2 音乐治疗[5]是通过音乐反应对患者生理缺陷、精神紊乱或情绪紊乱的生理和心理 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利用音乐刺激和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设计、策划和选择治疗方案, 实现对患者的帮助和干预。有研究在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个案治疗研究中'[6]将行为心理学、特殊教育及音乐治疗学三者统合分析认为,这些有益的治疗方法,能使患儿较快 地体验成功的乐趣,可使患儿维持着家庭中的练习,当训练成为习惯时,不但可以开阔孤 独症儿童生活的兴趣,有效地帮助患儿处理在他们看来杂乱无章的各种信息,更可以培养 他们集中精力及按部就班的工作习惯,同时也是社会情绪发展中不可多得的训练。 我国对于音乐治疗的研究与应用迄今仅20年左右,近年来运用于特殊教育领域,如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中心进行了智障儿童的音乐治疗研究,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 些特殊教育学校也开始重视音乐治疗的研究实验,音乐治疗开始介入孤独症儿童康复治疗 的研究工作,香港和台湾还有不少孤独症儿童透过颜色音符来学习阅读乐谱和弹奏钢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儿童孤独症辅以科学的音乐疗法能改善患儿的不良行为,能提高治 疗效果,改善患者和家庭的生活质量。简而言之,音乐治疗是心理治疗的一种,它利用音 乐对情绪的巨大影响来改变人的精神状态,进而改变人的思想认识。

音乐治疗复习参考资料

音乐治疗复习参考资料 1.音乐治疗的目的:促进健康交流和表达目标:改善身体,情绪,认知的社会功能,消除不良症状,提高自我觉察力,促进人格转变和适应社会生活 2.音乐要素:高低,强弱,长短,色彩 3.音乐特性:是时间,听觉,情感,交流和沟通的艺术 b音4.音乐在治疗中的特性:a音乐具有极大的力量,可直接触及人类的心灵深处乐能影响人的情绪,创造情景,引发情感 c音乐提供了先是与非现实,意识与非意识之间的桥梁 d音乐能分别作用于自我,本我,超我上,而这三者有时是在自己的正常意识下,也不见得能分析与了解的 e音乐上的经验,能提供欲望及心灵需求上的满足,人往往能在某种音乐背景衬托下,回忆起某种情境 f音乐是一种非语言的沟通,能在无法以语言沟通时,达到沟通的效果 5.共振原理:音乐节奏的频率和声波震动是一种物理能量,适度的物理能量会引起人体腔体和组织细胞发生共振现象,产生生理反应 6.音乐响起后,人体内的内啡肽会增加,减少人体疼痛 7.音乐治疗的三要素:音乐治疗师,患者,音乐,(治疗关系) 8.治疗师在临床上要帮助患者达到的健康目标:a解决对生活或者生命有破坏性的生理疾病,如创伤,疾患,不足,残疾,损伤,障碍,变态或其他问题,治疗师的注意力可能集中于疾病或问题的原因症状以及疾病对生活的影响 b治疗是帮助患者建立和保持较好的健康状态,防止疾病侵害,保持心理健康 注意:在治疗过程中,真正使患者产生积极地治疗性改变,从而达到健康的是患者本人而不是治疗师 9.音乐治疗工作对音乐治疗师的要求:a道德修养方面b专业技术方面(音乐基础和临床基础)

10.共情反应:是治疗师倾听并向患者反馈其情感和正在表达的雨没有表达的话的内在含义,从而使患者体验到他被治疗师所深深理解 移情:患者把曾经经历的对以前某个人的情感,态度或者冲动移置到后一个先前没有对之产生过这种情感,态度或者冲动的人身上 反移情:指治疗师对患者行为的不合适或非理性的反应 11.布鲁夏理论:音乐在治疗中的角色可以分为:治疗中的音乐,作为治疗的音乐 12.治疗关系:平等,依赖,信任,合作 13.音乐治疗的形式:a从治疗师的角度来看,分为主动音乐治疗和被动音乐治疗 b从患者的角度来看分为个体治疗和集体治疗 14.音乐治疗的方法:接受式,再创造式和即兴演奏式 15.特殊儿童狭义与广义区别p36 16.语言脑—左脑,音乐脑—右脑,儿童大脑发育最佳阶段是从出生后到12岁之前—音乐临界期 17.对特殊儿童音乐教育展示的优势:a音乐创设活动空间 b音乐的非语言性 c 音乐的诱发力 d音乐的亲和力 e音乐激发表现力 18(特殊儿童的音乐治疗的程序—前期准备:(自己展开记忆)a观察 b搜集相关资料 c前期测试 d建立治疗关系 19制定治疗计划:靶行为:包含具体的问题行为和置换问题行为的正向性行为,即目标的制定由靶问题和靶行为两个部分组成,靶行为是可观察,可测量和可记录的,即具有高新度,如减少特殊儿童负性行为发生洗漱和持续发生的时间等 20确定治疗目标:长期,中期,短期(各是什么目标见p42-43) 21设定目标是需要注意的是:a短期目标的设立必须清楚,明确,和可行,且可观察和可测量 b每一短期目标要明确设置能力目标,且能与长期目标相匹配 c

音乐疗法在临床心理治疗中的效能分析——以精神分裂症为例

音乐疗法在临床心理治疗中的效能分析——以精神分裂症为例 一绪论 制度在不断改革,经济在不断发展,时代在不断进步,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人们所面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作为一种调节心理压力最有效的学科,心理学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而在心理学快步发展的今天,各式各样的心理治疗方式也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其中,音乐治疗就是其中一种刚刚进入人们视野,又受到大家广泛关注的心理治疗方式。 在音乐疗法中,包含了音乐、医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在西方国家起步较早,现在已被广泛应用,在中国起步较晚,现主要作为临床心理治疗的一种辅助手段。神经学科研究表明,音乐作为一种外界信号,可以通过听觉直接作用于主控人情绪的神经中枢,如下丘脑、脑边缘系统等,这些神经中枢受到刺激后,会分泌相应的神经调节物质,如多巴胺,乙酰胆碱等,不同的调节物质作用于不同的器官,能够起到调节个体内分泌等生理作用,进而调节个体的情绪体验,此时音乐治疗师加以心理治疗手段的干预,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音乐疗法作为临床心理治疗的一门新晋成员,其具有无穷的潜力,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我们要不断的开发利用,这将对改善国民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重大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以情感障碍、思维障碍、知觉障碍、行为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精神分裂症患者以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智力缺损,在临床上,处于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仍存在明显的抑郁,有的甚至出现自杀。 精神性疾患包括精神分裂症、焦虑症、抑郁症等多种以精神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疾患,治疗该类疾病靠单纯的药物疗法效果欠佳。西方国家已将音乐疗法广泛地应用于精神疾病的治疗。用音乐疗法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在我国早就有之,但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相对滞后,患者的社会功能缺损呈现逐渐加重趋势,给患者及其家属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药物与康复措施相结合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好的治疗方针,音乐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已初见其成效,将音乐疗法推广、发扬,将无疑对临床心理治疗以及社会心理改善有重大意义。 二相关概念解释 1.音乐治疗概述 1.1音乐疗法与心理治疗 总的来说,临床心理治疗就是通过治疗者与病患之间建立安全、可靠、积极的交互关系,引导患者消除、减缓、控制其症状,进而调整情绪,改善紊乱的行为方式,并促进患者人格中积极的方面成长。在这点上,音乐治疗具有相同的目标,与此同时,音乐治疗又具有独特的一面,主要反映在治疗手段上的不同,通常的临床心理治疗工具是语言,而音乐治疗的工具是声音、音乐。 根据神经生理学研究得知,语言和音乐在大脑中分别属于位于左右两半球不同部位的功能。因此,音乐治疗与一般心理治疗途径上的不同,实际上反应的是两种治疗手段对脑的活动影响的差异。 然而,音乐和语言都有着共同的功能,这就是两者都具有交流或传达作用,都能沟通至人们内心的世界,并通过这一功能,治疗患者的情绪和行为障碍。因此,音乐治疗与一般的心理治疗在手段上并不相同,但治疗的作用和目标是一致的,即我们可以认为,音乐治疗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治疗。

五音疗法养生及其i代表乐曲

暴躁在五行中属“火”,这类人做事爽快,爱夸夸其谈,争强好胜,办事稍有挫折易灰心丧气。平时未发作时,应引导积极的一面,听些徵调音乐,如《步步高》、《狂欢》、《解放军进行曲》、《卡门序曲》等,这类乐曲旋律激昂欢快,符合这些人的性格,能使人奋进向上。在情绪急躁发火时,应听些羽调式音乐,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二泉映月》、《汉宫秋月》等,能缓和、制约、克制急躁情绪。 压抑在五行中属“土”,这些人多思多虑,多愁善感。平时应多听宫调式乐曲,如《春江花月夜》、《月儿高》、《月光奏鸣曲》等。这些曲目风格悠扬沉静,能抒发情感。当遇到挫折,情绪极度恶劣时,应听角调式音乐,如《春之声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江南丝竹乐》,此类乐曲生气蓬勃,清澈馨香,如暖流温心,清风入梦,使其从忧虑痛苦中解脱出来。 悲哀在五行中属“金”,在人们悲痛欲绝、欲哭不能的情况下,应给予引导排遣。听商调式乐曲,如《第三交响曲》、《嘎达梅林》、《悲怆》等,能发泄心头郁闷,摆脱悲痛,振奋精神。 对于久哭不止,极度悲伤的患者,应听徵调式音乐,如《春节序曲》、《溜冰圆舞曲》、《闲聊波尔卡》等。其旋律轻松愉快、活泼,能补心平肺,摆脱悲伤与痛苦。 愤怒在五行中属“木”,在愤怒万分,压抑心头时,,应听角调式乐曲,舒肝理气,如《春风得意》、《江南好》,克莱德曼的现代钢琴曲等。在愤怒已极,大动肝火时,应以角调式乐曲,佐金平木,如德沃夏克《自新大陆》,艾尔加《威风堂堂》等。 绝望在五行中属“水”,这些人多因遇到大的挫折及精神创伤,对生活失去信心,产生绝望,故必须以欢快、明朗的徵调式乐曲,如《轻骑兵进行曲》、《喜洋洋》,中国的吹打乐等,能重新唤起对美好未来的希望 就是根据中医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和五音对应,用角、徵、宫、商、羽五种不同的音调的音乐来治疗疾病。 五音分属五行木、火、金、土、水通肝、心、肺、脾、肾五脏。具体应用时应该在全面分析病情的基础上,针对病症发生的脏腑、经络结合阴阳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选择相应的音乐对病人进行治疗。一般用来治疗由于社会心理因素所致的身心疾病。 对于失眠、神经衰弱可选择一些亲切、温存,曲调低吟、节奏徐缓慢而平稳的音乐,于睡前收听,以起到安神宁心、镇静的作用如《平沙落雁》、烛影摇红》......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引起的心悸、头晕、,可选择情调悠然、节奏徐缓的古典音乐与轻音乐。如《春江花夜月》、《平湖秋月》......

音乐治疗简介

音乐治疗1940年在美国卡萨斯大学正式成为学科。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音乐治疗已成为一门成熟完整的边缘学科,已经确立的临床治疗方法多达上百种,并形成了众多的理论流派。在美国有近80多所大学设有音乐治疗专业,培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生。目前美国有大约4000多个国家注册的音乐治疗师在精神病医院、综合医院、老年病医院、儿童医院、特殊教育学校和各种心理诊所工作。从上世纪70年来开始,音乐治疗传入亚洲。目前,在日本和台湾较大的医院都设有专门的音乐治疗师。 音乐治疗的定义 一、世界各国对音乐治疗定义 由于音乐治疗(Music Therapy)是一门年轻的应用学科,涉及学科广泛、应用领域庞杂、流派思想丰富,因此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学科定义标准。这是因为音乐治疗学毕竟是比较年轻的学科,还因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治疗师,受文化、历史、经济、政治、医疗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加上各国专家开展音乐治疗的领域及治疗方法的不同,所以产生了不一致的定义。简单的说,音乐治疗就是运用一切音乐活动的各种形式,包括听、唱、演奏、律动等各种手段对人进行刺激与催眠并有声音激发身体反应,使人达到健康目的。中国音乐学院张鸿懿教授等学者在研究中撷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论述(张鸿懿,《音乐治疗学基础》,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2000年出版):欧洲的音乐治疗专家斯·萨地认为:音乐治疗,即用音乐对于疾病的医治、缓解或刺激。日本《新音乐辞典》:音乐治疗,指通过音乐所进行的心理治疗,催眠,它以用音乐促进身心健康和培养人格的功能主义的艺术观为基础,属于一种应用音乐(心理学)范畴。我国则是这样对音乐治疗学定义的:音乐治疗学是研究音乐对人体机能的作用,以及如何应用音乐治疗疾病的学科。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1989年版) 二、美国较权威的音乐治疗定义 现代的音乐治疗最初起源于美国,再由美国发展至世界各国,因此,在目前的世界音乐治疗学术界,美国的音乐治疗专业技术,特别是音乐心理治疗实践研究一直是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的。从大量文献中可以看出,我国多数学者比较认布鲁西亚(K Bruscia)的说法。并在此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音乐治疗学的基本要素:一个有明确治疗需求的病人、一位受过训练的音乐治疗师、一段有目标导向的音乐历程、音乐素材,以及一份有关治疗效果的评估。(王旭东,音乐疗法的实施,《音乐中国》<台湾>,1995年14期) 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治疗关系,帮助被治疗者达到健康的目的。(美国temple大学教授布鲁西亚K Bruscia,《定义音乐治疗》1989)该定义谈到了以音乐为中心的体验;以治疗师和来访者的关系为基础的治疗过程和以健康为目的的系统的治疗程序和评估手段等重要的音乐心理治疗要素。通过K.Bruscia提出的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到,此定义是非常完善的音乐心理治疗的定义。在中国,有许多的学者认同此定义,将音乐治疗归于应用心理学的

音乐治疗曲目

常用音乐治疗参考曲目 一、具有镇静作用的作品 月夜(二胡)、出水莲(古筝)、碧间流泉(古筝)、关山月(古筝)、高山流水(古筝)、阳关三叠(古筝)、西江月(古筝)、普庵咒(古筝箫)、流水(古筝)、平湖秋月(古筝)、闲居吟(二胡)。 海琼斯:小夜曲,柴可夫斯基:小夜曲,舒伯特:小夜曲,莫扎特:小夜曲,海顿:小夜曲,肖邦:E大调练习曲。 适应症:心情浮躁,情绪紧张,焦虑不安,失眠,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等。 二、具有抒发情志作用的作品 早晨(笛子)、三五七(笛子)、河南筝歌(琵琶)、春江花月夜(琵琶)、渔舟唱晚(古筝)、飞花点翠(古筝)。 舒曼:梦幻曲,贝多芬:春天奏鸣曲,柴可夫斯基:天鹅,贝多芬:月光,巴赫:蓝色的多瑙河,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适应症:心情压抑,萎靡不振者;气郁气滞、消化不良者。 三、具有振奋作用的作品 姑苏行(笛子)、渔歌(江南丝竹)、步步高(广东音乐)、阳春白雪(琵琶)、彩云追月(琵琶)、金蛇狂舞(二胡)、赛龙夺锦(广东音乐)。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门德尔松:春之歌,贝多芬:命运,黎明(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海顿:创世纪,德彪西:伊伯利亚,西贝柳斯:忧郁圆舞曲。

适应症:自信心缺乏和有劣等感者,萎靡不振,抑郁症等。 四、具有激发灵感作用的作品 广陵散(古筝)、平沙落雁(宋琴)、渔樵问答(琴箫合奏)、帝舜楚辞(编钟)。 肖邦:C小调即兴幻想曲,德彪西:明月之光,布鲁赫:神日。 适应症:有助于激发想象,超脱尘世。 五、具有诱发回忆作用的作品 秋思(二胡)、二泉映月(二胡)、汉宫秋月(古筝)、妆台秋思(笛子)。 马思聪:思乡曲,贝多芬:致爱丽丝,克莱斯勒:爱的忧伤,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 适应症:引发回忆往事,适合喜新厌旧、得意忘形者 音乐治疗推荐曲目 ★解除忧郁的乐曲 《春天来了》、《喜洋洋》、《步步高》、《喜相逢》,李斯特的《匈牙利的狂想曲》,门德尔松的第三交响曲《苏格兰》C小调等。 ★振奋精神的乐曲 《娱乐生平》、《狂欢》、《金蛇狂舞曲》等。 ★舒心理气的乐曲 Deuter的《未知的呼唤》、《江南好》等。 ★消除疲劳的乐曲 《假日的海滩》、《矫健的步伐》等。

中国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处方专家共识

中国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处方专家共识(2017年版)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9.7%~11.6%,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糖尿病作为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赖于自身管理。有效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支持(diabetes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support,DSME/S)是协助糖尿病患者管理和维持自身健康行为的基础。我国的糖尿病教育管理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最初是医护人员组织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授课,模式单一,患者学习比较被动。随着国外的成功经验不断引入,以专业人员小组授课、个体化自我管理技能培训及病友同伴教育相结合的DSME模式开始出现。但目前我国糖尿病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内容单调(以书本知识为主)、讲者随意性强、缺少系统评估和随访、教育与行为改变脱节、脱离患者需求、缺乏个体化的教育和饮食、运动计划以及制订的DSME计划无法很好地落实等。 研究显示,DSME处方可改善治疗质量。为了指导广大医护工作者更加规范、科学地运用指南,结合个体化需求,选择合适时机,量化确定自我管理的内容、目标、预期效果,与患者一起制订实施计划,确定复诊时间,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组织

专家编写“中国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处方专家共识”。本共识将从DSME处方的定义、理论依据、内容、形式、实践流程、应用时机、团队与技术这七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自我管理处方的定义 自我管理处方是一种个体化的糖尿病教育管理工具,将2型糖尿病全方位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以处方形式综合为一体,且随着处方的实施和不断改进,能将DSME/S延续并形成持续支持的糖尿病教育管理行为改变闭环。因此自我管理处方既是DSME/S的实践工具,也是DSME/S的支持形式之一。自我管理处方应由有资质的糖尿病教育者或教育护士主导制订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患者行为改变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具有综合性、个体化、易操作、可持续改进的特点,是协助医务人员实施糖尿病教育管理与支持以及指导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的实操性工具。 二、自我管理处方的理论依据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治疗要求患者具有高度的自我管理能力,DSME/S理论的应用对患者的临床、社会心理和行为等方面均有积极的影响。自我管理处方的设计以DSME/S为理论基础,为了达到患者的行为改变,加入相关的健康管理与行为改变理论,如健康信念模型(health belief model)、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th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