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在术后疼痛中的应用

作者姓名指导老师

摘要:术后疼痛是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问题,目前缓解术后疼痛常用方法为PCA 模式,即病人自控疼痛模式,但PCA镇痛模式存在许多药理的副作用,不利于病人康复。随着医学的发展,新理论新知识的引进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除传统的镇痛方法外,音乐疗法作为近来新兴的临床辅助治疗方法,在帮助缓解病人术后疼痛方面,有很好的疗效,并且越来越多的运用于临床,但音乐疗法目前多用于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方面,在临床护理应用中处于起步阶段。了解音乐疗法的作用机制及方法,有利于护士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另外,音乐疗法具有简单易行,安全、廉价、使用方便等特点, 可以被护理人员用来减轻患者的疼痛, 同时可增加护士工作的自主性,值得护理人员掌握。

关键词:音乐疗法术后疼痛疼痛缓解

术后疼痛是机体对疾病和手术造成的组织损伤的一种复杂性生理反应。随着人们对生存质量要求的提高,患者对术后缓解疼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如何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促进其早日康复,成为医护人员考虑的主要问题。临床上常用曲马多、吗啡类药物缓解上述症状,但这些药物既有直立性低血压、锥体外系症状及对药物依赖等副作用,又增加患者的负担[ 1 ]。音乐疗法对于缓解患者在各种医疗环境中所面临的疼痛是有效的, 并在多种研究中得到证明[2-6]。近年来,大多西方国家已把音乐疗法作为减轻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手段。尽管我国近年来使用音乐干预方法的临床实践越来越多, 但研究的总体水平较低, 对音乐干预的理解也不到位。本综述旨在将音乐疗法对术后疼痛作用方面进行概述,供护理人员参考,从而提高护理人员运用音乐疗法的知识和技巧。现将音乐疗法对病人术后疼痛的缓解综述如下。

1 相关知识

1.1 音乐疗法的概念国内目前没有统一音乐疗法的概念,在这引用中国中央音乐学院张鸿懿教授对音乐治疗的定义[7]。音乐疗法是一门新兴的,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边缘交叉学科,它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使求治者在音乐治疗师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经历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或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1.2 音乐疗法的分类根据病人是否主动参与治疗,音乐疗法从总体上分为被动音乐疗法和主动音乐疗法两大类[8]。被动疗法也称感受疗法,是指让患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

因素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其身心得到调整,达到治疗目的。主动疗法又称参与式疗法,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与爱好,让其参加一些以治疗为目的的音乐教育、学习、排练表演活动,借以激发患者的情感,促使患者身心康复,康复训练中是以唱歌及演奏乐器为主。除了上述分类方法,还有文章[9]将音乐疗法分为接受式、再创造式和即兴演奏式三种,其分类依据类似于主动与被动音乐疗法。接受式为病人被动地接受治疗,再创造和即兴演奏式病人均参与其中。另外,音乐疗法还加入其它的辅助手段,如音乐电疗[10]。音乐电疗是将音乐与电疗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疗法,既有音乐心理的调节作用,又有音乐电流的刺激作用,将音乐治疗与物理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

2 音乐疗法缓解疼痛的作用原理音乐疗法对人体的作用主要分为生理作用和心理作用。

2.1 生理的作用

2.1.1神经系统神经生理学家证明,音乐主要影响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对人的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系统有直接影响, 能使大脑皮质出现新的兴奋灶[11]。与此同时,适宜的音乐刺激听觉中枢使人体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减弱,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从而能让患者在应激下保持平稳状态[12]。术后疼痛是一种应激,良性的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可以改善人们的情绪, 激发情感,振奋精神,提高应激能力。

2.1.2 内分泌系统已有研究证实[13] ,音乐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方面能影响大脑右半球使脑垂体分泌具有止痛作用的内啡肽,降低儿茶酚胺水平,从而导致心率、血压下降,起到缓解疼痛和紧张的作用。另一方面, 优美的音乐声波作用于大脑, 提高神经的兴奋性, 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 促进人体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与乙酰胆碱等物质, 起着调节血液流量, 促进血液循环和胃肠蠕动及唾液分泌, 加强新陈代谢等作用, 从而使人精力充沛, 洋溢青春活力[14]。另外,Leardi等[15]认为音乐主要是通过一氧化氮NO的介导来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和焦虑程度。

2.1.3 其他音乐是一种声音, 声音是声波的振动,是一种物理能量,一定声波的振动,作用于体内各个系统发生同步的和谐共振,产生一种类似细胞按摩的作用, 使其产生兴奋和抑制,从而达到降压、镇痛的目的[16]。

2.2 心理方面的作用疼痛作为一种应激源,可以使病人心理产生应激反应,产生焦虑、不安、恐惧等。如果反应过强,会干扰伤口愈合,甚至影响病人的预后。缓慢优雅的音乐可松弛全身肌肉, 让患者感到轻松、愉快;节奏明快的音乐使人精神焕发、疲劳消除; 旋律优美的音乐使人产生安定、愉快的心情[17]。另外,音

乐能调动人们思维的记忆、联想、想象等各种因素, 唤起同感, 引起人们的共鸣。乐曲的旋律、速度、音调等不同, 可分别使人产生镇静安定, 轻松愉快, 活跃兴奋等不同作用, 从而能调节情绪, 达到镇痛、降压、催眠等效果[11]。除此之外,变化无穷的优美旋律和动人心弦的乐曲可以给人生理上的共振,感情上的激发, 情操上的陶冶和哲理上的启迪, 还能激发潜能, 以达到心理学中的移情、暗示、幻想、诱导等治疗作用。

3实施音乐疗法

3.1原则[18]听音乐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护理干预, 它有助于促进病人的康复。把音乐作为护理措施时应遵循基本原则: 目的性原则;确实同在原则; 整体性原则;根据患者喜好选择的原则;同步原则;妥善安置患者的原则。以上6条原则可以帮助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利用音乐来促进患者的康复, 借助听音乐减轻患者的痛苦。

3.2准备工作

3.2.1实施人员的培训音乐疗法不是简单的欣赏音乐, 而是一个科学、系统的治疗过程。音乐治疗过程必须包括有音乐、被治疗者和音乐治疗师这三个要素。理想上最适合于提供音乐治疗措施的人, 莫过于受过专业特殊训练的音乐治疗师。而我们医务人员则应该在适当的时候予以训练, 将音乐疗法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措施。音乐也通过对照顾者态度和行为的影响而间接地影响着患者[19]。因此,我们要给予患者深切的精神关怀, 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耐心倾听他们的叙述,仔细观察患者的一举一动,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和生活、工作环境。3.2.2环境的准备一般选单间病房,对于有相同需要,相同音乐爱好的病人可在同一病室进行;建立音乐干预的个体化环境,要求室内光线适宜,调整好病房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安静,限制噪声, 医务人员应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轻),各种治疗应在实施音乐疗法前完成,以免中途干扰;禁止探视及电话干扰,对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3.2.3音乐的选择音乐处方的开具应根据不同疾病类型、病情程度, 结合患者的年龄、文化背景、兴趣爱好、欣赏水平等确定,即对症下乐。对于疼痛病人,我们一般选择一些节奏平缓、优美动听的抒情曲,如《春江花月夜》、《摇篮曲》、《小夜曲》、《梅花三弄》等。中国民族音乐适合于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中老年人,西洋音乐或流行音乐适合于青少年。对于无欣赏音乐爱好的病人,根据其需求进行,如听广播,相声等;有条件者还可自己演奏乐器。

3.2.4实施前评估在进行音乐辅助治疗之前,护士应先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看是否能耐受。目前常用的评估方法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1 为无痛,~3为轻度疼,~5为中度痛,~7为重度痛,~9为剧痛,~10为无法忍受[20-21]。张菊英的五指法[22],术后48 h 内,当病人出现疼痛时让病人展示五指, 小指表示无痛,无名指为轻度痛, 中指为中度痛, 食指为重度痛, 拇指为剧痛。世界卫生组织疼痛程度分为 4 级[23]: 0 级为无痛; 1 级( 轻度疼痛) 为有疼痛但不严重,可忍受; 2级( 中度疼痛) 为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用镇痛药; 3 级(重度疼痛) 疼痛剧烈, 不能忍受, 需用镇痛药。疼痛程度能够影响音乐干预的效果[24]。王谊[24]的研究中表明, 音乐干预前所测疼痛评分在7分以上的多数患者, 音乐干预20min后就强烈要求停止使用音乐干预, 并要求立即注射止痛针, 主诉疼痛剧烈无法安心听音乐; 个别音乐素质高,有心理准备的患者熬过20min后继续聆听40min, 具有缓解疼痛作用。由此得出剧烈疼痛患者不适宜给予音乐干预。对于轻中度疼痛患者音乐干预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25]。若病人处于剧烈疼痛情况下,应先用镇痛药给予缓解,再配合音乐治疗。

3.2.5具体步骤经过培训的护士根据患者自身特点选择适合患者和符合治疗

目的的音乐作品,可将相同需要,相同乐曲爱好的病人集中在同一处进行,但应避免相互干扰, 可戴耳机和墨镜,然后开始。时间:每天连续播放时间不超过 1.

5 h, 每次最好不超过30min[26]。疗程2~ 16周不等;音量:音乐的声响控制在患者易接受范围内,多数研究者认同音量应小于70 dB,以高出现场声音4~ 7 dB 为宜[27-29];引导性想象或非引导性音乐想象、深呼吸、肌肉放松训练也是音乐干预的组成部分[30]。因此可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进行辅助练习如音乐配合呼吸训练;音乐配合肌肉渐进放松训练;引导性音乐想象训练病人在音乐的背景下跟随指导语的引导进行想象,想象的内容是美好的大自然景色和良好的自我体验。

3.2.6实施后评价最后,对患者的反应作出评价并对音乐活动进行适当调整。此外, 还可引导患者主动参与一些音乐活动如唱歌、器乐演奏、舞蹈、音乐游戏、美术等。

4 实施音乐疗法注意事项

4.1实施对象各异音乐干预对于不同的患者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如年龄、文化修养、音乐天赋以及个人经历等[31]。研究表明,不懂音乐的病人,在听音乐时不能展开丰富的空间想象,音乐疗法就不能发挥治疗的功能[32 ]。因此护士在对疼痛病人实施音乐疗法时,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不同患者对音乐的欣赏水平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音乐,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文化程度低,无音乐爱好患者,护士可根据他们的喜好和宗教信仰,播放一些地方音乐,赞美诗,佛经等。

4.2 实施环境的影响建立音乐干预的个体化环境, 要求室内灯光柔和, 限制噪音, 禁止探视者, 禁止电话干扰。王宜的研究[24]音乐干预必须营造温馨、优雅、舒适、安静的环境。不受外界声音刺激与干扰, 使患者尽量放松, 并辅以护理人员的指导、安慰, 静心聆听音乐, 集中精力, 才能达到预期疗效。

4.3 缓解疼痛效果的评估护士要及时通过病人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来观察病人情况,并注意实施音乐疗法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如有无发生术后并发症。注意治疗后对病人的疼痛程度做评价,以调整实施计划。

5 小结现代护理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将患者置于尽可能自然的环境中, 使其恢复健康、促进健康、治疗疾病(创伤)、预防疾病(创伤)[33]。音乐疗法作为常规治疗的辅助干预手段已在多种疾病中得到验证[34]。并且音乐疗法具有安全、廉价、使用方便等特点, 可以被护理人员用来减轻疼痛, 减少急性症状的发作,促进术后康复。这一方面体现了患者在护理活动中的主动参与性和Orem 自我护理的护理理念; 另一方面, 赋予了护士关怀者、教育者、健康促进者的多重角色,使护士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此外,音乐干预可以提高护士的能力,从而帮助患者尽可能地恢复到最佳功能状态[35]。因此,利用音乐疗法来缓解病人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伍春兰,温美珍,邓晓云等.康复操配合音乐治疗腹腔镜术后疼痛综合征

效果观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 ,6 ,15 (6):591.

[2]郭艳玲.音乐疗法对术后疼痛的干预.中国疗养医学,2010, 5, 19 (5):437. [3]任凌云,范英.围术期音乐治疗对行全子宫切除术病人疼痛的影响.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06,12,23(4):246.

[4]潘琼.音乐放松疗法缓解肛肠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中西医结合研究,2011 ,4, 3( 2 ):86.

[5]蔡宇清. 音乐干预对上腹部手术患者疼痛影响的研究. 护理与康复,2008,12, 7(12):887.

[6]周凯娜,李小妹. 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 中华护理杂志,2010,12, 5( 12):1086.

[7]张鸿懿.音乐治疗学基础[M]. 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社,2000:124.

[8]李艳菊,靳景云.音乐疗法在康复护理中的作用[J].现代康复2001, 5(1):151. [9]宋雪.音乐治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社区医学杂志2008,6,(20):52. [10]费英俊,郜时华,许春英.音乐疗法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中国疗养医学,2011,20(5):405.

[11]李铁菊,韶红,游丽莹等.音乐疗法的临床应用.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 20(5):355.

[12]肖素香.音乐在外科手术后患者护理中的探索及实践.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6, 9(17):4092.

[13]MOKE, WONG K Y. Effect s of music on patient

anxiety[J] .AORNJ, 2003,77 (2): 4012406.

[14]张海燕,孙纪丽.音乐的治疗作用.中国疗养医学,2008,2, 17 (2):98.

[15]LeardiS,PietrolettiR,AngeloniG,et al.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examining the effect of music therapy in stress response to day surgery[J].Br J Surg,2007,94(8):943-947.

[16]陈运香.音乐对腹部手术病人生理及焦虑的影响.全科护理, 2011,3,9 (3)上旬版(总第208期):598.

[17]吴冉, 杨坤明, 李秀英.背景音乐在手术病人中的应用研究[ J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 14) : 82-86.

[18]英/ MC Caf frey R.音乐疗法的护理干预原则[J] .国外医学护理学册,2003, 2(1): 37.

[19]Kathi J, Kemper, Suzanne C.Music as Therapy[J]. Southern Medical,Journal, 2005, 98( 3) : 283.

[20]陈炯,唐志坚,夏照帆等.聚酰胺薄纱对烧伤切痂后微型皮片移植创面蒸发量和愈合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2):105-108.

[21]陈炯,苏国良,李强等.不同敷料组合对患者供皮区创面微环境的影响与作用[J].中华烧伤杂志,2009,25(3):1-4.

[22]张菊英,邹瑞芳,叶家薇.五指法在疼痛强度评估中的应用[J] . 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6): 409-410.

[23]付小惠.黛力新治疗老年期焦虑症临床分析[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9(1): 65- 66.

[24]王谊,赵宇音,傅声帆等.音乐干预对骨科创伤患者生命体征及疼痛影响的研究[J] .浙江创伤外科, 2006, 11(4): 294.

[25]Aldridge D.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music[M] / /Jonas W, Crawford CC eds.Healing, Intention and Energy Medicine.London:Churchill Livingstone, 2003: 151-174.

[26]Standley JM. Ameta 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of music therapy for prematu re infant s[ J ] . J Pediat r Nurs , 2002, 17( 2) : 107113.

[27]李艳秋,赵静辉,欧阳喈等.口腔诊室中背景音乐的心理疗效观察[J].口腔医学研究, 2003, 19(5): 424425.

[28]龚辉珍,顾春妮,杨子平.背景音乐对住院手术患者情绪变化的影响[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5 , 8(1): 7576.

[29]林启玲,李翠桦.谈手术室对手术患者实施音乐疗法的整体护理[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5 , 11(7) : 995996 .

[30]Hilliard RE. Music therapy in hospice and palliative care: A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data [J] .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05, 2( 2) : 174.

[31]马丽,余丽君.我国运用音乐进行疼痛干预的护理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3): 268- 271.

[32]刘伟,李君荣,姜学林.音乐治疗与以音乐为背景的语言诱导比较性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 ,13 (2):93.

[33]McCaffrey R, Rozzano L. The effect of music on pain and acute confusion in older adults undergoing hip and knee surgery[J] . Holistic Nursing Practice, 2006, 20( 5) : 222-223.

[34]Harikumar R, Raj M, Paul A, et al. Listening to music decreases

need for Sedativ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 Indian J Gastroenterol, 2006, 25(1) : 3-5.

[35]Lim PH, Locsin R. Music as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in in five Asian countries[J] . International Nursing Review, 2006, 53( 3) : 193-195.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方法

精心整理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方案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一项重点工程。为了康复训练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有效的改善残疾人功能状况,特定此方案。本方案服务对象为高密市有康复需求的9岁(含)以下智力残疾儿童,针对其运动、感知、认知、精神、言语、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领域的康复治疗。 一、服务要求 (一)每名儿童在医院内训练时间至少6个月,每日至少2个小时,每周至少一次对家长进行家(二)(6(二)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的制定,包括汇集儿童基本信息、诊断报告、康复需求评估和相关资料、召开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分析会,制订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 (三)康复计划的实施,包括安排康复教育课程表(一日活动安排),制定康复教学计划,设计康复教学与训练活动、实施康复教学与训练活动。 (四)训练记录的建立 建立康复记录,由康复人员将训练内容、训练次数、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情况进行记录,填写“训练记录表”。 (五)效果评估,包括智力和适应行为评测、功能评估。 每月评估,针对智力残疾儿童运动、感知、认知、精神、言语、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领域做出各方面详细评估。针对患儿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障碍提出针对性意见。

精心整理 (六)转介跟踪跟随访,包括早期康复与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衔接,机构康复向社区,家庭评估延伸。 (七)跟踪关注 建立出院智力残疾儿童联络方式记录,针对出院智力残疾儿童保留监护人联系方式,定期了解康复治疗效果,以及日常生活中患儿障碍以及后续恢复效果。 三、康复训练期限 每名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不少于6个月。 四、监督检查与效果评估 (一)日常检查:每日对智力残疾儿童做出自行判断,针对接受科目的程度、进度、理解能力做出 定期进 ,儿 100%,

低频振动器:体感音乐时代已经到来……

音乐进入体感时代... 低频振动器让人喜欢、低频振动器 - DIY玩‘4D 私人家庭影院’ 体感音乐振动器介绍让超人很是心动、但10多万的奢侈品价格让人望而怯步!找了相关资料后发现,原来:低频振动器的4d设备N年前就有产品了,美国专利的Aura Bass Shaker (4欧50W、散热器外形、 振动产生的热量更易散发,产品不易损坏)、DIY安装很简单! 体感音乐产品图片: ? 低频振动器内部图(中间银色金属物件可以上下做活塞移动产生振动): 体感音乐 重新定义声音的艺术

低频振动器参数、安装平面图:

适用多种产品:如游戏机、玩飞车游戏时,能体验到飞车时的速度与激情,疯狂的游戏玩家使用后带来更为真实的驾驶感受、另人更加兴奋、更过瘾......喜欢上的士高酒吧的年轻人,在舞台上的感觉同地上完全不一样、因舞台下面安装了这种低频振动器、震撼了整个舞台、站在上面就能让人很hi、兴奋得手舞足 蹈...... 低频振动器在游戏机上: 功放--- 超人刚好有2台ada 6150. 12声道处理能力,现在自己mc12前级,接入5个声道;还闲置一堆声道,这 次英雄有用武之地了!

6150 8欧 150瓦负载能力、搞2个低频震动器,十分轻松!把6150变成炮放了...呵呵! 无独有偶,mc12强大的低频管理发挥出优势。 Sub+r给113负责衔接,听感,氛围,吹。 Sub+l 通过6150后级给低频振动器。 图(2根sub3插入mc12的 sub r和sub l): 图(Sub 3的另一头到了6150后级,然后喇叭线到低频振动器):

沙发下安装图(加一块稍大些受力板、能让振动效果更好的传送): 密封式沙发安装图:

心理治疗音乐疗法详解

音乐疗法 音乐,不仅仅是好听,它可以缓减压力、放松心情,更有助于治疗各种身心疾病。音乐治疗学作为一门集音乐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医学和生物学等多种学科的交叉学科。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它把多学科的知识、技能融合为一体,并借助于特定的音乐活动,在音乐治疗师和患者的共同参与下,通过音乐活动对人引发的生理、心理、情绪、认知和行为体验,来达到保持、恢复、改善和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目地。 音乐治疗的功能主要有娱乐功能、教育功能和临床治疗三大功能。 娱乐功能:主要体现在医疗机构为患者开展的“娱疗”,即为人们带来的审美享受,为常人提供的音乐保健服务,以及为亚健康人群开展的音乐心理减压活动。 教育功能:尤其在儿童音乐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作用有1.促进知觉2.增进记忆力3.唤起作用4.重复学习5.刺激感觉阀。 临床治疗功能:指音乐治疗实践过程中,音乐活动对人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所产生的积极的改变功能。 生理影响:音乐不仅有影响大脑皮质运动中枢活化或抑制作用,而且具有在长期记忆中容易与各种回忆连接的特点,音乐可以绕开认知过程,直接刺激情绪,情感反应,这些有

利因素就是音乐治疗在为身心症或精神官能症患者提供音乐干预的生理影响依据。 心理影响:1.自我表现2.唤起联想3.音乐同化 社会功能:1.增进交流2.适应社会3.促进社会整合 不同时段如何选择听音乐 1.起床——消除睡意的音乐 每天的工作或是学习已经非常让人劳累,晚上再想拥有一点自己的时间看看电视,所以总是睡得比较晚。但无论是对于上班和上学的人们来说,早上起床都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有的人早上起来用凉水洗个脸等让自己迅速清醒,其实聆听音乐也拥有迅速让人提神的功效。如果你起床的时候把直接开启手机听一首比较激昂的乐曲,很快就能够清醒。卡门前奏曲是比较适合早上起来聆听的。 2.上午——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上午的时候我们经常处于一种半迷糊的状态,昏昏欲睡不太清醒,经常喝咖啡来提神不是一件好事,这样会对咖啡因产生依赖性。聆听音乐是能够让我们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很好的方法之一,但是这个时候如果你聆听那种缓慢抒情的音乐可能会加速你的睡眠,所以一些带有轻快节奏和思考性的

音乐教学法复习题

1、音乐教学法研究的是音乐学科教学方法,着眼于音乐教学活动的研究与音乐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实际操作理论部分。 2、1897年,清政府创办了南洋公学师范院,首开“教授法”课程。 3、1922年,采纳了陶行知先生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的主张,说明学科教育研究注意到了“教”与“学”的双边关系,是学科教育的一大进步。 4、1939年教育部颁发了《师范学院分系必修及选修科目施行要点》,正式将课程定名为“分科教材及教法研究”,目的在于纠正师范教育中只重视教法研究而忽视教材研究的问题。 5、1957年教育部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将“教学法”课程恢复定名为“教材教法”课。 6、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教材教法研究”更名为“学科教学论”。 7、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 8、音乐教育的对象和范围是很广泛的,既包括学校的音乐教育,也包括了社会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又可分为专业音乐教育和普通音乐教育。它们的目的、任务、内容和方法都有很大的不同。 9、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的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 10、音乐教育的特征: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主体性。 11、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一、音乐的审美功能,其体现在:1、美化心灵的作用。2、调节情感的作用。3、提高审美能力和情趣的作用。二、音乐的认识功能,其体现在:1、超越现实的作用。2、振奋精神的作用。3、信号象征的作用。三、音乐的教育功能,其体现在:1、健全大脑的作用。2、健康心理的作用。3、人际关和谐化的作用。四、音乐的娱乐功能,其体现在:1、愉悦养性作用。2、怡情健身作用。3、参与自娱作用。 音乐教育的协同教育功能——协同效应包括:辅德、益智、健体。 《论语》中:“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说明音乐教育的主体效应是它的审美教育功能。 音乐教育具有传递、选择、整理、发展文化的作用。 儿童期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儿童期通常指一个人从出生到青年时期,其身心发展经历了六个较大的阶段。 乳儿期:出生到一岁 婴儿期:一岁到三岁 幼儿期(学龄前期):三岁到六七岁 童年期(学龄初期):六七岁到十一二岁 少年期(学龄中期):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 青年初期(学龄晚期):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 16、舒特-戴森和加布里埃尔1981年关于各年龄阶段音乐发展主要特征归纳,作为简要的概括。 音乐发展主要特征 0—1岁对声音作出各种反应。 1—2岁自发地、本能地“创作”并唱歌。 2—3岁开始能把听到的歌曲片断模仿唱出。 3—4岁能感知旋律轮廓。如此时开始学习某种乐器的演奏,可以培养绝对音高感。 4—5岁能识别音高、音区能重复简单的节奏。 5—6岁能理解分辩响亮之声与柔和之声。能从一些简单的旋律或节奏模仿中辨认出相同的部分。6—7岁在歌唱得音高方面已较为准确。明白有调性的音乐比不成调音的堆砌好听。 7—8岁有鉴赏协和、不协和音的能力。 8—9岁节奏、旋律的记忆改善了,逐步具有旋律感。能感知两声部旋律。 10—11岁和声观念建立,对音乐的优美特征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感知和判断能力。 12—17岁欣赏、认识和感情反应能力均逐年提高。 17、叶朗主编的《现代美学体系》一书揭示了审美发展心理的某些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关于儿童的审美态度,书中作了如下的表述:4-7岁的儿童一般都尚未形成审美态度,他们往往是以实用而不是审美的

智能心理多功能减压舱技术参数

智能心理多功能减压舱技术参数 产品组件 由半封闭减压舱、减压放松床、可视化机电控制台、智能减压舱操作系统软件、智能减压舱控制主机、配套组件、其他共7大部份组成 半 封 闭 减 压 舱 一、结构组成: 1个主舱、2个副舱(左右),飞航式头罩,内置机电控制线路、高保真音响、 香薰和空气净化喷头、摄像头、α脑波诱导灯光、可变色彩组灯。 二、头罩: 玻璃钢材质、飞航式流线孤型外观设计,系统智能控制及微电脑触屏手动调控双模式。 三、α脑波诱导灯: 根据人体情绪变化状态,智能调整脑波诱导灯光闪烁频率(8-14Hz),更好地诱发α脑波,达到更好放松状态。 四、可变色彩组灯: RGB三基色灯光,组合色彩输出,营造舱内不同色彩变化效果,根据人体情绪 变化状态,智能控制放松色彩灯光颜色。 五、高保真音响系统: 功放2.1声道高保真放大器,输出功率60W;输出阻抗8Ω;失真度≤0.1%,;频响20-20000Hz。 六、摄像头: 170度广角真彩红外式,电压12V,适用于暗视野环境监控。 七、外形尺寸: 主舱长2100mm×宽900mm×高900mm 副舱长2300mm×宽860mm×高900mm 舱体总体长2800mm×宽2500mm 八、技术特点: 人体工程学设计,整体半封闭式外形,烤漆涂刷,全金属底座,涡轮涡杆传动机构。 减压放 松床 一、外形尺寸 长1850mm×宽630mm 二、结构特点 1、全智能自动收放及微电脑触屏手动调控双模式,海绵内衬; 2、随动按摩加热垫; 3、8个随动按摩微电机,9V,150mA,3700~4000r/min; 4、多组直流加热片、集成线束、多路控制组件。 智能减 压舱操 作系统 软件 一、身心减压放松: (1)二种训练模式 全智能训练模式\自助式训练模式 (2)三种放松训练类型 专业音乐放松训练\α波音乐放松训练\纯音乐放松训练 (3)二种音频 放松音乐 \放松环境 (4)五种放松音乐种类 中国古典\外国古典\中国民乐\外国民乐\自选音乐 (5)五种放松环境 下雨天\海边\山林幽静\田野夜色\小桥流水 (6)二种随动方式

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 一、定义: 音乐疗法是通过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途径来治疗疾病,一方面,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压会引起生理上的反应,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是一种物理能量,而适度的物理能量会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现象,能使颅腔、肠腔或某一个组织产生共振,这种声波引起的共振现象,会直接影响人的脑电波、心率、呼吸节奏等。 二、音乐疗法的主要步骤 (一)、评估与确定患者的问题。 (二)、制定治疗目标。 (三)、根据治疗目标制定与患者生理、智力、音乐能力相适应的音乐活动计划。 (四)、实施音乐活动并评估患者的反应。 三、音乐疗法的适应症 (一)、音乐疗法属心理疗法之一,因此心理疗法的适应症就是它的适应症,尽管治疗目标基本一致,但音乐治疗又不完全等同于一般的心理治疗,音乐治疗还可帮助正常人解决心理困惑与烦恼,建立自豪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恢复疲劳等。 (二)、音乐的功能 1、镇静作用。 平稳柔美的音乐,能调节人的心律和呼吸,可使人消除精神紧张,起到松弛和催眠的作用,让患者听轻松的音乐,可以消除紧张感,减轻恐惧不安的情绪。 2、镇痛作用。 活跃、欢快雄壮、激情的音乐对疼痛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能提高麻醉的效果,愉快、兴奋的情绪可使病阈升高的缘故。术后病人听轻音乐,其疼痛的比分都明显降低。 3、降压作用。 由于音乐有利于消除精神紧张和烦躁不安感,因而对心血管系统发生良好的反射作用,促使血管舒张,紧张度降低,从而使血压下降以及改善心脑供血状况。 4、调节情绪作用。 明快、活跃的音乐能使心情愉快、精神开朗;抒情、优美的音乐会令人心情舒畅,心胸开阔;激情兴奋的音乐能振奋精神,鼓舞斗志;平稳、柔和的音乐则可使人情绪安静,心平气和。 (三)、音乐疗法的适应症 神经症、精神类疾病、心身疾病、各类行为问题、社会适应不良、各种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亚健康状态、疼痛、失眠等。 四、音乐疗法(体感音乐)禁忌症 (一)、疼痛急性期、风湿性关节炎也显示出对这类振动刺激的不良反应。 (二)、安置有心脏起搏器、支架者。 (三)、精神科疾病 有报告显示一些精神病人不能理解他们受到的刺激、振动听觉的体

音乐疗法的概述

音乐疗法的概述 音乐疗法(music therapy),是通过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途径来治疗疾病。 一方面,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压会引起生理上的反应。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是一种物理能量,而适度的物理能量会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现象,能使颅腔、胸腔或某一个组织产生共振,这种声波引起的共振现象,会直接影响人的脑电波、心率、呼吸节奏等。 科学家认为,当人处在优美悦耳的音乐环境之中,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促使人体分泌一种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性物质,可以调节体内血管的流量和神经传导。另一方面,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压会引起心理上的反应。良性的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可以改善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感情,振奋人们的精神。同时有助于消除心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紧张、焦虑、忧郁、恐怖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应激能力。 音乐疗法(Music Therapy)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治疗关系来帮助患者达到健康的目的。它是一门新兴的,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边缘交叉学科,是音乐的作用在传统的艺术欣赏和审美领域之外的应用和发展。有人归纳音乐具有生理、治疗、感情、道德认识、集中注意力、记忆、智力、植物、动物等九大效应。在音乐治疗方面,通常认为有物理和心理两大作用机制。①物理——生理作用:音乐是有规律的弹性机械波,经由感官施加能量及运动形式于人体,引起体内相应的活动改变。②心理——行为作用:音乐能使人怡情悦性、陶冶性情,塑造美好的性格;美妙的音乐激起人的美感与想象(包括色彩、形象的联想)改善和调节情绪。中枢神经尤其是边缘系统与情绪有着生理上的密切联系,因此积极的情绪可通过内脏活动的最高中枢边缘系统来改善机体功能。音乐可宣泄病人的不良情绪,减少不良情绪,减少不良心身反应,调节情绪,又可以吸引、集中病人的注意力,训练记忆、想象等多种能力,有利于其个性及行为方式的调整。另外,好的作品凝结了作者积极的情绪与感受,具有极大的教育作用,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充满了英雄气概,人们可以从中找到心理认同与升华,获得健康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我们置身于这个世界,需要适宜的刺激来保持身心健康,此即音乐治疗的基本命题。音乐与人体之间复杂而深刻的关系,则有赖于不断的科学实践去探明。 音乐疗法的起源和发展 1980年奥地利医生希腾达尔提出了“音乐医生”的观点,音乐拥有治疗作用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20世纪中期,在美国,军队医院的医生为受伤的士兵播放音乐,极大的改善了伤员的身心状况,上扩感染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了。最近20年来,医学模式转变,音乐治疗学得到了飞速发展。我国的音乐治疗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5年湖南长沙马王堆疗养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音乐治疗室。1989年10月覆盖25个省市的中国音乐治疗学成立。1996年中央音乐学院成立了音乐治疗研究中心,并将现代音乐治疗法与电疗和中国传统医学相结合,进行了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治疗理论和方法的探索,如音乐电疗法、音乐电针灸、音乐电针麻醉以及音乐电磁疗法等。目前,音乐治疗已在精神病的康复治疗、音乐电疗、音乐胎教、儿童心理障碍的矫治、各种神经症的心理治疗及心身疾病的辅助治疗等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相对而言,中国的音乐治疗工作尚处在起始阶段,无论临床实践还是基础理论都有待探索和发展。中国的音乐医学理论和宣传介绍工作仍显得非常薄弱,这使得音乐治疗的服务治疗与服务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加强音乐治疗学理论和方法的宣传和普及十分必要。目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主要运用音乐疗法来调节情绪障碍、缓解焦虑症状、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由于疾病或治疗产生的疼痛、提高智力,改善脑功能、音乐疗法在治疗身心疾病上有广阔的前景。 音乐疗法或称“心理音乐疗法”。自本世纪40年代起,人们已逐渐将音乐作为一种医疗手段,在某些疾病的康复中起一定的效果,如降低血压、减轻疼痛及消除紧张等。从80年代开始,在精神病学方面也进行了音乐对精神病康复的探索和临床研究。概括起来,在起初阶段大多采用单纯聆听的型式,称为“被动聆听”或“被动感受”;后来发展到既聆听又有主动参与,如包括简单乐器操作训练,还有选择地按音乐知识学习、乐曲赏析、演唱歌曲、音乐游戏、音乐舞蹈等而形成综合性音乐活动。由于形式各异及工作深度不同,因而认识也有所差异,但仍较普遍地认为这种综合性安排的效果较好于单听音乐。音乐疗法的对象多数针对具有淡漠、退缩及思维贫乏等阴性症状者,据称有较好效果。也有少数试行于抑郁症、神经症与心身疾病患者。音乐疗法的疗程一般定为1-2月,也有以3月为一疗程,每周5~6次,每次1~2小时。在具体实施时,如何选择音乐或歌曲是一个

超低频音乐振动器:重新定义音乐内涵,给您打造一个超级震撼的家庭影院!

体感振动音响全新上市 随着电声工业的发展,我们都在追求真实的声 音,特别是在欣赏电影时我们需要震撼而又真实的 声场、充沛的细节表现、明亮激越的高频和彭湃的 低频来烘托影片的气氛。低频是渲染影片气氛最主 要的手段之一,也是一部电影重要的声音频段。能 否获得出色的低频感受,是完整享受一部电影的关 键,因此如何完成真实的低频回放是一部影片声效 的重中之重。 根据仿生学原理,人体感受声音的部分并不局 限于耳朵,人的身体也是能“听”到声音的。可以这么说,真实的声音,特别是真实的低频并不全是耳朵听到的,有很多其实是你的身体感受到的。为了让系统有更强劲、更震撼的低音表现,除了对器材有很高的要求之外,环境是一个非常严格的环节。目前超低频重放一直受到摆放环境的限制,小房间受制于听音空间,大房间环境受制于箱体体积的限制,都会难以重放高质量的超低频;而目前的用户对于在小空间环境重放超重低音的需求又相当广泛,例如在汽车和普通家居中。 随着电声工业的发展,我们都在追求真实的声音,特别是在欣赏电影时我们需要震撼而又真实的声场、充沛的细节表现、明亮激越的高频和彭湃的低频来烘托影片的气氛。低频是渲染影片气氛最主要的手段之一,也是一部电影重要的声音频段。能否获得出色的低频感受,是完整享受一部电影的关键,因此如何完成真实的低频回放是一部影片声效的重中之重。 根据仿生学原理,人体 感受声音的部分并不局限于 耳朵,人的身体也是能 “听”到声音的。可以这么 说,真实的声音,特别是真 实的低频并不全是耳朵听到 的,有很多其实是你的身体 感受到的。为了让系统有更 强劲、更震撼的低音表现, 除了对器材有很高的要求之 外,环境是一个非常严格的 环节。目前超低频重放一直 受到摆放环境的限制,小房 间受制于听音空间,大房间环境受制于箱体体积的限制,都会难以重放高质量的超低频;而目前的用户对于在小空间环境重放超重低音的需求又相当广泛,例如在汽车和普通家居中。

体感振动音响技术与人体细胞的同频谐振作用

体感振动音响技术与人体细胞的同频谐振作用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人体,人体是个合理的结构体、运动体。还有巧妙的,就是人体各个器官的同频谐振作用。人体组织中的DNA、RNA、蛋白质等大分子和细胞膜均有各自的固有振荡频率。声音在水中的传导效果很好,人体的70%是液体,人体是最佳的声音导体。适当的振动频率可以与细胞产生共振。新浪科技网2004年06月16日的消息,美国科学家借助纳米技术发现了细胞的振动频率。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生物化学教授詹姆士-吉姆 泽夫斯基与他培养的研究生安德鲁-佩林认为,在 不久的将来,科学家们一定能够通过识别细胞的振 动频率——声音来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因为研究 发现,有些细胞的歌声低沉而浑厚,另一些细胞的 歌声则悲伤而凄惨。酶细胞就能够完全从事声乐工 作,其音域能够达到高音“1”至“2”。当细胞正 在死亡时,它会发出低沉的“呻吟”;在受到酒精 刺激时,细胞的振动发出高声的尖叫;而癌细胞只能够发出一种噪声。 詹姆士-吉姆泽夫斯基教授曾在瑞士苏黎世的IBM公司实验室从事分子推进器的研究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吉姆泽夫斯基教授产生了想听听细胞声音的想法:他在与心脏病医生聊天中得知心肌细胞在获得必要的营养物质后会剧烈地振动。从此,他就产生了一系列的疑问:既然心肌细胞会有这样的表现,那是不是别的细胞也可以呢?如果别的细胞也可以,那这种振动会发出某种声音吗?这种声音人耳能听到吗?为了解答上述一系列问题,基姆泽夫斯基与他的学生佩林便利用原子显微镜对酵母细胞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酶细胞能够发出频率为1000赫兹的声音,其细胞膜振动幅度为6纳米。 科学家们利用超强功率显微镜获取的研究资料在经过计算机合成后能完美地再现了细胞“异常神秘”的声音。由于这种声音具有非常的感染力,所以科学家们将其称为来自细胞的歌声。 我们知道,人体是由无数细胞组成的,是一个有序的生物电场。当细胞吸收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以后,便产生振动,而细胞膜由于内外电位差引起细胞振动以后,形成偶极子,由于正负电荷相互吸引,使细胞的排列有序化,在这种情况下,细胞膜的振动,便产生相干性的电磁波和弹性波(振动频率、方向、波形一致),而相干性的电磁波又反过来影响、控制着细胞的新陈代谢,控制着人体生命信息,当人体由于致病因素的干扰使细胞的振动偏离了正常的频率,或由于电磁波过于减弱时,便不能产生同频共振,这时细胞的排列便处于无序化状态,此时,人就会生某种疾病。 细胞是表现生命现象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许多相 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了各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 能的“组织”;而由多种组织组成了能行使一定功能的器官; 再由机体内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 就组成了不同的系统;这不同的系统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 的生命个体。细胞就是构筑生命大厦的“砖瓦砂石”。 细胞在振动。而且,健康的细胞的振动频响范围在1000赫兹以下的低频区域,受到不良刺激和处于病态的细胞的振动频响范围在相对的高频区域。

五音疗疾中医音乐疗法

五音疗疾——中医音乐疗法 中国是音乐治疗的发祥地之一。先民们早就探索宇宙旋律与生命节奏的秘密,浩瀚的典籍留下了丰富的资料,吉光片羽弥足珍贵,值得含英咀华。正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在有历史记载的远古时代,音乐就被中国人应用于医学治疗。 据《xx·xx》所载: '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这可以说是最早的以(音乐)舞蹈治病的记载。《史记》说: “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晋代阮籍在《乐论》中提到: “天下无乐,而欲阴阳协调、灾祸不生,亦已难矣。乐者,使人精神温和,衰气不入。”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用音乐治好了自己的抑郁症。 xx在《送xx寘序》说: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元代刘郁的《西使记》中记述了一位叫哈利发的阿拉伯国度元首,用观赏中国的琵琶音乐治好痼疾头痛等事件。元代名医朱震亨主张用音乐治疗疾病,他曾说“乐者,亦人药也”。明代有名的医学家张景岳在《类经附翼》中提到“十二律为神物,可以通天地而和神明”。清代吴师机的著作《理瀹骈文》中说: “七情之病也,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 中国古人对音乐有高深的认识,据《乐记》中说: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古人认为声音之本在人的心

神,心神所觉而后形于声色。《庄子。人间世》曾记载孔子对心斋的见解,曰: “敢问心斋,xx曰: 一若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故大音无声,大形无象,声音之始,其为太虚乎?这似乎比古埃及人说的“音乐是灵魂的妙药。”是更为深远的见识。《吕氏春秋·大乐》在开宗明义中讲: “音乐之所由来远矣,生于度量,本于太一。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和而成章。”古人认为音乐起源于“太一”,音乐的本质是“道”,是阴阳的消长变化,有生命之气势、阴阳之灵变、宇宙之声音。音乐的清浊、疾徐、哀乐、刚柔,相反相成、相生相克、相需相化,正是阴阳之道的体现。东汉的《太平经》探讨了音乐的阴阳之理,说: 高为阳,低为阴;大调为阳,小调为阴;强为阳,弱为阴;刚为阳,柔为阴;金革之声为阳,丝木之声为阴等。在阴阳的基础上,古人更提出五音的见解。《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说: “则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气为五味,发为五声,章为五色。”。所以道生阴阳,阴阳生五行,五行而有五音。《黄帝内经》中提出了五音应五脏的学说,直接将声乐的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与人体的五脏(脾、肺、肝、心、肾)结合起来,可以判断疾病的发生、发展,并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素问》记载: “肝,在音为角;心,在音为徵;脾,在音为宫;肺,在音为商;肾,在音为羽。”《史记》中说: “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灵枢·邪客》曰: “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此人之与天地相应也。”五脏可以影响五音,五音亦可调五脏。正因为声音与人体不同的腑脏有不同的关

体感音波治疗系统操作说明(完整版)

体感音波治疗系统 中国体感音乐疗法中心2014-7-8

?体感音乐疗法(Vibroacoustic Therapy,简称VAT ),又称体感振动音响技术。 ?是通过“身体感知音乐”的方式,将音乐中16~150Hz的低频信号,经过物理换能转换成振动,通过“骨传导作用”和心理、生理的双重刺激,能够在短时间内激活大脑中枢,使人迅速获得高质量的身心愉悦与放松,有效改善失眠、焦虑、抑郁、身心失调等症状,并实现一系列的康复理疗作用及保健效果。 2014-7-8

临床应用 ?1982年,挪威教育家和医学家Olav Skile博士通过对脑瘫患儿的临床观察发现,体感音乐振动能有效缓解患儿的肢体痉挛症状,第一次在国际上提出了“体感音乐疗法”(Vibroacoustic Therapy)的概念。他的研究发现:音乐中的低频(尤其40~80赫兹的频率),对于孤独自闭症、偏头痛、肌肉抽搐和大脑麻痹等治疗非常有效。 ?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音乐和医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Kris Chesky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特定振幅下的60~300赫兹频率范围的体感音乐治疗,对于减轻身体疼痛最佳。因为这个频率范围的振动,对“帕西尼安小球”有良好的刺激作用,因而可减轻疼痛、尤其对靠近疼痛部位有效。 ?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临床医疗中心的斯坦得雷先生则发现,体感音乐振动可使手指的温度升高,这是深度放松的一个标志。 2014-7-8

国际及国内医疗医疗运用情况?1995年,日本的坪井康次和筒井末春分别发表了《应用体感音乐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 ?2006年,中国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魏育林、孔晶等人,应用体感音乐疗法对164例睡眠障碍患者进行了干预和观察研究。 2014-7-8

音乐疗法的理论与治疗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f1253186.html, 音乐疗法的理论与治疗 作者:雷嘉荣胡修银 来源:《山东青年》2013年第12期 摘要:音乐治疗的理论主要以西方神经科学为基础,但自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引入国内后焕发了新的生机,并逐渐发展出具有中国传统医学特色的新理论及技术。音乐治疗在国内的发展还在起始阶段,但其获得的治疗效果是受到肯定的。 关键词:音乐疗法;心理治疗 1.历史与现状 音乐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心理治疗价值早就为人类所发现。音乐治疗是一种结合心理治疗与生理科学的一门治疗技术。是利用音乐、节奏对患有生理疾病或心理疾病的求助者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其理论形成的发端于十九世纪的奥地利,厉希滕达尔医生提出了“音乐医生”的观点,受到广泛关注及研究,开始得到科学的研究。随着这种新颖而带有艺术创造气息的治疗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开始了职业化的趋势。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音乐治疗技术传播到美国并得到飞速发展,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和堪萨斯大学设置了音乐治疗的课程,开始正规地在大学里培养音乐治疗师,相关从业人员与日俱增。1950年,音乐疗法协会(NAMT)在美国正式成立,成为世界上首家从事音乐疗法经行治疗的行业协会,也标志着这门新兴学科的诞生。随后,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等46个国家也先后成立了类似组织,近150多所学校开始相关课程。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治疗方法正不断受到各国治疗师的认同。1979年召开的首届全球音乐治疗学术会议,标志着音乐治疗的国际化。据统计,目 前美国的专门从事音乐治疗的注册医师约4000人,欧洲有数千人,日本50多人。 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的心理治疗价值早就为我国古人所发现。《黄帝内经》指出:“内有五脏,以应五音”、“喜伤肝,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流通精神和正心也。”这些观点都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上表达了健康与音乐之间的微妙关系。虽然在古代的医书中能找到很多类似的观点,然而最终也并未形成系统的音乐治疗理论。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音乐治疗在美国的发展与普及,音乐治疗理论才开始在美国被介绍到国内的心理治疗界。1979年,刘邦瑞教授应邀到中央音乐学院讲学,介绍了 音乐治疗理论,成为我国音乐治疗学科建设的先声。随后,尽管发展较晚,但这个新兴学科在国内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与适应性,很多国内治疗师都乐意采用音乐疗法进行心理治疗,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发展出音乐电疗、疗养院精神院音乐疗法,对心身疾病的音乐疗法、对老年病的音乐治疗、对儿童智障的音乐疗法等。[1]同时,国内心理治疗师也做出了本土化的努力,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治疗模式,把中医治疗理论传统融入到音乐治疗理论中。1981年沈 阳军区医院发展出结合传统针灸的音乐电疗法。因与本土心理治疗的国情,音乐治疗的开展主要集中在医疗单位,到目前为止,国内有200多家医疗单位开展音乐治疗。1989年中国音乐 治疗学会成立。总体而言,音乐治疗国内的状况是起步晚、发展快,处于幼年阶段。

体感音乐治疗的原理

体感音乐治疗的原理(-) ? ?hskchina ?中级粉丝 2 ?1楼 (一)音乐治疗的原理: 音乐对于人的身心具有确实的治疗作用,根据研究显示,某些音乐特有的旋律与节奏能使人的血压降低,基础代谢和呼吸的速度减慢,使人在受到压力时所产生的生理反应较为温和。西方国家将音乐配合医疗体系,广泛应用于各种心理及生理治疗之中,已不是新鲜的事了。音乐的治疗功能,另一方面是透过音乐的物理作用,直接对体内产生共振效果。因为声音是一种振动,而人体本身也是由许多振动系统所构成,如心藏的跳动、胃肠蠕动、脑波的波动等。当听到音乐产生的振动与体内产生共振时,会使人体分泌一种生理活性物质,调节血液流动和神经,让人富有活力、朝气蓬勃。 此外,音乐具有主动的、积极的功能,是提升创造、思考,使右脑灵活的方法,并且能引导出重要的α脑波。特有的音乐节奏与旋律,能够使我们平常较常用的主管语言、分析、推理的左脑,得到休息;相对的,对掌管情绪、主司创造力、想象力的右脑则有刺激作用,对创造力,信息吸收力等潜在能力的提升有很强的效果。 在十九世纪初期,音乐就已经被用来促进病人的睡眠。医师指出,失眠患者聆听适合的音乐,确实可减少安眠药及镇定剂的使用。音乐的节奏可影响人体的,相对于年轻人而言,老年人的新肾上腺素有明显增加——该激素已经在最近的医学研究证实,和睡眠的发生及夜间醒来的次数有关。音乐促进睡眠的科学研究已在德国、美国及苏联等国家陆续被证实。美国医学审查委员会公布大多数的安眠药在病人使用两周后即失去疗效。基于上述原因,音乐治疗渐受重视,并已经受到医护人员的普遍使用。 虽然各个研究使用不同的音乐,但其音乐都有一个共同点:音乐节拍都略等于人类心跳的速率,节奏太快或太慢的音乐都不适于用来促进睡眠。节奏太快会让人紧张,太慢则会令人产生悬疑感。 医学实验证明,音乐的类型会影响脑部血液的循环,有的音乐会增加脑部的血量,使血液活动顺畅;有的相反,会降低血液循环的速度,缓和外界的刺激。例如在餐厅吃饭,柔和的音乐可使食欲及消化顺利,充份享受用餐的满足和愉悦,但是旋律快速的舞曲或节奏强烈的进行曲,则会使用餐的心情紧张,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 并非任何悦耳的音乐都可以达到提升心灵的疗效!根据美德日音乐心理学家研究实证指出:如果我们聆听的乐曲无法让我们感到亲切的话,是无法达到放松神经、解除压力的效果。大脑的α脑电波主宰人体安定平稳的情绪,透过聆听心灵治疗音乐,能有效加强α脑波,抑制或凌驾其它不安的脑波,以达到身心松弛、心境平和的效果。 体感音乐治疗的原理(二): ? ?hskchina ?中级粉丝 2 ?1楼 (二)体感音乐治疗的原理: 人类对于声音的感受源于振动。一般情况下,音乐是通过增幅器放大信号后从扬声器发

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 目前音乐治疗应用已颇广泛,但以心身疾病为多。音乐治疗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肿瘤的综分治疗中也有一定地位。专家认为肿瘤病人采用音乐疗法是治疗肿瘤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音乐对人体的作用,可改变肿瘤病人的情绪,调节免疫功能。根据音乐治疗法的理论,对病人进行音乐治疗,收到了明显的效果,音乐治疗前后状况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的提高。由此认为音乐治疗为提高肿瘤病人的心理和精神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方法。对晚期肿瘤病人进行音乐镇痛疗法10余年,确认音乐治疗对病人的身心有调节作用,对稳定情绪、防止紧张、消除疼痛有良好的效果,同时音乐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可以引导病人进人一个轻松愉快的境地,可起到分散患者注意力、掩盖和缓解疼痛的作用。其设有单独的治疗室,以活泼、轻松、舒展悠扬、宛转而流畅的民歌、轻音乐及抒情歌为主,音量以患者最舒适为度,治疗结束后可以互相交谈一些有趣的事情,避免一切紧张、焦虑及恐惧心理。心理干预对癌症放疗患者的治疗效果,认为在癌症放疗中配合想象与音乐疗法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焦虑和抑郁,提高生存质量。音乐治疗合并药物(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是一种更经济、更安全、依从性更好的疗法;并认为“音乐治疗”这种心理干预方法简便实用,可明显提高癌症化疗病人生活质量。研究发现,音乐治疗对缓解病人焦虑症状有积极作用。目前已证明了音乐疗法对不良应激、症状、不良情绪以及生存质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音乐疗法是一种低花费、易实行、低风险,并能够改善肿瘤患者生存体验的辅助疗法,能够在全球普遍使用。无论是对儿童还是成人肿瘤患者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音乐疗法摆脱了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将音乐、心理、社会、文化、美学等多方面的理论引入治疗中。音乐疗法存在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文教育的不断深化,在医护人员和音乐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科学和艺术完美结合的音乐疗法必将为患者创造一个更为良好的治疗和康复环境。并发现音乐治疗后情绪立刻改善;与对照组相比,住院期间音乐治疗组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作者认为音乐治疗可看作是一种心理干预方式,可用于改善患者的情绪障碍。 大自然中那些优美的音响亦会对癌症病人的康复产生十分有利的影响,如风吹树叶的飒飒声,山川小溪的潺潺声,海涛打岸的拍击声,以及虫鸣鸟语、松涛等汇成的天然交响乐可以醉人心肺,使人心旷神怡,胸怀开阔,精神放松,进而忘却病魔的苦痛。 养生保健:音乐治疗学是一门新兴的,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边缘交叉学科,是音乐在传统的艺术欣赏和审美领域之外的应用和发展。音乐在医学和心理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证明了人类的一个古老的信念:音乐具有驱病健身的作用。 音乐疗法的定义:音乐疗法是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音乐治疗为主,医学治疗为辅的一种治疗方法。它主要通过音乐艺术形式产生治疗效果,以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调、拍子以及音的强弱及其组合来治疗疾病,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经历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或增进心身健康的目的。 音乐疗法的机理:为什么“乐”能治病,“曲”可排忧呢? 音乐治疗做为自然、无创伤性疗法,应用于肿瘤临床,使患者在进行损伤性化疗的同时,聆听到优美、欢快、愉悦的音乐声波,无疑对患者的心身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每个人的大脑都有一个特定的音乐敏感区,每当外部的音乐语言与内部的心理频谱相对应时,就会产生巨大的谐振和深刻的共鸣。音乐声波作用于大脑,能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通过神经及神经体液的调节,使人体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等物质,对调节血流量,改

体感音乐疗法及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体感音乐疗法及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魏育林刘伟孔晶韩标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29 中国 体感音乐疗法(Vibroacoustic Therapy)是一种新兴的、涉及音乐、声学、物理、生物学、心理学、医学等多学科的艺术疗法。它可用于健康状态的维护,亚健康状态的调治和临床疾病的康复治疗和疾病的辅助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社会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这种具有的安全、无毒副作用、有效、低成本、娱乐性及可接受性强、易推广、家庭和机构均可应用等特点的疗法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接受和喜爱,并在欧美等国医疗机构,尤其是在康复治疗中得以应用。 一、形成和发展 Olav Skile[1-2]是挪威教育家和治疗家,从事重度认知和躯体障碍儿童的康复医疗工作多年。他发现将肌肉紧张痉挛的脑瘫儿童放在卧式大音箱上,播放音乐可使患儿愉悦、肌肉痉挛缓解并放松。他认为,这些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是音乐声波振动所致,便着手进行研究。 1982年国际音乐与医学学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上,该学者发表其研究结果: ①低频音乐声波振动可使人放松,而高频音乐声波振动可使人紧张度增高; ②节奏感强、音量大的音乐可引发人的攻击性,而节奏舒缓、音量适中或弱的音乐可 使人镇静和放松。 ③富含30 ~120Hz正弦波的音乐声波能达到心身放松治疗目的。 他首次提出体感音乐疗法的概念:通过听觉和触振动觉接收及传导的方式,使人体感知音乐,达到身心治疗目的。随后,欧美各国学者从人体心理、生理和行为等层面对体感音乐疗法进行研究,并在临床物理康复科、儿科、内科、外科、疼痛科、妇产科、临终关怀、心身疾病科、血液透析和心理科等临床学科内进行临床观察。与此同时,随着体感音响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类型的体感音响设备相继开发出来。 体感音乐|体感音乐床垫|体感音乐家具|体感沙发|振动床垫|按摩床垫 其中,日本音乐治疗联盟理事、工学博士小松氏[3-4]历经20余载,研究开发的第五代小型高效换能器的科技含量最高。该换能器能将音乐中16Hz ~150Hz低频电信号分拣出来并经过放大转换成物理振动。以此换能器为核心部件,小松氏相继开发出的不同类型的体感音乐治疗设备如床垫、足垫、靠垫、地台等,配以日本或西洋体感音乐光盘,在日本多家医院和休闲场所进行试用。临床观察表明,这种体感音乐治疗方法能缓解失眠症、紧张压力、抑郁状态、过敏性肠综合征、便秘、神经性贪食、厌学症等心身症状,同时也应用在输血、手术、血液透析、老年痴呆、便秘、褥疮的预防和治疗等方

体感音乐治疗系统平台

体感音乐治疗系统平台投标文书(参考) 【产品名称】体感音乐康复理疗系统(医用) 【型号】MBS-5800 【规格】长1900×宽900×厚40(mm) 【配置】体感音乐床垫1张,处方音乐CD 4张(分别为《班德瑞.仙境》、《深度睡眠》、《神秘园》、《五行音乐》其它特殊治疗效果音乐) 【售价】49850元/套 【产品简介】 国际流行非药物自然疗法!世界卫生组织权威评价,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研所、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北京空军总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等一流科研、医疗机构共同参与验证,概念新颖,疗效独特,适合各类亚健康状态调整。 体感音乐疗法,就是将音乐中15-150Hz的低频信号分拣出来,再经过增幅放大和物理换能,转换成低频振动,作用于人体传导感知。尤其是20-50Hz的频率音响技术,这种近乎“1/f波动”的完美谐振(即一种处于“不规则中的规则”的正弦波),最能使人感到安全舒适,并具有冥想静心、舒眠减压、快速消除疲劳、改善人体微循环和调整自律神经等作用。 这个快节奏和高度物质化的社会里,人们需要用音乐来填补思想的真空,用静谧来平衡忙碌的生活。而体感音乐疗法的出现,使得传统音乐疗法有了革命性的突破,并在悄悄改变着人们“用耳朵听音乐”的习惯……有了体感音乐按摩系统,人们可以在享受按摩的同时也享受到听觉系统带来的愉快,可谓是双管齐下! 一个专为身心疲惫人士设计的身-心-灵养护场所。在这个特殊的空间里:地板是特制的(音波地板),音乐是冥想和悠远的(即Meditation Music),境界是忘我和超脱的…… 让人置身于这样的环境:首先会通过身体的接触和骨骼传导作用,快速消除疲劳、改善人体微循环和调整自律神经等;再配合梦幻般的视听场景,真正给您提供一种前所未有的“心灵深度滋养”,诱发α脑波(即:让大脑产生频率为8~14HZ的α优势波,此时人的意识最清醒、身体最放松、身心能耗最低),并提供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桥梁! 体感音乐治疗系统集催眠、放松、理疗、养生保健于一身,真正做到“在娱乐中保健、在睡眠中康复、在享受中治疗”,适合长期使用。体感音乐技术在国际运用20多年来,一直受到众多专业医疗人士的认可,并不断更新发展,梦博士结合现代最新的数字智能音乐控制及安全材料开发研制了最新一代体感音乐系统。

2016下半年音乐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

2016下半年音乐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 2016下半年音乐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 小学音乐《大家一起来》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小学音乐《大家一起来》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一)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欣赏孙悦演唱《大家一起来》视频,导入新课教学。 2.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大家一起来》:提问:这首歌曲是什么情绪? 师:这首歌曲活泼欢快,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 (2)复听: 提问: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旋律、节奏有何特点?有没有相同的部分? 回答:这首歌曲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旋律优美、运用了切分节奏。第二部分旋律跳跃、节奏紧凑。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相同。 (3)欣赏《大家一起来》动画,跟录音轻声学唱歌曲。 在学唱歌曲时,教师指导学生唱准歌曲中的变化音和切分节奏。 (4)老师弹唱歌曲,与学生形成对比,体会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巩固提高 (1)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分组展示。 (2)评选。(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 ①每一项由学生自主投票选举。 ②颁奖。 (3)跟着音乐表演韵律操。 4.课堂小结 这首歌曲节奏明快、旋律流畅,在人们当中广泛流传。通过小组的合作创编,激发了我们对舞蹈的兴趣,培养了同学们的创新能力,相信同学们今后一定能创编出更有创意、更具特色的韵律操。 (二)板书设计 大家一起来 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特点,创编动作。 答辩题目解析: 1.节拍和节奏的概念【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各种相同或不同时值的音符或休止符的有机序列组合,表示音的长短关系,称之为节奏。有重音的以及无重音的同样时间片段,按照一定的次序循环重复,称之为节拍。节拍是用强弱关系来组织音乐的。 2.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当你在课堂上讲授切分节奏等重点内容的时候,有两名学生却在交头接耳。请谈谈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教学能力问题】 【参考答案】 作为一名音乐老师,维持课堂纪律、保证学生们集中注意力听课,尤其是学习课程的知识性重点内容,是我的基本职责。因此,面对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交头接耳的状况,我会立即思考解决办法,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听课上,并保证他们能完整地学到我所讲授的内容。我主要会采取课上示意、课下交流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课上示意。我会先将语调升高、暂停授课、眼神暗示、点名作答等方法提醒交头接耳的两位同学,维护好学生尊严。 其次,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结构,调整学生的注意力。我会合理安排音乐课教学时间,做到动静结合,让学生带着兴趣在有张有弛的氛围中学习。 再次,课下交流。课余时间,我会以谈心的方式,找该学生聊一聊。倾听他对音乐课程内容讲授的想法,检验他的学习效果。同时明确告诉他在音乐课堂上交头接耳的不良影响,既耽误自己听课,又会对其他同学形成不良的暗示。相信他能意识到自己上课交头接耳是一个扰乱课程秩序的行为,并且自觉主动的改掉自己的坏习惯。 最后,在日后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多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表扬学生,使学生增强自信,发挥音乐潜能。 [page]小学音乐《娃哈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