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车身术语(新)

汽车车身术语(新)

汽车车身术语(新)
汽车车身术语(新)

车身:

body 供驾驶员操作,以及容纳乘客和货物的场所。主要作用是为乘员提供安全、舒适的乘坐环境,隔绝振动和噪声,不受恶劣气候的影响。包括车身本体和装饰件、开启件、机构件、附件及其它可拆卸结构件。

承载式车身:

unitized body ,integral body 无独立车架的整体车身结构形式

半承载式车身:

semi-integral body 车身与车架刚性连接,车身部分承载的结构形式

非承载式车身:

separate frame construction 悬置于车架上的车身结构形式

一厢式车身:

one box type body 发动机舱、客舱和行李舱在外形上形成一个空间形态的车身两厢式车身:

two box type body ,hatch back body 发动机舱、客舱和行李舱在外形上形成两个空间形态的车身三厢式车身:

three box type body 发动机舱、客舱和行李舱在外形上形成各自独立形态的车身封闭车身:

closing body 顶盖作为车身本体一部分的车身

开式车身:

opening body, convertible body 客舱顶为敞顶或客舱顶按需要可启闭的车身

驾驶室:

cab, front body 载货汽车的车身

平头驾驶室:

forward control cab, cab over engine 发动机一半以上的长度位于风窗玻璃最前端的后方的驾驶室长头驾驶室:

conventional cab, normal control cab 有车前板制件,除平头驾驶室以外的驾驶室

翻转式驾驶室:

tilting cab 可整体向前倾翻的驾驶室

单排座驾驶室:

single cab 只有一排座位的驾驶室

双排座驾驶室:

double cab, crew cab 有前后两排座位的驾驶室

带卧铺驾驶室:

sleeper cab, cab with bed 设有卧铺的驾驶室

涂装车身:

body on primer 经过涂装后的白车身(primer:

底漆)

白车身:

BIW (body in white),blank body 由车身本体、开启件及其它可拆卸结构件组成的总成

车身本体:

main body, body structure 结构件与覆盖件焊接或铆接后不可拆卸的总成

车身骨架:

body skeleton 主要为保证车身的强度和刚度而构成的空间框架结构

驾驶区:

乘客区:

客舱:

passenger space 供乘员使用的区域,及驾驶区和乘客区的总称

发动机舱:

行李舱:

车身前部:

front body 客舱以前的车身部分

车身后部:

rear body 客舱以后的车身部分

车身底部:

under body 客舱、发动机舱、行李舱底部的总称

车身侧部:

side body 车身侧面部分的总称

车身裙部:

skirt 地板以下的车身侧围部分

地板系统:

floor 位于车身的地部,由骨架、板件、地谈及有关车身附件等组成的零部件的总称

前围系统:

body front wall, front face 位于客舱的前部,由骨架、板件、风窗玻璃及有关车身附件等组成的零部件的总称侧围系统:

body side wall 位于客舱和行李舱的两侧,由骨架、板件、侧窗及有关车身附件等组成的零部件的总称后围系统:

body back wall, body rear wall位于客舱的后部,由骨架、板件、后窗玻璃及有关车身附件等组成的零部件的总称顶盖系统:

roof 位于客舱的顶部,由骨架、板件、内饰及有关车身附件等组成的零部件的总称

车门系统:

door 车身上的门,由板件、内饰、玻璃及车门附件等组成的零部件的总称

车身覆盖件:

cover panel 覆盖在车身骨架表面上的板制件

车身结构件:

body structural, body skeleton, body frame 组成车身本体,支撑覆盖件,并保证车身强度和刚度的零部件车前板制件:

front body shell, front sheet metal 车身前部覆盖发动机和车轮的零部件的总称

开启件:

机构件:

hardware 具有操纵、运动、连接功能的部件

装饰件:

trim, garnish 起装饰和保护作用的部件

附件:

body accessories车身中具有独立功能并成为一个分总成的部件。如后视镜、刮水器等

限位器:

check stop 限制开启部件开度的机构

调整机构:

adjuster 由于使用功能的需要,车身上可调部件的总称

防盗装置:

anti-theft 汽车上用于防止盗窃的装置

空气调节系统:

HVAC(Heating Ventil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climate control用于调节客舱内温度、湿度、通风量的零部件总成

约束系统:

restrains 客舱内为控制人员、物品的移动而设置的约束装置的总称

门洞:

door opening 车身上与车门配合的净开口

门框:

door frame 组成门洞的封闭框架

门槛:

rocker 门框下边部分的零部件

车身支点:

jacking point 车身上为装配、修理汽车而设计的支撑点

xx安装固定点:

seat belt anchor point 指车身或座椅构架上用于安装固定安全带总成的那部分零部件座椅固定点:

seat anchor point 车身上用于安装座椅的那部分零部件

安全出口:

emergency exit 在紧急情况下供乘员撤离的出口。包括安全门、安全窗和安全顶窗通道:

gang way 乘客从某(排)座位至其它(排)座位或至乘客门最上一级踏步板边缘的行走空间。它部包括:

(a)座位前面300mm的空间;(b)踏步板或楼梯上方的空间;(c)座位所占用的空间。

引道:

access passage由乘客门或安全门至通道的过道

内饰:

interior trim 车身内部的装饰脚部空间:

foot room 客舱内供乘员乘坐时角部活动的空间

头部空间:

head room 客舱内供乘员乘坐时头部活动的空间

车身悬置:

body mounting 连接车身和车架的柔性装置

结构术语

板制件:

panel 经压力或其它加工方法形成的薄板件

蒙皮:

out panel, skin 安装于骨架外部的具有防护和增强作用的板件xx:

post, pillar 起竖直支撑作用的部件或构件

xx:

cross member 横向设置的梁结构件

纵梁:

longitudinal rail 纵向设置的梁结构件

地板通道:

floor tunnel 地板中央,纵向覆盖传动轴或排气管的地板凸起部分前端框架:

GOP(grill opening panel)位于车身前端与左、右翼子板相连的部分

玻璃导轨:

glass run rail 供玻璃移动的槽型轨道,用于固定玻璃导槽

杆件:

rod 杆状的部件

加强件:

reinforcement, stiffener 局部增加强度和刚度的部件

滚压件:

rolled part 板件通过滚压形成的零件

固定件:

retainer, fixed part 起安装、定位和稳定结构作用的部件

角撑件:

gusset 位于零件交接部位,用于提高局部强度和刚性的角形部件

护板:

fender, shield 具有防护、装饰作用的板件

挡板:

baffle 起遮挡和隔离作用的板件

衬板:

patch 具有增强或调整作用的板件

连接板:

connecting panel 起连接作用的板件

支架:

support 起支撑作用的部件

托架:

bracket 固定悬臂零件的部件

护栏:

grill guard 具有防护、隔离作用的栅栏状部件

衬垫:

pad 起隔离或减震作用的部件

铰链:

hinge 绕轴线转动的零部件的连接件

锁扣:

striker 起锁止作用的零件

罩:

boot 对某些机构起防护和遮盖等作用的壳体构件盖:

cover, lid 对开口或孔起防护和遮盖作用的构件

压条:

trim strip 条形压紧件

卡扣:

clip 通过压按起固定作用的零件

夹片:

clip 焊接或固定在车身上用于固定管路、线束的零件导向限位块:

stopper 起导向限位作用的部件

roof drip channel 用于引导雨水流向的槽

槽:

gutter, guide, groove 断面形状为凹形,可起导向或固定作用的结构

筋:

rib 增强零件刚性的凹凸形状

翻边:

flange 零件边缘翻起的部分

密封件:

seal 起密封作用的部件

零部件术语

地板:

floor panel, floor board 车身底部的板件

地板xx:

body understructure, foundation, floor member 位于车身底部,用于搁置地板并起加强作用的梁结构件门框下边梁:

rock panel, side sill 车身两侧下部连接前、后立柱的边梁

踏步板:

step plate 供上下车踏脚的部件

地毯:

floor mat, carpet 翻盖在地板表面,起装饰和隔热作用的零部件

dash panel, firewall 驾驶区前面的挡板

前围上盖板:

cowl top 风窗下部的外层盖板

前围外侧板:

cowl sideouter panel 位于前围外部两侧的竖板

前围内侧板:

cowl side inter panel 位于前围内部两侧的竖板

风窗框:

windshield opening 安装风窗玻璃用的框架

风窗玻璃:

windscreen glass 车身前窗的玻璃

仪表板:

instrument panel 位于客舱前方,供安装指示器和操纵件的部件副仪表板:

console 位于驾驶员旁边,用于安装辅助指示器和操纵件的部件

杂物箱:

通风口:

air vent 供客舱内空气进出的部件

侧围板:

side panel 客舱侧部的覆盖件

侧窗:

side window 侧围上供乘员采光、通风的窗

后侧窗:

quarter window 位于侧围后部的窗户顶盖内饰板:headliner 位于客舱顶部具有装饰、隔热和软化作用的部件车门:

door 能开闭,供乘员进出、货物装卸的门

驾驶员门:

driver door 供驾驶员上、下车的门

乘客门:

passenger door 供乘客上、下车的门

背门:

back door 位于车身后背部的门

车门防撞xx:

intrusion beam 车门内外板之间用于防止侧向撞击的加强梁

门窗框:

window frame 车门上的窗框

车门玻璃:

door glass 装在车门上的玻璃

玻璃导槽:

glass run channel 供玻璃移动的槽型轨道并起密封作用的非金属件车门挡水膜:

water shield 位于车门内板与内饰之间,起挡水作用的薄膜

车门内饰板:

door inner trim 车门内侧的装饰性部件

文件袋:

pockets 客舱内用于装文件的袋

内开手柄:

inner door handle 从车的内部开启车门的手柄

外开手柄:

outer door handle 从车的外部开启车门的手柄

内锁按钮:

door inside lock knob 车门内侧锁止按钮

角窗:

door ventilation glass 位于车门上的角形窗户,有的可以打开,供通风用

保险杠:

bumper 为了减轻车身在冲撞时的损伤,安装在汽车前后端的保护装置

保险杠缓冲块:

bumper guard 位于保险杠上吸收冲撞能量的部件

保险杠支架:

bumper stay, bumper arm 将保险杠连接于车身或车架的支架

散热器面罩:

radiator grill 车身前部供散热器通风并起装饰作用的构件

翼子板:

wing fender 位于车身两侧,遮盖车轮的车身外板

发动机罩:

hood 发动机舱的罩

挡泥板:

fender 位于车轮前后或内侧纵向,用于遮挡车轮运转时溅起的泥水及飞石的部件加油口盖:

fuel filler lid 车身上油箱口的盖

行李箱盖:

trunk lid, deck lid 行李箱的盖板

行李舱门:

行李舱隔板:

trunk shell panel 行李舱上部、分隔行李舱和客舱的隔板

安全顶窗:

escape hatch 在紧急情况下供乘员撤离的车顶出口

安全窗:

emergency window 在紧急情况下,可打开或击碎玻璃以供乘员撤离的窗

xx:

emergency door 在紧急情况下,供乘员撤离的门

拉手:

hand pull 用于启闭罩盖的手把

手柄:

handle 用于操作实现某一功能的部件

扶手:

assist grip 供乘员手扶的部件

前围骨架:

front wall frame, front wall skeleton 位于车身前部的骨架

前围搁xx:

front end shelf beam 前围骨架上搁置地板的横梁

前围裙边梁:

front end cross sill 前围骨架底部的横梁

侧围骨架:

side wall frame, side wall skeleton 前围骨架底部的横梁

侧围xx:

side wall pillar 侧围骨架中支撑顶盖,安装侧窗且延伸至腰梁下方的立柱

侧窗xx:

side window pillar 位于腰梁上方,供安装侧窗和支撑顶盖的立柱

裙xx:

skirt pillar 位于车身裙部并直接支撑腰梁的立柱

门xx:

door pillar 侧围骨架中,用于支撑顶盖并安装车门的立柱腰梁:

waist rail, belt rail 侧围骨架中,侧窗下的纵梁

侧围搁xx:

side shelf member 侧围骨架中,用于搁置地板的纵梁

侧围裙边梁:

side skirt rail 侧围骨架底部的纵梁

滑门导轨:

slide door rail 为侧滑门开闭而设置的导轨

后围骨架:

rear end frame, rear end skeleton 位于车身后端的骨架

后围搁xx:

rear end shelf 后围骨架中搁置地板的横梁

后围裙边梁:

rear end cross sill 后围骨架底部的横梁

顶盖骨架:

roof frame, roof skeleton 位于车身顶部的骨架

底架:

body understructure 客车车身底部的构架

伸缩篷:

flexible tarpaulin 铰接客车中能满足主、副车相对运动的软车身

中间框架:

contral frame 铰接客车中,位于铰接部分中间保持车身外形并调节伸缩篷角位移的构件梭梁:

stabilizer beam 位于中间框架底部,并受等分机构约束而使其始终处于转角平分线上的横梁篷杆:

tarpaulin rob 固定于中间框架两侧,主要承受伸缩篷重力的“Ⅱ”型构件

附件术语

刮水器:

wiper 清除玻璃外表面的雨水、雪、及灰尘等的装置洗涤器:

washer 向玻璃上喷洗涤液的装置

暖风装置:

heater 为客舱提供采暖和起除玻璃上的霜和雾的装置制冷装置:

A/C, air conditioner 为客舱、货舱提供冷气的装置下视镜:

under view mirror 安装在车身外部,为驾驶员提供下方视野的装置

座椅:

seat 客舱内供乘员乘坐的装置

头枕:

head rest, head restrain 用以限制乘员头部相对于躯干向后移动的弹性装置,其作用是发生撞车事故时,减轻乘员颈椎可能受到的损伤

折叠椅:

folding seat 可折叠的座具

卧铺:

sleeper 供乘员躺卧休息的装置

门锁:

door latch 锁止车门的机构,包括锁体、挡块(或锁扣)、内外操纵机构和内外锁止机构门铰链:

door hinge 与车门和车身相联接,能够绕同一轴线迥转且相互结合部件的总称

窗锁:

window latch 锁止窗的装置

玻璃升降器:

window regulator 操纵车门玻璃升降,并能按要求停留在任意位置的装置

气弹簧:

gas spring 利用自身蓄能助理的撑杆

xx:

seat belt, safety belt 当汽车紧急制动或碰撞时,能防止或减轻乘员所受伤害的带状结构安全装置安全气囊:

air bag, safety bellow 在汽车发生剧烈碰撞时,能自动张开以起保护乘员作用的缓冲装置

儿童约束装置:

tether,child restraint system 客舱中为保护儿童而设置的约束装置

烟灰盒:

ash tray, ash receptacle 客舱内盛放烟灰的盒子

点烟器:

cigar lighter 客舱内供乘员点烟的装置

衣帽钩:

coat hook 客舱内供乘员挂衣帽的零件

顶窗:

sky-light window 位于顶盖上,用于采光或通风的装置

防擦条:

antiscuff rib 车身上防止擦碰并起装饰作用的条形零件

扰流板:

spoiler 为调整行驶中车身周围的气流而设置的附加部件行李架:

luggage rack, parcel shelf 放置行李的构架

行李梯:

luggage ladder 用于到车顶行李架上提放行李的梯子楼梯:

stairs 双层客舱内供乘员上下用的阶梯电子线路牌:

guide board 行车线路指示牌

投币箱:

coin box 乘客投币用的箱体

售票台:

conductor table 售票员的工作台

汽车术语

货车(载货汽车):

Motor truck

微型货车:

Mini-truck

轻型货车:

Light truck

中型货车:

Medium truck

重型货车:

Heavy truck

xx汽车:

汽车车身参数介绍:离去角

汽车知识 汽车车身参数介绍:离去角 汽车作为一种现代交通工具,已经于当今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随着汽车在日常生活中的日益普及化,人们对了解汽车各项相关专业知识的渴望也日益迫切。今天,我们就以大家能够易懂的解释开始下面汽车车身参数介绍:离去角。 ●离去角 离去角是指汽车满载静止时,自车身后端突出点向后车轮引切线与路面之间的夹角,即是水平面与切于车辆最后车轮轮胎外缘(静载)的平面之间的最大夹角,通常单位为度(°)。位于最后车轮后面的任何固定在车辆上的刚性部件不得在此平面的下方。它表征了汽车离开障碍物(如小丘、沟洼地等)时,不发生碰撞的能力。离去角越大,则汽车的通过性越好。 更多信息: 财务知识驾驶频道驾驶知识驾驶题库交通法规 四驱类型之一:全时四驱(AWD) 此类型下,汽车在行驶的任何时间,所有轮子均独立运动。全时全轮驱动车辆会比两驱车型(2WD)拥有更优异与安全驾驶基础,尤其是碰到极限路况或是激烈驾驶时。理论上,AWD 会比2WD拥有更好的牵引力,车子的行驶是依据它持续平稳的牵引力,而牵引力的稳定性主要由车子的驱动方法来决定,将发动机动力输出经传动系统分配到四个轮胎与分配到两个轮胎上做比较,其结果是AWD的可控性、通过性以及稳定性均会得到提升,即无论车辆行驶在何种天气以及何种路面(湿地、崎岖山路、弯路上)时;驾驶员都能够更好的控制每一个行迹动作,从而保证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而在驾驶时,全时全驱的

转向风格也很有特点,最明显的就是它会比两驱车型转向更加中性,通常它可以更好的避免前驱车的转向不同和后驱车的转向过度,这也是驾驶安全性以及稳定性的特点之一。也正因为AWD的存在,为汽车提供了“主动安全、主动驾驶”的机会。目前应有这种技术的厂家已经有不少,这其中包含我们熟悉的奥迪Quattro、大众4motion、奔驰4MATIC、讴歌SH-AWD 等等。 四驱类型之二:适时四驱(Real-Time) 单纯从字面来理解,就是指只有在适当的时候才会的四轮驱动,而在其它情况下仍然是两轮驱动的驱动系统。这个名称是有别于需要手动切换两驱和四驱的分时四驱,以及所有工况下都是四轮驱动的全时四驱而来的。相比全时四驱,适时四驱的结构要简单得多,这不仅可以有效也降低成本,而且也有利于降低整车重量。由于适时四驱的特殊结构,它更适合于前横置发动机前驱平台的车型配备,这使得许多基于这种平台打造的SUV或者四驱轿车有了装配四驱系统的可能。前驱平台相对于后驱平台本身就有着诸多优势,如更有利于拓展车内空间、传动效率更高、传动系统的噪音更小等等。这些优点对于小型SUV,特别是是发动机排量较小的SUV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当然,适时四驱的缺点仍然是存在的,目前绝大多数适时四驱在前后轴传递动力时,会受制于结构本身的缺陷,无法将超过50%以上的动力传递给后轴,这使它在主动安全控制方面,没有全时四驱的调整范围那么大;同时相比分时四驱,它在应对恶劣路面时,四驱的物理结构极限偏低。 四驱类型之三:分时四驱(PART-TIME 4WD) 这是一种驾驶者可以在两驱和四驱之间手动选择的四轮驱动系统,由驾驶员根据路面情况,通过接通或断开分动器来变

汽车车身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精品文档一.名词解释各种冲压加工方法)的适应能力。 1、冲压成形性能:板料对冲压成形工艺( 2、冲裁:利用冲裁模在压力机上使板料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分离的冲压分离工序。 、冲模的闭合高度H:指行程终了时,上模上表面与下模下表面之间的距3 离。冲模的闭合高度应与压力机的装模高度相适应。 弯曲件从模具里取出后,中性层附近的纯弹性变形以及内外侧区、回弹现象:4使其弯曲件的形状和尺寸都发生与加载时变形域总变形中弹性变形部分的恢复,方向相反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之为弯曲件的回弹。拉深:是利用拉深模将已冲裁好的平面毛坯压制成各种形状的开口空心零5、 件,或将已压制的开口空心毛坯进一步制成其他形状、尺寸的冲压成形工 序,也称拉延或压延。 。与拉深前毛坯直径D的比值,即m=d/D6、拉深系数m:拉深后圆筒形零件直径d用各种不同变形性质的局部变形来改变毛坯的形状和尺寸的冲压、局部成形:7 形成工序。利用模具强迫板料厚度减薄和表面积增大,获得所需几何形状和尺寸的8、胀形: 零件的冲压成形方法 9、翻边:利用模具把板料上的孔缘或外缘翻成竖边(侧壁)的冲压方法凹模圆角外,被压料圈压紧的毛坯部分10、压料面:在模具制造过,图):DL图设计法即冲压工艺过程图法11、冲压工艺过程图(DL图设计法,用于汽车覆盖件产品的冲压工艺性分析和模程中,应采用先进的DL具设计结构分析,指导模具设计和制造。指被焊材料在采用一定的焊接工艺和结构形式下,能后获得较好12、焊接性能:焊接结构的接头的难易程度。相邻装配单元的结合面称为分离面13、车身结构分离面:为装配和固定焊件接头的位置而进行的焊接定位焊:14、利用电流流经工件接触区域产生的电阻热将工件结合后施加电压,电阻焊:、15 其加连续缝焊、:。缝焊分为16、缝焊:通过滚盘电极与工件的相对运动产生密 封焊缝断续缝焊、步进缝焊。作为保护气的气体保护电弧焊。整个焊接过程利用CO217、二氧化碳保护焊:由无数个熔滴过渡过程组成。激光焊:是以聚焦激光束轰击焊件所产生的热量进行焊接的方法。18、 夹具:19、焊缝:由装卸小车、主控台、随行工装、焊接(WFMS)20、柔性焊接生产线站、存放台组成。 指在夹具夹紧力作用下点焊连接前零件与零件在焊接处21、偏差配合点焊装配:不能完全贴合而仍有偏差时的点焊装配。、涂装:指涂料涂至清洁的物面上干燥成膜的工艺。22 将车身制件金属表面的油脂除掉的过程23、脱脂:。??° 氢脆±缓蚀剂可防止因氢原子扩散至金属内部形成、24酸洗用缓蚀剂:缓蚀剂 具有选择吸附性,有选择的在金属表面活性区域以吸附的方式形成保 铁锈和氧化皮表面不带电荷所以不产生吸阻止酸铁继续反应达到缓蚀作用。护,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附膜。 25、磷化处理:用磷酸或锰、铁、锌、镉的磷酸盐溶液处理金属表面,生成不溶于水的磷酸盐薄膜的过程 二.填空题

汽车知识分享:国家标准——车身术语中英文对照

汽车车身术语中英对照(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4780-2000汽车车身术语(部分) Terms for motor vehicle body 规定了汽车车身的术语及其定义 汽车车身术语分为设计术语,结构术语,零部件术语,附件术语。 车身:供驾驶员操作,以及容纳乘客和货物的场所。主要作用时为乘员提供安全、舒适的乘坐环境,隔绝振动和噪声,不受恶劣气候的影响。包括车身本体和装饰件、开启件、机构件、附件及其他可拆卸结构件。/body 承载式车身:无独立车架的整体车身结构形式。/unitized body;integral body 半承载式车身:车身与车架刚性连接,车身部分承载的结构形式。/semi-integral body 非承载式车身:悬置于车架上的车身结构形式。/separate frame construction 一厢式车身:发动机舱,客舱和行李舱在外形上形成一个空间形态的车身。/one box type body 两厢式车身:发动机舱,客舱和行李舱在外形上形成两个空间形态的车身。/two box type body;hatch back body 三厢式车身:发动机舱,客舱和行李舱在外形上形成各自独立形态的车身。/three box type body 白车身:由车身本体、开启件及其他可拆卸结构件组成的总成。/BIW(body in white) 内饰:车身内部的装饰。/interior trim 腰线:位于侧窗下部,贯穿前后的造型特征线。/waist line;belt line 开缝线:车门、发动机罩、行李舱盖等覆盖件上的边界线。/opening line 蒙皮:安装于骨架外部的具有防护和增强作用的板件。/out panel;skin 流水槽:用于引导雨水流向的槽。/foot drip channel 风窗玻璃:车身前窗的玻璃。/windscreen glass 仪表板:位于客舱前方,供安装指示器和操纵件的部件。/instrument panel 刮水器:清除玻璃外表面的雨水、雪及灰尘等的装置。/wiper 头枕:用以限制乘员头部相对于躯干向后移动的弹性装置,其作用是发生撞车事故时,减轻乘员颈椎可能受到的损伤。/head rest;head restrain 安全带:当汽车紧急制动或撞车时,能防止或减轻乘员所受伤害的带状结构安全装置。/seat belt;safety belt 安全气囊:在汽车发生剧烈碰撞时,能自动张开以起保护乘员作用的缓冲装置。/air bag;safety bellow 防擦条:车身上防止擦碰并起装饰作用的条形零件。/antiscuff rib 扰流板:为调整行驶中车身周围的气流而设置的附加部件。/spoiler

汽车车身制造工艺学

一、车身分类 按承载形式分为承载式车身与非承载式车身 二、车身三大制造工艺:冲压、装焊、涂装 三、冲压工序中最常用的、典型的四个基本工序:冲裁(包括冲孔、落料、修 边、剖切等)、弯曲、拉深、局部成形(包括翻边、胀形、校平和整形工序等)。 五、板料对冲压成形工艺(各种冲压加工方法)的适应能力称为板料的冲压成形性能。 六、成形极限图(FLD)是用来表示金属薄板在变形过程中,在板平面内的两个主应变的联合作用下,某一区域发生减薄时可以获得的最大应变量。(图形的大概形式要知道)。 七、成形极限图应用 a 局部拉裂(减小长轴应变、增大短轴应变) b. 合理选材 c. 提高成形质量(破裂、起皱) 八、力学性能指标对冲压性能的影响 a 屈服强度:小,易变形,贴膜性、定型性好 b 屈强比:小,易变形,不易破裂 c 均匀延伸率:大,冲压性能好 d 硬化指数:大,冲压性能好,但也有负面影响 e 厚向异性系数:大,冲压性能好 f 板平面各向异性系数:小,有利于提高冲压件质量 第二章冲裁工艺 一、冲裁:利用冲裁模在压力机上使板料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分离的 冲压分离工序。(名词解释) 二、冲裁的变形阶段: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断裂阶段。 三、冲裁断面三个特征区:圆角带、光亮带、断裂带、(毛刺)。 四、冲裁间隙是指凸、凹模刃口工作部分尺寸之差,通常用Z表 示双面间隙,C表示单面间隙。(名词解释) 五、P24 冲裁间隙的影响理解一下。 六、冲裁力:指在冲裁时材料对模具的最大抵抗力。(名词解释) 七、降低冲裁力的措施: a 加热冲裁; b 斜刃冲裁; c 阶梯冲裁 八、冲裁力包括:卸料力、推件力、顶件力。 九、冲模的种类: 工艺性质: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成形模等; 工序组合:单工序模、连续模和复合模; 材料送进方式:手动送料模、半自动送料模、自动送料模; 适用范围:通用模和专用模 导向方式:无导向模、导板导向模、导柱导套模; 冲模材料:钢模、塑料模、低熔点合金模、锌基合金模 十、冲模的闭合高度H:指行程终了时,上模上表面与下模下表面之间的距 离。冲模的闭合高度应与压力机的装模高度相适应。(名词解释) 十一、冲裁件缺陷原因与分析(简答) a 毛刺产生的原因 冲裁模刃口间隙大或不均匀;

汽车十大新技术

一、沃尔沃Drive-E动力总成 Drive-E动力系统覆盖了新款发动机和新变速箱,设计目的在于将驾乘舒适提升到新的尺度,而小型化技术使得气缸数目对于动力和运动驾控性能不再重要,四缸发动机完全能够取代原先六缸发动机的角色。新发动机采用了一系列先进技术,包括全球首创的i-Art喷射技术,以及汽油发动机将压缩机和涡轮增压器融合为一体。全新的动力总成将用于沃尔沃新款S60、V60、XC60等多款车型中。 汽车发动机的气缸数经历了从少到多再到少的过程,那是因为随着发动机技术的进步,如今以更少的气缸数能够达到多缸发动机的动力,此外还拥有更低的碳排放量。不仅是沃尔沃,整个汽车行业都在朝着这一方向前行。相信未来的汽车在追求动力的同时会越来越环保。 二、奔驰9G-Tronic变速箱 奔驰在今年7月宣布将在E350 BlueTEC车型上搭载最新研发的9速变速箱,这也是首款适用于后驱、四驱、混合动力总成并带有变矩器的9速自动变速箱。在未来几年内,奔驰的大部分车型系列都将逐渐配备。 9速变速箱中采用了新颖的直接控制系统,从而使得齿轮的换挡过程进一步缩短,换挡的动力中断更难以被察觉。将双扭转阻尼器和离心摆技术相结合,提供了更佳的换挡舒适性。由于齿比变得更加宽泛,因此现在以较低的发动机转速也能达到较高的车速。开发工程师的重点设计区域是变速箱内的紧凑型轻质结构。尽管额外增加了两个齿轮,新的变速箱所占的空间与上一代E350变速箱相同,此外,它更轻。两件式发动机壳体设计被保留了下来,变矩器外壳则由铝材制造,而变速箱壳体则由镁合金制造。 众所周知,变速箱档位越多,档位间的差异就越小,换挡感受因此也更平顺,多档位变速箱也成为了今后的趋势。不过即便如此,专业人士指出,一般汽车变速箱的档位极限为10档,更多的档位会另机械结构过于复杂,为后期维护带来不便。 三、本田基于专用短波通讯的V2P/V2M技术 本田今年9月在底特律演示了两项安全技术,分别是V2P(车对行人)及V2M(车对骑车者)技术,目前这两项技术正处于试验阶段。该技术基于专用短波通讯(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s,DSRC)方式进行信息交换,防止车辆与行人和骑车者之间发生碰撞。 V2P技术利用智能手机与周围车辆的协作通信(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进行检测工作,并能够同时向司机和行人发出视觉和听觉警报。利用行人智能手机的GPS导航应用,与周围车辆在5.9GHz的短程通讯频带进行信息交流,通过实时信息交流获取信息得知是否行人与车辆会发生碰撞。V2P系统主要用于检测司机视线无法波及到的情景,例如一辆车后或路边突然窜出的行人。智能手机应用检测行人位置、方向、速度,并通过短波通讯技术,获取周围车辆的位置、方向及速度,若系统计算后认为两者或多者保持原有状态继续运动会发生碰撞,则会在手机屏幕上弹出警告消息。V2M则是基于相似原理工作。 可以说,这两项技术是继V2V/V2I后的拓展应用。此前的V2X概念仅包括V2V和V2I,今后还将加入V2M与V2P。自动驾驶技术的最终目的是实现“零事故率”,而只有当车辆与所有的道路使用者之间都能形成有效快速地“沟通”时,这一愿景才能够实现。本田朝着正确的方向更进了一步。 四、宝马i3简化模块架构 宝马i3四座紧凑型掀背车是宝马旗下电动车子品牌i的首款车型,由Megacity Vehicle概念车衍生而来。该车在电动车轻量化方面取得长足进展,成为同级别最轻的电动车。 宝马i3全重2,634磅,约合1,195千克,采用了碳纤维车身和铝制底盘,宝马称该重量较其

汽车车身参数介绍:座位数

汽车知识 汽车车身参数介绍:座位数 汽车作为一种现代交通工具,已经于当今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随着汽车在日常生活中的日益普及化,人们对了解汽车各项相关专业知识的渴望也日益迫切。今天,我们就以大家能够易懂的解释开始下面汽车车身参数介绍:座位数。 ●座位数 座位数指的是汽车内含司机在内的座位,一般轿车为五座:前排坐椅是两个独立的坐椅,后排坐椅一般是长条坐椅。 一些豪华轿车后排则是两个独立的坐椅,所以为四座。 某些跑车则只有前排座椅,所以为两座。 商务车和部分越野车则配有第三排座椅,所以为六座或七座。更多信息: 财务知识驾驶频道驾驶知识驾驶题库交通法规 四驱类型之一:全时四驱(AWD) 此类型下,汽车在行驶的任何时间,所有轮子均独立运动。全时全轮驱动车辆会比两驱车型(2WD)拥有更优异与安全驾驶基础,尤其是碰到极限路况或是激烈驾驶时。理论上,AWD 会比2WD拥有更好的牵引力,车子的行驶是依据它持续平稳的牵引力,而牵引力的稳定性主要由车子的驱动方法来决定,将发动机动力输出经传动系统分配到四个轮胎与分配到两个轮胎上做比较,其结果是AWD的可控性、通过性以及稳定性均会得到提升,即无论车辆行驶在何种天气以及何种路面(湿地、崎岖山路、弯路上)时;驾驶员都能够更好的控制每一个行迹动作,从而保证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而在驾驶时,全时全驱的转向风格也很有特点,最明显的就是它会比两驱车型转向更加

中性,通常它可以更好的避免前驱车的转向不同和后驱车的转向过度,这也是驾驶安全性以及稳定性的特点之一。也正因为AWD的存在,为汽车提供了“主动安全、主动驾驶”的机会。目前应有这种技术的厂家已经有不少,这其中包含我们熟悉的奥迪Quattro、大众4motion、奔驰4MATIC、讴歌SH-AWD 等等。 四驱类型之二:适时四驱(Real-Time) 单纯从字面来理解,就是指只有在适当的时候才会的四轮驱动,而在其它情况下仍然是两轮驱动的驱动系统。这个名称是有别于需要手动切换两驱和四驱的分时四驱,以及所有工况下都是四轮驱动的全时四驱而来的。相比全时四驱,适时四驱的结构要简单得多,这不仅可以有效也降低成本,而且也有利于降低整车重量。由于适时四驱的特殊结构,它更适合于前横置发动机前驱平台的车型配备,这使得许多基于这种平台打造的SUV或者四驱轿车有了装配四驱系统的可能。前驱平台相对于后驱平台本身就有着诸多优势,如更有利于拓展车内空间、传动效率更高、传动系统的噪音更小等等。这些优点对于小型SUV,特别是是发动机排量较小的SUV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当然,适时四驱的缺点仍然是存在的,目前绝大多数适时四驱在前后轴传递动力时,会受制于结构本身的缺陷,无法将超过50%以上的动力传递给后轴,这使它在主动安全控制方面,没有全时四驱的调整范围那么大;同时相比分时四驱,它在应对恶劣路面时,四驱的物理结构极限偏低。 四驱类型之三:分时四驱(PART-TIME 4WD) 这是一种驾驶者可以在两驱和四驱之间手动选择的四轮驱动系统,由驾驶员根据路面情况,通过接通或断开分动器来变化两轮驱动或四轮驱动模式,这也是越野车或四驱SUV最常

汽车行业常用术语-新版.pdf

(CP) Confirmation Prototype 确认样车 Final Status 最终状态 (J1) Job 1 整车投产 (PT) P/T Design Complete 动力传动系统设计结束PT(P/T)Power Train 动力传动系统 (ST) Surface Transfer 表面参数传递 Change Cut-Off 更改完成 Launch Readiness 投产准备就绪 Launch Sign-Off 投产验收 Program Approval 项目批准 Proportions & Hardpoints 比例与固定点 Product Readiness 产品准备就绪 Pre Milestone 1 SI前里程碑 1 Pre Milestone 2 SI前里程碑 2 Strategic Confirmation 策略确认 Strategic Intent 策略意向 Strategic Planning 策略计划 (SP) Structural Prototype 样车结构 (TTO) Tool Try-Out 工装设备试运行 Global 8D Eight disciplinary Actions G8D (福特公司解决问题的标准方法) 14D More Detailed than Global 8D (used to contain and resolve stop-shipment/recall problems) 更详细的细节(包括并解决停止运 货/召回问题) 1MIS One Month in Service 投入使用1个月 1PP First Production Proveout 第一次试生产 2PP Second Production Proveout 第二次试生产 3MIS Three Months in Service 投入使用3个月 4P Production Process Proveout Program 生产程序验证项目AAA American Automobile Association 美国汽车工业联合会ABS Affordable Business Structure 可承受商业结构ABS Anti skid brake system 防抱死制动系统AIAG Automotive Industry Action Group 机动车工业行动小组AIC Accelerated Implementation Centre 快速实施中心 AIM Automated Issues Matrix 问题结构图 AIMS Automated Issues Matrix System 问题结构图系统AME Advanced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先进制造工艺AMPPE Advanced Manufacturing Pre-Program Engineering 先进项目前制造工艺ANOVA Analysis of Variance 多样性分析 AP Attribute Prototype 设计样车

汽车参数配置介绍

一、汽车基本参数 汽车作为一种现代交通工具,已经与当今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随着汽车在日常生活中的日益普及化,人们对了解汽车各项相关专业知识的渴望也日益迫切。虽然现在像新浪汽车网站,都有一套庞大的汽车数据库系统供大家查询,但是一些对汽车不是很了解的朋友,面对一大堆陌生的参数,肯定会晕头转向。 为此,我们将对汽车车型数据库中的参数进行详细的解释,以便大家能够更简便地使用车型数据库,同时也能提高很多朋友对于汽车的了解。 ■长×宽×高 顾名思义,所谓的长宽高就是一部汽车的外型尺寸,通常使用的单位是毫米(mm),具体的测量方法是这样的: 车身长度定义为:汽车长度方向两个极端点间的距离,即从车前保险杆最凸出的位置量起,到车后保险杆最凸出的位置,这两点间的距离。 车身宽度定义为:汽车宽度方向两个极端点间的距离,也就是车身左、右最凸出位置之间的距离。根据业界通用的规则,车身宽度是不包含左、右后视镜伸出的宽度,即后视镜折叠后的宽度的。 车身高度定义为:从地面算起,到汽车最高点的距离。而所谓最高点,也就是车身顶部最高的位置,但不包括车顶天线的长度。 车身数据

■轴距 简单地说,汽车的轴距是同侧相邻前后两个车轮的中心点间的距离,即:从前轮中心点到后轮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就是前轮轴与后轮轴之间的距离,简称轴距,单位为毫米(mm)。 根据轴距对汽车进行分类 轴距是反应一部汽车内部空间最重要的参数,根据轴距的大小,国际通用的把轿车分为如下几类: 微型车: 通常指轴距在2400mm以下的车型称为微型车,例如:奇瑞QQ3、长安奔奔、吉利熊猫等,这些车的轴距都是2340mm左右,更小的有 SMART FORTWO,轴距只有1867mm。 小型车: 通常指轴距在2400-2550mm之间的车型称为小型车,例如:本田飞度、丰田威驰、福特嘉年华等。 紧凑型车: 通常指轴距在2550-2700mm之间的车型称为紧凑型车,这个级别车型是家用轿车的主流车型,例如:大众速腾、丰田卡罗拉、福特福克斯、本田思域等。 中型车: 通常指轴距在2700-2850mm之间的车型称为中型车,这个级别车型通常是家用和商务兼用的车型,例如:本田雅阁、丰田凯美瑞、大众迈腾、马自达6睿翼等。 中大型车: 通常指轴距在2850-3000mm之间的车型称为中大型车,这个级别车型通常是商务用车的主流车型,例如:奥迪A6、宝马5系、奔驰E级、沃尔沃S80等。需要说明的是:通常的中大型车轴距都在2900mm左右,不过由于中国人比较喜欢大车,所以很多车型到中国来都进行了加长,轴距都达到了 2950mm以上,个别车型轴距达到了3000mm以上,例如宝马5系的轴距为3028mm,所以在国内,我们到很难见到不加长的中大型车了。 豪华车: 通常指轴距在3000mm以上的车型称为豪华车,这个级别车型通常就是富豪们选择的车型了,价格基本都在百万元以上,例如:奔驰S级、宝马7 系、奥迪A8等。而在豪华车这个分类中还有一个小群体,我们不妨称之为超豪华车吧,他们的轴距通常都在3300mm以上,价格动则几百甚至上千万,数量稀少,主要有三个品牌:劳斯莱斯、宾利和迈巴赫。 最后还有一点需要给大家说明一下,根据各国车型的特点,一般同一类型的车型,欧洲品牌车型的轴距比较小,而美国品牌车型的轴距比较大,日韩系车是中间水平。

汽车新技术 (新)

汽车新技术题库 1、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排放性及舒适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ABS最重要的功能并不是为了缩短制动距离,而是为了能够尽量保持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3、EBD根据汽车的载荷情况平衡前后轴之间的制动力,通过四个车轮的速度与车速作比较,实现车辆平稳行驶。 4、EBD实际上是ABS的辅助功能,它可以改善提高ABS的功效。 5、行驶史上重要的汽车三大发明:ABS、安全带、安全气囊。 6、当紧急刹车车轮抱死的情况下,EBD在ABS动作之前就已经平衡了每一个车轮的有效地面抓地力,可以防止出现甩尾和侧移,并缩短汽车的制动距离。 7、现代汽车电器元件:14V系统输出功率极限3000W 42V系统输出功率可达到8000W 8、ABC-车身主动控制系统ACC-自适应巡航系统ABS-防抱死制动系统 ADS-可调避震系统ASL-排档锁定装置ASPS-防潜滑保护系统 ALS-自动车身水平系统ASR-加速防滑系统EGR-废气循环再利用 ASS-全功能座椅系统BA- 机械制动辅助系统BBW-全电路制动系统 CATS-连续调整循迹系统DATC-数位式防盗控制系统DSTC-动态稳定循迹系统 DLS-差速器锁定系统EBA-电子控制刹车辅助DSC-动态稳定制动系统 DSS-半主动悬吊系ETS-电子循迹支援系统EDS- 电子差速锁 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DL- 电子差速锁ESP-电子稳定控制系统 FSI- 直喷式汽油发动机GPS- 车载卫星定位导航系统HAC-坡道起车控制系统 HDC- 坡道控制系统ESP-电子稳定程序系统 9、BBW是一种全新的制动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智能化制动系统,它采用嵌入式总线技术,可用于防抱死系统 (ABS),牵引力控制系统(TCS),电子稳定性控制程序(ESP),制动防撞系统(ACC)等汽车主动安全系统更加方便的协同工作,通过优化微处理器中的控制算法、可精确地调整制动系统的工作过程,提高车辆的制动效果,加强汽车的制动安全性能。BBW以电能作为能量来源,通过电机或电磁铁驱动制动器。因此,BBW的结构简洁,更趋向于模块化,安全和维修简单方便。 10、如图(1)左侧所示,车辆前轮侧滑,车辆出现转向不足。此时VSC系统通过制动器对内后轮施加一定制动 力,因此产生一个逆时针的力矩,改进车辆转向能力。 11、碰撞系统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碰撞预警系统是为了减少碰撞、伤害行人和后车追撞对乘客的安全装置。 作用:对于碰撞事故防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12、E PS主要由部分组成:电子控制单元(简称ECU)、扭矩传感器、电动机以及带有离合器的减速机构。其基本 工作原理是:不转向时,电动机不工作;当转向时,扭矩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作用于转向盘上的扭矩信号传送给ECU, ECU同时接收车速传感器传来的车速信号,ECU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后,向电动机发出指令,电动机据此输出相应大小及方向的扭矩以产生助力,从而实现助力转向的实时控制。 13、G DI同FSI的异同及运用 相同点:GDI 与FSI两种发动机技术,都遵循了缸内直喷分层燃烧的设计理念。 不同点:GDI作为最早的缸内直喷汽油发动机,该技术在燃油经济性及动力输出方面,都要优于FSI 技术。GDI采用的是真正的直接喷射,其喷油嘴布置在气缸顶部离火花塞和进气门都很近的地方,在发动机进气行程中,它也会喷油,但是喷油量较少,在活塞向下运动到底部再向上进行压缩时,气缸内的空气已经得到完全混合,这就如同缸外喷射的道理。但这时的混合气是不能被点燃的,因为浓度实在是太低了,预先达到这种浓度,只是为第二次喷油点燃缸内气体,并充分燃烧做准备。当活塞即将到达上顶点,喷油嘴开始第二次喷油,因为喷出的燃油是漏斗形,越是靠近喷油嘴的地方,浓度就越高,而火花塞离喷油嘴很近。此时在火花塞附近的燃油浓度是很高的,比其他部位的混合气要高,从而实现了不同区域出现不同浓度的混合气,也就是所谓分层。火花塞附近的混合气较浓,很容易被点燃,这部分点燃的气体会继续引

汽车改装知识之车身参数解释

汽车作为一种现代交通工具,已经于当今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随着汽车在日常生活中的日益普及化,人们对了解汽车各项相关专业知识的渴望也日益迫切。今天,我们就以大家能够易懂的解释开始下面汽车的车身参数介绍。 ● 长×宽×高 顾名思义,所谓的长宽高就是一部汽车的外型尺寸,通常使用的单位是毫米(mm),具体的测量方法是这样的: 车身长度定义为:汽车长度方向两个极端点间的距离,即从车前保险杆最凸出的位置量起,到车后保险杆最凸出的位置,这两点间的距离。 车身宽度定义为:汽车宽度方向两个极端点间的距离,也就是车身左、右最凸出位置之间的距离。根据业界通用的规则,车身宽度是不包含左、右后视镜伸出的宽度,即后视镜折叠后的宽度的。 车身高度定义为:从地面算起,到汽车最高点的距离。而所谓最高点,也就是车身顶部最高的位置,但不包括车顶天线的长度。 ● 轴距 简单地说,汽车的轴距是同侧相邻前后两个车轮的中心点间的距离,即:从前轮中心点到后轮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就是前轮轴与后轮轴之间的距离,简称轴距,单位为毫米(mm)。

◆根据轴距对汽车进行分类 轴距是反应一部汽车内部空间最重要的参数,根据轴距的大小,国际通用的把轿车分为如下几类:微型车: 通常指轴距在2400mm以下的车型称为微型车,例如:奇瑞QQ3、长安奔奔、吉利熊猫等,这些车的轴距都是2340mm左右,更小的有SMART FORTWO,轴距只有1867mm。 小型车: 通常指轴距在2400-2550mm之间的车型称为小型车,例如:本田飞度、丰田威驰、福特嘉年华等。紧凑型车: 通常指轴距在2550-2700mm之间的车型称为紧凑型车,这个级别车型是家用轿车的主流车型,例如:大众速腾、丰田卡罗拉、福特福克斯、本田思域等。 中型车: 通常指轴距在2700-2850mm之间的车型称为中型车,这个级别车型通常是家用和商务兼用的车型,例如:本田雅阁、丰田凯美瑞、大众迈腾、马自达6睿翼等。 中大型车: 通常指轴距在2850-3000mm之间的车型称为中大型车,这个级别车型通常是商务用车的主流车型,例如:奥迪A6、宝马5系、奔驰E级、沃尔沃S80等。需要说明的是:通常的中大型车轴距都在2900mm 左右,不过由于中国人比较喜欢大车,所以很多车型到中国来都进行了加长,轴距都达到了2950mm以上,个别车型轴距达到了3000mm以上,例如宝马5系的轴距为3028mm,所以在国内,我们到很难见到不加长的中大型车了。 豪华车: 通常指轴距在3000mm以上的车型称为豪华车,这个级别车型通常就是富豪们选择的车型了,价格基本都在百万元以上,例如:奔驰S级、宝马7系、奥迪A8等。而在豪华车这个分类中还有一个小群体,我们不妨称之为超豪华车吧,他们的轴距通常都在3300mm以上,价格动则几百甚至上千万,数量稀少,主要有三个品牌:劳斯莱斯、宾利和迈巴赫。 最后还有一点需要给大家说明一下,根据各国车型的特点,一般同一类型的车型,欧洲品牌车型的轴距比较小,而美国品牌车型的轴距比较大,日韩系车是中间水平。 ● 前轮距/后轮距 轮距分为前轮距和后轮距,而轮距即左、右车轮中心间的距离,通常单位为毫米(mm),较宽的轮距有更好横向的稳定性与较佳的操纵性能。 车轮着地位置越宽大的车型,其行驶的稳定度越好,因此越野车的轮距都比一般轿车车型的要宽。 ● 最小离地间距

汽车车身制造工艺学(第二版)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冲压工艺 1、冲压成形工艺:建立在金属塑性变形的基础上,在常温条件下利用模具和冲压设 备对板料施加压力,使板料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件的金属加工工艺方法。 2、冲压生产的三大要素:板料、模具、冲压设备。 3、分离工序:使冲压件或毛坯在冲压过程中沿一定的轮廓相互分离,同时冲压零件 的分离断面要满足一定的断面质量要求。 落料:用落料模沿封闭轮廓曲线冲切,冲下部分是零件。 冲孔:用冲孔模沿封闭轮廓曲线冲切,冲下部分是零件。 4、成形工序:板料在不产生破坏的前提下使毛坯发生塑性变形,获得所需求的形状 及尺寸的零件。 5、冲压工序四个基本工序为:冲裁、弯曲、拉深、局部成形。 6、厚向异性系数:指单位拉伸试样宽度应变和厚度应变的比值。 7、简述冲压工艺的特点和冲压工序的分类。 答:冲压生产是一种优质、高产、低消耗和低成本的加工方法,但冲压生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模具多为单件生产,精度要求高,制造难度大,制造周期长,因此模具制造费用高,不宜用于单件和批量小的零件生产。 冲压工序分类:①分离工序:使冲压件或毛坯在冲压过程中沿一定的轮廓相互分离,同时冲压零件的分离断面要满足一定的断面质量要求。②成形工序:板料在不产生破坏的前提下使毛坯发生塑性变形,获得所需形状及尺寸的零件。 第二章冲裁工艺 1、冲裁:从板料上分离出所需求形状和尺寸的零件或毛坯的冲压方法。 2、冲裁工件断面特征区:圆角带、光亮带、断裂带。

3、冲裁间隙:凸、凹模刃口工作部分尺寸之差。 4、冲裁间隙对冲裁件的影响:断面质量、尺寸精度、冲模使用寿命、冲裁力。 5、毛刺形成的原因? 答:在冲裁过程中,间隙过小,上下两面裂纹不重合,隔着一定距离,互相平行,最后在其间形成毛刺。间隙过大,对于薄料会使材料拉入间隙中,形成拉长的毛刺。 6、降低冲裁力的措施:加热冲裁、斜刃冲裁、阶梯冲裁。 7、冲裁模分类:简单模、连续模、复合模。 8、冲裁变形过程? ①弹性变形阶段:凸模接触板料,加压后板料发生弹性压缩与弯曲,并略有挤入凹模洞口,板料内应力没有超过屈服极限。 ②塑性变形阶段:凸模继续加压后,板料内应力达到屈服极限,部分金属被挤入凹模洞口产生塑剪变形得到光亮的剪切断面。压力继续增加,在凹凸模刃口处板料产生应力集中,超过抗剪强度而微裂。 ③断裂阶段:凸模继续下压,凸凹模刃口处的微裂不断向板料内部扩展,板料随即被拉断分离,若凸凹模间隙合理,上下裂纹相互重合,得到断面质量较高的制品。 9、落料以凹模为基准,冲孔以凸模为基准。 第三章弯曲工艺 1、弯曲工序:将版聊毛坯、棒料、管材和型材弯成具有一定曲率、一定角度和形状的冲压成形工序。 2、弯曲工艺的缺陷有哪些? 答:①回弹:在板料塑性弯曲时,总是伴着弹性变形,所以当弯曲件从模具里取出后,中性层附近纯弹性变形以及内、外侧区域总变形中弹性变形部分的恢复,使其弯曲件的形状和尺寸都发生与加载时变形方向相反的变化的现象。影响因素:

汽车前沿技术及其市场发展趋势

本文由棋子逃至1987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世界汽车前沿技术及其市场发展趋势 21 世纪的头 10 年将是世界汽车技术发展迅猛的 10 年,估计有 42 个汽车(部件或系统)模块, 50 种制造工艺(技术)和 20 余种(组)材料将获得重大或突破性技术创新成果。(关注:股市机会流向五大热点板块! ) 促使汽车工业发生重大变革的因素除了成本和市场竞争压力外,就是用户对汽车产品的安全性、舒适性和个性化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另外,社会对环保也更加关注,现有的原材料资源日益匮乏和与此有关的越来越严格的法规要求,对这种变革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1 四大领域技术及市场展望 1.1 新型动力及代用燃料汽车在新世纪头 10 年末期上市的汽车,由于装用了新型动力系统和废气净化装置,其噪声值要比现今的车约低 30%,汽车百公里油耗平均下降 15%,废气排放也将大幅度减少。 2010 至年,目前许多人看好的燃料电池汽车,包括各种代用燃料汽车(例如燃气汽车)等的市场份额将达 10%左右,即每年的销售规模为 500 万—600 万辆。(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1.2 电子技术成为汽车核心技术现在,电子装备及其软件价值平均已占世界汽车生产成本的 22%(约为 2250 欧元/辆),至 2010 年,该比例将上升 55535%(约为 3870 欧元/辆)。届时,世界汽车电子市场的年销售额规模将达到 2600 亿欧元,与现在相比增长 115%。由于汽车电子化的推动,2010 年前后,几乎所有的汽车(部件或系统)模块都将实现智能化。到 2010 年,世界汽车软件的市场销售规模将达到 1000 多亿欧元。不同的总线系统,操作控制系统通过软件不仅能相互联成一体,而且可实现智能化。 1.3 汽车制造领域的新进展今后,在汽车车身制造领域长期广为流行的模块式技术将淘汰。新的轻量化材料(诸如高强度钢,金属泡沫材料,镁,铝和陶瓷材料等)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普及。至 2010 年,世界汽车整车整备质量平均将减少 17%(即质量减小 250kg)。 1.4 汽车制造装备市场的结构变化至 2010 年,汽车工业对机器设备和模具(工具,工装等)的需求量将比现在增长10%左右。据预测,至 2010 年,汽车制造业对压铸设备的需求量将增长 10%;对纤维复合材料压制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15%;对工作压力较低的挤(或冲)压机的需求量减少 5%;对工作压力较高的挤(或冲)压机的需求量增长 6%;对液压成型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5%;对压制模具(工具)的 1 需求量增长 26%;在机械及切割领域,对多工位自动加工设备的需求量下降 5%,对磨削机床的需求量下降 15%,对齿轮加工设备的需求量下降 10%,对珩磨机的需求量下降 20%,而对加工中心的需求量增长 2%,对硬车削和硬铣削车床的需求量增长 18%,对激光束切削机床的需求量增长 30%,对激光精密加工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34%;在部件联接/装配领域,对点焊设备的需求量将下降 20%,对机器人自动化装置的需求量增长 5%,对粘贴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28%,对激光焊接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36%;在表面处理领域,对检测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5%,对油漆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8%。从以上汽车制造领域对不同设备的需求发展趋势中,亦可看出未来汽车制造技术的若干发展趋势。未来生物工程技术在汽车油漆领域也将得到应用,并引起一些革命性变化。 2 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状况 2.1 新共轨直喷柴油系统目前博世开发的第 3 代共轨直喷柴油系统已经上市。这种共轨直喷柴油系统的喷射压力可达到180MPa,而且由于采用了新型喷油器,该系统可以进行多点喷射。在该技术的应用方面,德尔福在 2002 年初已经将其生产的喷射压力为 140MPa 的共轨直喷柴油系统装在福特Fcous 轿车上。西门子开始为标致 307 型轿车供应类似的系统。 2004 从年起,MagneitMarelli 将为菲亚特和欧宝公司供应其带多点喷射功能的共轨系统。不过,真正具有竞争实力的是博世“整体式喷油器”系统,该装置已经被大众集团广泛采用。这种整体式喷油器系统的喷射压力可达 205MPa。 2.2 5 缸发动机 5 缸发动机的采用已经有多年历史

汽车专业术语解释大全

全球最详细汽车专业术语名次解释 4WD-四轮驱动系统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 A-TRC-车身主动循迹控制系统 Ap-恒时全*驱动 AS-转向臂 Az-接通式全*驱动 ASM-动态稳定系统 AYC-主动偏行系统 ADS-可调式减震系统 ADC-电子空气控制悬挂系统(奔驰) AIRMATICDC-(双操纵机构)电子控制空气悬(迈巴赫) ALS-自动车身平衡系统 ARS-防滑系统 ASF-全铝车身架结构(奥迪) ASL-排挡自动锁定装置 ASPS-防潜滑保护系统 ASR-加速稳定保持系统 ASS-自适应座椅系统 B-水平对置式排列多缸发动机 BF-钢板弹簧悬挂 BCM - 车身控制模块 BAS-制动辅助系统 CATS-连续调整循迹系统 CBC-转弯防滑系统 COMANDAPS-驾驶室管理和数据系统(迈巴赫) CVT-无级变速器 CVTC-无级变速控制机构 DATC-数位式防盗控制系统 DAC-下山辅助系统 D-柴油发动机(共轨) DD-缸内直喷式柴油发动机 DQL-双横向摆臂 DD-德迪戎式独立悬架后桥 DB-减震器支柱 DS-扭力杆 DAS-drive authorization system 行驶授权系统\也是一种自诊断系统

DSE-全面安全防护 DISTRONIC-车距控制系统(迈巴赫)DSTC-动态稳定循迹系统 Dynamic.Drive-主动式稳定杆 DLS-差速器锁定系统 DRC-动态行驶性能控制 DSA-动态稳定辅助系统 DSC-动态稳定制动系统 DOHC-双顶置凸*轴 ED-缸内直喷式汽油发动机 EGR -废气循环再利用 EAS-电控自动换档 EBA-电子控制制动辅助 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 ESC-能量吸收式方向盘柱 ESP-电子稳定程式 EST-电动换挡器 EPB-电控驻车制动系统 ES-单点喷射汽油发动机 EM-多点喷射汽油发动机 EPS-电控转向助力系统 EQR-电控快速倒档 ETC-电子节气门控制 ETS-电子循迹支援系统 E-Diff-电子差速器 FAP-粒子过滤装置 FCV-燃料电池车 FPS-防火系统 FF-前*驱动 FR-后*驱动 FB-弹性支柱 FSI-直喷式汽油发动机 Fi-前置发动机(纵向) Fq-前置发动机(横向) GOA-全方位车体吸撞结构 GF-橡胶弹簧悬挂 GAS-可变几何进气系统

车身制造工艺学复习资料

车身制造工艺学复习资料-------杨继源 问答题部分 1、冷冲压工艺分为哪两大类?分离工序和形成工序 2、冲压模具按工序组合程度可分为哪几类?单工序模具和组合工序模具 3、冲裁变形过程的三个阶段?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断裂阶段 4、间隙的大小怎样影响冲孔和落料的尺寸?间隙较大时,落料尺寸小于凹模尺寸,冲孔孔径大于凸模直径 间隙过小时,落料尺寸大于凹模尺寸,冲孔孔径小于凸模直径 5、普通冲裁件断面有哪三个特征区?圆角带、光亮带、断裂带 6、降低冲裁力的方法?加热冲裁、斜刃冲裁、阶梯冲裁 7、冲裁模刃口尺寸的确定方法主要有哪些?分别加工法和配合加工法 8、弯曲件常见缺陷有哪些?形状和尺寸不符、孔的同轴度差、弯曲线和孔中心线不平行、 偏移、孔的变形、弯曲角度发生变化、不能保证孔的中心距9、回弹程度愈严重,该指标越大还是越小?回弹程度用α ?什么表示,回弹愈严重,该指标越大 10、弯曲件在变形区内出现剖面畸变为扇形?变形区主要在弯曲件的圆角部分时 11、弯曲件毛坯尺寸展开原则?弯曲前后中性层长度不变的原则 12、拉深时最易破裂的地方在哪里?筒壁凸模圆角相切处 13、拉深件常见缺陷主要有哪些?起皱、拉裂、划伤、凸耳、残余应力 14、拉深件毛坯尺寸计算原则是什么?面积不变原则、形状相似原则 15、拉深件能够一次拉深成形的条件是?拉伸系数小于总拉伸系数 16、球形件拉深时过渡环部分材料的变形特征?既不增厚也不减薄 17、拉深变形阻力由哪三部分组成?塑性流动阻力、弯曲阻力、摩擦阻力 18、盒形件拉深时,圆角和直边部分什么类似?圆角部分与圆筒形件拉深相似、直边部分与板料弯曲相似 19、球形件成形可按应力应变分为哪三个区域?胀形变形区、拉深变形区、凸缘变形区 20、整形的目的和校正的目的?整形的目的:提高制件的形状和尺寸精度 校正的目的:消除平面误差度 21、胀形时,板料的主要变形特征是?厚度变薄,表面积增大 22、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分为哪三种?拉伸模、翻边模、修边模 23、覆盖件的工艺补充部分可分为哪几类,拉深件压料面、拉深件底面、拉深件翻边展开的斜面、拉 其中压料面属于哪一类?深件斜面、拉深件侧壁,压料面属于拉深件底面。 24、点焊时,前期和后期飞溅的原因是?前期:加热过急,塑性环沿未形成 后期:熔核扩展速度>塑性环扩展速度 简答部分 1、影响弯曲变形回弹的因素有哪些?怎样减小回弹? 答、材料的机械性能、相对弯曲半径、弯曲零件的形状、模具间隙、弯曲校正力、弯曲方式。措施:选用合适材料及改进零件的局部结构、利用补偿法、校正法、拉弯法。 2、拉深成形其凸缘部分所受应力应变特点,易出现什么质量问题? 答、应力:径向是拉应力、切向和厚向是压应力。应变:径向是伸长、切向压缩、厚向不论有无压料力都是伸长。易出现起皱和筒壁传力区的拉裂。 3、内凹外缘翻边与外凸外缘翻边有什么异同? 答、内凹外缘翻边的应力与应变情况与圆孔翻边相似,属于伸长类翻边。凸外缘翻边的应力与应变情况与不用压料圈的浅拉伸相似,竖边受切向压应力作用,产生较大的压缩变形,导致材料厚度有所增加,容易起皱,属于压缩类翻边。相同点: 4、内凹外缘翻边与外凸外缘翻边易产生什么成形缺陷,如何解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