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规划】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宜昌市城市

总体规划

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概况

一、规划编制背景和技术路线

(一)规划编制背景

宜昌市历史上编制过多次城市总体规划,最近一次城市总体规划(1992-2010年)1994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审批实施,对宜昌市的发展起到重要指导作用。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完成,外部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宜昌市自身发展以及在区域中的地位都面临各种各样的机遇和挑战,需要通过对1992版总体规划的修编,从规划政策方面对未来发展作出整体把握。湖北省建设厅于2004年批准宜昌市对上版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对于本次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产生重要影响的背景因素有如下方面:

第一,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五中全会方案明确了今后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出城镇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本次规划的规划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因此规划要立足宜昌实际,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第二,十六大之后,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发展原则。城市规划涉及城市中多方面利益,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主要目标。第三,近年来国家《政府工作方案》都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崛起的规划和措施”等相关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目标的实现,一是要依靠中央政府的推动,二是要依靠中部地区的自我努力。在“中部崛起”的大目标之下,具有发展优势的城市和地区将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东部产业转移的承接地,有机会通过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宜昌是中部地区独具特色,较有发展活力的城市,具有无可替代的区位和较好的发展条件,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战略机遇期,在国家梯度发展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部委提出的有关土地和城市规划的政策。主要包括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严格控制建设用

地规模,严格规划编制和审批,加强资源、环境和生态要素的研究和保护,建设节约型城市。这对城市的增长方式、用地布局、规划建设均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五,《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年)》中提出构筑宜昌都市区,塑造湖北省域副中心的战略构想。湖北省委、省政府从全省的角度,对宜昌提出新的定位,要求充分发挥宜昌市作为湖北省战略支点作用,带动鄂西南地区加快发展。

第六,2004年湖北省提出了“强县扩权”发展思路,强调充分发挥各县市的积极作用。因此,以往地级市和所辖各县市之间以行政关系为纽带的联系将被削弱,但基础设施、资源和生态环境等仍需要控制和协调,传统的城镇体系规划需要有新的内涵,加强各县市之间建立在利益共享基础上的协调和合作是区域性规划的重要内容。

第七,上版规划编制完成后,行政区划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原宜昌县撤县设区,猇亭纳入市区,城市发展空间得以扩展。原来因为行政区划分割带来的建设问题需要新的总体规划予以解决,使城市真正融为一个整体。

第八,三峡工程进入最后建设阶段,此后将实行属地化管理。坝区及周边城镇,由于旅游业和航运业的发展,将成为宜昌市未来重要的功能区域。如何协调坝区和周边地区的关系,更好地服务三峡工程,更好地发挥三峡工程的带动作用,是本次规划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规划技术路线

以宜昌城市发展和规划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出发点,以提高规划成果的实用性和适应性为目标;在深入细致的现状调查和专题研究基础上,重点把握区域和城市发展条件、土地利用和开发、生态环境、社会状况、交通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和利用等城市发展的关键问题,应用发展前景假设方案比较、适宜性评价、气象分析、社会调查分析、劳动和就业分析和用地和设施布局优化分析等技术手段和方法,强化规划的科学性和成果的可操作性。具体的技术方法包括:从国家和区域角度,通过城市竞争力分析、宏观政策分析、发展条件分析,把握宜昌市未来的发展定位;利用气象分析、环境分析、适宜性评价等技术手段,辨证分析宜昌市资源、环境和产业布局之间的关系,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空间政策;加强社会调查分析、劳动和就业分析,强化总体规划对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

二、规划编制主要过程

2004年4月宜昌市人民政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宜昌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前期研究和技术平台。2004年8月完成战略研究成果且召开专家研讨会。

2004年9月,宜昌市人民政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宜昌市人民政府成立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由宜昌市规划局负责协调总规修编的日常工作。

2004年10月-11月,项目组开展第一轮调研工作,宜昌市规划院协助现场调研。2004年12月通过座谈和问卷调查进行居民社会生活状况调查。2005年1月,项目组就初步方案情况向宜昌市委、市政府进行工作汇报。2005年4月-5月,项目组向宜昌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及各职能部门汇报,听取市领导和各部门意见,同时制作《总体规划方案介绍》和《总体规划公众读本》,通过宜昌市规划局网站、报纸等媒体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2005年5月-6月,项目组就城市规划中的12个重大问题形成专题方案,报市委、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在此基础上形成综合方案。

2005年7月21-23日,湖北省建设厅组织专家组对《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纲要》进行技术审查。市政府及各区县领导、各职能部门参加会议。

2005年9月向市政府常务会议汇报纲要成果方案,且进行补充调研。

2005年11月7日,项目组向宜昌市政府常务会议汇报总体规划成果。

2005年11月10日,湖北省建设厅组织专家组对《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进行成果审查。2005年11月,市委常委会听取城市总体规划汇报。

2005年11月18日,宜昌市三届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的决议》。

2005年12月,项目组根据宜昌市及湖北省建设厅专家组意见,修改完成总体规划成果。

三、规划文本主要内容

第一章总则

规划目的

为适应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和宜昌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城市发展的需要,统筹城市各项建设活动,促进宜昌市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编制《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下称本规划)。

适用范围

宜昌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土地利用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规划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5)《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等相关技术标准

(6)《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以及《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文件)

(7)《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2002年)

(8)《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2002年)

(9)《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年)》

(10)国家、省、市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规划层次、城市规划区

本次规划按照地域范围分为市域、城市规划区和外围城市产业功能区、城区三个层次。

(1)市域:指宜昌市所辖三市五县五区的行政范围,国土面积21227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和外围城市产业功能区:城市规划区指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小溪塔街办、乐天溪镇、三斗坪镇、太平溪镇、龙泉镇的行政范围和三峡坝区,总面积1950.4平方公里。城市产业功能区指红花套镇、白洋镇的行政范围,总面积280平方公里。

(3)城区:是指宜昌城市规划建设区,含中心城区和外围组团。中心城区包括西陵组团、伍家岗组团、点军组团、

猇亭组团和小溪塔组团,外围组团是指坝区组团(含三峡坝区及乐天溪镇、三斗坪镇、太平溪镇)、红花套组团、白洋组团和龙泉组团。

规划期限

近期为2005-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1、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根据宜昌市发展条件和战略地位,选择适合宜昌市特征的发展途径,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构建和谐宜昌。

(2)突出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宏观调控、引导和综合协调作用;推进政府在公共事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

(3)在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从宜昌自身发展条件的实际出发,分析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充分考虑城市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规划布局方案在强调刚性要素的同时,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多种适应性。

2、坚持以下原则

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市域内城镇的分工和协作;统筹区域发展,准确把握宜昌在区域中的定位,协调好宜昌和区域内城市间的关系;统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规划好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加强土地、水、能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城市。

第二章城市性质、城市职能和发展策略

城市性质

世界著名的水电能源基地和旅游名城,长江中上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

城市职能

(1)世界著名的水电能源基地。

(2)依托长江三峡及水电枢纽的著名旅游地。

(3)长江中上游的区域性交通及流通中心。

(4)长江中上游的重要制造业基地。

(5)湖北省重要的金融、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信息服务基地。

城市发展目标

(1)城市发展总目标

在本规划期内,发挥资源优势,使宜昌市成为宜居和创业的城市;加强区域协作,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使宜昌市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把宜昌市建设成为长江中上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促进经济、社会、环境间的和谐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

(2)市域协调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水平大幅提高,经济发展效益大幅增强;城镇人口比重大幅度提高,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和社会差别逐步缩小,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就业比较充分;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表1宜昌市域协调发展目标体系

注:农业劳动生产率为农业增加值/农业劳动力数量。

区域协调策略

(1)发挥宜昌特有的地理区位优势,加强和武汉、重庆、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等中心城市的联系,强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地位。加强和省内各城市或地区在产业、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合作,重点加强和武汉,荆州,荆门之间在产业和交通设施方面的联系,构建宜荆荆经济圈;加强和神农架、武当山旅游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和旅游协作;加强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社会经济联系。加强和重庆市在旅游、交通和能源方面的合作,重点为长江航运、三峡旅游和西气东输等方面的协调和衔接。加强和湖南省在旅游和交通方面的协作,重点为和张家界风景区之间的旅游协作和宜湘高速的建设。

(2)近期立足中部地区,呼应汉渝,联接东西;未来接轨长三角和珠三角。

地区协作策略

建立适应于市场规律的、跨越行政区的城镇协调机制;建立分工协作、良性互动的城镇体系结构;建立城镇之间网络型的联络关系;通过基础设施导向性作用,提高城镇化水平;建立县市之间、建制镇之间的紧密协作关系;协调各层次、各县市的规划编制,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

经济产业发展策略

1、经济发展导向

(1)依托宜昌资源优势,增强产业集聚效应,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发挥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

(2)进一步确立宜昌外联外向型经济在全省中的优势地位,突出其带动作用。

(3)加强产业结构的转型能力,提高产业发展的潜力,将宜昌的经济和产业纳入全国及国际化链条之中。

2、产业结构

三产结构近期为“二、三、一”结构,远期调整为“三、二、一”结构。

3、产业布局导向

(1)坚持“产业集聚,用地集约,布局集中”的原则,着力打造水电、化工、建材等产业集聚区;对环境有一定影响的工业,适宜布置在环境容量大、自净能力强的地区,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口密集区的影响;农副产品加工业适宜布局于城区外围、县城及重点镇;研发和高科技工业适宜布局于城区。

(2)旅游服务基地适宜布局于城区、县城或以旅游为主导职能的城镇。

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策略

加强城区、县(市)城区和重点镇的中心作用,提供更好的生活服务环境和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强公共教育、公共卫生、社会福利、文化体育设施的合理布局,制定鼓励性政策,提高全市域的社会服务水平;公共基础教育设施可采取适当集中的布局,促进和支持城镇化的进程;公共卫生、社会福利和文化体育设施布局应满足社会不同群体的服务需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促进就业策略

加快城镇化进程,适度扩大城市规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空间;完善教育体制,建立职业培训体系,提高劳动力素质;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大力发展第二产业,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繁荣民营和个体经济,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建立项目就业影响评价体系,促成就业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资源保护和开发策略

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划定生态分区,实施生态区划管制,确保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构建安全的生态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镇环境品质;加强生态恢复和环境重育,积极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建立有序的土

地供应机制,严格保护耕地。注重对城市自然景观风貌的保护。

地域文化认同策略

挖掘地区多元化的历史文化要素和题材,进行多种形式的文化推广活动,适度加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合作;结合城镇建设,重视地域文化特色和风貌的营造,以物质化的形式恢复历史性地区的记忆;围绕水电工程等新主题,扩充地域文化的内涵。

第三章城镇化和城市规模

第一节人口规模和城镇化

城镇化道路选择

宜昌市域农村城镇化应走集中城镇化的道路,工业发展向城区、县(市)城区及重点镇集中,吸引乡村地域人口向城镇集聚,推进“离土近乡”的城镇化。

城镇化战略

(1)适度扩大中心城市规模,进一步促进新型无污染产业向城区集聚,优化城区的空间结构,加快对外围地域城镇的辐射和带动。

(2)积极培育县(市)中心城镇,引导人口和产业向县(市)中心城镇集聚;通过产业集群培育,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县(市)中心城镇的聚集能力;为配合城区的产业导向,宜加强各县(市)中心城镇的产业分工和协作。(3)择优培育重点镇,整合建制镇,缩减小城镇的数量,扩大小城镇规模,培育乡村地域的经济增长极,走集中城镇化道路。

(4)统筹规划市域内长江沿线城镇布局和产业布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宜昌都市区的尽快形成。

市域人口控制规模和城镇化水平

1、人口规模

市域总人口近期2010年为425万人,远期2020年为448万人。

2、城镇化水平

市域近期2010年城镇化水平为47%,城镇人口为199万人;远期2020年城镇化水平为60%,城镇人口为269万

商丘市住房建设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对近期城市住房建设的指导和统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以《商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商丘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为依据,按照国家和本市房地产调控的相关政策,结合本市实际,进行编制。 第三条本规划是对城市近期住房建设进行控制和指导的法定依据,对全市住房建设起综合调控作用。 第四条本规划的规划区为商丘市中心城区,规划期限为2006年至2010年。 第五条在规划期限内,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住房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及本规划的年度实施计划;与住房建设相关的各项政策、计划,应与本规划协调。 第六条本规划坚持以满足不同收入层次居民住房需求为导向,以住房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为原则,促进住房建设和房地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充分发挥住房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配套设施的重要作用。 第七条本规划包括规划文本、附表以及图件。 第二章住房现状 第八条至2005年底,中心城区住房总建筑面积为2513.49万平方米。

其中,通过房地产开发方式建造商品住房659.8万平方米;通过其他方式建造住房(含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原村民个人住宅建设和其他自建住房)1853.69万平方米。共有住房24.05万套,其中商品住房5.6万套,通过其他方式(含集资建房、合作建房、原村民个人住宅建设和其他自建住房)建造住房18.45万套,无廉租住房。 第二章规划方针和目标 第九条住房建设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坚持符合商丘特点的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体现布局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为主导、多渠道、多层次的住房分类供应体系,满足不同收入层次居民的住房需求,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 第十条住房建设的总体目标:满足中心城区的居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规划期末,基本实现常住人口户均拥有或租住一套住房,基本解决低保家庭的住房问题。 第十一条住房建设总量目标:依据商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201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到107万人,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不低于25平方米的规划要求,规划期内,我市住房总需求为876万平方米、9.85万套;应建设商品住房683万平方米、7.19万套;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34平方米、1.67万套;建设廉租住房59万平方米、0.98万套。 第三章住房需求预测

吕梁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吕梁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 版

引言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进行深度剖析,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绿地总面积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专题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本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本报告旨在全面梳理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现状 (1) 第二节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三、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 四、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吕梁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吕梁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吕梁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吕梁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吕梁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9)

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 公示简本

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划(2014-2020)公示简本 1.规划编制目的 为推进佛山市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支持佛山高新区进入创新突破的发展新阶段,统筹带动城市及周边地区自主创新发展;统筹、整合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现有资源,实现高新区一区五园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编制《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划》。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以及佛山市上层次规划制定。 规划范围协调范围三水园南海园禅城园高明园顺德园2.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以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五个园区经国家审核公 告的四至范围为准,五个园区具体为南海园、三水园、禅城园、顺德 园、高明园。南海园规划范围面积753.79公顷。三水园规划范围面积 431公顷。禅城园规划范围面积1200公顷。顺德园规划范围850公顷。 高明园规划范围面积1339公顷。 (2)规划协调范围 为促进工业园区与周边地区的功能协调,实现产城融合,划定规 划协调范围。 南海园规划协调范围为南海中部片区,总面积约403.36平方公里; 三水园区,规划协调范围总面积约100.98平方公里;禅城园规划协调 范围扩展至南庄绿岛湖片区及张槎街道工业园区、吉利工业园区,总 面积约49.5平方公里;顺德园规划协调范围扩展至西部生态新区范围 以及五沙、容桂片区,总面积约109.13平方公里;高明园规划协调范 围拓展至荷城街道北部以及杨和工业区、明城工业区等范围,总面积 约100.75平方公里。 本规划期限为2014-2020年。3.规划目标与策略: 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发展目标是:国家 一流科技产业园。 产业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光电产业战略崛起,加快促进汽车及 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业两大支柱产业高端发展,全力推动新材料、 环保、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力促传统优势产业转型提 升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共进,重点发展8大产业30个细分领域,构 建佛山高新区“830”产业体系。 总体发展策略: 策略1 核心引领,打造协同创新体系 策略2 强化先进制造,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 策略3 产城融合,提升城市综合服务与公共环境品质 规划范围示意图周边协调发展分析图

调查商洛市商业综合体发展

调查商洛市商业综合体发展 商洛晨光国际购物中心:距离“商洛万达广场”有多远? 【引言】 站在商洛市北侧金凤山风景区,能俯瞰商洛市区全貌。丹江从城市中央流过,经过综合治理的丹江河,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水源地。江滨大道、丹江公园绿色长廊与丹江河顺流而建,将商洛市分为南北两半。城市北侧是老城区,一些机关单位、民房等相互交错;南侧江滨大道两侧,均是近几年城市规划发展中整栋排列的建筑群,有商洛市新行政中心、体育中心、成片大面积的居民小区等。看到这些拔地而起的建造群,无不演绎着商洛市城区近几年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步伐。在商洛市江滨大道南侧、东环路与商鞅大道的交汇处,有一栋高六层,建筑面积达5万㎡呈扇形的对称建筑---晨光国际购物中心。该购物中心是商洛目前首席大型商业综合体,致力于打造商洛市最大的综合商业集聚地,晨光国际购物中心能否成功复制万达模式,让我们深入进行调研和了解。 商洛城市规模扩大拉动消费需求 “目前,由于经常参与一些重要商务会议等重要场合,我购买一身正装,包含品牌西服、衬衣、领带、西裤、皮鞋等,需要和爱人一起,几乎将商洛市几个商业街、品牌服饰专卖店都要跑一圈,累不说,关键是挑选不在一个地方,将大量时间浪费在路上,也耽误许多时间,很不方便”。说到这个现象,在商丹工业园区做节能材料的吴总露出无奈的表情。 陕西日报记者2011年11月7日在陕西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刚刚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商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获悉,到2015年商洛市商丹一体化城镇人口规模将达到40万人,中心城区28万人,到2020年基本实现商丹一体化,中心城市人口将达到55万人。随着商洛市城市性质定位为秦岭腹地生态旅游城市,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西安大都市圈的宜居养生城市。特别是近年来商丹一体化实施,商丹工业园区汇集了许多大中型企业入驻,商洛作为经济后起城市,近几年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强劲,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加大,城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稳步增长。由于经济发展快速,长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剧增明显,城镇居民收入提高较快,随着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的逐年增加,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明显上升。但商洛市区目前商业结构显得延迟,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对各类消费品的需求。 城市新的商业“盲点”需要大型商业综合体来满足 来自江南小区的陈女士说:“目前丹江两岸汇集了这么多小区、有江南小区、惠民小区、威尼斯水城小区、江滨花园小区、晨光丹江一品小区、晨光丹江春晓小区等,但附近却没有一个综合性超市,连买菜也不方便,更不用说买其它生活消费品了”。这是目前商洛市丹南新区的真实写照,随着以上规模住宅小区的落成及大量常住人口聚集,该区域具有较强购买力的常住人口数量飙升很快。通过调查资料显示,因城市框架较小,东西距离、南北距离都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现代...

各县区人民政府,商丹园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事业机构: 《全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2-2017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11月28日 商洛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012—2017年) 根据《陕西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商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发展纲要》,结合我市实际,特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初步奠定。粮食生产能力保持稳定,总产自2007年以来实现“四连丰”,2011年粮食总产59.8万吨,单产达191.3公斤。畜牧规模化生产占据主导,规模养殖率达46%,发展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1707个,适度规模养殖户4745户,肉、蛋人均占有量列全省第三、第一位。肉鸡出栏量占全省的1/2。特色产业增收作用日趋明显。核桃、板栗面积和产量居全省第一,商洛茶叶、烟叶、“五大商药”品质驰名全国,特色产业收入占到农业总产值的63%。农业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92万亩、绿色农产品基地90万亩,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03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24个,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6个。新型市场主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7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00家。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4个。农业物质装备条件逐步改善,农机总动力达到76.94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13.7%。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586元,增幅居全省第四位。首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商洛模式”、畜牧兽医资格认证“商洛模式”在全国推广。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更加有利。一是“四化同步”的引领作用更加明显。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生产设施不断改进,新技术加速应用,农村人口大规

《商丘火车站高铁核心区城市设计》公示稿

商丘市火车站高铁核心区城市设计摘要 总体发展规模 本次规划范围大部分位于商丘火车站辐射半径为 1 公里的范围内,属于商务活动、建筑密度相对最高的第一圈层。设计研究范围面积 4.53平方公里,重点设计范围面积1.6平方公里。 设计理念: 融合商丘“城叠城”独特历史风貌,通过屋顶观光之城,地面绿地活力之城,地下商业之城,展现三层活力空间的叠合。 规划设计前景 1.商丘火车站核心区域重点是发展商务,核心是助理物流,商丘当下不需要刻意“留住”,而是要服务好“留驻”。配套好物流产业,需要大力发展商旅服务业,配套足够总部空间,引入法律金融配套,设置产品推广场所。 2.火车站核心区域发展更为明确而专门的业态,实现与中央商务区错位。与强调行政、金融、研发、现代服务业以及总部功能的日月湖中央商务区,在功能上无可否认将与火车站商务区域产生一定的功能重叠,本次规划在空间设计上体现功能的差异化必须预留一定的弹性,留待市场检验发展策略的效果。 3.全方位塑造历史的、本土文化的、属于市民的空间。在空间塑造层

面体现商丘古城历史沉积的内涵,以及历史建筑元素,在空间使用层面设计融入本土民俗活动,力图使商丘火车站高铁核心区域成为一个对内外展现商丘厚重历史的界面,以及一个真正为市民服务的人民公园。 4.重点发展联系大型公共空间以及交通枢纽的区域,以集约用地的发展模式迅速打造核心区域形象。依托省际交点区位,拥有较好工业以及物流业基础,我们认为,依托三线合一的火车站高铁核心区发展,全力助长物流,将是助力商丘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在总体战略层面,高铁核心区域需要针对专业物流业发展需求,加强与本土企业的联系,提升服务配套水平,重点打造高效集约的综合服务中心区域。

太原关于成立兽药生产加工公司可行性报告

太原关于成立兽药生产加工公司 可行性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报告摘要说明 全球兽药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稳步发展时期。兽药行业 分析指出,除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出现负增长以外,全球兽药市场 保持稳定增长,从2010年1945亿元增长到2019年3472亿元的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14%。 xxx公司由xxx集团(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实业发展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610.0万元,占公司股份78%;B公司出资170.0万元,占公司股份22%。 xxx公司以兽药产业为核心,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源和B公司的行 业经验,xxx公司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xxx公司计划总投资18118.1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13202.97万元,占总投资的72.87%;流动资金4915.13万元,占总投 资的27.13%。 根据规划,xxx公司正常经营年份可实现营业收入36210.00万元,总成本费用28272.88万元,税金及附加345.13万元,利润总额 7937.12万元,利税总额9377.03万元,税后净利润5952.84万元,纳税总额3424.19万元,投资利润率43.81%,投资利税率51.76%,投资 回报率32.86%,全部投资回收期4.54年,提供就业职位499个。

我国兽药企业数量众多,但主要以微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为主。兽药行业实行强制GMP认证之前,由于进入门槛较低,行业呈现无序竞争的格局,企业数量众多、生产规模偏小、技术含量较低、产品结构单一,给行业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2004年,我国大约有2,800家兽药生产企业。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版)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09修订版) 佛山市城乡规划局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

目录 1 总则 (1) 2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2) 3 城市用地 (3) 4 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15) 5 建筑间距、退让与高度 (16) 6 公共设施 (21) 7 道路交通 (26) 8 市政设施及其它公用设施 (30) 9 景观与环境 (36) 10 特定区域 (38) 11 附则 (39) 附录一:用词说明 (40) 附录二:名词解释 (41) 附录三:计算规则 (43) 附录四:建筑间距和离界距离图示 (49)

1 总则 1.1 为科学编制城市规划,严格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保证城市规划的实 施,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技 术规范为依据,参照省内其它城市同类规定,并结合佛山市城市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1.3 在佛山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作,应按本规定执行。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的村庄 和集镇,经批准可暂按国家、广东省有关村镇的相关规定执行。 1.4 本规定未涉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广东省现行法律、法规、规范和佛山市有关规定的要求。

2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2.1 佛山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规划内容和深度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广 东省中心镇规划指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等规定执行。规划编制应采用佛山市统一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图2-1 佛山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总体规划的编制 2.2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前,可根据需要先组织编制城市概念规划。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为15~20年;近期建 设规划期限为3~5年。依据近期建设规划,可编制年度的规划实施方案,作为城市用地年度供应计划的依据。 2.3 “2+5组团”可依据已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组团总体规划,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 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做出进一步的安排。 详细规划的编制 2.4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制订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计划。城市新区、旧 城改造区、特定区域、近期建设区以及备用土地、拟出让土地等城市建设重要控制区域,应当优先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中城市重点地区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前应先开展相关规划研究。 2.5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以控制性详细规划所确定的各项控制要求和规划条件为依据进行编制。各级人民政府应 组织编制重要街区、重点景观区、广场、公园、重要交通枢纽用地、城镇主要出入口、公共设施用地以及其他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西安市城市发展规划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概要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到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 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0%,拥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

商丘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商丘市数字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

商丘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商丘市数字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全面统筹推进商丘市数字城市建设工作,市政府决定成立商丘市数字城市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要职责 审议出台数字城市建设有关总体规划、政策文件,研究决策数字城市建设重大事项,安排部署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任务分工,组织实施数字城市建设重大工程,督促检查数字城市建设有关部署落实情况、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任务完成情况,统筹推进数字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组成人员 组长:张建慧(市长) 副组长:吴祖明(常务副市长) 成员:任善礼(市政府副秘书长) 陈常亮(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局长) 朱向东(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殷鹤修(市委政法委副书记) 韩涛(市教育体育局局长) 张建民(市科学技术局局长) 张红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副局长) 李明星(市公安局副局长) 于水旺(市民政局局长) 王全国(市财政局局长) 王冰(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 王新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丁凡华(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侯永(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 付绍玉(市城市管理局局长) 王爱民(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王玉明(市水利局局长) 海继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薛涛(市商务局局长) 孙玉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 张树仁(市卫生健康委主任) 李中须(市应急管理局局长) 戚征伦(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王伟岸(市统计局局长) 贺生勤(市医疗保障局局长) 梁清民(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主任) 孔令伟(市金融工作局局长) 刘彦华(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 李国防(市邮政管理局局长) 徐庆志(人民银行商丘市中心支行行长)辛作义(商丘师范学院副院长) 薛天江(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大立(永城市市长) 张兵(梁园区区长)

吕梁市市域城镇化发展规划和推进措施

吕梁市市域城镇化发展规划和推进措施 一、发展规划 以融入太原都市圈为核心,以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纽带,以市域城镇化为引擎,主动融入太原都市圈,加快建设“两个城镇带”,坚持实施“大县城、大集镇”战略,按照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县城和大集镇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以“三规”为引领、“三区”为支撑、“三改”为抓手,实现城市功能、品位、经济、管理及居民素质等要素与都市圈的深度对接,着力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 深入实施“大县城、大集镇”战略,加快吕梁市区建设步伐,发挥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建设吕梁医院、图书馆、展览馆、大剧院、少年宫、文化广场、新闻广电大厦等标志性工程。强化基础支撑,加快“一港五网”建设步伐,实现飞机能上天、铁路通各县、高速全覆盖、供水网络化、电力高能化、通讯现代化的目标,城镇化进程全面提速。 到2015年,通过五年的建设与发展,要达到以下目标: 1、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50%左右,年均增长2个百分点左右。力争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3%左右,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 2、全市(含县城)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2.5平方米;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3%;集中供热、供气、供水普及率分别达到75%、80%、9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4.22%,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达32平方米。吕梁市规划区(包括柳林、中阳、方

山三县)和汾阳、孝义两个次中心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交城县、文水县、岚县、兴县、临县、交口县、石楼县七个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3、城镇市政公用设施达到全省中等以上水平,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景观风貌得到提升。山西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基本成型,在全省的地位有较大提升。 二、推进措施 (一)启动“一市四区”规划,加快吕梁城镇化速度 “一市四区”:启动包含离石、中阳、柳林和方山四个区在内的吕梁市城市建设规划,突出中心城市的龙头地位,强化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信息、交通、金融、旅游、消费中心的地位和功能,逐步增强集聚力、辐射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吕梁城镇化速度。 “两个城镇带”:以离(石)柳(林)中(阳)方(山)为城镇组群,形成太原都市圈西部中心和连接西北地区的门户;以交(城)文(水)汾(阳)孝(义)为城镇组群,打造成太原盆地西部城镇密集区和工业城镇带。 以现代化、高端化为目标,全力推进离石区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提高中心集镇联动城乡的能力。要以宜居为核心,以文化、生态、大气为要素,把吕梁打造成山西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二)、“大县城、大集镇”支撑,整体推进区域发展 实施“大县城”发展战略,以吕梁市区建设为龙头,加快推进“1273”四级城镇体系,充分发挥县城的集聚功能。交城、文水、交

海南东方市滨海北片区总体规划

2005-2020海南东方市滨海北片区详细规划 说明书目录 1.项目概况 1.1.规划背景 (3) 1.2.规划范围与用地规模3? 1.3.规划依据 (3) 1.4.规划目标3? 1.5.规划原则 (3) 2.现状分析 2.1.区位分析.................................................. 4 2.2.气候条件 (4) 2.3.地震烈度 (4) 2.4.土地利用................................................... 4 2.5.规划用地特征分析 (5) 2.6.地形分析 (5) 2.7.水文?5 2.8.现状道路系统 (5) 2.9.用地权属5? 3.规划布局 3.1.规划理念6? 3.2.对控规的主要调整............................................ 6 3.3.空间布局结构?6 3.4.总体布局 (7) 3.5.道路系统规划8? 3.6.步行系统规划 (8) 3.7.绿地系统规划9? 3.8.空间景观规划9? 3.9.公共设施规划10? 3.10.规划技术经济指标..................................... 10 3.11.建筑风格................................................. 13 4.工程规划 4.1.道路定线与竖向规划 (15) 4.2.给水工程规划?15 4.3.排水工程规划 (16) 4.4.电力工程规划 (17) 4.5.电信工程规划19? 4.6.燃气工程规划 (19) 4.7.综合防灾规划2?1 5.分期规划与投资估算

新佛山城市规划(2020)

佛山城市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2002年佛山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统筹城市各项建设活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重新编制《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第2条规划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 4、《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5、《佛山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6、《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构想》 7、国家、广东省、佛山市的相关规划文件 第3条城市规划区与中心城区 1、本次规划的城市规划区为佛山市行政辖区的范围,面积3848.49平方公里。 2、规划中心城区为“2+5组团”所包括的街道办或镇的行政辖区范围,面积1913平方 公里,约占全市域面积的49.7%。“2+5组团”是指:中心组团、大良容桂组团、狮山组团、西南组团、西江组团、大沥盐步组团和九江龙江组团。 第4条规划期限

近期为2005-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远景为2021年以后。 第5条规划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线,使佛山市由“快速城市化”向“健康城市化”的方式转变,由注重“数量的增长”到关注“质量的提升”。 2、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佛山发展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市域内 不同类型地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佛山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他城市间的关系,在区域协调中准确把握佛山自身的定位;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按照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规划好产业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划定并严格控制区域绿地,加强土地、水、能源的节约与综合、有效利用,降低工业污染,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城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通过合理布局,在对外招商引资的同时,鼓励民营企业的成长。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6条城市发展目标 1、第一阶段,到2010年左右,全面协同地推进佛山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工作,在 保持发展活力的前提下调整体制结构,努力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强区域协作,构建广佛都市区的基本构架。 2、第二阶段,到2020年左右,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 优美、城乡协调、体制完善、社会文明的小康社会;与珠江三角洲其他城市一起,确立具有独自特色的国际大都市区的地位。 第7条区域协调发展策略 1、以区域协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前提,遵循区域化与市场化的一般规律,科学判断与合 理制定城市的发展路径、功能定位与发展选择,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应充分考虑对于跨界地区的影响。 2、注重区域内各城市与地区间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协调。 3、注重区域内各城市与地区间在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协调。 第8条社会发展策略 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全民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推进农村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稳定劳动力的供给,引导流动人口逐步本地化,实现劳动力的稳定储备。 2、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建立与就业岗位相关的土地供应机制,加大职业培训与教育的投 入,增强劳动力的可就业能力,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适应产业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求。 3、完善城乡统筹规划,促进人口向中心城区的集聚,全面改善村镇地区在社会基础服务 设施方面的配套建设。各级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公共设施应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在全市逐步建立起“市-区-街办(镇)-村” 多级与多层次的社会服务设施体系。 4、加强城镇化进程中的“镇改街、村改居”和城市新建小区的“社区建设”,增强市民 的地方认同感。 5、加快建设信息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建设“数字佛山”。

中共商洛市委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商洛突破发展的决定

中共商洛市委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商洛突破发 展的决定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中共商洛市委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商洛突破发展的决定时间:2008-10-15 17:45: 来源:商洛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06年7月21日市委一届十次全会通过)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陕南突破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全市上下形成实现突破发展的强大合力,奋力完成省委、省政府对商洛突破发展提出的目标任务,特作如下决定。 一、统一认识,努力增强实现突破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立足于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作出了陕南突破发展的战略决策,要求陕南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以高等级公路和铁路复线建设为突破口,尽快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热点地区。这是商洛摆脱经济滞后状况的重大历史性机遇。 为了推进陕南突破发展,今年3月底和7月初,省政府两任主要领导先后率领省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商洛调研,并主持召开了商洛突破发展座谈会,对我市实现突破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路子,用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强力支撑商洛突破发展;突出发展药业、食品业、旅游业、矿业等几大产业;做到“发展的思想要突破,发展的产业要突出,发展的支撑要有力,发展的速度要加快,发展的变化要巨大”,这为我市进一步理清突破发展思路、明确突破发展重点、实现突破发展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 我市是秦岭的绿色“心脏”、国家实施南水北调的水源涵养区、关中经济区的生态屏障、西安的“后花园”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区位优势逐步显现。尤其是“十一五”期间,三条高速公路和两条铁路复线将全面开工建设,使我市处于沟通大西北与东部经济联系的交通动脉大通道上,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的能力明显增强,发展现代中药、绿色食品、生态旅游、矿产建材和劳务输出五个产业,实施重大富民强市项目的条件日臻成熟。更重要的是,目前全市上下出现了班子团结、社会稳定、人心思变、真抓实干的良好局面,商洛大地到处充满生机,充满希望,这些都为我们实施突破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理清思路,进一步明确突破发展的重点 实现我市经济社会突破发展,关键是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总体发展思路,努力做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突破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实现科学发展。科学发展就是按照“五个统筹”的原则,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大局已定!未来的商丘将全面爆发,商丘人已传疯!

大局已定!未来的商丘将全面爆发,商丘人已传疯! 周五六上午9:00奇妙水粉画;请加微信sqlives888抢 名额啦!豫东名城、天地人和千年古城、历久弥新悠悠黄河,厚厚历史孕育着豫东平原一座独具魅力的城市——商丘!2017年,商丘城建如火如荼,商丘项目建设提速提质、立 体交通助力经济腾飞、大棚改'组合拳'打出快节奏、,'保护古城区、改造旧城区、建设新城区'同步进行... 交通基础设施完善2017年,是'十三五' 关键之年、攻坚之年、决胜之年,商丘市全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完成投资78.9亿元。连霍高速公路商丘至豫皖界段改扩建工程等一批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客运场站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抓好长江路跨京九铁路桥、宋城路跨京九立交桥等桥梁建设;沱浍河航运开发项目夏邑段蒋楼桥主桥合拢;商丘机场建设项目正在实质性向前推进…… 【商合杭高铁商丘段木兰大道桥正在施工】商合杭客运专线正线全长770.25公里,其中新建线路长586.87公里,项目总投资960.8亿元。设计速度目标值350公里/小时。2015 年11月30日,商合杭高铁全段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20 年11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京霸高铁改线京雄商】作为'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中的重点项目,京霸铁路将改线建设,不再经过霸州,改为连接雄安新区并在新区东部设站。北京

市住建委相关人士透露,这条铁路未来还将规划延长到河南商丘,并更名为'京雄商铁路'。 【沱浍河航运开发建设蒋楼桥主桥合龙】4月25日,沱浍河航运开发建设蒋楼桥主桥合龙,这标志着我市实现通江达海、实现综合交通的进程更进一步。沱浍河航运开发建设项目跨夏邑、永城两地,总长85.5公里。项目完成后,商丘货船可从永城进入安徽境内,从而进入淮河。【商丘到柘城的商柘 快速路S207动工比原来快20分钟】【商丘长江路上跨京九铁路立交桥工程】 工程起于商丘市长江路与星林路交叉口,路线自西向东行进,于K0+506.5处上跨京九铁路,对应京九铁路下行线里程为:DK678+502.02;线路向东与G105国道交叉,向东偏南而行,跨越东沙河后路线下穿济广高速,经张阁镇、牛庄,止步梁园区与虞城县交界处,与虞城县嵩山路相接。【修路架桥,通达商丘】 2017年计划建设的52条市政道路,已经开工建设13条, 包括九州路、迎春路、张巡路、明伦路、开元寺路、汉梁路、紫荆路、南海大道、华夏路、中南一路、中南二路、中南三路等。其他道路的前期手续均已完成,开工在即。商丘实验小学北侧张巡路具备通车条件 神火大道南延工程商丘市基础设施重点项目——豫苑路工 程商丘市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紫荆路(忠民河桥-应天路)

吕梁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doc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吕政办发(2004)100号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吕梁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 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现将《吕梁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四年十二月十六日 吕梁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吕梁市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山西省实施〈中 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吕梁市城市总体规划》和 国家相关技术规定、规范,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吕梁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使用和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其它县(市)政府所在地规划区范围内应参照执 行。 第三条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应符合本规定。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按已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

未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按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第四条各类专门性用地项目规划应符合已颁布的各类专业技术规范及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标准和适用范围 第五条本市建设用地分类,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和基本原则,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第六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当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已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未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应当按照城市 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分类和本规定表(一)确定的建设用 地适建范围执行。 凡表(一)未列入的用地类别或建设项目,可以由市建设局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用地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超出表(一)规定范围的,应先提出调整意见,按法定审批程序批准后执行。 第三章建筑容量 第七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含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下同)应按本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建筑用地面积大于1万平方米的成片开发地区,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实施;未编制详细规划的,不予审批。

[vip专享]021 中强-东方巴黎城AB地块规划设计说明

中强·东方巴黎城A、B地块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章总体设计篇 一、设计依据: 1.规划设计条件 (1)本工程规划勘测设计红线图; (2)本工程征地放样资料; (3)本工程土地使用条件; 2.有关地方法规规定 (1)《滁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0版)》; 3.规划设计技术标准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3)《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4)《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89); (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4.建筑设计技术标准 (1)《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2)《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3)《住宅智能化参照图标》(GB/T50314-2000);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8)《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9)《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868 5.其他设计依据 (1)《居住区规划资料集》; (2)《建筑设计资料集》; 二、项目概况: (1)城市概况: 来安县位于安徽省滁州市东部。古名棠邑,西汉始称建阳,南朝设置新昌郡,唐朝划出清流县东部建立永阳县,南唐改称来安县。是新滁城副中心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皖江城市带东向桥头堡,先后荣获浙商最佳投资城市、苏商投资中国最佳首选城市等称号,被评为安徽省科学发展先进县、安徽省民生工程组织实施工作先进县、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中国绿色能源产业百强县、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 来安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物产丰富。地处长江北岸,与南京市隔江而望,环邻江苏省南京市、淮安市和滁州市琅琊区、南谯区及明光市。县城新安镇距离南京市区60公里、京沪铁路滁州站18公里、南京禄口国际机场80公里、宁洛高速公路滁州出入口5公里,104国道从南京长江大桥自东向西贯穿全境,与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 隔河相邻。来安县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是南京江北的重要门户、安徽的东大门、滁州的副中心城市。来安历史文化悠久,西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始置建阳县,至南唐升元二年(公元938年)定名来安县。来安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来安旅游资源丰富,境内风光旖旎,以“山、水、泉、洞、寺、岛”为特色,逐步形成景色各异的白鹭岛、孔雀寺、林桥生态园、景华生态园、龙源风电场、皖东烈士陵园等景点,对外开放。尊胜禅院至今保存有《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父曹寅撰写的碑刻 (2)用地概况: 项目位于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市中心,地块最南端为文昌路,最东边靠香樟路,北邻北外环路,西侧临近公园路,一条建阳路将地块分为A地块和B地块。地势相对平整,无复杂地貌,南北平均长约330米,东西平均宽约1000米,A地块规划用地面积为105701平方米,B地块规划用地面积为148912.7平方米,总用地面积约254614平方米。其中A1、B1、B2地块均为高层居住区,配置住宅底商,幼儿园、开关站,A2为自然生态绿化公园,农贸市场设置在A3地块,综合 楼设置在B1地块。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5年修订版)精编版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15年修订版)

目录 1总则 (1) 2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2) 3城乡用地 (3) 4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15) 5建筑间距、退让与高度 (16) 6公共设施 (22) 7道路交通 (27) 8市政设施及其它公用设施 (33) 9景观与环境 (44) 10特定区域 (46) 11附则 (47) 附录一:用词说明 (48) 附录二:名词解释 (49) 附录三:计算规则 (51) 附录四:建筑间距和离界距离图示 (61) 附录五:佛山市单一重现期暴雨强度公式 (66)

1总则 1.1为科学编制城市规划,严格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 化,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广东省城市控 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为依据,并结合佛山市城市发展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1.3在佛山市“1+2+5”组团的城区及其他镇中心区范围内的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 作,应按本规定执行,其他区域参照执行。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的村庄和集镇,可按国家、广东省及佛山市有关村镇的相关规定执行。 1.4本规定未涉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广东省现行法律、法规、规范和佛山市有关规 定的要求。

2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2.1佛山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规划内容和深度按《城 市规划编制办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广东省“三规合一” 工作指南》等规定执行。规划编制应采用佛山市统一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图2.1 佛山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总体规划的编制 2.2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前,可根据需要先组织编制城市概念规划。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 为15~20年;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3~5年。依据近期建设规划,可编制年度的规 划实施方案,作为城市用地年度供应计划的依据。 2.3佛山中心城区以外的区域,应依据已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组团分区规划, 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强度分区和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等做出进 一步的安排。 详细规划的编制 2.4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制订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 制计划。城市新区、旧城改造区、特定区域、近期建设区以及备用土地、拟出让土 地等城市建设重要控制区域,应当优先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中城市重点地区在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前应先开展相关规划研究。 2.5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以控制性详细规划所确定的各项控制要求和规划条件为依据进行 编制。各级人民政府应组织编制重要街区、重点景观区、广场、公园、重要交通枢 纽用地、城镇主要出入口、公共设施用地以及其他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