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所得税会计与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所得税会计与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所得税会计与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所得税会计与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所得税会计与所得税费用的核

(五)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

(六)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额→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

第二节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

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严格遵循税收法规中对于资产的税务处理以及可税前扣除的费用等规定,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

某项资产在未来期间使用或最终处置时,依据税法规定,可以作为成本或费用税前列支而不需要缴税的总金额。

例如,某台设备原值为100万元,折旧35万元已在当期和以前期间计税时扣减,折余价值65万元将在未来期间通过折旧或处置作为减项从应税利润中抵扣,即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为65万元。因此,该设备的计税基础就是其账面价值65万元。

①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其计税基础一般为取得成本,即企业为取得某项资产支付的成本在未来期间准许税前扣除。②在持有期间,其计税基础则为资产的取得成本减去以前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已经税前扣除金额后的余额,此余额表示依据税法规定,该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仍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二)负债的计税基础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其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扣除的金额

二、暂时性差异

(一)暂时性差异的概念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二)暂时性差异的分类

1.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企业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当期,应将其对所得税的影响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通常产生于以下两种情况:

(1)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如某项存货的账面价值为35万元,其计税基础为50万元,表明企业在未来期间就该项存货的应纳税所得额减少15万元,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该项存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以及所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类别如表2—1所示。

表2—1金额单位:万元

(2)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账面价值-(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扣除的金额)

=未来可税前扣除的金额

如某企业在销售当期预提产品保修费300万元,同时确认为预计负债和销售费用。但税法规定与产品售后服务相关的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即计税基础为0,该项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300万元,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将减少未来实际发生保修费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该项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以及所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类别如表2—2所示。

表2-2金额单位:万元

2.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企业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通常产生于以下两种情况:

(1)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2)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依据上述“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计算公式,该项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以税前抵扣的金额为负数,意味着其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的差额,应调增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额,因此,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表2—4资产和负债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所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种类

(三)资产、负债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1.资产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在某一会计期末的账面价值为该时点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如果税法规定资产在持有期间市价变动损益在计算所得税时不予考虑。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会计期末,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一样,也按公允价值计量,不同的只是对公允价值变动的处理不同,前者计入资本公积,后者计入当期损益。

(3)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在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情况下,当被投资单位因盈利或亏损等引起其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时,投资企业应按所享有的份额凋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而税法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在持有期间不变,长期股权投资计税按成本计量。因此,当投资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率大于被投资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率,投资企业按税率差额计算应补交的所得税时,便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4)投资性房地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对于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确定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相同;对于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其计税基础的确定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类似。

(5)固定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①因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不同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地选择折旧方法,既可以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也可以按照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快速折旧法计提折旧;而税法多数情况下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是按

照年限平均法计提的折旧额。

税法对于每一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都作出了规定,而会计则依据会计准则由企业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折旧年限。当企业进行会计处理确定的折旧年限与税法规定不同时,便会导致固定资产的账而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出现差异。

②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在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会减少;而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减值准备在发生实质性损失前不允许税前扣除,这样就会造成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6)无形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①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无形资产准则规定,企业的内部研究开发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的管理费用;税法上为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引导企业增加研发资金投入,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研究开发实行税收优惠,规定对企业的研发费用实行150%的加计扣除,即企业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不仅可以全额税前扣除,而且可以加成50%的比例扣除。

【例2-5】甲公司20×8年研究开发支出1200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28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发生的支出35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570万元。税法规定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可按150%加计扣除。假定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在当年末达到预定用途(尚未开始摊销)。

[答疑编号1]

本例甲公司20×8年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中,630万元(280+350)依据会计准则规定应予费用化,570万元形成无形资产的成本,则20×8年末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570万元。

依据税法规定,甲公司20×8年可税前扣除的研究开发支出为1800万元(1200+600),当年的研究开发支出所形成的无形资产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为0,则20×8年末该项无形资产

的暂时性差异计算如下:

账面价值=570(万元)

计税基础=0

暂时性差异=570-0=570(万元)

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差额570万元,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②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取得无形资产后,应根据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将无形资产区分为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在持有期间内不需要摊销,但应在每个会计期间进行减值测试,需要计提减值准备的,应计提减值准备。而税法上没有界定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企业取得的所有无形资产成本均应在一定期间内摊销,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摊销额允许税前扣除。

(7)其他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有关资产在计提了减值准备后,其账面价值会随之下降。而依据税法规定,企业提取的减值准备一般不得在税前扣除,只有在资产发生实质性损失时才允许税前扣除。由于资产的计税基础不会随着减值准备的提取而发生变化,因此便产生了资产在计提减值准备后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

2.负债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负债项目主要有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的预计负债、预收账款等。

(1)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的预计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依据或有事项准则规定,企业对于预计提供售后服务将发生的支出在满足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时,应在销售当期确认为费用,同时确认为预计负债。而税法规定,与销售产品相关的支出应在

发生时税前扣除。由于税法依据收付实现制征税,允许该项支出在实际发生(即未来保修)时全部税前扣除,因此,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的预计负债,期末的计税基础就是其账面价值与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之差0,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

大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有些情况下,所确认的预计负债,税法规定其支出无论是否实际发生均不允许税前扣除,即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为0,账面价值等于计税基础。

某些情况下,尽管预收账款在会计上不确认收入,但税法规定应将其计入当期的纳税所得,这样因预收账款在取得当期已经就其经济利益计算交纳了所得税,因此,未来期间依据会计准则确认收入时,不应再计入纳税所得,而予全额税前扣除,其计税基础为0。该预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则是其在未来期间计税时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3.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按其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计量。若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应将其差额确认为商誉;反之,若企业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则应对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以及合并成本的计量进行复核,复核后仍有差额的,将其计入合并当期损益。

而在税法上,合并有应税合并与免税合并之分。实行应税合并,合并企业接受被合并企业的有关资产,计税时可以按经评估确认的价值确定成本。实行免税合并,合并企业接受被合并企业全部资产的计税成本,须以被合并企业原账面净值为基础确定。免税合并是指非股权支付额不高于所支付股权票面价值20%的企业合并。

(四)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1.未作为资产、负债确认的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某些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因为不符合资产、负债的确认条件而未体现为资产或负债,但依据税法规定能够确定其计税基础的,则其账面价值0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也构成暂时性差异。

【例2-12】B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开始前发生400万元筹建费用,已计入当期损益。依据税法规定,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允许在开始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后5年内分期摊销和税前扣除。

[答疑编号2]

本例B企业发生的筹建费用按照会计准则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不形成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若将其视作资产,则其账面价值为0。

按照税法规定,该筹建费用可在开始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后5年内分期税前扣除。假定B企业20×8年初开始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当期税前扣除了80万元(400÷5),则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为320万元,即20×8年12月31日该筹建费用的计税基础为320万元。

上述账面价值0与其计税基础320万元之间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可减少B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对于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即可抵扣亏损)及税款抵减,尽管不是由于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但本质上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具有同样作用。

第三节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核算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核算的意义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根据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计算的未来期间可收回的所得税金额;递延所得税负债则是指根据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计算的未来期间应付的所得税金额。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核算

1.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一般原则。

递延所得税资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能否实现,取决于企业在未来期间能否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依据我国所得税准则,企业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应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减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该应纳税所得额应是未来期间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因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相应增加的应纳税所得额两者之和。

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和本期发生额的计算公式为:

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适用的所得税税率

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增加或减少)=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

作为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的构成部分,即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导致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减少。对产生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其所得税影响应增加或减少所有者权益。应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账户。

企业合并中取得的有关资产、负债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其所得税影响应调整合并中确认的商誉或计入合并当期营业外收入。

2.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应注意的问题。

3.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

在下列三种情况下,企业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1)不属于企业合并的交易,且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同时该项交易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则在交易或事项发生时,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对于所得税的影响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2)企业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不同时具备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以及未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

得额两个条件时,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3)资产负债表日企业预计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利用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时,不应确认或全额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量

1.适用税率的确定。

企业对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期间的适用税率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基于此,企业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应估计相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转回时间。

需要注意,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发生变化的,企业应对已经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按新税率重新计量。企业在调整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时,一方面要调增或调减递延所得税资产,另一方面要相应地调增或调减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2.递延所得税资产不予折现。

3.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价值的复核。

如情况发生变化,对依据新情况估计在有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内,无法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使得与递延所得税资产相关经济利益无法全部实现的,对于预期无法实现的部分,应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时,除原确认时记入所有者权益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记金额也相应记入所有者权益外,其余的减记金额应增加减记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的以后期间,若企业根据新的环境和情况判断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使得递延所得税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能够实现,则应相应恢复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回减记的金额。转回减记金额的会计分录与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分录相反。

三、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核算

(一)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1.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一般原则。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按首次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或按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应有余额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应借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账户,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应有余额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应编制相反的会计分录。

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其所得税影响应增加或减少所有者权益。确认时,应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账户,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账户。企业合并中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其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应调整购买日确认的商誉或计入合并当期损益的金额。购买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应借记“商誉”等账户,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账户。

2.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应注意的问题

3.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

(1)商誉的初始确认。

依据会计准则应确认为商誉;依据税法在作为免税合并的情况下,计税时不认可商誉的价值,即商誉的计税基础为0,商誉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企业合并以外的发生时不影响会计利润和纳税所得的其他交易和事项。

(3)投资企业能够控制转回时间且预计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的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

1.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对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按照预期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

2.递延所得税负债不予折现。

第四节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所得税费用由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部分组成,它们均应作为所得税费用或收益计入当期损益。

一、当期所得税的计算与账务处理

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依据税法规定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计算确定的应交所得税金额。其计算公式为:

当期所得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的所得税税率

当期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所得税税率

=(会计利润±税收调整项目)×适用所得税税率

其中税收调整项目应该完全按照税法规定的利润计算条款进行操作。

不得在税前扣除的项目主要包括:(1)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企业所得税税款;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部分的公益性捐赠支出;赞助支出;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等。(2)以下固定资产的折旧: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已足额提取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产;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其他不得计算折旧扣除的固定资产。(3)以下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的无形资产:自行开发的支出已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无形资产;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无形资产;其他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的无形资产。(4)对外投资成本,即企业对外投资期间投出资产的成本。(5)企业从其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超过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利息支出。

在上式会计与税法规定不同产生的调整因素中,除前述的暂时性差异项目外,还有其他一些差异

项目,主要有:

1.企业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

2.企业的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以及税收滞纳金、非公益性捐赠支出和赞助支出。

3.企业从其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超过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利息支出。

4.公益性捐赠支出。

5.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

6.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和拨付的工会经费,分别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和2%的部分。

7.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

8.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超过发生额60%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最高不得超过当年营业收入的5‰)。

9.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超过当年营业收入15%部分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

【例2-25】甲公司20×8年利润表中利润总额为1000万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当年发生的有关交易和事项中,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存在差异的有:

(1)向关联企业提供现金捐赠50万元。

(2)支付罚款和税收滞纳金6万元。

(3)向关联企业赞助支出12万元。

(4)取得国债利息收入18万元。

(5)年末计提了20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

(6)某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成本为l50万元,年末的市价为18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持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7)年末预提了因销售商品承诺提供1年的保修费5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与产品售后服务相

关的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允许扣除。

[答疑编号1]

根据上述资料,甲公司20×8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1000+50+6+12-18+20-30+50=1090(万元)

应交所得税=1090×25%=272.5(万元)

二、递延所得税的计算与账务处理

递延所得税是指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应有金额与原已确认金额之间的差额,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发生额的综合结果。递延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

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

=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额-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额

【例2-26】沿用【例2-25】资料,甲公司20×8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金额及其计税基础如表2-8所示。假定甲公司预计会持续盈利,能够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

表2-8甲公司资产负债表项目暂时性差异计算表单位:万元

[答疑编号2]

依据表2-8资料,甲公司20×8年递延所得税计算如下:

递延所得税资产=70×25%=17.5(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30×25%=7.5(万元)

递延所得税=7.5-17.5=-10(万元)

三、所得税费用的计算与账务处理

【例2-28】根据【例2-25】、【例2-26】和【例2-27】有关资料,假定甲公司20×9年应纳税所得额为1200万元,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如表2-9所示,假定除所列项目外,其他资产、负债项目不存在会计与税法的差异。

表2—9甲公司资产负债表项目暂时性差异计算表单位:万元

[答疑编号3]

依据资料甲公司20×9年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和账务处理如下:

1.当期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1200×25%=300(万元)

2.递延所得税。

(1)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100×25%=25(万元)

年初递延所得税负债=7.5(万元)

本年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额=25-7.5=17.5(万元)

(2)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65×25%=16.25(万元)

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17.5(万元)

本年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额=16.25-17.5=-1.25(万元)

递延所得税=17.5+1.25=18.75(万元)

3.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300+18.75=318.75(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费用187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资产12500

递延所得税负债175000

注意:计算所得税费用的基本思路是

1.计算出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根据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的差异,确定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还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2.根据暂时性差异和所得税使用税率,计算出当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然后减去期初余额,计算出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额,即计算出递延所得税。

3.计算当期所得税,即先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即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按照税法规定的利润计算进行调整,然后乘以所得税税率。

4.根据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计算得出所得税费用

5.最后做出会计分录。

【例2-22】乙企业2×01年12月31日购入成本为400万元的设备,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0,会计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因该设备符合税法规定的税收优惠条件,允许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假定税法规定的使用年限及净残值与会计相同,该企业各年末均未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乙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本例会计采用的折旧方法与税法规定不同,使得该设备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暂时性差异。各年的暂时性差异及其对所得税的影响数计算如表2-6所示。

表2—6暂时性差异及其对所得税影响数计算表单位:万元

[答疑编号4]

在表2-6中,各年有关数字的计算及其相关的账务处理如下:

(1)2×02年:

年末账面价值=400-400/5=320(万元)

年末计税基础=400-400×40%=240(万元)

年末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80万元。

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80×25%=20(万元)

本年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20-0=20(万元)(贷方)

年末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时:

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2000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200000

(2)2×03年:

年末账面价值=400-400/5×2=240(万元)

年末计税基础=240-240×40%=144(万元)

年末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96万元。

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96×25%=24(万元)

本年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24-20=4(万元)(贷方)

年末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时:

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400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40000

(3)2×04年:

年末账面价值=400-400/5×3=160(万元)

年末计税基础=144-144×40%=86.4(万元)

年末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73.6万元。

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73.6×25%=18.4(万元)

本年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18.4-24=-5.6(万元)(借方)年末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时: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56000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56000

(4)2×05年:

年末账面价值=400-400/5×4=80(万元)

年末计税基础=86.4-86.4/2=43.2(万元)

年末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36.8万元。

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36.8×25%=9.2(万元)

本年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9.2-18.4=-9.2(万元)(借方)年末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时: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92000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92000

(5)2×06年:

年末账面价值=400-400/5×5=0

年末计税基础=43.2-86.4/2=0

年末账面价值等于计税基础,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O。

本年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0-9.2=-9.2(万元)(借方)年末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时: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92000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92000

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

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 随着经济全球化,“互联网+”、财务共享、云计算等大数据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业财深度融合。公司财务会计人员由核算职能向管理职能转型迫在眉睫。在大数据的背景下,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处理工作在信息数据变得更具实用性、全面性以及真实性的基础上,其工作质量与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由此可以看出,以大数据为背景,财务会计转向管理会计已是大势所趋,是企业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存在的差异 财务会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以会计准则为根据,对企业资金进行监管、核算、证实以及统计,进而为与自身企业存在联系的个体以及群体提供相应的数据信息。 企业资金状况通过财务会计的核算与监管,可以为企业领导人提供相应的资金数据信息,从而让相关管理人员以及领导高层认识到企业自身的资金运转情况以及经济效益,进而对企业自身实际运转情况进行深度了解。为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提供支撑,从而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主要内容就是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相应的信息数据部门,以此来帮助领导更为便捷、有效地管理企业。 也可以说,管理会计是一种科学、合理、适应社会发展的一种管理措施,为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发展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总的来说,财务会计就是为企业以及与企业存在联系的组织、部门提供相

应的数据资讯以及财务资料。而管理会计则是以自身的专业性为根据,将企业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及分析,进而制定出科学、专业的财务报表,让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以及领导高层有效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以便于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并加以实施。 2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原因 21企业的发展需要 根据财务管理原则以及企业具体的规章制度,财务会计核算的部分仅限于公司中的细微资金流动。这部分数据主要是为企业提供资金运用的数据参考。由此可见,大数据背景下的财务会计十分被动。在数据处理上,管理会计处于主导地位,不仅可以主动地提供企业财务信息,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企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出现了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现象。 22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 传统财务会计是很难快速高效地从非结构数据中过滤出有价值的信息并且对其进行具体分析的。这就直接影响了会计的数据提供,使其无法通过数据帮助企业对未来发展进行规划。多数企业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财务会计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可以提升数据处理效率。这种背景下,企业选择将职能部门进行合并,减少人员使用的同时,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 3大数据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路径 31数据收集方式的变革 纸质原始凭证作为传统会计核算的数据源头,耗用了大量资源,

公司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资金结算方式

资金结算方式 1.总则 1.1.制定目的 为了规范资金结算行为,保障公司合法权益,加速公司资金运转和商品流通,特 制定此办法。 1.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与内部员工及外单位现金、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 支票、汇兑托收承付和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 1.3.权责单位 1)财务部负责本细则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总经理负责本细则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资金结算方式 2.1.现金 2.1.1.现金支付范围 1)员工工资、津贴。 2)个人劳务报酬。 3)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 4)各种社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对个人的其他支出。 5)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 6)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7)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结算起点在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 8)现金支付范围以外的支付均以银行存款方式结算。 2.1.2.公司核定3-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的库存现金限额 2.1. 3.现金收支应依照下列规定办理 1)现金收入应当于当日送存开户银行。 2)现金支付,可从公司库存现金限额中支付或从开户银行提取,不得以公司的 现金收入直接支付(即坐支)。 2.2.银行汇票 2.2.1.银行汇票定义 1)银行汇票是出票银行签发,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 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银行汇票的出票为银行汇票的付款人。 2)单位和个人各种款项的结算,均可使用银行汇票。 2.2.2.银行汇票的提示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起一个月 持票人超过付款期限提示付款,代理付款人不予受理。 2.2. 3.出票 1)申请人使用银行汇票,应向出票银行填写《银行汇票申请书》,填明收款人 名称、汇票金额、申请人名称、申请日期等事项并签章(签章为其预留银行 的签章)。 2)出票银行受理银行汇票申请书,收妥款项后签发银行汇票,并用压数机压印 出票金额,将银行汇票和解讫通知一并交给申请人。 2.2.4.公司为收款人受理银行汇票时,应审查事项 1)银行汇票和解讫通知是否齐全,汇票号码和记载的内容是否一致。

(完整版)小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及核算办法

小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及核算办法 一、财务会计制度 1、经理的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小企业会计准则》及其他有关财经法规。 (2)领导企业财务工作,设置会计机构,对财务人员进行配置、考核。 (3)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负责对企业一切财务收支进行审批。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审查,对内部经济指标进行考核。 (4)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2、会计岗位责任制 (1)努力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财务会计业务知识,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当好领导参谋。 (2)及时准确编报财务计划、用款计划,按时报送各种会计报表,做到账表一致、账实相符、日清月结。 (3)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财税法规、会计制度,记账、算账、报账必须做到手续完备、内容充实、数字准确、账目清楚。 (4)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各项费用按规定支出范围和标准列支,分清资金渠道,合理使用资金,保证完成各项财会工作任务。 (5)对成本、费用项目进行严格审查,杜绝不合理的开支,各项资金使用需领导批准后才能支付、报账。不准公款私借,及时清理往来

款项,不得开空头支票,妥善保管好会计凭证、账薄、报表等会计资料。 3、出纳员岗位责任制 (1)努力学习财务制度,熟练掌握出纳工作基本技能,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2)严格执行财会制度,各项费用支出按规定报销,确保原始凭证真实、准确、完整,手续齐全,账目清楚。 (3)银行存款余额账实一致,现金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相符,每月底结账时作出货币资金余额调节表。 (4)严格遵守现金结算制度,不得借用、挪用公款,公司人员借款要经财务领导批准,对借款人员及时督促结账。 (5)支票必须凭领导审批的申请单方能开具;按规定签发“空白支票”,对逾期未用的支票要及时收回注销。 (6)出纳收付必须经会计审核无误,未经会计审核的凭证应拒绝支付。若因出纳人员违反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由当事人承担责任。(7)现金收付要当面点清,金额较大时,一定要有人复核。 (8)严格遵守现金管理制度,现金要尽量做到日清月结,月结盘库后作现金盘库表。 (9)现金日记账所纪录的内容必须同会计凭证相一致,不得随便增加或删减;日记账必须连续登记,不得跳行或隔页,不得损坏账簿;文字和数字必须准确无误、整洁清晰,如有改动,必须严格按会计制度执行。

财务会计与科目管理知识分配大全

SAP会计科目自动分配配置大全 实际上SAP FICO是TMD如此简单,以至于一般来说,只要小宰一下各位弟兄就能混进SAP FICO的革命队伍. 如果你是在企业内部做support,那就更不需要什么了,你甚至不要多少会计知识因为在将来你天天和财务的MM(不是那个MM module)们泡在一起就是再笨你也会被熏会的(MD,少吹点,那个SAP搅肉机老弟经常指责俺和并把侮辱会计知识的帽子扣在俺头上.),通常,俺建议你唯一需要做的是买把磨的快的屠刀小宰几到就足够应付. 1 Maintain Accounting Configuration(概览) Tcode: FBKA/FBKF/FBKP 输入Tcode:FBKP进入后,看到的是图1的画面,在此应该包含了所有的科目设置,设计逻辑很简单,SAP要兼顾全球的财务需求,所有科目并没有hard-coded允许企业根据实际需求和本国的会计准则为业务交易配置相应会计科目.

当点击图1-[1]或图1-[3],进入自动过帐科目设置,在这里包含了各模块的配置,下面首先重点讲述MM自动过帐的配置(OBYC),当明白了这些配置及其逻辑,相信你对SAP FICO就了解了 SE11/SE16:T030Y. 当SE16看T030Y,你能发现Material Management Postings(MM)的group 是RMK. SAP一般将各种数据都保存在表中,设计思想是这样的,SAP不hard-coded(不写死),然后去读表,这种设计思路在SAP系统中比比皆是. ***基于此,你应该明白你的配置其实就是往配置表中写入数据,当这些数据写进后是固定的,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并不能满足一些需求,比如固定资产盘赢盘亏的科目配置. 一句话,SAP也非万能的,它并不能百分之百的满足你的特殊需求. 2 Automatic Posting Configuration (MM Module)

DOC-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DOC-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范本 财务管理制度 一、总则 财务管理细则 一、总原则 1、公司财务实行“计划”为特征的总经理负责制:属已经总经理审批的计划内的支付,由相关事业部总经理的书面授权,财务负责人监核即可办理;属计划外的,必须有公司总经理的书面授权。 2、严格执行《会计法》和相关的财务会计制度,接受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的检查、监督,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及时、准确、完整。 二、财务工作岗位职责 (一)财务经理职责 1、对岗位设置、人员配备、核算组织程序等提出方案。同时负责选拔、培训和考核财会人员。 2、贯彻国家财税政策、法规,并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建立规范的财务模式,指导建立健全相关财务核算制度同时负责对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3、进行成本费用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监督各部门降低消耗、节约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4、其他相关工作。 (二)财务主管职责 1、负责管理公司的日常财务工作。 2、负责对本部门内部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选调聘用、晋升辞退等提出方案和意见。 3、负责对本部门财务人员的管理、教育、培训和考核。 4、负责公司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推行会计电算化管理方式等。 5、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和公司各项制度,加强财务管理。 6、参与公司各项资本经营活动的预测、计划、核算、分析决策和管理,做好对本部门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 7、组织指导编制财务收支计划、财务预决算,并监督贯彻执行;协助财务经理对成本费用进行控制、分析及考核。 10、负责监管财务历史资料、文件、凭证、报表的整理、收集和立卷归档工作,并按规定手续报请销毁。 参与价格及工资、奖金、福利政策的制定。 11、 12、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会计职责 1、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记账、复帐、报账,做到手续齐备、数字准确、账目清楚、处理及时; 2、发票开具和审核,各项业务款项发生、回收的监督,业务报表的整理、审核、汇总,业务合同执行情况的监督、保管及统计报表的填报; 3、会计业务的核算,财务制度的监督,会计档案的保存和管理工作; 4、完成部门主管或相关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实用版)

小某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全体财务人员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财政法规及会计制度,敬业爱岗,不做有损于某公司的事。严格按照某公司财务制度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待工作认真踏实,树立为客户服务意识。贯彻某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一、财务部职责范围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确保财务工作的合法性。 2、建立健全某公司各种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财务工作程序执行。 3、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某公司资金和财产的安全,维护某公司的合法权益。 4、编制和执行财务预算、财务收支计划,督促有关部门加强资金回流,确保资金的有效供应。 5、进行成本、费用预测、核算、考核和控制,督促有关部门降低消耗、节约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6、建立健全各种财务帐目,编制财务报表,并利用财务资料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分析,为某公司领导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7、负责某公司材料库、办公用品库的管理。 8、参与某公司工程承包合同和采购合同的评审工作。 9、及时核算和上缴各种税金。 10、参与项目部与施工队结算,参与采供部与材料供应商结算。 11、会计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安全、有效。 12、加强本部门管理,进行内部培训,提高本部门工作人员素质。 13、完成某公司工作程序规定的其他工作,完成领导布置的其他任务。 二、借款和各种费用开支标准及审批制度 借款审批及标准: 1、出差借款:出差人员应先到财务部领取一式两联的“借款单”,详细填写借款日期、资金性质、部门、出差地、出差事由、出差天数及金额,经本部门主管签字后报总经理签批;借款单交会计留存,待借款人归还借款后清款联还本人作为清帐依据。前次借支出差返回时间超过5天无故未报销者,不得再借款。

从企业所得税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

从企业所得税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 异 为确认、量、记录应税税源、税基的税收会计也就应运而生。由于国家规定的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在确认和计量收入、费用、损失时遵守不同的原则,从而导致企业按企业会计制度记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与按税收法规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产生了差异,即时间性差异与永久性差异,国家税收机关必将运用政权的力量,要求企业会计核算的过程和结果,按照税法及税收会计的要求,进行必要的调整。下面就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财务会计与税收会计进行阐述。 财务会计核算的主体是企业,而税收会计核算的主体是征收机关。企业作为纳税人,既要履行合理的纳税义务,又要维护自身的权益;征税机关作为国家的权利机关,则要依法征税,保证国家的税收收入。 第一,财务会计的核算主要是遵循国家的企业会计制度,正确的计量和确认企业的收入、费用及损失,为企业的股东、企业外的潜在投资者、债权人和管理当局提供真实有用的,能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从不同的角度来使用会计信息以达到各自

的目的。对于企业的股东、潜在投资者、管理当局来说,他们所需要的则是在将来的企业经营活动中进行决策必要的信息,做到收入与费用的合理配比,最终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而对于企业的债权人而言,则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其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或通过对该企业进行投资来抵免企业债务等经济活动的可行性。 第二,税收会计核算则是按现行税法和缴纳办法计算企业的应纳税额,以征税为目的,准确核定税源、税基,挖掘企业所有的收入,在税收法规内严格限制可扣除的成本、费用,从而实现应税税源和税基的最大化,依据经济合理、公平税负的原则,保证税款的及时、足额上交,达到调节国家经济、公平社会分配的目的。 在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原则上,财务会计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达到收入与费用的合理配比;税收会计既遵循权责发生制,又遵循收付实现制,或采用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结合的混合制。财务会计主要是遵循企业会计制度,对于相同的经济内容在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可选择不同的方法;而税收会计主要是依据税法对企业的收入、费用及利润进行计量和确认,在核算方法的选择上带有较浓的强制性和统一性。 财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是反映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的资金运动过程;税收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只

财务会计与管理基础知识分析

基础知识 (一)会计基本知识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反映的内容)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比如:注册新公司,需要投入资金---注册验资,然后运用—购买固定资产或存货,退出---企业解散,清算,出售资产,收回货币资金或实物资产。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法人营业执照的公司,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有的 是个体经营者也可以作为会计主体)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费用类、利润类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 依据。如下: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某一时刻的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如:某公司2012年末资产负债表反映固定资产原值为235600元,反映的是2012年12月31日止,某公司的固定资产购买价值累计合计235600元。是一个时点静态数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如某公司2012年资产负债表反映营业收入为5639500元,反映的是整个2012年期间实现的收入情况。是期间动态数据。 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二)会计六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前三项为:静态要素,反映企业财务状态)、收入、费用、利润(后三项为:动态要素,反映企业经营成果)。 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所有者权益: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思路-财务会计论文-会计论文

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思路-财务会计论文-会计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一、引言 大数据(bigdata),或称巨量资料,是指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获取,昔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的资讯。“大数据”首先是指数据体量(volumes)大,指代大型数据集,一般在10T13规模左右,但在实际应用中,很多企业用户把多个数据集放在一起,已经形成了级的数据量;其次是指数据类别((va-nety)大,数据来自多种数据源,数据种类和格式口渐丰富,已冲破了以前所限定的结构化数据范畴,囊括了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接着是数据处理速度(Velocity)快,在数据量非常庞大的情况卜,也能够做到数据的实时处理。最后一个特点是指数据真实高,随着社交数据、企业内容、交易与应用数据等新数据源的兴趣,传统数据源的局限被打破,企业愈发需要有效的信息之力以确保其真实性及安全性。企业昔理者已经意识到大数据对企业的重要性,正在重新构建“企业庞大信息数据土国”,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帮助企业昔理领导者实现智能化昔理,使企业经营成果有口新月异地变化。从核算数据到昔理数据,则务数据应该成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建议的

依据。在则务会计领域里,要求昔理会计通过对大量数据整理及分析,昔理会计发现问题并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对策措施。在这种系统化的背景卜,企业对昔理型会计人才有很大的需求。因此,在大数据背景卜,则务会计人员面临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二、大数据对企业则务管理的挑战 (一)在大数据背景卜,产生企业的优良决策 一般企业的昔理流程是及时发现问题、理性地分析、用比较圆满的方案来解决问题)大数据流程是归纳和整理数据、数据的比对和分析,提出优良的方案,使企业成良性发展。大数据背景卜,将来企业昔理中坚信一个原则:用数据说话。从传统的昔模式到科学地决策昔理模式转变,数据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进入大数据时代,面对着空前庞大并膨胀的海量数据,从其中挖掘出有用的指标和信息,帮助提升企业的绩效。“数据是未来竞争优势的基础和重要的资源。大数据将改变企业决策、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方式。大数据的技术挑战而易见,但其带来的昔理挑战更为艰巨,大数据处理的关键,分析报告会直接影响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现在大都数还是凭借个人经验和直觉做决策,不是通过数据分析,提出决策方案。在信息比较闭塞情况卜,获取信息的成木比较高,让有经验的昔理人员做决策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大数据时代,就要让数据说话。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范本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范本 时间:2014-07-23 15:30来源:未知作者:过水青春点击:2873次 每一个公司都有财务部门,其财务部门是公司一切财政事务及资金活动的管理与执行机构,财务会计的工作十分重要。如何制定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呢?以下整理的公司财务会计制度范本,可供参考。 财务部是公司一切财政事务及资金活动的管理与执行机构,负责公司日常财务管理、筹资管理和财务分析工作,其工作范围和职责主要有: 1.负责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编制公司各项财务收支计划;审核各项资金使用和费用开支;收回售楼款,清理催收应收款项;办理日常现金收付、费用报销、税费交纳、银行票据结算,保管库存现金及银行空白票据,按日编报资金日报表;做好公司筹融资工作;处理、协调与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间的关系,依法纳税。 2.负责公司会计核算工作。遵守国家颁布的会计准则、财经法规,按照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编制年度、季度、月份会计报表;按照会计制度规定设置会计核算科目、设置明细账、分类账、辅助账,及时记账、结账、对账,做到日清月结,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账证相符;管理好会计档案。 3.负责公司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设置成本归集程序和成本核算账表,做好成本核算,控制成本支出,收集登记汇总各项成本数据资料,及时、正确地为成本预测、控制、分析提供资料;按合同、预算、审核支付工程、设备、材料款项,配合工程部等部门做好工程、材料设备款的结算及竣工工程决算;完善各项成本辅助账的设置,健全各项统计数据。 4.建立经济核算制度,利用会计核算资料、统计资料及其他有关的资料,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判断和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为公司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5.配合公司内部审计。根据上述工作范围和职责,为加强财务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资金审批制度 1.总则 ⑴所有款项的支付,须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如果主管领导不在公司,应以电话或传真的方式与其联系,确认是否批准款项的支付,事后请其在支出单上补签意见; ⑵财务专用章、公司法人章及支票必须分开保管,公司法人章由办公室主任负责保管,财务专用章和支票由出纳负责保管。办公室主任或出纳不在单位期间,

企业财务会计练习题(1)

《企业财务会计》 第二章货币资金及支付结算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企业将款项委托开户银行汇往采购地银行,开立采购专户时,应借记的科目是()。 A、“银行存款”科目 B、“材料采购”科目 C、“其他货币资金”科目 D、“其他应收款”科目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其它货币资金”科目核算内容的是()。 A、信用证存款 B、存出投资款 C、备用金 D、银行汇票存款 3、企业存放在银行的信用证存款,应通过()科目进行核算。 A、其他货币资金 B、银行存款 C、在途货币资金 D、库存现金 4、企业采用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方法购进货物,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经开户银行承兑时,支付的承兑手续费应计入()。 A、管理费用 B、财务费用 C、营业外支出 D、其他业务成本 5、企业在现金清查中发现多余现金,在未经批准处理之前应借记“现金”科目,贷记( )科目。 A、营业外收入 B、待处理财产损溢 C、其他应付款 D、其他业务收入 6、银行存款日记账由()登记。 A、会计负责人 B、会计人员 C、出纳人员 D、业务经办人员 7、经过“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整后的银行存款余额为( )。 A、企业账上的银行存款余额 B、银行账上的企业存款余额 C、企业可动用的银行存款数额 D、企业应当在会计报表中反映的银行存款余额 8、对于银行已经收款而企业尚未入账的未达账项,企业应作的处理为() A、以“银行对账单”为原始记录将该业务入账 B、根据“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和“银行对账单”自制原始凭证入账 C、在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同时入帐 D、待有关结算凭证到达后入账 9、企业工资、奖金等现金的支取,只能通过( )账户办理。 A、基本存款 B、一般存款 C、临时存款 D、专用存款 10、商业承兑汇票的承兑人通常为( )。 A、购货企业 B、销货企业 C、购货企业的开户银行 D、销货企业的开户银行

浅谈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

浅谈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 浅谈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 摘要:社会经济转型以及企业转型都需要管理会计,该工作可以为企业长期运营发展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管理基础。管理会计最开始与财务会计是共同存在的,但随着信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前者的作用逐渐大于后者,所以后来才有了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两者最初为相辅相成关系,在财务会计转型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很多困难,相关人员还要制定合适的转型措施,使管理会计应用更加广泛,应用优势更加显著。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转型 管理会计需要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完成财务信息的 采集、分析以及处理等,这些信息来自财务会计工作内 容,主要应用于管理人员对财务活动的管理控制。财务会 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是企业管理体系健全的必要条件,也是 提高企业会计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基于此,主要针对财 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进行思考。 1财务会计工作面临的困难 1.1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困难

大数据时代背景首先会为企业发展环境带来改变,使企业在信息技术作用下掌握转型发展契机,而企业发展则需要有足够的财务数据和非财务信息为支撑,财务会计只能提供财务数据,却不能提供非财务信息,所以最终的财务管理体系是不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要改变现状,企业还应对财务会计进行转型,使其作用范围增大,职能增多,而转型后的管理会计则可以满足这一点,所以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十分有必要。 1.2显性与隐性成本处理中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中相关数据不仅包括显性成本,还包括隐性成本,只有处理好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才能真正提高。在实际中,财务会计面临显性成本时,显得游刃有余,企业运行费用及工人工资明细都比较明显,但对隐性成本处理则显得有心无力,因为企业成本漏洞很难避免,企业带来生存危机。 1.3业务人员素质问题 业务人员是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关键核心,如果业务人员无法负责管理会计的相关工作,并无法协调其与财务会计的关系,企业中的成本漏洞很容易造成企业威胁。而这些隐性成本也是因为业务人员素质过低出现的。

公司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公司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公司财务会计管理制度2007-02-02 21:54:24 为严肃财经纪律,规范企业经营和管理行为,合理筹措和使用资金,优化资金结构,有效地规避经营风险,按照《会计法》、《企业财务通则》等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制度的要求,特制订本制度。 一、业务性资金实行计划管理 1、年初由财务部根据公司年度工作

计划和目标,编报资金使用计划、单项工作计划表,报董事会审批后执行。 2、公司各部门计划内业务用资金,须填制资金使用申请表。由总经理审批,特殊情况下总经理可授权执行副总经理审批。 二、费用性资金实行一支笔审批管理 1、所有费用的支出,每月均有总经理审批执行。 2、费用支出在1000元以上的由总经理或财务总监审批执行。 3、费用支出在1000元以下的由执行副总经理会同财务主管审批后执行,

同时上报总经理。 4、差旅费用的审批由执行副总经理和财务主管共同审批,同时上报总经理。 5、差旅费的开支标准由总经理或财务总监确定报董事会批准。 6、专用性票据要正规票据, 7、固定资产的购置必须经总经理审批报董事会同意后方可购置。 8、员工工资的审批由总经理审批。 三、控制现金使用范围,严格票据和现金管理。 财务人员及时做好原始票据的催缴回收工作,杜绝白条下账和抵库。 1、职工因公领用款项,一般情况下

要七天内核销报账,无特殊原因,月满不报者扣发工资顶替。 2、内部职工个人借款,未经领导批准,不得办理,经领导批准的借款,必须注明还款日期及办法,否则财审部拒付。 3、不论支票、现金,发生费用时经办人必须要求对方开具正式发票。支票发出时,财审部门要执行审批手续,登记支票使用备查薄。要准确填写金额,如具体额度不确定,应限位数,使用限位数支票时,经办人应亲手填写或严格监督收方填写,并让其在存根联上签字,以防公司受经济损失。

财务会计基础知识讲解

公司理财 第1讲财务管理基础知识(一) 【本讲重点】 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会计的基础知识(一) 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重点提示】 财务与会计的涵 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评价现行财务制度 财务与会计的涵 1.会计 会计工作主要是解决三个环节的问题: 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 会计报表

2.财务 财务不是解决对外报告的问题,而是要解决企业部资金运作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涉及到预测、决策、控制和规划。 财务所要解决的是如何筹集资金,筹集资金以后如何进行投资,项目投资完成以后,在经营过程当中营运资本如何管理,以及最后盈利如何分配的问题,它 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1.理论上财务和会计的关系 过去理论上对财务和会计的关系有三种看法: (1)大财务:财务决定会计; (2)大会计:会计决定财务; (3)平行观:财务和会计是一种平行的关系,不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2.实务上财务和会计的关系 实务上这三种观点不可能同时存在。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只有一种观点,即:财务决定会计,财政决定会计,同时财政还决定财务。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财务和会计的关系就是一个大财务的思想。大财务的思想实际是计划经济的思想。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它有什么弊端? 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实际上遵循的是一个大财务的思想,甚至到目前为止,在我们国家的管理体制当中基本还是这样一个思想,如果把财政这个因素考虑进来,那么实际上是财政决定财务,财务决定会计,也就是说我们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到现在为止都是由财政部门制订和颁布的,财政部门始终是从国家的利益、国家的立场上来制订各种财务制度,进而通过财务的各种标准来制约会计核算,所以财务决定会计它的根源实际上是一种大财政的思想。 还有税务的问题。财会工作经常打交道的一个部门就是税务部门,但是税务部门和财政部门也有关系,实际上在我们国家财政还决定税务,税务再影响会计。所以会计核算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到目前为止都是从国家的角度来对这

大数据下的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docx

大数据下的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在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指导着企业的决策制定和发展。传统模式下的财务会计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需要,企业要想在大数据背景下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需要财务会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通力配合,积极改革与创新财务会计,使其朝着管理会计的方向发展。目前如何实现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异同点分析 现代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相互分离,为发挥会计在规避风险、处理信息、整合资源等方面的作用,保证企业的健康稳定运转,进而出现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通常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中相同点表现为:两者都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一定的风险预测辨识能力和财务处理能力;都是以企业经营产生的数据为依据,对企业出现的问题进行审视,构建各自的工作机制,保证企业决策的系统性及科学性,降低企业运营风险,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另外,两者的不同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依据标准不同 管理会计强调企业内部管理,相对机动灵活,基本是与内部审计相结合来干预企业管理,不受《企业会计准则》的约束;财务会计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来约束或规范业务。 (二)服务对象不同

管理会计主要服务于企业管理部门,为其管理决策提供依据;财务会计主要是对外服务,如为社会大众、工商税务、银行提供服务,财务报表是其具体的工作,需要真实体现企业的财务状况,以便国家制定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政策。 (三)加工信息不同 管理会计是根据企业当前和未来的经济进行充分预测、分析、总结;财务会计是要对已经或正在发生的事物和交易进行加工,尤其是货币信息。 二、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必要性及路径 (一)必要性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为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尤其是在企业财务方面发挥的作用极其明显,如企业财务数据分析、数据存储、资产风险预警、数据调用等。基于大数据时代的企业财务数据的储存方式更加丰富多样,并且相关数据的分析和调用等也能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于瞬间完成。同时大数据背景下的企业财务能通过分析财务数据,对市场未来的变化和需求进行精准地预测,促使企业投资风险得以降低。由此可见,这些新情况的出现预示着传统财务会计的核算功能在人手方面有所减少,对管理财务人员的需求量明显增加。 (二)路径 1积极转变会计观念当前很多企业管理者对会计的认知不足,片面认为会计工作主要是进行财务核算,提供相应的财务报告,对会计

最新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范本

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工作,促进公司经营业务的发展,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财务管理法规制度和公司章程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范本 第二条公司会计核算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 第三条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和方法:(一)筹集资金和有效使用资金,监督资金正常运行,维护资金安全,努力提高公司经济效益。(二)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认真做好财务收支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三)加强财务核算的管理,以提高会计资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四)监督公司财产的购建、保管和使用,配合综合管理部定期进行财产清查。(五)按期编制各类会计报表和财务说明书,做好分析、考核工作。 第四条财务管理是公司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公司财务管理中心对财务管理工作负有组织、实施、检查的责任,财会人员要认真执行《会计法》,坚决按财务制度办事,并严守公司秘密。 第二章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 第五条加强原始凭证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原始凭证是公司发生的每项经营活动不可缺少的书面证明,是会计记录的主要依据。 第六条公司应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帐凭证。记帐凭证的内容必须具备:填制凭证的日期、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会计科目、金额、所附原始凭证张数、填制凭证人员,复核人员、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盖章。收款和付款记帐凭证还应当由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 第七条健全会计核算,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和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帐簿。会计核算应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保证会计指标的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和会计处理方法前後相一致。 第八条做好会计审核工作,经办财会人员应认真审核每项业务的合法性、真实性、手续完整性和资料的准确性。编制会计凭证、报表时应经专人复核,重大事项应由财务负责人复核。初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工商企业的概念...工商企业制度的... 第九条会计人员根据不同的帐务内容采用定期对会计帐簿记录的有关数位与库存实物、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往来单位或个人等进行相互核对,保证帐证相符、帐实相符、帐表相符。 第十条建立会计档案,包括对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都应建立档案,妥善保管。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保管和销毁。 第十一条会计人员因工作变动或离职,必须将本人所经管的会计工作全部移交给接替人员。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必须有监交人负责监交,交接人员及监交人员应分别在交接清单上签字後,移交人员方可调离或离职。 第三章资本金和负债管理

财务会计与分配

第七章 公司的财务会计与分配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财务会计报告 第三节公积金 第四节股利的分配 第一节概述 概念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是公司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总称,指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中确定的公司财务会计规则。 公司财务制度是指公司在其业务活动中有关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方面所应遵守的规则。公司会计制度是公司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所应遵守的规则。 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 行业财务会计制度 财务会计办法 特征 规范化 统一化; 作用 ?保障公司有效运转; ?保护股东利益; ?保护债权人利益; ?满足国家对经济宏观管理。 第二节财务会计报告 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 金流量的文件。 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年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 (一)会计报表; (二)会计报表附注; (三)财务情况说明书。 会计报表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 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财务情况说明书; 利润分配表。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资产负债表应当按照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或者股东权益,下同)分类分项列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净值与流动负债之比 负债比率;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 负债对所有者权益比率; 固定资产对所有者权益比率; 长期负债对净运用所有者权益比率;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 第二节财务会计报告 损益表 是计算一定期内损失和获益状况的动态会计报表。 收入、费用、利润 财产状况变动表 公司营运资金的构成(股本、借款、合同预付款、资金投向、收支状况)。损益表

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04614293.html, 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问题及对策作者:莫宇怡 来源:《时代金融》2019年第35期 摘要: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财务工作方式发生很大改变,本文首先介绍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相关概念,其次分析了在转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推动企业的财务会计尽快向管理会计的转型,从而辅助决策,提高企业效益。 关键词:人工智能管理会计财务会计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时代已到来,各种新技术的应用正日益改变着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流程和业务处理方式。因此,各个企业需要迎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积极组织本企业会计处理的转型,尽快由财务会计转到管理会计上来。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和联系 (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区别 1.对象不同。财务会计重在账务处理流程,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再根据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最后根据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可以手工账或者电算化处理。而管理会计则不同,主要通过大数据、信息化等辅助手段,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及时的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辅助决策。 2.处理内容的深度不同。财务会计主要是运用会计术语,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记账、算賬、报账,其处理的对象主要为原始凭证,不会涉及企业其他经营数据。而管理会计为了辅助决策,不仅仅处理会计信息,还会处理企业的筹资、投资和运营等方面经济信息,深入分析,从而辅助决策。财务会计仅仅能够如实反映经济事实,即把经济术语翻译成会计科目等会计术语,进行数据的处理中,也主要根据固定的账务处理流程,最后得到会计报表,不如深层次分析,而管理会计则不同。管理会计不仅反映经济事实,而且分析财务数据,查找原因,辅助决策。 3.核算依据不同。财务会计在处理中,主要依据国家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而管理会计则不同,它的服务对象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因此在数据处理和分析中,会加入一些抽象分析和预测,并处理一些会计资料之外的经济信息,具有一定的自由度。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

公司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财务事务处理准则

财务事务处理准则 1.总则 1.1.制定目的 为加强本公司财务管理,促进资金运作之效益,特制定本准则。 1.2.适用范围 凡本公司财务事务之处理,均依照本准则所规范的体制管理。 1.3.权责单位 1)财务部负责本准则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总经理负责本准则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财务预算作业规定 2.1.资金收支预算 2.1.1.编订时间 权责单位应依据资金实际收支状况,于每月25日前逐月编制次三个月资金收支 预算。 2.1.2.检讨调整 《资金收支预算表》应依据实际执行状况,由权责单位每三个月检讨调整一次, 以符合实际需要。 2.1. 3.审核作业 《年度资金收支预算表》之编订与调整,权责单位均应呈公司最高主管审核。 2.2.营业预算 2.2.1.编订时间 权责单位应依据公司所拟定之经营目标,于每年底编订次年度之《年度营业计划 表》。 2.2.2.预算内容 《年度营业计划表》应依下列内容编订: 1)营业收入。 2)营业成本。 3)销售费用。 4)管理费用。 5)开发费用。 6)营业外收支。 2.2. 3.审核作业 《年度营业计划表》之编订,权责单位均应附资金运用及来源计划,呈公司最高 主管审核。 3.资金运用规定 3.1.固定资产支出 3.1.1.支出项目 凡本公司年度计划内之下列项目,均属固定资产支出: 1)固定资产之购置。 2)厂房之改建扩建装修。 3)固定资产较大之修缮。 4)在规定金额以上之资本性支出。

3.1.2.资金来源 固定资产支出之资金,得以下列来源支付: 1)资本公积。 2)计划增资之未分配盈余或股东增资。 3)长期借款。 3.2.营运周转金 3.2.1.支出项目 凡因生产经营所需之原材料采购、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均属之。3.2.2.资金来源 营运周转所需之资金,得以下列来源支付: 1)营业收入。 2)定额之营运周转金。 3)短期借款。 3.3.资金调度 1)权责单位如将年度计划内之固定资产购置资金,或其他筹集之长期投资资 金,移作短期资金调度时,应先拟订偿还资金来源计划,呈公司最高主管核 准的方可动用。 2)短期资金不得移作计划性固定资产之购置,或作其他长期资金之运用。 4.财务管理规定 4.1.现金管理 1)公司在下列范围内使用现金: 1、员工工资津贴。 2、个人劳务报酬。 3、出差员工必须携带的差旅费。 4、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结算起点原则上定为1000元,若需调整,由 总经理确定。 5、总经理批准的其他开支。 2)以日常3-5天零星开支所需库存现金为限额。超额部分应存入银行。 3)财务人员支付现金,可以公司库存现金限额中支付或从银行存款账户中提 取,不得从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 4)财务人员从银行账户提取现金,应当填写《领用支票申请单》,由总经理批 准后提取。 5)因工作需要借用现金,需填写《借款单》,经会计审核,交总经理批准签字 后方可借用。 6)符合现金使用范围的现金的支出,凭发票、工资单、差旅费单据等,经手人 填制《零用金支出凭证》,部门主管及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由出纳支付现金。 7)出纳人员应当建立健全现金账目,逐笔记载现金收支,账目应日清月结,账 款相符。 4.2.支票管理 1)支票由出纳员专人保管。经手人使用时须填写《领用支票申请单》,并附上 发票,经部门主管及会计核对,总经理批准签字,出纳员方可开具支票,统 一编制凭证号,按银行账号登记在《支票领用簿》,领用人在《支票领用簿》 上签字备查。 2)对于借支支票报销进短缺金额和未结清借支者,财务人员要及时催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